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与规划模拟题

2024-07-11

土地利用与规划模拟题(12篇)

1.土地利用与规划模拟题 篇一

第5套

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需要对前一轮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2.高级别的土地质量意味着适用于任何用途。()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3.土地评价的基本单元是土地评价单元。()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4.土地利用的供需预测主要包括需求量预测和供给量预测。(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5.一个地区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模式主要是指标控制模式。()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时只能采用一种模式。()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8.分配土地的实质就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9.土地利用结构综合平衡表主要用于综合平衡法。()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0.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1.确定种植结构只能依据气候条件。()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2.耕地规划基本单元的设计包括耕地单元自身的要素的规划和耕地规划单元地域范围内的田间工程设施的规划。()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3.确定耕地规划单元大小要涉及到长度、宽度、高度和面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4.一般耕地单元长度应为500-800米为宜。()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5.旱区应采用灌排合渠的配置形式。()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6.果园小区的方向应与果树栽植行向一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7.畜牧场与交通干线的距离应小于200米。()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8.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针对土地利用的某一方面而进行的土地利用规划。(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9.土地开发就是土地面积的增加。()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20.土地整理规划是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2.土地利用与规划模拟题 篇二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滞后于城市总体规划

我国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时间较迟 (到80年代才在我国起步) , 先后组织开展了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但其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不完备, 因此规划制定水平低, 规划体系存在缺陷, 致使其可操作性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虽然在控制城市的发展规模与避免城市无规则蔓延上起重要作用, 但其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的指导思想, 由上而下编制, 规划中的主要用地指标也是由上而下分解, 没有充分考虑实际发展的用地需求, 脱离实际, 存在与城市总体规划、现状不一致等矛盾。

1.1 规划指标分解不合理。

有些地方的规划上下级规划脱节, 在逐级分解规划指标的过程中, 有的供求缺口偏大, 有的突破了上级规划指标;规划指标分解落实的主要依据———基础数据 (各地区历年用地情况统计、土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和产业发展规划等) 不真实、不准确;客观上社会发展、政策和战略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规划指标分解的准确性。

1.2 用地定位不明确。

根据土地用途管制的需要, 县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各类用地指标, 最终要通过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到具体地块, 但在一些地方乡级规划与这个要求有很大差距。有的规划建设用地尤其是农村居民点、非农业建设用地没有落实用地范围, 农用地结构调整的具体范围多不落实, 尤其是对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未作充分调查研究, 定位落实较差。

1.3 规划文本和图件不够规范。

一是规划基数和基础图件采用不当。有的规划未按要求采用统一时间的详查变更数, 人为调减耕地基数, 增加建设用地面积, 并相应更改了现状图。二是土地分类和用途分区与新法规定不一致。新法对土地分类和用途分区作了规定, 但有的规划仍使用过去的分类和分区。三是内容不够完整。一些规划内容过分简略, 特别是重要指标, 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等不全面或缺少分解指标, 有的缺少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图。

1.4 缺乏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

由于以上原因, 造成一些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例如汕头市, 根据2001年度土地变更详查数据, 2001年底全市建设用地总量为834743亩, 至2010年是76597亩的用地指标, 年均只有8511亩。更突出的问题是, 规划期内17.44万亩建设用地指标中, 只有5万亩是可以占用耕地的, 余者皆为非耕地, 这在平原地区中是不现实的。有些城市为满足建设的需要, 突破建设用地计划不乏存在, 使大量耕地被占用。

2 城市规划的编制有一整套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起步也较早,

更有一整套审批制度和实施办法

城市规划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 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 或直接对建设项目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因此规划实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城市总体规划是由地方政府主持规划, 政府方面热衷于建设大城市, 有任意扩大城市规模的倾向, 规划部门为迎合政府意图, 加上自身利益观念的驱使 (按规划面积计酬) , 也喜好做大规划。由于以上原因, 加上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经济的快速增长, 带来了新一轮的圈地热,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脆弱性也暴露无遗。1997年~2002年的六年间, 全国建设占用耕地1646万亩, 年均274万亩, 与1991年~1996年的年均440万亩相比, 下降了37%。2003年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之初对十个省市的统计, 在458.1万亩园区实际用地中, 未经依法批准的用地就有314.6万亩, 占68.7%。

3 协调处理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由于两个规划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和规划目标, 从本质看, 它们应该是相互协调和衔接的关系。城市总体规划除土地使用规划内容外, 还包括了城市体系规划、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等内容, 这应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 为土地利用规划确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提供宏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以促进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应树立耕地保护意识, 尤其是保护基本农田。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应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 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 共同遵循发展区域社会和经济, 合理利用和珍惜每一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 保护生态环境, 维持生态平衡,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发挥城市区域的竞争优势, 协调区域间、城镇间的矛盾。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应依法适时调整规划, 提高修编质量。调整规划要依法按程序进行, 严格界定调整范围。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调整或修编规划:一是受自然灾害影响, 土地利用现状和使用条件发生变化并影响规划执行的;二是新提出的国家或省级重点项目, 符合独立选址条件的;三是在耕地等主要农用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情况下, 需要调整用地结构与布局的;四是行政区调整后, 影响规划执行的;五是主要用地规划定量或定位经核定确实有错误或遗漏的。

4 上级规划调整, 需要相应调整或修编下级规划

应正确处理好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用地计划的关系, 制定年度计划不能脱离城市总体规划, 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根据近期用地需求来制定年度计划。城市建设过程严格执行年度用地计划, 政府不能背离年度计划随意批地。

除了遵循共同的原则外, 这两个规划还应在规划工作路线和规划技术方法、规划范围、统一用地的统计口径, 规划实施管理机制等方面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协调处理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也是协调好持续发展与城市经济建设的关系, 为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我们应总结以往实践经验, 做好新一轮的规划, 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 使我们的家园按规划有条不紊地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3.土地利用与规划模拟题 篇三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45-1

0 前言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城市土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方面的问题做出一个总体的规划,是有目的的安排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土地利用好坏的关键所在,通过城市土地规划,才能够更好的制定和安排年度用地计划以及相关的建设用地的审批工作[1]。城市用地规划能够为城市的用地类型进行划分,对城市的建设用地进行分析,对城市的建设用地按照需求进行结构优化和调整等。

1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2]。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环节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职能是要为特定的城市功能安排合适的城市用地,而且还要为特定的城市用地安排专门的功能。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把土地合理的划分为建设的用地和不能用于建设的用地。另一个方面是把可建设的用地的土地性质、建筑密度以及建设形态等进行确定。第三个方面是要对部分的可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给予特殊的规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方面的因素、社会方面的因素、公共利益以及环境因素几个方面。

2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内容与方法的探讨

2.1 城市土地的利用类型

城市土地的利用类型该如何进行划分是城市土地利用调查工作中的一个主要成分。在进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时候,可以按照城市土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来判定城市的用地类型。城市的用地类型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地以及特殊用地等十大类、46种类、73小类。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还可以按照城市的土地利用特点进行划分,比如可分为科研教育用地、开发区用地、别墅区、风景名胜等。在有些时候,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还可以不按照规范进行划分,而完全按照城市的特点划分。

2.2 城市土地利用中建设用地的评价

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评价是对于城市用地进行选择的一个依据[3]。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标准是要在对城市环境的可观分析的前提下进行的,是要按照具体的建设需要和技术进行的。在对用地的自然条件进行评价的时候,主要是要依据城市的用地状况,再结合自然条件,判断是否符合建设的需求。对于评价结果的体现,往往是把土地质量划分为3个大类,然后再体现在评价图上。具体的三大类,一类是自然条件优秀的,可以简单处理就投入使用,一类是需要加以处理后才能投入使用的,还有一类就是不适宜作为城市的建设用地。

