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总序

2024-07-16

弟子规总序(共17篇)(共17篇)

1.弟子规总序 篇一

弟子规: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此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

《弟子规》明确强调做人的各项准则,以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为名义,继而教育人民把对父兄的顺从扩大到社会各个阶级,“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广泛服从。

2.弟子规总序 篇二

弟子规教育学生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已, 莫闲管。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开口说话, 态度要诚恳, 要讲信用, 绝对不可以欺骗别人, 否则就会失信于人, 也就是说, 说过的话要算话, 要说到做到, 吉训就有“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另外, 为达目的花言巧语也是绝对不可以的。其次, 讲话要适可而止, 不要口若悬河, 要懂得言多必失的道理;另外讲话要恰当在理, 分清场合, 实事求是, 不可歪曲事实, 否则, 后患无穷。不说尖酸刻薄、下流污秽的言语, 做到有礼有节。中国是文明古国, 礼仪之邦, 文明礼仪时刻牢记在心。另外, 办不到的事或不适宜的事儿不能轻易允诺别人, 假如不经考虑, 允诺了别人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没有亲眼见到的或不确定的事情不要轻易传出去。

最后, 讲话要稳重舒缓, 咬字吐词要清楚, 态度要诚恳, 不可以讲得太快, 容易引起对方误会, 讲得含糊不清, 有时也会误了事。还有教育学生不说别人闲话, 更不和别人一起说长道短。在别人当面说自己的过失时不要发怒生气, 听见恭维的话就感到不安, 听见别人的指责反而高兴, 这样良师益友就会渐渐接近自己。有时教师的身传比言教更重要, 我们教育学生友善的语言可以建立起美好的友谊, 而我们偶尔说出的激烈的言辞则可以无情地伤害学生的感情。实践证明:一个在学习方面表现良好而经常得到老师赞赏的学生, 要比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能更快地学会东西。这个事实说明, 我们采取批评的方法并不能让别人产生永久性的改变, 相反, 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伟大的心理学家席勤说过:“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 同样我们也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的指责。”批评是毫无作用的, 因为激烈的言辞、讽刺、挖苦的语言会使学生对你增加一层防御而且竭力地替自己辩护, 同时, 批评也是危险的, 它伤害一个人自尊心, 并激起他的反抗, 而批评所引起的嫉恨会令学生对你敬而远之, 会伤害师生之间的感情, 同时所指责的事情也不会有任何改善。

我们培养学生的同时, 要多对他们的自尊心进行关注, 所以有机会别忘了用真诚的话语去赞赏学生, 这是生活中最美的插曲, 因为那些温暖的话语会永远留在人们的内心深处。

美国哲学家杜威教授说: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冲动就是“显要感”, 也就是表现欲, 这种表现欲有时也通过学生的语言来表达出来。我们的班长, 自称“凯撒”, 当教到“chife” (长官) 这个单词时, 他突然大声说“这就是我”, 我就是这个班的“chife”, 这个孩子就表现出强烈的表现欲和显要感。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 教师要善于通过学生的语言把握学生的心理,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 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说话。其次, 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的口才的培养。另外, 培养学生的口才与说话技巧, 首先要提升自身的口才和说话技巧, 用自己的魅力口才去征服学生。我们要教育学生说话不但要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还要把握说话的技巧, 语调语速, 才能更完美地表达明确的目的。善于言谈的人, 可以借助自己口才的优势赢得领导的器重, 同事的钦佩, 可以为广交朋友, 拓宽事业打下一份坚实的基础, 不断地创造成功的机遇。而拙于言谈的人, 往往抓不住属于自己的机会, 因而抱憾终生。所以, 现代社会的种种机遇, 要造你的口才来开拓;个人生活中的种种成功, 要靠你的口才来促成。

培养学生的口才, 关键在于培训学生的心理素质, 首先要下意识地扩大自己的心理开设区域、坦诚、敢于和乐于表现真实的自我, 不要担心自己的弱点会暴露, 并通过人际关系这面镜子来检验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许多学生很善于说话却不敢说话。只有既敢说话又善于说话, 才会锦上添花, 产生良好的口才效果。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种表现, 当面对很多人上台讲话时, 就觉得很紧张害怕, 由于过度紧张导致, 精力不集中, 甚至会大脑一片空白, 不知道自己要说的是什么。所以, 要想泰然自若地依照逻辑次序侃侃而谈, 必须找出胆怯的根源, 克服心理障碍。当众说话是一个不确定因素, 你不确定听众的反应, 所以才会产生焦虑和恐惧, 只有练习、练习再练习, 抓住每一次当众讲话的机会, 积极参加演讲, 当学生发现演讲成功的快乐后, 就会发现当众说话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以让学生试试豁出去的心理, 那样会让学生更自信, 通常人们在讲话之前, 都会顾虑重重, 这种状态很可能在开讲前便抹杀了信心, 所以开始讲话之前, 尤其重要的是注意力集中精神听听别的讲话者在说什么转移注意力, 要知道,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就能够在公众场合自如说话的, 都要经历一个艰难的“第一次”。大不了豁出去了的想法会你的心态更淡定, 讲话会更自如。

新课标要求我们改变思想, 提升理念, 提高组织和教学能力, 我们必须整装待发, 把全部的热情投身于这项改革中去, 让我们的教学更上一层楼。为了迎接挑战, 充分地了解和挖掘新教材的内涵, 我决定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实践和总结, 不断吸取经验教训, 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启发式, 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实践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建立多元的开放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笔耕舍播, 在教学园地中结出桃花满天下的丰硕果实。

摘要: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俤,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3.践行《弟子规》 篇三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释义]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新闻背景:2005年7月5日,“高薪诚聘集团公司副总经理1名,45岁以下,本科以上或相当于本科学历的自学成才者。品行端正,孝敬父母……”一则由一家民营企业发布的招聘广告在甘肃某媒体刊发后,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该公司负责此次招聘的陆世泰先生解释说,“如果一个人连对父母的孝心都不能尽到,家庭关系都不能处理好,他怎么能管好企业,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呢?”

《弟子规》之名源于《论语》,《论语》中孔子所说的弟子并非与老师相对,换言之,弟子并不意味着学生或徒弟,而是指年轻的子弟、青少年;因此,弟子规的字面意思就是年轻的子弟所应遵守的伦理规范。

名人语录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谚语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孝于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宋)林逋《省心录》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清)《增广贤文》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

人生哲理

有人能终身牢记父母的教诲,有人却不曾忆起丝毫训勉。前者在面对危险和困危时,往往能悬崖勒马,知所进退,不敢愧对父母,让父母操心蒙羞。而后者却经常惹是生非,得过且过,令父母伤心。

人生首要之事——莫过于尽孝,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故行孝当及时,错过机会,将是终生的遗憾。

大学生之孝

每天傍晚,浙江林学院艺术学院艺术设计1052班学生刘霆上完课,就赶回在校外的租住房,整理家务和清洗衣服。做好这一切后,他又回到学校食堂里打扫卫生,这可以让他获得每月50元的工资,附带免费的每日三餐。

吃饭时,他总要拨一半饭菜到随身带来的盒子里——他要把这一半饭带回家给妈妈吃。饭后,他立刻匆忙赶到教室,这时离学校规定的晚自习时间没有几分钟了。做完作业,温习了一天的功课,下课铃声响起,他又匆匆赶回租住房。在这里,身患尿毒症、失去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母亲,正等着他敷药、打针。

原本也有一个幸福的家。但在刘霆13岁那年,妈妈患上了尿毒症,巨额的医疗费不但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大笔债。为了节省费用,刘霆学会了测量血压和使用电疗设备、打针等,自己在家给母亲治疗。在照顾妈妈的同时,刘霆还以优异成绩考上浙江林学院,并毅然决定背着妈妈上大学。刘霆将母亲安顿在学校对面的出租房,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在学校的帮助下,刘霆找到了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一个月可以有50元的收入。学校还为他办理了最高600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减轻了他生活上的压力。

刘霆靠着在学校勤工俭学的补贴,用孝心守护着妈妈,以顽强的毅力坦然面对生活。他的事迹传出后,在全社会的关爱下,刘霆的母亲接受了换肾手术,身体也逐渐康复。刘霆始终随身带着一个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帮助过他的人,他说:“我要用心记住这些好心人。以便时时督促自己多做有益的事,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4.弟子规总序 篇四

《弟子规》主要讲了学习七大主修课,分别是“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入则孝”讲了要孝顺父母;“出则弟”讲了在社会上能懂礼节;“谨”讲了谨慎做事;“信”讲了要有信用;“泛爱众”讲了爱一切事物;“亲仁”讲了向好人学习;“余力学文”讲了要学习其它有用的知识。表达了作者想教好每个人如何做人远大志向。

