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参考

2024-10-02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参考(共16篇)(共16篇)

1.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体会事件的可能性,并进一步体会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求知欲,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发生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

理解“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会用这些词语表达生活的事件。

活动准备:

课件、球、盒子、硬币、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点击课件)请看屏幕:迪尼斯乐园举行比赛,米奇和唐老鸭都决定回去看看,可是只有一张门票,让谁去呢?最后它们决定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做决定。(板书:抛硬币)

师:你们认为谁会去呢?

生1:米奇。

生2:唐老鸭。

师:到底是谁去呀,意见不统一,正好老师这里有一个1元硬币,我们先来认一认硬币的正反面。谁能识别硬币的正面和反面?

师:印有1元字样的这一面是正面,有花的这一面是反面。现在老师想来抛下这枚硬币,正面就由米奇去,反面就由唐老鸭去。怎么样?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忙,谁来?

师:你的任务是老师抛完后要大声告诉同学们你看到的是哪一面,好吗?准备好了吗?(师抛硬币遮住,问学生)

师:同学们猜猜是哪一面朝上?

师:大声告诉大家,哪面朝上?

生:正面。

师:正面朝上,这下米奇可高兴了,因为它可以去观看比赛。(猜对的学生很高兴)

师:如果再抛一次,一定是米奇去吗?

生1:是,一定是米奇去。

生2:不是,也有可能是唐老鸭去。

师:你确定吗?你也上来抛一抛。(再指名生抛硬币)

生:反面朝上。(猜对的学生欢呼)

师:反面朝上,唐老鸭高兴得又蹦又跳。(生回座位)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抛硬币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生1: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生2:米奇和唐老鸭都有可能去观看比赛。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呀!你们想来试试抛硬币吗?(想)

师:请听游戏规则:(略)

师:(拍手示意学生坐好)同学们刚才通过玩抛硬币的游戏,你们看到硬币落下后是什么情况?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通过游戏我们发现硬币落下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也就是说正面或反面,这两种可能都有。(板书:可能 也可能)。

组织课堂:请组长收好硬币,放回抽屉。

(设计意图:由抛硬币游戏开始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次体会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尝试用“可能”、“也可能”等词汇进行数学表达,在知识、情感上为后面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展开活动、自主探究。

1、师:同学们,刚才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个摸球游戏,好吗?师生摸球。

师:(出示盒子)看,这是什么?

师:(指盒上标签)对,里面有三个白球和三个黄球,谁愿意上台和老师一起玩?

(生踊跃举手,一位学生上台)

师:咱们两人这样分工:我摸,你猜我摸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球。

(台下同学聚精会神,饶有兴趣地看。师动作夸张地做出不看盒子的样子,摸出一个球捏在手上)

生:。(白色)

(师展开手掌正好是。台下同学鼓起掌来,猜中了!第二次、第三次过程同上,猜中的学生鼓掌,没猜中的有点失望)

师:你们也想这样摸一摸、猜一猜吗?(想)

2、学生小组合作摸球。(体验不可能)

师: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小袋子,每个袋子里装的都是3个白球和3个黄球。摸球之前,请听好游戏规则: 1、小组其他成员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2、每人每次只摸一个球,摸球时眼睛不能看,也别让猜的同学看见,每人连续摸两次。3、把摸到的球给大家看,不能争不能抢,更不能让球掉地上,要有团结协作、互相谦让的精神。4、组长负责把每个同学摸球的情况打钩记录下来。5、把球放回袋子里,等组长记录好,换个同学再摸。最后想一想,每次你都猜对了吗?为什么?

(1)请组长拿出袋子和表格

(2)师指导摸球填表格

3、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摸了这么多次球,也猜了这么多次,我请小组长来告诉老师,你们小组摸球的情况如何?

(1)各小组汇报情况

(2)老师幻灯出示汇总表,根据组长汇报情况填表

师:同学们你们每次都猜对了吗?(生:没有)

师:怎么这么多同学没有全猜对呢?从这张表格中可以看出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袋子里有白球和黄球,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师:淘气和笑笑也做了摸球游戏请看(点击课件)笑笑可能从盒子里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小组内摸球猜球活动,意在使学生体验从袋中摸一个球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再次感受这种不确定性现象。学生摸得积极,猜得高兴,较好地体会到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4、体验不可能

智慧老人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小问题

可能从这个袋子中摸到黑球吗? (不可能)齐读

可能从这个袋子中摸到红球吗? (不可能)

可能从这个袋子中摸到除白球和黄球以外其它颜色的球吗?(不可能)

为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因为袋子里只有黄球和白球,所以,我们不可能从中摸到除黄球和白球以外其它颜色的球。(板书:不可能)小结

5、再次摸球。(袋子里都是黄球)(体验一定)

师:老师最近学了一样新本领,无论谁从这个盒子里摸球,我都可能猜到是什么颜色。大家信吗?不信,我们试试。这个盒子里面装的也是6个球。这回我们换一个玩法,我请每个大组里最乖的小朋友来摸球,老师来猜。谁愿意和老师玩?(多次猜黄球)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是不是有不满。)

师:怎么了,你们想说什么?(里面都是黄球)

师:很多同学都说对了,老师的确知道里面装的都是黄球。所以,摸出一个一定是黄球。

如果盒子里装的是6个白球呢?(摸出一个,一定是白球)如果盒子里装的是6个红球呢?(一定是红球)

(板书:一定)

师小结:刚才通过抛硬币和摸球的游戏,我们知道了有的事件可能发生,有的事件不可能发生,有的事件一定发生。

(设计意图:本小节让学生在动脑思考中体验到事件的确定性,在师生的趣味互动中既学新知又交流感情,调节课堂气氛)

三、促成体悟,拓展延伸。

1、数学书第93页:连一连。

小朋友们喜欢这样的摸球游戏吗?我们的好朋友淘气、机灵狗和笑笑也来参加了。你们看!数学书第93页的连一连。读题,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本93页

(1)先读题目要求和内容,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师:现在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不通过实验也能判断正确吗?淘气的盒子中摸出的是什么呢?

生:10个黄球,摸出来的一定是黄球。

师:那会摸到黑球吗?

生:不可能摸到黑球。师:机灵狗的盒子呢?

生:10个白球,摸到的不可能是黄球。

师:那会是什么球?

生:一定是白球。师:那么笑笑的盒子摸出来的球会是什么?

生:5个黄球,5个白球,摸出来的可能是黄球。

师:也可能是什么球?

生:也可能是白球。

师: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生:5个黄球,5个白球,摸出来的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2.听要求起立。看看谁最机灵。

师:接下来,我们来课间休息,再玩个游戏,全体同学请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好吗?我们玩的游戏是听要求起立,看看谁最机灵。准备好了没?有没有信心?(有)

(1)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任意摸到一个同学一定是女同学。

(2)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任意摸到一个同学不可能是男同学。

(3)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任意摸到一个同学可能是女同学,也可能是男同学。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请给自己一些掌声鼓励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及时对新课知识进行补充和巩固,使学生形成表象。并设计活动应用反馈,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知识理解,形成一种教学互动)

四、联系生活,内化提高

聪明屋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在发生。现在,老师又要考考聪明的小朋友,你觉得什么事情一定会发生,什么事情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呢?请看屏幕,这里的题目你会吗?谁来告诉老师。

学生说,老师注意评价。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有关可能性的问题,大家开心吗?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学习生活数学,要求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通过练习对事情发生的情况进行牢固地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描述,能进一步掌握用数学语言进行准确的描述事件的可能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参考 篇二

(一) 发现数学语言

凡是接触过小学低段儿童教学的人都知道, 语文课 (或者其他学科) 的发言和数学课的发言的能力和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些学生, 也许语文课朗读需要的“声情并茂”他做不到, 可就是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大胆发言, 并且表述清晰、明了.也许, 这就是数学课堂语言表述的特别之处, 这些区别于普通意义上的“语言”, 前人把它们叫做“数学语言”.

(二) 什么是数学语言

1. 前人的研究成果

数学语言的特点:有许多人研究了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针对学生进行的语言训练.数学语言具有科学性、简洁性、通用性的特点.

数学语言的大致构成:小学生的数学语言是一种文字和数学符号相结合的结构, 与日常语言有密切的关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又可大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专有名词, 如三角形、四边形、算术中的加数等;第二类是表示计算过程的名词, 如乘、除等;第三类是有助于理解题意的一般词, 如比较、大于、小于等.

2. 个人心中的数学语言

在我看来, 数学语言是通过教师示范, 言传身教给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它需要运用数学领域的专用词汇, 包括名词 (如三角形等) 、动词 (如计算过程等) 、形容词 (有助于理解题意的, 如大、小等) , 能够把自己酝酿过的想法通过科学、简洁、通用的语言表达出来;包括表达思考的过程, 包括表达思考的结果或结论, 还包括提炼数学思考的经验.就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数学语言的功能来看, 其实就是信息的读取、信息的处理和思维的锻炼.

二、小学二年级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尝试

(一) 结合实际, 重视二年级数学学习资料中数学语言点的查找

我对我所教二年级的数学学习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看看是否可以在其中找到数学语言渗透的契机.我整理了书本的一些教学点, 发现有30个左右的地方明确强调了对学生语言的要求.其中, 读取信息类的语言训练主要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兴趣, 引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述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像后面两种类型的语言训练占到了绝大多数, 我将它们按照初步的功能分类为处理信息类的语言训练和提高思维类的语言训练.只有关注到课堂上语言点训练的落实, 才有可能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养成

(二) 从最简单的数学语言入手, 严谨地学习数学语言

在我看来, 数学语言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数学领域的专用词汇, 包括名词 (如三角形等) 、动词 (如计算过程等) 、形容词 (有助于理解题意的, 如大、小、重合、对称等) .当然, 这些都需要教师身体力行地做示范, 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下学会选择合适的字、词进行数学语言表述.

