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12篇)
1.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篇一
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现状综述
混合收集
在我国,城乡生活垃圾逐年增加,生活垃圾处理越来越困难,加上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很多大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都面临着无地可选的困境,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需求也将日益增加。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垃圾收集方式都是混合收集,由于这种收集方式简单易行,对垃圾收集设施及作业方式要求都比较低,收集费用也比较小,这也是目前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历史最悠久的收集方式。但是这种垃圾收集方式降低了生活垃圾中可用物质的纯度和其再利用的价值,同时增加了垃圾分拣、处理和处置的难度,提高垃圾处理的总费用,不能满足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甚至会发生化学反应,增加垃圾的毒性和危害性,加剧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处理液是造成我国生活垃圾焚烧能源耗资巨大、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的比例在50%以上,生活垃圾由于含水率高,常会造成焚烧时燃烧热值不够,不仅降低焚烧炉的功效,而且添加煤、油的等辅助燃料的同时,造成能源巨大浪费,推高了焚烧处理的运营成本。垃圾分类
从分类收集的概念来看,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分类收集指的是从源头居民家庭、企事业单位等开始,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和性质进行分类投放的过程;“广义”的分类收集指从垃圾产生的源头开始,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将垃圾分类后收集、储存及运输的收运的全过程。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可以避免垃圾之间的相互污染,降低垃圾处理成本,为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发电、资源综合利用等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的应用奠定基础。其中,实现厨余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是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重点。
自2000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厦门、桂林等8个城市根据各自情况,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基本上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北京、杭州、厦门等城市明确了将厨余垃圾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出来单独收运处理的思路。然而,10多年过去,生活垃圾分类在这些城市仍未得到有效推行。
为什么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如此之难?有调查显示,受访者眼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们难以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63.0%)。其他原因还有:政府不重视(62.1%);政府投入不够(61.4%);分类标准复杂,很难掌握(54.3%)。政策尚未健全
目前我国虽然在一些法律条文中对垃圾分类做出了规定,但其立法原则、思想相对滞后,框框多,实质性、可操作性的内容少,对于具体分类方式、如何分类没有明确规定,给管理部门的具体实施带来了一定难度。此外,缺乏全国性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法规,仅有北京、上海、广州少数几个城市制定了地方法规,缺乏在全国层面上对垃圾分类进行法律规定,影响了垃圾分类立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管理相关办法中对生活垃圾分类尚不够明确;居民手头也没有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对于没有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行为如何处罚也未作出规定。
而我国的回收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目前又缺乏相应的行业和技术标准,因此该行业技术含量较低,回收行业成为农民来城市就业的首选。缺乏废弃物行业分类标准和技术标准,也是影响垃圾分类的一个重要原因。宣传教育缺失
在生活垃圾分类的问题上,人们的习惯与政府的作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台北和北京两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生活垃圾的种类都非常相似,可是台北生活垃圾分类推行的情况却明显好于北京。原因在于,台北市政府已经制定出了细致、全面的法规政策,并将其向市民进行充分的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在台北就成了一个上至市长下至老百姓都纷纷参与的全民行动。
市民实行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有待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尚未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政府的主导宣传力度不足,在垃圾分类的宣传上尚未形成共识,在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时,未能让公众真正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多数市民不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不知道垃圾该如何分类。而且公共媒体的支持度也远远不够,垃圾分类宣传的范围、层面、途径、形式、持久性都有待加强。配套设施落后
生活垃圾分类能否得以持续推进,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处理设施建设应当相衔接,当不具备配套设施时,无法做到分类收集后分类处置,就会挫伤大家的积极性。例如,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垃圾没有相应的收集处理办法,大量的废电池、废旧荧光灯管收集后集中堆放;居民在家里分类,倒出去又被混在一起,导致很多居民抱怨自己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没有意义,挫伤了居民的分类积极性。目前来看,全国性的垃圾分类的系统建设和运行体系尚未形成,垃圾分类回收执行情况不乐观,绝大部分居民小区设置的分类投放垃圾箱形同虚设,混装垃圾、混合收集、混合运输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垃圾运输体系与资源再生企业、末端处理处置设施尚未形成直接的供求关系,分类出来的垃圾缺乏合适的出路。
从去年起,北京开始在600多个小区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垃圾分类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再生资源回收,第二层是厨余/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北京垃圾厨余/餐厨垃圾含量很高,已在大部分试点小区配上了厨余垃圾分类运输设施,具备了厨余垃圾分类收集的条件,全市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到4000吨/以上;第三层是有害垃圾分类,还不具备处理设施,无法进行。协调机制不完善
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从源头分类、正确投放到分类收集、运输和最后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社会性和广泛性,涉及部门多,涉及人员杂,并且整个系统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末端环节。目前各个试点城市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上想同:生活垃圾收集工作由街道、居委会、物业等有关部门负责,垃圾清运、处理工作由环卫部门负责,废旧物品回收、再生资源利用工作由商务局负责,有害垃圾由环保部门负责,电子垃圾由发改委负责,医疗垃圾由环保和卫生部门负责。在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链条中,各部门职能尚未形成合力,环卫部门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中碰到相关单位、部门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市民也大多数都不了解,难以在垃圾分类工作上给予配合。资金投入不足
一方面,没有实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目前垃圾清运费的收费状况很差,不到应收费的50%。另一方面,政府财政投入不足,造成垃圾分类收集的软、硬件条件缺乏,大范围内推行困难。这些都成为阻碍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进展的主要原因。
2.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篇二
