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安全总结

2024-09-23

小班幼儿安全总结(12篇)

1.小班幼儿安全总结 篇一

每年的三月份是安全月,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是安全周,其实安全工作一直是我们平时工作的一个重点,为了能更好的结合工作的开展好安全教育,我们根据安全教育计划,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在主题教育课程中渗透安全主题

《宝宝当心》目标是孩子懂得一些简单的保护自己的一些方法,产生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具体的课程活动中,让孩子学习正确的用小剪刀,知道一些瓶子里的东西不能随便乱吃。还带着孩子去了十字路口认识红、绿灯,让幼儿有切身的体会。学习走楼梯,懂得在楼梯上不能拖拉,要靠边走。知道在集体活动或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时,不能单独离开集体和大人。要记住自己的家的电话和大人的姓名等等。

二、利用晨间谈话、饭后谈话、课间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通过一些小故事或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是故事来告诫幼儿安全工作是很重要的,每个小朋友都必须牢牢记在心里。通过一些谈话如“哪些东西很危险”“这样对吗”“你知道一些特殊的电话吗?”等,让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三、班级人员做好安全自查工作

1、晨检医生检查后,作为老师我们也坚持每天晨检,保证幼儿不带危险物品入园,如发现要没收,并教育幼儿,和与其家长沟通。

2、开饭时注意,预防烫伤幼儿。老师细心把汤晾温后再盛给幼儿,并为幼儿端到面前。

3、把好幼儿服药关,药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固定地方,并写好幼儿姓名。根据家长的服用要求,确保服药及时、准确,严禁错服、漏服现象的发生。

4、坚持每天午检,防止幼儿带异物入寝室,防止异物进入耳、鼻、口的现象发生。中午无论谁管理午睡,一定要加倍照看好幼儿,不忽视午休的幼儿,尤其是服药幼儿。巡视幼儿是否有不良的睡眠习惯,如蒙头并及时纠正。

5、把好幼儿离园关,孩子在幼儿园一天,下午离园时候是孩子最散漫老师又不好组织的时候,一定要组织幼儿安静的集体活动。不认识的人有即使有接送卡,也要问清情况或者是与孩子父母取得联系确认无误后再放人。防止幼儿走失和拐骗幼儿现象发生。

6、严格执行卫生安全消毒制度,保证教室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干净;保证桌椅的安全、卫生;定期消毒玩具;保证幼儿的水杯和毛巾每天清洗消毒;保证寝室干净、并按时消毒,利用太阳无尽的能量,在天气好的时候晾晒被褥,及时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7、户外活动时,一定认真检查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幼儿安全,如发现大型玩具有松了的螺丝钉,及时汇报,做到及时消灭不安全的隐患,保障幼儿安全。

8、教师离园时在班内各处检查,如:水、电、门、窗。晚接的孩子和值班老师做好交接,交代其幼儿情况。

四、做好家长的安全工作

给家长发放《给家长的一封信》,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提醒家长放学后不玩大型玩具时,看管好自己的孩子。提醒家长要孩子直接送到老师手中,不要让孩子单独进幼儿园。如果委托别人来带孩子请事前给老师通个电话,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安全周过去了,安全月也过去了,但安全教育去不能过去。应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也提醒孩子们,让我们一生有安全相伴。

2.小班幼儿安全总结 篇二

关键词:小班幼儿,日常安全教育,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育的核心是以幼儿为本, 切实关注幼儿的日常安全教育。小班是进入幼儿园的第一步, 在这里, 小朋友都来自不同的家庭, 在家里都是掌上明珠, 初次踏入幼儿园见到其他小朋友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 (1) 在幼儿日常活动中难免会有意外事故发生, 也许会对幼儿有一定的危害, 甚至有些时候会危及到幼儿的生命安全。所以幼儿园要将幼儿日常安全教育落实到平时的活动中, 使幼儿通过观察和学习获得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机能, 再通过幼儿园的训练以及教育逐渐懂得爱护自己和其他人, 更重要的是利用幼儿的家长帮助幼儿提高安全意识, 积极采取安全措施, 防范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 做好小班幼儿日常安全教育。

1 小班日常安全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明确提出“幼儿园务必要将保护幼儿的生命以及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 (2) 由此可见, 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对幼儿的日常安全的保护以及教育。对于小班幼儿, 年龄最小, 在一定程度上也没有任何的生活经验, 更没有安全防范意识,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 所以做好小班日常安全教育格外重要。

1.1 培养幼儿自控能力

幼儿情绪的不稳定以及思想不够成熟使得小班幼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能力很差, 上课过程中, 特别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也不集中, 孩子之间稍有争吵或者稍不留意绊倒就会肆意地哭叫。 (3) 自控能力的养成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要尽早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具体可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 要努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加强幼儿的道德认识, 尽可能让幼儿有目地的去做事, 还要教会他们要克服困难。比如在幼儿园进行日常卫生工作, 克服懒惰, 提前到幼儿园;庆祝自己的生日时要给其他孩子表演节目, 克服害羞的心理;在集体中要做到遵守纪律;在家里, 家长应该给自己的孩子安排作息时间、教导他们不能偏食、积极引导孩子有目的地锻炼自制能力。第二, 要坚持以鼓励为主。如果幼儿没有做完事或者在中途退缩了, 家长不应该打骂幼儿, 更不要用言语挖苦幼儿, 这样就容易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 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家长应该做的是通过细心的观察, 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困难, 对幼儿的进步要进行一定的鼓励和表扬, 让幼儿有自信心, 慢慢地使幼儿获得坚持完成任务的能力。

1.2 对幼儿进行防火、防电、交通、饮食等安全教育

幼儿对危险因素缺乏必要的认识、幼儿的运动的机能还不够完善以及幼儿好动、好奇、活泼的特点, 再加上幼儿在集体环境中, 幼儿人数比较多, 而教师人数较少, 难免教师会照顾不到每一个幼儿, 在这种情况下, 意外事故发生的频率也会提高。那么, 对幼儿进行防火、防电、以及交通、饮食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势在必行。第一, 用电的安全, 要让幼儿知道不能用湿手去触碰电器, 也不能用湿抹布擦拭电器, 电器在使用完毕后要拔掉电源插头。其次, 防火的安全, 家长应该把火源尽可能放置到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 并且要提醒幼儿不能玩打火机, 幼儿教师应该给幼儿展示火灾的危害, 并且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教会幼儿逃生的方法, 紧急情况下还可以拨打119火警电话。第二, 对于交通安全教育, 家长和幼儿教师要给幼儿介绍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的作用, 让幼儿从小学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 目前小班幼儿日常安全教育指导的现状及分析

2.1 小班幼儿园日常安全教育的现状

小班幼儿园日常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尽可能掌握和获得日常生活中最基础的安全技能和知识, 逐渐加强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近年来, 针对幼儿的犯罪率有上升的趋势, 使得幼儿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特别是长春盗车杀婴案、北京大兴摔婴案等等, 种种事件的出现侧面反映出幼儿安全问题,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够健全, 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切实加强对幼儿的安全管理。

2.2 小班幼儿园日常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2.2.1 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够严格, 欠缺内部安全管理

某些地方的幼儿园门卫不负责任, 幼儿在门卫不注意的情况下溜出幼儿园;供给幼儿进餐的食堂卫生不够干净或者是食物不符合标准致使幼儿食物中毒等等。 (4) 当前幼儿园应急事件的预案还不够健全, 即使有些幼儿园存在预案, 但其操作性不强。

2.2.2 幼儿园自身对幼儿安全问题认识不足

某些幼儿园设备设施破旧、失修,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幼儿年龄小, 安全意识差, 这就使得幼儿园在游戏过程中注意不到存有的安全隐患。消防安全方面:消防设施陈旧、落后, 消防器材不能够满足消防需求以及缺少消防通道等。

2.2.3 教师对幼儿的日常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给幼儿进行日常安全教育, 而不是通过对幼儿的实际行为进行指点, 这就使得幼儿久而久之形成不良的安全行为习惯, 对幼儿安全有消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教师不注重平时的安全教育。教师在平对小班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没有及时教会幼儿掌握自我防护的方式, 再者, 教师对幼儿安全教育有抵触心理, 他们认为幼儿太小, 不容易接受安全教育的内容, 导致教师也不去积极探索幼儿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并且教师在对于发现的危险行为不及时纠正。二是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没有让幼儿行为变化。教师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或者相关部门的检查, 并不是切实履行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有些教师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 但是, 他们对幼儿的教育仅仅是局限在课堂内, 没有真正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良好地应用。

3 小班幼儿安全教育指导策略

3.1 日常的安全教育指导

教师安全教育指导策略就是教师通过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进行合理的指导, 比如:让幼儿不准携带刀片、尖锐玩具等危险品, 不做头朝下滑滑梯、由下向上爬滑梯等的危险动作、不随便外出离开集体、不挤不撞;饮食过程中不吃变质发霉的食品;不随便乱动电器、不将手置于窗外、车外;不玩火、不玩水等。

