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看法

2024-10-22

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看法(共14篇)(共14篇)

1.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一

谈对小学音标教学的几点看法

人教社编写的小学英语教材思路新颖。在第一册就以趣味活泼的形式安排了48个音素全貌,很受欢迎。但课本上的形式活泼只是一个方面,要使小学生学得好,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如何去教。下面谈谈我对小学音标教学的几点看法。趣味教学 摆脱枯燥

都说国际音标难教、枯燥。是的,单纯的音素认读、记忆,和反复拼读练习确实比较乏味。如果不在教法上多做文章,小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如果在教法上来点“味精”,即在教学中穿插些趣味活泼的游戏,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加快认读,促进记忆,熟练拼读。通过紧张而激烈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学音标的游戏活动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1 认读游戏

学习48个国际音标如同一年级小朋友学汉语拼音一样,有一个音与形的认识过程。课堂上模仿、拼读过程一长,学生很容易厌烦。教学中,我常用“比一比,谁的音发得最佳”的竞赛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养成仔细听音、观察口形、认真模仿的好习惯。巩固音标的认读游戏很多,如“快速认读音标卡片记时赛”,出示三四张一组的音标卡片,迅速拿掉,让学生按顺序说出“你看到了什么?”;出一组卡片,让学生读过后,从中任意抽掉一张,然后打乱其余几张再出现,问“哪一张不见了?”,还有各种猜音标的游戏……。学生十分喜欢做这类游戏,而教师又利用学生的兴趣,在玩玩赛赛中巩固了所教知识,教学效果很好。

1.2 听辨音游戏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听力反应是相当重要的。听辨音游戏可分两类:一类是书面练习,如 Listen and circle(圈出你所听到的音标),Listen and tick,Listen and number,Listen and connect等;另一类可以利用音标卡片来举一反三地做出许多种游戏,如“听音举卡片”、“听音举音标排队”,在九格纸板上做“听音摆卡片”等等。

1.3 拼读游戏

学习国际音标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拼读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反复多拼,才能达到熟练。教学中,我尽量设计游戏,让学生高兴地练。如:拼音标找到相应图片的“找朋友”游戏,紧张而又愉快的音乐传卡片拼读游戏,“拼音标写数词”,“拼音标画简笔图”、“拼音标涂颜色”等游戏,都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小学生好动,就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小学生好胜,就让他们在竞赛中练;小学生好奇,就让他们在悬念中猜。加上简易的绕口令和歌曲的配合,既满足了他们的娱乐愿望,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积极的情况中记忆,从而使音标教学真正从枯燥中摆脱出来。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音标的目的不仅是认识48个音标,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音标的拼读来学习英语的能力。能力的培养要根据教学内容循序渐进。

2.1 教会学生拼读音标词

一开始,把音标词的拼读与汉语拼音相比较,得出“辅音轻,元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引导学生进行最简单的拼读。如[t]-[i:]→[ti:],[b]-[$]-[g]→[b$g]等等。

学完48个音标以后,提出“快认辅音,读出元音,迅速拼出整个音标词”法,引导学生认、读、拼结合,提高速度。如:[u]→[kud],[)]→[b&s],[&i]→[b&i]等等。

最后要求学生一气呵成,达到“速认,快拼”,一次性读出音标词。如[baik],[feis],[Mu+]等,就这样学生的拼读能力不断增强,直至能拼出少量双音节和多音节词,基本掌握重音、次重音。这时候课堂上教学新单词时,就会出现师生抢着说的现象。好表现的小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自己会拼读英语单词的成功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加高涨。这与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效果截然不同。

2.2 教学生查词典

第一学期,就要从紧张的教学中抽出一点时间随时练习查词典,每次查一两个词,养成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学会了查词典,如虎添翼,学起来就更加“自由”了。他们可以从词典上发现一个新单词的多种意思,这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拓宽了知识面。有时会话教学中的三会词,就可让学生当堂通过查词典自己读出,并告诉他们“这是你们自己学会的。”用得好的加“Good!”这些要求和活动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外语打下了较好的预习和自学的基础。

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促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成绩的提高。尤其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时间大大缩短了,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进行更多的情景操练,会话表演,教唱歌,做游戏等等活动。这种做法有利于教师教、学生学,是一种促进英语教学良性循环的好措施。初学外语的第一大障碍就是发音问题。发不好音,会给进一步学习外语造成一连串的困难。发音不正确就听不准,读不好,更谈不上用英语交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语汇的记忆和积累。随着学习上拦路虎的增多,成绩会逐步下降,甚至会对外语失去信心。因此,语音教学对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来说都是一样,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2.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二

有些几何体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例如“体积”“面积”“周长”等概念 。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 ,我先联系现实原型,多列举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实物的“表面”,如黑板面、桌子面、课本面等,加深对“表面”的理解。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切萝卜的纵面或横面,并亲手摸一摸,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使具体事物在头脑中得到全面反映,形成表象。这样,学生对“面积”这个概念就能有比较正确和清晰的理解。再者在教学立体图形时更需要具体形象,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学具的表面,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的六个面;然后把长方体的六个面展开(展开图可以事先包在长方体学具上),在展开后的每个面上分别写上“上”、“下”、“前”、“后”、“左”、“右”, 标明它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这样学生就感知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接着由学生通过 对长方体直观图的观察和对表面展开图的剪剪摆摆, 理解了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弄清了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该怎么求,并联系长方体面的特征,总结出完整的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通过实物与长方体直观图各个对应面的对照,完成了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括的转化, 解决了抽象难的问题。

2.调研学生的 “已知 ”和 “未知 ”—确定学生学习起点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现在的学生接触方方面面的信息, 加之超前学习,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并不陌生。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 就应该调研好学生对于即将要学习章节知识的“已知”和“未知”。学生的已知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明确这点很重要, 它决定着学习起点的定位。学生的“未知”是相对“已知”而言的, 它不仅包括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识,还包括实现终极目标之前涉及的学生所没有掌握的知识。只有调研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也才能找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对接点。

3.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都是依据相应的概念、法则、性质、定律等基础知识进行的, 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学生要加强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4.加强口算训练 ,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口算基础好,可以减少笔算的困难。所以抓好口算训练是学好计算的前提。20以内的加减要反复训练,达到脱口而出; 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等,要达到熟练。这些都是四则计算的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不仅可以使计算正确、提高计算速度,而且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受益无穷。

5.课堂提问要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对学生的数学建构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一题多解,就是“求异”,即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和原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更多更新的可能的方法。通过一题多解的讨论,启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还可以怎样想? ”等,让多种信息互相交流,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答案。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6. 利 用 生 活 素 材 进 行 教 学 , 使 学 生 认 清 数 学 知 识 的 实 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就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立即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

7.让学生养成动口读题的习惯

3.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三

【关键词】数学 教法 思考

数学是所有学科中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科目,从小学到高中甚至是大学,这都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大烦恼。“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说法却道出了作为教师的我们,注重课堂教学确实不错,但要更重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身的教学方式。

一、迎得学生的青睐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条件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拥有很大的依赖心,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去亲近学生,迎得他们的青睐却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条件。如何才能让学生达到爱学,好学的目的,这是一个难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是每位教师面临的一个大课题,因为这要求老师摆正一种教学思想,那就是立足于课本,把重点放在学生身上,作为一个老师,讲课一定要有“魅力”,不要一味的干瘪瘪的讲,幽默点才能赢得学生好感,当数学得到学生的亲睐,就算是成功一半了。然而数学教学的幽默感是很难培养的,因为课堂上不可能光是老师一个人在那里讲。数学教学的效果与别的学科不同,更带有“立竿见影”的性质,成功与失败的机会更多。教学不得法,一月半月下来,学生的成绩马上会拉开距离,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二、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搞好教学的基础

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管是学生的学习还是老师的教学,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可把教学的内容和任务强加在学生的身上,也不可为了教学而一味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带路人。数学课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它是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氛围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而在小学的教学当中,很多老师总是无意间就给学生增加了很大的压力,那就是让他们在心中留下一种对学习数学的恐惧,最后在他们心目中所谓的数学就是除了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学符号,就是一个看似简单的代数式,后面附带一个不知所云的让人头疼的问题或是一个等待证明的结论,于是学生首先都对数学就产生了一种排斥感,教学就无法再谈起了。而这些都是学生基础薄弱的体现。学生没能够达到灵活学习,学以致用,将所学的东西再现出来甚至加以发挥的目的。小学阶段要以学生独立思考、猜测、老师分析、指点为主。这不仅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甚至以自己能独立解决问题还获得了一份自豪感。此外,“起始教学”就意味着新的起点。学生普遍有新的打算,有学好功课的决心和信心,即使成绩差的学生,也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决心,因而教师应该珍惜这阶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许多老师往往把解题,甚至是解难题作为学生提高的一个途径,这显然是对教学的一种曲解,数学题是做不完的,勤于总结,寻找规律是学好数学的保证。有些同学会做难题,但未必就会做各种类型的简单题,这是教学中的一个负面的现象,是值得注意。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4.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四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

5.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五

关于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倡导了好几年,但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不同地

区应用的水平也不同。下面本人将谈谈自己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缺乏制作课件的能力和使用的普遍性。

许多人制作课件,出发点不是为整体的教学服务,只是为了偶然上公开课的需要。课件要好看,要充分显示出“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工具”----这就是许多人运用计算机上公开课的心态,为此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或金钱。因为这个课件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某一节特定的课例而设计的,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不可能用在别的课上或者不能用在别的老师的课上。这样搞出来的课,大部分都是很好看的,但很难普及。

二、课件制作简单地以计算机代替一切。

计算机是功能十分强大的工具,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都可以由它来代替。于是有人觉得有了计算机黑板粉笔也可以不要了,投影仪也可以不要了,幻灯机录音机录象机也都可以不要了。计算机确实拥有传统教学工具的一切功能。但有必要让计算机来代替一切吗?录相机放录相很方便,把带子往机子里一塞就好了,干吗非要把录象资料转到计算机中去呢?

