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精选12篇)
1.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篇一
静电现象的应用
一、静电感应现象
1.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2. 导体中存在大量自由电荷。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等。
3. 静电感应现象:放入电场中的导体,其内部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电场的反方向作定向移动,致使导体的两端分别出现等量的正、负电荷。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现象。
4. 感应电荷:静电感应现象中,导体不同部分出现的净电荷。
二、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
1. 静电场中导体内电场分布
2. 静电平衡:电场中导体内(包括表面上)自由电荷不再发生定向移动的状态叫做静电平衡状态。
3. 静电平衡导体的特性:
(1)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2) 导体是等势体,表面为等势面
(3)导体外部表面附近场强方向与该点的表面垂直
三、导体上电荷分布
1. 法拉弟圆桶实验
2. 静电平衡时,超导体上电荷分布规律:
导体内部无净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在超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单位面积上的电荷量)越大,凹陷位置几乎没有电荷。
3. 尖端放电
四、静电屏蔽
1. 空腔导体或金属网罩可以把外部电场遮住,使其不受外电场的影响。
2. 静电屏蔽的两种情况
导体内腔不受外界影响
接地导体空腔外部不受内部电荷影响
3. 静电屏蔽的本质:静电感应与静电平衡
4. 静电屏蔽的应用:
电学仪器和电子设备外面金属罩、通讯电缆外层金属套
电力工人高压带电作业,全身穿戴金属丝网制成的衣、帽、手套、鞋
2.高中物理选修课开发探析 篇二
一、高中物理选修课开发面临的困惑
高中物理选修课的开发,目前尚处于起始和探索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高中物理选修课的开发就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可以把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结合物理选修课开发的实际,加以运用。具体到高中物理选修课开发的目标定位这一层面,根据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高中物理选修课开发的目标定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困惑:其一,开发能力相对不足的困惑。新一轮课程改革把选修课的开发权下放了,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就目前的情形分析,由于绝大部分一线教师没有经过课程开发方面的系统培训,因此,课程开发能力显得相对不足。其二,如何协调地方实际和国家标准的困惑。自主开发选修课程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来筛选、编排和整合所能利用的课程资源,这就有可能与国家的课程标准产生矛盾。如何科学定位选修课程的课程目标,实现地方实际和国家标准的合理对接,也是开发高中物理选修课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其三,开发高中物理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正视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学生的升学是第一位的,这使得教师在开发选修课时不敢偏离高考范围,开发选修课程的目标也就不好掌握了。
二、高中物理选修课开发的策略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次高中物理选修课开发,在内容选择上主要是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理论及相对论等,分为必修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介绍学科最新成果的课程和学科应用性课程等几个领域。如何针对这些内容和领域对高中物理选修课进行开发,以促进学生在知识系统、认知模式和学习能力方面有质的提高,笔者认为,首先应对课程目标进行科学规范的定位。
(一)不偏离国家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的目标理念
高中物理必修课程和国家选修课程都贯穿着“培养物理学习能力,阐明物理学与社会发展及人文精神等之间的联系”这一目标理念,开发选修课程当然不能偏离这一目标理念,这是进行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如,针对必修拓展课程中《电磁波与信息技术》这一开发点,笔者通过研读《电磁波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了解了电磁波及其发射、传播和接收原理,知道光的电磁本性和电磁波谱。举例说明电磁波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得出初步判断:《电磁波与信息技术》的课程应围绕通过电磁波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原理这一主题而展开。
(二)实现国家要求与地方实际的有机结合
选修课程的开发不能流于形式,其着眼点应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课程应是国家要求与地方实际的有机结合,不仅要在选修课的开发中突显出“专业拓展”与“学科探究”的色彩,而且要结合地方实际。这样,学生才能通过选修课的学习既具备了国家型长远眼光,又对本地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如,针对《能源与社会发展》这一开发点,国家课程标准主要包括热机的广泛使用、电磁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技术应用对人类利用能源所产生的影响、典型射线的特性及核能的开发和利用这三个方面。笔者结合浙江省在核能的开发与利用领域,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的实际,拟定的《能源与社会发展》课程目标是:了解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知道浙江省在核能的开发和利用领域的先进成果,提高物理学习、研究与合作交流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为浙江省在合理利用核能和防止核污染方面提供参考意见,树立为实现家乡协调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的理念。
(三)注重物理原理与实际运用的融合
物理选修课开发的目的在于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又能够教会学生把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满足学生个体不同发展差异的需要。因此,在开发高中物理选修课程时,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应注重物理原理与实际运用的融合。如,针对应用性课程中《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这一开发点,笔者就把《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的课程目标定位为:从学会合理使用家用电器的目的出发,了解家用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进而形成节约用电的思想意识。
总之,开发选修课程的教学改革既是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挑战,同时也是教师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和实现专业成长的良好机遇,我们广大教师应迎难而上,通过制定科学的选修课程目标,促进选修课改革的成功。
3.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 篇三
物理选修3-1经典复习
一、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22 2.库仑定律:F=kQ1Q2/r(真空中的点电荷){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C;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2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P减/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qEd=ΔEP减{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ΔEP减 :带电体由A到B时势能的减少量}
9.电势能:EPA=qφA {EP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P减=EPA-EPB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减少量}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WAB=ΔEP减=qUAB(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常见电容器