3.2 游戏中的安全教育指导

俗话说, 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 幼儿最快乐的就是进行游戏活动, 游戏也最能激发幼儿的心理活动, 实现游戏教育的功能, 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但游戏的前提是确保幼儿的绝对安全。 (5) 在进行游戏教育时, 教师要做到在游戏中观察幼儿的举动, 对幼儿出现的安全问题要及时处理, 可以和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模拟训练, 比如模拟过马路、遇到陌生人时怎样做等等;老师在与幼儿的游戏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与幼儿的语言沟通, 教师运用不同的语言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时会有不同的效果, 适当建立游戏规则, 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同生活中一样的感受。

3.3 环境中的安全教育指导

现代幼儿园日常安全教育非常注重运用环境的力量来加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在幼儿环境教育过程中, 幼儿园要积极利用环境, 有目的地让幼儿参与活动, 让他们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同时, 幼儿园要善于发现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环境现象, 通过幼儿自己的体验获得最直接的感知。比如, 幼儿园可以建立种植园地, 教师和幼儿共同栽种, 浇灌和松土, 让幼儿近距离地观察植物的生长, 也让他们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4 集体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指导

幼儿园进行活动教育, 其核心是成功地转化和提炼课程内容, 将课程目标有效地转化为幼儿的身心发展素质。 (6) 进行活动教育, 对环境的布置也是很重要的, 幼儿只有在良好的氛围中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 同时, 教师语言的使用也要讲求情感性、启发性、形象性以及生活性和逻辑性。幼儿园进行活动教育, 关注的是幼儿的实践性、开放性, 幼儿的活动需要的是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 这样幼儿的思维才能不受压抑, 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选择合作伙伴。

3.5 其他日常安全教育指导

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 确保幼儿每天有足够的活动时间, 培养幼儿锻炼的积极性, 这就要求对户外活动有严密的组织计划, 确立活动的目标以及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 让幼儿在户外真实的体验日常安全的重要性。 (7) 幼儿日常安全教育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也不能过于单一, 应该增加趣味性和多样性, 在欢乐的气氛中让幼儿获得安全教育的知识。

4 结语

小班幼儿日常安全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 幼儿安全教育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小班幼儿安全意识不够强, 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情况, 只有家长和教师用心关注小班幼儿, 善于观察幼儿, 及时教导幼儿;对幼儿多一份爱心和呵护, 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教育, 尽可能让小班幼儿获得基本的安全常识, 加强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注释

1桑小红.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安全教育[J].考试周刊, 2011 (56) .

2记者李建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颁布[N];中国教育报, 2001.

3徐改改.幼儿园安全教育出现隐患原因初探[J].成才之路, 2010 (4) .

4胡文娟.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 (综合版) , 2011 (3) .

5邱丽华.促小班幼儿游戏积极性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 .

6韩冰, 郑晓红.浅谈幼儿记录的方法与教师的指导策略[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1 (4) .

3.小班幼儿安全总结 篇三

关键词:活动;幼儿;安全意识;自我保护;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162-01

安全意识是指人对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具有自身安全保护基本行为的认识。幼儿的安全意识是其自我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幼儿园工作中,维护幼儿生命(身体)安全,帮助其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是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小班幼儿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阶段,其身体协调性不太好,同时他们的年龄小,对生活的认知和经验都不够,自我保护的意识比较薄弱,对身边一些事情不能预见后果,所以在幼儿园活动中容易发生一些意外伤害。因此,关注幼儿安全教育,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应是幼儿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平时,我们应关注幼儿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从小班幼儿抓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實实地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营造良好环境

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保护其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在我园,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安全舒适的活动环境。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园内的一草一木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动动这,摸摸那,因此,作为老师,应该要留心幼儿活动的每一个角落,看看是不是有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以保证能给幼儿提供一个既安全又舒适的活动环境。

(二)设置醒目到位的安全标志。幼儿活动离不开大人的监护,同时,我们也不要忽视无声语言的教育作用。所以,我们便可以设置一些醒目的安全标志,如在园内的楼梯口、过道内、转弯角等地上贴上卡通、温馨的图片提示,,时时处处提醒幼儿应该注意安全。

(三)利用板报画廊积极宣传。无论是在教室内,还是在园在走廊内,我们应积极利用板报、墙壁、橱窗等布置一些有关安全的主题教育图片,告诉幼儿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在危险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等。

(四)营造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对于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幼儿犯一些错误极为正常,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宽容孩子的错误,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才能更加信任老师,产生安全感。

二、制定合理班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每个人遵守规则,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制定合理的班级常规也是对幼儿进行安全保护和教育的前提。我们根据一日幼儿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班规,以约束和提醒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做到有序,尽量避免一些安全意外事故的发生。如我班就课间活动提出了这些要求:1.走楼梯时靠右走,不跳、不推、不抢、不滑扶手;2.玩玩具时要懂得相互谦让,不争抢;3、不在园内追逐打闹;4.不跨护栏、不爬高、不玩危险游戏等。同时,每天要利用时间对幼儿进行反复强调,教师要做有心人,关注幼儿的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醒,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强化,逐渐改掉不良好行为,形成基本的安全意识。

三、注重活动育人

活动育人是对小班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原则,在丰富的教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意识地获得安全方面的知识,不断提升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

(一)开展多样性活动。平时,老师要能围绕不同主题的安全教育开展多样性的教育活动。教育幼儿懂得团结互助,可开展“找朋友”的活动;通过“我有五个宝”游戏活动,可以引导幼儿正确地玩游戏,知道如何保护五官,不要把小珠子等东西塞到鼻腔或嘴里;开展“开门关门”活动,幼儿了解了当一个人在家时面对陌生人该怎么办。种种活动,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幼儿怎样保护自己,树立了一定的安全意识。

(二)开展趣味性活动。活动充满趣味性,才能更加吸引幼儿投入,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如在活动中可以将道具、表演等充分运用起来,分角色游戏“红绿灯”,让孩子头戴灯饰,引导行人和车辆,让幼儿了解其中的交通规则;对于110、119、120等一系列特殊号码,可以通过模拟一些场景叫幼儿练习拨打电话,熟悉号码,学会自救,不断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四、抓住教育契机

生活处处有教育,留心幼儿一日生活,我们就能发现其中有着许多教育契机。教师如能善于把握安全教育的契机,对幼儿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中午幼儿就餐时,教育幼儿不要打闹说话,以免食物呛到气管发生危险;午睡起床后,引导幼儿系好鞋带,避免跌倒摔伤;绘画或手工制作时,不要挥舞手中的笔和刀,防止发生意外等,通过反复强调,提醒幼儿树立安全保护意识。当然,平时的突发、偶发事件也是引导幼儿进行自我安全保护的良好契机,比如当有幼儿留鼻血了,我们在帮助处理的同时,还要教孩子应该怎么做,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就不会慌乱了。这样幼儿在学会解决问题的同时,也逐渐提高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4.小班幼儿安全总结 篇四

本学期我们小班由二位老师进行教育保育工作,我们对班级安全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必须对班里孩子的安全切实地负起责任。幼儿有了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只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冒险精神也越来越强。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使幼儿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依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开学初本班级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工作计划,对幼儿实施系统的安全教育,至学期末本班无一安全隐患的的现象出现,现总结如下:

1、每天严格晨午检制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全面细致地完成家长交代的事情,并及时予以反馈。

3、注重安全教育在一日活动中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活动常规、自身安全和自我保护,以避开危险、避免自身伤害。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不动插座、电板,以防触电;不将手指放在门、窗处,以防夹伤;注意不玩水、火、肥皂以及消毒物品;教育幼儿入厕时不推不挤,以防撞伤、碰伤。

4、管理好班级物品,教会幼儿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出现问题。

5、做到每天、每周及时消毒,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6、严格接送制度,教育幼儿不擅离开成人和集体,增强安全意识。

7、教育幼儿知道耳、鼻、眼的用途,不用口衔或吞咽异物,不往耳道鼻孔里塞异物。

8、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烫伤和食物中毒。我们鼓励他积极参每月我班都有重点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九月是进行幼儿入园和离园的安全教育和指导,同时进行常规培训。十月是进行户外活动和使用大型器械的安全教育。十一月进行进行咳嗽、打喷嚏的卫生卫生教育,同时培养幼儿饭前便后及手脏时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还进行了消防安全教育等。十二月结合季节变化,引导幼儿知道天气冷时要注意适量运动,冬季防寒具体措施。对幼儿进行幼儿健康和个人卫生教育。如此有计划地进行,逐渐提高孩子们的安全认识。

5.小班幼儿安全教育案例 篇五

为了唤起幼儿的相关经验,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我决定采用看图讲述的方式,从幼儿的实际生活情境出发,提供多样化的危险场景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并体验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为什么不可为,可以怎样为等,帮助幼儿树立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自主发现路上的危险因素。

2.讨论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准备:

1.教师和家长平时注意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安全问题,使幼儿积累相关经验。

2.事先与幼儿园附近路段的交警取得联系。

3.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画面一:兔妈妈、兔宝宝以及生病的兔奶奶。

画面二:坐公交车。包含以下几个小画面:

(1)上车时小兔们你推我挤,一只小兔跌倒在车轮边。

(2)有序排队上车。

(3)两只小兔抢座位,互相拉扯;一只小兔把手伸到窗外,把头探出窗外:站在车内的两只小兔没抓住扶手,在玩拍手游戏。

(4)安全乘车。

画面三:过马路和十字路口。

(1.)小兔边过马路边捡皮球,一辆汽车迎面而来。

6.小班幼儿安全教育故事 篇六

“妈妈,那个小洞里是什么呀?”