三、课件制作不能体现计算机的优势。

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目前许多已制作出来的课件,都不能体现这三大功能,都只不过是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罢了。与其花那么多时间、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录象来得方便省事。

四、不顾实际,忽视条件的是否可行。

目前的中国教育,大多数普通的学校,其落后的设施让多媒体根本无用武之地。一般的学校只拥有一两间专用的多媒体教室,根本无法说普及率。

6.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几点看法 篇六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教学评价;教学模式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一般只重视基本概念的识记与操作的固定模式。刚开始,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但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抑,部分学生逐步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不感兴趣,从而造成了一部分所谓的差生。

要改变这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状况,需要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变现在不适应教育发展的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是新时期培养新人才的要求。下面我将浅谈一下对“任务驱动”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目的

单从“任务驱动”字面上看,好像是学生在老师布置的“命令(任务)”驱动下完成某些学习,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学习过程就不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而是被动积极的学习了,学生主体仍然没有从被动的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任务驱动”教学法应该要尊重学生,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提供空间,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去达到自己的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通过学生亲自活动和实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而又有创造性的学习,并能在学习中与他人相互协作,充分体现了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形成。

二、“任务”的设计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它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动的去学习还是被动的去学习。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讲画图中的图片翻转时,可以提这样一个任务:画出一个倒“福”字来。学生得到这一任务后,他们就会主动的思考并学习完成这一任务所需要的知识——需要用到“为图画添加文字”这一旧知识和图片翻转这一新知识,学生就可以通过完成该任务学习并复习新旧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把知识综合起来运用。但是如果把任务设计成“告诉老师怎样进行图片翻转?”,那学生就只能围绕这一问题去学习该知识,这就成为被动的学习了。

我觉得任务的提出首先要有综合性,它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其次要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任务出现;然后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如果学生对你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该任务也是失败的;最后要有创新性,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提出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合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去获取知识,去运用知识。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也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通过网络和多媒体的手段,教师可向学生随时发布有关的“任务”,监视学生的操作,随时收集处理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很好地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具体来说,“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是这样的:教师首先提出本堂课所需完成的“总任务”,然后由学生先考虑如何简化任务,把总任务分解成一些“阶段任务”,并把这些“阶段任务”又分解成更小的“分任务”,这样逐步细化。通过细化任务,可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小任务,从而保证学习的方向和目标。细化任务之后,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具体内容,并确定解决这些“分任务”的方法。考虑到有些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可提出问题:有没有其他解决的方法?然后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从而找到比较好的解决方案。这样由“分任务”到“阶段任务”再到“总任务”,从而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在细化“总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启发、指导作用十分重要。学生对整个教材内容和系统知识是不了解的,学生可能会在把“阶段任务”细化成可操作的“小任务”的过程中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有的是可以达到目的的,有的是不能达到目的的,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予以分析和说明,并加以归纳,把各阶段的任务和小任务确定下来。通过若干次细化“总任务”,学生也能逐渐学会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开始讲述电子表格软件EXCLE时,教师可首先出示一张用EXCEL制作的精美表格,可以形成文字处理、设置列宽、行高、设置小数点、设置边框、设置背景色等几个“阶段任务”。“文字处理”阶段任务又可分为EXCEL的启动和退出、窗口组成、输入法选择、汉字输入方法等“小任务”。“设置边框”阶段任务可分为设置边框的粗细、取消边框的设置、设置边框的颜色等“小任务”。对小数点、背景色、列宽行高等操作则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索来掌握,不拘一格的采用各种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操作之间的共性,使学生在操作其他软件时能大胆试验、自我探索。

四、“任务驱动”教学下学习效果的评价

我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面作了许多的探讨,结论表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往往比较客观一些,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相当地难以衡量。所以我主张两者必须相互结合,互有侧重。我们特别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参照评价项目内容,逐项给予自己的评定,并在作品之后或学习体会之末附上简短的自我评语或得分。评价是达成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教师如何利用此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如何利用它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成学习目标,都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评价标准的设计以及如何操作实施都是值得关注的。

7.对小学健康教育的几点看法 篇七

1.通俗形象化言语 ,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现实、最为活动的内涵,由于《健康教育》着重强调知识性、逻辑性,课文篇幅短、要求高。因此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读,那么课文中所讲的健康知识学生就不容易掌握,我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引进事例,做到题材新颖、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地将卫生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有兴趣了,掌握就变得轻松了,记忆就深刻多了,如上课时我问学生:“有句话说得好,什么都有就是别有什么?”学生回答:“就是别有病。”在讲解有关牙齿方面的卫生知识时,我会说:“牙疼不是痛,疼起来要人命。”安排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绕口令,谜语、小诗等,以故事形式呈现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学生保护自己》这一课时,联系低年级儿童常遇到的事情,如“怎样和陌生人对话”、“怎样玩玩具”、“遇到危险向谁求助”,同时让学生知道“保护自己”不等于“冷漠无情”,不能以“保护自己”为名,丢弃“乐于助人”、“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我采用儿歌、朗(背)选择、示范等方式引入大量生活中的事件讲解, 学生学得专心、认真,懂得保护自己需要机智与聪明,需要用科学方法对待周围人和事。联系生活实际讲清道理并以身作则,如讲解烟酒对人的危害这一课时,介绍烟酒危害的事例,希望少年儿童在认清道理的基础上自觉戒烟、戒酒,维护自己身体健康。实实在在的事例对学生触动很深,学生被深深吸引住了,教学效果也就达到了,同时,教师、家长在学生面前起表率作用,尽快戒酒、戒烟。

教师首先应该了解该地区内部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下小学生的背景和卫生条件, 最大限度地增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系,使学生将学到的健康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以增强全民族的体质。

2.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选择不同授课形式

2.1对低年级学生 ( 小学一、二年级 ), 教授健康知识时应带领学生熟读课文, 然后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讲述该课内容和应掌握的知识要点,并根据知识要点讲解卫生保健原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

2.2对于三、四年级学生 ,授课时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 ,结合学生正处于卫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适度加强健康意识、健康行为教育,促使学生了解卫生保健知识的同时,明确自己应怎样遵守公共卫生规定,应如何做好自我保健,使自己在学生时期健康成长。

2.3对高年级学生 ( 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 授课时应根据课文内容的要求,重点讲授相关人体解剖、生理与临床发病机理知识,提高学生知识、思维与参与能力,自觉做好自我保健和集体防病工作。如讲授《肥胖》这一课时,首先把青少年肥胖的危害性讲清楚,再把肥胖的发生原因向学生讲述清楚,使学生明白肥胖是因为饮食营养不平衡, 造成体内某些营养物质过剩,以脂肪形式在体内堆积。在此基础上,讲述预防肥胖的方法是注意饮食多样化和加强体质锻炼, 并提出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加强体质煅炼的具体要求,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好,从而达到预防肥胖的目的。

3.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既要有相应的内容传授,又要有适当的课堂讨论,更要有课外延伸。学校应充分利用广播、班会、宣传栏、校报、征文、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学生宣传不同内容的健康保健知识, 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参加健康教育活动。不仅需要校内教育,还需要校外、社区、家庭的支持,通过邀请校外医疗机构开展知识讲座,召开家长会等,形成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 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保健习惯,最终达到“教育一个孩子 ,转变一个家庭 ,影响一个社会”的功能 , 形成全社会都关心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大健康教育”环境。

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进行健康教育, 是促使中学生掌握健康保健知识,形成健康行为的有利措施。我们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健康保健宣传活动,举办卫生救护演习、健康保健知识图片展、健康保健知识竞赛、环境污染实地考察和环保知识征文比赛、溺水、地震、火灾自救模拟演习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受到深刻的健康保健与安全自救教育,取得一定成效。

4.教师要尽力为学生创造安全的 、 满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教师要从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着手创建。教师在物质环境的创建上一定要基于安全前提, 根据各阶段健康教育需要选择内容。健康教育教学手段很多,要灵活选用,如故事、投影、表演等,教师还可积极开发健康教育的教学课件、教学图文资料、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 以增强健康教育实施效果。如对小学5~6年级学生进行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教育时,教师可以将发芽土豆、不熟扁豆和豆浆、毒蘑菇、新鲜黄花菜、河豚等实物或相关图片音像资料挑选进课堂,以增强教学效果等。教师在心理环境的创建上,一要在班级内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设安全、温暖、相互信任的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并且积极进行师生互动。二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形成融洽、和谐的环境。

8.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八

关键词 教学 实验器材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027-02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它是学生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入门学科,也是探究科学、培养小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绝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差,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在这种情况下要搞好科学实验教学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师的实验技能培训

农村小学的老师少,没有专业的实验教师,都是兼职,实验技术水平差,影响着实验教学的开展,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实验技术培训。

