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业:艺术硕士专业(共17篇)
1.考研专业:艺术硕士专业 篇一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考研专业硕士详解:金融硕士专业
随着2015年考研的伊始,同学们首先面临的是专业选择的问题。对各位考生而言,考研专业的最终选择决定着今后的职业及人生道路。所以同学们在专业和院校选择上一定要谨慎!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为此给大家整理金融硕士专业详解,以供大家参考。在这条追梦道路上,我们一起努力!
设置方案
一、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金融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二、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Finance”,简称MF。
三、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充分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四、金融硕士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金融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五、金融硕士培养过程须突出金融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
六、金融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金融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七、学位论文须与金融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金融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金融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八、修满规定学分、完成金融硕士专业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九、积极推进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与金融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
十、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十一、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六)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
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此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
页 共 4 页
2.考研专业:艺术硕士专业 篇二
MPAcc, 一个新时代孕育出来的会计产物。
会计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历程中, 许多民族和国家都为会计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西方经济学已不再满足于定性演绎与归纳推理式的规范方法, 转向热衷于以数字与公式为武器的实证分析。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会计制度演化的过程, 实证法也自然而然的涌入中国会计研究领域。这就引发了MPAcc实务性的重要性。
出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经过始自1992年的会计改革后的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在众多会计领域达成了一致, 这是中国会计的一大进步, 也是中国会计对世界会计的一大贡献。
中国会计界基本上也是一直参与会计教育活动的。首先, 财政机关作为政府的会计管理部门, 不但承担指导和组织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的培训;还亲自领导一大批财经类院校, 组织审定会计专业教材, 其次, 中国会计学会也专门设立了会计教育研究组, 并定期举办会议, 一组织关于会计教育方面的研究和推动会计教育改革。
会计本科教育应以社会需求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我国知名会计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阎达五教授, 在研究和总结了美国的会计教育和改革后提出:要改革我国的会计教育, 首先“必须疏通会计人才供求双方的联系渠道, 是会计人才的供给者—会计教育部门能够根据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 定力教育目标,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 (M a s t e r o f P r o f e s s i o n a Accounting, 简称MPAcc) 是经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的一种专业学位, 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 具备会计工作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培养面向会计职业的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 健全和完善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 建设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 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与会计学学术性学位是规格不同的两种学位类型, 各有侧重, 其招生办法、教育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要突出职业要求, 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要转变教育观念, 既要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 又要深入探索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有规律;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注重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与保障制度, 保证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和培养质量。与会计学学术性学位相比, 更侧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更突出会计职业实务工作的要求;更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更强调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对会计实务有充分的了解, 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MPAcc后, 学员将会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会计毕业生最终将步入会计理论与实务界, 因此, 会计教育就不可能离开会计职业界的参与。
(1)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曾于1993年的第11届会议上专门讨论会计教育问题;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也专门设立了会计教育委员会来指导会计师的后续教育并对正规教育施加影响, 并发布了一系列的公告。
(2) 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泰国会计职业界提出了加强会计职业发展的21条战略, 其中前9条定名为教育战略, 内容涉及会计教材、教师、教育实习以及教育界与会计职业界的合作、对会计教育的要求、乃至会计学生组织的活动等等。
加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培养基地建设, 不断改善培养条件, 是保证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要注重教师的职业培训, 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合理知识结构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 积极选聘会计实际部门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人员参与培养会计硕士研究生。要具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场所及设备条件, 加强教材、课件、案例库建设和图书资料、网上文献信息数据库、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网络接入条件等教学设施建设。要与会计实际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能提供良好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实践基地。
摘要:会计专业硕士是近年来比较火热的学科, 是会计通往实践的进一步道路, 是现在大学生比较热衷的一个科研项目, 是健全和完善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 建设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 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3.翻译专业硕士现状研究 篇三
【关键词】翻译硕士 存在问题 解决方案
一、发展进程
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20 年来,专业学位教育类别不断增多,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增强,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翻译硕士是新设立的专业学位,它与传统上在英语语言文学(或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点下设立的翻译方向有着很大的差异:前者重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重在实践,而后者以理论培养为主,因此,翻译硕士学位的课程设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课程方向上,可以分为“口译”和“笔译”两大方向;2)在两大方向下,又可设立更具体的专业方向。如商务翻译、科技翻译、文学翻译、法律翻译、传媒翻译等;3)翻译硕士的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论文,但也可以是翻译项目或实验报告。
二、存在问题
1.专业学位认识上的误区。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国仍是一件新鲜事物,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宣传工作不到位,以及一些院校“重申报轻培养”,没有理清专业学位的教学理念,因此国务院学位办唐继卫处长在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2011年年会上发言时指出对专业学位认识上有两大误区:一是认为“专业学位的层次低于学术学位”,二是认为“专业学位只面向社会在职人员或只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使得翻译专业硕士招收优质生源成为问题,实际上,高分考生不大可能主动申请改读专业硕士,而改读专业硕士的几乎都是被学术型硕士淘汰下来的。连北京大学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都需要靠调剂才能录满就是这种认识误区的缩影。
2.实践型师资严重不足。《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提出了很高的师资要求: 核心课程及重要必修课程均须配备2名以上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任教师;任课教师中具有口笔译实践经验的比例不低于70%;笔译教师应承担过30万字以上的正式笔译任务,口译教师应担任过 20 次以上的正式场合的连传同传任务; 还要有一定数量的来自翻译实践部门的资深翻译工作者任兼职教师。
长期以来我国翻译界“学”与“术”的分离特别严重,受其影响,教师重翻译理论研究而轻翻译实践,致使实践型教师严重匮乏,尤其是担任口译课的教师,数量奇缺,质量也不高。再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师缺乏金融、法律、科技、政治等专业的知识,不能胜任专业翻译教学和翻译理论教学。
3.实践基地匮乏。《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要求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要能提供良好的口笔译实践基地,但相当多的高校由于所在地区经济欠发达,口笔译实践基地非常有限。笔译实践的问题可能还好办一些,口译实践则要难得多。如果将实习基地安排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发达地区,则耗时耗资,也会使本已捉襟见肘的办学经费更加入不敷出。
三、笔者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纠正认识误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口笔译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与学术型的翻译学硕士学位的不同。虽然翻译方向翻译硕士和翻译专业硕士都属于翻译这一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两种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都有显著区别,需要把硕士生区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分别进行培养,形成学术型人才和专业化人才各自的培养体系”。我国的翻译专业硕士要得到发展,需要管理层面和教育工作者转变指导思路和教育理念。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应在重视翻译理论的学科指导意义之外,突出专业化、职业化、技能化、市场化的特点。
2.加强师资培训,实行双导师制。一流的翻译师资是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成功的关键,应当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实践型口笔译教师队伍,同时加大对师资培训的重视程度,使师资培训工作走上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的轨道。普及翻译专业硕士学位培养先进的教学理念、技巧,促进全国均衡发展。在对试点培养院校进行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的培训,对已经参加过培训的教师进行提高性培训的同时,更加注重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要建立一支复合型翻译专业硕士师资力量加快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3.结合翻译产业需求,培养专业化人才。新时期,需要翻译教育与时俱进,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契合点,使翻译理论研究走出象牙塔,更多地考虑用人单位和市场的需求,更多地为社会、为翻译事业的发展服务。高校可以积极与翻译公司合作,邀请企业合作导师或通过其他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举办翻译公司工作流程的讲座,也可安排学生去翻译公司相关部门实习,让学生对于将来要面对的职业需求心知肚明,有意识地在自我提升过程中提高职业技能。
4.考研专业:艺术硕士专业 篇四
2018考研专业硕士解读:体育硕士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38种专业学位中的一种,2005年成立并开始招生;共有4个培养领域,分别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全国除香港、澳门和台湾外,共有63所院校开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目前有全日制攻读、在职攻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2种形式,与现有的体育学科学学位相比,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性质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已有体育学硕士科学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各有侧重的学位类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办法、教育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都更突出职业要求,更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更强调面向行业,为体育系统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实践性人才。
二、培养目标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与教育学硕士科学学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上具有明显差异。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培养在体育领域中,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
三、培养方式及特色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二年。
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安排多种实践教学和专题讲座。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以校内导师为主。培养单位可聘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者等长期从事体育硕士的培养工作,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科目
