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推广应用技术(精选10篇)
1.建设部推广应用技术 篇一
为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县农业局相关股室联合组成调研组,近期对我县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深入调查、个别座谈、进行专题研讨分析的基础上,调
研组认为,我县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很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及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迫切需要,应引起上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
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由县和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构成。2002年机构改革后,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县植保植检站、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县粮油经作股、农环站、农业执法大队、县茶叶办、县柑橘办等单位,共有13 个机构,实有人数106人,编制数为108人。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是原来独立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共有19个机构,实有人数33人,其中干部身份14人,工人身份19人。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21人,中专及高中学历的11人,初中学历及以下的1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33人,其中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及以下14人。
二、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县现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与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相适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机制运行失灵
2002年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隶属关系由原来的县管或县乡双重管理改变为乡镇管理,人、财、物(“三权”)下放到乡镇政府。县级业务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而大多数农技人员还要参与乡镇其他工作,出现多头管理现象,很多业务工作难以协调。机构改革没有适应基层的需要,农技推广体系断层,体系运行不够顺畅,出现“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
(二)工作条件艰苦,经费严重不足
1、工作经费严重不足。部分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除有门面开展农技咨询服务外,没有集中办公的场所,有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虽然有办公室,但办公条件差,缺乏工作经费、检测设备、电脑和交通工具等。由于县农业局作为其业务主管部门,自身财力差,负担重,无力给予经费支持,而一部分乡镇政府又没有将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列入了的数额也是微乎其微。乡镇财政不能保证农技站的业务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乡镇农技站存在靠经营谋生存,轻公益性技术服务的现象,影响了农技推广的有效实施。
2、工资待遇无着落。我县自2002年对乡镇站所人员进行改革以来,乡镇农技站由乡镇管理,但所有上岗人员的工资都没有按照公益事业岗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标准执行,大部分乡镇农技人员津补贴不能落实,其他福利无从谈起。在岗的33人中仅3人为全额拨款人员,年人均县财政拨款8700元,其余30人为差额拨款人员,2006年、2007年财政拨款年人均5000元,2008年为7000元。他们的工作经费除了上级拨款外,要全部自筹,经费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社会保障严重滞后。我县乡镇农技站人员除1人未参保外,其余32人都于改革前参加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并且 2003年6月以前的保险已于今年全部落实到位,但是,改革以后所有人员的保险已经全部转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按照我县相关文件精神,自2003年7月以后由乡镇政府落实在岗人员的养老保险金,该项工作自开展以来,由于财政困难等多方面的原因,仅有个别乡镇落实到位,大部分乡镇还在筹措资金,没有完全落实。5年来,全县共拖欠30人的养老保险金约51万元。至于其他福利如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则无从谈起。
(三)业务本末倒置,推广工作弱化
乡镇政府在管理过程中管理错位,政事不分,过多抽调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从事政府政务工作,造成服务功能弱化。据调查了解,我县乡镇农技站工作人员被抽调从事乡镇政府中心工作的现象极为普遍,有的乡镇还十分严重。有一半的乡镇农技人员平均每个月开展农技服务在10个工作日以内;有三成以上的乡镇农技人员对工作时间保障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四)培训工作滞后,素质有待提高
农技站划归乡镇政府管理后,乡镇农技人员普遍反映参加业务培训的机会明显少了,原业务主管部门与农技站已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业务部门想管也管不上,想管也无权管,造成业务主管部门与农技站的联系逐渐减少,对农技人员的业务培训相应减少,直接影响了他们业务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理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体制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对乡镇农技站的管理,应规范到县乡共管、以县管为主的管理体制上来。但要真正实行这一个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县乡两级的关系,解决好相关的遗留问题,弄不好就会出现因财政包袱过重而“两不管”的局面。
(二)、落实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待遇
要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长,按照国家对公益事业岗位工作人员待遇的相关规定与标准,把乡镇农技人员的各种待遇落实到位。
(三)、合理设置机构,加强基层农技站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避免重复建设,便于集中财力搞好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设施的利用率,本着交通方便、地理特征相近、产业结构相似、便于开展工作的原则,在条件成熟的地域成立区域片站。这将有利于:一是人力资源的整合。改革后,基层农技人员受到了最大限度的减员,全县19个乡镇和1个国有农林场,共保留农技人员编制37人,平均每个乡镇不足两人,根据乡镇农技站众多的职责和较为广泛的服务范围,在工作上表现为力不从心。通过区域建站,可以较好地调整人员分工,增强服务能力。二是可以有效地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将有限的建设资金用到刀刃上,更有利于配齐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如我县白云乡和皂市镇,蒙泉镇和夹山镇,楚江镇和二都乡、易家渡镇、新关镇等,不仅小气候差异不大,而且交通方便、产业结构相似,建立片站,不仅大量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而且还能使各种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完善。三是便于建立良好的试验示范基地,利于新技术的快速推广与应用。四是便于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与规范,有利于促进县域农业技术推广计划的全面实施。
(四)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发展经营性农技服务组织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要大力扶持和发展社会化的农技推广组织,鼓励和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农技推广服务。要大力扶持并鼓励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分流的人员领办民营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和经营服务实体。鼓励和支持供销社、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兴办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立定点联系制度,开展各类农技推广服务活动,加快形成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的农技推广格局,为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供科技支持。农技推广机构要围绕我县的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按照市场的要求和运行规律,为龙头企业开展全程科技服务,形成龙头企业建基地,科技人员搞服务,农民、企业和科技人员“三赢”的有偿服务形式。要大胆创新,把农业技术体系溶入到农业产业化企业中去,强化农技推广机构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机结合,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农业产业基地,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产量高质量优的原材料,以提升自身品牌,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创办自身的科研推广机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切实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快速地发展。
(五)加强技术培训,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农技推广队伍及农民素质
1、要建立农技推广人员定期培训制度。鼓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通过财政支持、制度保证、定期考核等措施,促进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更新。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培训专项资金,每年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选送部分技术骨干进修。
2、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种创新方式。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努力为科技特派员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3、积极推进“科技入户工程”。把技术培训作为农技推广的重点,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搞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宣传、培训和指导,重点围绕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好各项技术措施和工作措施的落实。通过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主体培训,推广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提升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效能,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形成以户带户、以户带村的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新模式,努力实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2.建设部推广应用技术 篇二
一、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
有关部门领导认为农机推广可有可无, 可以通过市场自身调节来发展。对目前农机推广机构存在的队伍不稳、保障措施不力、管理体制不顺、人员素质不高、农机化发展缓慢等突出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也较少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造成推广职能转轨滞后, 运行机制与市场要求不相适应;延缓了新技术的推广速度。
2. 农机推广体系不健全
