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人际关系

2024-08-07

英语写作人际关系(精选11篇)

1.英语写作人际关系 篇一

浅谈英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英语书面表达是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但调查发现目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外很多语言专家和学者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拟从二者的`关系谈起,寻找提高英文写作能力的方法.

作 者:陈昕 作者单位:福建海洋职业技术学校,福建,福州,350003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阅读 英语写作 提高写作能力.

2.英语写作人际关系 篇二

吴丽林 (2006) 与杨淑娴 (2002) 研究发现成功英语学习者与不成功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策略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尤其是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文秋芳 (2003) 的研究也发现相比不成功英语学习者, 成功英语学习者具有更强的元认知策略使用意识。上述研究表明, 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语言学习成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作为语言能力的一部分, 写作成绩也可能受到元认知策略使用的影响。为此, Devine (1993) 以10名母语初级写作者和10名二语写作者为研究对象, 发现元认知策略与母语和二语的写作成绩均存在着联系。Kasper (1997) 从不同二语水平角度出发, 调查了120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 结果也表明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写作成绩之间有显著联系, 不同水平学习者在策略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国内, 路文军 (2006) 调查了120名大四英语专业的学生, 结果表明成功学习者和较不成功的学习者之间在元认知策略使用上存在差异, 事先计划和选择注意是影响英语写作的主要因素。吴红云和刘润清 (2006) 对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构成进行因子分析, 构建了写作元认知结构方程模型, 指出元认知应由元认知策略和元认知评估构成, 元认知策略是独立与元认知知识的一个单独变量。刘文宇和高荣涛 (2011) 运用元分析法, 考察了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对英语学习者写作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元认知策略培训有助于英语写作成绩的提高, 并能间接促进元认知意识的发展和学生整体语言水平的提高。然而, 以上研究对象均为成功学习者或者不成功学习者, 甚少集中于中等水平学习者, 且样本量较小, 实证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上述理论为框架, 设计问卷, 调查了150名中等英语水平学习者研究英语写作成绩与元认知策略使用的关系。研究问题:1)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等水平学习者写作元认知策略使用水平如何?2) 英语写作元认知策略使用是否存在性别差异?3) 元认知策略的使用能否预测英语写作成绩?

1 研究设计

1.1 调查对象

参加本次调查的学生为广西大学2014级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154人, 其中男生67人, 女生83人。所有调查对象在进入大学之前都已学习6年英语, 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周参加英语分级考试显示他们均处于中等水平。2014 年12 月, 他们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 其中未达425分的有14名同学。因此, 可以认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比较稳定的学习策略, 挑选他们为调查对象较为合理。

1.2 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为调查问卷和限时英语写作。调查问卷是元认知策略使用问卷, 旨在了解被试者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参阅了O.Malley&Chamot (2001) 的元认知策略分类系统, 共33项, 所有选项均采用利克特五分量表, 内容划分为从不到总是, 分值从1到5 (从不=1;偶尔=2;有时=3;经常=4;总是=5) 。参加问卷调查的总共160人, 其中有效问卷150份。为了方便理解, 问卷内容全部都用汉语表达。为检测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笔者在调查前做了预备测试, 去除三个项目后, KMO值为0.923 (P<0.05) , Cronbach系数达到了0.944 (P<0.05) , 调查问卷信度与效度较高。

英语写作试卷为期中考试试卷, 题目为City Problems, 内容是要求被试者在规定时间内写一篇120-180 的议论文。对收集的试卷采取匿名评分, 每份试卷由两位教师共同批阅, 评分标准由语言, 内容以及长度三个方面组成。全部试卷阅毕, 用SPSS19.0做相关分析, 得出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0.833 (P<0.05) , 评分之间高度相关。

1.3 数据分析

按照安排, 在段考结束后对所有调查对象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元认知策略使用调查问卷。问卷填写前, 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 每个人按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调查对象填完问卷后, 将其收集评阅, 并分类输入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首先, 尽管调查问卷参阅了O. Malley & Chamot’元认知策略分类系统, 但就问卷的33个项目做了因子分析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四个因子的特征值都在3 以上, 远大于1.0 的可接受值。这四个因子累计解释的方差达到了59.853%, 较好地解释了整个量表的方差。各个因子的Cronbach Alpha系数都0.8以上, 信度值较高。因此, 可独处元认知策略量表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信度的结论。其次, 所有数据按所分四个因子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计算出调查对象对各类策略使用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见表2) 。再次, 为考察元认知策略使用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将所有调查对象写作成绩按性别分组, 计算平均数, 同时对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见表3) 。最后采用线性分析和多元回归逐步法计算出英语写作成绩与元认知策略之间的关系 (见表4) 。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类元认知策略使用描述性统计

Oxford和Burry-Stock (1995) 认为, 每个策略均值可以反映出调查对象采用该策略的频率。均值介于1.0-1.4之间为从不使用;1.5-2.4 为偶尔使用;2.5-3.4 为有时使用;3.5-4.4 为经常使用;4.5-5.0为总是使用。其中均值介于1.0-2.4的为低频率, 2.5-3.4 为中等频率, 3.5-5.0 为高频率。本研究采用上述标准分析中等英语水平学习者写作当中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 (见表2) 。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 所有调查对象写作元认知策略使用水平均处于中等。文秋芳 (2001) 根据路径分析对此作出解释, 因元认知策略是“认知的认知”, 所以它是一种管理策略, 只能间接地影响英语写作成绩。所有的调查对象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使用的元认知策略中, 自我监控类 (Mean=2.73) 和事先计划类 (mean=2.46) 较少使用, 说明中等水平英语学习者平时几乎不会练习写作, 在写文章时盲目随性。此外, 他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强势与弱势, 可能受到了他们本身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但选择注意类均值 (Mean=3.27) 和自我监控类均值 (Mean=3.01) 充分显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比较重视词汇表达的准确性, 注意文章中出现的错误以及会担心自己的写作能力是否有进步。这与张萱 (2005) 在所做的调查研究结果相一致。

2.2 元认知策略使用的性别差异

为了考察英语写作元认知策略使用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所有数据经SPSS19.0做描述性统计与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显示元认知策略的总体使用存在性别差异, 在自我监控类和自我评估类具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3) 。

** P<0.01 (2-tailed) is significant.

如上表所述, 在性别变量上, 自我评估类 (P=0.005) 和自我监控类策略 (P=0.001) 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这两个策略之间的性别差异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结果显示, 女生比男生更在意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自我评估类策略的显著性差异, 表明女生比男生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以及自己的薄弱环节有更好的认识。从心理学上讲, 女生相比男生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这间接地促使女生采取更多的办法来提升自己的形象, 从而在英语学习中表现更为突出。换句话说, 女生通常比男生使用更多的策略, 可能是因为她们更加细腻与敏感 (Ehran, 1990, 引自Ellis, 1999: 545) 。