1 回用现状
1. 1 利用量与利用率
根据《2012 年度水务管理年报》,截至2012 年末,全国城市( 县城) 年污水处理回用量44. 3 亿m3,再生水厂503 座,再生水生产能力2 166 万m3/ d,再生水管道总长7557 km。城市污水处理回用主要用于景观环境、工业生产、农林牧业、城市非饮用水和地下水回灌5 个方向,各类用水所占回用量的比重分别为45. 4% 、37. 0% 、13. 8% 、2. 9% 、0. 9% 。根据近几年水务管理年报数据,绘制实行水务管理地区的再生水利用量和再生水利用率变化情况图,见图1。《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包括城市再生水在内的非常规水源利用目标: 非常规水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污水处理量的25% ~ 30% ,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10% ~ 25% 。从图1 中可以看出,我国2012 年再生水利用率为19. 15% ,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到“十二五”期末,再生水利用目标可以基本实现。
1. 2 政策制度
1. 2. 1 国家政策规划
1996 年原建设部出台了《城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是为推动城市污水的综合利用,促进节约用水,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及有关国家规定而制定的。2004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 国办发[2004]36 号) ,要求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提出缺水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使用再生水,加强水质监测与信息发布,确保安全用水。2008 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使用再生水。在有条件使用再生水的地区,限制或者禁止将自来水作为城市道路清扫、城市绿化和景观用水使用”[3]。2011年以来出台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2011—2015 年) 》等多个方案、纲要、意见、规划等文件,多次强调了对再生水利用事业的推进,明确了国家继续大力发展再生水的政策方向。
1. 2. 2 地方政策规划
再生水发展较快的城市主要是北方严重缺水型城市,比如北京市、天津市等。北京市出台的再生水相关政策规划有: 《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中水设施建设的通告》、《关于加强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设施管理的通知》、《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设施运行暂行规定》。天津市出台的再生水相关政策规划有:《使用新型水源暂行办法》、《天津市节水型企业( 单位) 标准》、《免缴污水处理费的单位认定暂行办法办法》、《住宅中中水供水系统建设规定》、《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天津市城市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节水型居民生活小区标准》、《居民生活小区节水型用水器具改造规划》、《天津市住宅及公建再生水供水系统建设管理规定》、《天津市“十一五”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的实施意见》,等。
1. 2. 3 行业管理体制
水利部2008 年“三定”方案中,水利部内设机构水资源司具有“指导饮用水水源保护、城市供水的水源规划、城市防洪、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等非传统水资源开发的工作”职责。截至2012 年底,全国已组建水务局或承担水务职能的水利局有1 923 个。其中,省级( 副省级) 11 个,地级263 个,县级1 649个。承担污水处理回用职能的水务局或水利局有478 个。同时,再生水行业属于环保水处理行业的子行业,环保水处理行业主管部门是国家环境保护部,污水处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受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管理。横向来看,再生水行业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受到各个行业的分类监管。纵向来看,依据国务院各部门分工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的规定,采取分级和分部门管理体制。
1. 3 处理技术
再生水处理工艺大致可分为以物化处理为主的“老三段”工艺,以超滤、微滤和反渗透膜技术为主的“膜处理”工艺。其中,“膜处理”工艺又可分为以超滤或微滤为主的“单膜”工艺、以超滤或微滤+ 反渗透的“双膜”工艺和以污水为水源的“膜生物反应器”工艺[4]。
1. 3. 1 老三段处理工艺
“老三段”处理工艺的主要流程是: 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 混凝、沉淀或澄清或微絮凝+ 过滤+ 消毒。处理工段包括: 进水泵池、混合反应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送水泵站。此工艺可有效地去除二级出水中残留的悬浮态和胶态固体物质,使水中浊度大大降低,并能使水中的SS、浊度、BOD、COD、磷、重金属、细菌及病毒的浓度进一步降低。但对凯式氮或氨氮基本上没有去除作用,且针对较高的总溶解性固体处理功能较差。
“老三段”工艺再生水厂投资约为1 000 ~1 500 元/ ( m3·d) ,水处理总成本约为1 元/m3,与“膜处理”工艺相比较,投资较小,工艺简单,技术成熟,便于操作,但占地面积大,基建成本高。从回用目的来看,传统的“老三段”工艺处理后的再生水回用于工业和城市杂用较多,少部分回用于景观环境。
1. 3. 2 单膜工艺
“单膜”工艺的主要流程是: 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化学絮凝+ 沉淀+ 微滤或超滤,处理工段包括:进水泵池、混合反应池、沉淀池、膜过滤装置、清水池、送水泵站; 该处理工艺与传统“老三段”处理工艺相比,工艺运行稳定可靠,处理后的再生水可以满足非饮用水,单膜工艺再生水厂投资约为2 000 ~3 000 元/ ( m3·d) ,水处理成本约为1. 5 ~2. 5 元/m3,单膜处理工艺无论是投资还是制水成本都较高。目前已应用于居民冲厕、工业冷却循环水、景观环境用水等。微滤或超滤前增加沉淀工段,可以延长膜的过滤周期,增加产水量并延长膜的寿命。微滤或超滤几乎能去除所有的原生动物孢囊、SS、细菌、部分病毒和总溶解性固体。在去除SS之外,微滤或超滤膜能截留大的有机分子,提高难降解化合物如油脂或乳化油的生物降解性,但是脱盐功能不如“双膜”工艺。应用中,考虑膜的使用寿命,对各种清洗药品的品质、浓度要求十分严格,上游来水变化,尤其是SS、氮、磷的波动对微膜或超滤膜的反冲洗、药洗频率与效果及产水水质有很大的影响,而这些指标很大程度依赖于污水厂的处理工艺,因此,回用工艺与污水处理工艺之间建立联动运行机制十分必要。
1. 3. 3 双膜工艺
“双膜”工艺的主要流程是: 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化学絮凝+ 微滤或超滤+ 反渗透。处理工段包括: 进水泵池、混合反应池、微滤或超滤装置、反渗透装置、清水池、送水泵站; 将微滤或超滤代替传统的“老三段”处理工艺作为反渗透的预先处理工段,可以节省占地,提高预处理的可靠性,从而使得反渗透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大大提高。目前该处理工艺已经在国内得到应用,运行结果表明经过该工艺处理的再生水水质较高。
现有再生水处理工艺中“双膜”工艺出水水质较优,但其投资和运行费用也最高,未来几年运行成本有下降的趋势,但下降的空间有限。从目前研究来看,“双膜”工艺出水水质并非完全没有生态安全性的担忧。针对目前大量兴建的工业园区再生水回用,“双膜”工艺将依托占地省、受水质水量波动小、可处理高含盐量水质的特点,会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双膜工艺再生水厂投资约为2 630 ~4 950 元/( m3·d) ,水处理成本约为1. 9 ~ 5. 3 元/m3。总体来看,“双膜”处理效果是最好的,但投资最高,且膜污染、膜寿命有限、产生浓水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1. 3. 4 膜生物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 MBR) 是通过膜强化生化反应的水处理新技术。MBR工艺出水水质较为稳定,出水水质一般好于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可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但是目前超过5 万m3/ d以上的项目并不适用于MBR工艺,其存在污堵、大量污水外排的风险,且规模过大,运行电耗成本将更加凸显,很难控制。MBR的主要特点是: MBR工艺再生水厂投资约为2 000 ~ 3 000 元/ ( m3·d) ,水处理成本约为1. 3 ~1. 5 元/ m3。MBR工艺中膜投资约占总投资的2 /3,膜寿命长短直接关系到系统投资和运营成本,从而影响项目生命周期的财务平衡; 膜污染是膜技术应用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它将影响膜的稳定运行,决定膜的清洗周期和更换频率,膜污染被认为是影响MBR工艺经济性的最主要原因。
2 存在问题
2. 1 体制机制不顺,政策法规缺失
