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古诗

2024-07-31

小学四年级古诗(共16篇)(共16篇)

1.小学四年级古诗 篇一

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2)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3)厌:满足。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的月色融为一体。3)潭面:指湖面。4)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1)忆江南:词牌名。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2)谙:熟悉。

3)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1)山原:山陵和原野。2)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3)子规:杜鹃鸟。4)了:结束。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1)杂兴:各种兴致。2)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3)绩麻:把麻搓成线。

4)未解:不懂。5)供:从事。6)傍:靠近。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2)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3)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4)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2.小学四年级古诗 篇二

古诗凝练精致, 字字珠玑, 离儿童的现实生活久远, 课堂上如何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孩子穿越千年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 让古诗在孩子当下的生活中复活?笔者以为应当依托文本、根植生活, 寻找古诗中与孩子生活紧密结合的契合点, 举象入境, 通过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等方式, 与生活合理链接。

一、链接生活, 举象入境赏画面

对年代久远、言简意丰的古诗的学习感悟, 不能仅仅停留在诗句的表面, 教学中应举象入境, 也即举起来, 把象打开, 把象还原, 把象表现出来, 让孩子们能够看得见。朱光潜说:“读书挺要紧的一个字就是‘见’, 见什么?见象。”当然他是站在读者的角度, 站在文本的角度来说的, 因为有象在那里, 你可以去看, 你能看出那个象, 看出那个意境就行了。课堂上, 老师应充分利用这象的还原来拉近诗歌和儿童之间的距离。

以《元日》一诗的教学为例。儿童每年都要过春节, 但当下的儿童和古代人过春节的方式是有区别的。教学中应让儿童不断想象, 举象的目的就是为了解象, 悟情悟理。《元日》一诗的教学试图突破传统的“先读准字音, 读懂词句, 再品味全诗”这种“疏通文句”“面面俱到”的翻译式的固有模式, 在理解意思和感受画面意蕴之间寻求和谐的统一, 采取一种“散而不乱、细而不碎”的处理, 通过“燃爆竹”“饮屠苏”“曈曈日”“换屠苏”四个画面的想象描述来理解古诗, 并巧妙地将生字的识写、词语的理解融于其中。

【教学片段举隅】

片段一:在引导学生想象“爆竹声中一岁除”这一画面时, 依托“爆竹”这一凭借, 链接学生生活中听到的“鞭炮声”。从声音的表象、给人的感受等多方面来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是___“的爆竹声”。此时学生脑海里呈现画面, 心中感受喜庆, 口中吟诵诗句, 真可谓达到古人“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的要求。

片段二:对诗中画面“春风送暖入屠苏”的理解, 则创设情境, 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 想象人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还可能会说些什么。“___ (人物) ___ (表情) 地说:“____。”从而品味饮屠苏时诗人身体之暖和内心之暖, 再动情地吟诵诗句。

二、链接生活, 联系背景悟情理

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载体。每一首诗都饱含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与情感, 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课堂上如何引领学生在诗中徜徉, 透过诗歌走进诗人的内心, 理解其中复杂的情感, 作者的创作背景是必不可少的。《元日》一诗是王安石49岁那年被任命为宰相后推行新政时写的。从表面看, 本诗是通过几个典型画面描述人们过春节时的习俗, 实则是透过画面表达自己坚定的改革信念。沐浴着改革的春风, 他内心暖意融融, 那时那事那景那情, 诗人不由吟诗抒怀, 他坚信自己的新政一定能成功推行, 从而实现他富国强民的愿望。

基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 背景材料在课堂上的合理取舍、适切把握和灵活利用必须费思量。背景的呈现、利用如若过于“丰满”, 显得累赘、多余, 会给人本末倒置之感, 让学生产生到底是学诗歌还是解诗人的困惑;若是过于“骨干”, 就不能为学生理解古诗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学生也就不可能理解古诗深刻的寓意。只有在教学中适切把握诗人的创作背景, 才能将教学引向深入。《元日》一诗的教学必须寻找到古人过春节和当下孩子的生活之间的最近契合点, 在诗歌与儿童生活距离拉近的过程中, 让学生初步触摸诗歌的理趣。

【教学片段举隅】

教学《元日》一诗, 在学生读懂古诗内容、读出诗歌画面的基础上, 试图引导学生品出诗中“情理”:

1. 引一引:引导学生关注王安石的写作背景, 互相交流查找到的作者的资料。

2. 读一读:出示王安石的相关介绍, 重点关注他49岁时发生的事, 初步感知其写诗背景。

3. 迁一迁:王安石当时是国家宰相,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总理。让学生想一想, 快过年了, 我们敬爱的总理在想些什么?

