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上第二单元写作教学案(共10篇)
1.语文七上第二单元写作教学案 篇一
七上第一单元复习教学案
班级 姓名
一、字词
liú()览 quán()释
bì()益 lǚ()行职责 chōng jǐng()wãi()幕
广 mào()斑lán()真dì()
半明半 mâi()穿suō()yíng()火虫 shà()眼 mí()漫
窟long()
hān()睡 mî()地 cù()然 tuān()急 cáo()杂 zhào()事 ōu()斗 万lài()俱寂 巍然yì()立
曲折跌dàng()
二、古诗文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次,旅途中停宿。
1、默写
2、鉴赏: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而“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
2、主题: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时,一轮红日已浮出江面,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绿的江南春景。又见空中大雁向北飞去,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赤壁》 杜牧,字牧之。
1、默写
2、鉴赏:后两句是议论,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并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3、手法: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诗人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这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浣溪沙》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1、默写
2、鉴赏:上阕写眼前之景,下阕即景生发议论:溪水尚可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
3、主题:白居易《醉歌》中有“听唱黄鸡与白日”句,意思说黄鸡催晓,白日西落,时光流逝,人生易老。作者却反用其意,劝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表现了他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三、课文内容以及文学常识
1、《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赵丽宏。课文阐述了文学是什么,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
2、《繁星》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
3、《冰心诗四首》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有〈繁星〉、〈春水〉前两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后两首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
4、《“诺曼底”号遇难记》作者雨果,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本文是一篇小说。写“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
四、文言文
《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书中有很多生动的寓言故事,如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守株待兔等等。
郑人买履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书本上东西并不一定可靠,根据现实的需要大胆地试,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
《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的蠢人在现实生活中是 会遭到失败的。
2.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复习 篇二
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复习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词:
第二十六课 炫耀 称职 妥当 呈报 滑稽 陛下 精致 头衔 爵士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第二十七课 缥缈 定然 珍奇 闲游 笼罩 疏星
第二十八课 女娲 澄澈 幽光 灵敏 绵延 神通广大 莽莽榛榛 第二十九课 嬉戏 哞哞 潺潺 眨巴 红润 孪生 痒酥酥
2、词语: 皇帝的新装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惊惧。
不可救药--愿意是病重得无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无法挽救。药:治疗。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附和,跟着别人说。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称:适合;相当。
愚蠢--愚笨,傻;头脑迟钝,不灵活。
滑稽--(言行)引人发笑。郭沫若诗两首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陈列--整齐地摆出物品供人看。
定然--必定。
珍奇--稀有而珍贵的东西。
闲游--悠闲地到外面走走。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女娲造人
开辟--古代神话,盘古开天辟地,简称开辟,指宇宙的开始。
澄澈--清澈透明。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绵延--延续不断。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足。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孪生--(两人)同一胎出生。嬉戏--(书面语)游戏;玩耍。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寓言四则
庇护--包庇;袒护。
凯歌--打了胜仗所唱的歌。凯:胜利的乐歌。
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二、课文理解:
26、《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27、《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在写法和风格上和《天上的街市》很相似,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向往。这首诗立足“静夜”,描绘月光、松树、疏星等景物,展开联想,有一位鲛人在天河岸边对着月夜无声地流下了珍珠泪。寄托诗人的失望情绪,隐含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8、《女娲造人》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文中处处充满了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文章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启示我们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30、伊索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对盲目自高自大的赫耳墨斯进行了讽刺,告诉我们要重视事物的本质,不能爱慕虚荣;另一则《蚊子和狮子》则提醒我们,取得成绩后不要骄傲自满,得意忘形。《智子疑邻》提醒我们不能根据亲疏远近去判断人和事情,不能心存偏见。《塞翁失马》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三、文学知识
1、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2、神话,是人类社会幼年时期的产物,是古代人民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美妙解释和奇特想象。
3、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某人、某事或某概念引发而想到的相关的人、事或概念。想象是由人的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天上的街市》中,诗人由“街灯”想到“明星”再由“明星”想到“街灯”是联想;诗人进而想到天上有“美丽的街市”,牛郎织女在天街幸福的生活,则是想象。
四、文言文30课《寓言四则》 30课:《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略 《智子疑邻》
1、主要人物简介: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2、文章简介: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3、文言文原文及注解: A.原文:智①子疑邻
宋② 有富人,天 雨③ 墙 坏④。其子曰:“不 筑⑤,必将有盗。”其邻人之 父⑥ 亦 云⑦。暮⑧ 而 果⑨ 大 亡⑩ 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 疑㈠ 邻人之父。
注解:智:①聪明,以„„为聪明②宋:指宋国③雨:下雨④坏:毁坏⑤筑:修补⑥父fǔ:老人⑦亦云:也这样说⑧暮:晚上⑨果:果然⑩亡:丢失㈠疑:怀疑 《塞翁失马》
1、主要人物简介:刘安(前179-前122),曾任西汉淮南王。
2、文章简介: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3、原文:塞翁失马
近塞上① 之人有 善术者②,马无故 亡③ 而入胡。人皆 吊④ 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⑥ 数月,其马 将⑦ 胡骏马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 髀⑧。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⑨ 者 引弦而战⑩。近塞之人,死者 十九㈠。此㈡独以 跛㈢ 之故,父子相 保㈣。
注解:塞上:①这里指长城一带②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③亡:逃跑④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⑤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⑥居:经过⑦将jiàng:带领⑧股:大腿⑨丁壮:壮年男子。⑩引弦xián而战: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㈠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㈡此:此人,这个人㈢跛bǒ:瘸qúe腿㈣保:保全
补充:其父fǔ:那个老人,指善术者。
3.六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篇三
本课教学力图体现“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的教学理念。
首先,学生的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读解,还是对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师传递、告知的,而是由主体通过探究发现的。在课堂上,鉴赏主体拥有比较充分的鉴赏权、思考权、发言权,这就为主体“发现”提供了保证,学生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 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重视对学生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课外的分组、结合话题指导材料搜集、筛选,对于改变学生原来被动的接受和教师教什么我听什么的学习方式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改变教师原来单一的讲解传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和竞争,变知识的接受为生成。利用现代媒体,利用网络,利用发放的资料,利用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打开了克服重难点的大门。我觉得,这对于古文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第四,将渗透古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中,原本深奥的人生哲理,遥远的古文常识和古人思想,通过研究学习的形式,通过互相间的探讨,通过阅读他人的解读,化为简单的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得到了落实,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4.语文七上第二单元写作教学案 篇四
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中学 李秀梅
【教学内容】
《天上的街市》+《悬崖边的树》+《云朵的宣言》(下水文)+《伸开翅膀,离梦想越来越近》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的朗读与品鉴,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对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的了解,理解诗歌所蕴涵的深意,感受诗歌的内涵美;
3.学习并体会作者追求美好生活,抗争黑暗现实的高洁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读,读出故事美
(二)学读,读出音乐美
1.指导朗读
读诗要做到“四个读好”
(1)读好节奏
①明确节奏的含义。
②教师示范读第1小节节奏。
(2)读好停顿
①明确停顿的含义。
②强调节奏与停顿的区别:句内停顿最短;句与句之间逗号的停顿稍短,句号的停顿稍长;小节与小节之间的停顿最长。
③师范读句内停顿:“我想/那缥缈的空中”,“你看,那浅浅的天河”,“我想/他们此刻”,“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④女生齐读2、3小节,要求读出停顿。(强调“缥缈”一词读音及含义,强调“隔”字写法。)
(3)读好重音
①明确重音的含义。
②男生把握好重音,齐读第4小节。
⑷读好韵脚
① 明确韵脚的含义。
② 师生共同找出韵脚。
③全班齐读第1小节,感受韵味。
2.师生总结音乐美的表现
(1)每节行数相等,均为4行;
(2)每句字数大体相等;
(3)偶句押韵;
(4)每小节换韵。
3.小组练读
4.小组赛读
(三)想读,读出意境美
1.理清作者思路
街灯——明星(实)—— 联想
街市——陈列物品——珍奇(虚)——想象
天河——牛郎织女——生活(虚)——想象
2.读诗过程中我们也应运用这种“想象伴读”的方法读出诗歌的意境之美,下面请大家展开想象诵读这首诗,感受作者笔下牛郎织女美好的生活情景,并以“我似乎看到了……”的句式为大家描述出其中的一个片断。
(四)品读,读出语言美
诗歌的语言都非常地凝练、生动,我们可以用“置换推敲”的方法进行品读与赏析。
1.示例:第1小节的“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置换为“天上的明星亮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可不可以?为什么?
