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战略的核心

2024-09-06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战略的核心(精选10篇)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战略的核心 篇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由“快”字当头到“好”字为先,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使我们对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指导发展的方针更加符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更加明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的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认识的深化,顺应了时代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实现“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深化体制改革,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抓好这两个重点,也就抓住了全部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我们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切实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努力调动各方面科学发展的积极性,着力解决一切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就一定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一定要改变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高、生态环境代价高的现状。必须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创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创造自主世界著名品牌,提高制造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增值服务,鼓励发展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必须在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的同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实现由世界工厂向创造强国的跨越,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是根本出路。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部署经济建设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是两个字的改变,而是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在涵盖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体现了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理念上的深化,道路上的拓展,国际环境认识上的提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理念上要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不仅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而且要更加注重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发展道路上要根本改变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支持经济增长,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的国际环境上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经济发展的理念、道路、环境,都是对经济发展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战略问题。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艰苦的过程,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们要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实现根本性突破。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化过程就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

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信息化对工业化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而且还丰富和拓展了工业化的内涵。因此,必须加快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大力推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提升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目前,我国服务业与过去相比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与整个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均收入应达到的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要开拓服务业发展新领域,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研究与开发、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扩大企业、公共事业机构和政府的服务外包业务,努力提高服务业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

三是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我国国情决定了今后农业的发展很难再靠增加自然资源的投入,出路只能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要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紧迫感,自觉把它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强调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综合国内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可以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作如下概括,即: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业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这样来理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第一,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科技贡献率低20―30个百分点。第二,现代农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第三,以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第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

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总的思路和措施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任务时强调指出,要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综合性措施。必须按照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不断丰富和拓展村务公开的内容,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正把农民群众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

当然,强调尊重和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并不是推卸或减小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在通过各种形式吸引和引导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支农资金并带动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村,从多方面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还要在全社会发展群众,进行结对帮扶支持,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并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使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以

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时强调指出,要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的核心要求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节约型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要着力做强高技术产业。抓住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时机,加快淘汰浪费能源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强宏观调控,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二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既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减轻环境压力的治本之策。要加快循环经济立法进程,开展循环经济示范点,探索有效模式,研究建立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推动重点行业、园区、城市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

三是加快完善相关政策。要加快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生产要素的高效使用。对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等成绩显著的企业,要给予税收减免等政策优惠。要切实加大对节约能源资源方面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节约能源资源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首先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和思想认识不足的影响,公共产品不仅供给量不足,而且供给结构也不合理,不适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要求。

要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加关注民生。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投入应更多地投向长期“短腿”的社会事业,投向义务教育、基础医疗和公共卫生、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廉租房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政府的公共政策和财政投入向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倾斜。应更多帮助欠发达地区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加大中央财政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具有扶贫济困性质的一般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基本公共服务要更好地面向困难群众,除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制度外,还要关注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加强就业培训,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等。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还要促进和保障主体功能区建设。公共财政体系要促进和保障主体功能区建设,特别要增加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逐步使当地居民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

利用外资方式、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两个创新,是我国对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是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迫切需要。要着眼于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引导跨国并购向优化产业结构方向发展,放宽中西部地区外资进入的行业限制。完善并购环境,建立跨国并购的法律体系;继续优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外资研发机构与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更好地发挥技术共享、合作研究、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溢出效应;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外包企业承接本公司集团和其他企业的外包业务,提高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水平;有效利用境外资本市场,鼓励具备条件的境外机构参股国内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逐步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规模。

我国已进入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新阶段。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是构筑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路径。一是开展跨国并购,有效提高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国际化经营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三是开展境外加工贸易。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可以有效释放我国已经形成的充足生产能力,规避贸易壁垒,带动相关产品的出口。四是有序推动对外间接投资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战略的核心 篇二

转化, 着力开发关键核心技术, 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全面提高产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和多学科及高水平人才优势, 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有效运作的重要环节。

1 国外产学研合作促进自主创新的模式和机制

大学与企业是社会的两个不同机构, 体现着各自特有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在经济活动中日趋重要的作用, 大学与企业的联系日益紧密。西方发达国家就有许多大学与企业成功合作、互相促进的例子, 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与硅谷、麻省理工学院与128公路科技企业之间富有成果的关系等。

硅谷是美国最早创建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和实现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密切协作的地区之一。硅谷和斯坦福大学在知识、人才等方面的互动带动了硅谷经济的发展。硅谷和斯坦福大学的互动、硅谷内各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互动、硅谷与世界的互动促使大量的新创企业不断萌生, 推动了知识和人才的广泛流动, 促进了创新创业文化的不断发展, 从而使硅谷成为全球最有经济活力的地区。在整个硅谷区域内, 政府、学校、研究机构、公司以及一些培训机构构建起复杂的网络关系, 并不断地产生、流动、传播高新技术, 极大地促进了硅谷的发展, 成为硅谷迅猛发展的“血液”。随着硅谷产学研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硅谷已经形成了开放、鼓励创新创业、容忍失败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硅谷文化。

2 国内产学研合作促进自主创新的模式和机制

国内大学在发挥“教学”与“科研”两个最重要功能的同时, 也越来越注重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鼓励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要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 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 除和企业界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以外, 还通过兴办大学科技园等措施来促进技术转移。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在国家和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学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的联系日益紧密, 探索出了不少成功的产学研合作的路子。

清华大学科技园是中关村地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源头之一。为了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更好地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 清华大学创建了清华科技园, 作为清华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机外延, 为创业企业孵化、高新企业研发、创新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发展空间和卓越服务。清华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确认的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 也是全国唯一的A类大学科技园。目前, 同方、紫光、诚志等清华控股的高科技企业在园区聚集;国家光盘工程研究中心、企业信息化支撑软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在园区落户;SUN, Schlumberger (斯伦贝谢) , P&G (宝洁) , NEC和微软等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在园区立足;搜狐、Google (中国) 等公司整体迁入园区发展;清华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清华创业园等机构在园区设立。

清华大学是园区内各类企业的“技术提供者”和“高端人才供给者”, 在园区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清华大学各实验室、清华大学与企业联合成立的研究机构, 每年研发出的大量科研成果是园区持续发展的“发动机”。

3 国内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1)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零散单一, 没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体系。目前, 某个教授或某个课题攻关项目与企业零散单一式的合作仍是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的主要模式。其特点是灵活多样, 适宜解决企业一般性的技术问题, 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度较小、投资较少、技术含量一般的技术难题。此种合作对企业的技术进步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效果有限。