农机推广机构不健全, 导致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农机安全管理等公益性工作受到很大影响;农机推广人员减少, 即从事农机推广、培训、研究等人员走向市场, 专业人员减少, 加上部分退休、减员, 无力承担农机推广的部分职能;人员老化, 专业素质偏低。难以满足农民全方位需求等问题。
3. 有些农机推广工作者缺乏超前意识
由于农机技术推广项目必须超前选择, 而推广项目的选择是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基础。一项新技术, 新机具从项目选择, 引进试验示范到面上的推广, 超前宣传、超前服务很重要。这能促进农机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4. 农机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县农机推广机构并入市县农机服务中心管理, 都没有足够的农机推广经费, 存在工作不好开展。
二、对农机推广发展对策
1. 依法建立健全农机推广体系
依法理顺农机推广管理体制, 明确公益性职能, 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承担的公益职能是, 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农机维修管理、农机技术培训、农机服务组织指导等。许多乡镇由于存在着工作职能不明确、管理不到位、没有保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时间、工作条件差、工作经费不到位、管人管事分离而导致推广工作受到影响, 所以必须按照科学合理, 集中力量的原则设置农机推广机构, 做到职能明确、任务落实、管理到位。
2. 提高农机技术推广队伍的素质
在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建立经常性的培训制度, 形成长效机制, 切实做好教育培训工作, 并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开展技术培训, 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服务能力。用科学的人才观指导农机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农机推广工作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广泛宣传农机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召开典型介绍会、现场会以及经验交流会等形式, 让广大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逐步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 自觉运用先进的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 提高效益, 增加收入。各级党委政府也要高度重视农机推广工作, 重视农机科技人才的培养, 尊重人才、尊重知识, 积极用科学的人才观指导农机推广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责任意识, 落实国家有关农机推广机构的政策。
3. 在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应强化超前意识
农机推广工作者应转变观念, 跳出单纯为种植业服务的范围, 进入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 加速科技成果的生产转化。对农机推广工作者来说, 一定要强化超前意识, 积极研制、引进、推广适用的农业机械, 增加农业产出效益。
4. 改进农机推广方式方法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剖析实例
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机推广组织存在的思想观念陈旧, 缺乏对市场经济的充分认识管理体制不顺, 制约着农业科技推广的发展;投资机制不健全, 造成推广网络不健全;推广机构分散, 难以形成合力;推广职能转轨滞后, 运行机制与市场要求不相适应;基础设施条件差、手段落后, 延缓了新技术的推广速度;人员知识单一又老化, 难以满足农民全方位需求等问题。提出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解放思想, 更新服务理念;实施措施, 建立新型体系;以农为本, 拓宽服务领域;积极探索, 实践新的机制, 要深入到基层、到农户中去, 把技术送到农民家中, 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投资少、见效快的农机化技术引入农业生产领域。要加大建立示范区、示范点力度, 大胆将新机具新技术以适当形式优先在示范点上和农机大户中推广应用, 使之成为农机新技术的使用者和推广者, 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开展农机作业服务拉动农机新技术推广, 以服务促推广, 以推广强服务。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 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适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 增大项目区农机新技术的科技含量, 形成规模, 以带动农机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篇三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2
科技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且收效显著,但也涌现出了较多的问题,如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资金投入不足、保障体制不健全等。为改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现全面建设,应明确体系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加强对策。
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现阶段,部分农业技术人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认识不全面,不了解农业技术最新理论与成果,对农业发展方向认识模糊,外加功利思想的影响,不喜欢学习与农业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更不愿意深入田间,导致农业劳动力偏向于中老年;由于中老年人文化水平不高,受教育程度有限,对新技术以及新理论的认识较少,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1]。
1.2 推广经费投入不足
近年来,国家以及社会各界愈发重视农业建设,并增加了在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所需的人才、机械设备和技术等,均需要资金的支撑,导致推广经费投入不足[2]。
1.3 管理体制缺少可行性
现阶段,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管理体系以从中央到地方为主,但在农业技术的实际推广活动中,涉及较多的部分,时常出现人事分离的现象,缺少专业化管理,推脱现象十分普遍,协作能力缺乏,严重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农业建设的正常进行[3]。
1.4 职能错位
因技术人员自身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认识不全面,职能模糊,在具体的工作活动中,无法充分发挥农业技术职能,不能合理应用技术职能,这不仅造成了农业技术的浪费,还消耗了较多的资源[4]。
1.5 机制缺少灵活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出台了许多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政策,同时在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下,编制了许多新型技术理念与现代技术体系;但因原有农业发展思想的束缚,虽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拥有成熟的理论,但在实践活动中,无法有效落实各项推广工作,而机制缺少灵活性是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其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也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5]。
2 加强对策
2.1 增强农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加强推广体系建设,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主性以及创造力,构建一支热衷于农业生产、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技能较强的农业技术推广团队,大大促进推广体系的建设。为消除农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对推广体系建设的限制,应加强培训,认真学习最新理论知识,明确农业发展形势,转变工作观念,改善知识体系,不仅要全面掌握原有技术知识,还应积极推广新型农业技术[6]。另外,还应从根源着手,在研发单位以及高校中合理融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充分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认识到推广农业技术的重要价值,明确农业发展形势,构建合理的奖惩体制,鼓励年轻力量主动加入到农业技术推广行列中,增加农业队伍中的年轻力量,形成农业技术试验基地,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的结合。
2.2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强大、稳定的资金支持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顺利建设的物质保障,为此,政府应增加在相关方面的资金投入[7]。首先,应增加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资金投入,设置奖学金等,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队伍中,增强科学素养,为技术推广体系的可持续建设储备优秀人才;其次,政府应增加在技术改进中的资金投入,积极引入国外先进农业技术与成果,着重增强创新能力,明确地区差异与问题,适当改进,合理应用。
2.3 完善体制
一是改进推广体制。参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方针政策,找准契机,明确发展方向,逐步改进推广体制。从中央到地方,积极推广法制建设,为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二是加强管理。加强管理是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促进农业创新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应融合可行的基层推广管理体系与科学的运行制度,借鉴优秀企业以及代表性地区的管理手段,积极变革,找到不足之处,综合分析,编制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2.4 增加装备的技术水平
推广设备是影响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应增加装备的技术水平;利用先进科技成果,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条件,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建设;构建合理、可行的集监管、检测以及预警等为一体的推广服务体系,切实增强风险预警能力,增加农业产品的安全性。
3 结语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如此。因此,国家应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建设,为改善农民生活现状,推动农业发展进程,应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业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张茜,王小新,曹忠尚,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J].农家科技,2014(8):18-18.
[2]李国伟,李艳萍.试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J].农家科技,2013(12):44-44.
[3]刘慧扬.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政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1.
[4]汤红梅.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投入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5]孟伟.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6]王峰.农业技术推广对促进农民增收作用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0.
[7]张继先.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
