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共11篇)
1.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一
王桥乡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正确处置各类药品(含医疗器械,下同)突发事件,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于王桥乡行政区域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体健康严重损害的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第三条 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药品质量事件、群体性药害事件、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重大制售假劣药品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药品安全事件。
第四条 根据药品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可能或已经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将突发事件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重大突发事件。指突发事件在全市范围影响大、波及范围广、蔓延势头紧急,已经发生一人以上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或者致人严重残疾、或者十 人以上轻伤或者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事件。二级:较大突发事件。指突发事件在全县辖区内范围影响扩大,蔓延势头有升级趋势,已经导致一人重伤、或者五人以上轻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事件。
三级:一般突发事件。指突发事件在乡区域内造成较大影响,危害较为严重,具有较为明显的蔓延势头,已经导致一人以上、五人以下轻伤或其他严重后果的药品安全事件。
第五条 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依法处理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 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成立由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负责全乡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领导指挥、协调和决策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和处理日常工作,包括收集、分析和综合有关药品安全检测信息,提出预警建议。办公室设在卫生院,办公室主任由陆治江同志兼任。第七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督导和后勤保障三个工作组。
(一)综合组:以市场监督人员为主,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和实施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突发事件发生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联动和配合;建立突发事件处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组织撰写总结报告;及时与新闻媒体联系,通报或发布有关情况。
(二)督导组:以稽查科人员为主,市场监督科、食品科、药检科人员参加,主要职责是深入现场,调查取证、收集突发事件第一手信息资料,根据事件的势态,必要时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现场情况,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根据领导小组决定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蔓延。
(三)后勤保障组:以办公室人员为主,财务科人员参加,李梅兰任组长。主要职责是车辆、物资、经费保障等后勤服务工作。
第三章 突发事件的报告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及时向领导小组或党政办公室报告药品安全突发事件。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单位负有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药品突发事件的 义务。
第十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由药品行政监督、技术监督、社会监督共同组成的举报投诉和信息报告网络,确保信息畅通、报告及时、准确
第十一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检机构在获悉有关突发事件信息时,应立即向同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重大突发事件信息须在2小时内上报,不得瞒报、缓报、谎报。
第十二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辖区内药品突发事件的信息或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情况调查、分析和汇总,在规定时间内报乡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大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可越级上报。
第十三条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势态,报告分为初次报告、动态报告和总结报告。
初次报告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数、潜在影响、发展趋势分析、拟采取的措施等。
动态报告内容:事件的发展、变化以及采取的应对或处理措施。
总结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的因果分析和应对措施的探讨,对今后类似事件的防范建议等。第十四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后,1小时内向乡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初 次报告,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报告经核实情况后,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在2小时内初次报告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同时报县政府。
第四章 应急预案的设定与启动
第十五条 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等级分别采取以下三套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第一套预案:发生一级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时启动。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乡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尽快赶赴现场,对报告的内容进行核实,同时报告县政府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经确认后报请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下达启动命令。
2、到达现场后应立即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以下工作: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协助医疗卫生部门,开展伤员救治工作;查明事件原因,依法提取有效证据;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及其有关证据材料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对质量可疑的药品进行抽样送检;对已流入社会的有毒有害物品要立即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对源头和流通、使用渠道进行全面监控。必要时会同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协调有关单位采取紧急控制措施,以控制突发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3、现场处理工作实行动态报告制度,即每4个小时向乡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当地政府报告一次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同时将情况报告县政府。
4、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领导小组要保持领导在岗、车辆备勤、通讯畅通,所有人员服从统一调度、指挥。
5、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有关单位,要加强应急值班,设专门值班室,安排双人24小时接听值班电话,做好记录。值班人员中必须有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一名,工作日外须有一名乡领导带班且值班人员必须是中层以上干部。
6、加强后勤保障工作,各级有关单位要保障交通工具及其他所需物品的及时提供。
第二套预案:发生二级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时启动。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乡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对报告内容进行核实,确认后下达命令,派出督导组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
2、到达现场后应立即组织开展以下工作: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协助医疗卫生部门,开展伤员救治工作;查明事件原因,依法提取有效证据;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及其有关证据材料采取 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对质量可疑的药品进行抽样送检;对已流入社会的有毒有害物品要立即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对源头和流通、使用渠道进行全面监控。必要时会同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协调有关单位采取紧急控制措施,以控制突发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3、现场处理工作实行动态报告制度,即每8小时向当地政府报告一次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
4、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人员都要服从统一调度,开通通讯工具,保持通讯畅通。
5、要加强应急值班制度,设专门值班室,安排双人24小时接听值班电话,并做好记录。值班人员中必须有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一名,工作日外须由一名乡领导带班且值班人员必须是中层以上干部。
6、其它应对措施。
第三套预案:发生三级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时启动。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乡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立即进入应急状态,畅通应急通讯联络系统,及时调度并分析、汇总应急工作情况,向领导小组报告。
2、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派工作组于2小时内赶赴现场,迅速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的调查及现场处理工作。每24小时向乡政府报告一次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 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
3、有关人员都要开通通讯工具,保持通讯畅通。
4、加强应急值班制度,设专门值班室,安排双人24小时接听值班电话,并做好记录,及时向领导汇报。
5、与有关部门协作开展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动与有关政府部门联系,沟通情况,通报信息,协调工作。
6、其它应对措施。
第十六条 启动第一套预案由县领导小组组长下达指令;启动第二套预案由县部门领导小组组长下达指令;启动第三套预案由乡领导小组组长下达指令。
第五章 后期处置
第十七条 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后,须在2小时内向县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第十八条 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违反《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给使用者造成损害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九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单位或人员未按照本规定履行职责或行动迟缓、失职、渎职而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有关部门应依照党纪、政纪给予纪律处 分或行政处分;对表现突出并做出贡献的予以表彰奖励。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一条 本预案由王桥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二
关键词:大功率中短波发射台站,安全播出突发事件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1引言
随着无线传输发射事业的不断发展, 建立传输快捷、管理科学的技术运维新体系成了事业发展的核心要求之一。安全播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作为技术运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益受到各级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重视。安全播出突发事件事故应急预案是有效应对处置各类安全播出突发事件事故的指导性文件。制订时必须要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真正起到规范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急管理工作。
大功率中短波发射台站 (以下简称“发射台站”) 相对于小功率发射台站而言, 占地面积更大, 播出系统设备更复杂, 职工数量更多, 安全形势更严峻。科学实用的应急预案无疑将能够更好地指挥协调多方力量各种资源处置安全播出突发事件事故, 提高发射台站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保证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 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影响和财产损失的作用。
目前, 各发射台站按照无线局的统一部署, 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结合各自具体情况, 开展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从2003年至今, 作者所在台站编写成了《国家广电总局724台安全播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以下简称“台站应急预案”) , 并先后6次修订。从编写修订的经验和实际应急情况来看, 台站应急预案在编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框架结构与层次不合理;危险分析不全面, 使应急准备工作不到位;应急组织机构层次较多, 设置不合理, 无法高效运行;运行程序缺乏标准化规定等。
在修订2012版时, 作者梳理了思路, 根据台站实际情况明确了目标, 调整了结构, 立足于危险分析, 设计了应急指挥, 强调了操作性, 规范了完善程序。相对于以前的版本做了很大的改变。本文在总结以往编制应急预案经验的基础上, 探讨应急预案的编制要点, 为发射台站编制应急预案提供借鉴。
2安全播出突发事件事故及应对
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62号《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和广技办字[2008]2号《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件/事故管理规定》的规定。安全播出突发事件事故分为事件和事故两大类, 其中事件包括破坏侵扰事件、自然灾害事件、技术安全事件、其他事件, 事故包括特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
积极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事故有三层含义:一是预防,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将一切可能导致突发事件事故的隐患、危险源一一列出来, 确立突发事件事故发生的指标体系, 实施重点监控, 使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不发生;二是预警, 在预防基础上, 建立健全并完善突发事件事故预警机制, 将监督与预防措施结合起来, 做到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三是预案, 突发事件既有人为因素, 也有非人为因素 (包括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 , 从这个意义上说, 要想完全避免突发事件事故是不可能的。因此, 我们必须把防范突发事件事故的基点放在准备工作上, 而制订应急预案就成了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3应急预案的通用要求