4. 悟情理:再默读全诗, 看看哪句诗最能体现王安石的心声。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其中哪个字最能表达他坚定的信心? (总)

5. 吟古诗:通过以上关注, 引领学生感受宰相的胸怀远大, 再吟诵古诗。

三、链接生活, 适度拓展品文化

从文化的视野来看, 《元日》一诗选入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与《春联》《江雪》等文本组合为一个单元, 编者的意图就是对经典文化的继承。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和诗作相关的文化, 诗歌固有的文化特点, 也即诗歌语言审美特色中的“节奏”“押韵”“对仗”等, 以及古诗内容涉及的相关文化“屠苏”“桃符”“元日”等, 适度拓展, 让学生享受一场文化的盛宴。

教学中, 在学生感知古诗画面、体悟诗人内心情感后, 由“元日”这一主题拓展开去, 关注同一主题的诗句。其要旨不仅在于拓展学生的阅读, 促进儿童深入了解我国春节传统文化习俗, 更升华了学生对古诗主旨的理解, 在吟诵的过程中爱上我国的传统经典文化。

【教学片段举隅】

1. 引一引: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它见证着我们成长的年年岁岁, 从古到今, 写春节的诗歌数不胜数。

出示诗句, 教师引读, 学生吟诵。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沉冻酒。———【宋】毛滂《元日》

无复屠苏梦, 挑灯夜未央。———【南宋】文天祥《除夜》

屠苏成醉饮, 欢笑白云窝。———【明】叶顒《己酉新正》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清】孔尚任《甲午元旦》

举杯互敬屠苏酒, 散席分尝胜利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 结一结:我们发现, 无论哪个朝代, 无论是快乐还是忧愁, 春节里人们都会———品屠苏酒;都会———燃放爆竹;还会———在曈曈日里换桃符。

总结:爆竹声声辞旧岁, 屠苏美酒喝到醉, 新桃旧符映春晖, 引着孩子再背诵古诗。发现:王安石相信——— (人民一定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自己的新政一定会成功……)

3. 吟诵全诗, 轻唱诗歌。

3.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之我见 篇三

一、以多种形式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讲,兴趣则是他们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我认为导入方式设计得巧妙精当,就能在顷刻之间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使学生迅速步入精神兴奋状态,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意向,从而为新的教学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1.以故事导入。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故事对学生具有特别的吸引力,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读或编说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故事,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如教学骆宾王的《咏鹅》,我就引用了关于骆宾王七岁作《咏鹅》诗的故事,孩子们听的很入神,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的兴趣。

2.以画导入。低段学生以具体形象的思维占主导地位,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如教学《江南》、《村居》、《所见》等,在教学中,我利用PPT向学生展示美丽的图画,引导学生先从图中领略古诗的大致意思,给学生美得感受,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 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宋代的教育家张载所说:“始学之人,未必能继,妄以大道教之,是诬也。” 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低年级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名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多种读的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在训练中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创设语境,想象画面,积累运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色。但是低年级学生阅历浅、阅读量少,要让他们从精练、跳跃的诗句中体会到诗中之情更是难点。所以,让学生结合实践对熟读的古诗去感悟和体验,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句所描绘的情景。

1.利用低年级学生爱表现的特点。熟读了《村居》后,我问孩子们:“你知道古时候的孩子们最喜欢干什么呢?”引导学生看图说,接着再用诗句说。我又说:“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去认识一群爱放风筝的小朋友,现在你能把这首诗背给我听一听吗?看谁背得最快?”小学生都想争做第一,所以大家都情绪高涨的背诵起古诗来。

2.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再现诗中情境。诗句描写的情景,通过图画再现出来,就会变得具体可见,能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古诗,还可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动笔画简笔画,把诗中的景物画下来,进入自由的空间,乐在其中。在《宿新市徐公店》中,孩子们更为要不要画“黄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不要画,因为诗中说“飞入菜花无处寻”。有人认为要画,因为诗中说“儿童急走追黄蝶”。且不论谁对谁错,这样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更好地了解古诗的意思。

3.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展开想象,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如熟读了李白的《静夜思》后,我就创设:中秋节到了,远在上海工作的爸爸非常想念家乡,它就吟起了李白的《静夜思》。学生争先恐后地吟起来;如熟读了孟郊的《游子吟》后,我给学生创设了:诗人准备出远门了,妈妈在昏暗的灯光下给他缝补衣服,真是……(生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小学四年级必背古诗词 篇四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元日 【宋】王安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咏风 【唐】 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4、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8、《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0、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1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3、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4、浪淘沙【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5、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6、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7、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8、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9、过华清宫(绝句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0、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1、出塞二首【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2、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3、《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24、水调歌头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5、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6、墨梅【元】画家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7、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8、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小学四年级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论文 篇五

2、天气日历中的天气符号来记录气温、降水量、风速、风向和云量等(复习各种天气符号,会识别、会画)

3、气温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数据。

4、天气日历: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5、气温: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6、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以风每秒种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熟悉气象学家把风速分为13个等级(蒲辅风力等级)的特征,特别是3、6、9等级

同学们要熟记用旗子表示风速等级(0为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方位图书P9.红旗往东吹,刮的是西风,此时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

7、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自制雨量器要用直筒、透明的杯子),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降雨量等级表(6个等级)书本P13页,雨量器测量的是24小时内的降水量。

8、天空中漂浮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者冰晶组成的。云也能看做是天上的雾。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1/4(四分之一)时为晴天,1/4~3/4为多云,超过3/4为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将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往往和雷阵雨相联系。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形成,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的就是积云。

9、生物也能预报天气:干燥的日子里,松果的鳞片会打开,下雨,则松果的鳞片紧闭。

6.小学四年级古诗 篇六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吗?哪位同学能够起来为大家背一首他的诗呢?(第六册《独坐敬亭山》,第七册《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赠汪伦”(板书题目)。要求我们能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交流。

二、学习《赠汪伦》

1.讲述诗歌写作背景。

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2.教师范读。

3.指名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l)根据课文注释、查字典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2)小组讨论、交流,议一议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①指名试讲:你是怎样理解诗的前两句的?

