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共4篇)(共4篇)
1.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
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快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 荣 融
(2010年6月24 日)
同志们:
这次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是继2006年三峡会议后的第二次科技工作会议。这四年间,全球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新的科技革命正在酝酿和孕育之中。我国也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央企业经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调整优化上水平、做强主业增实力的任务更加迫切。所以我们这次会议是在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大家集聚一堂,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任务,相信将对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工作,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会议选择在上海召开,还将组织大家参观世博会,也是希望同志们通过世博会了解世界各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亲身感受技术创新的巨大力量。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央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第一,从国际看,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形成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凸显出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当今世界正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为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世界各国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走出危机、促进发展的关键举措,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等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展开了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科技竞赛。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要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以上,恢复美国基础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力争在国土安全、能源与气候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纳米、生物系统以及自然科学等科技计划的优先领域实现突破。欧盟发布2020年欧洲战略计划书,宣布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提出要强化智能化的经济增长,在知识和创新基础上发展经济,促进资源效率更高、更为环保和动力更强的经济。日本出台未来开拓战略,提出要建成世界第一的环保节能国家,并在太阳能发电、蓄电池、燃料电池、绿色家电等低碳技术相关产业市场上确保所占份额第一。俄罗斯宣布2010年高技术和创新预算占联邦预算的10%,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由此可见,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面临大变革、大调整,各国都在为经济发展做战略筹划,展开新一轮的科技竞争,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在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与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很不相称,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改变经济大而不强的局面,在新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而且在新一轮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中,我国在一些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并不大,有可能实现赶超和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抓住这一难得历史机遇,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从国内看,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扭转产业生产方式粗放、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状况,进一步凸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迅速提升,2009年GDP总量达到33.5万亿元,居世界第三位,出口总额达1.2万亿美元,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长期存在问题,能源资源供应、生态环境、生产要素支撑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的问题更加突显出来。我国单位GDP能耗相当于德国的5倍、日本的4倍、美国的2倍;中国以占世界8%的经济总量,消耗了世界能源的18%、钢铁的44%、水泥的5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酸雨面积都居世界首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 1/
12、日本的1/11。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发展方式粗放,根本问题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以技术进步求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不够紧密。由此导致我国产业、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分工中长期处于中低端,只能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投入赚取加工生产环节的微薄利润。尽管我国已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却很少;尽管我国是贸易大国,但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只占约10%;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6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工业新产品开发的技术约有70%属于外源性技术。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变,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就会处于战略被动地位,只有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产业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赢得主动。
第三,从中央企业自身看,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中央企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还没有完全摆脱高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普遍面临高能耗、竞争激烈、产能过剩等共性问题。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总体上还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以中央企业较为集中的制造业为例,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但是,我们的企业只是在一些低端或中低端的产品和产业上赢得了国际竞争力,由于缺乏核心制造技术和高端产品开发能力,难以进入产业高端,一些领域的关键生产设备目前仍需依赖进口,企业亟需在核心技术发展上取得根本性突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拓宽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我们还应看到,金融危机后,跨国公司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转型战略的核心内涵和主要手段,推进商业模式的深刻创新。德国博世公司重视基础和前瞻性技术研究,总部对五十年以后的技术开展研究,如对ESP系统(汽车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的开发研制就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美国思科公司2008年研发投入已占销售收入的12%,在全球有1100个实验室,2.2万名工程师,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协同研发。IBM在2008年底提出并开始实施智慧地球战略,基于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方面掌握的核心技术及在各行业丰富的技术集成解决方案,推动企业持续转型。由此可见,未来5-10年是新产业迅速发展、新业务模式探索成型的关键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从营销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扩展到技术的竞争,中央企业将会面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对加快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艰巨,时不我待。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极端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正确决策和部署上,树立强烈的紧迫意识,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充分认识中央企业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的重大责任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第一,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决定了中央企业必须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表率示范作用。石油石化、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国防工业、重要资源开发、重大装备制造等,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其发展水平尤其是技术创新能力,体现的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中央企业在这些行业和领域都居于排头兵地位,承担着我国近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稀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占全国的61.8%,发电设备产量占全国的47.9%,汽车产量占全国的 41.3%。中央企业是这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力量,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力量,必须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成为领军企业,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第二,中央企业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决定了中央企业必须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目前,中央企业建设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很多企业还建立了企业中央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在中央企业工作的两院院士超过200人。中央企业一大批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奖励。2009年中央企业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0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共3项,全部由中央企业获得。《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我国需要突破的11个重点领域,中央企业都有涉及。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央企业参与了14个,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重大专项中,中央企业都担当重任。2009年,中央企业专利申请39203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19993项,占申请总量的51%,远高于26.1%的国内平均水平。授权发明专利4891项,占授权总量的23.9%,高于13%的国内平均水平。目前已有40家中央企业被命名为创新型企业,还有一批企业正在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多家中央企业还牵头开展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在未来紧跟世界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潮流的进程中,中央企业担负着重大责任,必须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第三,中央企业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占有的重要位置,决定了中央企业必须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发挥骨干中坚作用。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既代表着技术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中央企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在发展新能源方面,最大的风电项目、光伏发电项目都是中央企业建设的,核电项目更是全部由中央企业承建。在智能电网开发建设方面,两大电网集团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特高压示范工程,在特高压核心输电技术和设备国产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中央电信企业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技术和4G标准、打造物联网、推进“三网融合”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大型客机研发制造、先进航天器研发与制造、高速铁路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高速磁悬浮列车整车集成和制造等重大项目,中央企业都是主要承担者。在节能环保方面,中央企业带头淘汰落后产能,已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规划目标,成为如期完成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力量。中央企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地位与作用重要,必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尽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中央企业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任务紧迫,责任重大。虽然我们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好成效,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期望,与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中央企业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文化理念、规划实施等方面差距更为明显,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资源配置较为分散、领军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牢记使命,正视问题,明确目标,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力争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关于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丹华同志已经做了全面部署,这里我再强调几个问题。