应急预案指事先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预案充分考虑现有物资、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 使事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应急预案编制的内容要求参见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通用要求有:一要建立反应迅速、处置果断的指挥体系;二要内容设立包容性强、涵盖面广;三要在具体处置过程中, 措施具体, 便于操作;四要整体做到反应灵敏、决策果断、综合协调、行动迅速、处置有方。
4台站应急预案编制中的要点、难点
台站应急预案在编制时既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又要符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行业特点。作者立足发射台站的工作实际, 不断摸索、实践, 提出了编制中的几个要点、难点及建议意见。仅供参考。
(1) 统一思想, 明确编制目标和要求
要编制一套适合发射台站的应急预案, 必须确立编制目标和要求。以往几次修订, 都是各编写人员各自领任务, 分头编写, 最后汇总时才发现因为理解不同, 所编写的预案结构不一样, 出发点、侧重点相差较大, 很难统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建议发射台站成立由台领导任组长, 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编写工作组。工作组成员首先要收集并翻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 尤其是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然后再通过会议等多种形式, 使工作组成员都深刻理解安全播出突发事件事故的定义、内涵和外延, 熟悉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 明确从发射台站安全播出工作可能造成的危害出发, 结合本台实际情况, 根据危害程度分级响应, 依法处置破坏侵扰、自然灾害、技术安全和其他等四类安全播出突发事件的编制思路。
根据应急预案要实现的功能, 所提出的应急预案不仅要实现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 避免在岗人员不知所措或错误操作, 防止因组织不力或现场混乱而延误应急救援行动;还要指导台站内应急人员的日常培训和演练, 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的要求。
编写工作组统一了思想, 明确了编制目标和要求, 编写成的应急预案才更具系统性和规范性。
(2) 借鉴活用, 调整预案结构
经过近10年的不断研究, 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很多行业根据本行业的特点都制定了应急预案。在制定过程中也形成了几种成熟的应急预案结构。
“1+4结构”:这种应急预案的结构就是综合预案=基本预案+ (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支持附件) 。
总预案+专项预案结构:这种应急预案的结构中, “总预案”就是阐明应急整体框架结构及应急的基本原则;“专项预案”是根据总预案的要求, 在危险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事故的种类、现场区域位置等因素, 确定的子预案。
总预案+应急程序+应急处置指导书结构:这种应急预案的结构, 是由整体到局部, “总预案”概述应急体系框架和应急基本原则, “应急程序”则明确各突发事件的应急流程或各应急部门应急工作流程, 而“应急处置指导书”是具体的应急行动指导。
单一的应急预案结构:这种应急预案的结构是指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将应急预案的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恢复等所有内容都融合成一个文本。
这四种常见的预案结构, 各有优缺点。如何选择合适的预案结构呢?这还需要从台站的实际情况出发。主要考虑几个因素。一是与市县区的距离。距离的远近决定了在发生突发事件事故时, 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响应时间。从而决定预案结构的复杂程度。如果距离较远, 就必须立足于自救, 所以对于突发事件事故的应急范围, 指挥系统设计, 应急处置人员组织应急物资贮备等台站应急预案都要统筹考虑。二是台站各部门的情况。发射台站内应急处置人员工作岗位相对分散。各重点防护的技术部门往往是布局各不相同的独立建筑, 现场应急环境复杂, 且往往是事故/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因此针对不同的技术部门应有符合部门实际的专项预案。三是各技术部门的工作实际。各技术部门担负着发射、节目传送、供电、天馈线、网络等不同的任务, 所在的工作环境和设备特点决定了安全播出事件事故的处置方法不尽相同, 所以在预案中必须有不同技术部门的应急处置指导书。
考虑到上述因素, 建议台站应急预案采用特有的混合结构——总预案+专项预案+应急处置指导书 (见图1) 。这种结构既有“总预案”阐明应急整体框架结构, 应急的基本原则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 应急行动、措施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又有需要全台动员应对的事件专项预案;还有针对各技术部门内部突发事件事故的部门专项应急处置指导书特别是各技术部门的专项预案, 既有针对传输发射的安全播出应急处置指导书, 还有针对部门内部的突发事件的前期处理应急处置指导书。比较符合发射台站的实际情况。
(3) 危险分析, 找准预案基点
危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 主要是通过危险辨识、风险评价, 确定台站或部门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事故及其性质、危害后果等, 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提供决策依据和足够的信息。
危险分析应全面。根据台内近10年的播出故障、各种事故记录, 无线局历年来的安全播出事件事故汇编, 当地的灾害记录, 结合事故预想, 基本做到了对台站各种突发事件全面考虑。
危险分析应客观。发射台站主要的危险来自于所处的工作环境, 也就是技术安全中常讲的三高——高空、高频、高压。这些危险源都是在技术系统建成后就客观存在的。维护区域内的危险分析, 就是辨识和评估在进行操作和维护工作时, 这些危险源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的危害。具体可参见《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724台应急预案 (2012版) 》中《变电站专项应急预案》第二章的危险性分析。
建议在应急预案编制应做好以下危险分析工作:
全面分析本台站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 预测和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
确定事故危险源, 进行风险评估;
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 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客观评价本台站的应急能力;
充分借鉴国内外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4) 科学分工, 设计应急指挥
突发事件事故发生时, 高效的应急指挥是积极应对, 科学处置, 减少损失的重要保障之一。根据突发事件事故的不同等级, 应急指挥分为台站和现场两级指挥系统。台级应急指挥应包括指挥领导小组, 现场处置组和台站内应急响应部门 (台办室、技办室、发射机房、监控中心、维修室、变电站、保卫科、财务科、行政科) ;现场应急指挥应包括指挥人员、应急处置人员和各自的岗位职责。其中现场应急处置人员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灵活确定, 但是必须明确日常工作转换成应急工作的模式转换条件和转换后的岗位要求。
对于应急指挥系统的职责划分, 应组织台领导和各部门的专业人员参与的讨论会, 针对不同突发情况, 根据现有处置手段, 设想处置步骤, 明确应急处置岗位的职责。同时建议各部门应急岗位的职责基本与其日常工作中承担的职责相对应, 便于平战结合。
(5) 立足实际, 加强预案操作性
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是对应急预案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也是最终目的。要使应急预案具有可操作性, 必须将危险性分析和台站、各部门应急能力评估得到的有关信息结果融入到预案的内容中, 使应急预案符合台站的实际情况。怎样融入呢?实践经验表明, 在预案中必须明确“5W1H” (为什么、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怎么干) 要求, 其中总预案和专项预案中, 通过危险性分析说明“为什么”是这些应急任务, 如地处陕西关中地区的724台就没有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预案。应急处置指导书中明确执行应急任务的人员、时间、地点、具体的应急行动、行动步骤和行动标准等, 使任何参与应急的人员都能有效、高效地开展应急工作, 而不会受到紧急情况的干扰导致手足无措, 甚至出现错误的行为。
(6) 规范程序, 完善预案管理
为了规范应急预案的管理, 在总预案中的应急管理一章, 专门针对宣传教育、培训与演练、责任与奖惩、预案管理中预案编制与解释、预案修订、预案实施做了详细规定。在专项预案的附则一章, 也规定了专项工作和重点技术部门的预案演练和修订的要求。确保了应急预案作为安全播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重点工作不断完善。
结束语
台站安全播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 以上就是编写台站应急预案过程中的一些认识、思路和经验。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
[2]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Z].2009-12-26.
3.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三
从今年年初中国南方雪灾到四川汶川地震,伊利的两次快速反应行动让人震惊,同时也让人心生敬意。一家员工过万、资产规模超200亿元的“企业巨头”,居然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短短的两个小时内,就通过媒体发布捐款100万元的新闻,并迅速调集物资运往灾区。随后,伊利执行董事、副总裁刘春海表示,将为四川汶川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孤儿免费提供18岁前所需的全部奶粉和牛奶。5月17日,伊利继向四川地震灾区累计捐赠物资达1200万元后,又紧急调拨60吨牛奶运往灾区,这是伊利运往灾区的第五批救灾物资。
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伊利就开始履行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采取实际行动,而且随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地震危害程度,加大捐助力度。同样是两个小时,也许不少企业得知消息后还在为灾民痛惜,即便想到了捐款赈灾,其捐款文件或许尚未起草,或许正在层层审批的过程中。
伊利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应急预案”并不是一个令人陌生的新词汇。在过去的几年里,“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挂在嘴边的谈资。在风潮引领下,不少企业还公开发布了《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遗憾的是,这些报告都静静地躺在了公司的档案室里。因为在灾难发生后的24小时内,一些平日里喜欢谈论“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并没有及时作出反应。
在真正需要以实际行动履行责任的时候,却未能及时出手,那些平日里喜欢谈论“社会责任”的企业,也许其真实动机并不应该被怀疑,但起码可以说明一点,在面对社会突发事件时,它们缺少一个作出快速反应的机制。
事实上,我们也不能否认,确实有一些企业,错误地理解了“企业社会责任”。它们将“企业社会责任”理解为炒作的由头,是给企业争取一次在媒体与公众面前出风头的机会。这种看法,其实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投资(以下简称CSR)最大的误解。真正将CSR付诸实践的企业,是有专门的CSR部门的,企业社会责任投资机会的发现、执行与评估,以及季度性跟踪企业社会责任投资对品牌资产的提升效果,均由专业人员负责执行。这是一套完整的从发现机会到根据机会快速作出反应的作业机制,是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对品牌形象、品牌声誉进行管理和维护,向社会传播企业的正面形象。
建立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才会让传播更主动
伊利之所以反应如此迅速,就是因为它建立了这种机制,有专人跟踪管理。只要危机一发生,伊利就能迅速联系到外部相关专家、行业协会、政府人员与媒体记者,还有内部的经销商、管理层与员工,让他们在事先设定好的时机与场合发挥作用。建立与企业相关的直接利益者与间接利益者数据库,建立与利益者顺畅沟通的平台,建立年度CSR预算与传播计划,建立根据机会快速作出反应的行动机制以及年度CSR工作对品牌生意的提升评估体系,是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最为核心的工作内容。
很显然,这项浩大的工作并非只是新概念炒作那么简单,也绝不仅仅是出一两次风头,而是间接提升品牌生意的一种手段,需要常年持续进行。一直以来,企业比较重视与生意直接相关的销售、广告部门,而一些与生意非直接相关的部门,如公关部就被理解成了救火队长,而企业社会责任则是有闲钱了才做的事情,与个人意识有关,与生意无关。但随着企业的壮大,越多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对品牌声誉进行有效管理,并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必须要做,而且必须提升到与销售、广告等核心市场部门同样的高度来进行。
只要把这项工作提升到对品牌声誉进行专项管理的高度,并与一线业务部门同等对待,公关和企业社会责任事务的管理者才能抬起头来,才会让工作做得更主动、更有效。
让传播更主动,首当其冲就是有常设的专门团队来跟进管理,这个团队必须对企业内外部的危机与机会足够敏感,有强大的信息捕捉能力,并能够将这种能力细化为组织能力,使之作为机制固定下来。比如伊利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事件的快速捕捉一样,既能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又可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练好管理内功,比谈几单生意更重要
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成功危机公关案例,能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控制局势,然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局势朝自己设定的方向转化,都可以归结于企业本身有一个良好的危机管理应对机制。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像很多人看待蒙牛种种成功的事件营销活动一样,蒙牛赞助神五、赞助超女、捐助雪灾,给人的感觉都是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全国性的主题宣传就已经四处开花了,热闹得很。但有多少人知道,蒙牛赞助神五,早在一年前就开始筹划了;赞助超女,也是在反复沟通中才敲定的。“机会从来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这项“未雨绸缪”的组织准备工作,将为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
前几年,当风险投资商风头正劲的时候,不少企业被行业空前的成长机遇和主动抛媚眼的资本冲昏了头脑,不顾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否能够承受,大肆扩张。但是尘埃落定之后,一些企业纷纷落马。这足以证明,企业要想做大,必先做强,根基不牢的大厦是经不起地震冲击的。
例如顺驰,扩张所引起的资金短缺仅仅是一根导火索,其背后的人才缺乏、管理混乱、流程和机制紊乱才是核心问题。企业流程与机制一旦紊乱,上报给老总的信息只会是经过粉饰和包装的片面信息,老总看不到企业发展的真相。顺驰直到出事前的半个月,管理层居然认为事态良好。
明确企业当前的目标,根据目标划定各部门的工作权限,梳理好部门之间与部门内部的沟通及对接流程,完善奖惩机制,严明纪律,花费一些时间理清思路,上上下下达成共识,可能比整天无休止地谈生意更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工。
个人英雄主义不利于企业应对突发事件
然而,同样需要警惕的是,流于形式的流程与制度建设,纸上写一套,实际执行的是另一套,所产生的后果同样可怕。任何制度执行不下去,管理者首先要反躬自省,自己作出的规定却不身体力行,是不可能让下属承担责任的。
目标与流程清晰,组织内权责明确,可以增强企业对未来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但这恰恰是很多高速成长的企业所忽视的。如果把对外界机会和危机的捕捉,过多地集中于某一个人身上,而不是集中于一个规范管理的组织团队身上,企业仍然会面临巨大的风险。个人英雄主义不利于企业应对突发事件。
在一个成熟的企业里,有人专门搜集某一类特定的信息,然后将信息过滤后输送给相关人员,作出应对与否的决定,一旦决定采取措施,那么日常储备的专家、媒体与经销商等数据库就能随时调用,并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流程,将信息有条不紊地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出去。这个机制不会因某一个人的缺席而中断,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培训指导和作业规范,所有的岗位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标准化的流程。
4.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四