2) 高校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缺乏顶层设计。产学研脱钩, 不仅使高校科研优势得不到发挥, 而且企业也得不到更多的科技支持。由于高校是以学科建设为重点来带动教学和科研工作, 很少把科研工作与地方的科技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而地方的科技发展规划一般是以提高地方科技发展尤其是企业科技发展为主, 因此, 地方政府和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规划没有关联或关联很少, 造成了校企双方在科技合作方面的先天不足。

3) 产学研有效合作模式仍需探索。大学科技园是一种有效模式, 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规模效益依然有限, 如何做大做强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产学研的有效运作机制尚未完善, 目前主要还是短期利益驱动促使各方合作, 但合作各方 (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政府、风险投资机构、中介机构等) 的责权利如何界定, 合作各方在产学研体系中的定位和相互关系如何进一步明晰, 合作的长期性、有效性如何确定, 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与科研工作的基础性、连续性如何统一等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协调。

4 产学研合作成功经验分析

1) 高校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产学研合作只有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才能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给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带来良好机遇, 充分调动产学研合作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 有利于资源的协调统一。通过高校和区域优势企业联合承担地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获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 会增加企业合作的信心和投入的力度, 增强高校科研工作的针对性、目的性。而政府通过有目的的支持、引导, 吸引高校、企业积极投入到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会提高地方规划的科学性、实效性。

2) 企业重视自身技术力量建设。在产学研合作中, 企业是否拥有一只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发队伍是技术能否顺利实现转移的关键。建立一只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发队伍是实现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 企业只有具备了一支这样的队伍, 才可以迅速地对市场技术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企业自己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研发遇到技术难题时, 可以通过和高校合作得以解决;二是高校的科研成果在向企业转移时, 企业的工程技术队伍可以和高校的研究人员密切合作, 缩短技术转移过程, 提高技术转移效率。

3) 企业研发投入有保障。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 企业能否投入充足的研发资金, 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企业拥有充足的研发经费是系统地对核心技术进行持续研发的保证, 这对保持企业长久和旺盛的生命力十分重要。企业竞争的核心就是核心技术的竞争, 哪个企业研发有整体规划、有资金保障, 就有了保持技术进步和领先的基础。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来说, 投入能力还很薄弱, 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还很差。因此, 中国企业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 也需要提高研发投入的效率, 实现低成本自主创新。在投入前, 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找准目标进行重点研发, 不能盲目和低水平重复研究, 要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研发特色, 找到符合自己特点的研发道路和方法。

4) 解决国家重大需求。高校的科研工作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面向:一是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重点是解决科学问题, 这是反映我国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往往会在科学研究过程中, 产生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价值前景的原创性成果。二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是解决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 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基本上依赖国外的局面, 要研究开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国家会通过立项连续支持的方式支持研究力量强大、研究基础雄厚的高校等科研单位进行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但在技术成果向产业转移的过程中, 需要相关企业具有长远的战略目光, 除进行必要的资金投入外, 还要与科研单位结成利益共同体, 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在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持续投入方面进行持久合作, 这样才能把高新技术成果变成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

5 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建议

1) 建立联合研发机构, 获得长久技术支撑。由于各种原因, 我国具备开展高水平研究能力的企业还非常少, 大多数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还不可能形成对企业发展起到足够支撑能力的研发力量, 而在研发方面企业也没有必要走完全依赖自身的模式。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发展过程中, 积累了大量的科研资源, 汇聚了大批高水平研究人员, 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研究条件, 承担了可观的国家级科研任务。企业通过与高校建立联合研究机构, 形成长期合作的战略联盟, 在获得长久技术支撑的同时, 又能为企业培养大批高水平的工程技术队伍, 是在实践中被证明的一条成功的经验。

2) 联合办产业方式。校企合作过程中, 在项目合作和建立联合机构的基础上, 还可以采用技术入股等方式实现高新技术的转移和应用。在这种方式中, 无论是科研人员下海办企业, 还是企业投入为主办企业, 都应该与提供技术的高校建立联合研究机构, 保证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撑及人才培养。这种方式能充分发挥大学所拥有的人才、技术、设施、无形资产优势和企业的资金、市场、管理、规模化优势,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 学校也可以通过从公司获取股东利益、提取技术使用费、承担一些特殊设备的制造、获得企业的研发课题资助等方式获得回报, 从而促进产学研的共同发展。

3) 联合共建国家级研究基地。通过校企共建联合研究机构、共办产业等方式, 建立密切、长期的互补双赢的合作关系。一方面, 学校的科研工作得到加强;另一方面, 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为企业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技术保障, 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共建技术创新体系打下了基础。这种合作模式, 也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在合作过程中, 学校进一步加强了科研基地的建设, 企业进一步加强了产业化基地的建设, 为合作申请建设国家级研究和产业化基地提供了可能。

6 政府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作用

从国内外的经验看, 政府在促进产学研合作方面, 主要有几种措施:一是政府设立专门的计划, 直接支持产学研合作;二是建立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服务机构和研究机构, 以及建设科技园、创新中心和孵化器等产业群形态的产业聚集区, 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三是鼓励产学研之间自发开展合作, 包括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 以及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仍存在的科技与经济相互脱节, 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创新机制和政策环境体系不够健全, 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的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 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自主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逐步建立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政策体系, 加强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协调统一。

第一, 在自主创新工作中, 政府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 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举措, 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各个国家和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支持, 或者表现在投入上, 或者表现在政策扶持上, 或者表现在政府采购上, 或者表现在人才教育培训上, 或者表现在金融及风险担保上。虽然形式和支持的力度不同, 但政府的作用却是十分明显的。

第二, 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 增加科技投入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下, 财政科技投入要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并且要充分引导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在事关区域发展的重点任务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财政要给以保障。同时, 要加强科技经费的合理配置和监管, 切实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

第三, 制定有利于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的政策, 逐步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一项自主的创新, 从最初的构想到形成产业, 通常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过程。解决创新融资难的问题, 必须建立一套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财税体制, 如以税收政策作为杠杆, 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 实行公平税赋, 激励企业开发自主品牌的产品;完善创业投资法律保障体系,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为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提供支持, 对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给予优惠贷款支持。

要支持企业成为吸纳和培养科技人才的主体。政府对吸纳科技人才进行自主开发的国内企业采取导向明确的财税政策和政府采购制度, 有目的地增加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广泛吸纳科技人才的引导, 不断健全企业吸纳和使用科技人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实现企业作为科技人才吸纳和培养主体的作用, 有效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人才分布和实现技术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

