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引导舆论

2024-07-31

如何正确的引导舆论(11篇)

1.如何正确的引导舆论 篇一

播音主持之新闻稿件播读

——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一)不能以个人情感代替党的政策

广播电视宣传争分夺秒,播音员拿到稿件后,要十分关注稿件传达的新闻事实,一边了解所发生的事,一边立即对它进行分析、判断,随之产生自己对它的看法和评价,然后迅速调动自己的情感,确立情感基调。这里的“情”是指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的代表党和政府的思想感情,不能过于情感丰富,不能以个人情感代替党的政策。

(二)适度把握情感的运用节奏

针对不同稿件,用真心、动真情。不管稿件属于什么类型,播音员都应有发自内心的或喜悦或悲伤,或热诚或气愤的情感,只不过这些情感在表达时寓于对事实本来面目的叙述之中,是含蓄概括的。情感一定要运用得恰当、正确、有分寸,要在客观、公正的基调下表露出来。

协调个体与总体的关系,适度用“情”.一条新闻的基调必须融合在整个新闻节目中,局部必须服从于整体,而不能使感情基调飘忽不定。播音员的“情”应是在规定的基调下有所变化,而不是大起大落。

2.如何正确的引导舆论 篇二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最大的误解就是PX。PX即对二甲苯, 分子式里只有碳原子和氢原子, 没有有毒的化学元素在里面。化学品毒性分三类, 第一类化学品肯定是致癌的, 是有名单的;第二类是可能致癌, 可能有较大的毒性;而PX属于第三类, 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根据说它致癌。

其实在汽油和柴油当中就有大量的PX, 您怕汽油吗?您天天开汽车, 甚至有的人拿汽油洗手。显然您不怕汽油, 因为您了解它。它是否会燃烧爆炸呢?其实它的危险性远远低于做饭时用的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PX的闪点、燃烧性与煤油相当, 它的挥发性只有同温度水的1/3, 比水还不容易挥发掉。

那么PX是干什么的呢?PX就是我们穿的“的确良”原料。我想每个人家里都有“的确良”, 床单和窗帘都有用“的确良”做的, 中国“的确良”产品在世界上占70%, 我国的服装和纺织业就是靠成本很低的PX才能够打入国际市场。我们时时刻刻在跟PX打交道, 大家却没有认识到, 结果别人一鼓动、一宣传就害怕了, 就是因为对它不了解。

PX不是个小产品, 2012年全世界产能为3840万吨, 产量为3400万吨;中国的产能是880万吨, 进口630万吨/年。中国人多, 没有那么多地种棉花, 所以必须要用化纤。从目前情况看, 我们每年生产的PX根本不够, 要进口600多万吨PX, 也就是44%的化纤要买进来。谁卖给我们?主要是韩国和日本, 他们大量生产PX, 用不了就卖给我们。预计未来中国对PX的需求会很旺盛, 到2015年缺口可达1300万吨。假如说我们不建PX厂, 原料就让别人控制了, 下游就无法与别人竞争。所以, 我觉得发展化工就要发展大化工, 真正对国家有大贡献的, 而且越大越好控制、越好监督它。我们可以24小时对它监控, 而且大的发展起来以后, 才能带动那些小企业。现在很多小企业规模都比较小, 技术很落后, 在发展中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大企业发展起来就可以跟它进行合作, 将技术转让给它, 把一些小的副产物给它来生产, 这样通过大化工就可以改造小化工。化工行业需要进步, 但大化工如果被打掉了, 小化工的污染就没办法解决了。

我们都知道新加坡很小, 它的裕廊化工岛是用填海连接7个小群岛而成, 面积32平方千米, 距市区约10千米。但它却形成了6300万吨/年的炼油以及630万吨/年乙烯的石化产业。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37万吨/年的PX装置距居民区小于1千米。2011年, 裕廊化工岛产值达1000亿新元, 成为该国六大支柱之一, 占该国制造业总产值的1/3, 而且建得非常好, 它的厂区有10多个公园, 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十大石化中心之一。这说明大企业完全可以做到安全、稳定地生产, 既能保证在经济上有大的发展, 又和人民生活和谐共处。

我们要讲未来, 想一想10年、20年、30年以后, 所有的资源都会短缺, 能源也会枯竭, 那时靠什么呢?只有靠化学家的手在分子水平上重新创造, 解决资源的能源问题, 所以我个人认为, 没有化工没有未来。

搞好与周边的关系最重要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PX最近报道得很多, 其实从2007年到现在, 因为它已经发生了5次群体事件。我觉得公众对PX的反应好多不科学、不实际。搞化工的人觉得它是个很一般的产品, 不搞化工的人就觉得它很神秘, 认为它是有毒的。我总结反对搞PX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它是致癌的, 有剧毒, 对此金院士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它属于第三类化学品。第二种是国内某大学教授提出来的, 说它中间产品中有苯和硫化氢。其实化工生产过程中有硫化氢和苯产生的化工企业有好几千家, 氮肥企业全有硫化氢产生, 这些企业都没事, 因为这种东西都是可控的, 没有问题。第三种意见是安全距离, 网上有人说是50千米, 这纯粹是拍脑袋的说法。我可以肯定地说, 国家有规定, 企业建设都是有设计规范的, 对安全距离也有规定。凡是有炼化一体化的项目也都有PX, 炼化一体化的项目主要产品是汽油, 汽油里就含10%的对二甲苯 (PX) 。大家可以到化工辞典上去查, PX是低毒的, 但哪个化工产品没毒的?造成现在这种情况, 主要是因为2007年出第一次事件时就没有引导和处理好。我现在过得挺好, 为什么你再来一个对我有毒的企业呢?不来我也过得挺好, 现在大众有这样的心态。

第二个想法, 是企业来了之后对我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我们企业家和政府要做的工作。另外, 有些媒体没有起到好的作用, 不熟悉就乱讲和乱转载。有的网站甚至说一个PX罐爆炸相当于1000颗导弹的威力, 这种说法太过分了, 是不合适的。不过这件事也提醒了我们, 今后审批项目不能政府一家说了算, 要听取公众的意见, 要有舆论的监督。

现在也是考验政府智慧的时候。最近一个是云南炼化一体化项目, 另一个是彭州项目。我的建议就是要加强沟通, 最重要的是要把周边的关系搞好。如果你在一个城市干这个项目, 最后税收都被该市政府拿走了, 周边的群众没拿到好处, 就会有“你把我地占了, 我又没拿到好处, 为什么要让你建?”的抱怨, 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这也是企业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地方政府要有一些税收给周围的群众, 另外企业要采取谁损失谁受偿的办法。一是解决就业, 二是要给他铺路、供水, 有些能盈利的项目要分利。这两年我到过欧洲和美国, 那里的企业三五个月要跟周边的居民进行一次沟通, 带着他们参观厂区, 看企业的安全设备。这样就对了, 要把周边的环境搞好, 就是责任关怀,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3.如何正确的引导舆论 篇三

一、网络舆论的特点

1. 舆论主体的广泛性、匿名性、主动性。据统计,我国网民已达到2.53亿人,域名注册量达1218.8万个,网站150余万家,论坛60余万个,网民数量和域名注册量已跃居世界第一,网民规模还保持不断高速发展的趋势。在网络时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舆论的主体,参与网络讨论,发布观点,交流意见。作为主体的网民,不仅可以自由获取各种信息,而且可以在网上即时发布信息。这导致信息的发布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利,信息的发布者和获取者的区分日益模糊。网络是以自由、平等、开放为基本原则的,在这个基础上,网民的真实身份得以隐藏,网络舆论的主体具有一定的匿名性。网民参与网络舆论的时候,只需设置一个不会泄露任何身份信息的昵称即可。由于这种特点,网络舆论的主体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在网络上发布信息,揭露社会上鲜为人知的事实,或对某些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敢说,或者不能说的话,在网络中可以畅所欲言。这些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网络生活中,成为网络舆论的主体。

2. 舆论客体的丰富性、客观性、复杂性。网络舆论的客体是指网络中的各种信息。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网络舆论主体的广泛性、匿名性、主动性,网络舆论的客体要丰富得多,信息的甄别要更加困难。以电视、广播、报纸为主的传统媒体,信息的承载量是很有限的,而且更新较慢。相对于此,网络不仅拥有强大的存储功能,而且主体会不断地发布并更新信息,信息在网络中的呈现不受版面和时间的限制,基于互联网技术,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获取所需信息。由于主体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以致网络信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比传统媒体信息更加丰富、具体。网络的匿名性,促使网民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观点,对一些热点事件表达真实的情感,因此网络舆论大多会比较真实地反映出社会中的问题,反映出不同类型的群体对社会事件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近些年来,许多事件,尤其是与政府部门有关的事件,一经网络披露就会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关注,迅速得到合理解决。虽然网络舆论中的信息大多是客观、真实的,但也有少数不法分子或者激进人士利用网络传播错误信息,混淆大众视听,以达到其政治目的,或者获得其他利益。因此,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排除这些错误的信息,选取有利信息要比传统媒体更加复杂,甄别难度更大。

