寻找哑巴散文(共18篇)
1.寻找哑巴散文 篇一
哑巴的散文
我们队有个哑巴,只知他姓解,似乎没有名字。虽然属于外姓,但在一个村里住久的人,总有长幼之分,却不知他的辈分如何,无论大人小孩都喊他哑巴,我也不例外。
上世纪七十年代生活在老家时,他大概四五十岁,鬓角已现出丝丝银色。虽然长得并不壮实,但身板硬朗笔直,脸庞削瘦倒显得精干,稍稍激动时,凸起的面颊就会泛起红晕。
虽然与之交往不多,但总觉得他是个诚实憨厚的人。他在生产队里都是做些力气活,如挑粪、挑稻、挑麦、挑秧……,耕田耙地的技术活倒没见他做过,但一些人们时常不乐意做的活会喊他。每当稻、麦上场时,仓库里、稻麦场上的杂活特别多,在大田里做事的人们,放工后就各自回家。忙不过来的仓库保管员凤姐,就会对刚从大田里回来的哑巴招手喊道:“哑巴,来帮个忙。”有时他也会拒绝,摇头摆手。但当凤姐再次笑呵呵地对他打着手势说:“一会,就一会,帮帮忙。”他就会笑嘻嘻地走过来。为此,凤姐时常央求队长,让哑巴留在场上帮她打下手。大忙时,当地里的人们回家时,时常见到满身灰尘的哑巴还跟在凤姐后面,里里外外的忙碌着。
至今还记得生产队里有一项活几乎成了他的专利:舀粪。那时村里人家的粪肥都由生产队统一施到大田里。各家各户的粪肥质量不同,队里经过一番评判后,给予不同的售价。每次挑粪前,队长会选两三个有威信、有经验的人组成“评粪”小组,哑巴总会被队长喊去“舀粪”。即先将每家人家粪缸里的粪水用粪勺搅匀,再舀满一勺,从高处扬下,看其品质高低,合议成一个相对公允的价格。与其是舀粪,不如是“扬粪”。我曾当过一阵记工员,为记下各家各户的`粪价,无奈中只能跟在后边,就想躲远点,或是占据上风。哑巴总是乐呵呵地,不厌其烦地“搅着”、“扬着”,似乎他扬起的不是粪水,而是一勺勺金灿灿的稻谷。队长在轮换,“舀粪”的人总是哑巴。
至今我都不懂,哑巴为何没有成家,而独自生活?难道就是不会说话?哑巴,虽然没有语言表达,但是个特别通达的人。我时常喜欢与他逗乐:举起右拳。他呵呵一乐,知道是“打倒他”。有时会用手里的“粪勺”向我晃来,有时会“啊、啊”的表达着他的“佯怒”和无奈。有时在水码头上相遇时,会撩起河水向他泼去,他总是不停地退后躲闪着,也许觉得用不着与我一般见识。在“挑河”工地上,碰他挖锹时,从来不会用“大块”捉弄我,总是呵呵一笑地将不大的泥块轻轻地放入我的挑子里;有时见我的挑子沾了一层厚厚的河泥时,会“啊、啊”的提醒我,时常还亲手帮我将挑子上的河泥“磕”掉。
哑巴的父亲——祥子,也在我们队里,也是独自生活,那是个让我觉得有点怪异的老头。总是一身黑衣,裹着消瘦的身躯,黑黄的脸色,不时也会露出一丝干瘪的笑容,嗓底里发出“嘿嘿”的声音。虽然,他住的小屋就是谷场边上,每次到田里去,总要从他门前经过。有时无意中也会倚在他家门框上等候同伴,当见到乱糟糟的黑屋里,半坐半躺的黑衣老头时,总会想人们对他的一些负面议论,就不敢再多停留。他不是哑巴,但从没有跟他交流,至今都不知如何称呼他,只是从队里的帐本上知道,他叫解祥子。
哑巴,住在哪里,如今没有印象。虽然他也独身,但那身洗得退色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面庞也总清清爽爽。虽然他与祥子是父子,却看不出之间的亲情,也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来往,如不是村里人说,真不知他们是父子。如今回想,他们的外貌有几分相似,但性格上却有着太大的差别。
人有喜怒哀乐,在那生活困苦的年代,不知哑巴遇到不顺心的事如何排解?如今只要想起他,总是那样的乐呵平和,不时会现出一副深深的酒窝!
2.寻找哑巴散文 篇二
情景交融类散文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由情引出景,即借景抒情。先有某种情感,想到某种景中去排遣,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荷塘月色》),自然引出月下荷塘与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一类是先身遇目接景物,勾起早有的情感,即触景生情。如“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更令人想入非非”(《听听那冷雨》),自然引出余光中对冷雨的景物描写。无论是哪一类,都是移情于景。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我们在阅读情景类散文的过程就是在景色中寻找作者感情的过程。那么如何在景物描写中寻找作者的感情呢?
一、抓住景物的特点
景物不同,作者融入的感情也是不同的。如《荷塘月色》中描绘的景物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亭亭舞女的裙”的荷叶,袅娜地开着或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如粒粒的明珠、碧天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的荷花,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荷香,脉脉的流水,闪电般的凝碧的荷波,和谐的旋律,等等,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作者淡淡的喜悦;另一类是曲折幽僻阴森的小路,蓊蓊郁郁的树,苍茫的月色,淡淡的月光,阴阴的树色,隐约的远山,没精打采的路灯,等等,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淡淡的哀愁。即使是同一景物,作者着笔的角度不同,所写景物的特点也不一样,融入的情感也完全不同。同是雨,余光中着眼于凄清———“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听听那冷雨》),我们感受到的就是凄凉冷清的乡愁之情;而郁达夫则着眼于悠闲———“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我们感受到的就是对微雨寒村的江南冬景的热爱。一凄清一悠闲,相去何止万里?因此,我们可以从景物的这些特征中剖析作者的情感倾向,是爱还是恨,是乐还是忧,是喜欢还是厌恶,是赞美还是批判。
二、把握关键语句
写景状物散文除了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外,往往还通过议论、抒情直接传达作者的感情或思想,显示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态度。这些句子是精当的、要言不烦的、画龙点睛的,有的是对所描写景物的见解或判断,有的是意义的挖掘揭示,有的是作者情感的爆发。这样的句子,要边阅读边划出来,阅读完语段后再加以筛选和整理,使文章内容、主旨具体化,然后归纳提炼,用自己的话对内容、主旨加以阐发或概括。如《荷塘月色》中有这些关键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从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以夜游荷塘来排遣心中的烦闷,想摆脱却摆脱不了,想超脱又超脱不成,所以文章洋溢着淡淡的喜悦,又笼罩着淡淡的哀愁。《听听那冷雨》中有这样的关键句:“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更令人想入非非。”“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屋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抓住了这些,就能很快把握这篇文章的抒情脉络。这样的句子,要边阅读边划出来,阅读完语段后再加以筛选和整理,使文章内容、主旨具体化,然后归纳提炼,用自己的话对内容、情感与主旨加以阐发或概括。
三、注意写作技巧
因为作者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景物之中,常常会采用一些写作技巧。掌握这些技巧,对阅读情景交融散文,作用是非常大的。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运用各种方法,有鲜明的比喻: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打着朵儿的花苞像“一粒粒明珠”,等等,不仅贴切,而且透露出作者的喜悦;还有生动的拟人:那袅娜的荷花,像“刚出浴的美人”,把水面白荷写得极为标致;更有新奇的通感:“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流动的光波被描写成动听的音乐,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强烈地传递着作者对景色喜悦的情绪。在《江南的冬景》中郁达夫通过想象和联想,巧借诗的意境,避实就虚:“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语言简省洗练,意象丰富,情感浓烈。
3.寻找散文思路的线索 篇三
[时空连“线”]
在许多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阅读时假如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如《鹤》(2014年广东卷)一文中有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一个初冬的薄暮→第二天一早→从此→一天→次晨→几天后。由此可知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组织安排材料的。又如《浣花草堂》(2014年山东卷)当中有不少表示地点和方位的词:走出西郊→从大殿里出来→从夹墙里穿出去→穿过花径→走进祠堂→草堂后→坐在水槛上。这不同的处所正表明了空间的变换,据此可以断定此文的线索是:游踪。
[因物取“线”]
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比邻而居》(2015年江苏卷),全文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造就一篇优雅的散文。
[反复出“线”]
阅读时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了解、把握线索。这类线索,抒情、叙事类散文都常用。如《白杨礼赞》,“我赞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等语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四五次。据此可知,作者从树写到人,那赞颂的感情一层深似一层,一浪高过一浪,由蕴蓄到喷涌,就是靠“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一线索如串珍珠般连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整体。
[以情导“线”]
上面讲的三种阅读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把握,而感情线索经常是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之中,这就需要我们阅读时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如《纸上故乡》(2015年福建卷),文章开头写“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接下来就有“心中始终挥不去的是故乡的景象”“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由此可知“我对故乡的情感”是本文的线索。
[定“神”看“线”]
阅读文章时,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阅、把握文章的线索,这种方法适应范围最广。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不管多么复杂的文章,只要我们把握住它的“神”,那么无论有无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都能正确地把握它的线索。如《我的老师》一文,作者记叙的事情虽多,但都是为了表现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抒发“我”对蔡老师的深厚感情。确定这一主题后,不难发现本文的一条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阳光的味道
周 伟
阳光下的奶奶,总是一脸阳光地坐在禾坪上,看着她那禾坪前的瓜蔓引蛇一般爬上瓜架,攀绕,慢慢地绿了一片,然后,一朵小黄花开了,又一朵小黄花开了。不几天,那一朵朵多好看的小黄花,一朵一朵地不见了。我找来找去,只见瓜架下凭空多了好多长长短短的青色的嫩瓜,长者四五寸,短者二三寸,一律悬挂,如漫天挂满了纺锤和棒槌。
我从奶奶手上把瓜拿了过来,说,它肯定委屈,准是那一朵小黄花早早地谢了,它心里烦啊,苦啊!奶奶的笑僵了一下,我瞬即看见苦瓜的皱纹在她的脸上闪了一下。
我的猜想,不久便得到了证实。奶奶摘下那瓜做莱,一片刚夹到我的嘴里,我就嚷了起来:“苦,苦死了!”从此,我再也不肯吃苦瓜。
后来,有一回,奶奶拿一个红辣椒糖逼我就范。奶奶笑着看着我,说:“多呷几片,然后,回味回味看。”奶奶手中的红辣椒糖还在我眼前晃荡。我夹了一片苦瓜,放在嘴里。味还是苦,当苦味渐渐淡去时,一种微凉并略带甘甜的味儿便升到了舌尖、口腔,随后就觉得清爽、痛快和惬意。奶奶说,别看它有些苦,能除邪热,解劳乏。我并不管奶奶说的,只是想着,这瓜,以苦味得名,能食能医,只是苦了它自己。
有一天,我看见了一条瓜裂开了很大的口,露出了里边的红瓤。我马上摘下,立马送到奶奶面前。奶奶随着裂口把瓜完全撕开,露出更多更漂亮的红瓤里子。奶奶撕了一块红瓤放到我的嘴里,笑着看我,说:“你尝尝看。”我不敢大嚼,只是用舌头舔了一下,竟然很甜!
