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邱学华老师的报告有感

2024-06-25

学习邱学华老师的报告有感(精选6篇)

1.学习邱学华老师的报告有感 篇一

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小学中、高年级的有些同学做数学计算题还在数手指头,数了老半天才战战兢兢的说出答案来。可见其计算功底着实不怎么样。在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计算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如何引导学生了解算理和算法,准确、迅速的计算应该是教学工作的重点。

另外从学习的序列性来说,100以内的口算是整个四则计算的重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又是100以内口算中的重点,也就是20以内进位加法是整个四则计算重点中的重点,所以认真读和体会邱老师在书中对此部分教学的描述,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书中对学生解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主要整理了四种算法:

1.数数法。用数手指或画点子逐一记数。

2.接数法。基本上仍是数数法,只不过是在第一个数的基础上再逐一记数。8+5,第一个8不数,接上去数8+1+1+1+1+1。

3.凑十法。8+5=8+2+3 =13,把第二个加数分解,与第一个加数凑十再算。

4.口诀法。在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再熟记加法口诀,直接报出结果8+5=13(八五13)

这四种方法是表示学生口算能力的四种水平。第1、2种方法是计算的初级阶段,严格讲起来不能说是计算,仅是记数而已。学生停留在这两种水平上,只能依赖手指、数小棒、画点子,不利于计算能力的发展。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一定要使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在这个基础上用“凑十法”教20以内进位加法,再过渡到口诀法。如果停留在凑十法水平,思维负担重,会影响计算速度。

记住加法口诀,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提高口算能力水平。学生对20以内的加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算法。数数法: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在数手指头。接数法:在第一个数的基础上再逐一计数,如4+3,第一个4不用数,接上去数4+1+1+1.凑十法:把一个数分解,与另一个数凑足十再算,如7+6=7+3+3,但在实际的考试中这样的方法效率比较低下,当计算题目较多或数字较大时学生不免用笔算,这样一来速度自然变慢,准确率也不高。.现在的学生口算能力大致就停留在这样一个水平,假如学生记住加法口诀,就可以产生另外一种方法,口诀法,它就像乘法口诀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说出答案,提高计算效率。

加法口诀记忆简单,对学生具有启发作用。有些人当心加法口诀的记忆容易给学生造成与乘法口诀的混淆,其实这不必担心,因为他们的形式不同,加法口诀,大数在前,乘法口诀,小数在前,况且两者的学习时隔半年,不会造成混淆。另外加法口诀中蕴含着数列的知识,可以对学生学习数列创造一种启发条件。

加法口诀对减法计算也有很大的帮助。记住了加法口诀,在进行减法计算时可以用逆运算的方式进行计算,效果非常理想。如11-3=8想3+(8)=12.

小学生的记忆力正处于上升期,熟记20句加法口诀并没有困难,不会加重学生负担。一年级学生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随教学进度逐步学会和应用加法口诀。加法口诀只有20句,对低年儿童来说不是难事。背会了不但能提高计算速度,防止差错,更重要的是能够受用一生,何乐而不为呢。加法口诀和乘法口诀好比鸟的两个翅膀,原来只有一个,现在有了一双,就能飞的更高更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认为只要能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方法都可以使用,让它们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

2.学习邱学华老师的报告有感 篇二

一、不利于学生数学基本思想的培养

实验稿《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就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同样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 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 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 思考与探索”“数学教学活动, 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邱学华老师从1979~1980年对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小学生口算能力进行调查发现, “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速度不如表内乘、除法”, 得出“为什么计算加减法就不可以用加法口诀呢”的结论。大家都知道, 影响20以内加、减法计算速度的是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进位加法的“凑十法”、退位减法的“破十法”是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基本思想———转化的最佳课程资源。如教学“9+4”时, 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等可能会想出三种以上的计算方法, 再让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想法, 学生就能明确“凑十”的思维过程, 通过“凑十”转化, 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思想, 并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 计算“9+4”时, 只需背诵“九四13”的加法口诀就可机械地得出计算结果, 但动手操作、“凑十”的思维过程、数学转化的思想、创造性思维等将被机械的记忆、照搬所取代, 从而不利于学生数学基本思想、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不利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

