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现代化简介

2024-10-17

管理现代化简介(精选7篇)

1.管理现代化简介 篇一

伴随21世纪中国经济与酒店业复兴崛起,国内酒店业风卷云舒高潮迭起,蓬勃发展!盛世中国酒店行业攻城略地打响品牌战,孰能赢得掌声与口碑并胜出,是一次专业、实力、经验、创新、思路的较量!

乘着中国酒店业发展这股扶摇直上的旋风,面对新挑战、新契机,依靠务实诚信、凭借管理技术优势与实力、秉承国际化思路、借鉴国际酒店业全新视野。为推动中国酒店业管理健康发展,2001年6月,张伟先生携众多业内知名精英共谋拓展战略,在济南创办山东省最早的专业酒店管理公司“山东现代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并整合优势资源保持鲜明的现代特色和时代接轨,共谱华章、共襄盛举,以高起点、高标准铺展引领酒店行业扩张的蓝海之役!

本着“立足省城、面向山东、辐射全国、创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和“客户第一、诚信务实、创新高效、引领市场”的经营理念,并始终以展现酒店管理的高度规范和实现效益链持久良性循环为使命。现代国际为投资方提供大型专业餐饮酒店、星级酒店、度假村、生态园、温泉式酒店、产权式酒店等项目合作。专注于为国内酒店业品牌化、规范化、优质化发展推波助澜,承接酒店业基建、筹备、开业管理、酒店顾问咨询、人才输出、总体培训、经营诊断、品牌联盟、菜品更新等合作方式,为市场提供多层级的管理服务,缔造新时代行业传奇。

现代国际始终把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展示自身优势与实力,屹立于酒店业发展前沿,已扩展壮大为全国覆盖面最广泛的专业化品牌管理公司!依靠实力、信息、人才、技术、品牌、文化、系统服务的影响力,公司迄今拥有1000多名业内资深管理精英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各级管理、技术人才;拥有多项差异化定位的合作项目;以及众多分布在山东、河北、江苏、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北京、天津、深圳等全国各地的合作知名酒店。

现代国际坚持实践创新发展,承载行业的期待,以激进的魄力,“志于道、据以德、游于艺”,通过十年的实践创新和市场运作及公司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曾经帮助了二百多家酒店成功开业,为上百家酒店成长找到最合适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扭亏为盈;为多家酒店持续盈利发展寻找镜鉴;始终关注不同区域酒店业现状,携先进的国际酒店管理理念、将一流的酒店管理经验与地域性管理需求融合;部分酒店借助现代国际酒店管理公司推动,成功跨越式发展为地域知名品牌酒店。

现代国际展现出专业卓越的业绩持续赢得行业的喝彩,赢获合作伙伴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赞誉与肯定。公司的综合实力发展奠定了品牌的影响力和高度,并获得以下业内荣誉:

2005年荣获“山东省优秀专业酒店管理公司”

2007年荣获“中国酒店专业培训公司”

2009年荣获“全国十佳专业酒店管理公司”

2010年荣获“业内最具实力品牌酒店管理公司”等多项殊荣。

实践证明“现代国际管理模式”: 创新酒店商业模式;酒店经营模式;酒店管理模式;酒店服务模式;菜品研发模式;酒店盈利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推动中国酒店业由规模迈向强大,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成功酒店管理模式。

现代国际酒店管理公司以提升酒店业整体管理高度和经济价值为使命,积极为业主负责,撬动酒店业商业模式,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秉承“诚信、务实、自愿、互惠”的原则与广泛的投资者合作。致力于提升品牌、潜心经营、共同发展、突出特色、互惠双赢的目标。市场的满意与客户的信赖就是现代国际的成功!

经过多年实践、创新和发展,管理公司现拥有酒店筹备部;酒店管理部;酒店经营策划部;酒店厨艺发展部;酒店人才配置中心等五大职能部门,实现品牌、文化、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结构体系,并配备了业内资深人士担岗各岗位负责人,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服务体系。

回顾现代国际异彩辉煌的历程,瞻望现代国际未来发展,现代国际团队信心充足,凭借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襟,吸引更多伙伴发扬光大现代国际的品牌,许多亟待开垦的市场资源,激励着现代国际坚定方向奋起搏击,掌握行业信息,把握地域市场。审时度势优化资源,更多的发展良机必定会打响前景壮阔的伟业,走向国际市场化、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形成规模化拭目可待!

