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swot分析

2024-06-18

企业管理swot分析(8篇)

1.企业管理swot分析 篇一

企韭管理/55王慧青 尹少华摘要:通过SWOT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内部环境与外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部环境的关系程度和共同作用。明确自身的战略地位,为企业下 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 一步选定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奠定基础.并使企业能适应多变的市场,更好的生存。本文以海尔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海尔内部 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

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分析.得出海尔集团应该采用S--0战略以企业集团。2007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下面

获得长久的发展优势。是有关海尔的SWOT分析: 关键词:SWOT分析;差异化战略;1.优势。发展型战略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文章编号:CN43—1027/F(2008 J11—055—02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作者:王慧青.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讲师;尹少华,中南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湖南,长沙,410004国际市场彰显出发展实力。“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一、SWOT分析 双赢。截止到2007年,海尔累计申请专利7883项(其中发明专在现在的战略规划报告里,SWOT分析应该算是一个众所 利1736项);仅2007年,海尔申请专利875项(其中发明专利

502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在自主知识产权 周知的工具。所谓SWOT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关联的基础上.梅尔还主持或参与了近百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 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弱势因素(Weekness)和外部机会因

中。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农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素(()pportunities)、威胁因素(Threats)进行分析并依照一定的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次序按矩阵形式罗列.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各因素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 相互匹配起来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并为

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企业战略的选择和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SWOT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企业综合情况进行客

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 观、公正的评价,以识别各种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并将

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海尔。入单合一”发展模其中与战略相关的因素分离出来。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 SWoT分析框架图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海尔的优势还包内部环境

括: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员工素质相对较高;多年规范化管理优势(s)劣势(W)外相当好的基础;真正把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难得有一名老总

部机会(())WO(组合)战略 双)(组合)战略 环 能够对信息化分析得如此透彻,阐述得头头是道;观念转变在 境WT(组合)战略ST(组合)战略 前.流程再造在后。二者相辅相成,交互前行。从张瑞敏砸冰箱开威胁(T)

始,首开海尔观念转变之先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现在的 进而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企业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和概括,海尔;等等。相对于国外企业.海尔的信息化具有强劲的后发优 分析企业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 势.2001年与1995年的DELL所处的环境早已大不相同;在全球internet的大范围普及和国际化大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扩张局 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则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

势下,海尔在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当然更容易取得成绩。业的可能影响上。但是,外部环境的同一变化给具有不同资源和海尔通过产品差异化战略来获得并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具 能力的企业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却可能完全不同.因此,两者之间体体现如下:产品特征.。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产品组合,海 又有必然联系。尔集团的整体厨房l与其他企业联系;职能部门问的联系;坚信

二、海尔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品牌是企业的生命线;采取分销渠道;服务与支持。特别是售后

所有企业的首要目标是赚取利润。即制造和销售某种产品服务.海尔的企业文化中有一点是。海尔是水,真诚到永远”,她的成本和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和打造全 始终坚持“用户永远是对的”。始终强调产品的优质服务。海尔球一流品牌.每一个企业都应有自己的战略。海尔集团也不例的服务平台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很多企业都需要海尔的服务平台。她正是用差异化的产品、情感化的服务来占领市场。外。海尔集团总部在中国青岛.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

万方数据海尔企业的SWOT分析 .

56企韭亲天地·下旬剃/2008/¨

2.劣势。息化的停滞不前,也给国内的信息化产业当头一捧;可以预见海尔在传播和公关技巧方面十分欠缺.这将使中国未来的 蹲。一旦外部信息化的时机成熟。从技术角度上讲.谁也不会比 收购

企业十分困难。海尔公关方面欠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谁慢多少;倘若撇开这些年来的海尔品牌宣传效应不谈。海尔竞

尔在聘任机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注重对技术,知识的考察而 争对手们外部信息化的成长也只是旦夕之间。忽略了对个人能力的考察。海尔这些年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

三、海尔的SWOT矩阵分析以至于我们毫不怀疑它的国际化。信息化进行得如火如荼,内

SWOT矩阵分析图如下所示:‘ 商的电子数据交部的信息化还好说,外部的信息化,尤其是与国内供应商、分销换.却一直处于两难境地,采购和分销成本的降 SWOT矩阵框架图(策略组合)低仍然难以彻底实

现。海尔的愿望是好的,它希望它的供应商S一()战略w一()战略 和

利用外部机会(())分销商的信息化水平都能够跟七它自己,但实际情况与预计依靠内部优势(S)

利用外部机会((J)克服内部劣势(w)却是大相径庭.没有人能跟得上海尔的步伐。海尔最终足孤掌难 s一.r战略 W—T战略呜。试问有哪些家企业能够真正与海尔实现网E订单?个别用 依靠内部优势(s)减少内部劣势(w)回避外部威胁(T)回避外部威胁(T)户的点菜式订货究竟是不是新闻嚎头?国情所限。方法必须变

通.结果仍然是回到原来的电话、传真订货流程去.。信息化”徒面对外界机会,发展企业内部强势,改正企业内部弱势。同劳无功。外部环境的不配套、不同步.是导致海尔外部信息化不时回避外界威胁,实现从强势到机会的转变,是企业应该做的,成功的重要原因.这也许是海尔始料未及的。但也口r能就算是知而且也是必须要做的。道这个结果,也要硬着头皮上,谁让它是海尔呢!海尔就是要处

弱势(wee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 处争第一!内部外部 强势(strengths)I(threars)3.机会。

SWOT分析模型 企业文化。有生于无——海尔的文化观海尔之所以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的通过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海尔可采用S一()战略,即利用‘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的人才观;先谋势,后藻利——海尔的战略观(企业 企业内部目前现有的优势.去抓住外部机会的战略。海尔是发展型企业,有很多的发展空间。海尔作为一个品牌企业,本身就 如同斜坡上的球市场无处不在。人人都有市场-)l品牌是帆。甩户为师——海尔的品牌营销;企业生存的土壤足用户——海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的服务;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海尔的国际化;海尔管理的

四、结论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海尔的管理之理念。海尔在未以上SWOT分析表明,海尔企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来的时间里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继续以海尔的企业文化困难与希望同在,但这螳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不是一成不 为基准。同时要注重科技创新实现企业信息化。同时伴随着国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相互转化。按SW()T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强,海尔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海尔的 战略衡量.海尔企业仍然应该实行发展型战略,依托自身优势,发展机会在于要把握住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抢抓机遇,投入大量的资源,扩大产销规模,以提高竞争地位.提 海尔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三个转移。一是内部组织结高现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或用新产品开辟新市场。

构的转移;二是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不是指产品出口。呵是

说要海外建厂、办公司;三是要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傲到前端参考文献:设计,后端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还而应抓住机会,迎接挑战,创 [1]鲁卿.SWOT分析在企业制定专利战略中的应用研究[D].武

世界名牌。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4.威胁。[2]廖理.企业管理新-i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0.[3]陈熙照.海尔管理方法[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目前。海尔仍然面临着银多威胁,伴随着家电企业的不断兴学.2007. 起。技术的不断完善,海尔必须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创新水平,[4]陈富生.黄顺豢.现代企业管理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7.进而提高自己的优势。此外还而应该向多产业方向发展。以提 [5]吴照云.企业管理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3.高自已的竞争力。面对海尔的信息化,国内同行们大约是一边[6]王建明.战略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1.看海尔外部信息化的热闹。一边加紧自身内部信息化的推进,这就是海尔所面临的威胁.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使海尔如芒刺在(责任编辑:帅时远)

背,敢于吃螃蟹的也许是英雄.但不一定是成功者。海尔外部信

万方数据

海尔企业的SWOT分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

王慧青,尹少华 ,湖南,长沙,410004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2008,(11)0次

参考文献(6条)

1.SWOT分析在企业制定专利战略中的应用研究 2006

2.企业管理新论 200

43.海尔管理方法 2007

4.现代企业管理教程 2004

5.企业管理学 200

36.战略管理学 200

5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王江 中国联通公司发展战略探讨 2008

我国电信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大电信运营商均对战略管理予以高度重视。根据市场需求,竞争对手,宏观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来确定和实 施公司发展战略。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育竞争框架,政府按照“政企分开、打破垄断、鼓励竞争、促进发展 ”的思路,顺应社会“降低资费、提高服务”的呼声,对中国电信业进行了重组,多家电信运营商应运而生。通信行业垄断被打破,市场竞争格局初步 形成,电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电信运营商为了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各种手段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电信市场将逐步向国外电信运营商开放,国内国际市场逐步一体化。中国的电信市场将面临国外电信企业 的强大冲击,中国电信企业依靠行政手段和市场的非关税壁垒政策,禁止国外企业在中国电信市场经营电信业务的日子将不在。同时,中国的电信业在 入世后又面对一系列的发展机会,例如国际资金的引入,通信新技术的运用,国内国际通信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等等。面对激烈的竞争,面对机会 和威胁,在优胜劣汰的市场中,那些能够审时度势制定良好的发展战略,具有较强应变能力的企业能够顺利发展。中国联通公司作为全业务的电信运营 商,面对着传统运营商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在用户心中难以取代的品牌优势,面对着高速发展的通信新技术和用户不断提出的新的服务需求,面对着新时 期对企业管理提出的严峻挑战,面对着国际资本进入国内电信行业的趋势。在这种环境下需要有效地制定、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以使联通公司充分利 用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会、避开外部威胁,克服自身短处,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联通的外部环境,来分析联通可能 面对的机会和威胁。通过分析中国联通的竞争对手和内部条件,来分析联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然后针对联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拥有的优势和劣势进 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联通适宜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确保战略实施的效率和效果,对联通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期说明适宜的发展战略是联通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能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二、论文主要内容 本文在对电信行业进行 总体分析、审视竞争对手以及分析联通公司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根据联通公司的实际情况对联通公司的竞争战略进行了分析。本文分六章对联通公司发 展战略进行了相关探讨。第一章概述。描述了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概况,阐明电信行业竞争格局的形成过程。说明中国电信业业务状况和存在问 题。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以及文章的框架结构和内容。第二章中国联通外部环境分析。分析联通公司成立过程和业务状况。分析中国加 入WTO,电信行业面临了国际竞争压力和发展机遇。分析中国电信行业竞争格局以及法律政策环境等宏观外部环境,来探讨联通公司在新时期的发展机遇 和所面临的威胁。第三章中国联通竞争对手分析。从网络通信资源,业务状况,价格竞争,服务竞争,品牌竞争等方面来探讨联通竞争对手的优 势和不足,以期比较说明联通公司所拥有的自身优势和劣势。第四章中国联通内部条件分析。本章从联通公司的公司实力和品牌,网络规模和资源,业 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联通内部条件状况,阐述联通在发展过程中拥有的长处和要面对的不足。第五章中国联通发展战略分析。根 据前几章外部环境,竞争对手,内部条件的探讨情况的基础上对联通公司进行SWOT分析。然后阐述差异化战略,合作战略等联通公司的发展战略。第六章中国联通发展战略的实施。在第五章阐述联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叙述了战略实施的重要性,明确联通公司需要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打造强势品 牌,完善企业制度和加强流程管理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来促进联通发展战略较好的贯彻,从而使联通公司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三、论文 主要贡献 文章希望通过对联通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说明和分析,来探讨联通公司的发展战略,以期为联通公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比较客观的分析了联通公司的状况。客观地描述了联通公司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联通公司所处的行业竞争环境以及法律政策环境。同时对联通公司的实力和品牌,网络和资源,业务与市场等公司内部条件进行分析。以明确联通的优势和劣势,在竞争环境中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2.对联通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侧重探讨。根据在联通公司的SWOT分析的基础上,对联通公司的差异化战略和合作战略进行了重点的探讨。