下面是两个同一内容、不同引导方法的课.

《对称图形》片段A

欣赏对称图形.

师:什么叫对称图形呢?

生:两个图形拼起来的.

师:你们如何证明它们是一样的?

生:两个对折.

师:我们来验证是否对称 (教师自己动手折, 没有引出对称轴) .

《对称图形》片段B

欣赏对称图形.

师:你能说说什么叫对称图形吗?

生:两个图形拼起来的, 左右或者上下都一样的.

师:你们如何证明它们是一样的?

生:两个对折.

师:请再仔细看一看他的操作过程, 说说他是怎么做的?

生:要完全合牢, 没有多出来也没有少一点.

师:我们把这样对折刚刚好的叫做完全重合 (强调完全重合) , 中间的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你们看, 它对折后……

生:完全重合.

师:它的折痕叫做……

生:对称轴.

师:请你选择上面的一个图, 动手做一做, 说一说.

……

这里截取了片段A和片段B, 这是同一个内容两个不同教师执教的课堂实录.课后的练习中, 对很明显的对称图形两个班级的反馈情况差不多, 但对于稍难的, 正确率相差甚多.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做对的人, 虽然看起来结果一样, 但对于为什么它是正确的, 掌握的程度大不相同.片段A的这个班说理不是很清楚, 但片段B的班级学生就可以从“哪条为对称轴, 对折后哪里没有完全重合”进行解释说理.这里的“对折”“完全重合”“对称轴”等就是最简单的数学语言表述.

看来,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能力, 教师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语言表述, 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否则, 潜移默化的就会养成学生的数学语言既不科学严谨, 又不简洁明了, 还晦涩难懂, 让人听了不知所以然.因此, 教师要示范,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科学、简洁、通用的数学语言.

我的复习心得:这些题目都很简单, 只要懂得做这些题目的方法, 这些题我就都会了.应用题要看仔细;竖式个、十、百、千、万要对齐;记住进退位.这次要复习的内容主要是计算, 对于这些题主要是看清进退位以及时间换算问题, 应用题要分清大小关系 (相差数) ;另外要分清求的是一倍数还是几倍数, 要把答案写完整.有小括号的运算里, 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的, 先算小括号里的.在经过时间里,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就像上面这样, 都是老师说过的, 如果有小括号的运算、经过时间你却不是这样做的, 你就错了.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理清楚, 并有时间给自己的数学语言进行准备, 让思维和语言同时发展, 把自己的经验、想法、过程表述清楚.这就是语言的数学区别于计算的数学的关键要点.当然, 需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这里为大家推荐心理学家的研究.

也许以上几点都是老师在课堂上或者通过学习单的方式增加训练点, 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其实, 我们还有其他的很多途径来帮助学生提高其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比如, 在检查作业的时候, 可以一边轻轻地说给同桌、爸妈或者自己听, 一边看这样思考的结果是否和原先的答案一致, 起到监控自己学习的作用.

三、数学语言训练目的对于二年级学生的意义

1.为发展而学.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才刚刚起步, 他 (她) 面前的是一条刚开始的路.数学语言的训练能帮助他们可持续发展, 包括情感的发展 (兴趣、自信心和意志力、态度和习惯) 、认识的发展 (自我概念、评估、反思和自我调控) 、思维的发展 (归纳、类比、猜测、论证) 和能力 (抽象化、概括化、推理的能力) 的发展.

也许, 你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一、二年级学生不管你怎么教学, 他们的学业成绩不会相差太远;可是, 如果是经过了二、三年, 学习过数学语言训练的人就会比平时不注意数学语言训练的人更能把握知识的本质, 更能由此及彼.也就是说, 认知的投入的策略和水平不同, 将会延后呈现出来, 尽管目前的成绩是大致相同的.

2.为形成数学素养而学.数学素养这一概念是由文字素养推衍而来的.大量有关基本数学素养的研究文献表明数学素养是一个广泛的具有时代内涵的概念, 它包括逻辑思维、常规方法 (符号系统) 和数学应用三方面的基本内涵.

四、本次数学语言训练还存在的不足

时间问题是这次实验研究最大的不足之处.其一是数学语言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时间, 需要在时间中慢慢磨炼.其二, 数学语言的训练效果是延后反馈的, 也需要时间来证明语言训练的真实功效.

知识领域的先导缺乏.数学语言的训练不是没有人做过, 但在我看来, 不是纯理论的 (如前面所说的“前人研究过的”) , 就是太片面.有的一线老师就记录了几个语言训练要注意的地方, 如教师要做好榜样、要多给学生鼓励等等, 没有一个能够既联系理论又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

摘要:在我看来, 数学语言是通过教师示范, 言传身教给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它需要运用数学领域的一些专用词汇, 包括名词 (如三角形等) 、动词 (如计算过程等) 、形容词 (有助于理解题意的, 如大、小等) , 还包括让学生把自己酝酿过的想法通过科学、简洁、通用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有思考过程的表达, 有思考结果或结论的表达, 还有提炼数学思考经验的表达.

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法的特点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特点;二年级

创新教学方法是让小学生对以往的教学印象改变认识的方法之一。小学数学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数学大多数以加减乘除为基础的运算,这些基础性知识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数学推断能力、基础数学的应用综合能力,教小学二年级的老师在教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通过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培养学生的判断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学好未来的学科打好基础。

一、传统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学生没有自主意识学习的灌输性教学,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与主动接触新知识的兴趣,之所以应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因为一部分小学数学老师认为,处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还不适合没有老师的监督学习习惯,并且认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过于简单没有什么逻辑应用题,只是对简单的数的认识和基础算法的掌握,所以只要学生背会了基本的乘法口诀就可以解决加减乘除题。还有一点就是,小学的一部分老师在专业学术方面也存在教学缺陷。处于小学阶段的大部分老师认为小学数学是所有数学学习中最简单的阶段,校方认为只要能够教会学生熟练应用加减乘除的老师都可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就因为如此,使得小学缺少专业的教学生学习数学的老师,使得不少开始接触数学的学生由于老师的授课不专业导致学生从开始学习就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开始厌恶学习数学。特别是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虽然简单,但是这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阶段,所以要想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需要老师从小开始抓起。

二、创新教学方法

(一)应用创新型的情景教学方法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将教学思想融入情境中,例如,小学老师可以将应用数学乘法口诀解决运算问题的题引入生活中,摆脱学生因为不理解或者不对书上的枯燥的知识感兴趣带来的困扰,如,小学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提前一天调查自己家的楼层有多高,每一层有几间房子,平均每户住多少人,等到学生调查清楚的时候,老师可以将他们引入他们熟悉的住宅区域中,教他们计算这一栋楼一共住了多少人,从而使学生不仅开始热爱学习数学,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数学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处于向外界学习的状态,所以,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现代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媒体动态图片,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运算,例如,老师可以利用现在小学生都喜欢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让学生学习数学基础运算,如,草坪上有喜羊羊、暖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五只羊,突然灰太狼来了抓走了暖羊羊和懒羊羊,问学生剩下几只羊?老师还可以为了调动课堂气氛应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合作完成,采用开始动手、运转大脑、动口等操作形式,调动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为了学习如何画圆,老师可以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利用自己的经验来画圆,当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器材来画圆,那么到底应用怎样的方式才能画出规定中的圆呢?这样积极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开始对数学感兴趣,乐于在数学中学习。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活泼的年级,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很感兴趣,但是如果引导他们的教师应用的方法不正确就会导致学生对所接触的事物失去兴趣,开始转移目标,重新选择感兴趣的东西。为了让处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作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老师而言,老师应该为学生创建快乐的感兴趣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带学生进入学习课堂,例如,在上课三分钟的时候老师可以问学生今天早上吃了什么,一共用了多少钱?每一份早点多少钱?假如早点的美味总分为十分,选十个人分别让他们对自己吃的早点打分,平均下来是多少分?这种结合实际又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所接触的生活开始计算的方法来接触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能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有渴望,从而开始对数学感兴趣,开始认真学习

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的学习可以说是一名学生学习基础数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期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这个时候所学习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学生个人总结到的学习方法都可能是一个人一生受用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金成淑.小学数学构建情景教学的对策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钟训莲.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小学,2014(8).

4.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参考 篇四

本次二(1)和二(2)共有120人参加考试。二(1)班平均成绩92.71分,及格率100%,优秀率79%,位于年级第一名;二(2)平均成绩89.07分,及格率100%,优秀率61%,位于年级第三名。

二.试卷情况分析

这次考试共设六道大题,包括了二年级下册所学内容,题型多样,涵盖面广,有计算、填空、选择、判断、测量、统计和解决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也体现了双基。从卷面来看,学生的字迹比较工整,书写非常认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

1、口算部分是加减乘中最简单的一步计算,考查学生的口算能力,学生做题较好,80%的学生全对。

2、填空:容易出错的是第4、8、9小题。第4小题:找规律填数的第2小题650、(630)、680、695、(710),一部分同学不知道是每次减15。第8小题是考查和5、7有关的口诀。第9小题中出错较多的是,个别学生不细心,没有认真计算。

3、第三大题选择:这个题目的第1小题,大部分学生因不理解讲台是什么而理解成讲桌出错,第4小题是谁家离得近,少数学生因对题不理解,得分率较低。

4、第四大题判断:出错最多的是第4小题,其次是第5小题。第4小题出错的原因是学生认为锯掉一个角可能会是三个角,没有考虑到五个角的情况而出错。第5小题是加画一条线就增加了2个直角,这道题学生没有考虑到如果随意画有可能不是直角的情况。

5.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篇五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语言表达物体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2.体会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和遵守交通规则等日常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

教学难点:

用语言表达物体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游戏激趣: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现在你们都知道那些方向?