2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增或qU=mVt/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
类平抛运动(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
2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a=F/m=qE/m =q U /m 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分布要求熟记;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2(6)电容单位换算:1F=10μF=10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等势面
二、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2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 +R)或E=Ir+ IR(纯电阻电路);
E=U内 +U外 ;E=U外 + I r ;(普通适用)
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物理备课组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26.焦耳定律:Q=I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
8.电源总动率P总=IE;电源输出功率P出=IU;电源效率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2
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物理备课组
10.欧姆表测电阻
11.伏安法测电阻
1、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接法
2、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 3
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物理备课组
注:(1)单位换算:1A=10mA=10μA;1kV=10V=10mV;1MΩ=10kΩ=10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串联时,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时,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2(4)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4r);
三、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B =Φ/S,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注:I⊥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
222(a)f洛=F向=mV/r=mωr=m(2π/T)r=qVB;r=mV/qB;T=2πm/qB;
(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弦切角的二倍)
注:
(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2)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
3636
4.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总结 篇四
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被子植物的雄蕊通常包含花丝、花药两部分。花药为囊状结构,内部含有许多花粉。花粉是由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因此,花粉是单倍体的生殖细胞。
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等阶段。在小孢子四分体时期,4个单倍体细胞连在一起,进入单核期时,四分体的4个单倍体细胞彼此分离,形成4个具有单细胞核的花粉粒。
这时的细胞含浓厚的原生质,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单核居中期)。随着细胞不断长大,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单核靠边期),并分裂成1个生殖细胞核和1个花粉管细胞核,进而形成两个细胞,一个是生殖细胞,一个是营养细胞。生殖细胞将在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精子。
注意:
①成熟的花粉粒有两类,一类是二核花粉粒,其花粉粒中只含花粉管细胞核和生殖细胞核,二核花粉粒的精子是在花粉管中形成的;另一类是三核花粉粒,花粉在成熟前,生殖细胞就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子,此花粉粒中含有两个精子核和一个花粉管核(营养核)
②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四分体和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四分体不同。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四分体是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连在一起的单倍体细胞;而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四分体是联会配对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由于含有四条染色单体而称为四分体。
③同一生殖细胞形成的两个精子,其基因组成完全相同。
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通过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即单倍体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花粉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为植物,另一种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这两种途径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注意:
①无论哪种产生方式,都要先诱导生芽,再诱导生根
②胚状体:植物体细胞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产生的形态与受精卵发育成的胚非常类似的结构,其发育也与受精卵发育成的胚类似,有胚芽、胚根、胚轴等完整结构,就像一粒种子,又称为细胞胚。
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诱导花粉能否成功及诱导成功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亲本的生理状况:花粉早期是的花药比后期的更容易产生花粉植株,选择月季的初花期。
合适的花粉发育时期:一般来说,在单核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花蕾: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蕾。
亲本植株的生长条件、材料的低温预处理以及接种密度等对诱导成功率都有一定影响。
材料的选取: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但是,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接种和培养:灭菌后的花蕾,要在无菌条件下除去萼片和花瓣,并立即将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
在剥离花药时,要尽量不损伤花药(否则接种后容易从受伤部位长生愈伤组织),同时还要彻底去除花丝,因为与花丝相连的花药不利于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通常每瓶接种花药7~10个,培养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不需要光照。
幼小植株形成后才需要光照。
一般经过20~30天培养后,会发现花药开裂,长出愈伤组织或形成胚状体。将愈伤组织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以便进一步分化出再生植株。
如果花药开裂释放出胚状体,则一个花药内就会产生大量幼小植株,必须在花药开裂后尽快将幼小植株分开,分别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上,否则这些植株将很难分开。还需要对培养出来的植株做进一步的鉴定和筛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花药培养技术的相同之处是:培养基配制方法、无菌技术及接种操作等基本相同。
5.化学选修四期末知识点总结 篇五
五、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1)熵:物质的一个状态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单位:J•••mol-1•K-1
(2)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应方向判断的依据。.
