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论文

2024-08-24

纺织行业论文(精选8篇)

1.纺织行业论文 篇一

中国纺织行业现状

1)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约4.1万户总共实现工业总产值5976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纺织行业的主要产品在产量的增幅回落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程度数据比,规模以上人化纤增长了11.9%,布增长了12.9%,印染布增长了10.5%,纱产量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这些准确的数据比较说明了纺织行业的整体局面呈现复苏之态,对服装行业的发展有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2)调研发现纺织行业由于近5年出口受阻,在国内推行产品的内销政策。2012年纺织产业的内销增速也出现了相对的回落之态,增幅则表现出持续的稳定。我们获得国际市场研究公司零点调查近期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国内服装鞋帽针纺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

2.3%,比2011年一季度提高了3.2%,比2012年二季度提升了0.9%,比2012年三季度提升了1.1%。比2012年四季度提升了1.3%。纺织产业规模以上的内销产值为42107.2亿元余下为出口额。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不佳,外部环境较差,内需不振,不确定因素众多,纺织品行业都面临寒冬。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行业平均利润率达到6%,这在历史上是比较高的数字。具体来说除了化学纤维以外,其他各大行业利润率都有很显著的上升。但在产品出口方面的形势不太乐观,2012年纺织品行业出口总值下降了约1500亿美元,拉了我国出口的后腿,这在近10年不曾出现过。中国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杨世滨

分析,出现该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外部经济环境不振,另一方面是我国传统服装产业产能过剩。服装行业如何创立品牌扩大市场需求是发展关键。

二、中国服装行业现状:

1)我们针对中国服装行业做了调查,在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后,我国服装行业步入了调整期,出口下降。2012年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约18253亿,占纺织行业工业总值30.6%。服装企业必须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转变发展思路,调整经营结构,扩大品牌内销。调查显示2013年前两个季度我国服装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56.41亿元,同比增长0.48%。产值前十省份中广东份额最大,浙江居次,福建、江苏、四川下降。行业利润总额860.16亿元,上海,北京、广州、成都这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市场同比下滑5.67%-6.25%。预计2013年中国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将达19000亿元左右,总额比去年增长2%左右,利润下滑4%-7%左右。

2)深圳是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最高的区域,2012年实现产值1700多亿元,出口近百亿美元,深圳主要以时装为主,在国内大城市一类商场占有率达50%以上,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线品牌稳步发展,自主创新和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沈永芳与我们交流表示,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深圳时尚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已形成了良好的整体形象和明显的市场回报。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上,深圳没有简单

地将之看成传统产业转走,而是以打造“时装”产业聚集区为基础,鼓励企业走时装设计、品牌输出之路,才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3)通分析服装行业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服装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2年中国服装出口额为6087亿元,2012年中国服装进口额为8122亿元。这组数字说明中国服装消费的能力再不断上升。出口与进口的差额说明服装消费市场对品牌的需求在不断升温。展望服装企业2013年的发展,出口方面,尽管我们遭到了东南亚国家的阻击(帖牌生产成本更低),所以尽管压力比往年大,但有品牌、有渠道的企业前景还是乐观的。

4)我们对国内服装经销商做了部分调研,10%-20%的范围被认为是安全库存,如果超过了这个库存,对服装商来说,就不是可控制的范围了。10%-20%的库存,也就是说生产10000件衣服,其中上线销售的是8000-9000,剩余的全部会放进仓库,这也是服装业这些年来的规律。不过随着这几年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时出口受到国际上的影响,遭遇到了不少国外采购商毁单的情况,导致2012年服装企业出现了大量的库存,甚至有些企业“服装库存够卖三年了”。也引发了市场对服装企业运营模式的质疑和对行业未来的担心。

5)很多中国的服饰企业近年来被卖不出去的衣服和鞋子逼上了绝路。调研数据显示,90%的服装企业被库存搞的很头痛。2012年线上服装零售却出现了井喷趋势,一举占据了服装销售15%。对服装企业来说,2012年是个“调整之年”,一方面他们得应对遭遇订单下滑带来的影响,同时想法设法去库存,而线上销售的高速增长是一个好的机遇,去库存不能只靠在线下打折促销,更应该把产品搬到线上去。当然只是放到线上,并不代表就能够得到好的销售,还得做好营

销等的工作,但放到线上销售,抢占线上销售市场,却是企业必须做出的调整。

6)2012年,零售业有三个数字震撼人心:一个是双十一淘宝和天猫交易额达到191亿;一个是11月30日,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突破10000亿;另一个是经济人物马云和王健林就十年后线上零售能否占整体零售额50%的亿元赌约。服装企业还应该记住一个数字:15%。2012年国内整个社会零售额约23万亿,整体鞋服零售消费额约占社会零售额的10%,即2.3万亿;当前网络零售占整个社会零售额约5%左右,即1.15万亿元,鞋服零售约占整体网络零售份额的三分之一,照此测算,线上鞋服零售额约3450亿左右,约占到整体鞋服零售额的15%左右。2012年,线上服装城扎堆的开,京东商城推出服装城,当当网推出线上自有服装品牌和服装城,优购网推出服装频道,苏宁、国美由专业电器电商平台转向综合电商平台,还有天猫的淘品牌和传统服装品牌的众多旗舰店,服装销售成为线上零售的重要组成单元。

7)受到高库存的影响,2012年服装企业利润陡降,以下是我们调研的一些现状:森马服饰利润减少了38%成为首负,数据显示,34家服装类上市公司中,已经有25家企业披露2012年业绩公告,其中20家业绩大幅下滑,亏损比为6成。而这些上市企业预计2013有60%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0%-30%;40%则预计公司2013年业绩同比下降2%至8%。2013年7月20证监会发布中国服装上市企业通告显示,2013年中国服装上市企业公司净利润下滑1.5亿元,亏损4800万元-5900万元。在此情况下,服装部分企业另寻出路,预计,传统服装市场眼下终端零售仍无明显好转,短期难以复苏。进入到2013年后,全球经济依然是复杂多变的,各国

都在为了经济复苏寻找路径,并会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其他方面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作为中国经济支柱之一的服装产业,深受着中国经济走向的影响,展望2013年服装企业发展的方向,服装企业必须挺住“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库存大是中国服装业不争的事实。但是,服装是一个细分的市场,粗略可细分为中老年装、西服、便装、童装、运动装、休闲服装、内衣、男装、婚纱、新娘装、唐装、旗袍等类别,库存大是一个群体,并不代表这每个细分类别都存在着高库存问题。一些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服装类别库存确实比较大,多数企业的库存都在10:1以内,但婚纱、新娘装、唐装、旗袍等类别企业库存产品为传统服装企业库存的10%。由此发展新类别服装品牌是当务之急。

8)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中国是13.4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目前整个产业由于生产要素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这种改变可能是由于原来所依托的条件、基础和环境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面对新的发展时期,要从内生的动力上看待未来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一再提高,是一个必然趋势,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成本提高之后我们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服装的同质化严重,导致价格战。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的要求趋向于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方便化。服装产品除了面料与设计以外,主要是品牌、做工、质量等附加值。高品牌高附加值的企业利润空间其实较大。服装企业想要发展必须建立品牌高度、抓住市场机遇,完善品质。服装企业要想获得高速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的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三、服饰消费市场现状:

1)2013年前半年在经济不甚景气、人民实际财富缩水、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服装自然不能独善其身。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2年1~7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53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50122亿元,同比增长14.7%;服装类商品零售额8181亿元,同比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不足14%),较上年同期下降7.7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10.34%。由于春节前后气候异常,春季南方雨水多等不利天气伴随上半年服装销售。商务部重点监测的3000家零售企业销售额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服装服饰消费增幅持续走低。行业总额降低11%。但预计下半年能增长16%左右。