4.建设部推广应用技术 篇四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力度,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主要包括从国家到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推广体系的主体,属于事业单位,按专业领域分为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业机械、经营管理5大系统。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提出明确的思路和目标,就是要构建“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育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主体”。
一.我国目前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如下特点
1.推广主体多元化
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两个《意见》,重新整合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在加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同时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专门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农民组织和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四个大的类别。
a.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一般是根据当地政府的工作重点,选择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技术,选择上追求先进、实用,不管技术出处。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一般是以自主研发选定、推广范围的界定,主要体现政府行为。
b.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其拥有庞大的科技创新队伍和大量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通过多种形式组织这支队伍深入农村参加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对当地的农业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有充分的条件、充足的能力和巨大的潜力。一是所推广的成果、技术一般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现行科技管理体制下易于立项而获得资金支持;二是科研设备先进,便于在推广过程中获得相关技术数据.增强说服力。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是农业科技的主要创新源头,教育单位较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对农民和其他应用者具有较高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易于在推广过程中产生较强的“专家效应”。
c.农民组织,农民自发组织的协会,其最大优势是与农民、生产、市场连接密切,引进的推广技术针对性强,对接错位的几率低。
d.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优势一是技术提供者与应用者直接对接,推广效率较高:二是企业的产品需求与农民的技术需要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推广者与应用者都有积极性;三是推广资金有保证。
2.推广形式多样化
①推广员主导式。即推广体系实行垂直管理,推广的主角是推广员。农户可以通过电话、信 函等方式直接向推广机构的领导。②农民参与式。其核心是转变农民在推广工作中的定位,推广过程是组织农民参与的过程。参与式模式之所以广为采纳,就在于它充分体现了推广工作的宗旨——引导农民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了推广工作的效果。③培训与访问结合式。其核心是专家培训推广员,推广员向农民推广技术。④项目带动式。一般指在国际援助等重大项目和国内重大项目的支持下,在特定项目区实行特殊的推广机制。多年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O)在中国贫困地区实施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就实行这种模式。国家和地方政府立足国际和国内农业发展趋势,瞄准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选定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投入,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开展推广工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相结合。
3.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以政府为主导
我国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国务院于2006年8月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农业部于2006年11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意见》
(农经发[2006]29号),相继提出了逐步构建“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育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要求。
4.推广组织呈现多元化
推广组织与推广主体相对应,经过30年的改革与探索,我国农业推广组织现已形成多元化的雏形。目前影响最大的农业推广组织主要有5种类型,即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科研型农业推广组织、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和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改革和完善基层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加强体系内的分工与协作,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深化高校科技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推广运行机制与实施方式;科研型农业推广组织转变科研导向,优化部门与单位设置,创新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企业型农业推广组注重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并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农业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加强组织管理,完善组织制度,改进推广服务方式与手段。
5.农业技术推广的片面性
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按照计划经济体制要求建立起来的,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推广方式等均与当时的经济体制相适应。表现为推广主体单
一、机制不灵活、经费保障不足、推广与科研教育衔接不紧密等。令人焦虑的是,目前在全国很多地方,农技推广体系已名存实亡,甚至销声匿迹。
二.构建多元参与的推广体系
构建多元参与的推广体系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2.1确立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农技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建设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最重要的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确立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农业技7l之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与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一起,形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三大主体。农业科研、教育单位要在强化其科研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主要职责的基础上,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1.1 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农技推广体系中的作用。在深化农业科研、教育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建议政府在省级以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设立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赋予其一定的推广职能,并拨付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对地市一级,建议探索一种新的体制,使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与推广机构协同联动,真正实现三大农业技术推广主体有效融合。
2.1.2.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创新。国家和地方政府应立足国际和国内农业发展形势,瞄准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每年选定一定数目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竞争;明确规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申请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必须有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作为人才和技术支撑;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有效对接,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2.1.3.选派科技特派员,参与、引导、辐射带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深入。科技特派员制度1999年首创于福建南平,2002年5月科技部和人事部联合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试点工作。截至2005年底,全国已有24个省593个县开展试点,共选派科技特派员23 115人,成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实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已经对推广该制度立项助。要加大力度,进一步鼓励、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要营造稳定的政策环境,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推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和良好的环境条件。
2.2.4.实施多层次技术培训,为地方农业生产培养技术骨干。要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利用自身的专家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健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绿色证书”、“跨世
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植”等培训工程,有计划、大规模、多层次地开展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农业教育和科研单位也可以通过开设农业技术推广专业或成立农业技术推广学院,招收农业技术推广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为农业科技推广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
2.1.5.鼓励科研人员深入推广第一线,直接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有计划、按比例地组织科研人员和教学人员深入基层农村,开展公益性农业技术咨询、推广、服务工作。与之配套,建议在农业科研、教育单位设立一定比例的农业技术推广岗位,在科教人员工作量中规定10%一30%用于基层推广服务(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自2005年起规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占中层班子任期目标考核的10%)。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的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农村基层和农业龙头企业兼职。对科教人员兼职的合法收入应予保护。
