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背主观题知识点

2024-08-04

政治必背主观题知识点(10篇)

1.政治必背主观题知识点 篇一

政治主观题答题套路知识点归类

1.国家或政府:(1)经济常识:国家的宏观调控(原因、手段、目标)、财政(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和税

收的作用。

(2)政治常识:国家性质、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3个)、国家职能、政策、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3)哲学常识:外因的作用、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2.我国发展经济:(1)国家:宏观调控(手段)。

(2)企业、产业:遵循价值规律,面向市场,采用科技,加强现代管理,自主创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展开),刺激消费,提高素质,注重信誉和形象,调整产品结构,注重品牌,坚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展开),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对外贸易的作用。

3.所有制: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内容;原因);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形式。

4.市场经济:含义(包括市场怎样起到基础性作用);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一般特征;基本特征;宏观调控;市场交易的原则;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然性及做法。

5.产业: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地位、意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6.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维权的意义;劳动合同(原则、意义);社会保障制度(内容、原则、意义)。7.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银行的基本业务(信用工具和作用;储蓄的意义。

8.消费:家庭消费的制约因素;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9.意识:含义;能动性的表现;意识反映物质有差异;意识的反作用,树立正确意识。

10.规律:含义;客观性的表现;认识利用规律的表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事求是。11.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具体展开如何发挥)。

12.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表现及方法论);因果联系及方法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方法论;联系与发展的关系(联系构成发展)。

13.发展的观点:发展的含义;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展开);内外因;量变质变;前进性和曲折性。

14.矛盾的观点:含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普遍性;特殊性;普特性关系;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发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5.认识:主观能动性;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实现);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的过程(认识具体事物和整个世界)。

16.实践: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17.价值观:含义;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观的标准;坚持集体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实现;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与发展市场经济的关系;总的和具体的要求)。

18.人生价值:内容;人生的真正价值;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实现条件和途径;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19.理想:人生的奋斗目标;树立崇高理想的意义,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及怎样实现(艰苦奋斗)。

2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其它国家机关彼此间的关系;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的原则、根本政治制度的原因、优越性、坚持和完善;民主的真实性。21.依法治国:地位;本质;根本目的;要求。

22.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地位;作用(坚持党的领导);领导方式;执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方式;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建设。

23.文化:(1)经济常识:资源;需求;消费对生产的作用;第三产业的意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政治常识:文化职能;共同的心理素质;三个代表之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一;文化力。

24.法制: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依法治国的原则;人大的立法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党的依法执政。

25.监督:(1)经济学:消费者的权利;纳税人的权利;税收的作用;银行的作用。(2)政治学:市场监管(国家经济职能);人大及常委会具有监督权;政协具有民主监督的职能;公民具有监督权;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互相监督。

26.公平:国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人数,提高人们的收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7.意义(1)经济意义:①对内:合作互补,开拓了市场空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宽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②对外: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外贸易的作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调整产品结构,实现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维护经济安全,增强国际竞争实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

(2)政治意义:①对内:有利于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利益,保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②对外:巩固友好合作关系;扩大共同利益;推动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促成国际关系民主化;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外交政策(原因;名称;宗旨;基本点)。

2.政治必背主观题知识点 篇二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政治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可以把富有哲理的寓言、耳熟能详的诗歌、精辟的歇后语、美妙动听的音乐、幽默且发人深省的漫画及国内外重大问题和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等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此外, 教师在问题设置时还应注意问题的开放性。 只有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 多方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通过课堂讨论, 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也可以使学生对该问题认识和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

二、夯实书本基础知识, 抓住重点

要熟练掌握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 对课本中的知识做到细、熟、通。 基础知识始终是做题的依据, 政治主观题的特点是材料的时代性强, 选材多是国内外发生的最新事件, 但是答案始终来源于教材, 因此熟练地掌握教材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教材呢? 这里有两个要求, 第一, 具体知识的记忆全面准确, 不能丢三落四, 缺字少字。 第二, 教材体系要清楚, 每一部分包括哪些知识要了然于胸。 另外, 不论任何考试题, 都有一个落脚点。 那就是课本。 答好难题或容易题都要有书本知识打底。 历年高考文综政治部分在考查能力的同时都很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核, 强调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学生对书本中的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 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必须牢牢把握。 只有记住、记准、记死, 才能灵活运用。 保证涉及相关知识时脑海中立即闪现相关理论, 并能落实到卷面, 达到准确率高, 得分全。

三、掌握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在高中政治试题中, 主观题占据很大的分值, 材料内容蕴含国内外经济生活与社会政治重点与热点问题, 有着较强的鲜活性、较高的综合性, 是多数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 容易出现思路混淆, 甚至无从下手的情况。 事实上, 主观题虽然综合性要求高, 但具有规范的答题思路, 用心探寻答题要领与答题技巧, 就不会再谈主观题色变、望主观题兴叹了。 首先, 认真读题。 先读设问, 弄清材料限制的知识范围, 确定答题方向, 而后读材料, 以免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其次, 弄清题目类型, 在头脑中快速思考相应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高效答题。 另外, 若要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 则既要思路清晰, 科学、准确、完整地表述, 又要注意答题层次分明、卷面整洁清晰、规范美观, 兼具“内在美”与 “外在美”。