②重点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并体会感情。

师:谁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生:“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情”指“情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汪伦对李白的情谊仅仅表现在“送别”上吗?前面听了老师对这首诗写作背景的介绍,你们知道汪伦对李白的情谊还表现在哪里?

生:表现在汪伦写信热情地邀请李白来桃花潭作客。

生:表现在汪伦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师: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可用上什么关联词来翻译呢?

生: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还可用“就算„也„”“纵使„也„”)

师: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作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领村民踏歌相送。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动呢?大家请再想想,如果采用不同的语气来翻译这两句,比如可用感叹句或反问句的形式,能不能更好地表达李白此时的激动心情呢?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能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呢?

生: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吗?不,远远比不上。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谁来说一说,这里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生:用“桃花潭水的深”来比喻“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师:这里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为的是表现什么?

生:表现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情谊深。

生:表现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师:谁能把这种感情谈出来?

7.小学四年级古诗 篇七

其实, 上海此次一年级语文新课本的修订幅度很大, 7个单元45篇课文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 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删去古诗只是其中的改变之一, 为何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甚至大多数媒体和网站都将其拎出来作为吸引眼球的大标题?我估计有两个原因:一是此次删古诗不是删一首两首, 而是全部删除, 有“拒绝古诗”的意味, 难免让人怀疑是否有点“矫枉过正”;二是正如一些人所言, 此次被删除的古诗并不晦涩, 不少孩子在上学前其实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了。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 或许都有那么几句朗朗上口的古诗。

实际上, 课本“删古诗”并不值得大惊小怪。首先, 这是为学生减负、为教师减压的举措, 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小学一年级的孩子, 就让他们接触古诗, 确实有点早。而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 也是他们这个年龄很难领会的。更适合他们的, 应该是儿歌和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另外, 古诗的诵读对部分孩子而言不难, 但也可能有一部分孩子会感到吃力。课本应该尽量适应大多数孩子的需要, 而不是以部分“聪明”孩子为标准来“一刀切”。

更重要的是, 一年级语文课本删去全部古诗, 并不意味着小学教育对古诗说“不”, 而是将这些教学任务“上移”到了其他年级, 以更加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规律。同时, 对那些接受能力强、对古诗有兴趣的孩子, 老师和家长可以“开小灶”, 将其作为孩子的拓展阅读。当然, 这完全要以孩子的兴趣和精力为依据, 不能因此变相增加孩子负担。

8.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目标的制定 篇八

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古诗词教学的价值与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合理的定位,进而制定出正确的教学目标。如果说在小学低年级,我们教学古诗词还可以仅着眼于“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摘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那么到了高年级,我们就应把古诗词教学目标定位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摘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

什么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这就是说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目标的制定,除了“读背默”和知道词句意思这几个最基本的认知性目标之外,还应该包含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笔者认为,以下三个依次提升且彼此关联的目标尤其重要:入境、移情、品味。

一、 入境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是古代诗人智慧的产物,它的创作有其规律与特点,用钟嵘《诗品序》的话来说,就是:“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一句话,古诗词的创作讲究心物感应、情景相生。反过来,理解古诗词也可以由此入手,所以,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要想让学生真正实现“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的目标,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适时引导学生走入古诗词描绘之境——这既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实现后续两大目标的必由过程。

但需要我们弄明白的是,这里所说的古诗词描绘之境并非仅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认为的意境,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提出的:物境、情境和意境。这三境是有层次性的,物境最浅,情境次之,而意境最深,对于学生的理解难易来说,也是如此。我们一旦把入境作为教学目标,就可以由浅入深,依次引导学生由物境再到情境,最后进入意境,如此才是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最佳路径,也是他们理解与感悟古诗词的最有效方法。

如教学《渔歌子》这类古诗词时,我们就必须把引导学生入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一旦有了这个目标,教师就会引导学生由进入物境开始:读着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这对学生而言通常不难,他们很快能“看到”青青的西塞山、飞翔的白鹭、流动的江水、水面的桃花、垂钓的渔人等。然后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你看到的是怎样一幅画面?相对而言,渔人垂钓的情境学生也不难进入。最后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从这首词中,你感受到什么?