招生对象为符合《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报考条件的人员。
入学考试时间与全国科学学位研究生统考时间一致。考试科目为三门,分别为: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体育运动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的实际工作。
四、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体育运动实践经验。
五、入学考试采用初试和复试相结合的办法。初试实行全国联考,复试由招生单位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着重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考核。
六、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紧密结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突出技能培养,强调应用能力和体育素养的提高。
七、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运动技术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实际,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性。论文形式可为专题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分析、体育教学与训练和重大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等。
八、课程考试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九、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报考条件
全日制攻读
除竞赛组织领域: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六)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页 共 3 页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限竞赛组织领域:
基本条件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基本条件二: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非全日制攻读
除竞赛组织领域: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页 共 4 页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六)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限竞赛组织领域:
基本条件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基本条件二: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 5 页 共 5 页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5.厦门大学金融硕士专业考研分析 篇五
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原厦门大学经济系正式升格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这是中国大陆重点综合性大学建立的第一所经济学院。学院现有经济学系、统计系、财政系、金融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和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8个教学科研单位,并设有教学实验中心。截至9月,有专任教师184名,其中教授62名、副教授74名、助理教授48名。
师资:成为全国第六个国家重点学科。参加联考比较公平,可能可以调剂招生规模不大。总分只要能在370以上基本就可以被录取了。但是据说专业课判卷尺度比较严。
优势:货币银行学和保险学实力比较强,学校环境优美,有好的老师(如张亦春、江曙霞、郑振龙、林宝清等)学生素质比较高。还有,厦门大学的经济管理学科整体上很强,如财政学,会计学都是国家重点学科,所以学校也很重视。所以学生的知识面和资源享受方面有一定优势。
劣势:就业不如北京、上海有地区优势。整体上一般。不过,在南方,还是很不错的。
二.厦门大学金融硕士招生目录
025100金融全日制三年,在职两年半01不区分研究方向(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431金融学综合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与美国Fordham University 双硕士项目。02不区分研究方向(在职)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
④431金融学综合
1、本专业学位在职方向仅招收本(专)科毕业三(五)年及以上的在职考生;
2、在职方向考生的档案、户口等人事关系不转入我校,我校不为其安排住宿;
3、报考在职方向的考生需阅读并签字确认告知书。
6.考研专业:艺术硕士专业 篇六
一、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双导师制”的优势与培养模式
双导师制是指高校与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科研单位各委派一名专家分别担任校内外导师, 共同负责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它主要拥有以下优势与培养模式。
(一)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双导师制”的优势
1. 有利于提升校内导师的教学水平。
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 为校内教师了解医药行业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有利于获得药学专业中典型的案例和丰富的教学素材, 以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 增强实务能力, 丰富教学内容, 增加教学的针对性与主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
2. 有利于提升校外导师的科研水平。
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联合指导学生的过程中, 可以借此机会获得理论知识、文献调研、工艺改进、质量提高等成果与新技术的有力支撑, 利用高校科研技术和设施的有利条件, 提高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促进传统工艺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
3. 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对学生而言, 双导师制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职业修养, 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增强其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缩短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方面起到了显著效果。
(二)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
1. 以校外导师指导为主, 校内导师为辅的培养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是指校外导师的指导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不仅要在实践过程中担负导师现角色, 而且也负责毕业论文的立题、指导等。它比较适合一些规模大、实验设备齐全, 拥有较强能力的企事业单位, 这些单位可以基于本单位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改进等需求, 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规范要求, 提出一些新药研发、技术工艺改进、药品检测以及管理流程优化等研究课题, 再与校内导师共同给研究生指定研究课题, 在校外导师的具体指导下, 由研究生在企业内部完成。在实践和研究课题的完成过程中, 校外导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校内导师起到配合的作用。
2. 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 校内导师为辅的培养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是指校内导师的指导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不仅要全过程指导研究生的培养, 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 也得跟校外导师一起, 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工作。它比较适合一些小型企业或处于成长中的企业, 由于企业没有完善的科研条件和技术力量, 企业将课题委托给学校校内导师完成, 研究生可将该课题作为自己的毕业课题, 在校内导师的指导和校外导师的协助下, 完成毕业课题。学校导师在指导过程中, 需要保持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与沟通, 充分认识到企业的横向研究与基础研究的区别。
3. 以校企横向课题为合作平台。
学校与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科研单位进行科研合同, 学校签订项目协议, 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科研单位出资, 由学生在学校完成。在此过程中, 学校导师和学生要经常到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科研单位一线交流, 学生定期向校外导师汇报课题进展。
目前, 我校2011级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上采取这三种模式在进行专业实践。根据学校相关规定, 专业实践可采取两种方式灵活进行: (1) 依托学校 (或学院) 与企事业单位等联合建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 (2) 充分发挥校内导师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联系, 聘请符合条件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合作导师, 由校内、外导师协商安排专业实践。从2012年9月开始, 2011级145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正式分批进入实践基地或实践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实践时间不少于12个月。其中进入专业实践基地进行实践的38人, 进入实践单位进行实践的58人, 其余专硕研究生利用企业提供课题, 在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的合作指导下, 进行专业实践。因专业实践尚待进行过程中, 专业实践的具体效果, 还需要几届学生进一步的检验。
二、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专业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一) 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在要求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明确要求,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用学位授予单位与实践部门合作培养的模式, 第一阶段在学校课程学习, 第二阶段在实践部门进行实践学习。这表明, 专业实践不仅是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 而且是直接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性环节。目前, 大多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均是从大学刚毕业学生, 他们缺乏实践经验, 对药学实践缺乏认识, 为了能够达到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目标, 离开专业实践好比纸上谈兵。可见, 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在要求。
(二) 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实施专业实践的基础
专业实践基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实践的场所, 也是学校之外的重要教学场所, 它常依托于社会中的各个企事业单位, 而脱离于高校内部管理的范畴。因此, 做好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是实施专业实践的基础。首先, 做好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正面引导与宣传。对于高校与企事业单位来说, 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双赢的局面, 一方面它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实践场所, 保证了高校教学任务的完成, 另一方面它加强了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联系, 促进了高校与企事业单位成果转化, 同时, 给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带去了新鲜的力量, 为企事业单位储备、考察新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其次, 高校与企事业单位要明确签好协议, 明确双方的权责, 保障专业实践基地的良性运转。其三, 专业实践基地建设要与“双导师制”有机结合起来, 要做好基地校外指导教师的遴选、培训以及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好校外指导教师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的领头作用。
(三) 抓好专业实践的全过程管理是确保专业实践成效的基本保证
专业实践环节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增长实际工作经验, 获取学位论文选题和素材, 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也是达到培养目标必需的重要环节, 因此抓好专业实践的全过程管理又是确保专业实践成效的基本保证。
三、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的设计与探索
沈阳药科大学要求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在申请专业实践前, 要求填写《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 经校内外双方导师和培养单位审核, 通过后方可进行实践。研究生专业实践开始后3个月内要求提交《沈阳药科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中期考核表》, 对专业实践的有关计划和实践情况进行考核。研究生专业实践结束后, 两周内须将《专业实践计划表》和《沈阳药科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登记表》以及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总结报告装订成册提交所在学院接受考核。考核小组由3~5位校内外专家组成, 根据学生本人汇报的专业实践工作, 将评定的成绩填入《沈阳药科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登记表》中。成绩合格者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未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者, 不能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环节。未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者, 本人须提出书面申请, 经学院和研究生处批准后, 重新进行专业实践。为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特召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动员及答疑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2011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共200余人, 参加了本次活动。会上就专业学位教育目前的形势、目前面临的问题、研究生处所做的工作进行了简短的介绍, 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为了积极推动专业实践工作, 学校经过遴选, 建立了多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 主要集中在医药企业、食品药品检验及监督管理系统、医院和科研院所等单位, 反映了我校以药学为主的特色, 从数量和内容上基本能保证实践环节的需要。为了积极推动专业实践工作, 截至目前, 我校先后在全国与39家企事业单位取得联系建立专业实践基地, 聘请了校外300余名符合条件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 保证了专业实践的基本条件和师资力量。2011级145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正式分批进入实践基地或实践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实践时间不少于12个月。其中进入专业实践基地进行实践的38人, 进入实践单位进行实践的58人, 其余专硕研究生利用企业提供课题, 在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的合作指导下, 进行专业实践。
参考文献
[1]邵光华.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 2012, 24 (2) .