一是准确把握创新方向。深入研究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深刻把握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切实做好企业发展战略和科技规划。坚持突出主业不动摇,坚持依靠技术创新促进主业发展不动摇。加强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对标,找准存在差距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企业资源整合,将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的主业集聚,向优势职能部门和子企业集聚,清理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缺乏竞争力的业务。深入研究市场,倾听用户意见,坚持市场导向,做好战略调整,把资源向代表未来方向、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和绿色环保低碳产业集聚,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着力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鼓励创新实践的制度安排。尤其是要加大管理创新力度,构建更加合理的管理架构和组织体系,健全完善科学的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形成允许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环境。要引导企业结合实际,制订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把、任期考核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企业鼓励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是努力抓好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研发人员的创造活力,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储备一批高新技术和产品,使企业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性高技术产业研究,对具有紧迫性和示范意义的重大科研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加强技术攻关,获得更多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中央企业建设国家级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建立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善于利用现有科技成果,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打造代表国家竞争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树立企业形象。要善于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购入高新技术、高端设备和稀缺资源,形成技术专业优势,跻身产业链高端。
四是不断提高创新队伍素质。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激励和继续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贯彻落实中央“千人计划”,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着力培养一批敢于并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着力造就一批世界级的科技带头人和高水平研发团队。要继续组织好岗位练兵活动、技术比武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鼓励职工结合岗位特点和要求,提高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努力建设具有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同志们,加快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更是进一步增强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希望中央企业各级领导干部深入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增强企业实力,实现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黄丹华
(2010年6月23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我委继2006年三峡会议以来召开的第二次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四年来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主要成绩和问题,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交流企业创新工作经验,部署下一步科技工作任务和要求。明天下午,荣融同志还要做重要讲话。荣融同志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中央企业科技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企业实际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做本次会议工作报告。
一、中央企业四年来科技工作总结与回顾
三峡会议以来,国资委认真履行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职责,努力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积极推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研究出台促进企业创新的业绩考核、激励分配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政策,为企业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的“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要求,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加强改进科技管理,科技产出成效显著,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四年来,中央企业积极推动科技体制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长期困扰企业的产研脱节、科研成果转化不畅和科研开发短期化倾向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一是按照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中央企业加大了内部科技资源整合力度。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东方电气集团、中国一重、中国普天等一批企业开始按照“中央研究院”、直属专业科研机构和分、子公司技术中心等不同层次构筑技术创新体系,分别负责企业战略基础性研究、产品应用研究及生产一线的工艺改进研究。中国石油推进40个企业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建设,不断强化总部层面研究院所和技术中心,构建“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西电集团整合集团所属3个行业研究所,成立了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构建了公司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和企业产品技术开发相结合的两层研发体系。
二是积极利用社会科技资源探索建立开放式的研发体系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铝公司投资1亿元与中南大学联合组建“中国铝业联合实验室”,并进一步拓展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在铝加工领域的研发合作。兵器装备集团在意大利、日本、英国和我国的重庆、上海建立“四国五地”全球协同研发机构,实现全球24小时不间断开发。国资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六部门推动的以中央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全面展开。中国钢研、神华集团、中国农机院、化学工程集团公司等4家企业率先牵头组建了钢铁、煤炭、农用机械和化工等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同程度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化学工程集团公司牵头组建的“新一代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功开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甲醇制丙烯(FMTP)工业技术,对我国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一批新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也正在筹划建设中。
三是按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加快推进了产业集团与转制科研、设计企业的重组,在强化产业集团技术创新体系的同时,也使科研、设计企业的任务更加饱满、与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结合更加紧密。目前,已经有中国建材院、沈阳化工院、长沙矿冶院等8户科研院所和中国电子工程院、天津水泥院、中国有色院等8户设计院先后进入了产业集团。这些院所进入产业集团后,有的发展成为企业的中央研究院,有的成为企业技术中心,还有的成为工程(设计)公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同时,转制科研院所承担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和为行业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也得到了加强。
(二)科技研发能力逐步增强
四年来,中央企业努力从研发资金保障、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研发能力逐步增强。
一是科技投入水平逐年提高。四年来,中央企业通过采取建立科技专项基金,明确各级企业科技投入比例并纳入业绩考核体系等措施,初步建立起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科技投入水平逐年提高。2009年,中央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总额达到2633亿元,2006-2009年年均增长28.5%,远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和利润增幅,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1%,比2006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研究开发经费达到1468亿元,2006-2009年年均增长27.9%,占中央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总额的55.7%,相当于全国研发(R&D)经费投入的31.8%。中航工业、航天科技等7家企业科技投入总量均超过上百亿元。兵器工业集团、中船重工、中国电科、兵器装备集团等18家企业科技投入总量也超过五十亿元。中国海油、中煤集团、中国南车、中国铁建等企业科技投入保持了3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中国一重、上海贝尔、电信科研院、武汉邮科院、西电集团等30多家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以上。
二是企业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明显加强。一大批企业着力开展企业科研基地建设,组建集团直属研究院,通过更新改造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充实实验检测手段,提高了企业整体科研条件水平。神华集团投资25亿元建设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神华研究院,投资10亿元建设煤炭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投资130亿元建设首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示范生产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通州实验基地投资2亿元进行科研试验设备的更新与改造,模拟地震震动台、建筑风洞、幕墙门窗检测试验设备等大型仪器均为国内独有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科研基础条件的加强支撑中央企业新增一大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其中,新增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43家,占获批总数的46.7%。
三是人才强企战略得到有效落实。首先,注重畅通人才发展渠道,创新人才管理模式,营造科研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一大批企业通过建立首席专家、科技带头人制度打通职业技术人员的岗位晋升双通道。兵器工业集团首席专家、南方电网特级技术专家享受不低于分、子公司领导班子正职待遇。其次,注重吸引高端人才。配合国家“千人计划”项目,中组部、国资委联合各部门力量在北京、天津等地积极开展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筑巢引凤,吸引海外高科技人才。目前在北京昌平启动的“未来科技城”建设计划中,14家中央企业在电力、通信、能源、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引进了大批海外创新人才,其中29人进入了国家“千人计划”项目。天津滨海新区“中国滨海科技城”项目作为“千人计划”的一部分,已有8户中央企业入驻。第三,强化创新激励机制。一批中央企业结合企业实际,探索建立多种层次、不同形式的激励分配机制。如科研人员贡献累积金、科技人员内部柔性流动机制及项目提成、岗位分红与成果奖励相结合的薪酬制度等。武钢设立1亿元奖励基金,重奖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2009年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科技奖励金额仍然高达三千万元。中国三峡总公司、南方电网、乐凯集团等企业还设立了总经理特别奖励。第四,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激发全员创新热情,推动职工队伍素质稳步提高。中铝公司积极开展全员技术创新活动,四年来公司每百名员工年均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达21.3件,累计用于合理化建议奖励金额超过3000万元。宝钢建立2007个职工创新小组,涌现了一大批“工人发明家”、“最佳实践者”。自2006年国家科技奖励开启工人获奖先河以来,宝钢已有三名一线工人获此殊荣。
中央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年轻化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也已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很多中央企业成功实现了科技队伍的新老交替,军工、重大装备制造、电子、通信等企业的总师级业务骨干平均年龄只有40岁左右。这批中青年科研骨干充满激情、活力和创新精神,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勇挑大梁,成为中央企业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
(三)科技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四年来,中央企业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加强规章制度和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科技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大多数中央企业能够紧密结合企业战略定位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宝钢等企业坚持主营业务驱动理念,通过加强目标导向的顶层设计,制定企业科技发展规划;根据产业链、业务面和发展的时间进度要求,优化配置企业科技资源;在着力解决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重大技术瓶颈的同时,依据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进行科研开发的超前部署和战略布局。中国三峡总公司、航天科工等大批创新型企业、创新试点企业均能紧密结合企业战略定位,制定明确的科技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实施方案。
