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答案(精选10篇)
1.雷电颂答案 篇一
雷 电 颂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特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3、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学法指导:
1、学习本文,道德要掌握相关的戏剧知识,了解此文的创作背景。
2、反复朗读,熟读以至成诵。
3、本文中含义深的语言要加强小组间的合作、研讨。
教学准备: 学生:
1、利用书籍或网络,了解屈原、郭沫若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接触戏剧。
2、课前三读:一读要求学生弄懂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二读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最为强烈的感受;就课文不理解的地方质疑,以备课堂上交流。教师:
1、屈原和郭沫若的有关资料。
2、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幻灯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2、板书课题、作者:雷电颂 郭沫若
3、请同学们讲述你们查找资料后所了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大致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有关资料: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二、朗读课文
1、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2、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3、模仿朗读:根据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结构。
1、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追问:雷电颂其实是作者在颂谁?板书明确:屈原颂
2、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部分(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部分(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当权者。
四、品味语言修辞(分小组讨论)讨论;
1、《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教师可加以点拨。指导:
⑴“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⑵“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⑶“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⑷“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土偶木梗”实际上就是指的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2、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指导:(出示幻灯)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象征手法。
3、《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指导:从句式,修辞等角度使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A、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B、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C、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五、概括总结
1、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2、从文中你体验到了什么?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3、就文中不理解之处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六、配乐朗读 全体学生配乐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七、语文实践(课下让语文学习小组举行)
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另外有兴趣的同学还可结合《屈原》的剧情,进行话剧表演。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
2、熟读成诵,细细品味作者情感
3、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教学设计中的斜体和加着重号的)
雷电颂 颂屈原
对黑暗的愤激 对光明的礼赞 斥责神鬼偶像 抨击昏庸当权
爱国爱民 忠贞不屈 浩然正气 英勇无畏
教学后记:
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使学生能在诵读中很好把握了作者是情感和人物的内心,学生朗读情绪高涨。但学生对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得还不是很好。
第7课 雷电颂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3、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
三、教法设计
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四、课前准备
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近戏剧,走近郭沫若,走近屈原。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出国人。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2、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3、与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是屈原的内心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手法。可以直接展示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本文充分展开艺术联想,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郭沫若十分注意在戏剧冲突中激化人物的内心情感,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以长篇抒情独白的方式喷泻二处,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戏剧和抒情效果。
4、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两层: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神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问题探究
《雷电颂》是屈原的内心独白,我们能够从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庭,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感情。
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4、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5、在朗读中不难发现作者将很多事物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别的含义?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6、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
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运用拟人、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爱憎。
运用排比、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7、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五)练习巩固 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内深化”部分内容,并评讲。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外拓展”部分内容。
2、拓展延伸
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片段朗诵,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奖励。
《雷电颂》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了解作品背景是把握本文的前提。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体会象征含义。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朗读理解内容与思想
2、体会象征含义,学习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课文的思想内容,象征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端午节的由来你知道吗?——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九歌》《九章》等。
屈原的伟大人格深深感染着无数后人,比如汉代的政论家贾谊写过《惜誓》《吊屈原赋》,现代诗人郭沫若也是对他无比敬仰的一位,他创作了五幕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我国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屈原的形象,他具有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二、介绍时代背景,写作意图及全剧梗概。
1、请学生介绍作者情况。
2、教师说明《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 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郭沫若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3、教师介绍全剧内容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