2.3 英语写作成绩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分析

为了了解元认知策与英语写作成绩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 我们进行了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写作成绩之间存在着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性关系。皮尔森相关系数为.692 (P<0.01) , 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呈正相关。为了更好地了解各类元认知策略是否对英语写作成绩具有预测力, 我们进行了元认知策略对写作成绩的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左边模型一栏可以看出, 有两个回归模型可用于解释英语写作成绩的方差。t值和F值均显示该数据回归模型具有显著性意义。此外, 在四类元认知策略中, 选择注意和自我评估进入回归方程, 也就是说选择注意策略对英语写作成绩影响最大, 回归系数达到6.982 (P<0.05) , 自我评估类策略对英语写作成绩的回归系数也达到了3.855 (P<0.05) 。两个变量的t值表明这两类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对英语写作成绩具有预测力。在模型1中, R2为0.424, 说明选择注意类元认知策略对英语写作成绩方差解释力占42.4%。而在模型2中, R2为0.477, 即选择注意类元认知策略以及自我评估类元认知策略对英语写作成绩方差解释力为47.7%。而常量也从模型1中的23.114变成了22.185, 远小于路文军 (2006) 回归模型中常数项57.981, 说明这两类元认知策略的结合使用更能预测英语写作成绩, 模型2更适合数据建回归方程。所以, 写作成绩与元认知策略的回归方程为:写作成绩=22.185+6.982×选择注意+3.855×自我评估。

3 结论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 结果回答了研究问题。主要发现有:

1) 元认知策略使用整体均值为2.91, 说明中等英语水平学习者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会使用元认知策略, 但并不经常使用, 其中较多使用选择注意类策略, 而很少使用自我评价策略。

2) 女生比男生使用更多写作元认知策略, 尤其是自我评估类与自我监控类。

3) 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英语写作成绩成正相关,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说明选择注意类和自我评估类元认知策略对英语写作成绩的影响最大。写作成绩与元认知策略的回归方程为:写作成绩= 22.185+ 6.982×选择注意+ 3.855×自我评估。

3.英语写作人际关系 篇三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写作能力;相关性

英语中听力与口语的相关性、阅读与写作的相关性在英语的教学中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关注。这种相关性的背后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笔者猜想这与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阅读与写作的过程存在一定的正相关程度,但在具体的阅读中,阅读理解的篇目作为已经写好的文章也是篇目的作者写作而成,在阅读理解提升的过程中自然会对作文的把握更加成熟。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初中英语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初中英语阅读过程中对写作的作用

首先,初中英语的阅读理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起到复习所学单词和巩固语法的作用,而阅读的过程是一种对信息的浏览过程,主要在信息的阅读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这个过程涉及对文字结构文字含义的理解,这一点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广泛。阅读中对于词义和文字结构的锻炼使得写作过程中对于文字结构与词义的运用有了更加熟练的技巧。

其次,阅读的过程是在提取、理解中对信息作出判断的过程。写作作为信息的创作过程是一种聚集、处理、表达信息的过程。可见两者是一种互相可逆的关系,在阅读中获得的能力只需要进行合理的运用就可以完美地作为写作的能力来使用。

二、阅读过程中对于写作的其他意义

写作的过程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在整个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的,而对于语言的积累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而且对于实际语言应用的作文,阅读的过程就成为观摩的过程。阅读内容的丰富多彩同时也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习压力转移等提供了较好的方式。阅读的过程不需要写作的主动思考,只需要被动地接受所看到的信息。这种学中过程的相对较易的过程也普遍为初中生所接受。

另外,在基本的学习之后,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使学生得到学习的满足感,这种学习满足感的产生为写作这种高级学习成就感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初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关系与影响方法

读与写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已经被大多数的学者所接受,初中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之间的这种关系具体变现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正相关的关系。阅读理解是内化的过程,写作则是表达输出的方式。这种输入、内化、处理、表达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在向写作能力转化的方式,而对于这种影响的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内容:

1.阅读中刻意地留意语序的变化和事物表述结构的搭建。

2.对词语做到全面的理解,能够更好地在写作中运用单词。

3.掌握阅读的关键语句,作为写作中的点睛之笔,理解一篇文章的精华的变大过程。

4.阅读后可以仿照阅读内容进行仿写,在仿写的过程中考查自己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能力。

5.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相应的素材。写作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素材往往可以在与之相对应题材的英语阅读中找到答案。

总之,初中英语的阅读过程作为英語真实语境的理解过程,在写作这种真实语境运用的过程中变为能力的相互转化。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虽然没有达到明显的级别,但是存在正相关。运用这种相关性,在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是探析初中阅读与写作能力之间关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罗明礼.国外外语写作教学法之回顾[J].国外理论动态,2008(11).

[2]闫敏敏.国内近十年来外语写作教学法研究回顾[J].双语学习,2007(10).

[3]盛一英.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一项英语写作教学实验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5(2).

4.新媒体与写作的关系 篇四

1新媒体的概念 2新媒体的发展 3新媒体给予写作的帮助 4新媒体对于写作的影响

新媒体与写作的关系

首先大家会问什么是新媒体?它是如何产生的,与旧媒体相比它到底新在哪?

? 新媒体是近年来刚起步发展的事物,它是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为传输载体的,互动式、数字式复合媒体。它的产生与发展势必会对文化传媒起到的一次革命的推动作用。新媒体通常包括数字广播网络,无线传播网络,互联网社区,以及融合性网络载体。与旧媒体相比,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借助信息时代强大的网络传播链路,信息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最广泛的传播。同时浏览者也更方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都是新媒体传播的最广泛的工具,还包括商业地带的电子大屏幕,公交站亭的液晶显示屏等。新媒体的传播无处不在,外延更是在不断的拓展。文明发展至今,从结绳记事到甲骨钟鼎、竹简帛书,直至印刷术的发明和网络时代的出现,已经历了若干次的媒介革命,而每一次媒介的变化必伴随着文学自身的发展流变与文体的创新。影像的发展也同样如此。进入新媒体时代以后,是文学与摄影在文体上有可能发生联姻的时代。

目前发展迅速的网络文学,还只是新媒体写作的一种初始形态,是一种过渡形式,而并非新媒体写作的成熟文体。文字符号与图像乃至视频、动画、音乐等其他符号系统的分离,是平面媒体的主要特征,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则是链接和互通,在这种立体化、虚拟化的传播平台上,传统文本必定发生演变,逐渐形成一种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符号系统于一身的叙述文体和抒情文体。虽然这样全新的文体在今天还没有出现,但也已是初露端倪,比如数字出版、手机报刊以及大量的博客写作等等。

