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顺序上下》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1.《位置与顺序上下》的教学设计 篇一
1、本节课是我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重组教材里面例题和习题的顺序设计而成的,目的在于创设出一连串生动有趣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介入,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便于学生充分地感知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提高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深化了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实际情景,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极好地锻炼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描述,猜猜我是谁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练,并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3、在课堂中发现了几个问题:1.说的效果不好,往往有同学在回答时,别的小朋友认为自己会了,就抢答或是不理睬,以至课堂中教乱,而且回答没有起到最大的作用。同时听的效果也不好。以后在教学中我会重视学生说和听的能力,比如老师和学生在说完之后,让其他的小朋友来重复,其次,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声音一定要响亮,说话要完整。
4、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原有的经验不多,差别有些大,少数学生在活动中没有自己的主见,需要老师的时刻提醒,帮助。在课堂上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难免有时会注意不到,因此在课后还要多花时间在学困生身上。
2.《位置与顺序上下》的教学设计 篇二
一、知识目标
1.依据直线与圆的方程,能熟练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
2.能熟练运用几何法或代数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两种方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解析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
一、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初中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已有所了解,但不会根据直线与圆的方程来判断位置关系;学生喜欢交流,但对数学学科缺乏耐心。
二、教法、学法分析
1.针对学生的特点,打破以教师为主的课堂常规。课堂环节设置为: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归纳总结。
本班有36名同学,将其分成六个小组。
2.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学生有机会去思考,并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及应用。
【教具】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课件太阳冉冉升起的情景。(5分钟)
提出问题1:太阳与地平线之间的关系?
问题2:把太阳看作圆、地平线看作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又如何?
问题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什么?
問题4:如何根据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问题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每种关系中直线同圆的交点个数各是多少?
新课讲授:
一、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问题1:判断直线l:y=x+2和圆O:x2+y2=2的位置关系。(第一和第二小组讨论)
问题2:判断直线l:y=6-3x和圆O:x2+y2-2y-4=0的位置关系。(第三和第四小组讨论)
问题3:判断直线l:y=x+6和圆O:x2+y2-2y-4=0的位置关系。(第五和第六小组讨论)
说明:5分钟后,各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展示讨论的结果并讲解分析过程。
展示的结果各种各样,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如下:
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直线与圆的图形来判断位置关系。
2.将直线与圆的方程联立组成方程组,根据交点的个数来判断位置关系,称为代数法。
交点个数:0、1、2。
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
3.依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来判断,称为几何法。
当d>r时,直线与圆无交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离。
当d=r时,直线与圆有1个交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切。
当d 二、巩固练习 1.已知直线l:x+y+C=0和圆M:(x-1)2+(y+1)2=4,问C为何值时,直线l与圆M分别相交、相切、相离? 教师提示:题中圆心坐标是什么?半径呢?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是多少?直线与圆有什么位置关系? 注意:解绝对值不等式易发生错误,要细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抽出两个小组分别展示,师生共同评析。(10分钟) 2.已知圆x2+y2-2x+4y=0与直线y=kx+4,问k为何值时,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自习时再抽出两个小组分别展示) 三、小结(4分钟)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代数解法。(解方程组)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解法。(比较d与r的关系)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所学内容) 四、布置作业(1分钟) 教材第100页习题第1~3题。 教材第100页习题第7,8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 分清左右,体验物体位置的相对性。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兵儿板游戏)引入新课。 二、新授 (一)从游戏中找出表示位置与顺序的词语。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咱们做的游戏中还藏着表示位置与顺序的词语呢?谁试着把它们找出来。 生:上---下 左---右 前---后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它们全部找到了,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体会位置的相对性)。 一起读一读这些方位词,你可以用手指一指。 (二)研究上下。 师:谁能用上下这对表示位置关系的词来介绍一下咱们教室里的物品? 师:你们真棒,能用上下来介绍物体的位置了。那现在咱们一起做个小游戏吧!我说,你们做:把书放在桌子中间,铅笔盒放在书的上面,本放在最上面。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三种物品的位置关系。你发现什么了? 提示:谁和谁比? 要求:好,以最快的速度把书、本放回桌角。看哪组同学动作最快。 (三)研究前后。 师:刚才第一组同学的动作最快,请第一组同学起立。 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在介绍同一组同学的时候,你用哪个方位词?前——后 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判断出前边和后边的吗?(生说) 师总结:一个人面向着哪儿,哪儿就是前面;背对着哪儿,哪儿就是后面。师:那你能用前后来介绍一下你身边的同学吗? 说一说:你在谁的前边,在谁的后边? 师:看你们区分的这么棒,小动物们想考考你们?愿意吗? 课件出示:问: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内容,谁能看图提个问题?你想请谁来回答?他回答的对吗? (四)学习左右。 师:刚才我们介绍了自己前后的同学,你还能介绍你哪的同学? 在你的身上有没有这对好朋友? 谁有好办法记住左右? 你们介绍的办法真不错,那你们记住了吗? 请同学配合,指名伸右手,请他右边的同学起立,指名伸左手请他左边的同学起立。问:为什么左右站起来的都是你?因为和它比的人不一样,“参照物”不一样。 看来咱们同学能很快的区分左右了,下面咱们来做点将游戏,看谁准备好了? 谁能用今天学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你周围的同学。(手势) 谁能介绍你自己的位置? 师:你们真棒!已经能用前后左右清楚地介绍物体的位置了。师:学习了半天了,咱们一起来做做操,轻松一下吧! 做操:轻轻站起来,左手举起来,右手举起来,两手拍一拍,右手放下去,左手放下去,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指前边,指后边,指上边,指下边,双手放下去,轻轻坐下来。 三、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 师:看你们学的这么好,小动物们想请你们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帮它们解决问题,行吗? 课件:小动物找家。 师:这些小动物的家,你们帮忙都找到了,可是啊,有一只小熊记性实在太差,它呀还是没有找到家,咱们再一起去帮它找一找好吗? 课件:小熊找家(二人一组互相商量)师:谁愿意告诉小熊它住在哪?好让它记住。 谢谢你们,有了你们教我的方法,我再也不会找不到家了。拓展欣赏: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用到上---下 左---右 前---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如果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发现很多这样的现象,你们看。 让我们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再来做一次把我们引领进今天的数学知识的兵板游戏好吗? 课件:放大红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4个方向。 2.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3.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能向老师介绍一下你周围的同学吗? 生:我的左边是晓楠,我的右边是小鑫,我的前面是小宏,我的后面是婷婷。 师:他介绍的可真清楚,通过一些前、后、左、右这样的方位词就介绍清楚了,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位置与方向的方位词呢? 生:我还知道东、南、西、北。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 【评析:从身边的情境出发,既巩固了以往学过的前后左右方位词,又为新课做好铺垫,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愿意学习。】 二、 活动体验,感受新知 1.辨别方向。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是通过什么来辨认东、南、西、北这些方向的呢? 生:我看太阳辨别方向,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面对太阳,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后面是西。 生:我知道还可以看指南针来辨别方向。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头指向南。 生:还可以用北斗星来辨别方向。 生:我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我爷爷教我的。 师:哦?这个方法真不错,什么是上北下南?是头上是北吗?请你来给大家解释解释吧。 生:面向北的时候,就是上北,下南表示后面是南,左手边是西,右手边是东。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愿意学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的探索欲望。】 师:你解释得真棒!我们把他的这种方法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 师:这个是我们用来辨别地图上方向的坐标图,有一句非常简单的口令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请同学们一起说一遍。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现在请你根据这个坐标图,假设以银川城市为中心说说它东西南北4个方向的城市吧。 (学生认真观察后,小组交流。) 生:我发现我们生活在北边。 生:我姥姥家海口在南边,我最想去的拉萨在西边,东边城市有石家庄、济南等。 【评析: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明白,在辨认方向时先确定一个标准点,然后根据这个点找到它的东南西北,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用方位词介绍周围同学。 师:看来同学们都可以用东南西北这4个方位词在地图中找到不同的城市了,那你能用这样的方位词介绍你身边的同学吗?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周围身边的同学。) 生:我的东边是小诺,我的西边是小莹,我的北边是小静,我的南面是小丽。 ………… 师:谁能说说我在你们的什么方向?(老师站到同学中间去。) 生:老师在我的东边。 生:老师在我的西边。 生:老师在我的北边。 生:老师在我的南边。 师:这可真有意思,我站在这里没有动,为什么你们所说的方向却不一样呢?老师一会在东,一会在西,一会在南,一会在北呢?这是为什么呀?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 生:因为我和其他3个方向的同学方向不一样,所以看到的老师所在的位置也就不一样。 师:也就是说所处位置不同,看到的方向也就不一样。 【评析: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体会到方位的相对性,借助身边师生的位置关系,轻松解决抽象的问题。】 三、游戏练习,巩固新知 1.游戏《口令歌》。 师:(老师站在班级的中间)以我站的地方为中心,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要给大家唱首歌,歌中有要求,请同学们按着要求跟着做。 老师用《幸福拍手歌》的音调唱:请东边的同学你呀跺跺脚××,请西边的同学你呀拍拍手××,请南边的同学你呀拍拍你的肩,请北边的同学你呀招招手××。 (学生跟着老师唱的歌做动作。) 