[2]刘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高职研究, 2011, (9) .
7.考研专业:艺术硕士专业 篇七
关键词: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理念;课程;方法
经过三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全国已有80余所高校开设编辑出版专业,形成了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始于2011年的出版专业硕士教育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成为编辑出版教育改革中较有特色的亮点之一。首批获批的14所高校都已连续招收了三届学生,在出版专业硕士教育上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从三年来的教育实践看,编辑出版专业教育长期存在的供需脱节的矛盾并没有在出版硕士教育中得到根本解决,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出版业的实际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挖掘其深层原因,对出版专业硕士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尽快实现理论与实践、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迫在眉睫。
一、专业理念教育有待加强
专业理念是在对一个职业的本质和价值属性认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和职业作风。它是专业人才培养最核心的东西,规定着从事于某一专业的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指导着他们从事工作的专业操守和作风态度。应该说,专业理念是专业教育的灵魂,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对出版价值的认识都来源于此。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都应该考虑其培养人才的专业理念,比如法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专业理念;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追求真理、逼近真相、报道真实”的专业理念。但是,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理念,答案却不甚明晰。很多高校对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确有着明确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书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门人才”。但是,这个培养目标代替不了专业理念,其更多地侧重于“术”而忽视了“道”的层面,没有解决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生专业兴趣培养、专业认同和专业理想建立的问题。因此,出版专业硕士培养应该有自己的专业理念。
专业理念是人才培养目标质的规定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只是专业理念的具体表述。两者一个是体,一个是用;一个是内,一个是外。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出版专业人才来讲,首先应该具备的不是从事这项专业的技能,而是他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认同和职业理想。具备了专业理念之后,通过不断努力学习而培养出版专业技能应该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仅仅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不具备专业理念,这样的人才充其量也就是能够从事某项具体出版工作,未必能从中体会到工作的乐趣,甚至也做不好工作。对于出版专业硕士的培养来讲,这点也尤为重要。出版业是文化产业,是一项致力于人类精神文化素质提高和发展的文化事业。强烈的文化属性要求出版人才在精神上具有较高的修养。很难想象,没有较高文化修养或对出版产业的文化属性不认同的人怎么从事精神文化的生产,怎么致力于读者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对此,三联书店的前总经理董秀玉曾明确地指出,在今天的出版界,我们还是要多提倡一些理想主义。①历史上无数的出版家之所以能够在出版史上留下值得我们纪念的伟绩,无一不是因为他们对出版工作有着无限的热爱和无比的忠诚。正如出版家张元济先生所说,“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
在出版专业硕士教育中,专业理念越清晰,就越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兴趣,也越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出版价值观。因此,明晰专业理念是出版专业硕士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对于出版专业硕士教育而言,就是要强化出版专业教育理念或出版理念,就是要加强学生对出版工作的认识,培养其形成应有的态度和理想。
二、课程体系应进一步完善
长期以来,出版专业教育被业界诟病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培养的出版人才没有专业背景。早在2003年,《中华读书报》就在一篇名为《编辑出版专业面临就业市场考验》的文章中谈道:“记者专门搜集了近期各个出版社的招聘广告,几乎没有找到一家出版社点名要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生,而且很多都只考虑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比如,北大出版社今年的招聘计划中规定,应聘编辑职位的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而且是韩语、德语、计算机、生物、电子学等热门专业的毕业生,英语和计算机水平也要达到一定级别,否则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②应该说,出版专业硕士教育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观。从生源结构上来看,出版专业硕士是面对不同专业的本科学生招生的,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专业背景问题,有利于培养出版界所倡导的学者型与专业型编辑,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有专业背景的生源,并不意味着专业教育质量的必然提高。要提高出版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尤其是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根本上还应该从改善课程体系入手,这样才能提高出版专业硕士培养的科学性、实践性和专业性。
具体而言,课程的设置既要做到专业为用,又要兼顾通识为本。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定位在于培养高层次的出版专业人才,而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又与通识教育密切相关、互为补充。没有“树人理念”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将成为没有价值依归的单纯技能培训,出版人才最为核心的价值理念、职业操守的培养也将无从谈起。而没有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又不能适应出版业变化的需要。只有二者兼顾,才可相得益彰。
在国内出版教育学习美国经验及自身多年摸索之后,已经通过鼓励联合专业或双科专业培养初步解决了通识教育的问题。而专业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旧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即如何按照预期定位把出版专业硕士培养为应用型人才的问题。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任务是服务出版业,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相比,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其重要特点。出版人才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否胜任各项出版工作,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重要特色。
nlc202309040908
作为一种校内教育,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来解决。在这方面,国外的出版教育有诸多可资借鉴之处,他们的课程设置往往充满务实精神,绝大部分课程都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学校与产业的结合,鼓励通过专业性极强的实践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出版业的需要。如美国佩斯大学出版硕士学位教育的7门必修课中有5门是实践性极强、有利于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课程,分别为图书设计与生产、杂志设计与生产、出版财务管理、编辑原理与实践、出版营销原理与实践。
这些都为我们修正与完善出版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提供了启示,一是要加强实践性内容的学习;二是要提高学生实践课的比重,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练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国内一些高校已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河南大学出版专业硕士教育就对此前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很大改革,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更加强调课程安排的实践导向。例如,图书编辑课程要求以学生图书仿真训练为中心,要求学生完成一本书策划、编审、排版、印刷和发行的全环节实践训练,然后聘请业外导师团评讲评优。此类课程体系的设置才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出版专业人才。
三、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
出版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当然需要从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去获得,但这并不能成为校内教育逃避责任的理由,出版专业硕士教育很大一部分的构成仍旧是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仍旧是出版专业硕士获取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在实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完善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上,强调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再好的课程体系也不能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效果;而没有好的课程体系设置,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在完善了课程体系之后,紧接着就是教学方法的具体实现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教师的主导性,造成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差,尤其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动意识。作为实施实践性、理论性、专业性兼顾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应以出版专业硕士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鼓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有不同于教师的独特见解,鼓励学生进行模拟实战的出版实践与训练。在具体方法上,可以视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而选取不同的方式。
在这方面,我们仍旧可以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出版硕士教育方法。以美国佩斯大学、英国斯特灵大学等为代表的出版硕士教育都十分强调教学中的研讨性和互动性,他们的出版教学主要以讲授课、研讨课、小组辅导课为主,后两种教学方式都是研讨性和互动性的,学生需要在课外看完老师开列的参考书目,并在研讨课和小组辅导课上进行相关讨论。学生可以在课上就教师的讲解发表各种观点和看法。这种互动式和研讨性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原创性思想,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提升他们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因此,教学方法的改进绝不是一句空话,它有着很大的实践空间与改善空间。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教学方式的改进。
教学方法改革,除了利用好现有师资,还需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探索出一条新路来。其中一条较好的途径就是开门办学,把出版界富有经验的出版工作者请到学校来,不断充实和改善师资力量,实现课堂和实践的有效对接,增强学生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在这方面,现已开设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大部分高校都在探索实行双导师制。应该说,把出版工作者请进来,把出版专业硕士带出去,是出版专业硕士培养中一种极具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只是在实践中有很多要改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还没有与校外导师建立较为完善的协调联动机制与激励机制,使得校外导师不能真正参与到专业硕士教育中来,其结果是造成了校外导师只是挂名导师或徒有虚名。只有把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的教育机制充分利用起来,才能比较彻底地改善教学方法的问题,也才能比较彻底地解决出版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
专业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构成了出版专业硕士培养的主要问题。专业理念意在培养出版专业硕士的出版精神,课程设置旨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而教学方法志在达成出版专业硕士的培养效果。中国出版业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也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诸多极具创新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的人才。作为以培养出版高级人才为己任的出版专业硕士教育,应该更具变革精神,与变革的中国出版共同进步,从而为中国出版的繁荣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孙韵,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注释:
① 朱侠.出版人要有理想和激情[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8-20(04).
② 任羽中.编辑出版专业面临就业市场考验[N].中华读书报,2003-4-23 (05).
