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医学简介

2024-12-21

危重症医学简介(共13篇)(共13篇)

1.危重症医学简介 篇一

漳州市中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简介

漳州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源于漳州市中医院大内科。1998年,呼吸内科有了最初的雏形。十余年来,在医院领导的支持和全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室承担了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今天具备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重点专科。为了专科和重症医学科(ICU)的发展需要,将呼吸内科与重症医学科捆绑式发展,成立呼吸与重症医学科。

作为福建省中医重点专科之一,科室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务人员35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人,硕士研究生7人。学术带头人洪敏俐主任医师,系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学术委员会常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曾先后到英国、美国作为访问学者,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科研方法,推动了我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的发展。

科室拥有先进的现代化设备:Servo-i呼吸机,德尔格Evita 2 dure1呼吸机,伟康Vision40无创呼吸机,德国Jaeger肺功能仪,PENTAX电子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ERBE高频电刀,球囊扩张器等。

发挥中医优势,中西医结合,提高呼吸科诊治水平,是我科努力的方向。在科主任洪敏俐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全科兴起学习中医经典的热潮,擅用经方治疗咳喘病症,并配合穴位贴敷、耳穴埋豆、呼吸体操等中医特色治疗明显提高疗效。肺胀、哮病、肺热病是我科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对优势病种进行辨证论证,并制定协定处方。“愈肺宁方”、“珠贝散”“化痰散”等协定方在我院已应用十余年,具有减轻患者咳嗽、咳痰、气喘的作用。

积极开展科研工作,2006年成立了科内呼吸病实验室,主要开展诱导痰技术,为COPD、支气管哮喘和慢性咳嗽等气道炎症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了实验依据。开展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SPT),SIgE检测,气道反应性测定等。已完成省、市级科研课题4项,在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市厅级课题4项,获漳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同时科室承担研究生、本专科学生、进修生的教学工作,认真完成教学任务,2012年被福建中医药大学评为优秀带教科室。

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全体医务人员秉承“仁心仁术,同心奋进”的科训,在医院的正确领导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百姓健康、医院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危重症医学简介 篇二

关键词:重症医学,医学教育,本科生

重症医学主要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预防和治疗的学科。危重病是指那些临床情况不稳定或潜在不稳定, 一个或多个器官或系统功能受累, 已经或潜在危及生命的疾病或综合征[1]。重症医学是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到相当高度的时代产物, 代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 是现代医学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我国危重症医学教学却很薄弱, 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尚无现成教学模式可循。为尽快且可持续发展我国危重症医学, 应在医学院校本科教学阶段开设重症医学课程。

1 医学院校开展重症医学课程的意义

重症医学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 当今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对高技术的需求、慢性病发病率升高、严重感染发病率增加等原因导致重症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明显增加了对重症监护病房 (ICU) 的需求。重症医学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循证医学研究、相关的高新技术和计算机化的推动下快速发展。但重症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 专科技术人员培训滞后, ICU的供给明显不足, 后备力量缺乏[2]。因此, 加强重症医学教育, 培养合格的重症医学人才是现代医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没有设置独立的重症医学教研室, 学科教育相对滞后, 尚不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系的必修课程, 开设重症医学选修课的院校也极少。即使是研究生层次的教育, 也大多数是挂靠其他学科进行。这与目前我国ICU蓬勃发展需要大量从事重症医学人才的现状很不相称。在医学院校本科生中即开始重症医学教育, 培养医学生重症医学科的思维能力及兴趣, 是学科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

2 合理制定重症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 涉及多专业、多学科, 一个重症患者常面临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等多重打击, 同时存在呼吸衰竭、休克、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器官功能损害, 在救治中可能需使用大量监测治疗设备, 例如呼吸机、血液净化仪、纤维支气管镜等治疗设备, 心电监护、血流动力学等监测设备。应根据危重患者的病情特点, 制定了危重症医学的各种教学专题, 再根据各个系统及专题制定教学大纲。例如各系统的监测技术, 各系统的支持及治疗: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脏衰竭、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 呼吸机的使用、中心静脉置管和中心静脉压监测, 及危重患者感染的治疗与心肺复苏、除颤仪的使用等。这样可使教与学“有纲可依”, 目的明确。

3 重症医学课程教学方式

危重症医学涉及范围广泛, 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心理学、伦理学、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等, 尤其与基础医学中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各专科关系密切, 因此重症医学课程应该在学习了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开设。

3.1 理论授课形象化

重症医学课程授课过程中尽可能利用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典型或特殊病例, 通过图片和影像资料, 在系统讲解理论知识同时, 将各种危重症病例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可以激发学生对重症医学的学习兴趣, 为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打好基础。

3.2 重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重症患者的诊疗过程与一般科室患者的诊疗过程有着明显的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对于重症患者的先抢救、后诊断, 边抢救、边诊断的思维模型。

重症医学教学中注意将临床相关科目与其基础理论进行垂直和水平整合教育, 比如在讲述重症患者心血管急症的诊断与处理时, 应复习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并按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而重点介绍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影响的、需要立即处理的心律失常的表现及处理方法。将基础课内容融入临床课中, 使两者相辅相成, 有机衔接, 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 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ICU的患者可能来自各个临床专科, 多器官功能支持涉及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 加上各种高科技监测治疗手段的改进, 使得重症医学医生必须从大量纷杂的信息中准确寻找和解决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矛盾。因此, 重症医学课程的学习必须掌握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同时熟悉电脑和网络信息技术, 并培养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3]。

3.3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 更是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 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以重症医学典型病例为中心, 以问题为基础, 启发学生研讨有关基础与临床知识, 指导学生查阅该病的研究进展, 结合病例复习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更全面、细致, 医学知识得到拓宽, 让学生在主动思维过程中认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学会从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找出主要矛盾, 进而抓住疾病本质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使学生理解不同医学知识的应用环节, 理解问题背后的关系和机制, 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例如, 临床上有一位顽固性低氧血症的老年患者, 首先让学生思考哪些原因可以导致缺氧的发生, 从而引出缺氧的四种分类: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及组织性缺氧, 并进一步明显他们的定义, 然后根据缺氧的类型,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每种缺氧的常见病因, 比如:肺水肿、肺不张、肺气肿导致低张性缺氧, 贫血可导致血液性缺氧, 休克可导致循环性缺氧, 而氰化物中毒则可导致组织性缺氧。然后根据缺氧的类型, 让学生思考各类型缺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 熟悉临床上判断缺氧的常用指标及意义。再从各类型缺氧的病因进行讨论针对各类型缺氧的临床治疗措施。教学过程应以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4 临床教学

临床教学内容丰富、质量更高, 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将书本知识感性化, 也是我国当前医学生培养的基本模式。重症医学更需要临床实践, 由ICU临床医生引导和培养学生, 从基本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中了解症状和体征, 发现问题, 根据已掌握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 帮助学生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地分析病情, 掌握对危重病患者病情的判断和诊疗方案的制订等临床要点。同时学习心肺复苏、除颤仪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简易呼吸器通气等抢救危重症患者生命的重要操作, 使学生掌握各种危重病抢救技术。

随着我国医疗保健的改善和社会老龄化, 危重病人数量越来越多, 对重症医学和ICU的需求越来越大, 危重症医学领域包含着大量和广泛的医学科学知识, 一定程度反映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建设管理严格、配置合理高效率ICU, 需要建立完善的危重症医学教育体系和制订缜密的人才培养计划, 有必要加强医学院校重症医学课程建设, 注重对医学生进行重症医学兴趣的培养。因此, 在医学院校本科阶段开设重症医学课程是时代的需要, 是重症医学发展的需要, 是重症医学人才储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大为.重症医学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J].中华外科杂志, 2006, 44 (17) :1153~1155.