2.学位论文李俊客 电动车企业产品差异化问题研究 2008

本文回顾了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历史,描述了当前国内的行业发展状况,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我国电动自行车迅速发展的原因,论证了当前 所处的产品生命阶段、行业特点等,并对未来的行业发展做如预测。运用SWOT分析,指出行业内取得领先地位的电动车企业面临的战略选项:面 对当前竞争,要采用产品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要实施蓝海战略,做好未来产业规划。实行差异化战略,关键是实现产品研 发的差异化,具体分为三个方面论述:应对当前市场竞争方面,快速高效推出多种车型、做好产品开发;深入方面,研发工作向上游延伸,企业与供应 商共同研发,提升供应商开发能力,增强行业资源整合能力,与供应商共同成长;长远方面,关注产业发展,引领行业技术潮流,做好基础技术跟踪、研究。根据蓝海战略思路,电动自行车制造企业可以向相关电动交通工具方向扩展,如生产电动三轮车、四轮车等;并探讨进一步向电动汽车行 业发展的可能性。最后,对电动车生产企业XR进行案例分析,介绍XR企业如何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并给出企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3.学位论文 叶景妹 VA公司基于QFD法的差异化战略选择与实施 2009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巨变这两股不可抵挡的潮流纵深推进的时代,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环境的变化是快速的、不稳定的,机遇与威胁并存,面临激烈的竞争浪潮,民营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虽然我国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 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其自身的缺陷已显露且成为其发展的阻碍因素。特别是近年来原材料价格的剧烈变动和电子商务技术的高速发展,其经营方 式灵活的优势日渐减少,正确认识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找到提升企业运作效率的最佳战略,确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对策,更好地规避风险则成为民营 企业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本文对VA公司战略选择及实施案例进行了剖析。VA公司是浙江一家小型制造企业,本文详细分析了VA公司发展的重要 时期的外部机遇和挑战,内部优势和劣势。分析其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其产生的根源。从上述的结果分析得出VA公司应将差异化战略作为首选这一结论,并继续论述VA公司实施差异化战略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阐述VA公司在当前形势下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切入点为在样品试制及产品生产全过程中

实施QFD法,比较VA公司差异化战略实施前后的区别可知差异化战略选择和实施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希望通过对VA公司案例的分析,为浙江 中小民营制造企业在当前形势下正确选择和实施竞争战略提供借鉴。

4.学位论文 陶克宾 重庆中澳公司产品竞争战略研究 200

4本文应用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重庆中澳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澳公司)自身特点,介绍了企业战略管理和产品竞争战略的定义、分类、选择战略的一般方法、战略制定与实施的关系以及产品竞争战略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环境威胁和机会的评价工具以及组织优势与弱点的分析工具 ,指出了环境威胁和机会评价的基本目的以及组织优势与弱点分析的主要作用,强调了只有将行业吸引力与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这两个问题的分析结果加 以匹配,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战略选择、战略目标的确定、战略的实施,三者必须有机结合,产品营销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通过波特的五种力量模 型进行的环境威胁评价,消减威胁的机会分析和行业结构中存在机会的分析,我们发现,中澳产品机会大于威胁,防水产品行业总体经济吸引力很大:同时 ,我们还发现,先动优势是中澳产品必须抓住的机会,差异化战略是中澳产品能够消减威胁、利用机会的有效战略.根据VRIO框架分析的结果,结合VRIO框架 与传统SWOT分析的关系,我们发现,中澳公司及其产品所拥有的资源具有优势,而且具有可持续特殊能力,在行业中所处的竞争地位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可以 产生正常的经济绩效.5.学位论文 姚剑芳 华澳轮胎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2009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迎来了机遇与威胁并存的发展新局面,华澳轮胎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正处于这一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硫化机行业是 一个特殊的、专用性强的行业,“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使得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从华澳公司的发展历程着手,应用相关的战略理论,研究华澳公司的发展战略。首先分析华澳公司的内部资源,再利用对硫化机行业的下游轮胎及 轮胎的上游汽车行业进行了行业背景分析,应用外部因素分析评价矩阵(EEF)、内部因素分析评价矩阵(IEF)、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GPM)及SWOT分 析法,制定出华澳公司的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支撑体系。研究结果显示,华澳公司面临发展机会,却又缺乏内部优势,公司需要选择扭转性战略,同时采 取目标市场聚集战略,产品及服务差异化战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从人才培养、技术发展、供应链管理、组织创新、信息化管理、品牌培育及企业文 化建设等几大方面着手建立华澳公司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对从事橡胶机械的中国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同时为贸易转生产的企业如何成功转型提供参考依据。

6.学位论文 刘璐 西斯尔天津混凝土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200

2在世界经济局势动荡、国际资本全球化流动寻求新的投资机会的大前提下,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跨国公司在天津的投资企业—西斯 尔天津公司同样面对历史性的机会与挑战,在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带来的巨大业务发展机会面前,企业如何才能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这是西斯尔天津公司在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中外投资方关注的焦点.该文通过对西斯尔天津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扫描,运用了数学中的灰色 模型对天津预拌混凝土市场的发展做出预测,并运用SWOT分析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对于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在研究了公司目标和使用这个战 略制定的前提和背景条件之后,针对企业的环境特点,作者提出了实施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总体竞争战略、有进有退的市场选择战略.针对企业的资源特点 ,提出了实施价值链优化战略和巩固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该文最后,以市场营销理论的观点,对产品和服务差异化战略的实施提出具体的建议并对组织 实施战略有重要影响的组织结构变化进行了探讨.7.学位论文 李海燕 云南某IT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2007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战略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由于信息产业发展群体化、信息技术多样化、密集化及信息技术的广泛 应用特点,让从事信息技术的企业面临全球化及产业人才的激烈竞争,这也就导致了信息技术企业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对于一些没有好的企业战略及 竞争战略的公司来说,其企业的生命周期也变得更加短暂。云南某IT企业发展受到地域市场的局限性,技术人才短缺的困难;同时又要面临着来 自客户、供应商、替代品的压力;笔者通过调研看到云南某IT企业到目前为止没有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是因为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由于管理及战略 的原因,企业人才流失,这样就不能给客户带来完善的服务。本文想通过对云南某IT企业的分析和研究作为案列,用企业竞争战略为指导,对云南某 IT企业竞争态势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提供有益的建议。本文通过对信息产业及信息技术特点及趋势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价值链分析法、“五力模型”、SWOT等理论分析工具,正确识别IT企业外部所形成的机遇和威胁和对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的判断,沿着企业价值链这条主线,发掘出影 响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要素,并提出了云南某IT企业未来发展的竞争战略,以差异化战略为主,而辅之以价值链的重构为辅,从而为云南IT企业的发展 谋求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8.学位论文 叶守瑜 CD建工集团发展战略探讨 2007

CD建工集团(简称集团)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始建于1954年8月,前身为CD市建筑工程局。2003年5月,经CD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CD建工集团。集团 具有建设部批准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其它各类施工资质十余项,以及经商务部批准的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以及进出口经营资格。公 司所属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71家,拥有总资产63.6亿元,2006年完成企业总产值56.8亿多元;是集科研设计、工程总承包、建筑安装施工、路桥建设、装饰装修、房地产开发、建筑工业产品生产、建筑材料供销、中等专业教育、生物制药、旅游酒店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随着经济全球化、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及集团成立后整体实力的不断壮大,CD建工集团在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管理、新技术的研发、人力资源管 理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不协调。作为集团企业管理部门工作的负责人员,笔者应用所学的企业管理知识,针对集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公司今后的发展 加以探讨分析,提出笔者的建议。全文共分四个章节: 第一章是CD建工集团的发展背景。首先对CD建工集团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然后阐 述其发展现状。通过对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和改革历史进程的回顾和分析,指出集团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章是CD建工集团的内外部环境及 SWOT分析。首先笔者对集团的市场前景、竞争对手的情况和自身的优劣势等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明确集团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是哪些,什么是集 团的优势和劣势。集团应怎样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扬长避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自身主业,以使集团驶入可持续发 展的轨道。第三章是CD建工集团的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前面的分析和总结,笔者对CD建工集团的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个人的建议。第四章是 CD建工集团发展战略目标与实施。本章先给出了集团的远景发展目标及近3年的发展目标;然后给出了实施集团近期目标的具体措施,如对集团的品牌管 理、推行差异化战略、坚持人才强企战略、组织结构调整等方面。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给CD建工集团的实际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使CD建工集团抓 住西部大开发及城乡一体化的历史机遇,通过改制改革建立集团新体制、调整结构形成生产经营新格局、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不断提 高集团经济运行质量和综合实力,力争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建筑航母。由于笔者的水平有限,文中难免出现错误 和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9.学位论文 邓金生 东莞五金产业的转型和发展研究 2008