可以说,这种渐次引导学生进入三境的过程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目的——学生进入三境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收获。所以,我们必须把入境作为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制定下来。

二、 移情

之所以要把“移情”作为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因为相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高年级学生在前期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词,有了一定量的积累。这些积累对学生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他们可以将其作为垫脚石从而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对教师而言这些积累将会避免在教学中出现 对牛弹琴式的无奈,让移情成为可能。此外移情是入境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入境达到一定程度,学生就会通过想像把自我情感移入到对象之中,产生代入感,达到我非我的境界,从而实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这就实现了移情。

对古诗词教学来说,能不能引导学生实现移情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对该首古诗词教学的最终效果。还是以《渔歌子》教学为例,如若学生一直徘徊在物境之中,那他们只能看到白鹭、桃花等一个个孤立的景物,而无法把它们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如若他们一直徘徊在情境之中,那他只能看到一幅毫无生机的钓鱼图,而无法感受到它的神韵。只有学生真正走入意境之中,他才能心与物应,实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效果——这时他就是那渔人,那种垂钓的悠然自得必然会油然而生,让他们感同身受。可以说,这才是我们教学《渔歌子》这类古诗词时渴望达到的效果,因为一旦学生实现了移情,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实现一半了。

三、 品味

我们教学古诗词是为了使学生学为所用,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所以学生仅实现了入境与移情,达到我非我的境界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得引导他们跳出古诗词的困囿,达到我还是我的境界,以便回头认真审视与品味这首古诗词。

品味是对所学古诗词的一种回味与赏析,它包括对古诗词中字词、韵律之美的品味,如教学《渔歌子》时,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品味:你觉得这首词中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说它用得好?当然,品味还包括对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之美的品味,更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创作这首古诗词的主旨进行品味:你觉得作者通过这首词想向我们表达什么?诚然,如钱钟书所说“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对古诗词表达主旨的品味通常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多了解一些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甚至是前人对这一古诗词的评述等,只要我们引导有方,相信学生一定能够有所体察。

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只有真正引导学生去品味了它,才可能达成教学目标的全部要求。因而,我们确立“入境”“移情”“品味”这三大过程与方法性目标,并努力去达成它们,就是为了能在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达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关系。

9.小学四年级古诗 篇九

教材分析:

这两首古诗,一首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七言绝句《元日》,另一首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元日》是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绝句。《江雪》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设计意图:

从古代诗歌特点和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心理、情感等特点出发,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考虑以下几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习;开放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教 法:读通 读懂 读美 学 法:欣赏 理解 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元日》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爆 屠 童 换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江雪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说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3)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读(1)抽生读。

(2)集体评议。(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4)抽生背诵。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附巩固练习:

一、比一比,组词。屠()符()爆()著()付()暴()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一岁除(B)A、不计算在内 B、去掉 C、除法运算

2、曈曈日(A)A、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B、目光闪烁的样子。

3、千山鸟飞绝(B)A、断 B、绝迹,不存在 C、死 D、达到极点的

4、万径人踪灭(A)A、不再存在 B、停止燃烧或发光 C、使熄灭

三、根据古诗填空。

1、《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2、《江雪》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柳宗元)。前两句诗让我们感受到(茫茫冰雪),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调。诗中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四、拓展练习。

元日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这一天常使古人抒情感怀。请读背下列诗人的诗作,体会诗人的心境。

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唐 李世民《元日》

2、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宋 陆游《木兰花元日》

3、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宋 杨万里《乙丑改元开禧元日》

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0.小学四年级古诗 篇十

教学目标:

1.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还有一个多音字“磨”要掌握。教学重难点:

1、逐字逐句理解古诗,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

2、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介绍洞庭湖。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 光 / 秋 月 / 两 相 和,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白 银 / 盘 里 / 一 青 螺。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指导写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学生完成习字册。

五、作业。

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峨眉山月歌》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望洞庭》湖光 秋月 潭面无风 静(镜未磨、白银盘)

(风景如画,心旷神怡)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 秋月半轮

动 月影 江水流

(思君不见,无限依依)

(君山)

11.小学四年级古诗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古诗词教学;整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334-01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以利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规律 。

经过尝试和深入的探索,我体会到在语文诗词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重组后的资源适时融入教学中,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结出由“巧妙引诗文—初读知大意—品读悟诗情—扩读升情感”组成的四步教学模式。

一、巧妙引诗文

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伊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诗词相关的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学生,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如教学《赠汪伦》一课,教师先给学生们讲了李白和汪伦结识的故事,说到“千里桃花,万家酒店”(出示多媒体课件),于是李白欣然而来……李白与汪伦结为了好友,及至离开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赠汪伦》。这个小故事把诗文放置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情节之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库:囊括了诗词的相关资料: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相关诗文等,教师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整合,并合理运用到诗词教学中,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唤醒了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

二、初读知大意

小学语文教学中“初读诗文”,旨在疏通文本。为了较好地完成本环节的教学目标,我们建议分“三步走”。即:自读清障碍;指读名节奏;齐读小韵律。再加上我们适时出示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能较好的实现 “初读诗文”的教学目标。