敬老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出示画面)

星期天,小明、小刚和小红要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但不认识路,只有一张图,请大家仔细观察势挂图,请大家仔细观察挂图,帮助他们找到所走的方向和路线。

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

小红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东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刚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

完成说一说

请大家算一算谁家离敬老院远,谁家离敬老院近?

看望老人后,他们怎样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

小明回家要先向西走60米;现、再向南走20米;小刚向增走50米,再向东走30米。

二、问题探索

完成练一练第1题,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图文:读懂题意,独立完成。

想一想自己确定游乐场的方法,在小组内说给同伴听。

汇报交流。

设疑:如果在商场西20米处设停车场,用O标出,怎么确定位置?你还可以确定哪些物体(景物)用适当的符号标出来,小组内说一说。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出示寻宝图,引导观察,自由说一说小动物的寻宝路线。

学生汇报。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小兔送信,请你们帮他算算,从出发到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小组内讨论:确定路线,再计算。

三、实践应用

练一练第4题。

请你说一说回家的路线,要求运用四个方向准确地表述。

把大家说的路线制成一幅线路图。每小组指定一人说,其余同学共同完成图。

板书设计:

小红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东走50米到敬老院;

6.小学二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篇六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

1、出示电话机图。问: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电话机的价格吗?(请几生交流,师作必要的提醒)出示价格。

2、出示取暖器图。问:它的价格接近(板书:接近)300元,你觉得它的准确价格可能会是多少元?(同学们发言),出示价格。

3、师:妈妈准备买一部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300元够吗?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呢?(出示课题)那么你能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几百元吗?(突出这两个词。同桌讨论思考的方法,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4、请学生交流估算的方法。根据第2个学生回答,出示板书。(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5、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估算这道加法题目的?(可以看加数分别接近哪个整百数,再把这些整百数相加。)

6、看来,知道哪个数接近几百,对于我们的估算是非常重要的。A.出示其余商品,请3个学生分别说说各接近几百元。B.出示P45/1。(让同桌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7、出示 试一试1,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需要几百元?(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估算了两道题目,得到了两个算式。但老师对这两个算式还是有点不大满意,你知道老师对哪里不满意吗?问:这里用等号行不行?(学生各抒己见,体会以前所学习的符号都不能表达大约等于的意思,需要重新用一个新的符号。)

9、出示现在人们所用的符号。问:你觉得,人们为什么要用它来表示大约等于呢?(让学生体会既有等于的意思,又表示不完全相等)

10、师:介绍名称、读法。写法(学生跟老师书空)。读算式。

11、师:刚才我们已经估算出大约是800元。那么如果妈妈带了800元钱,能买回这两件东西吗?试一试2(点到即止)

12、出示试一试3: 800元可以买回哪些东西呢?(学生自己设计方案,然后集体交流。)板书3个算式

13、交流后小结:方案有很多,只要它们的总价比800小就可以了。你会很快地估算两个数的和比几百大或是比几百小吗?

14、出示P46/

4、5(学生独立做在书上,集体交流订正)

15、出示P46/6(约等式的书写,学生写在作业纸上,交流:买什么,算式。)

16、师:估算有趣吗?连小蝴蝶也来了。我应飞到哪一朵花上呢?(选1题说说想的方法即可)增加302+□1题

17、师:估算还十分有用呢!出示P47/5春游图。问1:学校要为每个同学准备1份点心,大约要准备多少份呢?问2:食堂阿姨已经准备了200份,大约还要准备多少份就够了呢?

7.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参考 篇七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认识新朋友乐乐, 开始出现一张图猜猜谁 是乐乐。

2.跟乐乐进入数学王国碰到一扇密码门, 密码是由1、2和3组成的两位数, 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 通过密码门就能进入数学王国。

通过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学生板演, 教师引导, 得出三组不同的排列方法:

第一组:12、21、13、31、23、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你先选了哪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再选了哪两个数调换位置?揭示调换位置法。

第二组:12、13、21、23、31、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先选1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2、3分别组成12、13;再选2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1、3分组成21、23;然后选3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1、2组成31、32。揭示固定十位法。

第三组:引导既然可以固定十位来摆数, 那是不是也可以固定个位摆数呢?

得出21、31、12、32、13、23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这种方法先选1固定在个位, 再选2固定在个位, 然后选3固定在个位, 分别和另外的两个数组成不同的数。可以把这种方法叫什么呢?揭示固定个位法。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要有顺序的思考, 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与组合。

二、探究新知

1.握手问题。进入数学王国, 碰见两个新朋友, 想跟他们 握手表示友好, 每两个人握一次, 可以握几次。

2.吃点心问题。数学王国的小精灵看小朋友这么能干, 来给大家送点心了, 面包、包子、饼干, 送给三个小朋友各一种, 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三、巩固学习

三个人拍照留念, 可以怎么排位子?

四、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一次反思:教学设计要从教材内容编排出发。

旧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数学广角中第一课时把排列与组合放在一起, 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只有排列, 并没有组合的内容摄入。我在备课中, 没有仔细研究新教材, 理解新教材, 把握手问题和吃点心问题放进了第一课时, 这两个都是组合的典型例题, 因此我做出了修改。而在一开始的导入中, 我出示两个小朋友让学生猜谁是乐乐, 这个知识点也不符合本课要求, 因此删去。

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删去谁是乐乐这个环节, 直接导入, 进入密码门, 其他一样。)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用红黄蓝三种颜色, 分别涂头和身子, 有多少种涂法? (我的出发点是想创新, 不用书中的涂北城南城的例子, 又为了方便做课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涂头和身子的例子。)

2.考考你?用 0、2、3 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这个例题也是在第一次试教中教研员指出的一个对于新知识的练习。)

三、提升拓展

1.三个人拍照留念, 可以怎么排位子?

2.吃点心问题。 (变成排列问题, 三种点心按顺序先后 吃, 可以怎么选择?)

四、小结

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次反思:教学设计的案例要符合实际生活。

虽然这次试教发现了很多问题, 但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设计的用红黄蓝三种颜色, 分别涂头和身子, 有多少种涂法的问题。我的出发点是想与众不同, 没想到我的例题却出了问题, 试问世上哪有红色的头蓝色的身子呢?这个问题确实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并用于生活,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老师要以生活为背景, 真实的设计教学案例, 使学生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三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考考你?用 0、2、3 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2.练习一: (课本中) 用 红、黄、蓝 3 种颜色给地图上 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 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3.练习二: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 2 个字, 一共有多 少种选法?

4.练习三: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 3 个字, 一共有多 少种选法?

8.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小学 数学学习 习惯培养

二年级学生入学一年,有一定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但由于年龄特点,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针对不足教师相对应的措施是:

一、听讲方面:不能倾听是许多低年级学生的通病。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往往一句话还没有来得及听完整,一知半解时便抢着回答,听不进老师的建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

倾听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素养,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最会倾听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还要从几个方面来抓。

1、让学生“心静”:刚上课的一两分钟内,学生的心还处于课间玩耍的兴奋状态,要让学生在这一时间内调整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上课,才能做到聚精会神。各科老师可以配合好训练学生养成一下课先准备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品,然后再去活动的习惯,上课伊始,在学生异常兴奋的状态下,教师说和喊作用都不大,可以有节奏地拍两下手,学生跟着齐拍三下,然后坐好。

2、让学生“耳聪”:要做到“耳聪”,必须听得进,记得住。因此,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或学生的发言,还可以经常做一些听算练习,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

3、让学生“会神”:要想回神,就得听懂,学生光是听,不动脑筋思考,等于没听,课堂上应注意引导学生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说说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别人的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或者哪儿需要补充。

4、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营造活泼、宽松的倾听氛围:新课程不提倡以往那种非常呆板的教学形式,学生只要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教师不必苛求他的坐姿是否端正,课堂上可以采取一些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或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当然,在合作中教师要注意角色分配,给每位组员定个岗位,各司其责,人人有事做,合作之前教师还要讲清楚合作要求,定能激发起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感,从而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更乐于倾听。

二、看和写的方面:粗心马虎,经常把题看不完整、把数左右看颠倒或上下看错行、把运算符号看错,或把图看不全面。写的时候精力不够集中,算对的却抄错,书写不认真,书面不整洁,写完不检查。

学生在读题和做练习中看错数字、写错数字的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比较普遍。计算简单,学生并非不会,而是马虎、不认真所致。怎样才能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呢?我感觉“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训练她的方法非常有效,每次限时一分钟内完成抄电话号码的训练,左手指,右手抄,抄完后对照,家长做记录。每天十分钟左右的训练。针对我们的学生,除了课堂作业让学生抄题做外,还可以让家长配合完成这项训练,家长可以每天随意出三组数字,每组二十个,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训练,不耗费多长时间,但却有效。读题时要求学生用手指着字读,看清读懂题目的要求后再做题。书写要经常提醒正确姿势,要求书写字体工整、认真,先动脑再动笔,尽量不依靠橡皮。不在书和作业、练习本上乱涂乱画,保持书面整洁,可以不定时地在班上展览书写认真的作业。做题时要求左手指一道,右手写一道,避免看错行,做完要求独立检查。每人准备一本《错题集》,以记录错误档案。记录分三步完成:1.记录错题,2.用彩色笔给错处做记号,3.写出错误原因,

三、注意力方面:学生年龄小,有意识的注意力差,持久性也不长,一节课40分钟,很难坚持到底,往往听了一半就思想就开起了小差,或东张西望,随意说话,或小动作不停。

针对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应从课堂教学设计着手,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將数学活动与游戏、童话有机结合起来,时不时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再加上老师适时的表扬、鼓励与肯定,调动起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渴望成功的想法。能靠学生自主探索找到答案的,教师要放手给学生,不包办代替,让他们去尝试、体验,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样,定能解决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