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作者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独立不移”“坚贞不屈”“光明磊落”的崇高品质的塑造,撼动了进步人民的灵魂。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尤其是“雷电颂”一幕中的独白,激起过多少爱国人士的共鸣。这段著名的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充满了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屈原和雷电同化了,而郭沫若又和屈原同化了。人们可以在这个历史形象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周恩来同志称赞说:“屈原并没有写过这样的诗词,也不能写出来,这是郭沫若借屈原的口说出自己心中的怨愤,也表达了蒋管区人民的愤恨之情,是向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控诉,好得很!”《屈原》的创作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大大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暴政。《屈原》在当时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轰动了整个山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作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嵇 目卑目麋 污秽 犀利 迸射 播弄 肆虐 雷霆
踌躇 鞭挞 祈祷 忏悔 罪孽 拖泥带水
2.再读课文,概括全文表达的思想内容。
“雷电颂”这段著名的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充满了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屈原和雷电同化了,而郭沫若又和屈原同化了。人们可以在这个历史形象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周恩来同志称赞说:“屈原并没有写过这样的诗词,也不能写出来,这是郭沫若借屈原的口说出自己心中的怨愤,也表达了蒋管区人民的愤恨之情,是向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控诉,好得很!”《屈原》的创作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大大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暴政。《屈原》在当时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轰动了整个山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作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
3、理清结构
老师先介绍《屈原》第五幕的剧情和情节结构。
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奸佞们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 推到了顶点。以南后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对屈原恨之入骨,他们诬陷打击屈原还不够,还要欲除之为后快,暴露了他们铲除政治异己的凶残和毒辣。
第二部分:发展。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第三部分:高潮。写婵娟之死。这一部分是戏剧冲突的高潮,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为能代屈原而死感到高兴,突出展现了婵娟的高尚品格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
再让学生讨论本文的结构层次。小结: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细读研讨
1.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后小结: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2.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风雷电”的形象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手法,还有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
例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这些语句,兼用拟人、呼告、排比;
“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运用比喻,热切地向往和赞美风、雷、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等语句兼用反复、排比、反问,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
作用:直接有力地抒发了爱憎的感情,好像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往往能感人肺腑,撼动人心。句子本身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和节奏感,增强了语句的气势,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五、对比阅读,与以前学过的《静夜》《天下的街市》对比,说说本文诗作的特色 《诗两首》是在案头供人吟读的小诗,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传说中天上的人和事,写牛郎织女的故事,写鲛人泣珠的传说,目的是与现实中不自由、黑暗的生活对照,以此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前途的渺茫,表达诗人面对浩瀚的宇宙时对理想境界的朦胧的向往。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通过意象,隐隐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清幽、典雅、含蓄,节奏徐缓,音调和谐,想像贴切新颖,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
而《雷电颂》是供舞台表演的人物的内心独白,所以它的抒情方式和前者不同。它不再是含蓄、婉转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如急风骤雨般直接有力地表达自己的爱憎情感,气势磅礴,酣畅淋漓,以求最有效地抓住观众,感染观众,获得一种现场感,达到最大的抒情效果。所以它多运用呼告、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方法,有利于将积聚在人物内心的情感激流直接喷泻出来,使观众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六、拓展延伸
1、在教师指导下课外阅读有关屈原及介绍的作品。如《楚辞》其中有名句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等
2、阅读郭沫若的其它剧作。
《雷电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利用书籍或网络,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了解《屈原》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接触戏剧。
2、课前初读:要求学生通读课文2-3遍,弄懂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
二、导入新课:
1、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2、请同学们讲述你们查找资料后所了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大致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影象、图片)
明确: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三、整体感知:
1、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2、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3、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4、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品味语言:
1、跳读精读: 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注: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教师可加以点拨。
如:(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3)、“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霆万钧的气势。(4)、“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土偶木梗”实际上就是指的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2、概括: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3、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4、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点拔: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明确:A、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B、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C、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5、配乐朗读:全体学生配乐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五、语文实践:
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另:有兴趣的同学还可结合《屈原》的剧情,进行话剧表演。
2.雷电颂课堂实录 篇二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雷电颂》。昨天我们布置了预习,下面请同学们展示预习的成果。二.展示预习成果
师:谁来介绍作者? 生1:郭沫若生于„„
师:在他刚才所提供的材料里,我们提取那些信息就行了? 生2:剧作家、诗人、社会学家、古文字学家。师:他的作品有哪些?