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的考评除看当年的利润多少以外, 还必须考评当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是多少。该项政策要同时与政府对企业的投入联系起来, 研发经费投入多的, 研发效率高的, 研发成果显著的, 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战略的核心 篇三

一、优势产业特征与河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优势产业的基本特征

优势产业就是指在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获取附加值能力强、资本积累能力强、对本国和国际经济有较强影响力和控制力的产业。一般来说,优势产业应该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第一,优势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独特优越的地位,具有发展壮大的趋势和前景;第二,优势产业的形成是市场、自然资源、区位、资金、技术等多种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市场优势是关键点,是第一位的,它决定着资源、区位、资金、技术等诸多优势;第三,优势产业的优势是一种相对的动态优势;第四,优势产业的运行主要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优势不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緩慢

河南的产业发展存在着下述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小型企业仍占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河南产品整体上层次偏低,资源类、粗加工的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深加工的中高端产品少;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多,低能耗、低污染产品少;一般农产品多,优质高效农产品少。产业发展中仍以物质资源消耗为主,科技贡献率较低。

河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一定发展,但速度较为缓慢。在“十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河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确立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四大优势产业群;成为全国重要的彩电玻壳、新型电池、血液制品、抗生素原材料和超硬材料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批高成长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了思达科技、雪城科技、华美公司等一大批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培育出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壮大,成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目前仍存在亟须破解的系列难题。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偏低、企业规模偏小、实力不足、市场竞争力弱,难以形成产业集群,不易产生集聚效应吸引资金和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体制尚未形成。河南省的高新技术人才短缺,且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失进一步加剧。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河南优势产业的基本思路

(一)政府主导作用的切实发挥

政府在推动技术创新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按照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发展和规范相结合、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专业化分工与网络化协作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要根据不同领域和不同环节创新工作的实际需要,培育和发展一批面向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科技创新企业孵化机构、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风险投资服务机构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逐步完善创新服务门类。

借鉴深圳“四个90%”经验(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究开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中的专利出自企业),改革对重点企业的扶持政策。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全民专利发明等纳入政府责任和管理,建立政府责任目标管理制度。

(二)有利于科技自主创新制度体系的真正构建

河南省要在科技自主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就必须在体制上根本改变固有的技术创新方式,建立促使技术进步各受益主体积极参与的政府与企业联合开发体制,使体现国家意志的政府投入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打破行业地域界限,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联合研究、委托开发、成果转化、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和科技实体等,促进科技要素向企业转移,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联合机制。

(三)适应战略技术和优势产业的有效选择

国家战略技术,通常是指能够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技术。国际发展实践表明,战略技术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将产生一系列积极作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与产业竞争力可以得到极大提高,并因此在国际或地区分工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赢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作为后发展的国家或地区,引进发达国家或地区先进的技术和产业,可以节省自主研制开发所需的时间。技术引进是缩短技术差距的阶梯,但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于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只有把引进的技术很好地消化,切实地吸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才能促进本地企业自己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产业升级。

(四)人的创造性的充分激发

人才是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问题本质上是人的问题。政府应该在创业环境、企业制度、融资条件和收入水平等方面采取“一揽子”措施,吸引国外留学人员和华裔技术人员回国工作。同时,进一步改革人事制度,制定吸引国内外科技专家、企业家参与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企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开放、流动、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制定有关政策,鼓励技术人员以技术参股来促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在分配制度上保证技术拥有者、企业经营者和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取得与其贡献相匹配的报酬。

要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有针对性地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支持创新和追求创新的良好氛围。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河南优势产业的对策措施

(一)大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优势领域的持续创新能力

一方面,河南省要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把参与国家重大创新工程项目作为培育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竞争力和显示度的重大举措,在具有优势和条件、国家战略必争的领域,要勇于争先,争取有较大的作为;另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围绕优势领域和重大需求,以形成重大产品和有竞争力的产业为目标,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努力实现在关键领域的科技突破和跃升,带动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成果的权利化体现,是保护科技优势和开拓市场的重要法律手段。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政策,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依法促进知识产权的流动,支持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依法保护技术创新获得的知识产权和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的许可权益。

(二)创新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方式,鼓励自主创新

目前,与周边省份比较,河南省的研究与发展(R&D)指数还很低,这不仅严重影响河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来河南省工作,还会造成大量人才的外流。河南省距科技大省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各级决策部门要有长远眼光,科学规划,给出政策和具体鼓励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尽快扭转科研开发能力不强的局面,使河南省的经济保持长久的活力,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从河南省的实际出发,围绕解决科技工作中最关键、最普遍和最迫切的问题,突出财政科技经费在自主创新中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成为自主创新投入的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财政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推动科研机构发挥自主创新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引导高等院校成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

(三)依靠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支柱产业,培育新的优势产业

要大力推动河南省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努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规模,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河南高新技术产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总体跟进、重点突破”的方针,大力发展光电子信息、绿色生命工程、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力争以局部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带动高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展,要特别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源的适度集中。

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使其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加大特色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重点支持河南省内技术创新能力强、经济发展速度快、创新创业环境好的产业基地建设,形成辐射极。要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推动特色产业基地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政策优势导向向集群优势导向的发展方向转变。要建立面向特色产业的技术服务、质量检验等区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聚集。

(四)加強市场主体培育,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是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放开民营企业的准入限制,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规模效益突出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有优势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加强联合与合作,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三是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与产业化,继续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科技企业在中小企业板上市。要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纳入政府采购优先目录,通过政府采购的示范作用,影响国民认识和市场行为,提高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坚持“以人为本”, 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需要人才,人才是创新中最重要的资源。要“ 以人为本”,坚持“四个尊重”的方针,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要加快建立有利于发现、培养、凝聚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互动,携手努力,确保“引才”、“引智”、“引资”工程建设方面有大的突破。创新工作方式,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发挥优势,培优扶强,重点突破,加快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进一步吸引出国留学人员、省外人才携带高新技术成果、资金和团队来河南创新创业。

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环境。要大力弘扬创新求实、敢为人先、允许失败、循序渐进的科学精神。鼓励科技工作者潜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克服浮躁倾向,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剽窃、浮夸、压制学术民主等不端行为,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学风、严肃认真的科学行为规范,营造学术气氛浓郁、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创新的研究环境。

【本文为2007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B093),课题组主要成员有刘玉忠、谭坤艳等】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战略的核心 篇四

发布日期: 2013-01-22 发布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自主创新能力也成为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校企协同创新是我国教育发展与企业优势竞争的内在要求。在校企协作中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个核心共同推动学校技术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的发展以及企业将新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是推进校企协作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关键词]校企协同;创新能力;技术转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2.05