2.1.6.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辐射带动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结合自身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与地方政府、涉农企业等联合建立农业N-技示范园(基地)。通过有效运作旨在达到以下目标:一是使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的科研成果进一步熟化、完善;二是有利于新技术、新成果的组装配套,集成创新;三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积极采用新品种、新技术。
2.17.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农技推广手段创新。随着农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成果在提升传统农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鼓励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以提高农业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完善信息技术重点学科为总抓手,实现农业技术推广手段的创新。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利用人工智能与自动控制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环境数字化实时监控方面的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二是研制和开发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数学模型,并结合3S技术开展农业空间信息与决策的研究;三是构建地方农业信息共享平台,并与国家农业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对接,利用电话语音技术和媒体融合技术等,为农业信息服务终端提供多渠道的实时信息服务;四是对农产品生产进行全程的数字化管理,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通过信息技术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和优质,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4.实施多层次技术培训,为地方农业生产培养 技术骨干。要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利用自身的2.2充分发挥涉农组织在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中的作用
在构建以现行农业技术推广结构、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过程中,要积极支持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元主体,多方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
2.2.1涉农组织在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涉农组织是最贴近农业生产、最贴近农户的农业技术推广载体,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我国现阶段农村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啪这种组织形式的出现,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农村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一种组织形式。由于其不断引进、开发新技术和快速而有效扩散技术的运行机制,适应众多农户的要求,加快了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从事农产品加工或生产经营农用生产资料的涉农企业,处于自身经济效益的考虑,积极参与了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只要通过一定的机制构建好涉农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关系,使两者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即可实现企业与农民经济利益“双赢”。
2.2.2积极引导和扶持涉农组织的健康发展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 织、中介组织等涉农组织是新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补充,也是最接近农民的基
层推广单元。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当前这些组织的推广活动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片面性和功利性,其应有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国家应给与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扶持其壮大发展,鼓励其与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农技推广机构之间加强联合。作为三大推广主体的有效补充,其推广工作要纳入政府统一指导管理。首先,努力形成全方位支持涉农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要注意发挥涉农组织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载体和示范作用,形成全方位支持涉农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涉农组织参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农业财政扶持项目建设,符合条件的涉农组织可以按规定的程序申报立项。其次,为涉农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护。应加快涉农组织的立法步伐,尽快制订出比较完善的有关条例和示范章程,明确涉农组织的法律地位,为涉农组织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规保障。再次,做好统筹协调、组织协作工作。必须尽快建立起一个高层次的宏观管理机构或建立一种新型的宏观调控机制,强化对涉农组织的支持服务和协调管理,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在充分发挥现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三大主体优势作用的同时,积极支持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构建新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的机构改革和体制创新。如何处理好现行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三者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政府统筹、多方协作、优势互补、平等竞争,还需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政策完善工作。但我们相信,只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两个《意见》,深入探索,勇于实践,构建新型多元化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5.建设部推广应用技术 篇五
摘 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搞好农村的农业生产建设,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在农村推广农业技术,建设好基层农业推广单位特别重要。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基层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高科技在工商业的大量使用,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运用现代化技术对传统农业中存在问题进行改善,既可以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又可以应对快节奏的生活需求。农业技术推广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为我国农业稳定和持续发展打好扎实基础。
一、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必然要求
1.基层建设的需要。基层农业技术组织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如目前市县的科研所及乡镇的农业技术站,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前线主阵地,很有加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农业技术推广搞好,既可减轻农民的劳动力,又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2.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往往忽视与农业技术推广密切相关的技术、资金、信息、管理、市场和制度等因素。实践证明,这些相关因素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推动我国的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把我国传统的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变成集约型的农业发展模式。虽然在目前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生产中,我国的农业经济和粮食产量以及农民经济收入一直处于一种非常稳定的上升阶段,但是这种生产模式已经推动着我国农业生产走向了下坡路,最终一定会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非常严重的阻碍。我国如果想要推进农业经济持续并快速的发展,必须要能够坚持转变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式,并能够找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途径,这样能够把我国农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更加深层次的发展道路,让我国农业的发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3.提升我国综合生产力的需求。把农业技术推广到全国农业生产的范围中,不仅仅能够帮助我国现代化的农业科技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并且还能够对我国的水产养殖业、畜牧业和粮食产业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生产能力进行提升。在农业转型的大背景下推广农业技术能够加快我国农业发展进程,开创我国农业生产的品牌,打开国际农业市场,从而极大的提升我国农民的收入。
二、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
1.推广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不仅仅在数量上较少,而且这些推广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方面也非常的短缺,这些推广人员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推广农业技术的工作人员不仅仅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足,而且对推广农业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推广效果和效率。在发展进程中,我国对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一直以来都重视度不够,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中,对相关的培训工作也不到位,导致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不符合农业技术推广的需求。长期以往也就容易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越来越缺乏。再加上相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不够完善,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2.推广对象素质偏低。基层农业推广的主要对象就是我国的农民。在我国的农民这个大群体中,不仅仅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而且受教育的人员也只是一小部分,这就导致了他们在信息的理解和接受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所以农民在接受农业技术推广的时候,很难对一些新的农业技术进行理解和掌握,他们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往往?是会使用传统的旧方法,放弃推广人员教授的新的农业技术,这是进行基层农业推广过程中最大的阻碍。
3.推广经费不足,部门设置不合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但复杂并且体系比较大,需要大量的人力及物力。而国家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资金及人力投入不足,无法实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预期目标。由于我国基层农业技术落后,各种先进设备及技术的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导致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无法实现农业新技术的有效推广。