由于大多数农村小学规模小,经费有限,把全部教师一次性派出到外地培训是很困难的,只能先派出个别教师到外地参加培训、学习他人的实验经验,受训教师回校后,担任培训老师,组织校内还未受到过培训的教师进行实验技能培训,这样使全体教师的实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学校也节约了经费开支。

二、充实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太少,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实验器材必须得到充实,在没有足够资金的情况下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充实。

1.利用废弃物自制实验材料

学生家里或生活区域经常都会有垃圾,像矿泉水、空易拉罐、塑料泡沫、木块等等。可以发动学生把这些垃圾搜集起来,自己动手制成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材料,既充实了实验材料,同时减少了垃圾污染,保护了环境。

2.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自然资源

农村学校的周围山多,石多,植物多,动物也多。山石、植物、动物都是观察、实验的活材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物体。要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的效果,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界中这些现实的资源,安排时间,带领学生到野外的田间、山中采集小动物、小植物、岩石等,把采集到的小动物、植物采用压制、浸泡等方法制成标本并保存,供观察实验时用。

三、发挥农村优势,开展更有效的观察实验

在农村,学生观察自然的内容很多,条件比城市优越,如动植物生长、水与空气以及其他各种自然现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到“大课堂”中去研究,在大自然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如讲根和茎前,先带领学生到田野中去,让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根和茎,然后回到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根和茎进行分类、研究,这样使学生在丰富、具体的感性材料面前,激发兴趣,吸取知识,提高能力,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

四、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实验教学中

目前,多媒体教育成了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育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多彩,声画并茂的特点,突破时空限制,跨越了宏观、微观之间,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实验教学趋向深入性,更具趣味性和实践性。

1.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教学

如《有趣的呼吸器官》一课,要让学生了解肺是怎样呼吸的及肺的呼吸卫生与健康,很难进行实验教学,只凭教师借助几幅挂图作口头介绍,显得呆板乏味。而应用现代化的电视录像手段,以动画片的形式讲述平时不注意呼吸卫生与健康的危害,如此把原本深奥复杂的科学道理化为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小故事,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2.运用电化手段,增强实验教学的知识性

一堂科学课,实验教学毕竟有限,一两个实验只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而大部分内容是要在课前或课后去实践、去掌握,这就使知识的掌握具备了不确定性。而通过运用教学幻灯片、教学碟片、远程教学资源等一些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观看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在短短课堂40分钟内更多、更全面地去学习,去掌握知识,实验教学也更加轻松,更加全面。

五、自制实验器材,提高实验有效性

师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想象能力,活跃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味到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

1.教师自制实验教具

一件成功的自制教具的诞生,是教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教师经过对教材的深入的研究,根据本校实验器材的实际情况,产生对某一教具改进或创新的想法。根据这一想法,构思设计,在反复研究、实验的基础上制作,经过多次改进和反复调试后,再在教学中试用,直至成功。如在制作“空气有重量”这一实验教具时,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经过多次比较,最终选择一元钱买的带柄和卡口的两个气球作为实验器具,为其中的一个气球充气,气球可直接卡在卡口上,实验更加容易操作了,实验的效果也相当明显,结论的得出也更让人信服。

2.学生自制实验器材

学生通过参与自制实验器材活动,不但巩固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爱科学的情操。在自制实验器材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是要弄懂课本上的内容,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才能设想出实验器材的雏形,然后才能进行具体的设计、试制。在具体制作中,学生还要经受多次失败的考验,身心得到陶冶,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自制教具不但可以补充现有教学仪器的不足,节约开支,而且实用性强,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安全可靠,取材容易,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很大的作用。

总之,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各级领导在高度重视、多渠道加大常规设备投入的同时,任课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种种困难,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9.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九

秀野学校王金花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爱上写作文呢?这是我们广大语文老师共同面对的难题。我个人认为应该重视低年级段作文的渗透教学,尽早起步,做好低中段写作教学的衔接工作。这样,可大大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能力有益处,对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好语文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实施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计划呢?下面我就肤浅地谈一谈自己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摸索低段作文起步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说好一句话,写通一句话。

(一)口头表达。

低年级小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句子结构形式的把握正处在培养、发展、提高的时候,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注重言语的规范。他们对“句”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头脑中有“完整句”的印象:“谁(什么)干什么”、“谁(什么)是什么”、“谁(什么)怎么样”。当然,这要由浅入深地进行,也就是先说后写。平时要加强,可以是有意的集中练习,也可以是在教学中无意的分散指导,贵在持之以恒。这些句式的训练加强了学生说话写话的逻辑性和规范性。

(二)书面练写。

口头表达到位后,更重要的是书面练写。

1.练写四素句,句式是“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内容不限,自由发挥,心里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2.变换句式。如“把字句”改写成“被字句”,把表示时间、地点的词提到句子前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等一些简单的句式变换。

3.扩句。如:出示句子“妹妹笑了。”再写“妹妹()地笑了。”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上时间和地点。

4.随意写句。如给定一个词语,写一句话日记,我曾让学生用“长大”写一句话日记,有学生写到:“我长大了,一个人睡觉不怕了。”“我家门前的小树长大了。”所写的句子不但完整,而且富有情趣。

二、说好一串话,写通一段话。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话训练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出示错乱句子,给句子排序。

在作文起步教学阶段,要先教给学生写话的一些方法,其中句子间的有序性尤其重要。训练这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调整错乱的句子是个好方法。可以写好几段分别按时间顺序的、按方位顺序的、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句子,打乱后让学生重新调整。

2.提供一些词语,练习连词成句。

3.看图写话引路,写作如此容易。

实践证明,看图写话是培养初入学儿童向观察事物过渡的一个桥梁和凭借,是提高低年级学生读写能力的好形式,是培养儿童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好途径。看图写话记录着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瞬间,内容有趣,浅显易懂,既有图,又有写作提示和选用词语,这好比让学生在黑夜里看到光明,大大降低了写作难度,颇受学生的欢迎。

5.坚持练写日记,共同促进提高。

全班学生每人每周写二到三篇自主选材、篇幅不限的日记。同桌互相传阅并在日记写上评语。每周五的班会课上,我就宣读星级日记,并在全班加以公布表扬。这样的训练方法在实际写作训练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班里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相互合作的学习氛围。这样做,应验了教育家第惠斯多所说的:“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三、多读课外书,丰富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低年级儿童的优势是记忆力强,吸收语言信息快。因此,当他们在学会汉语拼音后,我就引导他们借助拼音这根拐棍走进课外阅读的世界,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受到熏陶感染,汲取精华,积累词汇,形成语感,以便在写话时挥洒自如。

四、多几种途径,写好一篇作文

1.先玩后写

〈1〉.用游戏诱导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首先,我组织孩子们到操场上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然后引导学生把游戏的过程写下来,或者引导学生写游戏的感受,或者引导学生站在老鹰、母鸡或小鸡的角度去写。因为是自己亲身参加的,很快,一篇篇好作文诞生了。为了加强写作训练,还引导他们写自己喜欢的游戏,或者写参加学校活动的经过、感受。

<2>.用实验激趣

实验也特别受孩子们的欢迎。我们做了一个盐水浮鸡蛋的实验。我准备了这些实验器材:一个生鸡蛋.一根筷子.一杯水.一包盐。接下来我叫一个学生上讲台做实验:先把鸡蛋放入装有清水的杯子中,然后慢慢往里面加盐并搅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鸡蛋的变化。当教室顿时沸腾起来的时候,我顺势引导:“孩子们,刚刚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的同学有什么反应?你知道为什么吗?你能写下来吗? ”不出所料,孩子们又写出了一篇篇小短文。

2.学后写

人教版的课文大多是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儿歌等。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人物、事件既熟悉又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些课文是学生练习写话难得的素材和范文,所以我们安排了多种方式的练笔,以达到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目的。

(1)随文续写。

对于想象的空间比较大的课文,像《坐井观天》《掌声》等课文都安排了续写,而且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以及生活的阅历,就会续写出精彩的故事来。

(2)随文仿写。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数出自名家之手,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版教材更是文质兼美,都是值得学生模仿的范文。如:学习了老舍先生的《猫》之后,适时地让学生仿写一篇写动物的文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助写、读写相得益彰的训练效果。

五.多一些鼓励,树立写作信心

作文写好以后,老师应尽快批阅。把孩子作文中的好词好句一古脑地展示出来。不要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要狠狠地表扬。我通常从最靓题目,最佳词语,最美句子,最引人开头,最妙结尾等方面来设奖,使学生看到成功与进步,享受写作的快乐,激发起对下次写作的渴望。对于不足之处,则要想方设法地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去改正和消除。这样使学生全然没有挫败感。我想呵护好了学生写作的这颗童心,我相信将来必定会结出喜人的硕果。

10.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十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其他网站 点击数:

359 更新时间:2007-1-13

对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的几点看法

对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的几点看法理论研究表明:单凭听觉获取知识,只能记忆15%的内容,单凭视觉获取知识,能记忆25%的内容,但同时调动视觉和听觉就能记忆65%的内容。我们的学习所得有94%左右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而来的。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因而必然会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能够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使教师更好的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里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使用多媒体的“得”与“失”。

一、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形声结合,图文并茂,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它的动画效果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它可最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易于学生掌握。其交互性将授课内容和学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动静结合的特点,能充分再现语言情景,并将知识诉诸画面,达到声、画交融。教学内容更具体、更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学得轻松愉快,有乐趣;理解更加深透,有印象。从而,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2、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语言的学习需要有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反复不断的训练,增强语感,才能有所收获。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可以创设和模拟真实生活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时,它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场景,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和他们现实生活的结合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获中来。