【评析: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再次感知位置与方向,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理解了数学知识。】 2.我做小导游。 师:现在请你来做小导游,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后汇报。) 生:我是三(2)班的学生,我们学校的大门是向西开的,一进学校看到是东边墙上几个大字:一切为了孩子。我们的高年级教学楼在操场南边,低年级教学楼在操场的北边。 ………… 【评析: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把学到的有关方位的知识运用生活当中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相介绍。 师:同桌之间互相介绍学校的体育器材各在学校的什么位置。(找学生汇报。) 【评析: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让学生介绍体育器材的位置与方向,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4个方向。】 4.完成练习一的第一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三、 归纳总结,延伸新知 师:谈谈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辨认东南西北4个方向。 生:我知道了只要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就能知道其他的3个方向。 …………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师:(手指著黑龙江区域)这是我们的家乡,黑龙江四季温差大,物产丰富。都说我们住在祖国的东北,你知道为什么管我们这里叫东北地区吗?这就是我们下节课即将探索的内容,下课! 【评析:通过学习东南西北4个方位外,在看地图了解东北家乡的环节同时又进行了拓展延伸,达到课虽尽,意未犹的效果,使学生对方位产生饶有兴趣的期待。】 总评: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由于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设计中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情境,如说一说,做游戏,看地图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本节课的设计自然、衔接连贯,其最大特点就是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交流学习数学,理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实践能力。同时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并把所学知识向生活延伸,以此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9-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含义,从不同角度丰富对100以内数的特点的认识。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发现数的排列规律以及在根据规律猜数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发展数感,提高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根据顺序填写百数表,探索并发现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根据百数表中的规律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教学准备】 课件、百数表、魔力框。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瞧,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不完全“百数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同桌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启发:请大家横着看第一行数,能和同桌说一说按顺序怎样填吗?试一试。 按顺序第二行怎样填呢?互相说一说。 能把不见了的数娃娃都找出来吗?请小朋友按顺序在方格里填数。 交流填写的“百数表”,集体订正。(订正后教师出示完整的“百数表”)。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借着这一张神奇的百数表来研究数的顺序。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顺序)。 二、多角度研究,探索规律 1.一张完整的百数表在你的手中了,它有什么神奇之处呢,你想去发现吗? 2.横着看“百数表”。让学生先横着读第1行数、第2行数;再读第5行数。 引导:大家这样横着再找几行读一读,看看每行按顺序有哪些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通过互动认识:第一行1-10,第二行11-20,第三行21-30……每一行里按顺序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前9个数十位上的数都相同,最后一个数是下一个几十…… 3.竖着看“百数表”。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请小朋友找几列读一读,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你的同桌。 指名汇报: 竖着看,在同一列中,上下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0;每列的个位上的数字是相同的;第一列都是几十一;第二列都是几十二,第三列都是几十三…… 追问:竖着看,为什么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0? 4.指出:在“百数表”里,是从1到100按顺序一个接一个排列的,从表里我们发现了许多规律。比如横着看,排在前面的比后一个小1,后面的比它前面一个数大1。竖着看。排在上面一行里的数都比下面一行里的数小,排在下面一行里的数都比上面一行里的数大,上下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0……等等。 【设计说明:“百数表”的整理与排列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自己完成和发现。这里正是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主要安排学生自己整理,引导学生读数感知规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三、应用规律,简单推理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的奥秘!马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让我们一起用魔力框玩游戏吧! 1.“田”字型魔力框 请小朋友看这样的魔力框,如果在上面的表里框几个数,你想在哪里框,想想可能会是哪些数? 教师先示范框一框,看看框出了哪几个数。一起大声读一读。 启发:请你仔细观察框里的每个数,横着比一比,横行相邻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竖行相邻的两个数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小朋友的发现对不对呢?我们也来框一框、看一看。(学生说教师演示,让学生横着、竖着看是不是有刚才说的规律) 追问:为什么左右两个数相差1,而上下两个数相差10? 2.“十”字型魔力框 看这样的魔力框,如果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你觉得可以框出哪些数? 