1.1 编制目的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处置各类重大药品、医疗器械(以下简称药械)安全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消除因药械安全事故带来的危害,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确保人民群众使用药械安全有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甘肃省药品医疗器械突发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药械安全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重大药械质量事件、群体性药害事件、严重药械不良反应事件、重大制售假劣药械案件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药械安全事件。
1.4 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科学处置。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县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 2.1.1 县应急指挥部及职责
成立“礼县突发重大药械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担任,县监察局、县委宣传部、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交通局等部门负责人及各县区政府负责人为成员。
县应急指挥部职责:负责全县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领导指挥、协调和决策工作,主要职责包括:启动县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发布事故信息;审议批准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理工作报告;向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处置情况。
2.1.2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县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任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兼任。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负责县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提出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完善应急预案的建议和意见,负责全县药械安全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汇总,为应急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协调解决药械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督促县应急指挥部各工作组认真履行职责。
2.1.3 各成员单位职责
(1)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落实办公室各项职责;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等工作;组织应急预案的实施,负责药械安全事故原因的调查处理和技术鉴定工作,做出调查结论并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调查情况。
(2)县卫生局:负责医疗救治工作,及时组建应急医疗救治队伍,指定急救机构,并统计、通报救治情况;协助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做好问题药械的召回工作。
(3)县公安局:负责维护现场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好交通疏导,保障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处置的车辆、工作人员迅速抵达事发现场;配合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对药械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核实,对涉嫌构成刑事犯罪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查处,对互联网有害信息进行监控和封堵。
(4)县委宣传部:负责制定新闻报道方案,组织、协调安全事故的新闻报道工作。(5)县民政局:负责划拨救助款项,对药械安全突发事件致病的特困人员提供一定的医疗和生活救助。
(6)县交通局:负责提供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交通保障。
(7)县财政局:负责本级事故调查处理和应急救援资金的落实及管理,将药械安全突发事件预防、监测、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对应急救援资金的管理工作。
(8)县监察局:负责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工作人员在药械安全突发事件以及应急处理工作中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调查,并做出处理决定。
(9)各县区政府是本行政辖区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成立相应的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发生的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决策和现场指挥,组织应急救援,制定控制措施。
本预案一经启动,各相关部门在预案中规定的责任也随之自动生效。
2.1.4 县应急指挥部工作组及专家咨询机构职责 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县应急指挥部成立医疗救护、安全保卫、事故调查、善后处理、新闻报道等工作组及专家咨询机构。其职责:
(1)医疗救护组:由县卫生局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负责建立健全药械安全突发事件救援队伍,储备必要的医疗物资、医疗设备,安排好急救场所,指导急救人员迅速开展抢救工作,降低伤亡数量;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人员抢救工作的进展情况。
(2)安全保卫组:由县公安局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救助受害人员,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负责互联网有关信息的监控、管理和指导,对有害信息加强封堵和删除;开展对事故涉嫌刑事犯罪的侦查、鉴定等工作。
(3)事故调查组: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原因,提出调查结论,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并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调查情况。
(4)善后处理组:由事故发生地县区政府和县民政局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善后处理及其家属的安抚等工作,并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善后处理情况和动态。(5)新闻报道组:由县委宣传部牵头,负责组织和指导有关媒体迅速制定新闻报道方案,及时采用适当方式进行新闻报道;负责受理事故发生地现场的记者采访申请和管理工作;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8小时内应向社会发布有关信息。
(6)专家咨询机构: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建立、组织和管理药械安全突发事件专家库,包含药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统计学、公共卫生管理、法律、工程学、心理学、材料学等方面的专家。在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从专家库中确定相关行业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县应急指挥部提供处置药械安全突发事件的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对药械安全突发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对造成的危害评估,写出分析报告,必要时现场参与县应急指挥部的相关工作。3 预警与报告 3.1 事故分级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根据各自的事权划分和监管职责加强监管,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药械突发重大安全事件。根据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发生的规律、特点和检验、监督检查等情况,对可能发生的药械安全突发事件进行预警,或者在接到上级、毗邻地州县有关部门的预警通报后,实施药械安全预警。按照可能发生的突发药械安全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预警级别分为特大突发事件(Ⅰ级)、重大突发事件(Ⅱ级)、较大突发事件(Ⅲ级)、一般突发事件(Ⅳ级)四级预警,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3.1.1 Ⅰ级药械事故指发生在礼县辖区,在全国影响大、波及范围广、涉及人员多、蔓延势头紧急,已经发生5人以上死亡或者10以上重症或者50人以上轻症或者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药械安全事件。
3.1.2 Ⅱ级药械事故指发生在礼县辖区,在全县范围影响大、波及范围广、涉及人员多、蔓延势头紧急,已经发生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重症或者致人严重残疾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轻症;注射用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及麻黄素注射液流失、被盗数量在50盒以上;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原料药被盗在5公斤以上;注射用麻醉药品流失、被盗数量在50盒以上;罂粟壳被盗数量在50公斤以上;医疗用毒性药品中属剧毒药品的流失、被盗数量在100克以上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药械安全事件。
3.1.3 Ⅲ级药械事故指发生在礼县辖区,影响范围较大,蔓延势头有升级趋势,已经导致1人重症或者5人以上、10人以下轻症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药械安全事件。
3.1.4 Ⅳ级药械事故指发生在礼县辖区,在一定区域内造成较大影响,危害较为严重,具有较为明显的蔓延势头,已经导致1人以上、5人以下轻伤或其他严重后果的药械安全事件。3.2 事故预警预报
当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已经发生,但尚未达到一般突发事件(Ⅳ级)预警标准时,所在地县区政府要向各有关应急工作部门和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当达到一般突发事件(Ⅳ级)预警标准时,所在地政府立即启动本级政府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向县政府和县有关部门报告情况,县政府要向有关应急工作部门和单位预警;当达到较大突发事件(Ⅲ级)或以上预警标准时,县政府立即启动本级政府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向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报告情况。3.2.1 预警信息发布药械安全预警公告由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药械安全预警公告可以通过平面媒体、电视台、广播电台、互联网等方式发布。预警公告的内容包括:药械安全事件的名称、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起止时间、影响估计及应对措施、发布机关等。预警公告发布后,需要变更预警内容的,发布机关应及时发布变更公告。3.2.2 药械事故信息管理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是受理药械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和向上级报告药械安全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办公室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药械安全突发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药械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单位必须及时向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药械安全突发事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向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药械安全突发事件。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发现)后,事件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事发地政府或其他有关部门报告,不得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报告药械安全事件及其隐患,举报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和人员不履行或不按照规定履行药械安全监管职责的行为。县监察局接到报告或举报后,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对药械安全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阻碍他人报告,或未采取积极有效的事件救援和调查处理,或对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应急决策、应急指挥失当,索贿受贿、包庇事件责任者等将由药械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请县监察局追究责任。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药械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系统,并保证该系统的有效运行,确保有关信息畅通。各部门之间要建立药械安全信息共享系统,在可能或已发生药械安全事件时,除保密规定外,要及时相互通报有关情况、措施和对策。
3.2.3 药械信息报告时间及内容
(1)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获悉有关突发事件信息时,要会同相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等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县政府提交书面报告,特大或重大突发事件需在2小时内上报,不得隐瞒、缓报和谎报。事件报告以书面报告为主,紧急情况下可先采取电话等快捷方式报告,书面方式后补。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应急报告分为初次报告、动态报告和总结报告。
(2)初次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数、潜在影响、发展趋势分析、拟采取的措施等。初次报告应在知悉突发事件后立即报告。
(3)动态报告内容包括: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及时报告突发事件的发展、变化以及采取的应对或处理措施。动态报告应根据突发事件处理的进程变化或者上级要求随时上报。
(4)总结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的因果分析和应对措施的探讨,对今后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建议等。总结报告应在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上报。应急响应
按照分级处置原则,根据药械安全突发事件的不同预警级别,启动相应预案,做出应急响应。
4.1 一般药械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Ⅳ级)
4.1.1 药械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发现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应立即报告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4.1.2 接到药械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后,县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立即进入应急状态,保障应急通讯联络系统畅通,在30分钟内组织人员进行初步调查、确认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对于药械不良反应/事件,指定专人查收或组织药械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在24小时内填写并上报《药品群体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同时按要求报送有关资料;对于医疗用麻醉、精神药品出现群体滥用性事件在24小时内填写并上报《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于医疗器械出现群体不良事件,在24小时内填写并上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初步调查分析情况应在2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提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
