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2024-10-06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精选9篇)

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篇一

一、前言

近年来,全球经济的状况都处于极度不稳定的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贸易萎缩造成了对中国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冲击影响,尤其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经济。如何认清楚国际经济形势,根据我国经济贸易的现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平稳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经济的形势变化和我国经济贸易的现状问题,阐述了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们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应对策略,为我国进出口经济贸易地快速平稳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参考。

二、国际经济形势

1.经济状况不稳定,金融危机,通货膨胀仍存在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全球经济化明显影响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造成通货膨胀,呈现财政紧缩和外来压迫的局面,直接严重影响了全球整个经济体系的平稳正常发展,导致了经济能力的衰退,各国严重缺乏经济发展动力,就业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国家经济不够景气,一些企业、工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倒闭,人们的生活受到明显的影响。虽然各个国家,尤其是经济受冲击较为严重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积极采取经济政策加以调控,一段时期内使得经济增长呈现回暖趋势,但是从整体的国际经济形势看来,金融危机,通货膨胀仍存在,全球经济呈现不稳定状况。

2.全球经济化影响大,国际市场效应明显

国际市场效应对于进出口贸易商品的价格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非常稀有的进口贸易商品,如食品、石油等能源类产品,全球经济化的恶劣演变,造成我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呈现大幅度地波动,其中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上升趋势,这势必会造成原材料进口后的生产成本增加,通过生产线生产成成品后,进入市场流通,必然会产生售价提高的现象,影响商品的物价水平,破坏了健康的物价平衡,这对于我国国内的经济市场调控,维持平稳的物价水平产生不利的影响。

3.新兴产业逐步兴起和发展,全球经济势态不断变化

财政紧缩和外来压迫的局面下,发展中国家迫于发展的需要,逐步开始兴起新兴的产业和经济形势,如紧缩的宏观调控形势,虽然存在一定的发展风险,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危机发展的速度,造成全球经济势态不断变化。

三、当前我国经济贸易现状及问题

1.出口数量多,贸易顺差大

我国当前的出口经济贸易中,出口产品数量大。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地影响,造成国际通货膨胀,从而对我们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一方面,由于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欧美经济财政紧缩,经济复苏较慢;另一方面,欧美国家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保护主义的考虑,一定程度上遏制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从而造成进出口贸易顺差大。

2.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货物贸易占主流,或面临产业结构优化

现阶段我国的出口贸易产品结构主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货物贸易占据主流,机械加工制造及服装等轻工业出口,处于顺差优势,但是,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各国严重缺乏经济发展动力,工业制成品等货物或需求量下降,我国的出口贸易面临产业结构优化或改革。

3.进口需求仍将延续快速增长形势

当前形势下,由于我国对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对于进口商品的需求仍旧延续快速增长的形势。尤其是石油、铁矿粉等工业原料、大豆等食品用料、重要能源产品以及高科技产品等。面对这种形势,我国也在积极进行进出口贸易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平稳快速发展。

四、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们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经融危机,通货膨胀直接严重影响了全球整个经济体系的平稳正常发展,此种形势下,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地进行经济体制、发展方向和目标方面的改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反而促进了新兴产业的迅猛兴起和发展,此种情形下,使得国际趋势呈现出投资、和合作的发展形态。2015年,我国把握住这种积极地发展形势,参与其中,进行国际贸易工作的分工,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利用货币市场调控,降低进出口贸易的顺差,从而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平稳地发展。

2.消极影响

国际经济形势状况不佳,经济能力衰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仍旧缓慢,一定程度了降低了进口的需求,国内产能过剩,商品供大于求,他们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保护主义的考虑,一定程度上遏制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商品进出口不能保持平衡,导致我国国内经济失调,而金融危机导致的外资资本易流向其他国家,会减少我国的外资,引发资本泡沫和债务危机的经济影响。 2015年5月,中国进出口商品贸易方式总值进口,当月同比分别下降18.1%和2.8%。

五、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策略和应对

1.认清国际经济形势,逐步优化进出口贸易产业结构

面对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我国应该认清楚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现状,了解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积极把握住投资和合作的发展形态,争取国际贸易工作的分工,通过改变产品的技术结构和创新能力来争取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提升我国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开拓创新,以科学技术为要求,拥有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积极面对欧美等国家的资本主义保护主义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 2.改变对进口贸易产品的依赖,不断改革金融,扩大内需

2.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篇二

进入新世纪以来, 生物医学的发展突飞猛进。这不仅提高了原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也对医疗器械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 现代化、信息化的医疗卫生器械已经成为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 现代医学离不开现代化的医疗器械。现代医疗器械对治疗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使得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成为国家高科技领域、甚至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重要方面。近年来, 我国的医疗器械服务贸易也有声有色。因此可以说, 我国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开发、制造业、国内外贸易和医学界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 我国想要成为医疗器械强国, 还需要加强科技开发、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发展服务贸易并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本文就将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并研究其对产业的影响, 以期能够为行业的优化升级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二、医疗器械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 全球的产业结构已经逐渐地由传统工业型的模式向服务型转变, 服务贸易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提到服务贸易, 首先要解释服务型制造这一概念, 这是一种的新的将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的新的生产和商业组织模式, 尤其在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一方面, 制造企业通过完成服务对象的需求的与其合作其制造;另一方面, 服务企业也通过为制造企业和客户提供业务、产品等全方位的服务。正是从单纯的贸易加工中将这种区别货物贸易的非实物交换模式分离出来, 才有了服务贸易的出现。近年来, 随着服务型经济的高速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开始促进制造业和贸易的双重产业优化和进步, 这其中, 不仅仅是制造业在为之不断的升级改造, 服务贸易也在不断地提升在所有贸易中的比例, 改变着全球贸易的发展趋势。通过研究, 本文认为, 医疗器械服务贸易的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发展:

(一) 服务模式上。

传统的标准化服务模式已经落伍, 定制化的服务模式将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当前, 医疗器械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就已经开始被行业内所重视, 这就要求医疗器械服务贸易只有不断地通过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而进行产业的调整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才可能在未来有发展的空间。

(二) 交易方式上。

一次性交易将逐渐为长期的基本良好合作的关系交易所替代。医疗器械的交易会涉及到产品的安装调试、定期维护、技术反馈等等, 因此维系这种长期的交易关系很重要。

(三) 企业产品上。

在服务贸易下的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将不仅仅是生产器械等实物, 而是实物产品与售后服务的结合。这就要求企业不但要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品质, 更高不断改善相应的服务水平, 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 企业关注点。

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传统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生产和管理的成本以及效率上, 但是随着服务贸易的兴起, 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关注客户的满意度。这将是医疗器械制造企业经营理念的又一次飞跃。

三、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服务贸易对产业的影响

本文将从消费者、供应商和行业内的竞争者三个方面分析医疗器械行业的服务贸易对产业的影响:

(一) 消费者方面。

前文提到过, 医疗器械产业已经由单纯地提供产品升级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这样消费者就会根据实际的体验和比较做出判断。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好就会带来忠诚度, 反之亦然, 这就势必促使企业安心做好产品与服务, 从而获得消费者的满意而占领市场。

(二) 供应商方面。

供应商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分工的越来越细化, 将会逐渐地将企业中非核心的业务部分外包给更专业的企业, 从而提高自己的效率, 专注于核心业务的优化升级和技术研发。这种对分工的要求越来越精密和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趋势, 将是对整个医疗器械行业冲击最大的因素, 也是客观上促进整个行业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大原动力。

(三) 竞争者方面。

在服务贸易的推动下, 企业不但会更加注重对产业优化、产品研发和服务效率的改善以提高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也会由于分工的细化利用彼此的优势与一些竞争者进行合作, 实现与竞争者、客户的共赢。

四、结语

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 在国际市场空前繁荣和服务贸易发展迅速的背景下, 如何快速有效地将传统落后的高能耗生产方式向新型高技术含量、定制化的生产方式转变,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是能否将我国建设成为医疗器械强国的关键。服务贸易的出现, 是医疗器械行业的一大契机:供应商的价值链由产品本身向服务领域延伸;消费者能够有效参与产品的开发、设计和改善;行业分工的细化更是催生了供应商的专业化, 也客观上提高了行业内的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旭.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 2012 (01) .