3、增大课容量,节省时间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增大课堂容量,充分拓展知识面。它不仅能够再现课本的内容,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如在学习食物这一内容时,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介绍课本中所提到的,还可以扩展开来,介绍一些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有特色的食物。在知识的归纳总结上,多媒体课件有着其特有的优势。如一些语法项目的教学,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能够比常规教学节省1/3到1/2学时。组织的好的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下接受知识、活跃思维;易于理解、记忆所学内容;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加速知识传递的速度,调动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加大课堂密度,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4、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更有利于口语培养,更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扩大课堂的活动面,从而减少了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束缚,学生摆脱了被动局面,积极地加入整个课堂操练当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大大扩大了口语训练的机会,正符合了新课标的要求。如:在学习“购物”这一单元时,要求学生掌握买东西的口头表达,但由于环境和物品的局限,很难使学生能进入状态。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制作一个商场购物的课件,让学生进行购物,那样既训练了口语,也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二、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五忌” 虽然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许多好处,但如果运用得不恰当,会适得其反。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时注意以下几点:

1、忌目的不明确。不少教师对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认识不明确,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就先进,教学手段就现代化,自己就教得好,学生就学得好,而忽略了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特征。

2. 忌重现满堂灌。现在有了多媒体,较过去满堂灌的速度更快。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种大容量快节奏的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与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到课时的限制,只能快马加鞭,草草了场,结果是五彩缤纷的画面在学生眼前闪过,超量信息掠过学生大脑,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对知识重新整理加工,更谈不上理解消化。

3、忌华而不实。多媒体课往往容易上成欣赏课。教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不断变换的画面,各种各样的声响效果来吸引学生。有些教师为了令课堂气氛活跃,把一切媒体都用上了,并把CAI课件搞得像看电影一样,没有重点,学生上课就象走马观花,看似课堂容量很大,似乎获得不少,实则所学有限。

4、忌屏幕成黑板。有些英语教师把计算机显示屏幕当作黑板,课前将整个操练材料、问题和答案、甚至整个教案都输入计算机,在课上一一展示。我们知道,英语课上教师必须随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操练而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传统的优秀板书不仅精练,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对板书内容随时进行调整。若用计算机大屏幕完全替代黑板,易造成学生视觉感知僵化;而且由于难以在一屏中显示整节课内容,学生对整篇文章的脉络、主题思想、写作意图的把握易受影响。用显示屏幕完全代替黑板,不仅丢掉了传统,而且不能发挥计算机多媒体在帮助我们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方面的独特优势。

5、忌教师成为放映员。英语教师的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是其人格魅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持续连贯的耳濡目染的影响力。但在教学中有的老师在教单词的书写过程不是自己板书,而是用多媒体展示笔画及书写过程,教读课文不是自己范读而是跟读课件录音。长此以往,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如同一个放映员,其威信将大为下降,其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偶尔的借用多媒体课件,是可以的,甚至达到的效果也不错,但总是依赖,后果就严重了。

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仅仅是一种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对它的运用应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根据具体内容精心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发挥其的优势,走出使用的误区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优化英语教学环境

时间:2007-01-22 09:01 作者:李 华 点击:

350 次

将本文添加到:

[摘 要 ]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实施多媒体英语教学 ,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 ,有利于创建英语教学的英语学习氛围;增加课堂信息量 ,提高效率;能化抽象为具体 ,突破教学难点。更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 ,培养创新思维 ,从而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多媒体 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

注重多种教学媒体的一体化设计 ,强调多种媒体和手段的综合利用正是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 ,也是有别于其他普通高校办学模式中的一个显著特色。多媒体是视频图像、音响、图形和课文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融合。通过电脑的制作使图像、音响、图形和课文相互感应。多媒体教学模式就是指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通信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去开展教学工作。近年来 ,多媒体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被利用到我校开放教育的英语教学中 ,不仅为我校广大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大信息量的学习工具 ,更为英语教师提供了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优化了英语教学环境 ,使英语教学更加先进 ,更有成效笔者通过大量教学实践 ,深刻认识到多媒体英语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多方面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课堂教学

多媒体英语教学模式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 ,即尊重学生的需要 ,强调学生自主、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在课堂上 ,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 ,教师必须从教学目标出发 ,全面规划、统筹兼顾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相关语言知识时 ,了解学生的理解接收情况及语言知识的难易度 ,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授。教师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和目的要求 ,进行细致 ,有效的设计 ,通过文字教材、语音录放、VCD教学录像片播放、图像、图影等多媒体手段把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有机地融为一体 ,将原文生动形象 ,丰富多彩地提供给学生。这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让学生从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认识的主体、主动的语言构建者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创造性 ,也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建英语教学的英语学习氛围

对语言学习者来说 ,相关的语言环境和氛围对学好某种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使学生较快地进入特定的状态 ,找到合适的感觉。在多媒体教室中 ,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创建这种环境和氛围。英语中的“听和说”技能是英语教学中五项综合技能当中最基本 ,最重要的技能 ,也是最能体现出英语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方面 ,充分地利用了学校先进的语言听说设备 ,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训练。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有计划有步骤在每节课中安排学生听配套磁带、光盘中的原文对话 ,让学生接触到正确的语音语调 ,力求有良好的语音基础。同时通过听力系统进行师生问答训练 ,并将“听”与“说”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语音设备进行一些听说方面的随堂小测验。通过投影设备来投影上课所授的重点和难点、图表、图形及测验题目。对多媒体的综合利用较好地创建了英语教学的英语氛围 ,使学生们自然而然地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中 ,学到纯正的英语 ,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进行启发式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 ,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层层设置疑问 ,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随着教学的开展 ,给学生一个由浅入深 ,由感性到理性的学习、分析过程。例如 :在学习《开放英语 3》时先将本单元所涉及的内容概括地阐述 ,提出与本单元相关的学习语言点 ,引导学生找出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并给予解答 ,通过教师制作的学习课件 ,组织学生听教材所涉及的听力材料 ,边听边讲解 ,直到完全熟练掌握所听的内容为止。这种词汇量由少到多 ,句型由简单到复杂;信息量由小到大;结构由短句到长篇;内容由浅入深地逐步强化 ,逐次提高 ,而且形式多样的启发式教学过程在多媒体手段的配合使用下不仅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语言的要点和难点 ,口语表达的方法和步骤 ,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激发了他们学习情趣 ,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多媒体有助于化抽象为具体 ,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语言之间存在着信息沟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对一些语法、词汇、习惯用法的应用等比较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 ,而通过音像制品 ,借助电脑课件的演示可较快地使学生明白易懂。因为多媒体手段有利于化抽象为具体 ,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 从而增强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 ,逐步使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层次 ,达到突破教学难点。例如 ,《开放英语 3》中出现了大量的语法形式 ,如各种不同时态、语态变化、动词不定式、状语从句的用法、句型及惯用法等 ,将与这些材料相关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或是借用网上其他电大教学资源 ,将这些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用鲜亮的色彩表现出来 ,或用斜体、粗体突出侧重 ,使其具有强烈对比的视觉效果 ,同时再配以动画、声音等使抽象的东西变成直观的具体形象的东西。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乐于接受 ,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加课堂信息量 ,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课堂上老师讲授多、对学生启发引导少;师生之间交流、展开问题讨论少;

理论联系实际少;讲解中教师常常纵向深入直指真理 ,却很少横向展开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教师习惯于将书本的内容通过讲授不断重复输入同学的大脑里 ,学生在考试时原样输出 ,学生只是一个存储器 ,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学生个性思维发展 ,这也不符合开放教学所要求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初衷。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师承担的相当一部分语音基础训练课程 ,转由声像图文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承担。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动画 ,既方便了教师的讲解 ,又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补充的课外材料丰富了学的知识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因此 ,课堂内容就变得充实、完整 ,课堂教学活动连贯紧凑 ,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此外 ,在课堂教学中 ,要显示的文字很多 ,例如 ,课题、提纲性的内容、例句、短语分析、佳文欣赏 ,尤其是期末复习,要板书的语言材料则更多 ,如要像传统的办法在黑板上进行书写 ,既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也欠佳。在对《开放英语 3》制作的期末复习课件 ,分别包含了语法、句型、语言点、练习等十个大部分的内容既全面完整又详细;既突出了重难点又兼顾了次重点;既有完美的画面又有较好的声音效果。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进行了演示播放 ,这既节约了用于版书等方面的时间 ,又相应地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输入输出量 ,课堂密度大 ,教学效率高。学生思想空间大了 ,学习兴趣也高 ,为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要求 ,将课件中的内容下载到本校电大在线的教学平台 ,供学生随时随地上网注册后进行自主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 ,不仅为电大的“开放教育”提供了理想的英语教学环境 ,创建了英语教学新模式 ,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而且使我们教学的思路、方式、内容、过程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电大英语教师本身素质及知识储备提出了挑战。为此 ,我们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英语能力 ,而且要懂得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管理。同时

还需要掌握必要的多媒体技术 ,根据教学需要 ,制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这样才能跟上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改革的步伐 ,更好地完成电大英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

[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于文秀.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百问.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

李 华 利用多媒体优化英语教学环境

浅谈高中英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

(2010-02-22 20:20:07)标签:

分类:教学心得

中学生 多媒体 英语教学 杂谈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学习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能够经常接触到英语口语,感知外国的文化。这对于中学生来是,机会是很少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汉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不能用英语直接进行思维是最大的弊病。充分利用各种电教媒体进行影视教学创造真实有效的语言环境,则能消除这些弊端,使整个课堂活跃而又互动。

