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管理教育疾控效果分析论文

2024-12-03

哮喘管理教育疾控效果分析论文(精选15篇)

1.哮喘管理教育疾控效果分析论文 篇一

传染病疫情分析制度

疫情分析是对收集的传染病病例个案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后,应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描述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估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效果的过程。并及时将分析结果发送、反馈给相关的机构和人员,用于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调整和评价。

传染病日、周、月、年的报告统计分析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为准。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来自当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1、常规分析、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日动态地监视辖区内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的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高度关注辖区内的聚集性病例、可能的传染病暴发疫情、不明原因病例或死亡病例等异常情况,对其三间分布特点、流行病学史及可能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

市(地)、县(区)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周、月、年进行常规动态分析报告。

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日、周、月、年进行常规动态分析报告。(1)传染病监测日分析

分析内容:当日疫情概况、聚集性病例分析以及重点疫情分析。疫情概况:分析汇总当日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发病和死亡情况,包 括分地区传染病报告病例数和死亡数,以及报告的主要病种。

重点疫情:近期关注的传染病报告情况分析,可根据季节变化关注不同的传染病,对当日或近1周来报告的具有明显聚集性(发病地点或人群等具有聚集性特点)的传染病进行分析。

分析目的:通过地理信息及与历史同期发病水平相比较的方法,识别传染病暴发疫情,实现传染病早期预警。并及时上传省卫生厅与疾控中心领导及相关业务科室。(2)传染病监测周分析

分析内容:一周疫情概况、周重点疫情分析、省内外疫情情报、周传染病发病与死亡小结。

周疫情概况:分析汇总一周传染病的发病、死亡情况,包括分地区各传染病的报告病例数及死亡数,报告发病率及死亡率,以及与上一周及去年同期监测水平的比较分析。并结合统计图与统计表进行表示与描述。

周重点疫情:根据近期需要关注的传染病(如冬春季节重点关注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节关注肠道传染病)以及根据本周实际的传染病监测数据、以及呈聚集性报告的传染病,确定本周重点分析的传染病。

分析内容包括与上一周历史同期发病水平的比较,本周病例的三间分布及其流行特点分析。同时关注省内外疫情情报并进行摘录。

周疫情小结:根据周分析的各项内容作出本周疫情小结,针对疫情发生的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以及其它疫情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 干预措施和必要的预防控制建议。

分析目的:汇总分析周重点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早期识别传染病暴发疫情,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必要的预防控制建议。同时上传省卫生厅,疾控中心领导与相关业务科室,下传市、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传染病监测月分析

分析内容:对本月疫情监测情况进行全面概述,除对本月的重点疫情进行描述外,需要对本月内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对全省网络直报传染病信息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作为传染病疫情监测历史资料进行归档。

月疫情概况: 分析汇总本月传染病的发病、死亡情况,包括分地区各种传染病的报告病例数及死亡数,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以及与上月及去年同期监测水平的比较分析。并结合统计图与统计表进行表示与描述。

月重点疫情:根据传染病监测日、周分析,对本月报告的重点传染病进行总结分析,描述其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应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传染病预测的统计学模型。

月报告质量评价:分别从县(区)零、缺报率,报告卡的审核情况,重复报告卡的删除情况,报告及时性等几个方面对当月传染病监测信息的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领导与相关业务科室,下发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4)传染病监测分析

传染病监测分析是对全年传染病疫情监测数据进行总结描述,对年内发生的重要传染病暴发流行事件进行总结,对其它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可结合大量的统计图与统计表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析报告还包括全年疫情监测信息的质量评价。

传染病监测分析报告主要作为传染病疫情监测的历史资料进行归档,为今后传染病监测部门及其他信息使用部门或科研部门的查询。与传染病监测的日、周、月分析不同的是,分析按照病例的发病日期进行统计,反应内实际新发病水平。汇编成册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领导与相关业务科室,下发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专题分析

专题分析内容一般包括传染病的历史发病流行水平描述、近期流行特点,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描述其流行全貌,并提出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

在发现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其它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发生暴发或流行,其它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时,根据其流行特点及疾病控制工作的需要应随时进行专题分析,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可评价预防控制疾病的效果。

2.哮喘管理教育疾控效果分析论文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不同层次护士60名和住院超过3 d的患者和家属63人为研究对象。患者纳入标准: (1) 资料填写完整者; (2) 能理解调查的问题, 沟通无障碍者; (3) 住院3 d以上的患者; (4) 患者和家属意见一致者。护士纳入标准: (1) 工作满1年者; (2) 在每个班次都工作过; (3) 在实习期曾在别的科室工作过。剔除标准: (1) 资料填写不完整者; (2) 对个别问题分数填写情绪化明显者。其中, 护士均为女性, 年龄为18~45岁, 平均 (26.52±12.54) 岁;患者家属男43人, 女20人;年龄为28~55岁, 平均 (45.58±11.58) 岁。

1.2 方法

科室组织护理人员讨论, 提出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流程再造方案以及实施方法改进措施, 制作责任分床流程图、治疗顺序流程图。

1.2.1原护理流程调研及分析

对原治疗哮喘中西医护理模式护理流程进行分析, 认为主要问题包括:治疗哮喘中西医护理模式病房混乱, 患者治疗等待时间长, 个别患者未能及时接待及治疗。主要原因为:责任护士人手不足, 静脉治疗往往11∶00以后才结束。患者的治疗没开始, 家属不愿离开病房, 造成病房管理混乱;责任护士忙于扎针, 更换液体, 无法细致了解病情, 无法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难以使患者及家属满意;人力资源分配不均, 出现护理人员扎堆忙乱现象, 不能及时展开救治。

1.2.2 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流程再造方法

(1) 确定流程再造目标:整合资源, 设计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流程, 不断完善, 培养护理人员按流程工作的习惯, 最终为患者提供连续的优质服务。 (2) 护理流程再造方法:科室组织护理人员讨论, 提出护理流程再造方案, 制作责任分床流程图和治疗顺序流程图。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流程再造后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1.7%上升至98.3%。再造后护士的满意度由原来71.7%上升至100%, 护理质量反馈由原来的 (90.1±3.2) 分上升至 (98.5±2.8) 分, 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由原来65.1%上升至93.7%。详见表1。

3 讨论

哮喘是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其他国家相对较高, 并且是所有呼吸系统疾病中较难治愈的疾病。该病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 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 气促、胸闷和 (或) 咳嗽等症状, 多在夜间和 (或) 凌晨发生, 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但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 哮喘病程长、病情反复难以治愈, 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 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进而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收到严重的影响。为此, 优化哮喘患者的护理措施意义重大。

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流程再造激发了护士工作积极性, 提高了护理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护理流程和护理工作中往往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因素, 为使再造后护理流程更科学、更合理、更人性[5,6]。在日常工作中开展了品管圈活动, 科室人员5~8人自发结合, 针对流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分析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和实施方案, 进行效果评价后及时修改流程和各班职责, 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运作效率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总之, 在结合本科室临床工作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进行治疗哮喘中西医护理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流程再造,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再创造性。普外科在治疗高峰期实施护理流程再造后, 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显著提高, 护理流程再造不仅适用于呼吸内科, 而且在大内科乃至医院的每个科室均可推广。治疗哮喘中西医护理模式护理流程再造, 是针对科室病房管理、安全措施、提供连续性服务、提高护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等几个方面制定护理流程。再造后的护理工作流程, 加强了环节质量控制, 保证了护理医疗安全, 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在节省和合理利用人力的同时, 实现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护士满意度的整体提高。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哮喘中西医护理模式的护理流程对改善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护理人员60名作为调查对象, 于护理模式改进前后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其次随机抽取住院超过3 d的患者及家属63人作为调查对象, 于护理模式改进前后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治疗哮喘中西医护理流程再造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 患者的满意度由81.7%上升至98.3%, 护士的满意度由71.7%上升至100%, 护理质量反馈由 (90.1±3.2) 分上升至 (98.5±2.8) 分, 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由65.1%上升至93.7%。结论:在治疗哮喘中西医护理流程再造PDCA循环管理模式, 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加强了环节质量控制, 保证了护理医疗安全, 实现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护士满意度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护理流程再造,哮喘,中西医护理,优质护理,PDCA循环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欣.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持续提高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30) :1-3.

[2]肖志华, 梁坤兰, 岑君.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和持续医疗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 2012, 34 (7) :881-882.