4.1.3 县区政府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后,在30分钟内组织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公安局等单位进行先期处理,2小时内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警戒、控制现场、救护和事件初步调查等基础处置工作;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对初步判定属于较大、重大或特别重大级别的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应立即向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4.1.4 县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有关人员都要开通通讯工具,保持通讯畅通。要认真执行应急值班制度,设专门值班室,安排双人24小时接听值班电话,并做好记录,及时向领导汇报。.1.5 县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动与有关政府部门联系,沟通情况,通报信息,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4.2 较大药械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Ⅲ级)
4.2.1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对县区政府等有关单位报送的经过初步判定属于较大、重大或特别重大级别的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对事件进行评估,在2小时内做出综合分析和判断。对于药械不良反应/事件,指定专人查收或组织药械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在24小时内填写并上报《药品群体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同时按要求报送有关资料;对于医疗用麻醉、精神药品出现群体滥用性事件在24小时内填写并上报《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于医疗器械出现群体不良事件在24小时内填写并上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及时会同县卫生局组织核实药械突发事件的情况,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药械名称、不良事件表现、发生药物滥用性的严重程度,并向县政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厅和省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中心报告。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掌握群体事件的第一手资料。明确该品种生产批号,依法对该批号所有产品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协助医疗机构对需要救治的患者实施救治。麻、精药品的群体滥用事件要会同县公安局进行查实。对确定为较大级别的药械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在1小时内向同级政府报告,提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对确定为属于重大或特别重大级别的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应立即向省应急领导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并在得到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的指令后,根据分级响应的要求,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4.2.2 县政府启动本级的应急预案后,根据工作需要,县应急指挥部适时决定成立相关应急处置工作小组,组织、协调、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指导、部署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向其他有关部门、毗邻或可能涉及的地县级相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
4.2.3 各成员单位在县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安排下,履行各自职责,及时组织实施相关应急处理措施,事发现场在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区的,参与应急处置的成员单位应在接到通知后1小时内赶到现场并开展工作。事发现场在榆中、皋兰、永登县和红古区的,应在接到通知后3小时内赶到现场并开展工作。就位后,医疗救护、安全保卫、事故调查、善后处理、专家咨询、现场检测与评估、新闻报道等各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应在15分钟内通过电话向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工作开展情况。现场处理工作实行动态报告制度,即每4个小时向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一次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将有关事件处理情况及时报送县政府。
4.2.4 当事态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时,县应急领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紧急处置方案,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4.2.5 当事件危害程度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上报上级审定,及时提升预警和响应级别;对事件危害已迅速消除,且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上报上级审定,相应降低响应级别或者撤销预警。
4.2.6 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县应急指挥部要以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原则,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先期处置。先期处置包括:
(1)立即开展调查,将事件情况报告上级应急指挥部;
(2)向有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
(3)做好救治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4)收集、保护有关资料和证据;
(5)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6)做好上级指示的其他工作。
4.2.7 经县应急指挥部调查评估,对被认定存在安全隐患的药械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相关药械生产经营企业立即停售。药械生产企业要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召回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控制和收回存在安全隐患的药械。
4.2.8 发生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后,由县委宣传部负责对新闻媒体报道实施管理、协调和指导,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事故影响程度和类型,按照国家、省县有关规定,撰写新闻稿,按规定程序送审后发布。必要时,由县政府领导召开新闻发布会或发表电视讲话,通报有关情况。
4.3 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住院病人不足受害人员5%,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县应急指挥部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经论证确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其中特大突发事件(Ⅰ级)、重大突发事件(Ⅱ级)、较大突发事件(Ⅲ级)、一般突发事件(Ⅳ级)事件,分别由国务院、省、县、县区人民政府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必要时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应急工作终止的信息。
4.4 应急终结后,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发生药械安全突发事件的现场进行清理,使事件现场恢复到相对稳定、安全的状态,并对潜在隐患进行监测和评估,防止发生次生事故。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总结分析应急处置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处置工作建议,完成应急处置书面总结报告,报县政府备案,为今后妥善处置药械安全突发事件积累经验。应急保障
5.1 信息保障
各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方式,保证及时互通信息。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发布和报送,要落实专人24小时值班,确保信息通畅。
5.2 医疗救治保障
药械安全突发事件造成人员伤害的,应急救援工作应当立即启动,县卫生局应组织医疗救治队伍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救治工作。
5.3 应急队伍装备保障
由相关人员组成的应急处置队伍,应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技术鉴定和现场处置设备,保证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赶赴现场,及时开展事件处置与技术鉴定。
5.4 交通保障
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县交通局负责提供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交通保障;县公安局根据需要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有关的县区政府协调搞好应急交通保障,必要时可紧急动员和征用其他部门及社会交通设施装备。
5.5 物资保障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建立和完善开展应急工作所需物资、设施设备管理和维护机制,防止被盗用、挪用、流散和失效,物资缺失或报废后必须及时补充和更新;做好药械生产和储备工作。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应急体系建设和日常工作所需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由财政部门负责安排,以保证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5.6 技术鉴定
药械安全突发事件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和鉴定机构承担。当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受县应急指挥部或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委托,相关的检测和鉴定机构立即采集样本,按有关标准和规定实施检查和鉴定,为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5.7 预案演练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组织相关单位适时开展处置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做好实施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确保一旦发生药械安全突发事件,能迅速开展应急处置。
5.8 科普宣传
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开展药械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药械消费,防止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药械安全突发事件防护知识及自救互救技能培训,要将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知识纳入专业培训内容,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5.9 法律责任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违反《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药械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恢复药械县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监督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发生责任单位实施整改,及时跟踪、通报整改结果。附则
6.1 名词术语解释与说明
6.1.1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6.1.2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妊娠控制。
6.1.3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6.1.4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HT〗是指获准上县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有害事件。
6.1.5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6.2 预案解释本预案由礼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5.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五
一、本预案所称特殊管理药品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
二、特殊管理药品突发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启动应急程序:㈠特殊管理药品滥用一次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严重中毒;㈡注射用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及麻黄素注射液流失、被盗;㈢医疗用毒性药品中属剧毒物品的,流失、被盗;㈣发现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滥用成瘾人群。
三、特殊管理药品突发事件,有第二条情形㈠的,医院应在2小时内向卫生局医政科报告;有第二条情形㈡至㈣的,医院应在24小时内向卫生局医政科报告。
四、特殊管理药品突发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简要经过、涉及范围、死亡人数、事故原因、已采取的措施、面临的问题、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和报告时间等。
报告特殊管理药品突发事件的形式采取电话、传真、纸质或电子文档的形式(电话报告后应以书面文字形式补报)。
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特殊管理突发事件。
五、特殊管理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1.发现特殊管理药品突发事件的工作人员应立即报告药剂科主任和所在部门负责人;节假日和夜间如发生突发事件,立即通知医疗总值班和药剂科主任。
2.药剂科主任或医疗总值班接到报告后立即上报医教部和主管院长,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6.药品批发公司药品安全应急预案 篇六
一、目的
为建立江源区康威药店药品安全应急预案,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本公司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切实保障药品质量安全。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药店所有药品造成群体健康损害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三、法律依据
本预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
四、预案内容
1.药品安全应急机构与职责 1.1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1.1.1组 长:于忠波(经理,联系电话:***)1.1.2副组长:于振家(质量管理员,联系电话:***)1.1.3成 员:于忠波(经理,联系电话:***)于振家(质量管理员,联系电话:***)1.1.4职 责:
1.公司药品出现安全事件后,领导小组成员应当对业务科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进行调查评估,发现药品存在安全隐患的,根据召回分级与药品销售和使用情况,作出药品召回决定。
2.在启动药品召回后,质量副总经理根据业务科提供的信息,通知销售员、开票员停止销售该批次药品,通知客户停止使用该批药品,同时向所在江源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报告电话:一级召回在24小时内,二级召回在48小时内,三级召回在72小时内)。
3.在启动药品召回后,领导小组立即准备调查评估报告和召回计划,质量副总经理应根据召回级别将调查评估报告和召回计划提交给江源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备案时限:一级召回在1日内,二级召回在3日内,三级召回在7日内)。
3.1调查评估报告包括的内容如下:
3.1.1召回药品的具体情况,包括名称、批次等基本信息; 3.1.2实施召回的原因; 3.1.3调查评估结果; 3.1.4召回分级。
3.2召回计划包括的内容如下: 3.2.1药品销售情况及拟召回的数量;
3.2.2召回措施的具体内容,包括实施的组织、范围和时限等; 3.2.3召回信息的公布途径与范围; 3.2.4召回的预期效果; 3.2.5药品召回后的处理措施;
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必须销毁的药品,应当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下销毁。