二是在科技规划、经费投入、项目管理、平台建设、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考核激励等方面探索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办法,促进了企业科技管理水平的普遍提升。武钢近3年建立和完善相关科技管理制度29项。中国海油设计了10大类、24项内容、100多项注释的科技统计报表体系,夯实了企业科技管理基础。中国华能建立了“常规科研经费随公司装机容量不断扩大而稳定增长的联动”机制。中船重工、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国电、彩虹集团等从科技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绩效等方面探索建立了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标准和体系,其中不少企业还将其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有效推动了企业创新工作的展开。
三是科技交流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四年来,国资委举办了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研讨班”等系列讲座和培训,并在委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开通试运行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平台,促进了企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不同程度地提升了企业科技管理水平。航天科工、中钢集团、中国建材、中国三峡总公司、中国建筑、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一批企业在中央企业科技信息平台建设的组织保障、内容保障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粮集团、中铝公司、中国铁建、中国国电等企业平台内部用户数量达到300多个,取得良好实效。
(四)科技产出成果丰硕
四年来,中央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技术瓶颈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技)项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部署的16个重大专项中,中央企业承担和参与了14项。在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中,中央企业承担和参与了近30%的任务。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中,中央企业参与了76个项目的研究,其中能源、材料领域承担的任务占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安排的14项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中,中央企业承担和参与了12项。
二是专利数量快速增长,质量明显提高。2006年以来,国资委对中央企业专利情况进行了排序,企业高度重视和加强了知识产权管理,专利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9年,中央企业申请专利39203项,其中发明专利19993项;授权专利20431项,其中发明专利4891项,均接近2006年的3倍。截至2009年底,累计拥有有效专利76138项,为2006年的2倍,其中,有效发明专利21266项,占总量的27.9%。从单个企业来看,国家电网、中冶集团、电信科研院、航天科工等12家企业专利申请过千项,中国建筑、中国移动、中化集团、国机集团、武钢等企业每年专利申请的增长速度均超过50%。在中央企业专利申请快速增长的同时,专利申请质量也大幅提高。宝钢近三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前二十年的总和。上海贝尔只对具有商业价值的发明申请专利,其中1/3以上为欧美日三方专利。中国石化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占授权总量的比重达到72%,自主专利技术产品远销美国、欧洲、亚洲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三是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航天科技“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和“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中航工业新型涡扇支线客机ARJ21-700,国家电网1000kV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神华集团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电信科研院主导提出的4G候选技术标准,中船集团14.7万立方米LNG船,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速动车组,宝钢研制成功的最高牌号取向硅钢等科研创新成果,不仅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对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方向、支撑企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智能电网、三网融合、电动车、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中央企业提早布局,具备产业链比较完整和较强的技术储备等优势。此外,在奥运、世博、60周年大庆过程中,中央企业在场馆建设、安保系统、通信、电力工程保障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工作的背后实际都有一大批重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成果作为支撑。
2006-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中央企业取得显著成绩。2007、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及历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均有中央企业获得。同时,中央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9项,二等奖222项,分别占该类奖项总数的58.0%和28.1%。中国石化的闵恩泽同志和航天科技的孙家栋同志分获2007、2009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2008年将“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纳入评奖范围以来,7家中央企业或其所属企业获此殊荣,占获奖总数的58%。
四是依托技术进步,企业节能减排指标进一步落实。2009年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与“十一五”初相比下降15.1%,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6.8%,化学需氧量减少33.0%,提前完成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中国华能2009年供电煤耗达到327.7克/千瓦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3克/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煤587万吨。中煤集团建立“煤炭开采-洗选-矸石发电-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年利用煤矸石、煤泥440万吨,粉煤灰、炉渣13万吨,矿井水利用率超过70%。中远集团面对危机所带来的市场萎缩,大力依托先进技术手段推行“最经济航速”策略,有效减少空船空驶,每年可节约标煤近60万吨。
同志们,三峡会议以来的四年,是中央企业科技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的四年,也是中央企业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取得创新成果的四年。在这里我代表国资委向与会的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中央企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清醒地看到,中央企业的科技工作同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与中央企业所肩负的使命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突出表现在:一是创新的意识和紧迫感还不强,技术创新还没有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二是创新的体制机制涉及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研发投入的长效机制、科技成果的考核评价等,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三是创新人才的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科技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中央企业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在采取各种措施应对危机的同时,都把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掀起新一轮创新热潮。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加深对形势严峻性的认识,明确所应肩负的责任和义务,紧紧围绕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损害。但历史经验表明,每次危机都会催生世界重大科技创新、导致新的产业变革,“经济的冬天往往是创新的春天”。目前,主要发达国家都已开始研究并进行后危机时代的战略部署。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
一是各国政府普遍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程度。一方面政府主导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加剧。据商务部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球19起反倾销调查中针对中国的有9项,占总数的47%。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后危机时代的竞争力,欧美主要国家都提出了由政府支持的产业发展重点,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智能电网、电动车、低碳环保节能技术等。这些政策支持的对象主要是企业,一些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是支持的重点。
二是国际上的一些大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应对危机的同时,都在抓紧进行结构调整。概括起来,有这样一些特点:有的企业利用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创新优势,努力开拓新的业务;有的企业在聚焦核心业务的同时,出售关联度不大的非核心业务,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培育新的增长点,尽管有些非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还很强,仍然被企业出售;还有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利用重组企业的科技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三是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印度等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成为跨国公司争夺的重点。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性产能过剩的问题进一步凸现,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在大量压缩产能、关停不具备竞争优势的生产能力的同时,又在中国、印度、越南等国进行大量新的投资、建设新的生产线,使国内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
我国经济在保持多年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结构性矛盾。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我国出口受阻,进而引发了对实体经济的全面冲击,使上述矛盾充分暴露。只有通过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长期积累的矛盾,而其中最关键的还是要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工夫、见实效”。转变发展方式的实质就是要从过去依靠过度的资源消耗、廉价的劳动力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核心还是技术创新。
二是目前部分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但同时多数产业的高端环节,包括高端产品、高端服务所涉及到的核心技术,大都被国外大公司所掌控,特别是被一些跨国公司所掌控。我国企业要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往单纯依靠技术设备引进的路径越来越走不通,要求企业必须更加自觉地依靠自主创新来谋求企业发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央企业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与跨国公司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在这个背景下,具备较强研发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与合作中,可以获得更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机会。
三是从自主创新能力看,中央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突出表现在创新理念和创新意识上的较大差距。国际上的一些大公司,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跨国公司,基本上都是依托原创技术或专有技术,逐步发展和成长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通过并购重组获取新的科技资源,巩固其科技优势,特别是在产业链高端的核心技术与基于产业链高端技术的集成整合能力上尤其如此。很多企业都形成了“技术是企业之本”的理念。相比之下,我们很多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虽然也在努力使自己成为市场主体,通过感知市场压力来开展企业创新。但由于企业内、外部存在的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市场压力的传导作用还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主创新远没有成为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
(三)中央企业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骨干力量。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中央企业的历史责任和重托。为加快培育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要求国资委要加大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力度。
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成立国务院国资委,作为特设机构代表国务院对中央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按照中央的要求,国资委主要承担三项任务,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二是推动中央企业布局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三是改进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这三项工作的目的和重点是:
第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主要目的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通过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及时准确地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形成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
第二,推动中央企业布局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主要目的是增强国有经济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这也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要求。通过对中央企业的调整重组,包括与地方企业的重组,解决单个企业无法解决的产业集中度、资源优化配置等问题,以发挥中央企业的整体优势,更好地实现中央企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具体讲,就是要对军工、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航空、航运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中的中央企业保持独资或绝对控股,少数可有条件的相对控股,实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基础性、支柱性及高新技术产业和领域中的骨干企业保持绝对控股或有条件相对控股,发挥国有经济的带动力。对其他行业中的排头兵及拥有知名品牌的中央企业实行控股,发挥国有经济的影响力。