(3)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即S(g)〉S(l)〉S(s)
2、反应方向判断依据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读依据为:
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注意:(1)ΔH为负,ΔS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2)ΔH为正,ΔS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9、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10、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表示方法:ABA++B-Ki=[A+][B-]/[AB]
11、影响因素:
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
水的离子积:KW=c[H+]•c[OH-]
25℃时,[H+]=[OH-]=10-7mol/L;KW=[H+]•[OH-]=1*10-14
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
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KW〈1*10-14
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KW〉1*10-14
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pH=-lgc[H+]
(2)pH的测定方法:
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变色范围:甲基橙3.1~4.4(橙色)石蕊5.0~8.0(紫色)酚酞8.2~10.0(浅红色)
pH试纸—操作玻璃棒蘸取未知液体在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
注意:①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②广泛pH试纸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
三、混合液的pH值计算方法公式
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先求[H+]混:将两种酸中的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H+]混=([H+]1V1+[H+]2V2)/(V1+V2)
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先求[OH-]混:将两种酸中的O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OH-]混=([OH-]1V1+[OH-]2V2)/(V1+V2)(注意:不能直接计算[H+]混)
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先据H++OH-==H2O计算余下的H+或OH-,①H+有余,则用余下的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H+]混;OH-有余,则用余下的O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OH-]混,再求其它)
四、稀释过程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
1、强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2、弱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3、强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4、弱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5、不论任何溶液,稀释时pH均是向7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pH均接近7
6、稀释时,弱酸、弱碱和水解的盐溶液的pH变化得慢,强酸、强碱变化得快。
五、强酸(pH1)强碱(pH2)混和计算规律w.w.w.zxxk.c.o.m
1、若等体积混合
pH1+pH2=14则溶液显中性pH=7
pH1+pH2≥15则溶液显碱性pH=pH2-0.3
pH1+pH2≤13则溶液显酸性pH=pH1+0.3
2、若混合后显中性
pH1+pH2=14V酸:V碱=1:1
pH1+pH2≠14V酸:V碱=1:10〔14-(pH1+pH2)〕
六、酸碱中和滴定:
1、中和滴定的原理
实质:H++OH—=H2O即酸能提供的H+和碱能提供的OH-物质的量相等。
2、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1)仪②滴定管的刻度,O刻度在上,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②滴定管可以读到小数点后一位。
(2)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3)准备过程:
准备: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洗涤:用洗液洗→检漏:滴定管是否漏水→用水洗→用标准液洗(或待测液洗)→装溶液→排气泡→调液面→记数据V(始)
(4)试验过程
3、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利用n酸c酸V酸=n碱c碱V碱进行分析
式中:n——酸或碱中氢原子或氢氧根离子数;c——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浓度;
V——酸或碱溶液的体积。当用酸去滴定碱确定碱的浓度时,则:
c碱=
上述公式在求算浓度时很方便,而在分析误差时起主要作用的是分子上的V酸的变化,因为在滴定过程中c酸为标准酸,其数值在理论上是不变的,若稀释了虽实际值变小,但体现的却是V酸的增大,导致c酸偏高;V碱同样也是一个定值,它是用标准的量器量好后注入锥形瓶中的,当在实际操作中碱液外溅,其实际值减小,但引起变化的却是标准酸用量的减少,即V酸减小,则c碱降低了;对于观察中出现的误差亦同样如此。综上所述,当用标准酸来测定碱的浓度时,c碱的误差与V酸的变化成正比,即当V酸的实测值大于理论值时,c碱偏高,反之偏低。
同理,用标准碱来滴定未知浓度的酸时亦然。
