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评估模型

2024-10-28

公共政策评估模型(精选9篇)

1.公共政策评估模型 篇一

行业(产品)纳税评估模型模版

一、行业(产品)介绍

(一)行业(产品)定义

介绍该行业定义、概况、属性以及编号。

(二)企业类型划分

对该行业(产品)企业具体划分类型,并加以说明。

(三)工艺简介

简要介绍该行业(产品)的主要工艺流程及特点。

二、行业(产品)生产经营规律及涉税管理难点

(一)行业生产经营规律

描述该行业(产品)的主要经营规律。

(二)涉税管理难点

详细列举评估可能存在的难点。

三、评估方法

结合该行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经营规律、涉税管理难点,详细列举主要评估方法。每种评估方法不是孤立存在,在税收管理过程中,应运用二种以上方法进行评估测算,相互比对和印证。

具体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部分:

1.原理描述

2.评估模型

3.标准值参考范围

4.数据获取途径

5.疑点判断

6.应用要点

四、印证案例

选取若干典型案例对评估模型进行验证。验证案例应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2.数据采集来源及内容

3.确定疑点列举

4.实地核查情况

5.测算税收差异情况

6.评估约谈

7.评定处理

2.公共政策评估模型 篇二

一、文献综述

作为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 国外的农业保险无论实践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比较成熟。Wright和Hewitt (1990) 提出历史上由私人承办的农业保险业务都以失败而告终, 农业保险需要政府的介入和支持才能得以良好的发展。Gardner和Kramer (1996) 认为政府的补贴可以提高农民的参保率。但Nelson和Loehman (1987) 认为政府在信息的收集和保险合约的设计上多些投入, 比财政补贴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更大, 也就是说政府实行财政补贴的效率较低, 要减少财政补贴投入。Erry skees (1999) 指出从福利与效率的角度看, 政府导向型的农业保险基本上都是不成功的。

目前, 我国学者 (冯文丽, 2004;陈璐, 2004;庹国柱, 2004;费友海, 2005) 从福利经济学理论视角分析农业保险的成果较多, 他们多数认为农业保险会带来农产品产量的增加, 从而使整个社会福利增加。但是, 孙香玉等 (2010) 引用了2007年美国农业法案报告研究内容, 认为农业保险对于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一直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吴建南、刘佳 (2007) 将逻辑模型与财政支出效率评价指标设计相结合, 按经济、效率和效果的3E原则, 从“投入-产出-中短期结果-长期结果”四个层面构建了财政支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孙洁 (2010) 提出财政补贴类项目不能作为一般经济项目进行评价, 应重视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 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寻求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肖海峰等 (2010)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吉林、江苏两省的农业保险效率进行分析, 认为目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增强农户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稳定农作物产量和农户收入方面, 只在局部地区和部分农户中表现出较显著的效用。

总的来看, 中外关于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的研究成果, 有力推动了我国农业保险由“商业化经营”向“政策性经营”转变, 但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效率的分析存在一些缺陷, 如有的只采用定性分析, 无法列出强有力的数据证明, 进而无法提出可靠的针对性建议;有的只运用DEA模型, 没有考虑到外部环境对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影响, 从而使研究结论与现实存在较大偏差等。

二、三阶段DEA模型构建

三阶段DEA模型是Fried H.O., Lovell, Schmidt和Yaisawarng (2002) 在1978年美国运筹学家Charnes, Cooper和Rhodes提出C2R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由于各省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文环境情况不尽相同, 从而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采用三阶段DEA模型, 在将各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投入置于相同外部环境与随机误差的情况下, 对制度效率进行分析。

(一) 第一阶段:传统的DEA模型

基于线性规划技术的非参数前沿效率分析方法数据包络分析 (简称DEA) 有两个基本模型C2R和BC2, 可以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技术效率 (TE) 、纯技术效率 (PTE) 和规模效率 (Scale Efficiency, 简称SE) 。其中, TE与PTE分别测度的是在规模报酬不变与规模报酬可变时决策单元偏离生产前沿的距离, 均反映在给定投入情况下决策单元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SE则给出相似决策单元在规模报酬不变时生产前沿与规模报酬可变时生产前沿之间的距离。BC2模型与C2R模型最大的区别在于规模报酬是否可变的假定, 基于规模报酬可变假定的BC2模型中, 有TE=PTE*SE。

对于n个决策单元 (DMU, Decision Making U-nits) , 假定每个DMU有m种投入, 那么在规模报酬不变时, 对于利用向量xj∈R+m所产出的输出结果变量yi∈r+s (j=1, …, n) , 相对有效性的C2R模型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所求得的θ*为各DMU的TE值, 且当θ*=1时, 称该DMU为C2R有效。当规模报酬可变时, BC2模型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σ为各DMU的纯技术效率值 (PTE) , 则DMU规模效率。

(二) 第二阶段:SFA模型

第一阶段只是单纯从投入产出的直观视角对技术效率进行考核, 并没有考虑到各决策单元所处环境对效率的影响。这一阶段的操作过程是在上一阶段DEA模型计算结果的基础上, 估计外部环境变量对各决策单元效率值的影响, 进行投入变量的差额分析, 从而达到将外部环境效应和随机误差剥离出去, 得到仅由内部管理无效率这一因素造成的DMU投入冗余的目的。

沿用第一阶段的假设, 建立以投入为导向的SFA成本边界模型 (Stochastic Frontier Cost Function) , 分别对n个决策单元的m个投入差额变量 (Slack Variables, 即实际投入量与理想投入量之间的差额, 用Sij表示) 进行回归分析, 第j个决策单元第i个投入因素的差额值表达式为:

其中, 为决策单元j第i项投入的理想值。假设有h个环境变量对投入差额变量造成影响, 则以Sij为被解释变量, 以zj= (z1j, z2j, …, zhj) 为解释变量, 针对每个投入量共构建m个独立的SFA回归方程:

式中fi (zj, βj) 表示确定可行的差额前沿, βj表示待估参数向量;Vij为随机误差项, 服从N (0, σ2iv) 分布, Uij为管理无效率的非负随机变量, 服从N+ (μi, σ2iu) 分布, Vij与Uij不相关, 二者之和构成残差项。为了分离随机扰动因素, 需对Vij进行估计, 运用Jond row.et al. (1982) 的方法, 有:

通过SFA方程回归, 得到外部环境效应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与随机误差影响, 进而调整外生因素对投入额的干扰, 基于最有效DMU, 以其投入量为基准, 对其他各样本投入量进行调整, 结果为:

(三) 第三阶段:调整后的DEA模型

以第二阶段调整后的投入量与原始产出量作为数据源, 再次用传统DEA方法的C2R模型与BC2模型进行效率评价, 所得结果为不含外部环境效应与随机误差的技术效率值。

三、实证分析

(一) 样本指标选取与变量设定

以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运行情况为事实依据, 根据评价指标变量可得性、可量化性、可靠性的原则, 提取我国31个省 (市、自治区)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投入指标, 承保结果指标与环境变量指标。

1. 投入产出指标。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投入主要来源于保费收入, 保费收入是承保数量②、承保次数、承保金额与赔款支出等结果的决定因素, 我国规定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由三级财政补贴 (中央、省级和市级) 与农民缴费构成, 三级财政补贴资金与农民缴费流转环节、运行程序各不相同, 因此投入指标选取中央财政补贴、省级财政补贴、市级财政补贴与农民缴费四项;对于保险, 产出由承保结果所体现, 所以产出指标选取承保数量、参保农户户次与赔款支出三项。其中参保农户户次与农民缴费在保费收入中的占比有关, 承保数量、赔款支出与保费收入直接相关。具体数据见表1。

2. 环境变量选取。

外部环境因素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效率产生客观影响, 不在样本主观可控范围之内, 且影响方向不定。农业保险所保障的农业生产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强的地域差异性, 在时间上有存在季节性和周期性, 交织于自然、社会、经济三大领域, 不可等同于单纯的经济现象和孤立的技术生产。基于上述三个领域在各个方面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所产生影响的充分考虑, 对环境变量做出如下选取:第一, 家庭人均纯收入 (经济因素) , 农业保险需要农民自己缴费, 是一种消费品, 只有收入满足生活必需消费之后, 农户才会根据收入的多少考虑投保。第二, 成灾面积 (自然人文因素) , 我国幅员辽阔, 不同地域面临不同的自然环境, 成灾面积的经验数据差别较大, 不同地区的农民主管上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不同。第三, 文盲率 (人文社会因素) , 保险终归是一种经济形式, 受教育程度会影响农民对保险的认识与理解, 由于农村教育水平相对滞后, 所以选用文盲率作为外部影响因素。