2.3 城市土地利用中建设用地的潜力分析

对于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分析,能够更好的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情况。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分为生活性的用地和生產性的用地。生活性用地的潜力发掘之处在于城市内的一些闲置地,平房区以及中低层的建筑区。对于其分类的时候,可以按照一个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小区,然后再根据建筑密度、外部景观等进行判断分析,评估其发掘潜力的大小。生产性的建设用地的潜力之处在于对单位的占地面积、固定资产以及经济密度等多个指标进行分析,最后获得其发掘潜力。

2.4 城市土地利用中建设用地的布局安排

城市建设用地的基本布局原则是要把握好不同城市的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按照城市用地的实际情况,主要处理生活用地和开发整治等多个方面,要把握城市性质等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过程是挖掘土地发展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情况,还要注意扩大发展的问题,正常情况下是要多挖掘土地发展潜力,而不是扩大发展。在布局方面,还要主要向着具有针对性的功能小区发展,比如科研区,商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对于城市总体布局,是要注重土地的高效利用问题,而且要突出地方特色,对必要的地段,可以有一些特殊要求。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里,就是根据城市管理的特征,设置建筑高度限制区、重点名胜保护区等类别。根据具体情况,全面统筹,制定明确的城市用地建设限制情况表,这也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内容和方法方面的一个部分。

3 结束语

在国家对于城市发展的改革要求下,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也势必更高[4]。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整体的分析研究,对于合理的规划城市的土地利用是很有意义的。本文通过几个方面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得到更为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情况。相信在未来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尹向东,熊进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的法律探讨[J]. 广东土地科学,2007,(1):34-38.

[2] 吴郭泉,翟慧敏,乔大山.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J].安徽农业科学,2007,(22):6971-6972,6989.

[3] 王素萍,杜舰.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矛盾协调[J].河南国土资源,2005;(1):17-18.

4.论城市规划与土地资源利用论文 篇四

2.1缺乏明确的目标。在部分城市的发展规划中,政府部门急切的想要提升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目标,却没有能够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难以提高,而不健全的用地结构不仅影响了城市布局的合理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以某市2014年的用地结构为例,对其用地结构进行分析。对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可以发现,该城市住宅用对所占比重偏高、工业用地比重偏低、绿地面积严重不足,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阻碍。2.2缺乏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的浪费上。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没有严格依照相关规范进行土地的征用,导致了土地利用效率难以提高。虽然城市中存在着大量被开发的土地资源,但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真正满足市民的实际需求,加上城市建设与实际需求的差异,引发了比较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问题。2.3缺乏完善的管理。从目前来看,在我国城市规划中,缺乏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也缺乏相应的土地利用监管系统,在土地交易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违规违法行为,使得原本就异常紧张的城市土地资源进一步流失。2.4缺乏环境的保护。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构建绿色城市和花园城市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从目前来看,相关部门在开展城市规划时,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关注的仅仅是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例如,在城市中片面强调工业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威胁着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这正是在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忽略生态环境保护的后果。事实上,想要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放眼长远而不是过分关注眼前利益。

5.土地利用管理模拟题 篇五

《土地利用管理》模拟题

一.名词解释 1.控制论

1.是研究人们如何通过对事物运行的内在机制的揭示,并通过人的干预使事物能够按照人们预定的标准或最佳的方式运行的理论。

2.土地利用管理

2.是指国家为了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对各种土地利用行为、过程实行约束、指导等国家干预措施的总称。

3.持续土地利用管理

3.是指在确保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基本前提下,维持和改善现有土地资源的利用基础和土地生态环境条件,以使未来几代人同当代人相比较,能拥有相同或更好的土地资源条件的土地利用管理。

4.建设用地

4.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5.国家建设用地

5.国家建设用地是指所有因国家建设项目所需的一切生产、生活和其他辅助设施而使用的土地。

6.土地征用

6.是指国家为公共需要、城市建设或其他原因,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强制取得农村集体所有的农业用地、房基地及其他用地,从而取消其所有权,以利另外支配使用的一种土地政策与制度。

7.土地市场

7.土地市场是指土地产权流动中所发生的土地供求双方关系以及整个土地产权交易领域。

二.单项选择题

1.建设用地按土地利用性质不同,分为(D)。

A.农业建设用地和国家建设用地 B.国家建设用地、乡村建设用地和外商投资企业用地 C.农业建设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 D.农业建设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 2.土地征用程序的第一步是(B)。

A.申请用地 B.预报预审 C.拟订方案 D.现场踏勘

第1页(共4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03课程考试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每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B)倍。

A.15 B.4~6 C.6~10 D.30 4.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A)使用制度。

A.有偿,有限期 B.无偿,有限期 C.无偿,无限期 D.无偿,有限期 5. 在征地中,用地单位可以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的,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应向其签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和(C)。

A.《项目用地批准书》 B.《建设项目用地批准书》 C.《建设用地批准书》 D.《建设项目用地核定书》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用土地的应按征用土地的(B)给予补偿。

A.现有用途 B.原用途 C.现用途与原用途相结合 D.位置 7.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支付的安置补助费是因(B)而进行补助的。

A.被征用土地上正处于生长阶段的农作物 B.因征地造成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C.征用土地上依附有各类建筑物 D.征用占用城市郊区菜地

8.一出让娱乐用地使用权转让 , 已使用 10 年 , 则转让后的土地使用权年限为(D)。A.60 年 B.50 年 C.40 年 D.30 年

9.学校、商店、豪华住宅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分别为(D)年。A.50,50,40 B.50,40,40 C.50,50,70 D.50,40,70 10.土地使用权转让后,受让人需要改变原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土地用途的,必须取得原出让方和市、县人民政府(B)的同意,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变更协议或者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A.计划部门 B.土地部门 C.绿化部门 D.城市规划行政主管理部门 11.下列方式属于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有(D)。A.出售 B.交换 C.赠与 D.协议 12.下列方式属于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方式有(D)。

A.协议方式 B.招标方式 C.拍卖方式 D.赠与方式

13.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 , 用地单位在征用耕地时 , 其支付的耕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B)倍。

A.4~6 B.6~10 C.6~8 D.4~8 14.适用于需要优化土地布局、重大工程、较大地块的出让方式是();适用于区位条件好、土地利用上有较大灵活性的地块的出让方式是(C)。A.竞争 , 协议 B.拍卖 , 招标 C.招标 , 拍卖 D.拍卖 , 竞争 E.协议 , 招标 F.协议 , 拍卖 15.农用地转用方案的编制由市、县人民政府(A)负责编写。A.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B.城市规划部门 C.计划部门 D.绿化部门

三.判断题

1.划拨土地的本质是无偿无限期,因此获得划拨土地不用支付任何费用。(×)

第2页(共4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03课程考试

2.临时使用土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并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

3.土地被征用后 , 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 , 即集体所有的土地变为国有土地。(×)4.安置补助费由征地单位支付 , 发放给需要安置的个人。(×)

5.土地使用权出让,也称批租或土地一级市场,由国家垄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出让土地使用权。(√)

6.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是在国有土地范围内进行的,集体所有的土地必须办理征用手续转化为国有土地后才能出让。(√)

7.农民宅基地应经村委会审查,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批。(×)

8.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 严格控制耕地总量 , 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9.水塔、烟囱、栈桥、堤坝都属于建筑物用地。(×)

10.临时使用土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并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

11.征用土地方案的实施和办理国有使用权的出让或划拔的具体手续,由当地县、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部门负责。(×)

12.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开垦耕地责任者是市、县人民政府(×)13.土地的生产性利用,是把土地作为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以生产生物产品或矿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利用,如种植作物等。(√)

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15.国有企业兼并国有企业的 , 经批准可保留划拨土地使用权 , 但保留划拨土地方式的期限不得超过 5 年。(√)