七、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
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水解的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
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如:Na2CO3>NaHCO3)
4、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2)程度小(3)吸热
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
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
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
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显酸性
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如:HSO3-、H2PO4-)
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如:HCO3-、HS-、HPO42-)
7、双水解反应:
(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使得平衡向右移。
(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3+、Al3+与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与NH4+;CO32-(HCO3-)与NH4+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3++3S2-+6H2O==2Al(OH)3↓+3H2S↑
8、盐类水解的应用:
水解的应用实例原理
1、净水
明矾净水Al3++3H2OAl(OH)3(胶体)+3H+ 2、去油污用热碱水冼油污物品CO32-+H2OHCO3-+OH-
3、药品的保存①配制FeCl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盐酸Fe3++3H2OFe(OH)3+3H+
②配制Na2CO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NaOHCO32-+H2OHCO3-+OH-
4、制备无水盐由MgCl2•6H2O制无水MgCl2在HCl气流中加热若不然,则:
MgCl2•6H2OMg(OH)2+2HCl+4H2O
Mg(OH)2MgO+H2O
5、泡沫灭火器用Al2(SO4)3与NaHCO3溶液混合Al3++3HCO3-=Al(OH)3↓+3CO2↑
6、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NH4Cl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NH4++H2ONH3•H2O+H+
c(Cl-)>c(NH4+)>c(H+)>c(OH)-
9、水解平衡常数(Kh)
对于强碱弱酸盐:Kh=Kw/Ka(Kw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a为该条件下该弱酸根形成的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对于强酸弱碱盐:Kh=Kw/Kb(Kw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b为该条件下该弱碱根形成的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电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多元弱酸(多元弱酸盐)的电离(水解)的书写原则:分步书写
注意:不管是水解还是电离,都决定于第一步,第二步一般相当微弱。
6.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篇六
1在物理选修实验中组织学生活动解决“物理问题”
活动开展方案具体如下:
(1)每班学生,以3人组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案进行实验改进工作.
(2)利用一周时间学生寻找材料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论证分析.在数字化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实践活动.
(3)教师辅助学生做好课题的整合.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汇报成果.
2实验课堂首先做好传统教学模式的展现,让学生了解物理实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本实验在实施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归纳总结如下.
2.1实验系统误差大
采用小车为研究对象,托盘和钩码的重力提供外力(如图1), 要求小车质量远大于托盘和钩码的总质量.实际操作中,钩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与小车的质量差达不到要求的程度,钩码和托盘与小车用轻绳连接,加速度相同,系统误差不可避免.
2.2实验数据处理困难
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打点,处理纸带,结合运动学公式计算加速度,计算相对繁琐(如图2、图3),同时出现了第二次误差.
2.3实验操作难度大
实验中利用力学知识对摩擦力进行了平衡操作,垫高薄木板,使小车沿斜面向下的重力的分力与摩擦力相等,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要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多次操作,多次打点;而教材提供的两辆小车同时运动的方案令学生教师操作实验难度更为加大.
3大胆尝试新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新规律,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具体做起来误差较大, 实验效果不够理想.现在原有基础上对器材和实验方法作一些适当的改进, 可使实验效果明显改善, 更好地达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目的.