虽然2008 年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明确赋予水利部指导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等非传统水源开发利用职能,但在全国已组建水务局或承担水务职能的水利局中具有污水处理回用职能的水务局或水利局仅占25% ,其余城市仍由城建或环保部门管理,导致城市污水处理回用中央与地方管理体制不一致、政出多门等问题。如前所述,目前,我国出台了若干与再生水有关的政策,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大多以宏观的“鼓励”、“大力发展”措辞为主,除再生水企业纳入资源综合利用范围免征增值税外,还没有出台针对污水处理回用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也没有一部综合的、能调节各方利益的再生水法规。对再生水企业的引导、鼓励、支持以及优惠政策未能落到实处,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发展仅靠供需方的市场行为很难获得快速发展,再生水资源不能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同时在缺乏系统规范的行业监管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水体污染事件发生,不利于城市污水处理回用事业的健康发展。
2. 2 规划未落实,标准规范不完善
目前,国家层面出台的多个规划中多次提及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回用,但尚未建立国家层面的城市污水处理回用规划,已编制规划的部分城市规划相关内容也未得到落实,大多数城市尚未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颁布的再生水相关的标准仅有前建设部出台的5 类回用对象的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标准和水利部颁布的再生水水质标准,而其他的设计、施工、运营、监测等相关标准规范参考自来水和污水对应标准,没有专门针对再生水利用的相关标准。
2. 3 资金投入不足,企业经营困难
城市污水处理回用设施建设和运营具有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回收期长的特点。目前,再生水投资主要由政府资本金注入或银行贷款构成,社会资金参与程度偏低,由此导致再生水项目资金投入有限。另外,再生水水价较低,不足以维持再生水企业成本,企业负担较重,同样制约着再生水的推广和应用。
2. 4 管网配套不足,买卖双方管线未通
管网设施的建设是推广利用再生水的必要条件。目前,再生水利用设施以及管网等配套设施没有长远规划和超前布局思路,市政道路建设没有预留再生水管线线路,致使后期再生水管网铺设存在费用较大、总体审批困难、审批周期过长等情况,从而进一步导致厂、网分离或不能同步实施的现象。管网配套不足已成为各省市再生水推广的一大瓶颈。
2. 5 政府认识不足,公众参与度低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宣传不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虽然再生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且已用于工业冷却、农业灌溉、景观河道补水等方面,但因其源水是污水,人们在使用安全上仍存有疑虑; 二是宣传对象单一,大量的宣传工作是针对民众的宣传和教育,忽略对政府官员的宣传。
3 发展趋势
再生水利用行业发展趋势主要有五方面影响因素: 市场需求、价格体系、进水水质、出水水质、技术革新及工艺进步。
从再生水目标市场方面来看,据城市污水处理回用供需分析研究报告测算,到2020 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回用需求将达282 亿m3/ a,其中工业回用需求172 亿m3/ a,生态补充水回用需求101 亿m3/ a[5]。《“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规划》指出,“十二五”我国再生水计划新增设施能力2 500 万~2 600 万m3/ d,即91. 25 亿~ 94. 9 亿m3/ a。在工业回用需求中,根据回用量、水质要求、技术经济性、政策倾向性等综合考虑,火电厂循环冷却水源水将是最大工业回用需求用户。
从价格体系方面来看,2007 年31 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居民用水自来水平均单价为1. 61 元/m3( 不含污水处理费) ,工业用水平均单价为2. 19 元/m3( 不含污水处理费) ,2011 年居民用水自来水平均单价为1. 88 元/m3( 不含污水处理费) ,工业用水平均单价为2. 70 元/m3( 不含污水处理费) ,5 年内居民用水价格涨幅为18% ,工业用水价格涨幅为23% 。可以看到居民用水自来水价格与再生水价格( 目前约在1 元/m3左右) 落差不是很大,而且居民使用再生水会涉及到居民接受程度及管网铺设等问题,价格仅是一方面的因素。若工业用水以30% 的涨幅计算,到2020 年工业用水价格上涨到6 元/m3( 不含污水处理费) 的城市有昆明、长春、石家庄、宁波、上海、济南、杭州、西安、太原、青岛、大连、苏州、宝鸡等城市,可见,工业供水价格与再生水价( 1 元/m3) 落差较大,且工业用户水质要求低且需求量大,再生水用于工业回用有很大发展前景。
从污水处理回用的原水来看,针对火电厂循环冷却水这一最大市场,对于原水为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石灰凝聚澄清过滤工艺将会有一定竞争优势。对于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的原水,混凝、沉淀、过滤工艺或者微絮凝、过滤工艺将具有应用前景。对于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的原水,BAF及MBR生化脱氮工艺以及臭氧———活性炭物化脱氮工艺将具备应用前景,另考虑BAF和MBR受温度影响较大,其在北方地区的应用需慎重选择。
从污水处理回用的出水来看,未来几年我国再生水应用的两个主要目标市场是工业用水和景观生态用水,两种再生水回用控制的关键指标分别为氨氮、溶解性总固体等,对于目前单一的消毒技术基本可满足回用需求,未来氯消毒在工业循环冷却用水中仍具备一定的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推广优势。但面对城市杂用、农业用水、地下回灌使用再生水,氯消毒在技术上并不能完全满足要求,虽然目前二氧化氯、臭氧消毒都已经有一定工程应用,但应用数量仍不多,不能足以证明其可靠性,因此单一消毒技术不可能完全取代氯消毒[6]。
从技术革新及工艺进步方面来看,随着膜材料、膜组件的革新和与其他工艺的流程优化,膜技术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应用前景。MBR工艺适用于土地资源紧张、出水水质要求高( 高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可达到工业供水等水质如工业园区等) 、环境敏感区域,另外针对火电厂原水为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凭借其生物脱氮能力具备应用前景,并根据目前MBR项目的工程效果,推荐最佳的规模控制在5 万m3/ d以下[7]; 双膜法可以达到各类出水标准,会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超滤/微滤在城市杂用、生态补水方面都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滤/微滤膜可作为原有砂滤池的改造工艺,以及作为反渗透膜的前处理,也是其未来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4 结语
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不断增长、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致使我国水污染及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国内外经验表明,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是开发新水源、解决水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和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手段之一[8]。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涉及政策、法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和地方应制定相应激励政策,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最适合的回用工艺和途径,把再生水作为资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体系[9]。尤其对于北方资源缺水型地区,应该抓住时机,充分利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生态文明建设以及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良好时机,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哲,郭莉莉.我国城市污水回用可持续发展的展望[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23(2):23-26.
[2]王颖.我国城市污水资源化回用现状探析[J].山西建筑,2006,32(15):146-147.
[3]李伟,钟玉秀,刘洪先,等.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政策法规与管理制度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11(7):66-70.
[4]李杰,张弘,韩晶晶,等.污水回用技术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5):111-114.
[5]北京中水江源地下水保护利用研究所公司.城市污水处理回用供需分析研究[R].北京:北京中水江源地下水保护利用研究所公司,2011.
[6]蒋以元,柯真山,张煜,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中的消毒问题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8(2):16-21.
[7]李国新,颜昌宙,李庆召.污水回用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1):79-83.
[8]张文超,张建新,白宇,等.国内外污水再生利用发展分析[J].水工业市场,2010(8):32-34.