2.小组运用“置换推敲”的方法提出问题,并进行品析与交流。
(五)悟读,读出内涵美
现在我们回到上课伊始的那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在诗中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传说进行改写呢?难道他只是在向我们道出他想象中的那个美好世界吗?现在老师再教给大家一个读诗的方法——“知人读诗”。
1.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2.联系背景,请大家再次小组合作朗读全诗,并体悟诗人在诗中蕴蓄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归读全诗,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和内涵美。
(六)拓读,读出情感美
1.《悬崖边的树》
2.《云朵的宣言》
(七)结读,读出追寻美
1.学生分角色朗读《伸开翅膀,离梦想越来越近》。
2.总结:是啊,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希望我们各位同学在遇到困境之时,能像郭沫若先生、曾卓先生以及老师一样,挖掘生活中的美好之处,向着自己的梦想不断追寻!
(八)作业
1.朗读语文主题丛书中的《海的梦》一诗,感受追寻之美。
2.选取你喜欢的某一事物仿写几句诗,表达你身处困境之时的抗争之情与追寻之美。
作者:潘继云
5.语文七上第二单元写作教学案 篇五
——和生命相融
陈陵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欣赏精彩语段,品味语言的幽默。
3.体会作者对科学、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
【学习重难点】
欣赏精彩语段,品味语言的幽默。
【学习内容】
课文《动物笑谈》丛书《与虫共眠》《瓦尔登湖(节选)》
【学习过程】
活动一:检查预习,过关字词
活动二:整体感知,概说内容
1.默读《动物笑谈》和《与虫共眠》,概括文中写到的几处场景。
2.学生发言,教师引导。
活动三:读幽默语言,品相融之趣
1.教师批注示例:
一大把胡子的大男子,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学着鸭子的叫声。
批注: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屈”“弯”“低”“爬”“偷看”“叫”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作者做鸭妈妈时的怪异举动,生动幽默地展现了作者和小鸭相处时的投入和忘我的科学研究精神。
它们好像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我,对我的血与柔的味道赞赏不已。
批注: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虫当作美食家,幽默地写出了小虫对我血与肉的浓烈兴趣,也从侧面写出了作者对小虫的纵容和喜爱,人和动物和谐共处的乐趣。
2.学生默读,圈点勾画摘录文中诙谐幽默的语句,批注、朗读、交流、分享。
活动四:拓展延伸,读文悟心
1.视频播放《朗读者》节选片段:广州野生动物园饲养员林兆铭的朗诵
2.学生默读印发资料,《瓦尔登湖》中节选的文字,摘录文中生动幽默的语言,批注品读文字背后作者的心情和性情。
通常总是赤松鼠在黎明中把我叫醒的,它在屋脊上奔窜,又在屋子的四侧攀上爬下,好像它们出森林来,就为了这个目的。冬天里,我抛出了大约有半蒲式耳的都是没有熟的玉米穗,抛在门口的积雪之上,然后观察那些给勾引来的各种动物的姿态,这使我发生极大兴趣。黄昏与黑夜中,兔干经常跑来,饱餐一顿。整天里,赤松鼠来来去去,它们的灵活尤其娱悦了我。有一只赤松鼠开始谨慎地穿过矮橡树丛,跑跑停停地在雪地奔驰,像一张叶子给风的溜溜地吹了过来;一忽儿它向这个方向跑了几步,速度惊人,精力也消耗得过了份,它用“跑步”的姿态急跑,快得不可想象,似乎它是来作孤注一掷的,一忽儿它向那个方向也跑那么几步,但每一次总不超出半杆之遥;于是突然间做了一个滑稽的表情停了步,无缘无故地翻一个觔斗,仿佛全宇宙的眼睛都在看着它,——因为一只松鼠的行动,即使在森林最深最寂寞的地方,也好像舞女一样,似乎总是有观众在场的,——它在拖宕,兜圈子中,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如果直线进行,早毕全程,——我却从没有看见过一只松鼠能泰然步行过,——然后,突然,刹那之间,它已经在一个小苍松的顶上,开足了它的发条,责骂一切假想中的观众,又像是在独白,同时又像是在向全宇宙说话,一我丝毫猜不出这是什么理由,我想,它自己也未必说得出理由来。最后,它终于到了玉米旁,拣定一个玉米穗,起先它贪食着,把半裸的穗轴抛掉;后来它变得更加精灵了,拿了它的食物来玩耍,只吃一粒粒的玉米,而它用一只前掌擎起的玉米穗忽然不小心掉到地上了,它便做出一副不肯定的滑稽的表情来,低头看着玉米穗,好像在怀疑那玉米穗是否是活的,决不定要去拣起来呢,还是该另外去拿一个过来,或者干脆走开;它一忽儿想看玉米穗,一忽儿又听听风里有什么声音。就是这样,这个唐突的家伙一个上午就糟蹋了好些玉米穗;直到最后,它攫起了最长最大的一支,比它自己还大得多,很灵巧地背了就走,回森林去,好像一只老虎背了一只水牛,却还是弯弯曲曲地走,走走又停停,辛辛苦苦前进,好像那玉米穗太重,老是掉落,它让王米穗处在介乎垂直线与地平线之间的对角线状态,决心要把它拿到目的地去;——一个少见的这样轻桃而三心二意的家伙;——这样它把玉米穗带到它住的地方,也许是四五十杆之外的一棵松树的顶上去了,事后我总可以看见,那穗轴被乱掷在森林各处。
学生朗读、交流,教师总结:读一段文,识一本书,懂一个人。有人说:能听得懂动物语言,和动物和谐共处的人一定也有一颗简单沉静的心,细品文字的魅力,我们也能读懂人和动物相处相融的和谐和人心的简单和纯净。
作者:潘继云
6.七上语文第二单元同步作文 篇六
题解
1.从我们学说话起就和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识字到能读报、读书,再到可以写作文、创作,你在语文的世界中收获了什么呢?请把你的收获展示出来。
2.题目自拟,充分发想像力,表达出你对语文世界的认识,作文内容要具体。