第一、运用多媒体促使视听结合,增强感知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或播放一些影片,能够迅速提高学生对所教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在看的同时,不但提高了听力,而且增强了对相关文化的直接感知。尤为重要的是,影片中优美地道的口语能够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促进了他们的口语模仿力,激起他们用英语表达的欲望。从而达到了语言学科的根本教学目的。

第二、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内容,使课堂容量最大化

高中的英语课堂不再是简单的口语训练或知识点讲解,而是多元化的整合。英语本身也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学习者在掌握基本语法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的运用语言,因此提高了对阅读、理解、写作的要求。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恰好能满足这一要求。学生们不但可以直接享用名校的课件,老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炼教学重难点、辅以相关习题或例题,从而扩大知识容量,使教学在多层面、多形式或多感应三方面达到良好的组合,让学生在英语成绩上有一个质的提高。

第三、课堂气氛轻松,不压抑

多媒体改变了传统教学单

一、僵硬的课堂模式,采用智能型,具有亲和力的界面,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最前沿、最丰富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达到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课堂气氛自然轻松愉悦。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符合英语作为语言学科教学的内在要求。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同时,多媒体教学尤能激发学生说的热情。同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相比,课堂上不断变换的大屏幕,制作精美的画面,形象直观的阐述,丰富生动的信息,都激发了学生的无限潜能。使得英语课堂活泼有趣而不单调。

论现代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作者:王东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0 17:24:01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00018)

王东梅

摘要:多媒体英语教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和发展方向,从整体上看,多媒体教学以其强大的展示功能,具有比传统教学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多媒体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要看教师如何运用,用得好可使课堂大大扩展和延伸,而处理不当,则会降低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 英语教学 教学效果

目前国外做的关于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研究,试图找出一些实际有效的、将英语教学与计算机网络很好结合的办法。美国、台湾等地的一些英语教师提出,利用网络进行写作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网上资料并通过网络进行写作课教学,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从某种程度上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焦虑和消极状态。新技术的引进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营造出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

一、多媒体在课堂外的使用

1.网络辅助性作文教学

网络辅助性作文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师生互动

●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

教学目标:提出有关某类作文的建议、模式,并激发学生思索写作的内容;批改学生作文并解释教师对学生已完成作文的建议;允许学生自由地表达思想和个人的直接感受;通过写作建立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形成自己的个性。具体操作如下:

①利用电脑和网络对学生的作文给予反馈 ②对学生错误进行课堂上的讨论 ③提供在线资料 ④通过e-mail进行讨论 ⑤通过网络设置讨论会 ⑥个人兴趣讨论

在这种个性化教学中,体现了以教师教为主的形式和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各占一半,但是没有一种绝对通用的教学法,教师的任务便是将网络资源与传统的教学法整合,满足学生的需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最优的教学环境。

2.网络辅助阅读教学

对于教英语阅读课(包括精读和泛读课)的老师来说,有两类学生最让老师头痛,一类学生是学习过分努力,另一类是根本不学习。

学生在学外语时会遇到大量的生词,进行英语阅读时勤奋用功的学生就会花大量的时间查字典,久而久之,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学生常常忽略了一篇阅读作业的最重要的功效,既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阅读是为了乐趣。另一类学生属被动式学习者,对老师教的阅读方法根本不接受,只是等待老师将阅读文章中的语言点告诉他们,这类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简单的重复。鉴于阅读教学中大家遇到的这些常规问题,海外的英语教师希望通过网络和学生达成学习上的互动性,如通过网络让学生搜索原汁愿味的英语素材,改变英语的阅读习惯;通过多媒体引起学生的背景文化学习的兴趣。

3.电影英语教会话

传统的口语课比较死板,老师讲,学生听,说的机会少,或者学生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也不知道该说什么,甚至感到口语练习枯燥乏味。没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就很难创造合适的会话情景。电影能给予学生各个方面的弥补和帮助,因为电影取材广泛,涉及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语料丰富。那么,如何使用电影,是选用英语教学片,还是原版电影,是让学生看整部电影,还是只看片段,看电影时要不要有字幕出现,是英文的还是汉语的字幕出现好?国外有很多人就此类问题有研究性论文。日本的一些大学对此研究较多,如看带有字幕的英文电影应注意什么,怎样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老师在放映电影前要做功课,要给学生布置预习,然后观看电影,学生应做观后练习。如:动画片一般时间短,涉及的主题比较单一,能够保证在一次课中看完,而且还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动画片趣味性较强,学生爱看,还能激发学生思考。许多动画片语言不多,学生很容易理解,消除学生因太多不懂的地方而失去学习兴趣。口语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口头叙述剧情,也可让学生分组共同总结影片的故事

二、多媒体在课堂上的使用 电子课件制作——多媒体在课堂上的使用、用powerpoint 创造课堂演示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如果利用多媒体视觉工具,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地说,可以使用powerpoint来演示语言点或知识点,可以设计互动话题或有趣的与所讲内容有关的检查题目,可利用电影录像等引出单元主题、讨论话题或需学生记忆的知识。但是人们对此做法褒贬不一。1.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

⑴ 用powerpoint演示讲课内容,比传统的板书省时省力、全面,课堂教学的节奏紧凑。Powerpoint能使文字有声音、有动画效果,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一直兴致勃勃的听课。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积极、自觉地去学习,把学习当做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负担。我们在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时候,除浓化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兴趣、加大课堂容量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使学生敢于张口、善于张口,模仿标准地道的英语语音,通过语音单项教学与语言整体教学的结合去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使他们尽可能学到纯正的英语,这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⑵ powerpoint在学习和使用上都很容易,教师在制作powerpoint文件时,可随时增加幻灯片或调换幻灯片的位置,还可以设置导航,将一节课要讲的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给学生演示时还可跳跃,横向、纵向联系,是老师和学生的好帮手。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位心理学教授说,语言是线性的表达,一个词接着一个词,而思想是多维的,如果适当使用powerpoint,powerpoint能使辩论的逻辑结构更加透明,容易理解,两个渠道输送同一个信息,比只用一个办法好。2.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⑴ 在课堂使用powerpoint演示课件,会造成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老师通过话语把预先计划好的信息,死板地、按部就班地传递给学生,导致课堂上的不平衡,因为教师过多地强调powerpoint的演示质量,而没有精力注意学生的学习质量。

⑵ 演示powerpoint幻灯片时,教室里光线暗淡,给学生的是一个割裂的、没有整体感的学习环境,学生成了“被动的视觉娱乐的消费者”。因为人们在黑乎乎的教室里注意力都集中在好看的幻灯片上了,哪会注意讲课者。用powerpoint讲课,学生们会忽视你的一举一动,你声音的抑扬顿挫,你为学生们讲的事实,而非你的论点,学生只顾看幻灯片,无暇顾及你,而且你讲了一大堆,学生们觉得放在幻灯片上就是总结的那几个字。

⑶ 使用powerpoint会失去一些东西,那就是过程。学生记得最清楚的课、常常想起的那些教授,是那些学生能亲身体验到、能亲眼看到他们是如何思想的课和教授,而powerpoint让学生学到了结果,却遗漏了获得结果的过程。Nass是社会学博士,现在专门从事人与计算机关系的研究。根据他的研究,powerpoint使讲课内容简洁明了地展示出来,这也是最开始研发powerpoint的创意,但辩论家、讲故事的人,诗人、一切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是不能把自己的思想禁锢在自动显示内容的幻灯片上

3.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教学对策

既然使用powerpoint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就该在使用的时候,扬长避短,具体的办法如下: ⑴ 在制作课件时,在开头部分可设置导航,以体现你的教学思路。如列出本节课要讲的重要知识点,然后逐一点击进入具体讲解,给解释、给例等。

⑵ 使用超级链接,将相关的幻灯片连接在一起,也可以连接到其他文件,如word文件、其他powerpoint文件、网页、媒体文件等。

⑶ 为了避免因预先制作好课件而限制课堂的活跃,老师可灵活掌握,不一定把所有准备好的幻灯片都给大家演示。看到学生死气沉沉或时间不够时,教师可以停止演示,可以讲,可以写黑板,提问讨论等。⑷ 利用powerpoint做互动问答,如先演示问题,然后和学生讨论,后演示答案,还可由答案扩展知识点,进一步演示知识点。

⑸平行授课时,第一个班提问的有价值的问题,或师生互动时出现的问题,就可以及时反映在课件中。

结束语

总之,使用powerpoint课件不应该是唯一的课堂授课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法,我们不应用一种教学方式垄断整个课堂。同样,我们不能死板地、一成不变地使用一种媒体或方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原则是,“Multiple, Mixed, Malleable”,即多元的、多种结合的、灵活多变的。

参考文献: 毛忠明,冯奇等.教学探索. 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2陈孝勇,王志明.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关系的探讨[J].江西人民教育,2005(7)3陈宗伦.高校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六大误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5.