[3]王秀锋, 杨雪萍, 王秀丽, 等.PDCA循环管理法对地震伤压疮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9) :3756.

[4]杨爱民.PDCA循环理论在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18) :117-118.

[5]戴莉敏, 贡浩凌, 方英, 等.PDCA循环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患者随访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0) :882-885.

3.疾控中心疫苗管理分析 篇三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各种新疫情的出现,人们对疫苗需求不断的增加,基层疾控中心疫苗业务不断扩大,这对基层疾控中心疫苗库存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结合基层疾控中心的实践工作,剖析了目前疫苗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更加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基层疾控中心;疫苗库存管理

疫苗是利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按种类可以分为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的一类疫苗和公民自愿自费接种的二类疫苗(也称作有价疫苗)两种。随着公众的免疫观念不断增强,政府的政策导向与支持,疫苗需求量稳定增长,发展前景乐观,这给基层疾控中心疫苗流通与库存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

一、加强基层疾控中心疫苗库存管理的重要意义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科学有效的手段之一,其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关心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基层疾控中心应该充分认识到疫苗接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社会影响,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国家卫计委制定执行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一步完善疫苗管理制度,加强对疫苗采购、运输、储存、发放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和监管职能,确保疫苗质量。

二、基层疾控中心疫苗库存管理存在问题

1.岗位设置不够全面,职责分工不太明确;规模较小,人员配备不够齐全,拨入经费有限。

一线业务科室是疫苗库存的实际管理部门,由疾病预防控制科室负责报送疫苗的采购计划和进货,购入后作备查登与出入库手续,并承担疫苗的储存、管理、调拨以及疫苗接种业务指导工作,这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中规定的物品保采购、保管即不相容岗位需要相互分离的原则,疫苗库存管理游离于财务监管之外,一旦出现问题,难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管理问题突出,会计核算不规范。疾控中心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财产物资的管理意识淡薄,疫苗库存管理存在缺陷和疏漏,具体表现在:一类疫苗由国家无偿调拨,基层疾控中心只在数量上做三栏式备查登记,未纳入财务核算体系;各基层疾控中心的二类疫苗核算方法不统一,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疫苗收支存等情况,缺乏纵向与横向可比性;未建立完善的疫苗定期与抽查盘点制度,而是根据财务账面数来盘点库存,盘点流于形式,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等情况未及时查明原因,不作相应处理,容易造成漏盘,账实不符,也容易滋生腐败。

3.技术手段落后,管理方式欠佳疫苗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加大了疫苗管理的复杂程度,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工作量大,易出错,既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率效果,又未能实时掌握库存的动态信息,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财务和后勤仅仅依据业务部门提供的出入库清单进行核算与监督,缺少对疫苗库存的有效监管。

4.缺少采购计划,报损审批不严基层疾控中心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疫苗库存和需求情况,没能设置合理的安全库存量:对疫苗需求估计过量,会出现疫苗积压、批号过期报废等现象,造成资源浪费与财产损失,对疫苗需求估计不足,会出现疫苗断货,无法满足公众对疫苗接种需求的情况发生;疫苗管理过程中会出现破损、过期等现象,对于这些疫苗疾控中心往往处置不规范,报废缺少严格的逐级审批程序,难以追究相应岗位管理人员的责任。

三、改进疫苗库存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设置合理分工,明确岗位职责为保证疫苗库存管理安全,应加强基层疾控中心对疫苗库存的监管,设置合理分工,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把疫苗仓储和物流管理分离给后勤部门负责,由财务部门负责核算、监督,业务科室则专门负责疫苗的使用指导、采购、调拨。这不仅能起到科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也能实现相关职能科室之间的有效制衡;建立健全疫苗库存安全管理制度,在月末、季末、年末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实地盘点,分批次,按种类地填写盘点表,并与财务数据核对,及时发现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旦出现舞弊情况,严厉查处并督促整改,甚至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2.增强管理意识,规范疫苗核算单位领导应重视库存管理工作,并以内部控制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将疫苗库存管理制度化。基层疾控中心相关人员应加强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主动学习新知识,不断提升疫苗管理人员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类疫苗虽为国家免费调拨,但管理上不容忽视,应纳入财务管理核算;二类疫苗收入应全额、及时上缴财政非税专户,以准确核算二类疫苗进销存及其成本、利润情况。管理与核算规范化,保证在账薄、报表、备查簿中真实反映、监控疫苗的实际情况,利用疫苗库存信息做好数据分析工作,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3.利用网络化信息管理手段管理好疫苗库存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替代手工是疫苗库存管理的必然趋势,基层疾控中心应建立信息化库存管理系统,实施网络化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单位间信息的有效传递,提高疫苗库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电算化需要根据职责分工对操作权限、信息使用、信息管理、信息安全、信息维护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在具体操作上,应先对系统进行调试和维护,录入单位信息和各类疫苗库存初始化数据,收到疫苗后,与采购单认真核对疫苗的数量、金额、生产厂家、批号、失效期、规格、剂量等信息,生成本级库存的入库单,并录入系统。一类、二类疫苗应分开录入,信息必须填写完整,以提高数据准确性、有效性。库存电算化管理不仅方便查询疫苗的批次、种类、出入库数量与金额等情况,也有利于数据预测、分析、汇总,有效杜绝舞弊的发生,为疫苗的事后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4.加强疫苗用量的预见性,严格审批程序为保证合理的疫苗供应量,管理人员必须准确预测疫苗需求数量,以适当储备、保证需要、避免浪费为基本原则,适时调整计划,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际效果,并在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采取自下而上,层层审核的办法;监控疫苗有效期,坚持“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对质量异常或过期疫苗采取果断措施,将其隔离、停止发货,避免过期疫苗流向市场。疫苗的被盗、破损、报废应形成书面报告,走正规审批流程,分析破损、报废的原因,明确责任,提出改进建议,且向上级行政部门报告、备案。过期、破损疫苗应记录下种类、批号、数量、出库等信息,由疫苗生产厂家收回后统一销毁,不得擅自处理。

四、结语

随着基层疾控中心不断发展壮大,中心领导和科室对疫苗的库存管理更加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也日趋完善。疾控中心应在上级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从与省、市、县(区)级疾控中心经验交流中,逐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探索,通过合理合法途径加以解决,以规范疫苗库存管理,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切实提高疾控系统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Z]. 2013(3).

[2]蔡志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浅析[J].新财经.上半月,2013(3).

[3]亓恒梁.基层预防接种单位第二类疫苗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4).

[4]颜凌云,颜丽,穆冬枚.疾控中心生物制品的核算和管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Z].2005[6]国家卫计委.预防接种工作规范[Z].2005.

4.疾控中心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篇四

为深入持久的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卫生知识,引导群众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素质的生活质量,推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科学、规范的发展,按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要求,继续探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卫生均等化服务中的作用,为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现制定本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倡导城乡居民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增强全民健康素质。

二、目标

(一)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80%,农牧区≥75%;

(二)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城市≥55%,农牧区≥50%;

(三)国际组织和国家确立的卫生宣传纪念日或重大、重点疾病预防控制期间开展的专题活动次数不少于10

次。

三、实施步骤

第一步:准备阶段(1-3月)

制定健康教育宣传计划、目标责任状,落实各项工作。第二步:实施阶段(3-11月)

(一)经常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1、国家及自治区有关卫生法规宣传。

2、各项卫生宣传活动日(周、月)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法定节假日及民俗节日,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活动。

3、围绕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实施宣传教育。

4、针对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

5、各业务科室利用下乡或其他工作之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6、不定期的开展其他临时的宣传活动。

(二)应急性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1、灾害、疾病爆发期: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有关知识,制作必要的宣传材料,及时分发给群众;有针对性的宣传普及救护知识、传染病预防及饮食、饮水、环境卫生知识和消毒、杀虫方法。

2、灾害、疫情持续期:针对当时出现的灾情、疫情,切合实际的有关自救互救、卫生防病知识反复向群众宣传;

指导群众做好饮水、饮食、环境卫生,管理好人、畜粪便,控制蚊、蝇滋生和杀灭病媒昆虫。

3、灾后恢复期或疫情控制期:普及环境卫生知识、宣传预防疾病的长期性、全面彻底的治理环境、修建公共卫生设施的重要性,针对可能爆发流行的传染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等;在灾区倡导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树立健康信念,提高群众抗灾防病的意识能力。