四、想的方面: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全面,没有系统性,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遇到需要逻辑思维或考察空间想象能力的问题,思维跟不上,脑子里转不过来弯,便会不知所措,应付塞责。

要想让学生想得合理,真正理解题的意思,并能完整地用语言表达出来,离不开多方面的综合习惯的支持,因此,教师平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习惯:1、仔细观察的习惯。通过课堂上仔细观察情境图、操作的过程,发展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2、敢于提问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耻下问,随时表扬那些敢于、善于提问题的同学。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课堂上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3、多角度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不要局限或拘泥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从多个角度去探讨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4、善于联想、猜想和假设的习惯。遇到问题,无从下手时,可以大胆去猜想、假设答案,然后再往前推理。尤其是在做那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时,可用这种方法。如果学生养成了这几种好的习惯,学生的思维灵活度便会大大提高,理解能力也会跟着上升。

五、语言方面:由于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词汇少,语言单调、直白,即使明白了算理,口头表达时也常常说不清、道不明。

平时教学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错了,也是思考的结果,远比不动脑筋不开口强。尤其是当学生说错时,它可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要首先肯定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态度,然后再让学生讨论生成的新问题。教师的宽容与鼓励会带给学生说的勇气。

9.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九

根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课标理念,本节课着眼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以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令人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首先围绕游戏展开,使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到游戏上来,然后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的过程中复习旧知、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2.以操作促进学生的有序思考。

动手操作是一种由多个感官参与的,以感知形式为主的认知活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活动时间,不仅让学生亲身经历思考与自主探究再创造的过程,还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合作,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 数字卡片 彩笔

教学过程

⊙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数学游戏,看一看谁的反应最快。

(1)快速读数。(依次用卡片分组出示)

18、81;56、65;32、23;97、79;36、63

(2)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两位数,数字相同,只是位置交换了)

(3)每组数分别表示什么?(如18表示1个十和8个一;81表示8个十和1个一)

(4)用1和2这两个数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哪几个两位数?(根据回答板书:12 21)

2.导入。

师:那么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排列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通过竞赛游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为进一步探究简单的排列问题做准备。

⊙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97页例1。

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2.讨论、交流。

师:从题目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要组成两位数,所以每次要从1、2、3这三个数字中选两个数字)

3.操作、记录。

师:请同学们三人一组,用1、2、3三张数字卡片组数,看哪组动作最快,摆的两位数最多。

(引导学生分工协作:一个人当记录员,其余两个人摆数字卡片)

4.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作为小组代表说一说,你们组摆出了哪几个两位数?

(分组汇报:12、13、21、23、31、32)

5.讨论、比较。

师:为什么有的组摆的两位数多,而有的组摆的两位数少呢?

预设

生1:摆的两位数少,是因为有的组在摆数的过程中遗漏了。

生2:摆的两位数多,是因为有的组在摆数的过程中重复了。

10.小学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篇十

教科书第80—81页练一练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体验乘法、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复习巩固乘法口诀。能熟练的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1—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能熟练的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非常聪明的孩子,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棒!

7×( )=56 ( )×( )=56 ( )×( )=12

( )×6=42 ( )×( )=49 ( )×( )=18

6×( )=48 ( )×( )=64 ( )×( )=24

二、算一算

1、同学们,每年过春节的时候,你们家有买花插的习惯吗?老师这里有五种花,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出示各种花的价格。

3、指导学生计算练一练第2题。

(1)买5枝玫瑰需要多少元?

5×5=25(元)

(2)笑笑买了一种花,正好用完12元,说说她买了哪种花?买了几枝?剑 兰:12÷2=6(枝)

菊 花:12÷3=4(枝)

百 合:12÷6=2(枝)

康乃馨:12÷4=3(枝)

(3)淘气有20元,请你帮他配一束花。

三、数学游戏。

1、宣布游戏规则。新 课标第 一网

(1)每人准备1-9的数字卡片。

(2)两人同时出示卡片,谁先将两数的乘积正确答出,就为胜方,两张卡片归负方。

(3)先出完卡片的为胜方。

2、学生游戏,教师指导。

四、说一说。

1、出示地图。

2、说一说:哪个城市在沈阳的南边、兰州的东边、西安的北边?

3、介绍自己的位置。我在( )的南边,( )北边。

五、观察物体。

1、笑笑和淘气分别看到的是哪个图形?

2、机灵狗看到的图形中两点的位置在哪儿?在下面图中画出来。

11.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参考 篇十一

一、找准科学的训练重点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体系来看,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各领域数学学习的工具和基础,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对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多位数的运算以及分数的运算都是由一次又一次连续的一位数的运算来完成的,能熟练地进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是提高多位数以及分数运算的正确率和速度的基本保证。而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代数运算最终也是归结为代数式中的系数和指数的运算,目前教材中所涉及的系数和指数也大多是一位数和二位数,这些系数和指数的运算大多是通过心口算来进行的。基于此,我校从2013年开始,对一、二年级学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实施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虽然实验的时间还不长,但是也已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以下这些统计数据足以说明这一切。

实验开始前后期中考试成绩对照表

一年级2班二年级2班

平均分合格率平均分合格率

2013年期中成绩89.894.4%87.991.8%

2014年期中成绩92.497.22%91.595.5%

综上数据可见,在小学的一、二年级阶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是有价值的,良好的心口算能力也为学生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合理的内容体系

我们按以下原则来构建我校的心口算训练的内容体系。

1.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都会。内容包括一位数、二位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除法除了利用乘法口诀能解决之外,由于过程较为复杂不列入训练内容。

2.循序渐进,基本上与教材中数的运算内容编排同步。为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我们设计的内容体系做到低起点、缓节奏、频往返。考虑到有效的心口算训练应当建立在学生掌握运算法则和对算理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设计的心口算训练顺序与小学教材中数的运算教学顺序相配合(具体内容见练习1、练习2、练习3)。

练习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位数加一位数)

凑 + 诀 2+9 =()

3+8 =() 3+9 =()

1+9 =()

2+8 =()

8+2 =()

9+1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该训练内容与一年级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同步。

练习2 100以内的减法(一)(二位数减一位数或整十数)

该训练内容与一年级下“100以内的减法(一)”教学同步。

练习3 100以内的减法(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该训练内容与二年级上“100以内的减法(二)”教学同步。

3.原则上不改变学生从低位到高位的运算习惯,也不排除在个别训练项目中给学生推荐更高效的运算顺序(如练习4)。

练习4 100以内的加法(二)(两位数加两位数)

这种“高位先算”的好处是便于将上一次的运算信息在大脑里存储,有利于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三、设计有效的训练方式

心口算训练要取得成效,常练不懈、持之以恒是关键。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每节数学课中都安排课前3分钟的心口算训练。鉴于周而复始的心口算训练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校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们精心设计的训练方式有计时答题、抢答、接力赛、游戏、即兴表演等,将单一乏味的口算教学变得更加充满活力。以下是在课堂中使用较多的几个训练方式。

【案例一】

训练内容:二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

训练方式:计时答题。

具体实施:教师用课件出示三个批次的题目,每个批次10道题,限时30秒。每个完成的学生都要举手示意,教师对举手示意完成者要报给他所用的耗时。每个批次首个完成者可以到黑板上写出各题的答案,在他之后完成的学生则要对他的答案检查修正。竞争意识、荣誉感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在整个过程中,既进行了口算练习,又提升了学生计算的速度,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复核检查的习惯,可谓是一举多得。

【案例二】

训练内容:二位数加二位数与二位数减二位数的混合训练。

训练方式:抢答。

具体实施: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每次只出示一题,由全班同学抢答,直到抢答答案正确,再出示第2题。抢答正确者记3分,抢答错误者扣1分,定期公布心口算训练抢答项目中每个学生的累计得分。每次抢答凡已答对的学生不许再次抢答,违例者则扣1分。这种训练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避免了优等生多次抢答的情况,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笔者计算过,这样的抢答,每一次通常在5秒左右,也就是说抢答顺利的话,在3分钟时间内可以让3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同时,积分累计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每一次的举手都更为谨慎,也更珍惜每一次回答的机会。

【案例三】

训练内容:二位数乘一位数。

训练方式:接力赛。

具体实施:先按座位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相等。教师为每一组准备30道二位数乘一位数的心口算题(难度基本相同),每组按座位次序逐一接题,一位学生口答结果正确后,方能由下一位学生接题,这样依次下去。如果其中有一位学生答题错误,那么要在该学生更正后,方能继续。如果三次口答均不正确,则可以向同组同学求助。最后按每组答完所有题的耗时多少排定名次。为了让自己的组能够获胜,同学之间互助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不止在课内,就是在课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班级凝聚力也随之增强。

这项实验开展以来,不仅改善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根据跟踪统计我们发现,实验班级的学生进入专注听课状态的时耗已由原来的平均2~3分钟缩短到1分钟左右。相信随着这项实验的深入开展,必定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崭新的数学教学气象。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梅山学校 315800)endprint

说起心口算,人们很快就会想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慈溪小学生为代表的“神算子”,他们在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名震中外。这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学校都热衷于培养“神算子”,而对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的实验和研究却很少有人问津。其实“神算子”的训练是一种竞技训练,通过强化训练使被训练者能快速地进行珠算式心算,也就是在脑子里打算盘。这是一种高强度的竞技训练,会耗去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和继续学习却没有多大的帮助,而且在计算机高度发达的当下,它也没有多少实际应用价值。那么小学心口算教学的意义何在?对全体学生而言,怎样的心口算训练才是有价值的?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找准科学的训练重点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体系来看,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各领域数学学习的工具和基础,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对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多位数的运算以及分数的运算都是由一次又一次连续的一位数的运算来完成的,能熟练地进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是提高多位数以及分数运算的正确率和速度的基本保证。而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代数运算最终也是归结为代数式中的系数和指数的运算,目前教材中所涉及的系数和指数也大多是一位数和二位数,这些系数和指数的运算大多是通过心口算来进行的。基于此,我校从2013年开始,对一、二年级学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实施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虽然实验的时间还不长,但是也已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以下这些统计数据足以说明这一切。