中高年级已经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古诗又篇幅短小,读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学生在初读时基本都能达到读正确、读通顺的要求,教师在这一步中,只要稍提示生字或易读错的字音,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生到中高年级对古诗词诵读上的独特节奏和韵味应该有了很深的感受,在齐读时,能把古诗的韵律美表现得更加突出。学生在本环节中就对诗词的意境美有一个初步的感。如《如梦令》一课时,学生自由读词,教师出示要求:第一遍注意一个生字“藕”和一个多音字“兴”;第二遍试着读出节奏,教师配乐诵读诗文,扫除阅读障碍,学生边听边思考,粗略了解诗词大意。第三遍,读出自己对诗文的个性感悟。

三、品读悟诗情

古诗的语言十分凝炼,却是意味深长,诗人往往在“情动而辞发”后还要反复推敲,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每一个字。学生与诗人存在相当大的时空距离,加上缺少对生活的认识,要使他们从字里行间清晰地感悟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悟透某个含义深刻的字。运用多媒体将诗人所描绘的场景逼真再现,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事,从而产生共鸣。

语文教材中拥有相当数量的诗文意境图, 正如苏轼所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诗词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图文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如教学:《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时,诗人通过短短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梅花傲雪的情景图。诗词一句一景,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图案。学生由于深入其景,真正看到了,听到了,定会有许多的遐想,由于画面的渲染,声音的衬托,此时的学生已经把自己融入其中,也就有感而说了。

我们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词的内涵美,真正达到诗、画、情为一体。

四、扩读升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注意选择了一些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的名篇,它代表着某一类诗作的特色,通过这“一枝红杏”,可让学生去感受那古文化的“满园春色”,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因此,在诗词教学中,我们尽量借教材拓展诗词欣赏的领域。努力寻找教材中选入诗词的某个“迁移点”,拓展学生诗词欣赏的领域,激起他们对古典文化探究的热情。

就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相同的事物在不同作者的笔下也是不同的,因为有了这些差别,才使得诗的殿堂异彩纷呈,。为学生提供其他作者同题材的作品,为学生打开了这样一扇窗户。例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引导学生读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春题湖上》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西湖的美景。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的道路。一言以蔽之,无论什么样的诗词教学模式,它始终还是应验了郭老先生之语:“逐渐明之,解之、融于心,调度于笔。”

参考文献:

[1] 陶增乐.信息技术基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4

12.小学四年级古诗 篇十二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诗歌教学的现状

(一) 轻视诵读教学

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 学生才能读懂诗歌, 体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但是, 在高年级的诗歌教学过程中很难有机会听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 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地背诵记忆和教师的讲解, 学生通过诵读来探寻诗歌的意境之美就难以得到实现, 当然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淡。

(二) 拆解整体形象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过于重视语文的工具性, 而忽视了其人文性。在诗歌教学过程中, 常会出现教师一人对诗歌进行逐词逐句的翻译, 而学生完全不参与的情况, 有些过分深入的讲解甚至超越了小学生的理解范围, 把诗歌拆解得支离破碎, 破坏了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而学生对诗歌并没有深刻的感悟。

二、小学高年级诗歌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一) 加强诵读,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 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早期, 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 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 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 独立成体。”所以诗歌是有着鲜明节奏、和谐音韵、独特音乐美的, 或抑扬顿挫, 或轻重缓急, 或张弛有度。而这种音乐美, 通过讲解是分析不出来的, 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 才能体会得到的。

首先, 教师可以采用名家范读或亲自范读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诵读训练。如指导《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在诵读时, 开头两句语气舒缓, 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 朵朵盛开的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三四句语调平稳有力, 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表现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其次, 运用配乐诵读的方式创设优美的意境。有些诗歌在古代是配乐而唱的, 所以在诗歌教学中配上与诗歌情境相匹配的音乐, 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更好地沉浸于诗歌的意境之中。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 我为其配了林海的琵琶曲《欢沁》, 《欢沁》那欢快的、沁人心扉的曲调瞬间就将学生吸引住了。配着这欢快的音乐再朗读, 《清平乐·村居》中那一家五口和平宁静、其乐融融的画面立刻就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

可见, 学生通过亲身的朗读体验, 读准字音, 读对停顿, 读好节奏, 读出感情。这样, 不但可以掌握一定的诵读技巧, 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二) 展开想象, 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宋代苏轼曾这样赞美王维的诗与画:“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的确, 古人的许多诗歌都可谓是“诗中有画”。一首首诗歌就如同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 蕴含了诗人的真挚情感。

在教授《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 我先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景物———篱笆、路、树、儿童和菜花, 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诗句思考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并且发挥想象力把这些景物画下来。当学生把画展示出来时, 就会发现他们已经完全领会到了诗歌的意境。只见画面上稀稀疏疏的篱笆, 通向远方的小路, 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 枝头还未形成树荫。孩子们飞快地奔跑着, 追赶着黄色的蝴蝶, 但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 不见了。这样, 以画解诗, 化抽象为生动的画面, 更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

(三) 品味意象, 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意象是诗人用来寄托情感的载体,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是诗歌阅读鉴赏的突破口, 意象可分为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抽象性意象等。

如《观书有感》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用“源头活水”这一意象比喻人只有不断读书, 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心智才能更加开阔, 更加敏锐。