我们所熟悉的乘法口诀一共45句, 小数在前大数在后, 横、竖排列很有规律, 便于学生记忆, 且我们在教学乘法口诀时,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相同加数的连加计算后,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自己编口诀、记口诀, 学生有了思维、体验的过程, 自然对乘法口诀记忆深刻。但教学加法时, 如果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 就会适得其反。就会严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一是会忽视学生的“人本”, 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试想, 如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凑十”“破十”转化的基础上, 学生体验了“凑十” (“破十”) 的思维过程, 是比较容易掌握20以内的进 (退) 位加 (减) 法的。学生容易掌握的20以内加减法, 还有必要去熟记加法的口诀吗?如果让学生先熟记加法口诀, 再来学习20以内进 (退) 位加 (减) 法, 更是本末倒置, 且加法口诀的设置、编排没有很好的规律 (见邱学华老师编制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 共20句) , 自然更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二是如果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 则学习加法口诀在学习乘法口诀之前, 且加法口诀是大数在前、小数在后, 由于学生会受旧有“加法口诀”的影响, 必然会影响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学习, 甚至导致“加法口诀会同乘法口诀混淆”。

三、与邱学华老师倡导的尝试教学基本观点相悖

邱学华老师创立的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 尝试能成功, 成功能创新”, 特征是“先试后导, 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 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 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 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 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但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后, 学生在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时, 无须尝试、创新, 只要机械套用加法口诀就可以了。因此, 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 虽然在短时间内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但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学生的尝试、创新, 从长远来看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与尝试教学基本观点相悖。

四、“熟记加法口诀的实验案例”论据不足

邱学华老师曾于1961年在华东师大附属小学做过对比教学实验, 一个班不教加法口诀, 一个班要熟记加法口诀。试验结果表明, 要求熟记加法口诀的这个班教学效果显著。1964年又在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的三年级做过类似的实验, 学生熟记加法口诀后, 再做20以内加法的计算速度立即提高32%。2011年再次在四川省眉山师范附小的一、二、三年级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后者比前者提高35.7%~50%。但以上实验案例, 都是在短时间内的实验对比, 就像参加记忆培训班, 你去熟记了, 去强化记忆了, 肯定是能够“立竿”见一点影的。事实上,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计算能力的提高, 他们在六年级毕业时, 熟记加法口诀与没有熟记加法口诀的学生的加减法计算能力根本不存在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 我们只要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注重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就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熟记加法口诀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速度, 但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数学思想、学习方法的培养, 加重了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因此, 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是不要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好。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再论要不要学生熟记加法口诀[J].北京:中小学数学 (小学版) , 2012, (1-2) :18-19.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通知——附件8: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Z].教基二2011]9号文件, 2011.

3.邱学华尝试教学法学习心得 篇三

1.“趣”——上课首先要上得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学生主动参与是他们的自主行为,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无动于衷”,就不可能主动,参与也就变成一句空话。2.“实”——上课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加强双基是我国传统的精华,在任何时期都不能丢。

3.“活”----课堂气氛要活,学生思维要活跃。学生思维活跃程度是衡量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的标志。

“趣、实、活”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有趣才能做到实在,才能激活思维;学生获得知识取得成功,反过来又能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上课做到“趣、实、活”,是一个很高境界,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掌握分寸,控制火候。

“趣、实、活”是课堂教学高水平的目标,达到这“三字”境界,必须做到以下十二条:

第一条,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可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自己说:“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从教育心理学看,儿童有了注意方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条,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忖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

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看。”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问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三条,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办法,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表扬。我的信条是: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使学生喜欢学教学;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千方百计地去表扬学生。

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教学气氛是愉快、和谐、民主的,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

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反对盛气凌人、生硬粗暴。如果学生见到老师,都像老鼠见到猫,还有什么生动活跃可言。

第四条,先让学生尝试,鼓励创造精神。

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办法。传统教学模式大都是教师先讲解,学生照着教师讲的去练,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为什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了好多年,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是一上课学生还是被动?就是因为采用先讲后练的传统模式,学生已经定位在被动接受的位置,怎能主动起来呢!