8.考研专业:艺术硕士专业 篇八
2018考研专业:建筑学硕士全面解析
*专业介绍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研究人类建筑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创造适合人类生活要求的形态环境。建筑学在广义上包括建筑物、建筑群、室内外环境、人居环境、城市与村镇、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建筑技术科学及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聚集、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同时也为建筑学开拓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建筑学下设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和建筑技术科学四个二级学科。
*院校排名
建筑学硕士院校排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
*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0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考试大纲及命题要求
《建筑学基础》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ll参考书目:教材:高等学校的教学参考书:1.《中国建筑史》中国建工出版社2.《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中国建工出版社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工作也是不错的;另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房地产行业从事房地产开发。
9.关于会计专业硕士教育发展的探讨 篇九
关键词:MPAcc教育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在对我国会计职业状况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情况调研的基础上,2003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在我国设立MPAcc(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这一举措,无论是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是对于我国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自2004年我国首批经批准开设MPAcc专业硕士学位的21所高校和机构开始招生以来,至今我国的MPAcc教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我国MPAcc教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第一,目前我国MPAcc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公司、金融机构的会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人员,相当多的政府及非营利组织机构的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没有真正参与进来,MPAcc教育对象的范围仍需扩大。第二,MPAcc教育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沿用或照搬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线的学科课程体系,其培养模式是学术型硕士研究教育培养模式的翻版,课程设置未能充分体现MPAcc教育的特色,具体体现在实践性不强、创新性不足、未能很好体现差异性和灵活性。第三,师资队伍短缺。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缺少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他们所能够传授的知识主要是理论知识,或者说大量的基本原理和国外的实际做法,而这些是不能够满足学员需求的。为确保我国MPAcc教育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本文将从培养目标、招考制度、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师选择五个方面对我国MPAcc教育发展提出建议。
明确培养目标
明确会计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目标是MPAcc教育的首要前提。目前,普通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以培养能够影响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科研型、科技开发型杰出人才为己任。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会计界应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作为我国培养高级会计实务及管理人才的最高学位,应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因此,MPAcc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有别于普通研究生教育,注重专业理论与会计职业胜任相结合,着眼于国际化财经人才职业素质,将培养能够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具备会计职业胜任力、适应较高职位的会计管理工作的高级会计人才视为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
加强MPAcc的招生与管理
提高MPAcc的入学质量,选拔优秀人才,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基础。目前MPAcc的招生对象为本科毕业和从事会计或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两年以上者。为扩大优质生源,应加强招生宣传工作,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拓宽招生渠道,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横向联系,鼓励优秀的在职人员报考,这样不仅可以使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毕业生能够有所作为,而且可以提高实务界对MPAcc教育的认可程度。
与此同时,应进行招生与考试制度改革,在现有考试方式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基础上,规范笔试部分命题工作,确保命题的科学化。在面试部分,加强复试中对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增加面试在考试中的比重,给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在招生过程中,各培养单位要健全自我调节机制,在扩大自主权的同时,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严格把好“入口关”,处理好自律与自主的问题,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既能主动适应国家、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又能保持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建立“能力中心”培养模式
MPAcc教育应以职业胜任能力为教学目标,以能力为教学单元,以学员是否具备某种能力作为衡量教学进程的基准,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重视及时反馈,重视学员自我能力的培养,强调个性化教学,以学员为中心教学。在MPAcc教育过程中,一是让学员熟悉环境,理解职业能力分析表;二是进行人学评价,包括学员自评和教师根据其经历、学历和已有成果状况对其继续的评价;三是“因人而异”地制订出各学员的培训目标和路径,制订出具体的培养计划;四是教与学的实践,学员在老师指导下,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不受时间限制,以达到规定的能力标准为准;五是评估是否达到规定的质量和能力标准。
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一)课程设置应与培养目标密切相关
MPAcc课程体系设计必须紧紧围绕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展开。即要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使学员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建立其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有效锻炼和全面提高。这是贯穿课程体系构建始终的最基本的指导原则。课程设置应立足于“拓宽基础、淡化专业、重视应用”这一原则,构建会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规定核心课程、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及其他必要的教学环节,修订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形成MPAcc教育的总体框架和要求。通过构建学科基础、建立模块课程、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拓展人才培养模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尤其对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极为有效,有利于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员个性的发展,更好地解决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适应问题。
(二)增强课程的应用性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育服务于实践是MPAcc教育的宗旨。在课程设置上更应以此作为指导,以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实践为核心,突出课程的实用性。为了进一步丰富MPAcc学员知识内容,拓展知识领域,应加强与会计行业、实务界紧密联系,定期邀请理论界和实务届的专家、学者以及知名企业的高级财经管理人员能走入校园,为MPAcc学员开展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解读当前经济形势等前沿问题,与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MPAcc学员能够获得最新的理论和信息。
(三)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
为提高学员的素质和能力,注重经验和技术的学习,MPAcc教育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除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外,还应强调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授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MPAcc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它是由老师提供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然后给学员提供问题发生的背景,并给学员指出该问题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让学员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进行抉择。学员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抉择,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通过建立MPAcc教学案例库,满足MPAcc各培养院校案例教学的需求。
2、情景教学。情景教学也是MPAcc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工作情境,然后让学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在这样的情境下开展具体的活动和工作,从而体会工作中的不同感觉,来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情景教学在进行的时候难度比较大,因为模拟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找到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做指导,对模拟的效果进行点评,指出模拟中的优缺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沙盘模拟训练。沙盘模拟训练是将学员引领进入一个模拟的竞争性行业,实战演练模拟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竞争。学员可通过业绩的盘点与总结,反思决策成败,解析战略得失,梳理管理思路,暴露自身误区,并通过多次调整与改进的练习,切实提高综合素质,感悟经营决策真谛,通过实战模拟演练完成体验式学习。沙盘模拟培训特有的互动性、趣味性、竞争性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在培训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充分运用听、说、学、做、改等一系列学习手段,将学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很快实践与运用。
教师选择
10.考研专业:艺术硕士专业 篇十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跨专业,研究生,培养
近年来,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我们国家对于医师从业管理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政策层面的改革引导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作为培养应用型医学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模式,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各医疗单位和医学相关专业考生的认可,成为大部分考生在选择报考临床医学研究生时的首选。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把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显得愈发重要。目前,我国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整体的培养模式研究较多,也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革思路,如上海已经实行的以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临床医学“5+3”人才培养模式[1]等。然而,由于生源有差异,水平和能力有高低,如果只是采取简单的“一刀切”的模块化培养模式,必然会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水平良莠不齐,少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甚至会完不成培养任务,达不到培养的预期目标,培养的学生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因此,要全面、有效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要结合学生不同特点分类培养,在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机制等方面做到面与点的有机融合,既要确保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推进,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1 生源类型,生源特点及形成原因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划分一定的层次类别,能更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从目前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生源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②非临床医学本科的医学相关专业毕业,其中主要包括:a.临床医学类相关专业毕业(如影像医学、检验医学等);b.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等中医类专业毕业;c.护理学专业毕业等。③临床医学专科毕业以及专升本毕业。④非临床医学专科毕业以及专升本毕业。除了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外,以上第②、③、④类来源的学生都可以定义为临床医学跨专业硕士研究生。
完善培养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做到以生为本、强化实践、质量优先[2]。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必须首先掌握学生的特点。相对于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的学生而言,跨专业学生有其特定的优势,在转入临床医学学习时,可以在新的学习过程中结合其之前的所学,发挥其所长,具有专业交叉的优势,形成知识互补,但有时又会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到新知识的接受;另外一个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劣势,也是跨专业研究生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这部分学生其临床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影响到研究生阶段的临床专业学习。