实验开始前后期中考试成绩对照表

一年级2班二年级2班

平均分合格率平均分合格率

2013年期中成绩89.894.4%87.991.8%

2014年期中成绩92.497.22%91.595.5%

综上数据可见,在小学的一、二年级阶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是有价值的,良好的心口算能力也为学生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合理的内容体系

我们按以下原则来构建我校的心口算训练的内容体系。

1.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都会。内容包括一位数、二位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除法除了利用乘法口诀能解决之外,由于过程较为复杂不列入训练内容。

2.循序渐进,基本上与教材中数的运算内容编排同步。为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我们设计的内容体系做到低起点、缓节奏、频往返。考虑到有效的心口算训练应当建立在学生掌握运算法则和对算理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设计的心口算训练顺序与小学教材中数的运算教学顺序相配合(具体内容见练习1、练习2、练习3)。

练习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位数加一位数)

凑 + 诀 2+9 =()

3+8 =() 3+9 =()

1+9 =()

2+8 =()

8+2 =()

9+1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该训练内容与一年级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同步。

练习2 100以内的减法(一)(二位数减一位数或整十数)

该训练内容与一年级下“100以内的减法(一)”教学同步。

练习3 100以内的减法(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该训练内容与二年级上“100以内的减法(二)”教学同步。

3.原则上不改变学生从低位到高位的运算习惯,也不排除在个别训练项目中给学生推荐更高效的运算顺序(如练习4)。

练习4 100以内的加法(二)(两位数加两位数)

这种“高位先算”的好处是便于将上一次的运算信息在大脑里存储,有利于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三、设计有效的训练方式

心口算训练要取得成效,常练不懈、持之以恒是关键。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每节数学课中都安排课前3分钟的心口算训练。鉴于周而复始的心口算训练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校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们精心设计的训练方式有计时答题、抢答、接力赛、游戏、即兴表演等,将单一乏味的口算教学变得更加充满活力。以下是在课堂中使用较多的几个训练方式。

【案例一】

训练内容:二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

训练方式:计时答题。

具体实施:教师用课件出示三个批次的题目,每个批次10道题,限时30秒。每个完成的学生都要举手示意,教师对举手示意完成者要报给他所用的耗时。每个批次首个完成者可以到黑板上写出各题的答案,在他之后完成的学生则要对他的答案检查修正。竞争意识、荣誉感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在整个过程中,既进行了口算练习,又提升了学生计算的速度,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复核检查的习惯,可谓是一举多得。

【案例二】

训练内容:二位数加二位数与二位数减二位数的混合训练。

训练方式:抢答。

具体实施: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每次只出示一题,由全班同学抢答,直到抢答答案正确,再出示第2题。抢答正确者记3分,抢答错误者扣1分,定期公布心口算训练抢答项目中每个学生的累计得分。每次抢答凡已答对的学生不许再次抢答,违例者则扣1分。这种训练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避免了优等生多次抢答的情况,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笔者计算过,这样的抢答,每一次通常在5秒左右,也就是说抢答顺利的话,在3分钟时间内可以让3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同时,积分累计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每一次的举手都更为谨慎,也更珍惜每一次回答的机会。

【案例三】

训练内容:二位数乘一位数。

训练方式:接力赛。

具体实施:先按座位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相等。教师为每一组准备30道二位数乘一位数的心口算题(难度基本相同),每组按座位次序逐一接题,一位学生口答结果正确后,方能由下一位学生接题,这样依次下去。如果其中有一位学生答题错误,那么要在该学生更正后,方能继续。如果三次口答均不正确,则可以向同组同学求助。最后按每组答完所有题的耗时多少排定名次。为了让自己的组能够获胜,同学之间互助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不止在课内,就是在课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班级凝聚力也随之增强。

这项实验开展以来,不仅改善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根据跟踪统计我们发现,实验班级的学生进入专注听课状态的时耗已由原来的平均2~3分钟缩短到1分钟左右。相信随着这项实验的深入开展,必定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崭新的数学教学气象。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梅山学校 315800)endprint

说起心口算,人们很快就会想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慈溪小学生为代表的“神算子”,他们在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名震中外。这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学校都热衷于培养“神算子”,而对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的实验和研究却很少有人问津。其实“神算子”的训练是一种竞技训练,通过强化训练使被训练者能快速地进行珠算式心算,也就是在脑子里打算盘。这是一种高强度的竞技训练,会耗去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和继续学习却没有多大的帮助,而且在计算机高度发达的当下,它也没有多少实际应用价值。那么小学心口算教学的意义何在?对全体学生而言,怎样的心口算训练才是有价值的?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找准科学的训练重点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体系来看,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各领域数学学习的工具和基础,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对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多位数的运算以及分数的运算都是由一次又一次连续的一位数的运算来完成的,能熟练地进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是提高多位数以及分数运算的正确率和速度的基本保证。而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代数运算最终也是归结为代数式中的系数和指数的运算,目前教材中所涉及的系数和指数也大多是一位数和二位数,这些系数和指数的运算大多是通过心口算来进行的。基于此,我校从2013年开始,对一、二年级学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实施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虽然实验的时间还不长,但是也已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以下这些统计数据足以说明这一切。

实验开始前后期中考试成绩对照表

一年级2班二年级2班

平均分合格率平均分合格率

2013年期中成绩89.894.4%87.991.8%

2014年期中成绩92.497.22%91.595.5%

综上数据可见,在小学的一、二年级阶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是有价值的,良好的心口算能力也为学生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合理的内容体系

我们按以下原则来构建我校的心口算训练的内容体系。

1.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都会。内容包括一位数、二位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除法除了利用乘法口诀能解决之外,由于过程较为复杂不列入训练内容。

2.循序渐进,基本上与教材中数的运算内容编排同步。为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我们设计的内容体系做到低起点、缓节奏、频往返。考虑到有效的心口算训练应当建立在学生掌握运算法则和对算理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设计的心口算训练顺序与小学教材中数的运算教学顺序相配合(具体内容见练习1、练习2、练习3)。

练习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位数加一位数)

凑 + 诀 2+9 =()

3+8 =() 3+9 =()

1+9 =()

2+8 =()

8+2 =()

9+1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该训练内容与一年级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同步。

练习2 100以内的减法(一)(二位数减一位数或整十数)

该训练内容与一年级下“100以内的减法(一)”教学同步。

练习3 100以内的减法(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该训练内容与二年级上“100以内的减法(二)”教学同步。

3.原则上不改变学生从低位到高位的运算习惯,也不排除在个别训练项目中给学生推荐更高效的运算顺序(如练习4)。

练习4 100以内的加法(二)(两位数加两位数)

这种“高位先算”的好处是便于将上一次的运算信息在大脑里存储,有利于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三、设计有效的训练方式

心口算训练要取得成效,常练不懈、持之以恒是关键。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每节数学课中都安排课前3分钟的心口算训练。鉴于周而复始的心口算训练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校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们精心设计的训练方式有计时答题、抢答、接力赛、游戏、即兴表演等,将单一乏味的口算教学变得更加充满活力。以下是在课堂中使用较多的几个训练方式。

【案例一】

训练内容:二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

训练方式:计时答题。

具体实施:教师用课件出示三个批次的题目,每个批次10道题,限时30秒。每个完成的学生都要举手示意,教师对举手示意完成者要报给他所用的耗时。每个批次首个完成者可以到黑板上写出各题的答案,在他之后完成的学生则要对他的答案检查修正。竞争意识、荣誉感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在整个过程中,既进行了口算练习,又提升了学生计算的速度,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复核检查的习惯,可谓是一举多得。

【案例二】

训练内容:二位数加二位数与二位数减二位数的混合训练。

训练方式:抢答。

具体实施: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每次只出示一题,由全班同学抢答,直到抢答答案正确,再出示第2题。抢答正确者记3分,抢答错误者扣1分,定期公布心口算训练抢答项目中每个学生的累计得分。每次抢答凡已答对的学生不许再次抢答,违例者则扣1分。这种训练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避免了优等生多次抢答的情况,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笔者计算过,这样的抢答,每一次通常在5秒左右,也就是说抢答顺利的话,在3分钟时间内可以让3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同时,积分累计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每一次的举手都更为谨慎,也更珍惜每一次回答的机会。

【案例三】

训练内容:二位数乘一位数。

训练方式:接力赛。

具体实施:先按座位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相等。教师为每一组准备30道二位数乘一位数的心口算题(难度基本相同),每组按座位次序逐一接题,一位学生口答结果正确后,方能由下一位学生接题,这样依次下去。如果其中有一位学生答题错误,那么要在该学生更正后,方能继续。如果三次口答均不正确,则可以向同组同学求助。最后按每组答完所有题的耗时多少排定名次。为了让自己的组能够获胜,同学之间互助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不止在课内,就是在课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班级凝聚力也随之增强。

这项实验开展以来,不仅改善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根据跟踪统计我们发现,实验班级的学生进入专注听课状态的时耗已由原来的平均2~3分钟缩短到1分钟左右。相信随着这项实验的深入开展,必定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崭新的数学教学气象。

12.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十二

课题:节日广场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情景,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继续学习体会从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的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教学重点:乘法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全面观察,收集信息,发现并提出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节日广场去。那里现在是一片欢腾的景象。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啊?(投影出示节日广场图)大家看,现在的广场上是不是很热闹呀?

二、问题探究

2 说说图上的内容,体会祖国的美好。

师:在广场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生:图上有一群人在跳舞,旁边还有许多人在观看表演。

师:演出一定很精彩,我们也去瞧瞧。图上还画了什么?