3. 舆论沟通方式的平等性、自由性、迅速性。在网络生活中,没有上下级之分,也没有长辈和晚辈之别,不同层次的主体拥有平等的话语权,无论是政治精英、商业巨富,还是一般平民百姓,都可以针对任何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同主体之间也可以平等地展开对话,畅所欲言。这种平等性使得网民能够自由地参与到网络舆论中,没有任何资格限制。此外,每一个热点事件的出现,网络舆论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体现出了网络舆论沟通方式的迅速性。一方面,网络舆论的形成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出现再辅之以一个偏激的言论,立刻会引起一起舆论的热潮,网民之间互相传播,网下“奔走相告”,单个网民的意见立刻会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识,一个网络舆论由此而生;另一方面,当某个热点事件已经得到解决或者没有引起较大的关注,关于热点问题的舆论和网民之间的沟通就会很快从人们的视野消失,被下一个热点事件所覆盖。

二、领导干部对网络舆论的认识误区

1. 网络技术掌握不足,主动上网意识淡薄。在一次调查中,某直辖市有近46%的市管干部不上网或几乎不上网,有近25%的处级干部一周上网时间少于1小时,有19个区县党委没有开展过网络知识、舆论引导、危机公共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活动。网络技术掌握不足、主动上网的意识缺乏,是当前领导干部引导网络舆论的首要障碍。

2. 应对网络舆论的观念和措施陈旧。一些领导干部观念陈旧,仍然在用应对传统媒体的方法和措施管理网络。认为媒体只会而且只应该宣传有利于自己、有利于政府的报道,对于出现的不利因素便采取堵、闭、封甚至打压的手段。由于网络信息存在着“逆反放大”效应,对网络信息愈是打压、封堵,这些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得愈是迅速,传播范围会更加廣泛,这导致不少地方和部门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以及危机事件的处理不力。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对于突发事件和敏感事件应该在第一时间上网发布信息,不能拘泥于传统媒体,更不能滞后于传统媒体。做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优势互补,加强领导干部对舆论的引导能力,使社会舆论更加和谐有序。

3. 对网络舆论缺乏认同感,甚至持抵触态度。鉴于近些年来网络舆论披露出不少贪污腐败案件,而且披露前毫无征兆,不少领导干部对网络缺乏认同感,甚至持抵触态度,敬而远之。例如前不久的“局长日记”事件,事发之前没有任何征兆,当事人在领导和下属心目中有着很好的口碑。这种情况导致一些领导干部担心自己的决策方案遭到网民的质疑和否定,使得自己丧失“领导权威”,还有一些领导干部认为网络弊大于利,觉得网络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以网民不代表全体公民为由,对网络上出现的言论进行打击报复。

三、领导干部成为网络舆论的引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1. 掌握一定的网络技能,认知网络舆论运行规律。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它带来了信息革命,时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通过网络,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社会的满意程度和和谐程度。领导干部不仅要主动上网,而且要不断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不仅要从媒介的角度来认知网络,还要超越媒介,即超越仅仅将网络看成是“第四媒体”这一认识,在这个基础上认知网络舆论的运行规律,认知网络舆论不仅是对现实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形态的重组和再造,也在不断地实现“社会化”。

2.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应对网络舆论,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和新闻宣传纪律。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要努力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中去。以此为基础,端正价值取向,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应对网络舆论要“学习有益的、采纳有用的、澄清有误的、抵制有害的”,不断扩大主流网络媒体的吸引力、辐射力和感召力。

3. 积极主动接受网络监督,加强“执网能力”建设。领导干部作为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道德品质,甚至私人生活都会成为社会的焦点,受到广大网民的关注,成为网络舆论的中心、网络监督的焦点。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主动上网,关注网络,而且要积极主动地接受网络的监督,让在网络监督下工作成为一种习惯。领导干部不仅要在日常工作中树立威信,在网络中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形象,有一定的权威,把加强“执网能力”作为加强“执政能力”的一部分,以此促进领导干部在网络舆论中的重要领导作用,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4. 建立完善的网络舆论管理体系,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针对网络舆论的诸多特性以及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对网络舆论的认识误区,要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需抓紧建立完善网络舆论管理体系。各级政府可以借鉴对传统媒体的管理手段和制度,结合网络舆论的特点以及运行规律,加以创新、改善,建立适合网络舆论的管理体系。在推进各级政府舆论管理体系建立的同时,要互相借鉴,促使各级体系不断融合,集成创新。要把管理网络舆论列入各级政府信访办的工作日程,意识到网民在网络上的观点和意见实质上就是一种信访,各级政府要安排专职人员收集网上有关信息与材料,汇编成《网上舆情》,提供给各级领导干部参阅,作为领导决策和改进工作的一个重要民意渠道和信息来源。要相信广大网民,坚信不法分子只是少量的,其势力是薄弱的。同时要加强对网民素质的提升,保证网民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责任感,只有切实做到以上几点,不断建立完善的网络舆论管理体系,才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4.大学生应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舆论 篇四

摘要:现如今,网络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了。而网络舆论也越来越重要,在人们生活中影响越来越来大,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大大加深,在这混杂的网络世界里,我们应冷静思考,正确看待网络舆论带来的影响和正确处理相关网络舆论事件。

关键字:大学生 网络舆论 正确 思考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已变得很普遍,甚至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会使用网络,他们经过网络可以查阅自己想要的资料,以及学习自己不懂得知识和了解时事,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它扩大了人们的视眼,让人们不再只活在自己周围的那个小区域里面。而网络生活在大学生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影响力也在逐渐的加强,与此同时,网络舆论的地位也在逐步的提升,面对网络舆论的现状,逐步的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 当代学生应学会正确对待网络舆论。如果我们没有正确使用网络,或者轻易相信网上的舆论,那将造成我们对社会的误解及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和分辨能力。

网络舆论就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而简单的说,就是大多数人的意见。

在网络的时代,生活中的一件小小的事情。通过网络,就可能变成一件众人所知的大事,引起众人的关注,成为每个人口中的话题。而网民的语言和舆论也将引起对当事人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当事人要么变成大家的偶像,那么就变成大家的“敌人”。

不久之前,在网上发表的《DHA借势口碑传播》,这份策划方案是意在抹黑伊利集团的儿童奶产品QQ星,目的即是制造民意,打击QQ星的市场份额,操纵利用非主流媒体,攻击深海鱼油,引发社会公众对深海鱼油产生关注,进而产生恐慌。这份策划案的执行堪称到位,一周时间内,问答类网站、论坛、微博客等地密集出现了关于深海鱼油的帖子,然后再引出伊利QQ星。《抵制伊利集结号 用我们的行动救救孩子》一帖甚至获得了超过20万的点击量。而这种突破道德底线的恶性竞争利用网络引起大众舆论,对整个行业形象和信誉造成的伤害,误导了人们,使网民们妄加猜测,进而舆论越演越烈,使得人们活在恐慌之中。然而后来经过警方证实调查,并无此事,是蒙牛集团液态奶事业部的一个产品经理为了自己私人利益而胡乱编测的。

由此可知,有些人借用网络舆论来进行炒作,来谋取自己利益或进行商业竞争。而他们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一弱点:一个人说有老虎,人们不会相信;三个人说有老虎,人们就会相信。所以我们不能轻易相信网上的舆论而妄加推断。要了解事情原由及通过多方证实后,我们才能下结论。

然而网络舆论也能给我们带来好处,它起到了宣传和监督的作用。例如,有一个人做了好事,被其他人发现了。就把这件事传在网上,而得到网民们的赞扬。最主要的是提高了网民的意识,使人们像这位好心人学习,使世界到处充满爱。

曾经一个贪官,他每天做的事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发在网上。里面是记录他每天和哪些人吃饭、喝酒及怎样贪污受贿的事情。而这时有关于这个的网络舆论一片哗然,让人们知道了这个贪官是个什么样的人,也让这个贪官受到了应有的制裁。同时也捍卫了我们的法律,保护了人们的财产。由此可知,网络舆论使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对党务、政务和一切公共事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的施政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艺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监督。通过网络舆论,我们可以揭露他们的丑行,批评他们的错事及给他们提出建议,使他们进行改正。

以上说明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对我们及社会,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网络舆论提供了思想交流的自由平台,有利于汇集意见,疏通矛盾,化解不良情绪。使民意表达得到真实、充分的体现,成为人们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同时也能够加强我国人民的团结意识。从另一方面来说,网络舆论又存在思想偏离现象,容易消解权威,异化主流思想。网络舆论得以形成,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现实舆论或意见表达的不畅。从而有时人们这种不满往往通过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各抒己见,意见不能很好的统一。

然而网络舆论的利与弊有时是我们能所决定的,有些消极影响是我们可以避免的。现代互联网的环境中,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并在网络上表达意见和情绪的行为已经成为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于思维和情感都十分活跃的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表现出较之其他群体更为活跃的思维,更张扬的个性和独立的主体意识。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又应怎样正确看待网络舆论呢?

