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产业实习报告

2024-10-21

嵌入式产业实习报告(精选10篇)

1.嵌入式产业实习报告 篇一

通过嵌入式控制系统的实习,使我们了解并掌握根据嵌入式控制系统项目要求,如何设计符合控制逻辑的原理图,复合原理图及电子电气EMC的PCB图,学习电子元器件的焊接,PCB板的调试等,最终掌握嵌入式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工艺等。

一、设计实习任务

1. 焊接ARM7(LPC2132)最小系统PCB。要求仔细认真焊接,并调试使其能正常工作(提供最简易测试程序)。

2. 设计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电路,三个按键的键盘电路,模拟电压取样电路等。要求原理图设计合理,要求有与最小系统板的接口,正确焊接,调试后能正常工作。

3. 控制软件设计

在嵌入式控制系统的设计中,系统控制软件的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且艰巨的工作,系统能否正常可靠的工作,成败在此一举。因此要求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设计、调试控制软件。要求软件语句精炼,整体健壮,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二、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电路控制软件设计

要求显示电路能正常显示数据,数码管无闪烁,明亮,可随时刷新显示的数据,参考流程图见图1。

图 1

三.键盘识别软件设计

嵌入式控制系统一般的是配备简易键盘,即根据需要设3~4按键基本能满足使用要求,因此键盘控制软件也是必须的,参考下图

四、ADC控制软件设计

五、 电路与程序

六、程序源代码

#include “LPC2294.h” 图 3

typedef unsigned int U32; //无符号32位整型变量

typedef unsigned char U8; //无符号8位整型变量

//typedef signed char int8; //有符号8位整型变量

typedef unsigned short U16; //有符号8位整型变量

#define Fpclk 11059200

#define DIS_1 0x06 //个位选通

#define DIS_2 0x05 //十位选通

#define DIS_3 0x03 //百位选通

#define KEY1 0x04 //+

#define KEY2 0x02 //-

#define KEY3 0x01 //ok

U16 cunt;

U16 data_dis,data_set;

U8 dis3=10,dis2=10,dis1=10;

U8 flag_dis,dis_n;

U8 timeout;

const U8 led_seg[]={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ff,0x00}; //段吗: 0, 1, 2, 3, 4, 5, 6, 7, 8, 9 all_l 关显 void __irq Timer0_ISR(void);

void cpu_init(void)

{

PINSEL0 = 0x00;

IO0DIR = 0x3FF; //显示分配在P000~P010 ,段码P000~P007,位码P008~P010 //健P016~P018

//定时器0

T0TC = 0;

T0PR = 0;

T0MCR = 0x03;

T0MR0 = Fpclk/1000; //定时1mS

T0TCR = 0x01;

VICIntSelect = VICIntSelect&(~(1<<4));

VICVectCntl0 = 0x20|4;

VICVectAddr0 = (U32)Timer0_ISR;

VICIntEnable = (1<<4);

}

void updata(void)

{

U16 temp;

// u8 temp1,temp2,temp3;

//WDT_CONTR=0x3c;

if(data_dis<=999)

{

dis3=temp/100; //百位

temp=temp%100;

dis2=temp/10; //十位

dis1=temp%10; //个位 }

}

//====================================== // Timer0_ISR

//====================================== void __irq Timer0_ISR(void)

{

cunt++; if(cunt%10==0) flag_dis=1; if(timeout > 0) timeout--;

}

//====================================== //display共阳极动态扫描显示

//====================================== display

{

//WDT_CONTR=0x3c;

dis_n++;

switch(dis_n)

{

case 1:

IO0PIN=led_seg[dis1] | DIS_1<<8; //显示个位 break;

case 2:

IO0PIN=led_seg[dis2] | DIS_2<<8; //显示十位 break;

case 3:

IO0PIN=led_seg[dis2] | DIS_3<<8; //显示百位 break;

}

if(dis_n>=3)

dis_n=0;

}

//=========================

// key_do

//按键接于P0.16~18

//=========================

void key_do(void)

{

U8 key,key_d;

2.嵌入式产业实习报告 篇二

1958年德州仪器公司研究人员基尔比发现, 可以将原先由各种分立元件构成的电路, 以晶体管的归一化方式集成在半导体基体上。这样一来, 原先由电子工程师担负的电路设计和制造任务, 便转移到IC设计部门, 电子工程师可以“傻瓜化”地使用集成电路。当集成电路进入So C或成套芯片的IT产品平台时, IT产品的最终生产领域便进入山寨化产业时代。

1 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片上系统 (System On Chip)

集成电路诞生前, 电子工程师在形形色色的分立电子元器件基础上设计与制作电路, 来实现电路技术成果的创新与应用。集成电路诞生后, 集成电路设计者将许多成熟的电路技术成果转化成集成电路。电子工程师使用这些集成电路进行更高层次的应用时, 不再需要了解集成电路中的知识。

当基本的数字逻辑集成电路出现后, 电子工程师用“与”、“或”、“非”等逻辑集成电路创造出脉冲计数器电路时, 并不需要了解数字逻辑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当脉冲计数器、定时器、振荡器集成电路出现后, 电子工程师只要了解这些集成电路的外部特性与使用方法, 就可以构成一个日历时钟。

集成电路中不仅集成了电路的知识, 还集成了电路的行为。而所谓So C, 是一种高度集成化、固件化的系统集成技术。使用So C设计的核心思想, 就是要把整个应用电子系统全部集成在一个芯片中。在使用So C设计应用, 除了那些无法集成的外部电路或机械部分以外, 其他所有的电路全部集成在一起。So C追求产品系统最大包容的集成电路器件, 是目前嵌入式应用领域发展的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能够有机的把电路的行为控制在电路的内部存储, 最大化的实现了软硬件无缝结合, 直接在集成电路或处理器芯片内嵌入系统的操作代码模块。So C还具有极高的综合性, 在一个芯片内部运用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 实现一个复杂的系统, 用户不需要再像传统的系统设计一样, 绘制庞大复杂的电路板, 一点点的连接焊制, 只需要使用精确的语言, 综合时序设计直接在器件库中调用各种通用处理器的标准, 然后通过仿真之后就可以直接交付芯片厂商进行生产。由于绝大部分系统构件都是在系统内部, 整个系统就特别简洁, 不仅减小了系统的体积和功耗, 而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提高了设计生产效率。

目前一些大的芯片公司已经推出了成熟的、能够占领多数市场的So C芯片, 一举击退竞了许多的竞争者。So C芯片也将在声音、图像、影视、网络及系统逻辑等应用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2 So C在早期山寨产业中的应用

半导体厂家推出的VCD/DVD软硬件套件 (VCD/DVD机So C方式构建成的平台) 给VCD/DVD机生产厂家的同时, 不断将VCD/DVD的最新技术以So C方式集成到VCD/DVD软硬件套件中, 准备给VCD/DVD机生产厂家提供下一代VCD/DVD机的平台商品。

VCD/DVD机制造商想要生产这一产品时, 只需向半导体商购买VCD/DVD套件 (VCD/DVD机So C方式构建成的平台) , 在半导体商售后的技术支持下, 实现VCD/DVD机的傻瓜化生产。这就是为什么我国一些乡镇企业可以在没有一个专业工程师的状况下, 迅速实现VCD/DVD机的大规模生产的原因。这就是由VCD/DVD引发的早期山寨产业现象。

3 So C在中期山寨产业中的应用

说起山寨手机, 就必须提到它们共用的MTK芯片。MTK是一家台湾的芯片厂商, 中文名字叫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全称叫MediaTek。就是这家创立于1997年的公司, 一度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亚洲企业50强”, 而他们研制出的MTK手机芯片则震动了整个手机产业链条。MTK芯片中就恰恰运用了So C技术, 所以说山寨手机的出现, 不是一个孤立事件, 是So C技术集成电路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是山寨产业的中篇代表。

MTK芯片运用So C技术把手机主板、软件集成到, 只要加个外壳和电池, 就能用MTK提供的手机“半成品”生产出一台手机, 所以一些小的乡镇企业都堂而皇之地做起了手机制造。这就像你去市场买一台电脑兼容机一样, CPU、内存、硬盘、显卡都给你配好, 你只要用螺丝把它们拧紧, 你唯一能选的硬件是机箱, 对应到手机就是一个外壳的不同而已。这也就是为什么市场上有那么多功能一样, 只是外壳稍有不同的“山寨手机”的原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普遍的数字化生活方式, 由So C直接构成了能独立实现某些行为能力的应用系统, 如数值计算用计算器、各种类型的快译通、PDA、多媒体领域中的MP3、MP4等。这些都是由So C直接构成的嵌入式应用系统商品, 弱化了So C的嵌入性, 强化了So C的山寨性。

4 So C在未来山寨产业中的应用

山寨产业是IT产业的必然趋势, 2008年10月28日, 威盛电子在深圳发起“开放式超移动产业策略联盟” (简称GMB) , 威盛凭借其在低功耗领域的多年优势, 在CPU、芯片组、显示芯片、音频解决方案、网络解决方案等一系列产品领域, 无论是性能的提升, 功耗的控制, 高度集成化上都颇有建树, 不仅在越来越小的芯片中运用So C技术集成了更多的规格, 更丰富的功能, 更能让设备的外观小巧轻薄、产品多样, 很好实现了超移动的“平衡核心”架构。威盛的GMB联盟已经来势汹汹的步入超移动市场的大门。

过去传统的PC生产设计中, 组装一台设备, 都需要联合不同的零部件厂商的产品, 决定产品成败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兼容性, 要实现一台终端产品所有部件间的兼容, 要多家厂商之间进行协商, 最终达成兼容协议, 但每家厂商对自家的产品还有所保护, 不会绝对公开, 这就很容易形成了兼容性壁垒。但现在威盛运用So C技术提供的超移动平台, 就已经在平台内部将所有涉及到的部件进行了高度整合, 并能有效保证兼容的品质, 也能大大缩短下游厂商的产品市场导入时间, 这就将形成未来的山寨笔记本产业。

当集成电路距离产品系统较远时, 山寨化现象局限于科研领域, 不被人们注意。当集成电路进入So C时代, 向产品平台发展时, 就必然导致IT产业的山寨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So C技术必将在各行各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山寨产业中的应用已经让我们对这项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我们更希望看到它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何立民.集成电路知识平台与山寨产业现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9 (1) .