四、把握知识范围, 界线明确

前面分析的两种情况无论是态度原因还是基础原因, 其结果都是由于把知识用错了地方, 导致的结果是使答案不能够得分。 但是, 如果不能有效地把握知识的范围, 界线准确地运用理论, 其导致的后果就是很严重的, 这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把知识的范围扩大了。 例如在一次考试中有一道政治主观题:“运用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不少学生是从整个辩证法的内容即以下四个方面回答的: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及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真正有效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其他三个知识点是无效的。 结果是既影响了对有效得分点的充分论述, 又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考试时间, 代价很大。

五、关注时政热点, 清晰组织答案

从多年的政治高考题来看, 试题多以现实生活的重大时政热点为背景。 关注社会现实, 不回避热点。 即使在平时考试或基础年级考试中。 时政热点仍然是出题的侧重点, 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理论联系实际。 组织出的答案, 是学生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结果, 也是判定学生试卷得分的唯一依据。因此,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做到规范作答: (1) 按试题题型的基本模式组织答案, 做到观点与分析有机结合, 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避免只有理论, 不结合材料, 更不能只有材料而没有理论。 (2) 观点要表达准确, 分析要全面到位, 做到逻辑合理、思维严密、层次清晰;角度要分析得全面准确, 既不能要点太少, 又不能漫天撒网。 (3) 答案应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 (4) 书写要工。

六、注重字迹和卷面

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屡次告诫学生需要在答题时保持卷面整洁和字迹美观, 这是众多阅卷教师反复交流后得出的认识。 尤其是在高考中, 阅卷者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众多试卷的批阅工作。 因此, 阅卷者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阅读学生的答案, 更没有足够的耐心辨别学生的字迹。 由此可以判定, 如何给阅卷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己的正确答案展现在阅卷者的眼前是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的首要技巧, 也是适合所有学生的技巧。 这就需要学生在完成政治主观题时字体端正, 尽量以漂亮工整的字迹展现给阅卷者。 此时, 阅卷者的心情才不至于烦躁, 才能够更认真地阅读学生给出的答案, 进而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七、认真检查

学生需要在答题结束后认真检查。 此时, 学生需要再一次关注问题的方向和主体, 要避免在审题方面出现错误。 此外, 学生需要再一次阅读所给材料, 应该通过有效的检查发现自己的答案是否存在漏洞, 进而补充与完善自己的答案。在检查过程中, 学生可以从主观题给出的分数进行检查, 通过题目的分值推测得分点, 以此更好地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完整。

3.政治主观题解题例谈 篇三

一是题型相对集中,主要是怎么办类(启示类)、体现类和为什么类(依据类)。

二是设问指向性(知识范围)也比较明显,有的定位比较精确,如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运用主次矛盾的有关知识等等。

三是答案部分突出了理论加论述的趋势。

下文分别以三种主要题型为例,谈谈其命题形式、共性的解题思路,也提出一些复习备考的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例1 启示类(2011年高考天津卷12题第3问)

材料二 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温家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

分析 这类题目一般告诉了考生答题的知识范围,这要求考生先明确答题的理论,把“网”撒好,不要进错了“门”,答成了别的知识点;启示类/怎么办类是要求解决问题的,因而理论部分主要是答方法论,答案一般采取理论加论述的模式展开,论述部分一般展开为“应采取/要坚持/该努力”等。

该题要求我们“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理论是系统优化的方法论,包括:系统优化的三点要求和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答案 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②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统筹考虑产业结构,环境等诸多要素;③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不断优化组合影响经济发展的各要素,以实现系统的更大功能。

例2 依据类(2011年高考全国卷39题第2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分析 先找相关联的知识点、知识范围,再找准设问关键词的本质是什么(透过现象看本质);然后依据设问要求组织答案,答案模式是理论加论述。在答案的后半部分即论述部分有时要加上“这样做有利于/会推动或就是因为/就是基于”等表述。一般情况下,要注意在论述时将问题关键词置换成理论来组织答案。

此题的知识范围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在这里首先要明确问题关键词——妈祖文化(社会意识)就是问题的本质,在论述部分要注意将妈祖文化置换成社会意识进行论述。

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例3 体现类(浙江2011年40题第2问)

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创作过程如何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

分析 这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先撒网,撒向设问中的知识范围,再结合材料找体现了哪几点,然后再将理论与材料联系起来。答案一般模式是:理论+材料或材料+理论。即①体现了/做到了/在坚持××理论;上述材料中……(结合材料论述)体现了这一点/是它的具体表现;②……(材料中的表现),这体现了××理论。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唯物辩证法,问题分为两部分:运用了哪些知识(即答理论);并说明你是如何运用的(即联系材料论述)。

答案 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内容,保留其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法实质是扬弃。

《田螺遗梦》的创作就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它剔除了原有传说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保留了其中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融入国际元素,使之发扬光大,是一次成功的扬弃。

【练习】

1. 山东省根据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省情,制定了本省的“十二五”规划,通过“十二五规划”转变了唯GDP的政绩观念,弱化了对GDP等经济指标的考核,提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比GDP增速高一个百分点。规划强调: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全面加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级战略建设,要让老百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结合材料,说明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制定及其思路体现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哪些道理?