9.在实施召回的过程中,领导小组要将召回的每一阶段,所有参与人员,所采取的措施、时间和结果须详细记录,召回工作结束后,整理、编码,归档保存。
11.公司在召回完成后,应当对召回效果进行评价,向江源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药品召回总结报告。经过审查和评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召回不彻底或者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的,公司必须扩大召回范围。
12.定义:
12.1药品召回,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包括进口药品的境外制药厂商,下同)按照规定的程序收回已上市销售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
12.2安全隐患,是指由于研发、生产等原因可能使药品具有的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12.3根据药品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药品召回分为: 12.3.1一级召回:使用该药品可能引起严重健康危害的;12.3.2二级召回:使用该药品可能引起暂时的或者可逆的健康危害的;12.3.3三级召回:使用该药品一般不会引起健康危害,但由于其他原因需要收回的。
7.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及优化 篇七
一、应急预案的编制
(一) 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的组成人员一般应该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经验、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单位内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另一方面, 其组成成员有:上级征服的应急管理机构代表、下级行政的部门负责人、各大媒体、各个相关部门的有关人员、地方区域的各个社保组织等。在确定预案编制小组成员后, 要明确领导责任, 公布编制计划原则, 做好会议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预案编制工作的切实执行。
(二) 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
风险识别阶段的工作主要有:识别风险源、给风险源分类、风险级别评估。而关于风险识别程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重要环节, 其中包括了:突发事件的风险描述、突发事件的风险选择和突发时间的风险编制清单。专家头脑风暴、充分分析原有突发事件等条件, 全面估测本区域存在的风险源, 分别列出风险清单, 所做出风险损失清单越完整, 那么就越能全面辨别本地区存在的风险。
(三) 相关组织机构的职责
在应急预案中, 一定要详细规定突出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工作, 准确确定由谁来做, 如何去做, 做哪些工作, 什么时间做, 利用哪些资源去做等。总之, 值得提出的是, 要将主干线定为由公共危机管理事件发生时, 在公众场合下应急响应的过程, 通过事件的不同环节, 都由哪些部门具体负责执行, 如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等环节, 才能使得各个保障风险部门才能通过应急准备, 将各个相关单位的工作细分。而其中的各大部门体系更应当处理相关单位、灾害首要发生和次要发生等有关部门, 另外还应该包括此地区之外的, 对于应急事件能够提供相关更多支持的相关机构和政府部门, 以及他们在事故中所充当的角色。
(四) 如何处置
而对应的处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对于灾害能力要有相应的预防措施;第二, 通过信息的预知需要报告到上级, 通过上级的决策进行控制;第三, 做到灾后资源的保障和重修;第四加强各方面的安全意识和教育。
(五) 应急能力的评估
对于应急能力的评估, 重点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 分别是:如何通过主要的情况和对其做出专业性的评估, 并研究应当如何进行有效管理, 管理什么样的资源;在应急地区出现的资源有哪些;且如何分布。当前的资源分布情况和应急管理要求的关系是缺少?还是过多?通过与各地区各单位制定一定的条约, 与社会的各大组织和相应的服务部门进行制定相互帮助相互依存的条约, 并要考证以上协议的有效性。
(六) 编制预案
通过与各大组织、各个地方单位和地方政府对风险进行的评估与认识, 分级分类, 且在工作全部完成以后, 下面就需要着手编制预案。要做到“四化”, 也即为简、实、流程、图标“四化”, 而其中“简”则是通过将文本文档的文字提炼并加以精简化的工作, 关于处置程序文字性描述应该尽量减少, 取之以程序流程图, 文案制订应该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文字描述通俗易懂, 各种图表做到简洁生动, 让人容易理解。
(七) 预案的发布
对于应预案的发布, 我们要利用好各大媒体, 包括纸质媒体, 网络媒体, 广播媒体, 影视媒体等多种途径, 加大其宣传力度, 通过说清楚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与流程, 提高国人面对灾害时的意识, 培养公民对于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并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 具体的说明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所需要了解的方向, 而最为重要的是应该做好演练。
二、应急预案的优化途径-数字化
数字化预案就是应用当前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 通过提升应急预案的可利用性和可观察性, 同时模拟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 这样不仅能够高效性的改善了其传统方向上的缺点, 也拥有着其传统中所没有的科学性, 能够更加有效的查询和形象的表达、实用性差等缺点。一个完善的应当包括了三个方面:数字化预案智能系统、预案的培训系统和总括其中的预案系统。而其中数字化预案的重点就在于它的文本预案的分解能力, 依据应急救援环节制订出独立又联系的程序模块, 主要环节有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现场处置、善后恢复等, 研究每个关键节点, 最后确定明确的通过将各个地区和各个地方单位的信息, 资源储备和其流程图结合在一起, 从而进行相应的探究和开发, 由此形成的流程模块可以智能化的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此为前提, 收集各种突发事件处理案例, 建设应急管理案例库, 制订应急办法和处理解决途径的明确要求, 由此将智能性的探究和分析其中最佳方案。
第一, 由于拥有专业指挥、快速传达信息、彼此互相通讯等方法的支持, 才能够在文本预案中完善其数字平台的相应组织结构系统;第二, 由于其中所特有的警报程序, 更加能够在数字平台中将应急文本预案的流程处理的更加合理;第三, 在其最低要求面前, 数字平台能够为其提供紧急的资源;第四, 在其编制中, 由各种调查和评估所得到的信息资源都可以在数字平台中存储;第五, 对于所其中的预警机制, 能够通过种种途径在数字平台中来完成;第六, 对于特别的事件, 有着其独特的操作程序, 所以这些事件就可以提前在数字平台中存储下来, 而当事件发生时就能及时应用, 以供出现紧急情况时应用。
三、结语
总之,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各类应急预案编制中将会应用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手段, 数字化预案的标准将在智能性和实时性中体现出更加高标准的要求。也会通过目前所拥有的科技创新手段来进行检测, 例如卫星定位系统的技术、网络信息中现代化的定位技术等, 研究出精确度更高的煅发事件监测手段, 对各种风险源和应急资源信息实现即时跟踪。再有, 建设完善的应急知识和应急案例数据库, 依据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和演变顺序及其相应等级下的不同特点, 将各种常识性应急处理法进行储存。由此才能展现出智能性技术的高端化, 更加方便的建立处理应急时间的机制, 并能够深层次的探索出各类事件的不同阶段和所采取的措施及应对方案。
摘要:在预防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中, 应急预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预先制订预案, 进行必要的演练, 可以察觉风险因素的存在, 在事故还没有发生之前进行防控。应急预案对人员进行了明确分工, 明确了处理流程和责任主体, 具有导向作用, 使应急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使应急响应的反应时间大大减少, 可以最大限制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优化
参考文献
8.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八
[关键词]应急预案;校园安全;保障
[中图分类号] X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83-02
高等院校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做好高校的安全保障工作是我们应始终坚持的重要工作。不断加强高校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环境,不仅关系到广大师生财物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由于当前社会问题和高校内部问题相互交织,治安问题和政治问题相互影响,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相互渗透,使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1]
目前,伴随着一系列高校校园恶性事件的不间断出现,很多高等院校都已认识到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并制定了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但事实上校园安全恶性事件的数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预警预案体系的缺失,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后师生不知所措,缺乏科学合理的控制、减小、消灭事件恶果的应对预案。
一、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现状
(一)校园火灾事故
高校校园火灾事故是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校园内寝室、教学楼、试验楼、大会堂是火灾事故发生的集中地点,校园火灾事故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威胁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2008年11月14日清晨,在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楼内发生火灾,由于火势蔓延迅速,4名女大学生从6楼阳台跳下企图逃生,但不幸全部遇难。火灾原因是寝室里使用的“热得快”烧干后点燃了易燃物。2013年6月23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的北门实验楼中浓烟滚滚,在附近的高楼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一栋楼的楼顶已经被大火烧得坍塌。西安消防出动5个中队进行扑救,整整两个小时后,大火才被成功扑灭,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初步判断,发生火灾的原因很可能是工人违规使用电焊。
(二)校园盗窃案件
校园盗窃案是高校校园中发生率较高的案件之一。随着高校校园面向社会开放,部分犯罪分子把目标瞄准了防范意识较差的在校大学生。自2003年至2008年10月,海淀区检察院共受理大学校园盗窃案件601件,涉案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3845953元,涉及高校67所。[2]其中多数盗窃案件是由于被盗窃学生防范意识弱,平日没有养成妥善保管自己财务的良好习惯。如某高校大三学生王某发现其同学李某所用密码均为其学生证号码的后六位数字,遂萌生盗窃李某银行卡资金的念头。后王某利用一次考试中途上厕所之际,潜回宿舍盗取了李某的银行卡,而后返回考场继续考试。考完后,王某恐被银行自动柜员摄像系统拍到,便雇用一名中学生从自动取款机中盗取人民币5000元。后以其父亲的名义,用老家的地址将其中的4000元钱从邮局汇款给自己,并用弟弟的身份证开立了一个账户。纵观整个作案过程,王某巧妙地运用了“金蝉脱壳计”、“移花接木计”、“瞒天过海计”等作案手段,特别是盗窃得手后汇款给自己的行为,颇似“洗钱罪”的手法。[3]
(三)校园刑事案件
校园刑事案件中,多数当事人是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等高素质人才。目前从已发生的校园刑事案件来看,多数案件的发生源于琐事。如2013年的复旦大学的投毒案;2013年4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斗殴致死案,事件的起因竟是蒋某回寝室时敲门,而正在打游戏的袁某没有及时为其开门,之后两人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冲突中袁某随手抓起一把水果刀刺向蒋某结果致其死亡;2014年11月天津城建大学发生砍人事件,致两名学生一死一伤。
(四)其他类型的校园安全事故
发生在大学生身上及出现在校园内的安全事件不止以上所提及的,还有例如意外伤害、传染病、食物中毒、跌伤、砸伤、运动受伤、触电、自杀等事件。校园中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不仅给学生本人及家庭、亲友带来悲痛,也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二、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造成校园内火灾事故的原因
1.在寝室床上吸烟或未将烟头熄灭就乱扔,引燃其他物品酿成火灾。2.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电炉子、电吹风等,造成电路超负荷,引发火灾。3.实验课中学生违反操作规程,电气设备或线路超负荷,引发火灾。4.电气设备老旧,同时超负荷使用造成火灾。
(二)高校盗窃案件发生的原因
1.近些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并伴随科研、后勤的社会化,学校与社会各种单位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2.校园周边环境混乱,治安环境差。学校周边网吧、歌厅、商店、饭馆等商铺环绕,校门周围摆摊设点,人员成分复杂,周边治安环境混乱。3.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对盗窃行为疏于防范。4.针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不足。一段时间以来盗窃案件破案率低,很多小额盗窃案件迟迟不破,不能有效打击犯罪,造成盗窃分子侥幸心理膨胀,持续作案。这些都是盗窃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三)从已发生的高校校园刑事案件发生的原因
校园刑事案件多是由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琐事产生的矛盾所引发。首先,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虽已成年,但他们的成长、生活范围多集中在校园内,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进入大学学习生活后各种身心活动与高中相比具有较大差异。其次,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弱,自我防护犯罪分子的能力差。再次,学校安保措施不到位,人手不足。校园安保人员普遍人数少、素质不高,存在退休、老弱人员在岗现象,缺乏系统专业训练。校园的安全管理系统存在漏洞,尤其是对重点区域和人员的防范手段不足,安全防范在学校各个部门间少有联动机制,各种安全防范手段难以形成合力,使得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三、制订应急预案完善高校校园安全保障体系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高等院校的安全保障工作也是如此。伴随高校校园内外环境的变化,校园已不再是宁静的安全岛、世外桃源。各种安全事故频发给广大师生员工及其家庭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越来越多的隐患,高等院校应该制订出综合、专项、现场处置的系统式应急预案程序。
(一)构建系统化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各个高校都应当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制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专项处置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理方案。完整的公共安全管理是全过程式的,包括安全事件发生前的准备、预防,到事件发生时的应对,以及事件过后的恢复。[4]由此要明确可能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中,事发前、事发中、事发后的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形成系统化闭环的高校安全应急预案处置体系。
(二)综合制订高校校园安全应急预案
对于特定的安全事件,不是某个或某几个部门能够解决的,需要学校做出综合应急预案,这是从总体上概述处理校园安全事故的应急方针和相关政策;在发生事件的前中后期,明确应急相关部门机构及其职责,应急措施、行动和后勤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环节,这是应对各类事故的协调性、系统性文件和要求。
(三)分类制订专项校园安全应急预案
校园安全的专项应急预案,是要针对高校校园中可能或已发生的具体事故类别(如交通事件、打架事件、盗窃事件等)、危险源制订的举措和方案,是校园综合应急预案的构成部分,因此,分类预案应遵循综合应急预案的要求和程序制订,并将其作为校园综合应急预案的具体要求。同时专项应急预案在研制过程中,应规定明确而具体的救援程序和应急救援措施,确保有效救援。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Z].教社政〔2002〕11号,2002.