3.嵌入式产业实习报告 篇三

嵌入式软件的定义(Embedded Software)从广义上讲是计算机软件的一种,它也是由 程序及其文档组成,也可分成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三类。嵌入式软件是与嵌入式 系统密不可分的。嵌入式系统最初是指用以控制设备的计算机,通常是在设备内部,为了控 制设备行为或是嵌入在其它系统中的一种专用软件和硬件。它一旦启动就执行某一特定的程 序,中间无需人工干预,直到关机为止。但通常要求具有实时响应能力,一般不要求复杂的 用户界面,甚至不要求支持键盘、显示器、串行口、硬盘等外设接口,也不需用户进行二次 开发。它被广泛地用于仪器仪表、工业控制设备、电梯、程控交换机、微波设备、交通灯、 家用电器等设备中。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具有了新的内涵,同时 萌生了许多形态各异的接入设备,如手持电脑、可上网的无线移动手机、机顶盒、家庭网关 、可上网的电视机、可上网的车载盒、智能家用电器等等。同时,嵌入式软件也逐渐细分为 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

嵌入式软件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商业化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始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国外已有几十种商业 操作系统可供选择,如VxWorks、PSOS、Palm OS、Neculeus、Windows CE等。 在中国,凯 思集团推出了“女娲Hopen”操作系统,目前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女娲Hopen”已能支持所 有主流的嵌入式芯片,凯思与联想、TCL、Motorola、Winbond、上海贝尔等国内外知名厂商 合作开发出了掌上电脑、网络电视、机顶盒等多种产品。

近年来,以Linux为基础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比较活跃,其中中软Linux、红旗Linux、东 方Linux是业界的代表。

嵌入式数据库、嵌入式数据库技术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人们 对移动数据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嵌入式数据库技术已经得到了学术、工业、军事、民用 部门等各方面的重视。在国外,Sybase在移动数据库领域占主导地位,应用遍及医疗保险、 金融、服务、零售业、运输和政府等领域。Oracle在移动企业应用市场上也投入了大量精力 ,提供了包括技术、应用、在线服务和咨询服务在内的完整移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在中国 ,人大金仓公司自主研制出了嵌入式数据库系统,已应用于军用移动信息系统、e药通、个 人市场助理等行业应用产品中。东软集团研究开发出了嵌入式数据库系统OpenBASE Mini。

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在嵌入式软件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在这方面也做了工 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应用软件在嵌入式系统中是最活跃的力量,应用软件往往决定了产品的性能、定位和产 品间的差异。近年来,由于嵌入式产品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应用软件 :浏览器、email软件、文字处理软件、通讯软件、多媒体软件、个人信息处理软件、智能 人机交互软件、各种行业应用软件等。

嵌入式软件应用前景广阔

嵌入式软件可应用于家用市场、工业市场、商业市场、通讯市场和国防市场,应用嵌入 式操作系统的产品形态丰富多样,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未来10年,嵌入式软件面临着难 得的市场机会。

掌上电脑是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重要应用领域,随着掌上电脑等手持设备性能的提高,嵌 入式操作系统将成为必需的配置;随着行业的推广,行业应用软件市场将迅速扩大;掌上电 脑功能的不断扩展,专项功能软件面临新的发展机会。

机顶盒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与电视机连接的网络终端设备都可称为 机顶盒。机顶盒一般可分为三类:数字电视机顶盒(使模拟彩电能够接收数字电视信号)、 网络电视机顶盒(通过电视机能够浏览互联网)、VOD数字机顶盒(基于宽带网实现上网和 双向视频点播功能)。机顶盒市场有赖于三大条件:较好的网络环境、丰富的内容(数字节 目、用户关心的网络内容、VOD节目源)和相关政策、行业标准。嵌入式操作系统在机顶盒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依赖于操作系统的支持,机顶盒可以上网、收发电子邮件、运行各种行 业应用软件、实现视频点播。随着机顶盒的广泛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也将面临良好的市场 机遇。

手机是嵌入式软件的主要载体之一,数量特别巨大。回顾手机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手 机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只有基本的语音服务,其后增加了简单的附加应用(比如电话簿), 后来又加入了WAP方式访问Internet的功能,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应用及服务。无线Int ernet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人们可以在移动的条件下实现日常办公和生活娱乐,也可以实现 随时随地完成个人通信和信息交流,如上网浏览、音像点播、网上购物以及各种信息。这些 新功能的实现,大多依赖了嵌入式操作系统。

数码相机是集微电子、光电子、传感器、新型显示、存储技术等技术于一身的新型数字 化产品,在图像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处理、传输等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嵌入式软件系统是数码相机的核心技术,数码相机的大部分功能主要通过软件来控制和 实现。一方面,嵌入式软件贯穿整个数码摄影的全过程。以嵌入式软件为核心的系统可以对 数码相机的整个摄影过程进行控制,实现对数字影像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传递的管理。另 一方面,通过嵌入式软件系统可集成多种硬件,适合于不同应用环境。利用嵌入式软件的可 扩充特性和硬件提供的标准接口,数码相机可以与其它电子产品相联接,甚至相融合;通过 各种软件功能模块来扩充数码相机的功能和其它应用,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多方位的、网络 化的、个性化的功能和服务。

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相比,在图像质量、传输速度、产品功能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更 为重要的是,数字电视能够支持家庭信息化、宽带互联网和互联社区的服务。而这些扩展的 功能,都离不开软件,因此,伴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嵌入式软件必将大有可为。数字电视 将带动软件产业发展。随着接收机系统复杂度的增大和业务种类的增加,使接收机系统的管 理复杂度大大增加,所以需要一个嵌入式操作系统,能够实时地管理、控制硬件和处理任务 。因此,数字电视为嵌入式软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产品将与互联网应用相互促进,快速发展,嵌入式产品将成为互联网的主要终端 之一,网上将出现大量的服务于嵌入式产品的软件,并有专门服务于嵌入式产品的内容。微 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芯片功能更加强大,SOC(System on Chip)将成趋势,这不仅能 降低成本,缩小产品体积,还将增强产品的可靠性。同时,软件硬件的紧密结合,使嵌入式 软件与硬件界线更加模糊,嵌入式软件时常以硬件形态存在,这种方式可提高实时性,增强 可维护性。

通讯产品将成为嵌入式软件的重要应用领域,一方面,原有的无线产品将借助芯片技术 和嵌入式软件来提高性能,另一方面,当前许多嵌入式产品都将增加无线通讯功能。

4.嵌入式报告 篇四

班级:学号:姓名:

1.嵌入式的发展 A.简单操作系统阶段

20世纪80年代,随着微电子工艺水平的提高,IC制造商开始把嵌入式应用中所需要的微处理器、I/O接口、串行接口以及RAM、ROM等部件统统集成到一片VLSI中,制造出面向I/O设计的微控制器,并一举成为嵌入式系统领域中异军突起的新秀。与此同时,嵌入式系统的程序员也开始基于一些简单的“操作系统”开发嵌入式应用软件,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开发效率。

这一阶段嵌入式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大量高可靠、低功耗的嵌入式CPU(如Power PC等),各种简单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始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此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虽然还比较简单,但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内核精巧且效率高,主要用来控制系统负载以及监控应用程序的运行。

B.实时操作系统阶段

20世纪90年代,在分布控制、柔性制造、数字化通信和信息家电等巨大需求的牵引下,嵌入式系统进一步飞速发展,而面向实时信号处理算法的DSP产品则向着高速度、高精度、低功耗的方向发展。随着硬件实时性要求的提高,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规模也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OS),并开始成为嵌入式系统的主流。