5[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2-0113-0

1校企协同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它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教育改革相协调。由此可见,学校与企业不是简单的联合,而是优势的良性互动进而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是校企协同的核心所在。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现状

从几年来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实践看,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合作层次不深,发挥各自优势不明显,有的只有社会效益而没有经济效益。人才的培养目的、专业走向、课程设置、教学方式都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在校企合作的项目上缺乏市场竞争力,超过不了两年就不了了之。但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鉴,比如搜狗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合作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它们共同建立了搜索技术联合实验室,搜狗为联合实验室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清华大学则投入近50名师生到实验室进行共同培养,毕业生毕业后自动流转到搜狗就业,成为搜狗工程师队伍的主要力量。这种模式和合作方向使得他们在网络信息存储、搜索、管理以及应用技术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是校企协作的核心和生存的正能量,让学校从企业技术快速商业化、充裕的项目创新资金、生产试验设备场所以及市场信息和营销等优势中获得支持,企业则从学校基础研究、专业人才、前沿知识和技术信息等获得研发优势上的支撑。这种协同创新,可以避免短期效应,实现校企战略合作的可持续性,使双方的利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校企协同

基于校企协同的问题和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校企协作的作用。搜狗与清华大学的创新协作的成功事实表明,在校企协作中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个核心共同推动学校技术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的发展以及企业将新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是推进校企协作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校企怎样协同才更有成效。

2.1 要推进校企相关创新链条的协同,保持各环节无缝对接

这个创新链条是校企之间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是实现技术到商业化应用的过程,它贯穿于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品设计、市场推广以及中介服务等多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要重点构建好创新网络,把这些环节高效对接,促进知识与资本、技术与产业、成果与市场的深度结合,把协同创新成果提升到最高层次。

2.2 要推进创新主体以及资源的协同,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中心

学校一般都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与创新相关的学科种类齐全,并拥有研究院、科技园等之类的独立创新平台。企业本身也拥有研究院和研发中心之类的创新主体。校企合作双方注重各种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双方创新组织与研发的合作。建立共同的研发中心,保证研发课题符合双方目标,既要让学校取得较高的学术成就,又要保证共同研发攻关的课题在所属行业内保持领先;共同培育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联合攻关重大的科技项目,双方主要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企业所属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瞄准国际科技前沿进攻关研究,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

2.3 推进技术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的协同,奠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础

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突破,最原始的动力都是来源于体制机制的改革调整,校企协同也不例外。由于协同创新有别于原始创新过程的协同合作,也不同于承上启下、引进消化吸收进行再创新的产品各技术要素的整合,这个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创新体系,必须要有科学系统的体制机制作保障。从目前校企协同创新的态势看,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尚未成形,双方协同创新的政策不到位,动力不足,深度不够。校企若要实现高水平、高起点的协同创新,必须在体制与机制上有所突破。就是要把科技产业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推向深入,双方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科研管理制度改革,探索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有效模式,不断完善技术推广体系的运作机制,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奠定基础。完善校企协同的体制

如何发挥学校人才资源丰富、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基础雄厚的特有优势,引领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既要顺应国内外最新的产业发展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又要实现企业高水平和特色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必须在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上从3方面着手:①

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战略的核心 篇五

中国中小企业吉林网 发布时间:2010-09-27 来源:党校报

中共吉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黄燕明

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干部提高素质、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为了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所赋予的重任,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多年来,省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大力倡导干部自主学习,取得良好效果。面对吉林振兴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全省各级干部必须进一步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和紧迫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正确研判形势、领导科学发展、驾驭复杂局面、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

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干部成长提高至关重要。哈佛大学有句名言:“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八点到十点之间。”讲的就是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各级干部要胜任本职、在服务振兴发展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内在需要、一种生活习惯、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静下心来坚持不懈地搞好自主学习。

学习既是终身课题,更是紧迫任务。学习是伴随人一生的事情。正如古代雅典政治家梭伦讲的那样,要“活到老学到老”。目前,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干部终身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有学者作过研究,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管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的书,才能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够使用一辈子。还应看到,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我省也步入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积蓄能量的爬坡关口、快速发展的启动阶段,特别是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要迈过这道坎、实现“弯道超越”,需要全省各级干部把学习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在加强学习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提高能力素质,更好地应对挑战,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工作业绩。

学习重在自觉,贵在坚持。学习态度和方法,决定学习质量和效果。古人讲:“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在学习问题上,如果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各级干部要站在实践党的宗旨、更好地服务吉林振兴发展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自主学习的特殊重要性,牢固树立自主学习理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加强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搞好自主学习既要勤学不缀,更要吃得辛苦,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钻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只争朝夕惜寸阴的挤劲,积极自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加强学习,务求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做学习型干部,当勤奋学习表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这对干部加强自主学习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干部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党中央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常找学习差距,常思能力不足,常怀本领恐慌,更加自觉地学习钻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自觉地学习掌握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更加自觉地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成为具备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型干部。各级干部还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从履行社会责任、发挥示范作用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自身学习问题的认识,以自身的表率带动作用,为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二、要掌握自主学习的正确方法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加强学习,既要有好学之心,更要有善学之策。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而有方、学而有法,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实效。

向书本要知识,在打牢理论根基上下功夫。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各级干部必须加强理论修养,打牢理论根基,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加强理论学习放在首位,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认真研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著作,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系统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性。

向实践讨学问,在推动工作的过程中提高素质、提升能力。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在各种领导岗位上奋发有为、成绩突出的干部,都是在丰富的实践锻炼中成长起来的。”各级干部要强化“实践第一”的观点,把向书本学习与向实践学习结合起来,把实践作为提高素质、提升能力的最好课堂,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熟悉社会、了解实情,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开阔眼界、提高本领。当前,尤其要敢于正视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突出矛盾,勇于破解制约我省振兴发展的瓶颈问题。要深入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问题较多、矛盾集中的地方,在攻坚克难、处理复杂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实践中锻炼成长,在推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服务振兴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能力。

向群众求智慧,在问学于民中汲取营养、增长才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无穷的智慧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深入到群众中去,主动与群众交朋友,虚心向群众学习,是各级干部提高执政本领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问计于民、求智于民、取德于民,甘当群众的学生,真心实意向群众请教,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丰富的营养和不竭的智慧。要强化群众观点,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使确定的思路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作出的决策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取得的成效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要进一步改进作风,重视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到基层和群众中发现问题,千方百计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在为民谋利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要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促进学习成果转化应用,把学习的过程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工作实践、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着力运用理论改造主观世界。科学理论既是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要解决好思想路线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切实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各种不适应、不符合振兴发展和工作需要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做勇于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的促进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立身做人、为官从政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确保在理想信念上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要解决好党性观念问题,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政权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对党忠诚、为民奉献。