我国农业局和林业局等相关部门,都属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有些工作还需要更多部门的团结合作。由于各个部门之下也设有多个推广机构,这些机构在工作过程中有的会出现交叉办公,导致在工作中存在重复问题,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机构设置不合理,相互之间也无法实现良好的沟通,相关工作标准也不一致,因此容易出现相关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4.推广重视度不够。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有些群众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还不够,觉得这些新的农业技术没有必要掌握,自己一贯以来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也可以给自己带来丰收,所以根本不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不仅如此,有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对于自己从事的这项工作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一项工作。
三、农业技术的推广策略
1.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为了能够从根源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首先就是要对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进行提高。相关的部门要能够为推广人员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增强他们的推广业务水平。除了要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强化之外,还要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这样他们在推广工作中才会自觉地投入大量精力。
2.从实际情况出发。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往往会信赖和使用操作简单和实用性比较强的技术,所以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时候,要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农民的习惯和实际的生产需求,在此基础上的农业技术的推广不仅仅能够得到农民快速的接受,而且还符合当地的生产习性,能够极大的提高农业的产量和农民的收入。
3.合理设置推广部门。通过以上相关分析,可知我国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机构设置比较混乱,部门之间没有明确分工,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难度较大。因此首先需要设置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现机构之间的明确分工,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合作,同时避免出现工作交叉问题,以此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最大化的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在推广过程中不但有助于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并且也能够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健康发展,有效发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作用。
4.进一步重视推广工作。国家需要进一步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想要实现这一庞大体系健康发展,必须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及合作。那么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过程中,则必须要提高投入力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还要强化财政支持。为了促进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政府部门对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应该及时进行审查和批准,要及时拨款,做到不拖欠,不挪用,同时积极配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保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给基层人民群众送去更加有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我国基层农业技术的水平,并且从根本上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给予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技术推广基层建设搞好,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效益,达到农民增产、增收。同时,基层农业技术力量增强了,能加快对农业技术推广中产生的不利因素进行有效的解决,实现推广目的,将推广工作积极落实到农业种植中去,促进农业整体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6.建设部推广应用技术 篇六
(一)现状
(二)主要问题
二、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才观,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不断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努力建设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的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做到人才总量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人才结构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相协调,人才素质与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相同步,实现人才开发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
2、坚持人才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培养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建立健全必要的激励机制,稳定人才队伍,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才尽其用。
3、坚持与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推动生产力发展相结合。加强专业人才队伍自身建设,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趋势,加快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对劳动者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授,适应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职业技能,拓展农民的经营领域,促进生产力发展。
(三)目标
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措施在今后10年,我省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xx、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通过规划牵动,培训带动,政策推动,项目拉动,继续推进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战略。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发挥市场对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使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较大提高,队伍建设有较大推进。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按照各级人事部门的要求,通过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制度改革。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完善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的职务聘任机制,建立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任、政府调控的职称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逐步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报酬。
(二)围绕高新技术发展,加强人才培养。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在注重提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加大高级专家的培养选拔力度。省每年重点培养200名左右高级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认真落实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的选拔制度,培养一批农业科技推广领域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资助一批农业行业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高级农技推广专家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培训,举办专题学术研讨;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技推广专家开展推广课题研究。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与机制,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建设一支稳定高效、技术转化能力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在完善提高省级农产品检测中心的基础上,扶持16个市90个农业县(市、区)质检站建设,形成以省级质检中心为龙头、市级质检中心为骨干、县级质检站为基础、乡镇速测站为前沿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质检机构考核评定工作,实行检测人员培训上岗制度,全面规范质检机构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认证队伍培训,构建一支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人才队伍。
(五)鼓励各类农业人才到农村基层创业。对县以下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继续在业绩评价、职称评聘、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照顾。支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开发、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等有偿技术服务,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和经营所得。在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前提下,利用自身优势和技术特长,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延长服务链条,增强自身的活力与实力。
(六)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开发的投入力度。确立人才投入优先的观念,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开发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方向,大幅度增加对农业职业教育、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农民培训的投入。把农业人才开发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广泛动员社会资金,建立各种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培养和奖励基金。在重大项目设立和经费使用中,优先支持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科研团队。