新媒体在近些年借助高科技的发展也蓬勃发展。在无形之中,新媒体已经与每个人的生活融为一体了,我们在等公交,坐地铁时,都习惯的拿出自己的手机,浏览网页,看一天发生的新闻事件,有的人通过手机,掌上电脑等产品阅读自己喜欢的小说,杂志。客车上普遍都安装了车载电视机,在旅途的过程中传播着新媒体下的新文化。大量的网络写手也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产生,他们不再像过去的作家那样,一个人待在家里,打开台灯,伏案写作,而是手提一台电脑,找间咖啡厅,同样安静的写作,新媒体,给文化工作者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都带来了新变化。写作不再需要用纸,只需轻轻敲打键盘,内容也变的更加工整,也保护了环境,避免了由于造纸对

树木的大量砍伐。写作也不再会被看作是只有文化人和作家的事,大众可以共同参与的事,每一个人都可以讲自己的所闻所见,以及生活感悟,理想信念通过新媒体给大众提供的平台写出来,通过网络进行发表。新媒体在这一点上很好的诠释了开放自由的文化精神。每一个人都有成为作家的机会,每一个人都有表达自己作品内容的权利。同样在新媒体下,写作的内容也变的更加多样化,由于这些年网络的发展,催生了微博,博客,播客这样的新鲜事物,它们的出现,将写作形式进行了全新的定义,比如微博这种形式,它限制发表140个字,记得在我们上小学第一次上作文课的时候,那个时候规定的字数是最少的,但是也有400字,然后年级越高,字数也就不断的增加,可微博告诉你,140字也可以成文,同样精彩的叙述一件事,发表一个观点,表明一个态度。网络上,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了专职的微博写手,他们的工作就是写微博,用简短的语言表述事件。新媒体在催生新文化的同时还创造了一大批相关的新职业。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写作不再那么刻板,不再过分的去追求语言美,重视修辞的传统观念已经不再那么的刻意去强调了,反之却产生了一些新文体,比如大家熟知的淘宝体,和最近刚刚出现的撑腰体,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刚开始是不被人接受的,违背了传统的写作概念,但是由于这些文体它们的灵活和俏皮反而更容易的让大众去接受去记住,同样还有一些新鲜的词语,比如囧,还有一些旧词的新理解,比如雷,二等。新媒体让我们的文化写作在脱掉枯燥呆板的外衣的同时,增添了时代感与新鲜的生命力。

5.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篇五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即是说,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即阐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之”。读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归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常令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是究竟孰重孰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常常是为阅读而阅读,为作文而作文,将二者割裂开来,各自呈现单边性,结果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训练培养学生二者的能力,效果均不佳。

在语文教学中,虽然二者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各有侧重,阅读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作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从阅读中可以学习到作文的方法,通过作文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一、荡阅读之舟,涤写作之愁

作文难写,怕写作文,是较多学生的所面临的一个突出的困惑和现象。而“肚中无货,无米可炊”是这一问题的关键。没有东西可写,自然没有兴趣可言;搜肠刮肚,自然写不出精彩文章。

如何帮助学生突破作文中的这一瓶颈,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们都熟知的道理;宋代大学士苏轼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也即是说写作吸纳的材料要多要广,积累的材料要充分而丰富;叶圣陶先生说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些都论述和强调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强调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语文课程的新策略,也是语文教育思想的正本清源。少做题是“手段”,多读书是“目的”,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几本好书,多背诵名家名篇,多积累诗词佳句,多扎扎实实的积累。“少做题,多读书”这也是借鉴了我国传统蒙学教育中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存其精华,古为今用。

新课标更是强调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初中学生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并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一重要的改革,切中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课内范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不足的弊端。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读写能力指明了方向。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多读书、多积累来开阔眼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佳词名句、精思妙理等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广积写作的“粮草”,这也是解决学生作文“有米可炊”,不为作文而愁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在读中悟写,读中练写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叶圣陶)”。教材是启迪学生阅读和作文智慧的一把金钥匙。尤悦考网 悦考网

其是更新后的语文教材更不乏文质兼美的篇章,其中储藏着无穷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写作智慧。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相机进行作文指导和作文训练,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技能。

一是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的指导。例如如何抓住人和事物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怎样有条理的说明事物,怎样进行作文的选材剪裁,怎样结构文章„„很多课文本身就是这方面的经典范例,在学习理解这些经典文章的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这些相关的写作知识。

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好契机和结合点进行作文训练。如在课文学习中学习了精彩的语言及时进行语言的仿写训练,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进行“补白”、“续写”、进行想象和新的创编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接近学生认知水平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课文进行摹写来训练学生的布局谋篇和构思能力,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让学生写仿写《秋》,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想和做》也让学生来写《我的想和做》等,学生一般都能够摹写出较好的作文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写作手法、精彩语句作评点来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通过寻找和把握这些契机,适时进行写作训练,使读写有机结合。

三是通过阅读来积累和历练学生作文思想(立意)的厚度。语言的厚度就是思想的厚度,语言的美丽就是智慧的美丽。学生作文思想肤浅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要使作文的思想有厚度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来从中吸取思想的甘露,形成科学的人文价值观;通过对文本个性的多元解读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由事入理、由景入理的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能历练和丰富学生的思想。

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操千曲,观千剑”,在读中悟写,巧持阅读的彩练,学生作文时才能上演作文的精彩。

三、以写促读,畅流开源

以写促读,即是说通过写作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畅流”使“源”更“活”。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形象的说明了生活是“源”,写作是“流”,“源”开则“流畅”,“源”塞则“流”竭。阅读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是间接地认识生活,是吸收;写作是直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是表达。

通过让学生勤写勤动笔,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学生在写作中遇到困惑,会进一步激发强烈的阅读和求知欲,不断的获取新知识,进而弥补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在作文教学中恰当的方法指导,技巧点拨和语言的锤炼,对阅读无不起促进作用,写作能力的提高自然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作文的修改、评讲、反思、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样让学生“读了再写,写了再读”(茅盾),以写促读,反哺阅读,能让学生的阅读之兴更久,阅读之趣更浓。

悦考网 悦考网

总之,阅读与写作,休憩相关,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更是密不可分,在教学实践中,要找到二者的契合点,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双剑合壁,就能让学生读起来情趣盎然,写起来笔底生花。阅读教学思考

自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来,诸如“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阅读教学术语已渐成时髦,几乎逢教研必讲,逢培训必讲。