这一阶段嵌入式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操作系统的实时性得到了很大改善,已经能够运行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微处理器上,具有高度的模块化和扩展性。此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已经具备了文件和目录管理、设备管理、多任务、网络、图形用户界面(GUI)等功能,并提供了大量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从而使得应用软件的开发变得更加简单。

C.面向Internet阶段

21世纪无疑将是一个网络的时代,将嵌入式系统应用到各种网络环境中去的呼声自然也越来越高。目前大多数嵌入式系统还孤立于Internet之外,随着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以及Internet技术与信息家电、工业控制技术等的结合日益紧密,嵌入式设备与Internet的结合才是嵌入式技术的真正未来。

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的到来,为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对嵌入式系统厂商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嵌入式技术与Internet技术的结合正在推动着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产生了如下新的显著变化:

新的微处理器层出不穷,嵌入式操作系统自身结构的设计更加便于移植,能够在短时间内支持更多的微处理器。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成了一项系统工程,开发厂商不仅要提供嵌入式软硬件系统本身,同时还要提供强大的硬件开发工具和软件支持包。

通用计算机上使用的新技术、新观念开始逐步移植到嵌入式系统中,如嵌入式数据库、移动代理、实时CORBA等,嵌入式软件平台得到进一步完善。

各类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迅速发展,由于具有源代码开放、系统内核小、执行效率高、网络结构完整等特点,很适合信息家电等嵌入式系统的需要,目前已经形成了能与Windows CE、Palm OS等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有力竞争的局面。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随着Internet技术的成熟和带宽的提高而日益突出,以往功能单一的设备如电话、手机、冰箱、微波炉等功能不再单一,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网络互联成为必然趋势。

2.嵌入式的应用

嵌入式系统主要用于各种信号处理与控制,目前已在国防、国民经济及社会生活各领域普遍采用,可用于企业、军队、办公室、实验室以及个人家庭等各种场所。同时,嵌入式系统作为数字化电子信息产品的核心,嵌入式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已出口日本。

军用

各种武器控制(火炮控制、导弹控制、智能炸弹制导引爆装置)、坦克、舰艇、轰炸机等陆海空各种军用电子装备,雷达、电子对抗军事通信装备,野战指挥作战用各种专用设备等。

家用

各种信息家电产品,如数字电视机,机顶盒,数码相机,VCD、DVD 音响设备,可视电话,家庭网络设备,洗衣机,电冰箱,智能玩具等。

工业用

各种智能测量仪表、数控装置、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机、分布式控制系统、现场总线仪表及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汽车电子设备等。商用

各类收款机、POS 系统、电子秤、条形码阅读机、商用终端、银行点钞机、IC 卡输入设备、取款机、自动柜员机、自动服务终端、防盗系统、各种银行专业外围设备。

办公用

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激光照排系统、安全监控设备、手机、寻呼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变频空调设备、通信终端、程控交换机、网络设备、录音录像及电视会议设备、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等。

医用电子设备

各种医疗电子仪器,X 光机、超声诊断仪、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心脏起搏器、监护仪、辅助诊断系统、专家系统等。

3.嵌入式的特点

嵌入式处理器的应用软件是实现嵌入式系统功能的关键,对嵌入式处理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要求也和通用计算机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软件要求固态化存储为了提高执行速度和系统可靠性,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一般都固化在存储器芯片或嵌入式微控制器本身中,而不是存贮于磁盘等载体中。

(2)软件代码要求高质量、高可靠性尽管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使处理器速度不断提高、片上存储器容量不断增加,但在大多数应用中,存储空间仍然是宝贵的,还 存在实时性的要求。为此要求程序编写和编译工具的质量要高,以减小程序二进制代码长度、提高执行速度。

(3)系统软件(OS)的高实时性是基本要求在多任务嵌入式系统中,对重要性各不

相同的任务进行统筹兼顾的合理调度是保证每个任务及时执行的关键,单纯通 过提高处理器速度是无法完成和没有效率的,这种任务调度只能由优化编写的系统软件来完成,因此系统软件的高实时性是基本要求。

(4)多任务操作系统是知识集成的平台和走向工业化标准化道路的基础,嵌入式系统开发需要开发工具和环境嵌入式系统本身不具备开发能力,即使设计完成 以后用户通常也是不能对其中的程序功能进行修改的,必须有一套开发工具和环境才能进行开发,这些工具和环境一般是基于通用计算机上的软硬件设备以及各种逻辑分析仪、混合信号示波器等。

(5)嵌入式系统软件需要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开发平台(RTOS)通用计算机具有完善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接口,是计算机基本组成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完成后的软件都在Os平台上面运行,但一般不是实时的。嵌入式系统则不同,应用程序可以没有操作系统直接在芯片上运行:但是为了合理地调度多任务、利用系统资源,用户必须自行选配RTOS开发平台,这样才能保证程序执行的实时性、可靠性,并减少开发时间,保障软件质量。

(6)在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采用C语言将是最佳和最终的选择由于汇编语言是一种非结构化的语言,对于大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已经不能完全胜任了。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更高级的C语言去完成这一工作。

4.实训内容简介

A.实训内容

1)嵌入式系统及AM软件介绍

2)Metrowerks CodeWarrior集成开发环境介绍

3)TESTI寄存器相加

4)GPIO 模 块

5)向量中断控制器(VIC)模块

6)定 时 器 s

7)L C D显示

8)实时操作系统简介

B.具体实例简介

a、b、实验内容:LCD 实验步骤:

1).启动ADS1.2,使用ARM7 Executable Image for lpc2210工程模板建立一个工程LCD_Disphoto;

2).建立源文件lcddrive.c、lcddrive.h,编写液晶模块的驱动程序,然后将lcddrive.c添加的工程的user组中;

3).建立源文件test.c,编写实验程序,然后添加到工程的user组中;

4).修改config.h,增加包含LCDDRIVE.H头文件;#include“LCDDRIVE.H”

5.心得体会

5.嵌入式实验报告 篇五

——实验

二、安装和备份Linux 系统

——实验

三、ADS 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实验

四、在虚拟机中安装linux ——实验

五、虚拟机和主机数据通信

——实验

六、宿主机和目标机通信

姓名:吉博博

班级:软件1102

学号:1111612005

实验日期:2013年9月28日

心得体会:

今天试验收获挺丰富的,但还有很多的疑问。

第一点、其中试验二,安装和备份linux系统存在的问题最多。我基本上没有搞清楚它的操作原理,感觉糊里糊涂的。怎么给开发板安装linux系统?实验指导上面写的貌似很粗糙,看了好多遍没有明白。就像第一步中有个“把开发板设置为 Nor Flash 启动,系统更新和安装完毕后设置为Nand Flash 启动”。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等。

再就是进入Bios 启动菜单,选择f 对Nand Flash进行分区。不是很清楚„„

还有就是下边有一个安装bootloader,从网上说的来看,这个类似于操作系统的BIOS,总体来说,对开发板怎么安装一个系统这个问题没有滤清。

第二点就是ADS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对于这个工具不熟悉,自己以后应多加练习。

第三点就是Linux 虚拟机与主机之间的数据通信和宿主机与目标机之间的通信不是很了解,先说说我自己认为的:首先是三个系统,PC上的XP系统,虚拟机上的linux系统和开发板上的linux系统,这三个之间进行通信。

PC的XP系统可以通过DOS界面ftp服务,SSH软件或VMware上的共享文件实现相互通信

PC的XP系统可以通过超级终端或ftp服务或Telnet与开发板上的linux系统实现相互通信

我不清楚道虚拟机上的系统是否可以直接与开发板上的系统进行通信以及怎么进行通信等

6.嵌入式实验报告五 篇六

实验时间2013/6/9报告人

一、实验目的:

1.嵌入式文件烧写;

2.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验证、巩固和充实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了解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镜像文件固化方法。

二、实验要求:

1.安装flash编程软件;

2.针对具体flash闪存芯片烧写vivi、kernel、文件系统。

3.观察嵌入式系统不同阶段的运行。

三、问题: 1.简述嵌入式开发中bootloader、kernel、filesystem的功能。

Bootloader是用来完成系统硬件初始化、启动和系统软件加载工作的程序。其基本功能主要是:正确初始化硬件,使系统平台正常启动。提供映像文件加载接口,通过串口、网口下载映像到Flash,为内核启动作准备。加载Linux内核到RAM中,启动内核和文件系统,并进一步启动应用程序。

kernel是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核心,指挥调度计算机的运行,直接控制计算机的资源,管理底层各个接口文件,实现对硬件的编程,控制接口操作,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的执行环境。file system是文件系统,管理数据和控制数据存储。

2.简述NORflash和NANDflash的区别。

接口差别:NORflash采用SRAM接口;NANDflash使用复杂的I/O口。

读写的基本单位:NORflash以字为基本的读写单位而NANDflash为基本的读写单位。性能比较:NORflash的地址线和数据线分开,传输效率很高,程序可以在芯片内执行,而