四.简答题

1.我国耕地利用与管理的对策是什么? 1.答题要点:

①贯彻基本国策,切实保护耕地。②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③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④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2.简述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内容。2.答题要点:

①.土地用途管制的规划管理; ②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管理; ③土地用途管制的动态调整; ④.土地用途管制的监督管理。

3.乡(镇)村建设用地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3.答题要点:

①参与编制和执行与土地利用规划相配套的村镇规划;②编制和执行建设用地计划;③制订

第3页(共4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03课程考试

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④编制和执行乡(镇)村建设用地定额标准;⑤审批建设用地;⑥建设项目竣工后的用地管理。

4.简述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程序。4.答题要点:

①预报预审;②申请用地;③组织现场踏勘;④委托统征,下达测量通知书;⑤拟订方案;⑥上报审批;⑦批复;⑧实施;⑨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5.国家特殊用地的特征是什么? 5.答题要点:

①用途特殊;②存在分散;③管理不集中;④调换性强;⑤受普通法和特别法调整;⑥对相邻土地使用权人权利有较大的限制。

五.论述题

农民王某按照村庄规划,在自己原宅基地翻建、扩建住宅,面积符合地方人民政府要求。但接到当地乡土地所的行政处罚,理由是:未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且未办理征用手续。王某不服,上述县国土资源局。县国土资源局经行政复议后,裁决如下:撤消乡土地所的行政处罚,王某补办用地手续。请说明县国土资源局的行政裁决理由? 答题要点:

(1)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2)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乡土地所无行政处罚权。

6.土地利用与规划模拟题 篇六

制原则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2007年1月1同起实施的《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决定》,将每平方米年税额在1988年暂行条例规定的基舢上提高__倍。

A.1 B.2 C.3 D.4

2、处分抵押财产所得,__有优先受偿权。

A.国家

B.抵押权人

C.集体

D.抵押权单位

3、某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为200㎡,有效经过年数为12年,重置价格为每平方米800元,建筑物经济寿命为40年,残值率为2%,则运用直线法计算该建筑物的现值为万元。

A:10.2 B:11.0 C:11.3 D:11.5 E:时间因素

4、《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中办发[2007]11号)规定,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办公楼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由__规定。

A.国务院

B.国家发展改革委

C.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

5、某企业拟向政府承租某宗工业用地20年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进行土地估价时,经调查获知以下数据:一年期国债利率4.20%、一年期银行定期贷款利率5.23%、一年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4.56%、五年期银行定期贷款利率6.12%。若该地区风险调整值为1%,则估价师对该宗地评估时应确定的土地还原率为6.20%.若知在估价期日,宗地附近区域政府出租工业用地的租金标准为4万元/年,市场租金标准为6万元/年。通过这些信息,若要针对其他目的进行估价测算,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土地使用权出让,宗地地价92万元

B: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宗地地价92万元 C:标定地价评估,宗地地价106万元

D:土地使用权转让,宗地地价101万元

E:合法性

6、地租是__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A.直接使用者

B.间接使用者

C.直接生产者

D.间接生产者

7、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应当签订__合同。

A.转出

B.转入

C.转交

D.转让

8、土地价格按方式分类,可以分为交易价格、理论价格、评估价格等。

A:土地权利

B:土地的存在形态

C:土地价格形成方式

D:土地价格使用目的E:时间因素

9、关于土地估价,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__。

A.采用不同估价方法评估的结果可能不同

B.不同估价目的下的估价结果可能不同

C.不同的估价时点将影响估价结果

D.不同的估价作业时间将影响估价结果

10、各类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与居住用地分级相对应,分级成套地布置.小区级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一般为米.【2004年考试真题】

A:150~200 B:150~300 C:300~500 D:800~1000 E:土地

11、销售不动产的营业税税率为。

A:1%

B:3%

C:5%

D:8%

E:土地

12、一般而言,以下还原利率最高的是__。

A.承租土地使用权还原利率

B.土地还原利率

C.建筑物还原利率

D.综合还原利率

13、下列属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的有__原则。

A.客观性 B.自主性

C.相关性

D.可比性

E.相似性

14、收益还原法求得土地价格通常称为.(2000年真题)A:收益价格

B:比准价格

C:积算价格

D:地租价格

E:合法性

15、资产清查是资产评估的前期准备,一般由()完成。

A.评估机构

B.审计事务所

C.委托单位

D.资产管理部门

16、《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因处分抵押财产转移土地使用权的,被处分土地使用权的受让方、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在抵押财产处分后__日内,持有关证明文件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变更土地登记手续。

A.3 B.5 C.15 D.30

17、在基本建设中,不论项目大小,在报请审批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同时,必须附有__,否则就不能作为完整的技术文件报请审批。

A.设计概算

B.设计预算

C.初步估算

D.修正概算

18、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都属于.【2008年考试真题】

A:社会保险

B:商业保险

C:强制保险

D:政策保险

E:土地

19、《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测算指导性意见(暂行)》规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市、县行政区域为主),综合考虑被征收农用地类型、质量、等级、农民对土地的投入以及农产品价格等因素,以前__年主要农产品平均产量、价格为主要依据测算的综合收益值。

A.一

B.两

C.三

D.五

20、按适用性要求对城市用地进行评定,下表各类用地条件中,达到了I类用地要求【2002年考试真题】

A:

B:

C:

D:

E:土地 21、2010年6月,中方仪器厂改制为中方仪器有限公司,为保护自身的合法土地权利,中方仪器有限公司应当申请的土地登记是。

A:初始登记

B:变更登记

C:异议登记

D:更正登记

E:35%~50%

22、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规定,规划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应不小于平方米.【2004年考试真题】

A:5 B:7 C:9 D:11 E:土地

23、路线价是不同用途土地分别测算的路线价区段的。

A:基准地价

B:标准地价

C:平均价格

D:买卖价格

E:时间因素

24、土地使用权抵押权的合法凭证是__。

A.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B.国有土地使用证

C.集体土地使用证

D.集体土地所有证

25、在路线价评估中,不符合选取标准宗地的标准。【2009年考试真题】

A:街道转角处的宗地

B:矩形宗地

C:容积率为所在区段代表性容积率

D:一面临街的宗地

E:时间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初步统计: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6694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90美元.以上两项统计指标依次为.【2004年考试真题】

A: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B:总量指标、相对指标

C:绝对数、比较相对数 D:绝对数、强度相对数

E:加权平均数

2、地震震级是表示__的等级。

A.地震破坏性

B.城市破坏度

C.地面开裂度

D.地震强度

3、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必须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期限开发土地,满二年未动工开发的,国家将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但是,下列情况例外。

A:东南亚金融危机,作为投资一方的外方资金没有到位

B:某工程动工开发所必需的前期工作未完成,造成动工开发迟延

C:钢材价格的下跌,致使动工开发将给开发商造成极大亏损

D:政府的行为使得无法按期开发造成延误的

E: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使得无法按期开发造成延误的4、下列关于证券市场的说法正确的有。

A:证券市场是证券发行和交易的网络和体系的总和

B:证券市场是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

C:证券市场分为三级

D:证券的交易流通市场称为初级或一级市场

E:证券的发行市场称为二级市场

5、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范围不包括__。

A.城市

B.行政村

C.建制镇

D.工矿区

6、房地产价格评估,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评估程序,以为基础,参照当地的市场价格进行评估。