形成原因:①入学前所学专业不同,原开设的课程与临床医学有差异,所学的内容与临床医学仅部分交叉,其掌握的临床医学系统知识相对较弱;②部分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会选择放弃临床实习而全身心的投入理论学习,特别是部分跨度比较大的应届考生,由于考试科目与所学科目的差异,很多时候要从头开始自学一部分临床医学知识,造成临床实践时间减少;③由于跨专业学生在入学之前其学习的内容、培养模式及教育理念和临床医学均不同,导致部分学生在转入临床医学学习时适应期较长。
2 改进措施
要解决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必须在兼顾整体研究生教育的情况下,抓好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整体培养水平。
2.1 严把招生质量关,建立基于实践能力考核的研究生入学评判体系
目前研究生的招录模式主要还是以理论知识的考评为主,这种招录方式不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能较快较好地适应临床医学实践工作,如果招生时只重理论而轻实践,必然会给后期的临床实习培养带来隐患,学生不能完成临床实践任务,甚至有可能造成医疗事故。因此,在招录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以往的以理论为主的考核方式,加大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考核方式可以参照执业医师的考核要求,利用实例分析、上机操作等多种实训手段,有条件地采取结合“标准化病人”的考核方式来对考生的医学实践操作技能与临床思维能力进行综合考查、科学评判,确保招生质量。对于跨专业报考的学生则要考虑其特殊情况,在确保临床基本操作考核合格的前提下,结合其所学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察,同时可以适当放宽待录取专业要求的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要求。
2.2 分类制定培养计划,整体与个体相统筹
在考虑到整体的研究生教育的前提下,结合转专业学生的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制定培养体系。对于医学专业毕业的非临床专业毕业学生,由于这部分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医学相关知识,在开设课程上可以考虑与临床专业学生一起学习,同时鼓励其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适当选修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对于非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包括中医系列和护理学等毕业的考生,在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其前期所学学科的差异,必须有重点的增加相应的医学课程,可以通过以下主要途径:①加开临床医学专业选修课;②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在校本科生开设的相关医学课程;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学校同时要增加投入,一方面鼓励本校教师开设适应实际需要的网络课程,另一方面对学生在其他网站的学习给予一定的资助。对于额外增加的学习内容,其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尽量在不影响学校开设的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为主,并要求取得相应的学习证明或成绩。
2.3 建构临床轮转实习体系,加强临床基本功训练
考虑到大部分跨专业的学生特点主要是其理论基础强于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研究生进入专科实习前必须进一步强化其整体的临床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通过建构适应研究生教育的临床轮转实习体系,通过重新进行临床轮转实习,使学生构建起更加完整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和进一步提升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考虑到研究生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临床轮转的时间不宜过长,可以考虑安排半年左右的时间,进行除所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外的全医院的临床轮转实习,并加强出科考核。通过临床轮转实习,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整体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水平。经过临床培养、考核合格后才允许其进入专科培养[3],该临床轮转实习体系也可以对所有有需求的学生开放。
2.4 强化医院统筹管理,构建协同带教体系
与学术型研究生的“重科研、轻临床”不同,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会出现“重临床,轻指导”的现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监督和培训工作重视不足[4],有的导师会因为一些客观原因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管理和指导。学生会被要求参加繁重的临床工作,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研究生从事的只是最基础的如病历书写等工作,对于比较专业的内容得到的指导和操作的机会较少,达不到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目的。特别是对于跨专业报考的学生,如果纯粹靠其自身在临床学习摸索,不仅效率低,甚至有可能因为操作不当引起其他后果。在专业学习方面,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学习效率,研究生除了自己的导师以外,医院或科室要抽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为人师表的一线医师组成带教导师队伍[5],协同指导,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研究生的专科学习管理到位,并及时与学生的导师进行交流反馈,对学生专科学习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并出具考核意见,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依据;医院或科室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带教效果好的指导小组成员在职称晋升、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2.5 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体系,将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
建立一套科学的毕业考核体系尤为重要,学生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尤其是专业学位的学生,毕业后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能学以致用才是合格的毕业生。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中,采取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做到学术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在学生毕业时既要考核其作为研究生应具备的研究思维能力和科研水平,也要对医师规范化培训所要求的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的能力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通过规范化培训规定的培训内容考核,对于规范化培训成绩有不合格的学生,延期毕业,以保证每一位毕业学生的质量,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达到一名合格医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汪玲.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以上海“5+3”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49-54.
[2]夏东伟,刘恩贤,张燕,等.地方高校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6):10-13.
[3]杨伟吉.浅析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型培养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15,97.
[4]祖雅琼,陈洁莉,李丽剑,等.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7):526-528.
11.考研专业:艺术硕士专业 篇十一
随着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日益扩大,专业学位教育正在成为一种新潮流。专业学位硕士是相对于传统学术型硕士而言,如MBA、MPA等。起,教育部决定将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招收应届毕业生并发放“双证”。但对于专业学位硕士,不少考生和家长曾有一定的偏见或者误解,他们认为专业学位硕士“含金量低”。由于这种心理,山师大、山建大等不少高校曾出现过这种状况:部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专业最后未能招满。
山东省招考院有关专家介绍说,随着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扩大,专业学位教育正在成为一种潮流。而今后的.专业学位教育还将逐渐与特定职业(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相结合,成为国际上通行的“职业学位”,即只有获得这种学位才能进入某一行业从业。透过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到,在未来研究生教育中,专业硕士学位将成为人才的摇篮。
据山师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张维军介绍,从目前的情况看,考生第一选择还是传统的学术型硕士。传统的学术型硕士更侧重科研和学术,一般学制3年;专业学位硕士更侧重实践和能力,一般学制2年。其他的两者并没有太大区别,目前多数学校也会对专业学位硕士的学生提供公费和奖学金名额。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以在职攻读、非全日制攻读为主,在每年招收计划中,专业学位研究生仅占10%.山建大研究生处处长张志刚说,我国将会继续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比如不少高校今年将会把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数5%的计划调至专业学位。,专业学位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数量比例有望达到1:1.而这种发展趋势上的变化,也是山东高校热增该类研究生招生的主要原因。
12.考研专业:艺术硕士专业 篇十二
由于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广、薪酬高,所以经济学一直是传统的考研热门专业,今年也不例外,除了金融学、财政学之外,金融硕士也日渐成为同学们比较青睐的选择。的考研已经拉开序幕,考研的同学从现在开始就要考虑要报考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专业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经济类的同学该如何报考自己的院校专业。
经济类的同学在报考时,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要考学术型的研究生还是专业型的研究生”。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性研究生都是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我们以金融学硕士和金融硕士为例来说明二者之间的主要差别。
一、培养方向上的差别,金融学硕士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而金融硕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学校从去年开始要求所有的金融学硕士必须直接读博士就体现了这一点。
二、学制上的差别,金融学硕士一般是三年,金融硕士一般是两年。
三、招生人数上的差别,从今年的情况来看,金融学硕士的招生有所减少,一方面是因为总的学术型的招生人数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985学校的保送比例增加了。相反,金融硕士的招生人数大大增加,原因在于国家大幅度提高了专业硕士的招生比例。届研究生中将有35%是专业硕士,年将会达到40%。
四、考试科目上的差别,金融学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一、数学三、金融学综合,金融硕士的考试科目一般为政治、英语二、经济类综合能力联考/数学三、金融学。全国有7各学校作为试点取消了数学三这门考试科目,而改为经济类综合能力联考,今年很有可能会有一些学校取消数学的考试,请广大考生一定要注意。
五、毕业证书上的差别,这个差别有可能是广大考生最为关注的,因为许多考生还认为专业硕士就是在职硕士,毕业只发一个证书,这个想法是绝对错误的。二者都发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差别在于一个为金融学硕士,一个为金融硕士。
其次,比较一下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学术型和专业型的`分数线,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感受。首先今年学说和专硕的国家线都是340分。其次分析一下34所自主划线学校,就可以知道学术型的分数普遍线还是要高于专业型的。差别最大的是武汉大学,学术型的390分、英语要求65分,专业型的355分、英语要求60分,学术型比专业型高35分。其次为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高30分。今年有五个学校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的分数线一样,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其他的差别在20分以内。你可能会说你这样的比较不科学,是的,英语一比英语二难度要大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样的比较可能不太科学。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学术型的分数线难度还是高于专业型的,不仅考试难度大,而且分数线也高。2.专业硕士竞争日益激烈,从考研时学硕专硕分数差别非常大到今年差别不大甚至持平。在他的背后必定是专业硕士报考人数的持续增加。3.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别非常大,同是34所自主划线院校,武汉大学学硕要求390分,专硕要求355分。而兰州大学学术仅要求335分,专硕要求320分。
研究生入学考试真的是一门学问,从报考到复习再到复试都是有技巧有规律的,不懂的人总是“不知者无畏”,直到头撞南墙碰的头破血流才知道回头,请2013年考经济学专业的同学务必慎重报考。
1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制度的比较研究 篇十三
(一) 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制度的发展历史。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教育硕士学位于1936年由哈佛大学设置, 至今已经走过了近80年的历程。最初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是对一个人任教资格的认定, 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因此, 教育硕士是伴随着学位设置的发展而产生的。中世纪欧洲大学是学位设置的发源地, 以巴黎大学为例, 那时要获得硕士学位, 首先需在校学习了规定的年限后, 并通过包括学术、技能、智力及心理品德的相关考核和测验后, 再推举到当时的大学总监, 最后由教会批准, 便可授予硕士学位。1学生一旦获得巴黎大学的硕士学位, 便具备了不再经过考试即可到处任教的资格与权力。
19世纪初, 柏林大学的创始人洪堡进行了高等教育改革运动, 在研究生教育上, 洪堡提出了学术自由, 学生的任务是独立进行科学研究, 而导师则是对学生的研究进行指导。这使学位授予具有了明显的学术性倾向, 硕士学位的设置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需要更多类型的人才以适应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 专业学位的学位类型出现了多样化趋势。与此同时, 教育硕士作为专业学位应运而生以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1936年, 在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的倡议下, 开设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二)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制度的发展历程。
中小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基础教育资源———中小学教师, 但我国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发展较晚。中央于1993年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纲要中提出要改革和发展我国的教育, 根本大计就是要建设一支稳定的、结构合理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经过国务院的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对在我设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调查后, 《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于1996年由国务院第14次会议审议通过, 会议选取了十六所高校作为全国首批试点院校, 这标志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开始设置。第二年9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正式入学。2000年, 我国首批教育硕士获得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至此, 我国教育硕士学位获得初步成功。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院校不断增多, 招生规模逐渐扩大, 教育硕士的专业领域也在不断增加。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工作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二、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招生问题。