(三)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开展社区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

2、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社区活动。

3、防止意外伤害及安全性行为教育。

4、开展以合理膳食与营养、饮水饮食卫生、家庭常用消毒知识、家庭急救与护理、居室环境卫生、生殖健康、家庭心理、体育健身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健康教育。

5、创建文明卫生社区的宣传教育。

6、社会卫生公德及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

7、积极做好“相约健康进社区”活动。

(四)农牧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1、结合每年“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核心信息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和促进。

2、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嘎查活动。

3、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农业劳动中特有 的职业危害(如:高温、农药中毒、虫及鼠害)等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4、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健康教育(如住宅建设、改水改厕与环境卫生整治等)。

5、宣传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改变习俗。

6、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五)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基本理论与技巧培训。

2、开展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活动,营造医务人员带头戒烟禁烟的好风尚,让“吸烟有害健康”理念真正深入人心,为群众营造无烟、清洁健康、卫生的医疗服务环境。

3、向患者宣传医学科普知识,了解患者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及有关疾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提出干预方法与措施,培养个人健康技能。

4、积极参与医院管辖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并提供技术援助及指导。

5、利用医院卫生资源的优势,参与社会健康教育活动,结合各种卫生宣传日活动,开展广泛的宣传、咨询活动。

(六)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利用每年的学生体检之际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2、结合卫生宣传日的主题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七)厂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利用对厂矿有毒因素监测之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2、利用对厂矿工作岗前、在岗健康体检之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3、利用4月份最后一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深入企业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八)控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促进和指导学校、公共场所、社区等开展预防吸烟的健康教育。

2、组织开展创建“无烟草广告城市”、“无烟学校”、“无烟单位”的工作和活动。

3、利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开展相关活动。

(九)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针对当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方式,以健康知识、健康观念、健康行为的宣传和教育主要内容,针对危害广大群众的危险因素,重点干预艾滋病、结核病、急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地方病,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等,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教育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1-12月)

根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疾控中心二零一

5.芦山县疾控中心健康教育宣传语 篇五

戒烟限酒

吸烟有害健康,每一个吸烟的人都应该戒烟。

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每一位吸烟者,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吸烟。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建无烟环境,享受健康生活!饮酒不宜过量,即使饮酒尽可能饮用低度酒。

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

合理膳食

饮水最好选择白开水,成人每日最少要喝1200毫升水。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膳食要清淡少盐,不要过多摄食油炸、烟熏、腌制食物和动物性食物。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降低慢性疾病风险;适量运动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有效消除压力,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睡眠。

生命在于运动:成年人每天坚持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

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参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对维护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力都有好处。

疾病防控

家养犬应接种狂犬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疫苗。

6.哮喘管理教育疾控效果分析论文 篇六

作 者: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党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6月出版 开 本:16开精装 册 数:全四卷 光盘数:0 定价:998元

优惠价:468元

详细介绍:

新时期疾控中心主任工作创新管理标准实务全书 新时期疾控中心主任工作创新管理标准实务全书 详细目录 卷一

第一篇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基础 第一章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沿革 第二章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性质

第三章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任务和职责 第四章 疾病控制的调查研究方法 第五章 疾病控制常用指标 第六章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七章 传染病监测

第八章 现场调查与处理

第二篇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施 第一章 呼吸道传染病控制实施 第二章 肠道传染控制实施 第三章 虫媒传染病控制实施 第四章 接触传染病控制实施 第五章 地方病控制实施 第六章 结核病控制实施

第七章 新发现传染病控制实施

第八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 第九章 疾病控制工作报告撰写 第十章 预防接种和药物预防 第十一章 消毒、杀虫、灭鼠 第十二章 中毒调查与处理

第十三章 卫生宣教与疾病控制 第三篇 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

第一章 传染病综合管理及部分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 第二章 结核病防治工作 第三章 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四章 免疫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章 血吸虫病及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第六章 疟疾防治工作

第七章 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发展

第八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第九章 精神卫生工作和伤害预防

第四篇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疾病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原则

第三章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思路和方法 第四章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步骤和方法

第五章 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改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六章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效果 第五篇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 第六篇 疾病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卫生部关于印发《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通知 卷二

第一篇 主任工作管理基础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办公室工作及其特点 第三章 办公室职能 第四章 机构设置 第五章 管理方法 第六章 管理方式

第七章 管理环境和工作条件 第八章 管理理论

第二篇 管理组织与人员配置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社会组织及其办公室 第三章 主任工作内容 第四章 人员配置

第五章 主任工作要务 第六章 秘书工作内涵

第三篇 主任日常工作管理

第一章 “上情”与“下情”互相结合 第二章 抓典型树形象要防止不良倾向 第三章 处理日常工作技巧 第四章 日常工作管理方法 第五章 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第六章 给领导汇报工作方法 第七章 请示汇报应注意的问题 第八章 时间运用管理 第九章 工作效率

第十章 日常工作行为规范 第四篇 主任工作管理事务 第一章 时间安排和规划 第二章 旅行安排

第三章 办公室电话通讯 第四章 小额现金管理

第五章 常用办公设备管理 第六章 库存控制

第七章 值班室工作与后勤服务 第八章 调研工作

第九章 电话、传真、信函、网络使用规范 第五篇 管理主体与工作考核测评 第一章 办公室人员分类

第二章 办公室人员应具备素质 第三章 办公室人员素质结构 第四章 办公室人员工作技能 第五章 办公室人员工作考核

第六章 办公室人员职业能力测评 第七章 职业道德规范 第六篇 计划工作

第一章 办公室计划工作 第二章 制定工作计划

第三章 制定办公室工作计划的方法 第四章 工作计划与目标管理 第七篇 主任协调工作 第一章 协调工作

第二章 协调工作对人员的要求 第三章 协调工作内容

第四章 协调的原则和方法 第五章 协调工作结果 第六章 协调工作艺术 第八篇 会议和会务工作 第一章 会议与会务工作 第二章 会前准备工作

第三章 会间组织服务工作 第四章 会议中生活管理 第五章 会后事项处理 第六章 会议文字工作 第七章 电话会议

第八章 会务工作指导原则 第九章 会议艺术 卷三

第一篇 主任接待工作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接待准备 第三章 接待程序

第四章 接待工作原则 第五章 接待礼节 第六章 宴会安排 第七章 外宾接待

第八章 仪表形象规范

第二篇 收文与发文处理及工作标准 第一章 签收与拆封 第二章 拟办的程序

第三章 阅文送呈具体方法 第四章 请办 第五章 传阅 第六章 催办 第七章 承办 第八章 办复

第九章 发文处理办法 第十章 签发

第十一章 公文制发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第十二章 来文收集

第十三章 文件的日常管理方法 第十四章 收文处理工作标准 第十五章 发文处理工作标准 第三篇 建议与提案工作 第一章 建议、议案和提案

第二章 建议、提案的办理程序和方法 第三章 办理建议、提案的原则和要求 第四章 建议、提案工作标准 第四篇 主任信访工作管理 第一章 信访工作

第二章 信访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素质 第三章 信访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第四章 办理信访案件 第五章 信访工作操作

第五篇 主任外事工作管理 第一章 外事工作

第二章 外事邀请准备 第三章 外事接待 第四章 外事洽谈 第五章 外事出访

第六章 外事工作规范 第六篇 保密工作

第一章 办公室保密工作

第二章 办公室保密工作要求 第三章 文件保密

第四章 办公室会议与报道保密

第五章 办公室科技与计算机信息保密 第六章 泄密的渠道及防范 第七章 办公室保卫工作要求 第八章 保密工作规范 第七篇 印信工作管理

第一章 印章的作用与种类 第二章 印章的标准化与刻制 第三章 印章的颁发与管理 第四章 印章的使用与缴销 第五章 信证的管理与使用 第八篇 档案与信息管理 第二章 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章 档案管理现代化 第三章 档案工作标准化 第四章 档案收集与整理 第五章 信息工作