一天,兔宝宝凑近了插座,好奇地问。

“别碰那个,那里面可住着一只骇人的妖怪!”兔妈妈说。

“好吧!”兔宝宝说,它可从没见过妖怪,妖怪长什么样呢?

过了一会儿,妈妈出门去了,兔宝宝一看,再次来到了插座旁,对着洞口大喊:“哼!妖怪,我可不怕你,我要把你拽出来!”

说着,它就把手伸进插座里,刚一伸进去,就感觉全身发麻,话也说不出来了。

这时候,兔妈妈回来了,它一看兔宝宝被电到了,赶紧拿起一根干燥的木棍子,把兔宝宝的手从洞口拨开了。然后及时把兔爸爸送进了医院,这才捡回了性命。

7.小班幼儿运用色彩的特点 篇七

一、幼儿对于色彩的感受与特点

1. 色彩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

由于幼儿对于色彩具有敏锐的感知性与丰富的体验, 因此, 教师可以利用较强的色彩刺激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的注意力能够持续更长时间。如进行教学活动时, 我选择两种玩具让幼儿选择, 一种颜色明亮、鲜艳, 一种颜色暗淡、素净, 幼儿全都奔着鲜艳的玩具去了, 只有没有拿到玩具的才转回头去选一些较为素净的。再如, 我带着幼儿去观察公园里的鲜花, 他们都喜欢五颜六色的鲜花, 对于绿色的冬青、小草则很少关注, 也不会驻足欣赏。

2.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偏爱的颜色。

幼儿的个性发展都是迥然不同的, 因此, 在对色彩的体会与审视方面他们都有自己的喜爱与偏好。他们会把大部分的关注点放在自己喜欢的颜色上, 也会结合自己对于色彩的感知去选择, 对于自己不喜欢的颜色则不怎么关心, 也没有感知的兴趣, 选择时会自动忽略。在绘画或是利用色彩来表现时, 也多是选择根据自己喜欢的色彩来进行。有的幼儿喜欢红色, 他就会喜欢吃草莓、西红柿之类的事物, 也会选择红色的油画棒来涂色;有的幼儿喜欢黄色, 他对黄色物体的感知就会较为强烈, 喜欢黄色的衣服, 爱吃芒果、香蕉等事物。虽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 但是, 科学实践证实, 颜色的偏好确实会影响幼儿对于事物的喜好。

3. 幼儿具有利用色彩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

在绘画或是感知事物的色彩时, 幼儿有的时候会掺杂自己的情绪, 将自己的情绪融入其中, 利用色彩表现出来。如心情愉快的时候, 他们大多会采用一些鲜艳的颜色, 利用较强的对比性让绘画作品更加吸引人的眼球, 想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高兴、快乐的心情;当心情较为抑郁或是难过时, 他们就会选用一些较为暗淡的颜色, 色彩的搭配也会比较协调, 碰撞感较弱, 表达了自己哀伤的情绪。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 幼儿的智力水平发展到三岁时就能够辨认出颜色了, 虽然并不能将所有的颜色都认全, 但是红、黄、绿这三种基本上还是能分辨出来的。由于幼儿的创作目的不是特别明确, 再加上感知能力的限制, 因此, 幼儿在色彩辨认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直觉性, 大部分的幼儿都很难说出颜色对应的名称。但是, 在绘画或涂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 他们都喜欢使用鲜艳的色彩, 无论什么事物都用明亮的描绘, 对暗淡的颜色采用的很少。

记得上次我给孩子们每人发了一张“小蛇”的简笔画, 让他们进行涂色。本班30名幼儿, 有21人选用了三种基本色, 有4人选用了粉红色, 3人选用了淡绿色, 只有两人选用了棕色。并且, 幼儿多是采用一种颜色来完成涂色, 只有极少的幼儿采用多种颜色, 由此足以看出, 在颜色的认识方面, 小班幼儿存在着很大的任意性与粗浅性, 对于色彩的运用也使无意识的, 选择和使用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他们的色彩审美意识尚未发展, 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和培养。

1. 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充满色彩。

幼儿的学习过程是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他们的能力也要在互动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色彩丰富的环境, 让他们在环境中受到色彩的刺激, 激发他们的直觉, 使色彩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我所在的幼儿园中, 教师经常会利用一些彩色的丝带或纸条来装饰教室的屋顶或墙体, 颜色采用鲜艳、明亮的, 要么画上一些卡通人物, 要么剪成各种形状, 给幼儿与墙饰亲近、互动的机会, 让他们充分认识各种斑斓的色彩。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自己衣服、文具的颜色, 户外活动时引导他们观察花草树木的颜色, 当天空出现色彩变化时也让他们看看、说说。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色彩的兴趣, 还能促进幼儿观察习惯的培养和形成。

2. 进行有趣地涂色练习, 提高涂色技能。

小班幼儿对色彩已有一定的认识, 会大胆地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但在这个阶段, 其手、眼虽初步协调, 但还未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 涂色时注意力不能持久、不认真, 所表现的内容经常出现一些大小不均匀的空白,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 围绕教育目标, 为他们精心设计活动, 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心理与实际的操作, 把自身对色彩、对美的感受表现出来并传达给他人。在涂色练习中, 单纯的涂色比较机械, 幼儿容易失去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此外, 教师还应注意幼儿执笔的姿势和画画的姿势, 手眼保持一定的距离, 握笔自然;鼓励幼儿放心大胆地自由涂抹, 练习手指、手腕等小肌肉动作。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辅以一些生动的儿歌帮助幼儿掌握技巧。

8.让小班幼儿远离挑食 篇八

改变家长观念,达到家园共识

观察时间:2012.9.15

观察对象:浩浩

观察与指导:9月,小班新生入园了。小朋友早晨来园的不安定情绪被我们安抚了一上午终于有了好转,可一到午饭时间,又让我们头疼了。有的说:“我不爱吃胡萝卜”;有的说:“我在家从不喝汤”;浩浩小朋友趴在桌上说:“我不饿”。浩浩这几天从没有好好吃饭,今天严重到拒绝吃任何东西了。我问他:“是不是早晨吃了很多,还不饿呢?”浩浩说:“不是,因为晚上要去吃肯德基,所以不饿。”可现在还是中午呢,他的话让我忍俊不禁。离园时我找浩浩妈妈交流,她说:“不吃就不吃吧,为了让他早晨能高兴地来上幼儿园,我们答应他放学后带他去吃肯德基。”经过了解,我才知道这位家长已经连续3天带孩子去吃肯德基了。于是,我立刻针对这些现象召开了一次家长座谈会,一起讨论孩子的健康饮食问题。

讨论后,我们观念达成一致:首先,要为孩子制定健康、科学的家庭食谱。对于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不要强迫,可以改变烹饪方法让孩子慢慢接受;其次,家长要做好榜样,不可挑食;当然,也不可一味迁就孩子,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喜欢吃的就不要限制,殊不知久而久之孩子的营养不平衡,会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症状,甚至会造成某些疾病。

分析:小班幼儿刚入园时,情绪低落,依恋父母。而父母为了让孩子早晨顺利入园,常常会答应他们一些无礼的要求。且不谈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研究表明:只爱吃肉不吃蔬菜的幼儿,摄入的维生素和纤维素过少,容易造成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缺失,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出现便秘;反之,只吃素食的幼儿则缺乏生长发育必须的蛋白质和脂肪,往往身体发育欠佳,体质偏弱,抵抗力差。

餐前介绍添诀窍,增强饮食兴趣

观察时间:2012.9.30

观察对象:子烨

观察与指导:午餐前,我们将可口的饭菜领到各班,香气扑鼻。一向活跃的子烨粘到我的身边:“徐老师,今天吃什么呀?这么香。”他虽然嘴上说香,可很少见他吃得很香,因为他只喜欢吃肉类。于是,我很神秘地告诉他:“今天吃的排骨炖山药,我最喜欢吃山药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徐老师一样喜欢吃山药。”于是,子烨兴致勃勃地回到座位上,把我对他讲的话告诉雯雯,又告诉瑶瑶。顿时,孩子们都传开了:“徐老师最喜欢吃山药了,我也喜欢吃山药,我也喜欢吃山药……”这顿午餐可想而知,孩子们不仅吃了排骨,还吃光了所有的山药。