3.浅谈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篇三
【摘 要】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应用的工艺很多,但各种工艺都有很多的优缺点,尤其是很多项目没有具体结合水质情况来选择工艺,造成出水水质不达标或运行成本过高,这些都将是以后我们亟待解决的。因此,本文综述了当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种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旨在为以后具体污水处理项目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进展
1.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类型与应用现状
1.1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类型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类型很多,根据微生物的生长方式、代谢形式及为其提供的反应器形式等。
污水处理技术如下:活性污泥法:AB法、SBR法及其变型工艺、氧化沟法、普通曝气法、A/O法、A/A/O法等。污水生物膜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好氧处理技术生物流化床厌氧生物处理法:厌氧消化池及其变形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流化床等生态处理方法:稳定塘、生态系统塘、土地处理法、烅烄烆人工湿地技术等。
1.2各种工艺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污水处理事业,正高速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发展,从工艺类型上看,活性污泥法是我国现有城市污水厂的主要工艺类型,占到八成以上;其余的工艺类型包括一级处理,强化一级处理,人工湿地等。
2.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研究进展
2.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实质上是自然界水体自净的人工强化模拟。长期以来,城市生活污水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是世界各国应用最广的一种生物处理流程,具有处理能力高,出水水质好的优点。该方法主要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组成。废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
2.2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利用微生物群体附着在固体填料表面而形成生物膜来处理废水的一种方法,是土壤自净的人工化和强化。生物膜法主要用于从废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主要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H2O、CO2、NH3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气一般直接来自大气。
生物膜法最早出现的工艺是将污水喷洒在粗滤料上而得以净化的普通生物滤池,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人工生物处理设备。在它的基础上,衍生出了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和生物接触氧化池等工艺。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如生物流化床、空气流床、纯氧流动床、三相流化床和厌氧兼型流化床、活性生物滤池等工艺,还有空气驱动的生物转盘、生物转盘和曝气池相结合、藻类转盘等。如今,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在城镇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特别是硝化和反硝化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因而广泛应用于石油、印染、造纸、农药、食品等工业废水的处理。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性能好、产泥量低、占地面积少、便于运行管理等优点,其缺点为滤料表面积小,BOD容积负荷小;附着于固体表面的微生物量较难控制,操作伸缩性差;靠自然通风供氧,容易产生厌氧;需要较多的填料和支撑结构,基建投资较大。如何克服这些缺点,将成为生物膜法以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2.3厌氧生物处理法
厌氧生物处理法是在厌氧细菌或兼性细菌的作用下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最后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是有经济价值的能源。
由于处理效率低、速度慢、甲烷菌对环境要求严格且不易控制等缺点,厌氧生物处理法长期以来一般仅用于污泥处理。但是,由于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的加重,厌氧生物处理这种既节能又产能的特点,起到了缓和污水处理厂“建得起,养不起”的矛盾。因此,厌氧生物处理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诞生了一大批新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如厌氧生物滤池、厌氧转盘、厌氧膨胀床、厌氧接触氧化、厌氧档板反应器、厌氧流化床法以及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厌氧生物处理法的主要限制因素:较低的污染物浓度和低温,在经过了长期的各种改进试验后,也基本得到克服。
目前,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发展趋势是与其它生物处理方法联用,如厌氧-好氧复合工艺等,它们具有投资少、节省能源、污泥产量少、出水水质好等一系列优点。目前厌氧生物处理法正朝着能处理低浓度有机污水,不仅能脱磷脱氮,而且运行维护方便、经济等方面发展。
2.4生态处理法
生态处理法主要有水体净化法和土壤净化法两类,主要的处理工艺有稳定塘,土地处理法,人工湿地技术。水体净化法常用于生物稳定塘,其净化机理同活性污泥法相似;土壤净化法有土壤渗滤和污水灌溉,其净化机理与生物膜法相似。生态处理法不但费用低廉、运行管理简便,而且对难生化降解有机物、氮磷营养物和细菌的去除率都高于常规二级处理,达到部分三级处理的效果,而其基建费用和处理成本只分别为二级处理厂的1/5~1/3和1/20~1/10。此外,在一定条件下,生物稳定塘还能作为养殖塘加以利用,污水灌溉则可将废水和其中的营养物质作为水肥资源利用,获得除害兴利、一举两得的效果。所以,近10多年来,这类废水处理技术又恢复了生机,并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90年代起,我国在综合氧化塘、生态塘、人工湿地技术、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推广方面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诚然,在该技术得到世界各国青睐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其存在的一些弊端,诸如氧化塘占地面积达,处理效率低,停留时间长,污水处理系统集中表现出的对公共卫生状况的影响问题,可能引起地下水的富营养化的问题。这些弊端正是这一领域急需解决的重点技术性问题,并势必直接影响着这一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效果。
3.展望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工艺的应用已经摒弃了以前所谓的一阵风的现象,而是处于一种百花齐放的状态,即各种污水处理工艺在我国都得到了一定规模的应用,其中以A/O、A2/O及其变形工艺、氧化沟、SBR为主。
(1)目前各种工艺结合起来应用的例子越来越多,优势互补的效果也比较明显,相信在未来会成为一种趋势。
(2)随着两型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生态处理法将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这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3)到目前为止,对活性污泥法在运行方式上还没有大的突破,往往是一些局部的改进,但在曝气方式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活性污泥法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朝多功能方向发展,如培养或驯化专用细菌等。
(4)现行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常规处理组合仍将在新世纪的初期得到延续,但不是简单重复,而应是“强化”或“优化”了的工艺组合,并针对不同的水源条件和水质要求,辅以预处理和深度处理。
总之,具有脱氮除磷,产泥量少、且污泥达到稳定,高效率,低投入,低运行成本,成熟可靠,且能适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的的工艺将是工艺选择的首选,并成为工艺改进与研究的导航仪。 [科]
【参考文献】
[1]邵青.水处理及循环再利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田文龙,刘瑶环.我国污水处理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06(3):110.
4.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讨论 篇四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讨论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人口不断攀升,据联合国相关部门预测,至2050年,中国城市人口数量将突破10亿!这中发展趋势,对我国城市的基础设置建设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挑战着我国城市的.配套设置建设工作.城市污水处理,作为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政府重点投入和关注的领域,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规模,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无法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污水排放.本文将从城市污水处理的几点关键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以期给越来越严峻的城市污水处理工作,带来一点参考价值.
作 者:吴纲纲 作者单位:山西省环境工程设计院,030006 刊 名:现代经济信息 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22) 分类号:X7 关键词:城市污水 污水处理5.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篇五
论循环经济下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发展战略
近年来,我国城市我国的`污水处理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对于我国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给城市污水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题.在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建设下,本文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着手,从资金、技术、法律等多方面探讨新时期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战略措施.
作 者:沈文钢 作者单位: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72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0) 分类号:X5 关键词:循环经济 污水处理 战略6.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篇六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现状调查与技术经济指标评价
通过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和运行效果的抽样调查、分析与评价,针对我国国情,分析比较了当前我国污水处理厂主要使用工艺的.处理效果(普通污染物去除、除磷脱氮)、运行稳定性、自控要求、二次污染等技术指标以及能耗、投资、运行费用、占地面积等经济指标,评价出城市污水处理主体工艺在不同情况的适用性.并就合理确定建设规模,选择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科学地进行工艺方案比较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作 者:王涛 楼上游 作者单位:机械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技术与装备研究所,北京,100044刊 名:给水排水 ISTIC PKU英文刊名: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年,卷(期):200430(5)分类号:X799关键词:城市污水 处理工艺 调查 技术评价 经济评价
7.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篇七
目前城市垃圾处置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制能三种。其中尤其以焚烧制能方式在“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方面效果最佳,从而引起国内外广大研究者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垃圾的主要处置方式均采用焚烧制能方式为主。尤其日本由于国内资源缺乏,是世界上拥有垃圾焚烧场最多的国家之一,其焚烧处理的垃圾量占其垃圾总量的90%以上。城市垃圾焚烧处置方式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耕地,而且还能够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表1列出了2003~2009年度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和处理情况,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每年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