[2] [3] 程晓璐,刘勇,王赫新.六十七所高校601件盗窃案调查[J].安防科技,2010(4).
[4] 徐志勇.英国校园安全管理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4).
9.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篇九
一、工作目的
为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预警防范和应急机制,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水平和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有效预防和有序处理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切实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按照“各级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原则,根据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对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要做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故发展,有效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做好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工作。
三、校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校成立食品药品安全重大突发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校长王大军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黄永焕副组长,成员有学校老师。
(二)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决策有关重大事项,负责行使相关职能,负责食品药品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工作。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执行领导小组的指令;收集、汇总、上报、发布食品药品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信息;提出启动、停止(解除)相关等级的食品药品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建议;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3.职能工作分工:
事件查处:负责组织、协调有关单位调查食品药品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收集相关证据;指导各单位封存并妥善保管可疑食品药品、提取样品送检,做好案件查处或案件移交;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可疑食品药品排查:负责所管辖范围内安全突发事件中同规格、同型号、同批次可疑食品药品的排查和销售去向的调查工作,并及时通告相关部门对可疑食品药品按领导小组的指令在规定时间内做好撤柜、下架和召回工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现场秩序维护: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现场救援工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后勤保障:做好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重大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工作要求
1.认真执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制度。领导小组加强应急预案,畅通报道渠道,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
2.妥善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一但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立即启动预案,加强组织协调,做好人员救助原因分析,事故善后,社会稳定、新闻报道、责任追究等工作,将事故的损害降低到最小。
3.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确实执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根据季节变化有针对性加强预防工作,对学校食堂、集体用餐及各零售药店加强监管,督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责任制落实,保障食品药品原料进货储存加工、运输等环节安全管理。
10.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十
一、主要职责任务
1、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召集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部署学校安全工作,督促检查学校安全重大事宜,全面指挥调度各工作小组处置突发安全事故,必要时负责向上级汇报和请求支援救助。
2、副组长负责各分管领域的安全应急预案落实情况,协助组长处理突发安全事故,完成组长交办的各项任务。
3、领导小组成员具体负责学校各部门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监控、报告等事宜,并保证领导小组指令的畅通。全力参与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落实、检查、处理等,把安全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
4、突发事件的临时指挥实行值班制度,即校区值班行政领导负责,再逐层报告校区分管领导和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5、突发事件处置实行“首遇责任制”。按照安全工作“一岗双责”的总原则,全校教职工在- -切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要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如遇突发安全事件,要沉着果断应对,首先确保在场人员尤其是学生的生命安全,立即电话报告学校领导。学校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人员获讯后,要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指挥、靠前指挥、抢险救助。
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消防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
(1)严禁学生将火柴、打火机等火源带入学校。
(2)严禁在宿舍里使用电火炉、电热毯等。
(3)严禁在校园内存放或燃放烟花爆竹。
(4)严禁在校园内焚烧废纸、树枝、树叶等。
(5)组织师生听取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6)进行学生自护疏散、消防器材使用及紧急状态时切断电源等演练。
(7)总务处定期检查维护校内一-切消防设施设备,确保应急措施完备。
2、应急预案:
(1)出现火警:立即组织有效扑救,切断电源、燃气源,防止火势蔓延。
(2)迅速组织学生从最靠近的安全通道紧急疏散(不得组织学生救火),疏散地点为学校运动场或校门外。
(3)在实施第一、第二条款同时,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必要时拨打119火警电话,以求援助(火警电话必须讲清楚事发地点、所处地域、方位、火情种类等)。
(4)及时组织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5)排查事故原因,及时处理并上报。
(二)用电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
(1)组织对师生进行用电安全知识辅导。
(2)宿舍内严禁使用电炉、电水壶、电热毯等。
(3)师生不得在学校内私自拆、卸电器及开关、插座等。
(4)学生不得擅自从插座内引出电源接入其它用电器。
(5)组织学生进行用电安全防范知识竞赛。
(6)定期检测学校线路是否正常。
2、应急预案:
(1)遇有突发性触电事故立即切断电源( 包括总电源)。
(2)遇有紧急情况立即用绝缘棒或非导电棒、棍击打,将触电人员与电源脱离(不得用手拉触电人员)。
(3)对触电受伤人员视情形及时组织自救或他救,必要时拨打120急救中心求援。
(4)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以便组织施救。
(5)排查事故原因,及时处理上报。
(三)食物中毒暨传染病防治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
(1)定期请校医务人员对师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辅导.
(2)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购买和食用无食品安全许可证的食品及“三无”食品(无生产厂家、无商标、无出厂日期)。
(3)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一日三餐的用餐习惯,不挑食,少吃零食。
2、应急预案:
A、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1)发现有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立即送校医务室诊治, 并视病情送往医院诊疗。
(2) 一旦发生三人以上同时出现腹胀、腹泻、出疹等症状,校医务室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及体卫艺处负责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必要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妥善处置善后事宜。同时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并组织有效诊断救治。
(3)发现上述第二种情况,若涉及学校食堂,立即停止食堂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并封存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等,以备卫生部门检验。
(4)立即报告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会同调查事故原因,落实相关责任。
B、传染病应急预案:
(1)师生在家中出现流脑、风疹等传染性疾病,应迅速就医并向学校请假和报告,不得带病上学、上班。 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学、上班。
(2)师生若在校内出现高热、咳嗽等疑似传染病症,应立即到校医务室诊治,必要时戴上防护口罩和手套进行临时隔离,并由校医等送医院就诊,同时通知家长。
(3)学校对传染病人所在班级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四)交通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
(1)各班主任要经常向本班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提醒学生进出校园要切实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特别是经过校门等交通拥护路段要经常提醒,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2)班主任要坚持每学期对本班走读学生开展集中教育,有重点地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工作,做到警钟长鸣。乘坐学校校车的学生要坚决按学校有关乘车规定执行。
(3)学校门卫要对学生进出校门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对违反交通安全规定的学生进行批评劝阻,对拒不听从教育的学生及时登记报告相关年级和教育处进行严肃处理。
(4)学校门卫要在学生出入校门的时间到现场做好组织工作,指导学生有序停放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保持校门口随时安全畅通。
2、应急预案:
(1)凡本校教职员工如果遇到我校学生在校门外马路发生交通事故,都要及时报告拨打电话(110) 报警,对发生伤害的学生进行紧急处置,或者打电话120给医院,派车将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救治,并报告学校应急领导小组。
(2)学生一旦在校外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时,第一到达现场的教职员工除了有效组织救助受伤学生,还要保护好现场,电话报警,通知交通警察到现场勘察。
11.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十一
2003年“非典”发生以来,中国开始重视和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逐渐形成了“一案三制”工作格局,其中的“一案”就是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自2004年国务院颁发国家突发事件总体预案以来,全国各地方和企事业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总数据信已有360多万个,初步形成了以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为主线的应急预案体系[1],几年来,在各类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应急预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最近几年应急管理工作实践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应用,也逐渐显示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各类预案交叉重复、格式雷同;预案强调文本文件,实用性和操作性不够,以及预案内容形式固定,缺乏弹性与灵活性等。实质上,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在应急预案体系结构上存在缺陷。随着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深化,急需对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结构的顶层设计做进一步的审视和完善,这对解决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很大意义。
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其体系建设发展沿革