范文
与书相拥的岁月
一考生
不知不觉,慢慢长大,渐渐地迷恋上了读书,竟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地步。
我爱读书,不论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总是那样吸引我,就像我一直所喜爱的零食一样诱惑着我。那本本好书、篇篇美文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
我对书从来是来者不拒。曾经走过琼瑶、岑凯伦的言情梦,亦曾穿过金庸、古龙的武侠风,几度花开花落,我执著地做着我的读书梦。后来,我接触到了张爱玲散文集、人生、平凡的世界„„我竟有种“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我知道,我找到了真正属于我的好书,从中我真正品味到了读书的乐趣、成长的快乐。
钟爱诗,爱诗的婉约,“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花影弄月,让人见落花而伤春,望落叶而悲秋;爱诗的豪放,“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才有“谁言女子非英雄”的气概。懵懂中,我悄然立志,女子亦如男,“你长大了”,老师在我日记中如是说。
钟爱散文,“她的崇高磨炼我的意志,她的坦荡舒展我的胸怀,她的严谨启迪我的神智,她的神秘激发我的求知欲”。散文犹如一曲曲轻婉柔和的无标题音乐,犹如一首首凄清的民谣。从它的韵脚里,我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看着篇篇发表的文章,爸爸说“你长大了”。
钟爱小说,为小说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惊叹,为小说主人公的悲惨身世而哀伤。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些都使我感慨万千。人或许就是在这冷暖与炎凉中走向成熟的吧。难怪妈妈总说我“成熟了”。
欢乐的日子,听着“阳春白雪”,和着苏轼低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哀伤的日子,把李清照词的哀伤记于日记中。下雨的日子,倚窗而坐,捧着朱自清的散文集,让散文优美的文字敲击我的心扉。夜里则孤灯伴影,独品香茗,心随三毛穿越撒哈拉大沙漠,拜读席慕蓉的写给幸福,与罗兰交流寂寞的感觉,和冰心一起品味人生的感悟„„
与书相拥的岁月,内心不再惆怅,不再茫然,因为有书为我校准人生的航向。从书中我读出了墨香,读出了真谛,读出了丝竹缠绕、佩环丁冬。书伴着心静如水的我,望穿秋水,在逝去的岁月里,品味人生的细致和精美。
读书破万卷,下笔真的如有神吗
湖北省 杨秋萍
在这个信息飞速产生的时代,知识的大量增加给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不成为这个时代的落伍者,一些中学生不知疲倦、一目十行地啃着一本又一本书。望着他们焦头烂额的样子,问曰何故?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答语让人深思。囫囵吞枣、不加以思考和体会的文化快餐,难道不会速食速失吗?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要躬行。”盲目地走马观花般读书的人充其量只是一个书橱或知识储存器而已。不是吗?将自己封闭起来,囫囵吞枣地啃着那浩如烟海的书籍,不求汲取知识的营养,只是想着如何尽快“破万卷”。我想,即使他真的读了一万本书,也只能给自己一些安慰,或者拥有一些向别人炫耀的资本罢了。这真是现代人的悲哀,在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同时也上演了一场现代“孔乙己”的闹剧。
我们常常惊羡钱钟书围城中睿智而幽默的语言,司汤达红与黑中深刻的批判现实的手笔。殊不知这些都是来自作者对世界的大量感知和对生活的理性思考。一代文坛泰斗列夫·托尔斯泰在写复活的10年内,不知多少次去监狱探望,去法庭旁听,这为他写复活奠定了深厚的根基。试想,若没有对生活的这些亲身体验,托老先生就是再才高八斗,恐怕也不会有复活这样的惊世之作。
古今中外无数的名篇巨著都离不开生活这个永不枯竭的源泉。那些关在屋子里对外面世界不闻不问埋头写作的人,那些只知往脑袋里不停地塞一些文字的人,恐怕就是读书破亿卷,下笔也难有神。
希望那样的书虫走到户外,让生活去丰富自己的感受,让生活去锤炼自己的思想。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万卷书垫底,还得有万里路的亲身经历,这样才会下笔如有神。
“商品文学”论
贵州省 熊炎
中国社会向来鄙视商品经济,把商人列为末流。现在国人的眼光改变了,商品经济发扬光大——别的不说,单是文坛,也有了一丝商品气息。
证据是不难寻的。常见一些文学报刊杂志举办什么笔会、大赛的启事,自然是参赛者交报名费×元„„云云。现在经济搞活,文坛也得自谋生路,以集资(或曰参赛费)形式,促进文学事业的繁荣,本无可厚非。但偏偏出现一些让人费解的事:一些并不高明的作者常接到一张报喜书,上面先是恭喜大作获优胜奖,经专家修改即将发表,然后又说本次参赛作品将结集出版,封面精美,实在是送友佳品,可让友人共享成功喜悦,购者从速,每册优惠价10余元„„初看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久思才恍然大悟——商品!作者出名,编者赚钱,两厢情愿,各得其所。
初涉文坛者,常以作品屡投不中,不能遂愿为苦,于是又有:本刊举办××笔会,将聘请著名专家对来稿精改,保证发表。凡参赛者需交×元,凡作品不合格,愿精改发表者,另交×元„„让人看罢,无话可说,惟有拍手叫绝!一方出钱买名,一方获利,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因此,舞墨弄文者增多,热闹非凡,成果辉煌!
但我认为,这虽然可使“文坛鼎盛”,但结果却是不妙的。纵使有劣兵千万,不如有精兵一千!一些人的“作家”称号值得推敲、深究,也许是请“专家”“精改”出来的,不能过硬,而“专家”们又忙于给别人“精改”,搞“商品经济”,不能有大作推出,倘如此,当今文坛,岂不是“岌岌乎殆哉”?