2.纺织行业论文 篇二

“十一五”重视技术 打造名牌 稳步推动改革

重点项目继续推进。临猗恒晟纺织公司总投资4 830万元的“二万锭高档精梳纱生产线改造”项目于2006年9月建成投产。

华雄纺织有限公司运城空港开发区40万锭棉纺项目, 是首家煤炭行业民营资本进入纺织行业的重点项目。2009年8月, 装备一流的首期10万锭棉纺项目正式投产。这是山西省目前生产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优、产品档次最高、管理水平最好的棉纺企业。二期10万锭棉纺项目可望在2011年投入生产。

2009年, 际华三五三四“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中高档服装生产线”、山西绿洲纺织公司“精梳大麻混纺面料生产线”、山西鸿鑫纺织公司“3万纱锭180台无梭织机”、山西亚希印业公司“年产10 000吨无纺布生产线”等四个技术改造项目得到山西省经信委的贴息支持共计500万元。

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2006年8月组建了山西新新纺织行业技术中心。几年来, 中心建立了以网站、杂志、讲座、培训等为一体的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了以蛋白纤维系列混纺纱线为主的技术创新研究, 并形成了纺、织、染、成衣的一条龙开发, 目前已开发出内衣和床上用品两大类产品, 并开始试销。

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 完成了山西森鹅服装公司的“高档丝麻色织T恤面料开发”、大同化纤集团公司的“粘胶生产过程网络在线监控”、山西恒天纺织新纤维公司的“羊毛蛋白纤维”、山西绿洲纺织公司的“大麻有机棉弹力布”、山西鸿基实业公司的“SXF1598高速细纱机”、大同星宇人纤公司实施了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大锥度精浆机开发”等十多个技术创新项目, 得到山西省经信委4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几年来, 先后有山西绿洲纺织公司的大麻反光工作服、大麻系列产品, 山西恒天公司的蛋白纤维, 山西鸿基实业有限公司的纺机装置等20余项技术, 获得了国家专利。

在科技开发方面, 经纬合力纺机公司FA269精梳机、FA365条并卷机, 山西绿洲的H100高支纯大麻湿纺布、大麻有机棉弹力布、特宽幅大麻提花饰布, 山西恒天的动植物蛋白纤维项目, 太原伯朗的大麻纯天然棉交织服装, 晋中四春纺机公司的“集聚纺纱机械”, 榆次华润纺机公司的“SXQB1型吹吸风清洁器”, 山西暖神绒毛精品公司的“山羊毛复合保温材料”, 山西彩佳印染公司的“活性染料无盐轧蒸连续染色工艺”等项目, 通过了国内专家的技术成果鉴定。

2009年, 山西恒天“T700碳纤维原丝”技术开发项目正在进一步稳定工艺, 以保证产品质量的连续稳定;山西森鹅“牛奶纤维针织面料及成衣开发”项目已完成, 并推向市场。山西新新纺织行业技术中心的“PPS纤维开发”、山西彩佳的“还原染料电化学连续轧染工艺及设备开发”技术创新项目已列入山西省经信委技术创新计划。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继续推进, 争创名牌产品取得突破。通过开展质量管理活动, 有一批企业、班组和个人分别荣获了全国纺织行业和山西省的荣誉称号。其中, 新绛纺织有限公司等10户企业, 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山西省质量与名牌协会“优秀质量管理企业”称号。50多个QC小组荣获全国纺织行业和省的“优秀QC小组”称号, 其中有2个小组获国家级优秀QC小组称号。4个班组荣获“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13人荣获“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称号。12人荣获“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称号。

通过开展争创名牌产品活动, 有一批产品获得了国家和山西省的名牌产品称号。其中, 绿洲纺织有限公司的绿洲牌亚麻布 (大麻) 于2007年9月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经纬纺机股份公司榆次分公司的经纬牌F1268精梳机、假捻变形机荣获“山西省标志性名牌产品”称号。绿洲纺织有限公司的绿洲牌大麻及麻棉混纺纱线、山西格芙兰纺织有限公司格芙兰牌棉本色布、山西新绛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三林牌纯棉棉布、山西省吉利尔服饰公司佶利迩牌真丝系列制品、红萍服饰有限公司的红萍牌衬衣等22个产品获得了“山西省名牌产品”称号。

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启动, 各项基础工作正在推进。成立了山西省纺织行业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组及办公室, 纺织研究所、供销总公司和纺织大厦等3户拟改制企业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十二五”优化结构 创新技术 推进产业升级

发展目标

总量保持平稳增长。到2015年, 山西省纺织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0亿, 利税15亿元。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到2015年, 山西省的棉纺织工业生产能力达到150万锭, 精梳纱比重达到40%, 无梭布比重达到40%;大麻及混纺纱生产能力达到8 000吨, 大麻及混纺面料达到7 000万米;家用纺织品、服装等终端产品的销售比重达到50%以上;碳纤维原丝达到3 000吨, 碳纤维达到500吨;化纤产能达到12万吨, 产业用纺织品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印染行业达到3亿米的生产能力;服装生产能力达到3 000万件。

技术水平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及应用取得实质进展,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纺织技术装备比重得到有效提高, 特色产品逐渐向终端产品延伸广阔和前景。以山西恒天碳纤维原丝生产为基础, 并向下游延伸, 生产预氧丝和碳纤维, 引进碳纤维制品生产企业, 开发生产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用碳纤维制品。以山西新新纺织行业技术中心开发的PPS耐高温纤维为基础, 生产电厂除尘、水泥生产除尘用过滤材料。利用再生涤纶短纤发展无纺土工布、煤矿用材料、过滤材料等。

培育龙头企业, 发展产业集群。以山西绿洲纺织公司为龙头, 丝麻产品向精细化、高档化发展。

品牌建设取得突破。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 提升产品品质, 加强市场推广, 力争在品牌建设上取得突破。

发展重点

加强技术改造, 推进产业升级

棉纺织行业:调整产品结构, 提高产品档次水平, 发展新型纤维混纺、纯纺产品, 提高精梳纱、无接头定长纱、无梭布等高档产品的比重。在棉纺织基础较好的晋中市、运城市、太原市、临汾市通过实施战略性重组整合, 重点扶持发展3~4个10~20万锭的棉纺织企业。

印染行业与服装:采用高效短流程、无水或少水印染技术和设备, 提高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水平。

化纤行业:加快采用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化纤工艺、装备及生产过程控制水平, 实现高效节能、高附加值化纤产品的生产;加快多功能、差别化纤维的研发和纺织产品一条龙的应用开发;发展再生涤纶短纤维、高强度丙纶等工业用纤维。

发展特色纺织, 培育名牌产品。丝麻产品生产加工发挥技术优势, 提高装备水平, 整合现有资源, 实现分工合作。

实现产业用纺织品加工历史性突破。在晋城形成丝麻产业群, 丝麻产品的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

以山西恒天纺织新纤维科技公司为龙头, 发展碳纤维和系列产品。

以山西华雄纺织公司、山西彩佳印染公司为龙头, 在运城形成纺织、印染、服装一条龙产业链的产业群体, 总的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

以太原京澄化纤公司10万吨再生涤纶纤维为基础, 在太原及周边地区形成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基地, 无纺布加工量达到4~5万吨, 总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

加快技术创新, 提高竞争能力

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碳纤维原丝生产技术、大麻纺纱技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使其继续保持国内领先。

在无盐染色技术、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 把节能技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3.纺织行业论文 篇三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互联网+纺织”创造产业新生态、新变革

“互联网+”模式对中国纺织产业的影响首先是,创造产业新生态,促进纺织业变革。从产业形态看,互联网与纺织服装业加速融合,互联网技术深度应用于纺织服装产业链各个环节,智能制造加快发展;从创新模式看,创新载体由单个企业向跨领域、多主体的创新网络转变;从组织形态看,纺织服装企业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特征日益突出。

其次,“互联网+纺织”创造新机遇,加速纺织企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纺织”在产业链中主要涵盖研发设计的网络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过程的数字化、营销环节电子化、物流现代化五个部分,通过两化深度融合让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未来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一定不是现在的以大生产、大批量、大工程为主的制造业,而是以满足客户需求,甚至是创新客户需求来产生新的制造形态。