第六章 信息工作在办公室的地位与作用 第七章 政务信息开发与运用 第八章 怎样做好政务信息工作

第九章 印章、文书、档案管理规范 第九篇 主任内部管理保障工作 第一章 法律和制度保障 第二章 程序保障 第三章 监督保障

第四章 后勤保障制度

第五章 后勤人员行为规范

第六章 安全消防保卫工作制度 第十篇 主任督促检查工作 第一章 督查工作

第二章 督查工作操作实务 第三章 督查工作操作技巧

第四章 督查工作登记制度和要求 第十一篇 礼仪礼节及其工作标准 第一章 办公室礼仪的功能 第二章 介绍与握手礼节 第三章 书面礼仪要求 第四章 语言礼仪要求

第五章 送礼的艺术和要求 第六章 人际交往礼仪规范

第十二篇 主任如何做好领导的参谋及进谏职责 第一章 参谋助手必备条件 第二章 甘做领导的智囊团 第三章 参谋履职技巧 第四章 因人施谏

第五章 进谏时应注意的事项 第六章 进谏技巧 卷四

第一篇 主任沟通协调与交流经典 第一章 内部协调和交流经典

第二章 与上级沟通协调和交流经典 第三章 与同级沟通协调和交流经典 第四章 与下级沟通协调和交流经典 第五章 与群众沟通协调和交流经典 第二篇 主任口才语言运用艺术和技巧 第一章 鼓动的口才语言艺术 第二章 把握批评艺术

第三章 说服的口才语言艺术和技巧 第四章 拒绝的口才语言艺术和技巧 第三篇 主任如何与领导相处 第一章 领导现象透视

第二章 如何才能得到领导器重 第三章 如何给领导提建议 第四章 怎样拒绝领导

第五章 与不同性格领导相处

第六章 哪些主任容易被领导忌用 第四篇 主任用人用权要决 第一章 重视人才与选拔人才 第二章 观人举止与鉴人识才 第三章 选拔人才

第四章 授权方法与技巧 第五章 借权的艺术

第六章 控权的方法和艺术

第五篇 主任工作指挥领导与管理 第一章 领导韬略

第二章 运用独创的管理方法指挥工作 第三章 独特领导艺术 第四章 检查工作技巧 第五章 随机处事妙招 第六章 处理事件的艺术 第七章 向下属布置工作

第八章 对下级施行处罚的艺术

第六篇 主任如何做好领导讲话稿及范例实训 第一章 如何写出高质量的领导讲话稿

第二章 领导职业活动讲话稿写作及范例实训 第三章 会议活动讲话稿写作及范例实训

第四章 领导班子会议讲话稿写作及范例实训 第五章 党务政务会议讲话稿写作及范例实训 第六章 表彰奖励类讲话稿写作及范例实训 第七章 庆典类讲话稿写作及范例实训 第七篇 初当主任一日要决 第一章 打响上任第一炮

第二章 信心百倍地走上新岗位 第三章 上任后烧好三把火

第四章 上任怎样对付“关系网” 第五章 新主任的”首演”艺术

第六章 新上任如何收拾“烂摊子” 第七章 尽快打开工作局面的要诀 第八章 怎样当好主任 第九章 办公室主任点滴

新时期疾控中心主任工作创新管理标准实务全书 新时期疾控中心主任工作创新管理标准实务全书

新时期疾控中心主任工作创新管理标准实务全书

新时期疾控中心主任工作创新管理标准实务全书 新时期疾控中心主任工作创新管理标准实务全书 详细目录 卷一

第一篇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基础 第一章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沿革 第二章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性质

第三章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任务和职责 第四章 疾病控制的调查研究方法 第五章 疾病控制常用指标 第六章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七章 传染病监测

第八章 现场调查与处理

第二篇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施 第一章 呼吸道传染病控制实施 第二章 肠道传染控制实施 第三章 虫媒传染病控制实施 第四章 接触传染病控制实施 第五章 地方病控制实施 第六章 结核病控制实施

第七章 新发现传染病控制实施

第八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 第九章 疾病控制工作报告撰写 第十章 预防接种和药物预防 第十一章 消毒、杀虫、灭鼠 第十二章 中毒调查与处理

第十三章 卫生宣教与疾病控制 第三篇 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

第一章 传染病综合管理及部分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 第二章 结核病防治工作 第三章 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四章 免疫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章 血吸虫病及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第六章 疟疾防治工作

第七章 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发展

第八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第九章 精神卫生工作和伤害预防

第四篇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疾病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原则

第三章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思路和方法 第四章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步骤和方法

第五章 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改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六章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效果 第五篇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 第六篇 疾病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卫生部关于印发《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通知 卷二

第一篇 主任工作管理基础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办公室工作及其特点 第三章 办公室职能 第四章 机构设置 第五章 管理方法 第六章 管理方式

第七章 管理环境和工作条件 第八章 管理理论

第二篇 管理组织与人员配置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社会组织及其办公室 第三章 主任工作内容 第四章 人员配置

第五章 主任工作要务 第六章 秘书工作内涵

第三篇 主任日常工作管理

第一章 “上情”与“下情”互相结合 第二章 抓典型树形象要防止不良倾向 第三章 处理日常工作技巧 第四章 日常工作管理方法 第五章 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第六章 给领导汇报工作方法 第七章 请示汇报应注意的问题 第八章 时间运用管理 第九章 工作效率

第十章 日常工作行为规范 第四篇 主任工作管理事务 第一章 时间安排和规划 第二章 旅行安排

第三章 办公室电话通讯 第四章 小额现金管理

第五章 常用办公设备管理 第六章 库存控制

第七章 值班室工作与后勤服务 第八章 调研工作

第九章 电话、传真、信函、网络使用规范 第五篇 管理主体与工作考核测评 第一章 办公室人员分类

第二章 办公室人员应具备素质 第三章 办公室人员素质结构 第四章 办公室人员工作技能 第五章 办公室人员工作考核

第六章 办公室人员职业能力测评 第七章 职业道德规范 第六篇 计划工作 第一章 办公室计划工作 第二章 制定工作计划

第三章 制定办公室工作计划的方法 第四章 工作计划与目标管理 第七篇 主任协调工作 第一章 协调工作

第二章 协调工作对人员的要求 第三章 协调工作内容

第四章 协调的原则和方法 第五章 协调工作结果 第六章 协调工作艺术 第八篇 会议和会务工作 第一章 会议与会务工作 第二章 会前准备工作

第三章 会间组织服务工作 第四章 会议中生活管理 第五章 会后事项处理 第六章 会议文字工作 第七章 电话会议

第八章 会务工作指导原则 第九章 会议艺术 卷三

第一篇 主任接待工作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接待准备 第三章 接待程序

第四章 接待工作原则 第五章 接待礼节 第六章 宴会安排 第七章 外宾接待

第八章 仪表形象规范

第二篇 收文与发文处理及工作标准 第一章 签收与拆封 第二章 拟办的程序

第三章 阅文送呈具体方法 第四章 请办 第五章 传阅 第六章 催办 第七章 承办 第八章 办复

第九章 发文处理办法 第十章 签发

第十一章 公文制发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第十二章 来文收集 第十三章 文件的日常管理方法 第十四章 收文处理工作标准 第十五章 发文处理工作标准 第三篇 建议与提案工作 第一章 建议、议案和提案

第二章 建议、提案的办理程序和方法 第三章 办理建议、提案的原则和要求 第四章 建议、提案工作标准 第四篇 主任信访工作管理 第一章 信访工作

第二章 信访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素质 第三章 信访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第四章 办理信访案件 第五章 信访工作操作

第五篇 主任外事工作管理 第一章 外事工作

第二章 外事邀请准备 第三章 外事接待 第四章 外事洽谈 第五章 外事出访

第六章 外事工作规范 第六篇 保密工作

第一章 办公室保密工作

第二章 办公室保密工作要求 第三章 文件保密

第四章 办公室会议与报道保密

第五章 办公室科技与计算机信息保密 第六章 泄密的渠道及防范 第七章 办公室保卫工作要求 第八章 保密工作规范 第七篇 印信工作管理

第一章 印章的作用与种类 第二章 印章的标准化与刻制 第三章 印章的颁发与管理 第四章 印章的使用与缴销 第五章 信证的管理与使用 第八篇 档案与信息管理 第二章 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章 档案管理现代化 第三章 档案工作标准化 第四章 档案收集与整理 第五章 信息工作

