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专业建设规划

2024-11-08

中文专业建设规划(11篇)

1.中文专业建设规划 篇一

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作为门学科,它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比较文学指的是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主要研究社会地域文化、世界各国文化的各种样态,以及考察世界的各种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关联性等。研究对象是从过去到现在的历史、思想、文学等诸现象。运用“比较”的手法进行研究的目的是最终解明与本国文化异同。因此会涉及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言语学、文化学、自然环境等相关领域的内容。

主要课程:比较文化学、多元文化学、比较表象文化、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比较言语表现,以及史学等。

2.中文专业建设规划 篇二

一优化课程结构, 促进相互融合

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 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而我们现有的课程设置没有迎合人才市场需要, 与时俱进, 毕业生在参与市场竞争时社会认可度不高, 就业率普遍偏低。以学科教育为主的中文专业在师范教育中地位很特殊, 也很重要。因此, 加强中文专业课程结构调整, 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尤为重要, 也为职业基本能力形成奠定基础。

1. 专业课、选修课互补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 既要突出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方向课的主体地位, 又要重视实践选修课、学科平台课的开设。专业课程是指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总称, 它是形成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 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速记学、文秘学、运用写作等科目。

实践选修课、学科平台课程主要包括:应用文体写作、中国文化概论、口语交际、演讲与口才、播音与主持学术论文写作、自然科学概论、文献检索与利用、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新闻采访与写作、书写、新闻摄影、电视摄像、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报纸编辑、网络编辑与制作、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英语听力与会话等。通过这些实践选修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理论, 消化知识、理论, 应用知识、理论, 实现知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兴趣以及发展定位, 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增强在就业中的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2. 专业课、通识课并重

既要着重抓好专业课程的学习, 为职业基本能力形成奠定基础, 还要有选择地学习通识课程, 拓宽知识面, 让学生获取相关领域的初步知识。

通识课程是指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的课程。学习通识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有高度社会责任感, 进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目前, 不少高师学校未把通识课程的学习提到议事日程上, 应该扭转这种现象, 在一年级应加强通识课程学习。就中文专业而言, 政治、法律、历史、外语、文化艺术、高等数学等科目均属通识课程。

二系统科学设计, 分段分步实施

要推动高师中文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 必须构建全面、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系。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应该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专业教学技能、专业情意技能。具体为:备课的技能 (包括教学设计的技能) 、上课的技能 (即课堂教学技能) 、听课说课和评课的技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技能、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技能、开发校本课程的技能、语文教学评价的技能、语文课程和教学研究的技能。

专业技能的形成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 从认知、理解到熟练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因此, 学生技能的培养过程应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可将全程分为专业取向与乐教、技能模仿与懂教、技能内化与会教、技能创新与善教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既有具体不同的任务目标, 又能前后承接, 融通一致。

第一阶段, 重在专业取向与“乐教”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取向是由专业取向、理智取向、实践和反思取向等要素构成的, 对学生而言首先是专业取向, 专业取向第一步是“乐教”。学生进校后, 应将教师专业情感与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情操教育作为主要内容, 以此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和职业情感。专业取向第二步是“定位”, 让学生理解专业技能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加深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认知, 了解说、写等基本技能在未来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长期学习的内在动力。第二阶段, 重在技能模仿与“懂教”培养。技能模仿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以典型案例为样板, 以实践经验为基础, 按照技能要素和操作程序进行有目的的练教, 让学生在模仿他人的基础上, 理解并初步掌握“教什么”和“怎样教”的理论与方法。辅助方式可以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书法比赛、教案设计比赛等活动, 创设学生技能实践和技能展示的平台, 固化学生已初步获得的专业技能。第三阶段, 重在技能内化与“会教”培养。主要方式是通过教学情景演示和示范教学等教学方法运用, 促进学生各项技能的系统化, 并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的一部分。重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整合、内化自身的专业技能, 正确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和开展初步的教学研究活动。训练方式是开展评课、课件制作、板书设计、教案撰写、文献检索和教学反思等研习活动, 促进学生在实践场景中对技能的正确运用并逐步熟练。第四阶段, 重在技能创新与“善教”培养。本阶段的培养过程可分为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个小阶段。在教育见习阶段, 以技能综合训练为主, 突出各技能要素的综合运用。重点开展教学设计、说课、课堂教学组织、教学研究以及班级管理等活动, 充分利用微格教学工具, 实现演示与练习一体、观摩与点评结合, 通过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场景模拟与学生的角色化, 使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得到巩固, 教学方法得到检验, 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锻炼。在教育实习阶段, 通过制订详细合理的教育实习方案, 做实实习环节, 细化实习目标, 落实实习岗位, 强化实习考核, 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 在研究中反思, 在反思中创新。将实习总结环节纳入技能培养体系之中, 以实习总结与交流的方式, “填补空缺”, 相互启发, 促进学生对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认识与运用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强化训练考核, 提高实践能力