单位:万亩/万头 (只) /亿元

注:数据来源于云南保监局。

(二) 实证结果与分析

1. 第一阶段传统DEA实证分析结果。

本文利用Deap2.1软件, 将原始投入产出数据直接导入计算出31个省 (市、自治区) 2013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技术效率 (TE) 、纯技术效率 (PTE) 和规模效率 (SE) , 结果如表2。从整体上看, 2013年我国31个省 (市、自治区) 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技术效率均值最低为0.792, 且规模效率高于纯技术效率, 这说明20.8%的资源绩效空白主要由技术效率导致。因此, 按样本目前的产出冗余对各个投入要素的改变应以C2R模型计算结果为准。

按地区分,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与内蒙、浙江、福建、江西、广西、海南、西藏八个省的TE、PTE值都为1, 说明这些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效率较高, 资源得到充分地运用, 财政补贴处于技术效率前沿;江苏、安徽、四川、贵州和新疆PTE值为1, 说明这些地区纯技术效率不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个地区的TE、PTE值均低于0.5, 说明财政补贴所发挥的作用有待提高,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从规模报酬情况上看, 山西、广东、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七个地区的规模报酬处于递增水平, 大力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提高参保率、扩大服务体系有利于承担农业生产损失风险效率的提高。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2. 第二阶段SFA回归分析结果。

第一阶段分析结果各地区TE值误差较大, 与实际情形存在一定的偏离, 初步推测原因在于环境变量影响因素对这些地区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在这一阶段, 以第一阶段分析结果得出的各样本投入变量的松弛量为SFA方程的被解释变量, 家庭人均收入、成灾面积、文盲率作为解释变量, 运用frontier4.1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的各环境变量系数的最大似然估计, 估计值如表3。表3中回归估计结果显示文盲率对各投入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为负, 即差额变量会随着该变量数值的增加而减小, 或是技术效率提高;人均家庭纯收入对三级财政补贴的影响系数为正, 说明该变量数值越大, 差额变量越大。对上述现象的经济原因分析如下:在保费补贴与农民缴费按比例分配的制度规定下, 农民纯收入越高, 保费收入中政府财政补贴部分占到的比重越大, 当比重超过某个特定值时, 政府资金就会带来挤占效应, 并且与比重的增加呈正相关增长, 继而三级财政补贴的效率降低;政府与群众在面临较大的成灾面积时会有更强的风险意识, 采取措施主动保障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越大, 因此整体投入的效率越高;对于政策性农业保险, 显然具有良好教育水平地区的制度效率更高。上述各回归系数的影响方向符合相关经济理论分析, 实证达到预期效果。

表3中的伽玛值显示环境因素变量对投入差额的影响比较显著, 必须将环境因素与随机误差项剔除, 才能使各DMU面临相同环境与运气, 从而得到更为客观的研究结果。

3. 第三阶段修正投入后的DEA评价结果。

根据第二阶段所得回归估计结果, 以最坏运气和最差环境下的DMU为标准对各投入变量进行调整, 得到修正后的投入变量, 代替原始投入变量, 再次运用Deap2.1软件重新进行基于BC2模型的估计, 结果如表4所示。与表2分析数据相对比, 发现剔除外部环境与随机误差影响后, 大部分省 (市、自治区) 的效率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整体上看, 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绩效显著提高, 31个省 (市、自治区) 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99, 平均纯技术效率0.943, 平均规模效率0.941, 资源运用低效依然主要由技术效率造成, 占到10.1%。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出现比较明显的阶梯性差异, 在第一阶段DEA平均效率得分分别为0.851、0.719、0.787, 第三阶段DEA平均效率得分分别为0.953、0.931、0.828。显然, 经济、自然、教育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严重导致传统DEA方法对整体效率水平低估和区域差异程度高估, 东部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效率最高, 中部次之, 西部较低。第三阶段的DEA分析结果中TE值达到1的省份增加到22个, 其余9个地区中辽宁、吉林、四川和贵州的PTE值为1, 显示出其内部管理的无效率并非由纯技术效率导致;除湖北省调整后规模报酬变为递增以外, 其他地区规模报酬均未发生变化。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31个省 (市、自治区) 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效率评估, 结果表明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各级财政补贴资金运用效率整体较高, 为保障农业生产、分担自然灾害风险损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个别地区的财政资金分配运用与三级财政补贴结构需要做进一步的改善。财政补贴的改进策略还需融进当地GDP、财政收入、农业总产值、农业占当地GDP比重、当地政府对农业支出额、农民纯收入等因素综合考虑, 可将九个DEA绩效不为1的省份分为两个梯队:河北、辽宁、吉林、河南、四川、湖北六省具有经济水平中等, 大部分属于农业大省特点, 在DEA绩效分层中位于第一梯队, 最值分别为湖北0.929与河北0.658;贵州、甘肃、青海三省的地区性特点为经济实力较薄弱、国民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较低、农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农民家庭纯收入较低, 属于我国相对贫困的地区, 在DEA绩效分层中为第二梯队, 最低值为青海0.225。

从表面看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比率为80%左右, 高于全球平均水平44%, 但由于我国农业保险保“物化成本”, 而发达国家保“收成”, 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呈现补贴范围窄、财政补贴额度不高、补贴方式单一等特点。建议从三个方面提升财政补贴效率:一是根据各地省情民情不同, 实行差别化补贴标准并调整财政补贴结构。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巨灾保险”的要求, 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巨灾保险, 实现农业保险向农业巨灾保险方向转变;二是扩大农业大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 提升农业保险的范围经济, 把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展到粮食流通和蔬菜生产和粮食制种领域, 如增加政策性蔬菜保险、粮食流通和储存保险, 保障“米袋子”和“菜篮子”安全, 实现农业保险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助力宏观经济调控, 推动农业现代化;三是进一步提升中央对西部民族省份 (部分属于第二梯队地区) 农业财政补贴比例, 适当调低县市补贴比例,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保险, 如云南天麻保险、三七保险、普洱茶保险、澳洲坚果保险、桑蚕保险、石斛保险等, 推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 促进少数民族农民增收, 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Privatization.Lessons Learned by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GAO/GGD-97-48 (Washington, DC: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March 1997) .

[2]LEER, YAMAGATA H.Sustainable Social Security:What Would It Cost?[J].National Tax Journal, 2003, 56 (1) :27-43.

[3]Michael E.Porte.Strategy and the Internet[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1 (3) .

[4]苑梅.农业保险的财政政策选择[J].经济纵横, 2009 (1) .

[5]钱振伟, 张艳, 王翔.政策性农保险模式创新及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基于对云南实践的调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38-39.

[6]庹国柱, 朱俊生.试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税收政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 (5) .

[7]李燕凌.基于DEA-Tob it模型的财政支农效率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 2008 (9) :52-62.

[8]方鸿.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效率的地区比较: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 2011 (7) :25-27.

[9]王韧.我国农业保险差异补贴政策研究:基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聚类分析[J].农村经济, 2011 (5) .

[10]高鉴国.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包容特征:解释框架[J].社会科学, 2011 (3) .