[2]李小敏, 陈德棉.医疗器械行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 2009 (02) .

[3]姜鑫.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 2009年.

[4]周楠.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技术性创新特征及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2008年.

[5]王朋, 邱家学.基于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2 (12) .

3.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美国 服务贸易 经验

一、美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也是最大的服务贸易进口国。2006年美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7654.39亿美元,比2005年的7041亿美元增长15.18%,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20%。其中,服务进口额3428.45亿美元,比2005年进口额3156.61亿美元增长8.61%,服务出口额达4225.94亿美元,比2005年出口额3884.39亿美元增长8.79%。在资本、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服务业部门中,美国更是重要的参与者,2006年美国服务出口中,专业技术服务、保险、咨询、金融、通讯等部门出口额为1877.71亿美元,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44.43%,同比增长14.28%,美国在这些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拥有巨大的国际消费市场,显示了超强的国际竞争力。

在美国服务贸易高度发达的背后,是美国国内雄厚的服务业发展实力。在美国完成产业革命进入工业化阶段时期,服务业产出在GDP中的比重就保持在42%到55%的水平,此时工业产出占GDP比重仅从13%上升到42%;二战后至今,美国服务业飞速发展,从1960年到2000年服务业产出比重由58%上升到74%,很明显,在任何时期服务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都大于现代工业而占据主导地位,所以说美国服务业从出生起就已经是一位巨人。

二、美国在发展服务贸易中的经验

1、创造良好的服务贸易发展环境

在多边关系领域,1982年GATT部长级会议,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关于服务贸易的工作方案,之后美国对GATT不断施压,要求将服务贸易定为新一轮谈判的议题,最终于1994年达成第一个服务贸易国际规模框架——《服务贸易总协定》,从而为美国在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奠定基础。

在双边关系领域,美国通过政府高层间会晤谈判,打开了发展中国家潜力巨大的保险、电信、金融、技术服务等市场。1995年6月,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克林顿向国会提交的“服务先行”出口发展战略,决定继续向欧、日等传统服务出口市场依靠的同时,积极在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和南非等新兴市场开拓新的贸易机会。

2、重视人才的利用和对服务贸易的理论研究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移民输入国,这为美国充分利用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美国为达成《服务贸易总协定》所率先提出的工作议案,把服务贸易纳入国际自由贸易轨道,离不开美国学者对国际服务贸易形势和新贸易理论的研究。随着这些政策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美国服务贸易取得高额顺差。

3、政府制定前瞻性发展计划

美国是资本和技术比较丰富的国家,在服務贸易中以金融、保险、通讯和技术服务为优势,为了保持竞争优势,美国政府高瞻远瞩,引导发展方向。目前,1999年美国又提出了“21世纪信息技术计划”,增加对通讯技术的研究。所有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为美国发展服务贸易提供了坚定的基础设施。

在金融领域,美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就成立专家小组进行调研,预测21世纪金融业发展方向,并及时进行金融业的调整和改革,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持金融业的优势地位。此外,服务业可以细化为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说,电影产业也是美国历史悠久且在世界上具有优势的产业,美国电影人有意识地借助电影传媒向世界各国进行文化渗透,培养全球消费群体对美国服务产品的需求,美国很多大型餐饮娱乐公司、零售公司、酒店等在国外都建立多家分支机构。

三、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1、贸易结构不合理

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92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2.1%;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92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4%,进口额1008亿美元,同比增长20%,服务贸易逆差88亿美元,比2005年下降3.9%。2007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同比增长33%,其中收入559亿美元,同比增长39%,支出590亿美元,同比增长28%,逆差同比下降44%。从上面的数据看,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状况有所缓和,但是逆差的减少主要来源于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顺差的增加,保险和金融依旧存在较大数额的逆差。比如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我国旅游项目实现顺差96亿美元,而保险业逆差83亿美元,金融业逆差7.5亿美元。

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国家,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所以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获利部门也主要来源于自身的比较优势,然而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升级,只有提高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增加服务的附加值,才能在贸易中获得高额利润。目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正在千方百计增加科学技术对现代服务的贡献,高端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主流方向,如果我国不能改善现有的贸易结构,就会在服务贸易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而且原有的比较优势也有可能丧失。

2、开放水平低,贸易伙伴集中

从美国服务贸易现状中可以看出,美国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总额的20%,而1982-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3%,相比之下,我国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的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通讯、金融、保险等行业还存在较强的垄断性,严重阻碍了中国进一步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

《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中国吸引外资排名跌至第五位,但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产业结构逐渐变化,制造业利用外资比例下降,非金融部门服务业增速较快,但相对数量上服务业利用外资还不足外国对华投资的25%。国内学者杨春妮在对中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实证分析中发现,与东道国地理文化相似程度也是影响银行和保险业跨国投资的主要因素,而对华服务业投资主要因为我国较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力,对附加值较高服务部门的投资还很少。从美国经验看,美国除了依靠日欧等发达国家出口市场外,还积极拓展广大发展中国家消费市场。我国服务贸易伙伴比较集中,不论服务收入来源国还是支出流向国,排名前列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和日本。

3、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低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实际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货物贸易的完成往往是伴随着通讯、运输等服务的。根据波特四因素理论,影响国家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服务业起步较晚,发展还比较落后,2005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1%,远低于发达国家72%的水平,2007年我国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6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11.4%,但是服务业占GDP比重却下降了0.3个百分点。

我国金融、通讯等行业的垄断局面不仅形成较高市场准入贸易壁垒,而且由于缺乏竞争,影响这些部门经济效率和服务质量。高端服务部门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进步,那么基础设施的落后和服务企业人才的缺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国内学者蒙英华、蔡洁在研究服务业对外开放时,指出一国想要在服务行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必须拥有先进的电信设施以及相应的技术人员,而且国内交通服务供应商的垄断价格行为也会阻碍旅游业的发展。

四、 美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1、调整贸易结构,引导服务业发展方向

政府政策在美国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首先就是要重视服务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给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搭建平台,特别是制订和修改相应的产业政策,促进金融、保险、通讯行业的竞争,以提高效率,增加高附加值服务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相关的税收,信贷等财政优惠政策也要与产业倾斜政策相结合。