高校为了增加收入渠道, 而盲目扩大教育硕士招生, 降低教育硕士录取标准, 降低专业课考试难度, 这将导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员的培养质量下降, 影响了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制度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 我国教育硕士招生灵活性不足。教育硕士招生是通过全国联考进行的, 其招生一般是按照教育学、心理学、外语3门国家联考的科目分数来划定的;政治理论、专业课作为参考分, 由各高等学校自行命题;作为考查入学者综合能力的面试, 往往被各高等学校忽视, 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的培养单位为保证招生数量, 只把全国联考的成绩作为录取标准。实行全国联考, 划定统一的录取标准, 招生管理统一规范, 这与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研究生教育体系是相适应的, 基本符合我国国情, 但在招生方面灵活性不足, 导致一些业绩突出的教学业务骨干和贫困地区的部分教师被拒之门外, 这进一步加剧了优质生源不足的问题。
(二)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教育硕士不同于研究型的教育学硕士, 它是实践性的专业学位, 这要求教育硕士的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外, 还要具有中小学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因而, 教育硕士导师在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功底的基础上, 应该具有中小学实践教学的经验。然而, 现实情况是我国教育硕士的教师多是学术性教师, 缺乏中小学教学的实践经验, 仍以培养学术性的教育学硕士的教学方式受教。这就造成了教育硕士研究生缺乏实践环节, 性质偏向学术性, 难以达到教育硕士要求的标准。而且随着传统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硕士招生规模的扩大, 一个研究生导师不仅要给本科生上课, 带更多的传统教育学硕士和教育硕士, 还要从事自己的科研项目, 然而导师们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 这严重影响了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 课程设置问题。
课程设置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设置可以说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心脏。目前我国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仍然不够完善, 还存在不少问题。这里主要提出两个问题:其一, 教育硕士与传统教育学硕士在课程设置上的相似性极高。这样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职业性与务实性的特征要求。其二, 课程结构不合理。曾经有学者对全国首批16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学校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得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语及教育类课程占总学时数的65.9%;专业课程仅占整个课程体系课内总学时数的34.1%, 对任一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来说, 必修公共课的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比例高达91.5%, 而选修课时数只有72学时, 仅占总学时数的8.5%。由此可见, 必修公共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比例失调。 (2)
(四) 监督评价体系构建问题。
建立监督评价体系是保证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现阶段,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制度还处在探索发展时期, 监督评价体系还不健全。我国关于这方面系统的理论较少, 且主要来自于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者的主观认识和经验总结, 相关实践特别是学校内部的监督评价实践很缺乏。在监督评价主体方面, 我国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监督评价基本上只是政府行为, 监督评价主体单一, 并且只注重结果, 缺乏对过程的监管。单一的监督评价体系, 没有给社会留下一定的空间。虽然社会上也存在一些民间评价组织, 但他们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不强, 还不够成熟完善。
三、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制度相关情况
(一) 招生方式灵活, 具有较大弹性。
我国与西方多数大学在招生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对于我国的“统一”, 西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则更强调“自由”和“灵活”。其表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硕士对生源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 凡是有兴趣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者都可以报名就读。各高校具有自主招生权, 不存在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 且入学考试成绩也不是研究生录取的唯一标准。例如, 美国采用的招生方式是个人申请加专家推荐, 除了要具有学士或硕士学位证书和GRE成绩外, 还需要至少两封专家推荐信, 才具有递交入学申请的资格。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硕士招生的“灵活”还表现在他们对许多专业入学要求的表述较为笼统。例如, 英国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要求上写道:“一般要求有本科学历并获得相应的学位, 但如有与所学研究生课程相关的丰富经验者, 也可报名”, “要求有适当的工作经验”, 等等。
(二)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具有准确的角色定位。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师资结构单一, 这与我国教育硕士培养起步晚、经验不足和大学扩招有关。而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起步早, 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形成了高质量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美国从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教师主要分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专职教师是在高校里具有正式编制的教师, 主要教授教育理论知识;兼职教师是在教育领域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教师, 主要教授实践操作。西方发达国家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 能准确定位师生角色。以澳大利亚为例, 他们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教师很少直接进行课堂授课, 教育硕士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基本都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教师则对于学生在学习研究或论文写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疑, 他们以指导者而不是传授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
(三) 课程结构清晰, 突出核心课程。
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专业类型多种多样, 各专业之间存在课程重复与交叉现象, 因此课程设置十分灵活。在课程结构方面, 较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臃肿, 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硕士课程结构清晰合理, 主次分明, 特别突出核心课程的重要性。英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时数数倍于其他专业, 其基本课程结构是“2+4” (2门核心课程+4门选修课程) 。2门核心课程中有一门是所有专业都必修的, 另一门则是本专业的概论性主课。而“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不被独立设置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 这些课程所包含的原理、技能和方法等则被巧妙地结合到其他课程中。 (3)
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 各高校拥有自主办学权, 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和研究生各自学习目标的不同, 设置多种课程选择。例如, 澳大利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提供了三种学习路径供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三种路径包括: (1) 纯课程选择, 即只需修课程不提交任何研究成果; (2) 课程加专业设计, 即除了修课程学分外, 还需提交提交一份专业研究课题; (3) 课程加论文, 即修满课程学分外, 再提交一份传统意义上的学位论文。这是具有充分灵活性和科学性的人性化课程设置, 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背景和兴趣选择课程,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 监督评价体系完善, 具有政策保障。
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制度起步较早, 培养体系已经成熟, 具有完善的内外部质量监督评价体系。例如, 美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内部监督, 一般主要来自于高校自身对教师、学生和课程的监督和批评意见。外部的质量监督, 不仅包括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 还接受一些社会团体组织和民间评估机构的监督评价。此外,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颁布各类政策文件或指定规章、章程, 使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质量监督评价体系更加标准化、系统化。例如, 英国教育与就业部在教育硕士学位课程培训上, 发布了包括《教学:高水平、高标准———对初任教师教育课程的要求》、《初任教师教育的标准和质量评估框架》、《教师训练局资助的在职培训课程视导和评估程序》等文件。这样, 即使各高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式各不相同, 也能使其管理监督有章可循。
四、西方发达国家成功做法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一) 在国家监管下尝试多种招生方式。
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紧缺、高校教师质量有待提高等实际国情,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自由”招生方式, 规范统一的招生制度更加适合我国现阶段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制度的发展水平。但规范统一并不等于“死板”和“一成不变”, 我们可以尝试采取灵活的招生方式。除了传统的全国统一考试外, 可以尝试从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或者具有教学经验的优秀中小学骨干教师免试入学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有利于提高教育硕士的生源质量。在国家层面, 国家从宏观上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进行控制。由于录取分数线由各高校自主确定, 国家只制订招生计划, 会造成高校为了自身利益, 盲目降低招生标准, 致使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 国家应加强对高校的宏观管理, 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录取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
(二) 充实教师队伍, 优化师资结构。
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的质量, 必须对现有的师资队伍结构进行调整, 优化导师队伍。按照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实用性”的培养目标, 要求教师队伍不仅要符合普通高校教师的一般要求, 还要具备前沿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熟悉基础教育教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并且具有丰富的基础教育实践经验。因此, 除了高校本身的教师外, 还可以外聘一些具有丰富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经验的中小学优秀教师加入现有的教师队伍。传统的理论知识便可由高校教师教授, 而外聘教师则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进行指导, 这样不仅可以优化教师队伍, 还可以紧密联系高校教师与基层一线教师, 相互学习。
(三) 调整课程结构, 增强课程选择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其实用性、职业性和实效性的特点。优化课程设置, 要特别处理好三个关系: (1)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关系; (2) 教育基础课程与专业类课程的关系; (3) 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关系。调整课程结构, 突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核心课程是处理好各类课程关系及解决课程比例失调问题的关键。在基础性方面, 注意夯实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现代教育意识、理论意识和理论思维。更要增加社会实践机会, 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另外, 西方发达国家为教育硕士提供了多种学习路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选择课程, 大大增加了学生在课程选择上的自由度。
(四) 完善内外监督评价体系, 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质量。
完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监督评价体系, 就要建立包括国家、学校和社会的多重评价体系, 提高我国教育硕士的质量。首先, 国家要颁布相关政策和法规, 规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教学工作, 提高培养质量。同时, 国家的相关教育部门还要定期对各高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工作进行视察和评价, 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监督评价体系。其次, 高校自身要建立好内部的监督评价体系, 加大监督职能和自我评价力度,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提高效率。最后, 要广泛接受社会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监督和评价, 可以建立一些民间监督评价组织和机构, 进一步完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部的监督评价体系。
摘要:我国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制度起步较晚, 还处于探索时期, 在其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已非常成熟, 且具有丰富的经验。本文对我国现存的包括招生、师资、课程设置及监督评价体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关于这几个方面的情况。通过比较, 找到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制度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西方发达国家
参考文献
[1]邬志辉, 董燕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历史渊源与目的定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17 (01) :88、89、93
[2]曾夏芳.中美比较视野下我国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10.