3.公共政策评估主体研究综述 篇三

[关键词]政策评估;评估主体

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往往构成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分析过程,其中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分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往往能够决定政策后期的基本走向。

一、公共政策评估主体相关理论研究

(一)政策评估与政策评估主体的概念。对于政策评估的概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着不同的阐述。谢明指出所谓政策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进行分析。

朱志宏认为,所谓政策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张伟平,胡俊生指出政策评估主体主要指直接或间接组织或参与公共政策评估过程的个人、 团体或组织。

(二)政策评估主体的类型。张伟平,胡俊生指出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在公共政策评估系统中处于关键地位,依据不同的标准或者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分为不同的类型。

周建国,张新蕾指出在政策评估中,最主要的评估主体有三类:政府、政策研究组织和一般社会公众。

二、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存在的问题

(一)对政策评估缺乏科学认识。杨慧珍指出不少官员认为政策制定之后,只要确保执行就好,因此视政策评估为可有可无的工作。

张伟平,胡俊生指出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功能完备、科学有效的政策评估机制,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对公共政策评估的科学认识和认真态度还有待提高,决策主体往往认为政策评估是一项可有可无的活动。

(二)政策评估主体过于单一。张伟平,胡俊生指出政策评估主体以官方为主,太过单一。现阶段我国政策评估的主体主要以官方、系统内部评估为主,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等外部评估主体严重缺乏。

王建容指出政策评估主体以官方为主。公共政策评估就是评估主体了解公共政策所产生的效果的过程,并依据一定标准判断这些效果是不是预期的效果的过程。”可见,政策评估的主观色彩较浓,由此也突出了评估主体的选择对评估的重要性。

(三)政策评估主体独立性不足。张伟平,胡俊生指出从组织活动形式上来看, 政策评估组织一般分为官方组织和非官方组织。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凡由官方主导的评估活动由于业务与隶属等关系的影响, 评估组织摆脱不了对政府的依赖, 往往处于附属地位, 很难独立开展工作。 而非官方评估组织又非常短缺。

周建国,张新蕾指出当人们认识到内部评估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其专业性而在于其利益相关性的时候,评估主体独立性的要求就顺理成章地被广泛认可。

(四)政策评估主体存在信息不对称。张伟平,胡俊生指出政策评估过程中需要对大量冗杂的信息进行处理分类, 目前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信息困境” 表现为信息的封闭性、 信息的可信度低、 信息造假等。

杨慧珍指出政府是信息的掌控者,其信息公开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外部评估者的判断。

三、完善公共政策评估主体的对策

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就是确定公共政策由谁来评估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大部分学者基本获得共识,即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应该是多元化,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全面有效。张国庆在《公共政策分析》一书中把评估主体分为政府评估和民间评估两种。政府评估主要是政策制定者自我的评估,民间评估就是与政策制定无关团体的评估包括媒体,民间机构,专家学者的评估。

(一)提高对政策评估重要性的认识。张伟平,胡俊生指出政策评估是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完善政策评估主体,对于保证评估结果的信度与效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慧珍指出要加强对官员和公众的培训,政府要定期通过学校、社区等途径向社会宣传最新的科技知识,使公众提前正确认识政策内容;同时向公众宣传政策评估的重要性,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二)构建多元化的评估主体体系。张伟平,胡俊生指出公共政策的本質属性是“公共性”, 公共政策应体现广大公众的利益,形成一个 360 度全方位的评估主体体系。进一步完善官方内部的评估主体,要特别重视社会组织和公众代表的参与以及专业评估机构的作用。

杨慧珍指出评估机构作为第三部门, 主持评估没有自身的利益诉求, 能够保证评估结果的真实可靠。要进一步拓展公众参与和专家学者、大众传媒和民间组织的参与,其中最为典型的方法就是进行第三方评估。

(三)强化评估主体的独立性。张伟平,胡俊生指出保持评估主体的相对独立性, 不仅可以保证评估的客观公正性及评估结论公信力,而且能够提升公众的参与度。首先,要建立健全政策评估主体体系。其次,通过市场的力量,大力发展外部的民间评估机构。

(四)完善评估信息系统。张伟平,胡俊生指出政策评估实际上就是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在政策过程的开始阶段,就要建立政策信息系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交流和使用进行总体设计。其后,应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快速的信息反馈网络,让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政策制定、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最大限度地保持与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沟通渠道畅通。

四、述评

公共政策评估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作为政策评估实践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政策评估主体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遇到了一些问题。纵观这些文献资料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政策评估主体的重要性已达成一致。学者们纷纷指出,影响政策评估主体最关键的因素是政策评估主体的单一性以及政策评估主体的独立性问题,并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然而对如何协调政策评估主体的多元化与政策评估主体的独立性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谢明.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26.

[2]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23.

[3]张伟平,胡俊生.公共政策评估主体的缺陷及对策[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4(5):33-35.

[4]周建国,张新蕾.论政策评估主体结构的构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5(6):106-111.

[5]杨慧珍.我国公共政策评估主体的缺陷及对策分析[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1):72-75.

[6]王建容.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行政论,2006(2):40-43.

[7]曾爱玲.国内外对公共政策评估的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2012(12):131-132.

4.公共政策评估主体性原则透析论文 篇四

(论文关键词)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原则

(论文摘要)我国在公共政策评估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之一,主要是我国在政策评估方面的着重点在于提出各种不同的评估方法、模式,却忽视了对政策评估的研究。事实上,只有本着利益相关、多元化、独立性、专业化、公开公平、代表性等公共政策评估性原则,才能选出客观、独立、合理、有效的政策评估主体,才会有利于公共政策评估的改进。反之,公共政策评估的有效性将受到影响。

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就是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评估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在评估活动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决定着评估标准的制定、评估范围的大小以及评估方法的选择,从而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评估工作的成败。笔者认为,只有遵照以下系统的评估主体性原则,才能选定客观、独立、合理、有效的公共政策评估主体,才能实现科学有效的公共政策评估。

一、利益相关原则

一般的公共政策教材认为,在公共政策评估活动中,除立法机关、政党组织、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外,比较重要的公共政策评估主体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专业机构和人员、大众传播媒体。在这其中,把政策对象这一重要评估主体排除在外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作为公共政策对象的社会组织和公众,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公共政策给自己的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对公共政策最有发言权。可惜的是,在一些政策评估实践中,具有如此重要发言权的团体往往不能参与到政策评估的过程中,他们不能把他们的意见、他们的切身体会表达出来,这对于公共政策的评估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评估主体中作为政策对象的社会组织和公众代表的缺位,导致公共政策评估过程中相关利益群体和个人话语权的缺失,使得评估结论所涵盖的观点不够全面。社会组织和公众作为政府行为相对人参与公共政策评估,不仅能够提高公共政策评估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更能够提高公共政策评估结论的公信力。

二、多元化原则

长久以来,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都是以政府机关为主的,从中央政府到省级政府再到地方政府都设有自己的政策研究室。但行政官员在其政策评估报告中,常常通篇强调政府做了些什么,政府投入了多少,但对于该政策给目标群体究竟带来了多大的效用,他们却往往没有提到。要知道在衡量政策效用时,我们不能仅仅立足于政府做了些什么。

这种政策评估主体的单一化,使得公共政策的评估往往带有严重的片面性。而且由于评估主体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这种评估也带有很大的不可靠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企业管理界一直风靡着这样一种评估模式——360度绩效评估,又称为全方位评估。它是指由员工自己、上司、直接部属、同仁同事甚至顾客等全方位的各个角度来了解个人的绩效:沟通技巧、人际关系、领导能力、行政能力等等,通过这种理想的绩效评估,被评估者不仅可以从自己、上司、部属、同事甚至顾客处获得多种角度的反馈,也可通过这些不同的反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长处与发展需求,使以后的职业发展更为顺畅。公共政策评估是通过制度保障的、规范化的工作行为,同时也是专业性很强、技术含量很高的研究活动。针对目前评估主体单一化的现状,公共政策评估可以参照360度绩效评估以及国外的成功经验,在目前官方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实行政府、党的组织、权力机关(人大)专业评估组织(包括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特别是“受到政策影响的相关利益群体代表”等多元评估主体的结合,实现评估主体“多元化”。

三、独立性原则

我国的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主要是以官方为主。而我国官方的政策评估又主要是依靠各级政府和党委下属的政策研究中心进行的。从公共政策制定者的角度看,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不独立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经费主要来源于行政拨款,这就决定了这样的政策评估者是很难客观地去评价政府的政策。其二,政府的政策评估会受到内在“人事关系”的不良影响。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爱讲“关系”的国家,政府里面的人事关系尤为复杂,在对公共政策的评估过程中会牵涉到许许多多的利害关系。

这就使得评估主体在公共政策评估过程中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难以保持立场和态度的科学性、客观性。显然,要政府部门自己评估自己并指出其政策的不足是很困难的。J。Q。威尔生曾提出了两条有关政策评估的一般定律:威尔生定律一,假如一项政策研究是由实施该项政策的人或者他们的朋友进行的,那么,所有对社会问题所作的政策干预都会产生所要得到的效果。威尔生定律二,如果政策调研是由独立的第三方,尤其是如果是由对相关政策持怀疑态度的人所进行的,那么,没有任何对于社会问题进行的政策干预会产生预想得到的成果。一般来说,政府的人员常常偏好于证明自己的政策是有效的,而且在政府的内部也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利害关系的制约。因此,要求政府在对自己所制定政策进行评估的时候做到客观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政府的工作人员更习惯于服从上级的领导,为了自身前途也不会去反驳领导。这会导致公共政策评估的信息源受到上级政府部门偏好的影响,使得最后公共政策评估的结论不准确。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民间的政策评估组织,并使之逐渐成为政策评估的重点。在这方面,美国的兰德公司、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英国的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等取得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建立独立的专业评估组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专业化原则