本文针对东莞五金产业的实际情况,就其转型和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本文首先概括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东 莞五金产业的内外部环境。随着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深入,信贷危机正逐步影响实体经济,造成失业率增加、企业倒闭、消费者信心受挫,世界 各国纷纷推出救市措施,以挽救已经处于衰退中的全球经济。我国政府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已经实施了积极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推出了四万 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五金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生产经营环境必将进一步恶化,五金产业的转型迫在眉睫。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 法揭示出东莞五金产业虽然拥有悠久的历史、五金产品成本低廉、五金市场体系和产业配套健全等优势。但是,由于东莞五金产业的产业定位不高,产 品的附加值较低,现在仍然处于世界五金产业链条的最低端,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东莞五金产业的生产设施相对落后、产业一体化程度低、没有建 立产品品牌和技术创新不足。随着国家实行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计划,一些规模较大的五金企业的规模扩张欲望正越来越强烈,发达国家由于金融危机 的影响正加快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包括五金产业在内的制造业,东莞五金产业迎来了转型和发展的良好机遇。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东莞五金产业 目前已经开始面临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低成本的挑战,人民币升值、产业的过度竞争、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认为东莞 的五金产业目前正处于投资导向阶段,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基于价格的产业竞争已经处于白热化状态,技术创新严重缺乏。根据发达国家五金产业的 发展经验,东莞五金产业应该改变目前“低、小、散、弱”的状况,实现整个五金产业向“高、精、尖”的转变,使东莞五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体。本文认为东莞五金产业的转型和发展战略分为三个方面:总成本领先战略、标新立异战略和政府、行业、企业三个 层面的一些具体战略举措。较低的产业总成本现在是东莞五金产业的制胜法宝,以后也同样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力。根据国外的经验,总成本最 低战略主要通过三个子战略来实现:一是建立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内部的沟通,降低产业链条上下游之间物流信息流的成本,使五金企业更具地方根植 性,以形成区域品牌,提高整个东莞区域的五金产业竞争力;二是加快产业重组,实现五金产业的纵向、横向整合,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形成规模优势,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飞跃;三是改革现有的五金产品营销渠道,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建立直营店、专营店,实现产品营销渠道扁平化,降低渠

道成本,与客户零距离交流,在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前提下提高产业的盈利水平。标新立异战略也叫差异化战略,是东莞五金产业未来发展最核心 的战略,标新立异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品牌两个方面来实现。技术创新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离不开政府、企业、员工三方面的 共同努力,政府应当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应该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员工应该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技术创新是合适的人、在 合适的制度引导下进行的合适的产品和技术革新。品牌是企业产品品质的标记,是企业诚信度的“砝码”,也是衡量企业产品档次的重要依据。东莞五金企业要实现“OEM”产业业态下的“制造利润”向自主品牌下的“品牌利润”的转变,企业必须建立产品品牌。建立品牌首先要确立企业品牌的 核心价值,其次是要设计和组织品牌形象要素,最后,要通过互联网、博览会、五金大卖场等形式来进行品牌推广。本文认为,政府在产业转型 过程中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建立小额贷款公司以便解决东莞五金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建立五金产品的专利保护体系和通过投资 拉动提高国内对五金产品的需求,逐步减少外向型依赖,提高产业安全。其次,应该建立行业交流的平台,行业协会要主导制订相关产品的行业标准,规范无序竞争。最后,企业应当积极改善生产经营设施,减少环境污染,积极培养技术、管理人才,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0.学位论文 王亚明 天津市静海县工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研究 2008

战略作为一种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的思维方式,是地区政府对工业发展领域的策略选择问题,历来受到高度重视。战略力求从环 境的变化中寻求机会并避免风险,塑造地区工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随着经济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工业 仅靠实施固定不变的战略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地随着环境的变化及时提出新的目标和战略,调整、转变和实施新的战略,才能够更 快地促进工业的发展。本文在对传统战略决策理论及操作的一般流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国内外背景和自然地理状况、社会经济状况、资源环境状况等方面对静海县的工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实际分析,在此基础针对静海县的工业发展,提出了利用优势,抓住机遇,改善 劣势,迎接挑战的改进策略和措施。本文的研究思路:首先从国内外工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和相关理论出发,对静海县工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以工业结构调整相关理论为依据,以静海县工业布局为实例,从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其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其竞争力的 主要因素,最后依据机会和要想利用机会要依靠的优势和克服的劣势,威胁和要想规避威胁要依靠的优势和克服的劣势来制定相应的机会-优势(OS),机 会-劣势(OW),机会-优势、劣势(OSW),威胁-优势(TS),威胁-劣势(TW),威胁-优势、劣势(TSW)战略。在充分考虑主客观因素以保证其结构调整方案的 可行性之后,提出静海县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及具体方案。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qyjtd-xby200811032.aspx

下载时间:2010年4月19日

2.企业管理swot分析 篇二

在管理创新中, 管理制度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日常运营的各种具体制度总称。它的主要作用是规定企业如何取得和运用资源。管理制度对于创新的重要作用是使资源使用向创新倾斜, 使企业敢于冒险, 勇于创新。同时, 还保证创新者从创新中获得利益, 以激发创新者的热情。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是决定企业管理工作水平的先决条件。中国企业管理与世界企业管理的差距, 主要是制度性的差距, 而不是一般的管理方法上的差距[1]。

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SWOT分析

现实的环境是不确定和复杂的,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企业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 也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环境因素的不断复杂化, 决策问题越来越成为管理中的核心问题, 它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绩效。因此, 管理制度创新首先应是决策制度的创新, 管理者要在决策中把科学性和艺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提高决策质量。SWOT模型是企业结合自身优势 (Strengths) 、劣势 (Weakness) 及其所处环境的机会 (Opportunities) 、威胁 (Threats) , 进行战略构思、战略选择的重要工具[2]。

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SWOT分析如下图所示:

(一) 外部环境分析:机遇与挑战

应当看到, 风险与机遇同在, 机遇与商业利润就在风险之中, 风险管理的核心就是化风险为安全, 达到制胜的目标。因此, 把敢冒风险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 从而抓住了一个又一个新机遇,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1. 机遇分析

(1) 知识经济时代多学科发展对管理思想的深刻影响。传统思维方式对企业管理制度有很大影响, 包括思维的主观性、绝对性、保守性、直线性和单一性等小农经济思想, 这就迫切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用现代思维缩小时空跨度, 运用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等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 使整个现代企业制度系统运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用现代思维拓宽视野广度, 建立内部运行机制和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改造陈旧的企业体系;迫切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用现代思维增加管理深度, 用战略眼光来统筹考虑, 从更深层次上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进一步深化现代管理力度;迫切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用现代思维加大工作力度, 加强内部管理, 严格质量管理, 不断加大企业管理的力度, 以保证低成本、高质量, 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迫切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用现代思维正视复杂程度, 管理者必须运用纵向延伸思维和横向发散思维的多维思维形式, 分析、确定现代企业管理的多重性、复杂性。

(2) 企业现代化道路处于上升期, 与国际化接轨愿望迫切。无论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个人企业, 都期望根据市场需要, 参照国际惯例, 着眼发展, 重新调整组织机构, 在机构设置上, 既要解决和克服企业规模扩大、经营范围增加造成旧体制集权管理无法适应的问题, 又要适度放权, 保证运行的集中控制与协调, 保证实现企业的统一目标和任务。按流程实行程序化管理, 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指挥系统逐步进行改革和调整, 打破部门分工的严格界限, 实现功能重新组合, 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活力。强调倒金字塔型权利结构, 在员工的知识、能力、技术持续性提升的基础上, 把权利从领导者手中分散到企业成员手中, 使员工直接承担为用户服务的责任, 从而缩减管理层级, 提高企业组织效能和应变能力。

(3) 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较小, 企业发展潜力巨大。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 放眼全球, 只有中国仍保持高速度的经济增长。这为我们企业采购世界高技术零件创造了条件, 也为我们聘用国外高级人才提供了方便。以全球视野整合人力资源, 国内有些企业聘用国外高级人才, 使他们的产品达到国际水平, 满足了世界市场的需要, 这些都可以提升我们企业的竞争力, 我们要抓住机遇, 逆市而上, 把企业做大做强。

2. 挑战分析

(1) 企业面临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由以前的目标责任为基础、以产定销为导向上升到现在以过程管理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一方面, 目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但管理制度要以过程展开, 将时空结合起来, 运用现代管理思维的时效观念和动态观念, 强调管理的过程和过程的管理。另一方面,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 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既重视市场、技术、经济因素, 又考虑社会环境因素。企业要按用户的要求去开发产品、开展业务, 要以产定销。社会要什么则生产什么, 而不是生产什么向社会推销什么。在面临同行业的激烈竞争时, 要进行差异化分析, 找出企业的特色和优势, 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 中小企业发展受到瓶颈限制。中小企业在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就业等方面作用显著, 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 缺乏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指导和发展规划, 相关扶持中小企业的法规也一直没有出台, 这致使中小企业丧失了许多发展良机。在市场竞争中, 中小企业处于劣势地位, 资金、技术、产权等方面的限制, 妨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3]。