第三,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增强国有经济的实力。通过完善考核、激励、分配、预算等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国资委的三项工作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虽然工作侧重点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这三项工作的结合点是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首先,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保持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主要依靠分布在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来承担。其次,这批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必须具备持续发展能力,应该努力成为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这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目的所在。第三,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增强国有经济实力的落脚点也应放在加快培育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上面。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央企业寄予了高度的期望,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30-50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我们理解这批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内企业,而是那些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这些企业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是经营规模与持续盈利能力;二是国际化经营程度与能力;三是自主知识产权与创新能力;四是社会责任和使命。由此可见,中央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为实现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中央企业的历史责任与重托,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更加自觉地把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
一是要着力解决制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问题,特别是一些深层次问题。如研发的长效投入机制、科技成果的考核评价机制、科研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等。
二是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需要,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开放式创新体系,着力解决企业内外部科技资源的整合问题。
三是要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着力解决引进、培养、使用高端科技人才的各类政策、条件落实问题。
四是要加快企业创新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环境,鼓励科研人员潜心钻研、耐住寂寞,培育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三、中央企业下一步科技工作部署和要求
中央企业科技工作要紧紧围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来展开,各企业主要负责同志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重视和加强自主创新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科技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融合,聚焦主业谋划企业创新发展道路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面对未来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央企业一定要加强科技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融合,围绕主业加强战略布局,支撑、引领企业发展。
一是结合企业“十二五”和三年滚动规划,抓紧制订与之相适应的科技发展规划,从战略上把握、整体上谋划科技发展道路。去年底,我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央企业“十二五”科技发展(创新)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各中央企业要认真按照要求做好科技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将有限的科技资源集中到主业上来,聚焦主业、服务主业、做强主业。紧密围绕主业和自身技术优势选择正确的突破口,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加强技术创新的顶层设计,紧紧抓住带动主业发展上台阶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实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企业由“生产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
(二)探索建立科技投入长效机制,提高企业科技投入水平
科技投入是企业创新的根本保障,是支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手段,中央企业要努力探索多种途径和方式,确保企业科技投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是探索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尽量避免科技投入随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大幅波动的情况,确保企业前瞻性技术研发和战略性技术储备的投入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加大。
二是逐步将企业科技投入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梳理、规范科技投入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研发费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科技投入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
三是强化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去年国资委新出台了研发费用视同利润和鼓励企业进行风险投入的考核政策,中央企业要认真研究如何用足、用好这一政策,将这一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所属企业中去,以更好地发挥其对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促进作用。
四是借助国家、企业、银行、社会资本等各方面力量,建立科技投入资金来源的多渠道筹措机制。探索建立企业科技投入发展基金制度,带动集团整体科技投入水平的提高。
(三)加大科技资源整合力度,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内外部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对加快提升中央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央企业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与规划、财务、人事、法律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努力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和所属各科研机构的不同层次,构建简洁、高效、分工明确、多层次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链条,明确集团本部在技术创新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及各级研发机构的职能定位和分工,实现企业科研力量的有效协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结合自身专业技术特长,加快建设集团所属中央研究院,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二是着力构建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协同攻关效应,建立企业之间开放式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企业紧紧抓住金融危机的资源“挤出”效应,兼并收购、吸收利用海外创新资源;鼓励大企业集团积极利用自身科技优势开展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工作;鼓励转制科研院所根据自身功能定位发挥行业共性技术服务职能,并按照上下游、产业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与大企业集团的融合,发展成为大企业集团的技术中心。
三是探索多种途径和方式利用外部创新资源。除采用引进、产学研合作等传统模式外,还可探索合资、入股、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资本运作模式,缩短研发周期,寻求创新突破口。加强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平台的共建共享,努力做好内容保障,充分利用相关资源,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构建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与保护。全面启动知识产权战略,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创新成果的确权与保护工作,推动知识由隐性向显性的转变,由个人拥有向企业共有的转变。加强专利、商标、技术秘密等多种知识产权的集中管理,同时进一步提高专利申请的有效性,在注重专利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专利质量的提高。
(四)创新人才管理模式,营造企业创新文化氛围
人是技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可塑性最强的因素,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央企业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事关创新工作全局最重要的环节来抓,努力创新人才管理模式,营造企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一是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搭建有利于引才、育才、用才、成才的环境条件和事业平台。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大胆启用一批肯吃苦、能奋斗、年轻有为的科技人才,培养一批高技术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的科技管理人才,确保形成一支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思维活跃、稳定团结的创新人才梯队。
二是深化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岗位设置科学、绩效考核完善、薪酬结构合理、激励手段灵活的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体系。进一步创新人才激励方式。优先在科技型上市公司探索股权激励机制,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院所转制企业开展分红权试点,构建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长效激励机制。研究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的奖励力度,扩大科技奖励范围,特别是对那些长期从事基础研究,不能参与绩效分红,没有机会立功受奖的科技人员的奖励力度,稳定基础研究队伍。
三是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营造“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企业文化,积极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和水平。
四、国资委下一步科技工作与近期安排
在近几年形成的工作基础上,国资委将继续准确把握出资人定位,努力为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争取政策、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搞好服务。
(一)进一步为企业创新争取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近年来,国家支持创新的各项政策、资金在逐步向企业倾斜,但相关政策的落实还不够到位,企业创新还需国家进一步增强支持力度。下一步,国资委将继续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为企业创新争取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一是及时掌握情况,深入分析、研究企业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障碍,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推动科技、财税、金融、知识产权等各项优惠政策的完善与落实。
二是联合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重点推动创新型企业(试点)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试点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和科技帮扶中小企业工作,提高中央企业整体科研水平。
三是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科技计划、重点研发机构建设方面继续保持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做好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与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衔接,力争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更多地体现企业的主体地位。
(二)进一步完善国资委推动企业创新的政策和措施
牢牢把握出资人定位,完善国资委推动企业创新的相关政策与措施,着力解决制约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各种深层次问题。我委将进一步加强委内各厅局的联动机制,形成合力,提高出资人政策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一是积极研究中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梳理选择比较标准、可靠的科技统计数据,探索建立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办法。国资委将选择部分企业先行开展试点,取得经验后适时推广。
二是进一步发挥业绩考核推动企业创新的导向作用和薪酬分配体系的激励作用,探索评价、考核与激励政策三者之间更加有效的结合方式。
三是进一步研究支持企业重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和方式,并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给予适当倾斜。
四是继续支持科研院所、设计企业与产业集团的联合重组,在推动企业重组中有效配置中央企业科技资源,增强大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三)进一步加强对中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协调与指导
搭建平台、加强交流,指导和推动中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是国资委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国资委将加强协调和指导,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一是指导和推动中央企业开展“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并组织专家对部分企业科技规划进行评议。