A:基准地价

B:标定地价

C:各类房屋的重置价格

D:各类房屋的抵押价格

E:各类房屋的租赁价格

7、收益还原法计算公式之一成立的假设前提是。

A:土地纯收益按比率s逐年递减

B:土地纯收益按比率s逐年递增

C:土地收益无年期限制

D:土地纯收益大于零

E:土地

8、商业银行组织形式的分类方式有__。

A.按机构设置分类

B.按业务经营范围分类

C.按利益收入分类

D.按规模大小分类 E.按回收利润分类

9、在居住区用地内,计算道路用地面积,以下各项表述符合规定的是。

A:居住区级路,按红线宽度计算

B: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

C:宅间小路按实际用地面积计算

D:居民小汽车及单位通勤车停车面积,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

E:小区路按路面宽度计算

10、土地登记代理是指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在受托权限内,为委托人提供土地登记咨询、代理等业务服务,并由__直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经营活动。

A.委托人

B.受托人

C.第三人

D.代理人

11、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它是由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碎屑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最后形成的岩石,属于__。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火成岩

12、赠与契税由征收机关参照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的市场价格核定,按__税率征收。

A.1%~3% B.3%~5% C.2%~4% D.4%~6%

13、《关于改革土地估价结果确认和土地资产处置审批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44号)规定,今后,在国土资源部备案的土地估价机构和已报部备案的土地估价报告,由__组织抽查。在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机构,由组织抽查,抽查结果应向国土资源部报告。

A.国务院

B.国土资源部

C.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D.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14、某套商品住宅销售总价为97.5万元,套内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套内阳台建筑面积10平方米,套内墙体面积10平方米,公共分摊建筑面积20平方米,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2009年考试真题】

A:该套商品住宅建筑面积150平方米

B:该套商品住宅套内使用面积110平方米

C:该套商品住宅套内使用面积120平方米

D:该套商品住宅建筑面积单价6500元/平方米

E:该套商品住宅套内使用面积单价7500元/平方米

15、下列不属于地形图的内容的是__。

A.地下电缆分布 B.水系

C.地貌

D.居民地

16、市场经济的主要作用包括.【2002年考试真题】

A:满足人们多样的需要

B: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

C:灵活调节社会供求总量平衡

D:能动地推进科学技术进步

E:福利型市场

17、依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下列机构中属于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

A:城市物业管理机构

B:房地产咨询机构

C: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

D:房地产经纪机构

E:房地产开发经营机构

18、城市布局规划研究城市空间布局,包括内容。

A:城市布局形式

B:专业工程

C:用地结构

D:功能分区

E:土地用途

19、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是为了解决建设项目的__问题。

A.必要性

B.合理性

C.可能性

D.实用性

20、宅基地是指农民的住房、厨房、等。【2004年考试真题】

A:禽畜舍

B:沼气池

C:小庭院

D:晒场

E:国家重点建设类

21、某大型国有企业因改制上市的需要,委托甲土地评估公司对涉及的多宗划拨土地进行评估,为土地资产处置(拟采用作价出资方式)提供参考依据。对此,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甲公司具有省土地估价师协会核发的省内范围执业资格,可承接该业务

B:估价作业时应评估的土地价格为作价出资土地使用权价格

C:估价作业时应评估的土地价格为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

D:土地估价结果应为正常市场价格评估值扣除土地出让金后的余额

E:土地价格定义时土地使用年限可设定为法定最高出让年限

22、公共设施规划布置满足的基本要求有。

A:公共设施要分级成套地布置

B:公共设施要依托现有城区,分布在城区中心

C:各类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 D: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交通组织来考虑

E:公共设施的分布应尽量分散,不宜集中

23、确定固定资产重置成本的方法有.【2004年考试真题】

A:成新率法

B:细节分析法

C:物价指数法

D:功能价值法

E:前期费用

24、土地登记,是指将以及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土地权利,记载于土地登记簿公示的行为。

A:国有土地所有权

B:国有土地使用权

C:集体土地所有权

D:集体土地使用权

E:土地抵押权、地役权

25、居住区内的建筑工程主要由构成。

A:公共建筑

B:居住建筑

C:市政设施用房

D:小品建筑

7.土地利用与规划模拟题 篇七

在土地利用与规划中包含了城镇土地规划, 规划土地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 减少土地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推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 从而导致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所以说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进行建设、怎样协调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通过何种方法保证城镇化和经济的持久、健康、稳定的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协调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土地规划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两者协调的主要内容是对城市用地的规模和扩展方向进行合理的规划。其中所需要协调的重点和核心是城市规模建设的内容, 另外还包括对城镇的性质进行确定、对人均建设用地大小的标准来制定规划、对城乡结合部分的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等问题。

三、简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协调之间存在的问题

(一) 主题目标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农用地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点、还包括对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控制以及建设用地在耕地中占有的百分比;土地开发、复垦和控制规模, 土地利用布局要求、还包括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主要目标等。同时确立城市性质, 以及城市在规划过程中的发展方向, 并使城市规划区范围得到确定, 和拟定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便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

(二) 规划思想之间的差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是将土地资源供给方面作为出发点, 它是以上级下达的非农业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作为前提, 出发点是用于城市建设, 总之是按照计划来对规划进行编制, 指导思想是“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为主, 重点在于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控制。而城市规划主要从社会、经济、历史、产业、人文等多种因素进行全面综合分析, 根据市场经济和城市的发展, 以及客观规律和社会需求编制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它主要是从城市的需求作为出发点, 将发展问题进行长远规划, 合理设计城市空间布局, 对城市的各项建设用地进行统一安排, 指导思想是针对人民生活的需要和如何使生活区域的设施更加便捷, 将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三) 相关部门之间存在审批差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是一个地区的社会目标以及耕地数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 这需要将粮食总量作为首要的任务进行考虑, 要保证人民生活对于粮食产量的需求;而城市总体规划则主要是根据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目标, 主要针对城市的发展情况, 不需要直接考虑粮食的供需量。

在有关部门的审批方面, 需要落实《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 包括县城所在地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修改, 这一过程需要经由省级政府进行审批, 其余乡镇由州人民政府审批。根据城市规划法, 还需要县政府所在地的镇城市总体规划由市政府审批, 而其它建制镇的城市总体规划由县级政府审批。

综上所述, 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两者间既包括密切的联系, 又存在着诸多差异。由于这些差异, 城镇总体规划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协调。假设两者间的关系没有协调好, 那么会直接影响到城镇发展, 造成用电面积增加;如果只考虑建设发展的需要, 对资源供给可能进行忽略时, 就会导致过多的占用耕地现象的发生。

四、实例分析应该如何做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相互协调

(一) 尊重协调发展的原则

首先, 规划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 坚持求真务实的理念。城镇用地规模的确定必须要从城镇实际的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建设的要求作为出发点。其次, 对农业用地进行保护, 城镇的建设不能以牺牲耕地为代价。在城市建设过程中, 很多地区忽略了对农业用地的保护, 这种做法是错的。城镇的发展和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但是必须要合理确定城镇建设用地布局, 目前许多地区为减少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 会选择城市周边的农业用地进行开发, 这样虽节省了资金投入, 但是破坏了良田, 造成粮食减产,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城镇中心会出现大量城中村、废旧厂房等。

再次, 城镇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平衡发展。一方面就需要规划人员对城镇建设和保障农业用地这两者间的问题进行仔细斟酌, 既要顺应城市建设, 又要确保农民的收入来源不被占用, 从而保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均衡与协调发展。

最后, 发展城镇建设要做到因地制宜。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弊端, 因此城镇发展就要充分利用其优势进行发展, 如长江两岸的城镇主要是带状分布, 依托水利优势进行城镇的建设。因此这就需要规划人员在协调规划的内容、步骤以及方案等时, 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二) 统筹发展的规划方法