应急预案最早期雏形是二战期间出现的民防计划,当时由于空袭等战争行为给平民造成巨大伤亡和基础设施严重破坏,英国等参战国纷纷制定了以保护公众安全为目标的民防战略或计划。二战后这一做法又演变扩展到应对自然灾害和技术灾难等领域。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组建了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应急管理模式逐渐由分散向集中统一方向转变。FEMA组织来自全国的科学家和政府官员对应急预案的形式、内容及其分类多次做了全面调研和深入分析,其代表性成果是在 1992颁布的美国联邦应急响应预案(FRP)[2]。美国“9.11”事件后,许多国家对应急管理战略做出重大调整,2002年美国颁布了《国土安全法》,依法组建了国土安全部(DHS),根据美国第5号总统令(HSPD-5),在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的亲自领导下,对美国突发事件预案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评估并广泛征求了各界对建立国家应急预案体系的意见。2004年,依调研分析结果,编制公布了国家应急响应预案(NRP)[3]和另一个重要文件——《国家事故管理系统》(NIMS)[4]。2005年发生卡特里娜飓风灾难,灾后由美国总统科学顾问领衔,对这次巨灾的应急处置全过程做了认真的调查评估并向美国总统和国会参、众两院提交了《卡特里娜飓风灾难调查报告》(The Federal Response To Hurricane Katrina: Lessons Learned)[5],该报告指出:美国政府对这次巨灾应对不力,暴露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存在重大结构性缺陷,在建议中特别提出了应加强国家应急准备体系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议对国家应急管理战略作重大调整。2006年,FEMA组织对全国应急预案再一次进行回顾总结并发表了《国家应急预案评估》[6],同年6月发布了《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保护计划》(NIPP)[7],对涉及公共安全和国家运行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关键资源提出了战略性要求。2007年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了《国家应急准备指南》(NPG)[8],系统性提出了国家应急准备的愿景、预案情景、通用任务列表(Universal Task List)和目标能力列表(Target capability list),确定国家应形成预防和保护等八个优先能力。2008年1月,美国国土安全部公布了《国家应急响应框架》(NRF)[9],再一次明确提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由以应急处置为主向应急准备为核心的重大转变,在NRF中分析了国家应急响应预案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在修改完善之前暂停使用该预案。在NRF中有几个特点值得特别关注:
(1)系统描述了NRF、NRP、NIMS和NPG之间的逻辑关系;
(2)强调了脆弱性对灾变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提出把脆弱性评价作为灾难风险评估的重要因素;
(3)强调应急准备文化的基础性作用,提出应对灾害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应从整体上提高所有公众的与风险相匹配的意识和能力;
(4)再次重申突发事件分层响应的原则,强调所有突发事件都应实行第一响应(First Response),家庭、社区、地方和中央政府对突发事件都应积极参与响应过程。而且响应的扩大和升级主要取决于自身的能力,而不是灾难的范围与强度,基于这个理念,国家应急响应框架取消了以往国家应急响应预案中由总统宣布进入重大突发事件状态和启动国家应急响应预案的规定。
2009年美国FEMA公布了《应急准备指南:地方政府应急预案修订指南》(CPG101)[10],进一步推进和规范全国各类应急预案修订,该指南对应急预案编制修订的目标、程序、结构、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具体建议和要求,其中还使用很大篇幅描述了各类预案的结构关系。至此,美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近几年,美国政府在总统的直接支持下,积极推进应急准备与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先后动员了几千名科学家和政府官员,投入近300亿美元。
同一时期,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应急管理系统和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例如,英国在2004年修改了《国民紧急事件状态法》,随后公布了《2005国内紧急状态法执行方案》以及《应急准备指南》,使历史悠久的民防特色应急体制推进到综合应急管理的新阶段。又如德国、日本和法国等在2010年前后,在强化法制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了政府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明显增强其能力与职责,同时重新修订了应急管理规划和应急预案,以便应对日益频繁和复杂的各类突发事件。由于各国体制、法律和文化上的差异,每个国家应急预案结构和内容等方面都略有区别,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应急预案体系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逐渐趋向一致的倾向[13,14]。例如,对突发事件的分级与分类是应急管理和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基础,当前各国几乎都采用以事件的破坏强度与应对能力综合分级的思路,而不再采用传统的事件来源、行业和事件灾害后果进行分类方法。
在德国应急预案等法规文件中,把各类突发事件划分为普通、异常和重大三个级别: 普通事件有火灾、洪水、爆炸等常规公共安全事件,一般是由市政、警方和消防部门处置; 异常事件包括影响范围较大极端气象灾害、重大疫情、危险化学品泄漏、放射性物质扩散或飞机失事等重大交通事故,这类事件需要地方政府出面协调、联邦支援和红十字会等非政府组织参与; 重大突发事件可导致众多人身伤亡,对环境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破坏且难以恢复,不仅需要政府各方面配合参与,而且需得到联邦应急管理部门给予技术协助、军队以及周边相邻地方的支持,当特别重大的灾难发生后,联邦政府将启动国家级的应急指挥中心,统一协调全面应急响应行动。
英国突发事件管理是按照指挥职能分成为“金、银和铜”的三类不同级别。三类指挥级别在各类突发事件中承担不同角色,分别负责所谓的战略、战术和操作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 “金”负责战略级任务,是重大应急响应总协调人,能够指挥调动所有资源,并授权“银”一级根据事件情景做战术策划,但一般不强求其置身现场; “银”级的指挥位置主要是在事件现场,主要职责之一是把金级所制定的战略转化为实施战术行动,实际上“银”是现场的协调指挥者,但一般不直接介入具体的应急响应行动; “铜”级则是各类应急处置活动的执行者,他们接受银的指挥命令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并负责将执行情况向银汇报,要保证新的战术指令继续落实。三类指挥不取决于事件的强度和行政级别,而主要是由突发事件中所需的角色和能力而决定。
美国目前还没有严格意义的突发事件分级办法,但NRF等很多文件中原则上把各类突发事件划分为全国重大事件(巨灾);需要州紧急应对事件(灾难)和需地方应对突发事件(事故与事件)这三种类型(级别),将其作为分层应急响应的参考。
综合考虑到突发事件类型与级别的耦合关系,作者提出可以用一个矩阵对不同事件级别与事件类型做一个综合的描述(参见表1)。值得特别说明的是:事件的级别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生变化、事件类型也可以演变或耦合,因此这种分级与分类应具有良好的弹性与灵活性。按照突发事件分层管理的基本原则,无论哪一类或哪一级事件的应急响应行政级别与范围都应从最底层开始响应,是否升级,不是依据事件的强度,而主要取决于能力,只有当事件的范围、强度和复杂性超出本级能力时才能提请上级政府和其它支援单位的介入。
2国外应急体系建设主要特点与我国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为进一步认识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结构性特质,对涉及到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几个核心问题,做了国内外比较研究。
2.1 应急预案体系有关的法制、体制和技术支撑条件
国外在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基础和体制建设方面为应急预案体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以国家事故管理系统(NIMS)和国家应急准备指南(NPG)为代表的应急管理核心文件则为应急预案体系提供了稳定、规范的运行环境。这些要素与应急预案体系共同构成了国家应急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参见图1)。
与国外比较,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最主要差距是表现在体系结构顶层设计方面。在2007年我国颁发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由于缺乏相对应配套法规、标准和具体明确要求,因此对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管理的支撑强度明显不足,这直接影响到我国应急管理系统建设与发展可执行性。例如,我国各级政府中设置的应急管理部门在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规中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位和授权,其行政职能、工作范围和管理机制方面需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我国应急预案数量庞大,但还缺类似NIMS这类全国通用标准化运行模板和具有近似NPG功能的国家应急准备指导性文件。如果这些基础性薄弱环节不能明显改善,应急预案的运行环境将十分困难[15,16]。这些应急管理法制与体制上表现出的脆弱性实质上反映了在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结构性缺陷,这类系统结构上的问题只有依靠系统结构顶层设计和有序制度化建设才能逐渐解决,这是我国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长期以来所面临的挑战。
2.2 应急预案体系结构框架、分类与功能实现
“9.11”事件以来,尤其是印度洋大海啸、卡特里娜飓风和我国汶川“5.12”大地震发生以来,各国都大力加强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美国在这方面进展尤为显著。不但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且比较细致刻画出各类预案的形式与功能。美国现行的应急预案按其功能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六个种类(参见表2、图2),不同类别的预案具有不同的使用对象、结构、内容、功能和表达形式。这四层六类预案从英文上讲都是Plan,但按中国人理解习惯则可分别定义为:规划、计划、预案、方案和方法等。
所谓战略级预案(Strategic-Level plans)也可称为战略规划。战略级预案位于应急预案体系最顶层,其核心是提出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愿景目标,主要功能是政策引导、总体布局和确定目标,一般在适用时间上要跨越数年以上,但内容宜粗不宜细,其制定者是国家应急管理部门。
操作级预案(Operation-level plans)主要适用对象是以各级政府为主。该类预案主要是基于各类灾害的特定情景,描述政府和各个部门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任务、职责和统一协调的机制与程序。其适用时间以月为计,要根据演练与实践的评估结果不断完善改进。操作级预案依据其功能常划分为概念预案(CONPLANs)和行动预案(OPLANs)两种类型。概念预案主要用于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应急指挥机构,主要功能是综合协调辖区内各类行动与资源。而OPLANs主要用于政府相应部门和参与应急活动的各个功能单位,主要是以任务清单的形式确定各个单位的任务与职责,其内容应更加详细、具体,其主要制定者国家和省市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以及参与应急活动的政府相关部门。
第三类是战术级预案(Tactical-level plans),它是在Oplans的基础上产生并视现场的随机情景而改进完善,主要使用对象是参加现场应急响应行动的功能单元,例如负责或参与工程抢险、医疗救护和后勤支持等各个单位。战术级预案从结构与内容应具有良好的弹性、灵活性与可操作性,主要制定与使用者是政府各个部门及其下属单位。
第四类预案为现场行动方案(Incident Action plan,IAP)也可称为现场运行计划。IAP主要针对突发事件中的随机情景,只适用于一个完整行动或一个单项任务,时间限度一般以小时为计,如果时间超过数天、甚至以月计,则应转变为战术级预案。这类预案在应急行动的时间、地点、人员和活动都要清晰、明确和具体。IAP是在现场制定,但其模板应事先构建,从这个意义上说,IAP与其说是行动方案,还不如说是制定现场行动方案的路径、方法和程序,这类预案应由具体承担应急响应职责的单位,如医学救护队、消防灭火队等来制定。
这四种应急预案构成了各类功能预案的基本原型,可以在国家、省市地方政府、社区,乃至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中得到应用[17],但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预案功能和目标可能侧重不同,例如国家级可能侧重在战略级和操作级,省市地方政府侧重在操作级,而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则主要应是操作级和战术级。
目前我国现行应急预案可分为五种类型: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和大型活动与特殊场所的应急预案。而从行政级别上又可分为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五个级别[11]。这些预案从结构上大体相似,有人评论为“上下一般粗,左右一样平”,其格式比较形式化,缺乏具体的操作性,文本文件特色较重,预案管理较为薄弱,缺乏持续改进的机制,尤其突出的问题是:这些预案没有形成结构完整、联系紧密和功能明晰的系统。
2.3 应急预案核心内容是应急准备
近几年,应急管理的一个主要进展是逐渐认识到应急准备的重要性[18],并明确提出应急预案应成为应急准备的基础平台。以美国国家应急框架(NRF)为启点,应急预案结构与内容的重心开始转移到应急准备这一核心目标上来。传统的应急预案概念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应对处置的方案,而现代应急预案则是强调突发事件发生之前怎样做好准备的方案,而应急处置则是应急准备的发展与延续。这些认识深化是基于对“9.11”事件和卡特里娜飓风等一系列重大事故灾难应对经验和教训的总结[5]。美国的NRF和NPG都一再重申,要坚决地把应急管理的重点由应急处置转向应急准备上来,按传统的应急管理四阶段理论(减灾、准备、响应、恢复),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过程一个中间环节,而现在则认为应急准备所形成的能力是支撑应急全过程的基础性行动。应急准备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组织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配备、持续培训、应急演练和评审改进这六项工作内容,应急预案则是应急准备系统运行的基础性平台,应急准备的其它几项工作也是通过应急预案来组织推进和实施,而正是通过这些应急准备活动的运行为应急预案的持续更新完善提供依据。
目前,我国的应急预案还处于传统的“处置方案”阶段,对应急准备工作强调不够,也没有形成实质的应急准备体系,这很容易在实际工作中造成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的脱节,也很难为应急准备工作提供持续、有效运行环境。
2.4 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机制
应急预案的生命力和有效性在于不断的更新和改进,在美国CPG101中提出,持续改进机制是应急预案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明确要求:任何预案审查修改的周期不应超过24个月,只有对应急预案不断的进行评估和改进才能保持其活力,这种持续改进是通过PDCA循环模式实现(参见图3)。