着力运用理论推动工作、服务发展。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各级干部要通过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真正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推动振兴发展上来,谋振兴发展之策,鼓振兴发展之劲,求振兴发展之效。要增强理论自觉和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注重把学习收获、认识成果转化为谋划振兴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振兴发展的实际本领。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加大工作创新力度,下大气力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振兴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推进工作创新,更好地为吉林振兴发展服务。

着力运用理论指导生活方式。经济全球化、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深入发展,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各级干部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侵蚀,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过好金钱关、权力关、利益关、美色关、亲情关,提高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经受考验的能力,严守秉公用权、廉洁自律的底线。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提高文化素养,摆脱低级趣味,明辨是非,克己慎行。要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注意净化自己的“生活圈”、“社交圈”,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干事。

四、要加强对干部自主学习的引导激励

广大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干部学习提高不是个人的事情,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干部自主学习的引导、激励和管理,确保干部自主学习深入开展、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加强对干部学习的规划指导。要注重学习内容的指导,根据振兴发展和不同岗位职责需要,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等为基本内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研究制订干部学习规划,有效引导干部自主学习。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干部正确处理博与专、学与思、学与用的关系,做到既广泛涉猎、又深入钻研,既勤于学习、又善于思考,既学以致用、又以用促学。要注重学习风气的营造,领导干部要带头搞好自主学习,带头深入思考,带头研究问题,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同时要注意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努力在全省上下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

加强对干部学习的考核激励。要坚持完善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坚持分级与分类、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加强和改进对干部自主学习情况考核。既要从整体上提出干部学习的共性要求,又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制定科学量化的自主学习考核标准,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导向作用。要认真落实“考绩必考学”、“评先必评学”的要求,把学习情况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挂起钩来,作为培养、选拔、使用和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有效激发干部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

6.专题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篇六

材料1: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我们应更加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材料2:2011年6月2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提出力争到“十二五”末,中央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在部分领域实现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跨越。材料3:“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于12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此次年会总结交流了各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鲜经验,展示了“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建设自主品牌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表彰了一批典型城市、优秀企业和先进人物。

[经济生活角度]

(一)从是什么(反映、体现、概述类)的角度分析

中国和发达国家的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比

注:中国海尔是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之一。

上述图表揭示了什么经济信息。

或者这样问:上述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我国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表现在:科技投入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企业还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差。

(二)从为什么(原因、意义、依据类)的角度分析

1.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或者这样问:简要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 国家的经济原因。

(1)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有利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分析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打造自主品牌;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销量;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三)从怎样做(如何、建议、措施类)的角度分析

1.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或者这样问: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1)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技术自主创新体系。(3)企业:以企业为主体,开

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4)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优化创新环境,提供相关服务。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 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科技投入。从根本上说,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劳动者素质。

2.假设你是企业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创新活动;通过奖金、股权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合作;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

[政治生活角度]

(一)从为什么(原因、意义、依据类)的角度分析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或者这样问:简要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

(1)从党的角度看: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科学执政的具体体现。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从政府角度看: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必须履行 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职能,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的具体体现,也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体现。(3)从国际竞争的实质来看: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二)从怎样做(如何、建议、措施类)的角度分析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或者这样问:从党和政府角度,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合理化建

(1)从党的角度看: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领导,科学执政,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坚持自主创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从政府方面看: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职能。

[文化生活角度]从为fl-么(原因、意义、依据类)的角度分析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重视科技创新的依据。

或者这样问: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重视科技创新的原因。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经济、政治与文化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 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重视科技创新可以为经济发展提 供智力支持,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

(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 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创新,对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国家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 影响。重视科技创新,可以促进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

(4)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进步为文化资源的选择、传递和储存提

供技术手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重视科技创新,弘扬科学精神,可以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生活与哲学角度]

(一)从为什么(原因、意义、依据类)的角度分析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辩证法依据。

或者这样问:从辩证法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与时俱进。(3)辩证法的实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突破成规陈说,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境界。(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二)从怎样做(如何、建议、措施类)的角度分析

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或者这样问:运用哲学知识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从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

(2)要坚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3)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将增强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人才,要打造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4)要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破除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7.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战略的核心 篇七

一、重视课前预习, 并给予精心指导

首先, 在学生自学前,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 合理地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 规定自学范围、内容。提出自学的注意点, 明确读书时需要思考的问题等。当我在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登月》时, 我会先对他们提出自学的具体要求:第一, 能根据课后的生字、新词, 在课文中找出来, 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词义, 自觉地去掌握他们, 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第二, 能够准确地给课文分段, 概括段落大意,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三, 能够围绕课文内容、中心思想, 提出疑难问题, 或是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样, 自学目标明确, 使学生学有所指、学有所依。

其次, 学生自学时, 教师要随时获取反馈信息, 就关键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及学生的质疑作出及时的点拨、启发与讲解。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预习原很通行, 但是要收到实效, 方法必须切实, 考查必须认真”。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预习习惯的养成、自学能力的提高, 都离不开检查预习。因此坚持检查也很重要, 检查的方法也很多,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比如:上课伊始, 让学生汇报自己预习情况, 既能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自信心得到加强, 也能让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认真地考评。交流预习成果,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 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 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也能不断提高。同时也是对一些没认真预习的孩子的督促, 强化了学生的预习机智。教师要对学生在自学中反映出来的情况长善救失, 给予正确的引导, 并对学生的整个自学过程作总结概括, 给予积极、正确的评价,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明确努力的方向。

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 才能发生学习兴趣。”我们以前的预习课往往是学生预习了, 因为没有检查, 即使查了, 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 时间一长学生也觉得预习不预习一个样, 渐渐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习除了重在指导外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有检查、有评价。因为预习的质量决定着课堂的质量与效率, 要调动学生认真预习, 保证预习质量。

预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对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热情都有很大帮助, 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预习的的重要性及可操作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将预习落到实处, 为“高效课堂”的真正高效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创设语文课堂精彩的学习问题情景,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关键是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课堂之前先预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笑话、哲理故事, 给他们设计欢乐的情景, 这一设计使课堂气氛也空前的高涨, 真正做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预先设计好能激趣的问题, 打开思维的闸门。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堂提问切中要害, 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求知欲, 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学习。