我认为《弟子规》里的“亲仁”很重要。如果你有本事,不造福社会,也没用。像地沟油,据专家分析,没有博士学位的人是造不出的。这种人,就算他有一身本事,也是坏人。《弟子规》里有一句我特别欣赏,是“不亲仁,无限害”。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亲近君子,就会沾染不良风气,从而变坏。

《弟子规》牵连到我们的生活太多了。但是,没有学过《弟子规》的人把一切都颠倒了,本来是儿女孝顺父母,现在是父母宠爱儿女,举一个例子,一名教师很宠爱他的儿子。一次,那名教师为儿子装水迟了,儿子就大骂出口。但学了《弟子规》,儿子再也不骂了,而且很孝顺。《弟子规》确实可以拯救世界。

我没学《弟子规》前,我在街上见到垃圾也不捡,心想:别人会捡的。可我学了之后,主动捡垃圾,扔到垃圾桶去,并想:我是21世纪的学生,要品德好;没学之前,我不主动上三楼收衣服,学了以后,每次放学,放好书包,就上三楼收衣服。

有的人会说,就这么一本小册子,可以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吗?我的答案是:没错。我再举一个例子。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竟然用七张一百同时烧掉,是为了点一根烟抽,这个人学了《弟子规》后,脱胎换骨,去做义工。这样的人竟然也可以教好,你说,《弟子规》威力大不大?

5.学习弟子规感悟 篇五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李毓秀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感受周围人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

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有两点最深刻的体会。

第一就是要行孝感恩。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弟子规》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1999年陈红和蔡国庆的《常回家看看》引多少人热泪盈眶,不是因为多么华丽的辞藻乐调,而是因为太朴实的音乐,太朴实的语言,太朴实的行动,而很多人都没有做到!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当今社会,不乏听到,某某经理因为太忙,因为开业,因为接待领导等等,父母想见最后一面都没有见成。在领导知道后,往往是以辞职对待,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一个思想有缺陷的人能在岗位上给公司创造什么价值,能怎样对待同事领导。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

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第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应该怀有恭敬之心,敬仰之意,要谦虚,要有德。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从小就念过的名言警句,其实告诉我们谦虚的生活态度。当你真正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此时再来想想当初那些你嘲笑的人,会是多么可笑啊。

饭店里服务员为你提物品,为你倒水等等,我们都要说一声谢谢。有人要说了,这是他们应该做的,那么说一声谢谢就是我们应该做的。这里不仅显示出你的高雅修养,还显示出你的人德。这也是在修福,人是平等的。

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需要值得警醒的地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被我们遗失殆尽!

6.学习《弟子规》有感 篇六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的瑰宝,凝聚着儒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它是一面无形的镜子,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错误。

《弟子规》所提到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讲的就是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不喜欢我们时或太严厉时,我们也要孝顺,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做得更好,这样才能让父母安心。这是孝的表现。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孝敬父母,我们可以适当的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减轻压力;孝敬父母,我们可以时常与父母谈谈心。爸妈在年轻时希望子女们健康成长,这个愿望显然实现了,现在他们老了,他们的愿望只要求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因而我们平时应该多打电话回家,多问候几声,有空常回家看看,这些我都做得不够。

随着自己对《弟子规》等圣贤文化的熏修,我感觉从个人到家庭都受益匪浅。《弟子规》上说“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夫妻之间不也是这样吗?以前,我很任性,总觉得一直以来,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带孩子基本上都是我做。而我以前在高中教学,工作也不轻松。心中时常感到不平衡。现在,我学习了《弟子规》,我开始慢慢醒悟了,原来问题的根本就在我自己身上,是我自己的心态不对。是自己太自私了,所以我就知过改过,首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多看丈夫的优点,尽量不看他的缺点,丈夫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果然变了。我越来越感到,家庭的幸福需要我们用爱心、感恩心来好好经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自己想得到什么就要先付出什么,不想得到什么当然也不能让对方承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就是当出现矛盾或不顺时,我们应首先好好反省自己,往往问题的症结就在自己身上。其实只要念念为对方着想,一切就会无所求而自得。

我想,学习《弟子规》,不仅让我们提高道德文化修养,还可以创造和谐的社会,何乐而不为呢?

7.《弟子规》与儿童的实际生活 篇七

一、引导学生巧背,实现古诗文“量”的积累

1. 边背诵边表演

古诗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感强,学生在背诵时,可以引导他们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边背诵边表演。例如,《弟子规》中“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它告诉我们放置衣服的时候,一定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随意乱放。如果随意乱放,就会把它弄脏。我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理解之外,还把它进行了拓展,针对儿童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进行教育,如:学习用品用完之后要把它放回书包,引导孩子规范地放置物品。再如:打扫卫生结束了,应该把洒扫用具摆放整齐;看完了图书角上课外书籍,必须将书摆放整齐便于其他同伴阅读等。

2. 情境背诵法

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文时,应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各种教学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背诵的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把自己带入到情境之中去背诵。例如,在教学《弟子规》中“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时,我让学生观看课本剧表演,内容大意为:小明的妈妈在忙着做事情,小明去打搅她;小明的妈妈身体不舒服正在休息,小明嚷着要妈妈带他出去玩。后来,姐姐告诉小明,妈妈在忙着做事的时候不要打搅,妈妈不舒服的时候要让她休息也不要打扰,不然她会很难受的。我通过让学生观看课本剧表演,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韵文的含义,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理解感悟

1. 感悟背诵

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引导孩子通过询问老师、家长、收集资料、阅读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感悟古诗文的内涵。如:现在的家长、老师都比较注意从小给孩子讲一些卫生常识,使其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多数学生能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梳洗,把自己打理干净,再做其他事情。家长也很关注孩子的牙齿健康,使其坚持每天早晚刷牙漱口。上了厕所后,要洗手。这正是《弟子规》中说到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学到的经验,进行经典美文的学习。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主动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弟子规》的兴趣。

2. 图文并茂,背诵积累

(1)课件赏析。

我利用早晨、中午、国学课等时间,让学生观看诗文诵读的视频,欣赏美丽的画面。学生从视频中,从美丽的画面上,从优美的旋律中,欣赏着、品味着古诗文的艺术魅力。赏析法犹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悟诗文的无限魅力。情景交融,理解感悟,学生在欣赏中对古诗文进行再造想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也使其感受到了诗文的韵味。

(2)评价是非。

在教学《弟子规》中“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一句时,我认真地向学生讲解了它的含义,凡是别人所有的物品,即使是小东西,哪怕是一颗糖果、一块橡皮,不该你吃、不该你用的时候,你就不可以私自把它藏起来,变为己有;在拿别人的东西时,应该先征得别人的同意,经过别人的同意之后才能拿;在父母不在家时,不要乱翻柜子,在别的同学家玩耍时,不要乱拿东西,因为这些都是不好的行为。

3. 积累运用相结合

古诗文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感悟到东西用古诗文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唐太宗李世民这样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打开手中的这本《弟子规》,目光所及之处,尽是耳熟能详的古代先贤的谆谆教诲。我们不禁慨叹古人的良苦用心,我为之感动,《弟子规》何尝不是一面镜子,在时时折射出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8.弟子应该“规”吗? 篇八

黄教授说《弟子规》非古代贤人君子的启蒙读物。好吧,家长们不关心这些。家长关心的是,孩子还能不能读《弟子规》了?

来听听更多的声音吧。

兼听则明

“最家长”火速采访了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研究的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鲍鹏山教授。鲍教授大家很熟悉啦。

鲍鹏山教授是这样看的:读《弟子规》不如读《论语》。

《弟子规》,不是一部很高明的书,写《弟子规》的人,传统文化的修养比今天绝大多数人还是要高一些。但是,它是一个很普通的老学究写的,不可能具有智慧和德性上的高度,当然它也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坏。而且,那些传播《弟子规》的人,我觉得可能大多数还是一些很淳朴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热爱的人。说是一个骗局,有些过分。

当然,一直以来,我都不赞成拿《弟子规》来教孩子。

首先,因为《弟子规》本来就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尤其不是原典。我们有那么多的经典、原典没读,为什么要去读《弟子规》呢?