没想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竟让全班孩子都得到了感染,于是我正式使用了这种方法。有时,我和配班老师故意窃窃私语讨论当天菜肴;有时,我又故意表现出对当天菜肴很想吃的样子;也有时我们结合当天的食谱,在用餐前讲一段小故事……总之,不断变换的小诀窍对改正孩子的挑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分析:通过丰富多彩的餐前菜谱介绍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了有关饮食方面的知识,更让幼儿带着一份美好的心情进行午餐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有的幼儿在吃饭时,大脑兴奋中心仍然停留在游戏中,因而产生吃饭心不在焉的现象,而教师要做的是将他们的兴奋中心转移到饭桌上。因此,我针对小班幼儿爱模仿,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年龄特点,将一些小窍门运用到菜谱的介绍中,巧妙地预防了幼儿厌食现象的发生。我们常发现,有些食物是幼儿不喜欢吃的,但经过教师巧妙的介绍,他们就会对这些食物产生好感,进而愉快地进餐。

角色扮演走进餐中,更添愉快

观察时间:2012.10.15

观察对象:小妮

观察与指导:开饭啦!今天吃的是胡萝卜红烧肉和青菜蘑菇汤。有的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也有的小朋友吃得有点勉强,而小妮愁眉苦脸地耷拉着脑袋,桌上的菜一动没动。

我突然想起她妈妈跟我交流过,小妮最不喜欢吃胡萝卜和蘑菇了,甚至讨厌闻它们的味儿。在家里妈妈也尝试用了一些方法,好说歹说、软硬皆施,她都没有动摇。我想到小妮最喜欢的动物就是小白兔了,于是,我去找了兔妈妈的头饰戴在头上。“兔宝宝们,今天妈妈为你们摘了许多味道鲜美的胡萝卜和蘑菇,快尝尝,好吃吗?”听罢,孩子们很开心,赶忙大口去吃,然后异口同声地告诉我:“兔妈妈,真好吃!”我又走到小妮身边,小声地对她说:“小妮是妈妈最喜欢的兔宝宝,你也来尝尝!”小妮看看我,又看看碗里的胡萝卜,最后挑了个小块儿的慢慢放到嘴巴里。这对于小妮来说可是个不小的进步,我亲了又亲她:“你真是兔妈妈的好宝宝!”

从这以后,小妮开始尝试去吃胡萝卜和蘑菇了。小妮妈妈也非常激动地告诉我,小妮在家吃饭也渐渐不挑食了,妈妈还一个劲儿地问我用了什么好方法。

分析:小班幼儿特别喜欢小动物,我们也经常进行此类的角色扮演游戏。有时只要出示一个具体、生动的形象,甚至一句话,他们随时随地都能进入愉快的角色氛围中。而我们知道,良好轻松的就餐气氛对孩子乐于进食是很具有感染力的。当孩子出现挑食现象时,我们不要急躁,也不要强迫孩子进食,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焦虑的情绪。用强迫、惩罚、哄骗等消极的方法,不但不能解决问题,有时还会产生负面影响。而往往我们从孩子的兴趣着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餐后评价奖励,良好习惯再巩固

观察时间:2012.11.12

观察对象:瑶瑶

观察与指导: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班级里挑食的孩子越来越少了。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很欣慰,同时也减少了几分担忧。可最近这几天,不知怎么的,原本已经开始吃蔬菜的瑶瑶,常趁我不注意把蔬菜扔到剩菜盘中。我左思右想,不应该啊,瑶瑶是个很有上进心的孩子,因为她总喜欢去评比栏数她得到了几颗五角星。

离园的时候,我与瑶瑶奶奶交流孩子在幼儿园的进餐情况。瑶瑶奶奶神秘地跟我说:“徐老师,你可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多有心眼,瑶瑶回来说反正把饭菜吃光老师也不发五角星了。”我这才得知原来是自己的疏忽,让孩子挑食的情况又有了反复。

于是,在今天吃午饭前,我又郑重地对孩子们说:“现在,小朋友吃饭有了很大的进步。其实啊,老师把吃饭不挑食的孩子都记在心上呢。等到了星期五,我们就来评一评这周哪些小朋友能得到五角星。”听着我的这番话,这群小家伙都很严肃,特别是瑶瑶,似乎在回忆这几天自己吃饭有没有挑食,又似乎在下决心一定要每天吃饭都不挑食,争取每周都拿到五角星。

分析: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师态度神色上的少许变化,儿童都能看到或感觉到,教师思想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之中都会影响到儿童。”幼儿教师的教育态度是幼儿最敏感的,也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它对幼儿的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及时的鼓励,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将近一学期的努力,我班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成效。现在大部分孩子都能独立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个别吃饭严重挑食的孩子开始尝试吃各种菜,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进餐习惯。同时,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午餐教育活动展、午餐观摩评比、家庭教育讲座等,让其他教师和家长有信心、有方法来改正孩子吃饭的挑食问题,让孩子的进餐习惯得到普遍地改善。当然,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所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把这项工作开展下去,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9.幼儿园安全教育小班 篇九

活动目标:

1.了解如厕的注意事项,学习安全如厕。2.养成良好的如厕行为习惯。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学习安全如厕。

2.难点:增强如厕安全意识,养成良好如厕习惯。

活动准备:

1.安全如厕视频DVD 2.PPT(日常所见的厕所标志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观察、认识厕所标志,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标志?你们在那里见到过?

教师:幼儿园里有厕所吗?厕所是做什么用的?幼儿园里的厕所什么样的?(2)观看DVD片段中幼儿在厕所的活动情况,引出讨论话题。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DVD。说的是发生在幼儿园厕所的事情。请你们仔细看看片中小朋友是怎样上厕所的?

(3)迁移已有经验,尝试围绕DVD片段中人物的行为进行简单判断。

教师:小朋友是怎么上厕所的?你觉得他们做的对吗?为什么? 教师:你觉得在厕所还要注意些什么? 2.学习安全如厕

(1)观看DVD第二段动画,进一步了解在厕所里打闹、拥挤及地面潮湿等所造成的后果。

教师:在厕所里需要注意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2)结合动画进行交流,总结在厕所里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师:谁能说一说,在厕所里我们要注意些什么?为什么?

教师:厕所地上的水可能是从哪儿来的?小朋友洗完手该怎么办?如果发现地上有水怎么办?(3)小结

教师:在厕所里,我们也要遵守规则,一个个有秩序地计入厕所。在厕所里不打闹、补跑跳、不拥挤,上厕所是要扶好把手。洗完手要在水池里甩一甩,不要把地面弄湿,如果发现地面有水,要及时请教师帮忙擦干。3.游戏:小标记找家

(1)和小标记做朋友:逐一观察并说出各种图片标记的含义,如:不打闹、不拥挤等。

(2)帮小标记朋友找家:师生先共同讨论“这些图片标记贴在厕所的什么地方既合适又能提醒大家,然后一起帮小标记安家。

(3)和标记朋友打招呼:幼儿自由如厕、洗手,见到标记打招呼(指认、说出含义),巩固良好的行为规范。

第二周 安全:入离园安全

小班 活动目标:

1、了解入、离园时应注意的安全知识。

2、有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接送卡、真实案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解案例。

1、入园

一个大班的小朋友来园时,让爸爸站在幼儿园门口,自己跑着上教室,结果碰在了楼梯上,头上缝了好几针。

一个小班的小朋友来园后,家长没交给老师就走了,孩子追出去跑到马路上,有好心人帮助才未造成严重后果。

2、离园

一个小朋友在离园时不站队,乘老师不注意时和被接走的幼儿到玩具上玩,让老师和家长特着急。离园时,家长不拿卡,让陌生人接,导致一定的伤害事故。

二、提问:

1、上面的小朋友他们发生了哪些事情?

2、他们做的对不对?

三、讨论:

1、入园时应注意什么?

2、离园时应注意什么?