(二) 内部环境分析:优势与劣势

现代企业的管理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 随着股权的分散化, 所有多元化, 以股东会为代表的所有者集团并不直接进行管理, 而把管理委托给一个相对规模的经营者阶层, 经营者主要是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管理, 所有者主要是对作为经营者的管理者的管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博弈, 共同的目标使他们有可能互相妥协, 达到双赢。

1. 内部优势分析

(1) 企业自身成长对创新的迫切需求。创新是现代企业活力之源, 任何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 都会对新的市场环境产生一些不适应, 出现一些新问题, 企业只有不断地创造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不断地改进管理, 才能使企业获得管理上的支持力, 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而管理创新的核心是制度创新, 因此, 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层, 要舍得腾出时间研究企业的管理问题、制度问题, 制度制定好了,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企业被管理者对最优化制度的偏好。企业的新制度在时间和效率上明显优于旧有的制度。从被管理者自身的角度来看, 由于旧有制度不科学、不规范, 限制其劳动的热情和能力。新的管理制度具有促进技术创新的时效优势, 使得企业适应市场上技术更新的频率越来越快的趋势, 及时对外界的变化作出反应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2. 内部劣势分析

(1) 企业组织结构臃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内部也日益暴露出了自己的劣势。庞大的企业架构, 冗杂的人员配置, 企业变成了“大象”[4], 机构设置烦琐, 人力成本飙升, 在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时无从适应。

(2) 领导个人主义盛行。我国长期处于威权统治, 长久以来形成的企业领导作风导致这样一种现象:领导拍板、“能人治厂”、“以人治企”。国有企业决策由领导拍板定夺, 家长制、长官意志的管理盛行。一个好的企业领导能带出一个好的企业, 相反, 一个不尽职的企业领导也能搞垮一个企业, 企业的发展过分依赖于领导个人, 企业仍然处于不成熟阶段的表现。企业的管理常处于“人治”而不是依靠制度和规定。

(3) 旧有企业人力资源制度束缚人才成长。企业极易形成部门垄断。所谓部门垄断, 主要是指排斥部门外的参与, 强调部门内封闭的决策, 这是一种行为上的偏差, 而不是机构设置的偏差, 这样就把群众的参与排斥在外, 上级部门独家说了算。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匮乏, 而在国有企业内“论资排辈”现象突出。领导在退休之前基本上是终身制, 能上不能下, 造成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很差, 干好干坏一个样, 懒惰情绪滋生蔓延。

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 树立创新的战略思想是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根本

创新是企业利润不竭的源泉, 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企业创新的关键是树立创新战略思想。创新战略思想要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树立“创新立企”的观念, 塑造自主创新型企业;二是推进全面创新管理, 实现企业全员创新、全过程创新、全时创新;三是建立创新的空间和环境, 培育创新的氛围。

(二) 规范性与创新性的关系

制度的功能是协调和规范人的行为。企业的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 这种规范在一个多变的风险社会中尤其重要, 因为规范意味着某种程度的科学性, 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降低不确定性和风险。但是, 如果组织已经习惯了某些规范或从中获利而不愿放弃固有的规范的话, 这种规范有时也可能成为组织发展和创新的一种障碍。在快速变化、动荡不安的环境下, 企业管理制度也必须保持动态性。因此, 管理制度应把规范和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 管理制度建设与人本管理的关系

传统管理思维基础上的管理制度侧重于组织的稳定、规范和效率, 主要使用一系列详细制定的规则来管束员工, 使员工被动地、有效地完成既定的工作。这种制度强调的是组织的整体性, 却忽略了员工的个性和员工的创造性。在管理制度创新中, 要突破以物资资本为主的传统,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并在整个企业管理制度中付诸实施。以人为本就是要一切以人为中心, 重视人的因素, 注重对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在组织整体发展的前提下承认和鼓励员工的个性和创造性, 营造个体能发挥创新精神的组织情境, 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四) 构建学习型企业,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文化创新

学习型企业是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趋势, 它能使企业在创新、竞争和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 有着更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它能使企业充满活力和创造精神, 不断实现质的飞跃。构建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对于管理制度的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一种软约束, 文化可以决定制度创新的方向, 这种软约束与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一样, 都形成了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虽然这种文化软约束在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很大, 但常易被忽视。只有充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文化创新, 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其他方面的管理制度创新[5]。

参考文献

[1]李莉.谈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制度创新[J].企业与经济管理, 2007, (14) .

[2]李兴旺.SWOT战略决策模型的改进与应用[J].决策借鉴, 2001, (2) .

[3]徐冉.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中小企业的SWOT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

[4]邹凤岭.世界发达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研究[J].决策借鉴, 1995, (5) .

3.医疗设备管理的SWOT分析 篇三

【关键字】医疗设备管理;SWOT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医疗改革的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而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部分的医院管理者却不能够看清医院自身的优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致使医疗设备管理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此,本文提出用SWOT分析方法,来对医疗设备管理在内部环境下的优劣势和外部环境下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战略的思考。

1 医疗设备管理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也可以称作为态势分析法,主要包含四个因素:优势(S)、劣势(W)、机遇(O)和威胁(T)。其中优势和劣势属于内部因素,主要指医疗设备管理的医院内部管理情况;机遇和威胁属于外部因素,主要指医疗设备管理的医院外部环境情况。

1.1医疗设备管理的优势分析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大医院为了满足患者或消费者的医疗需求和推动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医疗设备的引进。这样不但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水平,也成为吸引患者或消费者的医疗市场竞争优势。目前,各大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正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

其次,目前的医疗设备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各种各样的医疗设备不断的涌现,为医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同时为医院提供了议价空间,为医院提供了选择性价比稿的医疗设备的条件。再次,互联网的使用,也为医院提供了医疗设备的对比信息,使得医院在进行设备采买时,能够获得性价比更改的医疗设备。

此外,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上也加强了管理,对医疗设备采买和维护都制定了很多的规章制度。

1.2 医疗设备管理的劣势分析

一些医院只追求设备的先进性和设备的数量,却不注重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情况,使得一些医疗设备在实际的应用中不能展示应有的左右,属于医疗设备的浪费。其次,有些医疗人员在诊治患者的过程中过分依赖医疗设备,致使其缺乏诊治经验。

1.3 再次,医疗设备虽然很先进,但很多的医疗人员缺乏应用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致使医疗设备的一些性能不能够得到应用,丧失了先进性。此外,医院过度的追求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和数量,致使医院承受资金的下来和经济风险。

1.4 医疗设备管理的机遇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医疗设备也变得越来越具有高质量性、先进性和高性能性等。使得医院在一些医疗设备的采买上,不必要花费大价钱从国外引进。

其次,医疗改革使一些公立医院又重新回归到公益性上,国家对医疗设备进行投资,减少了医院的资金压力和经济风险。此外,国家出台了像《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使用管理办法》等医疗设备管理办法,规范了医疗设备的采买和管理。

1.5 医疗设备管理的威胁分析

患者和消费者对于医院存在这“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舆论压力,使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面临的堪忧的发展前景。其次,高科技技术垄断情况不能够得到解决,使得医院在购买医疗设备时,不得不选择高价的进口设备。这样使得医院无论是设备投资还是日常维护,都会存在这很大的成本压力。

此外,各大医院之间凭借这新设备来提高竞争优势,使得一些医院也不得不更新医疗设备,在医疗市场中举步维艰。

2 医疗设备管理的发展战略分析

因为优势和劣势同属于内部因素,机遇和威胁同属于外部因素,是相互对立的关系。所以,在进行战略分析时,不能够将同属于内部环境下的因素或同属于外部环境下的因素放在一起进行战略制定和分析,要通过一个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相互组合来进行发展战略的制定。

2.1 SO战略:优势+机遇的战略组合

多使用国产的医疗设备,降低医疗设备的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根据国家的医疗设备的相关配置管理办法来进行医疗设备的购置计划的制定,以保证购置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2 ST战略:优势+威胁的战略组合

在进行医疗设备采买时,应详细的与卖方签署售后服务条款,以维护医院的利益,保证医疗设备的后期维修和维护。对于一些高价垄断的进口设备,应从国产设备中寻找替代品,以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浪费。此外,对于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系统,并将医疗设备日常维护和管理的责任下放,实行设备管理责任制,以保證医疗设备的正确和持续的使用。

2.3 WO战略:劣势+机遇的战略组合

医院在进行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使用上,不能够持续的依赖于卖方。应该自己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高业务的医疗人员。所以应该定时定点的对医疗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并引进设备维修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科学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和核算制度,以降低医院的成本压力和经济风险。

2.4 WT战略:劣势+威胁的战略组合

利用社会资源,通过集资、引资贷款等方法与卖方建立医疗设备合作关系,以互利互赢的关系降低医疗设备成本压力。其次,加强医疗人员自身的队伍建设,使医疗人员不过分医疗医疗设备,多通过实际操作提升诊治经验和水平,保证医疗人员的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勇.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浅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10).

[2] 袁启坤.分析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3(1).

[3] 申卫.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6).