做好政策评估需要具备两个重要的基本条件:一是拥有关于政策方案和政策结果的足够信息;二是拥有关于政策理论尤其是政策评估理论的足够知识。而我国目前公共政策评估活动的主力军一官方政策评估部门往往缺乏有关政策评估的专业理论,大多靠经验进行评估,那么其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就值得怀疑。而专业评估组织(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聚集了大批专门从事公共政策分析研究和实践活动的人士,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评估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专业评估组织成员作为“非官方人士”,其观点和看法不受政府利益和本位主义影响,能更好地保证评估结论的客观真实性。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专业评估人员队伍建设。必须加强对政府决策人员和评估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掌握政策评估的科学理论和相关技术方法,尽快从“外行”转到“内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吸引政策分析专业人士到政策评估组织任职工作;加强官方政策评估人员与非官方政策评估人员的交流和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共享,将评估理论与决策现实有机统一起来。

五、公开公平原则

公共政策是社会生活中各个利益团体之间互相协调利益关系的产物。因此,公共政策的评估也应该建立在各个利益团体共同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要做到平等地协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双方掌握的信息一定要是对称的,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缺乏信息的一方会处于谈判的弱势地位,这是不利于该方的利益表达的,这会使政策更偏向于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也就是说对它更有利。在实际的运作中,有些政府部门在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中,会基于自身的利益而提供虚假的信息,或者出于政治性策略的考虑有意歪曲实际效果,或者提供一些误导性信息,这就使得公共政策评估参与主体在评估过程中,出现了对话地位的不平等。参与评估的主体在缺乏全面真实信息的情况下,也不可能科学客观地去对一项政策进行系统的分析。针对这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公共政策评估中评估参与主体话语权的缺失,政府应该把公共政策制订的目的、规则、标准、实施状况等因素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予以公开,使公共政策评估参与主体在评估前可从有关部门那里获取评估对象的全面、真实信息,使他们能够结合自身的切身体验以及对被代表公众的信息汇总,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同时还应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进行及时的信息收集、分析,以满足对公共政策评估的信息需求。

六、代表性原则

在近年来的公共政策评估实践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评估中已经(上接第128页)非常重视社会组织和公众的代表参与。但是,由于有参与公共政策评估过程的社会组织和公众代表声生方式不尽合理评估参与主体是由上级组织指定,而非通过选举产生,在上级组织指定参与主体的过程中,把一些与政府部门观点相左的社会组织和公众代表排斥在外,或者评估参与主体本身就是公共政策的既得利益者,或者与政府有利害关系等因素都导致评估参与主体的代表性和广泛性的欠缺。赛可否认,实践中有些地方政府也大张旗鼓、兴师动地开展过名目繁多的民间评估公共政策的活动然而由于受政府领导者个人素质影响大,缺乏相应{I勺制度保障,大都流于形式主义。在公共政策评估过程中,要真正重视社会组织和公众代表的参与,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就应该是涵盖所有公共政策评估相关人利益的代表,不论是持正面的评价还是负面的看法的公众都要包括在内。

5.公共政策评估模型 篇五

商业超市作为零售业的一种特有形式,因其经营灵活,直接面向消费者,而深受人们欢迎。目前,全省范围内从大、中城市到县城,各类超市层出不穷,涉及的领域日趋广泛,经营范围不断向商品流通各环节扩展,大有取代传统商业零售之势。但在税收管理上,商业超市普遍存在税负偏低、分户税负差异大等问题,管理难度大,要求税务部门尽快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强化对超市的税收监控,堵塞税收流失漏洞。

一、行业特点

商业超市是超级市场的简称,是一种大型、廉价、自选式商场,经营范围主要涉及食品、杂货、家居用品、家用器皿等。超市的经营环节比较简单,分为货物购进→适量仓储→货架储存展示→货物销售四个环节。商业超市在经营中存在以下特点:

1、经营性质简单。大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个人经营,仅有一小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由原来的老商业零售企业改制而成。

2、大部分商品为商家自购,部分商品为生产厂家或总经销配送。厂家或总经销配送的商品,一般情况下厂家或总经销要给超市一定数额的进场费,或者按占地面积按月支付超市一定数额的场地费,或者按占用货架的尺寸按月支付超市一定数额的展示费,商品统一配送、送货上门。

3、实物返利现象普遍。自购的大部分商品都会有一定比例的利润返还,俗称返利或台阶费,销售的量越大,返还的比例越高,但多为实物返还;

4、有明显的淡旺季,淡旺日之分。一年中的第四季度、中秋节前二十天为销售旺季,其次是节假日和星期五、六晚上。如果不受其它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下半年的销售额占年销售额的三分之二左右;四是销售方式多样化且不断更新,但大致可归纳为两类:一类为自购商品自己销售,一类为生产厂家或总经销配送的商品一般情况下由其派人营销。

5、销售收款方式大多是通过电子收款机销售货物,目前量贩超市行业使用的电子收款机均未安装使用税控装置,电子收款机均已作过技术处理,不能进行日汇总和月汇总。

6、经营费用单一。日常经营费用主要项目是经营用房租赁费、营业人员工资、电费。

7、销售商品全部是现金交易,发票使用量少。量贩超市的销售对象基本上是消费者个人,大多不索取发票。

二、行业征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1、经营业主普遍纳税意识淡薄,不能积极主动配合税务机关工作,大多数存在少缴或不缴税款思想,给税务机关的日常税源管理增加工作难度。

2、不设置会计帐簿和发票粘贴簿,不能提供准确税务资料。大多数量贩超市业不设置会计帐簿,更谈不上进行会计核算,购进和销售采用现金交易,不易控制资金流向;并且购进和销售不索要和开具发票,不易掌握购进和销售情况;库存无记录,不易或无法盘点,税源管理得不到有效监控。

3、达到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的纳税人不积极申请认定一般纳税人。在商业超市中,不泛经营规模大、资金实力强的大型超市,其年经营额早已达到甚至远远超过规定的一般纳税人标准,但由于税务部门难以掌握这部分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情况,再加上有意偷漏税故意少申报收入也不取得进项专用发票,致使达到规定标准的纳税人不积极申请认定一般纳税人,从而形成了税收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4、电子收款机均未安装税控装置,无法进行有效监控。大多数量贩超市使用的电子收款机已作过技术处理,丧失汇总功能,不能进行正常的日汇总和月汇总。已安装税控装置的超市,卷筒发票为单联,不利于核实企业销售情况。

5、购货渠道不易掌握。由于量贩超市行业经营商品品种繁多,购货渠道多样,结算方式均为现金交易,另外个别商品的代理商、经销商、批发商(大多是个人经营)要求索要发票一个价、不要发票又一个价,这样使购货量难以准确核实。

6、超市中租柜经营比较普遍,租赁经营者大部分为个体工商户,他们设立不联网的收款机收取货款,销售数据不进入计算机网络终端,销售额则根据自己意愿上报超市。上报的销售一般只有实际经营额的几分之一或者更少。另外如名烟名酒、高级滋补品等高档物品一般超市另设专柜,销售后不走联网收款机付款也很普遍,它们是直接在柜台上交付现金。另设专柜开据发票,多采用手工开票或单机开票,对不需开票的则可以瞒报销售。另外,对赠送的产品则直接到设置的专柜提取,一些企业将商品当福利发给职工,这些也不进入超市管理系统,不入销售。

7、存在迟记收入现象。多数超市对于代金券这部分收入存在迟记现象。按照规定,收到货款,将代金券(相当于提货单)交给购货方,销售就已实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超市都是将这部分收入先挂在往来账上,过一段时间再记收入,造成税款滞纳,甚至可能造成人为调节应纳税额等现象。

三、评估数学模型

(一)利用综合测算指标建立评估模型

1、费用推算法

以量贩超市当月发生的全部费用为基数,除以平均销售毛利率,(根据其进价、售价据实测算毛利率力求准确)推算当月应税销售额。

核定最低销售额=当月发生的全部费用÷平均毛利率。

平均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量贩超市行业平均毛利率一般在10%——15%之间浮动。