“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这对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手捧教参一讲到底,肢解文本一套标准到底,不容学生有半点疑惑地被动吸收的阅读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活跃,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解读让语文课堂再次充满生机,让不少的语文教师深深体会到原来学生并非一无所知,他们有时比教师还懂得多、钻得深,甚至不少生成性问题还不时令老师猝不及防,不得不与学生一道讨论、分析、探究、查找资料„„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起、思维一旦被打开,语文课便枝繁叶茂,学生的语文素养便有地生根了。

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也好,学习方式也罢,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尤其是在还没有完全理解、领会其实质的情况下,其功效恐怕只能是“有效但有限”了。“个性化阅读”也一样,我们在为它一路高歌的同时,也应该对它进行一些冷思考。原本就是为了表演给大家看的公开课自不待说,就是平常的课堂,不少教师为了“做到”平等对话,“体现”尊重学生差异,常常使整堂整堂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结果学生一无所获,教师也一头雾水,将“尊重”简单化、庸俗化,其课堂教学效果还不如原来的一讲到底,学生还可多少被动吸收点知识,故而不少教师慨叹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甚至对新课程改革也持否定态度。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二。

第一,不少教师、学生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有失偏差。什么叫“个性化阅读”呢?个性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包括兴趣、习惯、气质、爱好、性格、智能等)的综合,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同时,每个人的个性既包括许多与众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由此,我认为“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因个性发展需要而根据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不同学生的阅读个性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独特的心理特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学生却因“独特体验”而片面理解了“个性化”,由“独特”引申出“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于是学生便挖空心思去找这种“独特”,提出一些肤浅甚至不可理喻的问题,或哗众取宠、或游离主题、或断章取义,诸如“为什么炮弹就是炸悦考网 悦考网

不到育乞西呢?”(《蜡烛》)“韩麦尔是一个不务正业,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老师。”(《最后一课》)“父亲是因为失业了,怕儿子不赡养他,所以才爱他的儿子”(《背影》)“美国伞兵是一个怕死鬼,因为他的自私害死了法国一对善良无辜的农村夫妇。”(《勇气》)等等,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一堂课只要有这么一个问题,七嘴八舌争个不休,这堂课就算玩完了。

第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未能全面吃透,片面地将“个性化”作孤立的理解,导致引导、参与、纠正不力,民主有余,集中不够,放得有余,收得不够,讨论有余,总结不够,改革有余,继承不够,有时甚至沦为看热闹的旁观者、骑墙者,这个观点也称赞,那个观点也表扬,一味“捧杀”,在这样的理解下,课堂或许是活跃了,但走了偏锋,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久而久之,我们也可能将培养出一批刁钻古怪、个性乖张的学生来,这与课程改革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也同样是相左的。

为了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多元化的人文价值取向和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以及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搞好“个性化阅读”教学,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将“个性化阅读”置于“三维目标”之下,尤其是要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核心,逐步养成其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志趣,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进行辩证的分析、引导、梳理和扬弃。其次,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要充分,课堂教学引导要得力。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绝不能停留在活跃与热闹上,要着重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度,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除个别生成性问题外,绝大多数都应该在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情境之中,或难点、或重点、或疑点、或关键点,总之是在某一特定的有较高探究价值的“话题”之下进行,绝不能让学生随便读一遍书就海阔天空的各谈各的感受与体会。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放与收的关系,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如在《最后一课》中分析韩麦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有较高教学水平的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教师如何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取舍、整合,由散到聚,既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理解,又将目标达成一致,趋于一定程度的统一,就需要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设计,且引导要得力,只有让众多个性中的共性得到充分显示,让矛盾的双方或诸多对立面不断转化,个性化阅读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在平衡与不平衡中不断地动态变化发展,让课堂呈现出“多元-集中-多元”的态势,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地充满生命力。再次,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质量。所谓问题意识即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有意识的根据自身的体验、感受进行深入思考、联想与探究,提出有一定探讨价值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尤其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更应以提高问题质量,提高感悟能力、欣赏水平悦考网 悦考网

和思维的深刻性为核心,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始终。

6.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篇六

编号:G40(2015)18-01-02

作者:杨群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割裂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滞塞了读写的渗透融合,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到写作知识,适时地渗入写作教学,就会达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共同提高的效果。

一、创意阅读,激发兴趣,再造想象,鼓励学生创新写作

以教材中的某一篇课文,或就某个问题为契机,激活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创作写作。比如,(1)孔乙己的悲剧是由谁造成的?(这一问十分灵活,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2)孔乙己被打伤了腿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这一问仍然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积极参与思考,当学生讨论后,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情节。)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欣然执笔,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写出不少有新意的文章。其中一篇这样设计情节:孔乙己腿被打折后,没钱医治,他呆在家里反思,决定重新做人,凭借自己的一手好字,开始卖字画。等腿医治好后,他开了一家专卖字画的铺子,没过多久,便成了富翁。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再造想象,进行创造性练笔,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扩展阅读,深入生活,引导感悟,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以教材的某一文章为基点,向同类文章扩展。这同类文章可以是题材的同类,可以是文体的同类,也可以是某一写法的同类。如学习了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后,我便向学生推荐前苏联M?达维多夫的小说《考试》,通过考试委员会主任围绕考生的爸爸是不是部长变来变去,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小说主题及反映生活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 各种感官,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也写一个生活中的变色龙形象,结果学生写出不少立意深刻、笔法精妙的作文。将扩展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在训练中提高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表现生活的能力。

三、借助语文活动,拓宽视野,积累素材,拓展学生写作空间

人教版教材中,“语文活动”是最独具特色的内容。教师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搜集书籍、网络上有关的各方面知识,就会拓宽课堂教学视野,丰富课外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根据“语文活动”内容特点可归纳为“班级活动”“社会实践”“校外活动”“家庭活动”“科技活动”等多种类型。每学期初,教师根据“语文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结合教学进度自觉组织实施,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受到锻炼、启发和提高,在生活中干搜和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学会做人,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学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素材。

语文阅读课上,写作教学的渗透,要教材为蓝本,已阅读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以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为宗旨,融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为一体,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兴趣中写作,在写作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应有机的渗透、融合、互动。以读代写,读写互动。只有以思维训练为目标,将阅读与写作统一融合起来,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文化修养、素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及创作才华的个性展示和张扬。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课堂阅读,有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写作能力。

7.英语写作人际关系 篇七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与本研究的30名被试分别来自西华大学艺术学院2009级的15名大一学生, 平均学习英语的时间为8.1年, 平均英语词汇量在2419以及外国语学院2007级的15名大三英语专业学生, 他们平均英语学习时间是9.7年, 平均英语词汇量在3207。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用到的工具有:英语词汇量测试表、有声思维、回溯访谈、调查问卷和相关的录音设备。