对城市垃圾进行常规检测表明,城市垃圾含有一定量的热值,可以作为一种燃料单独或与其他燃料(如煤、油、生物质等)混合燃烧来产生热量。在高温环境下,垃圾的多种成分包括病原体和含氯的各种有机毒物等都可以迅速分解燃烧,产生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焚烧同时产生的各种酸性气体可以通过在焚烧处理装置中得到有效处理(通常被转化成各种盐类)。而垃圾中的重金属则可以固化在灰渣或飞灰中,焚烧之后的灰渣体积仅为垃圾体积的百分之几,其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效果明显。焚烧过程中可能产生剧毒的PCDDs/PCDFs等,造成二次污染,已引起广泛注意,可以通过在焚烧过程中采取合理措施控制减少并消除PCDDs/PCDFs等物质的生成,或者在尾气处理时采取过滤器中添加活性炭吸附来脱除PCDDs/PCDFs等物质。
1 我国城市垃圾焚烧处理方法
目前来说,城市垃圾的焚烧制能处理方式主要有固定床(炉排炉)和流化床两种形式。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由于实现了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焚烧垃圾热值较高,因而重点发展炉排炉焚烧装置。对于我国而言,由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城市垃圾目前还未能够有效的实施分类收集管理处置,并且垃圾具有多形态、多成分、多水分、热值较低等特点。我国城市垃圾所具有的这些不同于其他国家城市垃圾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城市垃圾焚烧处理装置应该以流化床焚烧处理装置比较合适。当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都在大力兴建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综合利用厂,其首选焚烧技术为流化床焚烧处理技术。
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
(1)流化床垃圾焚烧炉采用几十倍于垃圾量的石英砂或者灰渣作为床料,由于空气挟裹砂粒作剧烈运动,使得垃圾同高温床料的混合迅速均匀,从而加速了垃圾燃料的预热、干燥和燃烧过程,一般垃圾在流化床中仅需数秒钟至数分钟即可燃烧完全,并且燃烧稳定,温度容易控制,因此NOx生成量少,并可彻底破坏二恶英PCDDs、呋喃PCDFs等有毒气体,在炉内添加石灰可以脱去SOx和HCl等酸性气体污染物,不需要气体洗涤塔即可以满足较高的环保标准要求。
(2)由于燃烧彻底,因此选择的过量空气系数可以较低(1.3~1.5),适用较宽范围的高水分垃圾(含水量可以高达60%,低位热值3000~30000 kJ/kg),同时可以混烧10%~15%污泥,也可以焚烧塑料、橡胶、废油等各种工业垃圾,不会出现结渣等问题。
(3)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的运行负荷变动范围很宽,可达25%~150%,排渣热灼减量仅为0.5%,不需要水封与覆土掩埋,并且可以用于建筑材料或者铺路等,不会排出污水,后处理费用较低。
(4)由于垃圾在流化床垃圾焚烧炉中的燃烬时间很短,仅需数秒钟至数分钟,埋火数小时砂床温度仅下降几十度,因此燃烧和封火过程中均不会产生恶臭气味,再次热启动不需补充燃料,在垃圾产量不稳定时宜于埋火并再次热启动,用时很短,因而日运行时间可在8~24 h之间选择。
(5)流化床垃圾焚烧炉没有在高温下运行的部件,钢材消耗量低,投资成本较低,运行维修费用低于炉排炉以及滚转窑炉;流化床垃圾焚烧炉不仅可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而且可以处理各种工业垃圾,其无害化程度最高,处理彻底;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减容效果较好,可以达到95%以上;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现代化垃圾焚烧处理厂卫生条件好,均可以设置在城区,减少了大量的转运费用。
普通的流化床锅炉按其气体流化速度的大小可以分为鼓泡型流化床、循环流化床、快速流化床等,其中比较适合于垃圾焚烧处理的炉型主要有鼓泡型流化床、循环流化床等。
鼓泡型流化床垃圾焚烧炉一般用于焚烧污泥、木屑、谷壳以及粉碎后的均匀燃料,也可以处理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由于鼓泡型流化床的流动特性不佳(相对于循环流化床而言),因此鼓泡型流化床对入炉的垃圾要求比较严格,一般需要进行预处理,而这些预处理设备在运行时的故障率较高。
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则是在鼓泡型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通过提高流化风速,从而改善流化床内的颗粒流动特性,并通过增加高温分离器将高温烟气中携带的大部分固体颗粒分离出来,再通过回料输送机构送回到炉膛中,从而增加了颗粒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垃圾燃尽度。但由于目前金属在高温腐蚀,分离器和回料输送机构很容易发生故障,从而影响焚烧炉的安全运行和管理。
2 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垃圾焚烧处置过程中研究重点在于各种有害元素比如N、S、Cl和各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等迁移规律的研究,以便在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并消除各种污染物NOx、SOx、HCl、PCDDs/PCDFs以及各种重金属污染物产生的二次污染。
国外研究者主要采取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城市垃圾焚烧过程中各种有害元素的迁移规律。如L.S⌀rum等[1,2]利用平衡计算法详细研究了各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等在垃圾焚烧炉中脱挥发分阶段以及从焚烧炉到过滤器阶段的迁移规律,重点研究了城市垃圾成分变化和空燃比及床层温度等操作条件的变化对其迁移规律的影响。B.H.Kim等[3]研究了在垃圾焚烧炉利用双袋式过滤器活性炭来吸收脱除PCDDs/Fs,其脱除效率主要取决于过滤器的压力降,而且比单袋式过滤器效率要高很多,并可节省大量活性炭。 Y.Matsuzawa等[4]则研究了将城市垃圾进行热解处理后的热值﹑氯元素含量﹑燃烧特性,并与烟煤的性质进行了对比,发现城市垃圾经过热解处理后可以代替部分煤炭燃料。G.Skodras等[5]研究了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脱除汞元素。R.Marsh等[6]对城市垃圾制得燃料的物理和热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我国由于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限制,目前对城市垃圾主要采取简单堆放和填埋的处置方式,仅有少量城市垃圾经堆肥和焚烧处理。这种处理方法不仅占用大量耕地资源,而且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如污染地下水,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等,从而造成垃圾包围城市,严重危害人民生产和生活环境。目前我国对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的基础性研究还比较薄弱,对各种酸性气体尤其是PCDDs/PCDFs等物质的减排和脱除还没有比较有效的措施。姜凡等[7,8]分别研究了我国城市垃圾在热天平和小型流化床中的燃烧特性;柯威等[9]在热天平中进行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热解实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热解动力学模型;邓娜等[10]对城市垃圾热解气化处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气化段数学模型;白建基[11]和宋亚芝[12]则对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现状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比较有效的处理措施。但目前我国对于城市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有害元素迁移规律的研究比较少,相关文献报道比较缺乏。
3 展 望
目前我国对城市垃圾焚烧处置已引起高度重视,在各地建造多处垃圾焚烧炉,并有多座正在进行规划建造。但我国所采用的焚烧处理技术大多为引进国外技术,具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很少,这与我国对城市垃圾焚烧处理基础性研究薄弱有很大关系。而我国城市垃圾的各种成分和特性与国外城市垃圾相比又有较大差别,并不适合于照搬照抄别国的研究经验和成果。
8.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篇八
【关键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膜处理;一级处理;生物处理;可持续发展
1、前言
在传统的城市生活中,水资源被看作是可再生的资源,处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状态,在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城市生活中对水资源的需要大幅度提升,很多城市面临着生活和生产用水紧张和水资源枯竭等实际问题。水资源具有可回收和可再生的特点,通过污水处理技术加工和处理后的城市生活污水可以进入到城市水资源的循环系统,做到对城市水资源消耗的补充,实现城市生活水资源的调控。行业应该从城市生活污水的构成及其主要危害的分析入手,探寻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运用中实际的问题与障碍,探讨从科技更新和技术升级方面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质量和效率的措施,以达到对城市生活质量和发展的保障。
2、城市生活污水的结构性分析
2.1城市生活污水的主要组份
城市生活污水中主要成分为:糖类、蛋白质、油脂和纤维素等有机物质,氯化钠、溴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等重金属无机物,各类含氮和含磷等有害环境的化工产品,这些污染成分相互交叉,构成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严重影响,直接造成城市生活水资源迅速下降。
2.2城市生活污水的主要危害
城市生活污水主要危害是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在水系中形成含氮、含磷的污染,进而出现蓝藻爆发和赤潮等危害。此外,城市生活污水存在一定的毒性,没有经过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水源地,进而被人类直接饮用后将会出现中毒症状,严重影响市民的身体健康。
3、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3.1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案设计问题
当前城市生活中用水方式和用水量呈现逐步多样化和大量化的趋势,这造成城市生活污水出现了成分的复杂化和需求的猛增特点,特别是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影响下,城市生活污水的组成和结构出现很大的变化,这给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方案的设计工作提出了巨大的要求,并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
3.2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缺乏先进性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措施是厌氧反应来实现对污水的降解和处理,进而做到回收和利用。但是当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体系中对先进的厌氧消化技术没有广泛地应用,传统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还处于主体地位,出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高能耗和低效率,不符合当前城市和社会高效率、节能化的发展目标。
3.3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难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当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以延时曝气工艺为主,这会影响到水资源处理的效率,对水资源再利用率的提升也构成了主要的阻碍,没有对含氮和含磷污染物的回收与利用,出现了经过污水处理后的城市生活污水不符合标准的问题,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作难于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4、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趋势
4.1膜处理技术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应用
膜处理技术通过膜的隔离作用,以反渗透的方式实现对城市生活污水中胶体、颗粒、污染物的分离,形成污染物的附着、吸附和沉淀的效应,进而做到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应用膜处理技术应该强化混凝技术和搅动技术的应用,以此来降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对膜的污染,进而控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消耗,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效率。
4.2强化一级处理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应用
强化一级处理工艺有投资少、费用低、消减污染负荷等优势,因而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快速发展,特别是该工艺简单灵活、稳定可靠,在中小城市中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强化一级处理技术包括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和生物强化一级处理工艺两部分。其中,CEPT的处理有很大的效果。当然,强化一级处理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处理难度和处理费用方面,而且絮凝剂的使用也引发了一些安全性问题,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4.3生物处理技术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应用