现在马老师框一下,大家来看一看是哪几个数。 启发:请你仔细观察框里的每个数,横着比一比,横行3个数有什么关系?竖行3个数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追问:为什么左右横排的数依次相差1,而上下竖排的3个数依次相差10? 3.我们是怎样发现两种魔力框框出的数在排列上的规律的? 你能根据不同框里的一个数填写其他的数吗?请完成“试一试”里两道题。 交流填写结果,说说想法。 魔力框好玩吗?课堂上我们就玩到这里,藏起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好吗? 【设计说明:发现框里各数之间的关系,是在认识“百数表”里数的排列规律基础上安排的,所以这里仍然以学生主动发现为主要活动。先根据魔力框的形状思考“可能会是哪些数”,再框出数让学生观察,初步感受规律,然后再“框一框、看一看”,检验自己的发现“对不对”,确认规律,并通过填数、追问内化新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深化“百数表”里数的排列规律。】 四、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學习了100以内数的顺序,马老师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的掌握情况,有信心吗? 1.“想想做做”第1题 图中的数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填数,再交流。 指出:比几十小1的数是前一个几十九,比几十大1的数是几十一。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交流:看过了多少病人,你是怎样想的? 五、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百数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顺序。通过活动,你知道了“百数表”里的哪些规律? 要解答说明顺序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如下几种: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递进,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以上是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顺序,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 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就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如何理清说明顺序呢? 一是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 二是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所以,把握这些语言“标志”,可顺利地理清说明顺序。 三是分清主次,综合归纳。有时一篇文章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方式揉合起来,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先谈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再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情况,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具体实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曾取得的辉煌成就。从全文来看,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应为逻辑顺序。 【典例解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奇招击退红潮 丹丘生 ①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②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消失,但现在,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用超声波消除藻类。 ③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含有氮气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就使整棵植株漂浮在水面上。 ④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死亡。 ⑤最近,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利用三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项圈藻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尽管三种频率的超声波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作用,但效果最好的是频率接近1兆赫的超声波,这个频率刚好是项圈藻中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 ⑥不同种类的水藻,因为大小不等,它们的共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项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除某一种类的水藻。此外,这种除藻办法不会伤及其他的水生植物,因为其他的水生植物的细胞对于超声波来说太致密了,不容易引起共振。 ⑦由于高频率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很快被吸收,譬如1兆赫的超声波作用范围半径只有20米,所以这项技术在小范围的湖泊和池塘里,、比在动辄方圆千米的大海里更为实用。 (选自2013年第1期《大科学》)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红潮的危害。 2.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洁概括作者是怎样按这种顺序进行说明的。 3.第③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 4.下列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凡是红潮繁殖的水域,水生植物都无法生存。 B.击退红潮的“奇招”就是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来消除藻类。 C.藻类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是1兆赫。 D.频率为1兆赫的超声波对漂浮在方圆数千米的大海里的红潮不会起作用。 【解析】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试题分别涉及语言概括、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内容理解等考点。第3题为说明顺序类试题,此题共两个问题,一是要写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二是要概括作者是怎样按这种顺序说明的。答题时,要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所运用的说明顺序,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对说明顺序作具体分析。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的是击退红潮原因、方法及科学原理,显然运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显然运用的是逻辑顺序。