中国古诗中有很多意象都有了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 比如诗歌中的“杜鹃”多表达衰亡、凄楚之情;“柳”与“留”谐音, 故表达送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月”多表达思乡之情;“饮酒”多表达豪情、悲苦、郁郁不得志之情……对于意象的积累把握, 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 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意象之美。

(四) 联系背景,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 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比如, 在欣赏王维的《使至塞上》时, 仔细阅读, 不但可以读到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还可以读到诗人对于那些不畏艰苦、守卫边疆的战士们的赞美之情。

此外, 教师给学生介绍诗歌创作背景, 更容易引导他们走进诗歌意境。比如, 在解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 学生在了解了本诗是作者写于唐军收复河南诸州郡持续七年的“安史之乱”结束之时, 将更能深刻地体会作者那“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喜若狂之情和“便下襄阳向洛阳”的归心似箭之情。

13.小学四年级古诗 篇十三

1.我能照样子把下边的字写得工整、端正。

2.我能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1)鸟字旁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宝盖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竹字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1)鹅 鸡 鸭 鹭(2)塞 寒 赛 察(3)笠 箬 篮 簇

3.我能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才了蚕桑又插田。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童孙未解供耕织。

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斜风细雨不须归。

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了:结束 解:懂,明白 归:回 4.我能根据要求画出相关的词。

(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5.读了()朝诗人()的《四时田园杂兴》,我了解到了几种农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宋 范成大 耘田 搓麻(织布)种瓜 6.我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下面诗句的意思。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戴着青青的斗笠,身披绿色蓑衣的我,在细细的春雨中不愿回来。7.学习了这三首古代诗词,我要大声背诵它们并默写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加油站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第一站

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下边的诗句,并为带点的字加上正确的音节。

()

()

桃 红 复 含 宿 雨,柳 绿 更 带 朝 烟。..第二站

我要一边读,一边想象下边的诗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站

在能表达我读诗后的感受的词语后画“√”(可多选)。读着这首田园诗,我的感受是:

答案:第一站 sù zhāo

第二站 宁静、自然、美好的春天雨后的田园景色 第三站 A(√)B(√)C(√)D(√) 我的收藏夹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4.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篇十四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幽兰

陈毅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古诗三首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华山(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古诗三首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风鸢图诗(明)徐渭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肖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15.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作文教学 篇十五

关键词:教学效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是展现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教师来说, 作文教学也是检查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就目前小学生作文现状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生作文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写作内容, 标题千篇一律, 没有创新性。很多时候作文的内容都是雷同的, 例如, 帮助老奶奶过马路、拾金不昧等老掉牙的素材, 学生为了应付作业甚至不依照真实情况进行虚构。同时学生的创新性也不够, 不敢尝试新颖的体裁来写作。

2.作文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很多时候再作文教学时只侧重要求学生对句子和词语的搭配, 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想法, 其实小学时期的孩子内心是天马行空的, 素质教育也不是要求学生去写八股文一般的模式作文。这种扼杀学生兴趣的作文教学方式不仅不会让学生的作文有所提高, 反而会造成更多反效果, 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自我创新能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的优秀的作品, 教师除了要教导学生如何赏析课文, 也要鼓励学生去写读后感。学生观察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观察思考, 然后再让学生以文字或者口头表达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样可以让学生乐于观察、主动观察, 能够将观察到的事物应用到作文的写作中来, 提高学生作文内容的充实性和创新性。

2.作文教学中着重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好的文章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也能饱含深情, 小学生的作文所蕴含的情感也不能忽视, 有真情实意的文章更能打动人,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写作,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和启发, 教师也要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 打破传统的假、大、空的写作模式, 这样不仅教师的教学水平会有所提高, 也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6.小学四年级英语语音教学策略 篇十六

一、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增强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意识

首先,引导学生,慢慢养成语音学习的习惯。语音主要是通过模仿和运用的方式来习得的,对语音的模仿与习得是语音学习的基本方式,也是后续语音知识学习的基础。倾听与模仿是语音学习的基础手段,良好的语音、语调需要经过大量的模仿与运用才能逐步形成。教师要好好利用早自修时间,充分发挥课本的录音磁带的示范作用,积极调动学生有节奏地进行诵读。在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试着指导学生在课文上标出“↗”或者“↘”音调符号,也可以尝试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结合自己的手势以示升调,降调和重音。在四年级的一般疑问句的教学中,笔者觉得这样做的效果还是良好的。对于教材中的对话和一些语篇教学,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在语境中体验不同的语调和不同节拍所带来的不同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尝试教授一些朗读技巧,如连读,略读等,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语音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发准每一个音,这就要求教师本人地道、优美的语音、语调。尤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自身的模仿练习对学生来说一种熏陶和引导,这才是最方便、高效、最能感染孩子的教学资源,其作用和影响力是诸多音像媒体资源所无法替代的。为了使自己的语音更加规范,笔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语音培训,培训中特别就Let’s talk 和Story time 部分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标调训练。除此之外,教师应养成利用空余时间听音模仿的习惯。在一些课余时间,对着课本上标注的语调符号,仔细听课本录音,反复地跟读和模仿。教师应该把握学生进行良好语音学习的契机,来促成优美语音的生成。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重视语音教学的细节落实

语音教学一直是贯穿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其凸显的作用和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对于我们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去进行平时语音教学呢?