首先,我们应该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和提高自觉守法的意识。只有了解了相关法律知识,我们才不会轻易相信网络舆论,才不会稀里糊涂在网上参加了什么非法活动,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例如最近的反日活动,当时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很多人就轻易相信并参加了这个活动,进行示威游行,最后才知道这是犯法的。

其次,我们对待网络舆论,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事情的缘由才下结论。在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前,不管网上其他人怎么说,我们都应该相信事实,不要提前就妄加推断而进行批判。这样会对当事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我们还应增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我们的道德评判意识。只有这样,在网络舆论中,我们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去评价一个人做的是对还是错。最后,我们还应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不要被舆论所误导。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分清网络的虚理性和真实性,不要轻易相信网络舆论,也不要完全否认它,那样就失去了它本身所存在的意义。它是由众多人抬拾起来的,有时候不以当权者的意志为转移,自有它的发展方向,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同时它也避免不了被“引导”的命运,网络舆论极大地赋予了普通大众也享有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信息的自由和发表意见的权利。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很多时候,占据数量上的多数并不意味着掌握了事实的真相。就一件事情而言,它必然有很多因素、很多条件构成,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都不尽全面,而且我们的网民未必都是社会学家,知识那么全面,更多的情形是,网民在各大论坛里恣意汪洋嬉笑怒骂的时候,快意的只是他们的情绪,而事实的真相,往往离我们还很远。所以我们需要真正的静下心来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

同时,在网络舆论上,我们也应该少说话,而不是不说,但也要根据事实情况来下结论。我们要学会去观察,去分辨,对于网络舆论上真实的事情,我们需要去维护它。例如,像有人贪污受贿这种不能被法律或道德伦理所认同的事,如被相关人事所证实,我们就应该批判他们,维护我们的法律统治。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舆论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了解时事和舆论中社会公众人物事迹,并向他们好的方面学习,来提高自己。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网络舆论在当今社会是越来越广泛,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它能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闻快捷,是一些传统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不能比拟的,起到很快的宣传效果,但不是指商业等的宣传,而是人文精神的传播。虽然网络舆论对许多群体有许多障碍,如农民等。但相对于其他表达通道,它更开放、自由、快捷,增强了人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对国家各机关起到了监督的作用,使这个社会更加和谐、有秩序。总的来说,网络舆论带来的利大于弊。一件事物的发展,必有它发展的必要因素,对世界有利多的得东西才能被社会所保留下来,不然就会被淘汰。

面对着网络舆论上的种种,我们有时可以保持沉默,而需要是我们付诸于行动,但一定是要经过深思熟虑、法律所允许的正确的行为。我相信,只要我们对网络舆论进行正确的管理和监督,及把网络舆论这个工具运用到正确的途径上,它将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我们一定要谨记:在不知道事情真相之前,不要随意听信别人、听信网络舆而妄加推断。

大学生作为年轻的知识群体、祖国之栋梁,在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上理应负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这一方面是因为,身为年轻人,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虚拟世界更为了解、与“网络化生存”的生活方式也更贴近。另一方面,基于较高水准的学识与素养,大学生群体对真伪、善恶具备较强的识别能力和分辨能力。这种优势,若与青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的时代使命水乳交融,无疑将对遏制网络谣言、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转型期的社会中,各种诉求的表达具有高度复杂性,校园内外各种信息的传播过程具有不对称性,一些谣言的生成、传播具有复杂的现实成因,其中有些带有造谣者不可告人的私利色彩,有些则属于传谣者起哄、围观心态使然。对此,广大青年朋友们应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更多地观察社会、更多地体验生活,更好地练就一双自觉辨识谣言、抵制谣言的“火眼金睛”。

作为现实世界的数字化投影、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是一片肥沃的田园,其中有充足的养分、阳光雨露、沁人花香、累累果实,也不可避免伴有杂草、噪音。网络谣言就是其中杂草和噪音的一种,它们或侵犯他人权益,影响他人声誉,或扰乱社会生活、破坏经济社会秩序,或危害国家安全和公众利益,贻害无穷。依法查处并严惩造谣传谣者,维护互联网信息健康安全,既是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合乎绝大多数网民的根本利益。

5.如何正确的引导舆论 篇五

宜宾县政府副县长 郭真明

做好新时期的舆论引导工作,是有效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客观要求,是切实担负起今年繁重艰巨的维稳任务的现实需要,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结合基层公安工作实际,笔者对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公安舆论引导工作进行了调查思考。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新时期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

“舆论引导”是指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人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传播的行为。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治安刑事犯罪高发期、对敌斗争形势复杂期,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公安机关被媒体炒作和网络恶意攻击的舆情危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声誉和形象,损害了警民关系,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如被媒体炒作的“上海匣北事件”和“贵州市瓮安事件”等,对公安机关和队伍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些舆情危机的发生暴露出一些地方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对舆论引导工作重视不够,应对和处置能力不强等问题。如何提高和改进公安舆论引导工作,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已是当前公安工作中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内容。

县级公安机关是“三大建设”的实践者,是公安机关的根基,民警数超过全国民警总数的三分之二,也是与社会各界接触最广泛、最密切,与媒体打交道机会最多的部门之一。如何加强和改进县级公安机关舆论引导工作,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需要我们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工作的特殊作用,认真研究把握公安舆论引导的规律,牢牢掌握公安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切实提高把握、引导舆论的能力,用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

二、完善机制,为新时期舆论引导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有利于积极掌握舆论主导权,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信息,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公布事实真相,驳斥谣言,以正视听,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消除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树立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要真正做好新时期的舆论引导工作,应重点建立和完善六大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舆论引导工作制度。县级公安机关必须根据上级政府和公安机关关于新闻宣传及舆论引导应急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操作性强的舆论引导工作制度。要深入提炼舆论引导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制定完善的工作措施和纪律要求,明确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及其职责,确定新闻发言人,落实专兼职人员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使舆论引导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建立和完善舆情收集和分析研判机制。县级公安机关应建立“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人员可由政工、纪委、指挥中心和相关业务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关注社情舆论动态,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掌握舆论对公安工作的评价和走向。特别是要注意发现、收集、研判新闻媒体对涉及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苗头性、倾向性的负面报道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处置预案和应对措施,做到预警在先,应对有策,把危机舆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建立危机舆情快速反应和新闻发布机制。在社会普遍要求更多知情权的情况下,要在对舆情认真分析和研判的基础上,及时、主动采取新闻发布的形式,第一时间向新闻媒体和公众发布真实、准确、权威的信息,抢占先机,掌握话语的主动权,挤压炒作空间。同时,要注意及时对事件处置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以及相关工作的后续信息发布,正确引导舆论作出客观、公正的报道。对已经被媒体曝光的涉警、涉稳负面新闻报道,要切实做到快速反应,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早处置。切忌在新闻媒体及社会舆论面前沉默失语,被动应付,导致因不客观公正的报道或错误的舆论导向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酿成恶性群体性事件。

(四)建立危机舆情查处机制。发生公安民警重大违法违纪案件或其他涉警事件后,应及时掌握舆情,发布信息,组织各方力量迅速展开调查。对经调查基本属实的报道,应及时回复媒体,公开处理结果,消除不良影响,防止形成连续报道和其他媒体跟进炒作。对经查证民警没有重大违法行为,但存在执法不规范、执法不当等行为的,应及时公布处理结果和善后措施,表明改进工作的态度。对经调查不实、有炒作嫌疑的报道,应及时与新闻媒体进行交涉,澄清事实真相,截断危机舆情传播链,防止形成恶性失实炒作。