2. 2011年6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再次强调要为“富民、兴边、强国、睦邻”做重要贡献,并提出了实施规划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边境地区自然生态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形态及毗邻国家状况差异较大的实际出发。(2)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在统筹考虑边境地区发展的基础上,把民生放在突出位置。(3)整合资源、强化投入。在稳定增加国家投入基础上,通过有效机制整合资源,用特殊政策引导市场资源向边境地区配置,确保生产要素集中投入边境地区。(4)政策优惠、优先安排。优先安排支持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有关新政策、新举措在边境地区先行先试。

结合材料,从辩证法的角度说明规划提出的原则给我们哪些启示?

3. 核能是一种公认的清洁能源,不会像火力发电那样产生大气污染,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但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及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发人类的反思:核电站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隐患——人为或极端环境因素有可能导致放射性核物质外泄,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今后如何安全地利用核能必然将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运用矛盾的观点,谈谈我们为什么要正确全面地看待核能?

【参考答案】

1.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山东省根据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省情,制定了本省的“十二五”规划,通过“十二五规划”转变了唯GDP的政绩观念,弱化了对GDP等经济指标的考核体现了这一辩证关系。

(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转变了唯GDP的政绩观念,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促进山东经济社会的良性的发展。

(3)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规划弱化对GDP等经济指标的考核,提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及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体现了这一点。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规划提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与经济发展同步,要让老百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了这一点。

2. (1)规划提出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看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要坚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规划提出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既要抓重点,抓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抓次要矛盾,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规划提出要整合资源、强化投入,这是从整体着眼的体现,注重了系统优化,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又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势。(4)规划提出政策优惠、优先安排,有关新政策、新举措在边境地区先行先试,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 (1)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核能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也带来巨大的隐患,因而要正确全面地看待核能。

4.政治主观题 篇四

材料一:只是为了让一个素不相识的患癌老人不带着遗憾离开人世,80后南京女子靳冰便主动说自己是老人非常想念的遗弃之女,并六 年如一日恪守孝顺义务。

材料二:在白下区租房的小陈同学常常要接待贸然进屋的房东,让他感觉很尴尬。而房东认为房子是她的,她有权这么做。小陈劝说无效,愤然退租。材料三:晓芸数学薄弱,妈妈让她参加周末辅导班,她坚决不愿意,和妈妈大吵一顿。后在爸爸的开导下,理解了妈妈的苦心,愉快地去参加辅导,数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1)“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请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12分)

(2)请列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要求:不得与上述材料中的事例和所运用的知识雷同,3分)“正能量”是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

材料一:一推销伪劣产品的团伙向小明打听班级同学小钢家的电话号码,小明严词拒绝。材料二:在第十八个全国安全教育周之际,某校召开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如何防火、防盗,如何正确拨打“110”报警。

材料三: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材料四:南京市实施对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普遍生活帮扶救助。建立低收入家庭生活补贴制度。建立低收入和低保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积极开展慈善捐赠,捐赠费用补充社会帮扶救助。

(1)(12分)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同学们收集的材料是如何体现“正能量”的?

5.政治生活主观题分析 篇五

1.我国“十二五”规划指出,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上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结合材料,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明国家加强社会民生建设的依据。(10分)

2.网络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帮手,如果你在2011年10月24日打开中国政府网,你会看见在公文公告一栏中第一个消息是: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在执法监督一栏中第一个消息是:质检总局通报3类汽车相关产品质量抽查结果等情况。

在法律法规一栏中的第一个标题是: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办法。(14分)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政府是如何行使政府职能的?体现的政府宗旨又是什么?

3、(12分)某市一些企业超标排放工业污水,居民乱扔乱倒生活垃圾,煤矿烟尘和汽车尾气造成的混合型污染,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面积扩大,水污染严重,群众呼声强烈。该市政府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制定行政法规,严格执法。建议法院对造成重大污染的企业法人代表绳之以法,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环保意识。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该市政府是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12分)

4、材料二: 2011年10月31日,中、老、缅、泰四国在北京举行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会议,同意为应对湄公河流域安全出现的新形势,正式建立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我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此次区域合作,将建立一支水上安全部队,在澜沧江(湄公河)复杂航道和水域与老挝、缅甸、泰国一起巡逻护航。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湄公河流域此次区域合作?(12分)

5.(25分)城市政府的首要工作是什么?最大的政绩工程是什么?广州市民的回答是:“加强就业保障,改善就业环境。”这是该市统计局万户居民家庭调查网络发布的抽样调查结果。广州市民的这一回答是很实在的,政府加强了就业保障,改善了就业环境,有了稳定的收入,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提起政绩,一些干部自然而然地就要向GDP、基础设施等硬指标靠拢。而追求这些硬指标,又往往使得一些地方政府演变成追求经济发展指标的最大化,甚至忽视当地财政、资源、环境等对经济发展的可承载能力,大搞“形象工程”,导致“官造典型,典型出经验,经验出官”。其实,一届政府的政绩如何,应当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为标准。

运用有关政党的知识说明“政府的政绩如何,应当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为标准”。

6、(12分)某市一些企业超标排放工业污水,居民乱扔乱倒生活垃圾,煤矿烟尘和汽车尾气造成的混合型污染,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面积扩大,水污染严重,群众呼声强烈。该市政府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制定行政法规,严格执法。建议法院对造成重大污染的企业法人代表绳之以法,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环保意识。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该市政府是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12分)