1.3 数据收集

本实验是让所有学生写一篇题为:“一些人认为大学教育就是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的;而另一些人不认为这样, 认为大学教育还有其他的功能, 你是如何看待大学教育的”的英语议论文, 要求在一小时之内完成, 并且字数不得少于150字。

实验分为五个步骤进行。首先, 给学生发放《英语词汇量测试表》, 测试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工具书和互相讨论, 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此测试表是选自沈昂老师 (上海新东方国内考试部主任、大学英语、考研英语及剑桥商务英语研究专家) 的《大学英语四级词汇测试表》。其次, 对学生进行了出声思维训练。研究者通过示范如何使用有声思维, 并给他们一个作文题目练习, 且及时对他们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更正, 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这种方法。然后, 开始正式的实验。在公布实验作文题目之前, 研究者先向学生提出几点要求:要求学生在作文时自始至终必须说出头脑中闪现的任何想法, 想法若以英语出现, 就说英语, 想法若以汉语出现, 就说汉语;报告过程中不允许有较长的停顿和沉默;写作过程中可以使用词典之类的工具书。此外, 研究者还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全程录音。接着, 在实验结束后, 给学生发放《大学生英语写作调查问卷》, 要求学生就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该调查问卷由14个问题组成, 分别从主题、内容和语言三个方面进行提问, 采用Likert5点评价尺度。随后, 还对学生进行了回溯性访谈。研究者一边播放学生的录音, 一边就其写作过程及思维活动进行提问, 作为对有声思维实验方法的补充, 整个访谈过程也进行了录音。

1.4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资料主要有英语词汇测试表、有声思维录音、访谈录音以及调查问卷。首先, 我们根据公式 (n/40) *2000+2000即可算出学生相应的词汇量, 其中n是答对的题数。其次, 我们数出每篇记录中的中、英文词数, 算出中文的比例, 作为母语思维量的指数, 其中, 中文词的确定以《现代汉语辞典》为准。最后, 借助SPSS17.0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调查问卷》进行定量研究, 找出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写作过程中具体思维量分布的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双语思维的参与

30名受试的有声思维记录中, 全部是中、英文两种语言交替出现, 平均母语思维量和英语思维量分别为42.74%和57.26%, 这与王文宇和文秋芳 (2002) 得出的结论相一致: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 融入了母语思维和英语思维的共同参与, 写作过程呈现双语特征。但母语思维量所占比例大大超出王文宇和文秋芳的实验结果。作者推测可能的原因在于两次的研究对象不同, 王和文研究的对象为英语专业的大一到大四的学生, 而本研究测试的既有艺术学院学生又有英语专业学生, 相比较来说, 总体的英语水平不如王和文研究中英语专业学生水平高。

2.2 不同英语水平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具体思维活动的差异

上述研究发现, 不管是哪一组学生, 他们的英语写作过程都融入了双语思维的共同参与。我们假设, 比起高水平的学生, 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使用更多的母语思维, 特别是在解题和组织文章内容时, 更倾向于用母语思维。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假设是合理的。首先, 通过整理有声思维数据, 我们得到了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低水平学生平均母语思维使用量大大超过英语专业学生 (其中H代表高水平学生, 即英语专业学生, 而L表示低水平学生, 即艺术类学生) 。

为了更清楚了解英语水平对写作过程的影响, 我们对学生的具体思维活动进行了量化研究。以往的一些研究 (郭纯洁, 文秋芳 (1998) 和王文宇, 文秋芳 (2002) ) 都是将受试有声思维报告中的思维活动分为五类, 然后计算母语在各个部分所占的比例, 这种方法虽直接能反映受试当时的思维活动, 但这种分类难免带有主观色彩。为了减少实验中的主观性,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调查问卷, 问卷中的14个问题分别从主题、内容和语言三个方面展开, 我们通过借助SPSS17.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 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定量分析, 得到了表2和表3。

从表2中可以看出, 主题、内容和语言的平均分分别为3.55, 3.34和2.92 (根据Oxford (1990) 基于对学习策略研究做出的解释, 主题属于“高水平”一组, 而内容和语言属于“中等水平”一组) 。因此, 这些数据初步反映了学生在解题和构思文章内容时, 更倾向于使用母语思维, 尤其是在解题方面。相反, 在开始写作后, 他们运用更多的英语思维来组织语言和文章结构, 而且标准差达到了0.824, 说明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个体差异很显著。

同时, 表2还具体描述了每组题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其中, 第4、5、11题的平均分都比较高, 分别达到了3.67, 3.77和3.83。这反映了学生更乐意用母语分析和确定文章的主题 (11题) , 而且他们认为运用母语思维能在较短的时间帮助他们确定文章中心和每段的内容 (4题、5题) 。而第13、14题的平均分仅为2.67和2.57, 说明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后, 运用更多的英语思维检查是否扣题 (13题) 或检查其英语表述。

从表3可以看出, 不管是主题、内容还是语言, 低分组学生的平均分都高于高分组学生, 而且语言的均值差异达到了1.233, 这说明, 艺术学院的学生 (低分组) 在写作过程中依赖更多的母语思维。从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来看, 主题、内容和语言的P值分别为0.632, 0.091和0.000, 其中, 只有语言 (小于0.05) 达到了显著水平, 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两组学生在语言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其他两方面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结论。

3 结论

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交叉使用两种思维活动, 具体来说, 他们在解题和构思文章内容时, 以母语思维为主, 而在文本输出时, 以英语思维为主。这符合王文宇和文秋芳 (2002) “主题和语篇知识的储存以母语为主, 而在写作中被激活的语言知识则以外语为主”的推测。

有声思维和调查问卷数据显示了在英语写作信息加工过程中, 英语水平决定母语和英语思维各自的参与量。具体表现为,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以英语思维为主, 而对于艺术学院的大一学生来说, 由于他们的英语水平相对较差, 在写作过程中, 频繁交叉使用母语思维和英语思维, 有的甚至整篇文章都是先想出汉语内容, 在将之翻译成英语, 严重依赖其母语思维。虽然在解题和构思文章内容时, 英语专业学生也会求助母语思维, 但比例要小于那些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因此, 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从而减少继而摆脱母语思维的作用, 是外语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摘要:该文采用有声思维、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方法, 记录了30名学生的英语写作过程, 并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1) 英语写作过程是母语思维和英语思维共同参与的过程;2) 英语水平决定英语写作信息加工过程中母语和英语思维各自的参与量。进一步论证了“双元结构”理论, 填补了二语写作理论的空白。

关键词:英语思维,母语思维,英语水平,成年人

参考文献

[1]李国宏.从“双元结构”的角度透视成年人英语学习机制[D].成都:西华大学, 2007.