而且,小孩子读《弟子规》,相比《论语》,并没容易多少,还不如《论语》有趣,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既然有时间读《弟子规》,不如直接去读《论语》。《论语》是圣人的言论,是中国文化之源头。

我们的孩子读完《论语》,他一辈子都可以自豪地说:我通读过《论语》。长大后写文章,或者从事相关研究,都可以直接引用《论语》。《论语》会成为一个人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要思想资源。而《弟子规》最多只相当于一个小学生守则,咂摸不出味道来。

从学文言文的角度来说,读完《论语》,孩子的文言文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而读《弟子规》却做不到,因为《弟子规》不是规范的文言文,只是一个顺口溜而已。

另外,任何书都有时代烙印和局限,《弟子规》有,《论语》也有。但是,《论语》是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在特定场景下对特定的人说的,不会说什么一定是对的,一定是错的。所以,当孩子读《论语》时,感觉个别内容有些落伍,那可以把它剔除。《论语》是允许孩子思考的。而且,《论语》自身也有互补的内容,有平衡作用。

比如说,在《论语》的第一章第二则,孔子的学生有子说到了犯上作乱的问题。仅从这一则来看,《论语》是反对犯上作乱的。这个观点就有问题了,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反对作乱,而不该反对犯上,因为反对犯上就是屈从权力,而不是认同真理。

但是,通读完《论语》,这又不是问题了,因为后面还有补充的章节。当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如何侍奉君主时,孔子的回答是“勿欺也,而犯之”。就是说,如果君主做得不对,就不该掩饰君主的错误,而应该直言犯上。

你看,孩子读《论语》可以思考很多东西。

而读《弟子规》就不行,它没有场景,没有人物,没有任何限制,只是让孩子被动地去执行,必须做什么,必须不做什么,不允许孩子思考。

拿《弟子规》来教孩子,确实不太妥当。但是,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它,因为《弟子规》里强调的某些生活的规矩和讲究,对今天来说,还是适用的。

好,鲍教授认为让弟子读“规”不如读《论语》,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对《弟子规》说过自己的看法,我们来听听,多听听,好做自己的判断。

龚鹏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儒家研究学者):教育的原则不在规训小孩。

中国的好书太多了,小孩子要读,还轮不到《弟子规》。

《弟子规》是从《论语》里的一句话衍生出来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难道它概括了孔子观点的全部精华?如果是,那就读这句好了,何必读《弟子规》?我觉得,读《弟子规》完全是嚼饭喂人。再说,某个人的“咀嚼”,到底符不符合孔子的想法?未必,因为孔子是因材施教,随机讲的,要把前前后后的道理综合起来看。

读《弟子规》,意思是小孩要规范,但是其他幼学读物不见得是这样讲,比如《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后面有“养不教,父之过”。你生下孩子,得教他,责任在父母身上,不在孩子身上,你规训孩子干嘛呢?教育的原则不在规训小孩,而在端正自己。你自己不端正,天天教育孩子,这整个教育原则给颠倒过来了。儒家的基本伦理原则是讲反求诸己,用自己的行为让孩子产生一种向往、学习的冲动。所以,没有所谓“弟子规”,只有父母素质的不断提高。

刘梦溪(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国学研究学者):对青少年束缚太多的东西当国学,对他们没好处。

以我个人的看法,《弟子规》没有必要推广,因为它毕竟是在过去社会背景下对童年和少年时期一个太具体的规束,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会有不利的一面。把孩子们手脚束缚到动弹不得,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没有好处。

今天的孩子,不能完全依靠过去的蒙学读物,要有新的东西。比如民国时小学校编的那些课本,简明易行,不是简单用《弟子规》来做课本,而是新编出来的。这就先进一点。如果有新的《弟子规》出现,那应该让孩子心灵自由,又懂得基本的道德规范——不能完全是旧道德的规范,还要有新道德的规范。而且,学习不应该局限在中国,能够和孩子心灵相契合的国外读物,对孩子自有好处。

我主张国学课从小学开始,初中、高中甚至大学一二年级都要开设,把《论语》、《孟子》作为入门路径,进入“六经”的选读——但是,如果国学走歪了的话,那也很有麻烦——把神神叨叨的东西、对青少年束缚太多的东西当作国学的正宗,从小灌输给孩子,对他们的将来没有好处。

徐梓(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它培养的是“君子”,不是“公民”。

nlc202309040809

我既不赞同对它推崇备至,也反对一些人无底线地贬斥。在我看来,《弟子规》可以读,但要看怎样读。

把《弟子规》作为知识之学来读毫无问题。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古代的儿童受的是怎样的教育,了解传统的儿童生活是怎样的。从心性之学的角度来读,也不像一些人说的那么可怕。心性之学,体现的是古代要塑造怎样的人格。《弟子规》中很多行为规范,放在今天也是可以的,比如孝敬父母、尊重长上、凡事谨慎、努力学习等等。它要培养的是传统社会的“君子”,而难以教育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公民”。但无论是古代的“君子”还是现代的“公民”,都需要做人的基本准则。

在为什么学习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很多老师和家长都有很强的功利心态。他们将传统文化启蒙书籍作为一种道德指南,希望孩子学习后变得听话好管。这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功效之一,但如果把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仅限于此,那就太狭隘了。

祝安顺(中华书局副编审、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主任):主要看反映出的人伦情怀。

首先,《弟子规》作为蒙学读物之一种,教孩子识字是其主要功能,社会告诫方面的常识只是顺带讲讲;其次,把《弟子规》的部分内容选入《中华文化基础教材》,主要是看重其背后反映的人伦情怀,但对待具体内容要变通地看。

比如,其中提到“亲有疾,药先尝”,在古代,这句的意思是试试药烫不烫,然后再拿给父母喝,体现的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关怀。这背后的情感才是重要的,而不是真的要求在父母吃药前,子女先吃一口。

您的决定是什么?

听专家说了这么多,各位亲有自己的主意了吗?

如果孩子读不读《弟子规》,已经由不得家长拿主意,学校已经在要求,或者自己本来就已经跟孩子读过了,也不用焦虑。我们来看看别的家长是怎么做的。

青年历史学者陈远的女儿在读一年级,学校也会让孩子背诵《弟子规》。女儿在背诵时,陈远会讲解字义。陈远没有太纠结,因为他觉得,小孩子不用对《弟子规》有太深的理解,就当接触一下,不妨一读;对孩子的启蒙最重要的是孩子喜欢,不排斥她们所接触的。

网友“矩阵小咩”的老爹却是这样做的。小时候,他什么书都读,有些囫囵吞枣。多亏了他老爹,让他知道了不要尽信书。儿子每读一本书,老爹也都会看,然后揪着儿子聊天,互相发表“读后感”,有时候因为看法不同还会吵。儿子说:现在想想,那还是最幸福的日子,感恩老爹。

“最家长”的建议是:别拘泥于《弟子规》,就像不拘泥于任何一本书一样;别强求孩子,一定按弟子的规定去做;如果喜欢国学,就读读经典吧!

9.弟子规生活小品 篇九

演员:王俊晔(饰演母亲)、孙依然(饰演父亲)郝博洁(饰演女孩子)、乔瑞恩琦(旁白)时间:周末 地点:家中 内容:

父母端坐桌边,爸爸看书,妈妈喝茶。爸爸像是想起什么,抬起手到嘴边呼喊:“孩子!”。

舞台一侧,女孩在书桌上作业,听到呼喊,急忙应声:“是,父亲!”并急忙放下手中的纸笔,来到爸爸身边。女儿:“什么事啊,老爸” 爸爸:“作业做的怎么样了?” 女儿:“快做完了。” 妈妈:“有不会做的吗?”

女儿:“还好,暂时没有不会的,作业也没有觉得难,老师教我们的课程好像都比较简单呢。”

作业也不算多,要不爸爸再给我出几个题目吧!”。爸爸要求孩子都背一首古诗。孩子都很高兴地抢着背诵。(定格,旁白: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时候,爸爸被茶呛了一下,女儿连忙上前给父亲拍背,关切地询问:“爸爸,没事吧?”

女孩:“爸爸妈妈,昨晚睡的好不好?早上听到爸爸在咳嗽,要不要去看看医生?”