NANDflash写入速度比NORflash快。

容量与成本:NANDflash有较高的单元密度,容量比NORflash大,而且生产也简单,价格

也比NORflash低。

软件支持:两种flash在进行写入和擦除时都需要MTD(MTD是存储器技术设备,是Linux

7.嵌入式产业实习报告 篇七

一、柔性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

柔性是相对于福特制的刚性 (即大批量标准化) 而言的, 是为适应市场变化的一种快速应变能力。依据Malecki (1997) 的观点, 柔性生产有如下三方面特征。

1. 企业内部生产与管理方式的柔性化。

(1) 高度灵活性以适应不同顾客的定做要求; (2) 快速吸纳新的技术观念能力; (3) 对产品生产周期的快速反应; (4) 零仓储及超额生产能力; (5) 柔性价格和商业谈判的关系; (6) 智力和体力一体化。

2. 建立起与企业间的新型关系。

表现为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商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或交易关系的变化。我们知道, 福特制下的批量性生产企业拥有许多主动权, 如标准产品设计、制造、产品定价、提高产品服务数量和质量等, 大部分缺少客户参与。但在后福特制时代, 市场中的企业与客户可以随时、及时联系, 了解顾客的满意程度和要求, 以获取更加明确直接的需求信息, 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为企业生产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可以说, 后福特制时代的客商 (用户) 越来越积极地参与企业产品的创新设计。

3. 采用新的柔性劳动过程。

一方面, 在福特制刚性生产方式的影响下, 企业R&D人员比例少, 企业内大部分为具有熟练技巧但是学习能力不高的生产者。R&D人员和普通的生产工人之间是相互割裂的。然而, 在后福特制时代的柔性化企业中, 不仅增加了R&D人员和工程师, 生产线上的工人也多升级为学习型工人。另一方面, 在柔性化企业中, 工人将获得更多时间去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去, 进一步拓展了企业创新思维来源, 极大扩展员工与外部进行知识、信息的交流机会。企业内外的信息流动渠道增多, 外部的创新知识、技术等更便捷的流入、渗透, 增加了企业的创新速率, 并使企业更快地对新产品的设计和市场信号做出反应。

二、柔性集群的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最早由马歇尔提出, 指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由于空间集聚中而产生的为区域内部企业共享的效用。

1. 成本降低, 收益递增。

首先, 中小企业通过共用公共设施, 最大程度节省所需的额外投资, 产业联系较强的企业因地理接近而节省物质和信息的转移费用, 以降低生产成本, 发挥集聚经济效用。其次, 通过产业空间集聚, 使得具有相同部门的中小企业实现合作基础上的外部规模经济。一般来讲, 外部经济的正反馈机制, 可以成为成为新的企业选择这一区位的推动力, 从而产生新一轮集聚的扩展效应。同时, 企业集聚可以及时获得产品供应并及时向客户提供产品, 有利于控制分包商的产品质量, 从而获得比节约生产成本更为重要的优势。

2. 促进专业化, 提高生产率。

亚当斯密认为, 市场范围决定着专业化水平。在柔性集聚体内, 大量专业化的中小企业通过集聚, 使得区内实现了分工、协作与规模化生产。这也使得对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产品服务的潜在需求增加, 这为专业化生产商创造了大量机会, 进而使得柔性集聚体内部的生产率不断提高。

3. 实现对劳动力的柔性需求。

柔性集聚体的发展促进着地方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一些典型柔性集聚体出现在传统工业区之外, 由于缺乏工会组织, 能够很容易的吸引自由劳动力 (家庭妇女、非工会工人、新移民) , 形成较大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促使新企业迁入。在大学和研究机构密集地区常常形成高技术产业集聚体。这里拥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和高级管理人才, 企业很容易获得这方面的人才, 甚至在数量上也能实现柔性。地方劳动力市场能提供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集聚体内的企业因此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需要及时调节工人的数量, 减少了管理成本和工人保障方面的费用。如在美国的硅谷地区, 聚集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技术人才, 截至1998年, 硅谷中32%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外来移民, 其中2/3来自亚洲, 中国人占51%, 印度占23%。1998年新技术企业的1/4是由华人和印度的移民创办的, 创产值168亿美元, 为硅谷提供了5.8万个就业机会。而知识、技术和信息的快速流动, 使硅谷地区成为世界创新功能最强的区域之一。

三、柔性集群内的创新活动

柔性集聚体的创新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集聚体内知识、信息的累积效应;二是通过集聚体内新企业的产生与成长, 实现更有效的资源组合与配置。

1. 集聚体内知识的累积、传递与扩散。

柔性集聚体的实质在于知识创新。知识创新之所以具有较强的地方特征, 主要基于创新活动赖以为基础的知识属性以及知识传递与交流的方法。首先, 虽然由于交通通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编码化知识 (codified knowledge) 得以在更大的地理空间内部交流扩散, 地理约束因素在消减, 但是, 对创新极为重要的隐含经验类知识 (tacit knowledge) 而言, 这类知识主要蕴藏在人们 (尤其是专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的内在意识之中, 一般很难用语言表达, 个人属性较强。而地理、文化和机构的临近, 便于企业之间通过人员流动与私人之间的交流等形式建立稳定和持续的关系, 为组织内部及不同组织之间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准确地传递与扩散提供了基础条件, 极大提升着创新速度。这在知识密集型产业或在产业初创期具有重要意义。从世界范围来看, 高新产业集聚体多位于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大公司R&D部门等较密集的地区, 原因正是由于这些地区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 富含大量创新知识源。其次, 对创新起重大作用的关键信息常常来自于非正式渠道和产业聚集地。美如国的硅谷、好莱坞等地, 正是通过大批相关企业的聚集, 极大促进着行业间的信息交流。此外, 集聚体内供应商与富有经验的客户之间的频繁交流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更好地了解市场潜在需求和发展趋势。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尤其是中国的产业集群, 既有不断从GVC底部进行学习、“当学徒工”的经验, 又有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市场多元化和嵌入不同价值链的事实。如江浙地区的很多产业集群中的企业, 既加入由美国大买家主导的以被俘获为特征的GVC, 或者加入由欧洲大买家主导的松散型价值链, 或者自主地对南美洲和非洲出口独立的品牌, 或者在国内市场上有大量的脱离了中介代理的直接销售。在不同类型和性质的价值链中, 柔性集群企业可以发挥出“杠杆能力” (Leveraging competences) , 把在某条价值链中学习到的东西, 运用到另外一条价值链的某种升级活动中, 从而实现低成本的产业升级。

2. 柔性集聚体内的新企业快速衍生与成长。

发达柔性集聚体以较多的市场机遇、较低运作成本和风险规避等有利条件促进新企业生成, 以增强集聚体的自身竞争能力。

第一, 柔性集聚体由相关产业组成, 这些通常利用同样或者很类似投入, 这极大降低着供应商的搜寻成本。同时, 外部经济为外部企业迁入提供了动力, 而正反馈机制进一步扩展着这种驱动力。即集聚导致外部经济的产生, 外部经济成为企业进一步集聚的动力, 随着集聚规模扩大, 相应增加了中间产品和辅助产品的需求量, 这进一步创造出更多的市场机遇, 促进新企业的诞生与成长。第二, 集聚体内良好的生产服务配套条件较, 较强专业化分工, 使得创建新企业所需的资产、技能和人员易于在集聚区域内实现, 这为新企业的创建消除了障碍。第三, 进一步降低着新企业创新发展的风险。柔性集聚的上述优势, 加上集聚体内的企业员工对市场空隙的便捷把握, 可以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创业风险。

四、结论

柔性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形成的竞合关系, 是群内企业主动升级、投资、持续创新等方面的最终表现。创新力的提升是集群永续发展、不断升级的根本, 创新成为升级的内在基础。柔性产业集群对创新能力的提升与促进成为其价值所在。

诚然, 实现柔性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的必然途径, 一方面在于内部结网、相互合作、外部经济、知识溢出、制度环境及政策支持;另一方面, 在开放经济形势下, 也需要从全球化角度关注全球价值链的嵌入。因此, 现代产业集群既要充分利用本地化优势, 又能积极利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机会, 与链上的其他行为主体开展相互学习、合作互动, 获得相关资金、技术知识、管理及营销技能等方面的溢出, 突破并化解来自创新领域的各种封锁和壁垒。进一步, 通过与本土化优势的结合, 不断提高集群组织管理、研发、制造和市场开拓能力, 全面提升集群创新能力, 改善或巩固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 创造攀升附加值更高价值链的的机会, 迈上中国产业的不断升级之路。

摘要:在全球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和“后福特制”的背景下, 从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出发, 引入了柔性产业集群理论, 对其内涵、特征、外部效应和创新力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归并与逻辑分析, 在深入挖掘柔性特征内涵基础上, 对当前中国产业的集群模式和发展方向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柔性,产业集群,后福特制,全球价值链

参考文献

[1]张文强.柔性专业化:资产专用性与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J].金融经济, 2010, (18) .

[2]徐敏, 宋亚欣.培育特色产业集群[J].社会科学论坛, 2009, (11) .