生3:历史剧《屈原》,我们学过的诗《天上的街市》、《静夜》。师:以后我们在搜集信息的时候,要学会提取精华,为我所用。下面介绍屈原吧。
生4:屈原是战国时楚国人„„ 生5: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的。师:屈原为什么投汨罗江而死? 生6:楚国灭亡了,他悲愤而死。
师:由此可以看出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7:爱国的诗人。
师:谁来简介《屈原》
生8:《屈原》分为五幕,第一幕是„„ 师:还有补充吗?或者有问题吗? 生(齐):没有。
师:那么,老师有个疑问:郑袖那一伙人为什么要诬陷屈原呢? 生9:他们勾结秦国。
师:那么说,郑袖他们是在卖国。郭沫若为什么要写《屈原》? 生10:郭沫若写《屈原》是为了鼓舞全国人民联合起来抗日。师:《屈原》写于哪一年? 生11:1942年。师:此前,发生了什么大事? 生12:皖南事变。师:这是一件什么性质的事件?
生13:皖南事变是国民党反动派精心策划的聚歼新四军一个极其险恶的事件,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所发动的反共高潮中所犯下的最大的一次罪行。
师:是的。周恩来当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来谴责国民党反动派,也代表了全国什么的心声。生14:郭沫若创作《屈原》,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师:那么,《雷电颂》在《屈原》中处于什么位置?
生15:《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自——《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师:谁来介绍课文内容?
生16:(上台板书)《雷电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呼唤风、雷、电,打破黑暗,带来光明;第二部分怒斥诸神。
师:前面我们讲了,散文诗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象征,这里是否也有象征?找出来?
生17:风雷电象征爱国的人士的反抗的力量。
生18:黑暗象征楚国的灭亡,光明象征楚国变得强大。师:这里也没有屈原?
生19:风雷电里面就有屈原的影子,他是一个坚定的反抗黑暗统治的人。师:那么,郭沫若写这篇文章,有什么象征意义在里面? 生20:风雷电象征抗日的力量,诸神象征国民党反动派。郭沫若借古喻今,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三.朗读课文
师:(深情朗读,带入情境)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来临。靳尚前来布置和催促郑詹尹立即执行南后毒死屈原、纵火焚尸的密令。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阴森可怖„„
殿外,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
(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假设自己就是屈原,选取喜欢的一个片段朗读,读出对文章的理解,读出感情。小组相互朗读,互相点评)
生21:(读)“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爆炸了吧!”
生22:(点评)后面两个“爆炸了吧”要一个比一个读得重。师:为什么要越读越重?
生23:这是一种急切的呼唤,要体现那种急切的心情出来。生24:这是重复的修辞手法,气势也应该越来越强烈。
生25:还有一个地方“你们都是诗„„都是跳舞。”相对应该读得比较舒缓,但,这儿是排比句,气势要慢慢地升高。师:谁有勇气来挑战他? 生(齐):(沉默)师:那么,我们齐读吧。
生:(齐读)“啊,这宇宙中伟大的诗!„„爆炸了吧!” 师:自我点评。生26:满意。
师:什么地方读得好?
生26:最后一句读出了气势。
生27:“你们都是诗„„”这儿加速还不够。师:下面继续请同学来读。
生28:(上来一个小组,表演读)“风,你咆哮吧!„„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生29:“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应该要越读越快,越读越有气势? 师:为什么?
生30:因为是对风的急切的呼唤,应该表现那种急切的心情。生31: 这儿是排比的句式,气势要越来越强烈。
生32:“咆哮”一词要重读,尤其是最后一个咆哮,既要重读,又要读出拖音:“你咆——哮——吧——”
师:这种急切的语气还应该在那些地方表现出来? 生33:“那是自由„„”
生34:“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
生35:“啊,我思念那洞庭湖,„„的波澜呀!”这句应该读得舒缓,因为是思念,要表现回忆状。但,这又是排比句,所以,气势要慢慢上升。“思念”一词要重读。
生36:(朗读)“你,你东君„„就下来走走吧!”
生37:读得太快,感情没有体现出来。
师:哪个地方的感情没有体现出来?
生38:“你是什么个东君?”这儿带有明显的蔑视,要读出这种看不起的语气来。
生39:这儿还是反问,反问的语气要强烈,是由上而下。
生40:“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是反问,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来。同时,我们仔细体会的话,这儿也含有讽刺的意思,即东君不知道害羞,所以,还要读出讽刺的语气来。
生41:“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三个“烧毁”要一个比一个有气势,体现那种愤怒的烧毁一切的心情。
生42:“你,你东君”这儿连续两个“你”,他没有体现出来,而是连起来读了。
师:为什么要用两个“你”?