生:广场上有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气球。

3 提出乘法问题。

(1)明确要求。

师:我们来侃侃智慧老人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你能提出哪些才问题?(注意:你提出的问题必须要用什么方法来求?)

(2)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3)集体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将本小组的问题提出来,指名某位同学来回答。

生:请问共有多少人在跳舞?

生:共有15人。3×5=15(人)

生:广场上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生:由2个气球。每束8个,共4束。8×4=32(个)

生:大的花有几朵?

生:四八三十二,工32朵。

生:小的花有几朵?

生:工12朵。可以看作2个4盆,也可以看作4个2湓。

生:看表演的共有多少人?

生:5×2=10(人),共10人。

生:照相的有几人?

生:4×3=12人。

学生可能会提出其他问题,只要是对的,都要予以肯定。

三、体验感悟

1 出示画面。

2 说说图上都有谁?在干什么?分别在什么位置?

生:一群少先队员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向烈士纪念碑行队礼。

师:是的。先烈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今天幸福的生活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同学们,请注意,队伍里面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

生:是淘气,他也在纪念碑前面。

生:图上还有小狗,它蹲在纪念碑的右侧。

生:上面飞来一只小鸟。

四、实践应用

1、学生观察图,发挥想象力,想想谁看到了哪幅图?连一连。

2、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连。

3、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说小狗、小鸟、淘气分别站在哪一面,看到的纪念碑是什么样子的?

五、小结

今天,我们跟着陶气到了“节日广场”,参加了“庆祝活动”和“悼念活动”,所到之处,都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呢?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22页

板书设计

节日广场

3×5=15(人)

8×4=32(个)

13.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篇十三

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2.通过操作、计算、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除法竖式(含表内除法的竖式)的书写过程,理解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继续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时,结果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恰好分完的情况,这时没有剩余(即余数为0),表内除法涉及的就是这样的内容;一种是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余数不为0),这是有余数的除法要研究的内容。

在除法计算中,能够整除的是少数,有余数的除法是大量存在的。从小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鉴于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的这种密切联系,以及考虑到通过操作和对比更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修订后的教材将本单元从三年级上册调整到了二年级下册。相应地,具体内容也进行了一些调整。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和计算;第二部分是解决问题。教材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有余数的除法是今后继续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等除法的重要基础,因为用一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并且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因此,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继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教学年段的调整,教材在编排的层次上有以下变化。首先,不断将有余数的除法与刚学习的表内除法的两种情况对比呈现,并借助大量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同时体会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的关系。其次,将除法竖式的教学安排在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明白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之后,突出了引入除法竖式的必要性和作用,同时为试商的教学作好准备。最后,单独编排试商的例题,突出试商的方法:求商时要想几和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且小于被除数,并且保证余数小于除数。同时,为保证试商的准确性和速度,教材在练习中还增加了单项练习,如练习十四第4题和第6题等。

2.教材编排特点

在教材内容的具体编排上,教材体现了如下的编排特点,从而使得知识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也体现了更科学的数学知识的结构。

(1)注重操作直观等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与表内除法单元借助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理解除法的编排一致,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继续借助操作等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建立操作过程、语言表达和符号表征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如,例1中对余数概念的理解、对有余数的除法含义的理解,都是借助操作来进行的,由直观操作到符号表征,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又如,对于除法竖式的理解,也是借助操作,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竖式中的每个数所对应的操作中的具体对象,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另外,在解决问题的例6中,同样借助画图这一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分析题意,理解其中余数所代表的事物,进而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2)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和计算。

为帮助学生理解,修订后的教材将“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主要体现为下面4次对比。

第一次是例1中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中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第二次是例1、例2中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第三次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和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的对比。借助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与横式的对比,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的书写方法,理解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第四次是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与表内除法的竖式的对比。借助操作,在对比中帮助学生继续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理解竖式中余数0的含义。

由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通过这样的对比,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深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提供支撑点,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3)针对难点增加教学试商的例题,帮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本单元在求商的方法上的编排,与表内除法的试商是一致的:都是先通过操作分物得到商,然后再探索求商的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在本单元中,例1~例3中的商都是通过操作分物得出来的,从例4开始离开具体情境直接用竖式计算,这就必然要用到算法。这个算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在编排上,例4直接利用除法竖式,要求学生想乘法口诀,找出与除数相乘积最接近被除数而且小于被除数的那个数,这个数即为商(通过余数小于除数加以判定)。这样的数学,既教给了学生有余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又为后面继续学习除法的笔算打好了基础,因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等笔算除法的计算过程,就是多次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

(4)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并继续落实“四能”目标。

加强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修订后教材的一大特色。通过这样的编排,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清晰的线索和可操作的教学思路。具体到本单元,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5是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用“进一法”确定问题的答案;例6是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在具体编排上,教材继续通过“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的正确吗?”等提示,使学生经历审读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回顾与反思等全过程,并通过呈现不同思维水平、不同思考角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尊重学生的发展现实,允许学生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又可使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此外,结合相关的例题和习题,教材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以此为学生积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经验。长此以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

三、教学建议

结合前面的阐述及本单元知识的特点,下面对教师教学提出一些总体的教学建议,供教师进行实际教学时参考。

(1)借助(几何)直观促进学生的理解。

几何直观是《标准(20xx)》十大核心概念之一,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来描述和分析问题,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用图想事,借图促思,据图说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期,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而几何直观正好凭借其直观的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形象的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索,突破学习难点,揭示问题本质。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充分运用(几何)直观,具体体现如下。

首先,借直观帮助学生建立最基础的概念。例1~例3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这些例题的教学都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理解除法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其次,在解决问题中注意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明白解题的缘由。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往往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学生理解题意的过程,实质上也包含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这些往往都需要借助直观。如例6中题目的呈现、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乃至最后对余数含义的说明,都借助了直观的手段。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借助直观,让学生学会利用图来描述和分析问题,将数学问题转化成直观、形象的图,以清晰地“看到”数量关系,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2)将操作、口算、竖式相互结合,实施“有来有回”的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除法常常经历如下面左图的表征过程。这种表征是单向的、有去无回的,学生只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却没有经历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因此,当学生遇到竖式不会书写时,不能用具体的动作表征来支撑。笔算是“直观的算理,抽象的算法”,若不能沟通学具操作、口算与竖式表示的笔算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不能将直观的学具操作转化为头脑中的形象的表象操作,学生就难以真正掌握算法、理解算理。为此,建议在帮助学生理解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法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下面右图的表征过程。

在上面右图中,横框中所表示的是除法意义的语义表征、动作表征、符号表征,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斜框中所表示的是符号表征中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竖框中则是本节课要建立的动作表征与另外两种符号表征之间的关系。

按照这样的教学思路,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应建立分的过程(操作表征)、口算的过程、竖式的书写过程(符号表征)以及语言表达过程(语义表征)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使学生在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理,降低学习难度,此种方法特别适合于中等及中等以下学生的学习。

(3)认真了解学生学习除法竖式前的知识基础。

正如前面在编排特点中所叙述的,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知识基础是学生对于平均分及表内除法的理解,因此,其掌握情况直接影响本单元的学习。为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应通过复习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同时通过复习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直接的了解,确定好教学的起点。

尤其是在教学除法竖式时,更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些前测,了解学生对除法竖式都有多少了解,以确定教学时需要突破的“点”。比如,在教学前,我们曾通过如下题目对学生进行过前测。题目如下:有15枝花,一个花瓶插5枝,可以插几个花瓶?

调研时,要求学生分别通过操作、算式表达、写出心目中的竖式三种表征方式解决上面的问题。其中算式表达和写竖式两种表征方式的调研结果如下。

在算式表达方面,学生列出的横式有:15÷5=3(个),15-5-5-5=0。其中,第一个式子是一般的除法横式;第二个式子用的是减法,体现了逐次减的过程,虽然没有写出结果,但能看出学生理解了除法的意义,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在让学生用自己心目中的除法竖式表征时,学生列出了如下的除法竖式。

从上述几个竖式中可以看出,学生列竖式时明显受到了加、减法竖式的影响。第四个算式虽然出现了“”号,但从表达的形式上看,这位学生仅仅是见过除法竖式,但对这种算式各部分的含义并没有理解。

14.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参考 篇十四

一、原因分析

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形成这样的应对态度呢?在与同事探讨,与学生聊天,经过深思熟虑后,总结出几点原因。

1.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能力差

2.不会分析问题,也不愿去自讨麻烦

3.用数凑,应付了事,学习态度不认真

二、应对计划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特拟定如下应对计划:

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要想学好数学,语文是基础。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向孩子们推荐漫画书,漫画中的字不是很多,又配有插图,孩子们还喜欢看,但要想看明白,就得图文结合,再加上自己的理解。

2.方法指导,从问题入手,再找解决问题的条件

在学生能读懂题意之后,再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做应用题的目的是要找出问题的答案,那看完题后要先明确问题,然后在所给的已知条件中找解决问题所需的数量关系,从而确定解题方法。

3.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事情完成的好坏是能力问题,做不做是态度问题

要让学生有高度的责任心,这一点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确实有点难,日常生活中所有事情都依赖父母,怎样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有必须做的事呢?这很令我费了一番心思,最后决定恩威并施,能够完成问题的奖励一张卡片,完成好的奖励两张卡片,满二十张可以兑换奖品,不能完成任务的略以小惩,唱首歌,下课站在走廊看纪律,扫分担区,罚卡片一张等等。

按照我所制定的计划实行了一学期,略见成效,确实大部分学生的责任心增强了不少,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审题能力也有所提高,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适应能力的增强,训练方法还要不断改变,让孩子永远有新鲜感,有挑战性。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

完善,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乐山中心小学校)

15.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参考 篇十五

1. 知识目标:在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2.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能力,培养信息技术素养。

3.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教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过生日的情境

生日歌响起,谈话: 多么动听的歌声呀,是谁在过生日呢?这个小朋友的生日是在什么时候呢?你能根据提示猜出他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吗?(提示:国庆节的前一天)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提问:你能猜出老师的生日吗?(提示:第二季度的第三天)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生日竞猜

谈话: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在什么时候吗?你想了解其他同学的生日吗?大家可以和刚才一样用简短的句子作为提示,看其他人能否猜出你的生日。请同学们进入“生日快乐”网页,把你的生日提示语发表在“生日论坛”中。

学生编辑提示语,教师巡视指导。提示: 可按“刷新”按钮不断更新发言。

谈话:下面我们进入“生日竞猜”环节,请同学们根据网页中的提示语,猜其他同学的生日。

(1) 活动要求:可以猜小组内同学的生日,也可以猜其他同学的生日。小组同学可以合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猜对同学生日的最多。

(2) 友情提示:如果涉及到“公历和农历”的知识,可以在网页上浏览点击相关知识。利用万年历查找相应的日期。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组织反馈,并结合学生交流,适当整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知识。

三、生日统计

谈话:老师也调查了同学们的生日,这是老师的调查记录(出示班级学生生日情况记录),你能想办法将大家的生日统计一下吗?