学生尝试的过程,也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先尝试,不受教师讲解的束缚,可以尝试出各种结果,喧就为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而创造精神是新世纪人才最核心的素质。

第五条,强调主动参与,摆正主体地位。

只提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不够的。参与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参与,教师设框框,学生来参与;一种是主动参与,学生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主动积极地参与。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过去对学生的限制太多,不能说,不

能笑,不能动,这个不准,那个不行,把学生的手脚都捆绑起来,学生如何主动参与?课堂上应允许学生抢答,允许提出问题,主动上黑板板演,可以走出座位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总之,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才能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第六条,允许学生提问,发展学生思维。

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首先要给他们提问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养成不懂就问的勇气和习惯。

一堂课可以有几次让学生提问的机会。自学课本后,教师让学生提问,“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教师讲解后和全课结束前,都可让学生提问,“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也可能幼稚可笑,教师千万不能讽刺嘲笑。否则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后他们就不再举手了。

教师要耐心听取和解答学生的问题,有些问题可以大家讨论,由学生自己回答。

第七条,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合作意识。

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能改变教师一言堂,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

学生讨论过程中,各自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可以增强合作意识。关心自己也要关心他人,把我置身于班级集体之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是新世纪现代化社会所必需的交往能力。

“学生讨论不起来,启而不发”,这是开始时都会遇到的问题。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和大胆发表意见的习惯是逐步培养起来的。起初多采用同桌二人议论的办法;以后可用全班讨论,听别人发表意见,再互相复述一遍;然后再试着分组讨论,分组人数不要太多,一般4~6人为宜。

要留有充裕时间让学生讨论,不要走过场。不同意见可以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说错了,也要设法让学生体面坐下。

第八条,控制教师讲话,多留练习时间。

现在上课最大的弊病,就是教师讲话太多,整堂课只听见教师的声音,直到学生做课堂作业时,教师还要唠叨,一会儿说要注意什么,一会儿说不要做错,不让学生安静一会儿。教师讲话太多势必占用学生练习时间,当堂做不完只能留到课后去做。这是目前学生作业负担始终降不下来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个弊病,要控制教师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可以留30分钟时间让学生活动。教师讲话太多,并不能提高教学效益,相反会使学生厌烦。学生课堂纪委焕散的时候,正是教师讲话时间太长的时候。只有从教师嘴巴上省下时间,才能多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

第九条,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堂处理。

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要及时反馈,及时纠正。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这种学习方式进步快。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必须达到高效化,因此课堂教学要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堂处理,具体操作方法: 1.当堂巡回批改。教师在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手批改,看到错的题目及时指出错误,让他们立即订正。这样,教师既能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又能减少课后批改作业的时间;学生既能及时知晓对错,能够立即订正,又能提高学生积极性。2.学生自我校对。3.学生互批自纠。

第十条,加强动手操作,运用现代手段。

新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学尽可能采用新技术,使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多样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手段主要有教具、学具、电教手段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等。教师有教具,学生有学具,为学生提供数学模型和丰富的感性知识,特别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学生能够一边操作,一边学习,这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

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是从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儿童最初学习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时,必须让他们新自动手操作,从动作感知到建立表象,再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

电教手段和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手段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新世纪数学教育中心将广泛应用。

同时,电子计算器也将引入小学数学课堂。

第十一条,内容不要太多,把握教学节奏。

过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三大弊病:“内容太多,起步太快,要求太高”造成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有些课的练习形式一个接一个,表面看上去练得很多,事实上是“刀光剑影一闪而过,倾盆大雨一泻而光”,在学生头脑中并没有留下多少东西。我的观点是,马马虎虎做十道题,不如认认真真做一道题。

“大运动量、快节奏”的做法并不适合儿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不能成立的。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应该强调“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的办法。

第十二条,实施分层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班级授课制带来一个问题,“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怎么办”?过去没有正视这个问题,教学仍坚持“一刀切,齐步走”的办法,差生跟不上,只能过着挨骂的日子。

学生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实施分层教学,这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有效办法。分层教学包括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练习等,其中主要是分层练习。使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做到“培优辅差”。