应急预案的这种管理模式与应急准备的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首先应按照应急准备愿景目标制定应急预案;然后在初始应急预案编制形成后,即按预案的安排在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装备物资、和宣传培训等方面进行应急准备工作;为检查评估应急准备能力必须组织应急演练,这种演练主要目标是发现问题和检测应急管理系统中的脆弱性;每次演练时都应同时对应急准备水平做出具体评估,这些评估主要是对应急预案改进提出意见并落实在应急预案的修改完善过程中。对每一次重大应急响应活动也都要事后评估,这些实践活动的评估主要内容也是对应急准备体系和应急预案提出修改意见。例如,美国作出暂停使用NRP同时形成了新的NRF这样一个重大举措,实际上主要是由于卡特里娜飓风评估报告对NRP 提出大量批评意见后而产生的结果。每一个初始预案的文本编制完成后都必须经过演练的检验才能获准实施。美国政府在对地方政府应急预案进行检查评估时,在评估表格中要求受检方要回答三个关于应急预案主要问题:一是应急预案编制是否经过应急演练?如果回答否,评估意见就判定重大缺失;二是应急演练发现了哪些问题?如果回答发现了一些具体问题,则判分为优,但如果回答没有发现问题,虽然演练组织的很好,但一般得分也会很低,甚至判定为不及格;三是在应急演练和应急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改进意见是否反映在应急预案的修订过程中?只有根据评估结果把修改意见具体反映在更新的预案中,才能得到较高的评价。应急预案不断的更新完善的中心目标是推动应急准备能力持续提高。按照CPG101中的要求,没有经过演练的应急预案不能在实际应急活动中应用。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这种周期循环性应急预案修订机制,多数应急预案公布数年后不曾组织过演练和评估,也很难进行修改更新,这是我国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3 应急预案体系概念设计
自2004年我国国家总体应急预案颁布以来,推动与指导了全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实现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重要历史跨越,但经过了七、八年的实践,现在急需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全面提高应急管理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应急预案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其核心是总体框架的概念设计,即我们常讲的所谓“顶层设计”,顶层设计主要是解决大系统建设中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结构性和致用性等重要问题。按照系统论,“整体不等于各部分之和”的思想以及系统工程中“系统功能最优取决于结构最优”的认识,复杂系统中结构的重要性远大于单元或某个要素的个体品质,这种“结构性最优”只有通过整体设计才能实现[19]。
3.1应急预案系统环境设想和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
从国内外经验上看,国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一般首先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原则:已有的法律法规;现行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历史和现在重大突发事件风险特征;应急管理基础条件及主要需求;应急预案存量资源及各方面对修改应急预案的建议等。这些要素的考量对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基础性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具体联系到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形成与发展,也应依据于三个重要的基础条件:首先是法制,在相应法规中要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管理和修改提出明确的规定和具体要求;其次是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逐渐完善,依法在各级政府建立应急管理机构,这样的组织机构不仅是应急指挥和应急响应的平台,更重要的职责是负责日常应急准备工作,其中尤为重要的职能是对应急预案日常修订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评估和修改完善;第三是形成以应急准备指导性文件(纲要或指南)、国家事件管理系统(NIMS)和应急预案三者互为支撑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类似于在图1中所表示出来的结构。这些条件是构建应急预案系统最基本的系统环境要求。法制、体制和应急管理运行机制也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必备要素,应与预案体系构建一并考虑。
3.2 应急预案体系结构与内容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以应急预案系统为核心,再加上以应急准备导则(或指南)为愿景目标;以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为科学支撑;以预案基础运行条件为技术保障和与应急指挥中心平台物理运行环境紧密连接,即所谓1+4的系统结构,其逻辑关系与主要内容可参见图4。
(1)适立与风险相匹配的应急准备能力是应急预案的核心目标,包括应急准备情景、目标、任务和应急准备文化四个主要应急准备内容,对应急预案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例如,应急准备文化是应急预案能否有效实施的基础,但也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中主要薄弱环节。只有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的理念、方法和技能深入到每个社区、家庭,落实到每个人,应急预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基于应急预案编制的风险评估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特殊风险(情景)分析、突发事件应对脆弱性研判和综合应急能力评估。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有助于构造重大突发事件的特定情景和随机情景,以明确应急准备目标,而脆弱性分析和能力评估则可成为编制与修改预案重要参考依据[21,22],为应急预案系统建设提供有力科学支撑,实质上也是编制、修改应急预案的先期条件,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应急预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3)基于应急预案主要是应急准备方案的思想,应急预案系统应由应急预案结构原型等五个主要方面组成(参见图5)。
应急预案结构原型设计应提出类似于图2和表1中关于应急预案层次类别、应用对象、基本特征、形式内容和具体功能等关键要素,并应清晰描述出各类预案之间的逻辑关系;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了应急预案编制技术要求、编制和评审程序、预案演练及其评估改进、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检查评估等一系列管理行动;
应急预案编制指南是指导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修改工作的主要技术规范。其中包括对应急预案修订的法律性要求、程序步骤的规定和技术要点解析,尤其要对各种不同类别应急预案的关键性差异作出特别说明以强化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必要时还可提供各类应急预案的模板,以供编制者学习参考;
重要基础设施保护计划是一类特殊预案,是应急预案系统中重要组成之一,与其它类型预案的区别是该保护计划设定清晰的保护目标和明确对象,为了确保一些对公众基本生活需求和国家正常运行有重大影响的重要工程设置、要害部门、以及关键性的战略资源,在突发事件,尤其是危机情况下能够受到优先保护和维持有效运行,保护目标包括大坝、核电站、重要的电力、通讯、交通和能源供应等设施,以及城市生命线等基础设施,要求对每类每个具体的对象都要制定包括备份在内的应急准备计划;
工作(业务)连续性计划也是应急预案系统中一个特例设置,其目的是基于在重大事件发生时,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和企业运行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在短期内难以恢复的严重破坏,政府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应制定包括人事安排、工作场所设施和运行程序的特别准备预案,以保证在特别紧急状态下避免或减少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出现缺失和混乱,维持社会秩序正常,以及使业务活动保持连续性运行。
上述这五部分内容构成了应急预案系统的主体,其它部分则都是以这些主体为基点的扩展和衍生。
(4)应急预案有效运行还必须得到一些技术基础的支撑,这些支撑条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针对所有突发事件标准化运行管理,其主要内容是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模式——ICS指挥系统,规范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各个参加单位角色任务和活动方式,尤其是在巨灾或在危机发生时,采用统一高效联合指挥体系ICS/UC 对于确保所有应急响应活动的协调一致至关重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在所有应急预案中都是必不可缺的核心要素; 二是关于信息沟通、通讯联系、信息共享、资源调配和大规模应急疏散等公众保护规范和协议; 第三是与应急预案密切相关的培训和应急演练的目标规划和组织、检测评估方法等。
由于应急响应对通讯和信息交互需求性很强,应急预案的内容都应与相应各类型的应急指挥中心状况的关系十分密切,严格意义讲,几乎所有的应急管理活动都在这样物理平台的环境中运行,所以应急预案中关于指挥、通讯、信息、资源等约定都必须考虑到所属应急指挥平台的技术能力和特点。
3.3 对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发展建设建议
当前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主要应考量三个问题:首先是如何设定中国预案体系发展愿景目标;其次怎样充分应用好现有的存量资源继承发展,然后才是如何有计划的分步实施。
(1)按照系统论科学指导思想和应急管理的实际需求,我国应急预案体系整体框架应由三个层次构成:国家总体预案与行动预案;地方政府综合应急行动预案;企事业单位及社区的行动预案。
虽然以上三类预案都是基于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情景,但针对事件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和复杂性有很大差别,这些差别可具体表现在每类应急预案的目标、结构和内容等所具有不同特征(参见表3)。在各级应急预案系统中都可能包括有战略级、行动级(概念预案和行动预案)、战术级和现场行动级(IAP)四种类型预案,但由于目标职能不同而各有侧重。例如,在国家级预案中主要包括战略预案和行动预案;地方政府级也可以有战略预案,但其主体应是综合性的应急行动预案;而乡镇、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预案应主要是基于自身风险的行动预案或战术预案,而大型活动的应急预案则可视为一种特例的现场行动预案(IAP)。
由于使用单位职责和权限不同,因而各类预案的功能有一定区别,但必须强调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应互相紧密联系,不能设置明显边界障碍,必须有利交叉融合,例如,大型活动的现场行动预案必须建立在当地综合性应急预案的基础之上,实践证明只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时,每单个预案才能有效实施。
(2)多年来,我国在应急预案编制实施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形成了巨大规模,这些存量资源可以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今后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的设计和实现都是原有体系的“扬弃”和发展。首先,在对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愿景框架,对现存的应急预案资源进行解析聚类和凝练;其次对每类应急预案的形式与内容做初步的调正、衍接;然后依据应急预案体系实际现状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新的需求编制新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修订框架和具体实施方案。
无论是体系设计还是预案修改都必须依托于现在预案体系的基础,以保持前后体系之间的连续性和可接受性。
(3)在明确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愿景、目标和理清、凝炼现有应急预案体系基础上,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分布实施。当前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重点首先应是应急预案体系总体框架和国家应急准备战略的制定;然后才逐步开展国家总体预案修改和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工作;在第三个阶段,按照体系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思想制定出类似事故管理系统(NIMS)、重要基础设施保护计划(NIPP)和工作连续性计划等其它一些种类重要预案或规范,经过五年左右的连续性工作基本完成新的应急预案体系这一宏伟工程。完全有理由可以期待,应急预案体系的形成将使我国应急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摘要:在复习国内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发展沿革基础上,针对我国应急预案顶层设计需求,分析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主要经验和现实问题,提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首先应以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为基础;以加强应急准备为指导思想和提高应急准备能力为核心目标;以系统论和系统工程为基本方法,形成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继承性和致用性应急预案体系框架的总体设计,认为从应急管理长远发展上考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结构其重要度远大于单个应急预案的完整性。进一步论述了今后我国应急预案体系总体结构、功能分类及其相互关系,并建议在首先完成顶层愿景设计基础上再逐渐分阶段实现并形成循环持续改进机制。
【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推荐阅读:
药品安全应急预案12-19
食品药品安全预案11-06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与安全用药06-30
药品应急预案09-27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药品供应保障制度11-12
安全稳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0-20
医院特殊药品应急预案07-30
突发公共安全应急预案10-10
消防安全突发应急预案12-19
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