(五)建立完善网上舆情管控机制。据统计,我国互联网网民已达2.9亿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在深刻改变着媒体传播的内在结构和总体格局,带来了传播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阵地。因此,应尽快建立健全网上舆情研判机制,切实加强舆论管控。县级公安机关普遍存在维稳任务重、警力不足的问题,可考虑建立一支以网络监察大队为主,各警务单位至少1名民警组成的“兼职网上评论员队伍”,要在网上依法、理性表达意见,形成积极健康的网上正面舆论。对一般性的议论、批评性信息不予处置,可根据舆情走势,适时组织正面引导;对蓄意编造的虚假信息,应及时组织网上评论员正面引导贴文,澄清事实真相;对恶意攻击党和政府、煽动网民不良情绪的负面信息,应及时删除、封堵,并对发布人开展调查,对其中的行动性、破坏性信息,要固定证据,依法处理,坚决打击抵毁党委、政府形象,串联、煽动不明真相群众闹事的行为。

(六)建立舆论引导保障机制。舆论引导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切实做好组织、队伍、制度、后勤等方面的保障是关键。应选配好舆论引导员队伍,切实加强舆论引导队伍建设,把那些政治坚定、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新闻发言人和舆论引导工作岗位。要加强培训,切实提高新闻发言人和舆论引导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加强舆论引导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同时,应组建一定数量的网上评论员,加强网上评论员的素质培训,使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纪律、专业知识和自救能力。要配备必需的器材设备等硬件设施,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不断完善舆论引导工作的奖励、激励机制,确保舆论引导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宣传,全力把握舆论的主动权

长期以来,由于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的特殊性质,一直是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在百度网上搜索警察”二字,相关信息竟多达400多万条,足可见社会对公安工作的关注程度。因此,必须要全力把握舆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才能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从而赢得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为公安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树立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良好形象。

(一)加强舆论引导策划。紧紧围绕公安中心工作,不断加强新闻舆论引导策划,重拳出击,形成主题鲜明、分量重、力度大的报道阵势。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大张旗鼓地宣传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主流和成绩,抢占主流媒体阵地,形成规模效应。以正面的舆情,展示人民群众最亲、犯罪分子最怕的人民警察新形象,真正把正面宣传做成舆论热点、社会亮点和群众的关注点,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引导。

(二)加大典型引导舆论的力度。“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通过加强公安典型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是塑造公安形象、正面引导舆论的有效途径。应注意从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说服力、经得起考验的典型集体、人物和事例,通过大力宣传他们在打击犯罪、保护、服务群众中的先进事迹。来弘扬新时期人民警察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无私奉献的精神,以此激发民警士气,震慑违法犯罪,密切警民关系,引导社会舆论。

(三)创新舆论引导工作方式。应进一步创新正面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不断拓展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的宣传空间,选择人民群众最感兴趣和乐于接受的题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力求形式新、内容实、分量重、效果好。同时,舆论引导应注重以人为本,应把警察形象从神化到人性化,转变过去把警察神化为“完美英雄”形象的宣传方式,更多地宣传公安机关和队伍“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体现“公平、正义”的形象。公安干警也是有血、有泪、有家庭、有感情的人,在要求我们公安干警做好自身工作职责的同时,也要引导社会给予公安队伍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让公安机关和民警走进群众生活,让舆论导向走向理解公安、信赖公安、支持公安的有利局面。

四、加强沟通,进一步密切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关系

公安机关和新闻媒体都是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推动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两条不同战线。实现公安机关与媒体的合作,努力构建公安机关和新闻媒体互信、互助、互动的和谐关系,既是公安新闻宣传和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做好公安舆论引导工作,实现和谐舆论环境的重要举措。

(一)主动沟通,正确面对新闻媒体和记者。应克服怕媒体、躲记者的错误心态,主动走近新闻媒体和记者,主动搭建与新闻媒体有效沟通的平台。可采取通过邀请新闻媒体负责人和专职记者定期或不定期的参加“新闻联系会”、“新闻座谈会”、“新闻选题策划会”、“联谊会”等形式,主动向新闻媒体介绍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情况,听取媒体对公安机关的意见和建议,共同策划公安新闻选题,加强沟通,加深友谊,使新闻媒体更多的了解、理解公安工作,信任、支持公安机关。同时,建立主动走访新闻媒体和记者的制度,及时了解媒体对公安新闻报道素材的需求,真正与媒体记者建立工作上的良好合作关系和生活中的朋友关系。

(二)认真对待,及时处理媒体反映的相关问题。对新闻媒体反映的公安机关存在的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要加强和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可考虑与新闻媒体建立“内参反映”公安机关问题的反馈机制,引导新闻媒体通过内参等内部渠道反映问题。同时,公安部门在得到相关问题的反映后,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弄清事实真相,提出处理意见,及时将工作情况反馈媒体,做到件件有查处,事事有结果,避免事态公开后引起炒作和不良反映。

(三)积极应对,提高民警应对新闻媒体和记者的能力。目前,在基层公安机关和民警中普遍存在应对媒体能力不强、方法简单、点子不多的问题,民警在和媒体打交道时往往因为应对不当,激化了与新闻媒体的关系,使一些原本能够控制在萌芽状态的事件被新闻媒体连续炒作。因此,要通过加强对民警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民警积极有效应对媒体的能力、技巧和水平,避免因应对不当而扩大事态,造成不实和负面报道的事件。

6.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表现自我 篇六

一、设法激励每位学生的奋发进取精神,以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水平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我认为我们必须把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向学习上引导,那么怎样才能使人人都有学习上的进取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我根据学生们的起点距离,要求学生先自我纵向比较,然后再与班内同学进行横向比较,以引起人人有进步,人人争先进的作用。

二、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人人做班级的主人

首先,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和小组竞赛计划。每学期我总把学校的工作计划先学透,领会其精神实质,然后根据本学期的重大节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理出班级工作的思路。然后让每位干部学习,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职务特点,制定出适合于他(她)开展工作的计划,我再根据干部上交的计划书,重新整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思路。其次,实行班干部轮换制。班干部定期轮换,体现着班级的民主性,它能使每位学生都有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为他人服务的机会。此外,我还尝试让个别学生担任临时班主任或临时语文老师一天,负责一天的早读、晨会操、午间纪律、布置家作,监督并处理一天内的突发事件,让他们理解老师一天工作的辛苦,同时通过实练,干部们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日提高,也促使其它同学更明确自律的重要性。

三、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使每位学生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有一句话:“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以自己的优良成绩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学习上得到了表现自己的机会,而成绩差的学生,在学习上不能获得成功,表现的欲望不能实现,心理上就会出现消极的因素,这时他们需要在其它方面去寻找表现,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全面了解,善于发现,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来,并以此作为突破口,促使学生全面进步。

7.如何正确的引导舆论 篇七

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 是党和人民对党报的要求, 也是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决定了党报新闻改革必须发挥优势, 下工夫抓好包括成就、经验报道在内的政治、经济、改革、发展、稳定等“硬新闻”。

而搞好新闻策划又是媒体增强宣传效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重要举措。正确认识新闻策划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间的辩证关系, 通过新闻策划做好“硬新闻”, 更好地引导舆论, 既是党报的优势所在, 也是党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理直气壮倡导“三种意识”

党报新闻改革探索了十几年, 收到的效果之所以总不理想, 其中的难点在于会议、领导活动和各种成就类报道。因此就有人提出, 削弱政治、经济、经验类新闻, 党报要走进千家万户, 就要像晚报、都市类报纸那样, 用“软新闻”来增加可读性。且不说党报的性质及其所承担的任务, 要完全做到这一点不可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党报跟在晚报、都市类报纸后面打“软新闻”牌, 是放弃主动和优势而用劣势参与媒体竞争, 前途可想而知。

与晚报、都市报和生活类报纸相比, 党报不可比拟的自身优势, 就是权威性和公信力。党报的政治优势来自权威报道和深度分析;权威优势来自政策宣传、重要新闻和舆论监督。努力把时政新闻、经济新闻和权威的政策解读, 运用独到的视角、独特的思考、新颖的观念做足做好做活, 正是党报深化改革、赢得读者、扩大市场的根本出路。

因此, 在观念上, 党报工作者应树立这样三种意识:一是党报意识。党报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是党报的天职, 这一点丝毫不能动摇。我们需要做到的是, 既保持高格调, 又不板着面孔办报。要在加强权威性、指导性的同时, 研究可读性和服务性, 注意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增强宣传效果。二是市场意识。面对报业市场严峻形势, 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 必须树立市场观念, 跟上改革的步伐。党报要把坚持“政治家办报”和“企业家经营”辩证统一起来, 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三是读者意识。党报只有处处关心读者, 服务读者, 才能赢得读者, 才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输给读者, 才能提高党报宣传效果。党报要时时站在读者立场上处理新闻。