3.1实验器材的改良
利用光传感器、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代替传统的打点计时器计时测速度.[HJ1.4mm]
学生自主设计各种方案解决传统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利用光电门代替打点计时器
测定小车运动过程一段位移的初末速度.利用位移公式: 得到加速度a.(如图3)
(2)利用位移传感器测定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如图4)
(3)利用力传感器测定拉力大小,消除F 3.2实验设计方案的改良:利用计算机辅助,有利于提高精度及实验偶然误差的发现 教师课堂设计验证表格.快速帮助学生分析数据图表.在测定a与F关系图线时,我们可以通过Excel图表中直观地发现图6中第三组数据存在偶然误差.对数据进一步测定之后,我们可以得到图7图线.同时,通过数据学生还可以进一步发现a-F图线没有经过原点.是什么原因呢?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利用位移传感器得到的s-t图象、v-t图象来分析得到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提高实验的精度.(如图8) 利用光电门来代替打点计时器,增加实验的精准度.在通过调节轨道一段高度,来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学生真正做到了精益求精.实验探究过程认真细致.以下是轻推小车,轨道上先后两光电门测定的通过时间.学生经过一次次尝试做到了十万分之一秒的实验精度调零.(如图9) [TP8GW24.TIF,BP#] 3.3理论的修正,改良了实验的准确度 利用理论修正消除F [JB({]F=Ma,mg-F=ma,[JB)]F=[SX(]M[]M+m[SX)]mga=[SX(]v22-v21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新问题,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学生通过实验选修课合作探究活动,对实验的设计方案设计目的有了新的认识.实验课程得到了课外延伸.小组内同学通过实践探索,引发了学生实验研究的兴趣,对物理实验提出了新问题,新方案. 例如:学生得到的a-F图象基本都不在一条直线上,存在误差比较大.什么原因?学生就会尝试减小实验误差的操作方法,实验的态度就会得到改善.学生提出了许多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1)实验前要让砝码盘晃动造成拉力的大小不恒定;(2)垫板因小车的碰撞有移动造成板倾角变化,平衡摩擦力遭破坏;(3)木板不平整造成位移传感器记录的v-t转化图不成线性,还增加了小车的阻力;(4)小车车轮是否完好;(5)摩擦阻力、空气阻力造成的影响;(6)滑轮高度调节是否使与小车相连的绳子水平.平时容易被学生忽略的细节,学生都会去关注.这是传统实验教学中无法激发的学习热情. 在得不到教科书上的完美结果的情况下,学生有动力去换取更好的数据分析点,设法去改良实验方法减小系统误差影响.实验探究过程中有很多意外的收获.学生在汇报课中的准备过程中会陈述很多有创意的设计讲解.会把枯燥的实验操作通过有趣的自拍视频讲解展现给同学们.让枯燥的实验课堂变得生动和有趣.繁杂的实验数据通过学生熟练的计算机分析也变得井然有序,实验有误差,但通过不断地修正得到了越来越好的实验结果.实验探索过程真实,让同学们体会到了科学家探索过程的艰辛. 实验选修课堂教学的过程是物理课堂的有利补充和延伸.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实验探索过程,体验物理课堂的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地体验、领悟实验过程,使认知、能力、兴趣得到变化和发展. 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胚胎,还需移植到雌性动物体内生产后代,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 胚胎工程的许多技术,实际是在体外条件下,对动物自然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条件进行的模拟操作。 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试管动物技术: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桑葚胚或囊胚)后,再经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 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 : (1)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反方观点:反对“实质性等同”、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 正方观点:有安全性评价、科学家负责的态度、无实例无证据 (2)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 (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二)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1)克隆人:两种不同观点,多数人持否定态度。 否定的理由: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是克隆技术的滥用;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克隆人是在人为的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 肯定的理由:技术性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解决。不成熟的技术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之成熟。 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2)试管婴儿:不同观点,多数人持认可态度。 否定的理由: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早期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抛弃或杀死多余胚胎,无异于“谋杀”。 肯定的理由:解决了不育问题,提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方法,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 (3)基因身份证: 否定的理由:个人基因资讯的泄漏造成基因歧视,势必造成遗传学失业大军、造成个人婚姻困难、人际关系疏远等严重后果。 肯定的理由: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进行治疗,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 (三)生物武器 (1)种类: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 (2)散布方式:吸入、误食、接触带菌物品、被带菌昆虫叮咬等。 (3)特点:致病力强、多数具传染性、传染途径多、污染面广、有潜伏期、不易被发现、危害时间长等。 重点词汇、短语 concrete adj. 具体的 flexible adj. 灵活的;可弯曲的;柔顺的 take it easy 轻松;不紧张;从容 run out of 用完 be made up of 由……构成 in particular 尤其;特别 eventually adv. 