第三,“互联网+纺织”创造新思维,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让企业应对挑战、开拓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快速提升。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曾指出,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是以生产端为中心,以商业资源的供给来创造需求、驱动需求。“互联网+”时代两个最显著的变化是:需求端的消费者被高度赋能,形成消费者主权;供应端的企业由于信息的流动性和透明性,促进了大规模社会化分工协作,提高了供应效率并压缩了交易成本。

“互联网+”时代,原辅料、产能、设计这些纺织行业重要元素在互联网上形成巨大的产业生态圈,利用互联网交易平台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B2B商务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打破传统的利益体系,让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做最专业的纺织面料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是国家纺织面料馆的发展目标。作为纺织面料供应链整合服务商,凭借对纺织服装行业的深刻认识和专业的纺织面料行业资源,国家纺织面料馆正在搭建促进品牌商与制造商、高等院校无缝、高效对接的纺织面料供应链“互联网+”服务平台。服务平台的建设从服装品牌、供应链资源整合、云服务管理系统三个方面展开。

“互联网+”嵌入服装品牌分馆建设

目前,国家纺织面料馆已先后与柒牌集团、汉帛集团等中国纺织服装领域的排头兵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在品牌公司内部建设样品体验中心即国家纺织面料馆服装品牌分馆的合作。国家纺织面料馆服装品牌分馆将成为纺织服装行业进入新常态下各品牌公司扁平化管理的重要供应链资源整合部门。

品牌服装企业通过建立面料馆分馆,首先可以将公司内部的各供应链资源进行合理的集中整合,突破独立事业部门的“小集团”。其次,建立面料样品实体档案,留存最为重要的供应链信息,解决由于人员更替对公司资源的削弱。第三,对公司已有的面料样品进行标准化分类与资料整理,为面料样品的信息化建设与资料管理提供重要的手段和依据。第四,通过利用国家纺织面料馆已开发的面料样品信息化数据库与查询系统,实现对公司实物样品进行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第五,与供应商建立实时供应链合作机制,通过国家纺织面料馆提供云服务系统,公司与供应商实现对面料样品信息的实时互动。第六,推荐新的优质供应商与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丰富公司供应链渠道,优化公司供应链结构。

一般来说,品牌公司的面料分馆建设会吸取国家纺织面料馆的建设经验并体现一定程度的个性化需求。品牌分馆的内部主要由样品制作区、样品信息录入区、面料档案存储区、流行样品陈列区、新产品陈列与路演区等几个区域构成。当然,不同合作企业在品牌分馆战略定位上会有不同,因此,在品牌分馆的建设上会体现个性化的设计,比如,位于柒牌的中华立领分馆将有一部分男装进口面料展示区,这是迎合柒牌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需要而设计的;又比如汉帛分馆,分馆的场所位于汉帛集团中国网商城内部,汉帛集团希望他们的面料分馆在满足集团内部使用的前提下,也能够成为集团服务中国网商城的众多淘宝优质电商的柔性供应链服务平台。所以汉帛分馆的设计上也就增添了为淘宝优质电商提供面料供应链服务的部分内容。

建立“中纺通”交互式样品信息管理系统

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服装品牌分馆的建立,国家纺织面料馆供应链“互联网+”服务平台中的核心需求商生态系统将逐步实现。在一个垂直细分的服务时代,为能够有效地提供高效的供应链服务,国家纺织面料馆开展了供应链资源整合的工作,在针对已加入的1000余家供应商的基础上,吐旧纳新,集中甄选了符合要求的供应商200家,构成了国家纺织面料馆纺织面料供应商的Top200。这200家优质供应商是按照不同产品领域划分的优质企业,优质供应商的管理采用动态机制,国家纺织面料馆将逐步通过建立供应商管理与评价方法对优质供应商团队的质量保障提供第三方管理。

当前纺织服装业要根据互联网的特性、大数据和云计算的集成与分析、电子商务的便捷,制定变革蓝图,实现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服务,有效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国家纺织面料馆在构筑供应链“互联网+”服务的同时,充分思考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构筑平台资源的同时,开发可为平台相关方提供数据服务的互联网云平台系统——国家纺织面料馆“中纺通”交互式样品信息管理系统。“中纺通”系统的特点是综合满足相关人员对面料感官体验、实物归档、样品信息化查询、样品信息化交互的需求。“中纺通”为上下游相关企业提供了一套依托“云技术”的样品管理系统,该系统改变了样品信息对内不对外,设备便携但不能移动互联的状态,为供需双方提供了一套以纺织面料信息化管理为核心,以纺织面料信息化互通为目的,多种资讯服务为一体的信息化交互系统。“中纺通”产品的推出将为国家纺织面料馆平台生态圈提供一个信息有效、响应迅速、安全可靠的移动互联网工具。

国家纺织面料馆通过对平台生态开展的双边激发,并自主研制满足平台需求的以云技术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管理系统,为国家纺织面料馆建设供应链“互联网+”服务平台提供发展的必要抓手。一个能够为中国主要纺织服装企业服务的供应链服务平台正在形成。

在未来,国家纺织面料馆将建成一个以纺织面料信息服务为核心,以品牌商、优质供应商、纺织服装高等院校为主要用户,以供应链管理、新产品创新、专业人才培育为一体的生态网络,为推动我国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服装品牌分馆内部主要区域构成

1.样品制作区。根据《国家纺织面料馆样品管理办法》并结合品牌的个性化样品展示要求,将供应商提供的样品进行标准化的样品制作;

2.样品信息录入区。根据样品的品类,为面料样品建立信息化数据档案,对面料进行多维度的拍照,建立以第二代条形码为基础的样品检索与管理办法;

3.面料档案存储区。为各个时期有价值的样品建立实体档案存放区,对样品进行实体档案保留;

4.流行样品陈列区。对应季面料提供大空间的展示与陈列,为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实样产品浏览与信息查询提供便利条件。季节变化后,对样品进行调换,有效样品制作成面料档案卡永久保存;

5.新产品陈列与路演区。此区域为新产品提供一个充分展示的自身价值的舞台,新产品的陈列将配合相关的图文说明,给品牌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更为直观、直接的产品体验,为公司进行新产品开发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4.纺织行业发展 篇四

2020即将过去三分之一,虽然国内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海外各国也逐渐宣布解封计划。但是,疫情仍然对市场带来不确定性,诸如部分消费者因工资减少而消费意愿减弱,因此影响着老板们接单程度;WTI原油开始跌破15美元迷惑着聚酯产业;疫苗等解药诞生并救焚拯溺中何时是头,成为所有人心头中的结。

小编站在读者的角度上,每天点开新闻希望出现好消息,但大部分新闻可以说是千篇 一律,以下随手一抄:

生意不如以前的

柯桥轻纺城坯布市场门可罗雀,许多经营户连续数日没有接到一单生意。坯布市场经营户王卫香说,往年3月市场内人气旺盛,他们店一天能卖出几万甚至几十万米坯布。眼下外贸订单没了,顾客不来了,店内零成交。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轻纺城目前日客流量从10万人缩减到了1万人,人气下降显而易见。

今年3月底时,盛泽一位纺面料负责人就反映订单取消的情况十分严重,他们有一个单量很大的外贸客户,几乎一半的订单都来自这个客户,但最近突然把订单全部取消了。当地另外一家大型染厂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由于外贸订单减少,进仓加工的坯布数量“断崖”式下跌。复工之初,每天坯布进仓100万米,而现在,已经不足40万米。目前,工厂开工率只有1/3,一半工人在轮休。

4月15日,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发布20第一季度最新营运表现。公告显示:安踏品牌零售额同比去年下降20%至25%;FILA品牌零售金额同比去年录得中单位数负增长;其他品牌零售金额同比去年录得高单位数负增长。

长期停机放假的

往年3月一般是全年开工最高的季节,但是今年3月情况急转直下:先是因为灾情延迟开工,后来是遇到缺工问题回升缓慢,到现在因订单不佳而不想开工。

一波三折,目前有不少老板处于这种心态,但是设备折旧、房租、人工、水电、税费等各项成本又使他们不得不开工,只有开工才有产值,当然也有少部分老板选择维持低开工,甚至不开工。