[2]席修明.危重症医学-快速发展的临床学科[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7, 28 (5) :555~557.

3.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分析及预防 篇三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医学科院内的感染情况。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本院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耐藥情况。结果:ICU的总体感染率为13.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分离的菌株中,革兰阴性菌的比例最高,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结论:我院ICU院内感染较为严重,需做好各项预防工作。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感染;抗菌药物;预防

重症医学科(ICU)是医院集中收治危重患者的场所,危重症病人常常存在多器官功能不全并伴有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和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随着侵入性操作、呼吸机支持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得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普通病房明显增加[1,2]。因此,重症医学科也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区域。本研究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本院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情况及趋势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期了解ICU医院感染发生现状,并为转型以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我院ICU病房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重症病人(包括严重多发伤、脑血管意外、中毒、休克、病理产科、外科急腹症等)共437例,其中男296例,女141例,年龄2~ 81岁,平均63. 5岁。

1.2 菌株来源与样本收集 所有菌株均来自本院ICU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的各种临床标本,包括痰、尿、血、胸腹腔积液、手术切口分泌物和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等所分离出的病原菌菌株。所有痰标本均取自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或行纤维支气管镜,在直视下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尿标本均为留置导尿患者暂时夹闭尿管30 min后,消毒导尿管口并以无菌注射器连接留取;胸腹腔积液标本为无菌操作下直接穿刺获得;手术切口分泌物标本均为严格消毒切口皮肤后自切口穿刺获取;血标本及中心静脉导管末端置于细菌培养瓶中培养。同一患者的相同部位分离出同种菌者,如药敏结果相同则视为同一菌株,不重复记入统计范围。

1.3 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 采用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生产)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标准菌株进行药敏质量控制。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 推荐的标准判定药敏结果[3]。

1.4 ICU医院感染的确定 入住ICU 48h后发生的感染,有感染的临床表现,或在原有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的感染灶,且血、痰、尿、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及局部引流物之一培养有菌株者,均诊断为医院感染。

1.5 数据分析 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总体感染率 ICU收治的437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共57例,总体感染率为13.0%。

2.2 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57例次ICU感染中,下呼吸道感染34例,腹腔感染8例,血源性感染5例,泌尿系感染2例,其它8例。

2.3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57例次感染病例送检痰、尿液、血液、大便、引流液等标本,培养出17种、共67株病原菌。G-菌41株,占61.2%;G+菌14株,占20.9%;真菌2株,占3.0%。分离的菌株中,多数为条件致病菌。分离的G+与G-菌的耐药情况分别见表1与表2。

3讨论

ICU 易发生医院感染,其原因为环境因素、病情重且复杂、高龄、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住院时间长、各种侵入性操作、各种留置管道以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等因素增加了患者的易感性,导致医院感染率居高不下[4]。任何一种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特有的传播方式,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它即可将环境中细菌带入机体内,引起外源性感染,也可将自体细菌带至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内源性感染[5]。

本组资料显示ICU下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高,我院ICU感染部位前4位为下呼吸道、血源感染、泌尿道、胃肠道,主要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雾化吸入、使用呼吸机、吸氧、导尿、静脉切开、中心静脉置管等操作及患者意识不清,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有关。故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难以避免的应缩短留置管道时间,从而减少因侵入性操作导致的医院感染。ICU中检出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正常细菌转变为外源性菌群,成为致病性强而又耐药的菌种,且ICU 患者基础疾病严重,大量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使体内正常菌群失调,极易发生二重感染,所以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也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方法[6]。

切断感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保护人体正常免疫功能和微生态平衡,是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的原则。进一步完善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特别对MRSA等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尽量减少有创性检查和治疗的频度、缩短各种插管留置时间、定期对插管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合理使用抗菌药物,ICU医生掌握本病区内细菌流行特点,及时送检标本,并依据药敏结果,实行循环用药——降阶梯治疗。同时要加强ICU病房环境卫生管理,加强患者呼吸道护理,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患者抗病能力,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7]。

参考文献

[1]杨康, 杨莉莉, 唐方, 等.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研究[J]. 四川医学, 2005, 26(8): 900-901.

[2]马晓化, 周敏. 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 护理管理, 2005, 11(18): 1546-1547.

[3]陈明纯, 姚展成. 危重病人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的关系及对策[J]. 实用预防医学, 2004, 11(4): 715-716.

[4]刘壮, 段美丽, 闫东辉, 等.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国际呼吸杂志, 2010, 30(1): 65-68.

[5]王辉, 孙宏莉, 宁永忠, 等. 不动杆菌属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 1): 17- 22.

[6]群英. 554株肠球菌属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8: 2506-2507.

4.重症医学科培训 篇四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各级医师整体素质,提高医疗质量,加强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临床技术水平,更好地为病员服务,现制定重症医学科2015年“三基三严”培训计划。

培训对象: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 培训达标时间:2015年6月-2015年12月

三基培训

一、培训方法:

(一)自学

要求各级各类人员自学《诊断学》、《实用内科学》、《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内科学教材》、《重症医学临床诊疗指南》及《心脏病学实践》等规范化诊疗书籍。

(二)科内集中学习每半月组织1次专题讲座。授课人:主治医师(主管护师)及高级职称医师。内容:

1、重症医学科临床基础及新进展。

2、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呼吸机常规操作、中心静脉置管操作、除颤仪操作、血气分析操作、气管插管操作、心电图操作

3、护理相关操作

4、读书报告:由低年资医师及三期医师完成,医师经过专题学习及自学后写出读书报告。

(三)学术交流 按医院规定及根据科室工作情况,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每年参加1-2次省内及国内学术会,不断了解医

学新技术、新动态,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培训内容和目标 主治医师

严格规范操作,掌握科室诊疗流程,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能阅读正常及恶性心律失常心电图,掌握除颤仪及呼吸机的使用,掌握重症医学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指导住院医师抢救危重病人并把关,担任住院医师查房工作,对疑难危重症请上级医师会诊解决,参加新技术、新项目的实施。

要求掌握以下疾病的诊断治疗: 心力衰竭 恶性心律失常 高血压急症 心肌梗塞 呼吸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 脑出血 脑梗塞

三严管理

一、内容

1、严格遵守劳动组织纪律,不得迟到、早退和旷工。

2、严格执行卫生行政管理法律、法规。

3、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

4、严格执行诊疗护理规范和操作规程。

5、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

二、管理目标

1、符合《乐至县人民医院综合目标考核细则》的管理要求。

2、符合卫生行政法律、法规的要求。

3、符合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4、符合乐至县人民医院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临床教学计划 1、6月15号至6月底分2次由呼吸治疗师王瑶进行呼吸机操作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呼吸机(包括转运呼吸机)正常开关机、有创与无创的正常操作、管路链接、报警参数正确解读、呼吸机参数基础调节、常见呼吸机参数的解读等等。参加人员为全体医护人员。具体时间为6月15日下午,以及6月16日下午。2、7月1日-7月15日由科主任以及麻醉科熊新主任分别进行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的培训,培训内容:深静脉置管的适应症、禁忌症、相关置管以及气管插管的PPT教学、实践操作等。参加人员为全体医护人员,具体时间为:7月1日下午深静脉置管教学(PPT)、7月10日麻醉科熊新主任气管插管的教学(包括实践操作-模具).3、7月16日-7月底由心内科魏耀华主治医师进行除颤仪、心电图机的相关教学:具体培训内容:正常使用、正常参数解读、常见心电图波形参数解读、除颤仪正确使用方法等等。参加人员为全体医护人员,具体时间为:7月17日下午。4、8月1日-8月15日由刘昶主治医师进行血气分析教学,具体培训内容:如何进行血气分析、血气分析的正常参数解读、常见血气变化以及临床原因分析和治疗等,具体时间为8月3号下午。5、8月16日-10月15日由科护士长进行护理相关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各级临床护士职责及卫生部要求的各项核心制度,临床护理专业人员应熟练掌握:注射法、抽血法、密闭式输液、吸氧术、吸痰术、口腔护理、灌肠法、卧位更换、鼻饲法、压疮护理、酒精擦浴、导尿术、无菌技术、徒手心肺复苏、监护仪使用、电除颤法、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微量泵使用,手卫生洗手、备皮及伤口换药、冷热敷、血糖仪监测使用等。