四、总结:

1、入园时一定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入园,进入教室后首先要和老师问好,做好晨检,把接送卡交给家长。

2、离园时要排着整齐的队伍,紧随老师。老师叫到名字后方可离开队伍时并要主 动和老师再见。

附儿歌:

见面先问老师早,口袋异物主动交。接送卡要带好,安全入园很重要。离园时间马上到,排好队伍不打闹。安静等待老师叫,迅速离园安全好。

五、游戏:

1、“我上幼儿园”幼儿分角色扮演家长和孩子,进行入园演练。

2、“爸爸妈妈来接我”(离园演练)

第三周 法制:怎样过马路

小班 设计意图:

幼儿是弱小的,教会孩子保护自身安全,防止受意外事故的伤害,是社会、学校、家庭的责任。而良好的遵守规则的习惯和自我保护能力如同一对孪生姐妹,密不可分。随社会的日益发展,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交通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它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人们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特意设计了“怎样过马路”的安全活动课。活动目标:

1、知道红绿灯的用处,能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2、懂得过马路时应注意安全,一定要走斑马线。

3、对交通标志感兴趣,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红绿灯、斑马线、课件《三颗星星》 录音、投影仪。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听录音,谈感受录音内容:

街道上各种车辆来来往往的喧闹声,喇叭声,汽车快速行驶的声音„„突然,传来了长长的急刹车的声音。师:请问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想到了什么?(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

二、倾听故事《三颗星星》认识斑马线标志。

1、播放课件《三颗星星》,使幼儿知道红、黄、绿灯代表的意思。

2、出示斑马线标志,共同讨论斑马线的用处。

3、幼儿学习安全儿歌,帮助理解红绿灯和斑马线的用处。

附安全儿歌:

嘀嘀嘀,汽车叫,车来了我让道,过马路,左右瞧,走路要走人行道,不玩耍,不乱跑,安全第一我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遵守规则别忘掉。

三、交通游戏。

1、谁对谁错——教师依次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判断图中行为的对错,并说出理由。

2、红绿灯、斑马线游戏玩法:教师出示红绿灯的变化图,请幼儿按照红绿灯的指令前进或停止。遵守交通规则的幼儿可获得安全宝宝奖,小组中遵守交通规则多者为胜。

附故事: 《三颗星星》

三颗星星太阳妈妈有三个孩子:红星星、黄星星、绿星星。三颗星星长大了,太阳妈妈教他们学本领。

红星星是让跑的物体停下来,黄星星的本领是让跑的物体放慢速度注意安全,绿星星学的本领是让物体跑起来。三颗星星学会了本领。太阳妈妈吐口气,用太阳风把三颗星星吹到了地球上。

好多年过去了,太阳妈妈思念孩子,她发出了呼唤信号。三颗星星又回到了太阳妈妈的身边,地球却出了事。所有的马路都塞满了汽车,爸爸妈妈上不了班,小朋友去不了幼儿园。

地球上的人发出了求救信号。三颗星星立刻返回了地球,马路又畅通了。从那以后,三颗星星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到现在,太阳妈妈也不知道三颗星星在地球上干什么。

地球上的小朋友都知道红黄绿三颗星星,也都喜欢他们。因为在每个十字路口,三颗星星天天向小朋友问好。

小班

第四周 勇敢对老师说

活动目标:

1.知道在幼儿园有困难或者需要帮助时,要及时、勇敢地告诉老师。2.学习向老师报告的方法。活动准备:

教学材料:教学DVD 自备材料:人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播放DVD片段,请幼儿观察发生的事情。

教师:先和老师一起看一段DVD,仔细看,片中的小朋友发生什么事?

教师:小朋友在玩什么?小男孩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教师:小女孩的眼睛怎么了?她是怎么做的?

教师:老师帮小女孩吹跑了眼睛里的沙子后,小女孩告诉老师什么事情?你觉得她做的对不对?她报告的方式和刚才小男孩的报告方式有有什么不同呢?

2迁移经验谈话,讨论解决办法

教师:你在幼儿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你告诉老师了吗?

教师:想一想,在幼儿园你还遇到过什么困难?怎样办的?

教师:当老师帮你解决困难,你觉得怎么样?

二.概念学习

1观看DVD动画,了解在幼儿园里会遇到的困难请教师帮忙。

教师:在幼儿园里老师是最能帮助我们的人,什么情况需要请老师帮助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动画。

2交流并讨论动画内容,巩固认识有困难及时请求教师的帮助的重要性。

教师:在幼儿园,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办?

教师:怎么请求老师的帮助呀?老师帮助你解决了问题后你的心情怎么样?

3、教师小结

教师:在幼儿园有困难或需要帮助时,一定要及时、勇敢地告诉老师,让老师帮你,避免耽误了时间造成严重的后果。

第五周 安全:安全使用家具

活动目标:

小班 1.认识家中不同的家具。2.了解不同家具的安全使用事项。

3.能在家庭生活中安全愉快地使用各种家具。活动重难点:

1.重点:知道使用家具时需要注意的安全。2.难点:知道在使用这些家具时怎样做才安全。活动准备:

1.PPT(各种家具的照片),DVD视频。2.游戏的背景音乐。

3.木头盒子和玻璃盒子各一个。活动过程:

1.出示家具图片,请幼儿摸摸玻璃和木头。(1)看,图片上的这是什么?谁来说说。

(2)你们知道这些家具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吗?(木头、玻璃)这些家具摸起来什么感觉?(3)你平时会用这些家具干什么?

2.看DVD片段,交流片中幼儿使用家具的各种行为。

(1)怎么使用这些家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吧。(2)小朋友在沙发上干什么?你在家会不会这样做?这样危险吗?(3)小朋友是怎样拿高处的物品的?如果站不稳会怎样?(4)小朋友在家里干什么?他在家打球时发生了什么?(5)你觉得片中小朋友的这些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3.了解不安全使用家具可能产生的危险后果。

(1)有的家具上面有尖尖的角,如果小朋友不注意,撞上去会发生什么?(2)片中的小朋友在玻璃桌上蹦跳,结果玻璃怎么样了?小朋友会受伤吗?(3)在沙发和床上蹦跳,会发生什么事情?(4)在衣柜上玩会怎么?为什么会摔伤被砸到? 4.学习使用家具的安全行为。

(1)说说使用沙发和床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不能做什么?(不在上面蹦跳;注意沙发和床的尖角处,防止碰伤)

(2)使用玻璃的家具要注意什么?(要轻轻的,不用力敲,不踢不踩)(3)开关衣柜和抽屉时要注意什么? 5.游戏:抢凳子,播放背景音乐。

说说以后在家怎样使用家具才安全。

第六周 法制:拾到东西还给别人

活动目标:

小班

1、通过活动知道拾到东西应该还给失主,并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2、体验丢失东西和捡到东西后的着急心情,找到东西和把东西还给别人时的不同情绪情感。

活动准备:动物头饰 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二、基本部分:

(一)情景表演,让幼儿了解小猫丢了东西着急、难过的心情和小兔把东西还给它以后高兴的心情。提问:

1、小猫丢了什么?心里怎么样?(着急、难过)

2、谁捡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捡到了帽子是怎么做的?(他说了什么?)

4、集体练习:请问,这是你丢的帽子吗? 教师小结:把帽子还给了小猫,小猫可高兴了,小兔着见小猫这么高兴,他心理也很高兴,我们小朋友要向小兔学习,拾到东西要还给别人。

(二)讨论,帮助幼儿体验丢了东西、拾到东西还给别人等情况下的不同情感。(1)小朋友有没有无过东西?丢过什么?心里怎样?(2)你丢了东西,别人拾了还给你,你心里怎样?(3)你有没有拾到过别人的东西?你是怎么做的?心里怎么样?

(三)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帮助小动物的动机,使他们体验到帮助了别人会很快乐。师: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小动物们为什么难过?(看见他们难过,小朋友你们心里怎么样?(1)提问:小动物们这么难过?它们丢了东西心里怎样?看见他们难过你的心里怎样?那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帮助他们(请问,刚才你们在哪里玩的?)我们到走廊里、楼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发现地上有东西就怎么办?(2)幼儿帮助小动物们找东西,(拾起来,拾起来以后怎么做呢?问问捡到东西后怎么说?请问这是你丢的东西吗?(3)幼儿找东西。

(4)师:刚才我们帮助小动物找到了东西,还给了他们,他们一定很高兴,他们肯定会来谢谢我们的,我们小朋友把东西还给了失主做了好事,心里怎样?(做一做高兴的样子,笑一笑)(5)提问:刚才你捡到了什么东西?是怎样还给丢东西的人的,说了什么话?

4、幼儿讨论

(1)拾到了东西为什么要还给别人?(a)人家会难过,会着急。(b)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2)(表扬自己)讨论:找不到失主的东西该怎么办呢?(三)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小朋友帮助了小动物找东西,还给了他们,心里非常高兴,以后我们捡到了东西都要想办法还给别人,我们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有幼儿捡到东西后引导他自己找失主或帮助他一起找失主,并给予鼓励表扬。

第七周 安全:卫生间里

活动目标:

了解家中卫生间的用途、摆设及家用物品。

小班 2 知道卫生间里存在的危险因素,提高卫生间内的安全意识。活动准备:教学资料DVD 自备资料:浴帽浴球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

1观察浴帽浴球,引出话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这是什么?做什么用的?在家里那个地方洗澡呢?