要求各部门在审批后严格监督土地的使用, 避免不法的开发商随意占用土地资源, 对于违法用地和建设的案子进行严肃查处。城镇规划要要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观念, 对土地的规划进行科学、精密、详尽的安排, 对城镇空间存在的废弃用地充分利用, 如改造棚户区、废工厂等, 做到“变废为宝”。对新建筑的建设应当尽量选择建设高层, 以便减少土地占用, 建筑要保证有足够高度和容积。加强老旧城区改造, 提高废弃土地使用率, 不要一味扩建城市周边地区, 以免出现像鄂尔多斯这样的“鬼城”。另外还可以用土地置换方式, 集中建设工业区、居民区等, 合理安排城市布局, 将节约土地资源在行动之中进行落实。

结语

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越来越快, 因此对土地的需求量和占用量也越来越多, 逐渐产生了土地利用的供需矛盾也越来越大, 随着时间的发展矛盾也越来越严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相互协调也显示出了自身的重要作用, 在协调过程中首先需要尊重发展的基本原则, 再针对发展进行仔细的规划, 保证促进发展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以及城镇规划相互协调的方案拥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才能更好的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

参考文献

8.土地利用与规划模拟题 篇八

【关键词】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研究;

1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是国土资源信息化的重点内容,是土地规划管理方式根本转变的关键。为发挥新一轮规划修编成果的作用,满足工作中对规划数据现势性和一致性的需求,以新一轮规划修编成果为基础的建立规划系统,对当前土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 土地规划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

2.1 规划编制辅助能力不强。除了制图,在规划适宜性评价,规划方案制定、实施评价等方面方面都没有根本上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提供有力支撑。特别是土地适宜性评价工作,缺少客观真实的适宜性评价工作,规划用地布局就缺乏有力的支撑,也直接影响规划的刚性、权威性,也影响了规划的项目用地的引导能力。

2.2 规划信息系统数据库建库工作难以推进。数据库建设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基础。按规定,新一轮规划是在2005年基数基础制定各项调控指标,而目前,要求在二次调查成果基础上建立规划数据库。但二调成果尚未依法公布使用,使用二调成果涉及原规划各项调控指标调整方案也未确定,致使基础数据库建库急于推进又难以推进。这是目前影响规划信息系统建设的最大的问题。

2.3 保持规划图现势性也是个问题。规划现势性是这要求上下左右信息互联互通,实时更新。规划图件不保持现势性,就不能满足“批、供、用、补、查”的工作需要。目前法律规定的规划管理层级较多,国家、省、设区市均具有规划审批修改权限,如何使国和省审批的农转用信息及时转绘到各级规划图上,如何将国家、省、市三级规划修改调整结果转绘到各级规划图上,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仍有很多技术、机制等多方面问题。

3 完善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议

3.1 尽快梳理并完善土地管理相关业务流程,确保相关业务工作相衔接,数据信息能够有效协调,这是完善规划信息系统乃至做好“一张图”工程的前提。对系统建设中暴露出的各项业务各自为政的情况,应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通过梳理完善相关业务,带动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确保规划乃至整个土地管理信息无缝对接,互联互通,及时更新。

3.2 充分应用“3s”技术,不断完善规划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的时效性。

3.2.1 强化规划编制辅助功能的开发。规划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决定了规划的权威性和规划批后实施监管工作的难度。应充分运用”3S”技术,强化规划编制辅助功能的开发,特别是土地适宜性评价工作,拟定规划方案时充分运用GIS技术,做多方案必选,加强规划方案制定的科学性。

3.2.2 抓好规划数据库整体设计和功能软件的开发。基于规划管理现实需求,科学设计规划数据库,做好信息采集和录入、审查等工作,同时,充分运用ARGIS强大功能,开发出实用的软件,做好规划数据库成果的审查,特别是图数一致性审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

3.2.3 进一步强化“3s”技术在规划实施管理功能开发中的应用。将已更新的规划图、规划实施图、违反用地图进行叠加,形成规划可利用新增用地空间,可为项目用地选址和规划局部修改方案合理性分析提供有力的依据。在时,也可探索规划管理中运用,提高规划调整的科学性,加强规划实施评估,提高规划管控能力。

4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研究

根据现行土地规划管理业务的需要,及计算机辅助管理提供的可能,规划信息系统应具备辅助规划编制、规划成果审查和数据库建库、规划实施管理三个方面的功能。

4.1 辅助规划编制功能

——规划实施评价。将现行规划规划目标与新一轮规划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各类用地结构,及现行规划图与新一轮规划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比较分析,评价规划各项调控目标实现程度,为分析规划编制和实施成效、问题,提出解决建议提供直观有力的支持。

——规划适宜性评价。对规划范围内的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依据土地利用调查成果中每一块土地的利用信息,选择对应的评价因子,并赋予权重,对规划范围内的土进行评价,为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规划方案拟定。拟定规划平衡表时,建立地类、指标间逻辑关联,调整一个指标,相关联指标自动修正,降低工作强度和减少人为失误。

——规划图编制。根据区域、类型、项目等编制规划图件。

4.2 规划成果审查及数据库管理

规划成果审查及数据库管理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规划成果数据质量检查工具及规划成果数据入库工具的开发;规划成果质量检查及入库。

——规划图数一致性审查。指标所对应的图上面积是否规模一致。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规模等指标的图数一致性审查。

——成果信息化质量审查。对规划数据的数学基础、数据结构、拓扑关系等进行检查,以确保规划编制单位提交的数据质量。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等先进技术,开发数据质量检查软件。通过归纳整理、自动检查、人機交互检查、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提交的规划数据库库体及其它相关资料进行检查核实。

——成果数据库管理。对规划成果空间数据的无缝浏览、查询统计分析、制图输出等;对规划图件、文本等数据进行查询调阅;对规划指标数据进行查询、报表等。

4.3 规划实施管理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管理。系统支持制定年度计划建议上报与指标下达,计划指标核减,计划台帐管理,计划指标结转,度计划剩余情况统计,计划执行情况分析等功能。

——农转用、预审规划审查。可加载浏览已入库的空间成果数据,对项目用地所在位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进行浏览,辅助审查项目用地是否符合规划。

——规划数据更新。规划实施及修改调整后,相关规划数据成果应实现及时更新,以保证数据一致性、现势性。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 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南(试行) 2002

[2]冯亚飞,赵俊三,周红云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地矿测绘2007.1

9.土地利用与规划模拟题 篇九

制原则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A开发公司征收某村50公顷基本农田外的耕地,已知该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为800元/亩,那么该耕地的土地补偿费的最低额为万元。

A:260 B:300 C:360 D:600 E:35%~50%

2、实行从量定额办法,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__。

A.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B.应纳税额=销售额×单位税率

C.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率

D.应纳税额=销售数量×税率

3、指已完成使用批准手续而未进行或部分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开发和平整的正常市场条件下土地使用权价格。

A:标定地价

B:基准地价

C:毛地价格

D:生地价格

E:时间因素

4、某资产可以持续使用,年收益额为50万元,适用本金化率为20%,则其评估值为万元。

A:200 B:250 C:300 D:350 E:土地

5、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其中,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处理。

A.县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

6、下列关于土地供给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地供给按其性质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  B.土地供给主要是现有已利用的土地资源的总和  C.土地的经济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升的曲线  D.土地的经济供给有一定弹性

7、土地变更登记是指因__,或者因土地权利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等内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登记。

A.土地权利人发生改变

B.因土地权利人姓名发生变更

C.因土地权利人名称发生变更

D.因土地权利人地址和土地用途等内容发生变更

E.土地权利的消灭

8、《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规定,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纳范围,以当地__为准。