做好“硬新闻”的关键是精心策划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历史赋予党报的重要使命。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舆论引导正确, 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 误党误国误民。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 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 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这就要求党报在新闻宣传中, 必须把握形势, 增强全局观念, 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宣传, 把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促进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上来。

所谓新闻策划, 是指对新闻事实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设计, 通过报道方式、步骤和途径的具体实施, 最大限度地挖掘新闻资源, 体现新闻事实的价值, 取得最佳宣传效果。搞好新闻策划对于扩大宣传效果, 保证舆论导向正确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们的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经济成分、利益及其分配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大众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必然导致人们思想意识和社会舆论的多元化。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通过新闻策划, 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宣传方式, 把社会舆论朝着有利于改革开放, 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引导。

新闻策划作为一种创造性劳动, 即使对于传统的“硬新闻”, 如果做得好, 也很容易为党和政府及广大读者所接受。就拿《南阳日报》对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报道来说, 早在2007年上半年, 报社党委、编委就按照“前瞻、贴近、深度、新颖、互动、强势”的思路, 进行专题研究策划工作。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内, 报社先后实施“迎接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策划·‘影响市民生活驰名品牌’大型读者推介活动”、“牵手日报·与您同行”大型系列公益活动;开设《沧桑30年·百姓记忆》、《见证30年·家的变迁》专栏;推出《辉煌30年·南阳改革成就大巡礼》、《辉煌30年·南阳民营企业巡礼》、《辉煌30年·聚焦南阳畜牧业发展》等多组报道;与《河南日报》联动, 在《河南日报》和《南阳日报》同步推出“改革开放30年南阳发展展示·辉煌巨变看南阳”特别策划版等大型主题报道。这些报道设计新颖, 重点突出, 全面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特别是南阳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为南阳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报道得到了市领导和广大读者的一致肯定, 全国新闻行业权威媒体《中华新闻报》以半版的篇幅对这些做法给予突出报道。

像这样突出处理成就、经验和重点报道, 不仅是采写和版式的创新, 更重要的是办报理念的升华。在做“硬新闻”的过程中, 如果转变了观念, 找对了路子, 下足了工夫, 报道所能发挥的空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各种新闻手段的综合运用也会越来越活, 报道的社会效果自然越来越好。

创新力促“硬新闻”量足质高

做好做活做足“硬新闻”, 一方面是对当地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做好报道, 另一方面是做好重大政策法规的解读, 做到量足质高。这些需要记者和编辑共同努力, 调动采访、写作、编辑、组版等多种新闻手段, 立足创新, 改变过去雷打不动的固定模式, 求新求活。

强化党报的新闻性。要让“硬新闻”吸引人, 关键还在于按新闻规律办事, 在突出新闻性上下工夫。譬如改进会议报道, 对那些没有新意的一般化领导活动和会议消息尽量少发、不发或发短。《南阳日报》这些年的做法是开辟《要闻快览》栏目, 把一些一般性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以简讯的形式编发, 同时对留出的版面进行重点经营, 把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新闻点”挖掘出来, 跳出会议和领导活动写新闻, 用新闻增强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的可读性、指导性和影响力。在选择新闻时, 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 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多刊登报社策划的重点报道、典型报道及图片新闻, 强势处理头条新闻, 在报眼、版心或倒头条等位置推出重点报道和有新意的报道, 在版面上形成多个视觉亮点。

注重“硬新闻”的包装。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抓“硬新闻”的时候, 改进常规报道, 增加授权发布的新闻和权威新闻, 提高新闻加工的档次, 用对重大社会现象的理性阐释, 对新出台法规政策的权威解读, 对权威人士、政要人士的访谈与对话, 对社会和经济现象的专业化描述、深度介入、深切关注, 为读者提供富有价值的信息精品。注重抓独家新闻。

提升新闻信息量。对新闻信息进行“增值加工”, 在“硬新闻”中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记者采访写作时, 注意收集更多的素材, 在报道中选择包含更多信息的事实, 特别是许多读者关心的信息, 编辑在制作标题时注意用眉题、主题、副题、摘要题等把重要信息体现出来。同时, 注重组合新闻。把重大新闻与图片、评论以及新闻背景等放在一起, 运用版面语言强化处理, 增强吸引力和厚重感。

拓展报道的深度。以改进和强化重点报道策划为突破口,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增强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利用党报的政治优势, 抓住一些新闻事件, 积极介入社会生活, 强化舆论监督, 扩大党报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吸引读者参与互动。改变习惯上单向灌输式宣传, 找到读者的关注点, 用鲜活的形式表现出来, 吸引读者参与互动, 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南阳日报》开展的“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 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七届, 每一届评选都动员读者广泛参与, 从报纸推出候选新闻人物、读者投票评选和专家定评, 到市领导为新闻人物颁奖, 再用专版对十大新闻人物进行立体宣传, 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成为南阳人物典型报道的一个品牌。

8.如何正确的引导舆论 篇八

【关键词】新闻策划 党报 网络空间

地方党报,简言之,是地方党委机关报,属区域性主流媒体之一,在地方政治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具有很高威信,同时也是地方党委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地方党报由于人才匮乏,在引导舆论方面能力相对较差。地方党报作为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它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以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己任,起“上情下达”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是人民的喉舌,及时表达人民的意见和愿望,起“下情上传”的作用。所以,加强地方党报引导舆论的能力有着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结合《亳州晚报》多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坚持党性,走进百姓”的办报理念,有助于我们加强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办老百姓爱看的党报”有助于地方党报巩固自己的主流媒体地位、履行自身职责和使命;积极做好《亳州晚报》的发行投递工作,让广大读者及时获得“来自报纸的声音”;加强报纸全媒体建设,延伸报纸引导舆论的空间。《亳州晚报》在加强地方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舆论引导效果。

一、立足亳州本土,办党委和群众都满意的党报

《亳州晚报》系中共亳州市委机关报,是我国众多的地方党报之一。亳州晚报社立足亳州本土,以亳州新闻为主打,认真传达市委的声音,领会市委的想法,创新办报思路,办老百姓爱看的党报。

一是认真传达市委的声音,全面领会市委的意图。中共亳州市委的重要会议,市委领导的重要讲话以及市委下发的重要文件,亳州晚报社都组织编辑、记者尤其是时政新闻部编辑和记者进行学习,全面领会市委的想法。我们认为,只有全面领会市委的想法,才可能办出让市委满意的报纸。

二是开通热线电话,写老百姓爱看的新闻。报社的热线电话,是报社的“千里眼”、“顺风耳”,是报社联系群众,沟通群众,架起与广大读者之间的连心桥。《亳州晚报》通过热线电话,把大量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新闻反映到报纸上,促使一些问题得到快速、妥善的解决。

三是增强报纸的舆论引导能力。报纸的舆论引导能力彰显了媒体的责任心。《亳州晚报》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主要是通过“评论员文章”、“记者感悟”、“编者按”、“记者手记”等多种方式增强报纸的舆论引导能力,同时,我们还采用新华社、《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刊发的评论员文章增强报纸的舆论引导能力。

二、以丰富的内容和活泼的形式增强报纸的亲和力

报纸,是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食粮。一份有亲和力的报纸,必然是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亳州晚报》对广大亳州群众是一份有亲和力的报纸,这不仅仅缘于报纸的责任心和良知,丰富的报纸内容、活泼的报纸形式更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一是报纸内容丰富精彩。《亳州晚报》每期十六个版面,每周六期,内容主要有时政新闻、重点关注、社会新闻、热线新闻、经济生活、县区新闻、亳州视点、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热读连载、体育新闻、文娱生活、养生育儿、青春在线、都市生活、花戏楼(文学类版面)等,另外还有《养生周刊》、《药都周末》、《厚重亳州》等。报纸内容非常丰富,而且不少内容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广大读者爱看的。

二是注重新闻策划,强化舆论引导。第一,注重搞好策划,让新闻有“角度”。去年以来,亳州晚报社开展了一系列的新闻策划,如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策划了“红色记忆”、“亳州老党员”栏目;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为纪念地级亳州市成立10周年,《亳州晚报》先后隆重推出了“见证——我和亳州共成长”、“涡河行——纪念地级亳州市成立十周年”、“我爱亳州的100个理由”、“十年磨一剑”等策划近二十个策划栏目,社会各界反响强烈,都称赞《亳州晚报》的这个策划栏目开得好。第二、创新民生报道,让报纸有“温度”。近年来,《亳州晚报》利用媒体优势与自身特点,相继组织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公益性社会活动,这些活动从倡导新风尚、关注弱势群体、为百姓排忧解难的愿望出发,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提升了报纸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倡导了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