据一位染厂工作人员表示自从3月中旬以后他们染厂订单明显下降,前期还是拥挤排队,现在已经处于等活来做的状态,小缸放样活也不多,这是他从业以来十年难得一遇的现象。

有些下游织造的老板表示,他们坚持到现在来了,但已经等不及五一小长假,正计划提前停机放假。

(数据:自3月份以来,纺织外贸订单出现断崖式下跌,多数印染企业实行轮休制度,整体开机率明显下滑。目前萧绍地区染厂开机在3-5成,常熟染厂开机在3-4成,吴江染厂开机在5成左右。)

被迫关停解雇的

孟加拉国目前至少已经有10,000名服装工人因为西方品牌取消订单而被解雇,订单价值至少超过30亿美元。(孟加拉国是西方国家世界上最大的服装供应商之一,仅次于中国。服装业占其出口的80%以上,雇用了大约40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女性。)

随着印度疫情的进一步发酵,印度总理莫迪在于周二(4月14日)宣布,将全国禁闭期延长近三周至5月3日。印度服装制造商协会(CMAI)表示,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纺织业可能会裁员1000万人。其表示必须采取工资补贴等干预措施,否则就会出现巨大的就业损失。

甚至申请破产的

据路透社报道,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被迫关闭850家门店后,有着1历史的美国老牌百货商店J.C. Penney正在考虑申请破产保护。此前,该公司已让近8.5万名员工停薪休假。

其实,工信部在最近就很好地总结出了当前纺织行业面临三大难关:

一是需求不足,从国内看,1到2月国内市场限额以上的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的零售额同比下降了31%。从国际上看,3月份以来,大量的出口订单出现延迟或取消,新增的订单也大幅在减少。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对100多家重点企业的最新调查结果,反映订单不足的企业占比达到了63.6%。

二是行业稳就业的压力在加大。订单减少的压力正在沿着产业链向上游进行传导,将会对纺织行业产业链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行业的就业形势趋于严峻。

三是企业反映资金紧张。受订单下滑及退单等影响,纺织企业的原料及成品的库存积压在增加,特别是化纤行业,由于连续化的生产不能停工,面临着极大的库存压力占用,资金量也在加大。

简略言之,疫情带来的影响即人人的消费需求意愿减少,逐步影响着生产环节,工厂不开工,企业反映的资金就紧张,稳就业压力加大,再到人人的消费需求意愿减少,环环相扣,如同莫比乌环。只有疫情一结束,所有的结才能打开。

实在是等不了疫情结束,国家政府、中大小企业自然也有相应补救策略:

政府扶持政策的

针对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部门都在积极地行动。推动已出台的惠企援企政策的落地,同时帮扶企业转型转产,比如一些纺织企业在通过转产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维持了正常的运营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拓展市场需求的空间,推动线上销售布局,发挥信息技术支撑作用,推动产业升级。围绕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全球营销等产业链的各环节,推动企业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支持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拓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消费市场。

4月3日,一场由政府部门牵线的柯桥区外贸企业银企对接会在瑞丰商学院举行。会上,16家外贸企业和8家银行签署了授信协议,达成意向金额37970万元。针对外贸企业的困境,柯桥还出台了一系列新政:对企业的参展补贴范围从重点展会扩展到所有境外展会,鼓励企业积极向疫情较轻地区市场突破;实施出口信用保险政府联保政策,免去高风险时期企业下单的后顾之忧;大力促进跨境电商发展,鼓励企业创建海外商标,加大线上销售、线上参展以拓展市场;加快外贸企业政策兑现,化解企业遇到的现金流问题。

4月15日,财政部发布通知决定,自2020年4月15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暂免征收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税款缓税利息。同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决定自2020年4月15日起,将《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试点的通知》规定的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试点,扩大到所有综合保税区。

转产加工口罩的

有不少的例子说明转产口罩加工很成功,比如这家企业主要生产销售纺粘无纺布(PP,PET),SMS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等,为口罩材料供应商,却因生意火爆带来不少烦恼,该企业公告内容大致说明:由于公司生意太好,订单生产忙不过来!但还是有不少客户打钱到公司账户,给公司财务带来不小的压力,如果继续强行打钱,就要报警了!

转战线上直播的

比如山东省开展了“厅长卖纱”的活动,向全国买家推介山东的纱线。江苏的红豆加快布局智慧生产、智慧仓储、智慧门店,积极拓展网上销售,今年以来线上销售占比提高了10%。

抓遇未来机遇的

也有的认为 ,经过这次疫情的“洗礼”,随着全球消费者对自我健康防护和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时尚+健康+科技+功能”的针织产品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研发方向,针织行业未来也将展现出更强大的硬核实力和责任担当。

胡诌八扯个人说:

小编认为,纺织行业哀号一片,这大部分都是心态的问题,比如有些老板无奈地表示,“我们不懂开直播,也不是为了开直播,我们不是口罩厂的,转型口罩加工也有一定门槛的。我们只是想管好自己的本行,生产自己的产品。”

而靠自救“三板斧”:裁员、降薪、停工转产,就能跳出疫情带来的莫比乌环了吗?反正横竖都是亏,不如把能做的都做了,以变应变。

或很大的程度上,纺织行业上的真正的悲观来自媒体们大书特书的渲染烘托,从武汉封城,一直烘托到现在,即使在疫情之前,纺织行业也曾被代表,诸如抛货了、卖惨了,降价了,要债了,清退了,关停了,整改了,纺织老板勒紧裤腰带“过冬”了、卖房连本带利赚回来了等等。虽然现在各种数据指数都在表明着不是很乐观,比如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中了解到,3月25日~4月1日显示,该周190户已开工企业中,订单量达到正常情况的80%的企业占比为33.7%,订单量不足正常情况50%的企业占比为23.2%。出口订单不足情况更为突出,仅有9%的企业出口订单量达到正常情况的80%,出口订单量不足正常情况50%的企业比例高达61.2%。但是,纺织市场行情绝不会像疫情那样,只会向更差的状态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四者中,衣为首,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但是不能不穿衣服,而纺织行业正在进行不断的自我进化,总有存在着新老交替,所以纺织行业永不落日,疫情结束过后,一切局势就会扭转。

有专家认为,中长期看,中国是唯一同时拥有大额财政刺激能力,同时中央政府杠杆又偏低无需进行大规模债务货币化的国家,对稳定人民币币值预期起到积极作用。在中美利差持续走阔和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背景下,加上债券通机制走向成熟,中国利率债有望成为吸引全球流动性的重要市场。

由此看到,在当下每个行业都必须经过由疫情“操控”的大洗牌。纺织行业经历洗牌后,尤其是以上新的背景的加持,那会将是一场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乎。

纺织业:“不亏则赢”,2020年纺织业到底路在何方?