第六章 信息工作在办公室的地位与作用 第七章 政务信息开发与运用 第八章 怎样做好政务信息工作

第九章 印章、文书、档案管理规范 第九篇 主任内部管理保障工作 第一章 法律和制度保障 第二章 程序保障 第三章 监督保障

第四章 后勤保障制度

第五章 后勤人员行为规范

第六章 安全消防保卫工作制度 第十篇 主任督促检查工作 第一章 督查工作

第二章 督查工作操作实务 第三章 督查工作操作技巧

第四章 督查工作登记制度和要求 第十一篇 礼仪礼节及其工作标准 第一章 办公室礼仪的功能 第二章 介绍与握手礼节 第三章 书面礼仪要求 第四章 语言礼仪要求

第五章 送礼的艺术和要求 第六章 人际交往礼仪规范

第十二篇 主任如何做好领导的参谋及进谏职责 第一章 参谋助手必备条件 第二章 甘做领导的智囊团 第三章 参谋履职技巧 第四章 因人施谏

第五章 进谏时应注意的事项 第六章 进谏技巧 卷四

第一篇 主任沟通协调与交流经典 第一章 内部协调和交流经典

第二章 与上级沟通协调和交流经典 第三章 与同级沟通协调和交流经典 第四章 与下级沟通协调和交流经典 第五章 与群众沟通协调和交流经典 第二篇 主任口才语言运用艺术和技巧 第一章 鼓动的口才语言艺术 第二章 把握批评艺术

第三章 说服的口才语言艺术和技巧 第四章 拒绝的口才语言艺术和技巧 第三篇 主任如何与领导相处 第一章 领导现象透视

第二章 如何才能得到领导器重 第三章 如何给领导提建议 第四章 怎样拒绝领导

第五章 与不同性格领导相处

第六章 哪些主任容易被领导忌用 第四篇 主任用人用权要决 第一章 重视人才与选拔人才 第二章 观人举止与鉴人识才 第三章 选拔人才

第四章 授权方法与技巧 第五章 借权的艺术

第六章 控权的方法和艺术

第五篇 主任工作指挥领导与管理 第一章 领导韬略

第二章 运用独创的管理方法指挥工作 第三章 独特领导艺术 第四章 检查工作技巧 第五章 随机处事妙招 第六章 处理事件的艺术 第七章 向下属布置工作

第八章 对下级施行处罚的艺术

第六篇 主任如何做好领导讲话稿及范例实训 第一章 如何写出高质量的领导讲话稿

第二章 领导职业活动讲话稿写作及范例实训 第三章 会议活动讲话稿写作及范例实训

第四章 领导班子会议讲话稿写作及范例实训 第五章 党务政务会议讲话稿写作及范例实训 第六章 表彰奖励类讲话稿写作及范例实训 第七章 庆典类讲话稿写作及范例实训 第七篇 初当主任一日要决 第一章 打响上任第一炮

第二章 信心百倍地走上新岗位 第三章 上任后烧好三把火

第四章 上任怎样对付“关系网” 第五章 新主任的”首演”艺术

第六章 新上任如何收拾“烂摊子” 第七章 尽快打开工作局面的要诀 第八章 怎样当好主任 第九章 办公室主任点滴

7.哮喘管理教育疾控效果分析论文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所有112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 经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重症哮喘的患者。其中重度哮喘67例, 危重型哮喘45例, 男性患者71例, 女性患者41例。患者年龄29~76岁, 平均年龄56.4岁, 病程0.5~12年, 平均病程6.4年。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和疾病程度等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24 h心率和24 h液体出入量均进行实时监护。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 (1) 吸氧治疗, 经鼻导管吸入氧气, 流速2~5 L/min; (2) 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维持患者水、电解质稳定和内环境平衡; (3) 必要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联合治疗, 主要包括: (1) 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 80 mg/次, 2次/d, 连续使用2 d以上, 视患者病情发展逐渐减少药物用量直至口服用量后维持; (2) 氨茶碱0.5~1.0 g/次, 溶于5%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2次/d; (3) 沙丁胺醇水溶液1 m L与异丙托品水溶液2 m L混合, 雾化吸入治疗, 3次/d, 同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4) 25%硫酸镁10~20 m L和多巴胺10 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500 m L中, 静脉滴注; (5) 西咪替丁0.8 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 L中, 静脉滴注, 疗程均为3 d。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绝大部分临床症状减轻, 部分症状消失, 呼吸速率18~20次/min, 各项监测指标正常;有效:患者大部分症状有所改善, 呼吸速率20~25次/min, 各项监测指标基本正常;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呼吸速率>30次/min。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 (±s) 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 治疗显效39例, 有效12例, 总有效率91.07%;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显效33例, 有效10例, 总有效率76.79%, 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气值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 (pressure of arterial oxygen, Pa O2) 均增加,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ressure of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 CO2) 均降低, 观察组患者两项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a为与治疗前相比P<0.05;b为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重症哮喘的病程一般都比较长, 大都在2年以上, 通过观察其临床表现和生命体征对此类患者进行诊断, 进而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患有重症哮喘的患者, 其平滑肌大都会出现增厚和黏膜纤维增生现象, 有时还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包括肺气肿、肺心病等, 对患者心脏和肺部功能的损害非常严重[2]。目前, 临床治疗重症哮喘的方法主要有吸氧治疗和激素治疗, 但这两种治疗方法会显著增加患者呼吸道阻力, 致使肺泡过度充气, 对患者肺部通气功能带来巨大的影响, 容易诱发患者出现低血氧症和呼吸性酸中毒[3]。因此, 对待重症哮喘患者, 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还应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以减轻患者痛苦, 提升治疗效果。

研究证实, 硫酸镁具有抗惊厥, 激活肾上腺素受体, 促进支气管扩张从而达到抑制哮喘的作用[4], 同时亦可降低血液中钙离子浓度, 促进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改善患者呼吸。氨茶碱既可舒张平滑肌也可以兴奋呼吸肌和呼吸中枢, 也能起到一定的抗炎作用, 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氨茶碱存在代谢差异, 药物剂量需要严格控制[5,6]。多巴胺具有收缩心肌及其附近血管的作用, 可增强患者动脉压, 增加排除血液量。西咪替丁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对夜晚出现重症哮喘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在本研究中, 采用联合治疗方法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7%, 显著高于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值指标亦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联合治疗方法显著提升了重症哮喘的治疗效果和肺功能, 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呼吸内科联合治疗措施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12例重症哮喘病人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联合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7%,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值均改善, 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联合治疗措施治疗重症哮喘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 有助于消除患者症状和体征, 不良反应少, 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 临床推广价值大。

关键词: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1]陈华浩.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判断及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7) :186-187.

[2]谢忠学.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学术版) , 2014, (2) :6-8.

[3]尚兵, 杨友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5) :1019-1020.

[4]怀丽梅, 王玫红, 孙淑芳, 等.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 (8) :1435-1436.

[5]李俊峰.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判断及治疗方法[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30 (12) :45-46.

8.哮喘管理教育疾控效果分析论文 篇八

【关键词】 小儿重症肺炎;心衰;小儿哮喘;临床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15-02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及小儿哮喘是儿科的常见及多发病,前者多在婴幼儿时期出现并且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是幼儿死亡的主要病症。后者的发病涉及到炎性临胞和介质,呼吸道感染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因素,临床最典型特征为伴有哮鸣音的呼吸困难,其他为咳嗽、胸闷等。对于前者主要通过供氧、镇静止喘、强心利尿、控制感染等方法进行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1]的基础上加入某些特效药如孟鲁司特进行治疗,是目前比较认同的治疗方法。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共接受诊治60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和110例患有哮喘的幼儿,均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组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在一个半月至5岁之间、平均13个月。均无先天性心脏病,通过儿科学第四版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发热28例,气喘23例,呼吸困难27例,烦躁19例,少尿6例,鼻翼煽动7例。经检查淋巴细胞增高18例。葡萄球菌感染6例,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5例,大肠埃希菌及肺炎链球菌3例。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接受诊治哮喘患儿110例,其中男65例,女45例,年龄在1岁至5岁之间,平均2.5岁。对照组55例,男32例、女23例,平均年龄2.4岁;实验组55例,男33例、女22例,平均年龄2.6岁。所有患儿均根据第7版《儿科学》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发病,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等。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及临床症状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分析比较。

