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工作怎么干

2024-09-12

发改委工作怎么干(精选6篇)

1.发改委工作怎么干 篇一

发改委工作打算

2014年,发展改革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按照“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改革和重大问题研究,突出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加大部门协同合作力度,强化稳增长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研究,力争全年经济增长10.5%左右。做好工业、服务业重点行业和企业调度,协调解决企业生产运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保持企业生产稳定。密切跟踪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政策变化,加强经济运行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围绕贯彻落实好市十一次党代会重大战略实施方案,对我市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统筹城乡、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开展深入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组织开展全市“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向市人大汇报评估情况,适时调整完善规划纲要。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落实责任分工,细化节点责任,畅通“绿色通道”,确保204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竣工50个,带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及时跟踪国家最新政策导向、投资方向和资金分布情况,推进25个需国家、省审批的重大项目进程,争取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董家口港区码头、大唐青岛天然气热电联产等项目获批,争取将轨道交通快线纳入全省快速铁路网规划修编,力争青连铁路尽快获批。加快地铁3号线、蓝色硅谷城际铁路、**铁路等项目建设,争取铁路**北客站等项目竣工,实现重庆路改造整治工程主线通车。制定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建立民间投资招商项目储备库,面向社会公开部分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项目,吸引民间投资。加强项目稽察监管,实施青岛市政府投资项目稽察办法,推广应用政府投资项目科技防腐网络系统,确保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三、着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服务业较快发展,推进高端服务业“十个千万平米工程”开工在建2100万平方米以上,竣工870万平米以上。跟踪推进投资过10亿元的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研究“十个千万平米工程”支撑项目园区化、集聚化发展意见,争取市级服务业集聚区数量达到25个,1-2个服务业集聚区成为国家级示范区。在上海、深圳组织开展主题招商活动,力争新引进100个投资过亿元的现代服务业大项目,滚动储备100个服务业招商大项目。启动市级服务业发展担保融资专项基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制定十大千亿级产业链建设推进方案,每条产业链重点抓好10个重点项目、10个重点企业、10个招商项目,同时抓好10个工业功能区建设,推进青岛石化搬迁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青钢搬迁早日开工建设。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出台海水淡化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页岩油气产业发展规划,争取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获国家批复,推进150个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争取1只基金获得国家参股支持5000万元,发挥市创投引导基金作用,力争年内推进1-2只参股基金注册设立。做好我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四、加快蓝色经济发展。协调推进“一谷两区”建设,争取国家批复西海岸新区发展规划,配合推进蓝色硅谷核心区规划建设和招商工作,协助引进海洋生物质新材料及医学生物工程研发中心等项目。完善蓝色跨越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动140个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争取90%以上开工建设。建立2013蓝色经济招商项目库,储备招商项目100个以上。培育壮大100家海洋特色重点企业,做好省“两区”建设专项资金申请工作。加快推进8个海洋特色产业园建设,争取3个以上被认定为省级特色园区;培育8个海洋特色新园,制定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奖励细则,鼓励支持企业、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向园区集聚。推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争取在离岸金融、海域使用、生态补偿等领域实现突破。办好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

五、突出重点领域改革。制定全市改革三年工作计划和2014年全市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确定重点改革领域、任务和项目。制定改革考核办法,将2014年改革任务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目标绩效考核体系。推进国家级和市级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开展强镇扩权综合改革试点,制定实施在国家级发展改革试点镇开展强镇扩权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组织开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试点。推进开发区国家级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和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稳妥开展新一轮“城中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争取启动和完成10个左右“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即墨等8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巩固扩大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推进规划内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开展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提高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将居民医保、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以上,继续推进重大疾病救助和大病保险。

六、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出台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和2014年工作要点,明确工作重点、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督促各单位开展农村产权、金融、土地、户籍四项重点改革,适时出台专门的改革意见和实施方案。出台县域经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县域经济发展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完善领导小组会议、督查考核和信息报送等工作机制。发布实施21个重点经济功能区发展规划,指导各区市编制各功能区总体规划和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我市新一轮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研究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协调推进现代农业“十大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争取大沽河地下水水源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项目获批,会同水利部门推进沐官岛水库、新河水库等前期工作,加固16座中型病险水闸、实施29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实施远洋渔船更新改造项目。