A.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

B.计划新增建设用地面积

C.实际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有关问题

D.实际新增或减少建设用地面积

9、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四科目。

A:资本

B:注册资本

C:实收资本

D:法人资本

E:土地

10、在计算房屋建筑面积时,层高在米以下的夹层、插层、技术层、地下室和半地下室等不计算在内.【2007年考试真题】

A:2.0 B:2.1 C:2.2 D:2.3 E:土地

11、按照我国土地管理的政策规定,经营性必须采用招标、拍卖和挂牌的方式公开出让。对于这几种出让方式,在进行底价评估时应采用()价值标准。

A.出让合同

B.成本

C.完全产权

D.公开市场

12、教育设施完备程度主要影响用地宗地价格。

A:商业

B:住宅

C:旅游

D:工业

E:时间因素

13、下列关于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进行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者支付现金时才确认

B.配比原则是指将收入与对应的费用、成本进行对比,以结出损益

C.历史成本原则的依据是:成本是实际发生的,有客观依据,便于查核,也容易确定,比较可靠;历史成本数据比较容易取得

D.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只要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到或已经当期支付,就应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

14、采用收益还原法进行评估时,其中确定的总收益为.(2002年真题)A:评估对象所产生的收益

B:评估对象所产生且考虑了空置等损失后的收益

C:评估对象所产生为其产权主体所取得的收益

D:评估对象所产生为其产权主体所取得、考虑空置等损失后的收益

E:合法性

15、阿兰索设计了__来表示假设的地价和距离的组合。

A.区位平衡

B.贯价曲线

C.买价曲线

D.地价曲线

16、国办发[2006]50号规定,国土资源部向地方派驻个国家土地督察局。

A:6 B:8 C:9 D:10 E:35%~50%

17、为制止工程建设活动随意性、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控制,必须实行工程建设.【2004年考试真题】

A:技术责任制

B:设计交底制度

C: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D:监理体制

E:土地

18、新古典主义地租模型的代表阿兰索将作为地租问题的一个核心进行考虑,并引入区位平衡概念,同时成功解决了城市地租计算的理论方法问题。

A:边际产品价格

B:空间位置

C:交通条件

D:城市基础设施

E:时间因素

19、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不包括__的调查。

A.宗地位置

B.使用者情况

C.界线

D.权属状况

20、某宗地的土地取得成本为1500万元,土地开发成本为3000万元,投资利息500万元,销售费用400万元,销售税费600万元,开发完成后的房地产价值为9000万元,则投资该宗地的收益率为。【2008年考试真题】

A:55.6%

B:50.0% C:61.2%

D:66.7%

E:时间因素

21、下列属于面状分布形式土地因素的特征是()。

A.所依附的客体在城镇中占地面积小

B.仅对其自身客体所在位置产生影响

C.通过区位的波及性和效益外溢等作用形成一定的区位关系

D.在空间分布上聚集现象明显

22、受理估价委托时应明确估价基本事项,其中不包括。

A:明确估价目的B:明确估价对象

C:明确估价时点

D:明确估价收费具体数额

E:时间因素

23、某宗住宅用地土地使用年期70年,容积率为2.0.选择某比较案例的成交价格为1800元/平方米,土地使用年期50年,容积率1.5.与待估宗地相比,比较案例的区域因素条件优于待估宗地,修正系数为3%,个别因素条件比待估宗地差,修正系数为3%.该城市住宅地价的容积率修正系数见下表,土地还原利率为8%,则待估宗地土地价格为元/平方米.

A:2743 B:2744 C:2746 D:2749 E:时间因素

24、农用地开发规划的内容不包括__。

A.待开发土地资源调查评价

B.土地开发规划方案的实施措施与计划

C.土地开发的可行性论证

D.土地勘测调查和社会经济情况的调查

25、是保险的派生职能.【2009年考试真题】

A:融通资金

B:经济补偿

C:理财服务

D:分散风险

E:土地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土地估价师在运用市场比较法评估宗地市场公开价格时,可以选择__作为案例。

A.工业用地最低限价

B.拍卖出让底价

C.招标出让成交价格

D.土地评估价格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股票发行采取溢价发行的,其发行价格__,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A.由发行人根据市场行情自行确定

B.由承销的证券公司确定

C.由发行人与承销的证券公司协商确定

D.由发行人与股东协商确定

3、《土地管理法》规定,有下列__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

A.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的

B.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

C.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已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已获批准的

D.因单位撤销原因,停止使用原划拨的国有土地的E.因单位迁移原因,停止使用原划拨的国有土地的

4、以下关于基准地价评估区段划分的具体做法正确的是__。

A.以道路、沟渠或其他明显地物为界

B.在确定有路线价标准的地价区段,以里地线为界

C.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相似的地块划分为同一区段

D.人流量、位置不能作为划分区段的依据

E.对商业街道的划分可分成零售商业、服装、饮食业、零售果杂、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等

5、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__因素是影响土地利用的第一因素。

A.社会

B.自然

C.经济

D.气候

6、影响地价的区域因素包括__。

A.地价政策

B.交通条件

C.环境质量

D.土地使用年限

E.国家制度

7、甲企业拟与乙企业就资产置换问题进行谈判,为谈判提供依据的土地估价结果应为__。

A.买卖价格

B.租赁价格

C.清算价格

D.抵押价格

8、信用的主要形式有__信用。

A.国家

B.民间

C.偿还

D.商业

E.地方

9、《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规定,同一地块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__方式出让。

A.招标

B.拍卖

C.挂牌

D.协议

E.内定

10、确定还原利率时,通常可参考的依据不包括__利率。

A.存款

B.贷款

C.实质

D.资本

11、在土地估价过程中,估价方法选择应考虑估价对象土地用途的情况。除标准厂房用地外,工业用地估价可选用()、成本逼近法等估价方法。

A.剩余法

B.市场比较法

C.评分估价法

D.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E.路线价估价法

12、土地的生产性利用,是把土地作为主要,以生产生物产品或矿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利用。【2004年考试真题】

A:建筑物基地

B:劳动对象

C:生产场所

D:生产资料

E: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13、影响建筑物价格的主要因素有等。

A:建筑物重置价

B:建筑物高度

C:建筑物用途

D:建筑物朝向

E:建筑物年代

14、国土资发[2008]176号指出,有关省份要围绕重点工程,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在全国建成一批有影响、成效大、引导作用明显的示范工程。

A:“耕作层平衡”

B:“耕作层一体”

C:“耕作层剥离”

D:“移土培肥”

E:“移土造地”

15、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均耕地面积2亩,国家建设征收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耕地面积30亩,该耕地近3年平均年产值为1000元/亩。下列关于征收该耕地的表述中,正确的有__。

A.不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安置的人员,安置补助费发放给个人 B.该耕地的土地补偿费最少为18万元

C.征收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耕地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为10人

D.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组织所有,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管理

E.土地补偿费归村民所有

16、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造成成本提高的原因有。

A:工资成本增长

B:材料成本推进

C:工会组织

D:间接成本增加

E:直接成本增加

17、城市基准地价工作编制完成后,当地人民政府应向社会公布的主要内容有.(2002年真题)A:基准地价工作底图

B:基准地价技术报告

C:土地级别和均质区域

D:基准地价表

E:建立城市地价分析体系

18、假如某项目在获取的1000亩建设用地中,耕地占500亩,未利用地400亩,建设用地100亩,该市对应的土地等别为7等,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标准为48元/平方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向该市人民政府建设管理部门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2880万元

B:应向该市人民政府建设管理部门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1600万元

C:应向市人民政府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2880万元

D:应向该市人民政府缴纳新增建没用地有偿使用费1600万元

E:35%~50%

19、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26号)规定,各地要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规划许可监管,对__内未开工的住房项目,要再次进行规划审查,对不符合规划许可的项目要坚决予以撤销。