生42:因为是特别愤怒,愤怒得话都说不出来。所以,这个地方读的时候,我运足力气,读得急促而用力,还可以做动作。读“你,你东君”。师:这种用法,其他地方还有吗?
生43:有。下面还有四处地方有,都应该读出那种义愤填膺来。生44:“你假如是有本领,就下来走走吧!”我觉得这句应该读出讽刺加愤怒的语气。说它不敢下来走,只是在那儿当摆设,没有一点用。师:我们来齐读这段吧。
生:(齐读)“你,你东君,„„就下来走走吧!”
四.脚本展示
生45:
(244 刘雅倩)
黑暗你绑住了我的人 但你绑不住我的心 你们是什么东西 大司命,少司命 你们就只知道捉弄人 你们是多么的可怜!
鼓动吧 风 咆哮吧 雷 闪耀吧 电
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
毁灭 毁灭 毁灭吧!风!你发泄吧
发泄吧
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 把黑暗的宇宙烧毁 让光明世界重生!光,你苏醒吧 让黑暗世界这个鬼东西
滚得远远的!
生46:诗歌没有题目,应该取一个题目。可以叫《黑暗,你滚吧》。生47:“黑暗你绑住了我的人”,“绑住”一词不妥,也许用“锁住”还好一些。
生48:也可以用“淹没”。
生49:对大司命少司命说的话,在诗中前后没有联系,可以不写。生50: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都毁灭,似乎不妥吧。该毁灭的应该只是那些有害的东西,沉睡的把它唤醒就行了。
师:还有一点,诗歌要么你不写标点,要写,就应该写全。生:
暴雨前时 244 熊学峰
风暴啊,你尽情地 刮吧!刮吧!刮吧!请你将世间的黑暗,刮向那无边的地狱里吧。
闪电呀,你尽情的 劈吧!劈吧!劈吧!把你那无尽的光明,击向这片黑暗的宇宙。
闪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也是我心中最尖利的剑。我要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使那光明散向这阴惨的人间。
雷霆啊!你尽情的 咆哮吧!咆哮吧!咆哮吧!呼唤那正义、光明的使者,将人们带入大同的世间
你是颗充满怒火的炸弹 轰隆隆的在这黑暗的宇宙中爆炸
爆炸声使天神胆战 发出的闪光却照亮了大地
风啊!雷啊!电啊!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 在这阴惨中爆炸 发出无边无际伟大的力!生:反复地使用,增加了文章的气势。
生:诗歌层次很清楚,先呼唤风,接着呼唤闪电和雷霆。生:文章中心突出,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
生:作为诗歌,我觉得很多句子还不像诗歌,如“子,与文章的句子没有区别,一点都不像诗歌。
爆炸声使天神胆战,发出的闪光却照亮了大地”,这样的句生:从形式来看,闪电和雷霆都写了两个小节,而风只写了一小节,如果都写成两小节,也许好一些。
师:还是有点诗歌的味道。刚刚开始写,就能写出这样子,很不错了。以后我们不断锤炼语言,定能写出名诗名句来的。生:
我是小小赏析家
244 谢能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通过对风的呼喊,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表达了屈原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之情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他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2、“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火!你在天边,„„”诗人以火一般炽烈的语言,以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3、“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一连串的反复,“劈开,劈开,劈开!”态度一个比一个坚决,感情一个比一个强烈。我们朗读时语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生:品读很到位。
生:能够从气势和内容来品读,很好。生:让我加深了对这些语句的印象。
五.课堂小结
《雷电颂》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呐喊”,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学生齐声朗读诗歌《赞屈原》
赞屈原
作者
吴丽珊
手铐只能锁住你的上肢 脚镣只能羁绊你的步伐 长链捆不住你忧国忧民的情怀 殿宇囚不了你不屈的魂灵
雷鸣,电闪,风的怒吼 咆哮,炸毁,力的摧崩 地动山摇的伟力啊
穿透云层
天上的神灵也不敢吭声 你心中的长剑正划破黑暗的天宇
悲痛却刺穿了你的胸膛 为了点燃光明的火种
你愤然一跳
3.《雷电颂》4 篇三
《雷电颂》教学设计
重庆市兼善中学张春艳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利用书籍或网络,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了解《屈原》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接触戏剧。
2、课前初读:要求学生通读课文2-3遍,弄懂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
二、导入新课:
1、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2、请同学们讲述你们查找资料后所了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大致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影象、图片)
明确: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三、整体感知:
1、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2、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3、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4、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品味语言:
1、跳读精读:
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注: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教师可加以点拨。