此外,政府要进一步降低服务贸易进入壁垒。Dee和Hanslow对服务贸易开放的研究成果表明,降低市场进入壁垒能够提高所有服务提供者的市场份额,而且有利于社会福利的增加。那么我国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优惠政策引导外资流入方向,通过外资示范效应和引入竞争加速国内金融、保险、咨询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开放程度还要依国内行业发展情况而定,有些服务行业竞争力过于弱小,失去政府的保护极有可能造成外资的垄断。因此,我国要逐步开放,大中城市、沿海地区可先试点,使其逐渐成熟之后再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推广。

2、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发展服务贸易的立足点还在于壮大服务贸易企业。2008年初,中国服务贸易协会成立,有利于各部门服务企业相互协作和发挥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政府要为服务贸易企业走国际化道路铺路,即通过首脑间会晤谈判,创造良好贸易环境,加强双边及多边服务贸易往来;还要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保持我国在文化领域的优势地位,维护在旅游和餐饮等行业的贸易利益。此外,服务企业在与原有贸易伙伴保持紧密联系的同时,进一步拓展第三世界國家市场。Cavusgil提出的全球营销战略测评指标中,市场导向影响最为显著。第三世界国家通常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而且国际贸易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存在更多的贸易机会。

3、重视人才培养

南开大学学者谢春昌在对服务企业全球营销战略内部驱动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决策者管理导向是影响企业海外经营的重要因素,服务企业积极征服海外市场离不开经济管理人才。根据波特钻石理论,认为企业的行为归根到底是管理人员的行为。管理人员的思想方式和行为准则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方向。所以,我国应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改革当前教育体制中不合理部分,注重人才的培养。

我国的外汇储备是引进和培养人才资金的一大来源。央行日前发布的外汇储备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万亿美元,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如此高的储备已经给人民币带来了巨大的升值压力,对我国出口贸易形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我们可以动用外汇储备不仅增加对服务贸易基础设施的投入,而且可以引进国内紧缺的关键性人才,从而弥补发展服务业所面临的人才紧缺问题。

【参考文献】

[1] 程大中:美国服务贸易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启示[J].经济纵横,2000(1).

[2] 袁奇、刘崇伟:美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服务业的发展[J].世界经济研究,2007(2).

[3]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High Performance Competing and Communications,Information Technology Frontier for a New Millennium,supplement to the President’s FY 2000 budge,technical report,April,1999.

[4] 张肃、曹阳: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4(2).

4.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篇四

在现代国际贸易中,许多企业的业务都愿意选择将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分散到世界各国完成,现代物流不是简单的搬运过程,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许多程序来完善和外界因素的配合,对此,现代物流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产品的生产成本低是现代物流在国际贸易贸易中的优势之一。产品的成本不仅仅表现在原材料、人工费用、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方面,运输途中产生的费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一件产品的生产成本是6元,而产品在出售时的最终成本则是8元,运费则占产品最终产品的25%。在现代物流的发展下,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和改进,缩短了产品的运输时间,降低了产品的运输,加大了产品的流通量,减少了存货和管理费用。

3.2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现代物流最显著的特点是加快产品的销售速度,提高了产品的生产量。许多国家选择各国贸易合作,一种产品需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零部件组装完成,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实现了使资源得到了合理运用。各国贸易联系密切,贸易合作关系紧密,使各国产品的设计和理念相互借鉴和学习。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享。在国际市场上,各国和消费者都非常重视产品的速度和质量。现代物流的运输速度和运输质量,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存储时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3.3 促进国际贸易多元化发展

现代物流的运输模式主要有航空运输、水陆运输,陆地运输又分为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运输模式多元化发展。物流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的主要决定因素则是运输模式的效率和品质。全球联运和分段式运输是现代物流运输的主要模式。全球联运模式的开启为国际贸易的持续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分段式运输使现代物流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运输效率和运输品质。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对现代物流业来说是高效可行的必须模式。对国际贸易来说,产品的运输一般都是采用容量大、安全可靠的集装箱为主,这样能更快更好的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对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大型物件采用专门的汽车配送,小型物件则可采用方便灵活的电动车配送。不同的运输方式满足不同的贸易需求,使国际贸易向多元化愈来愈明显,有利于满足国际贸易多元化需求。

3.4 加强了国际贸易联系

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世界各个国家间相互配合与融入,国际贸易要迈向新台阶,走向新征途,现代物流也需要不断升级和完善,跟上国际贸易的步伐。国际贸易不断加大的交易量离不开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在国际市场传递着创新、时尚、潮流的理念,国际贸易信息给国际市场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给国际市场的时效性提供了动力。世界各国都在与时尚潮流接轨,因此,在此过程中少不了各国的联系,吸取他国文化精华,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各国的现代物流操作体系更趋完整,合理化,科学化,从根本上加大了国际贸易的交易量,也是各国关系和睦友好。加强了国际贸易联系,为融入经济全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是现代物流存在的必要条件,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结果。对此,为了让现代物流更好的为国际贸易服务,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完善现代物流。一是要将我国的现代物流融入到国际物流中去,与国际物流接轨,更要加大变革现代物流业,不断完善升级,适应新的国际贸易发展。二是单靠企业来完善现代物流也是不可能的,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扶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做好现代物流业有力的“保护伞”。三是培育高端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业要不断升级变革,需要高端的物流管理人才,所以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环节。成立物流人才培训学校,培育物流高端人才。建立一套更加符合现代国际贸易发展需求的物流操作体系。

发展现代物流,是考验我国能否赢得国际市场的重要考验,因此加大现代物流业发展,缩短与国际物流的差距是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必须实现的重要目标。有利于我国能更好的融入到国际贸易这个良好的大环境中,促进我国综合国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宁.浅析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市场周刊(伦理研究),,(1).

[2] 张帅.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0,(28).

5.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篇五

姓名:

班级:

学号: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的加强,同时世界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服务贸易的地位及作用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各国高度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典型代表。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市场上主力军,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服务贸易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态势。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正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服务业的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逐渐提升。但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不足,在国际上的处于劣势地位。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现状/问题

(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服务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世界服务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迅速上升。我国服务贸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自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进出口增长迅速,贸易规模稳步扩大,贸易结构渐趋优化,国际竞争力提高,地位明显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的重要国家之一。

1.1规模逐渐扩大

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719亿美元扩大至2010年的3624亿美元,10年间增长4倍多。其中,出口总额由2001年的329亿美元增加至2010年的1702亿美元,增长4.2倍,年均增长17.9%;进口总额由2001年的390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922亿美元,增长3.9倍,年均增长17.3%。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影响,2009年我国服务进出口额下降5.8%,这是2001年以来我国服务进出口规模的首次缩减。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又逐渐增长,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3624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26.4%,比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增幅高18个百分点。具体数据如下表:

表2-12001-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金额单位:亿美元)

注: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按照WTO有关服务贸易定义,服务贸易数据剔除了政府服务。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1-2010年历年。

在贸易总额迅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排名也持续上升,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已不容忽视。2001年我国服务出口和进口分别居于世界第十二位和第十位,2005年升至世界第九位和第七位。自2003年以来,我国服务出口额居于发展中国家的首位。2010年,我国服务出口和进口世界排名双双攀升,其中出口取代法国居世界第四位(前三位依次为美国、德国和英国),进口取代英国居世界第三位(前二位依次为美国和德国)。