在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公司更明确了由服务向系统化、由单一向多元化、由公司向集团化的发展方向。当前集团旗下有:专业酒店管理公司、酒店管理商学院、酒店人才输出中心、酒店设计装饰公司、酒店软件研发推广部、酒店商贸投资公司等6个配套服务系统。现代国际立意创新发展新型现代酒店模式,培育引领国际酒店管理理念,明确把握现代、开创未来的思路,激发团队创意与热情,担当行业责任、勇创行业先锋、展现另一种“现代国际”速度!引领行业发展新潮流!

际 ——专业酒店管理公司 创办最早——综合配套服务系统 功能最全——国内托管筹备酒店 数量最多——业内影响规模实力 行业最大

引领精彩超越期待创新发展模式勇创行业先锋 把握现代开创未来联手现代国际搭乘成功快车

------------------

山东现代国际酒店管理公司

全国免费专线:4000-6888-09

电话 : ***电话 : ***

总部地址 : 济南市泉城路180号(齐鲁国际大厦9楼)总部电话:0531-87150888

分部地址 : 济南市高新区新宇路1号(汇展香格里拉16楼)分部电话:0531-86722757

2.管理现代化简介 篇二

《现代医学》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7562、国内统一刊号:CN32-1659/R。其以中高级卫生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 主要报道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科研成果以及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设有专家论坛、论著、经验交流、临床病例讨论、综述、个案报道、误诊误治、中医中药、护理等栏目。

自2009年起现代医学启用网上投稿系统 (网址http://www.xdyx.org.cn ) , 作者可登陆后注册投稿, 并跟踪稿件状态。

3.六西格玛管理战略简介 篇三

摘 要 六西格玛管理法是20世纪杰出的管理战略之一,文章对六西格玛管理法产生和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并重点介绍了其特点,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的问题。

关键词 六西格玛 质量管理 简介

一、六西格玛的来源和发展

六西格玛管理概念,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最早由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比尔·史密斯提出,其目的是设计一个目标:在生产过程中尽力降低产品及流程的缺陷次数,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缺陷。六西格玛,简单的说,就是企业产品每百万次机会中只有3.4次出错的机会,实际上就是不允许出现错误机会,即几乎达到完美的界限。

1996年,通用电气开始在杰克·韦尔奇的倡导下实施六西格玛战略,并将其从制造业推广到了服务业,六西格玛发展成为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战略。在通用公司全面实施六西格玛并取得辉煌业绩之后,诸多国际知名大公司,如IBM、柯达、爱立信等纷纷采用,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基于质量管理的商业奇迹。

在国内,随着海尔、海航、太原钢铁等一批标杆性企业的进入,掀起来六西格玛管理的热潮。“中国企业在实施六西格玛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拓展六西格玛的理念和应用范围,并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六西格玛”[1]。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日渐成熟,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为更多的企业成功经验所证明,使之成为20世纪当之无愧的企业生存和发展最为成功的管理战略之一。

二、六西格玛管理的主要特点

1.以顾客为中心,提高顾客满意度、忠诚度

我们常常援引“顾客是上帝”这句话,它也时时提醒我们要关注:顾客要什么,怎样才能使顾客满意,如何才能让顾客继续和我们合作。只有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其满意度和忠诚度才会得到提高。必须要长期关注顾客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和改善管理项目,将工作重心放在顾客关心的方面。

2.高度关注数据和事实

六西格玛强调“用数据进行说话,用数据进行决策”[2]。生产能力、成本、利润、执行能力等,都可以转化为量化的数据,决策者通过这些数据找出问题,切实掌握客户对于产品的合格率、抱怨情况、交货期、配送等相关情况,从而对症下药在管理中进行调整和完善。

3.强调流程管理

六西格玛在管理上重点关注的是产生缺陷的根本原因,而不是通过最终的检测来判定产品是合格还是不合格。合格的产品是通过每个流程都合格而生产出来的,而不是仅仅依靠每一道检验来实现。