二是尽快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中央企业科技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是紧密跟踪国家促进企业创新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研究企业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的典型案例,不断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和讲座大力宣传、推广,提高企业运用创新政策和加强科技管理的能力。
四是继续完善并正式开通“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平台”,更好地为企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流提供服务。
同志们,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我们一定要牢记使命,不负重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开创中央企业科技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
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 黄淑和
(2010年12月24日)
这次会议是继往开来、再攀高峰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有以下三个背景和特点:一是由“十一五”跨入“十二五”;二是中央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爬坡”阶段;三是由李荣融同志领队进入由王勇同志领队。这次会议时间不长,但内容十分丰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亲自到会,作了一个全面深刻、催人奋进的重要讲话。王勇同志也作了一个内容丰富、具有高度的工作报告。大家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活跃,提出了很多很好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受王勇同志委托,我对这次会议作个小结,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会议的评价和收获
刚才,8位中央企业领导代表各自小组作了发言,对会议给予了很高评价,从不同侧面对会议收获进行了总结。8位代表的发言,我觉得很精彩,很有激情,很有内容,很有见地。这些发言已经把我们这次会议的收获讲得很具体,总结得很好。归纳大家的评价,我把会议评价与收获概括为“两个好讲话、一个大目标”。
第一个好讲话是张德江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张德江副总理充分肯定了“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肯定了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充分肯定了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突出贡献。同时还对今后进一步加快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德江副总理的讲话,充满了对中央企业的感情,体现了对中央企业的关心和支持,也体现了对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情况的了解和熟悉。张德江副总理昨天脱稿讲了很多非常重要的观点,讲得非常精彩。大家在讨论中发言十分热烈,反映也非常好。张德江副总理的讲话,是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央企业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使我们深受鼓舞,深受感动。大家表示决心按照中央指明的方向,振奋精神,奋力拼搏,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中央、国务院交出一份更加满意的答卷,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个好讲话是王勇同志的讲话。这个讲话对2010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充分肯定了中央企业今年以来所做的艰辛工作和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还对“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经验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系统总结。这些宝贵的经验是广大中央企业努力探索和创造的共同财富,为今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王勇同志的重要讲话还对“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分析具有前瞻性、指导性。提出的今后工作总体思路,既振奋人心,又切实可行。对2011年的工作部署,针对性强,措施有力,使大家对做好2011年乃至“十二五”的工作感到方向更清,信心更足。听了这两个重要讲话,大家归纳为七个“很”:很给力,很提气,很鼓舞,很解渴,很温暖,很受教育,很受启发。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一个大目标,就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大家认为,这个大目标是我国作为世界政治经济大国体现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所必须承担的重大责任,同时也是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许多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分析在世界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主动对标找出差距,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对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既感到责任重大,又充满了信心。
这次会议是全面总结中央企业“十一五”时期改革发展经验的一次重要会议,是统筹谋划中央企业“十二五”时期目标与任务的重要会议,也是动员部署“十二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对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改革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实现科学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次会议取得了很多收获,我认为最大的收获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一是信心,信心倍增。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中央企业反映,社会上有一些对中央企业不太公正的舆论,使大家的信心受到了一些影响。这次会议使大家疑虑顿消,信心倍增。我觉得这个信心是最重要的,是下一阶段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定位,定位清楚。张德江副总理讲的“三个作用”,就是中央企业今后要充分体现和努力做到的,定位已经非常清楚。三是方向,方向明确。下一步往哪里走,该干什么,清清楚楚,非常明确。四是重点,重点明晰。重点抓什么,往哪里突破,大家都感到非常明晰。大家对这次会议一致评价说:内容很好,气氛很好,讨论很好,开得很好,心情很好。在这里我借用林左鸣同志一句话来说:这次会议吹响了中央企业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冲锋号!新阶段的帷幕已经拉开,冲锋号已经吹响,下面就看中央企业的各位领导和国资委的同志们怎么样再攀高峰、做强做优了。
二、关于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
前一段时间,国资委领导同志分别带队召开部分中央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国资委还向各中央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这次会议分组讨论中,大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昨天晚上,我召集各小组联络员开会,把各个小组的意见建议听了一遍,并向王勇同志做了报告。这里,我针对大家普遍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要密切关注2011年经济形势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走势。
2011年的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比较多。中央企业一定要高度关注2011年经济形势的变化。当前要重点关注以下四个问题:
一要关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所带来的冲击,以及对我国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前两天我在办公室看材料,看到一份关于对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及其影响的研究报告,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他们研究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美国两轮出台量化宽松政策,实质是大印钞票,主因就是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研究报告得出四个结论:第一个结论,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有两个方面影响,一是可以减轻美国的债务负担,增强美国的竞争力;二是政策难以对美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美国这种政策,是将美国的经济风险转嫁他国,谋取美元的红利,是美国政府在危机面前维护美国利益至上的选择。第二个结论,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影响,一是美国美元贬值和流动性过剩,导致全球进入通胀时代;二是热钱乱窜会吹涨金融泡沫,亚洲金融风暴恐将重演。第三个结论,美元贬值冲击国际金融体系稳定,货币战争恐成现实。现在日本、英国也在仿效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措施。第四个结论,这种政策将导致世界经济出现新的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未来通胀率仍将上升,并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长期性问题。上述四个结论不一定准确,但其所谈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还是值得我们警惕的。二要关注国内宏观经济走势的新变化,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给中央企业带来的影响。三要关注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给中央企业带来的新挑战。这次转方式、调结构,也是一次大调整,对企业来说不进则退,将会影响到企业转型升级能否取得成功。中央企业要勇于接受挑战,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发挥好表率作用。四要关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给中央企业带来的新机遇。现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逐步出台,这种变化很多中央企业领导在讨论中已经谈到了,现在关键是怎么样抓住这一机遇,加快自身发展。我们企业从哪里去切入,从哪里去着力,这个切入点与着力点要很好地进行分析和论证,最后搞清楚我们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能实现哪些新的突破。中央企业要根据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逐步出台,抓紧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规划,很好研究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二)要牢牢把握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的主线,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各中央企业一定要把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企业“十二五”规划中作出具体部署,并下大力气抓好,切实取得成效。当前我们要把握好转变发展方式的以下五个主攻方向:
一要大力调整结构。要根据企业的主业和市场定位,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已经失去竞争力且无发展前景的低端产品,中央企业要果断放弃,跟民营企业在低端产品上打价格战只能是打得头破血流、疲惫不堪,我觉得这不像是中央企业要干的事。要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重点做好具有市场前景的核心业务,并且要做成精品,做出特色,做出亮点。
二要加强资源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重组整合和优化配置,这是一篇大文章,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要抓紧清理各种低效、无效资产和长期亏损业务,加大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重组和优化配置,止住出血点,增加盈利点。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优化,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但也是一篇很难的文章。
三要抓好自主创新。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四点:第一,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第二,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第三,打造一批知名品牌;第四,力争取得国际标准制订的一定话语权。抓住这四点,就是抓住了自主创新的关键。
四要强化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中央企业的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对此中央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力度,持续抓好。当前中央企业要做好四件事:第一,抓紧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体系,充实配备精干力量,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第二,切实把好投资决策关,不符合节能减排规定的项目一个不能上,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并购重组项目一个不能要;第三,抓紧淘汰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老旧设备和生产工艺;第四,抓紧做好本企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的规划和部署。
五要发展新兴产业。要用好用足国家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的现有政策,结合本企业发展实际和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发展与企业主业高度相关的新兴产业。要坚持立足高端,做出水平,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中央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努力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
(三)要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体系。
讨论中大家提出,要围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个大目标,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体系。这个建议很好。近期我们将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对此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这里我提示三点:
一要完善分类考核。关于完善分类考核,大家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我都赞成。特别是这么多年来,每一个中央企业,都在奋力拼搏,干得很苦,成绩也在显现,但是A级数量有限,很难都挤进去。大家的心情我非常理解。完善业绩考核难度很大,面对问题很多。有一次我请了17个老总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座谈,听取大家的意见。听完发言大家全笑了,因为国资委考核中央企业碰到的问题与集团总部考核子企业碰到的问题是一样的。最后我说了一句,理解万岁。一个集团考核都这么难,国资委面对这么多行业,这么大队伍,完善考核的难度不比你们小。所以有时候只能说理解万岁。关于完善业绩考核,在这里我讲四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完善业绩考核体系的目的是,提高考核的准确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中央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第二层意思,今后业绩考核的导向,要重点放在引导企业做强做优,避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和发展速度,引导企业提高发展质量,有效解决企业管理“短板”,推动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最终做成“百年老店”。