熟练处理基础护理操作并发症和应急处置流程和方法。如注射法、抽血法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氧气、雾化吸入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吸痰并发症与应急处理;冷热敷法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静脉输液、输血法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口腔护理、管喂饲法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导尿、灌肠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胸外心脏按压与电除颤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参加人员为全体护理人员。具体时间由科护士长安排。(护理学习及考核每月已安排相关内容)6、10月16日-10月底由呼吸内科李波主任进行呼吸衰竭疾病的教学,全体医护人员参加。7、11月1日-11月15日由神经内科陈杰主治医师进行脑出血、脑梗塞的教学,全体医护人员参加。8、11月16日-11月底心内科魏耀华主治医师进行心力衰竭的教学,全体医护人员参加。12月进行年终考核。

三、管理措施

1、月考核-每月底进行当月相关教学考核,考试不合格者可进行一次补考,但需扣当月活工资50元,补考不及格者扣罚当月活工资的5%.2、年终考核-年终进行一次考核,无补考机会,不及格者扣罚当月活工资的5%.3、奖励:申请医院对考试合格者进行奖励,医疗及护理第一名科室给予500元奖励。

对违反三严管理的,按照《乐至县人民医院综合目标考核细则》予以处理。

5.重症医学科 王琼丽 篇五

重症医学科王琼丽2014-06-1

5时光如梭,日复一日地循回轮转,年复一年的紧张繁忙,一袭飘然的白衣,一顶别致的燕尾帽,一项守护生命的重任。几度春秋,这一路走来因为感动,路途不再沧桑,因为感动,生命不再沉重。

一种职业,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它的艰辛。一种艰辛,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它的快乐。一种快乐,没有品尝过就不知道它的滋味。“护士”—— 阳光下最平凡、最平淡、最单调的职业。我们注定要和患者厮守,每时每刻我们做着同一样的事——爱的奉献,没有哪一个护士不想把护理工作做好,也没有哪一个护士要让病人不满意,她们的心是善良的,行动是感人的。

在我们重症监护室里,实行的是24小时无陪护制度,每位住进入的患者所有的治疗、护理以及喂饭、喂水、生活照料全是由护士完成。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的护士,都有这样一个愿望,要把我管的病人管理得干净清爽。每天早上晨间护理第一件事就是为患者进行全身温水擦浴。我们碰见过几年没洗澡的老人,掀开被子,全身发出难闻的汗臭味,用毛巾一擦,皮屑直掉。当我们用一盆又一盆水帮老人擦洗干净后,他连声说:“谢谢,谢谢,太舒服了。”

大多数重症病人是不能讲话的,及时发现问题,靠的就是我们护士的眼睛和经验。“咳嗽,再咳一下,用点力气,”我们经常在吸痰的时候,鼓励清醒、气道开放的病人增加咳嗽的次数,气道湿化后患者一阵呛咳,痰立刻从人工气道往外喷,来不及就会喷到我们的衣服和身上,“刚才很不错,来,再咳一次,”尽管谁都知道衣服脏了,要立马换,可我们的眉头都不皱

一下,继续鼓励病人咳嗽,清理干净。如果病人状况好转,咳嗽次数增多,吸痰有效,我们就会很高兴。在病房外家属的眼睛里,我们只是那进出忙碌,连走带跑的身影,在病房里,我们确是病人身边唯一的依靠。我们最高兴的是病人一天天稳定,一天天恢复,我们心里最舒坦。也使我们从中体会到了职业的价值、心灵的宁静和升华。

戴着“白衣天使”圣洁的光环,我们有彷徨失意,也有喜悦和感动,当遇到病人或家属不理解,不配合我们的工作并加以苛责的时候,那种苦涩的感觉总能让人眼泪盈眶,但太多时候我们的战场充满了硝烟,却没有火药味。记得有一次,我们科转来了一位重度感染,多器官衰竭的大娘,来时已经奄奄一息,大家立刻发挥团队精神,有的连接吸氧管、有的连接心电监护、有的进行静脉穿刺、有的配合医生及时气管插管、有的配合医生行血液滤过„„经过近几个小时的积极救治,大娘脱离了生命危险。那张脸由青紫转为红润,生命体征越来越平稳,我们可以看到亲人们激动的泪水,欣喜溢满所有人的脸庞。又一次争分夺秒的与死神搏击;又一次揪心的等待;又一次加班加点;此时得到了回报,不仅仅是因为重生的喜悦,更是一种成就感,感觉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的结果。那一刻,我们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最真的信息,那种喜悦与兴奋,平时的辛苦与曾有的怨言,在此时都烟消云散,不值一提,那些感动,足以让我们为之而努力,那些感动总能够鼓舞我们向前迈进„„

在生命的单程列车上,护士高超的服务,将使人生旅途的终点得到延伸。崇高源于微小,收获来自付出。像这样的事在重症监护室里是再普通不过了。尽管我们也有过牢骚,也有过怨言,但是我们面对那在痛苦中煎

熬的呻吟,无望哀伤的眼神,我们只知道我们有帮助病人的责任,减轻病人痛苦的义务。我们知道今天所做的,必然会被遗忘,但是我们还是会做。提起死人,你说怕,我相信。老实说,我也怕。可是监护室的护士却是女人常有男人胆。因为有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后,需要时护士还要做尸体料理,有的家属要求帮死者穿上衣服,我们尽量满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真的是只有她们,不求别的,只求心安。

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谁不愿有一双柔软光滑的手,可是我们护士的手的确是不能细看。粗糙,干燥。每天洗手,戴手套,脱了洗,再戴,无论寒冬酷暑,只要是操作,什么都顾不上了,一天下来,洗了不下几十遍,再好的皮肤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你们要问我们后不后悔,“不后悔!”