4.主动开展管理改善工作

由于有着近乎严苛的产品质量目标,决策者必须要主动完善管理的每一处细节和环节,强化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建立合理的工序,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查找缺陷,拾遗补阙。

5.提倡无界限合作

六西格玛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依靠的是团队的力量和各个部门的紧密协作,从采购、生产、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和支持。六西格玛对于精益求精的追求,也促使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要始终瞄准同一个目标齐心协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6.以完美为不懈追求

六西格玛瞄准的是一个十分完美的目标,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不断用创新和思想和革新的思路,从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这就意味着可能将面临失败的风险和创新的挑战,企业管理者和生产者必须具备较好的心态去积极面对,敢于面对挫折,奋勇直前。

三、六西格玛应用中应避免的问题

1.六西格玛不等同于统计技术的应用

与其他管理方法相比,六西格玛确实大量使用了统计工具,这也是其区别于企他管理方法的重要特点之一。但六西格玛的关键不在于数据统计,六西格玛强调统计技术的应用,是由其“基于数据决策”的核心理念决定的[3]。这种理念和行动在很多企业是缺失的。从成功实施六西格玛的企业来看,必须要把“数据决策”这种严谨、科学的管理模式转换为企业和员工的自觉行动,并融入到企业的生命和血液——即企业文化中。此外,从战略层面来看,必须要强化行动和战略的有机结合,只有战略和战术的良好配合,才能真正发挥六西格玛管理法的作用。

2.六西格玛不等同于做项目

很多企业在导入六西格玛管理时,首先是以成功的项目为开端的,但这不是说六西格玛就等同于做项目。从工作推进的策划到支持基础的构建,从六西格玛与企业管理流程的紧密结合到深入融合到企业文化中去,并不仅仅局限在项目管理的范畴。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为了克服六西格玛的局限性,必须要将其纳入企业流程管理这一更大的范围内,流程所有者须确保所有的项目都要围绕流程完成和企业目标实现这一整体。仅仅把六西格玛定义在一个个的项目,而不从企业管理的整体来入手,很容易造成企业发展总体目标的偏离,因此要把六西格玛和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有机结合,才能避免出现上述的偏差。

3.六西格玛是管理的变革,而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

很多人将六西格玛视为技术工具,认为只是一项管理技术,但就其根底而言,六西格玛更是一场管理上的革新。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不仅要在技术上进行突破,还需要改变企业中人的行为和思想。因为六西格玛不是一簇而就的,它是一种需要持续推进和不断完善的管理战略。国际上成功实施六西格玛的大企业,无一例外地都将管理上的变革作为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譬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推行六西格玛的同时,加快了企业变革的步伐,使得人们从思想、认识到行动上接收,并形成高度统一,认同了六西格玛这一全新的管理战略。

四、结束语

六西格玛管理法诞生至今只有短短三十多年,但其却对现代企业的发展作了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要紧紧抓住其优势,并避免认识上的误区,从思想上到行动上统一,才能更好地发挥六西格玛在企业管理中的效用,进一步提升企业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成本控制等优势,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唐晓芬.形成中国特色的六西格玛.中国质量报.2003.11.21.

[2]董小林,于丹.六西格玛管理理论简介.中国证券期货.2011(12).

4.中国现代科学家简介 篇四

1、林巧稚(1901——1983),著名妇产科专家。福建厦门人。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并被聘为协和医学院妇产科医师。后任妇产科主任兼教授。1932年和1940年曾两次出国,在英国伦敦医学院、曼彻斯特医学院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进修。回国后,历任协和医院、友谊医院妇产科主任兼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市妇产科医院名誉院长、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她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

2、张钰哲(1902——1983),著名天文学家。福建闽候人。1919年考入清华大学。1923年赴美留学。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天文研究所所长。1946年再次赴美,从事天文研究活动。1948年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

3、侯德榜(1890——1974),著名化学家。福建闽候人。1913年赴美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普拉特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博士。1921年回国,曾任塘沽永利碱厂总工程师、南京永利硫酸铵厂厂长、永利化学公司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工业部化学局顾问、化工部副部长、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全国科协副主席。他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美国化工学会和英国皇家学会的名誉会员。