[2]刘润清, 胡壮麟.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秦志强.学业成绩考试的定量分析[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6.

[4]王文宇, 文秋芳.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7) .

[5]文秋芳, 郭纯洁.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对高中生英语看图作文过程的研究[J].现代外语, 1998 (4) .

8.英语写作人际关系 篇八

一、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病

首先,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从命题、指导、批改到讲评基本上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的灌输。其次,作文信息来源总共只有师生二人,班级众多学生之间缺乏交流,阻碍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再次,传统作文教学不利于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最后,在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此外,传统作文教学对学生修改评价非学生习作和范文也重视不够,无疑也影响了学生对文学作品及其他文章的评价鉴赏能力。

二、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1.寻觅写作的源头,丰富写作内容

学生怕写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认为学习繁重、生活单一、枯燥,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没东西可写。要使学生有话要说,有东西可写,教师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融入生活中去感受、去认识生活、品味生活,去写生活中各种各样美好的东西。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文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对此,我引导学生细心留意自己身边发生的大小事情、家人的亲情、同学的友情,只要留意观察,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都可入题。当然,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可以通过几个步骤去完成:第一,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将注意力集中到观察对象上来,再用文字表达出来。上作文课的兴趣得到了调动,到最后写作文时就不感到困难了;第二,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定向与随机观察,分析所要表达的对象,表达出真情实感。多观察、勤思考,摄取生活素材,激荡学生情绪,使之产生表达自己的强烈欲望。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技巧就会迅速提升。

2.博览群书,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头脑

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此,要提倡多阅读文章,强调对读过的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一句话,就是要学会迁移,运用到作文中去。写作文时,内容就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绝。

三、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语文作文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充分尊重、启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才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前提所在。

1.注意作文内容和体裁的开放性

首先,话题的内容上,只规定写作范围而不规定题目。至于学生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思想意义,不受任何的限制,只要符合话题就行了。其次,所有体裁对学生开放,可以根据写作内容的需要选择最拿手的体裁。它解放了学生的思维,引发出了多样化的表达,涌现出了若干佳构妙作。可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关键是让学生自由地写作,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体裁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2.教师面批点拨与学生自改相结合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对教师过于精细的批改,往往是不屑一顾的,甚至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事实上,好作文是学生做出来的,不是教师改出来的。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的修改,为此做了两点尝试。

(1)将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自改。我在作文的批改中,先示范批改一篇有典型错误的学生习作,教给学生自改的知识和方法。学生领悟到其修改作文的要领和方法,自己修改作文并同桌互评,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评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制能力,又能共同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质量。

(2)增加师生面批的次数。我向学生当面提出习作的优缺点,并提出应怎样修改的建议。一般情况下,每次习作,我对三分之一的学生实行面批,并以此比例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教师我当面指点的机遇。面批后,学生重新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帮互学,又让学生体味到了当“先生”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9.英语写作人际关系 篇九

Establishment of Business Relations 与外商建立业务关系写作例句

1)We are willing to enter into business relations with your firm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 mutual benefit and exchanging what one has for what one needs.

我们愿在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基础上与贵公司建立业务联系。

2) We wish to introduce ourselves to you as a stateoperated corporation dealing exclusively in light industrial goods.

我们是专营轻工产品的国营公司。

3) Being specialized in the export of Chinese art and craft goods, we express our desire to trade with you in this line.

我们专门出口中国工艺品,愿与贵方开展这方面的`业务。

4)To acquaint you with the light industrial goods we handle, we are sending you, by separate airmail, a commodity list and several sample books for your reference.

为使你方熟悉我方经营的轻工产品,另封航邮寄上商品目录和一些样品,供你参考。

5)In order to give you some idea of various qualities of handicrafts we carry, we have pleasure in forwarding you by airmail one catalog and a few sample books for your perusal.

为使你方对我方各自款式的手工艺品有一初步了解,今航邮奉上我方目录和一些样品,供你方参考。

6)Having had your name and address from the Commercial Counsellor’’s Office of the Embass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your country, we now avail ourselves of this opportunity to write to you and see if we can establish business relations by the commencement of some practical transactions.

从驻贵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商务处获知贵方名称和地址,我们荣幸地写信给你们,是否可通过开始做几宗实际的交易来建立业务联系。

7)Your firm has been recommended to us by the Chamber Commerce in Tokyo, Japan.

日本东京商会已向我们推荐贵公司。

8) We 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offering your services and should like to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expanding trade with you.

谢谢你方来函表示愿意提供服务,我方愿与你方就扩大贸易的可能性进行讨论。

9)In order to promote business between us, we are airmailing you samples, under separate cover, for your inspection.

10.英语写作人际关系 篇十

作者:李志敏 更新时间:2014-2-25 14:18:43 如何妥善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充分挖掘教材的写话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呢?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可谓此中高手,他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穿插写的训练。从篇幅看,或三言两语,或长长大篇;从内容看,或课文借用,或课外引进;从方法看,或内容挖掘,或想象补充……每一次练笔,都是他教学艺术的映照。于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很显然,如果我们能在一、二年级以课文为写话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话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促进写话能力的提高。

一、立足文本,读中生趣,趣中求写

新课程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那么浅显易懂,图文并茂,贴近学生的生活。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富有节奏的韵文、古诗……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他们自我表现的舞台。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煽情”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引领学生去感受阅读的乐趣,拓宽写话的视野,提高写话的水平,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趣从求中生

随文写话要讲究时机,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情可抒,这样才能水到渠成。这样的巧妙练笔,含而不露地达到了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的最佳结合。

(二)趣从动中出

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动是一切景物的生命”。任何一门艺术,都要昭示一种生命的流动,一种动态的旋律,他才是真正美的艺术。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只有老师及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融读、写、说、演于一体,在师生自主、积极和融洽的多向互动中,才能“教”出智慧,“习”得智慧。这样的形式使阅读、练笔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趣从异中来

随文写话容易落入千篇一律、千题一面的模式之中。因为题型僵化、题面熟悉,学生只会照搬,不思创新,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同时导致学生思路闭塞,内容机械,既缺乏创新意识,又激不起训练兴致。因此,老师要针对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随着教学进程,设计多种多样的练笔。这一练笔环节,让学生感到妙趣横生,乐于表达。这种改编练习,创造空间大,学生很感兴趣。这不仅是卓有成效的吸收、内化、积累知识的过程,而且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过程。

二、借助文本,广泛积累,以读引写

(一)积累词语,充实写话内容

低段学生在大量识字的同时,也要求积累一定数量的词语。词语,正是学生写话的基础。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运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运用词语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品读句段,学习写话方式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造的基础,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模仿性特别强,小学生模仿习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低年级小学生写话训练应紧紧抓住儿童的这一模仿心理特征。