据了解,自从进入20之后,纺织服装、服饰业、企业数在13637之间徘徊,较的平均数14555有较大差距,年8月纺织服装服饰企业数为13660个,几乎处于近4年低位。果不其然,19年之后,纺织服装、服饰业利润在萎缩。

2019年5-8月纺织服装、服饰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分别为-1.3%、-0.8%、-3.5%、-1.1%。商人逐利,行业发展不景气,利润在降,从业者转行甚至破产,必然导致企业数下滑。

虽然纺织服装、服饰业的个数在下降,但是亏损企业的比例在上升。16-18年亏损企业的平均比例分别是14.9%、14.1%、18.2%。2019年亏损企业的平均比例为21.5%,换而言之,100家纺织服装服饰业中,有21.5家是亏损的。据了解,纺织、服装出口受阻,内销市场竞争压力大,僧多粥少,价格战愈演愈烈,利润自然下滑,亏损不难想象。

纺织服装、服饰行业不仅数量下降,而且质量更是大不如前。

2019年之后我国纺织服装、服饰行业亏损企业在增多,特别是进入4月之后。4-7月的亏损企业单位数同比分别是10.2%、7.2%、9.2%、10.1%,更为惊人的是8月的亏损企业单位数同比增加14.1%。不难想象,19年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亏损金额增速在扩大。8月亏损金额累计同比增加33.3%,2019年1-8月平均同比增速为29.8%。

从数据来看,今年纺织服装行情一目了然,难怪从业者表示今年利润在压缩,不赚钱,甚至有人说“不亏就是赢”。

进出口总额呈现平稳增长

自以来我国纺织机械进出口总额呈现平稳增长。据海关统计显示,2019年1-3月我国纺织机械进出口累计总额为17.2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0%。其中:纺织机械进口8.19亿美元,与年同期相比下降4.69%;出口9.02亿美元,与2018年同期相比增长1.58%。

随着产业转移与升级、下游需求增长的带动,纺织机械保持了较高的进口增速。2019年1-3月,共从58个国家和地区进口纺织机械,进口总额8.19亿美元,与2018年相比下降4.69%。进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以日本、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和中国台湾为主,进口前五位的贸易额为6.98亿美元,与2018年同期相比增长1.83%,占进口总额的85.25%。

从进口产品类别看,2018年辅助装置及零配件进口排在第一位,进口总额为8.99亿美元,与2018年同期相比增长7.73%,占进口总额的24.16%;七大类产品三升四降;辅助装置及零配件、化纤机械和织造机械的涨幅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美国运动服饰巨头之一,安德玛下调了2019财年全年预期。为了削减开支,他们关闭了表现不佳的门店,削减了工作岗位并降低了产品采购成本但依然净亏损收窄至1700万美元。

智能化必是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既是未来纺机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近年来纺机行业发展的最重要特征。随着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在纺织领域继续得到大力推进,纺织行业已从单机的智能化向系统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对于智能化,目前政府层面的引导方向包括以下四点:建立示范区;完善智能制造标准;推动智能制造供应商联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纺织行业的智能化目前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在国家工信部层面,-2019年间,共有12个项目列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18-2019年,共有6个项目被列入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项目;十个项目被列入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

纺织机械行业提出的建立纺纱、化纤、印染、非织造、针织、服装六条智能化生产示范线目前已具备雏形,为“十三五”末期的最终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纺织服装企业亏损不是个例,行业整体欠景气。服装企业生存艰难,传导至织布厂,布厂订单乏力,价格依然有下行的趋势,布厂利润或将再次收窄。据观察,纯棉常规品种现货充足,国内供应压力增加;去库存较慢;且抛货现象增多,价格表现弱势,其中21支纱卡、32支细斜、40支府绸价格都处于近四年历史低位。

所以无论从行业的角度还是坯布市场的角度,纺织、服装行情在走弱是不争的事实,纺织服装行业的冬天已然来临。

该如何破局?

传统纺织印染产业有着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附加值的特点。虽然目前受到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迷、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旺等客观因素影响,但是一大批从原料开始创新的高增长、高收益纺织企业脱颖而出,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走差异化、功能化之路。

2020年,纺织业的春天在哪里?

2020年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的行情都不乐观,纺织业也受到很大影响。现在各个厂家基本都全面复工,但是效益并不可观,纺织业的春天何时才能到来,何时才会恢复好转呢?

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如此行情,此时此刻,我们们更应该保证产品的质量,质量为核心,价格要合理。其次保证产品的服务,做好对顾客的服务,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巩固老客户的同时还要继续开拓新的顾客,不等坐以待毙,主动出击,才能有获胜的机会。

“紧抓实干,瞅准机会,实现业内转行”。由于今年疫情原因,所以各类口罩用量非常之高,国内外需求非常大。所以可以实现纺织业业内转行,通过到有关部门的申办,从而转型生产口罩,通过内销、外销等方式,也会实现春天的到来。但是在此我们也要注意,国家面前大局为重,感恩祖国,不能坑蒙拐骗,不能被金钱和利益蒙蔽了双眼,断送了公司和自己的未来。

5.对中国纺织行业现状的调查 篇五

摘要:当前,纺织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正是纺织行业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一批优势企业正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竞争力。创新意识、品牌影响、创意文化、新技革命、创造力等等这些现代企业的要素正在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轨迹。另一方面,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化纤原料价格上扬,棉花价格不稳,对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很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率趋于下降,甚至处于保本经营状态;还有少数企业正承受亏损压力。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结构性矛盾严重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越来越突出。自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国内政策环境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纺织工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关键词:纺织行业现状问题建议

纺织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上我国的纺织曾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同时中国的纺织技术与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对世界纺织作出了杰出贡献,促进了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纺织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一、纺织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总述纺织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纺织业在为中国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的同时,也造就了有支付能力的国内消费群体。

(二)纺织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为国民经济增加积累、解决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出口创汇、进行产业配套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也积极推动了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国际市场的拓展,纺织工业仍将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

二、我国纺织业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成就

目前,我国已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产业链较为完善的纺织工业体系,从纺织原料生产开始(包括天然和化学纤维),纺织、织布、染整到服装及其他纺织品加工,形成了上下游衔接和配套生产,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的第一生产国、出口国。

(二)我国纺织工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1、技术装备落后,新产品开发不足。据统计,我国纺织品三大行业(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值占比约分别为61%、28%、11%。除化学纤维生产技术和服装骨干企业的缝纫设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以外,纺纱、织造、染整等传统工艺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

2、标准低。目前中国的纺织企业还处于低端生产阶段。大约有80%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6%生产低档产品,4%的企业生产品质低价格低产品,仅有10%的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

3、高素质人力资源缺乏。行业缺乏品牌运作、资本运筹、国际交往的人才,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4、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行业性软件开发力量薄弱,软件产品少,企业管理软件应用比例低,信息化普及率低,电子商务起步慢,多数企业管理方式落后,难以真正建立起小批量、多品种、高品质、快交货的市场快速反应机制。

5、缺乏品牌经营理念。传统家纺多,规模小,产品单一,加工贸易比重仍然很大,应对国际竞争手段不足,处在整合阶段。

6、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近年国家逐渐完善和新出台一系列劳动和社会保障措施,首当其冲地挑战和考验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工业,纺织行业从业人员多,随着劳动报酬和劳动保险支出的增加,企业劳动成本不断上升,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不少纺织企业为了招到工、留住人,不得不对一线女工给予较为优厚的待遇,提高劳动报酬。

7、融资困难,风险加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改造需要资金,产品研发需要资金,过多的库存产品需要补充流动资金,这些仅靠企业的自有资金是不够的,必须得到信贷资金的支持。棉纺企业资金需求量大、行业不景气使得资金周转更慢、两项资金占用更高。而商业银行目前对纺织企业的资金投放大多采取谨慎的态度,贷款条件苛刻,有的企业已无抵押物,银行难以投放资金,有的甚至减少纺织企业的贷款额度。

三、推进纺织产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纺织服装产业国际市场总体过剩,差异性、功能性商品优势突出;由特保措施、反倾销、技术环保等贸易壁垒引起的摩擦日趋增多;国内市场虽然空间较大,但产业发展常迅猛,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产业“高成本、高风险”特征愈来愈明显。纺织业的发展必须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抓住战略机遇,更新发展理念,加快自主创新,推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不断优化技术装备结构、产品档次结构、市场贸易结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规范市场竞争环境,提高纺织工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升纺织品所包含的文化、科技内涵以及营销手段,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纺织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纺织市场建设,以市场推动纺织工业发展。要科学合理规划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牵引和带动作用,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政府应加强对纺织行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为纺织行业摆脱困境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一是完善全市纺织行业发展规划,对企业布局,产能总量控制,设备更新改造等提出指导性意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对达到一定用工规模和纳税规模的企业实施财政补贴,保护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三是协调金融部门和纺织企业的信贷关系,鼓励银行向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倾斜,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紧缺的难题; 四是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对纺织行业税收政策的调整建议。

(二)强化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升纺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自加压力,摆脱困境。一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顺应市场变化,提高产品竞争力;二要加快技术改造速度,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效率;三要强化对员工尤其是一线女工的人性化管理,关心员工生活,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员工工资福利待遇,以诚待人,稳定职工队伍;四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开源节流,节能降耗,向管理要效益;五要深入研究市场,找准客户群,接长产业链,以灵活的经营,赢得更多的商机。