(七)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的业绩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对优秀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积极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的先进典型事迹。在农业技术推广系统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向优秀人才学习、鼓励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良好社会氛围。
7.建设部推广应用技术 篇七
《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 到2015年, 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0000亿元, 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 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左右, 对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增加就业等带动作用明显提高, 产业规模在中西部保持第一。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四川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计划以成都、绵阳为核心区域, 辐射带动德阳、广元、乐山、遂宁、内江等地, 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重点推进高性能集成电路、平板显示、高端软件等行业发展, 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双轮驱动, 建设国家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为此, 广元市于2012年启动了智慧广元建设。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适时成立了“移动应用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中心所处的广元市, 是“5·12”地震灾后重建地区。通过几年的建设, 建筑、网络等基础设施已经基本结束, 目前正进入软实力建设时期。广元依托本土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营运商, 引入了长虹、九州等电子信息企业, 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该项目主要带动的产业有:
下一代信息网络。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以及“三网融合”信息网络建设, 统筹宽带接入。强化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开发, 加快自主标准的推广应用, 带动新型网络设备、智能终端产业和新兴信息服务的创新发展。发展宽带无线城市, 加快先进信息网络向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延伸覆盖, 普及信息应用。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能力建设[1]。
电子核心基础产业。围绕重点整机和战略领域需求, 大力提升高性能集成电路自主开发能力, 重点发展通用、新结构中央处理单元、图像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数/模和模/数转换器、存储器、可编程器件、微型系统级芯片、关键IP核产品、射频识别芯片、信息安全芯片及系统芯片、非接触IC卡芯片等。积极发展等离子显示面板 (PDP) 、液晶显示面板 (TFT-LCD)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OLED) , 加快发展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光电子器件、片式电子元件、高频率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微特电机与组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重点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材料、新型显示前端用基础新材料和新器件。
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加快发展面向市场的基础软件、移动计算软件平台、网络信息安全软件、数字内容加工处理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和支持服务、信息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加快高端软件开发和自主软件应用, 支持金融、交通等关键领域智能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研发。积极发展物联网环境下的交通物流、远程医疗及护理、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态。大力发展数字虚拟技术, 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2]。
2 建设面临的主要科学与技术问题 (Mai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1) 该需求面临的主要学科
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b.软件技术
c.通信技术
d.计算机网络技术
e.信息安全技术
f.应用电子技术
g.物联网技术
h.传感器技术
(2) 主要技术问题
a.云计算技术
b.大数据技术
c.可信网络平台技术
d.智能人机交互技术
e.嵌入式软件及软件服务技术
f.高性能多业务承载网技术
g.宽带无线与移动通信和光通信技术
h.智能终端与泛在网技术
i.物联网集中平台技术
j.空间信息技术
k.新型元器件和电子材料生产技术
除了上述技术问题之外, 还有显示 (LED) 技术、图像传输技术、智能楼宇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等。
智慧城市建设国内尚无一非常成功的案例和可供复制的模式, 但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城市管理的趋势所在。
目前, 各地开展协同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是政府缺少资金、缺少技术, 不能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 责、权、利到位, 人员长期固定, 场地长期固定, 规划较长期不变, 科学、长效、稳步的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而把如此重大投资、如此事关长远、如此涉及民生的大项目, 单纯寄希望于一些高科技企业, 企业追求利润的属性决定了这种做法是有相当风险的[3]。
当然, 民间机构或临时性机构介入是不能承担此类项目的巨大责任的, 只能献计献策, 适度降低政府风险。
3 协同创新建设思路与发展目标 ( Ideas and development goal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本中心将以《四川省“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广元市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广元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等文件精神为指导, 依托广元市经信委、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翔集团、四川长虹, 坚持“共建、共赢、发展”的基本原则, 积极参与到广元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 推广现有技术、突破关键技术 (特别是移动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推广) , 培育本中心的科研能力, 重点参与到平安城市、智能交通、应急指挥、城市管理、智慧教育等项目建设, 对其建设思路、架构、内容、实施计划、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估、经费估算、风险分析等方面为市政府出谋划策, 贡献力量。
4开展协同创新的基础与条件 (The basis and conditions for carrying ou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1) 中心成员是广元市政府特聘的广元信息化建设专家组成员项目, 了解智慧广元项目。两年来, 已经全程参与到“智慧广元”建设的各项工作中, 包括方案的论证、审核、修改, 招标, 以及项目后期的实施、监督、验收等, 与市政府和很多外来单位都有充分的沟通。
(2) 中心所处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广元地区唯一的工科类高校, 是全省唯一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 与长虹、智慧、中软、电信等公司有深度的校企合作, 目前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校生学生超过了5000人, 均开设了相应的电子信息类课程, 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调配, 有能力、有责任参与此项目。
(3) 中心依托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翔软件学院已经运行了一年多时间, 已经运行了一年多, 拥有一支技术实力较强的研发人员。目前,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学生已经在进行“智慧教育”子项目的部分工程施工。
(4) 中心拥有先进的、上千万的研发设备和工具, 包括移动应用研发中心、物联网实验室、云计算实验室、通信实验室、信息安全实训室等。
随着广元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的推进, 中心领导机构认为中心的职能应该扩大, 应该与广元智慧城市项目相关的单位保持密切合作, 助推广元信息化建设。于是, 经与广元市经信委协商, 新吸纳了广元市经信委、智翔 (上海) 集团、北京瑞华赢科技发展公司、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成都智畅科技公司、中软国际、四川拓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松散参与。中心组织新进的单位定期召开碰头会, 通过网络实时传递消息, 利用各单位的优势, 汇聚资源, 充当智囊, 为市经信委提供决策依据, 为广元智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目前, 中心正在完善、制定一系列制度, 使之更加适合市场需求和中心单位、中心人员积极性的发挥;董事会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融入广元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力度, 扩大场地, 多引进人才, 拓展中心的市场领域。
5 预期成效 (Expected results)
结合广元智慧城市建设, 中心规模不断扩大, 功能不断增强, 内涵不断丰富, 成果不断派生, 影响力不断提升。
第一, 目实现了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共建、人才共育。
第二, 建设了上述专业的教学资源库、案例库。
第三, 培育了一支专业能力、项目能力超强的上述专业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第四, 新建了一部分技术前沿的信息技术实验室, 使上述专业的师生受益, 也提高了对应学科的实力。
第五, 可以以智慧城市建设为载体申报一批市级、省级及以上的科研项目, 产生一些专利。
第六, 节省广元市财政资金, 科学谋划, 客观把握, 为全市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实质性保驾护航的作用。
第七, 可以参与到广元智慧城市项目的后期的、长期的运行维护之中, 相当于给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2500多名学生建设了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校外真实的实训基地,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八, 这种以高校牵头、企业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避免了政府的盲从性、企业的功利性, 提高了城市的资金使用, 节约了建设周期, 增加了科学性, 可以作为一个可推广的样板。
6 结论 (Conclusion)
本文详细阐述了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移动应用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与推广情况, 中心总体定位, 遵循“国家和四川省区域急需水平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总体要求和“需求导向、协同创新、改革驱动、特色发展”的建设原则, 坚持“动态、开放、融合、多元、持续”的运作机制, 充分发挥政校企行协同创新机制的作用, 实现协同创新各方“无缝对接”, 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互惠互利, 协同发展。促进学科、专业、人才、科研创新能力提升, 形成四川省移动应用开发协同创新的特色平台和人才培养与培训及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唐阳.关于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 2012 (07) :14-16.