(2)教师:家里的卫生间是什么样的?里面有那些东西?(家里的卫生间一般都铺着地砖、墙砖;卫生间里有马桶、有水池、有浴缸、浴室里还会摆放洗漱用的花洒、沐浴液、洗发水。。。)

2观看DVD片段,进行简单的情境描述和初步判断。(1)教师:说说小朋友在家中的什么地方?(2)教师:她在做什么?你觉得她这样做对不对? 3围绕片段中幼儿的行为,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

(1)教师:这个小朋友把水洒在地上,又在地上蹦跳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的事?(2)教师:你在家中的卫生间里是否也这样做过?(3)教师:在卫生间里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安全呢? 二概念学习

1观看DVD动画,了解自己的猜测与判断是否正确。

教师:大家都觉得在卫生间里乱蹦乱跳很危险,我们一起看看动画,看看在卫生间里蹦跳会发生什么?还有哪些安全需要注意。

2围绕动画内容进一步讨论卫生间里的安全常识。(1)教师:第一段动画中的小男孩为什么会摔跤?

(2)教师:洗完澡后的卫生间比较潮湿?能不能使用电吹风?为什么?(教师根据动画内容提出相应安全问题,请幼儿讨论,鼓励幼儿根据动画内容,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不能做的事情及会造成的后果。)

(3)师幼总结卫生间里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师:除了刚才我们说的,小朋友觉得在卫生间还有哪些安全要注意。三游戏巩固 游戏:洗澡澡 玩法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宝宝是怎么洗澡的,模仿洗澡的动作,并尝试简单说说洗澡要注意什么。2教师边念儿歌边表演《洗澡澡》请幼儿欣赏。

3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念儿歌边表演相应动作。四延伸活动

1小班的生活区,放置一些安全的洗浴用品,幼儿可自由进行洗漱游戏。2完成《幼儿游戏本》P10---11的练习。

第八周 安全:阳台上

活动目标:

小班

1.引导幼儿了解阳台的主要功能。

2.帮助幼儿了解在阳台上的安全知识,知道不爬阳台,不往阳台外扔东西等。

3.使幼儿初步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电视机、DVD、U盘(关于阳台上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谈谈阳台的主要功能。

提问:“小朋友家里是不是都有阳台?你们都在阳台上做些什么?”

教师小结:阳台是一个伸向屋外的平台,它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空气和阳光。有的人家在阳台上晒衣服,养花,养鱼,有的人在阳台上活动身体,锻炼。夏天,还可在阳台上乘凉。大家都需要它。

2.观看U盘里的图片讨论在阳台上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

片段一:小朋友在阳台上看书、折纸。

片段二:小朋友在阳台上锻炼身体。

片段三:一幼儿将头和身体伸向阳台外喊楼下的小朋友。

片段四:一幼儿往阳台外抛东西。

片段五:一幼儿将身体伸向阳台外拿手帕。

片段六:一小朋友在阳台上玩,忽然风将阳台门吹上了,怎么办?

教师引导幼儿分段观看录像片,每看完一段,建议提问:这位小朋友的行为哪里对,哪里错,为什么?应该怎样做?

讨论小结:在阳台上取晒在衣架上的东西时,不能将身子探出护栏,应该用衣钩将衣物钩到可以拿到的地方再取回。否则,不小心会发生危险。不能往阳台外扔东西,会砸伤他人。如果遇到阳台上的门被吹上,应向屋里的大人求救,请他们帮忙。

第九周 法律:防火自救

小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火灾的危害性。

2、儿童遇到火险时的自救方法。

活动准备:

1、故事 “大象救火”的动画片光盘;

2、物质准备:盛满水的容器2个、毛巾与幼儿人数相等,小锤子2个,鼓1个。

活动过程:

1、导入:播放故事–“大象救火”的动画片。认识火灾的特征和危害性。

2、老师解说:

胖胖猫和咪咪鼠来到一片树林旁,咪咪鼠放起了鞭炮,啪!啪!啪的鞭炮声把寂静的树林吵醒了。咪咪一不小心,一个鞭炮点燃了小草,点燃了树梢,树林着火了,火势越来越大,许多小动物纷纷从树林里的家中跑出来,胖胖猫和咪咪鼠一看闯祸了,吓得赶紧溜之大吉„„ 正在这紧急关头,乐乐他们赶到了。这片树林可是小动物们的家啊,我们要把火扑灭,保护好小动物共同的家园。

3、讨论: ①森林火灾是怎么引起来的?

②发生森林火灾后,小动物是什么反应?

③如果发生火灾,我们怎么办?

4、现场游戏:把幼儿分成2组,听到鼓声时,每组第一名幼儿迅速跑到毛巾处,拿起一条毛巾,跑到盛满水的容器,把毛巾沾湿后,用湿毛巾盖着头脸,用湿毛巾一角捂住嘴巴和鼻子,迅速跑向放置小鼓的地方。到达终点后用锤子敲一下小鼓,下一名幼儿再开始游戏。

游戏规则:

1、听到鼓声后才能出发,先到终点者获胜。

2、必须用毛巾盖在头上,捂住嘴和鼻子。

第十周 安全:自动门和旋转门

小班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玩玩中,初步了解多种多样的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培养幼儿有兴趣去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观察过生活中各种不同的门。

2、教师、幼儿共同收集多种有关门的资料。(照片、图片、录像、等)

3、版面布置若干。(幼儿发现的用图画进行描述;幼儿拍摄或收集的各种门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看图讲述:快餐店的旋转门

1、毛毛和爸爸准备到哪里去呢?这家快餐店有扇怎样门?(播放照片)

2、爸爸怎么了?为什么爸爸进不了门?该怎么进门?你们有谁走过旋转门?旋转门怎样进、怎样出?(播放录像)

3、现在爸爸和毛毛怎么进了门?他们买了什么?

4、谁在门里?谁在门外?怎样才能同时出门?

5、旋转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进去出来不用等待)

二、分享交流,幼儿自由讲述,并出示幼儿自己记录的画、照 片„„

1、你们看见过哪些有趣的门?(防盗门、自动门、旋转门、感应门„„)

2、你是在哪里看见这么多门的?(小区门口、商店、饭店、商场、超市、停车库„„)

三、看看老师带来的门。

1、刚才小朋友说到的感应门老师这也拍了一段录像,我们来看看。

2、感应门又是谁造的呢?他们为什么要造这种门呢?(方便)

3、(插播录像自动伸缩门)我这里还有你们说到的自动伸缩门,我们来看看设计师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门?

四、给门分分小组。

从做门的材料上分:有木门、金属门、玻璃门

从门的形状上分:有拱形的门、长方形的门

从开门的形式上分:有旋转门、伸缩门、卷帘门、推拉门、移动门

五、造门游戏

刚才我们看了说了那么多的门,知道设计师和工人叔叔会设计制造各种门。现在我们能不能就用身体来造各种各样有趣的门呢?怎么造?

感应门——两人并排站立,走到跟前,同时向两边移动,走后复员。

旋转门——两人并排朝相反方向相靠,一手前平举,一手侧平举,走到跟前,推门旋转,出门停下。

伸缩门——众人列队,后面的人双手平搭在前者的肩上,走到跟前,前面的人向后退,最后一人不动,出门后复员。

六、还有什么不一样的门?(车门、电梯门、天安门、凯旋门)

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用身体建造了平时我们看见的有趣的门,造得真棒。我要用照相机把它拍下来,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好吗?

第十一周 安全:我和动物

活动目标:

小班 知道要爱护小动物,用友好的举止对待身边的宠物和小动物们。

学习和身边小动物安全相处的方法。活动准备:

教学资料:教学DVD.自备资料:幼儿熟悉的动物造型的玩具、动物的食物、洗澡理发等玩具。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看DVD中的动物图片,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教师:你们猜一猜今天会有哪些动物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

教师:看谁来了呀?小猫、小狗都是我饲养的小动物,蝴蝶、蜜蜂、蚯蚓是我喜欢的动物哦。教师:你们家也养过动物吗?你喜不喜欢小动物? 迁移生活经验,讲述自己是怎样与动物相处的。

教师:你们经常会在哪里碰见小动物?遇见它们你会怎样? 教师:你是怎么和这些小动物玩游戏的?

根据经验,说明并尝试判断片中幼儿行为的安全性。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DVD,要仔细看哟。

教师: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觉得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概念学习

观看DVD动画,知道用不同的方法与身边小动物相处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教师:我们再看一段动画,看看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和小狗、小蜜蜂相处的? 教师:如果狗想咬你,你会怎么办?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交流讨论,进一步了解饲养宠物的一般常识,总结和身边小动物相处的安全方法。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说,看见小狗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万一被狗攻击,应该怎么办? 教师:看到螳螂、蜘蛛等动物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教师:该怎样和小蜜蜂相处?能不能乱抓乱摸?为什么?和它们相处时要特别注意哪些安全? 迁移生活经验,拓展讨论与常见动物相处的其他安全事项。

教师:我们刚才学习了一些和小动物安全相处的知识,现在大家想一想,自己还有没有其他的安全事项要和大家分享?(教师可请幼儿回忆自己之前有没有受到过动物的伤害;为什么会受伤;你觉得怎么做才能避免受伤。)

游戏巩固 游戏:我是饲养员 玩法:

幼儿扮演动物饲养员,选择一个动物玩具。

借助理发、食品等材料照顾自己选择的“动物”,教师观察纠正不安全的动作。把所有的动物送到“动物幼儿园”(一张桌子上)。

在教师的邀请下,幼儿介绍说:“这是我的好朋友,你们和他玩时要注意。。”,全班幼儿说:“谢谢你,谢谢你,我们一定会注意。” 游戏依次进行。规则:

在集体游戏前期的自由照顾动物活动中,幼儿一定要注意用安全的方法。个别幼儿介绍安全注意事项时,教师可运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幼儿尽量介绍全面。

第十二周 法制:不跟陌生人走

小班 活动目标:

1、知道离园时要等自己的家长来接,不能跟他人走,2、能对不同的行为作出是否是安全的判定,并做正确标记。活动准备:

1、水彩笔人手一盒。

2、成人女性和小女孩木偶各一。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简单介绍情境

教师:(1)小朋友们,放学的时候谁来接你们呀?(妈妈、爸爸、爷爷、奶奶„„)

(2)如果他们没有来接,有其他人要带走,你会怎样办?