重负的临床,心花依然怒放,口罩的背后,红唇依然灿烂;宛如冰心老人对护士的评价:“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漫漫长路点缀的百花弥漫,使穿枝扶叶的行人踏过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而不悲凉„„”。

6.危重症医学简介 篇六

方法:对我校届临床专业学生外科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医学模拟教育联合标准化患者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期末考试结果与届学生考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经统计学分析,2007届学生外科学的期末考试成绩高于2006届学生,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

结论:采用医学模拟教学联合标准化患者在医学教学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牢记基础知识,使医学学生从理论到实际工作转换更快。

【关键词】 医学模拟教育;标准化患者;医学教学;教学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医学学生人数逐渐增加,而单纯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从学校到医院实际工作的快速转变。

即使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会发现在医院工作与学校学习的知识有较大差异,知识运用也较为困难[1]。

为此,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促进医学生进步的关键。

我校在医学生教学中,使用医学模拟教育和标准化患者联合,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明显提高,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校2007届临床专业本科生128名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组。

其中男116名,女12名,学生年龄在20~22岁之间,平均(20.75±1.32)岁。

将2006届临床专业本科生130名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其中男118名,女12名,学生年龄在20~22岁之间,平均(20.62±1.41)岁。

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无明显差异,经SPSS软件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2006届临床专业学生,外科学的教学采用常规方法,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完成。

理论教学中穿插课间实习。

2007届临床专业学生,在2006届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医学模拟教育联合标准化患者。

具体方法如下:

(1)医学模拟教育:利用模拟技术,创建出仿真的临床场景和患者,以代替真实的临床情景。

教师在制定教学软件时,除了以往的文字图片外,还需要加入声音、生理、病理、心电图和CT等,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正常机体和病理条件下的差异。

教师在授课中,结合此模拟教育手段,分步、直观和具体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并教会学生如何处理。

让学生在学习中,反复操作和练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2)标准化患者:对临床常见疾病,利用标准化患者。

让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独立完成对患者的问诊(病史采集)、查体、诊断、救治,并处理紧急情况和突发状况。

在标准化患者培训中,注意兼顾多种情况。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除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文素质。

在每次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此次课程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叮嘱学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1.3 实验方法 对两组学生在外科学课程结束后,给予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理论考试和课间实习考核,满分各100分。

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和病例分析能力。

课间实习考核考察学生的问诊、查体、诊断、临床决策和急危重症应变能力。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准确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x±S),数据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2007届学生外科学的期末考试成绩高于2006届学生,两组学生各成绩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

详见表1.

表1.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医疗行业的日趋重视,培养出具有高职业素质的医学生是医学教学的关键[2]。

其不但要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学生,还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快速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转变。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也可看出,2007届学生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理论知识和问诊、查体、诊断、临床决策和急危重症应变能力等均有明显的提高,与2006届学生比较,差异明显,p<0.05。

但是,实施此教学模式尚处于应用初期,仍存在一定问题,如标准化患者少,培训困难,且逼真度不足,标准化患者往往仅能够描述出临床常见的疾病和症状,且仅能模拟疾病的主观部分,客观表现等模拟较为困难;而真实的患者往往临床表现复杂,患者文化程度不同,临床问诊、查体等更加困难,与标准化患者有较大差异。

模拟教学所需费用较大等。

因此还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需要学校、教师、医院等不断努力,将多种教学模式结合,提高医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郑玉清.标准化患者的培训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运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6(17):1492-1493.

7.《现代医学》简介 篇七

《现代医学》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7562、国内统一刊号:CN32-1659/R。其以中高级卫生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 主要报道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科研成果以及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设有专家论坛、论著、经验交流、临床病例讨论、综述、个案报道、误诊误治、中医中药、护理等栏目。

自2009年起现代医学启用网上投稿系统 (网址http://www.xdyx.org.cn ) , 作者可登陆后注册投稿, 并跟踪稿件状态。

8.重症医学科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 篇八

【摘要】目的:对重症医学科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情况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自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接收的患者共96例,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均分成两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48)与人性化护理(观察组,n=48)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结果:从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92%,对照组为75.00%,两组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了提高护理满意度,促使患者尽早脱离生命危险期,对症治疗的同时,建议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人性化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14-02

近年来,随着病人对医疗质量要求的不断增加,引入高效、优质的护理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1]。人性化护理服务是21世纪现代护理管理学上所提倡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护理的目的在于满足病人心理、生理、精神等多方面的舒适状态,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治疗效率。为此,文中选取96例重症医学科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就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简单对比,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理资料后,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自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接收的患者共96例,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均分成两组,各自48例,就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的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其中观察组中,女性23例,男性26例,患者平均年龄(49.23±5.24)岁,对照组中,女性20例,男性28例,患者平均年龄(51.24±5.28)岁,所有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且生活不能自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对比中,组间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包括用药指导、基础护理、异常情况处理、饮食护理等,促使患者尽早脱离生命危险期。

1.2.2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是:

1.2.1做好心理护理

重症患者的特征是:发病突然、病情重、病死率高,绝大部分患者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易表现出紧张、害怕、悲观等,所以,医护人员在积极配合医生实施抢救的同时,要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增进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认真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对于一些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患者,可通过手势或书写等交流方式,满足病人的需求,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在护理期间要尽可能减少病人裸露的时间和部位,疏导好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帮助其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1.2.2.2舒适护理

人性化护理中,舒适护理也非常重要,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一个优雅的住院环境,做好对病房的通风,从而确保病房空气新鲜,对病房内的空气湿度、温度进行有效调整,使病房内的空气湿度有效控制在50%到60%之间,使病房内的空气温度有效控制在22摄氏度到24摄氏度之间,总之,要采用各种方法使患者保持心理舒适,环境舒适、吸氧舒适、体位舒适以及静脉输液舒适等,促进病情稳定。

1.2.2.3做好健康宣教

护理期间,医护人员要做好患者或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充分利用探视时间进行交流,给患者或家属介绍有关病情,治疗情况,同时告知其用药情况,并指导其合理饮食等,除此之外,还要指导患者家属参与病人的护理工作中,如翻身、按摩、擦洗等,减轻患者的孤独感,使患者感受到亲人的关心,此外,医护人员还要安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促使其更好的配合医生治疗,加快机体康复进程。

1.2.2.4做好对症护理

护理期间,医护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了解病人神志、瞳孔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其水、电解质是否平衡,等,同时情敌给予患者进行拍背、翻身,辅助器排痰,确保呼吸道通畅,预防褥疮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现,要及时对症处理,避免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要加强对病人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尽可能及早采取预防措施,规避并发症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病情恢复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记录数据信息并对比。

1.4统计学分析研究

本组护理实验研究中,对所有患者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均在SPSS21.0专用软件中输入,计数资料的表示和检验分别是:[(%),X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反之,无任何统计学研究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对比,详细如下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97.92%,75.00%,组间差异比较大,P<0.05.

3讨论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的就是护理的重要性。人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综合体,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开放系统,现代医学的护理模式强调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实质[2]。重症医学科属于一个特殊科室,该科室所收治的病人比较复杂,因此,对症治疗的同时,恰当、高效的护理干预模式非常关键。文中经实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从心理、舒适度、健康宣教、对症等方面具体开展,在疏导好患者心理情绪的同时最大限度满足病人的生理和精神需求,此方案保证了护理质量,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3]。结合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实验差异经X2检验,P<0.05,由此可见,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值得推广和普及。

综上,为了提高护理满意度,促使患者尽早脱离生命危险期,对症治疗的同时,建议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冬梅.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19):328-329.

[2]王晓蕾,郑宏莉. 优质护理在重症医学科的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5(16):251-252.