我不禁替这瓜感叹:想不到,它在最后竟是以爆炸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鲜艳和甘甜!
我发觉自己在太阳光下迅速成长,当然这成长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在味道上的成长。我对味道愈来愈有感觉、有经验了。
比如对苦瓜,我就慢慢体味出苦味之后,着实可去烦、消渴、通便、清心、明目、益气。更有感动处,苦瓜是苦的,情爱是苦的,人生是苦的。真正体味出,总会苦尽甘来。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节)
这篇散文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散文的线索。可以采用“因物取线法”,从这篇散文描写的事物苦瓜看,作者以“苦瓜”为线索,用对苦瓜的认识过程串联文本,然后由“苦瓜”先苦后甜升华到对人生的认识。
答案 这篇散文的线索是“苦瓜”。作者以对“苦瓜”的认识过程贯串全文:开始认为苦瓜的外形“疙里疙瘩”长满“皱纹”,不喜欢;接着,品尝苦瓜,觉得“苦”,难以接受;然后,经过细细品尝,发现苦味渐渐淡去,舌尖、口腔感到清爽、痛快和惬意,甚至甘甜;最后,在奶奶的引导下,由对苦瓜的感悟上升到对人生的感悟:人生如苦瓜一样,虽然历经苦难,但只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最终会苦尽甘来。
4.寻找散文 篇四
当你从江涛海浪中艰难爬上岸时,你会突然发现,原来简单的生活真好。高大的椰子树挺拔的瞭望者波光粼粼的海绵,而你,躺在软软的沙滩上,阳光暖暖的照耀,海风轻柔的吹拂,让你突然觉得,这才是你想要的简单温暖的生活。
我曾十分庆幸自己能有这样的生活。暖暖的阳光一直照在我的身上,那是爱情的味道。生活露出了他最平静安详的一面,如同远处静谧的大山,厚重的手掌永远安抚着曾那刻躁动激动的心。
然后,日子过了一日又一日,阳光依旧暖暖的洒下,我在大山的怀抱里变的更加的安详。仿佛那里有一个古老而长久的梦,只要闭上眼睛,就会绵延不绝的延续下去;仿佛阳光永远照耀着,照着人懒洋洋的,仿佛那是温暖的安静的梦,然后变的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平静,越来越……寂寞。
你忽然惊醒,那温暖的.阳光似乎亘古不变,那寂静的声音绵绵悠长,你忽然觉得眼前的温暖明亮的让人有些寒冷,那寂静的山谷安静的有些害怕,你所望之处,都是看了无数次的黄土,吹了无数次的微风,还有那透着黑暗的死寂……
可是,你发觉自己并没有醒来,而自己,也无法醒来。
浅浅的一角阳光,孤身一人,无尽的死寂,仿佛透着难以言传的黑暗。有时候,真怕自己一动不动,黑暗悄无声息的将你吞没。你极力的想让自己醒来,离开那久久以来带着浅浅微笑的大山,可是,大山的笑容仿佛有一种识人心魄的能力,你意识深处的一丝软弱,一旦被察觉,就如同病毒般蔓延扩散,最后,你会像一只安详的猫,卧在他的怀里,任她抚摸着你身上的毛发。
你很容易被他魅惑,尽管她并没有那么妖娆;尽管她很温柔,你却总是难以逃离。可是,无数次懦弱的妥协仿佛一枚银针,在意识深处悄悄扎根。而每一次,你心痛的无法呼吸。
今日下了很大的决心出去走走,尽管预想和实际的行动相差几个小时,但终于离开了那个黑暗的寂静的地方。那是一个来过一次的地方。记忆里核桃树叶硕大幽深,几棵桃树已经结有果实,而一旁的垂柳,仿佛笑弯了腰,还不住地用她温柔的手抚摸他们嫩绿的叶子,微风轻轻吹过,树影后的太阳,也仿佛努力的透过树叶注视我。我终于想起,那里,曾有一个眼角含泪的女子,那里,曾有两个身影相对默然无语,那里,有过深深的想念,那里,有着最伤痛的泪水……
那里,有他们月下一起走过的操场。
5.寻找星星散文 篇五
独自站在高峰,面对无极的穹苍,我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为要寻一颗明星,我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为要寻一颗明星.
也许,越长大明白的事情就要越多,也许,越长大就会越显得孤独
那些年,我们有着稚嫩的孩子气,那些年,我们年少无知疯疯癫癫,那些年,我们无忧无虑无牵无挂,那些年我们痴痴狂狂,那些年我们为每次考试拼搏.我们正在经历的,是那些大多数走入社会的朋友们怀念的.然而,要我说,我憧憬的羡慕的是那些任凭人生是患是真,地球存在或是消泯,都已寻到那颗天空中有一颗星为他亮起的追梦者
如今,坐在身边的一切都还是熟悉的面孔,可是一年后我们又该各奔东西,还会像现在一样单纯的聊天谈梦想吗?用声音见证成长,用回忆追溯过往.我不希望自己在最后一年的时间里依旧像往常一样茫茫然,嘻嘻哈哈.
此时的风又从窗外吹来,淡绿色的窗帘随风漂动.这是我喜欢的季节,可是今年,我的思绪总是游走不定,在一瞬间我听到心碎的声音.
还记得穿一袭白裙,帆布鞋在讲台上做自我介绍的那个女孩吗?“好腼腆哦”这些回忆是刚走入这个学校的自己.其实在走入这个学校之前,我患有自闭症,九年,整整九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更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比我更自卑内敛的女孩.自尊心很要强的自己心里所有的`故事至今没有一个人知道,但是所有的故事却又都在告诉我,人生不会轻易被改变,人生也不会处处是美丽,而我渴望的人生注定是那样懦怯.一个丑小鸭似乎永远也无法成为白天鹅.
曾经我也会流泪,在泪水中,我看不清真实的自己,更看不到别人的眼睛,害怕连呼吸都是痛的;直到走进这个学校,不知道是我变了,还是我遇到了一群友好的朋友,她们让我变了.不再来的往事渐渐淡却,坚强的心不怕失败,微笑着走入人群,虽然陌生,但懂得珍惜.即使受伤也会要相信有人可以给我安慰,给我鼓励,给我勇气,给我力量,把握住的今天不仅仅是刹那,更应该是永恒.
“莎姐好霸气”明明是个萌妹子却要装成女汉子,我不知道这个社会是给了我多大的压力,我不知道我的内心为什么永远不能平静,我不知道柔情与洒脱哪个更加属于我,有时候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可是又好讨厌那个外表冷漠无情,实际上内心却又特别软弱善良的自己.
日子在一天天的过,却始终觉得自己很幼稚,无论是哪个方面.时间一直都在转,我也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能不能完成来这个学校前的使命.
九年的时间,我终于找到了一片属于我的天空,在这片天空里我可以尽情描绘与飞翔.可是我多么害怕自己会在短暂的时间里迷茫到一无所有.如果,我一无所有,就请让我背起行囊去流浪吧,无怨无悔,那是我一生中该有的惩罚.我已经深深陷入某种不可自拔的黑暗里,阳光离我很远很远.
6.寻找真情的散文 篇六
我平常不大看电一影,尽管单位上经常组织集体观看,但是我一年里也看不了几场。这次去看电一影《良心》,实在是受了先看了《良心》的熟人影响。当我听他们说《良心》是如何如何的好,特别听说许多观众在电一影一院里唏嘘成一片时,就也产生了去看《良心》的念头。
如今,人们口袋里的钞票多了而真情少了,身上的服饰鲜了而助人为乐少了,肠胃里营养多了而眼睛里眼泪少了……难道说催人泪下的电一影不应该去看看吗?