爸爸:“谢谢你,乖女儿。爸爸只是嗓子有点不舒服”

妈妈:“你爸爸呀,整天瞎操心你们。其实呀,我知道你们都很乖巧” 女儿:“你放心吧,爸爸。您没事吧?您们的话我们都记着呢。” 父亲赞许地点点头,并拍拍孩子。

(定格,旁白: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女孩:“爸爸妈妈,同学叫我们,可以出去玩一会吗?” 妈妈亲切地问:“功课完成了吗?” 孩子:“做完了。”

妈妈“那好,去吧。记得早去早回哦。” 孩子:“好的,妈妈。” 孩子收拾好书本纸笔、退下。

过了一会儿后,孩子回来了,首先去面见父母,并对他们说:“爸爸妈妈,我回家了。”

妈妈:“唉,好孩子们,快洗洗手准备吃饭了。”(定格,旁白:出必告,返必面)

一边吃饭,妈妈一边问孩子:“孩子,你长大都想做什么啊?跟爸爸妈妈说说。”

女孩:“我想做科学家。”

爸爸:“是这样啊,你们已经知道了自己以后想做的事情,太好了!既然有了目标,就应该去努力实现啊,是不是?”孩子们纷纷点头。(定格,旁白:居有常,业无变)

10.弟子规学习心得 篇十

通过这几天培训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只有在认认真真地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它所蕴含的道理。《弟子规》不但使我增长了智慧,而且还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深有感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首先我们最应该报答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正因为如此,所以《弟子规》总叙下来紧接着就是以《入则孝》为开篇。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为儿女应当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们却有很多没有做到。比如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甚至置之不理等等。想想自己平日里对父母的关心太少,而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却是无微不至,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呀!父母对我们的爱胜过一切,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地珍惜,这份永恒的无私的爱。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千。通过这一次《弟子规》的学习,让我真正懂得做人必须学会感恩的道理。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细心地关心体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给日夜操劳的父母带来幸福的生活,能让他们过上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也算是作为子女应当给父母一个小小的报答吧。

二、做人做事要有恭敬之心。做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是一种美德。在为人处世上有时候爱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有时真的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伤害,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遇事谦虚谨慎,多向他人请教,虚心学习,让自己不断地进步。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本身就是一种规范,一种道德品质的规范;同时也是一个让大家去身体力行、自我管理的行为规范。它不是拿来要求他人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践行来引导、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习,一同力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社会风气,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家园、和谐社会的目的。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弟子规》这本书,它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说明,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11.《弟子规》读后感 篇十一

今天我重新仔细地读了一遍《弟子规》,熟讀的过程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含义,读完这本书才发现做人有这么多的规则。现在我就根据书中的三部分写一写我的感想。

第一,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父母、老师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真心去爱他们。

第二,怎么学习、读书。学习要做到“三到”,心到、口到、眼到。念书时要专心一致。读课文时不能大声喧哗,一篇课文没读完又读下一篇。遇到问题时要记下来请教别人。探求知识的真理,光学不练,不去身体力行,只能算是读死书,光靠肤浅不实的表面功夫不可能成为有用的人。

第三,怎么与人交往。对待同学要友好,同学有困难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对待别人要将心比心,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勉强他人接受,得到别人帮助要记得报答,对别人有意见也不要记仇,不可当众揭发他人的短处,也不要散播别人的隐私,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不要奉承富贵人家,也不要看不起穷困贫民,对人、事物不要有喜新厌旧的心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去做,学知识、学本领,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一生都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对照自己、约束自己。

12.弟子规总序 篇十二

一、对学生进行《弟子规》思想教育, 以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

孔夫子言:“与善人居, 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 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 亦与之化矣。”精心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是育人的最佳场所, 学生时代大多数的时间都生活在学校里, 学校的环境时刻影响着他们的文明礼仪及道德的成长。于是, 学校决定在教室、走廊、宣传栏分别挂上了有关《弟子规》“忠、孝、仁、智、礼、义、信”等方面的宣传标语, 时刻提醒学生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同学, 做文明“优中人”。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 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 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富兰克林也说过:“人类一生的工作, 精巧还是粗劣, 都由他每个习惯所养成。”可见,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一个人今后人生的影响之大, 学生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礼仪。在学习了《弟子规》中“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教育学生早晨起床, 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 方便后, 立即洗手。“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告诉学生要注意自身的仪容仪表, 穿戴不在华丽而要求整洁大方。

三、教育学生学会孝敬父母

家是每个人最开始接触的地方,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21世纪, 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随之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 导致现在很多的学生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在整个家族中把自己居于“小祖宗”的地位, 认为父母为他们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 从来不会体贴及关心父母, 更不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问题。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我们的学生在读到《弟子规》中“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的句子后, 教育学生应深深地反省自己在家是否孝顺父母?对于父母的教诲, 应当虚心接受;回到家中, 应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父母身体不舒服的时候, 应当帮忙倒水端茶, 关心、照顾父母, 让父母也感受到自己对他们深深的爱。

四、教育学生学会尊重教师

在校的学生都知道,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用尽他们的一生给学生不仅传播着丰富的知识, 还时刻为学生播种着爱心。古往今来, 有太多赞美教师的诗句, 如唐代诗人杜甫言:“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还有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自从我们学校引进了《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后, 学生比以前更尊敬教师了:平时遇见教师, 会主动并附有诚意地向教师鞠个躬, 叫声“老师好!”;下课时, 全体学生起立, 亲切地道声“老师, 您辛苦了!”作为教师, 听到学生如此贴心的言语, 所有的苦和累都会抛到九霄云外。

五、教育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团结、相互关心

每个学生都想得到别人的尊重, 那首先就要学会如何去尊重别人。《弟子规》有言:“兄道友, 弟道恭。”以及“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教育学生在学校要尊重同学,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求他人去做。以前有很多学生对身边同学的物品都是不问自取的, 在学习了《弟子规》中“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的道理后, 不问自取的现象少之又少了, 想要分享同伴的物品首先要告知对方, 这也是对同伴最起码的尊重, 不然则是偷窃行为。“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引导学生彼此要相亲相爱, 善待身边人。“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缺点, 我们应该以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 不允许在背后揭别人的短处。如此一来, 学生在学校更加团结互助, 关心友爱了, 班级氛围也更和谐温暖了。

文明礼仪在学校中不仅是一种德育教育, 更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万物最终的结果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 我们学校借助《弟子规》来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礼仪, 我们务必要严抓、实抓、坚持抓, 做到知行合一, 运用行动在生活中体现。在整个校园掀起践行《弟子规》后, 我们的校园更加团结友爱、和谐温馨了。

摘要:自2010年起, 引进了《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 来规范学生日常生活的一系列文明礼仪。《弟子规》是一本有关青少年的国学启蒙读物, 它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智、礼、义、信”等理念贯穿在一个个的典故里, 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行和为人处世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3.弟子规诵读方案 篇十三

系列现场会交流材料

《弟子规》诵读活动

实施方案

舒兰市小城中心校

2010年3月10日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悟古训中的深刻内涵,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我校“书香校园”活动,特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2010年寒假校长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舒兰市教育局德育先进校评选办法(试行)》的要求,立足我校德育工作实际,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诵读《弟子规》为主要内容,通过评选“校园名星”和“双十”之星,构建“书香校园、和谐校园”!

二、活动目的使学校全体学生通过诵读、理解,深刻领会《弟子规》的深刻含义,感受经典诗文的优雅,领略经典文学的艺术魅力,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让经典文化滋润心田,启迪心灵,开启智慧,使文明、规范、道德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三、活动原则

1、全面性原则

教师要率先垂范,践行《弟子规》,提高师德水准和业务水平;学生全面普及,从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科学文化各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做到仪表端正、言行规范、孝亲尊师、友爱同学、积极进取、成绩进步。

2、系统性原则

学习《弟子规》教育活动要与学校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相结合,使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具体化、行为化、常规化、生活化,以取得整体教育效果。

3、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习《弟子规》教育活动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保证教育活动健康有效进行。

4、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弟子规》诵读活动要贯穿于师生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延伸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课内课外德行修养行为的一致化。

四、活动时间、范围

利用2009-2010学第二学期在学校的全体师生中集中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

五、活动过程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0年3月1日——3月11日)

1、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弟子规》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征求教师意见,在全镇教职工大会上通过。

2、通过晨会、红领巾广播站、大课间音乐等加强《弟子规》的宣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弟子规》。

3、给家长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小学生一日常规》,对学校开展的诵读《弟子规》和学生养成教育活动,征求家长意见。

4、为学生准备教材,做到人手一册;为班主任下发《弟子规》教学活动安排表。

5、教师要有计划、有布臵、有检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召开“《弟子规》诵读活动”启动仪式。

(二)理解践行阶段(2010年3月12日——2010年6月25日)

1、《弟子规》诵读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利用每天早晨7:30—7:40的十分钟晨读时间,由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解读,使学生知意明理。

2、各年段自行统一教学进度,每天把所学内容写在黑板右上角,并按要求完成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的编写。

3、各班按要求在每天第二节课和第五节课的课前两分钟,集体诵读《弟子规》。

4、全体学生都能熟练背诵《弟子规》内容,三年级以上学生要熟练默写,使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践行《弟子规》。

5、布臵家庭作用,以“弟子规”动画教学光盘为主,通过家长监督,督促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

6、对《弟子规》诵读活动进行“周抽测、月检测”。

7、举行以《弟子规》为主的经典诵读、故事比赛。

8、开展《弟子规》读书征文活动。

(三)分析总结阶段(2010年6月末)

总结近一学年的教育活动,收集、整理学习成果。对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学生进行表彰,以此促进师生将所学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使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师生有礼貌、知礼节、懂礼仪、干群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融洽,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社会美誉度得以提升。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管理检查,奖优促教。