(三)推进纺织产业集群建设,促使产品多样化,强化品牌培育,提高纺织

产业的集聚度。要靠加快自主品牌培育和扩展,提倡技术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的有机结合,促进质量、创新、快速反应与社会责任四位一体的品牌文化建设,构建品牌设计、生产和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国内品牌供应链和价值链。目前,本土品牌已经占据国内大众消费的主体地位,同时国际市场站住脚的中国自主品牌也陆续增多。第三是面对占行业大多数的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对当前占行业总数2/3 的困难企业和广大规模以下小企业,加大公共服务,提高产业集群社会化功能,在质量、研发、信息化、物流与市场、培训、节能减排等领域发挥创新服务平台作用,使结构调整平稳深入有序地推进。

(四)拉长产业链条,注重下游产品的延伸。纺织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应是向后拉长产业链,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向高档次、高附加值、多用途、功能化发展。干企业要发挥棉纺生产优势,延伸加工链条,发展织造行业,努力开发生产多纤维混纺交织面料、高支高密纯棉织物、高档弹力织物、高档提花织物及天然彩色棉、大豆蛋白纤维等环保织物,提高附加值,为印染、服装、家用纺织品和工业用品提供优质面料。

(五)优选纺织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培育,争取行业话语权。应按照鼓励参与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力的原则,有意识的重点培育一批大型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等进行评估,从中筛选一批主导企业,并编制优选企业目录。支持优选企业培育品牌,拓宽优选企业的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多渠道融资,为企业发展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优选企业对外投资和并购。对企业对外并购项目给予优惠贷款、贴息资助或政府担保。

(六)充分发挥纺织行业协会协调作用,为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架起一座桥梁。完善纺织行业协会的建设,强化纺织行业协会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但行业协会不仅发挥协调同行、避免过度竞争以及自主对外沟通的功能,它还作为政府与纺织品企业之间的中介组织,为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架起一座桥梁,积极引导纺织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对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严峻形势,纺织行业协会要尽快实现体制上的转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运用市场规律运作的行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可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行业发展的整体构思、政策建议和工作计划,积极开展面向企业的信息咨询、培训、国际合作和市场拓展工作,对行业新型工业化进程进行全面跟踪、指导和服务,推动纺织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纺织业的现状已被历史所见证,展望未来我们仍要证明:世界纺织工业的竞争优势仍属于中国,建设现代化纺织强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促进自由贸易,共建合作平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

6.中国纺织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篇六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中国纺织出口的现状,指出纺织业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之后进一步从劳动生产率、产品结构、产业链等方面,并结合金融危机、宏观调控、内需市场变革及人民币升值的现实问题,分析了中国纺织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最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从支持自主品牌服装、金融服务、拓展海外市场、加大自主品牌保护力度、行业协会和商业企业的作用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纺织业;出口;现状;问题;对策

一、引言

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较完整的产业链,较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给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从国际环境看,随着2007年底中欧纺织品设限到期、2008年底中美纺织品配额设限结束,中国纺织品无配额时代即将来临,约占全球纺织品市场60%以上份额地区全面开放,将会给中国纺织品贸易带来巨大机遇。而未来几年世界经济仍处于上升区间,必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这将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带来有利的国际市场保障。

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内需求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目前,80%左右的中国纺织品在国内消费。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增长,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将拉动内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当前的中国纺织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正是纺织行业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一批优势企业正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竞争力。创新意识、品牌影响、创意文化、新技术革命、创造力等等这些现代企业的要素正在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轨迹。另一方面,近年来,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化纤原料价格的上扬,棉花价格不稳,对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很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率趋于下降,甚至处于保本经营状态;还有少数企业正承受亏损压力。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结构性矛盾严重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中国纺织品出口欧美的现状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成为WTO第143个成员。随着《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的实施,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上的优势更加明显。纺织品出口年增长速度从1995—2000年的3%和2001年的4%跃升到2002年的22%和2003年的31%,成为世界上纺织品出口增长速度最高的国家,在世界纺织品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10.5%提高到15.9%。我国服装出口年增长速度从1995—2000年的8%和2001年的2%提升到2002年的13%和2003年的26%,成为世界上服装出口增长速度最高的国家,在世界服装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18.3%提高到2003年的23%,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纺织品服装贸易国家。200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以20.6%的速度增长。2005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速度接近30%。

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7979.89亿元,同比增长10.3%;去年1-11月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31.49亿元,同比增长25.39%。

展望新的一年,纺织行业出口有望“转正”并实现4%左右增长,内销对行业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全行业继续调整结构促转型、加快创新促发展的发展“路线图”也愈发清晰。

三、金融危机为纺织行业的调整提供了契机

2009年初是纺织行业最困难的时期,国际市场低迷、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导致纺织行业出口受阻、亏损面扩大和两极分化加剧等问题凸显,纺织行业多项运行指标数据急剧下滑。

据统计,2009年1-2月的谷底时期,全国5万多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出口额负增长14.78%,利润总额负增长11.01%。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说,占总数2/3的企业陷入亏损,暴露了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风险和问题,而占总数1/3的企业逆势而为,代表了全行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

回顾2009年的艰难历程,杜钰洲认为,金融危机同时也为我们清醒认识并着力解决行业内部结构问题提供了契机,也为中国纺织行业抢占新的制高点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宏观调整政策和《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连续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等利好政策的指引和支持下,纺织企业努力提高国内外市场开拓能力,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中国纺织品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宏观调控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正逐渐降低,纺织行业发展越来越多地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人民币持续升值,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强等新的挑战。

纺织品服装需求增长前景不确定性日益增高。从内部环境看,宏观调控和银根收紧必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纺织品需求增长,我国控制贸易顺差和纺织品出口增长的决心可以看出端倪,如果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下调和人民币升值之势继续的话,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必将受到较大的影响。而从外部环境看,全球信用危机以及美国、欧洲的经济增长减缓的趋势也成定局,国外市场对我国市场成衣和面料的消化力增长明显受限,美元贬值、原油价格持续攀升以及日趋频繁的贸易磨擦对于我国纺织市场的影响都将是深远而且直接的。

(二)内需市场变革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纺织工业经济指标测算,去年前11个月纺织出口交货值占同期纺织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已降至24.96%,显示出口对于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拉动力正在逐渐减弱,内需的开拓成为了纺织行业平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并将继续成为行业未来几年抵御其他负面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内销占比从2000年初的66.8%至07年11月的75.04%,内销占比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良好势头。与此同时,去年国内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连续11个月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而11月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更是达到29.0%,较全社会平均增速足足高出了10.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增幅高出了14个百分点,这些数字显示出国内对纺织服装的消费的不断升级更新,有力

地推动了纺织品市场内需能量的释放,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并呈现进一步加快势头。当企业在“外向型经济”的路上坎坷前行了数年后,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着力点明确地指向了内需。在通过大比例提高出口额来带动行业增长日益困难的今天,纺织行业、企业应通过转战家门口来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汇率是影响出口重要的因素之一,它通过相对价格影响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当商品的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不变是,汇率变动对该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竞争能力就有重要的影响。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汇改以来,人民币呈现持续升值态势,累计上升达10%。2007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振荡中不断改写汇改以来的历史新高。除美元外,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如英镑、日元等在2007年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升值,只是相对欧元表现为贬值。2008年至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有增无减,因此,出口企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保证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五对策分析

(一)支持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支持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提高研发设计能力,建立公共研发设计平台,在信息、人才等方面向企业提供帮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为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提供金融服务。

建立新型银企关系,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商业运作模式,鼓励服装、家纺企业利用自主品牌作抵押,依法依规向金融机构融资,探索建立企业自主品牌信用担保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企业以自主品牌为纽带进行并购重组。

(三)扶持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鼓励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走出去”,在重点出口市场和新兴市场定期举办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展览会,支持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展会、广交会、服装服饰博览会;引导企业积极进行商标国际注册,主动使用自主商标;对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在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渠道拓展等工作提供相关服务。

(四)加大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保护力度。

加强跨区域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工作;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逐步建立涉外知识产权纠纷预警应对机制;加强对合资合作过程中服装、家纺自主品牌的保护和管理,国外资本收购兼并我国重点品牌应经有关部门批准,防止自主品牌被恶意收购;加大对服装、家纺行业商标专用权行政保护力度,适时开展服装、家纺行业市场专项整治活动。

(五)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业企业的作用。

积极支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开展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进名店、自主品牌推广、市场拓展、信息咨询、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活动。商业企业对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实行“五优”:优惠进场、优先上柜、优先宣传、优先销售、优先结算,充分发挥商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为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提高服装、家纺自

主品牌适销率。

参考文献:

[1]罗小明、赵小晨、丽、李丽君.WTO的多边货物贸易规则及其在中国的实施[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汤传峰.美纺织品市场现状及中美纺织品贸易[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5-05-24(13).