诚然,我们绝不能反对专家给后进者改稿,因为历史上一些名家就是靠前辈的点拨而技艺日精,驰骋文坛的。但是,倘是一块好铁,自然可以铸成锋利的剑头;若是狗屎堆,则不论你怎样“精改”、美化,终究还是狗屎堆。许诺“精改”“发表”的结果,不过使许多人热衷闻(文)名,生产出大量的“废铁”而已。
古时文人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自居,如今商品经济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是企图以“出名”为饵,或以“精改”稿件,许诺“发表”,推销“文坛新人”“业余作家”之类的牌子,捞一点儿钞票的“专家”,虽不能称之为“文痞”、“骗子”,至少也得说他
“商品”观念太热了,热昏了头。
新潮“语言风”
佚 名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语言中添加了一种新“元素”,像“耶”“酷”之类的词儿早已在学生群中普遍流传了。也许是对外交流的加强而“引进”的外来语,或许是现有的词汇已不能表达人们越来越复杂的感情,抑或是缺乏某些感情强烈的叹词以宣泄对日渐增多的新奇事物的惊异。无奈之下,要么借用人家的词汇,实在没辙,就自己挖掘一些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权当抒发感情的新词儿。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无法接受这种变相玷污语言的行径,难免时常地评论、指责。但他们却总是振振有词:“词汇始于无规则的创造,鄙人无非是重蹈前人覆辙而已,何过之有?!”说来也怪,总会有一部分人很快接受这些新玩意,并且极力推崇。这一类人无疑会被冠上“时代先驱”的名号,换言之,像我这样作为被动接受者的人们,必然是“落伍”了一步。
自己偶尔也会有一股莫名的冲动促使自己去阻止“新元素”的诞生,但每次的冲动仅在刚刚萌芽的阶段就被无情地扼杀在摇篮里了。要说大人们难以接受倒也合情合理,毕竟年龄的隔阂难以逾越;而同是中学生,似乎就没有接受不了时髦语言的道理。诚然。把个人的观点强加于大多数人显然行不通;脱离、改造集体普遍行为就更是天方夜谭了,那么惟有去适应了。起初我的确难以忍受别人对五千年来纯正的交流工具的玷污,但久而久之,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然而这并不代表我支持和崇尚这种做法,我只是在承受而已。
若说起康拜因(Combine),非专业人士猛听上去还真是一头雾水,实际上只不过是联合收割机而已!说起这类词儿,真是不胜枚举。我时常困惑,汉语作为全世界语言中最丰富的一种,何以在我们手中变得如此贫乏?
如果汉语中不断有新“元素”诞生,那么请允许我设想一下未来的汉语的模样:掺杂着字母与符号的一连串令人费解的语句,乍一看倒像和日文有点亲缘关系。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间交流的加强,这一现象似乎又成为必然,如果是这样,我只希望中国的造词专家多造些融于时代的新鲜词儿,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取代那些俗不可耐的东西。
语文我爱你
有位睿智的老人,用智慧的金钥匙,为我打开一扇知识的大门。这里琳琅满目,瑰宝珍奇应有尽有;这里峰回路转,秀丽的风光美不胜收。在这里,我由幼稚到成熟,由贫乏到富有,由愚昧到聪明。
我爱语文。它使我从牙牙学语到能读懂各种文章,从组词造句到能“以我手写我心”,从对人生、社会一无所知到洞察大千世界,领悟人生真谛。语文的世界里有许多良师益友。孔子教我学而不厌,荀子教我锲而不舍,屈原、李白给我浪漫,杜甫、鲁迅给我深沉,莫泊桑、契诃夫给我丰富,老舍、曹禺给我成熟。在语文的世界里,我沐浴着先贤哲人思想的光辉。我陶醉于文人墨客优美的作品。
我爱语文。在语文世界里,我曾月下游荷塘,被那如流水一样静静地泻下来的月光漱涤;我曾雨中登泰山,享受无限的雨趣;我曾驰马千里天山,为大草原的美丽富饶而倾心;我曾踏着历史的足迹,寻访内蒙长城、敦煌壁画,聆听历史的回音。
我爱语文。从孟子的“舍生取义”到五人的“激于义而死”,从啮雪守节的苏武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我看到中华民族的脊梁,感到了长留天地的英雄浩气。我在语文
中读懂了人生的真谛——祖国高于一切。
语文语文我爱你,我将永远追求知识、美德和真理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生活处处有语文吗?对于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人与人的交流,无非是语言与文字两种方式。在这两种方式中,用的都是字词、语句,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语文中的字词组成的。若你在语文阅读中能够积累更多的好词妙句,那么你的语言将添上色彩。除此之外,语文阅读中应该深入理解,领悟每一个词、每一句话,乃至每一段,阅读报纸、与人聊天时才不会出现不明不白、走马观花的情况。例如:别人讲了一句:“那家伙两面三刀,绝对信不过!”你连“两面三刀”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只好不懂装懂地点点头,应和声:“对呀!”这样,你也只能怪自己没有学好语文了。
除了人与人的交流以外,语文还是我们情感的调味料。在你失落时,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可以让你的身心在“美”的意境中陶醉,喜悦的浪潮将湿润你的心灵,将原本的悲伤、失落抛之脑后;当你十分愉快时,一篇抒情悲壮的文章将在你的心中掀起万丈波涛,给予你心灵最大的震撼,让你潸然泪下。由此可见,语文还能调制你的生活的“味道”。
语文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是生活情感的调味料,还是生活的指路灯。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当我被别人误会时,论语中孔子说过的一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让我恍然大悟:对呀,清者自清!我又何必在乎别人的看法呢?我应该做一回“君子”!当我觉得理想过于遥远,似乎无法实现时,流沙河先生笔下的理想告诉我:“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接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不对,理想要折磨我,我怎能轻易屈服呢?它越要折磨我,我就越要取得成功给它看。于是我马上握住笔,开始奋斗!当„„语文总能在我迷路时,告诉我方向,让我更好地生活。
7.语文七上第二单元写作教学案 篇七
一、文题展示小试牛刀
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最近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不少于500字。
【思路点拨】
1.审题:注意题目限定了文体——消息,也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选材。
2.选材:可以选择班上或学校近期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体育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文艺会演活动等;社区、村镇等开展的各种特别的或有意义的活动等。
3.写法:按照消息的基本结构布局谋篇,结构要完整,中心事件要突出,语言要简洁,必要时可以交代一下背景。
【写法指导】
1.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让别人关注你的报道,标题就一定要醒目,特别是主标题,要让人看后一目了然。消息标题的要素必须包括何人(何物)做何事,语言必须简洁准确。
2.导语: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吸引读者。导语的形式主要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
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和补充。现在,一般的消息都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将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让人们能看一眼就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什么。
因此,我们在写作消息的时候,要具体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勤于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消息。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作文指导新闻写作教案新人教版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作文指导新闻写作教案新人教版
二、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作文指导新闻写作教案新人教版
本节课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给学生的新闻写作进行了必要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了新闻的写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尽完美的地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改进!
8.语文七上第二单元写作教学案 篇八
1.怎样走进新同学?
①敞开心扉,主动伸出友谊的橄榄枝。
②从介绍自己开始,让新同学了解、接受自己。
③被人记住名字是被尊重和被接纳的体现。记住他人的名字,是良好友谊的开端。
2.对老师的认识与理解。
①老师指导我们学习和做人。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向老师请教。②每个同学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是一样的,都是老师培养和爱护的对象。
③任何一位老师都喜欢同学向他请教,更希望同学们与他讨论交流。
3.怎样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①以主人的身份融入班集体。
②关心集体发展,为班级建设献计献策。
③积极参加班级各项活动,为班级争光。
★4.怎样适应中学生活?