如:(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3)、“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4)、“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土偶木梗”实际上就是指的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2、概括: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3、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4、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点拔: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明确:A、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B、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C、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5、配乐朗读:全体学生配乐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五、语文实践:
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另:有兴趣的同学还可结合《屈原》的剧情,进行话剧表演。
点评:此.教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课外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课文创作背景、主要人物等,并在学习正文前交流介绍出来。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查找、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于课前即对课文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主要采用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感受、领悟人物的内心情感,品味、欣赏文章语言的机巧与犀利。既做到了学习的循序渐进,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既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教会了学生边读边思、读后再思、思后再读的学习方法。同时,在评价方面还注重了学生互评为主,辅以老师点拨的评价方法,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最后的“语文实践”更是将课内与课外、文字与表演结合了起来,在扩展文字运用、激活想象空间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重庆市兼善中学特级教师张仕维)
4.《雷电颂》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时数】
1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伫立(zhù)睥睨(pìnì)咆哮(xià)波澜(lán)
污秽(huì)犀利(xī)劈开(pī)稽首(qǐ)
虐待(nüâ)驰骋(hěng)
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雳。
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二、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郭沫若、屈原的相关资料,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让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流水岸边的仰天长问,设置情境,导入新。
介绍历史尉《屈原》写作的时代背景。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1942年1月,时值“皖南事变,以后,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自──《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
三、朗读文
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语言,体会气势,并谈感受。
四、再读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这是一首结构严谨的散文诗。全诗五个层次先分后合,紧密相连,由风,及雷,及电;由诅咒黑暗,再到追求光明;由歌颂火进射出光明,再到烧毁一切偶像。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气呵成,使诗人的满腔怒火和对光明的渴望追求得以充分表现。
五、探究活动
提问: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再举例说说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文中屈原借助于讴歌伟大的自然威力,抒发了对摧毁黑暗的渴望和对这种伟大正义力量的赞美。
风、雷、电,这些自然界的现象,在诗人心目中,已经成为一种战胜黑暗的力量,诗人又把自己的伟大战斗精神融入咆哮的风,轰隆隆的雷和闪耀的电之中。风雷电摧枯拉朽,“咆哮”、“爆炸”、“劈开”,这正是屈原在和黑暗势力进行殊死的搏斗。因此,屈原对风雷电的歌颂,也是对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正义力量的歌颂。
此外。《雷电颂》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感情,增强语势。独自中屈原满怀激地直接和风雷电对话,直接怒斥偶像神灵,这些拟人的手法,痛快淋漓地表达出鲜明的爱憎感情。
反复、排比的方法,充分地表达感情,使独自更有气势。如: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等等,感情洪流就都宛如江河溃坝,汹涌奔腾。
诗中还有不少反问句、设问句,“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哭,哭有什么用?„”“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吗?”等等。这些句子,呼唤指斥,使独自更增强了战斗力。
六、欣赏品味
学生配乐朗读文,进一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七、小结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
“雷电独自”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5.《雷电颂》的教学反思 篇五