11.对中小学教育的几点看法 篇十一

但是这并不能遮蔽中国教育在某些方面的落后。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双语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并探索对比中外教育的优劣。据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我认为我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亟待改进:

一、缺乏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学生的体能差

几天前在网上看到一组照片,是关于韩国中学生军训的。照片中韩国孩子们在雪地里赤裸上身,或站立,或呐喊,或匍匐,或往身上搓雪,令人震撼。反思我们的孩子,却感觉像是温室中的花朵。有哪个学校,哪个家庭斗胆或者舍得孩子们在雪地里如此赤身磨练意志?我们的孩子在家里备受宠爱,宝贝一个;在学校也被呵护有加,过分强调安全第一,不出事就好。我们的孩子除了死读书外,缺乏了意志、体力、品质和挫折承受力。这一代人将来又会怎样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年前上海普陀区的一次中日幼儿友好运动会也很能说明问题。据报道:在一些快速跑、接力等项目中,冲刺最快、最后夺冠的大多数是日本小朋友,日本孩子跑得很快,中国孩子跑得慢悠悠。孩子一跑完,中国的家长就赶紧跑上前给孩子擦汗,递牛奶、饮料,而日本家长则一直在旁默默关注。日本的代表团长介绍说:“在日本,大多数家长认为在幼儿园和在家里一样,打架、摔跤、碰伤都是很正常的事。”目前中国的学校,对于一些体育运动,校方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有很多的项目,因为怕出安全问题被取消了。

曾经陪着一位澳洲来的外教上口语课,那是寒假结束后的第一节英语口语课,那位澳洲小伙子问我们的学生:假期里做什么了,去游泳了吗?答:没有。问:去博物馆了吗?答:没有。问:那你们做什么了?答:写作业了。悲哀啊!

永远不要忘记92年8月发生在内蒙古的中日学生夏令营的故事,很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代人,但是今天的这一代,我并不认为比92年的那一代强多少。

二、缺乏责任教育

刚接九年级时候,走进教室,快上课了,而黑板没有擦。我问,谁擦黑板,常常有学生喊,今天是某某同学值日,他上厕所去了,还没有回来。我于是给学生们讲授台湾著名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的故事。在这个学校,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学生会说:对不起,老师,这是我的责任。不是把责任推出去,而是主动地自己承担责任。该校校长高震东在大陆曾经有过一次有名的演讲,要训练“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思想。

对我所教班级责任感的教育还是成功的,如今,教室里的学生会主动地擦黑板,而不是等待值日生。

日本侵略过中国,但是提到他们的教育,我却不得不说,日本的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久前,有国人去日本某小学,详细地记录了日本小学生的午饭过程,拍了很多照片。整个过程安排得科学条理,每个学生既是被服务者,又是管理的参与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刚刚从学校食堂吃完午饭回来,差距还是很大的。

三、我们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缺乏独立性培养

另外一个故事,是关于美国家庭教育的。故事的背景是:一位中国的留学生,留在美国,娶了一位洋太太苏珊,孩子叫托比,三岁,孩子的中国奶奶来美国探亲。

镜头一:孩子把裤子穿反,奶奶欲帮孙子换,苏珊阻止,理由是:如果孩子觉得不舒服,应该自己换,如果举得舒服,则随他便。最终托比意识到裤子穿反,纠正过来,再没有犯过这个错误。

镜头二:托比闹情绪,不吃午饭。苏珊说:“如果不想吃饭,从现在到明天早晨什么都不能吃。”托比说好。晚饭的时候,奶奶特地做了美味的中国饭,当孩子想吃的时候,苏珊却坚决禁止,既是孩子哭,也不允许,让他饿着肚子看大人就餐。

中国的孩子,父母无微不至,长辈疼爱有加,过分溺爱。我们很多人没有培养孩子优良的性格和习惯,没有很好地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的实践的能力。曾经看到过一则报道,某小学生暑假参加夏令营,父母该孩子准备了几个煮鸡蛋,孩子却不知道怎么剥皮,因为在家,每天父母都帮孩子把鸡蛋皮剥掉。还有报道:大学生的儿子寄给父母一个包裹,一看却是一堆脏衣服……这就是中外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的差异。

四、数学的侧重点不同,英语教学方法落后

我曾经读过几个国家的英文版的中小学数学课本,澳洲的,加拿大的,新加坡的,英国的,美国的,读得不全,但总体上可以看出一些特点:一是课程结构不同,象国外倾向于代数部分,几何部分较轻,很难见到我们经常做的那些复杂的几何证明题。二是和实际生活结合的更为紧密。象加拿大初中数学的毕业复习题,常常是先给出你一个真实的事例或科学考察事实,然后根据事例给出几道数学题,因为题中的数据往往很真实,结果常常要取近似值。我国的数学教育也开始向此方向发展,但很多事例是为了题而特意编的情景,数据也是为了计算而特意设置的。三是国外的英语课本很重视人文、道德、自然等教育。看看新加坡的小学英文课本,里面有很多如何友爱互助的故事和问题,也融合很多生物、地理方面的知识。四是我们的英语教育落后,别看轰轰烈烈地全国学习英语,但我们学的是语法英语、考试英语。韩国已经要求英语老师必须用英文授课了。

针对以上的前三个问题,我认为我们最值得借鉴和急需引进的是国外的童子军运动。

童子军为Boy Scout的译名,应该说童子军的活动是最好的素质教育。这个运动,在孩子的每个年龄段,都具体了应该达到的实践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基本的做人的能力,这正是我们的孩子所急需的。我们只是注重了功课,却忽视了一点:除了功课,孩子们还需要在各个方面都要学习要提高。

多年前读过一个故事:45年日本战败,当时在中国东北地区,有很多日本人的营地,很多日本的妇女儿童聚集在那里等待被遣返回国。一天一个美国记者去营地采访,在营地入口处,他听到了响亮的读书声——日本妇女们自发地把孩子们组织起来学习,她们说:日本战败了,重建我们的国家,寄希望于我们的孩子身上,对他们的教育,就从现在开始。

12.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十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利条件

1. 有利于创设情景, 深切感受

计算机网络可以打破时空制约, 综合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的存在及其变化过程。教学软件视听穿插、动静皆宜,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逼真的画面,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他们真真切切地去感受一番之后, 再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就会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这样, 学生能够自觉地入情入境, 达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读书目的。

如《晶莹的丰碑》一课, 学生对长征途中的恶劣环境没有亲身体验过, 无法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敢于战胜自然困难的顽强精神和敢于自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这时, 网络课件就为学生的情感积淀搭桥铺路, 用上过雪山的电影录像片断, 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那段艰苦而令人难忘的岁月。

2.能够尊重学生意愿, 使其自主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要使个体健康、自主地发展, 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而网络正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 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 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搜索信息, 查询资料。

3.合理搜索, 能够拓宽学生视野

注重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 合理运用搜索引擎, 引导学生搜索相关信息。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内可设置内部搜索引擎, 借助因特网、局域网 (校园网) , 输入关键字于搜索文本框中, 根据搜索引擎运行后所获结果进行有选择地阅读。此举可拓宽学生的视野, 丰富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 实际上为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方法

1. 网站的建设, 可以拓展语文学习外延

网站可设置课文参考资料和语文论坛等版块。课文参考资料, 可建立课文分析、相关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相关文章、同步练习等按扭, 供学生自由选择浏览。在语文论坛中为每个学生注册用户, 学生就能在里面发表文章进行讨论。论坛可建立语文研究、作文天地等栏目。学生浏览完有关资料后可在语文研究相应课文论坛提问、讨论;作文天地包括自由作文和作文训练, 学生可在自由作文中发表自己平时的练笔, 在作文训练中按训练要求完成写作训练, 学生可互相浏览文章并提出意见, 随时进行修改。论坛还有用户等级功能, 学生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可以上升一个等级, 起到激励作用。

2. 运用信息工具阅读, 提高快速检索信息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导致阅读方式发生如下变革:从文本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印刷材料的发展到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阅读;从通过图书馆寻找资料到利用电子资料库快速检索式阅读。如何适应信息时代全新的阅读与检索方式, 是阅读教学一项新任务。要让学生一要学会通过网上浏览进行阅读, 二要学会快速检索大量信息资料, 三要学会阅读电子读物。

3. 借助文字处理软件, 适应新的写作要求

各种文字处理系统的出现和日益完善, 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写作效率, 而且丰富了写作内容和方式。学生要掌握文字处理软件, 熟练地在电脑上打草稿、写文章, 检查错误语法和文字, 同时, 能使用电子媒体工具, 能使用符号、图像、声音及三维动画等形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

●实施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 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和可选性, 而且这个库是开放的, 共建共享, 不受时空限制的, 学生可以轻易地获得大量信息。但同时, 网络上的信息杂乱无序, 也很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正如有人说“网络没有门, 没有墙壁, 从哪里都可以进去。”因此, 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新型的手段来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会学生“学会选择”, 使网络真正发挥作用, 消除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培养学生科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要让学生充分掌握信息技术以外的方法与手段, 并将各种方法和手段的效率进行比较, 加以综合运用, 让学生掌握评估和选择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而不是盲目地迷信信息技术。各种各样的媒体都是信息源, 并各有优势, 应该教会学生充分利用不同的信息源, 不同的方法、工具和手段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

13.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十三

P21-22 2012-4-20…..2012-4-27

在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倡导下,在新课程理念的熏染下,我们的教师对课堂教学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关注师生的互动、注重平等的对话、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捕捉动态生成的课堂资源……课堂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给课堂面貌带来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品评课堂教学时总觉得遗憾颇多,而最后,教师又都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文本的解读”这一根源问题上来。追根究底,不难发现:现在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关注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创设怎样的学习情境、设计怎样的学习活动、预设学生生成的多样性等,但大多缺乏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原因一:对文本的钻研意识不强

依赖教参:由于课改前后语文教材体系基本不变,内容变动也较小,我们教师常常会有意无意地沿袭自己以往对教材的解读,在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方面思考得很少,习惯上依赖教学参考书来替代自己对文本的解读。

原因二:对文本的研究能力不够

1、缺乏学习: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局限了对教材文本解读的水平。由于语文教师一般都身兼班主任,头绪多,很多时候都忙于事务性工作。除学业进修的必修内容外,平时缺乏对文学作品的经常性研读,对快餐文化接触较多,但更多成分上是休闲、放松,所以大部分语文教师自身文学素养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思想、观念、文化意识更新也不快。这些都影响着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解读文本的功夫有时是在解读之外的,那就是老师自身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不同的老师,他们解读文本的视角也是不一样的。

2、底蕴不足:语文教师对学生各阶段能力发展要求的模糊认识导致对文本价值认识的不到位。教材文本的解读具有其特殊性。只有当教师立足学生对文本价值有了充分的认识才会有恰当的解读。语文学科的模糊性加上教师缺乏高屋建瓴的系统性,所以教师解读文本能力不够。

一、文本解读概念:

教师披文入文本,与作者、与作品中的社会生活──人、事、景、物对话,站在实施《小语课程标准》的角度,解读语言、思想、成文法则的复杂过程。

二、解读文本的什么?