①学习更主动、认真和努力。
②调整学习方法,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③自信、愉快地学习。
④更自觉遵守新规则,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
⑤自觉独立反思并控制自己言行。⑥尽量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5.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①明确目标,树立理想,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制定计划。
③实现理想要从现在开始,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6.制定计划要注意些什么?
9.九上第五单元教学案(教师版)1 篇九
第五单元教学案
张娜编制
2012-10-10
第五单元 古代小说
学习目标
1.阅读
(1)激发阅读古代长篇小说的兴趣,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2)养成用历史眼光观察小说人物的习惯,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
(3)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要点,把对小说人物的讨论放在熟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
2.写作
(1)学习古代小说细致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运用这些写作方法刻画身边熟悉的人。
(2)就古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或写法的多样性写一篇探究心得。
3.口语交际
(1)口头复述课文情节,讲得越细越好。
(2)独立自主地探究问题,学习运用点评的方式,以三言两语表述自己的观点。
学法指导
1.单元聚焦
《智取生辰纲》通过杨志押运生辰纲失败经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统治下复杂尖锐的阶级矛盾,表现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体现出的智慧和力量。
《杨修之死》记叙了曹操杀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既十分奸诈又深谋远虑的复杂性格。
《范进中举》通过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了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物趋炎附势的嘴脸,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陋灵魂,将矛头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香菱学诗》通过香菱学诗这件事,展示了香菱和黛玉的性格。香菱学诗,黛玉教诗都给人以启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香菱虽然身份低微,但她聪颖坚毅,不甘心于粗俗的现状而发愤自强,这一艺术形象很有典型意义。
第17课 智取生辰纲
【教学目标】
1、了解施耐庵及其作品《水浒传》。
2、理清课文思路,明确线索及人物关系。
3、把握人物形象,重点分析杨志和晁盖的人物形象。【自主预习】
一、复习导入(小说相关的文学常识简单回顾)
1、小说三要素:
2、塑造人物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________是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3、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任务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5、环境包括_______________(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_______________(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塘尾万里学校九年级备课组
第五单元教学案
张娜编制
2012-10-10
二、预习检查
1、施耐庵及作品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第十六回。《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这里选的一段是写杨志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杨世杰(蔡京的女婿)的派遣,押送生辰纲望东京,在途中被晁错、吴用等夺取的经过。生辰纲,编队运送的大批寿礼。纲,为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趱(zǎn)行 嗔(chēn)怒 虞(yú)侯 恁(nân)地 省(xǐng)得
.....罗唣(zào)
怄(îu)气
逞(chěng)辩 剜(wān)口
聒(guō)噪
.....面面厮觑(qù)勾当(gîu)(dàng).【课文学习】
一、分析小说情节
1、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全文的内容。
大名府梁中书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生辰纲送往东京,给他老丈人蔡京庆贺生日,在黄泥冈被晁盖等人劫走。
2、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请找出明线和暗线。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暗线: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3、明、暗双线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交接在一起的?
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
4、老都管”这个人物在故事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卖酒汉子、贩枣子客人的话对计策的成功实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老都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是他的顺应军汉的调解才使计策成功。卖酒汉子的话起到激将法的作用;贩枣子客人的话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卖酒汉子假意推辞,消除疑心;贩枣客人从中调解,推波助澜;杨志妥协,终功亏一篑。
5、根据故事情节,在下面横线上填出相关词句,使“回目”完整。
杨志失陷黄泥冈,吴用智取生辰纲。
二、分析人物形象
1、请自行批注课文,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的方法(1)人物形象
杨志:精明、谨慎、蛮横
晁盖等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的群体形象。(2)刻画人物方法
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
2、本文题目是“智取生辰纲”,“智”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智用天时:酷热天气;智用地利:选择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地点;
智用矛盾: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智用计谋:“半瓢酒”。
3、为了押运成功,杨志也殚精竭虑,绞尽脑汁,从哪里可以看出杨志的计谋? 塘尾万里学校九年级备课组
第五单元教学案
张娜编制
2012-10-10 智藏行踪:精明;智变行程:谨慎;智选路径:足智多谋
三、研讨:
为何一个如此精明、谨慎、智慧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你能帮杨志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吗?
(1)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2)天外有天,人物有人。智多星吴用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杨志棋差一招。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可以说杨志输智,吴用有用。
杨志失败的外因:急功近利,欠理智,人不和
杨志失败的内因:天外有天,棋差一招
四、作业
《水浒》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好汉形象,诸如晁盖、宋江、武松、李逵、杨志、林冲等。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再写出两个梁山英雄好汉的姓名,并简要概括这些英雄好汉在性格方面的共同点。梁山好汉姓名:鲁智深 时迁 阮氏兄弟
梁山好汉在性格方面的共同点:劫富济贫 嫉恶如仇 讲义气 侠肝义胆等
第18课《杨修之死》
【自主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庖(páo)官 分食讫(qì)佯(yáng)惊问 恃(shì)才放旷(kuāng)..... 谮(zân)害 麾(huī)军 绰(chāo)刀 ...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此题意在使学生熟悉文言的表达方式,能简洁明了地将它转换成当代口语。不要搞“字字对译”,意思相合即可。(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杨修平日行事,好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加检点,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曹操)装着吃惊的样子问道:“谁杀死了我的近侍?”(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丞相并不在梦里,你才真是在梦里啊!(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只要曹操提问,曹植就按照(《答教》的)条文来回答。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思考练习】
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七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①照“鸡肋”号令本意行事——大惊、大怒,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②识门上“活”字意思——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③分食一盒酥——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塘尾万里学校九年级备课组
第五单元教学案
张娜编制
2012-10-10 ④看破杀近侍用心——操闻而愈恶之
⑤密告吴质曹丕结党——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⑥令试曹丕曹植才干之举,不得真实情况——操大怒
⑦为曹植作答教欺瞒——操大怒,此时已有杀修之心
2、七件事情的行文能否变动?为什么?
不能。第一件事是倒叙,是杀杨修的直接原因;后面六件事是属插叙,这部分是按曹操嫉恨杨修的心理程度排列的:“忌之”——“恶之”——“愈恶之”——“愈恶之”——“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3、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曹操和杨修的人物形象,并概括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曹操:阴险狡诈,老谋深算;
杨修: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狂妄轻率,耍小聪明等。
4、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本文中你能看出他的“奸”吗?历史上的曹操也是这样的人吗?