《良心》果然不凡――尽管都是一些社会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情,却把我这个已到知天命的人也感动得双眼潮一湿。尽管我在经历了许多社会的、人生的磨难与打击,自认为一颗心已经是很硬的了。好了,这里我们不去探讨《良心》的选题以及演员的演技一类事情,只说《良心》题外话。
现在,已经是20世纪最后的两个年头了,我们所有人所面临的所有困惑中,莫过于“精神的失落”。于是,就有了大散文家周涛“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的伟大感叹。受周涛影响,我认为,人们蜂拥般去观看《良心》,从其本质意义上说,实在是一种“精神的寻找”啊!
感谢高科技为我们提一供了许许多多生活上的方便条件,比如高清晰度大画面电视,比如VCD,比如移动通讯等等。但是,当我们的眼前出现了太多太乱太杂太色*太人肉味太血腥的色*情、暴力、凶杀、吸毒以及权力的变异以及权力与金钱的结合而滋生的fu败时,迎面却驰来一叶由真善美结构的绿洲――《良心》,就立刻被太多的观众所理解所接受并产生了巨大的共鸣!
“白云,你在哪里?
烈士遗孤小红莲在银幕上的声声呼唤,以“蒙太奇”的.方式走进了千千万万观众的心灵――善良与真情,你在哪里?
真情就在我们身边,善良就在人民群众的心间。感谢克拉玛依的张培英和石河子的陈开芸,用他们的爱心帮助我们寻找到精神家园。
7.哑巴老师 篇七
“这个难看的哭脸是谁画的?”苏老师走进教室,指着教室墙上的日历本说。
这本普普通通的日历,在我们班有特别不寻常的意义。每天,苏老师都会评出一名当天表现最棒的学生,让他代表全班在放学时撕下当天的那张。全班所有人都撕过,除了我。
“老师就要离开了,希望同学们都能笑着送我。”苏老师用毛笔沾了红墨水,大笔一挥,把日历上的黑色大哭脸变成了红色的大笑脸。然后,她一个个地看向我们,好像要把我们用力地放进她那双大眼睛之中。
“苏老师!”五大三粗的体育委员梁小帅举起大手。
苏老师点了点头说:“小帅,有什么问题吗?”
梁小帅站起身问:“老师,你要离开这件事,是跟我们开玩笑吗?”
苏老师奇怪地问:“为什么?”
梁小帅指着日历说:“因为今天是愚人节。”大家的眼睛同时一亮,今天真是4月1日。
“不,我真的要离开了。”苏老师一字一顿地答,随之莞尔一笑,“同学们放心好了!新来的刘老师虽然有些特别,但是我知道,她是很棒的老师。”
“特别?”班长兼学习委员苏小州一下子就抓到了要点。她是我们班公认的聪明人。
“怎么个特别法?”文娱委员杨小川跟着问。
“这个……一会儿她来了,你们就知道了。”苏老师欲言又止。
就在这时,校工在外面喊:“苏老师,你的电话。”苏老师听后转身离去,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你们都说一说,新老师到底有什么特别?”
“大概是年纪很大?”
“难道她长得很丑?”
“也有可能长了六根指头哦!”
……
一会儿,苏老师回到教室,低声说:“同学们,我有急事先走了。再见!”说完,她头也不回就跑出教室。同学们谁都没起身去送别,因为大家都看到苏老师的眼泪夺眶而出。教室由此陷入一片沉寂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校工进来了,身后带着一个姑娘。他说:“你们的新老师来了!”
“哇!真漂亮!”有人喊道。随即,同学们鼓起了掌。
老师走上讲台,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向大家鞠了一个躬,举起双手对我们做了几个手势。
“老师,你是在说‘同学们好’吗?”曾经学过手语的苏小州迟疑地问。
老师点了点头。
“起立!”苏小州喊道。
全班同学站起来鞠了个躬,异口同声地喊道:“老师好!”
老师示意同学们坐下,然后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字:“同学们好!我叫刘轩如。”
人很漂亮,名字很美,粉笔字也很美,可为什么就是不吭声呢?难道,苏老师说的“特别”就是指的这个吗?
“刘老师是个哑巴。”不知道谁嘟囔了一句,同学们立刻抱怨起来。
“开什么玩笑?我们的新老师居然是一个哑巴?哑巴怎么教课?”
“就是,以后我们可怎么办啊?”
“不行,我们找学校领导去。”
就在全班闹哄哄的时候,刘老师看向了苏小州,对她做了一个手势便走出教室。苏小州好像心领神会,悄悄地离开座位,跟着刘老师走了出去。
眼尖的梁小帅站起来喊道:“苏小州跟刘老师出去了。”
教室安静下来,同学们心里都犯了嘀咕:苏小州跟刘老师出去干什么呢?
2.糟糕的第一堂课
忽然,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
我戳了戳坐在前面的梁小帅,说:“小帅,你满意这位哑巴老师吗?”
“满意?傻子才满意!她是哑巴啊,怎么教课?!’梁小帅气愤地说。
“那我们让她知难而退?”我拿起本子当羽扇,学起了诸葛亮的样子。
“你有什么馊主意——不,是——锦囊妙计呢?”梁小帅这么一问,很多同学看向我。
在众人的目光中,我觉得自己的主意更加高明了,于是提高了声音说:“大家都听我说,今天我们可以写篇命题作文《我的手》。大家都以‘天生我手必有用’开头,然后随便写自己能想到的手的用处。”
“就这么简单?”梁小帅问。
“没错,只要不写手可以用来打手语就行。”我补充道。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纷纷拿出纸笔,开始奋笔疾书。下课铃响的时候,同学们都写完了。大家正要收拾东西下课时,刘老师和苏小州回来了。两人一起走上了讲台。
苏小州低着头站在讲台上,咬着嘴唇,一只手拉着辫子,一只手捏着衣角,好像挺纠结。直到刘老师拍了拍她的肩膀,她才抬起头说:“同学们,刘老师说她本来不想来的,但教育局一定要她来顶一个月的课。学习时间很宝贵,刘老师不希望同学们虚度光阴。从明天起,我们正常上课。”
“正常上课?”好几个声音重复道。
“没错,要正常上课。”我站了起来,“老师,我们已经写好今天的作文了,您要不要看一下?”
刘老师怔了一下,笑着点了点头。于是,各组组长开始收作文本,然后分别交到了讲台上。
刘老师好像急于知道我们的作文水平,马上翻看起作文来。她翻开了第一篇,一边看一边点头。接着翻第二、第三篇时,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她迅速地浏览了其他几篇,脸上的表情变得更难看。最后,刘老师合上作文本,无力地对苏小州打了几个手势。只听苏小州宣布道:“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放学!”
等刘老师走后,同学们都围了过来,让我去撕今天的日历。真没想到,我居然也获得了这个殊荣,而且,以后再也不会有日历撕了。“太棒了。”我在心里为自己喝彩。
次日,同学们都特别期待语文课,想看看昨天的恶作剧战果如何。终于,上课铃响了,刘老师和苏小州一前一后走进了教室。行过师生礼之后,苏小州宣布道:“今后上课,由刘老师打手语,我当翻译!现在,请大家翻到课本第十六页。”
等大家翻开之后,苏小州先进行示范朗读。如果读错了某个字,刘老师就会用教鞭敲敲讲台,提醒苏小州看黑板上标的读音。读完后,苏小州开始带领大家读课文。她读一句,同学们就跟读一句。这两个过程下来,倒没什么问题。
看着课上得那么顺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总期待着有什么事情发生。
果然,接下来的课就变得不顺利起来了。讲解课文的时候,虽然刘老师一直在打手语,可是由于难度太大,我们的“翻译官”苏小州实在无法一一翻译了。整个讲解过程,苏小州说得断断续续的,让人听得毫无头绪。
就在她们的讲授又断断续续的时候,我带头嘘了一声。梁小帅他们得到了我的暗号,也大声跟着嘘。很快,整个教室嘘声一片,盖过了苏小州那断断续续的翻译声。哑巴老师见状,打手语的双手愣在了半空。
苏小州的翻译也停下了,她静默了十几秒,然后猛地转过身来盯住我,一字一句地喊:“周!小!和!”同学多年,身为班长的她立即就抓住了闹事的关键人物。
“班长大人有何贵干?”我回敬了她一眼,嬉皮笑脸地问。
“你太过分了!”苏小州愤愤地说。
这时,刘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三个字:“对不起。”苏小州见了,马上跑过去用手把它擦了。她大声对刘老师说:“老师,我们没有对不起同学们!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说着,她的声音颤抖起来,眼泪如雨点落下。
“我要上厕所!”我最讨厌女生哭了,见此起身离开教室。
在往洗手间去的路上,我心想:“这算什么事啊,让你们先收拾完烂摊子吧,好戏还在后头呢,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8.告别哑巴英语 篇八
一、激“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学会关爱你的学生,用爱去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这样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学是师生双方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这对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小学英语老师应让课堂充满活力,让愉快教学贯穿课堂,特别注重教学情景和氛围的设计和创造,让学生能自然地进入英语课堂,愉快轻松地接触英语。在教学活动中,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参加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使学生学好英语。
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
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过程。
1.从听入手,激活“听觉”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他们有很多听英语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上要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此引导学生用心听他人说英语。从视听入门,通过听听、说说、唱唱、做做,先培养语感,培养兴趣,然后进入字母教学。让学生进行视听模仿,通过模仿、听说,再进行一些内容相近的口头练习,促使学生提高听说能力。
2.以听促说,激活“说觉”