作者简介:

4.企业管理swot分析 篇四

摘要: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竞争环境日益复杂,一系列的管理创新促使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作出反应,人力资源管理外包(HRO)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中所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但在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与市场尚未发展成熟,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侧重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内涵的阐释和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SWOT分析。希望能够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SWOT分析法

1研究的背景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指出:“在10年至15年之内任何企业中仅作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业务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向更高级发展机会的活动、业务也应该采

取外包的形式。”

在美国市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市场己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而在中国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这一概念还刚刚被引进不久,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同时,相当多的跨国公司、中国本地公司,以及有关社会机构己经对其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和关注度,令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指组织委托第三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机构代为处理组织部分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内容繁多,流程复杂,根据人力资源外包内容复杂程度和层次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外包。广义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指企业邀请咨询公司评价其专业技术与能力,给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涵盖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也称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大外包”。总体说来分为五大部分,人员的配置、培训与发展、薪酬福利、绩效考核、企业架构及岗位设置。而通常在完成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设计后,企业仍然需要聘用专业外包公司来实施日常繁琐的操作和管理, 如薪资福利管理、薪资福利数据的获得、能力评估、人员培训与发展

[1]等,这就是 “小外包”概念,或称为狭义外包。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形式主要分为部分人力资源职能外包、整体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小包干、人力资源大包干及人力资源综合外包五种。

3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因此,清楚地确定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战略的SWOT分析。

3.1 优势(Strength)分析

(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我国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主包企业和接受外包的专业公司之间进行信息的充分沟通与交流,提高效率,从而节省交易费用和代理成本。比如通过网络,就可以建立专业网站来提供咨询服务,这远比传统的交易方式要高效得多。

(2)部分员工的支持

在很多已经适合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企业中,由于事务性工作的繁杂与战略性工作相纠缠,使人力资源部门员工常常陷入到两头不讨好的困境。一方面,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无法按质按量完成,如绩效考核等,导致企业基层员工怨声载道;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时间研究人力资源战略性问题,向上无法交代。所以,人力资源部门和受到影响的基层员工在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前提下有可能积极支持企业决策。

3.2 劣势(Weakness)分析

(1)缺乏相关流程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对于国内多数企业来讲还是个新鲜事物,对外包相关流程缺乏科学系统的认知,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业务大多只停留在员工档案关系、人事社保等比较初级的方面。如果处于成本考虑而忽视了外包前对实施外包相关工作人员足够的培训,会给之后的外包和后外包工作留下很多隐患。

(2)部分员工的反对

企业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考虑问题多是从自身角度出发,而很少斯出于企业长远战略角度的。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对基层员工的影响较大,他们往往面临着工资的起伏、职位的动荡和失业危机。因此,这一部分员工很可能在舆论和实际行动方面抵制外包的顺利实施。

另外,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公司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也会产生没有工作做的担心,从而倾向于不支持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实施。

(3)保守的用工意识

不仅员工会有保守的想法,我国企业的决策层也有其一贯保守的用工意识。他们很容易因为害怕将招聘与考核等职能外包出去之后会对自身权力造成削弱而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产生犹豫和观望的态度,甚至有可能在外包的筹划或者实施过程中放弃。

3.3 机会(Opportunity)分析

(1)外包商的可获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外部机会分析主要是外包服务商的可获性问题。有可供选择的合适的外包商存在,外包决策才可付诸实施。

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人力资源中介市场发展迅速。据劳动人事部门统计,早在2000年底,全国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总量就已达3700多个,为15万家单位、150万人进行人事代理。仅2000,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10万人进行人才测评,为100多万人提供了短期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培训,举办人才交流会万余场,48万多家单位、1150多万人次进场交流。网上人才市场正在全国兴起,共建立了547个人事人才信息互联网服务站点,全国访问量超过6000万人次。当然,在全国各地区,不同层次和类别的人力资源中介组织早已逾万家,准确数据有待权威部门进一步调查统计方可得知。2001年底,我国对国外人力资源中介组织采取了有限制准入政策,促使一些洋中介以各种方式进入中国的人力资源

[2]服务市场,如全球第一大猎头公司MR I、亚太区最大的招聘网站JOBSDB 等。国外人力资

源中介组织介入恰恰看中的是我国外包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外包市场的快速成长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由此可见,国内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发展突飞猛进,目前在中国市场上为企业寻找贴身的专业化、个性化、高兼容性和易实施的高水准人力资源服务中介也成为可能。

(2)国外先进思想和经验的引入

加入WTO以后,我国同国际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这不仅在商业领域同时也会在思想和经验领域交流。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外包发展较早也较成熟,人力资源外包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随着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的增多,人力资源外包的思想一定会影响我国的企业管理人员,会使得我国的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会逐渐地接受这种新

事物,外国企业和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也带来了大量成功经验,这无疑会给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3.4 威胁(Threat)分析

(1)逆向选择风险

对于外包企业来说,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活动,必然面临服务商的选择问题。按照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中,企业与外包服务商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行业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外包企业无法真正了解外包服务商的经营业绩、社会声誉、发展状况、成本结构等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资质信息,以致外包前无法筛选合适的外包服务商,造成逆向选择的后果。外包后,外包服务商也可能发生未尽力执行受托工作的道德风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与服务提供商的优劣有直接关系。

(2)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约束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无完善的法律法规去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这一新兴行业。虽然一些地方已经制定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法规,如在北京已经出台了相关法规规定人力资源外包机构的设立以及业务的操作规范,但很多地方法规还没有对此项行为制定相应的约束和监督机制。正因为如此,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市场上滋生了不少违规操作,也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市场的混乱。

(3)文化冲突风险

人力资源外包涉及外包企业与外包服务商双方的人力资源整合,会面临由于企业之间价值观的差异所带来的摩擦和冲突,从而弱化了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对企业文化建设带来困难;若外包商在提供服务时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的文化则会造成服务质量与效率的下降,则引起外包方企业员工的不满。

(4)信息泄露风险

企业在外包合作过程中必须向服务商披露大量信息,如企业战略、经营指标、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等信息。向服务商提供的信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本企业的商业机密,服务商很可能控制企业,使企业陷入被动。外包商也可能与将来客户分享合作中的知识产权,泄露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机密。而在我国目前尚未有完善的法律和法规去规范这些外包公司的行为,一旦企业机密泄露则对企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5)决策选择风险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外包决策时,必须清楚地界定哪些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适合外包。如果规划和分析不充分,人力资源外包项目选择不合适,外包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同时,给企业带来经营安全上的风险。

(6)潜在的高额成本风险

从表面上看,人力资源外包后企业确实因为减少了人员、机构设置等而节约了开支,降低了运营成本。但是,外包过程潜在的高额成本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外包过程中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帮助和辅导服务商,以增进对企业的了解,方可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方案。4 战略选择

根据上一章对我国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SWOT分析,提出如下策略(见下表): 表5-1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SWOT战略分析

4.1 SO战略

4.1.1 积极慎重地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谁先采取成功的变化谁就能率先取得相应的竞争优势。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化是当今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是大势所趋,加上当前我国企业意识的转变、外包商水平的提升和数量的增加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只要企业自身情况需要,就应当积极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SWOT战略分析

而之所以提到“慎重”,是因为任何变革都不是普遍适用的,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判别是否需要并且可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4.1.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在外包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与外包商建立长效沟通与监督机制,一方面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加强双方交流,保证工作质量进度的控制。另外,管理层还应指定专门的人员参与到外包项目中,作为交流的媒介与外包商的沟通,以此强化外包服务商与内部员工的沟通:一方面,可以让外包商更快更充分地了解企业环境、人员和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到企业中,尽早的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外包商也可以更好地管理企业的一线员工,增强员工的满意度,保证外包工作顺利开展。

4.2 ST战略

4.2.1 外包报酬以业绩提升为基础

外包商能带给企业较高的竞争力和增值率,就与之建立长期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这样既有助于外包商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可以减少寻找外包商带来的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与外包商签订无限期合约。企业给予外包商的报酬是以其给企业带来的业绩提升为基础的,而不是以关系为基础。

4.2.2 加强成本控制意识

为了确保人力资源外包在控制经营成本方面的潜在优势,外包企业应组成一个由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的专家委员会,充分调查研究人力资源外包的相关成本风险因素,评估外包项目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成本风险,并在选择外包商时将成本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子。另外,外包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外包的预算、决算工作。同时,外包企业应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人力资源外包的显性与隐性成本进行认真的分析,采取加强管理与监控的办法,对人力资源外包活动进行过程控制,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

4.2.3 注意信息安全问题

企业在外包内容的选择上应特别注意,对于涉及企业机密,涉及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或具有企业特性的工作应由企业内部完成,不适宜外包。

4.3 WO战略

4.3.1 合理定位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将组织内部一些事务性行政性的工作转移出去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剧本令他们的角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根据大卫·乌里奇教授的理论,人力资源管理者扮演的角色分为几种:战略伙伴、变革推动者、管理专家和员工激励者。但是由于人力资源外包的存在,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从他们所必须应该完成的事务性日益繁琐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把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方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开发中去,为企业人力资源增值,向更高境界发展,所以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加重“战略伙伴”这一角色的“戏份”。同时由于咨询公司这些外部资源降临组织内部,如何协调外部资源和组织内部资源也成为人力资源部的新课题之一。因此

[3] 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还新增了外包活动的监管者这一角色。

针对这些转变,企业应当注意对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外包后所要面对的业务的教育和培训,以防他们面对变革时不知所措。

4.3.2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思想和成功经验

企业如果拒绝学习国外先进思想,就无法接受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一重大变革;如果不积极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就有可能在外包实施过程中重蹈别人的覆辙。

4.3.3 积极争取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宣传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这一新生事物, 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其得以健康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为社会所完全接受尚需较长时间。改变企业、社会、个人的传统思想观念, 还有一段长路要走。在当前我国大力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 政府部门要积极鼓励、支持、提倡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这一新的管理模式, 加大宣传推广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力度和广度。甚至可以考虑给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企业及外包商适当的优惠政策。而企业则应当积极争取并善加利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4.4 WT战略

4.4.1 确定外包的职能

为了安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企业要通过一系列的决策和行为来降低风险,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确定外包的职能。根据对发展战略、内外部环境等的分析,企业可以掌握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不达标的职能,针对这些职能(称之为预选职能),有两种完善的方法,一是自制,一是外包给专业的外包商。

企业可按照“收益-成本比较”模型进行外包决策。职能自制的收益用Y1来表示,自制成本用C1来表示;职能外包的收益用Y2来表示,外包成本用C2来表示。通过科学的成本收益分析和预测之后,外包决策如下:

若Y1/C1>Y2/C2,则应该自制;若Y1/C1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预选职能属于专业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工作,则不能仅仅通过对比自制和外包的收益成本比进行决策,还应考虑到企业对专业性职能的自制能力,因为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来看,对专业性职能工作的运作在能力上还有不同程度的欠缺。

4.4.2 与合适的外包商签订详细周密的外包协议

企业选择外包商,应确定全面合理的选择流程,外包项目不同,选择外包商的侧重点也应该不同。除考虑外包商的服务价格之外,还要广泛搜集有关外包商服务质量、客户群体、专业背景、基础素质、财务状况,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对各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估。通过谈判所形成的详细周密的外包合同必须包括:外包的具体业务、承接各种业务的价格、双方的职责范围、合作的期限、工作的进度,预期所要达到的目标、因违规协议而应受到的处罚等项目、有关知识产权的保密协议等。在合同签订之前还应该有专门的法律人员(可以是企业的专职法律人员,也可以临时聘请外部的律师)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仔细审阅,[4] 避免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

4.4.3 注重企业内部冲突的协调

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过程中,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积极宣传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加强内部冲突管理工作,鼓励员工积极支持和参与外包项目,消除员工之间的习惯性防卫心理和内在抵制行为,树立外包共赢的理念。同时,企业还需要解决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因外包活动所面临的职位动荡和失业危机,妥善安置冗余员工。

4.4.4 双方企业文化的融合在外包实施过程中,还要注重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外包使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合作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文化的交叉与碰撞。只有加强沟通,彼此文化逐步相融,在管理理念上互相渗透,彼此适应,才能实现良好的合作。当供应商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与外包企业相冲突时,要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否则完全有可能导致外包的失败。

4.4.5 退出策略

人力资源外包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外包,意味着外包使得外包服务商已经建立了企业各种资源的数据库。当客观环境发生改变或企业自身管理进行调整,企业要解除与外包服务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时,要处理好由此带来的相关问题,包括如何处理与原外包商的关系、外包合同的终止、责任的清偿、避免公司信息泄漏或缺损等等。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可以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害。

5总结与展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使人力资源管理突破组织的边界在更广泛的领域基础上进行,使企业聚焦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并与第三方服务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拓展战略机会和增强适应性。目前,从我国南方城市广州、深圳等地开始出现的“人才派遣”实质上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在我国的应用表现形式,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这种管理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尽管对于这种模式的研究刚刚起步,还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但这并不能阻碍它成为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内的一项重大变革。

本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限于作者水平,还有很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文中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5.企业管理swot分析 篇五

在企业管理和竞争的过程中,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或者说它们都有能力向同一顾客群体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如果其中一个企业有更高的赢利率或赢利潜力,那么,这个企业比另外一个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但是竞争优势是要有一个标准来衡量它,对其进行分析,已给出决策来让企业更好的发展。

这时候我们就会用到SWOT分析方法,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隶属于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S(strengths)是优势、W(weaknesses)是劣势,O(opportunities)是机会、T(threats)是威胁。SWOT分析有其形成的基础。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和“可能做的”之间的有机组合。

对于一个正在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的大学生我来说,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可是到底是如何地不容乐观,多么的不容乐观。这就要用SWOT分析法来分析一下,以得出结论,让我对所面对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进而制定详细的个人的近中远期规划,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

内部环境分析、S、1、本人专业素质过硬,对专业知识有很好地掌握。

2、没有家庭负担和压力,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上还可以得到家人和亲友的支持。

3、思维活跃,思想新潮,富于创造性,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自学能力强,能给企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企业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对企业的发展来说也是很有帮助。

4、我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自我学习和提高意识强,更易服从企业管理。

5、年纪轻,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富有激情和创造力,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6、21世纪是信息时代,更是网络的天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运用IT技术能力强,能够自主的在互联网络上搜寻到许多信息,并且善于分析和处理信息,对信息的应用能力较强。

7、自身有很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是企业聘任人员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在当前经济形态下,不管何种单位,都离不开分工与合作,而良好的沟通是团队合作的基础,企业内部成员内存在着不同的分工,而不同的成员必须合作完成共同的工作任务,只有具备较高的沟通表达能力的成员,才能在沟通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合作做事,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W

1、对于企业来说,我们在校学的知识有很多是过时的,且偏重理论方面,我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到了企业之后最多只能用到15%,而且实践能力差,动手能力不强。

2、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很快的,而我们的教育模式比较僵化,教材更新不及时,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培育出的人才大多不符合社会的需求和企业的用人标准。

3、我刚从大学这个美丽的“象牙塔”里走出来,缺乏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对工作寄予很高的期望,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喜欢纸上谈兵,寻找工作的眼光太高,给自己定的目标不切实际。工资水平太低不想做,专业不对口不想做,缺少兴趣不想做,但是眼前的现实却比理想更加骨感。

4、我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经历,不能很快适应工作,有心理承受力差,意志不坚定,容易朝三暮四。

5、我缺乏对社会和个人的责任感,而且现在整个社会文化和商业交往中往往不信任青年人。

6、作为一个就业女性本科大学生,在性别方面遭到许多企业的歧视,往往许多企业招聘要求后缀就加了个要求性别男。

外部情况分析:

O 1: 多元化职业选择。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对各种人才和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特别是新技术新流行的人才。多元化的发展使我们在就业时的选择也更加趋于多元化,我们的就业方向也不只局限于本专业的范围之内,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能力来选择适合我们自身的职业。比如公务员,创业等等。而且在政策方面,国家也鼓励我们大学生自主创业,给出了许多的优惠政策。

2:经济形势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市场对我们这些技术型的大学生的需求加大。

3.对于本科生,我们还可以不去选择就业,而是在自己的蓬勃向上的年龄选择继续学习,考上研究生,在知识层面提高自己。

T

1、就业竞争压力加大。2015年,中国高校扩招致使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大学毕业生数量有749万人,大学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2、对于我们本科生,在我们就业时,很容易被公司企业所歧视。社会普遍不看好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毕业生,更看重高学历和丰富的经验,很多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同一专业的研究生,对我们本科生的就业有很大的威胁。

3、由于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的大学生的质量出现良莠不齐,我们很容易被企业所不看好,增加就业的难度。

4、我们大学生就业准备不充分,就业观念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不敢大胆的去想,去闯。

5、现在,高等教育趋于普及化,大学生的数量猛增,竞争日益激烈。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竞争不光来自国内,还来自“海归”和留学生。

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短期:大学阶段的具体措施

1、眼下最重要的是不断学习,争取在2015年考研中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

2、学好每一门课,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2、多去图书馆,多多阅读各种门类的书籍,而不能只局限于专业书籍,拓展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

3、多去英语角练口语,找机会与外国人交流,平时可以多看看英文书籍以及英文节目等,提高口语听力能力和阅读能力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六级。

4、这个时代必定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利用离不开电脑,准备电脑方面的知识,学习和熟练应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参加并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

5、准备寒假社会实践,联系公司实习或者做兼职,多与社会接触,锻炼自己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中期、1、在下半学期做出优秀的毕业论文,让自己的本科阶段不留遗憾 2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自己的与人沟通的能力。

3、在团队中团结队友并且有出色的团队意识和组织能力,提高自己的领导和组织能力

4、准备考取本专业的相关证书,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5、需要经常锻炼身体,强健自己的体魄,为以后的高强度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6、积极与本专业老师沟通,获取本专业的最新从业及工作信息。长期

1、现代企业更看重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经验。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多多积累经验,多看看本专业的新闻实况,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并走出校门,在社会中实践,通过工作来积累自己的经验和社会阅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不被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

2、在锻炼身体之后有胜任岗位工作的身体素质,还要提高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精神。

3、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在工作确立稳定阶段,我还需要不断学习,时刻准备获取更高学历或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

无论是已经进入社会谋职还是仍在学的在校生,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我已是大四的学生并且即将毕业,一直也在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问题但一直都是苦思无果,SWOT分析无疑是一个很有力的工具,经历了这样一个自我剖析和挖掘的过程,发现自己的思路比以前更加清晰,尤其是考虑问题的视角开阔了,不光是局限在对知识的兴趣选择上,更重要的是不断培养了自己爱好和性格特点,也就是更加全面地分析自己了,也相信这次的分析会对我未来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帮助。在以后的生活当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也要尝试用SWOT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已得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6.企业管理swot分析 篇六

上传日期:2008年10月31日编辑:现代经济编辑部点击:440次

周湘蓉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贵阳550002)

摘要:SWOT分析法是一种将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辨识市场机会与威胁,分析自身实力,进而制定企业最佳战略的一种分析方法。本文阐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计划工作的目的和作用,描述了磷肥行业的行业特点,就如何针对磷肥行业的特点进行企业SWOT分析,编制企业年度经营计划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瓮福集团几年来年度经营计划的编制和实施,阐述了运用SWOT分析法对增强企业年度经营计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作用。

关键字:磷肥企业;计划编制;SOWT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过程的加快,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的建立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企业所处的环境更为开放和动荡。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日益融入了国际市场体系,与国际市场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这种变化几乎对所有企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环境扫描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企业职能。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市场,如何客观分析企业实力,发现市场的潜在机会和威胁,整合和优化配置企业内部资源,顺势而为,选择企业的战略方向,确定企业的年度经营目标、制定实现年度经营目标的保障措施,使企业年度计划的编制既具指导性又具灵活、可操作性,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SWOT分析,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瓮福集团)是以磷肥生产为主体的大型国有企业,从2006年开始在公司年度计划编制中运用SWOT分析,并配合使用季节变动分析、线性规划等现代计划分析、预测工具,对提

高年度计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起到了良好作用。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计划