7、2011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会议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努力提高工作效率。1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重视文化事业发展的合理性?(12分)

1、(10分)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应该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②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并保障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权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民权利应更好地得到落实和完善。

③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④我国政府有保障人民民主、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应该加强社会建设,使人民各项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2.(1)①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质检总局通报抽查结果等情况(4分)

②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办法(4分)③政府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4分)

(2)我国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2分)

3、(12分)该市政府治污排污的种种措施,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①该市政府重视群众呼声,根据群众要求治污排污,是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具体表现,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4分)

②该市政府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制定行政法规,严格执法;加大科普力度,增强市民环保意识,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行动中,真抓实干,是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的体现。(4分)

③该市政府认真对待群众呼声,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4分)

4、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在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上坚持与其他国家相互帮助、协力推进,既有利于我国的国家利益,也有利于维护中、老、缅、泰四国的共同利益。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区域合作,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③我国主张在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建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国际新秩序,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我国积极参与湄公河流域区域合作,有利于维护该流域的航行安全④我国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我国高度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促进区域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发挥重要的作用。(12分)

5.(25分)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

了她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7分)

②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6分)

③“三个代表”的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6分)

④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因此,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准也就是群众满意不满意。(6分)

7答:①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中共中央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视,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分)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和谐发展,(4分)③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其性质、宗旨决定了政府在文化体制改革中要履行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有利于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政府行政效率。(4分)

6、(12分)该市政府治污排污的种种措施,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①该市政府重视群众呼声,根据群众要求治污排污,是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具体表现,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4分)

②该市政府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制定行政法规,严格执法;加大科普力度,增强市民环保意识,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行动中,真抓实干,是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的体现。(4分)

6.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篇六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题型五:“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7.用哲学的方法解答政治主观题 篇七

通过对高中阶段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学习,同学们对这门课程都有详细而全面的了解,认识到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这一科学理论对我们生活、学习、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解答政治主观题也离不开它的指导。解答高考政治主观题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审设问。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在审政治主观题的设问时,一定要从题目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该题目的特点、要求。具体地说,一要看清回答该问要求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等内容。二要看清回答该问要求的材料范围是材料一、材料二,还是上述材料。三要看清回答该问题的角度,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四要看清该问的主体,是党、国家、公民,还是企业、消费者等。五要看清该问的分值是多少。

第二步审材料。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因此,审材料时要认真地对题中材料进行分析,把握关键词和重点句,全面提取有效信息。一是分清事实材料共有几层,读懂每层大意。有些题目提供的材料没有明显标出段落或层次,学生必须自己分出层次。二是从每层材料概括出其中隐含的观点。这是组织答案要点、选择合适的有关理论知识对实际进行分析论述的客观依据。三是把握事实材料每层意思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概括出全部材料或引文的总的含义。四是将中心论点按题意分成几个有机联系的分论点。

第三步联系课本知识。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时,要在准确把握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层次、中心、主体和关键词等,联系书本知识,调动平时所建立的知识库,准确搜索出回答该问所用的知识、原理。

第四步组织答案。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组织主观题答案,一要理论联系实际,要遵循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一般是先回答课本理论,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材料因理论而贵,理论因材料而活”,做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切记避免只答理论或只联系材料的做法。二要多角度、多层次、全面地看问题,避免片面化。

例如:2009年江苏高考第35题: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 (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1)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的?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第一问,首先要看设问,第一问的材料范围是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即第一段材料。所运用的知识是《生活与哲学》中的认识论。角度是哲学道理是什么。其次是审第一段材料,人们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来源于研究,人们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由此联系认识论知识,从而不难得出结论。第二问的材料范围是第二段材料,角度是如何体现。运用的知识是《政治生活》中对人民负责的三方面内容。联系材料中的三个层次,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做到材料与观点的有机统一。

参考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高度重视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并下发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再如:2010江苏高考第35题: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阐述建设学习型政党对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意义。

解析:材料给的是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共两问:第一问考查《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论知识,角度是依据,要求理论与材料结合;第二问考查《政治生活》中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答出“有利于”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1) (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2)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2)学习掌握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完善执政方式的要求。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科学执政;有利于坚持为人民执政、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现民主执政;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依法执政。

总之,学好哲学,学会用哲学的方法分析思考问题,养成辩证思维习惯,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学生不仅能解答好政治主观题,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减少高考中不必要的失分现象,而且能正确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无论在平时的练习中, 还是在历年的高考中, 政治主观题都是学生失分较多的一种题型。究其原因, 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二是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本文着重就第二个方面从哲学的角度启发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哲学知识分析解答主观题进行阐述, 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关键词:哲学,高中政治教学,主观题

参考文献

[1]贾启明.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技法.考试周刊, 2010

8.探究高考政治意义类主观题 篇八

例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材料一 信息消费是指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智能电视机等)和信息服务(如电话、短信、微博、有线电视等)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

近年来,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为2.2万亿元,较上年(下称“同比”)增长28%。同期,全国智能手机销售4.23亿部,同比增长99%,约占国内手机市场的70%;智能电视机销售2113万台,同比增长31%,约占国内电视机市场的40%。2012年,全国电话业务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与此形成对比的是,QQ、微博、微信的注册用户数和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数据流量则大幅增长。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