A.半年

B.1年

C.1年半

D.2年

20、土地的功能包括。

A: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B:人类认知自然科学的基础

C:人类生产的场所

D:人类生活的场所

E:人类生产资料的来源

21、资本主义的基本地租形式是。【2007年考试真题】

A:矿山地租

B:绝对地租

C:契约地租 D:垄断地租

E:级差地和

22、世界各国主要实行__土地登记制度。

A.托仑斯

B.詹姆斯

C.科斯

D.契据

E.权利

23、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包括__定额。

A.建筑工程预算

B.设备安装工程预算

C.机械台班

D.间接费用

E.折旧费用

24、成本逼近法评估宗地的,不需要考虑__的影响。

A.利息

B.税费

C.宗地的年总收益

D.土地增值收益

25、下列费用中,可计人土地取得费的有。

A: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B:劳动力安置补助费

C:造地费

D:土地补偿费

10.土地利用与规划模拟题 篇十

关键词:城市土地规划 利用空间 城市环境 影响 关系

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城市面积正逐步扩大,并倾向于“郊区城市化”发展模式,而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问题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城市建设已经拓展到郊区,对土地占用、环境建设等产生一定影响,加强对该方面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对城市环境建设的影响

一方面,随着城乡郊区以及乡村人均土地越来越多,城市的郊区化发展也就是开发在城市边远地区的土地,这样会对郊区以及农村的农田、湖泊、森林、河流等产生影响,对国土资源造成破坏,产生严重的浪费现象;同时,越来越多的耕地变成住宅区、办公楼或者商业中心,不仅对环境产生影响,也挑战力环境的影响力,破坏郊区特有的环境污染自净能力,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制约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开发规模的扩大,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大量人口的集中,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密度,而高层建筑将对周围建筑造成遮挡,不利于良好的光线保障作用。过去,一些住在远郊乡村的农民身份转变为新城市居民,而失地农民的大量存在,增加了城市环境的容载压力。

2、 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关系与矛盾

2.1 征服理论和自然环境恶化的矛盾

在传统的征服理论中,以“人”作为世界发展的核心,人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實际需求,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设计或者利用,飞快的发展经济,不惜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长此以往,环境污染、交通堵塞问题越来越严重,自然界通过反馈机制,向人们提出抗议,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在现代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开始融入“自然理念”、“低碳理念”,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客观存在,并且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理重点。

2.2 价值观和资源环境的矛盾

在传统的价值观念中,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也没有任何价值,如空气、水或者土地等,都是大自然的免费供给。因此,人们受到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大肆开发土地、破坏自然资源、任意占有和利用,直到如今生态恶化、资源枯竭。传统的经济发展中,强调高享受、高消费,以此带动经济投入力度,实际上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终只能让人们陷入囹圄之地。

2.3 生态伦理与环境发展的矛盾

人们只有合理处理与土地的关系,才能奠定生态伦理理念基础。在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人们已经将一些理想转变为现实,但是也要意识到,科学技术并不是万能的,人们必须学会尊重自然,而不能企图控制自然、摆布自然,否则必将受到来自自然界的惩罚,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促进繁荣景象。

3、 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建议

3.1 树立科学的持续性发展观念

人类若想真正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摒弃传统的、落后的观念,意识到可持续发展观的积极作用。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发展,都应确保处于资源、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人类自觉约束自身的污染、浪费行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尤其节约不可更新资源的消耗速度,加大力度挖掘全新资源;保障废弃物的排放量在环境容量范围内,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

有关可持续发展观念,应注重其公平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实现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就是人们在注重消费、注重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同时,不能提前享受后人应具备的同等消费权力和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实现同代之间的公平,也就是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得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

3.2 试析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市场已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在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以当前实际发展形势来看,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以供给为主,在推动城市发展方面起到指导意义。当前,我国耕地面积已经大幅度减少,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并将“保护每一寸耕地,提高耕地利用率”上升为基本国策层面,对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优化、城市建设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将城市的开发建设与环境资源有机融合,树立科学的生态理念,积极运用可持续发展策略。

3.3 妥善处理资源短缺和环境建设的关系

在城市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必然面临郊区和农村的资源短缺问题,在城市房地产业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不能对环境、资源造成肆虐般的影响,否则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性、健康性发展。面对土地资源稀缺的实际情况,我国城市中心以集约化建设道路为主,势在必行。

总之,在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中,必须加强对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只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人类的持续性发展,更好地实现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颖,王群,王万茂.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问题的探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杨战社.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方略[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2)

[3]赵燕青.城市可持续的土地规划[J].规划师,2007(6)

[4]孙斌栋,王颖,郑正.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区划与管制[J].城市发展研究,2007(3)

11.土地利用与规划模拟题 篇十一

1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1.1 平行性

城市总体规划主干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干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均从属《宪法》行政法,法律地位平等,即平行关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明确指出了城市总体规划应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城市用地建设规模需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的建设用地规模来制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同样有规定,即城市总体规划、镇乡总体规划等编制需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参考法律条例,两者存在平行性的协调关系。

1.2 交叉性

参考《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内容,提及了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归入城市与县级人民政府驻地镇总体规划。在行政区域规划角度,行政区域整体囊括了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城市、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要统筹部署行政区域中的全部土地。所以,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相应范围从属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区域范围。规划角度来说,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交叉性体现在:城市土地利用。城市总体规划着重于划分城市用地功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着重于科学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因此,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协调统一的关系。

2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矛盾

2.1 用地规模的统计矛盾

分析城市用地规模,范围主要包括部分非建成区和城市建成区(水域、未开发地、河流等),而土地行政主管单位只针对城市建成区展开了统计。分析城市用地规划面积,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的用地面积为预留建设用地、企业污染区、期末建成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明确的用地面积为计划内期末城镇发展具体土地利用面积。两者在用地规模方面的统计矛盾,表现在用地分类机制的不同。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遵循《村镇规划标准》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属于国家强制性规范;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分类则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两者所采用的国家标准存在部分矛盾,例如:《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BJ-7居住用地面积,含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与管理、中型住宅等用地,为一级地类中部分二基地类。

2.2 用地规模的预测差异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和期末城市人口指标对期末城市用地规模的规划起决定性作用。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选择的城市人口统计、预测手段及期限、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等方面均不同,容易导致预测城市用地规模数据出现差异。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参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实行》,提出城镇人口包括市镇内居住时间超过半年的人口。因我国国情较特殊,常住性流动人口在现代城市人口中占据较大比例。城市总体规划中基期年人口基数为常住性流动人口、农业与非农业人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为公安单位归纳的机械与非农业人口,较于城市总体规划而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期人口明显较低。基数的差异无法保证规划期末人口预测数据的一致性,难以协调两者的规划用地规模。

3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发展

3.1 基础协调思路

要求加强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视,最佳方式为统一编制、协调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其作为专项区域规划,实现对两者矛盾的调和。但该方式缺乏区域规划法为法律依据,没有显著效益,时间与资金的投入较为庞大。为满足城镇化建设需求,需要政府方面统一编制不同层次间的城镇体系规划内容,包括省域、市域、县域,针对地区城镇建设制定科学方案,精准定位城市发展重心。以城镇为中心制定小规模规划,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打下基础。积极参加城镇体系每一环节的论证、审核与评估活动,确定各级城镇的具体发展规划与规模指标。

3.2 技术规范的协调

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标准为基础加以协调,进一步明确两者使用的数据统一性。统一规划相关标准、规范、技术方式与编制手段,进而实现基本数据和指标的协调发展,协调内容包括以下三点:(1)城市规划区面积。如果城市规划区面积过大,会增加城市规划行政单位的管理难度,加剧土地管理单位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冲突。因此,城市规划区面积的划分,要切实考虑城市的建设发展需求。(2)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指标。要求从现实城市的建设发展视角出发,对用地条件合适的城镇建设用地,可适当放宽控制指标;但是,要加强对普通城镇、乡、集、村庄建设用地的控制。(3)用地分类指标。明确划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城镇、村庄与矿用地建设,满足国土资源管理要求,科学调整用地分类指标;在规划区域外则可以选择全国土地利用分类法,缓解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间的矛盾,为两者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统一规划人口指标。