入选教材的课文篇篇生动、有趣,文中一个个优美的句子和段落,皆可作为写话训练的范例。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这个资源,引导学生仿写。

(三)读文赏图,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并结合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想象说话、写话。三部曲之三:拓展文本,想象写话,提升思维

(一)拓宽文本视野,寻找写话空间 1.充实文本

文学作品的语言有时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留下空白供读者品味,教学时可抓住这些空白,诱发学生去大胆想象,自由补充。

2.课后拓展

教材往往在课后安排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这为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好机会。

(二)妙用文本,放飞想象之翅

低年级的小学生富于幻想。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狄德罗说过“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小学生的想象总是由直观性向现实性、抽象性发展,常把事实加以夸大或缩小,或是将事物神化。我们要抓住这一想象的黄金时期,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形式可多样:

1.续写故事

我们一直把课文当作阅读理解的材料,其实课文也是让学生练笔的另一个空间。比如有些课文中有很多空白,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理解与想象进行写话,使课文更完满;如有些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恰是学生续写续编的起点;还有些课文或含义丰富,或创新空间大,学生可以基于课文求新。我便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继续画故事,写故事,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2.看图写话

看图说话,先说后写,给了学生写话的素材和充分的思考吸收时间,对写话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效果。指导写话时,我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拘泥于图画本身,要能够看到画面以外的东西,使情节更加丰富多彩。

3.编写童话

童话的魅力,在于它为孩于展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神奇世界。它最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著名童话作家洪汛涛说过:“要开发少年儿童的幻想智力,提倡孩子们写童话,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是社会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在写话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童话的优势,除了让孩子听童话、读童话、说童话外,还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方式,激发他们写童话的欲望,放飞想象的翅膀。

11.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篇十一

编者按: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作文难、怕作文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学生学会阅读,博览群书,收集资料,并让阅读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新课标下放飞阅读教学

■ 永城市实验小学化 淼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立、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主要从课内、课外进行阅读教学的探索。

一、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引导点拨的课堂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

1.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例如,我在上《金色的脚印》一课时,先让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问学生:“看了这篇文章,你读懂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举手谈了自己读后的认识,同时也提出了问题:“狐狸在人们眼中是狡猾的动物,为什么正太郎要给它们投送食物?”有的学生问:“狐狸在地板下做窝难道不怕正太郎的家人把它们给抓了吗?”“为什么说脚印是金色的?”“为什么课文要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这些问题不正是学习的关键吗?当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自读自悟、发表见解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我并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还以《金色的脚印》为例,通过再次的读,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老狐狸冒着危险住在地板下完全是为了照顾小狐狸,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爱让老狐狸特别勇敢。”“老狐狸对小狐狸的爱感动了正太郎,所以他给它们投放食物。”“狐狸的脚印被阳光照耀所以说是金色的。”这些不都是孩子们自读、自悟的结果吗?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感受能力各不相同,我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课本成了同学们表达情感的舞台,记录下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精神。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营造一种自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跃起来。在自主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有争论、答案多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就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各抒己见、相互启迪。

二、将阅读扩展到课外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童话、散文、小说及科普读物,利用晨读或阅读课向学生介绍书中的精彩片段。当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之后,就适可而止,让他们找原书来看。推荐了书目后,还要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读报、成语竞猜、读书交流会等,或者从自己平时阅读积累的内容中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制作手抄报,这样既督促学生认真阅读,又检验了阅读效果。

其次,背诵、摘抄优秀诗文,试练结合。从三年级起,我每周都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诗歌、散文,让他们摘抄在本子上熟读成诵,并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之后建议他们将平时阅读中看到的精彩片段,名言佳句摘录下来,制作摘录式笔记。到了五年级就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把自己本周看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心得体会写下来。这样既开拓了视野,又丰富了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写作水平。

总之,只要我们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以生为友,由“课堂权威”转变为“课堂民主”,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充当好“平等中的首席”,就能真正落实学生阅读的自主权利。

阅读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 新乡县合河乡贾桥学校赵来合

语文课是母语的教育教学,阅读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讲台上的磨砺和新课程理念的洗礼,促使我把语文教学的追求锁定在“着眼目标,求真务实”上。

一、重训练,促进师生的交流与合作

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的训练。我认为,不管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设计,都要通过学生以各种方式来呈现。注重了学生阅读的训练,且训练注重实效,能使师生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默契,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较好地实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像我现在教的这个班级,学生一进校,我就进行了读书、说话、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训练。训练学生怎样以正确的姿势读书,现在全班学生一拿起书,就能从课题的第一字,一排一排地读到最后一个字,做到整齐、流利,书声琅琅;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说标准的普通话,还有就是站在自我的角度练习用“我认为……我感觉……我想……”进行说话,树立学生学习的自我意识,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训练学生小组合作怎样学,怎样汇报,怎样评价,并且注重每一个细节。

二、重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

丰富的语言来自于积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古诗、名言谚语、课外阅读等方面的积累。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三个步骤展开这方面的教学。第一步,首先抓住教材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通过记忆比拼、开火车、快速接龙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积累的乐趣和收获。第二步,我送给学生一句话——“日积月累求真知”,让学生铭记在心,懂得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知识积累”的意识。第三步,围绕“日积月累求真知”这个主题,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建小词库,设计语文小报,古诗配画、开心小练笔等,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学生在活动中读读写写画画,收获不小。

三、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读中感悟”。我在教学中积极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每一篇课文的阅读都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理解,并且注重了朗读的指导。如教学《假如》这首诗歌的时候,有个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一句话是这样读的:“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朗读。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朗读进行深入指导,引导学生把语言中蕴含的感情色彩从朗读中充

分表现出来,那么学生的感悟能力才能从中得到培养与提高。

四、重评价,树立学生的信心

教师的一句称赞,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种兴奋剂,能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我对学生的发言,从未用“不对、不行、错了”这样很否定的词语来评价学生。我对学生的上课表现一般都是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谢谢你,给老师带来了惊喜”,“你真像个小老师”,“你为同学带了个好头”,“你的想象好奇特”,“你的朗读很动听”等。如果学生回答有偏差,我会说:“你的想法不一样,没关系,老师很欣赏你积极发言的表现,再静下来想想一定会找到正确答案的……”我观察到,学生往往在得到这样的评价之后,表现都更加踊跃,更加主动大胆。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做好阅读储备

■ 洛宁县回族镇王东小学张俊平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阅读储备,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他们对文章的感知大多在感性的层面。如何引导学生吸收文章的精华,体会人文的影响,这需要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语文驾驭能力,这样才能把深刻的道理用浅显的儿童化语言表达出来,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多元角色。