解析 本题共有两问,要求同学们先逐字逐句从材料中概括总结出当前我国信息消费的特点:“我国网民数量高达5.64亿”——表明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大;“我国信息消费总额为2.2万亿元,增长28%。”——表明信息产品消费快速增长;智能手机销售的增长量远远超过了智能电视机销售量增长——表明不同产品市场发展不平衡;全国电话业务量、短信量、彩信量均下降,QQ、微博、微信的注册用户数和数据流量大幅增长——表明传统业务萎缩,新型业务发展迅速。然后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我们可以从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从消费者角度看,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从企业角度看,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从国家经济发展角度看,消费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答案 特点:①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大、网民数量多;②信息产品消费总体发展快速,但细分产品市场发展不均衡;③信息服务中的传统业务萎缩,新型业务发展迅速。

积极作用:①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生活水平;②引导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提供更好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③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增长。

点拨 解答意义类试题时,我们要根据从小到大(先对个人对自己对他人,而后对企业对集体,然后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意义)、从近到远(先眼前、直接后到长远、间接的意义)、由点到面(由一个方面扩散到多个方面,由一个角度联想到多个角度,由一个层次发展到多个层次来分析和组织答案)的原则来确定思考的内在逻辑顺序;根据思维主体(经济生活常见的思维主体是消费者、劳动者、企业、国家、市场)来确定思考的角度;根据设问中的关键词(如本题中设问的关键词是“消费”“发展”)联想相应的知识体系。(如本题,消费的知识体系包括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类型、消费心理、消费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根据材料的有效信息来确定答案要点(如本题运用是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进行具体阐述)。

例2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解析 本题要求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具体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意义。大家可以从文化的作用的知识体系(总说、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进行思考;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甄选:“无数食客闻风而动”——表明美食文化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体现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表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体现了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友情,能够为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②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③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量。

点拨 我们再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时,一定要注意根据两个范围来确定本题的切入口:一是知识点范围(如本题的知识点是“文化与生活”),二是区域范围,即结合材料,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如本题没有设定区域范围,但我们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将思维的区域范围限定在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同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我们可以根据设问中知识点范围、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材料大胆进行取舍,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逐步缩小审读的范围,进而锁定关键字和词(如本题背景材料中第一、二句完全是介绍中华美食的美,与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无关,可以舍弃,进而缩小了思考范围)。最后,要注意根据所确定的理论知识,结合材料,对意义进行具体阐述(如本题每点答案中第一句为理论知识,第二句为具体的意义)

1. 2014年春节期间,“家风”这个似已淡出视野多年的词语,成了最“火”的公众话题。打开电视看家风,亲友聚会谈家风,论坛发帖晒家风……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节目迅速唤起了人们对一个家庭精神传统的思考,对一个国家价值追求的审视。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风和家教是中国人最切身的文化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富滋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更加具体、鲜活,更能实现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行动的“浅出”。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弘扬优良家风的意义。

2.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改却折射出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变革。国家治理让民主融入了治理,人民成为治理的主体。人民有更多的话语权、决策参与权。国家治理是法治轨道上的治理,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治理。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结合材料,说明从”管理”到”治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

1.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促进人的素养提高、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推动社会发展。

9.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篇九

1、“两审一结合”:即先审设问,再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1)审设问:“五审”即审题型、审主体、审客体(对象)、审知识范围、审分值。

(2)审材料:逐字逐句审读材料全文,包括容易忽视标题、标点符号、注释等。

①归纳中心思想:发现和捕捉、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勾画圈点;排除干扰信息,抓住关键字、词、句,寻找“题眼”、“切入点”、“突破口”,提炼、归纳、概括中心思想。

②划分段落层次,提炼、归纳、概括段落大意。

③寻找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材料。

(3)知识与材料相结合:“四扣”即扣设问、扣材料、扣知识、扣时政热点。

①根据设问的规定性和有效材料信息,运用发散思维,联系教材知识和时政热点知识,

多角度思考,揣摩、推敲、领悟命题意图(即考什么),引出相应的理论知识。即答案就在材料中。

②进一步缩小知识范围,准确筛选、调用和迁移相关理论知识,突出创新意识,体现人文精神,反映时代和社会主题(言之有物);整合、理清答题思路,列出答案要点,包括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言之有序)。

2、组织答案

(1)一般模式:理论知识(观点、原理)+材料分析

(2)方法选择:限定性设问(知识范围具体、明确),即封闭型主观题,主要采用“演绎法”(一般到特殊);开放性设问(知识范围宽泛、笼统),即开放型主观题,主要采用“归纳法”(特殊到一般)。

(3)注意“八化”,追求“二美”。

“八化”:①答案要点化②要点段落化③段落序号化④术语专业化(教材术语、时政术语)⑤知识精准化⑥叙述逻辑化⑦内容完整化⑧书写规范化

“二美”: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10.政治必背主观题知识点 篇十

C组

一、实现节庆国际化

1.[2016·安徽淮南二模,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越先进的国家,越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传统;传统保护得越好,对自己越有信心。越落后的国家,传统的流失或支离破碎就越厉害,对自己的定位与前景越是手足无措,进退失据。