将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可以分类好氧处理工艺和厌氧处理工艺以及以活性污泥为代表的悬浮生长工艺和以生物膜法为代表的附着生长工艺,最常用的处理方式为厌氧处理工艺和生物膜法。一是,厌氧处理技术的应用,厌氧处理工艺的反应容器体积小、耗能低、简单方便,成为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传统厌氧处理工艺在运用过程中也受到一些限制,主要是因为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物浓度比较低,所以,人们对传统厌氧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试验,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二是,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应用,生物膜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深水处理方面,Gupta等人通过试验证明了在好氧条件下生物转盘技术可以同时去除有机物和氧。生物膜法在去除污水有机物、反硝化脱氮等处理中前景十分广阔。
5、结语
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各类能源和资源的有效供应,同时也要做到对各类资源和能源的再生性利用与开发,要站在确保城市发展高效性和长期性的高度重新審视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运用,从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总结的高度做好新形势下城市污水处理工作,做到城市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和良性循环,在推动市政工程现代化的同时,确保城市健康、长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凯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05):5-10.
[2]王凯军.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高效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给水排水.2005,(02):32-35.
[3]王凯军,宫徽等.未来污水处理技术发展方向的思考与探索[J].建设科技.2013,(02):36-38,42.
[4]全怀涛,吴恬.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的反思与建议[J].西南给排水.2008,30(2):4-7.
9.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篇九
本文提出了通过PPP模式处理我国城市垃圾的新思路,对PPP模式的经济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强调产业化、规模化、综合利用是PPP模式的根本特点.
作 者:杨斌武 杨基成 蒋文举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刊 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 13(2) 分类号:X705 关键词:城市垃圾 PPP模式 资源化 产业化 综合利用
10.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现状 篇十
学号:
姓名: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现状
生活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治污减排,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处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上升同处理能力不足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大量城市生活垃圾由于无法得到及时处理而堆积于郊外,部分城市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威胁,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基本情况
1.1 城市生活垃圾的概念及分类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人口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而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建筑垃圾和渣土,但不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根据垃圾的不同产生来源和性质,普通垃圾:指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废物的总称。包括废纸品,废塑料、废木材、碎玻璃、废金属制品等。主要来源于居民小区、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商业集中区等。食品垃圾:指人们在加工、存贮、买卖、食用各种食品过程中所产生的残余废物的总称。包括彩页、剩余饭菜、腐败过期食品等。主要特征是易腐烂,易产生恶臭气体,生物降解性强。主要来源是居民小区、饭店、商业集中区和农贸市场等。建筑垃圾:指城市基础建设施工过程急救建筑拆除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的总称。包括砖瓦、碎石块、混凝土块、废木材、废管线等。清扫垃圾:指清扫街道、公园等公共场所收集的废物。包括泥沙、落叶、果皮纸屑等。主要特征是易腐烂物质少、含水量少、热量较高。
1.2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及特征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平均以8.98%的速度持续大幅度增长,历年垃圾堆存量已达66亿吨,占用耕地5亿多平方米。目前,我国建制市为660个,其中就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据调查,2002年,全国660个建制市生活产生量1.36亿吨,集中处理量7404万吨,有6200万吨未经处理,此外,660个建制是以外的县城、建制镇年产生生活垃圾约3600万吨,这些垃圾基本没有得到处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垃圾的成分也有所变化,呈如下趋势:垃圾热量不断上升,垃圾容重继续下降,有机物所占比例增加,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物增加。
1.3 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 对大气造成污染。大量露天堆放的垃圾产生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大气。对水体造成污染。露天堆放的垃圾在腐败过程中好会产生一定量的酸性和碱性物质,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随着水
淋入产生的渗滤液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生物性污染。垃圾中有许多致病微生物,同时垃圾往往是蚊、蝇、蟑螂和老鼠的滋生地,可能造成疾病的传播而危害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侵占大量土地。据调查,全国垃圾占地面积高达5亿平方米。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随着垃圾中有机物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存,只采用简单覆盖易造成产生甲烷气体的厌氧环境,易燃易爆。
二.主要问题
2.1、处理能力不足,无害化水平低
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加大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一批较高标准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陆续投入使用,但由于基础差、欠债多、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原因,目前在设市城市中仍有约50%的生活垃圾未实现无害化处理,在县城和建制镇中仍有近90%的生活垃圾未实现无害化处理,而村庄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更接近为零。另外,全国城镇有数十亿吨的存量生活垃圾未得到妥善处理。
2.2、政府投入不足,项目补贴偏低
据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对城市环境卫生行业的投入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平均仅占市政公用行业的2.5%左右,在市政公用行业中一直处于末位,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5%左右的平均水平。
按我国现行标准测算,企业特许经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合理补贴范围,焚烧厂宜为100~150元/吨,堆肥厂宜为70~100元/吨,填埋场宜为50~80元/吨,实际上各地政府补贴价格平均仅为上述计算价格的一半左右。
2.3、分类收集效果差,资源利用水平低
自2000年6月开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在8个城市试点了近10年,另有数10个城市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虽然各地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政策法规不健全、协调机制不完善、分类系统不匹配、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总体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如考虑进入各地物资回收系统的生活废弃物数量,我国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约为25%;如仅统计进入环境卫生收运系统的生活垃圾,其资源化利用率不足5%。
2.4、设施标准偏低,环境污染严重
大多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能满足或不能全部满足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全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总体水平偏低,环境污染的状况和隐患令人担忧,由于臭气扰民、二噁英恐慌、渗沥液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原因导致处理设施周边居民反对者居多,造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选址难、环评难、建设难、运行难的局面,近期在我国的部分城市更是频频发生由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三.处理措施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目前主要有填埋、堆肥及焚烧三种处理方法。
3.1、填埋处理法 填埋法是指利用天然地形或人工构造,形成一定空间,将垃圾填充、压实、覆盖达到储存的目的。垃圾填埋处理具有投资小、运行费用低、操作设备简单、可以处理多种类型的垃圾等特点。目前垃圾填埋处理的比例超过85%。单由于目前的城市垃圾仍然未实行分类分拣,填埋处理的对象多为混合垃圾,因此填埋法存在以下问题:混合垃圾中的大部分可回收物、可焚烧祖坟或可堆肥组分等被一并填埋,不能再生利用,资源利用率低;混合垃圾渗出液会污染地下水及土壤,处理成本高;垃圾堆放产生的臭气严重影响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大多数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体直接排入大气,即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又造成安全隐患,目前能够对填埋气体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填埋场不足3%,如广州李坑垃圾填埋场和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对填埋气体进行了回收发电利用;混合垃圾大量占用填埋场的空间资源,导致填埋场占地面积大,消耗大量土地资源;填埋场处理能力有限,服务期满后仍需投资建设新的填埋场,以北京为例,采用现在的技术将北京市12000t/d的垃圾进行卫生填埋处理,仅建设投资就高达7.2亿元人民币(不含征地费用),而且填埋场的寿命也只有12年。
3.2、堆肥处理法 堆肥法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真菌和放射菌等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在适宜的水分、通气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自身繁殖,从而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目前堆肥处理主要采用静态通风好氧发酵技术。堆肥技术适合于易腐烂、有机物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处理,具有工艺简单,使用机械设备少,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利用生活垃圾堆肥在我国已有较长时期,但存在如下问题:不能处理不可腐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垃圾中石块、金属、玻璃、塑料等不可降解部分必须分拣出来,另行处理,分选工艺复杂,费用高,因此减容、减量及无害化程度低;堆肥周期长,卫生条件差;堆肥处理后产生的肥料肥效低、成本高,与化肥比,销售困难、经济效益差;许多有毒、有害物质会进入堆肥,农田长期大量使用堆肥,可能会造成潜在污染。
3.3、焚烧处理法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的过剩空气量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的有毒物质在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技术。焚烧法具有厂址选择灵活,占地面积小,处理量大,处理速度快。减容减量性好(减重一般达70%,减容一般达90%。)无害化彻底,可回收能源等特点,因此是世界各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技术。近年来焚烧法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但应用并不普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建设焚烧厂投资大,建成后运行成本高;混合生活垃圾成分复杂,燃烧的效率低,焚烧尾气污染严重;混合垃圾中餐厨类垃圾含盐量较高,烟气中的氯化氢会腐蚀焚烧炉,增加烟气处理的难度和污染控制成本。
四.对策建议