4、丁颖(1888——1964),著名农业科学家、水稻专家。广东茂名人。1912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1913年赴日本留学,攻读农业科学。1924年回国,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并曾被授予民主德国农科院通讯院士、全苏列宁农科院通讯院士等称号。

5、熊庆来(1893——1969),云南弥勒人。1906年考入云南高等学堂。1913年赴比利时留学,后转赴法国,先后就读于格伦诺勃尔大学、巴黎大学、蒙柏里大学和马赛大学,于1920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再度赴法,以学术论文《关于整涵数与无穷极的亚纯涵数》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他创办了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数学系,最早把近代数学引进中国,致力整涵数、亚纯涵数、代数涵数等学科的研究工作,对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定义的无穷极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极”(也称熊氏定理)。

6、汤飞凡(1897——1958),湖南醴陵人。1921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2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深造。回国后,先后担任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雷斯德研究院细菌学系主任、上海医学院教授。1943年,他用自己设计的简陋设备制造出我国第一批青霉素。他是我国第一个抗生素研究室和青霉素生产车间、第一个实验动物饲养场和第一个正规卡介苗实验室的创办人。1948年,在第七届国际微生物学会上被选为常任理事。曾任卫生部中央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1956年,在世界上第一次分离出沙眼病毒,被世界微生物界称为“汤氏病毒”。

7、张孝骞(1897——1987),湖南长沙人。192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湘雅医学院。曾任湖南湘雅医学院院长、协和医院内科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等职。他长期从事内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胃肠病学的奠基人,一生确珍和治疗了许多疑难病症。

8、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1924年,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硕士、美术学士学位。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被普林斯顿大学赠予名誉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等职。他为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工作,曾参加国徽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他所撰写的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获“全美最优秀出版物”称号。

9、钱学森(1911——)中国现代科学家。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留学美国并在近代力学奠基人卡门指导下从事火箭研究工作。1955年回国后投身于开创中国力学、航天事业等工作。他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第一任所长,中国力学学会第一任理事长等。1958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为我军的科技事业发展作了大量工作。

10、李四光(1889?971)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字仲揆。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9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

11、竺可桢(1890——1974年),我国代气象事业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上虞)。

12、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于金坛金城镇,是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13、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1986年7月16日,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

14、钱伟长,1913年10月生,江苏无锡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获博士学位。1946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1954年起为中科院学部委员(后改为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的创始人,也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15、钱三强,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1960年,中央决定完全靠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后,已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他像当年居里夫妇培养自己那样,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在“两弹一星”的攻坚战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核专家,并在这一领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人们后来不仅称颂钱三强对极为复杂的各个科技领域和人才使用协调有方,也认为他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满门忠烈”的科技大本营。晚年的钱三强身体日衰,仍担任了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他一直关心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强调不仅要服务于军用还要供民用。1992年,他因病去世,终年79岁。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三强追授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了这位科学泰斗的巨大贡献。

16、袁隆平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7、苏步青

苏步青(1902-2003)浙江平阳人。苏步青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到复旦大学任教,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等职,1983年起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历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1955年当选 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兼任学术委员会常委,专长微分几何,创立了国内外公认的微分几何学派。撰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等专著10部。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5.北京现代新工厂涂装车间简介 篇五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轿车2厂成立于2008年1月1日,同年3月15日开始批量生产。该涂装生产线是当今世界上轿车生产企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油漆涂装生产线之

一。该生产线由BHMC主要设计,德国DURR、韩国DURR、韩国ROTEM等公司细化设计并施工,最终生产能力达到30万台。

涂装车间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三层,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设备来自中国、德国、美国、日本、挪威、韩国等多个国家,整体投资达8600万美元。

本生产线包含了具备脱脂、表面调整、磷化等功能的前处理系统,阴极电泳系统,涂胶、底喷及RPP防石击涂层系统,中涂喷漆系统,色漆罩光漆喷涂系统。其中电泳、密封胶、中涂、上涂四大主要工序分别配备以天然气为热源并可将废气循环燃烧的烘干系统。烘干设备全部采用桥式U型烤箱,利用热空气向上的原理,充分地保证了炉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提高了热效率,节省了能源。因烤箱无废气外溢,也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喷漆室的送排风采用了恒温恒湿系统,保证水溶性涂料喷涂要求的环境;同时在室体底部采用文丘里式水幕,有效地捕集多余的漆雾,并通过CWS系统将水中溶解的有毒有害物质絮凝回收。