1.2传统服务贸易比重降低,新兴服务增长迅速

通过查找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出口占服务出口总额的55.5%,较2005年下降近10个百分点;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服务、广告宣传出口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1%,比2005年上升约10个百分点。这一变化趋势与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2001年,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进口占我国服务进口总额的79.3%,2010年下降至70.4%。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得到:因为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项目,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但加入WTO以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在发展中逐渐趋于优化。主要体现在旅游、运输和建筑等传统服务占较大比重,但呈现下降之势;而一些新兴服务比重快速上升,尤其是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服务进口增长迅速。

1.3服务贸易整体处于逆差状态

通过查找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61.3亿美元,2009年扩大至295.1亿美元,为历史最高点。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下降25.7%,为219.3亿美元。

我国是服务贸易后起之国,在传统服务贸易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一些与制造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服务以及新兴服务贸易的发展上相对滞后。自1992年以来,在服务贸易增长迅猛、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整体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额持续扩大。

加入WTO后我国服务贸易平衡状况的变化显示,我国在传统服务贸易上具有一定优势,并且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一些传统生产性的服务贸易上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加大,反映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但新兴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而且国际竞争力还不高。

(二)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处于较低水平,发展比较落后。因此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有了较快的发展,截止到2010年10月,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排名均上升至世界第五位。尽管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国服务贸易增长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潜在问题,具体表现为:

2.1发展滞后,长期处于逆差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并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但是无论在“质”或者“量”上都很难与发达国家匹敌。从服务贸易的差额看,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资料显示:

1992年首次出现逆差,以后每年有逆差20~100亿美元,2004年逆差达到108亿美元。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7606.9亿美元,贸易进出口均排名世界第三名,贸易顺差为1774.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而服务贸易仍然是逆差89.1亿美元。可以推测:一旦货物贸易出现逆差,那么肯定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因此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2.2传统服务贸易成为发展瓶颈

我国的服务产业主要集中在旅游和运输上,占到服务贸易总额的56%以上。与此相比,在金融、保险、通讯等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在我国所占比重不足8%。这说明我国在新型的服务产业上,技术和知识的发展有待加强。2009年,中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42.6 %,甚至远低于发展中国家50%的平均水平。服务业总体上供给不足,服务水平低;传统服务业仍处于低水平、低附加值的发展阶段;而新兴服务业又起步较晚,国际竞争力不强。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偏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服务贸易行业发展不平衡,传统服务贸易占比高达60%,与发达国家和世界整体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3管理落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服务贸易壁垒除了传统贸易壁垒以外,新型的贸易壁垒如制度性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壁垒。由于我国的服务贸易并不是很发达,发展历史的时间很短,所以当外国对我国的服务贸易设置壁垒、实行歧视性待遇等现象发生时,我国法律中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无疑会使我国企业的利益受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立法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未形成完整体系,甚至不少领域至今仍是空白。可见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

6.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篇六

关键词:零售业,经济衰退,对策

21世纪初, 亚洲, 尤其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已成为全球零售巨头利润的主要来源。在零售业严冬的当下, 国际零售巨头们在中国如何动作, 给中国零售业可能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而中国零售业将如何应对等等问题已是当前人们比较关注的课题。

一、国际零售服务贸易与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1、国际零售业服务贸易的总体现状

全球化步伐正在加快,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经济的全球化使各国市场呈现多样化、国际化, 消费者不仅只满足于本国的商品及服务供给, 而且对具有异国文化的商业服务也产生广泛需求, 这为各国零售业的国际化提供了市场条件。

二是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 发达国家零售业由于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缓慢、消费不振、市场增长空间有限, 制约了国内零售商业的扩张。另外, 零售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经实现了组织化和规模化, 而市场饱和以及过度竞争导致国内经营成本上升, 商业利润不断下降。于是各国大型零售商纷纷冲破本国市场局限, 进军海外市场, 在国外开店, 在全球采购商品, 并将全球化发展定为其发展目标。

三是国际零售服务贸易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国际服务贸易格局中, 发达国家在进出口方面都占绝对的优势。跨国销售额, 包括沃尔玛、家乐福、阿赫德、麦德龙等在内的世界超级零售企业, 每年都以百亿美元计算。从进入国家和地区的数量来看, 世界约20多家零售业巨头开展跨国经营, 其店铺分布于欧、亚、中南美和北美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

2、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零售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 并正在向现代零售市场体系的方向发展和完善, 零售市场经营主体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居民购买力的持续提高, 市场供应商品的极大丰富, 以及市场经营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 我国零售市场总体规模迅速扩大。2006年,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6%, 2007年上半年,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4%, 增幅为1997年以来的新高。居民消费多元化和层级性的发展, 促使我国零售业业态快速发展。目前, 我国零售市场上的零售业态, 几乎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零售业态, 以连锁经营形式发展的现代零售业态己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流。

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零售企业重组、并购等改革步伐加快。大型零售企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大, 渐成零售市场主体。2006年, 中国零售企业百强商品销售总额为8742.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8.1%,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1.4%。

我国现行的国内零售市场开放政策, 总体上非常接近加入WTO所作的承诺, 在开放地域上已经超出了中国的承诺, 突出表现为以沃尔玛、家乐福的大卖场为代表的大型零售商场快速增长。到2008年底, 沃尔玛在我国开设了104家分店, 家乐福开店达120家。目前, 中国已成为家乐福在法国之外最重要的海外市场。

二、当前我国零售服务的SWOT分析

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更多的国外资本通过多种方式进入中国零售领域是必然趋势。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 中国零售业既面临内部的优势和劣势, 也面临着外部的机遇和挑战。

1、内部优势

(1) 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以来, 我国零售业发生了很大变化, 主要表现在:零售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新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管理手段和技术在零售业率先使用, 引发了国内以流通社会化、现代化, 与国际市场接轨为主要内容的流通革命;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2) 与外商零售业相比较, 中国零售业的最大优势就是熟悉本国国情的本土化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优势;门店地理位置优势;与供应商长期关系优势;区域销售规模优势。从总体实力上看, 目前没有哪家国内零售企业能与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抗衡, 但其在区域上的优势只是相对的。

2、内部劣势

(1) 企业规模零、散、小, 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尽管我国流通企业已经具备较大规模, 但放在全球背景下看, 仍属中小企业。零售企业的核心是员工的服务, 但我国的许多零售企业只注重员工形象, 而忽视员工的素质。

(2)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经营方式单一。我国零售企业在管理上大多数是粗放式管理, 离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和特色化还有很大的差距, 表现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色。在经营方式上, 零售企业大多采用招商、联营、代销甚至出租柜台, 这种经营方式常常导致企业的管理与经营脱离, 企业不仅无法提供有特色的优质服务, 也无法形成企业的经营战略。

3、外部面临的机遇

(1) 国内零售市场容量扩大。2008年1—8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4万亿元, 同比增长21.9%, 这显示出我国消费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我国零售市场业已经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

(2) 政策扶持。中国政府已经将过去的管理职能转变为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大型流通企业。力争培育出拥有自主品牌、自主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 可以和外国零售企业相抗衡, 初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3) 享受加入WTO带来的权利, 可以进入更大的国际市场舞台。

4、外部面临的挑战

我国零售企业外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跨国零售商的冲击, 因为我国零售业与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规模上的差距。进入中国的外资零售企业普遍规模大, 如沃尔玛公司2007年在华销售额高达213亿元, 家乐福为296亿元。我国本土零售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相对较小、网点分布不合理、定位趋同化的缺陷, 在总体经营规模上与跨国集团有较大差距。