三是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新闻。第一,用晚报风格呈现新闻。党报可以不那么严肃,采用晚报的版式风格,可以让读者更容易接受,从而增强报纸的亲和力。这是《亳州晚报》多年的办报实践经验。《亳州晚报》采用的是四开版式,报纸的语言也是“晚报版式语言”,多了份亲和力。第二,用群众的语言“说”新闻。《亳州晚报》的新闻语言大多采用群众的语言写新闻,使语言透着浓浓的亳州地方特色,从而增强了报纸的亲和力。

三、自办发行,增强报纸的到达率和时效性

报纸的“声音”传递得如何,发行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无论报纸内容多精彩,版式多新颖,没有到达读者手中,那就是一张“废纸”。在我国不少地方,报纸到达率不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解决报纸到时效性差和达率低的问题,亳州晚报社开展了自办发行投递工作。

一是让利读者,促使报纸进家庭。党报的发行范围大体是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报纸价格相对较高。《亳州晚报》有行政发行任务,但报纸的个私发行数量占报纸发行总量的接近80%。这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是非常少见的。《亳州晚报》的价格在全省党报中是最低的,同时我们还为报纸的个私订户提供部分礼品,促使报纸走进家庭。

二是快速投递,力争上班即见报。亳州晚报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是全省党报系统中首家进行事业转企的文化单位。2008年以来,报社坚持自办报纸发行投递工作,家庭订户清晨到达,机关企事业单位读者上班见报的快速投递已经成为亳州市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四、做大媒体,推动报纸向网络和手机报延伸

地方党报正在向网络空间和手机媒体方向延伸,这在全国是一种趋势,也是一股潮流。亳州晚报社在推动报纸向网络和手机媒体方面转移,扩大党报的舆论引导空间,增强党报舆论引导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让中国亳州网成为亳州的“第二《亳州晚报》”。2007年1月1日,高起点、高标准设计的中国亳州网开始运行。如今,中国亳州网既是亳州新闻网,又是全市最大的网络媒体。中国亳州网通过自办活动,积极吸引广大网民参与,单月网络点击次数突破一千万人次,论坛在线人数最大达万人以上。中国亳州网的内容大多来自《亳州晚报》,同时也有新华社、人民网、中安在线等的内容,被广大网民誉为“第二《亳州晚报》”。

二是让《亳州手机报》覆盖更多人群。手机报已经被人们称为第五媒体,其对于扩大党报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做好地方党报的舆论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亳州晚报社下属《亳州手机报》运行两年多来,已经拥有固定客户五万多人,成为亳州地区手机用户不可多得的文化快餐、休闲大餐和精神食粮。

多年来,《亳州晚报》一直秉承“坚持党性,走进百姓”的办报理念,努力让栏目有“力度”,让文章有“深度”,增强报纸“美誉度”,不断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不断探索地方党报引导舆论的新方式和新方法,不断加强引导舆论的能力,正在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的美好亳州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亳州晚报社)

责编:周蕾

9.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篇九

一个孩子最愿意做的事是什么事?是让他感到快乐的事;一个人最容易做成功的事是什么样的事?我认为一定是他感兴趣的事。为什么很多事情没有人教,但是孩子却能做得很好?因为他们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让孩子感兴趣呢?

首先,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

在语言上表现出对孩子学习的羡慕。我时常对学生说:“你们的书好漂亮呀!”“哇,这道数学题你都会做了呀?我小时候可是到四五年级才会的呢,你好棒呀!”学生听到后对学习一定会有了很高的热情。

其次,分享孩子的喜悦。

10.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上网论文 篇十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中小学生的生活,它无论对中小学生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本文就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上网谈一谈几点建议。

【关键词】:网络引导正确上网

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网络越来越强烈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我们小学生。小学生上网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

如今的小学生谈论更多的是“上什么网站、玩什么网络游戏、和谁网上聊天等等。“QQ”,“BBS”,“版主”“灌水”等一系列网络名词随之产生。如果有哪位同学家里买了电脑,首先问的就是能不能上网?有没有上网?据调查显示:在呈几何倍数增长的网民中,有三分之二是学生,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拥有电脑的30%的家庭中,有80%的上网者都是子女鼓动的结果。然而,计算机网络也像其它事物一样,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效应。特别是小学生,当他们面对这些五光十色的外部信息时,由于年龄较小,自制能力弱,猎奇心强,还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是非观,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学生为什么喜欢上网,上网干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上网对学习有没有影响?学生上网好不好,为什么?上网的最大危害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二十个家庭中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为:

(一)1、上网玩游戏占75%;

2、上网聊天的占15%;

3、上网查资料占5%;

4、上网远程教育占5%。

(二)1、上网可以痛痛快快玩游戏,挺刺激;

2、上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3、可以了解市行。

(三)上网有利有弊。利:可以及时充电。弊:影响学习,损害视力,容易疲劳过度。现在,孩子爱上网成了家庭和学校最头疼的事了,上网加重经济负担不说,影响学习成绩成了最大的麻烦。其实,上网也没那么危险,对于学生来说,网络是“大灰狼”还是“牧羊犬”,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他们正确上网。

一、学校因势利导,规范上网行为

1、教师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上网的指导。自2006年以来,我校已对教师进行了网络知识的培训,在了解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好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上网安全教育,指导学生健康上网,减少不良网吧对学生的毒害。班主任和信息技术教师要向学生讲解网络及资源的有关知识,消除网络的神秘感。网络的虚幻世界,也应让学生有清醒的认识。班主任还可以以学生上网的一些悲剧实例来教育学生。老师有责任告诉学生:①如果在网上发现威胁性的信息,要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②上网时,不要给出全名、真实的地址、电话号码、学校名称、密码等;③不要自己独自与网友见面。

3、在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

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分清网上善恶美丑的界限,激发学生对美好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而不是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骋,以免他们在网络中“迷失”。我们一方面在五、六年级中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印发了一些网络法规或规定,供大家学习、遵循。另一方面则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

4、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青少年网站。

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选择上网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健康、文明、有益有趣的适合少年儿童进入的网站,如“福州市数字青少年宫”,它是福州市教育局在国内率先开办的网上数字青少年宫,是个以网络为载体,通过德育功能、寓教于乐,向广大青少年展现美丽的网络世界,使网络成为同学们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青口中心小学校园网”,它是我们学校自己的网站,突出“展出学校概况、展现学生生活、展示教师风采”的功能,为广大师生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实现了教师无纸化办公以及学校和家庭、社会的互动。“中华少儿网”,它是国家青少年上网工程少儿网站,包括少儿科普,少儿故事,在线漫画,少儿小说阅读,少儿笑话,脑筋急转弯等内容;还有“中国少年雏鹰网”、“中国小学生”、“少先队小干部”、“小学生教育网”、“春苗网”等,这些网址我们都放在了校园网的友情链接上,学生只要登录校园网就可以访问了。同时鼓励他们利用教育网站寻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对数学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到网上收集一些“我国古代

数学家”资料,下载一些试题,大家讨论。对语文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在网上欣赏佳作„„

正如一位家长指出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的少年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成人网站!他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5、开发QQ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在QQ群上互相讨论学习体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充分的研讨,达到求同存异之效;可以对学校工作进行讨论,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好的建议。网上讨论有其特有的优势:讨论时可以隐去真实的姓名,也就摆脱了“随大流”的状态,有利于敞开思想、讲真话,因此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纠正其偏差,解决真实的思想问题。在闲暇时,学生也可以进入聊天室,海阔天空,谈未来、谈理想、谈人生、谈社会,广结朋友,广纳善言,在消谴娱乐中坚定自己的信念。教师也要加入其中及时引导,这样既解决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不会让学生“丢面子”。如果学生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老师可以在网上解答或发表公开信。这样既缩短了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又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还有助于尽快地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二、家长适度设防,引导上网学习

1、不强迫孩子

网络中有垃圾,也有宝藏;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如果孩子想上网,要给他充分的权利,要做的是尽力依法保护他的权益。

2、必要时强力限制

孩子好奇心强,渴望知识,面对游戏以及网上花花绿绿的虚拟世界,常缺乏冷静而客观的态度。作为父母,面对“上瘾”的孩子不应掉以轻心,多多引导,必要时强力限制。

3、适度设防指导

家庭买电脑、上网,是希望孩子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生活;实际上,孩子可以接受网络信息,但要注意适度。上网要有时有点,能进得去、出得来,不要泡在网里;要安装反黄软件设防;我们要指导、培养、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辨别能力,使之取其高雅、弃其低俗。只有这样,才能受益于网。家长和教师严格控制学生上网时间。家长可以通过一些软件等,来控制学生上网时间和限制一些网站。