2、最低税额核定法

对于既未安装电子收款机又无法掌握销售情况的量贩超市,在采用其它方法均无法控管的情况下,根据增值税基本原理,以保本经营为假定条件,用经营费用测算核定最低税额。

超市发生的主要费用支出一般为三个:一是场地租赁费,场地租赁费的价格一般情况下由市场规律决定,客观性比较强。本区域范围内,场地租赁费单位价格越高,表明超市所在区域繁华程度越高。属于自有场地或者简易建筑的应按照同区域的其它场地的价格计算。二是员工工资总额,员工工资平均水平在本地区一定的区域内差别不会太大,有一定的可比性和参考价值。一般情况下,员工工资平均水平越高,表明单位的经济效益越好。三是借入资金的利息。可以利用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支出、综合毛利率等指标,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评估销售额=∑经营费用

本期应纳税额=评估销售额×17%

(1)评估的销售额×综合毛利率≥费用总额,而评估的销售额≤企业申报的销售额,则企业纳税比较正常,应做无问题处理。

(2)评估的销售额×综合毛利率<费用总额,而评估的销售额>企业申报的销售额,则企业纳税异常,应深入分析企业是否少申报了销售额。

(二)用进货推算法建立评估模型

根据掌握其当期进货情况(包括购进、代销),加上上月库存减去其现有库存推算当期销售额(库存情况可通过电子收款机中的详细记录调出)的方法进行纳税评估。

核定最低销售额=(本月进货金额+上月库存金额-月末库存金额)×(1+毛利率)核定应纳税额=核定销售额÷(1+适用税率或征收率)×适用税率或征收率

(三)用收款机汇总单核定法建立评估模型

量贩超市营业员一般分两班(上午、下午各一班),一般每天两班在下午14时30分至15时进行交接班,晚上21时至22时结帐。根据这一规律,可在此时间段内到量贩超市了解当天销售情况或次日早上了解前一天的销售情况,与核定销售额的日均数进行比较,发现问题连续跟踪,求其一段时间(7—10天)的日平均收入推算其当月销售额,以此来确定其应纳税额。

(四)利用存货价值总额测算法建立评估模型

1、评估期期初存货价值总额或者评估期期末存货价值总额=∑商品数量×销售单价 评估期期初与期末存货价值总额要求按商品单一品种的售价计算,然后按照商品的类别加总。

2、评估期平均存货价值总额=(评估期期初存货价值总额+评估期期末存货价值总额)÷2

如果评估期期初与期末存货相差不大,也可以用评估期某一时点的数据替代平均存货;如果评估期内销货额波动幅度较大,则应按评估期期初与期末存货的平均值计算。

3、年存货周转率=评估期采集的销售额÷评估期存货价值总额÷评估期月数×12

评估期存货周转率要求按商品的类别采集。如果纳税人能够如实提供或者对同类超市的存货周转率认可的情况下,税务机关可视情况采用;如果不具备前述条件,税务机关就需要通过测算并经过分析论证后确定,一般情况下,县城超市年存货周转率在2—3之间,大、中城市超市年存货周转率在4—5之间,部分地处城市黄金地段,且流动人口集中的超市,其年存货周转率要高得多,约在5—10之间。存货周转率的确定应参考以下因素:一是超市所处地理位置。如果超市所处地段人口密集、顾客流量大、商业网点比较集中的,可以提高适用年

存货周转率档次;否则,可以降低适用年存货周转率档次。二是单位面积租金。经营场地单位面积租金相对较高的,可以提高适用年存货周转率档次;三是员工工资水平(横向比较)。如果员工工资水平较高,可以提高适用年存货周转率档次;如果员工工资水平较低,可以降低适用年存货周转率档次。四是节假日因素。评估期内有节假日的,可以提高适用年存货周转率档次。五是借入资金量及利息支付情况等。

4、评估期销售额=评估期存货价值总额×评估期存货周转率

如果评估期时间过长,税务机关监控测算时间较短,评估期销售额的确定应考虑超市行业销售的淡旺季。以一年为例,从实际调查情况看,超市经营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下半年的销售额占全年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中每年中秋节销售额约占全年销售额的10—15%,春节销售额约占全年销售额的10—25%。因此,在核定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时,应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税负公平。

四、案例

晋中东森超市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一、内容提要

榆次区国税局为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降低税收风险,积极开展税收专业化管理,为纳税评估找准切入点,推行按行业管理、按行业专项评估。在区局统一安排下,为掌握超市行业各项税收指标及纳税情况,我们纳税评估小组于3月7日-9日对我区管辖内的晋中东森超市有限公司进行了纳税评估。

二、企业基本情况

晋中东森超市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瑞敏。公司地址:榆次区大东关。经营方式:超市零售。经营范围:散装食品、预包装食品、粮油、日用百货等。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开业时间:2009年2月,认定一般纳税人:2010年1月。经营、财务环节均使用软件管理。2010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13032798.92元,申报缴纳增值税190607.72元,税负率1.46%。

三、案头分析

利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有关信息资料及针对超市经营特点,进行分析。

1、税负率分析。2010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13032798.92元,申报缴纳增值税190607.72元,税负率1.46%,税负率偏低。

2、综合毛利率与综合费用率对比分析。2010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13032798.92元,主营业务成本12061971.39元,全年毛利率9.26%,全年综合费用2721030.61元,综合费用率20.88%,全年综合毛利率与综合费用率相差太大。

3、超市外部门店和内部外租部分有关涉及使用水电费金额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否按实

际使用情况分摊。

4、超市产废收入是否申报纳税。

5、2010年全年销售收入13032798.92元,主营业务利润970827.53元, 全年毛利率9.26%,8月毛利率为3.60%,11月毛利率为4.66%,低与平常水平,原因是什么?

6、预收帐款年初 1147860.76元,年末770534.40元,企业销售购物卡是否及时确认收入计提销项税额?

7、对所取得的农副产品收购发票、普通发票的抵扣凭证是否有超范围抵扣情况。

四、税务约谈

针对疑点,进行税务约谈,超市财务负责人一一做了答复。

1、税负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刚开业,购置了一些固定资产,抵扣了进项税额,影响了税负率。

2、综合毛利率与综合费用率相差太大的原因。是由于一方面超市刚刚成立不久,前期发生费用开支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费用率,另一方面由于店庆、促销、低价吸引顾客,超市地理位置较偏,周边消费群体大多为较低收入人群,使超市毛利率降低,两项因素影响,使两者差距加大。

3、超市外部门店和内部外租部分有关涉及使用水电金额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否按实际使用情况分摊。超市2010年全年发生电费647856.35元,取得增值税发票抵扣进项税额179632.05元,由于不懂政策,对外围租赁户使用的电费未做进项税额转出。水费未开据专用发票,未抵扣。

4、超市产废收入是否申报纳税。财务负责人答复已经缴纳了增值税。

5、8月毛利率为3.60%,11月毛利率为4.66%,低与平常水平的原因是:主要原因为超市及公司店庆日,各种商品低价销售,打折力度大,促销让利。

6、超市发生购物卡是否全部计提销项税额,超市财务负责人答复已全额计提销项税额。

7、对所取得的农副产品收购发票、普通发票的其它抵扣凭证是否有超范围抵扣。答复是该超市未取得使用农副产品收购发票收购农副产品的权利。2010年仅取得一张按规定开具的普通发票,抵扣进项税额符合规定。

五、实地核查

为核实企业真实情况,进行了实地核查。查明:

1、购进固定资产共抵扣进项税额131995.56元,影响了税负率1.01%,固定资产抵扣进项税额符合政策规定。

2、超市商品销售都通过收款机开票,内部未见直接收款现象。内部无外租柜台,商品都通过验收入库。

3、废料收入已申报纳税。

4、全年无农副产品收购票,取得的一张抵扣进项税额的普通发票为晋中百川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具的农林牧水产销售发票,品目为笨鸡蛋,抵扣进项税额符合规定。

5、8月、11月确实进行了店庆活动,大量促销了粮油、蔬菜肉、蛋类等食品,致使综合毛利率降低。

6、预收帐款2009年、2010年年初数较大,2010年4月税务人员查帐后全部计提了销项税额,但此后预收帐款金额比前明显减少,不合常理,通过毛利率与费用率对比分析,并且给企业宣传税收政策,与企业进行沟通,企业财务负责人承认2010年年终销售35万元的购物卡未入帐及时确认收入。

六、评估处理

通过评估,查明超市存在以下问题:

1、销售购物卡未及时确认收入计提销项税额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九规定,应补交增值税税款50854.7元。

2、电费用于非应税项目抵扣进项税额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第一款规定,转出多抵扣进项税额1796.3元。