车身工件在各系统间的转移由自动程序控制的机械化运输系统承担,油漆、密封胶和防锈蜡的输配过程均为自动集中控制,目前可喷涂8种颜色,最终将达到15种颜色;在喷涂色漆前,所有车体经过编色区,将相同颜色的车体进行相对集中,既提高生产效率,又减少了有毒有害溶剂的排放。

为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前处理、电泳系统全部为自动控制,油漆采用环保型——水性涂料,底喷、中涂、上涂(色漆+罩光漆)全部采用机器人工作,目前拥有涂装机器人40台,自动化率达57%。

此外,涂装车间所有人工操作岗位都配备完善的送排风及空调系统,为员工提供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完备的自动消防系统可以控制室体内高、低压二氧化碳自动喷放,保障人员与设备的安全;先进的统筹生产、排查故障的MES中控电算系统,与其它现代汽车生产系统相连,充分体现了全球化生产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6.现代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简介 篇六

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机械(一级)处理、生化(二级)处理、污泥(三级)处理三个工段。

机械(一级)处理工段,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包括格栅、污水提升泵房、沉砂池、初沉池等构筑物,处理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法实现固液分离,将污染物从污水中分离。机械(一级)处理是所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必备工程(尽管有时有些工艺流程省去初沉池),是二级处理的预处理。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

生化(二级)处理,是整个污水处理过程的核心,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目前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活性污泥法(AAO法)。生化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体的合成,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无害的气体产物(CO2)、液体产物(水)以及富含有机物的固体产物(微生物群体或称生物污泥);多余的生物污泥在沉淀池中经沉淀固液分离,从净化后的污水中除去;

污泥(三级)处理,常利用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能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此工段中,在生化处理工段的污泥,先到污泥泵房,部分污泥回流至生化处理工段,另一部分污泥(剩余污泥)用污泥泵快速输入到污泥浓缩池。在污泥浓缩池浓缩一定时间后,上清液回流到污水提升泵房的集水池;浓缩后的污泥再回到另一格污泥调节池,用污泥泵提升到污泥脱水车间。污泥在脱水车间脱水后,制成泥饼外运。

二、各工段主要设备及工艺详述

(一)机械处理工段: 1.格栅池

(1)格栅和水流形成35°角,因为折流的形成,即使厚度小于格栅缝隙的许多污物也能被分离出来;

(2)格栅装备有冲洗装置,挡耙装置,具有自净功能;

(3)圆柱形结构使格栅比传统格栅过水流量增大,水头损失减少,而且格栅前的堆积平面减少;

(4)所有与水接触的部件都由不锈钢制作成,并经过酸洗纯化处理,在所有的民用污水和大多数工业用水中,防腐性能强,寿命长;

(5)通过格栅一体化打捞,输送,压缩处理,既节省了占地面积,也减少了垃圾的后续处理费用;

2.调节池

污水调节的原因:

对于工业企业,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在不同工段、不同时间所排放的污水差别很大,尤其是操作不正常或设备产生泄漏时,污水的水质就会急剧恶化,水量也大大增加,往往会超出污水处理设备的正常处理能力;对于城市污水,尤其是学校、居民小区等人员集中的地方,由于用水量和排入污水中杂质的不均匀性,也会使得其污水流量或浓度在一昼夜内有较大的变化。这些问题都会给处理操作带来很大的麻烦,使污水处理设施难以维持正常操作。因此,对于特征上波动比较大的污水,有必要在污水进入处理主体之前,先将污水导入调节池进行均和调节处理,使其水量和水质都比较稳定,这样就可为后续的水处理系统提供一个稳定和优化的操作条件。