大胆开口说英语,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的基础。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身置语境。如:组织英语角,激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教师要注意多留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逐步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气氛之中,通过英语交流,提高听说能力。
我们要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建立课外活动小组并加强对课外活动的辅导。像学唱英语歌曲、讲英语故事、朗读比赛、表演话剧、小游戏、猜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三、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游戏。学生可以大胆地战胜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验英语对话的乐趣,让学生体会知识收获的成就感。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日常生活交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效地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
9.寻找幸福的枝桠散文 篇九
跌跌撞撞的走了二十年,似乎没有什么准备,只是在朝着心中那个被大家所期望的目标前进,走累了也会在路边找个树荫休息一下,整理一下前行的思绪,然后,养好精神,继续前行。
休息的时候,常常仍不住回首走过的路,环视周围的风景,或是绿树成荫,或是春雨缠一绵、沙滩戈壁,心里总是充满着一种感激之情。仿佛坦途和坎坷都是上帝赐予的福祉,在或繁华或凄凉的背后都有一盏温暖的灯火,不大,却足以温暖人的心窝。渐渐的,走的.路远了,休息的次数多了,竟增加了回首的渴望,渐行渐远的道路,消失了启程时的光景,像断线的风筝,总想飞回地面,探望一下至亲的人:路途再远,返程回过,总能找到家的位置,永远的,默默的矗一立在心底最熟悉的角落。
时常在奋斗、喘一息的时候想起这个角落,想起当年的豪言壮语,心里会多几分激动,眼角不经意的滚落几滴泪来,总有人在恰当的时候递过一只手帕,擦干眼角的泪花,蓦地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奔跑,那些陌生的、熟悉的身影,总会带给我们一些温馨的记忆,赶走漂泊的孤寂。总是忘不了自己大病失去知觉的时候,世界一下子进入了黑暗,群星陡然失去了光泽,正当自己惶恐的在乌云上攀爬时,一双温暖的手臂拨一开了眼前的迷雾,奈何桥在眼前一晃,便藏匿了,而那双手也承载起了生命之重的情谊。
10.寻找朋友,合作共事散文 篇十
寻找朋友,合作共事散文
如果詹姆沃森单枪匹马,没找到克鲁克,或许他很快会放弃;如果他们没有利用同行结果,或许会一直停滞不前。在研究探索的旅途中,我们都需要一个好搭档,形成整体,自然积聚无穷力量。
好搭档的选择需要有共同志趣为基础。“道不同,不相为谋。”三国时期管宁的割席之举想必人们并不陌生,管宁读书为求书中真知,华歆读书为求荣华富贵,二者目的不同,自然没有了共同语言,少却了共同语言,作为搭档间的联系就日益淡化,二者分头行事,与其有形若细丝的“形式好友”,不如割席断交来得痛快。好搭档需要有刘关张的情同手足,义重情深,更深层的是他们心中共同讨贼扶汉的伟大理想。
有了好搭档,更重要的是能合作自如。合作是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环节。如今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国家与国家间的.联系日渐紧密,何况个人?约翰.罗恩有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人类是群居动物,以社会为整体,国家为区域来求得共同发展与进步,由血缘引申出的家族,由家族组建成的国家,其联系时难以断裂的。既然已成整体,就应互相帮助。“掷出窗外”的创建者吴恒说过:“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一群人走。”团体的研究,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复兴需要的是走得远,无论多久,我们需要探索追求。从未知到已知,谁也不清楚路途的长短,但没有人会孤身一人独闯险境。合作正是如此,沃森与克里克的研究绝不是一两日可结束的,长久的探索需要两人乃至多人的合作完成。英国总体罗斯福曾说:“在每一片土地上,都有使人分道扬镳和使人走到一起的种种力量在发挥作用……当我们成为一个整体,不是全体向上,就是一起坠入深渊。”形成整体的搭档,兼有合作自如的优点,他们的结合天衣无缝,又有共同的理想,试问怎么会坠入深渊?
合作的方面千千万万,就如沃森与克里克,难道仅仅是思想学术上的交流吗?一定在他们停滞不前一筹莫展时,精神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成了坚持的动力。巴尔扎克言:“在所有的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搭档的志同道合,合作得天衣无缝,然而道路的崎岖亦会成为挑战心理的障碍。精神上的孤独成为消磨意志的原因,合作之中的心灵沟通成了学术交流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跨越障碍。
11.哑巴的心事 篇十一
也不知是谁得罪了老天爷,只有十几户人家的院子里竟然出了一大一小两个哑巴。
二十年前,大哑巴才三十岁。这个年纪对城里人而言还风华正茂,但在二十多岁就娶妻生子的山村里,三十岁对于找媳妇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危险的年龄,更何况又聋又哑的哑巴呢。
虽然聋哑,但大哑巴并不傻。因为聋哑,他把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他的视力极好,也很有眼力劲儿,看你说话的表情姿态,就大约知道你说的是什么,知道你是说他的好话或是坏话。因为聋哑,自尊心反而更强,他比一般人更加敏感,你若是有一点不待见他的神态,他都能看出来,然后默默转身离开。这样一来,大哑巴竟然是院子里最懂人情世故的人呢。
除了眼力劲儿好,大哑巴还有不少优点。比如干活利索、办事靠谱、与人为善等。正是冲着大哑巴的这些优点,刚二十出头的那会儿,还有不少媒婆给他做媒。在媒婆们看来,“就他这样的残废人,娶媳妇也只能有两个条件:一是女人,二是活着的女人,哪有他挑的份儿,给他介绍个什么样的女人他都得感恩戴德。”
可萬万没想到的是,大哑巴竟然还挑三拣四:名声不好的不要,太丑的不要,刁蛮的不要。几次没谈成后,满腔热情的媒婆们再也不进他的家门,并且将大哑巴的“挑剔”夸大几倍后广而告之。
没了媒婆的帮助,大哑巴只能自力更生找媳妇了。由于媒婆们的负面宣传,大哑巴被打上了“挑剔”的标签,大大增加了他找媳妇的难度。
就这样寻寻觅觅,大哑巴很快从二十出头寻到了三十岁,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到了这个危险的年龄,大哑巴知难而退,降低了自己的择偶标准,但仍然没有姑娘愿意和他牵手。慢慢地,大哑巴找媳妇的心也就慢慢死了。
一段心事的结束意味着一段心事的开始。
在大哑巴苦苦寻觅媳妇而不得的时候,小哑巴也有了自己发愁的事。那时候,小哑巴才六岁。因为聋哑,他无法上学。父母怕他在家太寂寞,给他找了点事干:放鸭子。为什么是放鸭子呢?因为大哑巴小的时候没书读没事干也是放鸭子来着。看着同龄的小伙伴背着书包上学去,放鸭子的小哑巴站在田坎上,拿着一根比他自己长很多倍的放鸭子的竹竿,无限惆怅地望着小伙伴们远去的背影。
与大哑巴不同,小哑巴并不是天生聋哑。在不到一岁的时候,小哑巴的爸爸用背篓背着他出去玩耍,背篓带子断裂,小哑巴从背篓里倒栽在地上。当时没发现有什么大问题,一个月之后才发现小哑巴的耳门摔坏了,听力受损极大,到了该说话的时候也不能说话了。二十年后,小哑巴已经长成了二十六岁的帅小伙,他也开始为找媳妇的事发愁了。由于没有及时的治疗和恢复训练,此时的他已经和大哑巴一样,完全失去了听力和说话的能力。他吸取大哑巴的教训,一开始就降低期望值降低择偶标准,但依然没有姑娘愿意和他牵手。
此时的大哑巴已经五十岁。孑然一身的他不得不为自己的后半生发愁了,谁来为他养老送终?大哑巴有兄弟五人,其他四位兄弟都有子嗣。按常理,应该由他的一位侄子来为他养老送终。可为一个残废人养老,毕竟不是谁都乐意的事儿。五十岁,在山村本该是抱孙子的年纪了。但现在,大哑巴还在卖力干活,他要向侄儿们证明自己还能动换,还能干活。他期待着,有朝一日,一位侄儿把他接到家中,让他干活,直到干不动为止。
在大哑巴为自己的后半生发愁时,小哑巴已经对自己的婚恋大业彻底死了心。也许,再过二十年,他又该有和大哑巴一样的心事了吧?只是不知道,那时的大哑巴会在哪里,又有着怎样的心事呢?
12.寻找哑巴散文 篇十二
关键词:语音学习,兴趣教学,情感教学,沟通
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造就了“哑巴英语”现象。传统的思想观念表明:农村学生想走出农村的唯一路径就是学习,考出好成绩。所以,这种“哑巴英语”在农村学生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学业晋升的同时,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差距就越明显,这就表现出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同样有着十多年学习英语的经历,在考试成绩面前占尽先机的农村学生面临实际运用交谈时,却支支吾吾,表达的语句往往带有语病。
受农村思想观念、环境条件、待遇和教学设备的影响,想要拥有并保留住精锐的教师队伍十分困难。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国际化,英语使用也日趋广泛,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打破农村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受限的怪圈?