1.2 治疗方法 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组:对于呼吸困难、紫绀的患儿通过鼻导管或者面罩给氧,严重缺氧时要用呼吸器及时给养,同时要控制氧流量,保持在每分钟0.5到1L之间。要加强对呼吸道的护理及清理其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通畅。对于气喘的患儿可采用10%的水合氯醛或者冬非合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少尿并且心脏功能弱的患儿采用利尿剂毒毛旋花子甙K、西地兰、酚妥拉明等治疗。地塞米松0.3-0.5mg/(kg.d-1)并加入糖液可阻止炎症渗出,有抗炎止喘的作用。对于发烧感染的患儿,一般先采取物理降温,在发烧不退的情况下,采取注射青霉素或红霉素进行治疗。

哮喘患儿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通过口服孟鲁司特进行治疗,每次4mg,每天晚服1次,以一周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 哮喘的观察指标:每天注意观察患儿的气喘及咳嗽症状,哮鸣音的变化及治疗时间。

诊断标准:治愈是在治疗3天后,所有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是治疗7天后,哮鸣音减轻及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减轻或者消失;无效是治疗7天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组:患者的肺部炎症及心衰均得到控制,全部健康出院。无一例死亡。

小儿哮喘组:对照组显效41例、无效14例,总的有效率74.5%;实验组显效50例、无效5例,总的有效率90.9%,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两组治疗时间比较情况,详细结果,见表2,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婴幼儿常见疾病肺炎的主要并发症心力衰竭可导致患儿死亡。重症肺炎导致缺氧、酸中毒及病毒、细菌的感染,对肺组织造成伤害。在临床上可通过供氧、镇静止喘、强心利尿、控制感染等方法进行治疗[2,4]。要明确病情并检测致病菌,以致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于病毒感染者要及时使用抗病毒的药物,为了使尽快发挥药效主要通过静脉给药。在头孢类药物使用期间及停药的20天内禁止使用含酒精的药物和食物。为了防止痰阻和呛咳,不要对新生儿使用镇咳药。另外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治疗要考虑到患儿呼吸,心脏的解剖和生理特点等方面。主要是由于炎症引起缺氧,导致了肺小动脉反射性的收缩,形成了肺动脉高压及右心的负荷增加,导致心衰;或者是病原体及毒素导致的心肌炎诱发心衰。而重症肺炎除了微生物的直接侵袭外,微生物或其蛋白质可激发自身的免疫系统,导致微血栓及微循环障碍,因此临床治疗首先要控制肺部感染。目前小剂量肝素可有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对于心衰的治疗,由于幼儿的特定体质,要严格掌握洋地黄制剂的适用症并使用偏小的剂量,必要时可用地高辛或西地兰代替毒性较大的毒毛旋花子甙K。

RSV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性病原,而小儿哮喘主要是由病毒呼吸道感染所致。所以要加强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防治[3]。炎性介质白三烯可导致气道平滑肌的收缩和气道高反应性。孟鲁司特是强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使气道高反应性明显减轻并消除炎性反应[5]。本次小儿哮喘组的实验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在进行口服孟鲁司特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小儿哮喘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要大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上要早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孟鲁特明显提高小儿哮喘治疗的临床疗效,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应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祥炎.小儿哮喘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07-108.

[2] 支颜霄,李锦.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38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41):106-107.

[3] 陈卫民,江国荣.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J].药物与临床,2010 ,17 (35):59-60.

[4] 易容松,韋拔,张森雄,米力农.多巴胺联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9,20(4):69-70.

[5] 叶德志.脾氨肽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哮喘62例疗效分析[J].药物与临床,2012,2(5):75-77.

[6] 杨少英.硫酸镁与1,6二磷酸果糖联合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院,2011,11(11):23-24.

9.哮喘管理教育疾控效果分析论文 篇九

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达标考评办法》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加强中心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和建立健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管理质量,强化生物安全意识,确保实验室无安全事故发生。近年来,中心实验室以能力建设为抓手,以上级规定标准为依据,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有序推进,根据自评结果,基本达到考核标准要求,现就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达标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中心办公业务用房总建筑面积3629㎡,其中实验室用房建筑面积为1356㎡,达38%;实验室可开展检验项目A类为114项,达98%;A类检验设备品目数为48,A类设备总台(件)数>90%。

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一)下发了专门文件明确了中心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 人,由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技术运作,质量负责人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成立和调整了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中心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二)指定了具体的科(室)负责实验室质量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并明确了其职责。明确了质量监督员、内审员、设备管理员、样品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生物安全员、剧毒物品及菌种保管员等关键岗位人员和职责。

(三)认真组织编制和修订了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并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运行。每年均制定了内部审核计划,计划覆盖质量体系的所有要素和实验活动,并按计划组织实施。每年召开了管理评审大会,对中心质量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采取了改进措施,确保中心的检验技术和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四)每年制定了质量控制计划,内容应覆盖检测项目的各个类别,并按计划实施,对质控结果进行了评价。按要求及时参加省级能力验证,结果满意。

(五)每年制订了人员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建立了规范的人员技术档案,检验人员全部按要求进行了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六)仪器设备台账齐全,记录完整,仪器设备档案规范。大型仪器有作业指导书,仪器设备使用维护记录规范,所有仪器设备均有正确标识。

(七)建立了试剂耗材供应商一览表,并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对关键培养基进行了技术验收,所有标准物质和试剂应按要求保存,并有使用记录。试剂耗材管理有专人负责,账目清楚。

(八)实验室技术文件齐全,现行有效,并且受控,作废标准有明显标识。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一)制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和实验室征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验室准入制度、菌(毒)种或样本等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制度、水、电、危险品管理制度,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齐全。

(二)菌(毒)种及样本实行双人双锁保存,接收、使用和保存记录完整。使用带生物安全标识的垃圾袋和废物桶盛装感染性废弃物,使用带生物安全标识容器盛装污染锐器。感染性废弃物经消毒或灭菌处理,并有相关消毒和运转记录;废弃物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回收,并有相关运转记录。化学有毒有害物质应规范化处理。

(三)从事生物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均经省市组织的生物安全培训和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验的人员须取得省级生物安全上岗证。建立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每年有体检记录,并进行了相关的免疫接种。

(四)实验室按要求储备了足够的防护用品,包括手套、防护服、实验用鞋、口罩、帽子等;有符合要求的消毒剂和消毒设施。

四、实验室信息系统录入

每年均指定专人按照要求录入和更新中国CDC信息系统中的检验能力和仪器设备一览表。

五、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

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按上级要求在宜春市卫生局进行了备案。

六、盲样考核

10.哮喘管理教育疾控效果分析论文 篇十

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株洲市石峰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株石办发„2014‟5号)和《中共株洲市石峰区卫生局党工委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株石卫党„2014‟6号)精神,结合我中心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把握总体要求

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省委九项规定、市委若干规定精神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贯彻整风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构建人民满意

取信于民。

(一)突出“正风肃纪”,着力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中心效能建设,重点解决庸懒散拖、推诿扯皮、作风漂浮、落实不力;抓工作流于形式,就文件批文件,就会议贯彻会议,当“甩手掌柜”;做事不专心、不用心,抓工作不深、不细、不实;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服务不主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滥用职权,对上级交办的任务和群众要办的事情找各种理由拖着不办等问题。窗口部门重点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突出“服务为民”,着力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坚持为民利民便民,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传染病救治等民生政策的实施。强化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措施,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与群众真诚沟通,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得到更多实惠,真正把教育实践活动办成“民心”工程。

(三)突出“除弊祛垢”,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重点解决官本位思想严重,漠视群众、高高在上,不了解基层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的衙门习气;解决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出工不出力,懒懒散散,自由散漫的问题;整治利用公款吃喝、相互宴请等问题;查处党员干部收受请托对象、服务对象礼品“红包”,违反医疗行风建设“九不准”和参与各种形式赌博和在婚丧嫁娶、乔迁新居等事宜中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行为;整治卫生监督执法覆盖面不够大,执法形象不够严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不规范、随意性大等问题。

(四)突出“固本强基”,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重点针对联系群众不紧密、党员作用不突出、服务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强组织、活机制、提能力、优服务。健全组织体系,优化组织设置,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把好“入口关”,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利用各类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展送医、送健康活动,开展关爱帮扶弱势群体、困难家庭,使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直通车”。

三、抓实关键环节

教育实践活动从2014年3月到9月,集中教育时间不少于3个月。主要抓实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可交叉进行。

(一)学习教育、听取意见(3月上旬至5月下旬)1.加强学习教育。开展“三学”活动,即学理论,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上级规定的学习内容,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经典论述》等读本,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要开展“做群众贴心人”