4、引导用电脑来学习

要让你的孩子成为信息时代的龙,就要从小抓起!因此,阻止他们上网或放任他们上网都是不正确的,例如孩子在家长的监护下上网,上文明的、绿色的、健康的网站,让孩子消除对网络的好奇心,让他明白网络不只是用来游戏、聊天的,更多的可以用来学习和增长知识。

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专家总结出的家长帮助未成年人上网的几条要点之一就是要主动向孩子推荐值得浏览的网站,和孩子一起上网玩游戏和学习,把上网变成一项有趣的家庭活动。一些健康的远程教育网也能解决这个问题,远程教育网上大多数都是多媒体教学,孩子在玩当中就能够掌握很多有用的知识,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视野和知识的宽度、广度就提高了,这是我们做家长和老师都很难办到的。如果用富有学习、娱乐、开心的学习网站代替那些补习班,就会把“要他学”变为“他要学”,“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枯燥学”变为“开心学”,孩子内心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那个潜力是不估量的。

5、引导孩子兴趣转移

转移孩子对网络的执着,可尝试让他干一些有益的事:比如阅读、参加体育锻炼,让孩子喜欢上音乐,培养孩子高尚的业余爱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节假日带孩子外出旅游,让孩子接受大自然。

三、学生明确要求,控制上网时间

1、小学生要想上网的前提条件是圆满完成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2、上网能做的事情实在很多,但并不都适合小学生,因此要确定上网干什么。

3、小学生上网必须要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进行,同时家长和老师做好指导工作,防止小学生浏览不健康的网页。

4、控制小学生的上网时间。一方面,在上网时间的总量上进行宏观的控制,比如一个星期中规定上网时间不能超过两个小时,记录一个星期中的每一次上网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从总量上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在上网的时间段上进行宏观控制,比如可以允许孩子在周末、双休日上网。同时还要告诉孩子们长时间上网会极大的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如: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同时,由于玩游戏时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态,眼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屏,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脖子酸痛,头晕眼花等。

总之,人类面临的21世纪,电子媒体发展迅速,网上世界浩瀚无际,对于分辨与自控能力较差且追求新奇、刺激的青少年来说,电脑及其网络是天使也是魔鬼,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抑弊扬利,趋利避害,这对家庭、学校、社会都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只有认真面对小学生对待网络的态度,认真研究他们的网络行为,减少网络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家长教师也要强化自身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加强对孩子的情感交流。从多方面入手,帮助他们竖立正确的网络观念,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

小结与建议

我认为,网络首先满足了青少年宣泄、释放紧张的需求;其次满足了成就感;最后,满足了好奇心与虚荣心。信息网络时代的降临为学生提供了开掘潜能的大舞台,但它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同样存在。为此,我们必须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相统一,采取有效方略,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削减其不良影响,提供一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优化的网络环境。人类在步入信息时代、网络文化时代所面临的挑战是极其严峻而深刻的,我们的教育当然必须考虑如何有效地防止和克服网络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尤其是对我国青少年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因此而限制国际互联网的发展、限制小学生上网,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明智甚至是愚昧的。因为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正是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未来文化的适应能力,使新一代国民从小习惯于在网络文化的新环境中健康成长,这不仅对于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而且对于未来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创造出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新环境,同时尽快使那些文化水准、道德品质,思想水平较高的社会群体都来关心和参与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当然,对于网络化将会带来的一系列消极、负面影响,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而必须认真研究和预测,并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简单、粗暴地拒绝学生上网并非明智之举,放任学生在网上为所欲为也非明智之策。面对网络,面对信息时代,如何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学校、家长应关注的问题,更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一)敢于引导,善于引导!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信息

未来的世界是网络世界,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十分必要。网络的潮流不可阻挡。建议不要因噎废食。比较理智的态度恐怕只有一个:让我们倾住时间和精力、耐心与爱心,教会孩子辨别、选择与自制,也不妨在与孩子沟通之后,在电脑上装一些过滤软件。

学生在家里上网时,家长对之要有科学的指导,才能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既借助网络帮助小学生成长,又消除它的负面影响。首先,父母只有使用计算机或互联网才能真正知道计算机或互联网能做什么,才能真正理解计算机文化。学会使用互联网的家长,可以对购买软盘、光盘等发表意见,也才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第二,父母能够成功地使用新技术改善自己的生活,有利于消除代沟,与孩子有共同语言,既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有利于父母自身的现代化。当父母与孩子坐在计算机前,一起在互联网络上探险时,他们是真正的朋友,是需要互相学习的朋友。网络前进的脚步是无法阻挡的,而小学生上网有利也有弊。我们不

能一概否定,阻止小学生上网。关键是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对小学生上网的具体问题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引导和帮助。

(二)加强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一些人利用INTERNET无国界、超控制的弱点,把“黄色”弥漫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以至于有泛滥成灾的势头。这种不健康信息在网上泛滥的最严重后果之一,就是使未成年人过早地接触到还不适合他们了解的信息。很多家长不会电脑操作就难以控制和禁止孩子访问黄色站点。要防止中小学生受到黄色污染,首先、是家长和学校要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第二、是小学生上网要主动拒绝黄色污染;第三、是要通过技术手段阻止黄色污染的传播,比如设立“防火墙”等;第四、是尽量不要让小学生独自一人上网。对未成年人上网单纯“堵”是极不明智的做法,学校和家长应加强网络知识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孩子健康上网。老师和家长在这方面给以指导和控制。建议家长安装防止不良网站的软件,控制孩子上网时间,指导学生有目的的上网。在学生上网的问题上,宜疏不宜堵,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青少年学会更好地利用网络,让网络为自己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2001年11月

《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9年8月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发布了我国首份小学生互联网行为调研报告2009年

11.如何正确的引导舆论 篇十一

自媒体环境下,所有人都是信息(新闻)发布者,也都是信息(新闻)接收者。人们通过微博、论坛和博客等网络发布形式,实现了“人人都是记者”的梦想。近年来,国内重特大新闻报道的发起,很多是通过自媒体实现的。尤其是微博的兴起、手机的普及和无线覆盖技术的实现,使得自媒体门槛越来越低。自媒体兴起后,传统媒体发布新闻、引导舆论的优势被打破。一些突发性新闻,尤其是重大舆论监督报道,越来越多地由微博、博客、论坛等自媒体首发、推动并形成。如郭美美事件、孔庆东事件、局长微博开房和微博打拐皆由微博发起。以微博等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其影响力在某些方面已大于传统媒体。

拿破仑说,记者一支笔,可抵三千毛瑟枪。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副总监侯东合称:“在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中,一个好微博,可抵三颗原子弹。”

新闻来源的渠道在变,受众选择媒体的方向也在变。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受众正在加速向网络转移。据统计,2008年12月到2010年3月期间,美国有超过200家报纸被迫关闭。在1964年美国尚有80%的人看报纸,今天却只有50%,其中年轻人不到20%。如今的新媒体环境下,多数年轻人都是依靠手机和互联网作为了解新闻的主要工具。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在不断萎缩,这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

舆论引导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自媒体环境下,对传统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来说,如何发挥原有优势,利用好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做好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在新的传播领域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是个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目前,面对自媒体,传统媒体表现出的态度各不相同。有的是缺乏了解,继而错失占领新阵地的良机;有的畏之如虎,因而在网络上失去主流地位;有的则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了解并善用它,将它的正面功效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一个新的发布新闻、引导舆论的利器。“以前是生产关系决定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以后是传播关系决定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①我国微博研究者《微力无边》作者杜子建坦言:“今天受高人指教,这句话震住我了。”

在这个全新的领域,犹豫和彷徨、沉默和失声,只能造成媒体缺位。自媒体之上,好的新闻匮乏,各种谣言和小道消息必大行其道。传统媒体唯有积极主动介入新媒体,大量发布网络新闻;并适应自媒体的需要,快速回应各种疑问;同时利用好传统媒体的固有平台,将自媒体中出现的重要舆情、线索和疑问,经调查整理后,及时反馈给社会各界,才能牢牢抓住自媒体的话语掌控权。

二、自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需积极跟进,避免缺位

过去,普通大众只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信息的获取是不对称的。而现在,普通大众对社会的认知、对事件的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众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愿望很强烈,途径也更多样化,而且表达诉求的愿望与途径还存在相互刺激、相互促进的关系。大众可以通过BBS、博客、微博等多种途径及时、便捷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微博的低门槛也使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行使自己的话语表达权。140字的微博正以强大的力量改变着媒体传播甚至社会监管方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认为,微博的出现,“使得我们的社会管理结构发生了改变”。②