一、着手于学生
1. 注重语音,夯实口语基本功。
沟通的第一步就是将自己想要的东西表达出来,如果表达不出来或是别人听不懂你在表达什么意思,沟通将无法进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吴冰教授曾讲过,语言是有声音的,如果发音不准确将会导致别人听不懂你的语言。
语音是语言的第一属性,是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世界上有没有文字的语言,但是没有无语音的语言。
学生在学习语音时一定要多听、多读、多模仿。可以看一些经典的国外大片、听纯正的英语,从中熟悉外国人发音的标准。在听的同时一定要克制心理障碍,大声地说出来。从简单的模仿开始,在模仿音标发音和单词发音的同时,模仿句子的音调和节奏。久而久之,这种语言的特性便会融入到自己的语言习惯中。李阳老师的疯狂英语就呼吁学生要多读,一个句子,反复朗读,最后句子就会脱口而出。“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s(重复是技能之母).”长时间多听、多读、多模仿就会产生语感。
2. 敢于张口,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学生由于没有纯正的英语语音标准,一般都会羞于开口。教师可以通过正确的语音教学鼓励学生开口,让他们敢于开口,甚至是很自信地常开口。
笔者认为在学生第一次张口说英语时,不要直接给予学生很直观的评价,而是应该赞赏他的勇气,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树立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自信可以让学生对待英语时处于积极的态度,同时还可以感染周边的同学,带动大家一起学习。积极主动的态度,让学生从“要我学”转换成“我要学”。
二、着重于教学方面
1. 语境教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的重要保障。学生处于初中阶段,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的表现为自信心、好奇心、好胜心。现在很多学校都会花高薪聘请外教,也是想充分利用学生现阶段的特点。拥有一名外国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对外教产生兴趣,他们就很愿意去接触外教。在长期和外教的交流中,他们敢于开口,并且在外教纯正的语音环境下潜移默化。
2. 活动教学。
笔者认为,课堂应该打破“师教生学”的惯例,要勇于突破,让课堂充满趣味性、互动性,然后以学定教、边学边教。所谓活动教学法就是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将课本上的情境对话作为任务,让学生作为主角亲自将情境对话表演成情景剧。让学生从亲身体验、亲自动手中获得知识。情景剧的表演,让课堂活跃,让学生身心放松。利用中学生年龄特点的表现欲和好胜心,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位学生都有上台表演的冲动。老师以学生学习的特点,分析总结出新的教学方案,相互磨合,共同进步。
3. 趣味教学。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如果整天都是老师一个人讲,一味地灌输,学生坐着傻傻地听,只会让学生越学越枯燥。整天面对乏味的词汇、语法,提不起学习的动力。想让学生学好功课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对这门功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在课前预习内容;课间听课时会聚精会神;课后会主动钻研。当学生产生了兴趣,大脑的记忆方式已不再是机械式记忆,而是转变为了情景式记忆。同样,如果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4. 情感教学。
人是情感动物,教师首先要和学生培养感情,从一些非智力因素方面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只有用真情才能产生与学生间的共鸣。作为教师应该做到,学生是我的朋友,应该相互尊重,而不应该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应该用心去沟通,其实,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希望取得好成绩。笔者认为,作为教师不能只盯、只抓成绩好的学生,而对成绩差的学生就放任不管。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每位学生,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让学生爱屋及乌,慢慢对功课感兴趣,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充分发挥情感的催化剂作用,为各类学生提供展现机会,培养他们的兴趣、积极性和自信心。
应试教育让学生成为考试的工具,有着极强的考试能力,成绩永远是光鲜亮丽,但是实际动口能力却大相径庭。从基础抓,重视语音的学习,让学生的表达能够让别人明白。让学生不再羞于表达,而是善于表达。
参考文献
[1]赖海燕.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时代教育.2008(7)
[2]谷金枝、秦峰、李道柏.农村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教育学术月刊.2009(11)
13.寻找生命的春天散文 篇十三
酝酿了许久,积蓄了满怀的思念,在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里,我独自一人在一个孤独的夜晚坐上了从海口飞往成都的夜航班机。
在两个小时的迷糊中,一觉醒来飞机已在成都平原安全着陆,内心泛起一阵微澜:我终于又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了。在成都住了一夜,我在这个一年里最有魅力的季节里,坐上了开往家乡的大巴。大巴穿行于开满金黄色油菜花的原野上,一眼望去,金黄色的花海随风起伏,花香四溢,把大地装扮得格外迷人。置身这幅壮丽的风景画中,我真实地感受到:这无边的黄色花海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心旷神怡、视觉的美感,更有心灵深深地撼动和回到家乡的喜悦!
在通往家乡的沥青路口,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我坐上了一辆三轮车。这条乡村公路在年少时走了无数次。多年以前,当它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碎石路时,我必须每天在这上面往返两次:我所在的初中离家里有十三、四里路。那时没有住校的条件,十四、五岁的我晴天骑单车上学,雨天走路。记得一个放学的傍晚,在骑车回家的路上,我的自行车链条断了,天快黑下来,似乎还要下雨。看着黑暗像一张大网慢慢收拢,我在路上急得哭了起来。记忆中的某个人让我坐在了他的.单车后椅,把我的自行车前轮绑在他车的后面……终于,在下雨之前他把我送回了家,在感谢之余,内心更多的则是感动。从此,他的高大与伟岸在年少懵懂的我的心里根深蒂固……即使成年以后,我还在试图寻找他,可时光不再,我们各自在人生道路上已越走越远,各自抒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在这条曾经的碎石路上,我为最初的梦想努力着;在平凡的人生岁月中寻找着我生命的春天。最终,我以597分的成绩考入镇上唯一的高中……
当那辆电动三轮车把我送到家门口时,门口那棵在我离开家乡后父亲才种下的桃树在这无限美好的春天里开了一树美丽的、赏心悦目的粉红桃花。桃花竞相开放,花芯吐艳。70岁的老父亲正伫立在桃树前,仰着头专心致志地看着满树的桃花,微笑着并不说话。也许他在想这一树桃子成熟之际,他每天可以摘几个桃子;还是在想桃子的脆甜可口?或还是水蜜桃式的甜润?温暖的、妩媚的阳光正照着他满头花白的头发,他是那么的慈祥和平和。此情此景,难道不正是他生命的春天吗?一无所求,唯一的希望就是满树的桃花变成压满枝头的桃子……
母亲拖着年老衰弱的身子还在参加“退休教师自愿者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看着母亲佝偻着身子,步履蹒跚地行走在开满黄色菜花的田埂间,准备去关爱一个耳朵有残疾的儿童时,我突然明白,我还有好长的路要走,我要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春天……
在经历了久病不愈的那些阴霾晦暗的日子后,在经历了生死一瞬间感慨后,我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可以说自己一无所有,又可以说自己什么都有。在回家的日子里,部门主任还安排我在网上做资料,让我找到了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那就是不再年轻的我还能为人所用!
春天是轻盈的脚步,是潺潺的流水,是石板小桥,是如云的花海,是清新的空气,是浓郁的乡愁,是……我要在这美好的时光里,在这生机勃勃、充满能量的春天里,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在海南琼中抽水蓄能电站找到属于我生命的春天。
14.寻找生命的意义散文 篇十四
穷游是近几年来一种比较时尚的旅游方式,简言之就是没有钱还要旅行。而大神一词,对于玩游戏的人来说一定不会陌生,它是一个网络用语,就是指神一般的人物,对某件事经验十分丰富。而这两个看似充满现代感的词,在一位古人身上却搭配的极其贴切,徐霞客这位穷游大神简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徐霞客家里面本来是很富有的,祖上都是读书人,算得上是书香门第,家里人对他也是颇有期望,所以他的本名徐弘祖大概是这个由来吧。徐霞客是他的号,但大家习惯这么叫他。
徐霞客的父亲生前十分喜欢旅游,喜欢到处走走看看,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徐霞客受他父亲影响,特别喜欢读关于地理、历史和探险、游记类的书籍。徐霞客家推崇以书为师,祖上专门修筑了一座楼来藏书,名叫万卷楼。这可把幼小的徐霞客美坏了。徐霞客从小就很聪明,能够过目不忘,而且读书的速度飞快,家里的书根本不够他看。所以,年纪轻轻的徐霞客就在家里一边读书,一边还到各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他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把书换过来。白天漂漂亮亮地出门,晚上光着膀子回家。家里人也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
“回来啦?”
“嗯,回来了。”
“又看见好书啦?”
“是啊,这本书太棒了。”
“我猜这本书应该是一套,而且是精装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今天你比平时脱的干净。平时拿衣服换书,光上衣就行了,今天这不就剩裤头了吗?”
除了读书之外,徐霞客还会发表一些感言来彰显自己的出众气质。有记载说,他十岁时的某天,徐霞客正在看书,突然间就笑了起来。
徐母若有所思地问道:“你不会是在看笑话大全吧?”
“不是,是这书的作者太有意思了。他说全国有九州五岳,而他自己已经走完了八州,攀登了四岳。这个人实在不给力。”
母亲都听愣了,心里想:“不知道人家那是谦虚吗?”
只见徐霞客继续自说自话:“要是我,非要游九州、登五岳不可。”
母亲很慈祥地看了看他说:“给我好好看书!”
徐霞客有想法,爱看书,还过目不忘的特点,让家人们十分欣慰,全家都觉得他未来仕途有望。可徐霞客参加了考试后,却出乎意料地没有考上。不过也是,如果考上了,哪里还会有《徐霞客游记》这部著作呢?