[3]舒晓燕.澳大利亚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莫纳西大学为例[J].产业与科技坛, 2008.7 (10) :253-254.
[4]袁锐锷.中英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 200 (03) :26-29.
[5]顾明远.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十年的思考与建议[J].教师教育研究, 2008, 20 (05) :1-3.
[6]石娟.我国教育硕士招录的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07 (02) :22-23.
[7]王克勤, 盖立春.对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反思及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08) :38-40.
[8]石长地, 白向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三大落差[J].中国高等教育, 2005 (10) :25-26.
[9]关尔群.关于教育硕士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科学, 2003 (04) :53-54.
[10]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Britain 1999——TheOffice Yearbook of the United Kingdom.London:The StationeryOf-fice, 1998:128.
14.中国奢侈品管理专业将开门招硕士 篇十四
“奢侈品管理”这个专业对于国人来说或许还很陌生,但它在欧洲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并被称为“高贵专业”。与北大、清华、复旦等兄弟院校将奢侈品研究专业定位为EMBA教育类型不同,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将该专业上升到了研究中心级别。该中心主任朱明侠表示,“我国已经形成了奢侈品消费阶层的事实,怎样引导中国的企业去面对这样的一个市场?怎样研究外国企业的奢侈品品牌?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分析和研究它。”
与普通专业不同的是,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奢侈品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由于要赴欧洲的奢侈品工厂、专卖店等实地考察,因此培养成本较高,3年下来总共要交纳20万元的昂贵学费。这个收费标准的确立主要是参考了该校普通(单考)硕士(15万)的学费标准,但低于MBA标准。该专业主要面向奢侈品行业的高级管理者和有志进入奢侈品行业的企业管理者招生,普通学生也可报名。
学生入学后,前两年将在校内学习微观经济学、奢侈品消费者行为学、奢侈品客户关系学等12门专业课程。第三年,学生将赴欧洲实习,实地考察巴黎、摩纳哥、米兰的奢侈品工厂、专卖店,参加当地的奢侈品峰会论坛及展览会等活动。授课老师除了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的教授外,还有来自法国、意大利、摩纳哥等国的奢侈品研究专家,目前,担任教学工作的六位国外专家都已签约。
对于学生的学位授予问题,针对“奢侈品研究硕士”这一提法,教育部国务院学位质量监督与信息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研究生专业的名称变动,需报教育部审批公布,但对研究生的具体研究方向不作限制,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和自身宣传需要决定。不过从学科目录上,所谓的“奢侈品研究硕士”的正规称法应当是“国际贸易硕士”。
教育部对这一从研究对象到收费再到称谓都“奢侈气息”十足的硕士专业表现出了较大的宽容,但国内多位学者和媒体却对此表示出了质疑和担忧。有专家称,过早新兴起来的奢侈品消费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负面影响是深刻而全方位的——财富的无序挥霍和浪费,传统人文精神的流失,伦理道德的异化……
15.考研专业:艺术硕士专业 篇十五
我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句号。选择了考研路,大家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与目标。不能被外面的一些东西干扰。说说我自己的情况,属于专升本的学生,选择考研这段路还是有一定的艰难。现在回顾过去的那一年,感觉很充实,同时有着遗憾。
我开始准备是大三下学期,真正全心全意投入准备复习是4月底。
►教训篇
1、发现自己感觉自己成绩不是那样的,果断查分。
当考研成绩出来时,感觉自己某科成绩太差,嫌弃查分麻烦就果断放弃查分的机会了,当时我朋友还说我怎样那样对自己不负责。我当时就想查分查出来也不能进理想大学的复试,所以就放弃了。哪只今年大多数高校学硕降分了。所以如果你们感觉成绩不会那么差,果断查分吧,不管能否有机会进入复试,对自己负责,给自己的付出要一份答案。后来听别人说,我们教室有个人查分,找回来10分。
2、选择了考研,千万不要去找工作,更不要去面试,不用关注就业信息。
考研的时候,去面试了一个单位,感觉自己即使读研出来都不一定能进入那样好的单位,就想不读研就能去个好单位,何必读研呢,然后就有些放弃考研了。最后工作也没有去成。在考研的时候,看到别人找到好的工作,或许你读研出来找的工作都没有那么好,千万不要放弃考研,就选择工作了。虽然读研出来还是要工作,或者读研为了找更好的工作。但是你要想想,很多东西不是你想的那样。自己要保持一个继续求知学习的心态。说不定你读研出来才5000一个月,你没有读研的同学工作不到一年就1万一个月月。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你不要想到我读研出来还不如本科生,或者其他的。
3、明确报考学校是不是自己真的想去的。
最后,希望大家一定要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当时自己就感觉自己报考的学校不怎样,不是自己想要的,也有点气妥。你们决定报考学校前,一定要向考上的学姐学长多多了解,比如学风、导师、环境。这个完全是个人建议,感觉把目标定高点,等到考研报名的时候,发现自己复习的不好,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再改学校。有时人是逼出来的,你不知道你的潜力多大,目标高了,有些动力更强了。纯属于个人观念。
►心态篇
选择考研,可能选择了孤独,放弃了一些娱乐。当时准备考研的时候,我一个人跑去找教室,找位子,教室一个人都不熟悉。特别是看数学的时候,经常会不懂,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吧,不会懂得题必须要解决,我只有厚起脸皮问别人,问了一个又一个,因为有些同学不会常在。有时在教室,看到别人认真的看书,自己想偷懒的时候,更有动力了。大学认识的人很少,因为这一年准备考研,发现这一年认识的人是最多的。
考研到了后期,特别是12月份,看着自己很多没有复习好,很容易否定自己,自己放弃,每天上自习心不在焉,这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自己要给自己加油。因为我发现周围很多人到了后期就是自己选择放弃了,包括我自己。那时坚持不放弃,坚定目标,或许结果又不一样。所以到了后期,一定不要被自己打败,即使感觉自己复习的太差,但是不知道结果你也不知道会怎么样,所以一定不能放弃,要一直为自己的目标奋战、加油↖(^ω^)↗。北大高分咨询邓老师微信:xinxiangx 666
16.考研专业:艺术硕士专业 篇十六
不再寄发准考证 考生要自己下载打印
和往年不同,年考研报名招生单位将不再给考生邮寄发放《准考证》,考生要自己从网上下载准考证并打印,时间为2011年1月1日至14日。2011年1月15日至1月16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月17日进行)将举行考研全国统一考试。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一般于2011年4月底前完成。
和往年一样,在2011年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林业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类别可设置单独考试。
与往年不同的是,以往每年10月份名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招生名额将会减少,如山大就取消了10月联考中MBA的招生。
专业学位硕士增至38种 驻济高校热增该类招生
按照教育部要求,自起,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管理类专业和少数目前不适宜应届毕业生就读的.专业学位外,其他专业学位开始陆续面向当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
2011年,各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仍将扩大,考研可选择的专业学位硕士增加19种,达到了38种,包括金融、国际商务、应用统计、税务、保险、资产评估、应用心理、警务、新闻与传播等。