1.激活教材

教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在很大程度上灵活运用教材,对教材有一个适度的整合,也不为视作一种资源的合理利用。

①就地取材。在我们的PEP教材就语音教学编排中,四年级的语音教学已经涉及了五大元音字母的发音状况,如:教师就可以就地取材,设计了以“我发现了什么”为题材的语音教学活动,操作如下:Step1呈现单词(Present words)。学生首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形式,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单词。Step2找出规律(Let’ s find out)。根据读的情况,列出一系列问题。Step3再读一遍(Read again),在老师的正确示范下,齐声朗读单词。Step4总结规律(Let’s say)。根据学生所列举的一系列断断续续的发现,老师试着用一种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去解释这种现象---元音字母的开闭音节状态。Step5巩固知识练习(Consolidation)家庭作业:你能在课本里找出相类似的单词吗?如在教学PEP Book3 Let’s spell时,教师在教授新单词time 时,发现学生都能很快找出存在的“i e”结构并根据其发音规律,还是有不少学生能够很快读出单词time,所以教师提出另外一项活动-----启发学生再来找一找这篇课文是否还有类似结构的单词,结果学生很积极主动找出了five, nine ……

②因势利导。为了让学生更多更好地了解元音字母的开闭音节状态发音情况,在上语音课时,教师在启发学生自主去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同时,最好能够给出与此有关的拓展性练习。笔者就结合自己的语音教学实践,自主编创了一个游戏-----单词拼装。如以学习元音字母Ii为例设计拼装游戏:

i e i e

i e i e

i e i e

i e i e

『简析』笔者在设计此类题目的时候,只把它看作是一种游戏。在这个拼装游戏中,教师不能把单词拼写的正确性作为唯一获胜的理由。应该把学生能根据已经学过的发音规律来拼写出单词,并能够在小伙伴合作过程中“准确”拼出单词的同学作为获胜者。游戏进行下来,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拼出一些常用单词有like, rice, nine, nice----,还有一部分学生也能够挑战难度,如:write,drive, white----。当然在作业中老师也发现一个小问题:有些单词根本不存在的,学生也在拼装出来,如:chine, bine, hise---- 单词虽然是错的,可老师也发现学生在展示他们的成果时候还是挺 “自信满满”的。笔者认为在这个游戏中学生充分发挥他们想象力和积极性,尽管结果不是盡如人意的,可在这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带给学生的体验却是愉快的,这也已经达到了语音学习的目的了。

学生既然能够灵活地从“a e”结构过渡到“i e”结构,那么当然也能够实现从“i e”结构到“o e”结构和“u e”结构的顺利过渡,从而一起来完成学生对于五大元音字母的开闭音节发音状态的规律总结。虽然教材章节上是逐步呈现内容的,但是笔者认为集中或是分散地去呈现发音规律是出现时间的先后而已,关键还在于教师对教材整体把握和内容激活,其他的操作和应用可以在后面的环节逐步加以实施。

2.功在课堂

课堂是进行日常教学的主阵地,那么关注语音教学,首先就要关注日常课堂教学。于是笔者结合自己的语音教学一些实践活动,将四年级的语音教学归结为两块:以单个字母为主的语音教学和以字母组合为主的语音学习。单个字母的语音教学以26个字母的对应发音以及五大元音字母发音为主,而字母组合语音教学则是以常见字母为主的,如ee合一发长[i:]等。

nlc202309020705

①以巩固字母为切入点。首先以26个字母为入口:比如说小学四年级复习字母的阶段,笔者就选择了一首字母歌---letter song ( A.J.Jenkins),这首字母歌曲不仅列举一些和字母有关的单词,还很好展示了该字母在单词中一些常见发音:A is for apple, [?][?] apple; B is for ball, [b] [b] ball …… 等到字母歌唱完的时候,学生自己也能试着总结出了A→[?],B→[b],C→[k], D→[d], E→[e]…… 大部分学生把26个字母的发音学习完美地融入了在动人的音乐声中,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虽然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辅音字母,什么是元音字母,也不是很了解他们有没有其他的变化,在什么情况下变化这些复杂问题,但是他们对字母的发音有了初步的掌握,对单词拼读也形成一定的潜意识,这些对他们将来的英语学习是有很有帮助的。再以元音字母为突破口:在小学四年级的字母复习阶段,学生一直被灌输着一种“五大元音字母”概念。但在大部分的时候,教师也应该注意到所谓的“五大元音字母”,对学生来说只是一种声音,是一种不具备实质意义的声音符号而已。而我们都知道,对于语言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声音是远远不够的。

在给字母家族作分类的时候,笔者发现由于对语音概念的模糊,学生只能凭借自己的猜测盲目地去分类。所以教师应该正视与学生这种认知需求,在教这个“音”的同时也可以尝试授之以这个“形”,尝试让学生来认識字母A的语音符号就是[ei],E→ [i:] , I→ [ai], O→[?u], U→[ju:].师生一起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见识一下所谓的庐山真面目。