(一)计划的目的和作用。对市场经济下的微观主体——企业来说,计划至少有四个主要的目的和作用:首先计划指明了方向。计划建立了协调,它给出了管理者和非管理者努力的方向,当员工认识到组织的方向以及他们如何为达到目标作出贡献时,他们会自觉地协调他们的活动,相互合作,并采取措施实现目标。第二,通过计划可以减少环境变化对组织的冲击,降低不确定性,通过迫使管理者具有前瞻性来降低不确定性。第三,计划可以减少活动的重叠和浪费。当工作和活动围绕已经确立的计划进行时,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以及冗余就会被减小到最低程度。最后,计划设定的目标和标准,可以用于控制。在计划工作中,我们开发目标和计划,并通过控制,将实际的绩效与目标进行比较,发现存在的重要差异,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活动。没有计划是不可能进行控制的。此外,计划还可以作为预算和绩效考核的基础。因此,制定一个好的、操作性强的年度经营计划对企业非常重要。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计划管理的特点及计划的制定。我国现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计划管理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2、受企业内部资源约束

3、受行业特性和区域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由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产品生产后由国家统购统销,因此,企业不需关心市场,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不仅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且还逐步融入了全球化经济,企业同时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在这种充满不确定性和动荡的环境下,制定一个有效的计划,一个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计划,为企业发展指出实际努力的方向并对实施提供指导,已成为企业的必做功课。

企业年度经营计划的编制,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现有市场经济条件下

计划管理的特点,充分考虑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和企业内部资源的有限性,并对应对市场变化,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供保障措施和预案。SWOT分析法为编制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企业年度经营计划,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综合分析工具

三、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方法,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分析,它是基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对比竞争对手,并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可能对企业带来的机会与企业面临的挑战,进而制定企业最佳战略的方法。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则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但是,由于每个企业具有的资源和具备的能力各不相同,外部环境的同一变化给不同企业带来的机会与威胁也可能完全不同,因此,两者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

(一)优势与劣势分析。企业的的竞争优势是其超越其竞争对手、实现企业目标的能力,企业的主要目标包括盈利、增长、市场份额等。因此,这种能力不一定完全体现在较高的盈利率上,有时可能是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增加市场份额等,特别是企业或其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初期(导入期和成长期)。实际上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指一个企业相对其竞争对手有较强的综合优势或比较优势。需要注意的是,竞争优势是指在消费者眼中一个企业或它的产品有别于其竞争对手的任何优越的东西。以磷肥为例,可以是产品的内在质量(养分含量、可溶性磷含量)、外观质量(产品色彩的一致性,颗粒的园润度,颗粒的均匀度)、产品品牌、产品价格、农化服务等。明确企业在哪方面比竞争对手具有优势对企业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扬长避短,或以实击虚。由于企业是一个整体,并且由于竞争优势来源的广泛性,所以,在做优劣势分析时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上,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做详细的对比。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优劣势分析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做详细对比时,应结合行业的特点。

2、注意识别哪些是该行业企业应具备的关键成功要素。

3、进行分析时只能站在现有用户及潜在用户的角度上,而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上。

4、企业在确定自身优势后,应分析:

(1)建立这种优势要多长时间?

(2)能够获得的优势有多大?

(3)竞争对手作出有力反应需要多长时间?

(4)应采取何种措施维持这种优势?

(5)维持这种优势的成本有多大?

优势与劣势分析可以采用内部分析矩阵进行分析,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竞争对手,根据行业特性和竞争态势,选择关键要素进行一一对比和分析。

(二)机会和威胁分析。环境发展趋势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示环境威胁,另一类表示环境机会。环境威胁指的是环境中一种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战略行为,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公司的竞争地位受到削弱。环境机会就是对公司行为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该公司将拥有竞争优势。环境扫描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辨别新机会和识别潜在的威胁。企业可以应用市场机会分析来辨别某个机会的吸引力和成功性。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每一个特定机会中的成功概率取决于它的业务实力是否与该行业的关键成功因子相匹配。很清楚,一个公司不应去纠正它的所有劣势,也不应对其优势全部加以利用,主要的问题是公司应研究,它究竟是应只局限在已拥有优势的机会中,还是去获取和发展某些优势,以找到更好的机会。

企业在完成了SWOT分析后,就可以为年度计划期制定特定的目标。当然,这个目标还必须与企业的中长期战略规划相配合。

四、SWOT分析在企业年度计划编制中的运用

(一)、磷肥行业的特点

1、磷肥属支农产品,关系国计民生,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大,因此在进行企业外部环境分析时,国家宏观政策对企业经营影响的分析

必不可少,如国家对磷肥的限价政策、补贴政策以及对出口磷肥的税收政策等,都会对磷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战略决策产生巨大影响。

2、我国的磷矿产地主要集中在云贵川鄂四省,大型磷肥企业也主要集中在云贵川鄂,消费地主要在东北和华北,铁路运输条件的制约也是需认真分析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

3、生产企业原料自给率低。磷肥的主要原料为磷、硫、氮三元素,我国现有大型磷肥企业中,自有资源中同时具备三元素的企业尚无,因此磷(矿石)、硫(硫酸、硫磺、硫铁矿)、以及氮(合成氨)等上游资源的供应和采购价格,对磷肥生产的持续稳定和生产成本的高低影响甚大。近年来硫磺制酸因其符合环保要求、工艺流程短、建设投资少,在我国得到大力发展,其占硫酸总产量的比重从1996年的2.97%猛增到2006年的44.3%。我国近两年建成的大型磷铵装置,大部分采用的是硫磺制酸工艺。而我国硫磺大部分需要进口,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很高,2006年以来,国际硫磺价格受中国和印度强劲的进口需求拉动,以及国际磷肥价格的大幅提升等因素影响,成10倍增长,从2006年的80美元猛增至目前的850美元。国际硫磺价格的暴涨,对采用硫磺制酸工艺的企业成本影响很大。

4、产业集中度较低。虽然我国从2000年以来,陆续建成了十几套大型磷肥装置,磷肥产能和产量也大幅提升,但单个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不到20%,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间竞争激烈。

(二)分析要素的选择。如上所述,在进行SWOT分析时,识别哪些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很重要。在进行外部环境分析时,结合行业特点选择分析要素,是进行有效分析的重要途径。针对磷肥行业,可重点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如与磷肥产销相关的扶农补贴政策、税收政策、产业规划等)、磷、硫、氮元素的供需关系,美国等国能源政策的变化、铁路运输条件等纳入外部环境分析。在进行内部条件分析时,可结合产品的直接用户和最终用户的特点,选择消费者最关心、最有价值的要素,与竞争对手一一对比。如将产品价格、产品内在质量、产品外观质量、产品对用户使用习惯的适应性、品牌效应、产品成本等作为内部分析要

素,比较优劣,评估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进行决策。在进行完企业SWOT分析后,就可以对企业的年度生产经营进行决策。明确优势产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组合优化;确定整体上是采用扩张还是紧缩战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并结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制定年度经营目标;制定出应对竞争对手及市场变化的保障措施。

五、运用效果

瓮福集团在2006年年度计划编制中开始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综合分析,并结合一些现代计划技术和预测工具的运用,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组合优化,制定出年度经营目标、计划指标和保障措施,对公司年度生产经营活动起到了很好地指导作用。几年来,虽然国际、国内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公司每年的年度经营目标均得以完成或超额完成,实现了年均30%以上的快速发展,销售收入从2005年的不到40亿,增加到2007年的70亿,今年将突破百亿大关。

六、结语

7.企业管理swot分析 篇七

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 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 从而制定相应有效的应对措施。

1 我国物流企业的优势 (Strength)

1.1 需求优势

相对稳定的国内经济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虽然2008年下半年以来, 我国经济大部分指标增速呈现回落态势, 但是, 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恶化和国内连续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主要指标增速的回落也没有改变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增长的基本趋势。据我国《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测,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9%左右。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速小幅回落到3%左右;第二产业增速也由2008年的11.1%减速为10.2%;第三产业增速比2008年低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幅预计达到16%左右, 全年出口和进口将分别增长14.5%和19.5%。这个增速说明我国经济只是增长速度减慢, 并不是衰退。

据世界银行的估算, 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6.7%。按9%的增速计算, 2009年我国的GDP将达到9.7万亿, 按15%的比重计算, 物流成本为14550亿元, 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1.2 产业优势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 我国的物流市场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

第一, 我国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我国加入WTO后, 外资物流企业大量涌入我国市场, 推动了国内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据相关统计表明, 最近五年我国物流产值年均增幅在20%以上 (2008年19.5%) , 预计2010年物流产值将达到9600亿元, 年均增速保持在l5%以上, 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第二, 我国物流产业呈现多元化格局。按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 2005年, 在商品分销、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仓储、货运代理、邮递服务等物流市场领域已经全面开放, 市场主体正呈现国有、集体、个体、中资、外资等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相互依存、同台竞争、相互促进的多元化的局面。

第三, 我国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第三方物流模式是一种提供个性化、多功能增值服务, 效益和效率都比较高的现代物流社会化服务模式。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率分别高达80%、76%和58%, 而且需求仍处在不断增长之中。

1.3 劳动力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 是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又一突出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密集型的装御、仓储、运输等行业。目前我国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2400万,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来的也有800万;受金融危机影响社会生产对劳动力需求下降将导致多余劳动力300万。而每年只能提供城镇就业岗位1200多万个 (田成平, 2008) 。

2 我国物流企业的劣势 (Weakness)

2.1 物流技术存在差距

我国物流企业长期以来投资少、信息化程度低, 物流服务能力和技术与客户需求存在很大差距。手工作业多, 服务的技术含量低, 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落后, 电子订货系统 (EOS)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EDI)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FID) 、全球定位系统 (GNSS) 在中国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较低。货运管理系统 (TMS) 、国际贸易物流系统 (ITLS) 等复杂的物流管理系统更是在国内的物流企业中鲜有应用。

2.2 物流产业效率偏低

发达国家通过推行现代物流精细化经营, 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额的比重已经降低到10%左右, 而我国2008年这一指标仍为18.8%。这就意味着我国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近两倍, 物流产业效率普遍偏低。