以前在教《雷电颂》时,只是把《雷电颂》当作一篇普普通通课文,按照教参照本宣科似的讲析一通。课文上过后,发现学生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次在上《雷电颂》前,我对这一情况作了仔细地分析,从中发现造成这一情形的原因主要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备课时,教师只是备了教材,但对学生这一头考虑甚少:学生对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有关知识、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剧中人物的独白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等方面,其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的欠缺。对这些方面,在备课时,如果考虑不到,学生在理解课文方面,肯定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也会影响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备课时,作了这样的调整和改进: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各小组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有的查阅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有的查阅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有关知识,有的查阅有关《屈原》剧本的评介文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有时教师还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改进,效果较为明显:学生的知识面大大地丰富了,理解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更主要的是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牐犝庖豢卫告诉我们,备课务必备两头:既要备教材(熟悉教材,掌握教材),更要备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教学出现新境界。
6.文学经典教案雷电颂优秀 篇六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会一点朗读技巧,尽量有感情朗读课文。
⑵ 了解文中所使用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同学诵读,体味文章气势,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及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 、了解历史剧《屈原》的基本剧情及写作背景。(阅读语文书67-68页)
三、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与练习
(1)请同学们快速读文,划出生字,查字典做好标注,并提示同学注意。
(2)请同学们听《雷电颂》朗读录音,要求同学边听边在书上做好朗读标记,如 :重读词语加”…….”,朗读停顿划”/”,语调上扬划“↗”,语调下降划“↘”,语句连读划“︵”。
(3)根据录音与做好的标记,仔细揣测语气、语调、语速,尽量有感情地朗读一段或两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参考:
诗人歌颂风雷电,指责神鬼偶像。
3、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结合写作背景,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参考:
风雷电:象征革新实际的伟大力量。诗人歌颂风雷电,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7.《雷电颂》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七
《雷电颂》五幕话剧《屈原》中的第五幕第二场,作者郭沫若,该篇曾多次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雷电颂》优质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理解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同学大声朗读课文,想象自身就是颂雷电、斥苍天的屈原,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培养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怀。
1.指导诵读,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和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
课时布置1课时
预习提示:
1.记住生字,积累词语。
2.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3.搜集屈原的有关资料。
新授:
一、结合背景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史上,是谁的智慧谛造了伟大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多元的中华文化,抚育了一代代文学巨子,是谁的忠烈发源了滚滚的汩罗水,摧动了帆帆龙舟,流淌着后世人永恒的纪念;假如说两千年前的屈原是因为没遇上名君,不忍看自身的同胞生灵涂炭,而选择了壮烈的纵身一跃,那两千年后,他假如看到悲剧重演,看到外族的铁蹄踏碎了我们的半壁河山,看到炎黄子孙却在国难当头发动政变,把枪口对准那些誓死保国的同胞,他心中该涌起怎样的万丈狂澜?今天我们就走近屈原,去聆听他的心声。
二、朗读感悟品析课文
听读录音,找动身现
1.播放《雷电颂》朗读录音。请同学们注意听每一个句子的语气、语调、语速。
2.同学们说一说听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请大家看看本文的表示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自由朗读了解内容
1.好,那我们此时就是屈原,这些文字就是我们的内心独白,我们结合刚才听读的录音,先浏览课文,来揣测一下该怎么处置语调和轻重音才最合适,二分钟后,我们来大声诵读一遍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屈原的内心都想了哪些事物?
3.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根据作者的态度,这些事物可分为两类,作者想借这两类事物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表示手法呢?
重点精读,掌握情感
1.选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大家,说出你读这段时能揣测出屈原当时怎样的内心世界?饱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作者是屈原吗?郭沫若要借屈原之口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综合归纳,品析语言
1.《雷电颂》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三、小结全文,写百字读后感
8.初中八年级语文说课稿《雷电颂》 篇八
一、教材分析:
①新课标:“学惯用平凡话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细致增强对学平生日诵读的评价,勉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长积聚,生长语感,加深体验与意会;“提倡自主、互助、探究的学习方法”,
②小我私家根本讲授看法:语文是一门艺术,语文讲授同样也是一门艺术。要教好语文,就要把本身定位成一个艺术家,用艺术家看待艺术的豪情去熏染学生。语文讲授的最大乐成便是引领门生进入到课文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心灵相同;学生的知识不是灌出来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语文是有声的文学,朗读是解释语文的最好方法。并且我不停以为:朗读是一门艺术,朗读讲授不但能让门生充实感觉作品,并且还能将无声的笔墨化为有声的.语言。要是说笔墨是一种心灵的创造,那么朗读便是一种再创造。凝听柔美真情的朗诵演出,感悟笔墨的真情倾吐,门生就天然而然的明确了散文诗的主题和情绪,迷恋此中,并且引发本身心田的真情共鸣和朗诵欲望。同时,语文是有声的文学,朗读是一项很紧张的语文素养,朗读讲授理应放到一个紧张的位置上。
③本课分析:体裁分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二单元是抒情文单元,所选的是散文诗,散文诗具有散文的形式美和诗歌的韵律美,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主题分析:《雷电颂》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写法分析:这篇散文诗,想象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雪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象征的表现手法,独特的抒情方式,浪漫的语言风格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二、学情分析: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
散文诗中的象征手法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加之作品离他们生活的年代较远,学生不易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朗读来仔细体会,认真感悟,并对他们进行恰当适时的引导。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对本文做了以下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
三、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1.学习教学设计>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3、理解作者在对风雷电的歌颂中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4、体会风雷电等的象征意义。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修辞要领,表达头脑情感,加强魄力
2.咀嚼语言,明白语言中所包罗的深意。
五、教法与学法:
9.雷电颂答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3)理解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象自己就是颂雷电、斥苍天的屈原,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2)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
1.指导诵读,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及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提示:
1.记住生字,积累词语。
2.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3.搜集屈原的有关资料。新授:
一、结合背景激情导入
孩子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史上,是谁的智慧谛造了伟大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多元的中华文化,哺育了一代代文学巨子,是谁的忠烈发源了滚滚的汩罗水,摧动了帆帆龙舟,流淌着后世人永恒的纪念;如果说两千年前的屈原是因为没遇上名君,不忍看自己的同胞生灵涂炭,而选择了壮烈的纵身一跃,那两千年后,他如果看到悲剧重演,看到外族的铁蹄踏碎了我们的半壁河山,看到炎黄子孙却在国难当头发动政变,把枪口对准那些誓死保国的同胞,他心中该涌起怎样的万丈狂澜?今天我们就走近屈原,去聆听他的心声。
二、朗读感悟品析课文
(一)听读录音,找出发现
1.播放《雷电颂》朗读录音。请同学们注意听每一个句子的语气、语调、语速。2.同学们说一说听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激情澎湃、气势雄浑)(感情充沛、高亢激昂)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请大家看看本文的表现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通篇都是人物的内心独白)
(二)自由朗读了解内容
1.(承上)好,那我们此时就是屈原,这些文字就是我们的内心独白,我们结合刚才听读的录音,先浏览课文,来揣摩一下该怎么处理语调和轻重音才最合适,二分钟后,我们来大声诵读一遍课文(自由朗读)。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屈原的内心都想了哪些事物?(风、雷、电、洞庭洞、长江、东海、土偶木梗、东君„„)
3.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根据作者的态度,这些事物可分为两类,作者想借这两类事物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表现手法呢?
(三)重点精读,把握情感
1.选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大家,说出你读这段时能揣摩出屈原当时怎样的内心世界?饱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自由赏析,言之成理,有自己的感受即可)
2.本文的作者是屈原吗?(不是,是郭沫若)郭沫若要借屈原之口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借古讽今,鞭挞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四)综合归纳,品析语言
1.《雷电颂》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多种修辞手法相结合,品析修辞的作用)
三、小结全文,写百字读后感
附:阅读拓展资料《醉》,给学生做一个欣赏。
读《雷电颂》有感
一双戴着镣铐的伸向长空的手 是在寻求光明