讨论:你想怎样统计?(学生可能想到:按月统计,看每个月有多少人过生日;按季度统计,看每个季度有多少人过生日)

要求:请同学们打开“生日快乐”网页中的生日统计,小组合作,把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统计出来,并用涂色的方法制成统计图。如:有一个同学是一月份生日,就在和一月相对应的格子里点一下,使格子涂上色。(提示:一小格代表一个同学)

小组同学合作,完成统计,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反馈。(略)

提问:你能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当学生说到每个季度有多少个同学过生日时,出示教材第23页的统计表,让学生把统计的结果整理在表格里。

[评析:教师出示全班同学的出生月份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借助计算机完成统计表,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一旦学生统计正确,计算机马上给予评价:“你统计得真仔细,恭喜你,统计正确!”学生与媒体的互动,计算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使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这种新鲜的体验,是平常的课堂上学生难以获得的。]

四、拓展延伸

谈话:同学们都喜欢过生日,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已经14岁了,才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追问:出生在2月29日的人怎么好几年没过生日呢?为什么有闰年和平年之分呢?

谈话:请同学们打开“平年闰年”网页,了解相关知识。

练习:分别说出以下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89年 21

谈话:大家都知道自己的生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你准备怎么为他们庆祝生日呢?请同学们课后了解一下自己父母的生日,并制订一个为爸爸妈妈过生日的计划。

五、课堂总结

16.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十六

发布时间:2008-05-12 09:23:12 来源:网络 作者:考生

【打印】 【评论】

读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让我深受感悟,思绪万千。《匆匆》使我真正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

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的确是的,露珠儿干了,有再晶莹夺目的时候;太阳落山了,有再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天空被乌云遮蔽

了,有重现光明的时候......可我们手中的日子呢,却如江河入海,一去不复返!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回想一下,我又何曾不是这 样每天都快速地把作业在学校写好,放学把书包一扔,不是看电视,就是玩耍。父母看见了多次批评,可我却说写好了,书上的内容也记得。可当试卷发下来,却是处处挂“红灯”。我也就

像朱自清先生写的那样“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珍惜时间的人,哪怕给他几分几秒,他也会过得充实;;浪费时间的人,哪怕给他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光阴,他也会一无所获,过得空虚。上天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给每个人都是一天24个小时,主要看你怎样掌握,怎样分配。鲁迅先生说得好:“时间就像海洋里的水,只要你能挤,总能挤出。”

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玩耍的人们啊!快睁开你的双眼,不然,时间将在你身边消逝。

点评:

1.文章开门见山,直接抒发了自己读《匆匆》这篇散文后的感受,通过这篇散文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个道理。文章引用原文,加以自己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

活展开深刻论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2.小作者对时间的“珍惜”和“浪费”进行了一番彻悟,并借用鲁迅先生的名言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结

尾发出真挚的呼唤,感情充沛饱满。

《我和老师》——小升初满分作文展示

发布时间:2008-05-10 10:17:15 来源:最新五年小考满分作文大全 作者:考生

【打印】 【评

论】

人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我说:“世上还有张老师好。”

那还是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张老师接了我们这个班。她给我们总的印象是:30多岁,短发、圆

脸,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张老师接课不久之后,我爸爸和妈妈闹矛盾,吵着要离婚。妈妈丢下我,住到姥姥家。爸爸一气之下也抛下我,离家出走。剩下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心里又难过又害怕,不觉泪水涟涟。正在我伤心难过的时候,张老师来到了我的身边,把我带到了她的家里,和她的女儿小艳住在一起。她家里仅有一张桌子也让给我写作业了,把小艳赶到小床上写字。六一儿童节到了,看见同学们都穿上了新衣,去参加节日盛会,我心里别提有多难受。“小鸿,”亲切的话音在我耳边响起,我忙抬头,意外地发现张老师手里拿着一件款式新颖的衣服站在我面前,张老师含笑说道:“小鸿,来,试试这衣服合身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

己的耳朵,直到老师替我穿好衣服,我还傻呆呆地站着,心里热乎乎的。张老师拍着我的肩头说:“快去参加盛会吧!”我当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是好,高高兴兴的开会去了。事后我才知道,这件衣服是张老师牺牲了三个夜晚的休息时间赶做出来的,这一针一线凝聚着张老师的爱心。

一次,小艳和我都患了感冒,发烧、头痛,不能去上学了。张老师去医院买了药以后,就匆匆忙忙地上课去了。放学后有慌忙跑回家,陪着我们,给我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晚上,张老师让小艳一个人睡,她却同我睡在一起,以便时时照顾我。夜里我发烧烧糊涂了,哭着要妈妈时,张老师就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轻轻地拍着,哼着,使我感到仿佛妈妈就在身边。病好之后,张老师又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为我补习功课,使我的学习成绩没有落下一步。

我在张老师的家里整整住了两年。在她家里,我得到了那失去的母爱,几经创伤的心灵慢慢地复苏了。直到爸爸、妈妈和好后来接我,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充满母爱的家。从这以后,我便对张老

师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现在,我小学毕业了,听说张老师也调往外地。自此,我再也没有见过张老师。

张老师,您真是我最尊敬的一位好老师!

点评:

1.文章开篇设下悬念,引起读者好奇心。小作者通过描述“张老师”对自己母亲般的关怀和无微不至的照料,体现出小作者与老师之间深情厚谊。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具体,情节真实感人。

2.小作者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得逼真生动,人物形象鲜活准确,将一位善良、慈爱的老师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语言自然流畅,条理清晰,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对老师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给妈妈的一封信》——小升初满分作文

发布时间:2008-05-15 10:16:44 来源:最新五年小考满分作文大全 作者:考生

【打印】 【评

论】 亲爱的妈妈:

您好!我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十多年了,在这十多年中,您默默地为我做着一个母亲所做的一切。却从来没有收到儿子给您的祝福,更没有收到过任何礼物。随着日历的翻动,转眼又到了您的生日,儿子

不会让您失望的。

说句心里话,在此之前我对您并没有什么好感,有时还非常恨您。俗语说:“严父慈母。”而您却相反,刚进毕业班您就和我“约法三章”:1.考试没考到90分以上就别想玩儿、看电视;2.每天练一个小时的笛子,写一张书法;3.每天不仅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写您布置的卷子和练习。以至于我的休息时间几乎都被您剥夺了,尽管您生活上关心我,但会被您的严厉所掩盖。因此,我常同你顶嘴,惹您生气。

直到看了爸爸给我找来的一张妈妈剖腹产小孩儿的光碟后,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原来一个人来到世上要给妈妈带来那么多痛苦。不要说十月怀胎的艰辛,就是剖腹产这一过程也不是每个人能承受得了的。医生一刀在妈妈的肚子上划下去,然后慢慢地把孩子从母亲肚子里拉出来。这是一个多么痛苦的过程。此时我才真正理解我们小孩儿的生日正是妈妈的受难日的含义。

我现在常为当初自己的一些错误的想法和做法而感到羞愧。以前我总认为您文化不高而看不起您,生怕同学知道您是我的妈妈,但是今天我要说,您在我心目中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忘不了我小时候体弱多病,时不时要打针吃药,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您却总是不厌其烦地送我上医院,我今天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离不开您的悉心关照。

很快又是你是生日,我会用平时积攒的零花钱买束鲜花献给亲爱的妈妈您,同时我也会努力学习

来报答您对我的养育之恩。

此致 敬礼!

《我的小闹钟》——小升初优秀作文

发布时间:2008-05-20 09:18:13 来源:网络 作者:考生

【打印】 【评论】

前几天,我的闹钟坏了,一连好几天早晨都没有响!我央求妈妈给我买一个新闹钟,好不容易,妈妈答应了。

妈妈带着我走到钟表专卖店。一个个五彩缤纷、各式各样的钟表陈列在玻璃窗里。突然,我的眼前一亮,看见了一个带有卡通人物——机器猫的小闹钟。

小闹钟的外壳是用塑料制成的。机器猫穿着蓝色的外套,脑袋圆滚滚的,像一个雪球。它的身体胖胖的,好像一个大气球。他的脸上镶嵌了一双黄豆大而且会转的眼睛,炯炯有神,好像每时每刻都在注意我。它还有一个滑稽的红鼻子,看上去像水灵灵的红樱桃!它那半圆形的嘴巴,淡红色,特别大。它的样子让我觉得既傻又呆,但是又不乏可爱!