节庆的热闹可以移植,节庆里头所蕴含的意义却是移植不来的。节庆变成空洞的消费,而自己传统中随着季节流转或感恩或驱鬼或内省或祈福的充满意义的节庆则又弃之不顾。语言是活生生的千年老树,盘根错节、深深扎根在文化和历史的土壤中。移植语言,就是移植文化和历史,移植价值和信念,两者不可分。“国际化”不是移植别人的节庆,不是移植别人的语言,那么是什么?它是一种知己知彼。知己,所以要决定什么是自己安身立命、生死不渝的价值。知彼,所以有能力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文字、讲得通的逻辑词汇,去呈现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典章礼乐。它不是把我变得跟别人一样,而是用别人能理解的方式告诉别人我的不一样。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一谈我国文化怎样实现“国际化”。

(2)运用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谈一谈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3)为推进我国“国际化”的进程,某市拟举办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提两条建议。

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2016·广西来宾教学质量调研,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传导正确价值取向,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材料一 2016年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强调,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材料二 通观中国历史,国家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是那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当文化精神比较衰退保守的时候,便出现社会治理和制度的相对颓废。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徒法不足以自行”,“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应大力加强德治,注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的知识说明在现代国家治理中为什么在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应大力加强德治。

(3)公共道德缺失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法德并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请你就如何加强“德治”写两条建议。(每条不能超过15字)

三、重视良好家风建设

3.[2016·湖南衡阳联考,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

材料一 2016年1月12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一次指出了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对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书记认为:家风是一个小家庭或者大家庭所遵循或崇尚的风气和品质,家风既有家的特性,又有社风的共性;家风就是勤勤恳恳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家风不在嘴上在行动上;弘扬家风,人格第一,人无品格行之不远;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正则国正,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更有利于好的党风、政风、民风和社风的形成。

材料二 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代代相沿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从一个人的举手投足到行为处事就折射出好家风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长辈在他成长中静心抚育的印记。可以说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也要与时俱进,将不利于文明进步与社会和谐的因素剔除,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基于此,国家通过倡导家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社会注入暖暖的正能量。(1)结合材料一,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有关知识,谈谈对总书记有关家风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有关知识,分析如何通过好家风的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结合材料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家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中国本土首获诺奖

4.[2016·广州综合测,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2015年,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在瑞典发表的《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演讲中讲述了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从1959年到1962年,她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1969年,39岁的屠呦呦受命领衔开始抗疟中药研究。她“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她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并收集他们用于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屠呦呦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她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

青蒿素问世以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现在,屠呦呦仍然坚持项

目研究,她希望通过研究,未来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有人认为,青蒿素的发现是国家组织和团队研究的结果,诺贝尔奖不应该颁发给屠呦呦一个人。假如你不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说明理由。

D组

五、转型期的英雄精神

5.[2016·河南六市第一次联考,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

英雄在词典中解释为本领高强、英勇过人的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作为中华民族英雄文化史的一部分,他们在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展现不同的英雄特质:忠义诚信、舍生取义、公而忘私、艰苦奋斗„„。

不管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黄继光、董存瑞,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不管时代怎样变迁,英雄精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承,它构建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核,凝聚正义、力量和无畏的勇气;它还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给我们以引导和激励。一个没有英雄精神的人,是心灵患有软骨病的人;一个不能崇尚英雄精神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

在目前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对英雄也有了不同的认知甚至质疑。有人觉得,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也有人对英雄的事迹和壮举提出质疑甚至抹杀。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对英雄质疑甚至抹杀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我们必须弘扬英雄精神,充分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当代我们应如何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

(2)请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简要评析“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的观点的合理性和严谨性。

(3)假如你所在的班级举行以“弘扬英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为班会现场写两条标语。(要求:每条限20个字以内,朗朗上口,主题鲜明,且必须体现英雄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六、引发热议的生僻字

6.[2016·湖北优质高中联考,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日,大型历史古装电视剧《芈月传》登陆北京卫视,不仅仅是这个“芈”(mǐ)字夺人眼球,该剧中大量的生僻字更是引发网友热议。对待生僻字,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生僻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当代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因为在生僻字中往往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或是有着时代的印记,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也有人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运用,文字用于交际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简捷和效率,而生僻字影响了文字交际的使用价值。这些不常用的汉字已经没有意义了。(1)对于生僻字的争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生僻字上的争议?

(3)2015年12月15日,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组确定:2016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在湖北枣阳汉城“开写”,这无疑给大家关注汉文字、领略汉文化魅力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遇。请你就此为枣阳制作两条富有文化意义的宣传广告,每条不超过16个字。

七、留住年味的集体记忆

7.[2016·河北邯郸一模,39] 阅读材料《变淡的“年味”,消失的年俗》,回答问题。

材料 集体记忆是构成民族的必要条件之一。春节这一流传数千年的古***俗堪称是中华民族最深刻的集体记忆,是写进民族基因里的密码。尽管大街上依旧张灯结彩、商店里依旧促销火热、火车票依旧一票难求、饭店年夜饭依旧排队等候、贴春联放鞭炮依旧红火热闹、电视节目依旧精彩丰富„„但近年来,大家却普遍感到“年味淡了”,“过年越来越没意思”。