1.明确整改重点。重点对查摆剖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再梳理、再归类,进一步聚焦“四风”问题,逐项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方向、提出整改措施,完善相关制度规定。

2.集中整改落实。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要制定个人整改措施,要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实行开门整改,向群众作出整改承诺,及时公布整改情况,请群众评价和监督。

3.强化正风肃纪。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认真抓好正风肃纪各项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对软、懒、散的领导班子进行整顿;对存在一般性作风问题的干部,立足于教育提高,促其改进;对群众意见大、不能认真查摆问题、没有明显改进的干部,要进行组织调整。对长期不起作用甚至起负面作用的党员,进行严肃教育,对不合格的要严肃党纪,给予组织处理。认真落实《关于持续深入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湘群组发„2013‟45号)等文件精神,突出整治重点,落实推进措施,上下联动开展专项治理,着力解决在疾病防控、卫生应急、执法监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违反规定的人和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

4.完善相关制度。围绕解决“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建立健全能长期管用的制度规定,进一步完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联系服

务群众机制、政风行风考评机制、推动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强化制度执行,提高党员干部依法依章依纪办事意识,加强对执行制度情况的督促检查。

四、加强组织领导

党支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教育实践活动的领导,统筹安排,扎实推进。

(一)成立领导机构。中心党支部成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切实加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

(二)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媒体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宣传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总体要求,大力宣传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三)做到统筹兼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区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引导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干事结合起来,使活动每个环节、每项措施都为中心工作服务,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用疾病防控事业发展成效检验活动成效。

株洲市石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支部

11.哮喘管理教育疾控效果分析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健康教育模式;哮喘;知晓率;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87-01

哮喘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复发率较高等特点,国内目前发病率约5.0%[1],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喘息、胸闷以及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等,常引起广泛气道狭窄和痉挛,疾病的长期发作可以进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2]。研究表明采取积极治疗,并配合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改善临床预后尤为重要。本文由此出发对我院收治哮喘患者开展健康护理,并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 2013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哮喘患者,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31~79岁,平均(54.2±4.3)岁;发病时间1~20h,平均(7.2±1.3)h;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呼吸困难、憋喘、咳嗽、咯痰,并伴有肺部哮鸣音、大汗淋漓、发绀等体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3]。排除心源性哮喘、COPD及心肺、肝肾慢性疾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即依据常规告知患者的药物使用方法、复诊时间、心理护理、常规注意事项等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护理指导,具体操作如下:(1)疾病认知教育。在患者在入院后,根据患者不同言语理解能力,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哮喘的诱发病因、发病机制、危害及治療等相关知识,为患者讲解各项检查的目的,在治疗期间的各项护理措施,消除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焦虑心理,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能力,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2)康复教育。指导患者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呼吸操及深呼吸训练,通过以上呼吸训练,以增加呼吸量,促进肺泡内残气排出。(3)生活指导。指导患者戒烟酒、改掉不良恶习;推荐其进行适量锻炼,如散步、太极拳及慢跑等有氧运动;饮食宜高维生素、高优质蛋白、低脂肪、清淡易消化,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每日饮水量在2500~3000ml;冷水洗脸、洗鼻,以提高寒冷耐受水平。

1.3观察指标

院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支气管哮喘的概念、诱因等疾病认知率情况进行考察,总分在80分以上作为知晓判别标准,统计知晓率;设计患者依从性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停药时间选择、合理作息安排等情况依从性进行考察,共计20项,10项以上即为依从,统计两组患者依从率;考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认知及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疾病支气管哮喘的概念、诱因、疾病表现、家庭处理方法、就医时间等疾病认知达标例数31例(88.6%)高于对照组26例(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停药时间选择、合理作息安排、锻炼事项等选项上依从人数30例(85.7%)高于对照组24例(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长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7±1.6)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2±1.9)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哮喘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复发率较高等特点,国内目前发病率约5.0%[4],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喘息、胸闷以及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等,常引起广泛气道狭窄和痉挛,疾病的长期发作可以进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研究中,对哮喘患者有计划地开展健康宣教,通过疾病知识及风险因素宣教,可使患者进一步认识控制疾病的必要性,并建立自我保护意识,以此改善自身居住环境,纠正不良日常生活习惯,从而可减少和避免各种诱发因素[5];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降低患者不良心理,提高其治疗信心,改善治疗依从性,保障治疗顺利开展,并辅以呼吸和咳痰指导,以改善通气,促进排痰,保障治疗效果,利于病情的康复。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率、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整体认知和遵医行为的提高,使得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对哮喘患者进行健康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而可使患者主动规避相关风险因素,提高患者依从性,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艳巧,杨智芳.普米克令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9):1471-1472.

[2]杨晓云.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0例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18-19.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10,42(11):817-822.

[4]吴艳巧,杨智芳.普米克令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9):1471-1472.

12.哮喘管理教育疾控效果分析论文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重症哮喘患者共60例, 上述患者诊断均符合支气管哮喘中的重度哮喘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最小为22例, 最大为57岁, 平均年龄为 (36.8±5.7) 岁。以上患者中, 突发性重症哮喘患者22例, 31例患者为在短期治疗中无效病情进行性加重, 7例患者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本组患者均在入院时表现为端坐呼吸、呼吸急促、痰液量多等, 均合并有显著的低氧血症。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治疗、解除支气管痉挛平喘、给予抗生素抗感染等治疗无效, 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 出现意识改变、呼吸节律改变、低氧血症等。对上述患者实施机械通气。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 +呼气末正压 (PEEP) +压力支持 (PSV) 通气模式。潮气量为6~8ml/kg, 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0~14次, 呼气末正压为3~8cmH2O, 压力支持为12~20cmH2O。通气期间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当患者病情稳定、血压和心率处于平稳状态、呼吸通畅、神志清楚, 氧分压>60mmHg, 二氧化碳分压<50mmHg, 血氧饱和度>90%以上, 肺部听诊无哮鸣音时, 实施撤机。

1.3 观察指标

测定本组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前及撤机前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 均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 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60例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后均救治成功, 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 (15.2±4.8) h。均无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本组患者通气前和撤机前观察指标测定结果:撤机前呼吸频率、心率均显著低于通气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撤机前pH值、PaCO2显著低于通气前, 撤机前PaO2显著高于机械通气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撤机前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通气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上世纪60年代, 曾有学者提出采用机械通气救治重症哮喘, 但是由于当时技术条件限制而未能应用于临床。随着呼吸机技术提高, 采用机械通气救治重症哮喘逐渐被人们认可。呼吸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气道阻力, 对患者呼吸有辅助呼吸作用, 能够有效的改善重症哮喘时低氧血症, 促进二氧化碳排出, 改善二氧化碳潴留, 同时能够提高患者肺泡的通气和氧合作用。而无创正压通气是鼻面罩下的机械通气, 其特点是无创、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等, 所以无创通气被广泛应用[1]。而并非所有患者均可采用无创通气, 严重意识障碍、低血压、严重低氧血症、伴有呕吐、上消化道出血等患者, 不能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所以, 在实施机械通气时,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无创或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机械通气。

但在机械通气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呼吸道管理, 及时对患者呼吸道内分泌进行情况, 保持患者起到黏膜湿润, 避免干燥。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 同时要给予患者其他支出治疗[2,3]。在机械通气前, 向患者讲述机械通气的相关知识, 帮助患者消除对机械通气的恐惧感, 待到病情稳定, 呼吸等改善后, 及时撤机, 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

本文结果显示, 机械通气撤机前, 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均降低正常范围内, 血气分析指标也得到显著改善, 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 提示在救治重症哮喘过程中应用机械通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临床救治效果, 急救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重症哮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重症哮喘患者共60例。本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 +呼气末正压 (PEEP) +压力支持 (PSV) 通气模式。测定本组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前及撤机前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结果 本组60例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后均救治成功, 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 (15.2±4.8) h。均无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撤机前呼吸频率、心率均显著低于通气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撤机前pH值、PaCO2显著低于通气前, 撤机前PaO2显著高于机械通气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撤机前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通气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救治重症哮喘过程中应用机械通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临床救治效果, 急救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关键词: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急救

参考文献

[1]何莲, 胡克.麻醉诱导下机械通气成功救治10例重症哮喘的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 (10) :1485-1486.

[2]卢大勇, 高晓辉.支气管哮喘危重发作并发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9) :58-59.