奸:借故杀人,不让人识破心机,假惠善后。
不是。历史上的曹操是个极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他以招纳贤才,知人善任著称,但也借故杀害了一些名臣谋士。
5、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的才气(杨修死后,原著中有几句诗,对杨修之死是这样说的: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依据这篇课文,杨修被杀可以归纳出三个原因:
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作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明代李贽点评《三国演义》时对这件事曾写道:“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即有此意。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以上三条尽管角度不同,却都能成立──这是就解读小说而言。如果从历史上说,那就恐怕只有第三条是正确的。历史上的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只要能为他的政权效力,即便像陈琳那样曾为袁绍著文辱骂他祖宗的人,他都愿意接纳,更何况是杨修,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曲略》中有这样的记载:“杨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谦恭才博。建安(汉献帝年号)中,举孝廉,除郎中,丞相(曹操)请署仓曹属主簿。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曹丕)已下,并争与交好。”《世说新语》中也有这方面记载(详见“有关资料”),都可以证明曹操对杨修的重视非同一般,说曹操嫉妒杨修的才能是没有道理的。
曹操杀杨修事,见于《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太祖(曹操)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袁术)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这是说杨修被杀跟曹丕、曹植之间的斗争有关,但《传》中没指出杀修的时间,也没有说明杨修犯了什么罪,而《曲略》中却说得比较详细:“植后以骄纵见疏,而植故连缀修不止,修亦不敢自绝。至二十四年秋,公(曹操)以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修临死,谓故人曰:‘我自故以死之晚也。’其意以为坐曹植也。修死后百余日而太祖薨。”这就表明曹操杀杨修在他自汉中退兵,又过了三四个月之后,即建安二十四年(219)秋季,而此时距他本人的死期也仅“百余日”──这跟《武帝纪》说他死于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完全 塘尾万里学校九年级备课组
第五单元教学案
张娜编制
2012-10-10 相合。由此大致可以推断杀杨修的决定是在他病重期间作出的,目的是剪除曹植的羽翼,以巩固他的接班人曹丕的统治,所以给了杨修一个“交关诸侯”的罪名。而杨修自知他跟曹植的关系太密切,处境十分险恶,但曹操处死他不在建安二十二年(217)立曹丕为魏太子时,而拖到二十四年秋病重之时,这对他来说的确是“死之晚也”。由此看来,曹操处死杨修是不得已的,他是为身后国家的安危考虑──陈寿说的“终始之变”可能就是这样的意思。【补充资料】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来日进兵。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前面一军相迎,为首大将乃魏延也。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操令庞德出战。二将正斗间,曹寨内火起。人报马超劫了中后二寨。操拔剑在手曰:“诸将退后者斩!”众将努力向前,魏延诈败而走。操方麾军回战马超,自立马于高阜处,看两军争战。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马超已退。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1、这一部分写的是曹操强行进兵,结果战败,这些内容和“杨修之死”有什么关系?
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活曹操输给死杨修,目的仍在揭露曹操杀死杨修忌才。
2、曹操“厚葬”杨修是真心后悔杀杨修吗?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回答。
不是真的后悔,实际是故意做给别人看的,厚葬杨修似乎是在纠正错误,以此来证明他的惜才。这表明了他阴险虚伪的性格。
第19课《范进中举》
【学习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自主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腆(tiǎn)着肚子 啐(cuì)在脸上
避讳(huì)绾(wǎn)了头发 星宿(xiù)
.....攥(zuàn)紧
带挈(qiâ)桑梓(zǐ)商酌(zhuo)....
2、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写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是(吴敬梓),字敏轩,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3、作者及其作品介绍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愿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明清科举制度简介: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 塘尾万里学校九年级备课组
第五单元教学案
张娜编制
2012-10-10 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做解元、会元、状元。【课文学习】
1、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遭遇,可分为两部分,分别是:
第一部分:(1-2)写范进中举前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第二部分:(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6-10:治疯;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2、请自由批注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及张乡绅对他的态度各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众生相?
胡屠户
前:嫌弃范进贫穷,看不起他,恶言训骂(将范进视为“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范进去省城参加乡试向胡屠户借盘缠,反遭辱骂;对范进希图中举,又极尽讽刺嘲弄之事,什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啦,什么“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啦,一派粗鄙的话,不堪入耳)
后:阿谀奉承(前来贺喜,称范进为“贤婿老爷”,当众夸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把范进真的捧上了天,说他是“天上的星宿”。)
众乡邻
前:对范进漠不关心(范进去省城应试,家里饿了两三天;发榜那天早晨范家断粮,只好去集上卖鸡。在范家如此困难的关头,没有一位乡邻前来过问)
后:对范进热心帮忙(拿来鸡蛋、酒、米等招待报录人,又到集上去寻范进,细心照顾他)
张乡绅
前:对范进不屑一顾(从“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这句话可以看出)后:竭力拉拢范进(主动前来贺喜,叙“世好”,赠金又赠房)
结: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的社会状况。
3、文中的范进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他有哪些性格特征?
范进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性格特征:热衷功名、麻木、忍受屈辱、圆滑世故、迂腐懦弱等。
4、文中的胡屠户是个怎样的人?
嫌贫爱富、粗俗不堪、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前倨后恭、不知羞耻等。
5、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课文的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一道开放题,意在激活学生的思维。应当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喜剧”“悲剧”仅取其比喻义,不要把它们看做戏剧的类别。但又不是跟这两个剧种完全无关,例如喜剧常用夸张的手法揭露和嘲笑现实中的丑恶事物或落后现象,而悲剧常常表现有价值事物的毁灭,在讨论过程中适当地介绍一点这个方面的常识,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答案不拘一格,但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参考答案: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1)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2)揭露了当时士人热中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3)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但学生如果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说这是一场悲剧,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 塘尾万里学校九年级备课组
第五单元教学案
张娜编制
2012-10-10 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体会、认识说出来,理由说得充分些。不要强求统一。
6、封建科举制度有怎样的危害?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学习观?
①封建科举制度摧残读书人的精神,摧残他们的肉体,使他们失去了正常人的生活。②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培养自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课 《香菱学诗》
【学习目标】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自主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摩诘(jiã)应玚(yáng)墟(xū)里 胡诌(zhōu)暧暧(à.....i)
颦(pín)儿
抠(kōu)土
辋(wǎng)川 ...
2、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3、资料补充。
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诗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皤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课文学习】
1、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香菱跟黛玉学作诗。
2、请自行批注课文,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香菱学诗可谓如痴如醉。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描写语句,体会这些描写的传神之处。
此题意在使学生了解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性格上的作用。香菱学诗异常专注,而且不怕失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表现了她执着的性格。从这个角度来看有关她的神态描写和细节,才能体会出它们的传神之处。如:“„„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是因为“神与物游”(刘勰语),说明她此刻已是浮想联翩。“抠土”,有费尽心力之意,写她在立意时的反复斟酌之态。“皱眉”也许是因为所用字眼不好;“含笑”,大约是有了奇句,因而感到满意。总之,这是香菱第二稿的构思全过程,从下文“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自为这首妙绝”等语都可以看出,香菱对自己这番苦吟的结果感到欣慰。塘尾万里学校九年级备课组
第五单元教学案
张娜编制
2012-10-10(2)概括香菱的人物形象。
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好学、勤奋等。
(3)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你觉得其中哪些内容对你的阅读或写作有启发?