七、评估后税负情况

评估后企业税负率由原来的1.46%提高到1.87%。

七、评估建议

1、加强对纳税人的税收政策辅导,提高纳税人自觉纳税意识。

2、深入实际,掌握纳税人经营管理第一手资料,以便于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

6.公共政策评估模型 篇六

一、股票指数期货的风险

1、股票指数期货的交易风险特征

随着股指期货上市的日益临近,对股指期货交易风险的了解就更加迫切。由于股指期货的功能特殊性,其自身的交易风险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与其它市场风险相比,股票指数期货的交易风险具有如下特点:

⑴高风险性。

股指期货首先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其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套期保值、回避价格风险,投机与套利只是辅助功能而已。但正是由于期货市场上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率的双重特征,才使得期货市场能吸引众多以高风险换取高回报的投机资本,从而为套期保值者转移风险创造了条件,使期货市场回避风险、发现价格的功能得以实现。

⑵风险来源广泛性和种类多样性。

在股指期货市场中除了交易自身产生的风险外,还有许多来源不同的风险。既有股票市场转移过来的风险,又有来源于投资者、经纪公司的风险;还有来源于经纪公司、政府监管的风险。同时,还有来源于国际市场的风险等等。所有这些来源不同、种类多样的风险构成了股票指数期货的交易风险,这也成为了其风险的一个主要特点。

⑶股票指数期货交易风险的放大性及连锁性。

股票指数期货的保证金制度和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是期货市场特有的制度,商品和股票指数期货在这方面是相通的。保证金制度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把投资者的风险、收益都成倍地放大,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杠杆交易。投资者以小博大,投机性强,因此风险面扩大,风险度加剧,一旦出现亏损,数额是巨大的。同时由于股票指数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一旦出现亏损风险两个市场就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连锁反应,使风险加剧。

⑷股票指数期货交易风险的可预测性。

由于股票指数期货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自身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对其历史数据、统计资料以及与其相关的因素(如标的指数价格、经济趋势等)进行分析,对其发展变化过程进行预测,了解和掌握其变化的预兆和可能产生的后果。通过这些分析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先防范,达到规避、减弱风险的目的。

2股票指数期货的风险类型及其成因

对于股票指数交易风险,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主要的两大类:

⑴不可控风险。

不可控风险是指风险的产生与形成不能由风险的承担者所控制,这类风险一般来自于股指期货市场之外,对市场的相关主体可能产生影响。不可控风险具体包括两类:一类是宏观环境变化的风险。这类风险是通过影响其他金融市场进而影响股指期货市场而产生的。具体可分为不可抗力造成的风险、国际游资的冲击以及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产生的风险。这些因素的变动,影响投资者对价格的合理预期,特别是突发的或偶然事件的发生,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另一类是政策性风险。影响股指期货市场的政策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管理者对市场的认识与经验。如果政策不合理、政策变动过频或者政策发布缺乏透明度等,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对期货市场的相关主体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造成不可预期的损失,进而引发风险。

⑵可控风险。

可控风险具体可分为期货交易所风险、期货经纪公司风险与投资者风险。风险的根源主要有:交易所各项规则的失误和疏漏、计算机交易或通讯系统的故障、会员或客户的恶性重大违规行为、经纪公司管理不善、投资者投资决策失误等。

二、VaR模型的应用

VaR是国际上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卓有成效的风险量化技术,是当今西方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广泛采用的风险管理模型。VaR是JP摩根公司用来计量市场风险的产物。近年来,VaR被引入信用风险管理领域,在金融风险控制、机构业绩评估以及金融监管等方面被广泛运用。

VaR模型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一定的置信水平上,某一金融机构或投资资产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与传统风险度量的手段不同,完全是基于统计分析基础上的风险度量技术。从统计的角度看,VaR实际上是投资组合回报分布的一个百分位数。它的一种较为通俗易懂的定义是: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在给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金融工具和品种的市场价格的潜在最大损失。其中,“未来一定时间”可以是任意一时间段,如一天、五个月等。“给定的条件”可以是经济条件、市场条件、上市公司及所处行业、信誉条件和概率条件等等。概率条件是VaR中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最普遍使用的条件。如“时间为40天,置信水平为95%(概率),所持股票组合的VaR为-2000元”。其涵义就是:40天后该股票组合有95%的把握其最大损失不会超过2000元。其中,置信区间即为发生最大损失的概率,随着概率的增加,最大损失额度会随即增加。

目前,计算VaR值是根据历史数据推算出投资组合中所有金融工具的收益分布以及整个组合的收益分布,从而得到作为该分布的一个百分位数的VaR值。按推算资产组合收益的概率分布模型不同,有以下三种计算方法:

⑴历史模拟法。

这是一个完全估值模型,以历史可以在未来重复自身为假设前提,用给定时期所观察到的风险因子的变化来表示风险因子影响金融工具收益的市场因素,在此基础上,再得到整个组合收益的概率分布,最终求解出VaR值。如以历史的日收益率为分析数据,把一定时间段内的每日收益率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然后将其放入不同的收益率区间并得出不同区间的频率,从而得出其概率分布。然后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在具体的置信区间内所对应的具体历史收益率值,从而可以得到最大可能损失额度,从而量化了风险值。

⑵方差—协方差法。

它假定风险因子的变化服从特定的分布通常是正态分布,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和估计该风险因子收益分布的参数值,如方差,从而得出整个收益组合的特征值。其在EXCEL中的计算方式为:

⑶蒙特卡罗模拟法。

也称随机模拟法,即先建立一个概率模型或随机过程,然后以随机产生的风险因子回报值来模拟组合的收益分布。

在大量的风险分析中,VaR的历史模拟法和方差—协方差法是最为常用的,对于广大的投资者也是最为简单快捷的方法。因此,在随后的具体操作案例中我们主要介绍方差—协方差法的应用。

三、VaR模型应用于沪深300指数期货的局限性

虽然在当今西方的金融领域中,VaR模型是一种具有很多优点并被广泛认可和使用的风险估计模型,但在我国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使VaR模型的分析优势无法得到全面的发挥。因此,在使用VaR模型的同时了解其自身的局限性,以使做到扬长避短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使得VaR模型中所需的样本历史数据相对有限。而且我国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的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给VaR模型的建立及其有效性的检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7.作战指挥能力辅助评估模型 篇七

一体化作战指挥能力,主要是指挥员指挥一体化作战的才能和水平。它是军事指挥员军事综合素质和整体指挥水平的体现,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关键。通过分析影响指挥员一体化作战指挥能力的各种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模型,是提高指挥员的作战能力的重要方法,也对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指挥员作战指挥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参考文献[1]指挥员的作战指挥能力可构建作战指挥能力的三层能力结构。具体细化为包括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的作战指挥能力体系,如图1所示:

1)战场感召能力X1,包括指挥主体的理想与信念X11、自信水平X12、道德修养和伦理标准X13、战斗精神状况X14、专业素质和经验智慧X15。

2)战场影响能力X2,包括指挥主体运用“职位”权力驾驭部属的能力X21、依靠非权力运用行为影响部属的能力X22、影响或改变部属动机的能力X23、激励和凝聚部属的能力X24、与上下级及友邻沟通的能力X25。

3)战场感知能力X3,包括情报信息获取能力X31、情报信息传递能力X32、情报信息处理能力X33、综合分析判断能力X34、科学预见战场态势能力X35。

4)战场决断能力X4,包括理解和把握上级意图的准确性X41、决策方法的科学性X42、决断时机的及时性X43、目标选择的合理性X44、作战资源运用的有效性X45。

5)战场控制协调能力X5,包括统一作战意志的能力X51、掌握和控制战场信息的能力X52、洞悉作战行动重心的能力X53、合理使用控制协调方法的能力X54、及时有效调整和纠偏的能力X55。

3 指挥员作战能力评估模型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一般步骤为:

1)选取被评判对象的因素集A={X1,…,Xs},Xj是A中的某一个指标并且Xj={Xj1,…,Xjt},(j=1,2,3,…,s)。

2)对Xj进行单级的模糊综合评价。设评语等级集V={V1,V2,…,Vp},Vk(k=1,2,…,Vp)是V中的某个评语,且评语等级从高到低排列。Xjk的单因素的评价权向量为Xj={wj1,wj2,…,wjt},wjk表示指标Xjk在Xj中的权重,且。Xj的单因素评价结果矩阵为