七、加快创新和低碳发展。加快自主创新平台建设,争取新增3家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组织认定10家市级创新平台,争取国家认定3家规划布局内软件企业,争创国家领军企业创新试点。做好各区市、各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定标”工作,推进节能技改、合同能源管理和惠民工程等重点工程节能建设,探索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交易试点,推进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试点、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争取2家企业被批准为国家再制造试点,协助董家口经济区争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组织实施低碳城市试点,研究建立城市碳排放目标分解和指标考核体系,选取一个园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一个乡镇开展低碳试点。

八、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制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方案,会同市民政局、市老龄办编制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置布局规划,制定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推进社会事业“千万平米”工程建设,制定目标、工作计划和管理办法。重点推进市老年活动中心、市盲校等项目建设,推动市就业创业实训基地、青岛外国语学校等项目尽快开工,加快市文化中心、市立医院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大遗址保护、残疾服务和中职教育等事业发展。推进开源徐家东山集中供热项目借用德国促进贷款、高新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冷热电联产利用法国开发署贷款项目用款和建设进度。积极利用三民活动、网络在线问政等平台,广泛听取民意,主动接受监督,对列入计划的市民意见积极回复,在工作中加大落实力度。

2.发改委工作怎么干 篇二

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项目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和“两高”行业项目资本金比例, 引导金融机构严格限制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今年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 500万千瓦, 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 000万吨、炼钢600万吨、造纸50万吨。中央财政采取转移支付方式,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给予奖励。

二、继续加大重点工程实施力度。

安排新增中央投资、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支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大环保技术示范项目;支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

三、加快推广高效节能产品。

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今明两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 对达到能效等级1级或2级标准的高效节能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10大类产品, 加大推广力度。今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1亿只, 支持在13个城市开展节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

四、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深化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 支持建设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开展“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 推广典型经验。大力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报废汽车、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

五、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研究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 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 为中小企业、公共机构实施节能诊断、融资和改造服务。研究制定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意见。

六、继续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加快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体系。开展2008年省级政府及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现场评价考核, 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 落实奖惩措施。

七、不断完善法规和政策。

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加快制定或修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和主要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积极落实差别电价政策。落实企业购买节能环保设备和节能环保投资项目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八、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3.发改委(局)工作总结 篇三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局以省市发改工作会议和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项目为抓手,以改革为动力,以“项目突破年”活动为契机,以统筹城乡为重点,扎实履行部门职能,努力创新工作方法,狠抓工作任务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全县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项目前期工作。年初县上确定28个项目单位做项目前期任务73个。止年底,项目前期完成136个,占计划的186.3%,使全县项目库贮备项目达到231个,占计划200个的115.5%。

2.项目争取工作。年初县上确定的87个重点争取项目,经各相关部门的积极争取,已有职业中专综合实训楼、退牧还草等62个项目得到批复立项,占计划的71.3%,较年初下达任务70%增长了1.3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37亿元,较去年完成数50亿元增长44.7%。

4.项目实施工作。市、县重点建设项目149个,已有华庆路中段拓宽改造、职工安居工程、延安干部学院南梁教学点等92个

一是及时编制和下达国民经济计划,力求各项指标科学合理。根据2011年经济计划落实情况及市上下达的2012年各项计划草案,围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按照推动经济社会提速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我们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分析,在听取和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了2012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出了全年主要经济预期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是加强经济指标预警分析,努力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年以来,我们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全年预计完成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含石油)75.55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92亿元,同比增长6%;第二产业完成62.42亿元,同比增长14.1%;第三产业完成9.2亿元,同比增长15.1%。大、小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2亿元和2.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1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37亿元,同比增长44.7%;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32亿元,同比增长2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达到19040元,净增3433元,同比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90元,净增811元,同比增长22.7%。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GDP能耗、污染物排放指

全年共论证上报各类项目207个,总投资79.2亿元。经过我局积极配合,已有扶贫整村推进、农村沼气、廉租住房、危房改造、职专综合实训楼、学前教育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广播电视村村通等131个项目得到批复立项,落实项目资金68051.38万元,占年初下达任务46784万元的145.7%,较上年43685万元净增24366.38万元,是前两年资金争取数之和。特别是关乎全县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陕甘边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元城河流域以油松为主的百万亩防护林工程等15个重大项目已上报国家、省级有关部门待批;柔远-南梁-太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出口路、南梁卫生院门诊楼等62个项目省市有关部门已批复,其中廉租住房建设、农村沼气等37个项目已下达投资计划,落实项目资金2.03亿元。