最后;终于 transform vi. & vt. 转化;转换;改造变换 appropriate adj. 适当的;正当的 exchange n.交换;交流;互换 vt. & vi. 调换;交换 sponsor n. 主办者;倡议者 vt. 发起;举办;倡议 try out 测试;试验 let out 发出;放走 重点句型 1.This is why... 这就是......的原因。(强调结果) This is because... 这是因为......(强调原因) The reason why...is/was that...(......的原因是......)一般用that引导表语从句。 2.There are various reasons why people write poetry. 人们写诗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 3.The language is concrete but imaginative, and they delight small children because they rhyme, have strong rhythm and a lot of repetition. (童谣的)语言具体但富有想象力,这能使小孩子们快乐,因为它们押韵,节奏感强,并较多重复。 4.By playing with the words in nursery rhymes, children learn about language. 通过童谣中的文字游戏,孩子们学习了语言。 5.Another simple form of poem that students can easily write is the cinquain, a poem made up of five lines. 另外一种学生容易写的简体诗是由五行组成的,叫做五行诗。 6.With so many different forms of poetry to choose from,students may eventually want to write poems of their own.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 谷氨酸发酵 ·无氧发酵:酒精发酵 乳酸发酵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生物真菌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6CO2+6H2O 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 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 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 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 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2C2H5OH+4O2→CH3COOH+6H2O 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疑难解答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如:要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进行酒精消毒;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的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课题二 腐乳的制作 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营腐生生活。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4、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前期发酵的主要作用:1.创造条件让毛霉生长。2.使毛酶形成菌膜包住豆腐使腐乳成型。 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通过各种辅料与酶的缓解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5、将豆腐切成75px×75px×25px的若干块。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水分测定方法如下:精确称取经研钵研磨成糊状的样品5~10g(精确到0.02mg),置于已知重量的蒸发皿中,均匀摊平后,在100~105℃电热干燥箱内干燥4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然后再烘30min,直至所称重量不变为止。样品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烘干前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后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前样品质量 ·毛霉的生长:条件: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温度。 来源:1.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直接接种优良毛霉菌种 时间:5天 ·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腌制的时间约为8天左右。 ·用盐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食盐的作用:1.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2.析出水分,是豆腐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易酥烂3.调味作用,给腐乳以必要的咸味4.浸提毛酶菌丝上的蛋白酶。 ·配制卤汤: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酒的作用:1.防止杂菌污染以防腐2.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赋予腐乳风味3.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香辛料的作用:1.调味作用2.杀菌防腐作用3.参与并促进发酵过程 ·防止杂菌污染:①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②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整齐地摆放好豆腐、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疑难解答 (1)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豆腐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2)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 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3)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高的豆腐制作腐乳,不易成形。(4)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对人体无害。