师范生隐性的专业知识技能需要通过显性的专业教学技能得以体现, 因此要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契合。

1.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主要从六个方面开展, 一是阅读古今中外名著, 使学生通过阅读经典, 濡养心灵。二是背诵古诗文百首 (篇) , 使学生能够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三是学习普通话, 正确掌握和使用汉民族共同语, 确保学生达到二级甲等以上的水平, 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四是强化汉字书写 (三字) , 提倡写规范字, 练习写正楷字, 改变书写的“畸形状态”。五是训练应用文写作, 学习掌握常见的应用文格式, 提高语言应用水平, 避免出现中文系毕业的学生不会写应用文的不正常现象。六是成立文学社团, 如黑白文学社、蓝靛紫戏剧社、朗诵协会、书法兴趣小组等, 培养学生兴趣, 发挥学生特长, 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增强专业特色。

第一, 口语表达技能训练。学生口语表达技能训练力求形成较强的朗读、演讲和讲话能力。口语表达做到清晰、正确、得体, 掌握教育、教学、交谈的口语特点, 力求做到科学、简明、生动, 具有启发性。开展课前口语表达训练。

第二, “三笔字”书写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了解不同字体的书写特点, 形成良好的书写技能, 做到书写正确、美观、整洁、流畅。粉笔字书写训练, 坚持每日书写一小黑板;钢笔字与毛笔字书写训练, 坚持每日书写一页, 班级每周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 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第三, 书面表达技能训练。学生掌握常用文体的写作技能, 所写文章内容符合文体要求, 语言得体, 语句通顺, 标点符号正确无误。每生每周写一篇习作 (题材、体裁不限) , 指导教师每次按学号顺序抽查部分评改讲评, 其他作文由班级学委和写作训练负责人组织学生互评。学期结束时, 检查上交 (每生不少于15篇) 。

第四, 必读必背篇目。每学年印制下发学生必背篇目, 定期考查学生的必背篇目背诵情况, 抽签背诵必背篇目。每生必读大学生必读书目100本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 , 定期交流读书笔记, 检查阅读情况。由指导教师、学生会、团组织举办交流读书心得等相关活动, 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并且通过举办“语韵心荷”中华诗词诵读大赛、“文韵生花”诗歌散文创作大赛、“雅韵流芳”国学经典知识大赛、“墨韵幽香”软硬笔书法大赛。提高学生参加专业技能训练的热情, 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 完善检测评价体系