三抓项目实施。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强化项目建设协调力度,县委、县政府根据“项目突破年”活动安排意见,组织召开项目促进专题会议6次,印发项目通报3份,及时掌握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同时,县上领导也多次深入项目建设第一线,搞协调、抓工期、抓进度,各相关部门也能盯死、盯紧建设进度,实行“倒计时”制,明确专人具体负责,有力地促进了重点项目按期开工、按进度建设。全年共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3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37亿元,同比增长44.7%。149个市、县重点建设项目,已有华庆路中段拓宽改造、职工安居工程等92个项目全面建成,合国家产业政策、相关要件完备的情况下,本着高效、快捷的办事原则,能批即批,对需要上级发改部门审批的项目,认真帮助项目单位组织上报材料。截止目前,共受理项目审批事项171件,已批复47件,核准7件,上报上级部门审批103件,办结率96.2%,最大限度地精简办事程序,减少不必要环节,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配合县林业局在大力开展主体改革“回头看”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以“五项制度和一个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修订完善了《**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和《**县公益林管护办法》,结合实际制定了《**县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年内实现流转面积1000亩,办理林权抵押贷款300万元。注册成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4个,组建苗木协会 1个。通过林改的顺利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在林地经营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清除了长期以来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激活了林业产业发展机制,激发了群众“兴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三是加快文化体制改革。6月份,县上成立了**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并对原有剧团进行改制,成立了华文演艺有限公司,按照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的要求,挂牌成立了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分公司,为我县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年内完成新增文化创意企业41家,打造文化产业龙头企业6家,设立对外营销窗口3个,发展文化产业重点户167家,参加国内外各类展销活动5次,八大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投资额达到1.0011亿元,行剖析,制定了改进措施,弥补存在不足,进一步巩固了活动成果。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有1名同志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二抓党风廉政建设。围绕“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优化环境”、“ 效能风暴行动”等主题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成立领导小组,整理完善制度管理体系。并按照廉政文化“六进”和“廉政文化宣传月”活动要求,先后组织开展了专题讲座、廉政影片观看等特色活动,在全局党员干部中树立起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思想观念,在工作中,严格执行重大事宜局务会议研究审定,不搞“一言堂”,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三抓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把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职工道德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坚持落实每周两次集体学习制度。止目前,单位集体学习9次,干部职工人均撰写心得体会1篇,人均摘抄学习笔记1.5万字,调研文章2篇,报送信息14期。四抓联村联户。今年年初,根据县委统一部署,我局18名党员干部帮扶元城镇龚河村贫困农户26户。根据农户实际,编制完成了元城镇龚河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五年规划、小康规划,制定了科学、操作性强的帮扶方案。截止目前,共深入农户家中调研7次,立足乡情村情,积极为“双联”村规划、衔接报项目,向市发改委上报了《关于上报**县元城镇龚河村蒋岔路堤建设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的报告》,规划在龚河村蒋岔沟底修建路堤75m,引道路线225m,路基宽度6.5m,路面宽度4.0m,项目总投资34.2万元;衔接上报乡村道路一条,总投资45万元,新修贺掌至蒋岔砂砾道

为契机,立足职能,扎实工作,在产业规划、项目建设、体制改革等方面攻坚克难、奋力担当,加快推进我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4.发改委工作总结 篇四

一、20xx年上半年脱贫工作总结

1、更新完善区项目库

依据全区“十三五”扶贫总体规划,围绕脱贫攻坚“十大工程”, 根据全区扶贫工作年度计划安排,在年初,我委积极配合区扶贫开发局,指导乡镇更新完善扶贫项目库,并与乡镇和区直主管部门进行充分对接,经过几上几下,更新和完善了20xx年区级扶贫工程项目库;各乡镇和区直主管部门分别建立分级项目库,明确项目内容、安排时间、责任主体,并通过项目筛选(决策)程序,定期开展项目论证、核查、清理和调整,提高库内项目的精准性、可操作性。