是否扣紧了课文;是否联系了自己的实际;内容是否具体。空泛地谈论什么“刻苦学习”“掌握要领”等等,其实无济于事的。(4)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 她注重培养香菱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循序渐进,重视积累和感悟;强调自学、实践、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力主创新。(5)请概括黛玉的性格特征。
学识渊博、热情大方、具有诗人气质,她乐为人师,当仁不让、主动、率真、自信等等。(6)香菱学诗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主要原因: 她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诗上,执著的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此外:良好的资质;好的引路人;大观园里有良好的诗歌环境。
(7)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大事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试写出这三种境界。
10.七上第一单元教案 篇十
设计人: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金富东 审稿人: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陈林 单元分析与提示
一、概述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目的是引导刚刚跨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愉悦地步入文学的殿堂。让学生从各方面感知文学的魅力所在——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都将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因而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四首》、有游记《繁星》、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文学画卷,但又各有侧重: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七年级的新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加深学生对文学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更好地亲近文学。
《繁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冰心诗四首》充分展示诗歌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要有现实中的物象作载体。《“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了解如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古代寓言二则》以短小而精悍的寓言展示文学那丰富的内涵,教育学生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二、教学目标
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文章中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
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3、学会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懂得写作要有感而发。
4、投身“我爱文学”主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尝试表达感情。学会合作交流。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主题为“亲近文学”,是学生跨入中学的第一单元,意在让学生感受、理解、亲近文学,所以读品是关键,教学还是较为“感性”比较合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品味文学语言的精炼优美。在诵读过程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以及作者真实美好的情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从而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学时安排:
《为你打开一扇门》
2学时 《繁星》
1学时 《冰心诗四首》
2学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1学时 《古代寓言二则》
1学时 诵读欣赏
1学时 写作
3学时 综合实践活动
2学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领会文章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反复诵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文学的内容及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萌生对文学的兴趣。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
2.尝试给自己喜欢的语句批注。3.有感情地朗读《致文学》部分。学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关于门的故事,女主人每打开一扇门,总会在门里看见许多珍禽异兽,奇珍异宝。确实,门是神奇的东西。我们总是对门后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一旦打开必得一个新的天地。今天,我们将去打开一扇特殊的门。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通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什么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呢?
2.在无数关闭的大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就是文学。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阅读经历,说说这扇门的重要性。交流活动
在作者看来打开这扇门会有怎样的收获呢?你有过类似的收获吗?请结合自身阅读经历来与大家交流。(学生阅读勾画,小组交流记录,全班交流,相互评价——教师可利用此环节自然地推荐阅读书目。)
四、精读品味
作者对文学是那么热爱,不由为它进行了一番真情的赞叹。请你选择6—10小节中你感受最深刻的小节,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结合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对此小节的体会。提示:可从用语、内涵、修辞等方面入手。
(小组进行交流学习,以便相互启发,全班交流相互评价,激发对文学的兴趣。)教师小结
文学——我们或许很久以前就与她相遇,且在不知不觉中与她相携走了很远。以后我们还将与她相伴一生。她的魅力真是无穷,每个人都读出了不同的感觉。愿大家能深深地爱上她,在她的天地里展翅飞翔。作业布置
1.运用文中优美的语句介绍一本你曾经读过的书,让同学们分享你阅读的喜悦。2.把你喜欢的语段熟读成诵。
3.制定一下你本学期的读书计划,并能提醒自己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繁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2.朗读品味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
2.把自己在阅读中喜欢的语句尝试批注。
3.想想自己有没有看星的经历,把你的经历与感受描述一下。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星的经历呢?看来,星星、星空是倍受我们青睐。那,你是在什么情况下看星的呢?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繁星》,看看作者巴金遥望星空有怎样的感受。二、一读感知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时间
地点
看星感受(文中语句)
第一次看星
第二次看星
第三次看星
写作顺序
概括主要内容三、二读探旨
1.作者三次看星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请结合作者三次看星的不同感受的语句分析说明。2.朗读作者看星感受的语句,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介绍写作背景,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四、三读品味
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一些生动的修辞。请同学们再读读文章感受一下,找出修辞之句并加以赏析。(提示:比喻、拟人、排比等)五、四读延伸
根据本堂课所学,结合自身看星的经历感受,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味本文的语言美,情感美,同时请同学们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下面的句式写一段面对碧海蓝天,你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字数在100字左右。
“渐渐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
六、作业布置
1.仿照本文按时间顺序的写法,叙写自己的看星经历,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抒写自己的情感。2.阅读二十二课《七颗钻石》,结合自身对星座的了解,展开想象写一个关于星座的故事,故事要有明确的中心。(以上作业两选一)《冰心诗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味,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的哲理。2.学习诗中丰富的想象、精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真情,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体味人间真情,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课前准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的大意,力争熟读成诵。2.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谈谈自己的体会。学时安排:2学时 第一学时 教学重点:
品味人间真情,感受伟大母爱,懂得感恩。教学过程:
一、学习《母亲》 1.导入
各位同学几岁了?对啊,不知不觉大家都十四五岁了,在你成长的这段经历中谁最重要?妈妈!生活中,你发现妈妈的哪些举动体现着母爱呢?请大家静想一下。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它平凡而伟大。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抒就的《母亲》,去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情感。2.诵读品味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读后,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解读这五行诗,以此来谈谈作者对母亲表达的情感。(注意:“心中的风雨”的理解,与“躲”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结合自身经历来解读的关键。)
二、学习《纸船——寄母亲》 1.导入 《母亲》流露出了对母亲的无限依恋,那《纸船——寄母亲》又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纸船——寄母亲》。2.诵读品味
朗读《纸船——寄母亲》,你能从诗中发现作者与母亲身处的情况吗?联系作者与母亲身处的情况,再次朗读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感。3.探讨朗读
根据作者与母亲身处情况及作者表达的情感,请你说说怎样朗读这首诗。
三、朗读比较
请同学们朗读这两首关于母亲的诗歌,想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之处?