13.哮喘管理教育疾控效果分析论文 篇十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00例做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42.0~88.0岁,病程2个月~6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6.8±4.2)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20~67.5岁,平均年龄(38.1±2.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哮喘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护理干预。①向患者讲解哮喘的发病原因,机制,如何预防等知识,并且发放哮喘患者健康手册。②告知患者合理用药和充分治疗,可以缓解哮喘症状,提高临床治疗的依从性。③根据患者的特点,告诫患者的感染源及诱发因素:如牛奶,花粉,鱼虾,小动物的皮毛等,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④告知患者哮喘发生前的临床症状,如咳嗽胸闷等,及时服药,抑制临床症状的发展。⑤指导患者进行健康饮食,合理膳食,并且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⑥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防止影响到交感神经,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

1.3 评价指标:

①患者自我护理情况;正确使用干粉剂的情况,门诊复诊记录,记录哮喘情况;②记录两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和入院次数;③临床疗效评价:显效:喘息等临床症状消失,肺部听诊哮鸣音消失;有效:喘息症状和肺部听诊哮鸣音有好转;无效:喘息等症状没有好转或者加重。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1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1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比较:

见表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8.13%,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 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比较:

见表2。观察察组患者正确使用干粉剂例数、按期复诊例数及记录哮喘情况例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2.3 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和入院次数比较:

见表3。治疗后1年后,观察组患者发作次数,入院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遗传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如绝大多数患者的亲人(有血缘关系、近三代人)当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复咳嗽、喘息)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病史[6,7,8,9]。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或者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药物过敏等。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10,11]。有研究报到,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哮喘的认识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哮喘的发作频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1,12]。健康教育对患者的疾病预后,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等均有重要意义。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更加系统性的全方位的掌握疾病的发生情况,使患者不面对疾病来临时不再迷茫无助,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遵医嘱和治疗的依从性,抵抗疾病的信心也大大增加[13,14,15]。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8.13%,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察组患者正确使用干粉剂例数、按期复诊例数及记录哮喘情况例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1年后,观察组

患者发作次数,入院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文献中报道的相符[11,12,13,14,15]。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发病频率和入院次数,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和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哮喘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00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哮喘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自我护理情况,以及治疗1年后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和入院次数。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8.13%,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察组患者正确使用干粉剂例数、按期复诊例数及记录哮喘情况例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发作次数,入院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发病频率和入院次数,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4.哮喘管理教育疾控效果分析论文 篇十四

实践活动谈话情况报告

一、领导班子总体评价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疾控中心领导班子能够认真学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资料,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一二八二”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狠抓疾控中心各项建设。领导班子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单位业务工作和听取建设性意见建议,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做到了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增强了事务公开的透明度和职工参与管理的力度。班子成员做到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了工作互相支持、相互补台;要求职工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做到,有力的促进了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1.形式主义及其具体表现

2.官僚主义及其具体表现

3.享乐主义及其具体表现

4.奢靡之风及其具体表现

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按照区委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结合疾控中心职能定位,突出疾病预防控制特点,研究制定本单位教

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面部署、组织、协调、指导本单位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并对成员进行了具体分工,为全面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组织基础。

2.认真开展学习活动,着力提高干部职工认识

以中央、省、市、区委关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文件及主要领导讲话、党的群众路线经典文献作为主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一方面强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确保学时充足。周密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努力克服工学矛盾。3月26日-4月14日,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了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资料,提高干部职工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充分理解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

3.扎实推进实践活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积极制定征求意见方案,认真开展征求意见活动。在办公楼大厅设立征求意见箱,征求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意见建议。根据方案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带领所分管服务窗口科室,在开展业务工作的同时,通过向部分服务对象发放征求意见建议信、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征求疾控中心领导班子及成员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密切联系群众,尤其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调研了解被服务对象思想动态,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今后

整改落实、推进工作的重点方向。共发出“四风”问题征求意见表160份,回收160份。其中收集到意见建议共6条。把征求到的意见带到学习讨论中,认真分析原因、查找症结,能改的马上改,群众反映普遍的马上改,一时不能解决的,研究整改措施,逐步予以落实。

4.“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突出工作亮点

按照区委活动办公室要求部署,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党支部一班人带头深入基层调研走访。结合当前全区开展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工作,4月15日,疾控中心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及党员义工前往所包靠村居九龙街道西河下村开展“党员干部义工日”活动。20余名党员干部对西河下村的主次干道、屋前屋后、水塘四周进行了大清扫,并出动推土机、挖掘机40余台次,拖拉机60余台次,清扫垃圾4000多立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内环境更加整洁有序,有力推动了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并利用3.24“世界结核病防治日”、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等宣传日,组织免疫规划、传染病防制、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等科室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全区新老城区、中、小学校等人群集中区域,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现场悬挂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服务台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当面讲解各类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以及如何预防等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下步整改计划

区疾控中心教育实践活动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区委的要求、群众的期望相比,与疾控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集中教育学习的时间不充分,学习的深度、广度还不够。没有很好统筹业务工作和学习教育,一些党员干部因忙于具体工作难以落实集中学习教育时间。二是征求到的意见不够尖锐。从目前征集的意见建议看,在数量和内容上都比较有限,尖锐性不强,说明群众提意见、讲话的顾虑依然存在。三是工作开展不够平衡。集中交流、基层调研、走访等活动有待深入。四是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对外宣传还不够,没有充分依托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平台,及时将本单位开展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出去。

下一步,将严格按照区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抓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项工作的落实。一是继续深化学习,进一步夯实思想基础。坚持把学习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不断扩展学习内容,不断创新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二是继续深入调研,进一步征求各方意见。在前一阶段调研和书面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调研,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面对面、背靠背、心交心,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单位领导班子和个人的意见建议,认真抓好已征求意见的梳理汇总,分类提出整改责任书和整改时限,为进一步对照检查、开展批评、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三是继续加强宣传,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效利用各种载体,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进展和实际成效,宣传好经验、好做法。选树一批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党员干

15.哮喘管理教育疾控效果分析论文 篇十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的60例临床病例均为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病例, 上述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同时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有禁忌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30例, 男19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59.6岁;对照组患者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60.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茶碱类药物、吸入沙丁胺醇等扩张支气管类药物, 同时给予氧疗。观察组患者在应用上述常规药物治疗同时, 同时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采用鼻面罩通气, 采用S/T模式, 实施呼气末正压和压力支持, 根据患者适应情况调整潮气量 (潮气量>5ml/kg) , 通气次数为2~4次/d, 无创正压通气时间为4~6 h/次, 在此过程中调整氧流量 (氧流量为5 ml/min) 。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期间,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情况, 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改变情况, 主要测定患者的p H值、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改变情况。

1.3 症状评分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急促、窒息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 上述症状消失评分为0分;治疗后患者出现短暂的发作, 评分为1分;患者治疗后的发作次数较多, 发作次数超过2次的, 评定为2分;患者发作频繁, 评分评为3分;患者的气促等症状加重且发作次数显著增多, 评为4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p H值、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和症状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p H值、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和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p H值、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与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3 讨论

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过程中, 常规的治疗哮喘药物临床效果有效, 而机械通气治疗时能够较快的纠正低氧血症, 较快的纠正高碳酸血症状态, 从而有效的改善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1,2,3]。在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中, 有创通气治疗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 还增加的患者气道感染机会, 增加了临床护理难度。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不需要手术, 在鼻面罩通气情况下来改善患者通气状态, 能够克服气道阻力, 能够降低患者呼吸时引起的体能消耗, 降低呼吸肌的疲劳程度, 在通气过程中通过提高气道压力来改善呼气末正压, 提高了肺功能的残气量, 有效的防止了肺泡萎缩, 通气状态改善了,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随之纠正[4,5]。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后p H值、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和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显著改善重症哮喘患者动脉血气指标, 改善症状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龙飞.无创正压通气间断雾化吸入在重症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临床肺科杂志, 2013, 6 (2) :1052-1053.

[2]李红星.BiPAP正压通气在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0例中的抢救效果.吉林医学, 2013, 33 (1) :6999.

[3]池锐彬, 程松鹤, 刘力新.丙泊酚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哮喘中的临床应用.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 11 (3) :76-77.

[4]林辉斌, 李伟杰, 苏伟强.无创正压通气并经管道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广东医学, 2012, 11 (2) :1599-1601.

上一篇:四年级植物观察日记200字下一篇:员工离职的短信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