其中矩阵中的第i行第k列的元素rjik表示Xji指标对应Vk等级的隶属度,于是单级评价模型为:

bij表示指标Xj对应Vk的评价结果。

3)将Xj看成是一个综合因素,用Bj作为它的单因素评价结果,可得隶属关系矩阵。

即,设综合因素Xj(j=1,2,…,s)的模糊权向量为W=(w1,w2,…,ws),则二级模糊综合评估模型为:

最后再根据加权平均算子,,从总体上即可得某评估对象的评价结果。

4 实例应用

以某部指挥员作战指挥能力评估为例,根据前文的指标体系建立评估因素集。

首先获取各因素权重。选用对比法:设参与评估的人员为E1,E2,E3,E4,E5。对评估对象,经共同评议,一致认为X4为影响评估对象的最重要因素,记为10。其他因素与X4比较值如表1所示。

归一化后得到权重分配:w=(0.17,0.10,0.28,0.25,0.20)

同样的方法获得:w1=(0.17,0.10,0.28,0.25,0.30),w2=(0.13,0.20,0.17,0.30,0.20),w3=(0.20,0.16,0.15,0.25,0.20),w4=(0.12,0.26,0.21,0.31,0.20),w5=(0.10,0.23,0.30,0.24,0.17)。

评语等级集,V={V1,V2,V3,V4},即{强,较强,一般,差},采用十分制打分为{9,7,5,3}。

评判结果,见表2。

所以隶属度为:

根据(1)、(2)求得:

B=(0.236,0.370,0.314,0.100),故,V=6.584≈7,指挥员的作战指挥能力接近较强

5 结束语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辅助评估模型,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了指挥员作战能力的各个影响因素,相对较好的解决了评估中主观性,方法较为简单实用。若更多的专家参与评判,结果将会更准确。

参考文献

[1]曲新勇,黄涛.作战指挥能力的基本特征及要素构成[J].国防大学学报,2007(02):67-71.

[2]姜浩,陈浩光,星学光.基于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机场目标毁伤效果评估[J].兵工自动化,2007(08):1-2.

[3]彭祖增,孙韫玉.模糊(Fuzzy)数学及其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叶义成.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8.冷却水塔效能评估模型的发展 篇八

【摘要】冷却水塔普遍应用在发电厂、化学工厂、钢铁厂及大型冷冻空调系统。上述场所产生或消耗的电量都极为庞大,其操作系统的热效率可经由冷却水塔效能改善及操作调节而得到提升。本研究构想评估既有冷却水塔的效能,及提出改善诊断,以期在节能减碳上能有所贡献。

【关键词】冷却;水塔;效能;评估

一、系统简介

系统中包含一座冷却水塔(CT-4)、两部汽轮发电机CT-4藉由塔顶六座风扇并提供固定约2.1×107kg/hr冷却水量供两部TG的冷凝器冷却水降温。而CT-4即为本研究对象。

一般冷却水塔包含若干个风扇与数个泵,并会有其相对应的汽轮机、鼓风机或其他设备。冷却水入口温度大约在40℃上下,冷却水出口温度大约在32℃上下。冷却水塔经由风扇将空气吸入塔中与冷却水做热交换。风扇的运转模式分为高转速、低转速或多段变频。

冷却水塔冷却水提供若干个汽轮机、鼓风机或其他设备的冷凝器使用,冷却水与风扇所吸入的空气做能量与质量的交换以达到冷却之用,外气湿球温度对冷却水塔的效能影响甚巨,因此整体系统的优化操作中,湿球温度为一重要因素。

研究过程需要完整的操作数据,如冷却水出入口温度、冷却水出入口水流量、风扇电流量等,以分析建立冷却水塔性能评估。

二、冷却水塔

冷却水塔对于石化厂、发电厂及空调设备的冷凝器及热交换器的冷却循环水的降温应用非常重要,塔内装有填充材料促使汽液接觸良好,温水经由分散喷嘴、板路或管路溢流分配于填料间,空气则藉由强制通风或诱导风的风扇向上吹送穿过冷却水塔的填料,或利用其他设计使空气藉由自然对流进入。主要可分为自然通风式冷却水塔与机械通风式冷却水塔。

本研究中冷却水塔为一机械引导通风横流式如图2所示,总尺寸为60m×22.55m×22.04m,并设有四部离心式泵浦,主要功能是提供冷却水给TG-6与TG-7的主机冷凝器,用以冷却作功后的蒸汽以维持其真空度,经过热交换后的温水则回收至冷却水塔予以强制冷却,供再次循环使用,因为系统中CT-4冷却循环水量约为定值,因此不列入模型中。

CT-4冷却水塔,共分成6个单位,塔底每单位设置6个水池,在气、液能量与质量交换过程中所蒸发的水量或溢散的水量,会经由补水而保持其冷却循环水的流量稳定,塔顶共设有460V风扇6座,每座负责一个单元,分为高转速、低转速两段速度控制式,电流量则分别为200A与40A,可视其运转需要作选择。

三、冷却水塔空气进出口温度湿度

在每座风扇的空气出口端,至少安排两支以上温度计,六个风扇共配置了20支温度计。因为出口空气温度是影响能量平衡计算的重要变量,而且受到风扇影响,出口空气的扰动相当大。多配置几支温度计可确保出口空气温度的准确性,可以拿温度计交叉比对来做确认,或者进一步研究风扇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口空气无配置湿度计,乃是由于在现场观测冷却水塔时,发现出口空气中已含有水气,因此可假设出口空气湿度已达饱和,亦即相对湿度达到100%来做计算。影响能量平衡计算的主要因素还包括空气入口端的温湿度数值,因此也需在此配置温度计与湿度计。少了风扇的扰动,在此配置一个温度计与湿度计就够了。需注意的是,温湿度计要与水塔保持距离,以避免冷却水塔内的冷却水影响温度与湿度的测量值。但也不能离得太远,确保量到的空气确实进入冷却水塔中。因此在距离入风口二至三公尺的距离配置一个温度计与湿度计。相关温湿度测量仪器配置完成后后,即可着手收集数据,开始进行风量计算的工作。

四、CTI效能评估方法简介

1.测试时,湿球温度不高于设计值30F;不低于设计值70F,且1小时内误差不超过20F。2.测试时,温差介于设计值上下20%以内,变化幅度在5%以内。3.测试时,循环水介于设计值上下10%以内,变化幅度在5%以内。4.测试时,热负荷介于设计值上下20%以内,变化幅度在5%以内。

前置作业完成后,即可开始进行测试与搜集数据并对冷却水的效能作评估。CTI方法,先由关系式求得液气比(L/G),再取测试区间冷却水出入口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平均值计算KaV/L值。将求得的KaV/L值与(L/G)值标示于原设计曲线图上,由此点画一平行于原特性曲线的直线,交于状态曲线于一点,往下即可求得相同于设计条件的(L/G)值。此值与(L/G)的比值即为效率值。CTI也有提到,他们建立的效能评估方法其准确度可能会受下列四点影响。

1.测试时,冷却水流量与设计值差异太大。2.测试时,冷却水的温差和湿球温度与设计值差异太大。3.每一座冷却水塔的特性曲线,不一定皆为A×e-0.6(A为常数)。4.风扇耗电功率的变化略小于实际风量变化。当测试时冷却水量和风扇耗电功率与设计值愈接近,上述第3及第4点造成的误差就愈小。

以本研究的冷却水塔为例,本冷却水塔因为与汽轮发电机相联结,操作员为了避免发电机组过热,造成当机,因此冷却水量无法任意调整。冷却水量太多,则提升操作成本;冷却水量太少,则可能会造成过热当机。再加上湿球温度受天气影响无法控制,而且工厂操作冷却水塔皆有安全或利润上的考虑,工厂的操作员也会去调整冷却水塔风扇的转速,使得风扇耗电功率改变,间接影响出口水温、温差等变量。因此本冷却水塔无法维持操作条件在设计值附近,若以CTI的方法来评估本冷却水塔的效能,则会造成误差,其准确度会受影响。所以,CTI的方法不能适用于所有在工厂中运作的冷却水塔。

五、CTI效能评估方法改良

1.以能量平衡来计算风扇的风量,减少风扇耗电功率与风量关系式的误差,增加风量数值的准确性。2.建立冷却水塔运转模式的模型,以此模型来描述冷却水塔的行为,如此一来,即可对冷却水塔在正常操作外的行为做预测。3.以不同的风扇操作来计算液气比与特性值,如此可建立较完整的特性曲线,不会因为特性曲线为A×e-0.6的假设,而造成误差。