四、拓展延伸
母爱是伟大无私的,永恒的,但它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形式一般都是平平常常的。请你搜索一下平日母亲对你的关爱,尝试完成下面的仿写。母爱是一味良药,能抚平儿女心灵的创伤。母爱是
。母爱是站在村头的一个等待的身影。母爱是。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母亲》《纸船——寄母亲》这两首诗。2.《纸船——寄母亲》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眷恋祖国的一片深情。你想借助什么样的具体形象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请尝试写一首小诗。3.预习《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第二学时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蕴涵的人生哲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
一、学习《成功的花》 1.导入
讲述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说说你面对这样的人生有怎样的感受?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次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议员三度落选
教师讲述:人生不幸啊,多坎坷啊!但这个经历无数挫折的人却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现在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许多人只看到成功美丽的花环,却很少有人注意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让我们看看冰心是怎样概括成功的过程的。2.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小组交流朗读方法及处理的理由。
(以第一句为例“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应该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要落在“只”和“现时”上,这样读就能很好地表现人们只惊羡别人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2)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通过这三句告诉了我们什么?请概括出你的感悟。3.深入探究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花的成功印证了许多名言,你想到了吗? 4.当堂背诵
二、学习《嫩绿的芽儿》 1.导入
同学们,现在你们在这里学习,为的是将来有所作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你认为人的一生哪个时期比较重要?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嫩绿的芽儿》会告诉我们些什么。2.学习课文
1)作者用哪三个词对芽、花、果进行描绘的?为什么用这三个词呢? “芽儿”的“嫩绿”显示着健壮、旺盛和朝气
“花儿”的“淡白”蕴含着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果儿”的“深红”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
作者是抓住了芽、花、果的色彩特征,进行形象地描绘。2)这三节诗“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示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他们说的话能互换吗?(讨论探究)3.深入探究
读了此诗,你认为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4.当堂背诵
三、作业布置
1.学了《成功的花》后,请你找句名言激励自己更好地走向成功。2.结合《嫩绿的芽儿》中“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构想一下自己的人生。《“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人物言行语句的方法,感受小说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2.能对文中意义含蓄,难以理解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出自己的理解。
3.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感受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美好的心灵。教学重点:
重点分析船长的形象 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2.搜查一些海难的故事,能向同学们简要介绍。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一个关于海难的故事。2)教师讲述:在灾难发生时,总有一些人露出自私可悲的嘴脸,也总有一些人抒写出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一篇有关海难的文章——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学习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的方式比较新奇,采取模拟“事故调查组”和“追悼会”的形式展开本课的学习。学习的质量高低取决于“事故调查组”成员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取决于参加“追悼会”成员的诚挚的追念之情。所以,今天务必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只有在充分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才能做好“事故调查”,才能开好“追悼会”。(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对另种方式做好评点准备。)方式一:海事局事故调查组(事故分析报告书)“分析报告书”必须涉及以下内容:
此次海难的客观原因、人为因素、事故损失、责任判定、事故教训。要求:“分析报告书”分析必须有理有据,叙述条理清晰;做出客观公正报告的同时,能很好地做出安全警示,让人们吸取教训。方式二:哈尔威船长追悼会(悼词)
请你以下面的其中一个身份来参加追悼会,宣读悼词。身份选择:获救儿童、“玛丽”号船长、奥克勒福大副、见习水手克莱芒、哈尔威船长故乡的镇长。
悼词要求:内容重点倾向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要结合文章内容);情 感真挚自然,要符合身份;能激起人们对哈尔威船长无限的崇敬之情。活动经过:确定学习方式,自读课文,根据学习方式边读边做好阅读批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事故分析报告书”或“悼词”——全班交流(先听事故报告再开追悼会),做好互评交流工作——教师小结(对同学们的学习效果的肯定;海难原因的总结;哈尔威船长形象的总结)
三、拓展迁移
请你以文章中目睹海难全过程的一个人物或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大家说些什 么?
四、作业布置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要求:分析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能有 一定自己的理解。
《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了解文章大意。2.能说出两则寓言蕴含其中的寓意。
3.能联系生活实际来解读文章,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学重点:
能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读通文章,了解寓意。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
2.根据自身理解把文章读通顺,停顿合理。
3.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则读后感,字数150左右。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郑人买履》 1.讲一讲
大家以前学过哪些寓言?哪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较为深刻?(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 概括一下寓言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及魅力,激发学生对短小而蕴含丰富的寓言的 喜爱。)2.读一读
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把古文读得好。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朗读停顿合 理,不读破句;有自己的情感投入。3.译一译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译文(对意见不统一的地方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如不 能达成一致意见,做好全班交流的准备。)。
全班交流,示疑解疑(学生发表各自见解,教师点拨总结。)。
在交流完译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复述这则寓言(要抓住关键情节)。4.析一析
郑人是个怎样的人?你能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5.悟一悟
生活中,你还听到过、看见过这样的事情吗?或者就发生在自己身上?请你讲一 讲,说说你的感受。
二、学习《刻舟求剑》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学《刻舟求剑》,参照学习《郑人买履》的“读 一读”“译一译”“析一析”“悟一悟”四步学习法进行(交流时教师注意引导相 互评价,注意适时点拨总结)。
三、作业布置
1.背诵两则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2.能用自己的语言向人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用简洁的语言再讲两则成语故事,每则故事后要写下自己的感悟。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2.对诗中的精妙之句能说出自己的赏析。
3.通过对古代名家诗作的欣赏,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古诗文的情感。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中的情感。教学难点:
对诗中的精妙之句能有自己的赏析。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会背古诗吗?来背背看!(小小赛诗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我国是诗的国度。可以说,古典诗词是 东方文化光彩夺目的明珠。今天,我们来学习四首诗词。
二、学品诗词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首,进行重点学习。学习要求:
1.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描述一下诗的意境,或者交流一下诗的内容。2.这首诗你读出了什么?交流你的读诗所得。3.交流诗中你最欣赏的诗句(你对这句诗的赏析)。
4.朗读其它三首,对其它三首有自己的理解,能对其他同学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 法。
三、背诵诗词
在诵读赏析的基础上,看谁背得快。
四、作业布置
1.流利背诵这四首诗词。
2.把后面诵读欣赏中的古诗词熟读成诵。综合实践活动 文学——我的挚友
一、活动背景
文学世界里,有着丰富的宝藏。而这些宝藏,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去挖掘,去品味。书会让你知道怎样的人让人敬重;书会让你知道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书会让你知道自己的祖国有怎样的壮丽;书会让你知道怎样去体验人生、品味生活;书会让你知道你未曾发现的精彩和神奇;书会让你知道„„这是一种诱人的享受!
二、活动目的
在文学的田地里,让我们一起发现、一起体验、一起享受、„„一起享受人生中不可缺的文学味道。能在活动中品尝文学的滋味,喜欢文学,热爱文学,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
回顾一下自己以前读过的书籍,可以列出一个曾看过的书目,想想自己读书的感受怎样,想想哪本书让你受益匪浅,让你最有感触,让你爱不释手,让你„„可写一篇读书体验或感受。并向大家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想好怎样推荐给别人。
四、活动过程 1.“比”读书
a.比比大家谁的见识广(你读过多少书)b.抢答文学常识(答对者发奖品)
c.老师介绍一些学生没有提及的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 2.“谈”读书
a.想想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或你自己最喜欢、或你自己最有感触„„,跟大家交流一下。b.谈谈你下一阵子打算去读哪一类书或哪一本书,说说为什么(同时交流一下查阅的方法)。3.“品”读书
品品读书给你带来的感受,或感觉,或某种情感。4.“写”读书
向大家介绍或推荐一本书或一类书,写写读书的趣事或乐趣(与同学交流)。
*以上这些活动细节展开的同时,大家交流各自读书看报的习惯,更好地使自己养成科学的良好的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圈点勾画评)。
*与此同时,班团委负责其中的各项活动(如,我所了解的一位大作家,比比谁最了解文学——文学常识比赛等等。老师给予他们帮助。)
五、活动成果
1.以“我与书”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2.四人小组出一份手抄报(主题:“我的挚友——文学”)。
3.我喜欢的一位大文豪(a.小文章“我喜欢的中国大文豪”b.班刊“大文豪”)。4.写写“读书的味道”(读书心得体会)。
【语文七上第二单元写作教学案】推荐阅读:
六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测试卷06-19
秋学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10《信客》教案09-11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总结09-26
七上语文第四单元试卷10-25
第二单元语文完整教学设计11-2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08-20
三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06-14
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