2、全面做好扶贫帮扶

20xx年我委继续结对帮扶分路口镇古城村(28户78人,全部脱贫)、新河村(28户78人,已脱贫25户66人,20xx年拟脱贫3户12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结对帮扶罗集乡储渡村(57户,全部脱贫),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结对帮扶苏埠镇黄莲村(3户,全部脱贫)、石板冲乡陶冲村(8户,全部脱贫)、龙湖村(15户,已脱贫12户,20xx年拟脱贫3户)、林湾村(8户,已脱贫7户,20xx年拟脱贫1户),物价局结对帮扶青山乡戚塘村(44户,已全部脱贫),帮助各村改善基础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巩固脱贫成效。20xx年春节前夕,我委为古城村包保的28户贫困户送去慰问金8400元,为新河村包保的28户贫困户送去慰问金8400元,六一前夕为古城村7名贫困儿童送去慰问金1400元,为古城村新建大罗路争取到包河区发改局帮扶资金20万元,为新河村安排节能资金5万元用于建设新河村村部至郑南路路灯亮化工程,20xx年底为新河村安排移民后扶资金46万元新建的的农民文化广场也完工投入运行,极大满足了该村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物价局在春节前夕为固镇镇梁郢村贫困户送去慰问金1万元,为青山乡戚塘村78户贫困户(物价局包保44户)送去慰问金2万元。我委及委属各单位所帮扶的20xx年拟贫困户在20xx年底均实现了脱贫,脱贫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精准。20xx年,我委继续组织机关及委属各单位帮扶干部对所有结对帮扶村包保的已脱贫户每季度开展不少于一次入户走访活动,对未脱贫的贫困户每月开展不少于一次入户走访活动,深入了解所包保户家庭的生产生活情况,认真听取并记录他们的诉求,按照“一户一法”的原则,制定具体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巩固已脱贫户脱贫成果,帮助未脱贫户精准脱贫,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3、积极协调结对帮扶

根据XX区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安排,XX区发改委与包河区发改局紧密联系,积极协调做好结对帮扶工作。一是加强与结对帮扶单位的联系。发改委坚持定期与包河区发改局联系,积极邀请其组织有关企业来找我区考察洽谈具体帮扶项目。下一步还要进行加强联系,多谋划一些有合作可能性大的帮扶项目。二是积极推动项目落地。虽然多次联系沟通,谋划了几个帮扶项目,但推动进度不快。下一步视情再次前往包河区发改局邀请其及相关企业来区洽谈投资具体项目,实现帮扶成效。

4、扎实推动以工代赈

20xx年XX区以工代赈项目共3个150万元,计划硬化渠道770米,新建渠道护坡593米,拆除重建滚水坝1座。目前滚水坝拆除重建工程已完工,其他2个项目均已开工,预计9月底可以完工。

5、认真做好扶贫领域招投标工作

由于扶贫领域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招投标工作的及时开展至关重要。为推动扶贫领域招投标管理工作的开展,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保障扶贫及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强化了责任落实,制定工作措施,明确责任人,细化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做到每个交易环节责任全覆盖;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标等工作制度,规范招标投标工作秩序及监督人员、评标人员和中心工作人员行为;优化服务环境,强化创新意识,深入挖掘行业服务内涵,及时与招标单位联系与协调,进一步提升服务举措,切实为项目推进办实事、解难事,提高工作效率。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脱贫攻坚工作是近几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XX区发改委将坚决执行全区的扶贫工作部署,按照扶贫攻坚路线图,领导带头,全体跟进,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意识,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2、统筹兼顾,抓好落实。通过整合全区项目资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在扶贫攻坚上形成合力,既要优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脱贫基础,又要积极推进产业开发项目,实现产业脱贫。

5.发改委年终工作总结 篇五

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发改委精心指导下,我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市委“四大战略”,紧扣主攻沿海、创新转型主题,开拓创新,奋发有为,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发改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完成,并顺利通过市四届一次人代会审议;台金高速东延段正式通车,三门核电一号机组设备开始安装,炼化一体化项目框架合作协议补充协议签约,沿海高速工可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首次组织参展海洽会,有14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300多亿元,被省发改委、省海经办评为首届中国海洋经济洽谈会展览展示先进单位和项目推荐和签约先进单位;在全省率先组织召开贯彻省里会议精神的全市服务业大会;优化民营企业股权改革工作得到国家发改委肯定推广;物价工作荣获省物价局、国家发改委先进单位,等等。