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课题三 制作泡菜 ·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 型。在无氧条件下,降糖分解为乳酸。分裂方式是二分裂。反应式为:C6H12O62C3H6O3+能量 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的原因是抗生素杀死乳酸菌。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生产酸奶。 ·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用作食品添加剂。 硅及其化合物 Si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只有以化合态存在的硅,常见的是二氧化硅、硅酸盐等。 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ⅣA族,硅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易失去电子又不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1、单质硅(Si): (1)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 (2)化学性质: ①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只能跟F2、HF和NaOH溶液反应。 Si+2F2=SiF4 Si+4HF=SiF4↑+2H2↑ Si+2NaOH+H2O=Na2SiO3+2H2↑ ②在高温条件下,单质硅能与O2和Cl2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3)用途: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以及半导体材料等。 (4)硅的制备:工业上,用C在高温下还原SiO2可制得粗硅。 SiO2+2C=Si(粗)+2CO↑ Si(粗)+2Cl2=SiCl4 SiCl4+2H2=Si(纯)+4HCl 2、二氧化硅(SiO2): (1)SiO2的空间结构:立体网状结构,SiO2直接由原子构成,不存在单个SiO2分子。 (2)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3)化学性质:SiO2常温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水、酸反应(氢氟酸除外),能与强碱溶液、氢氟酸反应,高温条件下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①与强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的硅酸钠具有粘性,所以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试剂瓶存放NaOH溶液和Na2SiO3溶液,避免Na2SiO3将瓶塞和试剂瓶粘住,打不开,应用橡皮塞)。 ②与氢氟酸反应[SiO2的特性]:SiO2+4HF=SiF4↑+2H2O(利用此反应,氢氟酸能雕刻玻璃;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存放,应用塑料瓶)。 ③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CaSiO3 (4)用途:光导纤维、玛瑙饰物、石英坩埚、水晶镜片、石英钟、仪器轴承、玻璃和建筑材料等。 3、硅酸(H2SiO3): (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能形成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 (2)化学性质:H2SiO3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还要弱,其酸酐为SiO2,但SiO2不溶于水,故不能直接由SiO2溶于水制得,而用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取:(强酸制弱酸原理) Na2SiO3+2HCl=2NaCl+H2SiO3↓ 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此方程式证明酸性:H2SiO3 《曲艺知识》选修课总结报告 开学第三周到第十周,我选学了《曲艺知识》这门选修课程,对于这门课程,我从一开始就对这门课程充满着疑问,我不知道这门课程该如何学习,老师会怎么讲课。其实这门课程和我还是有一点缘分,由于上学期我没有选课,这学期一开始我就急着进自己的空间选课,但是基本上能选的课程都满了!我以为这个学期应该是没课可选了,但是,《曲艺知识》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虽然我对曲艺这方面的知识基本上不了解,但还是心中还是充满着各种疑问,大学的选修课到底是怎样的呢? 第一节课就听到老师介绍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视觉的教导方式来让我们了解有关曲艺这方面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我很赞同,对于这门课程,我们不是要专修这方面的知识,假如每节课都是口述的讲给我们关于曲艺这方面的知识,我想能听懂的将是少之又少!从开课到课程结束,我们观看了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视频、越剧视频、黄梅戏视频、昆剧、桂剧等等。从这些视频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戏剧这方面的知识,在没学这门课的时候,我一听戏剧就觉得很烦,总觉得戏剧中所唱的词总是拉得很长很长,甚至有时候想,一句话说这么久,他们累不累啊!但是,学了这门课程之后,我再也不赞同自己的这种想法了!在观看视频时,我很投入,听多了觉得舞台上的演员唱得很好,觉得演员们的动作、唱腔很优美。但除了一个“美”字我再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评价了。下面就这八周以来学到和查资料所获得的知识做一个总结: 中国国粹——京剧 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 不同的行当,在京剧发展早期主要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后在京剧中主要经谭派创始人谭鑫培先生带头修改将“末行”,该行当多为扮演中年以上男性,一般专司打头出场者,取其反义曰“末”,如同大花脸反称“净”一样,逐渐并入“生行”,从而形成了今天京剧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由于京剧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有强烈的剧场效果,常常更易于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 京剧中的 “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他们演出时要戴挂在耳朵上的假胡须,在京剧的行话中也叫“髯口”,因此还专门有一套髯口上的表演功夫,胡须的颜色表示了人物的年龄。老生在剧中一般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唱腔上也最为丰富。台词用京剧中的韵白来表现,演唱用真声,风格刚劲、挺拔、质朴、醇厚,动作造型也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很多人都知道,“西皮”和“二黄”各有其特定的唱腔结构、旋律模式和调性特征。那么,它们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呢?