小学语文书中很多的课文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情节, 要应用好这些故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妈妈的葡萄》这一课时, 我先讲故事, 再提问:妈妈在哪儿?为什么说是妈妈的葡萄?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 老师的话音刚落, 学生迫不急待举手, 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用问题情境主宰的高效课堂不是一朝一夕能训练成功的, 教师要通过创设语文课堂精彩的学习问题情景,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用高效问题情境引领下的高效课堂中, 教师讲得精彩, 学生学得主动, 课堂教学才能充分体现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 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传授给他们一系列的学习方法。

1. 教学生正确地使用工具书, 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首要条件。

首先要使学生养成查字典、词典的习惯, 指导学生使用字典时, 除了识字外主要是了解和选择词义, 借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课内外阅读中要经常使用字典词典, 使学生逐渐养成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好习惯。随着学生年龄年级的增长, 培养学生进图书室、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和习惯。

2. 做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专心读书、加深理解、锻炼思维能力, 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有用的资料。小学生常用的读书笔记形式主要有书面笔记和摘录笔记两种, 书面笔记可要求学生一边读书, 一边圈圈、画画、写写, 圈出不懂的地方, 画出不明白的词语。有时也用列提纲、写概要、写心得等形式。

四、持之以恒, 教育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 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必须坚持不懈。平时, 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的名言是:“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学生, 只要答问就会有进步”。并注意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 记载并给予热情的鼓励, 期待它燃成熊熊大火。作文草稿, 学生先自改、互改, 查寻自己的疏漏, 养成细心作业的习惯。

此外, 还有课前预习、勤翻工具书的习惯, 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的习惯, 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 先写提纲后写作文的习惯, 文必加点、文必分段的习惯及自我测定、自我总结的习惯等。

总之,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把教学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观察、实践、独立思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因此,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平时教学中长期的训练, 能让学生逐步掌握自学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摘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首先, 要重视课前预习, 并给予精心指导;其次, 通过创设语文课堂精彩的学习问题情景, 激发兴趣, 第三,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最后, 持之以恒, 教育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总之,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8.思维方法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 篇八

“钱学森之问”为教育提出了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这一难题同样需要语文教学做出回答。《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增强民族的创造力”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追求答案的标准、统一,不注意引领学生质疑、思考、探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殊不知,语文教学应当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对话,思维对话应当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应当是启发、引导、帮助、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就需要从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入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形成思维习惯,进而发展成为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是一种高水平的创新能力,由此也就找到了培养创新能力的钥匙。语文教学中的思维方法多种多样,试举几例:

一.求异思维

语文教学应当倡导敢于挑战权威,善于发现、勇于质疑的精神,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掌握逆向思维、反转思维等方法。

1.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论

例如,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苏洵在《六国论》中的回答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而苏辙在《六国论》中的回答是:“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回答?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和文本展开对话,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找到答案,进而引领学生讨论、探讨发表自己对于“六国灭亡”原因的看法,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

2.对同一事物,可以有相反的观点

例如,对于项羽自刎乌江一事,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而王安石的《乌江亭》则有不同的看法:“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变换了思维角度,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从而得出了新的认识、新的看法。依照这种思维方法,在学习《失街亭》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马谡固然有错误,诸葛亮难道没有错误?

3.对同一事物,可从更多的角度去分析,会有不同的结论

如成语“滥竽充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第一,从成语本义来看,讽刺了南郭先生缺少真才实学,不会装会,终被识破,落得个逃之夭夭的下场。第二,从成语的对立面看,可以提出其截然相反的观点。南郭先生知道自己无法再混下去后,“逃之夭夭”,说明他识时务,有自知之明,这样的看法因为从反面思考,与众不同,就富有创新性。第三,从南郭先生能够在齐宣王时顺利混下去,到了齐湣王就混不下去的原因考虑,可以得出不恰当的体制是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根本原因的结论,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二.比较思维

比较作为一种古老、传统的思维方法,也是语文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象间的类比和对比等,揭示出对象间的高低、差异和各自的特点、规律。

1.类比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的方法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这就是类比思维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可用类比方法。如学生学习了《岳阳楼记》,了解了课文中“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句中的“谪”,是“官吏降职或流放”的意思。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遇到“谪居卧病浔阳城。”句中的“谪”,稍一类比,就明白是同一个意思了。再如,学习文言句式,当学生学习了《论语·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句子,了解了“不亦……乎”的格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可译作“不是……吗”“不也……吗”之后,再遇到类似的句子,就明白怎么翻译了。

2.对比

对比是将两组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比可分为正对与反对。有时候,两组比较对象在客观上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大体相似,但细细比较起来,却发现存在微观上的差异,而这微小的差异却决定了比较对象性质上的不同,这就是正比。如补叙与插叙这两种叙述方式,看似基本一样,但仔细分析却发现,补叙大都没有具体情节,前后也不需要过渡,而插叙却一般都有具体情节,前后需要过渡。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对比出这些差异,就顺利界定出什么是补叙,什么是插叙了。例如在现代散文《怀念红狐》(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第二段就是插叙的部分,第一段把自己与红狐的矛盾对立直观地摆在读者面前,第二段则生动地叙述了事情的原委,是因为红狐把自家的花母鸡叼走了。通过这段插叙使上下文连接了起来,而且使情节波澜起伏,吸引了读者的兴趣。当然如果去掉也不影响文章的整体表达。而莫泊桑小说《项链》却有一个最典型的补叙的例子。小说结尾,写佛来思节夫人知道玛蒂尔德·路瓦栽夫人当时还了她一挂三万六千法郎的钻石项链时,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佛来思节夫人的这一句话就是点睛之笔的补叙。没有这一段补叙,叙述事件就不完整,就不会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反比是将截然相反的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求比较对象的特点、特征更加鲜明的一种比较方法。如倒叙与顺叙的比较,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比较等等。

比较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横向比较,比如写作背景、描写方法、思想内容、人物特点的比较等;纵向比较,如故事情节发展的比较、不同时期的相关作品比较等。例如苏轼的《赤壁赋》与《前赤壁赋》的比较。首先是描写的时令景色不同。苏轼于元丰五年七月游览黄州赤壁,写下《前赤壁赋》,三月后重游写下《后赤壁赋》。从时令上看,前文字字秋色,后文句句冬景。其次是内容侧重点不同。前文开头便描绘出一幅安谧、宁静的自然画面,接着以主客问答的手法,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怀。后文写在月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再次是心境追求上不同。前文借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纵情山水、及时行乐的思想情绪和生活态度。而后文表现的却是保持乐观情绪,应对人生坎坷,超然旷达而不封闭自虐,自我调适而不怨天尤人的心境和情怀。正如林西仲所说:“若无前篇,不见后篇之妙;若无后篇,不见前篇之佳。”