一、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参谋助手能力有新提高

1、科学规划谋发展。一是编制完成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描绘了“十二五”发展蓝图,提出打造“山海秀丽、富裕和谐”新的建设目标,顺利通过市四届一次人代会审议,并发布实施。制作了《新蓝图、新跨越》“十二五”规划宣传片。二是加强规划综合管理,确定“十二五”规划体系,共60项规划,其中由我委牵头编制的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重大项目、市区发展、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2项区域规划和12项专项规划已全部完成。市区发展规划是首次编制,提出了“强中心、促融合”的思路,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加快工业发展、环保、教育、文化等其他市级部门牵头的专项规划审核报批工作。配合省发改委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编制,衔接省、市、县(市、区)主体功能区划方案。三是制定《20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分解落实“十二五”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通过人代会审议后发布。年中时,向人大常委会汇报了《2011年半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2、准确研判把大势。一是开展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在深入各县(市、区)、企业调研,组织召开市级部门分析会的基础上,完成一季度、半和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分析我市经济主要指标运行情况,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讲观点、提建议,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出谋策划,“定调子,出思路”的地位得到市主要领导高度肯定。二是加强专题形势分析,形成了《2011服务业发展报告》、《2011社会发展报告》、《2011改革形势报告》。三是加强物价监测分析。针对高通胀问题,每月开展一次价格监测,形成价格形势分析报告,反映价格变化趋势,提出对策建议,积极应对预防,努力管理好通胀预期。

3、课题研究明方向。坚持服务大局、服务中心、服务领导原则,重点围绕“十二五”规划、“四大战略”、转型升级及热点、难点问题等开展调查研究,做实精、深、新文章,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提出工作举措。全年共完成各类调研课题32篇,如《提升港口城市竞争力率先实现转型升级》、《超常规抓投资跨越式促发展》等,有些已成为市委、市政府决策的依据,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加快推进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有新进展

1、重点建设强推进。扎实开展“两年”工作和“双重”专项行动,做好百千对接、百千服务,制定投资计划,积极争取107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戴帽解决土地指标21038亩),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工程督查协调,加大投资和重点项目考核,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市重点建设总体进展顺利。全年实现重点建设投资242亿元,超额完成计划。其中,省重点投资136.2亿元,完成计划的93.1%;市重点投资105.5亿元,完成计划的115%。

一大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台金高速公路东延段等工程交工投运,三门核电一期一号机组设备开始安装,路桥区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综合楼主体结顶,74/75省道南延、椒江十一塘围垦工程、椒江二桥(椒江大桥复线)及接线工程、83省道临海至杜桥改建工程等进展顺利,路桥建筑装饰城二期工程、玉环县珠港大道、76省道复线北延工程椒江段、黄岩院桥污水处理工程等开工建设。

2、项目前期抢进度。千方百计挤进省批、国批前期计划,争取省发改委重视和支持。全年有14个重大项目前期列入省批前期计划、12个列入国批前期计划,其中国批项目数和总投资额占全省的25.5%、37.3%,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围绕国批、省批、市批51个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加大工作考核,主动跑省进京,加强与省发改委、国家发改委沟通汇报,紧密与各业主单位和相关部门的联系,相互配合,协同推进,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报批进度。

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临海头门港一期、81省道市温岭段改建工程、市温岭市104国道大溪段改建工程等完成了报批;三门湾大桥及连接线工程、湾大桥及连接线、乐清湾大桥及连接工程在2月份国家发改委已批准项目建议书,9月已将可研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3、炼化项目新突破。在省市领导高度重视下,我委领导多次赴京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外交部等相关部委领导进行汇报沟通,炼化一体化项目已纳入了《国家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送审稿),国家发改委近期将上报国务院审议。在原合作框架协议基础上,经过多轮艰难谈判,10月10日,市政府与业主三方签订了炼化一体化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补充协议,明确了将黄礁涂围垦区周围的白果山、黄礁岛、子云山、道士冠全部削平作为厂址。加快项目前期推进,按照2012年2月28日前完成编制、报批的时间要求,分解落实任务,全面启动核准所需31项支撑性文件的编制、报批工作。编制石化园区招商手册,选择了15个重点项目。