在这里,以老生唱腔为例,将“西皮”和“二黄”的主要特征简单作一描述和比较。在旋律发展中,由于“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 《曲艺知识》选修课课堂知识总结报告 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戏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越剧 越剧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县一带(古越国所在地)的农村。它是以嵊县一带的、民间说唱艺“落地唱书”为基础,并在余姚鹦歌(秧歌)和湖州滩簧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最初称为“小歌班”,多是农村艺人在农闲之际业余组合唱戏,后逐渐组成职业“小歌班”,并于1916年进入上海,吸收绍剧、京剧所长,在茶楼以“绍兴文戏”之名演出,演员多以女艺人为主,有的戏班全由女演员组成。1938年,绍兴文戏改称越剧。越剧主要曲调有(尺调)、(四工调)、(弦下调)等,曲调清悠婉转,优美动听,长于抒情。表演比较真切细腻。越剧有不少优秀剧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 昆剧 昆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它的原名叫“昆山腔”,元末明初,作为南曲 声腔的一个流派,在江苏昆山一带产生,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桂剧 桂剧是广西主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广西桂林市、柳州市、贺州市、河池市一带及梧州市部分官话地区,波及湖南南部地区与广东西北隅。桂剧历史比较悠久,大约发端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昆腔流播到广西,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形成桂剧。 桂剧汲取祁剧、京剧、昆曲等剧种的声腔和表演艺术,唱做念舞并重,以唱工细腻、做工传神著称。其声腔音乐属板腔体,以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吹腔及杂腔小调。弹腔分南路和北路两大系,北路高亢雄壮,南路委婉低沉,其反调形式“阴皮”和“背弓”也都自成体系。桂剧用桂林方言演唱,声调优美,抑扬有致。 以上这些资料是在老师讲课时搜索所得,这些资料开始时对于我来说比较陌生,但在上完曲艺知识课后,特别是欣赏这些剧种后,再去了解这些资料,感觉有关戏曲的一些知识就很容易明白了!戏曲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文化结晶,这些古老的文化值得我们华夏儿女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但是,如今社会,人们崇尚新事物,对于这些古老的文化,我们华夏儿女却没有很好地把它们发扬光大,致使这些古老的文化逐渐的衰落!《曲艺知识》选修课课堂知识总结报告 所以,对于这些历史文化,也可以谓之为国粹的历史文化,我们要努力地把它们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国粹得以发扬光大。 一、基础知识 (1)空间几何体:典型多面体(棱柱、棱锥、棱台)与典型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公式、球面距离、点面距离、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三视图、直观图; (2)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平面的三个公理、平行的传递性、等角定理、异面直线的概念、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线面平行的概念、判定定理、性质定理;面面平行的概念、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线面垂直的概念、判定定理、性质定理;面面垂直的概念、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异面垂直、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与二面角的概念(不同版本出现时间略有不同). (3)直线与圆: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斜率公式、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斜截式、一般式、两点式、截距式)、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些公式(两点间距离公式、中点坐标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常用的拓展知识与结论有:截距坐标公式、面积坐标公式、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外一点的切点弦方程;直线系与圆系的相关知识等. 想不起来,或者不太清楚这些概念与定理的,赶快翻翻教材和笔记吧. 二、重难点与易错点 重难点与易错点部分配合必考题型使用,做完必考题型后会对重难点与易错部分部分有更深入的理解. (1)多面体的体积转化及点面距离的求法; (2)较复杂的三视图; (3)球与其它几何体的组合; (4)平行与垂直的证明; (5)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6)直线方程的选择与求解,特别要注意斜率不存在的直线; (7)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推荐阅读: 高中物理选修11目录10-31 物理:3.2《磁感应强度》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1)10-09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检测):课时训练15导体的电阻06-18 (精品)高二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4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学案06-22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08-05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08-25 选修一历史知识点10-22 材料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08-20 中考物理考点知识总结09-04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10-137.高考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七
8.高中英语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篇八
9.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知识点总结 篇九
10.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易错点总结 篇十
11.曲艺知识选修课结课总结报告 篇十一
12.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选修2 篇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