9.重症医学科重点专科总结 篇九

项目工作汇报

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老百姓就近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自2011年8月开始,我科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展市级医疗特色专科建设,现将医院的基本情况及科室近三年来开展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医院概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綦江医院、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坐落在美丽的綦河之滨。始建于1940年,历经70余年的发展,始终秉承“仁心仁术、厚德济生”的核心理念,现已建成为一所医院占地面积76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开放床位800张,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并与多家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开展合作,成为其托管医院或教学指导医院,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承担着渝南黔北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诊急救任务。医疗服务范围覆盖綦江全区并辐射到邻近的贵洲、巴南、江津、万盛等地,总服务人口超过200万。2010年6月,医院被列为重庆市首批三甲医院建设单位。医院紧紧围绕建设三甲医院的总体方案,以打造渝南黔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重视学科建设和发展,强化医院管理及内涵建设,保证了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

二、专科概况

科室成立于2007年,于2011年成为重庆市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单位。2012年搬迁到新外科大楼,科室用房面积为1600平方米,设有28张监护病床,实际开放床位20张。拥有每张床配备完善的独立干湿分区吊塔系统和床旁监护仪,拥有迈瑞T8中央多参数监护仪15台,进口高端有创呼吸机15台、无创呼吸机2台,进口微创血液动力学监测仪1台,丹麦雷度BL800大型血气分析仪1台,床旁心肌损伤检测仪(AQT)1台,连续血液净化机(CRRT)2台,电子胃镜、支气管镜工作站1套,纤维支气管镜1台,进口微量注射泵输注管理系统1套,进口输液泵14台,微量注射泵46台,亚低温治疗仪3套等先进设备。

专科团队建设:为全面推进科室“人本位”整体医疗的运行,促进科室长远发展,医院加大了优秀人才、成熟人才的引进力度,充分满足科室的人员配备需求,使科室的医护人员配置合理。建设前全科正高职称 人,副高职称 人,中级 人,本科学历 人:建设后正高职称 人,副高职称 人,中级 人,本科学历 人,在职研究生1人。

学科带头人张文军:本科,副主任医师,急救部、重症医学科主任,重庆市卫计委重症医学质控专家组成员、重庆市綦江区急诊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委员,从事临床、教学工作23年,2000年组建急诊科,2007年组建ICU,擅长重度创伤、急性中毒、各系统功能衰竭等各种危重病的救治。曾指挥2008年同化煤矿事故的抢救工作、负责5·12地震的抢救工作。主持开展市级科研1项,区级科研1项,发表论文4篇。

副主任李多:本科,副主任医师,重庆市神经外科介入专委会成员从事外科工作20余年,曾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西南医院及重医附一院进修学习。擅长多发创伤的急救与诊治,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组织开展市级科研1项,发表医学论文5篇。

护士长金城梅:大学本科学历,从綦江区人民医院护理质控成员。医院危重症护理组成员,从事护理工作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及护理管理经验,擅长内外科急危重症护理,组织开展市级科研1项,发表论文5篇,年荣获重庆市优质护理新进个人。

三、创建保障

领导支持:市、区各级领导关心科室发展,多次到科室视察、指导工作。医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也定期到科室进行现场办公,帮助科室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先后30余次邀请专家亲临现场,针对创建工作及科室医疗、护理工作进行指导。通过现场查看、专题讲座、疑难病例查房、病历质量检查讨论等方式,对我科的医疗、护理临床及管理工作给予了全面的指导。

医院支持:医院为科室提供人力资源配置保障,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完善专科团队结构建设。病房环境、设施得到改善,并购置中央监护系统、呼吸机、微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持续性血液净化机(CRRT)、血气分析仪等大型设备。

专科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建设期间外出进修25人、参加会议和培训100人,晋升副高1人、1名医生读在职研究生。

资金保障到位:市财政拨款专项资金25万元,医院配套支持专项资金25万元,共计50万元。截止2014年9月,科室已经支出经费 元,其中购买设备: 万元,培训学习、科研、新技术: 元,剩余 元计划用于外出学习培训、专家指导、科室质量持续改进。

专科规模扩大:人员由建设前的 人增加至64人;床位由建设前的15张增加至28张;建设前仅有总价值 万的医疗设备,建设后增加至总价值达1600万的医疗设备。

四、创建措施

科室制定目标:成立綦江区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打造渝南黔北区域创伤(中毒)和危急重症救治中心。

科室管理:制定科室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专科计划;明确专科建设管理责任。成立专科建设小组,根据计划逐步实施,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建立专科建设工作制度,形成专科建设评估、督促机制。

1.制定建设规划及方案:召开专科建设动员会,让全科人员明确专科建设的目的及重要性。

2.专科建设推进会:定期召开评估会议,对进行中的专科建设工作进行适时评估,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

3.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定期召开医疗、护理一体化的质量控制会议(目前每月召开一次)。进行三管检测、手卫生依从性与消毒暗访,提高医务人员无菌观念,降低医院感染率。科内提倡人人参与管理,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相互提高。

4.专科技术建设:定期进行业务培训。科内每月开展专科知识小讲座2次以上,对专科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不断的深入了解,由科内人员轮流进行讲课,并进行考核。以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专科理论知识。

5.实施科室5S管理:为科室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病区环境,塑造一个良好的科室形象,使科室人员养成良好的物品管理习惯。并且方便在工作中很快的找出需要的物品。

6.操作技能及应急培训:科室定期进行各项操作技能培训,以理论培训——理论考核——操作考核——评估——再陪训的方式,让全

医护人员熟悉掌握危急重症的救治以及处理流程,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抢救成功率。

五、创建成效

专科设施条件改善:2012年10月,科室搬迁至新外科大楼,病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科室在建设期间新增 设备。

专科队伍素质提升:建设期间,晋升正高职称 名,副高 名,中级 人,引进硕士研究生 名。

专科服务能力提升:收治病人有建设前的 人次增加至 人次,占全院比例的住院人次由 增加至,专科开展优质护理、等项目。科室实施5S管理和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加强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专科影响力提升:埠外住院病人比例由建设前 增加至。医师外出会诊人次建设前(2010年)例,建设后(2013年)例;院外转入病人人次2010年 人,2013年 人;转上级医院人次2010年 人,2013年 人。

专科技术水平提升:建设前后对比(技术对比:CRRT例数、新技术例数,新技术项目)

专科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规范化诊疗水平提高:

急危重症患者、疑难疾病患者处理水平提高:为多人次严重创伤、急诊外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成功率高达98%。

专科医疗质量提高:建设前(2010年)三管率 ;非预期48小时重返ICU率 ;非计划拔管例数 ;专科病历甲级率 ;入

出院诊断符合率达 ;专科病种治愈好转率 ;平均住院日 天;病床使用率 ;医疗纠纷 例。建设后(2013年)三管率 ;非预期48小时重返ICU率 ;非计划拔管例数 ;专科病历甲级率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达 ;专科病种治愈好转率 ;平均住院日 天;病床使用率 ;医疗纠纷 例。通过合理用药,药品比例下降、药品收入减少、抗菌药使用率降低、抗菌药DDD值下降。

专科科研及新技术得到提高: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科实行激励机制,鼓励全科人员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及新技术,开展市卫生局科研项目 项: ;开展綦江区科委科研项目 项:

。其中 建设期间全科申报新技术 项,并在临床广泛开展。

科室荣誉:

专科合作交流增多:近两年来,上级医疗机构累计派出30多位专家来院指导,开展教学查房11次、专科知识讲座16次、会诊4次、手术2次。我科选派20余人外出学习交流,每周开展教学查房、护理查房等,定期举办科内小讲座,每月进行三级培训及草错培训。今年,由我科牵头的綦江区普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立,科主任梅礼强担任质控中心副主任及专家组组长。2014年6月,由我科承办的《綦江区普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立大会暨綦江区肝胆专科学术交流会》在我院成功召开。