同时也奉献自己一生的精力 在别人眼中 也许是一种痴狂 独自叫嚷着要烧毁,烧毁 嘶哑的怒吼着要炸裂,炸裂 胸中涌动的是怎样的一种激情 却被铁的桎梏锁在黑暗的牢笼 你的火 把那铁镣烧红
黑暗中血一样的暗红在不停地闪动 日复一日地对光明的渴望和寻求 却被扼住在这黑暗的年代
心中纵有铁马金戈却脱不去身体的悲哀 终究是个凡人
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达碎千年的禁锢 雷鸣,电闪,风的狂吼 咆哮,炸毁,力的崩裂 地洞山摇的伟力穿透云层 天上的神灵也不敢吭声
其实你也是神灵,却化成肉体凡胎 全部的血和肉奉献给无边的信仰 黑暗中只有你才能见到远方的光明 从不喝酒却在一间孤独的大殿中如醉如痴 仰望穹隆在《九歌》诸神面前似癫似狂 你心中的无形的长剑正划破天宇 黑暗中那是唯一的电光 还有雷
炸裂滚动着惊天的巨响和风一同在云中 咆哮
也许有铜和铁的颜色 兵戈的交锋并非都在视野之中 当世上的人都喝了酒 没喝酒的你胸中象铁一样沉重 醉在神堂
跌跌撞撞地在大堂中奔走 镣铐的沉重又给你搏斗的力量 当你的音乐和诗在风中流淌 雷电都化成利剑 可悲痛却刺穿你的胸膛
你不能感受到肉体的疼痛 以为你醉了
10.雷电颂教学设计 篇十
郭沫若
梨树二中 阚元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和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③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2.能力目标:①体会语言的语气和情感 ②根据语句内容有感情朗读
3.情感目标:走进屈原的精神世界,体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理解文章主题和人物情感 2.教学难点:各种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有“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的豪迈;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怨;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孤独„„
不知道同学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留给我们后人的一句激励我们的话,在屈原这个历史人物身后,有一段令人回味和反思的历史„„
本文作者郭沫若面对正在陷入黑暗的祖国,失去自由的他以《雷电颂》的形式无比猛烈地迸发出来。
二、作者、屈原、剧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 《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2、屈原简介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3、剧情简介
全剧分为:“橘颂” “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课文节选自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4、写作背景简介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1942年1月,时值“皖南事变,以后,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三、重点品读,释放真情
优秀视频朗诵和老师示范朗诵。
设计理由:能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主要运用朗读法和情境教学法。问题设计:你听见了什么?
点拨:我听见了风在怒吼、雷在轰鸣、电在劈闪、诗人在呼喊、火热的心在跳动的声音„„
老师示范朗读,学生思考;学生朗读,老师在旁点拨朗读技巧。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重音,停顿,节奏;注意不同的句式(拟人句、呼告句,排比句、反复句、短句)的朗诵技巧。
问题设计:你读出了什么?
点拨:我读出了赞美、诅咒、悲愤、激动、难过的语气和心情。。。
设计理由:听然后读,学生将充分体会语气和情感。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难点感悟 分析形象
1、化身屈原,感悟形象
设计理由: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才会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设计: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2、老师总结,概括象征义
3、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设计理由: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明确知识点。
五、合作探究,品析语言
这篇激情洋溢气势磅礴的人物独白之所以会读的那么琅琅上口,感染人,也在于句式的变化,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段,看看其中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注意不同的句式(拟人句、呼告句,排比句、反复句、短句的)朗诵技巧。
(幻灯片展示:“但是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呀?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六、拓展延伸
1、讨论交流:以下这些具体事物分别可以象征什么?(蜡烛、石灰、松菊、翠竹、风帆、绿色、火炬)
2、搜集资料:端午节在我们本地有哪些民风民俗和有关屈原爱国的故事。(张贴在
班级橱窗)
七、课堂小结
有学生归纳总结,教师点拨。
这篇散文诗,以奇特的想像、宏伟的气魄、火一般炽热的语言和雷霆万钧的气势,塑造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切追求。
八、布置作业
建设幸福中国征文正在进行,请调动你的激情,用象征的手法,创作一首献给祖国的诗。
九、板书设计 雷电颂 郭沫若
屈原: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爱国爱民 英勇无畏 歌颂光明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东海、长江、洞庭湖――象征人民群众 诅咒黑暗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表现手法:象征――言此意彼
修辞手法:夸张——激发想象;呼告、拟人——表达感情;排比、反复——形式美,琅琅上寇,铿锵有力;比喻——形象生动。
【雷电颂答案】推荐阅读:
《雷电颂》教案08-26
岗位防雷电措施12-05
夏季防雷电安全教育10-07
小学生防雷电安全教育11-15
电力通信系统雷电防护解决方案07-07
森林防火、防雷电主题班会教案09-21
眼科护理试题及答案(护理三基)(答案)06-24
面试中常见问题及答案最佳答案07-29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后题及答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