调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对污水处理负荷的缓冲能力,防止处理系统负荷的急剧变化;(2)减少进入处理系统污水流量的波动,使处理污水时所用化学品的加料速率稳定,适合加料设备的能力;(3)在控制污水的pH值、稳定水质方面,可利用不同污水自身的中和能力,减少中和作用中化学品的消耗量;(4)防止高浓度的有毒物质直接进入生物化学处理系统;(5)当工厂或其他系统暂时停止排放污水时,仍能对处理系统继续输入污水,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3.沉砂池

常采用平流式、曝气式两种形式。

(1)平流式:平面为长方形,采用机械刮砂。因构造简单,除砂效果较好,加之除砂设备国产化率高,已成为我国建成城市污水厂沉砂池的主要池型;

(3)曝气式:曝气沉砂池与平流式沉砂池一样也是平面呈长方形,只是在平流沉砂池的侧墙上设置一排空气扩散器,使污水产生横向流动,形成螺旋形的旋转状态。曝气沉砂池可以克服“平流沉砂池中沉砂夹杂15%有机物,使沉砂后续处理难度增加”的缺点。除砂效率高,有机物与砂分离效果好。大有取代平流式沉砂池之势;

本作品中所示为曝气沉砂池。

(二)生化处理工段: 4.AAO污水处理技术

AAO法又称A2O法,是英文Anaerobic-Anoxic-Oxic第一个字母的简称(厌氧-缺氧-好氧法),该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的一些专家在AO法脱氮工艺基础上开发的,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氮磷含量较多时建议使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应用较多。

其基本单元和功能为:

(1)厌氧反应器,原污水与从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同步进入,本反应器主要功能是释放磷,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

(2)缺氧反应器,首要功能是脱氮,硝态氮是通过内循环由好氧反应器送来的,循环的混合液量较大,一般为2Q(Q为原污水流量);

(3)好氧反应器——曝气池,这一反应单元是多功能的,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等均在此处进行。流量为2Q的混合液从这里回流到缺氧反应器。

(三)污泥处理工段 5.二沉池

即二次沉淀池(secondary settling tank)

二沉池是活性污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进行泥水分离外,还进行污泥浓缩,由于水量、水质的变化,还要暂时储存污泥。其作用主要是使污泥分离,使混合液澄清、浓缩和回流活性污泥。其工作效果能够直接影响活性污泥系统的出水水质和回流污泥浓度。

原则上,用于初次沉淀池的平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和竖流式沉淀池都可以作为二次沉淀池使用。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多采用机械吸泥的圆形辐流式沉淀池,中型也有采用多斗平流沉淀池的,小型多采用竖流式。

6.污泥浓缩

污泥浓缩(sludge thickening)是采用重力或气浮法降低污泥含水量,使污泥稠化的过程。

污泥浓缩是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的有效方法。污泥浓缩主要减缩污泥的间隙水。经浓缩后的污泥近似糊状,仍保持流动性。

该工艺是减少水处理构筑物排出的污泥的含水量,以缩小其体积的一种污泥处理方法。适用于含水率较高的污泥。例如活性污泥,其含水率高达99%左右。当污泥含水率由99%降至96%时,污泥的体积可缩小到原来的1/4。为了对污泥有效地、经济地进一步处理,须先进行浓缩。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一般为95~97%。污泥浓缩中所排出的污泥水含有大量有机物质,一般混入原污水一起处理;不能直接排放,以免污染环境。

污泥浓缩的方法,主要有重力浓缩法、气浮浓缩法和离心浓缩法。

本作品所示的为重力浓缩法,浓缩池的构造类似沉淀池,大多采用直径为5~20米的圆池,内设搅拌机械作缓慢搅拌。

在浓缩池中,固体颗粒借重力下降,水分从泥中挤出,浓缩污泥从池底排出,污泥水从池面堰口外溢(连续式)或从池侧出水口流出。

三、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的基本流程总结:

整个过程为:

7.《现代医学》简介 篇七

《现代医学》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7562、国内统一刊号:CN32-1659/R。其以中高级卫生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 主要报道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科研成果以及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设有专家论坛、论著、基础与临床、综述、病例报告、误诊误治、中医中药、护理等栏目。

自2009年起现代医学启用网上投稿系统 (网址http://www.xdyx.org.cn) , 作者可登陆后注册投稿, 并跟踪稿件状态。

上一篇:水电厂实习报告下一篇:关于科学的范文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