五、下一步工作规划

1、进一步加强专科队伍建设:提高专科队伍素质,轮流派医生、护士于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保持持续有人员外出学习交流,以掌握最新动态,1-2年内拟引进成熟技术人才、硕士、博士各一名。2名主治医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3名主管护师晋升为副主任护师。拟1-2年内引进硕士、博士、成熟技术人才各1人。

2、加强科室设备投入,拟1-2年内再次增加腔镜设备、胆道镜、十二指肠镜各1套,购置射频消融设备1套,开展肝癌射频消融术,同时依托医院新购置DSA设备,开展肝癌介入治疗,依托原有腔镜设备,开展腹腔镜下脾切除、门体断流术、肝肿瘤切除等新技术;

3、进一步提高专科技术水平:3年内危重患者比例达到10-15%,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达到99%。

4、加强临床科研,推动医疗技术进步:拟5年内申报科研项目达9-10项;

10.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培训 篇十

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培训

1、护理人员素质

2、重症医学科固定在岗护士条件:①必须取得护士执业证书;②在医院其它科室试用3个月,经理论、技能考试合格;③在全院内、外大科轮转满3年,具有一定临床护理经验;④经过三个月的专科准入培训,培训结束后经理论、技能考核,成绩达标,方可从事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工作。

3、重症医学科收住的均为危重病人,随机性大,病情严重而复杂,病情程度难以估计,往往需要紧急抢救。因此重症医学科护士还必需具备以下条件:①专业性强,知识面广。认真学习护理专业知识,掌握护理新动向,了解各种危重病的临床表现、抢救程序,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有精湛的护理技能和敏锐的观察力;②镇定自如,反应灵敏,操作熟练,忙而不乱,争分夺秒地配合医生进行及时、准确、有效的抢救。③坚守岗位,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认真执行“三查”、“八对”。④ 语言要有专业性、逻辑性,符合职业道德要求。具有双向法律防护意识,既要保护病人的利益,又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4、综合培训

1、在临床内、外大科轮转了三年的护士已具有一定的护理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但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如何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及紧急情况下抢救仪器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尚有欠缺,因此,对她们进行重症医学科的专科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2、专科准入培训 培训时间为3个月,培训内容如下:第一周:①熟悉重症医学科的概况、环境布局;②掌握重症医学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班次的工作内容及岗位职责;③掌握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护理。第二周:①介绍接、送病人的程序;②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看护一个病情较稳定的病人;③讲解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消毒及保管。第三周:①熟练掌握病人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②熟练插胃管、喂食,留取各种检验标本。第四周:熟悉外科各类导管相关知识及护理操作规程。第五周:①掌握深静脉置管护理;②学习动脉血气分析的采集及血气分析报告的阅读。第六周:学习本科表格式护理文件书写格式,在带教老师指导下书写护理记录。第七周:熟悉有创血压监测相关知识,掌握有创血压监测。第八周:掌握输液泵、微量泵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能独立进行人工气道的护理。第九周:①掌握简易呼吸器使用的相关知识;②学习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技巧;③掌握医嘱处理流程,熟悉使用电脑处理医嘱。第十周:熟悉呼吸机使用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

第十一周:熟悉呼吸衰竭及ARDS的诊断、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第十二周:学习心电除颤技术,掌握心肺复苏术。

2.2.2 专科理论知识培训 科内理论培训:每月二次业务学习;每月一次护士长晨间提问及护理业务查房;每二个月一次专科、三基理论考试;每季度一次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并做好记录。护理部理论培训:①五年以下护士:每月一次护理业务学习,每月进行一次专科、三基理论考试,成绩达标;②五年以上护士:每季度一次护理业务学习、专科及三基理论考试,成绩达标。每季度一次全院护理业务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

2.2.3 专科操作培训 护理操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通过示教、讲解、提问、讨论的方法提高护士对护理操作技能的认识,加深对规范化操作流程的印象。最需要接受的操作培训项目是:简易人工呼吸器的使用、心肺复苏术,这也是患者突发心跳骤停后,在医生未到抢救现场时护士可以独立完成的急救操作,尽早实施此类操作能为患者获得成功复苏奠定良好的基础[1]。其次是:监护仪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除颤仪的使用、气管切开护理、气管内吸痰、经口鼻吸痰、接手术后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静脉滴(推)注泵的使用、动脉穿刺术、轴线翻身法、心电图机的使用等。

科内操作培训:护士长定期组织全科护士进行专科操作培训,每季度有计划地进行各项操作考核,并做好记录。护理部专科操作培训:指定专人负责重症医学科护士进行专科操作培训,每季度有计划地进行专科各项操作考核,成绩达标,与个人年终考核成绩挂钩。

2.2.4 规范交接班培训 采取主动流程管理模式进行交接班,在交接班过程中,接班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较传统的交接班模式更全面,更能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对患者病情的观察能力,避免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护理部制定交接班制度,每周二次进行跟班检查,以强化规范化交接班。

2.2.5 专科再培训 重症医学科护士每两年需参加各级护理学会举办的学习班、专题讲座或学术论文交流,培训率达100%;每两年接受院部专科再培训,考核成绩必需达标,方可继续从事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工作。

2.2.6 选派外出培训 为了掌握护理学科专业发展的趋势,在临床实践、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护理部每年选派重症医学科优秀护士参加国内各种短期培训班或进修学习;为了配合医疗开展各种新业务、新项目,选派优秀骨干与医生同步外出进修学习,以提高专科技术水平。

2.3 科室考核与综合鉴定

2.3.1 重症医学科上岗护士培训结束后,由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其进行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基础护理操作考试。

2.3.2 护士长组织全科医务人员根据考试成绩和平时工作表现进行无计名投票,对新上岗护士进行综合鉴定,考核合格者方可从事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对确实不能适应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的护士,由护士长递交书面报告上交护理部,严格把好留用关。

2.4 满意度调查

2.4.1 护士长带领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对住院患者每月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做好记录,并与个人奖金分配挂钩。

2.4.2 护理部每月一次对科室住院患者及全院医生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医生对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价。

2.4.3 将各种问卷调查结果与科室护理质量考核、护士长个人考核及十佳护士考核挂钩。小结

11.危重症医学简介 篇十一

护理质量是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指示精神,我院在部分科室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ICU是试点科室之一,通过建章立制、教育培训、试点先行、规范服务、创新管理等举措,我科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实施方法

1.1组织成立“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护理部带头,各病区护士长参与。对试点科室现有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后。科室与医院签订承诺书。

1.2教育动员 在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活动的初期,护士长对全体人员进行动员,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目标、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及相关标准和要求,进一步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转变了服务理念,充分调动了广大护理人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根据科室的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改进科室工作,努力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2 具体措施

2.1 加强护士培训,全面提升临床护理技能 考虑我科护士年资低,为更好的提供优质护理,提升护士的业务技能,对全科室护士进行基础护理25项操作培训,人人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还制定了分层次、分阶段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对工作年限在2年内的,主要加强护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培训;对工作2到5年的护士,加强专科知识,技能的培训;年资较高的护士,主要加强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分析能力,疑难病人的护理,参与病房的管理。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大大提升,保证了优质护理的顺利开展。

2.2 公示护理服务内容 在病区将基础护理服务宗旨和内容,“分级护理服务标准”,“护理服务内涵和护理服务项目”制成公示牌张贴在病房走廊.向患者和社会主动公开服务标准和内容。引入患者知情监督机制,逐步过渡到患者家属陪而不护.全部基础护理由护士和经过培训的生活助理人员完成,减少患者的负担。完善护患沟通、监督的渠道,以此取得病人满意。