建立中文专业技能培养的检测评价体系, 规范专业技能培养的检测评价行为, 以测促训。建立专业技能培养的水平认定制度, 对中文专业技能水平做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定性等级评价, 并对良好以上者颁发证书。成立专业技能培养指导小组, 根据所指导项目科学拟订检测评价标准, 定期开展能力检测评价, 建立检测评价档案, 并向主管系领导提交检测评价结果。专业技能的检测评价, 应确保客观公正, 对达标学生给予相应的学分, 对未达标学生应加强指导与训练, 并向主管系领导和班主任提交未达标学生名单。加强日常督促和教育, 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情况及其结果应纳入学生综合量化考核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强力推进, 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成为高师教育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因此, 对师范生技能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年实践探索基础上, 本文提出高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应坚持四个原则:即知识和技能相结合, 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能力和素养相结合, 训练和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这样不仅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 促进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为师范生入职打下坚实的教师专业技能基础, 更是其将来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董泽芳、陈文娇.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教育话题——新政策背景下的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8 (2)

[2]郭建、王湘云.师范生技能训练活动的系统设计[J].广西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5)

[3]吴昕春、潮道祥、唐洁.高师院校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体系建构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 (4)

3.中文专业建设规划 篇三

【关键词】实训课程;基础技能,应用型,课程体系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都证明此为分层次的组成部分,如英国学者PeterTKnight&MantzYorke提出了著名的的USEM理论,认为大学生的可雇佣性由学科理解力(SubjectUnderstanding,专业知识的掌握度)、技能(Skills,专业技能与基础技能)、自我效能感(Efficacy,自信心)以及元认知(Meta-cognition,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组成;国内学者谢志远也将就业能力分为基础性能力、专业能力、差异性能力三个一级维度[1]。

由此可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但要看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同时也应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但现在高等学校都过于偏重学生专业能力这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而对学生基础就业能力的培养普遍关注不足,使得学生情商不足,人际交往能力不强,明显削弱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基础技能包括基础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两大部分,这一点中文专业学生也不例外。基础能力包括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沟通交际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则包括汉语言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这些能力的有效培养能尽力保障中文专业大学生就业后的基本工作能力、基本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情商培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调动诸多教学手段进行全面教学改革,通过开设适当的实验课程来有效提高学生基础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是行之有效的一条途径。

关于中文专业大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现行教学状况的不足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思想上的忽视。这种忽视具体体现有三:一是对中文专业学生基本技能的内涵和外延缺乏研究。什么才是中文专业学生应该培养而且迫切需要的基础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又应该设置怎样的课程加以锻炼?这些都没有认真细致的研究和规划,因而在大学一二年级没有针对性地开设有效的专业基础技能实训课程。二是在课程设置中没有遵循教学规律对学生基础技能进行有效安排。基础能力的培养应该在专业能力之前,因为它是专业技能的坚实基础。但因为没有对基础能力引起高度重视,认识也较模糊,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出现了随意安排的现象。三是由于对中文专业大学生的基础技能缺乏细致研究,因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课程也极少,学生基础技能培养明显缺乏课程教学的保障。

二、基础技能培养缺乏实训环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文专业学生的就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方面传统的就业渠道面临巨大挑战,另一个方面新的就业渠道又纷纷涌现,如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宣传、策划、营销、秘书等岗位有需要大量中文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但我们还是主要依靠传统的专业实习手段来进行实训,如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而没有针对基础技能培养的手段丰富的实训环节。譬如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时,主要依赖语言类和文学类专业基础课,这些课程基本都是理论课;即便是写作和普通话课程,也缺乏系统的学生实训,学生的能力培养夹杂在老师的理论教学当中。当然这种情况除了思想认识和教学研究不力之外,也和实训手段、实训经费、实训室建设滞后密切相关。

三、缺乏有意识的情商培养。情商,是情感智商的简称,它“是一个人掌控自己的情绪、情感,理解控制他人情绪、情感,以及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驾驭情绪情感水平高低的标尺”[2]。良好的情商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随着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和移情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自我发展能力的凝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后主要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同时因其就业面宽的特点,需要就业后进行再次择业的能力培养,因此更应注重情商培育。但由于我们对教育成效、人才培养认识偏颇,明显缺失学生情商培养的目标性和计划性,也没有对此有日常性的教育和培养,往往是将这一重要课题简单地归结为心理健康问题,一般交由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一个单位来解决。