不论是互联网,还是手机阅读,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传播速度快,可以让读者第一时间知道消息。微博的出现,适应了现代人“碎片化”的情感表达方式,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当然,我们在看到它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微博的弱点。微博内容的“碎片化”,容易造成无意义信息的海量拥堵,加之微博中难免存在大量虚假信息,信息泛滥不可避免,受众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微博信息进行鉴别和剔除。此外,大多微博信息缺乏深度,只局限于对现象的快速报道,无法满足部分人群深度阅读的需要。这些是微博的致命之伤,也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尤其在准确性的问题上,微博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与权威性在网络平台上难以确认。这一点恰恰是传统媒体的长项。通过自媒体及时发布新闻,澄清事实,揭批谣言,是传统媒体引导舆论、占领自媒体阵地的最有利办法。

2011年12月16日,北京市发布微博客管理规定,要求微博用户在进行真实身份注册后,才能使用发言功能。否则,微博用户只能使用浏览功能。这对规范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管理是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为传统媒体更好地进入自媒体阵地提供了有力条件。以往的传统媒体大多是一种带强制性的单方行为,媒体“说”什么,受众就“听’什么;媒体怎么“说”,受众就怎么“听”,这种方式在现代传媒的冲击下显然已陷入困境。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应在“提高交互性”上下功夫。传统媒体创办网站就是基于此的一次尝试,在中国自媒体(微博)尚未完全成熟同时又是飞速成长期之时,传统媒体(网站)可以积极介入微博的话语平台,抢占一定的话语权,通过受众对自己所推行的微博的认可,引起受众对该媒体的“关注”,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同时使发行量、收听(视)率获得提升。在这方面,截至2012年3月底,新浪头条新闻(1000多万粉丝)、新周刊(400多万粉丝)、中国之声(210多万粉丝)都是成功的例子。

三、适应自媒体环境,传统媒体要迎头赶上,做好舆论引导

目前,自媒体还在快速的发展变化当中,新闻界对这一新鲜事物仍在关注了解。尤其是主流媒体,对该不该进入自媒体,怎样进入自媒体还显得很犹豫。在实践中,主流媒体在自媒体上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危险。我们应该看到,传统媒体在发布新闻,尤其是舆论引导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准确,经过记者大量调查,所发布的信息更为确切。二是权威,传统媒体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打造的社会影响力不容忽视。三是有一支能打硬仗、善于实践的新闻工作者队伍。这些宝贵财富恰恰是自媒体本身所缺乏的。自媒体之上,大量未经证实的海量信息很容易使人感到无所适从,加上各种谣言、小道消息、猜测和无休止的网络派系斗争,都容易使受众失去耐心和信任。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强劲介入,自媒体容易在无序发展中异化,并失去方向。关键在于传统媒体如何介入,并引导自媒体朝健康方向发展。

nlc202309010822

1.重视自媒体,开通媒体的官方微博,把它作为媒体经营的一个重要部分

现在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和传统媒体认识到自媒体的重要性,并开始发挥积极的作用。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微博兴起之初就投入精干力量,研究并积极占领新的阵地。截至2012年3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50万粉丝)及其几个主要频率中国之声(210万粉丝)、经济之声(180多万粉丝)、音乐之声(170多万粉丝)的官方微博,直接粉丝(受众)均已超过150万,是在线受众最多的中央媒体。加上中国之声副总监侯东合(71万粉丝)、情感节目主持人青音(160万粉丝)等一些影响力较大的个人微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仅新浪微博受众,就超过1500万人。由于门槛低、转发快,自媒体的传播力以几何式速度增长。按照自媒体影响力1×10的比例计算,中央电台在微博上直接覆盖的人群高达1亿。传统媒体通过官方微博及时发布党的政策,播报新闻与资讯,与受众第一时间在线交流互动,与传统的广播阵地遥相呼应,发挥了积极主动的作用,在自媒体领域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新闻杂志《新周刊》也是传统媒体进入自媒体的一个成功典范。众所周知,纸质媒体发行有时间周期,杂志更是如此。在传播无所不用其极的今天,时效性弱无疑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可是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能够迅速弥补纸媒的这一缺憾。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当年微博用户实现井喷式扩张,有人调侃微博元年有两个最大的赢家,一是新浪,二是新周刊。前者因为引进微博而身价大涨,后者因率先进入微博声名鹊起。

在自媒体之上,主流媒体缺位不发言,各种思潮、言论甚至谣言就会乘虚而入,占领微博。此外,国外媒体和机构已大举进入,开展意识形态方面的激烈争夺。美国之音和英国BBC甚至停下传统中文广播,大力挺入微博和中文版推特(Twitter)等自媒体阵地。他们除了以官方名称直接注册外,采编及其主管人员还以实名和匿名等形式全面进入。《伦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西方其他媒体也不甘落后,现都已成功驻扎新浪微博,并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和受众群体。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在深度报道上下工夫,发挥传统媒体的采访和调查优势

140字的容量限制,使得微博新闻虽然能及时、迅速地反映最新发生的事情,但容量有限,在反映新闻的深度上存在欠缺。即时发生的新闻,需要速度;而新闻背景的分析,则需要深度。太多“支离破碎”的新闻碎片,使得许多希望获得有深度、专业化信息的受众对微博抱以不信任的态度。而在深度报道上下工夫正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和寻求突破之点。

传统媒体拥有大量专业新闻工作者,他们的新闻敏感度等专业素养是普通大众所不具备的,因此,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不仅满足对信息的简单传播,还应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探索事情发展的原因,突破动态新闻的肤浅和表象化特点。对于重大题材还要形成舆论强势,引导舆论导向,激发受众参与和思考。能做到这一点,传统媒体的魅力就会永驻。

3.研究自媒体,注重表达方式,把它作为一个全新领域来对待

现在,我们有些媒体虽然迫于无奈也开通了微博,加入自媒体大战,但是行文、语言、立意、标题、图片,仍然是老一套,有八股文之嫌。各种媒体都有自我表达方式,同样一句话在不同性质的媒体上,表述方法应该各有不同。如微博,每次只有140个字,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既把意思表达得非常到位,又诙谐、幽默,让受众喜欢看、喜欢听,这是一个问题。如果不重视自媒体的特点,不研究微博体,即便开了微博,也会是形式主义走个过场。可走过场受众不会买账,不买账受众自然不关注。自媒体是典型的“自主订阅型”媒体,鼠标一点,加了关注,才能被受众看到,如果不被关注,自然会被边缘化。

4.重视官方微博的同时,也要注意新闻工作者个人微博的营建、管理和引导

自媒体之上有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官方微博往往难敌个人微博,如《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的粉丝高达100多万时,《环球时报》官方微博粉丝当时仅有4万。这固然与微博平台乐于推广个人微博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自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个体交流”。人们更愿意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的“自我主张”、“个人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工作者个人微博就有了用武之地,他们长期在采访编辑一线,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会极大地满足受众的知情欲望和互动需求。新闻会因不同的人而体现得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鉴于自媒体的这一特殊性,传统媒体应积极引导和管理新闻工作者开好微博,争取更多的阵地,及时发布新闻,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5.国内主流新闻网站应该开办自媒体阵地,搭建自媒体平台

新浪由于进入最早,已抢占自媒体制高点。搜狐、QQ等门户网站也积极跟进,开办自己的微博平台。微博虽小,影响和附着力却很大,国内其他主流新闻媒体网站也应大举进入这一领域,开辟自己的微博平台。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效果是“几何式”建设,也就是西方学者提出的“病毒传播”。病毒传播源于病毒式营销,通常指在互联网上,利用普通网民之间口口相传、相互转发的口碑式传播渠道,快速而有效地把推广的信息、品牌或产品发布到千百万普通网民,其传播效应就像病毒感染一样,一旦成功发起就私下蔓延,快速复制,在极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传播效果。③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

看看中东巨变,看看伦敦骚乱、占领华尔街和莫斯科游行,哪里有动荡,哪里就有推特(Twitter)等网络媒体在推波助澜。在我们国家,引导不好,微博会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主流媒体和传统媒体如果不积极介入,就会让小道消息和谣言以及所谓的公共意见领袖占据网络舆论阵地。

传统媒体在自媒体环境下肩负重担,既有引导价值的追求,也有自我监督的责任。媒介是全社会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渠道,是整个社会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桥梁和纽带。加强自媒体之上的舆论引导,对于传统媒体在自媒体环境下更好地担负起信息传播、道德建设、舆论监督和历史文化积累的重任,有着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面对自媒体,我们已无法回避,只能迎头赶上。自媒体对于我们,是挑战,但更是机遇。

上一篇:大班社会节约活动反思下一篇:数学家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