二、教师使用木偶表演故事情形。

教师:有一个小朋友就碰到了这样的事,我们看看她是怎样做的。教师操纵木偶表演:旁白:很多小朋友都回家了,妮妮还没有人来接,这是时来了一个阿姨。陌生 阿姨:妮妮,我是你妈妈的同事。你妈妈加班,她让我来接你。来,我带你往找妈妈。妮妮:你真的熟习我妈妈吗?你会带我往找妈妈? 教师:①小朋友们,你们说妮妮该怎样办呢? ②假设妮妮随着这个不熟习的阿姨走会发生什么事情?(随着不熟习的人走,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妈妈了,也看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了。)

三、其他班的教师扮演陌生阿姨,邀请幼儿参与即兴的情形表演。(1)情形创设:

旁白:××小朋友正在等妈妈来接他,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妈妈在说话。这时候候,一位不熟习的阿姨静静地靠过来,跟这个小朋友说话。别班教师扮演的陌生阿姨:你叫××吧,你妈妈让我来接你。

教师顺次邀请三名幼儿参与即兴的情形表演,请幼儿观看、评价他们的反应。(3)组织幼儿讨论:你觉得他们做得对吗,为什么?(4)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应对这类情况的方法。

①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对这个不熟习的阿姨说:我不跟你走,我要等妈妈。

②我们也能够告知老师,对老师说:老师,这个阿姨要接我。

③我们一起学说这两句话。

第十三周 安全教案:危险地带

活动目标:

小班 1.学习区分哪些地方是危险的。2.了解不能去危险地带的原因。

3.尝试克服盲目、好奇的心理,逐步养成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活动重难点:

1.重点:知道区分公共场所的危险和安全地带。2.难点:懂得危险地带不能去,增强安全意识。活动准备:

1.公共场所安全地带和危险地带的图片。2.视频DVD。

3.纸片若干,笔每人一支。活动过程:

1.了解危险的含义。

(1)小朋友,你们平时喜欢去哪里玩?那个地方的人是多还是少?(2)你觉得哪些地方是危险的,容易有坏人出现? 2.看图片,了解危险地带的主要环境特征。

(1)图片中的小男孩在哪儿?那里黑不黑?有没有其他人?

小男孩要做什么?你觉得那里安全不安全?

(2)小女孩在做什么?现在是白天还是晚上?

你觉得天黑了还一个人在外面玩,而且是在没人的地方,安不安全?为什么?

3.播放视频,了解安全出行的重要性。

(1)让我们来看一段动画,看看还有哪些是容易出现坏人的危险地带。(2)偏僻的公交车站小朋友一个人能不能在那停留和玩耍?为什么?(3)地下停车场里大不大?进出的人对吗?这地方安全吗?(4)狭窄无人的小巷子危险吗?为什么? 4.讨论安全出行的注意事项。

(1)小朋友最好不要到哪儿去呢?到这些地方容易出现哪些危险?

(引导幼儿了解走失和诱拐的可怕。)(2)晚上外出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总结:位置偏僻、人少的地方我们千万别去哦,晚上不要一个人外出,尽量多走大路,不要走小道。

5.游戏:绕过危险地带

10.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 篇十

1、通过情境的创设与行为判断使幼儿对身边的潜在危险有初步认识,提高防范意识。

2、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红色标记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做小老师,看看图片中小朋友们的做法对吗?

2、课件展示,归纳小结幼儿身边的危险

(1)师:小朋友,我们身边有很多危险,细心的你发现了吗?哪些东西我们的小手不能碰呢?(先请个别幼儿回答,再播放课件小结哪些东西少碰,并让幼儿知道原因。)

(2)师:除了一些东西我们的小手不能碰,还有一些东西不能放进嘴巴里面,要不然也会发生危险。有哪些东西不能随便吃呢?(幼儿思考作答后,教师播放课件,小结不能入口的危险物品。)

(3)师:有些地方很危险,我们要注意不要靠近这些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课件,幼儿集体作答,一起小结。追问幼儿不能靠近的原因。)

(4)师:有些小朋友喜欢学别人,但这些你可要记住了,一定不要去学哦!(播放课件,幼儿集体作答,追问原因,个别幼儿回答。)

3、寻找教室里不安全的因素

(1)师:其实,在我们的教室里、午睡室、卫生间都有许多不安全的地方,如教室里的桌椅,水桶等等,如果一不小心就会发生危险。

(2)小朋友两两结伴去寻找教室里有什么地方是不安全的。

(3)找到不安全的地方后,为不安全的地方贴上红色警告标记,提醒孩子注意。

4、总结:

11.让小班幼儿轻松入厕 篇十一

一、要先了解小班新生的入厕能力现状及在园表现情况

我们对刚入园的36名幼儿进行了问卷调查,归纳得出下列情况:

1.幼儿在家入厕情况:①小便需要提醒8人;②自己不会用动作或语言提示5人;③用痰盂或坐式马桶31人;④小便需要家人帮助18人;⑤大便时需要家人陪伴15人;⑥不会正确使用手纸33人;⑦大便时间不固定25人;⑧便后不会主动洗手24人;⑨无法保持卫生间清洁12人。

2.幼儿在园的入厕情况:①随地大小便3人;②需要老师特别提醒10人;③用不惯蹲式马桶24人;④经常尿在身上15人;⑤尿在身上叫老师11人;⑥尿在身上不叫老师6人;⑦入园后憋便回家8人;⑧不会自己冲水28人。

从上面两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入厕现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幼儿如厕用具的不同,以致大小便的姿势的差异,二是环境的差异,在家如厕一半以上的幼儿需要家人的陪伴、帮助,三是不少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至于大部分幼儿在家入厕不会正确使用手纸、主动洗手、冲水,三分之一的幼儿无法保持卫生间清洁。

另外,我们通过平时对幼儿入厕的观察中发现,幼儿入厕困难的原因大致可分为:

1.对于新的生活环境还不够适应。幼儿入园后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在心理上形成一定的压力。对多数幼儿来说,在园入厕是一种挑战,因为大部分孩子在家中用的是痰盂或坐式马桶,特别是用痰盂的孩子,他们可以在任何一个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地方进行大小便,而且整个过程都由家长包办,因而幼儿园的厕所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甚至是不自由的。还有就是对老师、阿姨还不熟悉,没有安全感,有尿意或尿裤子了也不敢叫或不会叫。

2.教养方式的改变使个别幼儿的入厕行为出现一定程度的倒退。现在的孩子身边总围绕着几个大人,他们精心呵护着孩子,包办代替了许多本属于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入了幼儿园,2~3个老师教育、管理一群孩子,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孩子就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出现入厕行为倒退现象,特别明显的是午睡的尿床行为,不少家长表示,孩子在家午睡极少尿床,甚至晚上那么长的时间都不会尿床,有的家长说孩子平时睡觉期间有尿意会自动醒来告诉大人。

3.要求的改变使部分幼儿难以适应。大部分孩子在家中入厕,比较随意,大人对他们的要求不高,而在幼儿园入厕一方面要求幼儿自己入厕,另外,在卫生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如保持卫生间清洁、便后主动洗手等。还有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与幼儿家庭的作息时间不同,以往大部分幼儿上午8、9点起床,入厕比较散漫,而入园后这种氛围被打破了,特别是有上班的家庭,就出现了有的幼儿大便没拉就来园了,但很多幼儿还不习惯幼儿园的蹲便方式,因为他们一方面觉得没有安全感,另一方面蹲着需要他们使用腿部的力量,就觉得很累,所以不愿在幼儿园排便,因此有的幼儿常常憋便或直接便在裤子里。

4.玩得忘乎所以。这一点是大部分孩子都会发生的。当他们玩得投入的时候,会暂时忘却尿意,会去憋尿,到想起来时就已经来不及了。

二、制定培养小班幼儿入厕能力的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小班幼儿身体健康及身心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制定了培养小班幼儿入厕能力的目标:幼儿能独立完成在卫生间里大小便的过程,并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