针对当前的现状,为使中文专业大学生基础技能得到稳固和提高,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强实训类课程建设。技能的培育和锻炼,离不开实践,只有动手,才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总体来说,加强实训类课程建设的作用有三:

一、突出人才培养方案的应用型特征。人才培养方案集中体现了高校的办学思路、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它的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定位的根本指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升格的本科院校一般将自己定位为应用型本科学校,这也意味着学校的各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但以汉语言文学为主的中文专业作为老牌专业,人才培养往往重在理论型、研究型。即便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学校也重在师范技能培养。这种培养目标无疑不适合当前社会对中文专业人才就业面宽、岗位变化大的要求。

二、强化非结构化环节设计,有效弥补课程体系的不足。胡有林老师在《基于系统思维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一文中指出: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明显不足就是对于非结构化的环节缺乏充分考虑,也就是说对于课堂以外的课余时间的总体设计和要求重视不够。这一点,在一贯重视统一范式学习过程的中文专业来说,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在课程设置优化的同时也要充分关注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安排。但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约束力不强以及大学以后很难迅速适应大学学习新特点的不足,通过实训课程安排延伸到课外是是一个极好的解决方式,它既能和低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相呼应,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课余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方式。同时,通过这种课后的师生互动,也能有效拉近师生距离,从而反哺课堂教学。

三、有利于学生的情商培育。中文专业学生的基础技能实训课程主要包括写作、演讲、辩论以及经典名篇的背诵與理解。这些实训项目大多与陶冶学生情操、满足学生正当情感需求有密切关系,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观、美学倾向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譬如当我们在阅读优秀作品、吟诵经典篇章的时候,就在锻炼我们感知自身与他人的情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联、从而达到更好地辨识和理解他人情感来调控自身情绪的效用。像演讲、辩论以及写作实训的开设,更能够不断地增强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因此也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情商水平。而且这些实训进入课程建设体系,通过具体的实训大纲和工作室项目教学的特点来加以实施和保障,使得这些实训项目既能人人参与,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效果。

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得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基础技能培养,因而在进入大学以后普遍体现出自我调控与人际交往能力不强,语言表达能力偏弱的不足。同时,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也使得当代青年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但是中文专业学生对此的要求又比其他专业更为突出,因此在大学低年级时,通过实训课程的强势介入来加强学生的基础技能培养是大学课程体系改革一个值得重视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01):90-92

4.会计专业中文简历 篇四

个人概况

姓 名:你的姓名

出生年月:你的出生

毕业院校:你的毕业院校

学 历:你的学历

联系电话:你的家庭电话

性 别:你的性别

政治面貌:你的政治面貌

专 业:你的`专业

手 机:你的移动电话

电子邮件:你的email

教育经历

你的教育经历 简单描述下个人的学习成绩

证书情况

包括会计从业证书,电算化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CPA,ACCA有最好,没有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实践经验

你的工作实践 如果有会计的实习经验是最好的,这也是会计专业的特点所决定的

技能水平

你的技能水平 会计工作对计算机水平有一定要求,特别是excel,计算机,erp,还包括对各项法规,制度的熟悉

自我评价

你的自我评价 诚信,踏实,细致,业务能力强是优秀会计所要求的素质

求职意向

5.中文专业学生读书量 篇五

(精读专业书100本)(写作各类文章100篇以上)几点提醒

不要指望就业一次到位,中文本科生很不现实

世界范围内就业年限拉长

要有十年规划或五年计划,争取在三十岁前选定职业基本指向

竞争激烈,不容懈怠。我辈壮怀激烈,岂能被眼前世俗功利之风消磨? 戒骄戒躁,戒功利、戒眼前利益、戒自卑。

目前现状令人忧(语文基本功欠佳;吃苦耐劳精神薄弱;刚毅厚朴、博学敦行之功力弱)苦练基本功(观察、判断、写作、演说)为要 中文专业本科生的基本功 理论思维能力

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译 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阅读量的基本要求(专业基础书100本)说明:

这里只列出了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列的100本专业基础课书目,只读这些书目尚不足以完成中文学业,只是一个通行于全国的最基本要求。

各位老师、各门课程还会列出相关的书目,而且老师所列的书目在版本、内容、学术特点等方面会更有针对性。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再选择一些必读书,并予以重点关注。

中文系本科生专业阅读书目(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2000年推荐)为配合中文系7门专业主干课(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和学习,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1998年、1999年和2000年三次年会的认真讨论,决定向全国高校中文系本科生推荐100部阅读书目。

带“△”号者为重点推荐阅读书目。各校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本校藏书情况要求学生阅读指定的版本,或指导学生自行选择版本。各学校应把学生阅读作品情况,作为专业主干课成绩考核内容之一,并组织各类读书活动。

语言类(15本)

0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0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0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0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0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0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0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一、语言类(15本)

0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0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二、文艺理论类(11本)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邓小平论文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9、《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0、《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二、文艺理论类(11本)

21、《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2、《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3、《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二、文艺理论类(11本)

24、《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5、《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2005年版

26、《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三、古代文学类(31本)

27、《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28、《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9、《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三、古代文学类(31本)

30、《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31、《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32、《乐府诗选》余冠英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33、《史记选》王伯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三、古代文学类(31本)

34、《陶渊明集》逮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35、《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36、《杜甫诗选》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37、《李商隐选集》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三、古代文学类(31本)

38、《唐宋八家文选》牛宝彤选,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9、《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40、《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41、《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42、《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43、《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44、《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45、《辛弃疾词选》朱德才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46、《西厢记》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1978年版

47、《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48、《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49、《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50、《今古奇观》抱瓮老人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51、《牡丹亭》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52、《聊斋志异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53、《儒林外史》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54、《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55、《长生殿》洪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56、《桃花扇》孔尚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57、《老残游记》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四、现当代文学(20本)

58、《鲁迅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59、《野草》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60、《女神》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重印版△

61、《郁达夫小说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2、《新月诗选》陈梦家编,上海书店复印1985年 63、《子夜》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64、《家》巴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65、《沈从文小说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66、《骆驼祥子》老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67、《曹禺选集》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四、现当代文学(20本)

68、《艾青诗选》艾青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69、《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70、《赵树理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71、《现代派诗选》蓝棣之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72、《创业史》(第一部)柳青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60年版

73、《茶馆》老舍著,收《<茶馆><龙须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74、《王蒙代表作》张学正编,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75、《白鹿原》陈忠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76、《余光中精品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7、《台湾小说选》,《台湾小说选》编辑委员会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78、《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五、外国文学(20本)

79、《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德)斯威布著,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80、《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81、《神曲》(意)但丁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82、《哈姆莱特》(《莎士比亚悲剧四》)卞之琳译,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83、《伪君子》(法)莫里哀著,李健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五、外国文学(20本)

84、《浮士德》(德)歌德著,董问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85、《悲惨世界》(法)雨果著,李丹、方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983年版△

86、《红与黑》(法)司汤达著,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87、《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88、《双城记》(英)狄更斯著,石永礼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89、《德伯家的苔丝》(英)哈代著,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五、外国文学(20本)

90、《卡拉马佐夫兄弟》(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91、《安娜•卡列尼娜》(俄)托尔斯泰著,周扬、谢索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92、《母亲》(俄)高尔基著,瞿秋白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93、《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黄锦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94、《喧哗与骚动》(美)福克纳著,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五、外国文学(20本)

95、《等待戈多》(法)萨缪埃尔•贝克特著,收《荒诞派戏剧选》外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96、《沙恭达罗》(印)迦梨陀娑著,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97、《泰戈尔诗选》(印)冰心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98、《雪国》(日)川端康成著,高慧勤译,漓江出版社1985初版

99、《一千零一夜》(阿拉伯)纳训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00、《外国文学作品选》(两卷本)郑克鲁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文学生写作量的基本要求