学校对《弟子规》诵读情况进行周抽测、月检测。对在周抽测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在“红旗班”评比中予以加分;对在月检测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期末总评中突出的班级,在“平安和谐班级”创建活动中予以加分。依据学校德育计划的安排举行《弟子规》的背诵、读书心得、故事、演讲等各种竞赛活动,对积极参与活动,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和班级,在 “双十”之星评选活动中加星,在“平安和谐班级”评比中积分。

2、丰富活动形式,务求实效。

《弟子规》诵读活动背是前提,做是目的。紧密结合学校开展体育月单项赛、大课间、艺术节等各项活动,把诵读《弟子规》活动作为我校德育常规工作长期开展下去。

3、成立《弟子规》诵读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胡金瑞

副组长:刘春兴何丽慧李敏

14.学习弟子规心得 篇十四

----诵读《弟子规》所感 期中考试后,我校举行了《弟子规》大型朗诵比赛,从中我渐渐地明白: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多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从古传到了今,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弟子规》让我们知道知恩图报。从中我们懂得感谢给我们生命的人、感谢给我们知识的人、感谢给我们衣食住所的人和感谢曾经批评教育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铭记、将别人的美德汲取,来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在全校朗诵比赛中我是唯一脱稿的演讲的人,我为此激动不已,但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其实我为《弟子规》深邃的内涵所感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皈依,《弟子规》是做人的准绳,如今仍然影响着很多的人,我在研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15.《弟子规》的道德教育思想初探 篇十五

关键词:《弟子规》,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尊重教育

《弟子规》一书, 为清人李毓秀所撰。他把《论语·学而》篇中孔子所讲的“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1]编为三字一句, 两句一韵的通俗蒙学读物, 名为《训蒙文》, 后经贾存仁修订, 改名为《弟子规》。由于它通俗易懂、易行, 包含了为人子弟在家、在外、待人、处事应遵循的一切道德规范, 为清廷定为幼学的必读教材, 曾经盛行一时, 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的读物。今天在进行道德教育时, 这本书又为大家所重视。

一、感恩教育

从该书第一条“入则孝”内容中就可以看出对感恩教育的重视。书中谈到了儿童要听父母话, 接受他们的教诲:“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顺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还具体谈了侍奉父母的优良做法:“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出必告, 返必面;居有常, 业毋变。”要体贴用心, 要养成向父母请安、报平安的习惯, 居处、职业要稳定, 以免父母担忧。难能可贵的是, 书中提到了当父母有错误时, 应用委婉的方式规劝:“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书中甚至对父母生病和过世后都有详细的规定, 谈到要精心侍侯病中父母, 办丧事要合乎礼节:“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反思现在, 不可否认的是当今感恩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学生中不少人缺乏感恩意识。

首先, 家庭教育缺失。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 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大多数父母“毫无原则的溺爱‘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 独立意识差的孩子”。

其次, 父母教育这一环节脱节后, 中小学教育也没能及时跟上。在以分数为本位的背景下, 很多教育工作者无暇也不可能顾及到孩子感恩品质的培养。

“滴水之恩, 当以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感恩,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 是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产生的主动寻求回报的一种心理体验, 是人性高贵之所在。通过感恩心理, 我们可以从自我中心主义的牢狱中解放出来, 主动无私地帮助别人, 进而产生恩恩相报的连锁反应。感恩是一个人情感品质健全的表现, 不懂得感恩就永远摆脱不了小我的孤寂、紧张、焦虑和冲突, 就永远不会拥有价值感, 永远游离于宇宙、人生这个大系统之外, 因此, 不懂得感恩是做人最大的失败。现代社会之所以有很多人不断求知却不能获得求知的喜悦, 在顺境中不能感到幸福, 与人交往却难以融洽, 甚至出现负情绪的反应——焦虑、孤独、自卑、厌学、仇视等,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只会受恩而不会感恩。因此,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让受教育者感受别人对自己的爱, 体验理解别人对自己的付出, 并把报答别人作为自己的一种人生信念, 是情感教育的重要任务。

通过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弟子规》是非常重视感恩教育的。而从中国的教育现状出发, 急需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它启示我们:

第一, 家庭方面, 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最初的道德观念、为人处世的原则是从家庭中得到的。”所以, 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就不能忽视家庭的启蒙作用。家长应对孩子的行为活动提出要求, 给予指导, 并随后对之作出评价。

第二, 学校方面,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广泛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情感感受, 强化爱父母、爱家庭的信念。”要把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还给孩子, 并给学生以具体细节的诱导, 这是当前学校情感教育的重要任务。

要重视理论说教。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养育子女, 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 做子女的理应孝敬父母, 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教师要讲述亲情的理论知识, 让学生认识到做人的基本道理, 要使他们理解父母艰辛的关爱, 要引导他们学会感恩。告诉学生,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感恩的话, 又怎能对他人、社会感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 又怎能爱他人、爱祖国?教师还可以引用一些尊敬父母的例子给学生做榜样, 讲一些孝子的故事, 比如《弟子规》中涉及的黄香孝顺父母的例子。

要重视习惯培养。《弟子规》很重视利用日常生活中儿童最易接触的事情对儿童进行孝顺父母的教育。这种强调儿童从身边事做起, 以形成行为的道德习惯的做法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也大体吻合。现代心理学认为,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 便能使人对其所从事的活动执着追求, 坚韧不拔。学校日常的行为规范养成训练, 是引导学生开展感恩行动的大好时机。让学生感恩于农民辛苦耕作, 养成不浪费不挑食的良好用餐习惯;感恩于家长的殷切期望、老师的悉心教导, 养成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良好学习习惯。

要重视活动引导。子女不理解父母, 是因为孩子根本不了解父母到底为子女付出了多少, 学校要让学生抽机会和父母互换角色, 使学生真正体会父母持家之不易, 真正体会到父母之恩深似海。引导学生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生活细节中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如: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帮父母做家务、为父母过生日、为父母做一件他们早已忽略的事。此外, 应该让学生明白, 取得优异成绩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还可以不定期地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 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如开展爱心义卖活动、敬老慰问活动等等。

第三, 社会方面, 全社会都应该大造舆论, 为儿童感恩教育创造情境。因为感恩教育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事情, 也是全社会的事情。

二、诚信教育

《弟子规》:书中要求儿童“凡出言, 信为先。诈与妄, 奚可焉。”指出了说出的话首先要讲求信用, 不能欺骗蒙混和胡言乱语。书中还说“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让儿童在说话时要恪守诚信原则,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书中还举出一个典型的例子:“事非宜, 勿轻诺。苟轻诺, 进退错。”使儿童明白对于不妥当的事情不要轻易许诺。《弟子规》不仅把诚实守信当作人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而且强调自孩童时期就把此作为一种最初始最经常的道德体验.以形成一种“自觉自动”的行动方式。

当今学生诚信状况不容乐观, 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说谎欺骗别人……这些都是缺乏诚信的表现。“诚信缺失”背后隐藏的是教育问题。首先, 家庭教育不周。很多家庭对子女娇生惯养, 对孩子说谎现象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使他们养成了欺诈、说谎等不诚信的坏习惯。其次, 不少学校缺乏诚信教育, 盲目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 “诚信缺失”也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上不少人忽视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 做事不讲诚信, 有些人甚至将“兵不厌诈”的用兵策略扩大到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乃至日常人际交往, 严重干扰了学生的视听。

“诚信”, 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之一, 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在当今社会, 亟需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第一, 要做好言传身教。一个讲究诚信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讲诚信的学生。教师要做到诚信, 并善于运用榜样的力量, 去做好育人工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渗透诚信教育, 要让学生认识到诚信是道德光辉所在, 一个做人行事都有诚信品格的人, 就会赢得人们信任, 而一个远离诚信的人, 根本无法立足于社会, 更不要谈成功了。

第二, 要做好检查督导。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 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不太稳固, 特别是一些平时自控能力差的学生, 一旦遇到适宜的土壤和气候, 不良行为就会重新萌发。为此, 老师要加强检查督导, 强化学生的知情意识, 尤其是强化学生平时诚信完成作业和待人接物的言行一致, 通过检查督促, 使之自我完善。

第三, 要做好家校沟通。诚信教育不是孤立的, 它的实施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互相协同整合, 学校的诚信教育有赖于家长的配合, 社会的支持。在诚信教育中, 教师应自觉地把家长引入其中, 实现家校协同教育, 让学生体验到诚信无处不在。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诚信教育, 以身作则并以讲故事、说道理等方法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 把孩子说谎等不诚信的坏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尊重教育

《弟子规》“出则悌”条中提出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尊重, 要尊重长辈:“兄道友, 弟道恭”。“泛爱众”中还指出要尊重人家的感受:“人有短, 切莫揭;人有私, 切莫说。”尊重教育是满足别人被尊重的心理需要的教育。尊重别人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优化自己的情感互动关系, 消除和缓解交往中的矛盾, 增进交往中的感情融洽, 使许多事情变得更好办。我们只有尊重他人, 对他人奉献出真诚的爱心, 才会得到他人爱心的回报。因此, 在当今道德教育中也应该高度重视尊重教育。

当然, 《弟子规》中的思想也有一定局限性, 我们要冷静地对待, 认真研讨, 要做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以发挥其在道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毓秀:《弟子规》, 青岛出版社2006-1-1。

[2]张迎春:《弟子规的养成教育思想》, 《教学与管理》, 2001。

[3]任民:《从弟子规看国学教育的情感向度》,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4) 。

[4]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6.《弟子规》之出则悌(三) 篇十六

同学们,当爷爷奶奶等长辈呼唤你的时候,你马上作出反应并跑过去了吗?还是一个劲儿地只顾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充耳不闻呢?在路上,你碰到了自己的长辈或是长者,你会主动避让行礼吗?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弟子规》出则悌的第三部分,一起去感受古代晚辈对长辈的谦恭和尊敬吧!