解读文本,就要解读文本的文、道、质。文本的文即为文本所表现或反映的客观事物,文本的质即为隐藏于文本外在物象之内的思想,它包括文本作者及文本本身所具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方面的内容。文本之文为语言文字,文本之质为思想内容,那连接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之间的是什么呢?是文本之道!解读文本,还要解读文本之道!文本之道是什么,说得简单一点,文本之道是文本之构成法则。例如:诗歌、童话、散文……是不一样的体裁,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也不应是相同的。老师解读文本要解读出不同体裁的文本特色,以及文章的行文运法。

解读文本,要力争逐级达到三种境界:一是正确的解读,二是准确的解读,三是有创意的解读。史绍典老师在《交流沟通对话》中,对什么是正确的解读、准确的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如何才能做到正确的解读、准确的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做了详细的论述。他指出,正确的解读(诵读文本、读准字音、弄清词义、了解大意)是文本解读的第一步要求;准确的解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段不离篇)建立在“正确的解读”的基础之上,是文本解读的第二个层级;有创意的解读(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情感体验、迁移启迪)是对文本的一种整体的贯通的解读,是有主体性的有个性的解读,体现出来的是阅读教学的生机与活力。有创意的解读是最高层级的解 2 读,在这一层级,学生自觉、自主、自由地调动自己的语用行为,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修改文本的文、道、质,从中找到自我的影子,并创造出新的“自我”。每位语文教师,特别是语文交际场教学实验的实验教师,应认真领会其要义,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之。

三、怎样正确地解读:

(一)、要准确把握文本所要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

例如,《小动物过冬》一课的第三自然段是这样写的:燕子说:“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快没啦。我要飞到南方去,那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来读的:师:读了这段话,大家想象一下,小燕子在南方生活得怎么样?生:很快乐。师:是啊,多开心的小燕子啊!谁能开心地读一读?(指名读)师:第二年春天,春暖花开,多美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安排这一段的本意是让学生了解小燕子的过冬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把语言文字训练和科学知识的普及结合起来。整体上看,这一段只是小燕子在讲述自己的过冬方式,并没有流露出小燕子的高兴、激动与快乐的情绪。所以,这位教师的引导偏离了文本内容的主题,这也说明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也是存在问题的。

再如,《珍珠鸟》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是这样引导的:师:是谁拨开的绿蔓呢?生:是作者。师:是作者拨开的吗?好好读读。生:不是,是珍珠鸟自己拨开的。师:对!是它自己拨开的。大家想想,珍珠鸟那么胆小,如果是作者去拨,不是会把它吓坏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大 3 家议论纷纷,争论不休。最终,这个问题在老师最后的权威认定下确定了结论:是珍珠鸟自己拨开的!难以想象,教师这种错误的解读,带给学生的将是怎样的一种混沌与迷惑!学语文,意在通过文本感悟其内涵,感悟语言文字运用的准确与精妙,进而领悟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如果教师自己连最基本的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涵都做不到,谈何引领又谈何领悟呢?

(二)、适当渗透文章背景,深入解读文本。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题目是《孔繁森》,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在教学中一位教师这样设计:师:为什么孔繁森在夜里悄悄地去呢?生:他怕孤儿知道不让他去,所以等他们睡着了孔繁森才去的。师:对,感动吗?谁来读读。

孔繁森夜里去献血,难道仅仅只是怕被孤儿知道吗?让二年级的学生去体会时代中优秀人物的崇高品质本来就有难度,凭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所以,如果教师在此时适当地补充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就可以很快唤起孩子们对人物的崇敬之情。如果仔细看看教学参考书,我们就可以知道,在这次献血之前,孔繁森为了抚养孤儿,已经去医院献过两次血了。他的司机为此抱住他失声痛哭,说:“您身体不好,再难咱也不能卖血啊。”作为一个地委书记,每天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可孔繁森不顾自己的身体,心里装着的全是别人。如果在教学这段时教师把这一背景介绍给孩子们,学生对孔繁森夜里悄悄去献血的原因就会有更深层的理解,对文中人物的崇敬之情也会油然而生。所以,在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文章背景,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深入地解读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给学生以感悟的空间,鼓励个性化(多元)解读。

文本是文本作者(也可能包括教材编写者)在特定生活情境中语用的结晶,凝聚着作者的文思和情结,涵盖着语文知识和技能,决不只是语言技巧和文字材料的简单堆砌,它不仅贯穿着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倾向,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语用经验也高度优化于其中。解读文本的过程,就是学生、教师同文本及文本作者(也可能包括教材编写者)展开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通过分析来理解文本之象(文道质)的过程。但分析、理解,肯定有一个背景、方式、角度、时空以及“度”的问题;而且,阅历、动机、信念、特质、能力、眼光等等,也对分析、理解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由于各自的阅历、动机、信念、特质、能力、眼光等的不同,所以即使是对同一文本的“文、道、质”也会做出不同的解读。

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以广阔的阅读思维空间,由此激发学生多元化解读、个性阅读。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九色鹿》一课时,生怕学生感悟不到,采取了先入为主的方法,用自己的阅读感受牵着学生走:师:九色鹿不仅外表美,心灵也美。看看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九色鹿的心灵美,找出来读一读。(学生找、画、读)……师:九色鹿是多么勇敢啊,谁能把当时九色鹿的奋不顾身、见义勇为、情况危急的情形读出来?(指名读)……色鹿这一形象所体现出来的种种品格,应该是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自己感悟,在反复地诵读与品味中逐渐获得。上面的这位老师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地带着教师的阅读感受去找去读,剥夺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空间,使品读这一过程变得枯燥、呆板,使课堂缺少了灵动与生机。

再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一位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文中的一句话:“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然后教师设计了下面的环节:师:想象一下,作者被小鸟啄得疼吗?生:不疼。师:为什么不疼?生:从上面的学习我知道珍珠鸟很喜欢作者,所以这是珍珠鸟表示对作者的友好,5 所以它不会使劲啄的。师:你说的真好。能把这个“啄”字换成一个让人感到亲切的词吗?生:可以换成“吻一吻”。生:还可以换成“碰一碰”,表示珍珠鸟对我很友好。生:还可以换成“亲一亲”。……师:这是一种多么特殊的吻啊,同学们,让人鸟之间的友情伴随着我们的朗读悄悄流淌吧,齐读这一段。教师抓住“啄”这个词,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在孩子们不同但却精彩的解读中,将爱的种子埋在了每个孩子的心里,真正让学生走入了文本。

四、文本解读的“深入”与“巧出”

文本解读,“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一言以蔽之,“深入”、“巧出”。所谓“深入”,就是要入乎其内,老师要深入钻研文本,从而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由词得言,由言会境,由境悟情,由情品味,从而领悟文学作品的神韵美和魅力。所谓“巧出”,就是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悄然的过度,迁移拓展,使学生出乎其外,启发学生走出课本,实现文本解读的再创造,把课内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运用,为学生终生学习、运用语文打下坚实基础。怎样出呢?“出”的一般形式有“读出”、“说出”、“写出”等。“出”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可以在课内完成,也可以放在课外。

我们语文教师,就是学生与文本间的一座桥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解读文本,大到整篇课文,小到一个词语,都要反复品味,仔细琢磨,整体观照,力求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准确而深入的引领,让我们驾着智慧的小舟,载着孩子们在语文的瀚海中欣赏每一朵浪花,聆听每一次涛声。

14.对藏区教育的几点看法 篇十四

道孚县一中教师 格让格登

现在社会上,确切地说在教育教学领域,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什么是藏汉双语教学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可以说直接决定了教学方法,即教学模式的差异。而选择什么样的双语教学模式同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及民族文化传统和语言文字实际应用程度息息相关,所以,作为决策者需要谨慎行事。就四川藏区而言,在藏汉双语教学领域,目前使用范围相对较广的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即在各级各类民族中小学,以藏语文授课方式为主,除汉语文外,其他学科全部用藏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第二种模式,即以汉语文授课方式为主,除藏语文外,其余学科均用汉语言文字进行教学。至于在以上两种教学模式中,到底哪一种模式更符合藏汉双语教学的发展规律,更有利于藏汉双语教学的长足发展,是非常值得每一位真正关心藏汉双语教学工作的人去深思的问题。本人才疏学浅,更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但作为一名基层民族教育工作者,不仅有义务,而且更有责任去关注这个问题。因此,谈一谈自己对藏汉双语教学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藏汉双语教学中应以母语教育为主