4、多元融资破难题。一是争取国家、省级专项资金补助。紧紧抓住国家、省投资方向,紧扣转型升级和民生保障的主题,积极包装项目争取资金,全市有171个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及省级项目投资计划,共争取到补助资金11.7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50%,创历史新高。其中,农口1.06亿元,城市交通5.57亿元,工业9280万元,社会保障4602万元,服务业1500万元,循环经济1145万元,海洋经济5.2亿元(分两次下达,今年已到位3.47亿元)。二是积极申发企业债券。椒江区、玉环县分别拟发12亿元和13亿元企业债券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温岭市拟二次发行16亿元债券已经省发改委原则同意,黄岩区已完成拟申发10亿元企业债券材料组织,临海市、市基投公司二次发债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三是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积极做好国开行授信贷款对接工作,截止年底,国开行在地区共支持贷款39个,所签订项目贷款合同金额总计152亿元。8月29日,召开市区银企合作签约会,共有41家重点服务业企业与相关银行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授信金额达到28.77亿元。9月份,组织74/75省道南延、港头门港区等项目争取申报保险资金贷款。

5、对口援疆开好头。制定出台《对口支援新疆农一师阿拉尔市项目管理办法》,下达推进市对口支援农一师阿拉尔市五年实施规划。我市援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6亿元,农一师高级中学教学楼、十一团花桥中学改扩建项目交付使用;阿拉尔一水厂扩建和配套管网项目、2个新村项目完工;阿拉尔医院住院楼项目主体结顶,八团保障性住房丽苑项目完成主体验收,16个基层组织阵地项目已完成15个。产业援疆扎实推进,产业园已被认定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被省援疆指挥部列为阿克苏产业园三大区块之一,共引进浙商投资企业9家,项目计划总投资394.26亿元,到位资金9.23亿元。

三、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有新步伐

1、海洋经济谱新篇。今年是作为海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一年。一是编制《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试点市实施方案》,制定了《海洋经济发展工作计划》和《海洋经济示范区2011任务书》。二是编制《市“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项目规划》,规划石化基地、沿海高速、头门港区、滨海汽车城等“十大建设”工程,安排基础设施、海洋装备制造、三位一体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渔业等重点项目200多个,总投资超过5800亿元,预计“十二五”投资3100多亿元。101个项目列入《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居全省第二位,占20.6%。三是深化海洋经济发展定位研究,提出了建设“中国海洋经济循环发展重要基地”的战略定位,明确了“两基地两区”的建设目标,即建设循环型临港产业示范基地、“三位一体”港航物流重要基地、民营经济促进海洋开发开放示范区,海洋海岛海湾综合保护提升发展示范区。四是加快沿海产业带开发建设。加大考核,制定《2011沿海产业带考核办法》,各重点区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截至11月底,沿海产业带累计开发面积11958公顷,基础设施累计投入388亿元,投产企业2644家,其中,当年新开发面积384公顷,当年新投入50亿元,当年新投产企业185家。五是加大产业招商。精心组织参加首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有14个项目在海洽会上签约,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积极参加海洋经济投资洽谈活动,促成浙台海洋科创基地项目在-台湾经贸交流会(台湾)签约。加大与五矿等央企的双向对接合作。成功组织市参加省央企对接活动,与中国石油集团、中化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广核4家央企签订LNG接收站、成品油库等5个项目的投资合作协议,签约项目数和投资金额居全省各地市第一。

2、现代服务业进快道。围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创新业态的总体要求,主攻重点产业,狠抓项目建设,强化平台支撑,培育骨干企业,全面推进全市服务业发展。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完成《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市区服务业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1198”工程,促进市区融合发展,提高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城市能级。二是加快载体推进。下达《2011年市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加快推进服务业项目建设。制定出台《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和扶持政策》,首批认定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5家,加快中央商务区、温岭总部经济基地、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等重点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进度。制定出台《市服务业重点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和扶持政策》,首批认定市服务业重点企业63家。三是加强政策扶持。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四是强化机制保障。8月在全省率先组织召开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的全市服务业发展推进大会,将省政府下达的服务业目标任务及时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并列入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的服务业工作责任书;加强服务业季度和形势分析;组建市现代服务业管理工作办公室;加大考核,增加服务业集聚区和项目的考核内容,每个县(市、区)和经济开发区考核1个服务业集聚区和2个服务业项目。