[3]张莉.美欧设限考验中国纺织业智慧[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5-06-07

(3).

[4]王贵国.主张应有权利——中美纺织品争议的法律视角[J].国际贸易,2005,(1).

[5]卜海.后配额时代与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2004,(9).

[6]李毅.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遇的保障措施和几种特保措施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4).

[7]陈松洲.遵循世贸组织环境规则 构筑中国绿色贸易制度[J].生态经济,2005,(10).

7.信息化对纺织行业创新的作用 篇七

一、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困境

1. 研发方面。

经济学的“微笑曲线”中, 利润的最高端为研发和营销, 最低端为加工制造。目前中国服装产品, 来样、贴牌加工比例居高不下, 自有品牌、自主设计开发产品的出口比重还不到10%。中国纺织企业新产品产值比重仅为5%, 化纤产品差别化率不足20%, 纺织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 产品单一, 多集中于服装或家纺产品的生产, 而有很大拓展空间的产业用纺织品或技术性纺织品市场则相对较为薄弱, 应对国际竞争手段不足, 无论是在面料设计还是在时尚性方面与纺织较发达国家相比都相差很远。

例如, 日韩进口印花布的平均单价约是国产出口的1.9~2.5倍;进口混纺印染布平均单价约是国产出口的1.6~1.9倍;进口染色布的平均单价约是国产出口的1.2倍。高端棉纤维产品, 意大利普通纱支单价约20美元~40美元/m, 瑞士 (200S) 40美元~60美元/m;中国3美元~4美元/m。高端化纤面料, 日本40美元~60美元/m;德国约40美元/m;韩国20美元~30美元/m;中国台湾地区3美元~5美元/m;中国大陆2美元~3美元/m。可以看出, 中国纺织品在国际上出口的主要是大路产品, 产品附加值低, 获利水平低, 主要集中于低档次、常规产品市场, 过分依赖低成本、行业内部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和以量取胜的竞争模式。要想改变纺织产品的低端格局, 必须要进行产品研发与设计方面的创新工作。

2. 能源消耗与环保方面。

中国纺织业用水量已居制造业前列, 污染物超标排放现象依然较为严重。如印染行业年取水量3t~5 t/100 m布, 是国外同行业的2~3倍;印染万米布耗标准煤约为国际先进水平的1.8倍;废水排放量占全国第六, 占纺织行业80%。而今国际上由于原料与能源成本上涨, 回归自然、崇尚生态环保, 已成为主流趋势, 对清洁生产和环保加工的呼声越来越高, 要求纺织品生产在节能、降耗、安全、环保, 稳定的基础上, 提升产品质量、减少原料浪费、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水排放、保证产品安全、保障职工健康、清洁生产, 许多国家为此制定了许多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2]。

3. 技术装备方面。

中国除化学纤维生产技术和服装骨干企业的缝纫设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以外, 纺纱、织造、针织、染整等传统加工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如棉纺织行业, 发达国家自动络筒机占有率达90%~100%, 无梭织机达80%~90%, 中国仅占25%和21%。而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数码纺织”、“数码印花”这一崭新时代, 将传统的手工及机械操作变为计算机智能化、网络化操作, 包括设计、生产、制造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 不仅打破了旧有的设计、生产和营销模式, 而且使纺织生产发生了质的飞跃, 极大地促进了纺织行业的升级换代和技术革新, 促使纺织生产从劳动密集型、粗放型向智能型转化。由此“大纺织”应用环境系统应运而生。“数码纺织”作为一个新名词、新事物, 已对中国传统纺织业提出了巨大挑战[1]。

4. 营销与产业链整合方面。

事实上, 作为最终消费品行业, 中国纺织工业有着全球最庞大、最完善的产业链条。但国内市场上营销手段还较为落后, 集贸市场等传统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 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手段发展迟缓。对于国际市场, 由于缺乏国际化的质量控制、品牌营销渠道和快速反应能力, 在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处于受上下游挤压的初级加工这一不利地位。国外广泛采用“哑铃型”的企业组织形式, 即两头大, 一头是产品开发与设计, 一头是市场营销网络, 在两头的职工要超过生产线上的人数;而中国的纺织企业大部分采用的是“橄榄球型”的企业组织形式, 尽管生产规模十分庞大, 但企业营销方式落后, 物流和电子商务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以直接贸易有形市场为主, 以运输、仓储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的阶段, 缺乏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快速、高效、综合的现代物流体系, 缺乏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产品快速体系。

二、信息化在纺织行业创新中的作用

1.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基本条件。

纺织行业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 实现在纺织业的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和制造管理自动化, 实现纺织厂自动监测, 实现车间生产物流自动化, 实现印染行业生产数据的实时准确的自动采集, 有效进行车间生产调度和管理, 实现各生产工序的连续化、自动化和产品高质化, 以增加纺织品附加值, 提升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要实现这些方面的改进与创新, 信息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质上就是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 (CAD、CAPP、CAM、PDM) 技术, 先进的管理系统 (MIS、ERP、CRM、SCM等) , 自动监测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 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等技术来实现产品设计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制造管理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和企业间协作网络化[4]。

2. 信息化能促进纺织行业的产品设计能力创新。

自2002年以来, 法国纺织品及衣物创新行业网 (R2ITH) 汇集了高精专纺织品公司 (生产如不会皱的衣服, 抗低温或绝热的纤维, 运动员专用的服装, 用于医学或医院目的的织品, 消防员制服, 公路和房屋的涂层, 飞机或汽车座位等) 和传统衣物织品公司, 一直支持着具体的研究计划 (未来概念车、新纤维、真正的创新) , 在促进高精专纺织产品与传统衣物织品结合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3]。中国也可考虑利用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平台建立虚拟模式的纺织技术创新联盟, 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创新服务,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经营、管理水平, 从而加速产业集群产品的升级, 提升纺织行业的产品设计能力, 超越或避开纺织品出口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还可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实施相关的设计资源库、图案资源库的有偿共享交流, 提升产品设计在时尚性方面的能力创新。

3. 信息化是建设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体系的基础平台。

在终端市场上, 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着快速变化的买方市场、消费者日益普遍而深入的个性化需求等方面的压力, 这就要求发展纺织行业的电子商务, 使得企业可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通过企业信息系统的快速反应及生产线的柔性制造, 做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有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物流服务、物流技术作为支撑。

在专业市场上, 目前, 中国仅有8%的专业市场业务依赖电子商务, 纺织服装业在物流策略上, 少部分企业完全外包, 自建物流设施的占大约1/3, 其余大部分为混合物流, 其中制衣企业的物流策略比较保守, 企业物流占据主要位置。纺织服装业的物流离现代物流还很远[6]。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 美国纺织企业物流成本仅为总成本的8.6%, 而中国纺织企业平均物流成本高达21.3%。这一成本差距, 将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一个巨大的利润增长点。建设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体系越来越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推动升级和增强竞争力关注的焦点。中国纺织行业协会顾问魏福源提出了“产业网联盟”的理念, 即把各个纺织品生产基地的网站、纺织市场的网站连接起来, 按照供需关系进行组合, 形成一个纺织行业的信息共享群体, 通过智能信息交换技术, 及时有效地提供综合性的增值服务。