总结

以此方法来取代CTI的方法,即可减少CTI效能评估的误差,建立较完整的特性曲线,其效率计算结果也较为客观。本效能评估方法计算结果,冷却水塔效率值为46.7%,而CTI效能评估方法计算结果,冷却水塔效率值则为76.3%。两者有段差距,以现场观测判断效率值不可能还有70%,显然CTI的方法在效能评估上有误差,CTI的方法高估了本冷却水塔的效率。

参考文献

9.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总结评估报告 篇九

今年以来,我局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大力指导下,按照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都办发[]229号)文件精神和我局制定的“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组织协调,认真贯彻省、成都市和都江堰市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局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应对突发事件主要涉及到因突发严重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其他事件造成全市粮食、食用油、肉类、蔬菜、食盐、食糖、饮用水和卫生清洁用品等生活必需品供求关系发生突变,要采取行政手段保障物资供应。通过努力,我局监管、防止突发公共事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商贸流通企业没有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及安全事故,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工作目标。

二、应对工作及分析评估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我局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成立了“商务局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领导小组”。我局局长杨水源任组长,分管领导吴枝建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商务工作实际,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市场供应、家畜屠宰、酒类流通突发事件等应急管理,同时加大对各商贸流通、餐饮、再生资源、生猪屠宰、民爆、外资外贸企业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指导力度,各企业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和属地管理为主的商务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指挥体系。

(二)完善应急管理预案体系

我局把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作为抓好应急工作的基础,认真研究各类商务领域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加强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及时编制了商务局《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物资储备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民用爆炸物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商务局应急管理制度》。这些应急预案从预警报告、应急启动、保障措施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规定,责任到人,程序清晰,为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市场信息监测

我局先后确定由予乐市场、荷花池市场、家美福超市、嘉诚购物、城市购物、郡守府等30余户重点企业为商务信息直报点,重点监测面粉、大米、食用油、肉类、蔬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库存数量、销售形势和价格走势等,定期上报市场商品供求监测统计数据,及时将重要商品销售流通分析材料上报政府及有关部门,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这些措施为确保市场供应异常波动情况下保障市场供应创造了条件。

(四)切实做好应急物资保障

为切实保障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供应,结合商务工作特点,依据相关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强市场监测。编制了《都江堰市物资储备应急预案》和《都江堰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定由都江堰市家美福超市、嘉诚购物中心、城市购物超市作为市级代储企业,由老邻居236家、红旗连锁15家、互惠超市11家、春熙商业6家、家美福超市4家,共计272家直营、加盟店作为乡镇级物资储备点。我市拟储备的救灾应急物资包括:速食食品(方便面、饼干、面包)、饮用水(纯净水、矿泉水)、日用品(卫生纸、毛巾、纸杯)、救灾用燃油(93汽油、0柴油)、其它物资(发电机、彩条布、应急照明灯、安全帽、电池、雨衣)等价值300余万元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

积极协调生猪养殖规模企业、重点生猪屠宰企业建立市级猪肉应急储备基地,目前,已确定辉润屠宰、祥瑞肉类加工、新鑫生猪屠宰、兴旺家畜屠宰、真诚屠宰、忠祥屠宰、卉景公司7家规模屠宰加工企业为猪肉供应应急储备企业。

(五)强化肉食品安全监管

一是在定点屠宰场(点)全面建立和推行屠宰畜源及出场肉品台帐管理制度、检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肉品检验制度、举报投诉制度、统计监测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实现肉品质量安全责任可追溯。

二是严格肉品市场准入和购销货台帐制度,实行肉品安全协议准入制度、不合格肉品退市制度,坚决防止非定点屠宰场(点)出场的肉品、不合格肉品流入市场。

三是健全举报投诉制度、屠宰信息统计制度,及时准确把家畜屠宰动态情况,上报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

四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净化肉品市场。协同工商、动检、公安等部门,在全市开展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的专项检查行动,通过多措并举,强化监管,保障了我市肉食品的安全。

(六)规范酒类流通市场

为保证人民群众喝上“放心酒”,我局认真执行国家、省、成都市酒类商品管理法规,加强酒类商品市场的监督管理。

一是认真执行《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对全市酒类生产企业和酒类批发企业执行流通随附单的情况进行了抽查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我市酒类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都能够按规定向下游企业、经营户开具规范的《酒类流通随附单》,未发现严重违法、违规经营现象。

二是认真执行不向未成年人售酒规定。要求我市各商场、超市、专卖店、酒店等经营场所摆放“不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明示牌,并严格执行不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的有关规定。

三是加强酒类流通监管,确保酒类市场安全。我局不断加大监督力度,通过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有效遏制了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流入市场,保证消费者喝上“放心酒”,全年查处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案件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七)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

我局加大对成品油经营企业的监管,经常性的开展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责任落实、制度执行、预防措施、应急设施等情况。督促成品油经营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排除隐患,保证了成品油安全生产经营。

(八)认真开展商贸企业日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我局多次组织人员对全市的商场、市场、超市、饭店、民爆、生猪屠宰等企业开展安全隐患集中检查治理。主要排查各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安全生产经营责任制建立和落实情况;大型商场、市场、超市、饭店等人员聚集场所的配电室设备配备、门窗、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灭火器和安全标示等;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情况;应急预案制定和大型促销活动事先申报制度情况。

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治理各单位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的问题,进一步落实企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和遏制各商贸企业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九)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机关工作人员应急知识的宣传工作。通过文件、会议、专题学习等形式,教育干部职工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习掌握应急工作的程序、方式、方法等基本要求,提高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应急意识。

二是大力开展应急管理宣教工作。结合“安全责任落实年”,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深入企业、群众宣传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印发防范病害猪肉、假劣酒类商品的宣传资料,现场回答讲解群众关心的问题,使公众了解和掌握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进行自救、互救及配合政府救援的正确方法,对增强广大民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应急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市重要商品物资应急储备体系比较脆弱

目前,已经确定的重要商品物资储备企业仅仅是企业从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来承诺,是一种市场化的商业储备,还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手段和调控手段,一些企业储备商品不足量或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应急商品的供应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

(二)应急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经费

保障重要商品物资储备是商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目前,国家、省、成都市已经建立了政府支持的重要商品、食品、生猪等应急储备体系,对应急储备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支持,极大的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也使政府对应急储备企业的监管落到了实处。由于我市财政困难,尚没有将储备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级应急商品储备工作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四、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结合应急管理和商务工作实际,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商务各专项应急预案,扩大预案体系的覆盖面,增强预案内容的实用性。特别是加大对民爆企业、成品油供应等高危行业出台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二)充实应急管理机构

督促各企业按照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进一步细化应急工作机构的职能,明确相互间的工作关系,把重点放在充实、加强和提高上,努力实现应急管理职责、机构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三)加强危险隐患排查监管

积极开展重大危险源排查工作,全面掌握风险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对民爆、成品油等重大行业和领域采取更有力防控措施,形成实时监测和动态监管机制。

(四)加强应急商品物资的储备和管理

主动向上级汇报,积极争取重要商品物资储备费用,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确保应急储备商品真正储的下,拿的出,用的上。

五、典型案例分析

(一)应对市场供应异常波动

12月,由于肉类、食用粮油和液化气等居民生活日用品价格涨幅较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对低收入群众和社会困难群体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特别元旦、春节来临之际,日用消费品进入销售旺季和价格敏感期,为确保商品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保障群众生活,我局及时协调相关企业组织货源,丰富市场,保障供应。同时,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和商品质量监督检查,为防范市场供应异常波动,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做出了积极努力。

(二)确保“8·13”、“8·18”虹口、龙池泥石流次生灾害”物资供应工作

8月13日和8月18日,我市普降暴雨,导致虹口乡、龙池镇发生严重泥石流次生灾害,两乡镇道路、群众饮水设施多处损毁,受困群众达5000余人。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我局及时启动物资应急预案,共计投放价值251万元的抢险救灾应急物资,确保了受灾乡镇抢险、抢修受损道路、公共饮水设施工作顺利开展,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三)加强对商贸企业的服务管理

10月期间,外地部分商场经营秩序有所异常的情况,为切实加强对我市商贸企业的服务管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消费者,维护社会稳定,商务局于10月22日召开了专项工作会议。国美电器、精品家电城、苏宁电器、好又多、嘉诚电子、城市购物等商贸企业参加了此次会议。

上一篇:考研数二真题及解析下一篇:冬至节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