[2]李祖超, 聂飒.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 2012 (08) :24-25.
8.建设部推广应用技术 篇八
关键词:农机化;推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19
要想加快我国农机化发展步伐,就要在农机化技术推广上下功夫,首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上存在的问题,而后还要分析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文章的第一部分对于现阶段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第二个部分提出了作者的意见和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1 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客观来讲,当前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地区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工作落实不到位;二是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也够不完善;三是现阶段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整体团队能力也有待提高。
1.1 部分地区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工作落实不到位
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在整个农机化工作体系当中责任重大,是农机化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者,要把最新的农机化技术、新机具以及政策等有效传递和推广。但是个别地区,存在农机化推广部门落实工作不到位的现象,部分工作人员对待工作不够认真,积极性不高,思想上懈怠,制约和影响了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
1.2 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机技术推广,在农机化技术推广过程当中,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十分关键。
现阶段我国农机推广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包括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农机监管等一系列工作都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需要进一步完善。
1.3 推广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高,乡(镇)农机推广机构专业人才不足
现阶段,多数市、乡农机推广人员年龄逐渐老化,知识结构老旧,接受新事物和创新能力都不强,多数从业人员学历也不高,导致推广人员的技术力量较弱,使农机推广的知识支撑力度降低,不利于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另外,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机构改革后,农机推广力量的削弱,使市农机推广部门最需要的农机需求信息不能充分反馈,更难找到发展农机的切入点,所以,获取农机信息已成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做好各方的信息交流是农机推广最基础的工作。
2 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发展对策
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要从多方面入手,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首先要在组织上加强领导;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再次农机推广体制要不断创新。
2.1 组织上加强领导
在发展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各地主管部门要把当地的实际发展和当地的生产充分结合,对农机化技术推广的管理和指导要切实加强,把推广机构在农机化发展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于农机化培训、监理、鉴定等机构和部门要不断促进,把农机化的技术推广和自身的职能紧密地配合起来,在农机化技术的推广道路上创新发展。把地方性的政策和相关的法规法律都完整地落实到位,为了在农机技术的促进和推广上提供足够的政策保证,对于农机化的技术推广上的薄弱环节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农机的补贴上都要做好足够充分的工作,把农民学习和使用农机化技术的兴趣要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
在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方面,需要农机化部门自身的努力,要经常组织培训,给大家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大家业务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大家的综合素质。
2.2 加强农机化技术的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不断完善和健全。各级农机化推广部门和农机化的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对农机的推广工作的支持和重视,在稳定已有的推广网络的基础上,要把三级的农业推广网络良好地建立起来,不断完善推广体系。同时,要加强对农机推广的队伍建设,对于技术人员的培训要不断强化,把与其相联系的专业人才都不断充实到推广的队伍中去,以此达到提升业务员水平和优化队伍知识结构的目的。对基层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推进,为农机化的推广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3 创新推广体制
要建设各种各样农机化推广组织,主管农机化的部门要全方面地协调各种力量,推进农机化的技术推广组织、农机企业、农机专业合作单位、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主体在农机化的推广工作中积极联合。另外,要农机技术的推广责任制度健全完善。从工作成绩、岗位职责、机构职能等多个方面来制定考核的方法,把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都激励出来;其次,要把考核结果最大化地应用,没有按照要求做完工作的工作人员和单位要依据规章制度开展处罚和教育,严格责任制度。在服务的方法上,要注重创新,把现代的技术应用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马龙武,陈海涛.农机推广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05).
[2] 张永琴.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8,(08).
[3] 杨英.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7,(04).