3.3 城市发展方向的协调

为保证城市发展规模与方向的合理性,要首先明确城市性质,结合国情,加强对城市用地建设中耕地的保护。同时,要参考地区内土地评价内容的合理性,根据现代化城市中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在保护基础农田的同时,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合理拓宽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建范围。

3.4 用地布局的协调

城市总体规划着重布局城市中心区域,属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进一步精细。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着重考虑城市的宏观性,明确整体行政区域中的城市中心、基础设施项目、工况项目的用地布局与范围。所以,两者的协调发展,要求城市总体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内容,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宏观调控,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对城市规划内不同建设用地的微观调控。

3.5 保障实施的一致性

在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求政府方面严格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统一协调经济建设和资源、环境与人口。全面运用法律、行政与技术内容,加大规划推广力度,科学评价实施流程和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规划公示体系,公开规划管理内容,激发公众积极参与的热情,有利于提高政府方面的工作质量与效率,防止违反规划现象的出现,促进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城乡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科学部署并协调城乡产业结构,以城乡一体化为前提条件,实现标准、规范、方式、审核、管理与实施编制的协调性,因此,相关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发展,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以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美萍,黄义忠.基于空间布局吻合性的芒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34):296-298.

[2]龚华,李贵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转型研究——基于深圳市的经验与启发[J].城市发展研究,2015(12):151-152.

[3]叶朝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的可行性探讨[J].环球人文地理,2015(12):179-180.

12.易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篇十二

一 实施评价意义

1.土地规划指一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按照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需要,对土地的合理使用所作出的长期安排。旨在保证土地的利用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的要求。规划的依据是现有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布和配置状况,务使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不因人为的原因造成浪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2.土地规划利用是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规定的用途和条件对土地加以利用。规划完成率在80%,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协调组织的综合措施。

二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概述

(一)规划的目的、任务:

目的:

1、检查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规划重在实施,通过调查分析规划目标和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效果,分析存在问题,评价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

2、促进规划的有效实施通过对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及重点项目落实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落实规划的有关政策,促进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更有效的实施。评价目的(续)

3、为规划修编和规划调整提供决策依据规划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强的决策,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规划决策的条件与背景、甚至决策目标都可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检查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制度的发展的适应性,明确规划是否需要修编以及修编的理由。

4、改进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管理规划实施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规划。规划实施评价以实践为平台,总结规划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规划管理的决策水平,创新规划实施的保障手段,促进规划制度环境的良性发展。

任务:

县级规划。它属于管理型规划,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县级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市(地)级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研究确定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布局;重点确定耕地、土地开发整理和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布局,划定各类土地用途区,为利用土地和审批各类土地利用项目提供依据。县级规划要体现定性、定量、定位、定序的要求,其总量控制指标应落到实处,尤其对于城镇用地,不仅要有全县(市)的城镇用地总规模控制,而且要有每一个城镇的控制指标。在土地的开发、整治、保护等方面,县级规划要具体确定重点项目的类型、时序、规模和范围。

(二).规划方针与原则:

1、尊循土地基本国策原则

2、因地制宜原则

3、综合效益原则

4、逐级控制原则

5、动态平衡原则

(三).规划目标

1、检查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规划重在实施,通过调查分析规划目标和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效果,分析存在问题,评价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

2、促进规划的有效实施:通过对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及重点项目落实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落实规划的有关政策,促进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更有效的实施。评价目的(续)。

3、为规划修编和规划调整提供决策依据:规划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强的决策,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规划决策的条件与背景、甚至决策目标都可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检查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制度的发展的适应性,明确规划是否需要修编以及修编的理由。

4、改进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管理:规划实施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规划。规划实施评价以实践为平台,总结规划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规划管理的决策水平,创新规划实施的保障手段,促进规划制度环境的良性发展。

(四).规划实施措施

1、完善土地管理体制,提高组织保证能力。

2、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严格土地审批管理。

3、抓好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作用。

5、做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

6、加快土地市场建设,全面推行建设用地有偿使用。

三 实施评价的内容

(一)、规划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

1、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①围绕“四查清、四对照”,做好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调查评价规划实施期间各类土地利用数据的准确、现势状况是评价工作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是规划实施评价的重点任务,是严格核定土地利用基期数据的基础。在评价工作中,各地要结合实际,根据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获取依法、合规的第一手评价资料。

②收集与土地利用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资料,对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由于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因此,在分析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变化时,要充分考虑区域内人口发展、国家发展战略、产业与区域政策等对土地利用活动的作用,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化趋势对规划实施已经产生的和即将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来明确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二)围绕规划目标,评价规划指标的实现程度,深入分析主要规划

1、指标实现差异的原因,并分析集约和节约用地状况

回顾现行规划的规划目标和任务

2、对各项规划控制指标在数量规模的实现程度以及布局结构上的变化进行分析

3、主要规划控制指标实现与目标差异原因分析以及下位规划对上位规划的落实情况

4、合理利用地区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5、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方面综合评价规划目标的实 现状况,分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有关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进行重点区域的空间分析得出的结论——重点区域新怎增建设用地规划实现程度有待提高。存在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控制目标提前实现的可能。主要交通廊道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未落实比例超过规划落实比例。

6、做好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的对照检查通过对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或二三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总人口等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建设用地总量扩大是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衔接,是否控制在合理增长幅度以内;对比人口城镇化水平、部门和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产业结构等的变化与城镇、农村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等各类建设用地规模增长的情况,分析评价各类建设用地扩大是否合理。要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整改的目标和措施。

7、要做好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数量和规划确定的节约用地挖潜目标的对照检查

8、查清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与规划保护目标对照检查

要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等基础上,查清行政辖区内1996—2010年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增减变化,现有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面积、构成、分布和质量状况,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和措施进行对比,检查分析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各项保扩措施是否严格落实,影响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以及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变化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对违反有关规定、政策和规划造成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的,要进一步分析原因。

(三)围绕规划措施,评价各项措施执行效果,分析执行中的主要问题、原因和经验

1、回顾现行规划的主要措施

2、规划措施实施情况分析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规划实施措施制定和规划目标的对应关系;

②规划实施措施履行主体的职责范围;

③各项规划措施的实施效果,可行性和存在问题;

④相关的建设性意见。

(四)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实现程度

评价方法:1.定性和定量分析 2.规划实施后实际性指标对比 3.09年规划期目标值 ①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0934.86公顷。其中城镇用地1253.41 农村居民点用地 7409.98工矿用地 1198.17 特殊用地1073.30。②交通用地1786.43 ③ 总计13479.65

四 土地线性规划实施效益评价

1.人均城镇用地0.02公顷

2.GDP亿元 11.17忆

3.单位建设用地0.05公顷

4.产业增加值 ①农业生产总值7959.73万元②第二产业产值15129.43万元 ③第三产业产值 12290.67万元④单位产值1.34万元

五 规划实施评价结论

1.实施效果评价:实施效果良好,完成了规划率的80%,是一个

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规划,该规划不仅利于当地发展而且符合当地的地理情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第一,第二产业结构,达到产业最优配置,实现全县经济全面发展。

2.现行规划中期存在的问题:①人多耕地少,后备资源利用难度大 :易县地形为西高东低,多山地丘陵,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少,人口密度大,可以用耕地少,故而造成人多地少的情况。②土地生产率低,限制因素地:中低产田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左右,产量低而不稳定,由于水土流失,光照,热量及耕地面积的限制,该地区低产田多,稳产田少。③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该地区多山地丘陵,应大力发展山地丘陵资源,发展立体农业。

六 规划修编的建议

上一篇:幸好,遇到你作文下一篇:监狱文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