在明代,知识分子要做官,也是通过考试来选拔的,正所谓学而优则仕。科举考试的范围是读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而且有一个硬性的规定,所写的文章必须遵循政府规定的八股形式。按照《徐霞客游记》的文体可以推测,徐霞客最擅长写的.文体应该是日记,这跟八股文的要求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所以很多人推测徐霞客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考试落榜的。
考试没考上,给少年徐霞客增添了一个烦恼,以后长大了该做什么?要往哪方面发展呢?经过深思熟虑,徐霞客觉得自己还是需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最终他决定专心去旅行。要是在现代,听到这个决定的家长肯定跳起来,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应该以学业为重。在古代其实效果也是一样的。所以当徐霞客做出这样的决定时,不难想见,他的父母也肯定经过了一番心理斗争,但最终他的父母却并没有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徐霞客,他们只是单纯的爱着自己的孩子。母亲对他说:“志在四方,男子事也。你去外面游历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不要因为我在,就像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于是22岁的徐霞客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旅程。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乡。也正是因为徐霞客伟大的父母,我们才有了后来的徐霞客。
明朝没有什么快捷的旅游交通工具,徐霞客一生所到之处,基本都是靠两只脚走出来的。所以,前文我们提到的一位在文学地位、政治地位两手抓的重量级任务钱谦益就曾为徐霞客写过一个传,其中评价道: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仗、一L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捷如青猿,健如黄犊。
也就是说,徐霞客出行,有时是带着一个奴仆,有时是跟着一个僧人;一根拐杖,一件包袱。从来不带多少行李,连吃的都不带;必要的话,他可以几天不吃饭,路上遇到什么就吃什么。跟着他一起旅游的人,得长多大能耐。路上看见水果了,老徐就得说:“看见没有?这水果能吃。”路上碰见野鸡了,“看见没有?这鸡也能吃。”看见水里有鱼,“看见了吗?这鱼也能吃。”路上碰见狼,旁边人问:“这个能吃吗?”“能吃,哈哈,你盯着它别让它跑了,我先去趟厕所。”历史上的徐霞客自然不会这么没义气,但据说徐霞客跑步的耐力确实异于常人。如果吃饱了,他能徒步跑几百里。没有他去不了的地方,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地上左右攀援,空中横渡山谷,对他来说就像拿绳索打水一样简单。敏捷得像只猴子,强健得像头小牛。这就是钱谦益对他的评价。
在徐霞客没有正经工作的前提下,这样不停旅游,原本还不错的家庭条件也撑不住了,所以贯穿在徐霞客漫长旅途中的关键字,就是“穷”。晚年的徐霞客在最后一次旅行当中,遇到了一位静闻和尚。这个和尚想去鸡足山,两个人一拍即合,决定结伴而行。静闻和尚手里面有一部自己用鲜血写就的《法华经》,他此行的目的就是想把这部书拿到鸡足山去供奉。徐霞客是当月的十九号出发的,当月三十号他就写了一篇日记,“是日复借湛融师银十两,以益游资。”刚出门十一天就开始向别人借钱,这也算是穷到一定份儿上了。当然,这既不是他的第一次借钱,也不是他最后一次借钱了。等凑齐了钱,他们继续前往鸡足山。
但老天总是爱开玩笑。崇祯十年,徐霞客一行人在湘江遇见了盗贼。当天晚上,徐霞客和静闻正湘江泛舟,忽然来了一群盗贼,船上的人一开始就都跪在那里求饶,结果盗贼们哪里听他们解释,左砍右劈,大伙和徐霞客一起二话不说先把行李扔到水里了,接着跳入水中,被别船上的人救了后才发现小伙伴们都冲散了。徐霞客心想,“我的小伙伴怎么一个也找不着了?这我以后跟谁借钱啊?"没一会儿小伙伴们又聚在了一起,大家都活着,彼此相互问候,徐霞客很开心:“你们没死啊?”大家伙也很客套:“放心吧,你还没还我钱呢,我死不了。”
剧情虽是瞎编的,但遇盗后,徐霞客一行确实没钱了。好在此处离衡阳城不远,老徐在那里有个朋友叫金祥甫,一行人下了船便直奔金家去借钱了。
“今日前来,实在是多有打扰。”
“你我就不用如此多礼了,不知有何难处?”
“没别的,我们这不正穷游呢。结果游得太穷了,我们就想借点钱。”
“哎呀,什么我都能帮你,只是一时间拿不出钱来借你。”
“没关系,我们不着急,慢慢想办法吧。”
徐霞客这一帮人就在金家给住下了,美其名曰想办法,但是期间他们还不忘出去玩了几趟。估计这段日子里,金祥甫筹钱的积极性可能特别高,果然没多久,金祥甫就从互济会筹了点钱,这才借给了徐霞客他们。于是他们继续赶路,继续向鸡足山进发。
然而,在湘江遇盗中,静闻和尚受了伤,一路走来伤势更加严重,不久后便死在了路上。徐霞客不禁悲从中来,焚化了静闻,并立志要把静闻和尚的骨灰带到鸡足山。
在接下来的旅程中,老徐的朋友圈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这些热心朋友的帮助下,徐霞客终于完成了最后的心愿,到达了鸡足山。随后把静闻和尚的骨灰藏在了那里。不过他知道,鸡足山就是他旅行的最后一站了。
15.寻找哑巴散文 篇十五
一、抓好语音基础, 让学生“能”说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语音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语音特点, 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英语发音规律, 让每个学生都能说好英语。
要让学生过好语音关, 抓好音标是关键。牛津英语七年级上册整整7个单元的Study skill都是音标教学, 共48个, 其中包括元音20个、辅音28个。音标就如语文拼音, 学生学会音标基础知识, 可以借助牛津词典等工具书, 查出音标, 了解词义, 并能逐步读出。当然, 音标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只会读这48个音标, 还需掌握音标的发音和组合规则, 这样学生会对新单词有亲切感, 心理上愿意接受新单词, 掌握新单词就相对容易。我在音标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这一点, 比如在教/i:/这一发音时, 我给出了这样一个句子:Can we see three sleep eating green leaves of trees in the evening?学生在反复朗读后, 潜移默化地发/i:/这个音标的字母组合。
为了能让学生牢固地记住音标发音规律, 我在教新单词的时候注意把新旧单词作对比, 常常复习一些类似音标的旧单词, 让学生多听、多记、多仿, 既让学生掌握旧知识, 又让学生养成听音猜词, 看词发音的良好习惯, 帮助学生打牢音标基础, 让学生逐步“能”说。
二、优化教学手段, 让学生“乐”说
教师应让英语课堂充满欢乐, 学生才有兴趣说英语。针对初中生爱玩、好动的特点, 我在课堂教学拟定计划时, 有意识地增加音乐、美术、朗读、游戏等教学手段, 搞活英语课堂, 提高学生参与度, 增强师生互动性, 帮助学生养成开口说英语的良好习惯。例如, 在教完48个音标后, 为让学生加快认读, 促进记忆, 我采用竞赛方法激发学生读记兴趣。
由于语言习惯等原因, 初中英语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习惯有脱节, 学生常常无话可说, 更无从谈起说英语的兴趣。为了给学生营造真实、愉快的语言环境, 我通常开展一些小的活动导入新课。以8A Unit6词汇教学为例, 我通过Guessing Game给出三组词, 每组10个单词。让一个学生背对黑板, 本组组员用英语解释他们所看到的单词让背对黑板的同学猜词。在规定时间内猜词最多的小组获胜。通过游戏, 既能检测学生预习完成情况, 又能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 顺利过渡到正常的课堂学习, 学生听课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我经常让学生观看英语电影和听英语歌曲。每个月的月底, 由班干部轮流支持班级“English Play Show”, 让同学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天赋, “秀”出自信, 增进友谊。在这样玩、乐、笑中,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三、增强学生自信, 让学生“敢”说
学生在开口说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会犯错误, 如发音不准、音调不全, 等等。作为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鼓励, 不能随意批评学生。教师的不经意批评可能是对学生说英语的致命打击。稚嫩心灵的唯一一点自信可能被不经意的批评赶得无影无踪。要多鼓励学生说英语, 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走出泥沼, 找回学习英语的自信。
我任教的学校, 部分学生来自农村, 有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 个别学生不愿开口说英语。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缺乏自信心的学生, 帮助他们找出进步较慢的原因。上课中, 适当地降低教学难度, 使他们能与全班同学一起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上, 善于发现学生优点, 给予他们正确、客观、积极的评价。对于那些缺乏自信心, 比较内向的学生, 想方设法多给他们开口说英语的机会, 发现他们在说中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会影响学生说英语的兴趣, 但需因人而异。对于最优秀的学生应当多指出其不足, 帮助他们整改提高。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 要着眼于他们的昨天, 在说中他的点滴进步都应当给予肯定和表扬, 帮助他们找回自我, 找回自信。
16.撬开“哑巴”老公的嘴 篇十六
怎样才能让家里的“闷罐子”男人开口说话呢?聪明的妻子真是各有高招。
无聊型“哑巴”
事例主讲:肖静 28岁 文员
我和老公结婚4年,按说还没有到老夫老妻的境界。可他每天回到家便瘫倒在沙发上,我做好饭叫他,他起来吃,吃完就缩进沙发看电视,要么就钻进书房玩电脑游戏。我跟他说话,他就有一句没一句地回应,有时干脆不回答。为此,我经常大发雷霆。此后,老公会稍有改变,但时间一长,他又恢复成“闷罐子”了。
开口方:找到症结,对症下药
我仔细分析老公变“哑”的原因。结婚后,我一直不愿意要孩子。这让老公深有不快。我俩恋爱了3年,婚龄也有4年了,两个人在一起,有时我也真找不出新鲜的话题了。想到这儿,我悄悄取消了避孕措施,不久我怀孕了。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老公时,他乐得一把将我抱了起来。从那以后,他又打开了话匣子,每天跟我探讨育儿的知识,而且开始关心我的饮食起居。
儿子出世后,老公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冲奶、洗澡、换尿布的活他全包了,还乐颠颠地向我报告每个细节。家里从此充满了欢声笑语。
解析:这种“哑巴”是因生活无聊形成的。一成不变的二人世界早已被彼此熟悉,慢慢就会令人失去兴趣和激情,如果两人连架都懒得吵了,那么这平静的背后就可能潜藏着更大的危机。迅速找到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不但能回升渐渐远去的感情热度,还能创造出新的幸福。
疲惫型“哑巴”
事例主讲:宁媛波 36岁 私企老板
我和老公是在生意场上相识的。我们各自开着一个药店。结婚后,我们将两个药店合二为一。婚前,他总往我这边跑,好像跟我有说不完的话。除了研究经营对策,我们还大开着彼此的玩笑,我感觉充实而快乐。药店合了以后,事情也多了,他主外,我主内,我俩配合得也很默契。唯一让我不快的是,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后,他的话变得越来越少了。他越不说话,我越动气,我越急赤白脸,他越坐在那不吭声。我感觉婚姻到了坟墓的门口。
开口方:转换角色,换位体验
我开始思索老公变化的原因,原来他自己当老板的时候,手下有跑业务的助理,他只抓大事,具体事宜都交由助理去做。我们结合后,助理辞了,所有的业务往来都要他亲力亲为了。会不会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呢?于是,我主动提出跟他对换,他负责药店的内部事务,我负责对外的洽谈联络。进入角色后,我忽然理解了老公的沉默。
经过换位体验,我们都了解了对方的不易,也更加理解和体贴对方了。现在生活的沉闷已被我们相互的体谅打破了。
解析:男人是行动型的动物,而女人则多为口头主义者。男人回家不爱说话,可能是在单位的谈话让他筋疲力尽,也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太大,需要调整和休息。妻子应先了解清楚,再给他一些时间,只有充分掌握男人沉默背后的原因,才能准确解开心中的疙瘩。不问清红皂白一味指责,只会让男人觉得你很烦。
隐瞒型“哑巴”
事例主讲:阿妮 33岁 公务员
我和老公是经人介绍走到一起的。虽然没有太多的浪漫,但我们彼此关怀,生活过得很平静。可是最近我发现他怪怪的。有时,他回家跟我眉飞色舞地大谈单位里的热闹事,有时却一言不发,闷在屋子里不出来。问他,他含糊其词地说:“没事啊。”一天,我上街遇到他同科室的人,那人看到我就说:“嫂子,我们发的那笔奖金,大哥准备给你买什么啊?”我一听就愣了。奖金?没听说啊。难怪啊,我说老公这几天怎么一声不响只干活儿呢?原来他攒起私房钱了!