4.首阳初中举行邱学华 篇四

为了更好地落实邱学华“尝试教学法”,推广高效课堂过程中的先进经验,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疑难困惑,大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阳初中于2011年10月10举办了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现场交流研讨会。

上午,学校组织安排刚刚赴山东外出学习的杨鹏教师和李伯儒教师的观摩课,二位老师采用全新的“尝试教学法”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听课教师深受启发,并对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有了具体的了解。

下午,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两位教师首先介绍了外出学习中关于“尝试教学法”的新理念和体会,相关教师对观摩课也进行了点评。最后蒋彦斌校长强调,无论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还是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都取得了重大的教学成就。成就背后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强调自学、互学、练习的重要性,拼弃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注重知识检测的导引作用;注重教学重点难点的合理突破;注意教学环节的巧妙设置与科学安排。

5.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篇五

尝试教学法是先做,再讲解。“以学生为主体”到现在学生还是“主”不起来,毛病出在哪里?就是因为现在还在用注入式教学法,它的特征是先讲后练: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出题,生做题。生始终定位在被动的位置上。而尝试教学法是教师先不讲,让学生先练,就是让学生先试一下,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真正的学习才开始呢!首先让学生主动去自学课本,在课本中寻找线索,然后主动向别人请教,最后主动积极思考,直到解决问题。

尝试教学法是在80年代初由邱学华老师首先提出并付诸应用,后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数学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这种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智力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均体现出其优越性。

现今的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而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精神是“先练后讲”,这正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尝试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先尝试,正是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及条件,学生通过尝试而知不足,知不足方能自反,去寻求解决途径,以体现其在教学的主体作用;而教师通过尝试而知困,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然后针对问题精讲精练,以体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尝试教学法的五个基本步骤是: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即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由准备题过渡到与例

题相仿的尝试题,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再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例题,从例题的分析方法、解题方法及书写格式得到启示,解决尝试题后进行尝试练习,以检验尝试结果,教师则根据尝试练习中反馈的信息,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就使课堂教学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就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而言,我认为尝试教学的五步法中自学课本这一环节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让学生学会看书,并从自学课本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学会联系新旧知识,理清知识系统的脉络,这就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我在这学期的尝试法教学中就把重点放在如何教会学生自学课本上。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扶、领、放”三步走,来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扶”—学会看书:

由于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养成了重“听”不重“书”的学习习惯,要运用尝试法教学就需要教师带着学生自学课本。出示尝试题后,和学生一起看书,并做详细指导。

2、“领”—学会思考:

在“扶”的基础上,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看书自学的步骤,此时即可在自学时的思考题上下功夫。

3、“放”—学会解答:

经过“扶”、“领”这两步教学,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初步掌握了自学方法,此时学生自学课本这一环节是按照:⑴阅读大概内容;⑵仔细阅读知识点;⑶勾划批点重要内容;⑷思考问题;⑸解决问题几个步骤来完成的。

6.读邱学华小学数学教学教案与教法 篇六

读邱学华小学数学教学教案与教法

邱学华老师长期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丰硕成果,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振兴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邱学华小学数学教学教案与教法》一书,集中反映了邱学华老师小学数学教育思想和方法,而在书中提出的《尝试教学法》我尤为赞赏,这一方法集中反映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思想。我在教学中应用了几课时,效果较好。他的基本教学程序分成七步进行: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再尝试练习。 他的每一过程无不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我把他这一模式理解为“先学后教,当堂练习,以学生为主”,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揭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老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 他的这种教学模式在各种课上都可以使用。比如:在新课中,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再练习,同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讨论,并作必要的点拨,主要是由学生自主完成。这就体现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论。 再如:复习课也可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有时一课时一个循环,有时几课时一个循环。如复习每一单元就可以这样安排:第一课时让学生看书,复习,质疑问难。第二课时,让学生综合练习,力求达到本单元的`训练要求,第三课时引导学生更正训练中的问题,再针对问题当堂强化训练,更好地达到训练复习目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质上是课堂教学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先学”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后教”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后教”是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在学生自主中完成提疑、解疑,教师只作评定,在整个教学中都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作一定的辅助作用。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自己会更好地领悟他的教学思路,并加以应用。

上一篇:乡镇财政先进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平安工地实施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