2.3强化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内容 。ICU的全体护理人员加强基础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都做到一丝不苟。病情允许,每周为病员洗头一次。为病员修剪指甲,为女病员梳头,为男病员刮胡子,理发等等。床单元保持整洁,平整,被服随脏随换。防褥疮床垫的使用,大大减少了褥疮的发生。为病人翻身,叩背,体外震动排痰机的使用,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

2.4 做好健康教育 人性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护理服务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ICU病员病情重,生活不能自理,院感控制的需要,严格限制了非医务人员的探访,家属不能陪在患者身边,对自身疾病知识缺乏,增加了患者的孤独、恐惧和焦虑,需要护士主动评估病人状况、了解病人检查结果、与患者多交流沟通,消除患者的恐惧,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主动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做好病人生活护理、向病人做宣教及康复指导。全面完成病情观察、治疗性护理、健康教育、陪送检查等工作,为病员提供全程无陪护护理服务。努力做到让家属放心、让患者满意。

2.5 建立基础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我科室成立基础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科室基础护理的监控工作,加大輔导与督导力度,设计了基础护理落实单,既方便检查落实又可统计基础护理工作量,为绩效考核、临床护理考核及评优等提供依据。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2.6 简化护理文件书写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件书写的通知》,我科严格根据责任、安全简化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重症医学科护理记录单,采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记录,减少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增加了护士直接接触病人的时间 。

3 结果

3.1和谐了护患关系,加强了护患沟通 护士在病房的时间增加,为患者进行基础护理的时间增多,近距离接触相应增多,加强了护患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优质服务使患者感受到关注与关怀,增进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患者满意度为100%,护理人员个人满意度为100%,创历年最高。

3.2护士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护理人员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主体。通过教育培训、管理模式改革和绩效考核等,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感,使其从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尤其是夯实基础护理、优化专科护理、加强健康教育等举措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赞誉与高度信,其社会价值与专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也进一步提高。

4体会

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满足了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保证了病人的安全,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了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在当今社会,服务作为一种竞争手段所得到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各医疗机构都在强调优质护理服务。各医疗机构均采取有效措施,深入践行优质服务。原有护理体制不够重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繁多,护士在病房时间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得到不断深化及发展.真正把护士还给患者。其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还有待完善,其不足之处在于所需护理人员较多。而且在基础护理到位的同时,仍需注重专科护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罗玉红,刘沛珍,何志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体会[J].护理学报,2010,17(12):47-79

12.《现代医学》简介 篇十二

《现代医学》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1 -7562、国内统一刊号: CN32 -1659/R。其以中高级卫生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 主要报道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科研成果以及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设有专家论坛、论著、基础与临床、综述、病例报告、误诊误治、中医中药、护理等栏目。

自2009 年起现代医学启用网上投稿系统 ( 网址http: / /www. xdyx. org. cn) , 作者可登陆后注册投稿, 并跟踪稿件状态。

13.重症医学科管理与持续改进 篇十三

4-9-1重症医学科布局、设备设施、专业人员设置及医院感染控制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4-9-1-1重症医学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C】1.重症医学科布局流程合理,洁污区域分开,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病房配置设备设施符合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设备要求。

说明:重症医学科设立两个通道,实行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分流,患者及其家属与医护人员通

道分流。医疗区域与医疗辅助区分隔,处置室同治疗室分隔。材料目录

1.科室平面图和病区结构图。

【C】2.信息系统有检验、影像等医技检查信息的及时传递。

说明:科内每台电脑均安装有对检验结果信息查询的联众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CLIMS),有对影像结果信息查询的GE HeAlthC Are C entriC ity RIS CE系统。材料目录 详见现场。

【B】1.重症医学科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跪大于1米,最少配备一个隔离间。

说明:重症医学科每床使用面积约15平方米,床间距约1米,重症医学科有三个隔离间。材料目录 详见现场。

【B】2.有专人负责设备维护,设备、设施处于备用完好状态。

说明:设备由专人负责维护,确保设备、设施处于备用完好状态。材料目录

1.科室医疗设备一览表。

【B】3.信息系统有支持医疗质量管理和医院感染监控的功能。

说明:科室医生办公室内每台电脑上均安装有医疗质量管理的TP-EMR天鹏电子病历系统,监控医院感染病原菌检测结果的联众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CLIMS)。材料目录 详见现场。

【A】1.重症医学科与手术室、输血科、影像科等紧密相关科室距离半径短,为患者诊疗提供及时 支持。

说明:重症医学科与手术室相距约3米,与输血科相距2米,与影像科相距约30米,与B超室相距约50米。能及时行床边B超、X线摄片等影像学检查。材料目录 详见现场。

4-9-1-2重症医学床位设置与人力资源配置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C】1.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比例2%~5%。

说明:重症医学科床位数为22张,医院床位数为1208张。材料目录 详见现场。

【C】2.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不低于0.8:1,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不低于2.5~3:1。

说明:重症医学科固定人数15人,轮转人数3人,医师人数与床位数比为0.8:1。护士人数与 床位数之比。材料目录

1.重症医学科医师人员一览表。2.重症医学科护士人员一览表。

【C】3.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每天至少应保留l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

说明:床位使用率为95%左右,每天有预留1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材料目录 详见现场。

【C】4.医护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技能要求,具备独立工作能力。

说明:我科医师在2009年12月由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管理部、继续教育部共同承

办的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项目中培训考核合格。我科医师在2010年由江苏省卫生厅医学会举办,苏州医学会承办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治疗指南》中考核合格。材料目录 1.《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合格证书。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合格证书。3.《临床治疗指南》合格证书。

【C】5.设有净化病房和隔离病床。

说明:找科设有4张隔离病床。其中重症监护室2张,术后监护病房2张。材料目录 详见现场。

【C】6.人员配置专业化,固定医师床位比≥50%,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符合要求,抢救成功 率≥85%。

说明:我科固定医师床位比为50%。每月抢救成功率)85%。详见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信息报表。材料目录

1.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信息报表。

【C】7.严格执行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准。

说明:根据卫生部制定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制定了重症医学科收治与转出标准。材料目录

1.重症医学科收治与转出标准。

【B】1.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比例大于5%且小于8%。

说明:重症医学床位数为,医院总床位数为1208张床,占比例为。材料目录 详见现场。

【B】2.科主任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说明:江苏省卫生专业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于2003年评审,刘龙己具备副主任医师资格。材料目录

1.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B】3.护士长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说明:2007年5月朱小英护士长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材料目录

1.护士长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A】1.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比例达到8%。

说明:重症医学床位数为22张,医院总床位数为1208张床。材料目录 详见现场。

【A】2.科主任具有主任医师资格。材料目录

1.科主任主任医师证书。

4-9-2有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实行“危重程度评分”,定期评价收住患者的适宜性及临床诊疗质量,并能以此评价改进措施的有效 性。

4-9-2-1有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实行“危重程度评分”。

【C】1.有重症医学科收住患者的范围、转入和转出标准及转出流程。

说明:根据卫生部制度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制定了重症医学科收住患者范 围、收治与转出标准。材料目录

1.重症医学科收住患者的范围、收治与转出标准。2.重症医学科转出流程。

【C】2.对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实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

说明:目前世界上应用晟广泛的危重病评分方法为1985年美国学者KnAus提出的APA CHE II 评分系统,APA CHE评分分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分值越高,病情越重,死亡风险越大。材料目录

1.详见现行病例中危重病人APACHE II评分表。【C】3.有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的相关规定。