三.其他思维方法

1.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一种本能的思维方式,依靠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重要思考方式,也是语文教学与学习的主要思维方式。可以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意象来熟悉形象思维的特点,通过组合想象、取代想象、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等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老师可以采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加强学生的识记。其中作用之一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个作用怎么去判断?这时你可以举出代表性的事例:小说《智取生辰纲》中“天气热”的描写和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关于“风雪”的描写,都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有了这个形象的事例,学生就好理解了。

2.图解思维

图解思维是一种运用图表、图画、关键词等把信息传达分类的一种思维方法。如魏书生指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运用的就是图解思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绘制小说、戏剧中的人物关系图;如教《林黛玉进贾府》时,可利用人物关系图进行教学,将《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学生在把握小说中的人物时就省事多了,而且不易混淆。可以指导学生图解篇幅较长的文章,从而搞清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在教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苏教版)的篇目时,由于里面文章较长,为了全面地把握文章,教师可以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以便让学生能够总结出人物的特点和人物成败的原因。

3.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以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方法。心理学家克劳福德建议我们用属性列举法训练这种思维的流畅性,简单的训练方法如下:

(1)用你所能想到的所有定语形容某一个名词。

(2)想出一个故事的多个结局。

(3)给一个故事拟定多个标题。

(4)用给定的字组成尽可能多的词,或用给定的词语组成尽可能多的句子。

其实,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无处不在,不再一一列举。需要强调的是,作为语文教学,要积极创设思维对话的情景,把思维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目标。

9.政府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篇九

【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战略,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明确政府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的职能和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从多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发挥对自主创新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政府;自主创新;作用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竞争的关健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关健又在于自主创新,一个国家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保持优势,已越来越取决于科技进步的速度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自主创新的本质就是要牢牢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和科技发展的主动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谋求经济长远发展的主动权,构建长期竞争优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指出,要坚持自主创新,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是对今后较长时间内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的重大的战略部署,对于实现我国“十一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国家战略,是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主线。自主创新已不仅限于科技层面,而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点,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市场经条件下,应明确政府在提高和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职能与作用。

一、政府要明确角色定位,科学有为

提高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但政府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技术创新规律,转变职能,纠正错位,收回越位,弥补缺位,正确定位。

(一)政府要既不当“运动员”,也不应当“裁判员”,而是要当“场地维护员”和“监督员”政府的作用在于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条件,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政府要从科技资源配置的主体转变为资源配置方式的制定者,资源配置过程的监督者,资源配置绩效的评估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二)要克服完全或大部分由政府直接投资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及政府鼓励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认识和操作误区

提高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既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体系,又要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应在基础性研究、公益性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技术平台和科学普及等重大公共科技产品供应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三)政府要健全相关法律政策,完善自主创新机制

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使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相协调,使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创造平等自由的竞争环境,倡导自主创新精神,全面促进科技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总之明确政府在促进自主创新中的职能与作用十分重要,只有政府定位准确,才能真正发挥对自主创新的引导与促进作用。

二、要实施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是提升我国科技水平和经济竞

争力,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进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家应出台和建立一套扶持鼓励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和机制,加强国家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协调统一,充分发挥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经济政策对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全面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一)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增加科技投入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我国虽然在科技投入总量上逐年不断增长,但仍显不足,目前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仅为1%,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不能满足自主创新的需要,另外也缺乏明确的科技投入战略,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大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大量研究表明,我国的技术研究尚处于改进技术阶段,我国的科技投入体系尚未成熟,许多重大科研项目仍由政府组织实施,这也就决定了政府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中相当时期内仍将发挥主渠道作用。政府应进一步健全科技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确保科技研发经费投入的增长,调整投入结构,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高新技术研究的支持,加强对科技经费的合理配置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提高和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

一个项目的创新过程通常是一个风险极大的过程,银行不愿提供贷款,一般投资者也不愿投资,于是就普遍存在着创新项目融资难的问题。因此要不断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大力发展科技创业服务体系、科技融资体系,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支持创新型企业股票上市,多渠道解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改革金融、证券市场制度,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三)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降低创新型企业成本和风险

当前我国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的税率为15%,而且还有许多优惠政策,而内资企业所得税为33%,这种税负不公平状况,显然不利于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利于它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自主品牌产品。要以税收政策为杠杆,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实施公平税赋,完善出口退税制度,鼓励拥有自主品牌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的出口。

(四)实施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

利用政府采购政策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发达国家的普通做法,如美国的《购买美国产品法》、《联邦采购法》等法律就专门制定了针对创新技术和产品进行政府采购的内容。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政府采购仍主要以节约采购资金为主,对促进自主创新作用不明显。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的相关法律法规,把优先考虑采购本国创新技术和产品,鼓励和促进自主创新作为政府采购的重要内容。

三、支持和激励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众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增强。

近几年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有显著增长,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企业创新投入仍显匮乏,据统计多年来我国大中型企业科研经费支出与销售收入的比值一直维持在0、5%左右,而世界主要国家企业的这一指标为2%-4%左右,企业或由于实力资金有限或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往往因为科技创新投资额大、见效慢而不愿投入;我国科技研发资源配置不合理,科研主力、科研经费投入主要集中于科研部门及大专院校,产学研脱节,企业研发人才不足,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仍是配角,基本处于从属地位;另外国家对企业的优惠政策往往难以到位,技术市场相应的中介服务不完善。总之我国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较弱,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确立,这已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明显软胁。

提高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政府要健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主体、投资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创新利益分配主体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要多方面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和关健技术,形成现实生产力,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塑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

四、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是创新之本,高素质人才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自主创新的实现最终要落实于人的创新活动中,自主创新能力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因此要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全面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深化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完善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营造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才干的良好环境,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平竞争环境,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和待遇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把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为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人才支撑体系。

实施自主创新,教育是基础。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整合科技资源,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水平。

五、实施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提升了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长期存在着“重引进、轻消化”现象,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严重脱节,形成了严重的技术依赖。大量资金用在了引进环节上,对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目前我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投入比例仅为1:0、08。因此要正确处理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明确引进技术并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通过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带动我国科技水平提高,实现创新。政府应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调控政策,支持和引导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快我国经济由导入型向内生型经济转变。

六、健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制度是保障、促进自主创新和实现国家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其实质在于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促进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要充分认识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知识产权意识仍薄弱,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使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健全知识保护体系,营造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产生与转移的良好法治环境。