【诵读声声】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已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为你解读】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这一部分讲的是长辈有事呼唤人,我们马上要帮助长辈去呼叫。可能是因为长辈的年纪比较大,也可能身体不是那么好,他声音没有那么高,叫的人可能听不见。你就帮着叫,你年轻声音大,这是对长辈的一种礼貌和恭敬。如果那个人不在,你就赶紧回来报告,并且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的就帮忙,不能帮忙的则代为转告。这就是体现出对长辈一种恭敬的心理,也是对长辈一种服务的态度。这告诉我们,时时要有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当我们知道处处尊重长辈,常常有服务于长辈的心,长辈交代我们的事一定是立即去做,而且会把做完的情形向长辈报告,让长辈放心。那么,久而久之,别人交代给我们的工作也都能从头至尾做好,有始有终,这样,我们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自然也就能得到长辈的垂爱和提携。其实,当你在落实这些礼仪的时候,你的耐性、沉着,也就逐渐地培养出来了。

“称尊长,勿呼名。”说的是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这是对长辈的一种尊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要表现出自己很有才能,藐(miǎo)视长辈。晚辈直呼长辈的名字是不礼貌、没有教养的表现,因此从小就要在称呼上树立长幼、尊卑的态度,这样才能培养孩子谦虚的心态。古人很重视韬(tāo)光养晦(huì),一个人即使有才华,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故意卖弄。真正有德有才之人,久而久之自然能获得大家的敬佩、爱戴,何必用表现自己来证明自己的才华呢?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这里讲如果我们走在路上遇到了长辈,应该赶紧走上前去作礼、鞠躬,表示对尊长的恭敬。这里讲的“疾趋揖”,疾是快速的意思,趋是走上前,这种快步走上前,表现自己那种恭敬心。如果见到长辈,还慢吞吞、大摇大摆地走上去,这种形象就已经充满了傲慢。当我们行礼之后,长辈没说什么,我们应该退避到一边,恭恭敬敬地站好,随时听命长辈的吩咐。所以在长辈面前,我们为了让自己培养恭敬心,就时时要留心,要善于察言观色。看到长辈如果不想说话,你就千万不要用很多话来影响长辈,特别是看到长辈如果面色比较疲倦,我们这个时候更应该沉默,恭立在旁边以等候吩咐。这都是培养自己谦敬之心。

文明礼貌看起来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修养,体现出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人与人之间互相观察和了解,一般都是从礼仪开始的,一个举止优雅、彬彬有礼的人,更容易交到好的朋友、找到好的工作,所以礼貌就是一张金名片。

杨时、游酢立雪程门

宋朝进士杨时、游酢(zuò),是程门四大弟子中的两位,他们远从福建到河南拜师求学,留下“程门立雪”的千古佳话。

杨时从小是个神童,很会写文章,20几岁就考中了进士。但他放弃高官厚禄,向程颢(hào)求学。

游酢年少时天资聪颖,过目成诵。程颐(yí)一见到他,就称赞他的资质可传承道统。杨时、游酢先拜程颢为师,程颢死后,他们也40多岁了,早就考上了进士,仍然向程颐继续求教学习。

杨时和游酢初次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目静坐,二人恭敬地站立一旁等候。程颐发觉时,看着他们说:“你们还在这里啊?天晚了,回去休息吧!”一出门,才发现门外积雪已深及一尺。后人以“程门立雪”比喻尊师重道,诚恳求学。

二人后来都学有所成。杨时官至龙图阁(王室图书馆)直学士,并把所学传入福建,为“闽(mǐn)学鼻祖”(闽,福建简称)。游酢历经太学博士、教授、监察御史、知州等官位,因为游酢德行纯正,做事厚道,做官所到之处,人民爱戴他有如父母。

杜环代人养母

杜环是明朝一位官员,他父亲有一位朋友去世了,剩下母亲无人照顾,而这位母亲的儿子也不知下落。她便去找自己的亲戚,结果谁也不愿照顾她。万般无奈,这位母亲只好到处寻找自己的儿子。杜环得知此事,决定先赡(shàn)养这位老妇人,并代老妇人寻找儿子的下落。后来,这位母亲的儿子虽然找到了,但他匆匆见了母亲一面,就找借口离开再也没有露面。杜环则一直赡养着老妇人,对她很孝敬,就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

【正方反方】

有人认为只有自己的爷爷奶奶呼唤自己时,才要马上答应并帮他做事,若是其他老人在呼唤,可以不理他(她);有人认为无论是自己的爷爷奶奶还是不认识的老人,只要在呼唤自己,都要及时答应,能帮他们做的事情要帮他们做好。你同意哪种观点呢?为什么?

【小小实践】

17.中华弟子规 篇十七

我把刚完成的作业先发送给您批改,若有不足、欠妥、漏处,我再及时更正。《中华弟子规》12片60集,每集播放25分钟,其中片首与片尾用配音播放下面的同样内容各2分钟,每一集动画故事播放21分钟。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返必面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啦啦啦„„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中华传统德育系列动画《中华弟子规》,是妙音动漫继《中华德育故事》之后,又一部恢弘巨著,本动画是CCTV-10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唯一推荐动画。《中华弟子规》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以孝孝、魔法小宠为叙事中心,聚焦孩子日常生活,将弟子规应用贯穿于亲切活泼的一个个小故事中,让博大的传统智慧给孩子的成长以温暖的依靠。本套动画是国内第一套全面落实弟子规的动画,必将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

《中华弟子规》(第一部)主要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以孝孝、魔法小宠为叙事中心,聚焦孩子日常生活,将弟子规应用贯穿于亲切活泼的一个个小故事中,让博大的传统智慧给孩子的成长以温暖的依靠。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动画风格、深入浅出的儒家精髓,让观看者在享受动画片娱乐的同时提升道德修养。

《中华弟子规》(第二部)主要人物有温厚可爱的孝孝、漂亮又急脾气的姐姐和精灵调皮的小弟弟,代表了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三个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围在他们身边的是慈祥智慧的爷爷、热心开朗的票友奶奶、严厉正派的爸爸和温婉美丽的妈妈等,各具 代表性的家长,还有孩子们各具个性的同学。本剧聚焦孩子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传统美德如何在身边的人与事中继承、应用,贯穿于亲切活泼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在剧中我们力图遵照弟子规的原文经典,将孩子们成人的基石——孝与悌作为首先推出的两个篇章,每一句经典都延伸出若干故事,抓取若干方面、伸入不同深浅层次,挖掘出一定深度的传统道德精髓,开潜出不同境界的为人处事之义理,深入浅出,让浓浓亲情与明朗的智慧给孩子的成长以最温暖的依靠,给家长育人以理的启发与亲情的感动。第1集《祥云宝宝》:

祥云宝宝下界到人间来玩耍,却忽略了祥云妈妈的呼唤。失去了孩子的祥云妈妈无法再完成为人间带来幸福的使命,顷刻乌云大作。这时悌悌才明白妈妈对孩子的牵挂是多么强烈,最终他帮助祥云宝宝回到了妈妈身边。第2集《神奇手表》:

为了帮助孝孝养成及时回答父母呼唤的习惯,小宠哥变出一个具有生命的手表形状的应声器。一次意外,孝孝没有及时回答妈妈的呼唤,致使应声器死去。随后,孝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及时回答别人的呼唤,应声器得以重生。第3集《父亲节礼物》:

小宠哥发明出记忆泉水,使悌悌回忆起爸爸离开他和妈妈之后,渴望父爱的心路历程,同时感受到了这些年来,妈妈为母兼父职的艰辛,唤起了悌悌对妈妈的爱。

第4集《行孝要及时》:

奶奶生病了,为了让奶奶康复,孝孝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变成了小老头。孝孝的行为使全家人明白了,尽孝不能等待。大家一起照顾奶奶,把孝孝付出的青春还给了孝孝。第5集《密语耳机》:

牛牛为了免于被爸爸责骂,向小宠哥借了蜜语耳机,让责骂之词变成赞美之语。不料,牛牛错误的使用了耳机,使道歉的话变成了顶撞的话。幸得小宠哥解围,才使牛牛和爸爸的误会化解。第6集《缩小魔镜》:

孝孝和悌悌不团结,被缩小魔镜变成了小人。为了变回原来的样子,兄弟俩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在七星瓢虫的帮助下,找到魔镜,变回原样。经此一事,两人明白了“兄弟同心,其力断金”的道理。第7集《神奇的护膝》:

为了锻炼悌悌的体能,小宠哥变出护膝形状的重力加速器。不料,却使悌悌形成了依靠心理,非但测试没有及格,还使悌悌和孝孝产生了隔阂。在小宠哥的帮助下,悌悌明白到,提高体能是为了助人,主动向哥哥道歉。孝孝和悌悌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了各自的体能。第8集《妈妈的生日礼物》:

为了给远方的妈妈生日礼物,小慧拼了一张拼图。当小慧想要寄出的时候,发现拼图被孝孝弄坏了,非常生气。在小宠哥的帮助下,小慧得知误会了孝孝,姐弟合作,重新拼好拼图,按时寄给了小慧的妈妈。第9集《同心存钱罐》:

小宠哥将爷爷送给三个孩子的四块钱放进了存钱罐中,三个孩子只有同心,才能打开存钱罐。三个孩子意见分歧,产生争执,幸得爷爷和小宠哥帮助,三个孩子才化解矛盾,齐心协力,打开了存钱罐。第10集《玩具变形记》:

姐弟三人竞猜到一个能实现三个愿望的玩具,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争抢起来,却变形成了三个玩具娃娃。大家历经一系列磨难终于认识到了亲情的可贵。当他们团结在一起后,所有的愿望竟通过另一种形式全部实现了。第11集《应答的礼节》:

孝孝忽略了奶奶的呼唤,求小宠哥变出一个木头孝孝,替自己回应奶奶的需要。可是木头孝孝只知道干活,总是木呆呆地不会和奶奶聊天,奶奶觉得很孤独。当孝孝明白了奶奶内心真正的需要后,主动帮奶奶实现了心中的愿望。第12集《一双戏靴》:

奶奶拿出了珍藏了一辈子的戏靴准备登台唱戏,孝孝不慎弄丢,却没及时履行奶奶的嘱托将其找回来。当他得知这是奶奶等了一辈子的难得机会后,和伙伴们缩小,一起在花园里“跋山涉水”,去寻找戏靴的蛛丝马迹。第13集《妈妈我爱你》:

孝孝想知道,自己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的,和小宠哥一起,回到了三岁的时候,目睹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明白了行孝不能等待的道理。

第14集《爱护大地》:

孩子们乱扔垃圾,大群蝙蝠效仿,将全城街道变成了垃圾场。在小宠哥的帮助下,孝孝从自身做起,带领伙伴们清理垃圾,街道重新洁净。第15集《兵马俑**》:

孝孝打碎了爷爷的陶器兵马俑。为了不受责备,小宠将他带回兵马俑打碎前的时刻,躲过批评。孝孝不知悔改,再次向牛牛炫耀时,兵马俑又被打碎„„犯了错误不敢面对和改正,反而找各种理由去掩饰,那便是错上加错。第16集《世间一日 帽下一年》:

为了按时完成爸爸交待的事情,孝孝向小宠哥借了能够将一天当做一年时间来用的帽子,产生懈怠心理。帽子失灵,孝孝陷入困境。在小宠哥的帮助下,孝孝认识错了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了爸爸交待的任务。第17集《缩水被子》:

爷爷交代孝孝教悌悌叠被子,小宠亦变出缩小被子给予帮助,但孝孝却因贪玩而敷衍了事。其实,对于父母长辈的交代,最需要的是用心去做,最终孝孝也是用自己的认真教会了悌悌,换回了爷爷的信任。第18集《能量大挪移》:

小宠用神奇的电池给予孝孝充沛的能量去完成家人交代的事情,但马虎的孝孝总是好心办坏事。最终,孝孝懂得不仅要手头勤快,更要用心思考,在没有电池能量的情况下完成了所有事情为家人分担解忧。第19集《万能画板》:

为了尽快完成父母命令做的事情,牛牛向小宠哥借了万能画板,把想要的东西画出来变成真的。结果牛牛做事情产生了懈怠心理,害的爸爸发生了事故,最后牛牛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用真心唤醒了爸爸。第20集《虚拟卫星》:

小禾爸爸生病,小禾帮爸爸卖货,误将一千克当成一斤,损失惨重。为了帮助小禾,小宠哥变出虚拟卫星,将小禾的孝行在所有电视台放映,赢得大家赞赏。小禾家的生意,也因此红火起来。第21集《真假小禾》:

独守在家的小禾爸爸生病了,小惠戴面具变成小禾照顾他。牛牛为帮爸爸收购小禾家的店铺,偷拿备用面具也变成小禾,欲骗小禾爸爸签约卖店。小惠前来阻止,可是,两个“假”小禾,小禾爸爸会相信谁呢? 第22集《借书**》:

孝孝因为没有及时归还小禾的书,当他向牛牛借书时遭到了牛牛的拒绝。孝孝用时光钟回到过去,把书还给了小禾,可发现其中一页被撕毁了。孝孝再次使用时光钟,买了新书归还小禾并向她道歉,孝孝诚恳的态度最终得到小禾和牛牛的谅解。

第23集《美食小神厨》:

妈妈不许悌悌多吃零食,悌悌摇身变作美食小神厨,餐餐大快朵颐,不幸吃坏了肚子,可心中对美食更加充满了无可救药的渴望。爷爷告诉他人生应该有所追求,不该总是放任贪念,悌悌决定去找最能实现自己价值的事情。第24集《化碟记》:

孝孝被变成毛毛虫体验“化蝶”过程。毛毛虫米克教导给他作为蝴蝶的生存方法和使命,可化蝶后孝孝只顾玩耍,不顾米克叮嘱的传播花粉的使命。后来米克为保护孝孝而舍身牺牲,孝孝决意繁荣花田,完成米克未尽的使命„„ 第25集《加速陀螺》:

为了改善孝孝做事急中出错的现象,小宠用可以使办事速度加倍、时间相对变慢的加速陀螺帮助他。虽然加快了速度,却因为孝孝没有改掉做事不专的毛病,使自己陷入危机,更给周围的朋友带来麻烦„„ 第26集《催眠豆荚》:

孝孝用催眠豆荚得到了何禾心中的秘密豆—— 她脚上有块难看的伤疤。这个秘密越传越广,何禾非常伤心。当孝孝得知这个伤疤是何禾为了父母而落下时,决定帮她守口如瓶,收回所有秘密豆,帮何禾治好伤疤。第27集《义犬依依》:

孝孝变成小狗,和流浪狗交流,陪它找妈妈。在他们相互了解成为朋友的过程中,孝孝明白了狗也一样值得尊重与爱。他不惜冒着变不回原身的危险去关爱小狗,小狗也深受感动,最终为了救悌悌而付出生命。第28集《换梦》:

牛牛心情非常低落,孝孝忽略了牛牛的感受使得他更加烦恼。当孝孝披着梦斗篷进入牛牛梦境,发现了他伤心的秘密后,决定为牛牛换一个美好的梦境,解开伙伴的心结。第29集《从富贵到贫穷》:牛牛因为家里有钱而自傲,谁知牛牛爸爸因股票跌落而致使家庭破败。家境并不富裕的何禾帮助牛牛家度过难关,却使自家陷入困境。在解决困境后,两家人都明白了财富无常,需相互关爱的道理。第30集《主仆大变身》:

牛牛因为伊莎贝拉是仆人而觉得她低自己一等,小宠施法让牛牛和伊莎贝拉互换身份,作为仆人的牛牛在试图换回身份的过程中遇到种种挫折,体会到伊莎贝拉的辛苦以及她对自己的关爱。第31集《水晶杯》:

孝孝误以为姐姐打碎了水晶杯,严厉责备姐姐。随后,他和小宠哥一起,回到过去,亲眼目睹了水晶杯被风吹到地上,摔碎了的情景,这才知道,自己误会了姐姐,后悔不已。第32集《珍爱书籍》:

为了寻找丢失的书籍《西游记》,孝孝来到了海底世界,在海底藏书阁中,孝孝结识了小鱼丽莎。他们俩齐心协力,逃出了大黑鱼的魔爪。从丽莎身上,孝孝学到了应该如何收藏书籍。第33集《一勤天下无难事》:

孝孝懒得整理书桌,求小宠哥帮忙。小宠哥变化出自动清理书桌。孝孝在使用自动清理书桌的时候,不小心被书桌收去了记忆,直到孝孝帮助父母,把家里打扫得干净整洁,才恢复了记忆。第34集《爱在身边》:

孝孝为了参加国学咏读比赛,整天背诵《弟子规》,连妈妈生病了也不管。后来,孝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学习只有跟力行相结合,才能真正有收获。为了照顾卧病在床的妈妈,孝孝放弃了国学咏读比赛总决赛。第35集《白树叶》:

小宠哥的神识变化成白树叶,帮助孝孝改正不打扫房间的坏习惯。黑色邪灵趁机控制了小宠哥的身体,危害人间。孝孝彻底改正了自己的坏习惯,和伙伴们一起,齐心协力,战胜了黑色邪灵,挽救了世界。第36集《天鹅之羽》:

孝孝在院子里捡到一只受了伤的天鹅。孝孝想一个人照顾天鹅,没有告诉妈妈,结果惹出许多麻烦。孝孝凭着自己的决心和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治愈了天鹅。孝孝和天鹅成了好朋友。第37集《天鹅之羽》: 牛牛和小禾找孝孝玩,在孝孝家中,发现了天鹅。他们带着天鹅到神秘花园玩,发现天鹅会法术。妈妈让孝孝打扫房间,孝孝懒得干。天鹅为了报答孝孝相救之恩,施展法术,把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第38集《天鹅之羽》:

孝孝跟妈妈说,房间是他打扫的,妈妈很高兴。不久,妈妈发现了天鹅,生气孝孝骗她。妈妈要把天鹅送去野生动物保护所或科学研究院,孝孝不忍心那样做,把天鹅放回了大自然。第39集《天鹅之羽》:

妈妈的脚受伤了,天鹅帮助孝孝,照顾妈妈。孝孝得知,天鹅是外星生物,来自天鹅星。妈妈伤好后,孝孝和小宠哥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躲过时空气流的侵袭,安全把天鹅送回了天鹅星。第40集《感恩香皂》:

悌悌跟小慧开玩笑,导致小慧的手背过敏,出现了红肿。家长都责备悌悌,悌悌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代替姐姐受罪,使小慧摆脱了痛苦。小宠哥及时研制出感恩香皂,治好了悌悌的病。第41集《两个妈妈》:

母亲节那天,孝孝的妈妈只给自己的妈妈准备了礼物,忽略了婆婆。孝孝的奶奶很伤心,因此而生病。在孝孝和小宠哥的帮助下,妈妈知道了错误,向婆婆斟茶认错,感谢婆婆对丈夫的养育之恩。第42集《虫虫餐厅》:

为了让田间的菜虫有东西吃,孝孝的姥姥和姥爷开辟了虫虫餐厅。不料,一只小青虫偷走了餐厅里所有的菜,其它的菜虫没有菜吃,到菜地里偷菜,结果很多菜虫被鸟啄死啄伤。在孝孝的帮助下,小青虫交出了偷走的菜,菜虫们又有菜吃了。

第43集《在磨练中成长》:

孝孝踢球,不小心打碎了牛牛家的玻璃。为了赔偿,孝孝开始学着赚钱。凭着坚强的意志,孝孝克服了种种困难,奋勇向前,最后感动了牛牛的爸爸。牛爸非但不用孝孝赔玻璃了,还让牛牛向孝孝学习。第44集《口袋宝宝》:

小宠哥用音像磁铁,把口袋宝宝从图画书中吸了出来。孝孝和牛牛在口袋宝宝的帮助下,变得出口成章。由于贪多,牛牛把背下来的东西都忘记了。后来,孝孝和牛牛一起,凭着自己的努力,提高了口头作文的能力。第45集《信犬小京巴》:

孝孝快过生日了,爸爸答应,跟孝孝一起过生日。可是,在孝孝生日那天,爸爸因为工作原因,没能陪孝孝过生日。孝孝怪爸爸失信,顶撞了爸爸。父子俩不欢而散。第46集《信犬小京巴》:

为了以后不再失信,孝孝和爸爸一起,吃下了避谎丸。随后,孝孝和爸爸接二连三说谎,父子俩都变成了京巴狗。在野外,一群野猫捉住了父子俩。野猫要将孝孝和爸爸交给狗贩子,换取猫粮。

第47集《信犬小京巴》:

一只叫黑虎的黑狗救了孝孝和爸爸。黑虎带着父子俩,来到流浪狗总部,在那里,孝孝和爸爸结识了流浪狗的首领托尼,并向托尼讲述了他们的经历。托尼很同情孝孝和爸爸,命令黑虎送他们回家。第48集《信犬小京巴》:

黑虎奉命护送孝孝和爸爸回家。爸爸不想让家人看到他变成京巴狗的样子,决定等到四十八小时后,变回人的样子再回去。黑虎带着孝孝和爸爸在神秘花园中过夜,不幸被野猫组织发现。第49集《信犬小京巴》:

野猫组织对黑虎、孝孝和爸爸发起了进攻,黑虎保护着孝孝和爸爸,且战且退。危急时刻,黑虎用身体阻挡住野猫的进攻,掩护孝孝和爸爸逃跑。野猫越来越多,最后,黑虎、孝孝和爸爸都被野猫组织捉住。第50集《信犬小京巴》:

黑虎故意激怒野猫组织的首领花猫,花猫跟黑虎斗气,放走了孝孝和爸爸。孝孝找到了小宠哥。在小宠哥的帮助下,孝孝使用诚实药丸,制服了花猫,救出了被捕的流浪狗,制止了狗贩子的贩狗行动。第51集《谨慎交友》:

悌悌跟漫画书中走出的一只坏猫交朋友,结果害了奶奶,奶奶被坏猫装进了漫画书中。悌悌为了救奶奶,自愿代替奶奶,让坏猫把自己装进漫画书中。坏猫被悌悌的孝心感动,释放了奶奶和悌悌。第52集《善恶之间》:

为了让牛牛变成大善人,孝孝对牛牛使用了善恶贴。后来发生意外,牛牛受善恶贴恶的一面控制,反而变成了大恶人。孝孝在牛牛危难的时候,帮助了牛牛,激发了牛牛善良的本性,使牛牛改邪归正。第53集《白雪》:

牛牛在小白鼠的带领下,来到了小白鼠的家族,遇见了仇恨人类的鼠爷爷。原来,鼠爷爷的祖先是被人类用来做实验,残害致死的。牛牛在小白鼠的帮助下,逃出了监牢——等到牛牛醒来,原来只是南柯一梦。第54集《诚实是宝》:

孝孝在牛牛和小禾面前吹牛,说自己不怕野狗。结果真的来了一群野狗,包围了他们。孝孝傻了眼,后悔当初不该吹牛,如今害了自己,也害了伙伴。后来,他们在小宠哥的帮助下,突围而出。第55集《超越自己》:

孝孝一时冲动,答应跟牛牛比力气。为了赢牛牛,孝孝私下使用了大力士口喷,结果被牛牛发现。牛牛说孝孝不诚实,不再跟孝孝玩了。孝孝悔恨不已。后来,牛牛肚子疼,孝孝使出自己最大的力气,背牛牛去医院,两人才言归于好。

第56集《魔法泡泡》:

悌悌偷偷使用小宠哥的泡泡药水,结果自己被困在了泡泡里面,飞上了天空。悌悌用尽各种办法,都没能摆脱泡泡。后来,泡泡飘回到悌悌家上空,小宠哥施法,救出了悌悌。经此一事,悌悌彻底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第57集《许愿瓶》:

孝孝很羡慕小鸟自由自在,就私自拿了小宠哥的许愿瓶,把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鸟。在飞翔的过程中,孝孝被鸟贩子捉住,装进鸟笼,卖给了牛牛的爸爸。在一只叫公主的小鸟帮助下,孝孝几经周折,才逃出鸟笼,变回人样。第58集《榜样的力量》:

为了让孝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宠哥把一只毛猴变活了。毛猴的一言一行,都以孝孝为榜样。孝孝的不良行为,断送了毛猴的生命。孝孝因此而警醒,在小宠哥的帮助下,养成了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好习惯。第59集《突围行动》:

孝孝和他的伙伴们在山上大喊大叫,惊动了狼群,被狼群包围。于是,他们开始了惊心动魄的突围行动。由于天降大雨,突围行动宣告失败。危急时刻,一只曾经被小禾救过的小狼出现,挽救了大家的生命。第60集《竞赛的真谛》:

【弟子规总序】推荐阅读:

上一篇:高二家长会学生代表发言稿的下一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试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