(2) 业态形式上的差距。目前, 外资零售业在中国市场所涉及的业态包括百货店、超市、大型综合超市等现代零售业业态。虽然目前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只占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左右, 但在竞争激烈的高端大卖场, 外资所占的份额已经达到80%以上, 拥有绝对优势。

(3) 品牌资产方面的差距。跨国零售企业的品牌优势是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无形资产。通常, 外国零售企业的无型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约为5%, 尤其是沃尔玛和家乐福这两大零售巨头的商誉已接近100亿美元, 而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华联超市, 其无形资产却只有0.75亿元人民币。

(4) 人才聚集能力的差距。我国零售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多数属于经验型人才, 而在外国零售企业中, 各主要部门都部署了一批具有先进经营理念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国际型人才。另外, 在人才的争夺中, 外国零售企业凭借其各方面优越的条件赢得了求职者的青睐, 更加剧了我国零售企业高级人才的短缺状态。

三、全球经济衰退中发展我国零售服务贸易的对策

在零售服务贸易全面开放又面临全球经济持续衰退之际, 零售服务贸易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外资零售企业和中资零售企业在本国市场的竞争。同时, 我国的零售服务贸易要主动的应对危机和寻求发展, 通过竞争, 加快民族零售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1、面对危机, 国际零售巨头在中国进行了一系列动作

(1) 加速向二级城市拓展业务。现在中国88%的国内生产总值出自二级城市, 2002—2006年, 这些二级城市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1倍, 零售额上升了79%。

(2) 大规模降价促销, 不但会对中小超市形成强烈冲击, 还会引发行业洗牌。如春节期间, 沃尔玛在64个城市117家商场进行了大规模降价促销活动, 部分商品降价幅度达54%。

(3) 加速在中国的本土化。以门店为中心的地方采购、配送中心逐步完善, 显示出对中国文化及政策准确理解和适应性。

(4) 加速收购兼并, 利用相关企业的现有营销渠道扩大规模效益。如2006年, 沃尔玛收购了好又多超市的部分股权, 按照计划, 沃尔玛最终将全盘收购好又多, 如果收购成功, 沃尔玛在华将全面超越家乐福。

2、零售服务贸易的应对措施

通过以上可以看到, 我国支撑消费强劲增长的诸多因素仍然存在, 因此, 作为消费产业链中拥有稀缺性渠道价值的零售企业, 应具备更强的抗周期性。在高通涨的刺激下, 我国零售业持续偏旺, 社会消费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中央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对市场的拉动作用正逐步显现, 这表明现阶段我国零售行业仍处于以居民收入持续高增长及高储蓄率为核心推动力的消费升级时期。

(1) 政府加大对零售业的宏观调控力度, 从政策上予以扶持。一是制定零售业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 努力清除内外贸之间、地区经济之间以及流通供应链之间的行业隔墙, 为流通产业的跨地区、跨行业和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是加快相关立法工作, 在法律和行政方面为零售业发展提供保证。对外资进入中国零售市场实行法制化管理, 如制定反零售企业垄断法、大店法, 制约大店的快速发展和单个零售企业规模的无限扩大, 阻止外资零售企业的不正当兼并和收购, 为国内中小零售企业的发展争取生存空间。

三是充分运用银行、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和多种金融服务手段, 引导和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突破企业财务资源的瓶颈。

(2) 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危机带来的机遇, 大力整合和壮大民族零售企业。一是进行资本重组, 实现规模经营。通过强强联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发展我国自己的商业航母;有条件的零售企业可以大胆出击, 通过合作、合资等方式与跨国公司对接, 形成有雄厚资本实力的跨国企业集团进行跨国经营。

二是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以特色和差异化应对跨国零售巨鳄的竞争。塑造品牌, 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 外资零售业在中国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多放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 中国零售企业则已经把连锁门店开到了县城以及富裕的村镇, 具有先发优势。随着我国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中央提出的家电下乡、扶持农村连锁超市等利好政策, 相信农村市场将大有作为。

(4) 具备条件的企业应主动地、有选择地走向国际市场。我国零售业通过十多年的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 已涌现出了一批如华联、大商等基本掌握现代零售企业管理方法、具有跨地区经营实力和市场应变能力的大中型零售企业。另外, 国际经济环境宽松, 特别是非洲和南美洲的消费需求对中国商品与文化的偏好增强, 以及中国政府对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等有利条件, 可以通过学习国外零售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经验, 尝试走向国际市场。

(注:本文系黑龙江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际贸易与金融市场投资决策实证研究, 项目编号为G200521)

参考文献

[1]张宇:论零售业产业优化[J].当代经济研究, 2007 (8) .

[2]陈宏宇:21世纪初欧洲零售业发展的特点与经验[J].经济科学, 2008 (6) .

7.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篇七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旅游服务贸易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现在, 中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已经结束, 旅游业的开放程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国际旅游发展的速度要快于出口贸易发展的速度, 总收入从1978年的2.63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07年的419.19亿美元, 2008年受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及不利因素影响, 这一数据有所回落, 2008年为408.43亿美元, 比2007年同比下降2.6%, 但从整体来看仍然是1978年的155倍还多。我国学者陈艳欣、刘雪梅在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中的研究表明, 我国的旅游资源对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外汇收入中, 旅游外汇比重较大, 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的影响比进口明显。

2 我国开展旅游服务贸易的SWOT分析

2.1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优势 (Strengths) 分析

(1) 利用比较优势理论从供给角度的分析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关于服务贸易的定义, 国际旅游服务应该属于第二种也就是境外消费的形式。而境外消费性的服务贸易主要依赖劳动力资源、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等。在劳动力密集型的服务贸易领域内, 因为我国在劳动力资源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利用比较优势理论的观点, 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密集型的供给上具有比较优势。在文化资源方面, 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并且,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中国, 这也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此外, 在自然资源方面, 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土面积, 山川秀丽, 拥有很多自然景观, 如泰山、九寨沟、西双版纳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2) 需求角度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注重和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来往。同时, 中国文化业激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人们开始广泛的学习中国文化。从近几年的汉语热、国外留学生以及国外孔子学院的建立, 我们也可窥见一斑, 尤其是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以及在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 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形象, 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中国, 了解中国;而旅游作为了解一国文化与发展的重要方法, 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3) 来自于政策层面的影响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 为我国旅游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同时作为WTO成员国, 我们也可以享受《服务贸易总协定》中透明原则和最惠国待遇等相关规定。同时, 我国政府也出台相关措施, 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旅游业的发展。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了对我国开展旅游服务贸易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同时, 我国已经把旅游业列入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先顺序上来。

2.2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劣势 (Weaknesses) 分析

(1) 旅游服务专业人员匮乏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 在服务贸易中我国具有劳动力方面的优势, 但是, 我们应当区别“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教育、培训、保健、劳动力迁移、就业信息等获得的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技能、学识、健康状况和水平的总和。其在旅游业上的表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导游、文物保护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虽然我国劳动力数量较多, 但在劳动力的质量上远不及发达国家。受语言及教育程度的影响, 我国在旅游业人力资本方面处于劣势。