要求4年期间共写大约100篇左右(只是量的要求。

一定要注意和各位老师交流,争取在量完成的基础上提高写作的质量。请注意《文心雕龙》“杂文学观”为文之用心,遍及所有文体的书面写作。各

大千世界、人心世道、动物植物、工作用语等,静观以得,皆有文(纹),需要以敬畏之心认真体会,描画出来。

一、文学创作类文体

(5篇)小说、散文、诗歌5篇以上

二、新闻类文体

(25篇)新闻报道20篇以上 社会评论5篇以上

三、应用文体

(25篇)社团(企业)活动策划书2份 工作计划、体会或总结3篇

四、各门课程布置的小论文(30篇)

五、书评、影评、作品赏析类(10篇)

六、调查报告类文体

(2篇)

七、申论类文体(文体转换)(2篇)

八、正式的学术论文

(2篇)

一、文学创作类文体(5篇)小说、散文、诗歌共5篇以上(中文专业、文学学士必备)基础写作能力(童子功)

其它一切写作(公文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基础 虚构文体与创新力

散文体的平实与优美(基本功)文字功夫锤炼

文学与美学修养

二、新闻类文体(25篇)新闻报道稿(20篇以上)

消息;通讯;人物专访;调查、追踪

(信息的时效敏锐性、语言的精确性和规范性等)社会评论(5篇以上)深度评析

以事实和论据服人

克服简单的情绪性判断

三、应用文体(25篇)

社团(企业)活动活动策划书2部 社团班级工作计划、体会或总结3篇

其它各类应用文体(公文、事务文20篇)注重实践效果、可行性;周密的计划性等 将校园内外的社会实践与专业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应用文体(公文)写作

应用文体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用于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直接为现实生活服务,具有实用价值、惯用格式的一类文章的总称。

这类文体是人们交流思想、交流经验、传递信息、沟通公共关系、处理具体事务的一种工具。一般分七类:

(一)狭义公文类(见下页)

(二)工作文书(事务文书)类(见下页)

(一)狭义公文类(行政13种、党务14种):决定(决议)、规定、指示、通知、通告、通报、请示、报告、批复、函、会议纪要等,从字句到标点,更容不得丝毫马虎。体现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工作能力和态度,发展潜力

(二)广义公文(事务文书)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处理日常事务时用来沟通信息、安排工作、总结得失、研究问题的实用文体。如简报、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规章制度、讲话稿等。虽然格式并不死板,但应注意文体格式和用语风格。

(三)法律文书类 这类应用文主要指司法部门在执法 过程中依照法律程序所需而制作的各种文书。如:笔录、立案报告、鉴定书,起诉书,调解书,判决书以及各种诉状等。(四)经济文书类 这类应用文主要指金融、财税、工商、审计以及商业团体、公司和个人在市场运作及业务交往中所使用的文书。如:财务报告、市场调查、招投标书、合同,以及财税、工商、审计、地产等部门的各种业务文书等等。

(五)条据文书类 指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相互交往具有凭据作用的一些文书。如:请假条、留言条、借据、收条欠条、领条、便条、托事条、催托条、馈赠条等。

(六)书信文书类 指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相互交流、沟通、表达意愿而普遍使用的文书。

如:一般书信(给长辈的信、写给晚辈的信、写给兄弟姐妹的信、写给亲朋的信)、情书和表扬信、推荐信、慰问信、邀请信、感谢信、求职信、咨询信、介绍信、证明信、申请书(入学申请书、入党入团申请书、住房申请书、困难补助 申请书、辞职申请书)、聘书、履历、说明书、报捷书、保证书、倡议书、建议书、悔过书等专用书信。

(七)礼仪文书类 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循长期以来交往的礼仪形式和活动方式而使用的文书。如:祝词、贺信、请柬、欢迎词、欢送词、题词、悼词、讣告、唁电、碑文、对联(节令联、祝寿联、婚联、喜联、挽联、名胜联)等。