8.嵌入式实训报告 篇八

20xx年4月12日-20xx年4月26日

二、指导教师姓名

陈xx

三、实习地点

长沙市牛耳服务外包实训基地

四、实习目的与内容

对于嵌入式项目进行学习培训,掌握嵌入式的主要项目及相关技术

五、实习收获与体会

一转眼半个月的实习生活过去了,现在我已经回到学校,回想起半个月的实习生活,自己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真的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伴着时间,就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赛跑,不可能从真实的两面去看清它,只是经意不经意的感受着有种东西在过去,也许更适合的只有那句话:时不待我,怎可驻足。原以为实习对于我来说会是很长,但实际却不同。想象收获的东西,真的很多,看看我的工作笔记,一篇又一篇,记别人的事情比自己的还多,也许„„ 实习,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轻松惬意,而是充满了挑战和艰辛。我给自己敲响了警钟:“不要半途而废,做事情切忌三分热度。”我信心十足的回答到:“我一定会坚持到底!”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 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但在同学、同事的帮助和自己摸索的情况下,我还是完成了这次实习。但我发现,以我们的经验,不学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是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应付自如的。因此反映出学习的还不够,缺点疏漏。需在加以刻苦钻研及学习,不断开拓视野,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我们也许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老板的肯定。

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老板的眼色同事的嘲讽。而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两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只有拥有自信才能够克服一切,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自己的人生。

实习是个人综合能力的锻炼。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像我这种文凭不高的人,心里就有一种很渴望的感觉,明白了自己与社会所需的要求,因为现在毕业求职,更多的时间是社会职业选择自己面试,更多的不是自己去选择职业,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先就业再择业吧。所以自己会把心态放正,在公司的时候先全面发展,等过段再看看精于哪个方面,然后向那个方向努力发展。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我们还要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

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诸此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创造更多的价值。

大学因实习而完整,而大学生活却因实习而精彩。

总之,这次实习,自己确实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许多。在实习期间,每日重复单调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但是工作简单也不能马虎,你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麻烦或损失,还是得认真完成。这段时间,我看到了自己本身存在着许多问题,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前的时代日趋复杂,不学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是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应付自如的。因此反映出学习的还不够,缺点疏漏。需再加以刻苦钻研及学习,不断开拓视野,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工作存储更多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实习报告,可能并不是一份多么规范的报告,但确确实实我这工作中的感受。

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在各方面我感觉自己都有了一定的收获。这次实习主要是为了我们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增强了我们今后的竞争力,为我们能在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实习单位的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机会参与他们的设计是我懂得了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将来从事设计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如:前期的策划和后期的制作等等。这次实习丰富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使我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对我在今后的社会当中立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也认识到,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单靠这这几天的实习是不行的,还需要我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一点一点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行。我面前的路还是很漫长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真正地走好。

大学生活让我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真正操作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过去两个月的实习,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及前进的方向。

经过过去半个月的实践和实习,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未来的日子,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现在通过实习总感觉自己学的不够,要用到知识时总感觉脑袋是空白的。很后悔自己当时在学校为什么不多学一点,多练习一点。总在后悔也没有用,只能自己去努力学习。为了能更好的适应工作,我利用自己空闲时间去附近的书店去看书,希望能弥补不足。

2.加强信心,坚持下去

虽然在这个公司自己可能是学历水平是最高的,但真的工作起来我的起点却很低。有时候遇到事情总会着急,慌张。平常信心不足,总感觉自己做不好。大家说我很内向,其实只是自己有点自卑,不敢去表达。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吧。只有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都在提升,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很勇敢的表现自己。

上学的时候大家都说,能珍惜现在的日子就好好珍惜。等工作了才真的领悟这句话。每天起早贪黑,忙忙碌碌,做了第一天就想回到学校接着做学生。感觉学生时代真是最美好的时间。可是既然踏出来了就要继续走下去,因为这一天也终究要来到。

对给自己点信心,多给自己点赞赏,多给自己鼓鼓劲。相信总会走出一条宽敞大道的。

3、同事相处

感觉学生时代很美好,不仅仅是不需要去努力工作,而是在学生时代你可以有很好的同学,很好的朋友,大家相互嘘寒问暖,不必勾心斗角。我感觉这里才真的有纯洁的友谊。可踏上了社会,于存在着利益关系,又工作繁忙,就多了份人情世故。老板对你的颐指气使,同事对你的多加防范,就更加想念自己的同学。可能自己还不能适应这样的环境吧。但还是希望以后自己去努力,希望自己可以有个好朋友,希望自己可以有个团结的环境。

实习,是开端也是结束。在书本上学过很多理论,但从未付诸实践过,也许等到真正运用时,才会体会到难度有多大。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己需要更加努力的奋斗下去。

9.江苏科技大学嵌入式实验报告 篇九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嵌入式系统硬件实验平台 2.掌握超级终端配置方法。

3.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配置,ARM-Linux下NFS服务器的配置方法 4.掌握常用的 Linux下shell命令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

硬件:UP-NETARM2410-S嵌入式实验仪、PC机pentumn500以上、硬盘40G以上、内存大于256M。

软件:PC机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9.0、MINICOM、AMRLINUX开发环境

三、实验内容 :(1)掌握嵌入式系统实验平台上的各类借接口的位置;

(2)配置windows的超级终端,熟悉vivi的命令行,bootload、kernel、root和用户程序的介绍;

(3)配置linux的终端,配置网络服、Ip地址,开发目录共享,挂载等。

四、实验步骤:

1.掌握嵌入式系统实验平台上的各类接口的位置

UP-TECH S2410/P270 DVP 的硬件配置如表 1.2.1 所示

实物如图 1.2.1 所示:

2.配置windows的超级终端,熟悉vivi的命令行,bootload、kernel、root和用户程序的介绍;

1)配置windows的超级终端:

a)用串口线将 PC 机与 ARM 开发板连接好后,将 UP-TECH S2410、P270 DVP 开发板开机,然后点击 PC 机上的开始“菜单”然后找到“附件”中“通讯”选项中的“超级终端”,b)然后在超级终端里进行配置,在“名称”中输入要建立的超级终端的名字。c)在“连接时使用”一栏选择可用的串口号,(这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d)在“每秒位数”中选择“115200”,“数据流控制”选择“无”,然后点击“确定”按钮,设置完毕。

2)学习并掌握如下命令:

ls,cd,pwd,cat,more,less,mkdir,rmdir,rm,mv,cp,tar,ifconfig 3.Linux下minicom的使用与程序挂载

a)打开虚拟机,启动linux;

b)新建终端,输入minicom来启动实验箱;

c)配置IP地址——输入ifconfig,查看实验箱IP地址。新建终端,配置主机IP地址与实验箱IP在同一网段。

1.ifconfig eth0 192.168.0.3 d)用前一终端输入ping 192.168.0.3,测试是否ping通。

4.在主机的创建开发目录,编写程序用arm编译器编译。

vi编辑器,编写代码,并使用armv4l-unknown-linux-gcc编译器进行编译

Hello.c源代码为5.挂载程序至实验箱

1)主机设置NFS共享

选中NFS->

设置共享文件夹

2)实验箱终端输入:Mount-t nfs 192.168.0.3:/lx /mnt/nfs 运行编译后程序

五、实验结果分析:

在实验室里我没能熟悉并掌握Linux的开发环境,但是在课后通过查阅书籍资料,最终熟悉了Linux 开发环境,也学会了基于S3C2410 的Linux 开发环境的配置和使用。以及使用armv4l-unknown-linux-gcc 进行编译,使用基于NFS 方式的下载调试,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是编译的文件必须挂载到开发板才能在ARM中找到我们需要运行的文件,以及使用gcc编译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实验

二、嵌入式Linux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嵌入式Linux软件设计方法原理 2.掌握Makefile文件设计方法。

3.熟悉Linux下静态库和共享库的设计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UP-NETARM2410-S嵌入式实验仪、PC机pentumn500以上、硬盘40G以上、内存大于256M。

软件:PC机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9.0、MINICOM、AMRLINUX开发环境

三、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带输入、输出的由5个文件组成的嵌入式软件;(2)写好makefile文件,并上机调试;(3)用变量指明两种编译器。

四、实验步骤:

1.在宿主机(PC)上建立用户开发目录,编写嵌入式程序文件,3个C文件+2个头文件。

cd /

mkdir shiyan input.h

#define N 10

Void input(char *s)input.c

#include #include

Void input(char *s){

Printf(“input your name please:”);Scanf(“%s”, s);

} output.h #define M 5

Void output(char *s)output.c

#include #include

Void output(char *s){

Printf(“hello %s!n”,s);

} main.c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put.h”

#include “output.h”

Int main(){

int i=0;

char name[N];

input(name);

for(i=0;i

return 0;

}

2.编写Makefile文件,要求Makefile文件实现这5个文件的编译,有clean 和intall 选项,用变量选择86和arm编译器指明

CC= gcc或 CC= armv4l-unknown-linux-gcc。

#makefile

#cc=arm4vl-unknown-linux-gcc

cc=gcc

main:main.o input.o output.o

$(cc)–o main main.o input.o output.o

main.o:main.c input.h output.h

$(cc)–c main.c input.o:input.c

$(cc)–c input.c output.o:output.c

$(cc)–c output.c

Clean:

rm main main.o input.o output.o

3.编译程序,并下载到实验箱上执行

mount –t nfs 主机ip:/开发目录 /host。在主机上运行:

挂载到目标板上运行:

五、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如何使用makefile进行多文件的编译。在实验过程中复习了如何实现主机上文件的挂载,使用基于NFS方式的下载调试,通过本次实验,初步了解嵌入式开发的基本过程。像第一次实验一样,在本机上运行要使用gcc编译,要挂载在开发板上运行时需要使用armv4l-unknown-linux-gcc 进行编译。

实验三

嵌入式驱动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在LINUX 下进行驱动设计的原理

2.掌握使用模块方式进行驱动开发调试的过程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UP-NETARM2410-S嵌入式实验仪、PC机pentumn500以上、硬盘40G以上、内存大于256M。

软件:PC机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9.0、MINICOM、AMRLINUX开发环境

三、实验内容:

在PC 机上编写简单的虚拟硬件驱动程序并进调试,实验驱动的各个接口函数的实现,分析并理解驱动与应用程序的交互过程。在PC(宿主机)上编译调试驱动程序。

1、阅读和理解源代码

进入/arm2410cl/exp/drivers/01_demo,使用vi 编辑器或其他编辑器阅读理解源代码。

2、编译驱动模块及测试程序

上面介绍了在Makefile 中有两种编译方法,可以在本机上使用gcc 也可以使用交叉编 确定 # KERNELDIR = /arm2410cl/kernel/linux-2.4.18-2410cl KERNELDIR = /usr/src/linux

3、测试驱动程序

如果使用gcc 编译的话,需要通过下面的命令来建立设备节点,如果使用交叉编译器的话,不需要建立设备节点。#mknod /dev/demo c 254 0 首先要插入驱动模块demo.o,然后可以用lsmod 命令来查看模块是否已经被插入,在不使用该模块的时候还可以用rmmod 命令来将模块卸载。insmod demo.o lsmod demo.o./test_demo

四、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发现实验时要将驱动程序复制出来,否则如果运行不当的话会破坏系统。同时初略学习了在LINUX 下进行驱动设计的原理,基本掌握使用模块方式进行驱动开发调试的过程。

实验四 S3C2410处理器硬件电路设计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硬件电路设计

2.掌握简单的S3c2410处理器的电路设计。3.掌握protel软件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UP-NETARM2410-S嵌入式实验仪、PC机pentumn500以上、硬盘40G以上、内存大于256M。

软件:PC机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9.0、MINICOM、AMRLINUX开发环境

三、实验内容:

使用protel 99se 做s3c2410处理器最小系统电路设计,A/D数据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四、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心得:

10.嵌入式产业实习报告 篇十

经济人假设的不足引发社会学家的批判,并提出了嵌入性 ( Embeddedness) 概念。社会学家认为人们的经济行为是嵌入在社会中,人首先是社会人,其行为产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最早提出嵌入性概念的是波兰尼[1]( Polanyi) ,他把“嵌入性”界定为“人类经济嵌入并缠结在经济与非经济的制度当中”。波兰尼认为在分析经济的有效性时,宗教和政府可能像货币制度或减轻劳动强度的工具与机器的效力一样重要,经济作为一个制度过程,是嵌入在经济和非经济制度之中的[1,2]。

波兰尼[3]认为,经济的实质性意义来自于人们生活中对自然和同伴的相互依存。他为经济社会学提供了一套分析工具,其基本观点是,理性的自我利益 ( Rational Self - interest) 是不稳定的,它不能为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种经济必须能够持续地为人们提供物质生活的支撑。

格兰诺维特于1985年对“嵌入性”概念进行了重新阐述,并把嵌入性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产生了新经济社会学[4]。格兰诺维特[5]认为, “我们研究的组织及其行为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把它们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分析是一个严重的误解”,认为经济行为是在社会网络内的互动过程中做出决定的,社会学在分析经济行为时存在“过度社会化”,而新古典经济学却又存在“社会化不足”的问题。嵌入性理论成为了连接经济学、社会学与组织理论的桥梁。格兰诺维特作为嵌入性理论的集大成者,倾向于把嵌入性作为社会学分析经济现象的一种方法和理论工具。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复杂的经济体,它是嵌于一定的经济与社会环境之中,同时又存在多种分工与协作的网络关系,因此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理论为分析产业集群的社会、历史、文化与制度等社会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视角[6]。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撇开嵌入的具体国情 ( 省情或地区差异) 、经济、社会制度、人文环境和历史条 件去研究 产业集群 是没有实 际意义的[7]。

1. 1 产业集群嵌入性的国外研究

马歇尔[8]最早关注到了嵌入性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他认为嵌入在本地的共同知识形成了“产业区氛围”,即产业发展的文化氛围。Piore和Sabel[9]证实了产业集群内部网络关系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系,并第一次强调了社会资本 ( 社会网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Ottati[10]研究发现企业家精神、信任氛围等历史传统文化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决定因素。Amin[11]认为,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强调高度灵活的商业战略及供应商伙伴专业化能力,仅靠发展纯本地网络是不够的,还要发展更为多样与开放的网络,同其他国家级中心与国际中心建立网络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广泛合作伙伴的产业集聚区。Saxenian[12]认为,硅谷的发展,在于区域内形成了由产业合作网络、社会关系网络与人际关系网络所组成的区域创新系统,其中社会关系网络和人际关系网络最为重要。

Dayasindhu[13]研究发现,集群内部信息和隐性知识的传播能力决定了印度软件业全球竞争力,而集群优势与内部的文化变量及嵌入性程度有关。国外学者还发现嵌入性对产业集群发展的负面影响。Glasmeier[14]对20世纪80年代瑞士Jura地区钟表业集群衰落的研究发现,集群由于对内部制度、文化和网络形成了路径依赖而导致无视外部环境和技术的迅速变化,延误了学习新技术的时机,最终被市场淘汰。Grabher[15]根据对德国Ruhr地区钢铁业集群的分析,提出了功能锁定、认知锁定和政治锁定等三种集群锁定,并指出这3种锁定可以导致集群的僵化和衰退。Uzzi[16]在对Manhauan地区服装业的研究中,提出“嵌入性悖论”的概念,总结了社会网络给集群可能造成的各种“锁定”效应,认为“过度嵌入”不利于集群的长期竞争力。

1. 2 产业集群嵌入性的国内研究

王缉慈[17]提出嵌入性是产业集群的本质属性,认为生产商、供应商和客商在地理上应该尽可能接近,这样可以使生产、销售、研究与开发的信息及时反馈,节约交易费用。王缉慈特别关注嵌入性与区域创新环境的关系,认为企业 ( 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跨国大公司) 只有嵌入于本地才能形成良好的区域创新系统,政府在产业集群实践中应该重视根植性企业的吸引、培育和发展,营造有利于区域创新的环境。庄晋财[18]研究了产业集群地域嵌入性的内涵和成因。林竞君[19]从新经济社会学视角分析了嵌入性对产业集群演化的影响,提出了“网络内外嵌入性均衡”的新观点。赵蓓[20]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角度对嵌入性的作用做了分析,提出了“嵌入性的三层次分析框架”,将产业集群的嵌入性分为: 经济嵌入、体制嵌入和社会嵌入。鲁开垠[21]把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的嵌入特征归纳为: 乡土性和扎根性。他认为社会网络的嵌入性内容包括: 文化嵌入性、模式嵌入性、产业嵌入性和社会资本嵌入性。

就国内外集群研究而言,相对系统地引进了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性理论,对产业集群的嵌入性做了较为详尽的探讨。这些研究基本涉及到社会制度、文化和网络等方面,但主要侧重于社会网络与社会关系的讨论,缺乏对产业集群嵌入性内涵和维度的挖掘,以及各个维度嵌入性因素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影响等方面的研究。鉴于此,本研究试图从嵌入性因素的各个维度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框架,并探析各嵌入性因素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在作用机制。

2 嵌入性的分类及概念框架的提出

2. 1 嵌入性的分类

格兰诺维特在研究个体的经济行为时将嵌入性划分为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两类。格兰诺维特[5]认为,正是这两种嵌入性网络,使得经济行为者之间产生了信任与互动,限制了机会主义行为,保证了交易的顺畅进行。Zukin和Dimaggio[22]将嵌入性划分为4类: 认知嵌入性、结构嵌入性、文化嵌入性和政治嵌入性。认知嵌入性指人类思维受其心智活动的影响,结构嵌入性指在当下人际关系形式中经济交换的背景,文化嵌入性指经济行为嵌入文化价值观之中,政治嵌入性指经济行为总是在特定的政治体制和制度下进行的。Hess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嵌入性划分为: 社会嵌入性、网络嵌入性和地域嵌入性。社会嵌入性 ( Societal Embeddedness) 指的是经济活动本地的社会背景 ( 如文化、政治等历史的、特定的制度框架等) 给行动者打下的烙印,是一种文化性的根植。网络嵌入性 ( Network Embeddedness) 是行动者之间基于信任关系建立的关系网络,这种信任对于网络成员关系的建立、维系和网络结构的稳定非常重要。地域嵌入性 ( TerritorialEmbeddedness) 是指行动者“锚”在一个特殊的地域或地点的范围中。Hess[23]认为经济行为者不会是简单地处在某个区域,而是或多或少受所处区域经济行为和社会变革 ( 如制度变迁、社会文化、社会网络) 的束缚,甚至被当地社会所吸引,抑或是因为一些情况被迫必须在那里,如某类经济活动和社会动力在某些特定地区已经存在,如特殊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共有的人才网络及特定产业文化等。