(2) 经营管理和资源开发不合理

在经营管理方面, 我国现阶段的旅游管理是一种粗放式而非高效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尤其在旅行社的经营管理上, 我国缺乏知名度高、规模大的旅行社, 而且相关产业的整合不合理或根本不存在。诚然, 一些地方旅行社和当地的餐饮、娱乐产业有所联系, 但在全国范围内来看, 很少可以找到全国性的旅行社, 在国际旅行社方面更是缺乏。规模较小, 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 相对于国外旅游业的发展处于劣势地位。

(3) 客源市场不够丰富

国际旅游市场占有率低, 客源市场不够丰富是我国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又一限制因素。首先, 我国接待的国际游客占输出国输出客源总量的比例很小。其次, 我国接待的跨境游客大多来自亚洲, 主要是日本和韩国。有限的客源市场限制了我国旅游业的扩大发展。

(4) 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

各景区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 结构不够合理, 后续开发和深度挖掘不够。一些景区的旅游产品多为观光旅游产品, 且层次较低, 做工粗糙, 缺少收藏性和价值性。旅游产品单一, 没有按照旅客不同的需求层次进行研发, 效益较差。

(5) 市场规范程度低, 缺乏监督

景区内部旅游卫生、安全设施和条件与国际标准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旅游服务质量较低, 还出现一些导游要小费、收取回扣的不良行为。这不仅损害了游客的合法权益, 而且有损我国的国际形象。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 立法滞后, 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 对一些行为缺少统一的规范。此外, 旅游方面的监督体制不完善, 透明度较低, 违规操作的空间比较大。

(6) 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经济危机、国家安全、汇率波动、语言障碍、气候等都是影响旅游的因素。受经济危机、人民币升值预期等不利因素影响, 2008年中国旅游收入较2007年减少2.6%。 此外, 假期安排和时局变动也会对旅游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3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Opportunities)

(1) 贸易自由化和统一的国际市场的形成

首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际分工体系的不断深化, 各部门逐渐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 形成服务产业。加入WTO之后, WTO对成员国贸易自由化的规定, 各成员国相继放宽市场准入限制, 我国面临一个更大的国际市场。其次, 随着统一的国际市场的形成, 市场竞争加剧, 垄断程度降低, 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 同时可以利用溢出效应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 提高我国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 居民旅游观念的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 收入水平的提高, 居民对旅游的需求增加, 旅游观念也在转变。旅游已经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 而不是奢侈的享受。自驾游和假期旅游的风气正在逐步形成。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日益增加, 旅游景点和旅行社有更大的拓宽营业范围、改变营业方式的机遇, 同时创新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2.4 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Threats)

贸易自由化带来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入WTO以后, 我国逐步放宽对外资进入的限制和投资流向的管制。中国旅游业发展时间短, 相关产业发展不健全, 在和国外大型机构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易遭受国际大企业的冲击。如允许外资建设酒店、宾馆并直接或间接地管理酒店;允许外资进行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允许外商开发旅游设施;允许兴办合资国际旅行社;允许合资经营旅游观光汽车等项目。此外, 旅游业发展增速放缓, 旅游发展进入到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阶段。

3 促进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几点建议

3.1 政策层面

完善国内立法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旅游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操作的科学性、透明性和规范化,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提高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 将景区环境保护及相关操作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 把景区违规操作降到最低。加强监督体系的构建, 各地政府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相关旅游规范。

3.2 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利用政策引导和各种优惠措施, 刺激国内市场对旅游服务的需求。当今社会, 外国企业纷纷想要进入中国市场, 以求拓宽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提高营业收益。中国市场不仅因为其市场容量受到大家的青睐, 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除利用各种方法充分利用国内市场之外, 我们还应该鼓励企业“走出去”, 到国外市场寻找商机, 开拓国外市场。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各个企业要在充分认识市场和自己优势的基础上, 设立自己的战略和市场定位。当然, 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哪个市场更优, 因为不同的地区、景点其具体情况各不相同。

3.3 加大旅游教育投入

在旅游服务业中, 无论是旅游机构的服务人员与游客之间的关系, 还是游客之间的关系都需要旅游从业人员的协调, 这也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协调关系和处理矛盾的能力、语言能力等提出了要求, 这种人力资本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包括提高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服务人员的素质, 是提高旅游服务竞争力的关键。

3.4 增加旅游的创新性

首先, 加强营销的创新, 即根据营销环境的变化情况, 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营销实力, 寻求营销要素某一方面或某一系列的突破或变革的过程。据香港旅游协会资料显示, 每增加1美元的旅游宣传投资, 可增加123美元的旅游收入。通过营销手段的创新和营销组合的改进, 提高各景区的竞争优势, 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 增加旅游产品的结构层次和收藏价值, 适应散客市场发展的需要。可以利用不同地区和景区进行协调组合, 增加游客的选择空间。实行集体游票价优惠, 多项目票价一次优惠, 对特殊人员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其次, 改变原有的以观光型旅游方式为体验式的旅游消费方式, 实现景区和游客的互动。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实行市场需求和景区特色相结合的战略, 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回游率”。

3.5 加强景区硬件和软件设施等支持产业和产业链的建设

增加对景区交通工具、酒店、旅行社、娱乐及购物场所等硬件设施的投入, 建设交通便捷、设备齐全的旅游环境。对于酒店和旅行社, 要发展国际旅游企业集团。我国目前还没有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力的旅游企业集团, 因此必须大力支持、扶植建立我国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对外能够与国际大型旅游企业相抗衡, 对内发挥引导、规范市场的作用, 从而真正做到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但是为了保证充分的竞争, 减少垄断, 也应该注意企业的规模, 在实现规模经济的条件下, 尽可能的增加竞争机制, 降低垄断程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产业信息化、电子化的趋势加强。全球互联网、卫星通信的发展为旅游业的全球消费提供了可能。各景区可以利用全球通信系统开展网上预售服务, 同时可以利用折价销售等优惠措施, 减少旅游业季节性和不可储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此外, 还要充分利用中介机构的辅助作用。

3.6 提高国民素质, 增强东道主意识

一国居民的行为举止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道德素养, 体现一国的形象。近几年, 一些素质较低的国民走出国门旅游, 表现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严重损害了我国“礼仪之邦”的形象, 引起海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 对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政府首先要加强管理, 重点做好机场、车站、港口、码头及景区等公共场所的文明管理和文明监督;其次要加强宣传力度, 对游客进行文明教育和引导。同时培养国人的东道主意识, 提高国民素质, 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摘要:本文利用SWOT分析, 从比较优势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开展旅游服务贸易的优势所在, 并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中的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加强相关政策制定, 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加大教育投入, 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增加旅游创意, 加强支持产业和产业链建设等方面来促进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旅游业,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赵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与对策[J].学术论丛, 2009 (44) .

[2]韩雪, 申燕霞.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策略[J].消费导刊, 2009 (6) .