文章由因到果,由表及里,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①大量水生植物窒息死亡 ②人接触红潮会感染致病。2.逻辑顺序。本文按照这种顺序依次说明了击退红潮的原因、方法及科学原理,用超声波消除红潮的优势不足。由因到果,由表及里,条理清晰。3.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藻类依靠气泡的浮力在水面上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4.B(A项说法太绝对,原文“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C项这个共振率是项圈藻浮力细胞的不是全部藻类的;D项“不会起作用”表述不正确。 对于承包人与购买商品房的消费者之间的权利顺序,应当分两种情况考虑。 (一)购买商品房的消费者在购房时未作预告登记的 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性质是优先权,属于担保物权的一种。其成立时间为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成立之时。购买商品房的消费者对商品房的所有权的成立时间为办理所有权登记手续之时。在建设工程竣工之后,承包人主张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时,购买商品房的消费者的所有权往往尚未成立,其权利只能为一般债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优于商品房买受人的请求权受偿。 (二)购买商品房的消费者在购房时已作预告登记的 预告登记是为了保全一项请求权而进行的不动产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其与一般不动产登记的区别在于:其他不动产登记都是对现实的不动产物权进行登记;而预告登记所登记的,不是不动产物权,而是目的在于使登记申请人取得一种对将来发生不动产物权变动的请求权。又称之为期待权,即权利取得人依据法律能够确定的取得某种物权的权利。 《物权法》第 20 条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该条规定了针对不动产物权变动的预告登记制度。在我国引入预告登记制度后,购买商品房的消费者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以后,为保障将来实现其所有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消费者同意处分该商品房的,不发生物权效力。因此,在已经进行预告登记的情况下,购买商品房的消费者的权利就具有了物权性质。在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与购买商品房的消费者的权利同样具有物权效力的情况下,承包人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与预告登记人的请求权冲突如何解决? 由于消费者的利益属于生存利益,承包人的利益属于经营利益,根据生存利益应当优先于经营利益的原则,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应当让位于购买商品房的消费者的权利。但出于公平考虑,此时应当对消费者的權利作出限制,即消费者必须“已经支付全部或大部分款项”,否则,也不能优先于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这种情况下,消费者虽然没有支付大部分购房款,但作了预告登记,说明消费者虽然暂时没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但慎重对待购房,因而权衡承包人和消费者的利益,或者说权衡此种情形下消费者的生存权和承包人的经营权,承包人行使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但应从拍卖所得价款中优先扣除消费者所交的购房款,以涤除该商品房原存在的所有权的期待权,承包人对剩余价款行使优先受偿。但是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确定购买商品房的消费者的请求权是否优先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依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司批复,消费者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款项后,承包人就该商品房享有的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得对抗买受人。即,看购房人是否支付了大部分购房款。未支付大部分购房款,虽然预告登记,仍不能优先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已支付大部分购房款,虽然未预告登记,也可优先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这也是我国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在《批复》生效之时,《物权法》尚未颁布,我国还未引进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在承包人主张建筑工程优先受偿权时,购买商品房的消费者对于房屋的请求权仅为一般债权,而《批复》第 2 条却规定在消费者交付全部或者大部分款项后,即可对抗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以债权对抗物权并且优先受偿,严重违反了物权的基本原则。 二、冲突的解决 物权具有绝对排他的效力,其得丧变更须有足由外部可以辨认的表征,始可透明其法律关系,减少交易成本,避免第三人遭受损害,保护交易安全。因此,大陆法系各国均以“公示公信”作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以登记作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式。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产生,原则上无须以登记的方式公示。此时,便出现了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与物权公示原则的冲突问题。一方面,如果过于强调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法定性,允许其不经公示而取得物权的对抗效力,则不但损害物权公示原则,而且不利于保护善意第三人以及交易安全;另一方面,如果过分坚守物权公示原则,则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就无法获得应有的效力,其立法目的又难以实现。因此,妥善调和二者之间的冲突,是完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制度必须解决的理论问题。 【《位置与顺序上下》的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 位置与顺序教案 北京版12-09 位置与方向教学计划09-17 位置与方向《左右》教学反思11-21 人教版六年级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12-07 小学数学《图形与位置和复习》优秀教学反思07-07 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08-26 价格位置与视线流问题的研究10-07 方向与位置教案09-083.《位置与顺序上下》的教学设计 篇三
4.“位置与方向”教学纪实与评析 篇四
5.《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设计 篇五
6.“说明顺序”类试题解析与演练 篇六
7.《位置与顺序上下》的教学设计 篇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