3、新兴产业重培育。重点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华海药业、钱江摩托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项目和海正抗体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建设,指导帮助九洲药业、惠中工贸积极申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推进北京大学工学院技术转移中心和北京大学工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合理安排了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等一批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促进电子政务建设集约共享。积极筹备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称号争取工作。

4、循环经济树示范。编制《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坚持典型示范,加快推进金属再生产业基地和风电产业基地两大省级循环经济基地及2011年市循环经济“511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向上申报国家循环经济重大技术、装备和产业,国家节能技术项目等。

5、农经工作夯基础。围绕4万亿水利投资,对全市未来10年水利项目进行摸排,建立水利项目库。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前期,朱溪水库工程进入移民实物调查阶段,仙居盂溪水库工程、温岭白溪水库工程、长潭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五期、临海牛头山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八期等一批项目可研获批,椒江洪家场浦排涝调蓄工程项建书、临海红脚岩三期围垦工程可研通过省发改委评审待批。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项目建设。

四、深化改革试点,体制机制创新有新突破

1、面上改革抓统筹。一是制定出台《市体制改革要点》。制定了《2011年市体制改革要点》,分解有关改革任务,着力推进转型升级、海洋开发、融资领域、要素配置和社会管理等五大方面体制改革。二是积极探索创新改革工作推进机制。起草了《2011市改革创新奖申报评选办法》(送审稿),进一步健全改革激励机制加大改革推进力度。三是深化改革研究。撰写《市十一五改革形势分析报告》,总结回顾了“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改革成就和经验做法,分析了当前推进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起草《关于公车改革模式有关调研情况的汇报》。

2、改革试点出经验。坚持改革项目化原则,加大推进改革试点项目,一些重要改革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在优化民营企业股权结构改革方面,5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情况与建议》(第69号)专题刊登《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积极探索》调研文章,将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经验进行总结,呈报给中共中央办公厅等有关领导机关,进一步扩大了改革工作的影响力;“参与式预算”改革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得到了上级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高度评价,在全省得到进一步推广。总结提炼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挖掘亮点,及时完成《2011年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在《经济》改革试点专栏专题刊载,扩大对外影响。

3、专项改革求实效。一是全面完成两项政策性涉农保险工作。据统计,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已投保户数3135户,保费收入850余万元;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共承保农房128.91万间,保费收入1933.67万元,农户续保率达99.24%。二是加快中心镇培育,重点抓好泽国、楚门、杜桥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工作,积极申报温岭市泽国镇、路桥区金清镇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帮助指导黄岩区院桥镇“三中心”(即便民服务中心、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安全监管中心)项目争取省中心镇专项资金补助。三是认真做好企业改制信访案件复核工作,并指导信访人员通过正常渠道反应利益诉求。

五、服务改善民生,价格监管有新举措

1、社会事业保民生。一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电大后续工程,以及开发区学院路小学、文华小学、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建设。二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制定医改工作方案,于5月12日召开了全市医改工作推进会,会上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分别签订了医改责任书,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全面完成医改任务,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基本药物制度提前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展顺利。三是推进村邮站和信报箱建设。这项工作列入今年我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全市已建成村邮站4631个,建成信报箱140041个,全部开始运行,完成率100%。

2、价格监测创新路。一是加强粮、油等民生重要商品价格监测,每半月一次在《商报》、《晚报》、《广播电视报》刊登12家超市158个品种价格信息,在电视台图文频道和市区主要街道6个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出,并在委网站上公布;编印《价格信息月报》手册1800份,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更多的民生价格信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稳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完成长潭水库原水和城市发展公司、市区3家自来水公司、3家污水公司实地成本监审,协助国家发改委对仙居制药的药品价格调查;核定了椒江、温岭3家建筑垃圾处置价格和4家小水电上网电价,适时调整了椒江、黄岩、路桥、玉环、仙居、临海等地污水处理费标准,制定了路桥非居民天然气价格、三门县管道然气预埋收费标准,出台了机动车排气检测收费标准。