8.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篇八

一、通讯和信息服务贸易的概念及提供方式

现代信息服务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服务,也称为无形信息服务,如跨国数据流服务、电讯服务、工程咨询服务、技术培训与教育服务,以及金融信息等商业信息服务等。这类信息服务通常要求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物理接近,服务生产与消费同时同地进行,部分也存在同时异地进行的情况。另外一类信息服务是有形信息服务,包括计算机软件、音像制品、文化娱乐制品和某些高技术产品等涉及知识产权的各种有形产品。这类信息服务区别于前一类信息服务的特点,在于它们无需服务提供者消费者物理接近,服务提供与消费之间既可以同时同地或异时异地进行,也可以同时异地或异时同地进行

传统的跨境交付和境外消费模式是中国进口国际通讯服务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电信市场开放度逐步提高,国内电信公司在海外上市成为国际化的公众企业、外国电信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开展业务,都成为当前中国通信服务出口的新的增长点。中国通讯服务出口的主要模式也是跨境支付模式。随着来华旅游和经商人员的大量增加,外国人以境外消费的模式从中国获得通讯服务的规模也在急剧扩大。一方面,在华长期居住人口选择中国国内电讯运营商为其提供服务,在中国注册开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线路;另一方面,来华旅游和经商的临时居留人员使用国内和国际电信业务。

二、我国通讯和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我国服务贸易虽取得了一定发展,但项目发展不平衡。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仍在我国服务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务行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际竞争力不高。最近几年,我国通信与信息领域的服务贸易成长比较稳定,也是我国重点扶持的对象,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通讯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都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服务项下的主要项目之一。在2002-2006年间,我国通讯服务贸易总体上呈现增长势头(见图1)。从进口的情况看,除了2003年比2002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都呈增长趋势。从出口的情况看,除了2004年比2003年下降了31.01%外,其余年份都呈现增长态势。从贸易差额的情况看,2002年和2003年,我国通讯服务贸易处于顺差状态,2004-2006年3年间随着国内电讯市场开放度的提高则呈现逆差状态。电讯服务的贸易差额发展走势基本上与我国电讯服务出口的走势相一致,说明近年来,电讯服务进口基本成稳定增长势头,而出口在整个电讯服务贸易中的影响更为突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的迅速成长,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项下收支顺差不断增加,已为成为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的重要来源之一(见图2)。从进口的情况看,2003年至2006年4年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8.57%、20.94%、29.52%、7.17%。从出口的情况看,随着近年来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信息服务的出口也不断攀升。从总差额的情况看,近年来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国际服务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三、我国通讯和信息服务贸易的国际合作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合作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信息传输业作为联结各微观主体、在宏观层面传播信息的纽带行业,更是开展了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国际合作。

1. 中国通讯企业境外投资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信行业的改革和重组,中国通讯行业以商业存在模式对外出口通讯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出口规模逐渐扩大。中国电信企业境外投资合作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几家大型基础电信运营商,通过海外上市逐步实现资本国际化;这几家企业与各国主要运营企业建立了对等互联,在国外进行了多项网络延伸工程;在上百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代表处或分公司。中国通信设备企业大力发展设备出口(见表2),部分企业还通过参股当地电信企业参与非洲、美洲的电信运营。中国邮政业的国际化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企业通过合资、合作、代理等形式,在中国周边地区及贸易往来密切的发达国家设立海外网点,经营国际业务。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

随着数字、网络、软件、卫星等技术的突飞猛进,电信、电视、电脑三网融合趋势更加明显,互联网等新型媒体正在兴起,我国加入WTO后允许境外公司设立中外合资的电信公司,开放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内容提供服务等网络业务。互联网传播音视频信号技术的成熟使得国外资本涌入网络业务领域,这必将加快我国广播电视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有线电视市场,目前中国有超过1/3的有线电视用户已经接入了数字电视平台。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机遇让众多跨国企业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市场。随着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推进,跨国企业觅得的机会将越来越多,国际合作将不断加深。

2. 国内信息服务企业利用外资

随着我国电信服务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外国投资者开始投资我国电信服务市场。根据加入WTO承诺,基础电信业务除了对外商保留49%的股权限制外,取消地域限制,全面对外开放。然而,迄今为止在基础电信领域并没有外资运营商申请成立合资企业,这使得基础业务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保持着“零”的记录。但是,随着我国四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纷纷海外上市,国际资本尤其是大型国际电信运营商越来越将目光瞄准我国电信市场。外资电信运营商以股份收购等形式与国内电信运营企业开展的合作已经形成。目前,多个国际电信企业已逐步进入中国电信市场,已有数十家企业向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提出设立外资电信企业的申请,其中有多家企业正式通过了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审定,包括日本NTT、韩国SK等国际电信巨头均在国内设立了合资公司,主要从事信息服务、因特网数据中心、互联网接入服务和呼叫中心等业务。在增值电信业务中,目前在中国获得经营许可证的企业2.2万家,其中多个外资公司通过对这些企业进行并购、合资、参股等,进入中国电信增值运营市场。

2009年,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际依然保持高速复合增长率的中国互联网新媒体市场开始吸引外资新一轮的涌入潮。中国互联网市场不断受到青睐,被海外资金视为一个安全的投资“避风港”(见表3)。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外资控制调查报告(2009版)

3. 国际信息服务外包

如今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服务的国际外包是必然趋势。外包真正意义是对于企业非核心事务的进一步压缩,利用专业化分工,以更低的价格得到更为专业和灵活的网络应用服务和网络系统的维护服务。现在,网络的发展非常快,而网络服务又非常专业,企业把网络建设外包后可以专注于自己的业务。特别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限制,信息化基础薄弱,信息技术人才相对短缺,采用外包的方式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明智的选择。几乎世界各国都参与了软件开发的国际竞争。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软件公司也谋求挤入国际信息市场。

截至2007年年底,中国软件与相关服务行业中,共有外商投资企业1651家。这些企业2007年的软件及服务收入达到1401亿元,其中软件产品收入321亿元,系统集成收入170亿元,软件技术服务收入419亿元,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399亿元,IC设计收入92亿元。各项主要指标中,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重达40%以上(见表4)。近年来,跨国公司对中国软件及服务投资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如印度软件企业明显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力度,外包中心向中国转移的速度加快、建立研发中心的数量增多等等。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工业与信息化部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通讯与信息服务贸易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了广泛的国际合作。跟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未来必将有更加深入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启示。

1. 通讯及信息服务业的全球化是基本趋势

信息服务业的市场开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市场需求、技术进步、业务创新和国际电信管制政策逐步放松等因素共同的推动下,信息服务全球化已经成了全球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全球化就是提高国际通信能力,扩大国际合作,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具备提供全球性服务的能力,以适应将来的多边贸易体制。通信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全球化趋势使原来国际电信与信息服务贸易的双边贸易体制向市场更开放、贸易更自由、竞争更激烈的多边贸易体制转移,从而由企业一对一的关系变为多对多的关系。而且也不再是国家与国家进行贸易,而是公司与公司进行贸易。每个国家都必须适应这些全球化的趋势,才能融入于国际社会。为了实现全球化,需要具备提供端到端全球业务的能力、需要新的多边贸易结算机制、需要用新的优质产品与服务走出国门。通讯服务业的市场开放是国际通讯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WTO各成员国相互间的承诺。

2. 丰富的智力资源是影响信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在软件服务方面,和这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软件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完备,这造成我国软件人才比例不协调,高端项目的策划人员和系统分析员和低端软件操作员的人才相对较少,而中端的人才又相对过剩。我国软件人员英语能力不足,而全球大部分的软件外包市场都是用英语来沟通的。我国软件企业全球交付能力不足,国际化、规范化的管理水平比较低,管理运营不合理,产品常常返工,并且常常不能够提供软件服务完整地解决方案。同时我国软件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获得国际认证的企业较少。