赵蓓[20]将产业集群的嵌入性界定为是内在于产业集群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类关系的密切程度,并将产业集群的嵌入性分为三类:( 1) 经济嵌入性 ( Economic Embeddedness) ,是指产业集群中企业在生产与销售诸环节中与其他企业的联系程度,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前提与标志。 ( 2) 体制嵌入性 ( Institutional Embededness) 指的是产业集群内企业与其他社会机构的联系,这些机构包括协会、培训系统、银行、科研部门和政府,这种联系也与法律框架、风俗规范和道德标准有关。 ( 3)社会嵌入性 ( Social Embededness) 指的是集群内企业间的人际关系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社会基础。刘恒江和陈继祥[24]把产业集群的嵌入性定义为: 是产业集群长期积累的历史属性,是资源、文化、知识、制度、地理区位等要素的本地化,是支持产业集群生产体系地理集中的关键因素; 将产业集群的嵌入性划分为: 认知性嵌入、组织性嵌入、社会 ( 社会资本) 嵌入、制度嵌入和地理嵌入。

2. 2 基于嵌入性理论的产业集群概念构架

格兰诺维特提出嵌入性概念后,学者们基于研究的需要,对产业集群的嵌入性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划分,都有其合理性,但不免显得有些混乱。鉴于此,本研究首先对产业集群的嵌入性进行界定,然后提出概念框架。

2. 2. 1 产业集群的嵌入性界定

从嵌入性的分类研究可以看出,主要集中在制度、网络和文化三方面,因此,本研究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Zukin和Dimaggio的分类,将产业集群的嵌入性划分为三类: 制度嵌入性 ( 源自于Zukin和Dimaggio的政治嵌入性) 、网络嵌入性( 源自于Zukin和Dimaggio的结构嵌入性) 和文化嵌入性 ( 等同于Zukin和Dimaggio的文化嵌入性和认知嵌入性) 。

2. 2. 2 产业集群三维嵌入性模型的提出

把经济行为放入制度、社会网络与文化的架构之中去研究,可以视为是广义的“镶嵌观点”,狭义来说,经济行为是在社会网络内的互动过程中做出决定的[25]。本研究采用广义嵌入性观点来研究产业集群问题,在制度背景下讨论国家政策与地方政策如何影响产业集群发展,同时探讨网络与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产业集群发展。

综合上述分析,本研究把嵌入性划分为: 制度嵌入性、网络嵌入性和文化嵌入性,从制度、网络和文化3个嵌入性因素来研究产业集群问题。基于这一划分,构造了一个产业集群三维嵌入性研究框架 ( 见图1) 。

( 1) 制度嵌入性。制度嵌入性指集群中的经济活动受到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税收等制度的影响。集群企业会根据其所处社会情境的制度安排及其知识图式来约束自身行为,并最终使这种制度安排嵌入到特定的社会结构 ( 网络) 和企业行为结构之中,制度因素会对集群企业及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22,26]。

产业集群的目的就是要减少交易费用,而企业间交易的实现需要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进行。威廉姆森[27]在他的三级模式中把制度环境当做第3级:法律环境、规范和其他环境要素作为位移参数影响治理结构。制度环境在不同地区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从目前我国东西部产业集群发展的差异来看,更多的是制度安排的结果。1978年改革开放后,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我国于1984年5月4日,将14个沿海城市批准为全国首批开放城市,随后又实行经济特区政策,对东部给予大量优惠政策和开发条件。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快了东部经济发展,而西部直到2000年后才开始受到国家政策支持,而此时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已经形成了定局。东部形成了大量产业集群,而西部的产业集群尚处在萌芽状态。东部基础设施完善,人才济济,产业网络齐全,优越的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制度嵌入性”,使产业集群产生在特定区域。

本研究主要从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来分析正式制度如何影响集群发展及制度对文化和网络的影响。

( 2) 网络嵌入性。网络嵌入性是指集群经济活动受网络中行动者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整个网络属性的影响。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网络构建过程。集群网络包含产业网络和社会 ( 关系) 网络,产业网络和社会网络通常交织在一起,二者很难分开[28],共同影响集群发展。产业集群的网络形成有两种形态: 一是先有社会网络然后行动者进入产业网络,并构建产业网络; 二是先有产业网络后有社会网络[4]。

社会网络通过产业网络的形构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有效的驱动组织间的合作[28]。企业家是否在某地投资不仅要看该区域的产业配套 ( 即产业网络) ,还要看在当地能否寻找到所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等人力资源网络。外地投资者一般会选用当地人来管理当地人,因为共同的文化背景更有利于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容易形成社会关系网络,如与当地政府官员建立私人关系等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政策性支持。由此可见,产业集群的形成要依赖于人情关系网络 ( 社会网络) 和产业网络。总之,不管先有社会网络还是先有产业网络,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是受这两个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研究的网络嵌入性主要从社会网络和产业网络两方面进行测量: 一是社会 ( 关系) 网络,主要关注企业主与政府官员,企业主与大学科研机构研究人员、行业协会负责人、中介服务机构负责人、银行或其他融资机构的负责人或相关工作人员、企业家之间的私人关系等; 二是产业网络,主要测量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和同行业企业及与相关支持机构之间的产业联系。

( 3) 文化嵌入性。文化嵌入性指集群中理性的经济行动者受到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如民族文化心理、本地传统文化及价值观[22,26]。

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已经有了大量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文化如何影响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目前还不多,缺乏实证方面的研究。管理学重点关注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而企业战略本身就包含了企业行为的选择———是否进入集群网络。地方文化传统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浙江不同地区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如永康的“铁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文化形成了五金产业集群,宁波的“红帮”文化形成了服装产业集群,义乌的“鸡毛换糖”文化形成了小商品市场等[29]。

本研究主要将文化研究重点放在当地的历史传统与企业家精神 ( 包括企业家认知、观念) 两方面加以研究,分析文化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及文化对制度和网络的影响。

3 制度、网络与文化的互构机制

3. 1 产业集群中 “制度 - 网络 - 文化” 的互构视角

新制度主义学家认为企业为了生产、研发和销售产品及服务,必然会加入到产业中的关系网络[30]。这些社会关系网络携带着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公共信息。近年来,关系网络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高度关注,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网络组织,通过集群企业间的关系网络,可以获得大量信息,降低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这些关系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益。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这种关系的构建来培育产业集群[31]。

企业与外部的竞争与合作企业、中介组织、政府等产业集群内主体间结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产业集群内产生的信任、合作规范等都是重要的社会资源 ( 社会资本)[24]。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行业协会、机构之间错综复杂的网络关系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社会资本,这种社会资本的形成不仅是获取产业集群外部资源的有效方式,也是集群内部隐性知识传播扩散的惟一途径,成为衡量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因素[32]。

现实中,产业集群中的各种网络关系是随着企业不断发展逐步构建起来的。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企业的关系网络和生产网络。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个人认知 ( 携带的“文化基因”) 决定了企业发展方向和关系构建的类型。政府往往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的发展[32],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资金问题、税收问题等,需要政府的支持,因此,企业家往往都会和地方政府搞好关系,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其实就是关系重塑了制度,通过关系改变了制度原有的轨迹。而政府也可以通过政策的制定,来引导甚至强迫企业的行为朝政府预定的方向 ( 产业集群) 发展,引导企业行为,改变企业家认知。政府通过制度创新来构建集群网络,如打造主导产业政策的制定,引导企业构建产业链,在产业链的构建中形成新的关系网络和培育企业家创业精神,形成创业文化 ( 如改变企业家认知和观念,激发企业家新建企业或把原有企业做强做大) 。尤其是政府帮助本地企业与外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引入新思想新观念,改变本地企业家原有认知和思维模式,增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推动集群发展。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制度构建了文化和网络。

3. 2 制度、网络和文化互构与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分析

3. 2. 1 制度、网络和文化的交互作用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现实中,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因素共同影响,只是这种作用机制在产业集群不同阶段组合形式不同。可能会在萌芽时期先由某一类嵌入性因素驱动,如制度引发其他嵌入性因素发挥作用。制度、网络和文化的主要功能如果不与其他因素联系起来,很难发挥最大功效,甚至导致产业集群衰退或消亡。

研究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靠嵌入性驱动的,“制度 - 网络 - 文化”这3个嵌入性因素驱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并形成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轨迹 ( 见图2) ,由弱到强推动集群发展。