说明:根据卫生部2012年制定的第84号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华医学会、中华

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04年制定的第285号令《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苏卫办医K2012习iso号),制定的《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材料目录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3.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2014年版)。4.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012年修订)。【C】4.有储备药品、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和使用的规范与流程。

说明:依据《药品管理法>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储备药品管理制度。材料目录

1.储备药品管理和使用的流程。

2.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和使用的流程。

【C】5.有对上述制度、职责、规范及标准、流程的培训工作人员知晓相关岗位职责和履职要求。材料目录

1.重症医学科科室工作管理制度。2.重症医学科各岗位职责。3.重症医学科技术操作规范。【B】1.科室内有定期质量评价。

说明:详见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指标信息报表。材料目录

1.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指标信息报表评价。【B】2.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材料目录见职能科室台帐

【A】1.转入转出患者与标准的符合率≥900/。

说明:转入转出患者指征符合率95%左右,详见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指标信息报表。材料目录

1.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指标信息报表。【A】2.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90%。【A】3.疾病严重程度评估率达100%。

说明:每份运行病历均有疾病严重程度评估,疾病严重程度评估率达100%,具体详见重症医学 科质量控制指标信息报表。材料目录

1.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指标信息报表。

4-9-3有分级查房制度与执行程序,医院对医师与护理人员实行资格、技术能力准入管理,达到“重

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基本技能要求”;严格执行核心制度,对重症疑难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查房剃度;

患者诊疗活动由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主持与负责。

4-9-3-1医护人员实行资格、技术能力准入及授权管理。

【C】1.有医护人员资格、技术能力准入及授权管理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说明:根据卫生部《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与程序。材料目录

1.有医护人员资格、技术能力准入及授权管理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C】2.对医护人员进行重症医学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

说明:我科医师在2010年由江苏省卫生厅医学会举办,苏州医学会承办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治疗指南》中考核合格。

【C】3.护理员、保洁员经过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后上岗。材料目录

1.医师重症医学专业理论培训合格证书。2.医师重症医学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B】1.对高风险技术操作实行授权、定期评估和再授权管理。

说明:对高风险技术操作根据医师的职称、工作能力授予权限。并于每一季度进行一次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再授权。材料目录

1.重症医学科诊疗操作权限一览表。【A】1.有定期考核与再培训。

说明:每一季度进行一次考核与再培训。材料目录

1.定期考核表。

【A】2.再授权管理,保证医护人员技术能力,呈持续提高状态。

说明:根据定期考核培训后,医护人员技术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材料目录

1.重症医学科诊疗操作权限一览表。

4-9-3-2执行核心制度,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C】1.有落实核心制度的相关规定与措施。

说明:

在落实核心制度方面,一是以《医院规章制度汇编>为重点,注重对医务人员进行核

心制度的教育和培训,在培训的同时对制度的相关内容定期组织抽查,使医务人员人人熟悉和掌握

这些制度;二是加强督导检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分成多个小组,每周二下午定期进行

医疗质量和核心制度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总,并反馈给各科室;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对于违背

核心制度的医务人员根据情节给予通报、罚款等严肃处理。材料目录

1.医院规章制度汇编。

【C】2.患者诊疗活动由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主持与负责。

说明:每位患者均由一名由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担任的医疗组长全面负责该病人的治疗活动。材料目录

1.重症医学科医疗组长一览表。

【B】1.有多学科协作与支掎机制通过重症医学科与相关学科医师联合查房、病例讨论等形式,提 供专科诊疗支持。

说明:有重症医学科与相关学科医师联合查房病程记录,有多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材料目录

1.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2.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

【B】2.职能部门对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有监管,有分析和持续改进措施。材料目录见职能科室台帐

【A】1.有符合转出标准患者及时转到相应科室的相关规定和执行流程,无推诿现象。材料目录

1.符合转出标准患者转到相应科室的相关规定和流程。

4-9-4有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定,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所致血行性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泌

尿系感染有预防与监控方案、质量控制指标,并能切实执行。

4-9-4-1有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定,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所致血行性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

泌尿系感染有预防与监控方案、质量控制指标,并能切实执行。【C】1.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遵循手卫生规范,有相应的设备。

说明:在进入重症医学科两个通道口处,在每个病房门口及每个床边均配置一瓶一次性使用免洗速 干手消毒剂。材料目录

1.手卫生SOP。

【C】2.有消毒隔离制度,消毒药械使用规范,医疗器械使用后处置正确。材料目录

1.消毒隔离制度。2.消毒药械使用规范。

3.医疗器械使用后处置正确。

【C】3.有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规定及措施,并落实。材料目录

1.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2.医疗废物管理SOP。

【C】4.有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等相关制度及措施,并执行。

说明:每份运行病历中均由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评估表一份、留置导尿管评估表一份、呼吸机评估表一份。材料目录

1.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措施。

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卫办医政发【2010] 187号)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卫办医政发【2010] 187号)【C】5.落实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相关规定。

说明:根据卫生部令2012年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卫生厅修订的《江

苏省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的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处罚权限管理规定和抗菌药物处 方权限授权公告。材料目录

1.抗菌药物处罚权限管理规定。2.抗菌药物处方权限授权公告。

【B】1.科室有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感染控制情况定期分析、评价及整改措施。

【B】2.有主管部门履行监管,有分析、评价、反馈及整改措施。材料目录

1.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每月质量控制指标信息报表。【A】1.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有持续改进案例。材料目录

1.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每月质量控制指标信息报表。

4-9-5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

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保障患者的安全,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4-9-5-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 理。

【C】1.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材料目录

1.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2.质量与安全管理记录本。

【C】2.有适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材料目录

1.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章制度 2.重症医学科各岗位职责 3.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4.重症医学科操作规范

【B】1.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履行职责,定期自查、评估、分析、整改。【B】2.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材料目录

1.质量与安全管理记录本。

【A】1.科室能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有完整的质量管理资料。

【A】2.持续改进有成效。

说明:经过改进,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未再发生。材料目录

1.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每月质量控制指标信息报表。

4-9-5-2重症医学科有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预案、制度与质量与安全指标,医院与科室能定期评价,提出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C】1.有防范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与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材料目录 1.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摔伤的应急预案。2.住院患者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

3.病人发生冲动伤人或毁物行为时的预案。4.触电的应急预案。

5.动、静脉置管脱出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6.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的应急预案。7.护患争议应急处理预案。

8.患者发生精神症状的应急预案。9.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程序。10.患者发生误吸的应急预案。11.监护室突遇断屯的应急预案。

12.气管插管脱出的应急议案及处理措施。

13.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及程序。14.输液过程中出现水肿的应急预案。15.烫伤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16.体位性低血压的应急预案。17.吞食异物的应急预案。

18.脱机后非计划拔管的应急预案。19.胃管脱出的应急预案。

20.胸腔引流管脱出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21.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应急预案。22.药物过敏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23.医疗突发事件处理方案。

24.重症监护室气管套管脱落的应急预案。25.重症监护坠床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26.自缢的应急预案。

【C】2.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无责上报的制度。材料目录

1.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C】3.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

重症医学科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 P)的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率、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率、重症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各类导管管路滑 脱与再插率、人工气道脱出例数等。材料目录

1.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每月质量控制指标信息报表。

【B】1.有落实相关指标的具体措施,并根据相关指标的分析改进质量与安全管理。材料目录 1.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每月质量控制指标信息报表。【B】2.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A】1.持续改进有成效。

上一篇:小升初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参考下一篇:社工老人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