3. 跨国通讯企业间的联合兼并是促进国际通讯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欧洲及其他地区国家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各个跨国电信经营公司纷纷推行国际化扩张战略,它们通过联合和兼并等手段最大限度地使用自身规模和能力,向其他国家渗透,大大促进了国际通讯服务贸易的发展。跨国电信企业间的联合和兼并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通过资源互补创造新的价值;二是降低市场进入的成本和风险;三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不管是组成企业联盟,还是以资本为纽带的收购兼并,跨国电信企业之间这种全球性扩张,是近几年国际通讯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跨国电信企业通过收购兼并,不仅扩大了自身的规模,提高了服务能力和质量,同时也繁荣了国际电信市场,促进了各国电信服务业的交流。

4. 通过业务融合和创新推动国际通讯服务贸易

通讯技术的进步和融合,造就了更大的通讯市场,为国际通讯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随着信息传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电信领域的传统技术分界线正在被打破,传统电信服务市场的割据状况也正在迅速瓦解。新的技术融合趋势使传统的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电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分离的分业经营的模式逐步打破,为国际通讯服务贸易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环境。

5.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进战略投资者

通讯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资本市场,多渠道融通资金。首先,要争取在国内和国际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其次,可以利用出售企业股权、合资建立新公司等方式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再次,引进国内民间战略投资者。引进国内民间战略投资者对于我国通讯业的对内开放,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IT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通讯和信息服务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提高。特别是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信息全球化和国际合作已经成为通讯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

关键词:服务贸易,通讯与信息,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1]储节旺,郭春侠,李颖.国际信息服务贸易若干问题研究[J]1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4).

[2]焦微玲.论我国信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定位[J]1情报杂志,2005,(7).

[3]商务部服务贸易司.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综述.2007-4-6商务部网站.

[4]秦燕,张国梁,汪克夷.从软件外包看中国软件企业的发展与创新[J].战略管理,2006(1):127.

9.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篇九

但是, 自2009年金融危机后, 面对国际国内新的形势, 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经济的发展也层现出的新的特点。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放缓,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 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 应该谨慎对待, 采取良策, 做好各种准备。

一、国际国内经济贸易的新情况新特点

1. 国际形势不稳定, 局部战争不断, 海外投资风险增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壮大,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必然的, 商务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目前已经在全球177个国家、地区境外投资企业13000家, 海外投资积累达到2457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热情越来越高, 与此对应的是海外投资的频频失败, 而巨额亏损的企业往往是大中型企业。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管理的经验, 有些企业甚至不具备海外投资的实力, 为了投机倒把、攫取利益而铤而走险, 最后撞得头破血流。在不熟悉市场及金融交易规则的情况下, 进行的对外投资, 要面临更大的风险。

近几年局部战争连绵不断, 某些地区国家领导人更迭频繁, 经济政策变化莫测, 2009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 加之国家间关系的微妙变化等等, 这些不确定的原因都造成了海外投资的风险。虽然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避免经济急剧减缩、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失业增加, 的确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经济的压力, 但实际上并不乐观, 经济仍出现下滑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 我们采取扩大内需, 拉动消费的经济策略, 但是见效缓慢, 并且这些措施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2.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国际出口压力增大

中国加入WTO之后, 中国商品风靡全球, 对欧美国家造成了重要的影响, 由于中国劳动力价值低廉, 例如同样的商品, 其上带有“中国制造”标志的要比欧美国家本国或是其他另外的国家出口到他们国家的便宜好几倍, 甚至十几倍, 质量和性能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毋庸置疑, 这就严重打击了国外的同业竞争者。

中国许多的商品都以低廉的价格优势, 在欧美等地区许多国家取得绝对的立足之地, 并有倾销之势, 使得欧美国家的居民对市场上的中国产品兴趣盎然, 而本国产品无人问津。对此欧美国家调整、提高关税, 向贸易组织寻求帮助, 更有甚者直接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对中国没有倾销的商品也构成了出口的障碍。

3. 国内相关立法不够健全, 商业道德缺失严重

我国基本上已经建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但是, 立法和政策还不够健全, 法律管辖的面积不够宽广, 在某些领域仍存的法律无法辖制的空白区, 面对某些情况仍然束手无策。一些企业和商人诚信缺失、道德败坏, 坑蒙拐骗、制假贩假, 从三鹿奶粉到双汇瘦肉精, 从温州的染色馒头到地沟油, 在这些不法行为严重损害消费身心健康的同时, 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一种道德的缺失, 一种商业文明中的恶习, 充分的暴漏中国的商人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 无利不起早的丑陋嘴脸。

二、如何有力的应对国际国内新的形势

1. 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强化宏观调控

加快立法, 为企业的国际国内贸易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把经济运行的每个环节都纳入到法律的保护和监管范围之内, 防止出现一味的追求经济增长, 而偏离法律的轨道的现象。要坚持科学立法, 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 顺应时代变迁和形势变化的要求, 增强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之下, 使国际国内贸易取得长足的发展。

改革企业设立的审批体制, 减少审批环节, 扩大审批权限, 加强政府监管。在保证企业“走出去”的同时, 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协调。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 政府要及时的给以帮助,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颁布指引性政策和优惠政策, 严厉的惩罚违法犯罪行为, 着力打击严重缺失商业道德的行为, 使我国的经济贸易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下, 良好的道德信誉基础之上健康的运行发展。

2. 建立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

中国许多产品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 都的会遇到技术问题的贸易壁垒, 究其原因, 主要是中国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 在生产和出口上都没有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所以, 为了打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 必须尽早的建立技术立法, 以有利于我国的手工业以及农业产品的出口, 加大我国的出口贸易额, 缓解我国产品出口的巨大压力。

3. 调整进出口政策

为了适应目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 国家应当进行政策性的调整, 以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为了经济的长远发展, 国家应该对进出口产品的结构进行调整, 某些产品可以鼓励出口, 以增加外汇储备, 而对有些产品, 可以鼓励内销, 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增长。

同时, 我们国家应该向西方发达国家一样, 培养民族企业, 加大对本土品牌的扶持力度, 由其是对高新技术品牌的扶持, 比如海尔、联想等大型企业, 不断的增加该产品的附加值和内在价值, 从而在进出口贸易中缓解贸易失衡, 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摘要: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发展取得的空前的增长速度, 国际、国内贸易取得了都有了巨大的发展, 尽管期间经历2009年的金融危机, 我国经济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也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看清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 本文对此进行了说明, 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WTO,国际贸易,贸易保护,进出口

参考文献

[1]邱兆祥, 秦泓波.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海外投资[J].浙江金融, 2008, (5) :4-9[1]邱兆祥, 秦泓波.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海外投资[J].浙江金融, 2008, (5) :4-9

[2]华广敏.浅谈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J].科教文汇, 2007 (6) [2]华广敏.浅谈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J].科教文汇, 2007 (6)

[3]黄穗光.国际贸易摩擦高发的硬度思考[J].经济前沿, 2007 (21) [3]黄穗光.国际贸易摩擦高发的硬度思考[J].经济前沿, 2007 (21)

上一篇:学习新课标下对小学低段语文口语交际的心得体会论文下一篇:镇2011年度宣传思想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