三、根据目标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营造温馨、宽松的卫生间环境,引导幼儿有便意是可以随时入厕,遇到困难及时告诉老师、阿姨。教师对新入园的幼儿大小便行为的反映要积极回应,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如穿脱裤子、擦屁股等;如果幼儿尿裤子或拉裤子了,教师、阿姨千万不要呵斥他,而要告诉他:“没关系,小孩子都会尿裤子的,大头儿子图图也经常尿裤子的,来老师帮你,以后想拉大小便可以告诉老师、阿姨。”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还要细心留意幼儿的肢体动作和神态,如果发现幼儿有心神不定、发呆、咬牙、两腿夹紧等现象,要马上询问,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幼儿尿裤子、拉裤子,就不会给他们留下消极的影响。幼儿在入厕方面有了点滴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因为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他们的第一次人生经历。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们,他们心里就已经很紧张了,很没有安全感,如果再遇上入厕的困难,他们就会产生焦虑的心情,无法很快适应集体生活,因此需要老师用爱心、耐心、细心和温馨、宽松的卫生间环境,来消除他们的紧张焦虑心情。

四、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学习并掌握入厕的基本技能

1.开展健康活动《我会尿尿》。教师事先将根据男女幼儿入厕流程设计的布置图布置在卫生间的合适位置,然后分别组织男女幼儿进卫生间,引导幼儿观察步骤图,让幼儿看看、说说,最后指导幼儿按照步骤图具体操作。女孩大小便、男孩大便流程:洗手—分腿站好—脱裤子—蹲下排便—手纸擦拭—穿裤子—冲水—洗手。开学初,部分幼儿有尿意就脱裤子,然后才往卫生间跑,有的幼儿大便完光着屁股找老师、阿姨,有的没擦就把裤子穿上了。翔翔每次小便都尿到身上,教师寻找原因,开展“我会尿尿”活动后,班上这种现象没有了。

2.增设角色游戏——给娃娃擦屁股。在娃娃家增设爸爸、妈妈带娃娃去卫生间大小便,帮助娃娃擦屁股等情节。这既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又让幼儿在玩中学会了本领。如:妍妍小朋友动作发展较慢,在“我会尿尿”活动中,用手纸擦拭屁股的本领掌握不好,在角色游戏中通过玩扮演妈妈带娃娃上卫生间游戏,很快掌握了手纸擦拭屁股的要领。

3.在语言区中投放相关的图书、图片,如:绘本《我要拉巴巴》、《小猪鲁鲁的裤子》等。

4.运用幼儿熟悉的天线宝宝、丁丁、娜娜、小波,进行情景表演让孩子指导不能随便地大小便,以及男孩、女孩的不同小便方式。

5.通过“我会提裤子”“轻轻上,慢慢下”等活动,掌握并巩固入厕的基本技能。

6.最后要做好家长工作,做好家园共育。我们通过家访、家园直通车、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入厕情况,以及让家长针对幼儿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共同商讨对策,达成共识。家园教育保持一致,让幼儿更快地掌握入厕的基本技能,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如:开学初午睡时,蹦蹦上完厕所,刚躺下来,又要上厕所,这样反复了好几次,好不容易睡着了,睡到一半哭着叫喊:“我要尿尿,我要尿尿”。离园时教师对蹦蹦妈妈反馈这个情况。原来这几天在家蹦蹦妈妈经常对她说,在幼儿园午睡不要尿床,不然不但小朋友会笑话她,老师也会不喜欢她,这对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找到症结后,家园分头行动:教师温柔、耐心对待其他尿床的孩子,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大耳朵图图》尿床记,让她知道孩子尿床很正常,老师不会不喜欢尿床的孩子;家长首先向孩子道歉,解释原因,然后正面引导孩子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好,有朋友的好处以及老师对她的爱,缓解她的紧张情绪,经过几天的家园携手共育,蹦蹦正常了。

12.小班幼儿计数能力的培养 篇十二

一、掌握小班幼儿计数的阶段及特点

1.一般3岁幼儿已能够口头数10以内的数 , 但对数学表达的内容并不懂或不完全懂。因此唱数的水平并不就是按物数数的水平。 (1) 一般只会从“1”开始数, 不会从任意数开始; (2) 往往一口气往下数, 稍受干扰就不会数了; (3) 经常出现漏数或重复数的现象, 到进位的部分经常出现错误。这种口头数数虽是一种机械记忆, 却是计数能力发展的重要的第一步。

2.按物点数是要求幼儿在口头数数的基础上 , 将数字与客观事物的数量联系起来, 建立数与数之间的一对一的联系。幼儿容易产生漏数或重复点数的现象。

3.不少幼儿会点数, 但不一定能说出所点物体的总数。只有能说出总数, 才意味着计数能力到达一个新水平。因为能说出总数, 就表明幼儿已能把一个数作为已点数过的一群元素的集合, 出现了数群的概念。这时幼儿对数的实际意义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

4.按数取物, 这个过程是对数概念的实际应用 , 从说出总数到可按数取物是从一般回到个别的过程, 是一般的具体化。学会了计数, 也就初步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

二、遵循格尔曼等儿童数数的五条基本原则

1.一一对应原则 , 即儿童在数数时 , 一个数只能对应一个 物体。

2.固定顺序原则 , 即数与数之间有一个不变的顺序 (1, 2, 3…) 。

3.基数原则 , 即数到最后一个数的值就代表这个集合所 含元素的个数。

4.顺序无关原则 , 即一个集合的数目 , 和从什么地方开始 数数无关。

5.抽象原则, 即关于数数的原则可以用于任何事物。

三、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 首要的是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

1.创造轻松、愉 悦、丰富多彩 的教育活动环 境 , 诱发幼儿学习计数的兴趣。幼儿与环境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丰富的环境可刺激幼儿的感知。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 教师要注重创设与计数活动相适应的适时、适宜、适度、宽松、愉悦的教育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 从而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态度和情感, 快乐地学习。

2.采用丰富多彩的教 育形式和灵活多样的教 育方法。教 幼儿数数时, 一定要让孩子动脑、动手、动口, 在想一想、看一看、摸一摸、拿一拿、听一听、画一画、讲一讲、说一说的过程中, 认识物体的数量;以游戏的形式、游戏的口吻激发兴趣, 切忌为了让孩子数数, 而一遍一遍逼着孩子数。

3.在活动中积极鼓励和表扬,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 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让他们在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乐趣中增强自信,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学习计数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 能大大提高幼儿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将游戏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使他们在游戏中吸取新的数学知识。如:在玩“大灰狼”和“小兔子”的游戏时, 就可以让幼儿点数“大灰狼”抓到几只“小兔子”, 让幼儿在游戏时不知不觉地接触数, 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

值得一提的是, 幼儿的双手是个“宝”, 十个手指是幼儿随身携带的计数器, 可以通过“手指数数”、手指游戏等形式练习手口一致的数数。可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编成有一定情节和韵律的歌词, 如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碰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个, 让我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 一二三四五。幼儿边说儿歌边数自己的手指, 使抽象的数和具体的实物联系起来。幼儿就在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较快地掌握了一至五的数字 和数的顺序。

五、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操作材料, 在操作活动中学习计数

操作法是帮助幼儿形成数感的极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幼儿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只有在实践中提供可操作性、适宜性、科学性、层次性材料, 幼儿通过看一看, 摸一摸, 在游戏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概念。如让幼儿摆弄计算棒、纽扣、螺蛳壳、小石子、小纸片、牙膏盒、喝牛奶用的吸管、一副比较漂亮的扑克牌等物体, 孩子靠这些实物进行数数、计数, 使抽象的数从具体形象入手。另外还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 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例如, 在小班数学的“按数取物”的活动中, 首先按卡片上物体取相应数量的实物;其次按卡片上的圆点, 取相应数量的实物;最后按卡片上的数字取相应数量的实物。这样, 能够激发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在一日生活中善于发现数, 随时随地结合实际让幼儿 学习手计数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 每件物品、每个地方都是幼儿寻找知识的源泉。如水果铺上的水果;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幼儿园里的小朋友; 幼儿园周围的小树苗小花朵; 我们所提供的图书、碗筷、毛巾等, 都可引导幼儿寻找到“数”的存在。例如幼儿都很喜欢做一件事———搬凳子, 孩子喜欢几张凳子搬来搬去, 这时候你只需要让孩子在搬凳子的过程中数数“1张凳子、2张凳子、3张凳子……”就可以了, 孩子边搬凳子就能掌握数的概念与分解;又如上下走楼梯, 可让孩子们数一数、算一算;再如在课间喝水环节、吃午点、吃饭的时候, 有意识地数数。这样, 将数概念的培养融于日常生活中, 在生活中不经意地引导他们, 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数学知识, 逐渐培养幼儿数的概念。

上一篇:陆游《钗头凤》赏析下一篇:感恩的主题班会教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