其次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知识产权保护就是要保护知识创造者和拥有者的合法权益,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要加强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一步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严厉制裁违法行为。

另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全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七、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

坚持自主创新并非排斥技术引进,也并非是封闭式创新,而是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树立全球视野、利用开放的条件下实现自主创新。我国已经成功开展了许多国际科技合作,在利用国际资源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也应该注意到存在的不足,即参与的多,主导的不多;低层次的多,高层次的不够;关健性人才相当缺乏。

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我国企业及其它部门主动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科技活动,扩大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形成国际化研发体系,全面提升国际科技合作层次、规模和水平,提高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0.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战略的核心 篇十

建设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创新型国税建设2007-02-02 21:54: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部署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山东省委、省政府结合实际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省份。各级国税机关作为政府部门要站在发展的高度,深刻理解和认识创新在自身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税建设,为国税事业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创新型国税的基本内涵及定位

创新型国税就是国税机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核心内容,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新的思路、新的途径、新的方法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推动国税工作跨越式发展。主要特征为气氛浓厚、理念先进、机制健全、成果突出、应用充分、范围广泛、成效明显。

1、创新型国税建设是国税部门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税收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税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级国税部门充分发挥聚财职能,大力组织税收收入,税收收入不断跃上新台阶,为国家和地方财力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

上,从战略全局出发,制定描绘了我国在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新的五年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新的历史阶段给国税机关提出了新的要求,国税部门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把创新型国税建设作为推动自身发展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更好地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2、创新型国税建设是国税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统一的。发展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引导各方面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结合税收工作特点,国税部门当前最根本的任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这就要求国税部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税建设。

3、建设创新型国税是国税部门实

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国税工作的现实和经验告诉我们,国税事业要屹立改革发展潮头,就要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推动国税工作跨越式发展。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就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准确抓住当前加快税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所带来的问题,依托创新的实践加快税务管理现代化建设,而这些建设和措施最终将依靠国税工作创新来实现。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税的重中之重

改革创新是国税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创新型国税建设是推动国税部门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推进国税部门改革创新建设创新型国税必须将提高国税部门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

1、创新型国税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创新。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

族要发展,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同样道理,国税事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必须紧紧依靠自主创新,否则就会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难以超越。创新型国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推动国税事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将自主创新放在创新型国税建设的核心位置,大力提高国税部门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2、创新国税建设的实践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行为来实现。创新型国税建设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一项实实在在、质量标准要求极高的工程,它需要国税部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紧紧围绕国税工作中的系列重大问题,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组织展开,坚持独立自主和消化吸收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各项自主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新型国税建设的各项目标。

3、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创新型国税建设的原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

竞争力的核心,也是部门竞争力的核心。离开了这个核心,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创新的成果也大打折扣。多年来,各级国税部门正是紧紧依靠自主创新能力,走具有国税特色的创新之路,相继推出了系列工作品牌,极大地推进了国税工作进程。创新型国税建设作为国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高低关键是看创新工作开展的成效,而创新工作的成效直接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

三、国税部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

1、增强三种观念。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也是生产力的观念,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作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自主创新能力当然也是生产力,各级国税部门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提高认识,着力培育部门自主创新能力。二是锲而不舍永不言输的观念,自主创新的道路是一条曲折逶迤的路,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需要经过十余年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

努力,这就要求国税部门树立必胜信心,勇于挑战,迎难而上,遇到困难不弯腰,遇到挫折不气馁、不达目的不罢休,百折不挠,锲而不舍。三是团结协作的观念,创新工作层面深牵扯面广,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参与,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各部门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摒弃部门利益,淡泊名利,服从工作大局,强化团结协作意识,根据职责分工,做好本职工作,做到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不打扯台鼓,不敲两面锣。

2、把握三个重点。一是氛围营造、整体互动重点。大力营造自主创新工作氛围,将自主创新能力教育作为日常教育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将自主创新意识灌输到国税干部的脑海中,激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热情,在部门上下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做到人人讲创新、人人想创新、人人搞创新,开展全员创业、创新活动,奏响“大合唱”;二是创新工作保障机制重点。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自上而下的领导

组织,明确工作责任,做到工作中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一级对一级负责。要建立科研、调研工作制度,定期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开展经常性地科研调研活动,形成有事实、有分析、有观点、有措施、有建议的书面报告。积极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做到政治上信任、经济上支持、生活上照顾。改善科研工作人员的办公环境,解除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集中精力投入科研工作。要强化经费保障,将科研经费列入部门预算,层层核拨,经费增长基数与科研成果挂钩;三是创新成果转化重点。创新的关键在于应用。创新成果只有通过转化才能成为真正的生产力。要突出及时性,加快报批、核批工作,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边开发边应用边推广,不要科研成果人为滞停,确保及时性。要突出可行性,及时研究成果应用方案,并根据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科研成果,确保应用率。突出稳定性,及早谋划成果应用中可能出

现的问题及相关配套措施,确保成果向预定目标发展,减少应用风险,确保应用效果。

3、建立三项体系。一是建立创新能力目标体系,要紧密结合部门实际,按照稳妥发展、逐步提高、扎实推进、全面提升的原则,认真研究制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做到长远有规划,有计划,具体实施有方案;二是创新能力责任考核体系,要将各项目标落到实处,必须明确目标的责任部门,具体责任,主要措施、考核办法;三是创新能力激励体系,明确对于完不成考核目标的处罚措施及完成目标任务的奖励办法。奖惩措施要突出三个层面,首先是工作层面,包括公务员考核、目标考核、评先树优。其次是政治待遇层面,主要是干部选拔任用。再次是经济层面,主要是工资福利待遇及现金奖励。

4、推进三大战略。一是依法治税战略,着力在执法规范、流程高效、管理科学、成本降低方面下功夫,不断提

高依法治税水平,推进机制创新,努力实现税收法制基本完备、执法行为全面规范、执法监督严密有力、执法保障明显改善的目标。二是科技兴税战略,着力发展和运用具有核心竞争力和代表现代先进技术潮流的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当前国税工作中的系列问题,不断提高国税工作的科技含量,走科技兴税之路,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三是人才强税战略,加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团体建设,树立全员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组织大学习、大培训,提高队伍综合素质。着力培养和建立高学历复合型人才和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树立人人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观,建立科学选人、科学用人机制,激发国税干部队伍整体活力。

5、抓住四个要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能单纯为创新而创新,自主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推动国税工作,因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抓住国

上一篇:设立财务公司破解融资难题下一篇:《三字经》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