4.1、制订专业规划。组织编制《全国城镇环境卫生“十二五”规划》和《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思路、目标、原则、任务、投资和政策措施等,按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原则,因地制宜确定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引导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4.2、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中央投资及各级政府对新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并逐年增加投入比例;提高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的政府补贴标准;加快对已有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技术改造。
4.3、健全法规标准。制订《城镇市政公用事业法》;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制(修)订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标准和污染控制标准;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地方立法,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处理行为。
4.4、支持技术研究。要支持把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发纳入相关科技计划,加大专项支持力度。加强生活垃圾预处理、生态填埋、清洁焚烧、厌氧发酵、二噁英控制、飞灰无害化处置、渗滤液处理、水泥窑共处置、污染场地评估和修复等技术研发,并依托重点工程项目组织开展试点示范。
4.5、促进源头减量。研究制定包装物回收管理办法,防止过度包装,减少包装废弃物产生;调整燃料结构,加快发展城市煤气、天然气、液化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行“净菜进城”,“净菜上市”;引导居民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家庭生活垃圾的水分;在全社会提倡适度消费,节约食品,反对浪费。
4.6、推进分类收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总结试点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建立和完善废旧商品、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和处理体系;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加快回收站点建设,规范站点管理。
4.7、健全收运体系。按照密闭化要求升级改造现有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设备设施,逐步淘汰敞开式收集、中转和运输方式,以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避免二次污染为目标,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收运能力和水平。
4.8、选择合理方式。抓紧制(修)订、发布《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等规范性文件,本着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合理选择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4.9、完善经济政策。各地要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费办法,按照补偿收集、运输和处理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核定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促进我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健康有序发展。鼓励与水费、燃气费等合并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以提高收缴率,降低征收成本。
4.10、加强监测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和各地政府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监测和监管,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无害化评级工作,要依法完善生活垃圾处理信息报告和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制度,以确保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按标准规划、选址、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11.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篇十一
一、我国智慧城市的内涵及特征
(一)我国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是对现有物联网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在数字城市建立的基础框架上,通过物联网技术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进行有效融合,自动和实时地感知现实世界中人和物的各种状态和变化。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基本目标是使城市更节约、安全、高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3]。智慧城市作为新兴的城市发展模式,外延宽泛,包括智能运输、智能管网、智慧物流以及平安城市、数字城管、电子政务等方方面面,至今并无被广泛认可的统一定义,对其概念内涵也一直未能有准确阐述。
智慧城市在国外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制定的“IT2000-智慧岛计划”,该计划被视为全球智慧城市的萌芽,随后,各主要先进国家开始加快智慧城市发展步伐[4]。总结国外发达国家智慧城市的建设特点可以看出,这些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均是以强大的经济发展条件为基础,同时,各个城市又结合自身基础和发展需求,在战略定位和要素建设上有所差异。在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内涵是将城市的全部活动视作一个可感知、可调节、可调控的生态系统,通过集成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城市状况、提升城市品质,其内核是城市化发展的质量导向,其形态是由精明的发展战略引领的空间有机体。
本文基于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内涵的认识,提出具有我国特色的以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天基资源为基础并实现与地面设施协同应用的“天地一体化”智慧城市方案:智慧城市=数字城市+智能管理+泛在服务。其中数字城市是建立在地理栅格化、设施部件化、信息管理GIS化等基础上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智能管理包括智能政务管理、智能民生事务管理、智能行业管理三方面内容;泛在服务是指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卫星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提供无所不在的服务。
(二)我国智慧城市的特征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正在由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迈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二者的特征区别和联系有正确认识,具体特征区别如表1所示。智慧城市更注重信息资源整合集成,更强调智能管理和自动反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集成。
二、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概况
(一)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每年约有1500万人口进入城市,到2025年,我国将会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成为世界上城市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解决城市发展中日益严重的交通、耗能、污染、安全等问题已成为巨大挑战。城市管理必须更加智能,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有限的能源[5]。2014年3月,我国制定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至此,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式进入快速推进期。
(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展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已有250多个,表2对国内典型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特色及其基础条件进行了总结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国内典型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均制定了较为明晰的战略目标,依据城市自身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基础条件,发展战略也有所差异。
(三)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众多城市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在这些智慧城市的战略制定及建设过程中,信息孤岛、软硬件平台不统一导致的功能资源难以复用以及网络信息安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信息处理能力。当前信息处理能力相对落后,使得大量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分析处理,难以为应用服务提供有效的支撑。
因此,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有必要通盘考虑,加速建立一种高效管理城市各类信息资源和满足各类应用与服务的基础信息支撑平台——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处理平台,以地理栅格化、设施部件化、信息管理GIS化为基础,通过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和相关的规范标准体系的实施,形成城市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的体系框架,推进信息化,提高智慧城市的质量和效率,解决各类用户的实际问题。
三、我国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处理平台构建
(一)基础信息处理平台在我国智慧城市体系中的定位
根据本文对我国智慧城市内涵的分析及相应的建设方案,我国智慧城市体系架构应主要由一个平台、两张网络、三类应用、两个保障组成。其中,一个平台为实现对城市中所有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集成与整合应用的基础信息处理平台,两张网络为泛在感知网和天地立体通信网,三类应用为智慧政务应用、智慧民生应用和智慧行业应用,两个保障为信息安全保障和管理机制保障。
(二)我国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处理平台架构设计
本文提出的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处理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该架构集成搭建、配置和插件式二次开发技术,采用“框架+可聚合的插件+功能仓库+数据仓库”的模式,具体可以分为用户层、框架层、功能插件层、仓库管理层。在实际的应用中,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并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功能插件层不断被丰富,并在仓库管理层的构件仓库中被统一管理、统一维护;仓库管理层除了利用构件仓库管理维护用户开发的插件资源和功能资源外,还利用数据仓库负责访问存放于各部分的服务器、工作站、主机上的城市数据资源;在框架层,用户得到智慧城市的应用系统并运行。多层结构提供了灵活的系统伸缩性,在框架层、功能插件层、仓库管理层之间建立标准的访问接口。
基于该架构的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处理平台可支持分布式数据存储,提供统一的城市数据资源管理平台支持子系统相对独立运行,提供当前最新的搭建式、配置式和插件式二次开发技术,并能以最快的方式构建各类智慧城市的业务应用系统及其集成。其主要创新之处在于:①全面集成各类系统,实现新旧系统自然衔接,通过统一的中间件,使原有相互独立的部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对海量、多源、异构城市数据的统一层次化管理;②数据全面共享、互操作,依托现有的专用网络基础及各种链路,实现系统中各个单元的互连,保证整个智慧城市系统内部信息一致性及全面性;③即插即用动态扩展,运用信息系统的共享策略,实现不同应用系统数据和资源的互操作;④按需服务的工作模式,用户共享资源,最大限度地获取应用服务。
四、总结
在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兴起但建设经验不足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大量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及经验,对智慧城市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并对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着眼于增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效率和应用水平,提出我国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并给出具体设计方案和关键创新点,可为我国智慧城市的科学建设和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德仁.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J].中国建设信息,2011(12):10-12.