第三层意思,业绩考核有两类指标,一个基本指标,一个分类指标。对这两类指标我们有一个基本态度。业绩考核的基本指标,是出资人追求的共性指标,必须坚持。但是共性指标不能多,最多就两个,将来可能就是经济增加值一个指标。经济增加值考核和全员业绩考核是考核的主攻方向,必须强化。业绩考核的分类指标,是针对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功能、不同定位而设计的个性指标,这些分类指标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加以完善。
第四层意思,2011年我们完善分类考核要突出以下五个重点:第一,着力提升价值管理水平,重点提高结构调整的质量,提高投资和并购的质量,提高经营管理的质量,提高价值创造的效率。第二,着力完成国家重点战略性任务,重点做好保障能源供应,保证军品研制,保障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保障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完成。第三,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抓紧处置各类低效、无效资产,抓紧消化处理各类历史欠账和历史遗留问题,抓紧解决长期沉淀下来的各类债权债务,抓紧处理各类重大“老案子”。第四,着力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五,着力加强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实现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围绕这五个重点,我们将抓紧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我们委内有关厅局已经做了初步研究,准备在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再进行深入讨论。
二要提高价值创造水平。出资人最大的追求目标是价值创造和效益提升,当然还有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今后,深化经济增加值考核的方向不能动摇,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要求不能放松。提高价值创造水平,要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抓住以下五个重点:第一,把准资金投向。投资都失败了,投了以后没有收益,肯定谈不上经济增加值,谈不上创造价值;第二,有效降低成本;第三,加速资金周转;第四,清理低效无效资产;第五,坚决止住“出血点”。
三要正确看待考核级别。这些年,中央企业纵向比都在发展,但横向比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发展质量有高有低,考核排名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变化。需要强调的是,A类企业必须是优强企业,将来还必须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企业。因此,进入A级的企业只能是少数,大家一定要正确对待。
(四)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大家在讨论中普遍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发挥资本预算的导向作用,并强化预算的执行和监督。大家的建议都很好,国资委将认真组织研究,积极采纳合理的建议。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以来,我们按照《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要求,结合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实际,资本预算主要用于促进企业加快重组和产业有序调整,支持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帮助企业灾后恢复重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总的看,资本预算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解决中央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支持中央企业深化改革、加快自主创新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后一个时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重点任务是:紧紧围绕“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个大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办大事,充分发挥资本预算的引导带动作用。下一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主要用于“三个倾斜、一个支持”:第一个倾斜是,向推动中央企业优化布局结构,支持中央企业间的重组和内部资源整合倾斜;第二个倾斜是,向核心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倾斜;第三个倾斜是,向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一个支持,就是适当安排一些费用性支出,支持解决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历史遗留问题。
业绩考核与资本预算对支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都有体现。中央企业要做强做优,必须抓紧把历史欠账解决掉,该结就结,该冲就冲,该了就了。我们初步考虑,力争用两三年时间把历史欠账消灭掉,这样企业就可以轻装上阵了。希望中央企业利用当前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有利时机,把自己能够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尽量解决。
(五)要进一步加强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
讨论中,大家普遍要求国资委加强对中央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大家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外部形势日益复杂,尤其是2011年经济形势变数较多,希望国资委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帮助企业研判形势,及早调整,规避风险。对这个问题我委很重视,2011年将按季度召开中央企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分析经济环境,研判形势走向,及时向中央企业提示运营风险。同时,我们将尽力多组织一些经验交流活动,交流工作经验,研究共性问题,共享研究成果。
二是不少同志提出,希望国资委加强对“走出去”的指导,协调中央企业在海外联合竞标,减少恶性竞争;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出台支持政策,加快项目审批。同时,还希望国资委加强对海外投资风险防范、知识产权保护和保密工作的指导。这些建议都很好。国资委对此很重视,正在研究一些具体办法,逐步加大对中央企业“走出去”的指导和协调力度,近期抓紧建立“走出去”工作的协调机制。
三是有些同志提出,目前企业遇到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自身很难解决,如企业间的联合重组、资源优化整合以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支持等,希望国资委出面协调。这里我代表国资委表个态:中央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是合理合法的,国资委一定尽力去协调关系,争取政策,做好服务,当好大家的后盾。
四是有些企业提出,希望提高国资委厅局的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水平,减少业务工作上的重复指导和多头管理。对此,国资委机关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材料报表的重复报送,提高工作协同性,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
(六)三点提示。
一要关注中央企业良好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隐忧,特别要关注业绩辉煌时潜在的下滑迹象与苗头。最近,中国企业联合会根据美国吉姆•柯林斯的最新著作《再造卓越》中文译本,整理了“洞察危机:企业衰落的五个阶段”一文。文中提出企业衰落一般表现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狂妄自大;第二阶段,盲目扩张;第三阶段,漠视危机;第四阶段,寻找救命稻草;第五阶段,被人遗忘或濒临灭亡。我认为,这篇文章对中央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警示,值得大家一读,并以此为鉴。中央企业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和隐忧,增强忧患意识,加强风险防范,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二要共同维护好中央企业的整体形象。中央企业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能因为个别企业形象不好而影响到中央企业的整体形象。在这里,我强调三点:第一,不要踩红线。每个中央企业都要根据所在行业的特点,划出有哪些不能踩的红线。凡是红线内的事,不能干;凡是红线内的钱,不能赚。不要因小失大。最近,国资委即将出台中央企业安全生产九条禁令,以国资委规章的形式发布,这就是红线。要做到令行禁止,对逾越红线的,一定要严肃处理。第二,要保持谦虚谨慎。我们提倡:做事要大刀阔斧,勇于开拓;做人要谦虚谨慎,保持低调。“满招损,谦受益”,这一古训值得我们牢牢记取。第三,要互相支持和补台。中央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兄弟之间的关系。要顾全大局,互相支持,互相补台,携手共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央企业加强战略合作,“抱团取暖”,共同渡过了危机。这种互助互爱的精神,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继续发扬。
三要增强突发事件处理和危机公关能力。要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做好风险防范预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面对突发事件和公关危机,要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真实信息,掌握话语主动权,避免恶意炒作。面对社会上一些不正确、不公正舆论,中央企业要敢于集体发声、共同应对。国资委有关厅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宣传,为中央企业营造一个良好外部舆论环境。
三、对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提出几点要求
一是要认真做好传达学习。要把张德江副总理重要讲话和王勇同志讲话,及时向领导班子和企业全体干部职工传达,组织好学习讨论。同时,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要把这次会议的各项工作部署切实落实到企业各项实际工作中去,确保“十二五”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
二是要及早筹划安排好2011年工作。2011年形势错综复杂,给工作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及早筹划安排2011年工作,进一步梳理细化工作思路和各项措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下更大力气,力争抓出更大成效。
三是要及时沟通情况。请大家及时将这次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情况告诉我们,及时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告诉我们。我们将充分利用国资委的信息交流平台,总结推广大家的经验做法,促进相互学习和借鉴,更好地推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共同完成好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重大任务。
同志们,元旦春节即将来临,中央企业要特别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切实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中央企业负责同志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真正为职工群众送上温暖,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让全体职工都能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3.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同志们:
全市机构改革将市国资委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重新组建市国资委党委,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更是市委、市政府交给在座国资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重大责任。按照市委工作部署,由我担任市国资委党委书记。对我本人而言,亦喜亦忧,喜的是市委对我的一种信任,但更多的是忧,忧的是全市国有企业党建暨党风廉洁建设工作基础薄弱,问题不少,亮点不多,特色没有,更主要的是市属出资企业违规违纪违法的人和事在去年不断频发,加之市委对市属出资企业进行全覆盖的政治巡察,我心里没底,所以一直深感焦虑和不安。
就目前而言,全市国企党建和党风廉洁建设工作还仅仅停留在“三个基本”这个层面:一是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事项决策的制度基本建立。绝大多数企业基本按统一模板将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基本明确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地位作用、职责权限。各企业党组织议事规则也才建立和完善。二是党组织建设在一级企业层面基本达到“两个覆盖”。除军粮供应站和质量检测公司因党员人数不够未成立党组织外,其余21户市属出资企业均成立了党组织,基本实现了党的组织覆盖、党的工作覆盖。33户市属二级企业中,只有9户企业建立了党的组织。三是国有党建及党风廉洁建设考评体系基本建立。从制度层面对市属出资企业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洁建设建立了考评机制,有很多东西还需要摸索、改进和完善。
1月24日,我在2018各区县党委书记和市直有关党委(工委)书记落实主体责任情况述职会上进行了述职,市委增斌书记指出了国企党建工作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落实党风廉洁建设主体责任不力,将国有企业监督管理职责委托给行业主管部门,源头预防不深不实,日常监督流于形式,秦鼎公司、市污水处理厂等多个国有企业发生违纪违法腐败案件。二是国企负责人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党务工作力量不足,党建氛围不够浓厚;有的国企党组织与董事会职责边界未厘清,议事规则程序执行不到位;引进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办法不多,党建引领推动国企治理现代化还有差距。三是一些国有企业党管意识形态工作比较薄弱,工作队伍力量不强,抓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为切实抓好这些问题的整改落实,市国资委党委已研究制定了30余条整改措施,形成了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将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实。
为全面贯彻落实好增斌书记对国资国企党建和党风廉洁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着力在讲政治守规矩上下功夫,牢牢扛起管党治党责任
自2016年10月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市属国企围绕解决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效果不明显。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一是党建工作责任还没有真正扛在肩上,有的企业党组织书记对党建工作仍然不重视,把“老板”的位置摆得很正,把“书记”的责任丢得很远,把党建主业变副业,把责任担当变负担,对上级党委重要会议、文件精神不传达、不学习,对企业党建工作不研究、不部署,一到检查考核就搞突击、搞应付,连最起码的向市国资委党委报述职报告都要三番五次地催促,并且对报告内容不看、不审,只管签字上报,交差了事。二是党组织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有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极不健全,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职责不清、权限不明,长期以党组织会议、董事长办公会议代替董事会决策,并且很多时候都是一把手说了算,不征求班子意见、听不得不同声音,拍脑袋决策是常态。有的企业在研究“三重一大”事项未坚持末位发言制,存在“一把手”先定调。三是国资委党委决策的重要事项置若罔闻,听之任之。比如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通过两年的遴选、建库、考察,才在今年初对9户国有企业率先实行外部董事制度。从执行情况来看,有的企业把国资委派的外部董事当成摆设,变成陪衬,外部董事选派2个多月来,既不变更工商登记,也不召开董事会,重大事项决策依然我行我素;有的企业召开董事会,事前不与外部董事沟通、不提供议题清单和决策资料,仅凭三言两语就让外部董事表态发言,更有甚者,直接关起门来先定调,只让外部董事履行签字手续,“先斩后奏”的事情不在少数。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不讲政治不守规矩的表现。针对这些问题,重点要抓好以下3个方面工作。