图2中的“制度 - 网络 - 文化”嵌入性的互动驱升机制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进行推导,这里只以制度与文化为例进行推导。同理可以推导出制度与网络、网络与文化的互动驱升,从而形成“制度 - 网络 - 文化”的互动驱升机制。

为了便于分析,本研究做如下假设:

( 1) 假设产业集群发展是由制度与文化推动的,制度和文化如何形成互动更好地发挥功能,促使集群发展 ( 即要实现集群效用最大化) 是此处分析的重点。

( 2) 用X表示利用制度驱动集群发展,Y表示用文化驱动集群发展,X与Y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 3) a和b代表产业集群发展的可能性,二者存在差异,即a > b。

( 4) CX代表制度成本,CY代表文化成本,C代表总成本,XCX+ YCY= C ( 包括各种成本,如变革成本、机会成本等) 。假定在一定条件下CX不变,E代表嵌入性,当E < E0时,CX> CY,此时文化成本小于制度成本,用文化驱动集群发展成本较低;反之,用制度驱动 ( 见图3) 。

( 5) MRS表示边际替代率,即在驱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可能性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单位X所减少的Y,用公式表示为: MRSXY= - △Y / △X。

根据上述假定,可以得出在既定成本下,制度与文化对集群的驱动作用。在既定的成本下,成本线AB与曲线b交于E、F两点,与曲线a相切于M点 ( 见图4) 。

第一种情况,在F点,MRSXY< CX/ CY,这时只要减少X增加Y,也就说此时可以利用文化嵌入性来增加集群发展的可能性,即F点向M点移动。

第二种情况,在E点,MRSXY> CX/ CY,这时只要减少Y增加X,即可以利用制度嵌入性来增加集群发展的可能性,即E点向M点移动。

第三种情况,在M点,MRSXY= CX/ CY,在这种情况下,X与Y的组合为最优,实现了均衡。

这说明通过嵌入性要素的调整,可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也能使产业集群实现均衡发展,保持可持续发展。

嵌入性的提升是由某一种嵌入性先触发,带动其他类型嵌入性的提升,如果其他类嵌入性不能跟随提升,则会出现3种嵌入性的失衡,当这种失衡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到产业集群发展,甚至导致集群衰退,直至消亡。即学者们提出的“关系( 网络) 性锁定”、“制度锁定 ( 制度性依赖) ”、“结构性锁定 ( 社会文化形成的固有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或称文化锁定) ”等锁定而导致产业集群衰退。学者们的研究已经证实: 缺乏更新的区域文化、制度环境和过强的地方关系网络信任,会导致集群交易内部化而造成低效[33]。郑春颖[33]将由于本地网络嵌入性导致的集群衰退归纳为: ( 1) 结构性依赖与集体学习失败; ( 2) 关系性依赖与集群网络内部交易失效。

相关的研究表明,保持集群网络的开放性即集群内外部网络嵌入性均衡是避免各种锁定和路径依赖的有效解决办法[19],即本地网络与外部网络的均衡可以促进集群创新和升级,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产业集群网络组织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集体学习和创新文化的构建。通过集群网络可以获取大量外部信息和知识,节约交易成本和提升企业竞争力。

3. 2. 2 制度、网络与文化在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Tichy[34]受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启发,将产业集群看成一个生命有机体,从时间维度上描述了产业集群的演进过程,把产业集群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在时间上先后连续继起的阶段。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论述了并不是所有集群都能保持长期的竞争力,集群的竞争优势并非一旦获得便一劳永逸。产业集群会由于外部和内部的力量丧失其竞争地位,而走向衰败[35]。

本研究认为产业集群发展是由嵌入性驱动的,在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中3种嵌入性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发生作用,相互促进,共同驱动集群发展。

( 1) 萌芽期。第一家企业的诞生是集群萌芽的开始,第一家企业冒险创业成功后,并不意味着风险的消失,如果没有其他潜在企业家模仿创业,也就不可能形成集群。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决定了能否产生集群,文化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精神源泉,因此文化嵌入性是集群萌芽的土壤。在萌芽阶段,只有少数企业,地域集聚效应弱,企业间缺少分工协作,网络嵌入性不明显。这一阶段产业发展前景也不明朗,政府政策扶持较少,导致制度嵌入性也很弱。此阶段,文化嵌入性如果不能驱动网络嵌入性和制度嵌入性的提升,共同推动集群进一步发展,那么集群就会夭折。

( 2) 成长期。集群成长阶段是集群网络构建的关键时期,网络嵌入性发挥着关键作用。产业网络和社会网络能否成功建立直接决定了产业集群能否发展壮大,成功拓展网络则集群发展,反之集群衰退[36]。这一阶段集群企业数量开始增多,创新是集群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企业家精神是集群创新的灵魂,此阶段文化嵌入性决定着集群的创新能力。制度嵌入性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政府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的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集群,产业发展加速,集聚效应明显增强。但同时也会造成集群企业之间对要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成本上升。如果政府不进行合理的制度管制,就会出现恶性竞争和“柠檬市场风险”[37]。这一阶段,网络嵌入性如果能够驱动文化嵌入性和制度嵌入性共同提升,那么集群将进一步发展; 反之,集群就会出现衰退。

( 3) 成熟期。集群进入成熟期后,制度嵌入性就要发挥关键作用。此阶段集群竞争十分激烈,行业利润开始下降,如果不能实现产业集群升级,集群就会进入衰退期。因此,这一阶段政府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加快产业网络拓展是避免集群衰退的最主要手段。这一阶段文化嵌入性和网络嵌入性主要靠制度嵌入性来驱动,政府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扶持,可以激发企业家精神进行二次创业和创新,积极拓展集群网络,开辟新市场和研发新产品,实现集群升级后进入新一轮的产业集群发展周期。总之,产业集群能否形成和发展,关键在于“制度 - 网络 - 文化”之间能否动态匹配发展,只要能够形成互动驱升机制,就能驱动产业集群发展,并不必然会导致产业集群中的各种锁定而走向衰退。本研究认为,产业集群出现衰退和消亡是因为“制度 - 网络 - 文化”三者之间出现了不匹配或不协调,互动机制尚未建立或运行中出现脱节而导致的。基于嵌入性的产业集群演化可以用图5表示。

注: 图中的分叉点可以出现在生命周期的任何时点上,只要嵌入性的驱动力不足以推动集群发展,就会出现分叉点

图5中的分叉点可以出现在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或时点上。在理论分析中,学者们一般把产业集群看成是一个静态的发展过程即: 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但现实中,这种划分只是一种理想的集群成长路径,产业集群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死亡”。产业集群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外部环境和集群内部环境的变化都会对集群造成重大影响,培育产业集群的内外部网络的均衡、合理的制度安排及区域社会文化的转变,保持制度创新、网络创新和文化创新,是避免产业集群出现衰退的有效手段。过于局限于本地网络和本地文化的限制及地方政府过度的制度保护,就会出现学者们提出的“锁定”风险。只要保持集群内外部网络嵌入的均衡,不断从外部引入新思想新文化,形成文化冲击,驱动网络和文化重构及形成新的制度,就能形成“制度 - 网络 - 文化”的互动驱升机制,避免集群衰退。

因此,现实中产业集群并不一定按照从萌芽阶段到衰退阶段这一路径发展,有时候会出现跨越式或迂回式发展[37]。有些产业集群经过几十年发展也未出现衰退,如日本丰田市的汽车产业集群、美国硅谷产业集群等,而有些产业集群刚诞生不久就消失了,如浙江永康保温杯产业集群出现的“昙花一现”,从产生到消亡1年左右的时间[38]。因此,产业集群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任何一个阶段或时点都有可能出现衰退。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要达到嵌入性驱动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必须是制度嵌入性、文化嵌入性和网络嵌入性作用力方向一致,形成合力才能推动集群形成和发展,这种合力形成机制可用图6表示,图中OA就是合力产生的方向。

要产生图6中的合力机制就必须促成“制度网络 - 文化”3种嵌入性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及驱升关系,避免出现各种锁定和路径依赖。通过开放的网络来不断引入新的文化和催生有利于集群发展的新制度,通过制度变迁进一步引导产生新文化与之相匹配,产生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区域文化,使集群能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不断拓展网络关系,使集群成为一个创新网络[39]。制度、文化和网络只有处在一个不断提升循环过程中,才能保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实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由“制度 - 网络 - 文化”失衡导致的产业集群衰退或消亡,本研究将其比喻成桌腿与桌面的关系,制度、文化、网络好比是桌子的三条腿,产业集群好比是桌面。当桌子的三条腿一样长时桌面处在稳定状态,即“制度 - 网络 - 文化”均衡时,产业集群能够稳定发展; 当“制度 - 网络 - 文化”三者关系失衡时产业集群出现问题,好比桌腿出现长短不一影响桌面稳定; 当这种比例严重失调时,桌面将出现严重倾斜,直到桌腿无法支撑桌面,即产业集群衰退至消失 ( 见图7) 。

4 结论

上一篇:小学生课外读书心得下一篇:论“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治国方略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