它的颈上系着一个鲜艳的蝴蝶结,颇有绅士风度呢!它有一个大肚皮,鼓鼓的,钟就安在肚皮上。钟面上有12个卡通数字,每个数字都是立体的,有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时针和分针不停地走着,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

这小小的闹钟功能可多了!不仅会准时发出悦耳的歌声提醒我,只要一按它头上的小圆点,它便会显示出时间和日期。我非常喜欢它!因为它是我严厉的老师,时时刻刻提醒我做最好的自己;又是默默支持我的好伙伴,我向它倾诉心事时,它总是洗耳恭听!它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最忠实的支持者!

点评:

小作者的观察能力比较强,她能用心地观察自己喜欢的小闹钟,并用优美、生动、流畅的词句把小闹钟的特点详细地描述出来,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闹钟的喜爱。

童年趣事

记得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那天中午,我正在房间里抱着爸爸给我新买的那本《十万个为什么》,翻来覆去地看个不停。妈

妈正在厨房里为了做菜忙得火热朝天。

忽然,听到妈妈喊一句:“儿子啊,没有味精了!你帮我到公园门口的小超市买一包味精回来好不?”我在看书,正看的起劲,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好。妈妈塞了20元钱到我手里。我还沉浸在书里,一手拿住书,另一手拿住钱,穿好鞋子就边看书边走到了小卖部门口。”

我照妈妈的话,用极高的童音对着小卖部里面的阿姨说:“阿姨,要一条围巾。”

里面的那位阿姨很是奇怪:“现在大热天的买什么围巾啊?”

我说:“我也不知道,我妈妈要我买的。”

那位阿姨就拿了一条便宜的17元的围巾给我,找回我3元钱后,我看着书回到了家里。

刚进家门,妈妈就高兴地欢呼:“噢,味精来了,味精来了。”

我说:“妈啊,你大热天的买围巾干什么?”

妈妈说:“做菜要用啊!做菜不给味精味道就差很多!”

我心里暗暗默念:以后如果我会做菜了,一定每次都要给一条围巾......就把那条围巾递给了妈妈。

妈妈拿到围巾,顿时傻了眼:“我要你买的味精,你买围巾回来干什么?”

我大惑不解:“就是你要我买围巾回来的啊!”

这时我忽然想起妈妈吩咐我的时候我的脑袋里全是书,当然会听错。便说:“......不好意思......我看书太认真......听错了......”脸涨得通红。

妈妈开心地笑了,把我搂进怀里......这件事再回想起来,还能让我开怀大笑......点评:

1.文章讲述了童年时做的一件糊涂事:“我”出门帮妈妈买东西,结果错将“味精”听成“围巾”,闹出了笑话。整个故事叙述具体完整,结构清晰,中心明确。

2.虽然故事中的错误犯得有些离谱,但基本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因为“我”一心钻进了书本里,所以竟然连一点儿最基础的生活常识都没有反应过来。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对话真是而又趣味十足,尤其是“我”牢记“围巾可以调味”时的心理活动更是让人捧腹。

3.语言生动形象,条理清晰明了,事件发展自然流畅,文章妙趣横生。

《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小升初满分作文

发布时间:2008-05-19 09:42:21 来源:网络 作者:考生

【打印】 【评论】

我们学校的校园里张贴着许多格言警句,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一句“有志者,事竟成”了。这句话出自《后汉书·耿弇列传》,意思是说,有志气的人,事情终究能够成功。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做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有雄心壮志,不懈努力,就能够成功……我总是把这句话工工整整地写在我的日记

本的扉页上,作为我的座右铭……

“有志者,事竟成”。那是去年参加奥数竞赛初赛前的一段日子,每天除了要完成作业,还要攻克许多题目。早晨,很早起来做数学题;白天,也有听不完的数学讲解;晚上,继续做题是很正常的。如此下来,三天以后,我感到十分疲劳,终于有一天,我忍耐不住了,便对妈妈发火:“参加什么奥数竞赛,累都累死人了。”妈妈心平气和地对我说:“宝贝,你不是一直说„有志者,事竟成‟吗?你要想入围决赛,那就得吃苦、就得努力啊!”是啊,从那以后的几天里,每天我都认认真真地复习……参加初赛以后,不到三个星期,我就兴奋地得知自己入围了决赛,可接下来决赛前的集训也是很枯燥艰苦的。不过,由于我时常用“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来激励,最终我终于取得了决赛的一等奖……

现在,我信奉着自己最喜欢的这一句格言:“有志者,事竟成”。它必将时时激励和鞭策我不断地

努力和奋斗,并引导着我不断走向成功……

点评:

1、这是一篇十分优秀的考场作文,小作者给我们娓娓讲述了自己喜欢的一句格言,并讲了在这句格言的不断激励下取得成功的故事,读来令人感动。

2、作文在构思上先是开篇点题,由“校园里有许多格言警句”,引出“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然后精心选择一件能突出主题的事件,生动地讲了这句格言对自己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最后通过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感悟到“有志者,事竟成”对自己今后人生的引领。整篇文章可以说构思精巧,很值得一读。

《假如我是一条鱼》——小升初满分作文

发布时间:2008-05-16 09:31:45 来源:网络 作者:考生

【打印】 【评论】

假如我是一条鱼,一条池塘中的小鱼,我绝不会被钓上岸去。我要和我的铁哥们儿一块自由地嬉戏,钻到岩缝里去藏起来,好好睡一觉,然后找个地方边品尝微生物边晒太阳。做一条自由的鱼儿。

假如我是一条鱼,一条小河中的鱼儿,我绝不会糊里糊涂地就上了饭桌。我要找小虾妹妹玩儿。如果有孩子下河游泳,我就轻轻地啄他们的小脚丫,看他们惊叫着逃上岸去,然后怡然自得地一甩尾巴,游走。做一条顽皮的鱼儿。

假如我是一条鱼,一条湖泊里的大鱼,我绝不会被套进网里。不幸被网住,我还要率领各位大鱼小鱼用小而风力的牙齿把人类的网咬破。或者和众鱼一起钻到石头底下,让人类吃个“空城计”。再看着人类的脚和破烂不堪的网往岸上移去,“哈哈”地笑着吐出几个泡泡。做一条足智多谋的鱼儿。

假如我是一条鱼,一条大海中微乎其微的鱼儿。我绝不会当被大鱼“啊呜”一口,却连塞牙缝都小了的大傻鱼。我要钻进亲爱的珊瑚姐姐的怀里,看着大鱼从身边傻乎乎地游过去,得意到把珊瑚姐姐当做蹦蹦床,跳上去又跳下来。然后和兄弟姐妹们到处旅游,随心安家,再躲进新认识的珊瑚中,逃避大鱼的大嘴巴。做一条大胆闯江湖的鱼儿。

假如我是一条鱼,一条鱼缸里的金鱼。我绝不用上饭桌,也不用到处躲藏危险。一天到晚看几张熟悉的人类的脸,再也看不到阳光、泥土、家人。万一主人心情不好,几天不喂食,就连生命也不在自己掌握之中。做一条懒得、笨的但又魅力的金鱼?NO!我不做这样一条漫无目的的鱼儿。

点评:

1.采用排比段的形式,展现出不同环境下、不同类型的形形色色的鱼。小作者用“绝不会”表明了自己脱离苦难、寻求幸福快乐的生活的美好愿望,最后一段运用反语,否定了设想,别具一格。文章构思

巧妙,材料独特,让人耳目一新。

2.文章充满了大胆丰富的想象,充满了智慧的语言,文字诙谐幽默,充满了童趣,语句流畅自然,条理清晰有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个四合院里。爷爷是在有一年春天时候来的。刚一来就到四合院,爷爷就在院中央种了一株梅花。爷爷告诉我,梅花开的花会很美。从那一天起,我就有事没事都跑到那株梅花前,盯着看,盼着它开花。

夏天到了,院中的月季开了,牡丹也开了,到处都花香四溢,唯有院中央那株梅花,没有任何要开花的迹象。我忍不住跑去问爷爷。

“爷爷,为什么梅花不开花呢?”

爷爷告诉我:“孩子,不要着急,很快就可以看到了。”

夏天很快地就过去了,迎来的是天高气爽的秋天。在这个季节里,菊花露出了它的小脑袋,不过,院中的梅,仍然连一个花苞都没有,我又跑去问爷爷。

“爷爷,都已经秋天了,梅花是不是死了?要不然怎么还不开花?到冬天,那么冷,梅更不可能开花了。”爷爷这次没有说话,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就这样,在我的期盼中,秋天也过去了。

这年不知为什么,冬天异常的冷。院里的所有花草都枯死了,一派死气沉沉的景象。一天清晨,我望向窗外,白茫茫的一片。下雪了!我叫了声爷爷,没有人应答。爷爷去哪儿了?我穿上鞋,跑到院子里,看到爷爷正站在那株梅花前。天啊!梅花竟然开了!那淡粉色的花瓣如同雕刻在上面一样,真的好美!

爷爷看到了我,朝我招手。我走了过去。“叶子,你知道为什么梅花会这么美吗?”我茫然地摇了摇头。“你以前总是问我,梅花什么时候才能开花,现在知道答案了吧?梅花只有在冬天才会开花!正因为梅选择了在寒冷的冬天开花,它独自克服了艰苦的环境,所以才会开出最美的花。叶子,你要记住,以后做人,要像梅花一样,要勇于迎接困难,要敢于挑战困难,要努力克服困难,这样,才能成为人上人。”

因为当时小,不能完全理解爷爷的意思,只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在这个寒冬里,好像到处都能看到盛开的梅花。

又一年梅花盛开的季节,爷爷走了。这时的我已经长大了,理解了爷爷当年的那一番话。我会努力地成为爷爷所说的人上人,像梅花一样,在寒风中开出最美的花朵。

上一篇:奥尔夫音乐的教学心得下一篇:销售报表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