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不再需要腊八开始“忙年”了。随着电视、网络、电子

产品的普及,年三十晚上各人都在忙各人的事,更多的是一家人各自玩弄着各自的手机„„很难再在一起守岁,聊天享受那难得的片刻天伦之乐。甚至连晚辈拜大年的红包都变成了微信红包。

年味淡了的另一个原因恐怕要归因于一些风俗的简化、传统的流失。近年来,印刷工艺不断提升,春联和福字的样式越来越精美,“工业烙印”也越来越重。此外,一些不良倾向也在冲淡甚至扭曲春节的年味儿。“压岁钱”以及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迎来送往的花费越来越高,成为不可承受的负担。

总之,物质条件的变化、过年形式的简化都在减弱春节的年味儿。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商品化、物质化,导致其精神内涵流失。

春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凝聚中国人情感的重要纽带,是确认民族身份,增强民族认同的重要方式。过好春节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城市化不断加速的时代里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洋节大行其道,要警惕民族文化记忆的弱化,如何增强春节的感召力,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和改进春节年俗,使其适应城市化发展,让过年不仅仅是吃顿年夜饭、发点压岁钱,而成为阖家团聚、感恩祝福的重大节日,可以恢复一些大型庆典、增加游园、灯会、庙会等集体性游艺活动,使春节的参与感、仪式感大幅增强。新闻媒体也要加大对春节精神文化内涵的宣传,使全体国民充分认知为什么要过春节,如何过好春节,留住年味儿,就是留住文化血脉。

(1)结合材料,谈谈“年味变淡”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2)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留住年味儿,留住文化血脉”。

(3)结合材料,就如何过好春节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八、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8.[2016·南昌十所省重点中学二模突破冲刺,39]

材料一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当前,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迁徙的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障碍仍未彻底破除,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双向流动的机制急需健全,城镇化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破解都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攻坚。

材料二 中央提出城市发展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如果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的风采、特色和精气神也将因此黯淡。“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日趋成为重要竞争力。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是该放缓脚步,重温民族文化,守住我们城市的历史文脉了。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对我国城市发展的作用。

(2)结合本地方城市发展实际,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关键词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探究,要求根据关键词确定探究课题名称,并说明选定该课题的理由。

主观题专练(二)1.解析 本题第(1)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一谈我国文化怎样实现“国际化”。解答时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教材中第二单元的内容,即文化传承与创新,具体包括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本题第(2)问,要求考生运用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谈一谈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解答时应对材料的中心思想进行归纳,然后调动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给我们什么启示。本题第(3)问,要求考生为某市拟举办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提两条建议。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推动我国文化“国际化”要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的繁荣;文化是民族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我们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提升我国文化国际竞争力;文化是世界的,寻求共性,借助大众传媒并通过各种途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立足实践,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创新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顺应时代发展,提升我国文化“国际化”水平。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文化“国际化”发展要立足自身;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要决定什么是自己安身立命、生死不渝的价值,因此要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革故鼎新;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国际化”不是移植别人的节庆,不是移植别人的语言,而是用别人能理解的方式告诉别人我的不一样,因此无论对于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应该既克服又保留,创造性地推广我们的文化;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汲取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扬弃传统,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3)答案示例:举办中外民俗文化展;中外传统文艺演出活动;主题文化旅游等。2.解析 本题第(1)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的意义。知识范围非常明确即“文化的作用”,设问指向“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的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文化的作用可从文化对社会、对人的作用等角度进行思考。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

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调动和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说明即可。本题第(2)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的知识说明在现代国家治理中为什么在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应大力加强德治。知识范围非常明确即“矛盾概念的知识”,设问指向“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应大力加强德治”,属于原因类试题。矛盾概念的知识主要可分三个层面来把握,一是矛盾的含义,二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关系,三是方法论,即要求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解答时应按此思路,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本题第(3)问,要求考生就如何加强“德治”写两条建议。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围绕如何加强德治来写,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可。答案(1)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有利于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精神力量;有利于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利于促进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2)①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德治和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关系。②德治和法治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单纯的法治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文化精神衰退则国家治理相对颓废。因此,在国家治理中应当重视发挥中华传统美德的积极作用。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在德治与法治的对立中把握统一,共同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3)答案示例:法德并举,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动中华传统道德思想与时俱进。(其它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3.解析 本题第(1)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把握思维奥妙的有关知识,谈谈总书记对家风的理解。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设问中的“运用把握思维奥妙的有关知识”的知识限定。家风属于意识的范畴,直接调动和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进行分析说明即可。本题第(2)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通过家风的传承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从基础做起,从家庭做起。家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内含丰富的道德素质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内容,理应成为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其得以践行的重要载体。一方面,良好的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家风之中,正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良好的家风中得到了延伸和传扬。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细胞。家风自然会向民风辐射,民风自然会向国风延伸。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家风的传承,能够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题第(3)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家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考生可以从辩证否定观的角度分析说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也可以从整体与部分的角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其他角度分析说明的,只要言之有理,只要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同样可以得分。

答案(1)①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无品格行之不远,弘扬家风对做人做事的态度、为人处世风格具有重要影响,弘扬家风对人的行为处事,对党的廉政建设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发挥指导作用要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弘扬家风不在嘴上,应重在行动,重在实践服务。

(2)①好家风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好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条件。②好家风的传承要立足社会实践并结合时代要求,按照是否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的道德资源,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的民族特色。③好家风的传承要面向大众、服务人民,发