[2]宋刚,邬伦.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9):53-60.
[3]许庆瑞,吴志岩,陈力田.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架构[J].管理工程学报,2012,26(4):1-6.
[4]IBM.智慧的城市在中国.http://www-900.ibm.com/innovation.cn/cities/pdf/white_paper_0924.pdf.
[5]杨冰之,邦爱军.智慧城市发展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6]Caragliu,A,C.Del Bo.et a1[M].VrijeUniversiteit,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2009.
(责任编辑:赵静)
12.城市垃圾处理现状 篇十二
一城市垃圾处理必要性
我国资源回收率低于世界上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只有靠节约发展, 才能是国家繁荣富强, 在人均自然资源偏低的情况下, 进一步开展垃圾资源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生活垃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垃圾数量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 垃圾处理就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010年全国年垃圾清运总量已超过1.4亿t, 并按8%的幅度增长。历年全国无序堆放的垃圾总量多达60亿t, 占用土地5亿m3, 严重污染大气和地下水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 人均每年垃圾产量已达440kg。全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总体水平还很落后, 管理体制不顺、经费不足、垃圾处理的科技水平和基础设施落后, 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形成了一个“垃圾产生量增加———环境污染加重———治理费用上升———财政资金不足”的恶性循环。已有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 有四分之一的城市不得不把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尤其是城市垃圾的二次污染, 导致城乡结合带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三国城市垃圾处理问题
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等, 这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方式的比例, 因地理环境;垃圾成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区别。
由于城市垃圾成份复杂, 并受经济发展水平、能够结构、自然条件及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国外对城市垃圾的处理一般是随国情而不同, 往往一个国家中各地区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很难有统一的模式但最终都是以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为处理目标。从应用技术看, 国外主要在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利用等方式, 机械化程度较高, 且形成系统及成套设备。从国外多种处理方式的情况看, 有以下趋势:
(1) 工业发达国家由于能源、土地资源日益紧张, 焚烧处理比例逐渐增多;
(2) 填埋法作为垃圾的最终处置手段一直占有较大比例;
(3) 农业型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以堆肥为主;
四、城市垃圾的处理措施
4.1 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处理, 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 但填埋场占地相当大, 大量有机物和电池等物质的填埋, 使卫生填埋场渗滤液防渗透、收集处理系统负荷和技术难度大, 投资高, 填埋操作复杂, 管理困难, 处理后污水也难以达标排放。此外, 填埋场的甲烷、硫化氢等废气也必须处理好, 以确保防爆和环保要求。
4.3 高温堆肥
高温堆肥处理, 仅是垃圾中有机成分的处理技术, 而不是全部垃圾的最终处理技术, 而其余的垃圾热解制煤气或发电技术因部分关键技术和设备不成熟或投资太大, 很难实现产业化。
五城市垃圾处理的未来方向
我国虽是资源总量大国, 但人均资源量却居世界后列。因此, 我们既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 全部靠高投资、高科技来消纳垃圾, 期望一次到位, 又不能对巨大的垃圾资源置之不理, 任其泛滥成灾。
处理垃圾方向是“综合性废物管理”。就是动员全体民众参与三R行动, 把垃圾的产生量减少下来。三个R的行动口号是: (1) 减少浪费 (R educe) ; (2) 物尽其用 (Reuse) ; (3) 回收利用 (Recycle) 。
尽管在我国把城市垃圾进行全面回收处理还存在很大难度, 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完善我国的城市垃圾处理机制。在生活中的这些方面加强治理, 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 是削减垃圾山最有效的措施:
5.1净菜上市。过去北京市秋末冬初, 大街小巷堆着脏稀稀的白菜帮子, 环卫工人用大卡车不断的往外运, 而现在菜帮还田, 净菜上市, 脏的景象消失了;
5.2有价提供塑料袋。治理白色污染必须从源头减少。政府应禁止菜贩无偿提供塑料袋, 迫使人们又提起布袋子和菜篮子;
5.3商家回收产品包装物。一些大的家用电器多为上门维修, 商家送货到家后, 负责收回包装物再次利用 (北京双鹤制药厂已实行回收) ;
5.4简化包装。在保障商品质量的前提下, 减少装的重量和体积;
5.5生活垃圾分类。从家庭、单位、医院、商场和集贸市场所有扔掉垃圾人的手中开始分类, 可分为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有机垃圾等5类。电池体积小危害大, 实行单独收集。
六、总结
为了可持续发展, 形成良性循环, 城市垃圾最根本的出路是实行垃圾从源头分类, 提高回收利用效率, 尽快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中国城市的垃圾处理应走自己的路, 发挥人民政府善于宣传、组织、领导群众的特点, 通过立法, 由简到繁, 从低级向高科技过渡的方法, 依靠群众, 能做的先做起来, 逐步加大环保投资力度, 趋向完善。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这些垃圾不仅污染环境、破坏了城市景观, 而且传播疾病、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 成为社会公害之一。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是我国乃至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本文着重对我国城市垃圾现状做出概括的分析, 阐述了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并针对我国城市垃圾现状提出了综合性的对策。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推荐阅读:
我国部分城市形象广告语10-13
分析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08-11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09-01
我国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特点及策略研究12-20
我国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11-24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0-07
探析轨道交通对我国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10-22
我国个税现状12-01
我国农村养老现状06-22
我国交通现状分析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