开口方:掌握情报,敲山震虎
知道了老公的秘密,我没有声张,心里却有了数。我细心观察他的行为举动,发现只要老公一变“哑巴”,他就准有事瞒着我。不是他跟朋友喝酒了,就是背着我跟人赌球了,再者就是跟哪个女同学通电话了。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总结,我掌握了老公的所有情报。于是,我开始有意无意地旁敲侧击。一天,我开玩笑似的说:“我们办公室大徐子,从不把发奖金的事告诉他老婆,说把钱都上交了,出去潇洒怎么办啊?老公,你不这样吧?”闻听此言,老公脸都白了。一天,我向老公提议说:“你们搞个同学会呗,大家坐一起聚聚,聊聊,沟通一下,多好啊!”老公低着头,嘴里嗫嚅着:“也是,也是。”几个回合下来,老公的心理防线有点撑不住了。他开始向我坦白他的小秘密。
解析:有时,男人想通过沉默隐瞒什么,他认为只要不说,老婆就不会敏感地追问,一切会变得很简单。为了防止女人打破沙锅问到底,他试图当“哑巴”,以隐瞒更多内容。女人在这个时候兴师问罪,男人会更加以沉默对抗。想要让一个男人在沉默时敞开心扉,首先是要给他一种安全感,让他知道即使说出真相,你也不会给他更大的责罚。你如果用参与的热情来抚慰他,并安静地听他叙述,他就不会、不能、也不该变成“哑巴”了。
17.寻找纤夫的脚印优美散文 篇十七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一一题记
沧浪之水一一内荆河,出滔滔汉水,九曲回环走过广袤的江汉平原,恋恋不舍地流向滚滚长江。
我家住在内荆河北岸。因爷爷与舅爷们跑过航运,我对河流、航船与纤夫,情有独衷而刻骨铭心。长大以后,无论何时何地,都改变不了这个情结。
平时,我一讲到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就无比兴奋。只要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尼罗河,印度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长江与黄河,哥伦布,三角贸易,亚美尼克,密尔顿,马可波罗,郑和,丝绸之路,China(瓷器),mariner(水手),马克吐温,列宾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老人与海,亚丁湾,威尼斯,爱琴海。有时甚至信马由僵,天文地武,扯到伏特,尼米兹,库尔斯克,蛟龙号,GpS,北斗,055,F22,歼20,创新之路等等。一个个话题,引经据典加上评头品足,诱惑得学生眉飞色舞,被人冠以“野白精”(不讲正经的高手)。
这个根深蒂固的恋河情结,源于我家门前南来北往的纤夫们印在沙滩上的那一串串脚印。
秋冬河水干涸,航船稀少。春夏则是航运的黄金季节,也是我们一帮游神最活跃的时节。每天我们都三三两两地在河边神游,跟着来来往往的纤夫跑上几百米,摸摸那踏实的带有余温的脚印,嘻嘻哈哈,倍感亲切。一来二去,也认识了一些船夫。他们非常和蔼,不是畏惧我们天不怕地不怕,敢向船上飞砖瓦而装出来的.伪善,而是慈母般的抚摸我们的小脑袋,牵着脏兮兮的小手,微笑着走一程再轻轻的放开。他们一步一回头,眼里漾溢着温情。纤夫的背影牵着白帆慢慢的淡远了,留下我们在沙滩上,凭水临风心惆怅。
这些匆匆过客,一般不轻易在我们湾前一带滞留,他们要赶路,也害怕我们找麻烦。但是,也有例外。
那是夏天的一个傍晚。我们几兄弟无聊,在河边“飞镖”比眼力。这时正好有艘大船摇橹架桨往东过来了。于是我们以它为目标进行比赛。突然,从船上传来女孩的哭喊声,同时,摇橹的人也松了手呲牙咧嘴直叫嚷。不妙,闯祸了!我们回头上岸飞跑,躲进了屋后菜园子里。惊魂稍定,老大说:“老二,你机灵些,去瞄一下情况。”我硬着头皮掩在一棵大重阳树后侦察:大船靠在我家门口码头边,从跳板上走下几个人爬上台坡了。我潜回菜园里与老大耳语。他立即拉着我们往远处幺母垸跑。老大边跑边喘气:“听说跑江湖的人都有功夫,这回不得了啦!”跑出菜园不远,身后飞来母亲大声地呵斥:“小砍脑壳的们,还不给我死回来!”兄弟几个像霜打蔫了的茄子涨紫了脸,俯首贴耳,晃进堂屋,准备挨千刀万剐。
堂屋中间,母亲正在给船家赔礼道歉:“您几个不躁,只怪我平时没教门!这帮游神,不闯祸心里不得过……”“您别责怪几位小哥,他们不省事,不是故意跟我们过不去,”那个父亲俯身摸着我的头,“我见过你,还牵过手。小哥,你看,我们小姐姐比你大不了多少,他没有上学,已经开始给我们做饭洗衣服了。现在她头上被你们用瓦块撞了个大胞,该多痛啊!还有,我的手也被砖头撞肿,无力摇橹了。我们出门在外,多么不容易。以后不再这样了,好吗?”顿时我脸上热汗直流,不敢仰视,只觉得那个父亲好高大!晚上,船家被迫破例在我们码头过夜。母亲带我们登船去看望船家。我对那位比我稍大的姐姐说:“姐姐,对不起!头还很疼吗?”她忽闪着大眼睛,与我对视良久,然后轻轻摇一摇头。当时,那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深深地刻在我心目中。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心思向过往船只“飞镖”了。
第二年春天的一个上午。东南风刮得正猛。一艘大船鼓着高大的白帆顺流西下。因河流在湾子东头拐弯,加上北岸大树遮天蔽日,那艘大船航速过快,转舵不灵,桅杆碰到大树枝,船翻了。湾里人闻讯,蜜蜂般的倾巢而出,救苦救难。人多力量大,船家安全得救。船上日用品与货物全部打捞上岸,摊了半个湾子。众人手忙脚乱,忙活了一天。船家五口人在湾里滞留了几天,湾里人轮流邀请船家食宿,像招待稀客。我们一群小打油的看了几天热闹把戏,把船家的坛坛罐罐都数了个遍。我则好奇地爬上大船去看稀物。
这艘大船,比从武汉上来的轮船小,比自己家里的鱼船大。船上所有东西全倾在河里后又被捞上岸摊着,只剩空船。船头是三只爪钩的铁锚,停靠时抛在岸边。船中间是桅杆和布帆,平时,桅杆放倒在船上,布帆自然折叠着。船行顺风时,把桅杆竖起来,用索子从滑轮上拉起竹篙支撑的布帆。“一帆风顺”就是这样来的吧。船舷两旁顺放着长短不一的竹篙,无风或逆水航行时,用长篙撑船。有时两边同时撑,从船头沿舷走到后面,再拖着篙重头到尾,一天不知要重复多少次。短篙用于船离靠码头时点拔。船两旁前后各用桨桩支着一把长桨,靠前部的称腰桨。我地有歇后语“鸭划子架腰桨一一赶快”,多含贬义。橹则用得较少,我时常把它和划龙舟用的棹划等号,其实不是一回事。棹大得多,用力大小与角度都有差别。船尾底部就是舵了,在后架桨的人两腿夹着舵柄掌握方向。船中央隆起部分,两旁依次拴着木制雨板,顶部为竹蔑编制漆了桐油的拱棚,用来遮风挡雨蔽烈日。
最引人注目的是长长的纤绳。纤绳表面用光油漆过,光滑柔软,防水有弹性。一端牢牢拴在桅杆上,另一头被纤夫在岸上远远地背着。纤夫胸前横着竹片,绳子呈丫字形分散受力点,以免时间过长勒伤胸膛与肩膀。水面开阔货物多时,绳子放得很长,几个人前后背着。水面狭窄货少时一个人背纤,纤绳多余部分挽成圈圈提在手里可以机动。背纤的时候,纤夫一律高卷裤筒,打着赤脚。因为沿岸有坑洼沟港水田,必须涉水走淤泥。所以纤夫被刺伤脚划伤腿成了常事。纤夫多为壮年汉子,有时候也有小姑娘或老人。那些清瘦的纤夫长年累月,风里来雨里去,一步一叩首,似乎有走不到尽头的路。年少的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为谁运送着各种货物而不知疲倦。后来,才渐渐明白湾里安居乐业的父老乡亲,为什么对遇险的船家如礼上宾。船家虽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挣点血汗钱,而他们付出艰辛劳动所带来的,却是沿途商埠码头的繁荣与当地人们的幸福。
18.寻找最武汉散文 篇十八
妹妹的女儿叫杉杉。开学后才上一年级。
大半个暑假在我们这里,只顾着玩的发疯,身上却总起一些小疙瘩,闲下来时,就不停的抓痒。后来听她妈妈小瑞说,这叫做水土不服。
要回武汉了,在我们家吃顿午饭。我们做的焖饼。这在我们这里属于家常饭,家家都会做。但要真正做得好,做得地道,也有许多讲究。按地方志上一些记载,曾有一个京戏名家来我们这里献艺,点名就要“湖滨楼”的焖饼。那天适逢阴雨,派去买饼的小伙计就偷个懒,从旁近一家小店买了一份。结果,那名家只挑了一筷子,就拍手不吃,又使个小性,要罢演――这哪里是我要的正宗焖饼!