认识了语文教师阅读储备的重要性,就要变原来的“三多”(考核多、论文多、作业多)为“一勤”,即勤看书。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很多,当然不能否定这些考核对教师素质提高的推动,但从其实质来看,应该精化考核内容,否则,考核只会流于形式,教师也只能疲于应付,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教师的论文评比也很多,我们不能否定一些评比的合理性,但也有一些论文评比,主要目标不在教师的论文上,而在评比的费用上,或是完成上级的任务上。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对教育规律探究的过程是艰苦的,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写出论文来的,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现在都强调质量意识,而衡量质量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教师的奖惩都与考试挂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拿起自己也不愿意的“法宝”——重复作业。作业多了,批改的时间也多了,学习的时间相应也就少了。如果把这“三多”去掉,让教师多学习,多看书,加强阅读储备,应该是大有益处的。

把“三多”的时间省下来,加强阅读储备,提高文学修养。教师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阅读上,阅读储备多了,相信一定会出口成章,相信语文课堂一定会丰富多彩。作为学校领导来说,应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读书,把安排教研活动与安排读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出时间给教师读书,要开展有意义的读书活动,把与时俱进的思想真正体现到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修养上来。作为教师个人来说,不能局限于学校的安排,更应主动地吸取文学宝库中的精华,读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时刻牢记自己的角色,加强学习,勤于思考。

读书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可以定期到图书室去看书,可以上网去查阅。这里,我要提醒大家,语文教师看书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主要是为了教学需要。学校还可以适当安排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帮助教师提高人文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教学大纲里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里,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也应做到,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储备也应是丰富的。在阅读储备的内容上,应体现以文学为主的综合性,要博览群书,特别是科技书籍。时代在不断发展,新的理念、新的思想不断诞生,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不断阅读,及时消化,使自己、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学生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生活积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 郑州市中原区特色实验小学宋文君

学生习作无话可写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大多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提笔无言的问题,为学生习作引进一汪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一切文学创作都源于生活,同样,学生的习作也源于生活。学生在习作时感到无话可写,很大程度是因为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虽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但他们却没有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提取生活素材进行写作的习惯。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借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在生活这片沃土中获取习作的营养。

一、亲近自然,积累天然之美

每遇写景的文章,学生总会为无内容可写而发愁,原因是爸爸、妈妈没有带他去旅游,脑子里没什么美丽的景色。老师们也深有同感,似乎只有带学生到公园走上一趟才能勉强让他们找到些可写之景。这其实是很多人对自然的误解:远离城市喧嚣的山村田野、名山大川才是真正的自然。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然当中,我们虽然用自己的双手改造了生活的环境,但我们仍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仍然生活在自然当中。我们身边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无不在向我们传递着自然的信息。春天,虽难见乡间“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繁花盛景,却时有“一枝红杏出墙来”带来的惊喜;夏天,虽未赏水中“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美景象,却隐约可以听到树上“阴阴夏木啭黄鹂”那清婉的歌声;秋天,虽少有“长风万里送秋雁”的潇洒送别,却从那“树树皆秋色”中寻到了秋的气息;冬天,虽不享“独钓寒江雪”那独钓之乐,却可从“墙角数枝梅”飘来的淡淡幽香中读出冬的韵味。打开学生封闭的天眼,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世界,教会学生用心灵观察、品味,积累自然世界带给我们的天然之美,风雨云电将在学生笔下生辉,花鸟虫鱼会给学生文章点睛。

二、走入社会,积累世间万象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包罗万象、无奇不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部文学作品能够将这千变万化的社会无一遗漏地展示在世人面前。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家庭这封闭的小天地,投入到多彩的社会中,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阅历,帮助他们积累世间万象,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习作素材。让学生走入社会,可让学生放眼世界,要求学生收看新闻节目,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了解时事动态;还可让学生着眼身边,提醒他们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情,鼓励学生在节假日里帮家长购物,参加社会活动。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与社区联系,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实践活动,丰富生活经验。在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所见、所

闻、所感,为今后的习作积累感性材料。

三、体验生活,积累人间情感

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是作者喜怒哀乐的另类再现。有些学生的习作之所以会感觉空话、假话连篇,真情实感难觅。究其原因,学生缺乏一定的情感积累,没有情感为依托的写作怎么能够做到情动辞发、文情并茂呢?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生活中主动性、创造性的源泉。”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丰富学生的情感积累,才能激发学生习作的激情,才能让学生在习作中情感飞扬。

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低下原因浅析

■ 尉氏县十八里镇中心学校潘亚辉

从事语文教学的人都知道,作文教学难,而对于长期从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来说,作文教学更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

一、农村中学生的知识积累严重不足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心中没有素材,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好文章的。好的素材来自哪里?一个是书本知识,一个是生活知识,两者在农村学生中都存在着严重不足。

先说书本知识。在农村中小学,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师资力量不足,许多课程开设不齐,仅有语文、数学,而体、音、美及社会、科学、历史类课程难以开齐。而作文体现的又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对于存在着教育缺失的农村中学生来说,一些起码的科学知识、体育常识、历史事件都闻所未闻,因此,写起作文没条理,语言组织能力差,观察事物不认真,这几乎是每个学生的通病,写作能力自然不高。

再说生活知识。如今的农村孩子大多从4岁入幼儿园,到中学阶段大约是10年左右的时间,而农村留守儿童居多,即便是父母在身边,大多家长的文化水平偏低,家庭教育滞后。学校生活模式单一,常常是“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放假后,学生又被繁重的作业捆绑,造成视野的不开阔,素材积累无从谈起,写作能力低下。

二、农村学校教学手段落后,教育观念陈旧

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手段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有利于其智力开发,能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但目前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三尺黑板、两支粉笔、一张嘴”。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缺乏,设备运转、维护、更新跟不上,技术人员培训不到位。而有的学校即使有图书馆,也是藏书陈旧,没有专用的阅览室和健全的借阅制度,根本无法让学生受益。如此一来,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几乎被堵死,电视看不成,电脑上不成,图书没得看。从电子传媒到传统的纸介媒体几乎样样都接触不到,写作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下笔千言”呢?

中学语文教学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不少教师仅局限于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法文体知识的传授,难以确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为此,教师应该树立“语文在生活中”的现代教学观,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日常所见的广告词、说明书、请假条、日记、歌词等都是语文的学习范围。这些内容同样有主题,有审美,有道德倾向,有条理,有层次。我们不应仅将语文课堂拘泥于薄薄的语文课本之中。

理论、观念必须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更是语文教学跳跃式发展的动力。如果我们依然抱残守缺,依然思想僵化,是难以适应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难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

上一篇:岗位技能比武大赛总结下一篇:运销科瓦斯防治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