9.建设部推广应用技术 篇九
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
2011年12月5日,九台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第一期阳光工程配肥师培训班在上河湾镇政府会议室开班。九台市土肥站对本次培训班高度重视,站长孙宇新亲自编写了培训教材,并担任此次培训班主讲教师,重点讲解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有机肥补贴重大惠农政策,此次培训配肥师130人。通过7天的培训学习,学员更新了经验和传统的施肥理念,切实掌握了科学施肥技术,提高了农民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指导施肥的能力,收到了非常好的培训效果,受到培训学员的一致认可。
2011年12月7日,九台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第二期阳光工程配肥师培训班在土们岭镇政府会议室举办。本次培训班得到土们岭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业局阳光办的大力支持,镇政府主管农业的刘镇长亲自部署,在全镇16个村精心挑选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农民117人参加了本次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刘镇长作了动员讲话。在学习过程中,学员们纪律严明,认真听讲,收到了非常好的培训效果。经过七天的系统学习,丰富了农民的科学施肥知识,真正的把党的惠民工程落到了实处。
2011年12月8日,九台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阳光工程第三期配肥师培训班在波泥河镇政府会议室如期开班。土肥站和镇农业站技术骨干密切配合,精心组织。此次参训农民103人,重点讲解了肥料的基础知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有机肥补贴项目,课程内容丰富充实,讲解生动,使农民受到了非常大的启发,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真正的实现了提质、节本、增效的目的。
10.建设部推广应用技术 篇十
【发布文号】粤府〔2008〕24号 【发布日期】2008-04-10 【生效日期】2008-04-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意见
(粤府〔2008〕24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意见》(农经发〔2006〕29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粤办发〔2006〕17号)、《转发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粤府〔2007〕5号)等文件精神,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发挥其在推广先进科研成果和提供技术服务中的主体和带动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活动,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技术支撑和有效服务。
(二)总体目标。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创新机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提高效率、完善保障等一系列改革,逐步建立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运作有效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三)明确公益性职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农业标准化等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动植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技术服务;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培训教育服务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等。
农业、畜牧兽医、林业、渔业、水利的经营性服务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
(四)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体制。县级以上各级农业、畜牧兽医、渔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本行业基层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和指导。县级派出到乡镇或区域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政府的意见。
(五)合理设置机构。按照资源整合、合理设置的原则,对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综合设置。各地可以根据区域农业特色和财力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合理调整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布局,整合现有事业站(所),优化事业资源配置。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单位可结合当地实际,按以下方式进行改革。同一行业技术推广单位改革在本县(市、区)范围内只采取一种方式。
1.综合设置方式。在乡镇范围内组建综合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机构,为乡镇公益类事业单位。
2.派驻设置方式。在调整职能或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划转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站所归县(市、区)管理,按区域设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为县(市、区)派出机构,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市、区)统一管理。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和《印发广东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6〕84号)的要求合理设置。
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列入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六)科学核定编制。根据所服务区域的人口、面积、地理和森林资源状况、林业生态区位重要程度、交通条件、生产水平、主导产业、农业机械种类和保有量、行业建设任务轻重程度、服务指导能力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核定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按程序审批。应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专业技术推广人员不低于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占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并保持各种专业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
三、切实加强队伍和工作能力建设
(七)严格实行竞聘上岗。根据按需设岗的原则,确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职责和条件。
1.实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根据《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2〕69号)要求,实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以及公布岗位、自愿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聘前公示等程序,对经身份确认的在编在岗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参加竞聘上岗的在编在岗人员,应具备竞聘岗位相应专业学历或取得国家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2.向社会公开招聘。在对原在编在岗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后,根据编制和需要,按照公益性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和要求,向社会公开招聘推广人员。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聘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分流人员。
按照行业特点以及技术推广岗位的等级、职责和条件,确定考试考核内容,专业知识所占比重不得低于考试考核内容的80%,其中操作技能应占有一定比重。地级以上市农业、畜牧兽医、渔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同级人事部门组织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竞争上岗考试考核工作,加强对竞聘过程的监督和指导。
(八)切实提高队伍素质。各级农业、畜牧兽医、渔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要根据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等情况,加大继续教育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分层级制订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提高工作能力。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情况,作为聘任、考核、晋职、职(执)业资格注册的重要依据。进一步落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职称评定等有关政策和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
(九)积极创新推广方式。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指导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其他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开展形式多样、切合实际、满足农民需要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村、良种良法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技术推广长效机制。
(十)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县级农业、畜牧兽医、渔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农业技术推广岗位职责,确定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估机制,认真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评工作。积极探索县级管理部门、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新机制,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晋升、晋级、续聘、辞退等要与考核结果挂钩。
四、加大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支持力度
(十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对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应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各地要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中富余人员的分流和安置工作,切实维护分流人员的合法权利,依法办理分流人员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等手续;分流原有事业编制人员,解除人事关系的,应严格按照粤府办〔2002〕69号文的规定给予经济补偿,纳入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并鼓励和支持富余人员自主创业。农业、畜牧兽医、渔业、林业、水利部门要积极配合财政、劳动保障部门,认真做好改革所需各项费用的测算。
县级以上各级财政要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推广投入,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开展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推广人员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
对未按规定报上级组织、人事或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办理正式录用或用工手续的自养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管理。
(十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充实、完善公益性试验示范推广和检测设施,改善技术装备。省农业厅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订全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各县(市、区)要按照全省的总体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规划,并将建设项目纳入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五、促进社会化农业服务组织发展
(十三)发展多元化服务组织。积极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尤其要发展农产品加工技术服务组织,实行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等经营性服务的市场化运作。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技术团体等开展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物结合、技术咨询等服务。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经营、诚信服务、公平竞争,强化信用建设,加强行业自律。
六、组织保障和工作要求
(十四)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认真研究和妥善处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切实做好机构编制、人员安置、财政保障、基建投入、设备更新、推广项目支持等工作。省农业厅要牵头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人事厅、劳动保障厅、水利厅、林业局、海洋渔业局、编办等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全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并于2008年底前基本完成。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于2008年6月底前上报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及时把经审批的各县(市、区)改革实施方案报省农业厅,由省农业厅汇总后报省政府备案。
(十五)加强监管,严肃纪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检查监督,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确保改革政策落到实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一旦发现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四月十日
【建设部推广应用技术】推荐阅读:
郑州锐旗网站建设 企业网站建设推广方案07-03
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建议10-15
农房建设技术导则09-04
技术建设康复医学科06-14
智能小区建设技术方案09-07
测试技术课程建设规划09-30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技术要求09-08
技术类网站内容的建设技巧09-17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08-24
通信技术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论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