三、结束语

信息化已成为纺织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要实现纺织的自主创新, 实现2020年中国成为纺织强国的大目标, 信息化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的作用, 推进信息化改造是提升纺织业创新的必不可少的一环。纺织工业协会不久前发布的《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中, 列举了重点发展的信息化技术, 包括:适合纺织各个细分行业的ERP系统;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服装企业集CAD、CAM、CAPP、PDM和管理营销网络为一体的通用系统平台;纺织工厂生产信息监测和管理系统等。在新型装备领域, 还包括自动制网、数码印花、印染生产过程在线检测等技术。这些信息化技术的真正消化和灵活应用, 也正是纺织行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

总之, 我们按照以上思路切实推行纺织信息化, 利用纺织信息化, 为中国纺织行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体系和信息平台, 切实快速地提高中国纺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摘要:分析了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困境, 指出中国纺织行业进行自主创新必须要依靠和利用纺织信息化, 进而探讨了信息化在纺织行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纺织行业,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梁亚林.微利时代的纺织业如何持续发展[J].纺织器材, 2007, (1) :59-62.

[2]殷群, 赵小燕.以信息化推进江苏纺织企业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 2006, (7) :66-68.

[3]吴迪.纺织信息化:支撑行业自主创新[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6, (4) :56-58.

[4]夏令敏.信息化技术运用在纺织行业建设现状及成果 (一) [EB/OL].天津纺织服装网, Textile-Garment.net, 2004-11.

[5]纺织品贸易[EB/OL].http://www.tnc.com.cn/news/detail/1/3/d138194.html.

8.上海纺织行业经济缓慢复苏 篇八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规模以上企业有858家,比9月末增加10家企业。年末,全行业从业人员19.3万人,比9月末减少3000人左右,同比下降7.2%。其中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529家,同比下降1.7%。从业人员13.3万人,比第三季度减少3000人左右,同比下降9.1%。

工业总产值、现价销售产值盘旋回落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15.25亿元,同比下降6.2%。其中纺织服装制造完成工业总产值507.44亿元,同比下降7.3%;其中由于生产量同比下降5.9%,影响工业总产值减少32.01亿元,由于品种结构变化,产值体系中平均价格下降1.5%,影响总产值减少7.99亿元,二项因素共同影响工业总产值减少39.99亿元。全年生产制造服装50441.4万件,同比下降5.9%,其中针织服装生产制造26624.6万件,同比下降8.4%,其中生产制造梭织服装23816.7万件,同比下降3.1%。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现价销售产值818.26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纺织服装制造完成现价销售产值514.08亿元,同比下降3.6%。其中由于销售量同比增长0.7%,影响现价销售产值增长3.66亿元,由于品种结构变化,现价销售产值体系中平均价格下降2.9%,影响现价销售产值减少15.47亿元,二项因素共同影响现价销售产值减少19.13亿元。2012年末服装制造行业销售服装52011.3万件,同比下降0.7%,其中针织服装销售27379.3万件,同比下降3.6%,梭织服装销售24632.0万件,同比增长2.7%。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企业工业产品产销率为100.4%,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制造企业工业产品产销率为101.3%,同比增长3.9个百分点。

出口交货值紧缩下滑

全球经济危机仍然处在后期持续烦嚣忧郁阶段,经济大国复苏疲软引发各地社会动荡不安。区域性的社会生活水平相对饱和,趋于维持低消费,社会消费总量出现相对部分萎缩,商品库存积压严重。2012年第四季度对日出口量急速下滑,影响全年度服装出口贸易经济指标。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15.71亿元,同比下降9.5%。完成出口交货率26.4%,同比下降1.6%。其中纺织服装制造实现出口交货值135.78亿元,同比下降12.0%。完成出口交货率26.4%,同比下降2.5%。

经济效益萎缩瘦幅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行业在吸收消化前期能源价位过高、原材料、劳动力成本通胀各种不利影响下,经济环境开始释放和缓解,产品结构中价格增长因素出现转机,并呈现价格指数下滑趋势。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利润总额同步下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三项费用支出上升,经济效益整体萎缩瘦幅。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1.34亿元,同比下降7.7%。其中,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6.59亿元,同比下降7.2%。其中由于销售量同比下降0.7%,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减少3.82亿元;其中由于品种结构变化,平均销售价格下降6.5%,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减少37.71亿元,二项因素共同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减少41.53亿元。

2012年,上海纺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成本649.92亿元,同比下降8.2%。其中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成本394.62亿元,同比下降7.5%。其中由于销售量同比下降0.7%,影响主营业务成本减少2.81亿元;其中由于品种结构变化,平均成本价格下降31.3%,影响主营业务成本减少29.33亿元,二项因素共同影响主营业务成本减少32.14亿元。

2012年,上海纺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税金总额75.86亿元,同比下降19.5%。其中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企业实现利润税金总额55.05亿元,同比下降19.9%。2012年第四季度,上海纺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税金总额21.72亿元,本季度环比增长18.3%,同比下降31.4%。其中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企业实现利润税金总额14.79亿元,本季度环比增长26.2%,同比下降27.6%。

资产略增负债略降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资产总计为818.09亿元,同比增长0.2%。负债总计为401.43亿元,同比下降2.3%。资产负债率为49.1%,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资产总计为492.85亿元,同比增长1.0%。负债总计为259.34亿元,同比下降1.0%。资产负债率为52.6%,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nlc202309040234

上海纺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资产变化比较平稳,资产负债率小幅下降,但是,区域性的异地投资生产服装服饰已经逐步推进,固定资产闲置开始有扩张趋势。制造企业营运中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等三项费用的快速增长,应交增值税的增加,导致流动资金周转放缓,同时也束缚了服装制造企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前期劳动力成本类型几年提升过快,原材料成本增长过急,挤压了企业生存空间。

结构失衡困扰行业长期发展

从目前掌握的统计资料显示,上海纺织制造行业企业生存空间复杂,各种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仍然困扰着行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其中由于国际区域性服装消费市场对中国采购从相对萎缩过渡到绝对萎缩,国内部分服装生产总量相对社会消费总量出现过剩;国内服装面料市场原材料普遍提升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致使国内服装销售成本过快增长;消费市场销售价格通胀持续蔓延,社会消费增长趋缓,导致产成品资金、应收账款和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等三项费用快速增长,因而导致流动资金周转放缓,束缚了服装制造企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同时,隐藏在服装商品量绝对过剩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我们所生产制造的服装产品,在使用的原材料与在社会需求上存在结构的失衡,缺乏应有的长效的社会环保意识。

从目前的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盈利模式正在逐步变化,企业经营状况参差不齐,生产规模萎缩和调整产品结构,盈利事态逐渐趋于瘦身阶段。销售利润率、销售利税率、人均利税总额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从目前的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在经济运行良好的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中,存在部分企业亏损,亏损面与上半年相比有所减少现象。2012年末纺织制造行业约有31%的企业出现不同程度亏损,其中上海服装制造行业出现30%的亏损。

由于目前上海市从业人员平均基本工资标准在逐年提高,而且每年增长幅度大于企业获利增长速度,促使服装制造行业劳动力成本的综合增加,长此以往使企业负担难以承受,因而导致大量劳动力的流失。石油化纤原材料成本的逐年提高已经形成趋势,而棉花、丝绸、羊毛、毛麻纤维等原材料在服装制造中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导致服装使用寿命的延长,人体生理机能环保因素的消减。中西部区域经济的崛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的西迁已呈不可阻挡的趋势,这能暂时降低劳动力成本,但是将会提高沿海城市之间的运输成本,同时纺织服装制造时尚性和时效性将受到抑制。预计2013年首当其冲的是儿童服装制造,其次是男士服装和女士低端服装制造企业的搬迁,以及出口贸易的加工企业的减少或停产。

上一篇:生日主持稿下一篇:喝酒的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