2.3 物流业务附加值低

我国物流企业普遍业务附加值低, 增值服务少。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提供单一运输和仓储服务, 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 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 导致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

3 我国物流企业的机会 (Opportunity)

3.1 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 物流市场扩增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国际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转移。而中国由于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市场潜力大、劳动力成本低, 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聚集地。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估计, 中国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国, 大约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的28%。目前, 中国制造业总量居全球第四位, 中国正在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 成为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中心”。

3.2 国家拉动内需政策, 转化了更多的物流需求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机中, 我国政府也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 以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增长。到2010年, 我国政府将增加投资40000亿人民币, 确保我国经济增长, 并将大力调整城乡结构、地区结构、产业结构, 逐步扭转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 加快城镇化进程。地方政府也将会拿出许多的财力, 制定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和措施, 这一切都将进一步扩大物流市场。

3.3 国家物流产业扶持政策出台

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 确保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国家已把物流业纳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各级政府也出台了许多物流产业扶持政策, 帮助企业度过“寒冬”。

第一, 引导企业向内需转型, 寻找新商机。从2008年11月至今, 国务院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和措施。新出台的我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发展物流内需市场[7]。各省市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新政策, 引导物流企业进行业务转型, 将供应链管理模式和理念引入新的领域。

第二, 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产业运行效率。国家投资40000亿元, 加快道路、交通及配套设施建设。各地也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聚焦点, 加快推进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建设, 整合公路、铁路等资源, 建设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有效提升基础设施和空间对产业的基础承载能力。

第三,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帮助企业度过“寒冬”。国家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产品出口退税率, 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加大对物流业的资助和扶持;构建物流用地政策体系, 解决商贸型企业的物流用地问题;对评价优良的物流企业予以政府扶持, 建设物流通道和网络, 开拓物流企业新的增长点。

4 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威胁 (Threat)

4.1 物流产业结构升级压力不断增大

目前, 我国的物流业正处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 物流企业面临着设备技术改造、信息化建设、企业体制改革、物流业务转型、一体化服务水平提高、资金短缺和专业人员缺乏的重重压力, 制约发展的困难很多。

4.2 下游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导致需求下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9]:第一, 对我国金融行业的直接影响。第二, 外需减弱的扩散影响。第三, 国际市场重要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对国内生产的冲击和影响。

4.3 金融危机下各国加剧了贸易保护

从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发展史来看, 一旦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发生, 各国往往采取“以邻为壑”的对外贸易和货币汇率政策, 一面转嫁金融经济危机, 一面推高本国出口竞争力, 以阻止经济进一步停滞带来的不利后果。

事实也正如此, 就在2008年G20国首脑峰会召开几个星期之后, 印度尼西亚就迅速提高了至少500种商品的进口门槛, 俄罗斯也提高了进口汽车、家禽和猪肉的关税, 法国设立了国家基金保护本国企业不被外国企业并购, 美国也提出了限制购买、反补贴等种种贸易保护政策。不仅如此, 这次全球性的金融经济危机所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正面临再度升级的威胁, 西方保护主义者甚至抛出了西方企业产业回归之说, 要求跨国公司的生产和国际资本投资重新退回本国。

5 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5.1 抓住机遇, 转向内需, 寻找新的增长

物流企业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 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应该是国内需求, 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国内市场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高效的物流服务的支持。国家提出到2010年底投资4万亿元, 实施10大工程,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都会转化为新的物流需求。企业要认真分析内需求市场的特点, 深入了解客户需求, 有针对性地开发物流服务项目, 积极引导内需市场的成熟, 寻找新的增长点。

5.2 更新物流观念, 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制造业物流是我国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占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高达88.8% (2008) 。目前, 世界制造业已经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 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已经让位多品种、小批量的精益生产模式。部分领先的制造企业顺应市场趋势, 开始有选择地推进供应链管理, 推动集约式生产方式的发展, 形成制造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格局。

5.3 提升物流服务能力, 打造核心竞争力

物流企业要增强服务创新能力, 加强模式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 集中优势,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 不断提升物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规模大、实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企业, 这次危机也可能是一个加快兼并扩张、做大做强的大好机遇。对于中小物流企业, 则可以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 做精做细特色领域, 或者依托网络平台, 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 优势互补, “抱团取暖”。

参考文献

[1]何黎明.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行业的影响及对策[EB/OL].http://www.showlead.net/html/99/n-3899.html, 2008-12-17.

[2]汪同三.2009年经济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3]丁俊发.中国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7.

[4]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5]王洛林, 李向阳.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2008.

[6]国务院常务会.确定扩大内需十项措施[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1-9.

[7]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Z].国发〔2009〕8号, 2009-3-10.

[8]金融危机下政府扶持物流业“过冬”[EB/OL].http://blog.china.alibaba.com/blog/flaec/bookmark/638763.html.2008-12-19.

[9]金融危机下物流企业的对策[EB/OL], 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http://blog.zj56.com.cn, 2008-12-17.

[10]中国成新一轮贸易保护的受害者[N].广州日报, 2008-12-28.

8.企业管理swot分析 篇八

[关键词] 特许经营 SWOT 策略

一、SWOT简介

SWOT分析是一种对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企业发展策略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我国特许经营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

1.我国特许经营企业发展的优势。首先,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最适合于发展特许经营的商业零售业和服务业奠定了经济基础;再者,中国企业对特许经营的积极探索也累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另外,政府的积极引导和相关政策支持推动了特许经营的发展。所有这一切都有力地证明了在中国完全有孕育特许经营的土壤和经济文化环境,不仅如此,特许经营在我国还蕴涵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2.我国特许经营企业发展的机会。目前我国发展特许经营企业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首先,在市场容量方面,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其次,在特许人方面,具备了发展特许经营的实力和水平。我国已经涌现一批具有完整、高效运营系统,拥有相当规模和品牌知名度的连锁企业。

第三,在支撑和保证上,即物流技术方面,基础物流系统是支持特许经营的一个平台,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渐形成。电子商务正在逐步崛起。

第四,在受许人人方面,相当规模的受许人市场已经形成。大量民营、个体、私营企业以及下岗职工,为我国特许经营的发展提供了数量可观的受许人。

第五,在发展空间方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特许经营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3.我国特许经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国发展特许经营存在着缺乏知名品牌、认识不足、管理水平低下、基础设施落后等许多问题,而这些正是特许经营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

(1)特许经营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不高。在我国,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少,知名度低,而且品牌缺乏文化含量和现代化的运作系统,可以说,缺乏独具魅力的品牌和有价值的可转让技术,特许权就很难“特许”出去,从而阻碍了特许经营的开展。

(2)认识上的不足。特许经营是特许者与加盟者通过协议组成的分工合作体系,只有双方相互协调、相互支持,才能实现“双赢”。特许者在收取特许费后,要对加盟者进行指导和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国内企业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领会特许连锁的精髓,一方面为了打出牌子,扩大影响,大肆兜售特许权赚取授权费,另一方面却疏于对连锁店的指导、服务与管理,许多分店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产品质量低劣,服务不规范,严重影响连锁集团的形象。

(3)标准化、自动化程度的差距。就标准化、自动化水平而言,中外企业差距十分明显,以餐饮业为例,“肯德基”统一配料,用机器进行流水化生产,“麦当劳”从产品的配方到火候的掌握都有着严格的量化标准,其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标准制造工艺保证了质量的稳定和口味的纯正,而我国的餐饮企业大多都沿袭过去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停留在手工操作水平上,生产效率低下,制作工艺的标准化程度低,“繁衍”速度慢,与特许经营的要求相差甚远。

(4)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特许经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一种高级形态,对特许商来说,最重要的资源除了品牌,就是成熟而规范的管理模式了,特许商的管理模式必须是先进的、标准化的,并且可以按照其规范加以推广,“克隆”出一个个新的加盟店。

三、基于SWOT的我国特许经营企业的发展策略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我国特许经营企业的发展策略可以有:

1.大力宣传,加强理论指导,提高人们对特许经营的认识。特许经营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十分盛行,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必须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媒体报道,举办展览会、研讨会、培训班,介绍相关理论和知识,让更多的企业和经营者了解特许经营的实质、特征及其优越性。

2.扶植名牌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特许经营企业说到底是一个创造名牌、经营名牌的企业,它许可的就是较高的商誉、独特的品牌、服务及技术或者专利,竞争者难以完全模仿。因此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自己拥有一个被消费者认可的名牌和可供别人利用的“无形资产”,对此政府应制订有关的优惠政策。对已有的老字号、特色店、名牌企业要鼓励发展特许经营,充分实现他们的无形资产价值。

3.推进企业现代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直接制约着特许经营的成败和扩张的效率。因此企业应苦练内功,吸收先进的营销理念,勇于创新,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创造特色,同时加快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并将现代化大工业流水线生产方式的程序和统一规范导入经营管理,为加盟店提供统一的经营管理标准。

4.加强行业管理,合理引导,逐步推进。对于特许经营,既要大力鼓励,又要避免一哄而上,要有组织有步骤地加以推进,先选择重点领域如餐饮、服务行业和重点地区发展,然后再推广到其他领域和其他地區。

5.健全培训体系,造就行业专门人才。人才培训是特许经营中最重要的环节。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和教材编印,在经济类专业中,强化特许经营的教学;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特许经营企业的内部培训。通过健全培训体系,不断加强专业教育,培养出适应现代特许经营方式的专门人才。

四、小结及展望

基于上述对我国特许经营企业的SWOT分析,未来发展特许经营企业还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重点:树立成功特许经营的典范;健全特许经营的专门及相关法律;金融系统提供专项支持;为特许经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加大教育佩顿力度,建设特许经营学科;加大、加强特许经营出版物的力度;以及成立、健全相关的特许经营协会。

参考文献:

[1]Linnet.Richard. TBWA rethinks brand strategy ad-vertising age, 2001.5

上一篇:三伏天的优美句子下一篇:中共县委关于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