一要履行加强政治建设的主体责任。近期,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建立健全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工作责任制,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负起本单位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主体责任。就国有企业而言,落实政治建设主体责任首要的就是要把党组织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凸显出来,把作用发挥出来。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公司章程。公司章程是企业内部的根本法,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要遵循公司章程的各项规定。过去,大家都是按照统一的模板将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写入公司章程,也仅仅是写了,形式上像那么一回事,但真正在执行效果上就不那么理想了。习近平总书记讲了,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没有什么可回避的,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宪法都明确了党的领导地位,一个公司章程有什么好回避的。为此,大家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把党组织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工作职责、保障措施等写清楚、写明白,尤其是要把与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厘清楚,真正把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合法地位凸显出来。此项工作6月底前必须完成,国资委党群科要一个一个企业审,督促一个一个企业抓落实。要落实党组织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的制度机制。要严格落实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把关定向作用,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国有企业不折不扣贯彻执行,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需要明确的是,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不是直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和指挥中心,但也不能把“参与决策”变成“陪衬决策”,这方面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二要履行推动改革任务落实的责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各企业要把牢改革方向,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坚定不移将中央、省、市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系列重要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要在部署工作上“扣扣子”。推进改革任务落实,关键要吃透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然后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进行布局谋划、贯彻落实。只有逐级把“扣子”对齐了,一粒扣子一粒扣子往下扣,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才能在市属出资企业得到有效贯彻,才能确保我们的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步调一致、高效推进。就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来说,其目的是为了革除国企在劳动、人事、分配上的顽疾,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活力和竞争力,从而做强做优做大。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较难改变,利益的藩篱难以破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在贯彻改革方案过程中“扣扣子”,就很难保证按时落实、层层落实、全面落实。要在责任履行上“担担子”。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切实增强推进改革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把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推向深入。企业党组织要落实主体责任,将改革任务与经营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重任,亲力亲为抓改革落实,班子成员要落实“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改革任务措施落地,确保各项改革有力、有序、协调推进。要在工作落实上“钉钉子”。抓改革落实,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看大局、明大势,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的就是促进派,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的就是实干家。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因此,各企业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建设、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改革任务,脚踏实地、不含水分的实干苦干,不能浮在表面、停在纸面的空干假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三要履行支持外部董事工作的责任。外部董事由出资人派出,要向出资人负责,说到底,就是代表市委市政府、市国资委履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因此企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配合支持外部董事工作,党组织书记、董事长尤其要带头落实。要保障外部董事知情权。董事会处于企业重大决策的主体地位,必须依据公司章程,规范建立董事会议事决策机制,明确董事会研究事项的内容、程序和办法,该上董事会研究决定的,必须上董事会,一切按议事规则办。凡未经党组织研究讨论、未进行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的重大事项,一律不得上会研究决策。对要件不齐的事项,外部董事有权提出缓议的意见;对外部董事提出的缓议意见,企业董事会应采纳,企业党组织要督促落实。要保障外部董事决策权。外部董事有权在企业董事会会议上独立发表意见并行使表决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外部董事行使权利。凡需市国资委审批的重大事项,必需提供董事会决议。董事会决策重大事项,必须召开董事会会议,落实一人一票表决制度。对外部董事持反对意见的董事会决议事项,原则上不得呈报市国资委研究。要坚决反对不经外部董事表决的决策行为,对未按规定程序决策,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由作出决定的行为人承担。要保障外部董事监督权。外部董事应列席企业有关决策会议和专题会议,对会议决策事项有违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及市国资委关于企业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有权提出异议。要督促经理层落实董事会决策,对执行走样、推进不力的要及时提醒纠正、限期整改。在履职过程中发现企业经营行为有可能危害国有资产安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者侵害国家所有者权益等需要报告的事项,要及时向市国资委报告。
二、着力在选对人用好人上下功夫,牢牢树立人才兴企理念
近期,市委组织部向市国资委反馈了2013年9月以来国有企业选人用人工作专项检查情况。从反馈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一是企业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有的国有企业在传达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方面存在应付现象,甚至个别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学习记录存在漏页涂改,个别党员干部心得体会直接安排办公室找人代抄。二是坚持政治标准不够,个别国有企业对拟提拔干部政治标准把关不严,致使违纪违法现象频发。三是选人用人上导向不鲜明,个别国有企业存在用人不透明不公开和优亲厚友的现象,该上会的不上会研究,该报告市国资委党委的不报告,要不就是越权上报,任后上报。四是在招录企业员工时随意性较大,把人事管理制度当摆设。个别企业自2013年以来,新招录员工50人,均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招聘,仅仅召开董事会研究确定。这些问题充分说明了,企业党组织在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责任还有较大差距,亟需下大力气予以改进。
一是要“严”选高管人员。
在规范建立董事会基础上,落实企业董事会对经理层成员的选聘权,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解聘公司总经理,并根据总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解聘经理层其他成员。要坚持党组织对企业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经理层成员选聘中,上级党组织在确定标准、规范程序、参与考察、推荐人选等方面把关,企业党组织会同董事会组织人选推荐、测试、考察等工作,集体研究后向董事会提出意见建议,确保人选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二是要“优”选中层干部。
各企业要依据战略定位和市场竞争需要,按照《公司法》规定,合理设置职能部门、管理岗位,减少管理层级,确保部门之间、产权主体之间权责明确、信息畅通、监控有力、运转高效,严格控制管理人员职数。要坚持管理“去行政化”,建立有别于行政干部的经营管理人员选聘、考核、奖惩和退出机制,在选聘方面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选聘、择优录用,在考核方面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将定量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级管理人员,在建立奖惩机制方面,对考评成绩优秀的管理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对未达到考核要求的管理人员给予警示、处罚、降级和解聘,形成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三是要“挑”选专精员工。
要结合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优化内部机构设置,整合子公司、孙公司,精减员工人数。要逗硬实行员工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严把新进员工关口,除竞争性企业外的公司必须做到非全日制大学本科人员不进,非专业技术人才不进,不得再进关系户,不得再搞近亲繁殖。要优化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对高学历、高职称、高奉献的优秀人才要提高政治待遇、薪酬待遇和福利待遇,真心实意地招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四是要“专”选外部董事。
市国资委党群科要按照身份“专职”、能力“专业”、履职“专管”、职责“专用”的原则,加强市属国有企业专职外部董事队伍建设。要更新外部董事人才库,组建外部董事资格评审委员会,对外部董事人才库人选进行独立评审、择优入库。针对企业规模、业务特点、发展需要,通过现职转岗、公开招聘、交流任职等方式,从市属企业负责人、社会专业人才和党政机关中,择优遴选一批聘为专职外部董事,建设一支忠诚、担当、专业、尽责的高素质外部董事队伍,逐步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三、着力在扎笼子堵漏洞上下功夫,牢牢守住廉洁从业底线
刚才,大家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反思近年来市国资系统发生的几起案件,秦鼎公司的制度印了一大本,但大都流于形式,在落实上我行我素,另搞一套,导致郭森在企业长期搞一言堂,一手遮天,最终走上了不归路。污水处理厂制定有财务管理制度,但在执行上严重走样,甚至没有执行,最终导致杨明洪给国家利益带来严重损失。林召金长期奉行老好人思想,最终导致自己严重渎职。上述这些案件和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在思想上有误区,重视不够。有的同志认为只要抓好了经营指标,一切问题都可以大事化小;有的同志认为自己经历了党政机关、企业领导岗位的多岗锻炼,认为自己拍脑袋式、一言堂式的决策不会出问题;还有的同志认为自己单位规模小,人也少,过多“苛求”建章立制没有必要,也没有精力。二是在落实上搞变通,执行走样。建立的规章制度,不正确执行,或者在执行上搞变通,使规章制度如同虚设。我们出台的“三重一大”报告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有利的就积极上报,否则要么隐瞒不报,要么事后才报,甚至事后不报。比如我们有个企业,在项目投资上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也没有及时向国资委报告,最后造成了不小的后遗症。三是在追责上讲人情,当老好人。有的企业领导干部在下属有违纪违规苗头的时候,感觉碍于情面,陷入老好人的思维之中,在从严治党、从严治企中失去了原则立场,“上级不抓不出手,出手也想留一手
”“鞭子高高举起,最后轻轻放下”。因为没有抓早抓小,最后让问题愈发严重,使国有资产遭受严重损失。因此,下一步,我们要以案件为警醒,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喊醒那些还徘徊在党纪国法边缘上的同志,坚决杜绝类似案件或问题再次发生。
一是要扎紧笼子查补漏洞,构建党风廉洁建设长效机制。
要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和《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全面梳理本单位的廉洁风险点,针对容易发生廉洁风险的金融、工程等重点领域,财务、人事等关键岗位,接待、用车等重点环节,建立健全刚性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在制度面前不破格、不越轨、不搞特殊化。企业党群科今年要继续对各个企业的廉洁风险进行定级评估,随时掌握企业廉洁风险点的治理措施和制度完善情况。市国资委也将在已制定的《市属国有企业进一步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市属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监督责任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掌握的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管钱的党风廉洁建设长效机制,真正把笼子扎紧、把漏洞堵住。二是要全面监督严肃问责,形成党风廉洁建设强大震慑。
要清醒认识全市国资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推进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重点工作上,围绕“四种形态”,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以从严查处展现党纪党规的强大震慑。要强化结果运用,党建和党风廉洁建设工作既然已经和企业考核挂钩,和企业领导人员的薪酬挂钩,我们就要严格执行,真正将责任落实情况体现在考核上,体现在薪酬上。同时,要将党风廉洁建设与全市范围开展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活动及持续开展的“中梗阻”整治活动相结合,精准聚焦全省整治的五类突出问题、全市重点整治的三个领域和“中梗阻”表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要坚持“靶向治疗”,针对性整改一批具体问题;坚持“标本兼治”,既要整改面上问题,更要净化思想认识;坚持常态督导,通过督导问责,确保整治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真正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国资国企执行力。三是要突出抓好主题教育,提升党风廉洁建设思想认识。