要开展好藏汉双语教学,我认为,在以上两种模式中,必须而且只能采用第一种模式。也就是,在藏区现有的各级各类民族 中小学,普遍地应以藏语文授课为主,除汉语文外,其他学科全部用藏语言文字进行教学。说得再简单一些,就是藏汉双语教学中应以母语教育为主。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开展双语教学,应该从母语的发展前景着想。首先,因为语言文字(母语)不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且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对任何民族而言,都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为了母语的纯洁优美和生存发展,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尊重她、爱惜她、保护她,而绝不能轻视她、肢解她、蹂躏她。其次,辨证地说,语言文字(母语)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交际工具,而且也是民族传统、文化观念、道德准则、思维模式的载体,她构建了民族精神的基本元素,形成了这个民族特有的印记。学生学习母语的过程,是本民族文化的一个教化过程,同时也是他自身丰富自我精神体验、培养自我精神、形成自我个性生命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母语教育的实质就是精神教育,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任何形式的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精神教育已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再者,不论任何民族,其语言文字(即母语)都承载着民族文化传承的历史重任,倘若一个民族的语言被同化、被别的语言所取代,那么,民族文化的传承将会就此终止,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余光中先生说过:“外语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母语才是我们的根本。”日本著名文化教育学家岸根卓郎也说过:“丢弃母语,就是通往毁灭文明的捷径。”他们强调的 无非就是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当然,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需要在借鉴和交融中与时俱进,但作为少数民族更应该树立语言文字的主权意识,认识到母语教育的重要性,防止在强势语言的侵蚀中丢失自我,失去母体文化的生存根基。因此,在双语教学中,绝不能伤害母语教育,绝不能以牺牲母语教育为代价,这是任何双语教学都必须要注意和遵从的一个基本前提。藏汉双语教育也不例外,母语和第二语言的重要性绝不能本末倒臵。

2、开展双语教学,应该从教育的发展规律出发。通常情况下,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依据社会的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开发人的智力离不开语言,而思维作为一个系统而言,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语言就是思维的工具。进而言之,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母语和思维的联系是一种自然的联系。因为,一个人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触他的母语,可以说母语为他认识世界打开了大门。而第二语言(或外语)和思维的联系却要把思维从一种语言的基础上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基础上,并且这个过程是离不开母语的。鉴于此,许多中外学者也曾阐述过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如:“母语对于大脑的发育和培养一个人的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母语比第二语言更能充分细致地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地方文化”(游如杰)。“母语教育是提供优质教育和实现基本教育需要的条件”;“当第一语言有坚实的基础时,第二 语言的良好说写技能就更容易形成”(钟启泉)。“没有母语的训练,一个人是不能达到素质的提高的。爱因斯坦如果不用母语——德语来思考,是达不到他的高度的”(李宇明)。由此可见,在藏汉双语教学工作中,作为教育者能否正确认识母语教育的重要性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尊重教育规律,以教育规律指导我们的双语教学工作,即在藏汉双语教学中应以藏语言文字教学为主,因为任何时候母语教育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

3、开展双语教学,应从学生的语言环境出发。双语教学模式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所以,作为双语教学的实践者,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绝不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语言条件。我国现行的双语教学,因地域的差异其代表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内陆地区的双语教学主要是针对汉语和英语(或其它外语)而言的,在内陆地区推行用英语为主进行授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因为英语在我们国家完全是一门“外语”,学生缺乏英语环境。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所谓双语教学,主要是针对汉语和各少数民族语言而言的。在这些地区汉语的普及程度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和外语不同,少数民族学生并不完全缺乏汉语环境,和外语相比汉语对他们来说只能是“第二语言”。基于这种现实,我们就很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语言环境和藏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特殊规律出发实施双语教学,而不能完全照搬内地的教学经验。更何况,出于对母语教育的重要性的考虑,国内许多学者和专家早已对内陆地区以英语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诸多质疑,引 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至此,我们很有必要在自己的双语教学领域中妥善处理好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关系,进而努力去构建一个适合本地区实际语言环境的双语教学工作局面,而绝不能将第二语言和外语混为一谈。

当然,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藏汉双语教学中强调藏语言文字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排斥和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民族间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丰富和发展民族教育所必须的。特别是在多民族国家里学习主流文化是必须的,这对少数民族的成员来说尤其重要。在我国,党和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原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相关政策、法规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允许各民族母语教育的生存和自由发展正是我国民族平等政策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但是,由于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且汉语作为一种优势语言,其语言文字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可以说汉语是各少数民族一个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学习汉语对发展和繁荣本民族地区的科学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族之间的交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不论怎样,这并不能成为忽略母语教育的理由。作为母体文化的根基,无论任何民族,母语教育的重要性被怎样强调也是不为过的。正如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夏鋳同志在全国高校第四届藏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所说的:“作为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第一是要强化母语能力,当母语有了坚实的基础时,不论学习民族传统文化,还是接受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或掌握现代科技就要容易的多,可以少走弯路。……综观世界形势,一个人,一个民族,不学自己的语言就站不起来;不学通用语就走不出家门;不学外语就走不出国门。”因此,在藏汉双语教学中,我们只有尊重教育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有希望培养出真正兼通藏汉双语的新型人才,使我们的民族教育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而服务。

二、实施藏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各类高效优质的教育资源顷刻间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偏远落后的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园,为农村牧区的基础教育尽快步入先进的现代教育轨道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帮助农村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效解决我国农村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川藏区的双语教学作为发展地区民族教育事业的支撑体系,近年来,借助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有利形势,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是有目共睹的实事。但作为母语教育的藏语言文字教学,由于深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实现现代化教育的进程中却显得举步维艰,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与压力。从目前四川藏区双语教学实际与现代教育技术在藏语言文字教学领域的运用现状来看,确实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淡薄。要推进四川藏区双语教学的 现代化进程,教师是关键。而作为教师能否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去面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否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又是教育教学工作能否真正取得成效的先决条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全面实施,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占有上的差距,在帮助农村牧区学校改变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上起着积极地作用。但四川藏区的各级各类中小学,特别是在边远落后的基层学校,由于地处边远、信息闭塞,加之深受旧教育观念和旧习惯势力的影响,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十分淡薄,偏远的农村牧区学校仍然是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为主。就拿条件相对好一点的乡级中心学校来说,学校即使装上了远程教育设备,但老师们的教学习惯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革新进程十分缓慢,造成了基层教育整体面貌远远落后于城镇教育面貌的现状。

2、教师应用远教资源能力滞后。四川藏区的双语教学工作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这一点固然重要。但另一方面,优质高效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能否真正落实到课堂,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应用远教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为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曾在加强教师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总之,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始终将提高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课堂教学能力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常抓不懈,作为学校也根据上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开展工作。但是,大多数基层学校因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淡薄,加之学校硬件设施落后、信息流通不畅 等原因,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收效甚微。部分学校甚至由于对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使为数不少的教师对先进的远教设备“敬而远之”,造成了基层教师应用远教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远远落后于城镇教师的现状。

3、藏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城乡信息资源占有的不均衡是造成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条件闭塞的农牧区学校师生获取信息滞后的问题,让农牧区学校的师生也可以像城市的师生一样,通过远程教育网络获取更多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缩短农村与城市占有信息资源的差距。但是,从目前四川藏区双语教学实际与现代教育技术在藏语言文字教学领域的应用现状来看,作为母语教育的藏语言文字教学,由于深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要尽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着实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困难,其中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匮乏就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如上所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对汉语教学而言,即使在农村牧区教师也有很多机会和途径收集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学生也基本上能够享受到远程教育服务和多媒体教学。但在藏语言文字教育教学领域,教学资源可以说仍然处于空白状态,教育教学资源的极度匮乏,使得不少双语教师不能正视教育现代化的深远意义,造成了农村牧区的广大藏语文教师无法转变教育理念,更不能充分掌握和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现状。

三、搞好藏汉双语教学的对应策略

针对四川藏区的双语教育现状,如何正确处理现代教育技术 在藏语言文字教学领域的应用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对这项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基层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淡薄,是造成基层教育教学质量长期落后于城镇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因之一。而造成基层教师现代教育观念淡薄的原因虽然涉及到各方面的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信息闭塞所造成的。由于信息闭塞,基层教师每天只能生活在狭小的校园空间内,无从得知外面的世界,更谈不上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革新。为此,笔者以为,作为学校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宣传教育力度,具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教师业务学习活动,将宣传和介绍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最新教育发展形势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

2、加强培训,提高能力。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深入实施,远程教育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老师的教学内容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能否真正落实到课堂,服务于教学,决定于教师有无能力将各种资源转化为自身的东西,借助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于课堂教学。因此,在这一点上教师利用远教设备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认为,上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在强化培训力度的同时,需要具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各级教研单位组织成立由优秀教师组成的送教小组,小组成员分片分区到薄弱学校进行巡回授课,通过以点带面,典型引路,重点扶助基础差的学校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二是扎实开展 好校本培训工作。通过一线教师带动年轻教师,年轻教师帮助老教师的方式,达到全校教师共同提高的目的。

上一篇:厨房变奏曲初一作文下一篇:第一次学骑自行车初中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