②以复习字母组合为着眼点。在日常的语音教学中,教师应该尝试通过字母组合发音,有意识地让学生来了解初步单词拼读规则,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些的读音规则,例如:在上PEP四上Unit5 what would you like? Part B Let’s learn Let’s do一课中关于餐具的内容,教师首先从课前热身,师生会话环节---- Who is your friend, boy or girl?入手,很自然地在黑板上书写出or这个单词,紧接着很自然地转入与or相关的单词----fork的教学中。当然教师还可以列举出跟这个组合有关更多的单词horse, pork……试着让学生多开口朗读出新单词,运用以旧引新法来教会学生读出未学过的单词,这为以后的单词学习铺平了道路。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进行总结字母组合sh发音规则的时候自编口诀:sh常发“西,西,西”; ch常发切,切,切”,ee合一发长[i:]等。

三、相得益彰,相映成趣-----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兴趣活动

1.歌曲吟唱

音乐是儿童心灵的翅膀,他们生性活泼好动,用英语歌曲导入组织课堂教学,其效果还是非常好的。相较活泼英语歌曲而言,语音教学就显得枯燥了,笔者试着去寻找这两者之间一个平衡点--------将字母的语音教学融入节奏欢快的音乐中,除此之外,笔者再结合队形变幻和舞蹈动作,将一堂字母语音课点缀的色彩斑斓。如小学四年级复习字母的阶段,笔者就选择了一首说唱类型的字母歌---letter song 。这首字母歌曲不仅列举一些和字母有关的单词,还很好展示了该字母在单词中一些常见发音:A is for apple, [?][?] apple; B is for ball, [b] [b] ball …… 等到字母歌唱完的时候,学生自己也能试着总结出了A→[?],B→[b],C→[k], D→[d], E→[e]…… 最后在参加区小学四年级英语歌曲比赛中,我校的《Letter Song》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在歌曲演唱活动的排练中,学生展现出了不一般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这在课堂上是很不多见的。尤其是在一等奖这一成绩的刺激下,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喜爱,对说好英语的信心更是空前的高涨。而他们也用自己的表现和成绩刺激和激励着班上其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2.课本剧表演

教师应努力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上锻炼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也加强了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本次表演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和督促,一起研究要不要增删台词,一起品味谁的口语表达最自然,一起发现谁的肢体语言最贴切…… 这些都成为了这次活动中最珍贵的花絮。当然表演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参加校“我编我演我精彩”英语课本剧表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更加激励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

『剧本内容』如下:

Zoom:( sing)Who is wearing blue today? Blue today----- hahaha , I’m wearing blue today. Hello! I am Zoom。

Zip:Hi, I am Zip!

Zoom:Wow! Flowers!

Zip:Wow! Flowers!

Zoom:How beautiful!

Zip:How many?

Zoom:1,2,3,----

Zip:1,2,3,----

Zoom:A red flower, a blue one, a yellow one. Look!

Zip:How beautiful! I have a gift for you, too.

Zoom:Really? May I have a look?

Zip:Sure. Here you are!

Zoom:Thank you. Oh, no-----

Zip:Hahaha---

四、家校合力,其力断金-----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合作

教师可以发动家长,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尽量多督促孩子听英语磁带,多做模仿训练。

1.做好家校联系单

在新学期开始,笔者都会定期发给学生一张预习表格(一学期尽量要求完成2份预习记录),让家长一起配合来完成,监督孩子每天的10分钟听读练习作业,并及时完成英语预习和复习作业。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一种奖励的形式,将成绩计入学期期末的总评分。

2.提倡短信交流法

定期与家长进行联络与沟通(一个月一次),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的英语学习情况和取得的一些进步。学生在短期内没有完成相应的预习作业,教师应该与家长取得联系,以短信和电话的形式了解具体的情况,询问其原因和提供一些帮助,尽量做到与家长一起协作,一起来帮助学生合作完成“家庭作业”。

理想的语音教学应该要做到“润物细无声”。简而言之,语音教学是随着单词和语句的教学而巧妙融入平时的教学。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时候,对教材内容要多一点预设——滚动单词,增加学生学习的容量;对课堂要多一点空间——语音教学贯穿之中,语音学习也无处不在;对学生要多一点了解——层层递进,由简到难,给学生学习增加深度。除此之外,教师应多花点时间跟家长多进行交流和沟通,尤其是在每天的听音模仿练习中,多鼓励学生和家长,多用心思去了解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语音教学源源不断地汇入到英语教学中来了!

小学四年级学习语音是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而语音能力提高的过程更是一个渐进而复杂的过程。笔者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想提高语音教学水平和技能,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共同克服制约语音发展的负面因素,而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要利用点点滴滴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寻觅到了学习语音的快乐,更是找到了以后的英语学习终生受用的法宝。让我们在追寻语音之美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吧!

上一篇:大学生会计事务所实习周记下一篇:推普周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