我的小外甥女也扒不过两筷子,就丢下不吃,问她,说:你们河北的饭不好吃!
问:那你们武汉吃什么?
她回答:热干面。
问:什么是热干面?
答:就是又热又干的面呗!
……
武汉人不叫做吃早饭吃早点,叫做“过早”。到武汉的第二天,小瑞就带我们去街边过早了。几步路走下来,发现些武汉迹象了。沿街边走着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不时就能看见边走边吃的形象。他们左手托一个小花盆样子,薄薄的圆纸桶(也可以叫做纸饭盒)。右手拿了筷子,边走边挑着面条往嘴里送。有赤了上身,腆着鼓肚皮的大汉,呼噜呼噜吃的八面威风;也有窈窕明媚的时尚女子,走的轻盈,尖着嘴巴也吃像轻巧可爱;更有老太太,走路也已经颤微微的一步一挪,也一手托着纸钵,一手挑面条往嘴里送。一边嘴里塞面,一边抬起眼睛来看路。我们看得有些发呆,也忍不住景仰。赶紧绕着大弯,给那位奶奶让道。又忍不住回头,看她驼着背影,看她一手托钵,一手挑面,一步一挪颤悠悠的渐行渐远。这不禁让人感叹:她这样肯定已经走了几百年,还会走下去几百年吧,嗯,甚至一千年。
卖热干面的铺子,遍地都是。我们去的这家也是生意红火。当街面板上盘曲堆积了小山般的面条。黄金颜色,丝丝清楚,没有半点粘连(后来,我也忍不住问过卖面师傅:这面条堆在这里,却不粘黏,什么原因?师傅手里忙碌,嘴里回答:很多原因。)。那些面条应当是已经煮得熟的。面客点饭后,师傅就抓一把面丝,放到一个带柄的小竹篓里。然后去一个大汤锅里逛啊逛,这也是个热的过程。把竹篓里的`面倒进那个小纸钵里,另有人往里面加调料。柜台里面看不清楚,也叫不上名字。只见那人手法飞快,从几个调料碗里,用一把小汤匙在舀,刷刷几下就成全一碗,往前面一推,好了。从点餐到吃到嘴里,前后应当不过五分钟时间,这就叫做现现做现卖的快餐。
从汤锅里现捞的,热是没问题。难得的是一个“干”字:那面初看来也没什么大特别,调料也简单的很,好像有榨菜末,小葱花什么的,再就是略一些汤汁。问题在哪里?略一调弄就出来了。挑动一下,刚出水的面条就发干,吃到嘴里有种干涩的香,好似有什么火样的东西一下子把面条烘干了。再吃,再挑动,上面一层面条,竟如在烈日下暴晒过,吃到嘴里,还是软软的面条,但心里又不得不说“果然热,干,面”!我也好奇,又伸筷子去纸碗底下一抄。下面明明还是有些面汤的,可上面又是被什么烘干了呢?我没有问那卖面师傅,想到的情景是:师傅,这是什么原因呢?师傅说:这,有很多原因。――天上九头鸟,你知道他在用哪个脑袋和你说话?
我也开动自己的脑筋做了一个浅层的研究:可能是与调料有关系。调料中应该有麻酱。嗯,应该是。吃起来是这个味。但在我们北方吃面条,吃涮羊肉时也拌麻酱的,可却没有这么“干”样儿。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或者也是“有很多原因”。
小瑞的住处,往后转过去不远,一趟街都是卖美食小吃。到晚上更是热闹非凡。各家门店都有自己招牌,各个招牌下都是各色小吃。五花八门,酸辣香臭。我尝了几个煎包,比我们那里的皮要薄,馅大,汁也多。臭豆腐霸气当街,不想吃也得闻。儿子还斗胆试了一块,我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敬而远之。
其中一天早晨,我和老婆儿子三个河北人,难得自己出来一次“过早”。还是那趟街,想来想去,还是要了三碗热干面。我提义,我们应当一手托纸圆桶,一手使筷,边走边吃,这才叫做真正的会吃武汉的热干面了。走不两步,老婆就叫苦边天:不行不行。这么走着吃,老怕迎头撞了什么东西。再就是哆哆嗦嗦,筷子杵不到嘴里去。最后,我们只好停顿到一个街角,围着一个电线杆子,站没得站,坐没得坐,心惊胆战的吃完了几桶面。现在想想,差不多可以用几句诗来形容“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学吃热干面的!”――好多表面文章好做,内里的功夫却不是一天半天能修得来。
武汉小吃自然不少。除却热干面,还有一样很受当地人热捧的叫做“豆皮”。看那家老字号,从早晨六点钟到近中午十点多。从门口锅边排队一直到当街。看如此盛况,也是妹妹小瑞重点推荐,我们也挤在队伍里等着挨着。最后拿到,去里面小铺子里坐着吃。那间老屋子不过十五六平米。坐着站着来回钻来挤去的都是食客,天气是武汉式的闷热,屋子里不装空调,几个电扇只在那里鼓吹热风。不是不想好好品尝一下传统的盛名的老字号“武汉豆皮”,我是真的怕自己再待不一会就成了外地人肉包了。这时,我那外甥女杉杉同学,就吃的得意洋洋。把大半碗豆皮扒到自己脸前,埋头大吃,半天含着饭嘟囔一句:你吃这一块,我还要吃一大块。然后,她还要一碗“蛋酒”。
武汉还有“来双扬”的鸭脖,还有剁椒鱼头。妹夫大伟不失时机的讲解:这个鱼头必须是胖头鱼才能做,其他鱼不行……他还骄傲的盛赞一种他们湖北老家的一道“锅巴炒饭”。说是就算武汉大厨几次想学,我们不教的。好吃的很!只是他们想学,我们不教。呵呵。我也百分百的感动,胀着肚子,也奋力吃了几口。的确不错,金黄瘩巴,香脆,又有米粒,又有些碎的青菜末盖在下面。强忍住一个念头不好说:这在我们老家,蒸米饭糊了锅,不是要扔掉吗?不是要喂那什么吃吗?看看看,还是又说出来了。真是欠抽。老妹千万注意。你若看到以上几句,千万删掉,不能让妹夫看到。大大的不该,不该哦!
上面那些吃过的东西,写出来的感受,不过十有一二。字面有限不再多说。本节结末处,略再提几句。一周过后,我们回到老家。没进家门,老婆就一片声嚷着要买豆沙包,还要买个葱头生吃。说自己想得要哭出来了。儿子回来也大叫,还是自己的饭吃着舒服。这几天在武汉,也吃过他梦想中的“匹萨、寿司”,又是一顿接一顿的贝壳鱼虾,江鲜海味,他的最直接反应就是呲牙咧嘴皱眉头,按着肚子找厕所。据他说,是那里水,喝不习惯。
【寻找哑巴散文】推荐阅读:
哑巴父亲无言的爱叙事作文07-01
寻找知音散文12-03
寻找青春的印迹的散文09-22
寻找下一个幸福的出口抒情散文10-12
寻找春天征文06-29
寻找自信10-29
小学寻找春天作文06-14
寻找秋姑娘周记06-28
寻找出路励志文章06-29
反思自己寻找不足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