要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初心使命、担当作为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重温入党誓词、重写入党申请书、举报主题征文或演讲比赛等方式,提升使命意识、担当意识、廉洁意识。同时要常态化抓好“四项基本”教育,党章党规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反面警示教育。不断创新学习教育形式、强化感染力,确保取得良好的学习教育成果,进而树牢廉洁底线,提升思想认识,助推改革发展。4.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市国资委副主任XXX同志在全市国有监管企业监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国资委召开这次国有监管企业监事会及内部审计工作座谈会,目的是通过回顾、总结过去国资委成立一年来各企业监事会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交流在各自工作岗位的经验,更好地推动各监管企业2006年度监事会及内部审计工作。下面,我结合国资委工作实际,讲五点意见:
一、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国资委的基本职能
XX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是根据XX市委、市政府《关于市、区县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组建的市政府直属正县级特设机构,基本职能是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主要职能有:负责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代表市政府向所监管企业派出董事会、监事会或派出专职董事、专职监事,并负责董事会、监事会或专职董事、专职监事的管理工作;对所出资企业负责人进行考核、任免和奖惩;通过统计、稽核等方式对企业国有资产的运行进行监管;监缴国有资本金收益等等。总之,市国资委是代表市政府(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市政府特设机构。告诉大家这些的目的,就是要求大家对市国资委这个新的机构有一个比较清醒的、基本的认识,以便我们今后能更好地合作、更好地开展国资监管的各项工作,更好地完成党和政府、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二、2005年监事会及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刚才几位同志的经验交流,使我感觉到各监管企业在认真贯彻执行《公司法》和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座的各位也在各自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努力工作,并形成了很好的经验。经验交流的目的,就是要求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根据大家的发言和我们平时到企业调研所了解的情况,监事会和内审工作归纳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监事会工作
2005年,各监管企业根据本企业年度生产经营目标,按照《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赋予监事会的职责,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一是各监事会都能列席企业的董事会、股东会和行政会,了解和掌握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并提出质询和建议,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积极发挥作用;二是以财务监督为核心,配合监审部门审验各类经济合同、对企业资金流向、物资采购流程、技改项目、在建工程等实施监督,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及使用效益。五粮液集团公司根据下属子公司较多的实际情况,将集团公司所有子公司划为7个责任区,对各责任区监督工作的开展、目标考核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由集团公司监事分别负责,确保监事会对各子公司的监督不缺位;丝丽雅集团公司监事会以工程施工监督和工程结算监督为重点完善建设工程廉政合同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积极参与党委、纪委、工会组织的党风“双廉”考核及民主评议,检查公司高管人员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是否忠实履行职责,是否勤勉廉洁;四是规范企业关联交易,保证关联交易的公平、公正。
(二)内部审计工作
一是强化内控制度建设,依法审计,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和客观公正。如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审监部以“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为工作原则,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直接向公司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2005年内审工作被国家审计署授予“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单位”;二是针对企业重点工作,集中精力抓增收节支为目标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XX天原股份有限公司、XX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全公司关注的大宗原料—煤炭采购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审计后,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办法,促进了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是普遍开展了子分公司、二级法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天原股份有限公司对2005年离任的5个分公司的责任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XX金川电子有限公司对2005年离任的6个分厂的责任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七九九厂审计部完成两个分厂厂长的离任审计,XX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大华总公司和给排水分厂的离任审计;四是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专项审计。丝丽雅集团公司审监部根据2005年老厂区实施搬迁的实际,集中精力抓好搬迁物资财产清查和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全年共审查、签署715份搬迁财产验收单,内审工程结算1166本,保证了公司5.82亿元的生产设备、6100万元的电子设备、6600万元的管道在搬迁过程中的安全、完整。
三、关于2006年监事会和内部审计工作
2006年是 “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司法》修改后全面贯彻实施的第一年,市国资委作为市政府授权监管国有资产的特设机构,也将全面履行出资人职责。各监管企业要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以贯彻实施新的《公司法》为契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民主科学制度和协调制约机制,逐步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加大内部审计工作力度,企业领导要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推动企业转变经营机制、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在企业营造“尊重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监事会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
为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作出更大的贡献,现对监事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按照《公司法》和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市国资委将开展外派监事会或专职监事的试点工作,各监管企业要积极支持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切实保护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二)要切实履行《公司法》、《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赋予监事会的职责,以财务监督为核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权益不受侵害;完善监事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体系建设,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继续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督,加强财务审计、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监事会、内部审计机构要加强联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认真开展工作。市国资委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进一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比选程序和完善招投标工作,与企业一道,共同构筑国有资产流失的“防火墙”;
(四)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按照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首先,要加强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其次,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使之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最后,要落实必需工作经费,确保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内部审计机构要认真组织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按照内部审计的范围,将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经济责任,纠正违规行为,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认真履行职责
在座的各位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熟悉自身的业务工作,并具有良好的政治修养和业务素质,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和社会不断进步,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履行好职责,才能完成党和政府、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为此,对从事监事会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的同志提出以下要求:
1、加强学习,尤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只有掌握了法律法规,我们才能在平时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当前应重点学习新的《公司法》《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83号)《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8号)等法律法规,结合企业的实际,认真学习,提高每位从事监事、审计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提高监管协调能力。
2、建章立制。掌握了有关的法律法规,还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使之不违法不违规,也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工作中也能更加做到有章可循,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3、认真履行职责。监事会工作、内部审计工作,上有法律法规可依,下有规章制度可循,那么我们就要根据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职责,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监事会的职责《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已有明确规定,新的《公司法》更是使其职责的范围扩大了和具体了;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也作了明确规定,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定,我们应根据这些规定和要求,摆正位子,围绕企业的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对照检查自己的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不断创新,认真履行党和政府、人民赋予自己的职责,处理好股东、企业、职工三者的权益关系,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坚持服务为本,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不断提高对所出资企业的监管水平。
市国资委自2005年5月份组建以来,坚持“以新的作风做好新的工作,以新的形象履行新的职责”,既要把出资人职责范围内的事项监督好、管理好,更要尊重和维护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坚持以服务企业为本位,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不断提高对所出资企业的监管水平。2006年,市国资委将从继续完善和加强监管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入手,推动企业健全内控制度,加强企业对外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和已核销不良资产的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大做强国有企业。
五、不断加强对国资监管工作的探索与研究,建立监事会、内审机构、纪检监察的沟通联系制度,搭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平台,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
国有资产监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极具挑战性、探索性和风险性。市国资委、各监管企业要在工作实践中建立监事会、内审机构、纪检监察的沟通联系制度,搭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平台,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不断探索好的经验和做法,经常沟通交流、相互借鉴,对于提高国资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大有裨益。今后,市国资委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定期开展交流学习,并通过信息化网络建设,畅通联系通道,打造交流平台,提高全系统监事会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合力和影响力。
同志们,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也是实现省市政府提出实施“工业强省”、“工业强市”战略目标的第一年。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必须扎实。做好今年的国有监管企业监事会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意义重大。希望各监管企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深入贯彻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依法履职,开拓创新,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XX、魅力XX”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09-23
在全市国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17
在国资委机关“五四”青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0-14
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16
在全市国资监管暨国企党建工作会议上的发言06-25
国资发群工[2009]52号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06-20
国资委主任汇报材料07-28
上海市国资委下属企业名单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