挥好家风潜移默化的功能,使好家风与日常生活水乳交融,让好家风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④好家风的传承要利用大众传媒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好家风的先进事迹,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强大的凝聚力。(若学生从其它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3)①树立创新意识,家风建设要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时代内涵。②搞好局部,建“小家”,为“大家”,通过家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形成。4.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说明你不认同诺贝尔奖不应该颁发给屠呦呦一个人的理由。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屠呦呦在研发团队中起到关键作用,应该颁发给她;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屠呦呦的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对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其决定作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屠呦呦在提取青蒿素过程中不断创新,应当赢得尊重。

答案 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青蒿素的发现虽然离不开国家的有力组织和团队的有效配合,但屠呦呦是发现并成功提取青蒿素方法的第一人,正是她的原始创新,对抗疟新药的成功研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正是屠呦呦的开创性研究,决定和推动了青蒿素实验以及广泛应用,挽救了600万人的生命。诺贝尔奖颁发给起最重大的发现作用的屠呦呦个人,强调了首创精神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对促进我国科技的创新发展能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5.解析 本题第(1)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当代我们应如何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解答时可把试题转换成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强大精神动力;英雄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努力奋斗;英雄精神对我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要把英雄精神与建设实践相结合,赋予英雄精神新的内涵,把英雄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让英雄精神永葆生机。本题第(2)问,要求考生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简要评析“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的观点的合理性和严谨性。试题属于辨析性试

题。首先明确范围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其次,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最后,理论与材料相结合。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客观标准,不因时代不同,标准就不同,不同时代英雄的表现各有差异,但英雄的特质具有共性,认为“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缺乏严谨性。本题第(3)问,要求考生以“弘扬英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写两条标语。解答时注意要求:每条限20个字以内,朗朗上口,主题鲜明,且必须体现英雄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围绕主题,符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①必须充分认识到英雄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②学习英雄精神的实质,用英雄精神引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践行英雄精神,发挥英雄精神的激励引导作用。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把弘扬英雄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赋予英雄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英雄精神在引领民族前行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2)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在一定实践基础上形成,因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英雄的具体的标准和内涵会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英雄具有时代性。②不同时代英雄的表现各有差异,但英雄的特质具有共性。英雄们坚持并为之奋斗的爱国、奉献、忘我、艰苦奋斗等价值观念,是人类正确的价值选择,可以跨越时空,成为整个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该观点缺乏严谨性。

(3)答案示例:①英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英雄。

6.解析 本题第(1)问,要求考生就生僻字的争议,选择赞同一种观点,并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解答时,一要注意是赞同,二要在两种争议中选择,三要说明赞同的理由。如支持“使用生僻字”,则可从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中华文化的特征(独特性)、增强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等要素进行说明;如反对“使用生僻字”,则可从不利于文化传播、不适应时代变迁、违背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等角度分析。本题第(2)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生活

与哲学中“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生僻字上的争议。解答时注意限制的知识范围。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的认识主体,由于受立场、“三观”、知识结构、思维方法的不同,对生僻字有不同看法,通过争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本题第(3)问,要求考生为枣阳制作两条富有文化意义的宣传广告。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围绕央视与枣阳联合承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主题,言之有理,传播正面信息均可。答案(1)答案示例1:支持“使用生僻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历史见证。生僻字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生僻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使用生僻字有利于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答案示例2:反对“使用生僻字”:语言和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介,生僻字不利于文化的传播。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生僻字阻碍人们之间的交际、沟通和了解。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生僻字大多和产生这些字的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时代变迁,一些生僻字被淘汰符合文字发展的规律。过度推崇生僻字有悖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②不同的人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③生僻字涉及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的人认识的差异性。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争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3)答题示例:枣阳好风光,留醉与汉字;汉字听写落户枣阳,文化底蕴成就襄阳;枣阳携手央视,传承中华汉字等。

7.解析 本题第(1)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谈谈“年味变淡”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年味属于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华民族的节日,由此可想到传统文化、民族节日的相关内容;由材料中“春联和福字的样式越来越精美”,“工业烙印”也越来越重联想到文化生活教材中“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科技发展与年

俗变化的关系,对应于教材中的“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年俗的变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解答时可从上述方面结合材料展开论述。本题第(2)问,要求考生,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留住年味儿,留住文化血脉”。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这个单元主要包括的知识有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调动和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阐述即可。本题第(3)问,要求考生就如何过好春节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解答时注意限制性要求“方法论建议”。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方法论要求即可。

答案(1)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和继承性。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或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传统文化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文化要在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回答,如: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市场的自发性;重视文化安全;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等,言之有理即可)(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只有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才能留住年味和文化血脉。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必须丰富和发展年文化,让年过得更有意义,不止于吃吃喝喝。③辩证否定既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又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要留住年味就要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通过新的形式和活动来让年味更浓。

(3)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树立创新意识。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8.(1)①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利于增强我国城市发展的精神力量,促进我国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增强城市发展的综合竞争力;②加强文物、建筑等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承载城市精神和气质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进程和展示不同城市文化多样性;③有利于推陈出新,实现文化继承与发展,凝聚我国城市的气质和精神;④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一篇:哲理的心灵鸡汤小故事英文版下一篇:高三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