3、清费减负大力度。一是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验审工作,共对全市本级30个部门75个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了全面验审,验审收费总额7.96亿元,对8家存在不规范收费单位及时责令整改,进一步规范了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二是根据油运价格联动机制,出台出租车和市内跨县(市、区)燃油附加费规定,理顺客运价格。三是合理制定医疗收费标准,分批公示政府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四是核定了实验中学等2所民办学校收费和全市32所高中择校人数与收费标准及台二期经济适用房价格和物业收费标准。

4、价格检查稳预期。一是开展涉农涉企价费专项检查、重点对水利、环保、广电、民爆等系统相关收费检查,共检查了47个单位,查出涉嫌价格违法案件18件,违法金额700多万元。二是加强医药卫生服务价格、教育收费、涉车行业价格、商业银行收费、商品房销售价格等涉及民生的价格收费专项整治。三是加大市场巡查力度。重点加强对粮油、农贸、超市价格巡查,结合节假日开展商贸、交通、旅游等相关行业重点检查,查处了3家超市价格欺诈行为;及时快速妥善处理3月16日发生的“食盐抢购事件”。四是在9月-10月,组织开展“关注民生稳定物价”为主题的“民生价格监管服务月”活动,集中整治,优化服务,努力稳定通胀预期。

5、价格服务体民意。一是深入开展价格宣传。4月29日,在世纪联华广场开展“纪念价格法实施十三周年暨12358举报电话开通十周年”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宣传价格政策,现场发放宣传资料3000多份;深化“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二是畅通价格举报渠道。共办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299件,调查走访54个单位,举报办结率100%,价格举报办理满意率达99%以上。三是加强价格认证服务。充分发挥价格认证“服务社会、服务政府”的专业优势,全市共完成涉案财物价格鉴定4695件,开展园区企业投资强度、经济适用房成本和政府土地征用拆迁补偿等认证工作,服务经济发展。

六、着力打造“快乐工作、和谐发改”,机关建设有新气象

1、快乐工作树新风。一是更加注重干部素质提高。鼓励机关干部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教育培训,加强网络学习教育,切实提高全委机关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更加注重行政效能提高。扎实开展“双重”专项行为,推进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比对省内最低办理承诺时限要求,缩短办理承诺时间,规范工作流程,实行工作流程再造,提高审批效率;组织召开发改局长务虚会、碰头会,加强全市发改系统联动。做好议提案答复工作,全年共签收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的代表和委员议提案85件,全部在规定时间内答复,满意率100%,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落实。三是更加注重主题活动开展。积极开展庆祝建党70周年活动日和社会劳动实践日活动及支部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2、和谐发改塑形象。一是创建廉洁机关。今年我委是全市廉洁机关创建的三个试点单位之一。围绕规范权力运行这条主线,致力实现保廉和提效两大目标,突出责任制、惩防体系和效能建设三大重点,认真落实责任制,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强化廉政从政教育,修订完善13项制度,加强重点工作和关键岗位监督。二是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投资项目网上审批,推行政府性投资项目代建,规范价格执法自由裁量权,积极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三是扩大政务公开。凡不涉及保密事项,均按规定在政务公开网上公开,全年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229条。

3、机构改革结硕果。主动做好与市编办的衔接,制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加快推进实施。经市编委批准,新增2个副处级机构和1个正科级处室,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机构性质转为参公单位,价格认证中心由差额事业转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加强发改干部队伍建设,提拔3名处级干部和5位科级干部,发改事业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

6.发改委工作怎么干 篇六

7月4日, 山东省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晓光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专题汇报请示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工作,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对山东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郑晓光从加强惠民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推进节能产品认证、不断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加强惠民工程监督检查四个方面, 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汇报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进展情况。同时提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信息操作系统、条形码收集、确认函格式不统一等6个突出问题和8条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对山东认真落实国家节能惠民补贴政策, 积极探讨和研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做法, 给予高度评价, 并表示国家将进一步加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推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深入开展。

上一篇:iso体系文件培训下一篇:五大领域说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