同时,山东大学等驻济高校2011年研究生招生总计划小幅增加,增加的计划多在专业学位硕士中,传统的学术型硕士招生数量基本没有变化。其中,山大将增加10个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包括会计、国际商务、应用统计、工程管理等;山师大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在原有6个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个专业,分别为国际商务、应用心理、工程硕士、旅游管理、新闻与传播、翻译;山财在原有的MBA、MPA两个专业学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金融、保险、会计、翻译、应用统计、国际商务、税务等7个专业学位;济南大学还未确定最后的招生计划,但表示肯定会增加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
从招不满到纷纷扩招 专业学位硕士渐成人才摇篮
专业学位硕士是相对于传统学术型硕士而言,如MBA、MPA等。20起,教育部决定将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招收应届毕业生并发放“双证”。但对于专业学位硕士,不少考生和家长曾有一定的偏见或者误解,他们认为专业学位硕士“含金量低”。由于这种心理,山师大、山建大等不少驻济高校曾出现过这种状况:部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专业最后未能招满。
省招考院有关专家介绍说,随着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扩大,专业学位教育正在成为一种潮流。而今后的专业学位教育还将逐渐与特定职业(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相结合,成为国际上通行的“职业学位”,即只有获得这种学位才能进入某一行业从业。透过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到,在未来研究生教育中,专业硕士学位将成为人才的摇篮。
据山师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张维军介绍,从目前的情况看,考生第一选择还是传统的学术型硕士。传统的学术型硕士更侧重科研和学术,一般学制3年;专业学位硕士更侧重实践和能力,一般学制2年。其他的两者并没有太大区别,目前多数学校也会对专业学位硕士的学生提供公费和奖学金名额。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以在职攻读、非全日制攻读为主,在每年招收计划中,专业学位研究生仅占10%.山建大研究生处处长张志刚说,我国将会继续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比如不少高校今年将会把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数5%的计划调至专业学位。,专业学位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数量比例有望达到1:1.而这种发展趋势上的变化,也是驻济高校热增该类研究生招生的主要原因。
17.考研专业:艺术硕士专业 篇十七
一、专业学习的困惑及产生的原因
(一) 课程设置
美术类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征是重技法训练, 轻理论知识传授和研究方法训练。就湖南科技大学而言, 美术课程学术性不强, 课程设置与跨专业毫无关联, 大量美术学课程如篆刻、书法等未顾及跨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 教学问题
教学上过于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 把传授专业技能作为掌握知识的方法,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美术类研究生导师博学多识, 但大部分并非跨专业, 且未受过培养跨专业学生的系统培训, 导师们多按自己未成体系的方法教学, 未注重本硕专业结合。导师与研究生平时鲜有交流, 学术上无共通理念, 在导师不熟悉的学科更不能给予言必有中的指导, 导师指导力不从心。
(三) 科研训练
研究生教育的重心是“研究”, 但学生都忽视课题申报, 论文发表, 实验项目等有助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基础实践。尤其是招生时间不长的学校, 对科研训练相当忽视, 更别说探索本硕跨专业的新研究内容。学校、导师往往采取放养式教学, 仅完成教学任务, 忽视学术引导。
(四) 创新培养
美术类专业包括绘画, 设计, 雕塑等专业, 这类艺术专业最重要的就是想象力, 不论是绘画语言与形式的表现, 还是设计思想的传达, 抑或艺术理念的推广, 都需要创意与想象。尤其到了研究生阶段, 学术研究需要从新的立意点来探讨, 更加需要在实践和理论上着重培养创新意识, 但在当今研究生教育中未能有所体现。
(五) 管理缺陷
就湖南科技大学而言, 学生基本摒弃本科的学习内容, 直接跨入新专业, 无衔接且难以接受和消化。放养式的管理毕竟靠自觉性, 对自觉性不强的学生而言就是任其自由散漫。因此, 合理而严苛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对研究生培养来说必不可少。
二、应对措施
(一) 学术态度的塑造
科学的治学态度是指在求学中要明确远大学习目的、洋溢饱满求知热情、塑造实事求是求学作风。在美术类专业中, 很多学生都忽视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不参加科研项目, 论文草率应付, 同本科一样把重心放在专业技能上。但研究生学习更应注重学术研究, 在研究中融合新学术思想, 反而有助形式语言在艺术作品中的深化。学校应多开展心灵洗礼式学术讲座, 不仅在学习上严谨治学, 更在思想上忠于学术。
(二) 技巧与理论的双向训练
美术类研究生大多未经系统的理论学习, 且主观上也认为艺术生做好自己的艺术作品就行。却不知好的艺术作品更需体现厚重的艺术语言和文化底蕴才能经久不衰, 否则会造成门户之见。但美术专业也需熟练的技巧, 如绘画技法或软件应用。因此在研究生期间技巧和理论双向训练需同步进行, 可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和绘画品鉴会等。
(三) 跨专业综合课程的构建
基础方面, 学科基本素养欠缺是跨专业学生的最大不足, 针对跨专业学生, 应当开设新专业基础课程, 扩展基础课程的深度, 迅速提高综合能力。
专业课程方面, 对美术类跨专业学生加强绘画技巧方面的培养。美术专业最重要的是美术技法与理论训练。艺术类学生特别忽视理论培养, 但艺术家才情比才艺更重要, 才情之一就是学术理论。因此, 课程方面应多设置论文写作, 学术报告等学术研究课程。
(四) 相关学科专业的交流
“跨”学习:艺术专业的融合性与共通性很大, 因此一些选修课程应综合全校专业, 给予跨专业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 鼓励学生跨班级、跨年级、跨学院, 甚至跨学校学习, 若地域太远可进行网络课程教学。
资源共享:创建异专业的资源共享, 如美术学与设计学资源共享, 美术学与教育学资源共享等。很多专业与美术专业息息相关, 如美术的教育, 设计作品的外文诠释等都需人才与设备资源的共享。
学术交流:不但学生间要保持学术性交流, 导师间、学院间也应多进行相关学术讲座。如有必要, 可建立美术类专业与学校其他特色专业的跨专业学科研究中心。
(五) 教学形式的革新
团队协作制:国外的研究生教育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 建立研究中心或工作室, 提倡团队协作, 实现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应用于跨专业美术研究生, 团队协作能将各学科理论与技巧融合, 实现作品多样化。
课堂讨论会:课堂上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个人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课前查阅资料, 有争议问题在课堂讨论。定期举行由学生主持讨论的研讨会, 杜绝闭门造车。
导师指导:国外研究生由导师小组负责, 师生双方如不满意可在法律允许下替换, 这种制度属于资源优化配置。应用在美术领域, 将自主权放在学生手中, 可激发学生和导师科研积极性。平日教学可采取教授责任制:每周安排不同学科教授值日, 研究生可与教授直接交流。
美术类跨专业研究生有其优势, 但适应新学科也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跨专业美术类研究生应该把握住自身的优势, 总结自身不足, 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衔接好本硕不同专业的学习与科研。导师和学校也应改变教育教学的方法, 创新更加适应跨专业美术生的措施, 为国家培养出综合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仲林.跨学科教育论[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考研专业:艺术硕士专业】推荐阅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考研12-13
考研专业认知:土木工程考研专业10-08
适合跨专业考研的专业10-11
考研专业划分10-05
考研全专业10-08
机械专业考研导航06-23
金融专业考研科目12-21
基础数学专业考研01-08
考研如何择校择专业08-03
考研审计专业大学排名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