(八)启事文书类 是组织(或个人)公开向大家说明,让更多人知晓的公告性文体。启事可以张贴、散发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广泛传播,是树立组织形象,扩大知名度的有利手段。如:征稿启事、征婚启事、征订启事、开业启事、寻人启事、寻物启事、招聘启事、招生启事等。

(九)其它类:还有会议类、公证遗嘱类、科技类、宣传类、广告类、史志类等文类。

四、各门课程布置的小论文(30篇)至少有30门课布置过小论文作业 认认真真,每句每字必须较真的写作 不放过任何一次和老师对话的机会 可锤炼:良好的理论功底

扎实的文字功底

勤勉坚韧的学术习惯

厚实的专业基础

培养“问题意识”和质疑/论证的精神

五、书评、影评、作品赏析类(10篇)

写书评(报告):重在清理名著思路,点评得失,有自己真切体会。认真读一本有学术价值的名著,胜过阅读100篇二手介绍性文章。

“经典导读系列课程”再回首 写作品赏析和影评:重在培养细腻深沉的感受力,以及将自己的感受优美传达的文字功力和理论素养,是中文专业学生必须修炼之真功夫。

六、调查报告类文体(2篇)

努力了解社会现实,勤于刻苦调研(基层、草根、身边小事之责任意识)将调查研究落实到写作成果上

言之有物(问题准、数据真而有代表性)言之有序(写作展开的过程清晰、简练有序)

言之有据(论证方法严谨,逻辑严密,正反方面的因素考虑周到)跨学科的要求高(“实事求是”之真义)

七、申论类文体(2篇)

公务员及管理类职员必须具备之写作

材料、数据、文体的整理、转换工作

(对一堆无序的原始工作材料,条分缕析,按要求上报领导,或作出自己的判断)将各种粗糙的材料转换为有序的归纳和分析

汇总各地信息(时间、空间上更具体或更有代表性)切重问题之要害并予以分析 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之推论

八、正式的学术论文(2篇)

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是学术尊严之标志,是知识分子人格能否确立之试金石。科学精神与质疑精神;科学方法与严谨态度;

学术品格与人格:气象与境界相协,不虚妄、不娇饰,坦坦荡荡。

6.中文专业求职信 篇六

您好!首先对于您在百忙之中抽空翻阅我的求职信深表感谢。我是某某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进入学校教学一直是我的理想,进入大学之后,我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几年的专业学习更加明确了我的职业目标,那就是进入中学成为一名语文教师。

在大学的四年时光里,我本着自强不息,学以致用的原则,一直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我也注重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广泛的涉猎了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书籍,我尤其注意阅读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的书籍,为考取教师资格证做了充分的准备。我计算机理论与操作也具有一定的水平,通过了计算机一级的考试。我以勤勉进取的积极态度,全方位地充实锻炼自己,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长久以来,我都能坚持刻苦学习,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第一文库网习惯,使我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充满信心。

在大学期间,对个人能力的锻炼也是我很看重的一个的方面。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的文体活动,大三上学期还参加了学校迎接新生的工作。这些课外活动锻炼了我的耐心和工作能力,为以后工作积累了经验。此外,我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党课学习。以上这些,都为我成为一名光荣的语文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久闻贵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成长的舞台,重视能力,重视教育,上下团结一心,有坚实的教育基础,对此,我十分仰幕。我一直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希望贵校能够给我一个展示的机会,为贵校出力争光,同时也圆我的育人梦想。

我或许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会自强不息,努力学习,不断上进是我心中的烙印,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会为贵校做出贡献!谢谢!

期盼能得到您的佳音!

此致

敬礼!

求职者:

7.中文专业建设规划 篇七

我国各高校自1999年开始扩招, 2003年首届扩招后的学生毕业, 此后, 逐年形成毕业高峰。由于中文专业办学成本相对较低, 因此几乎所有的中文专业的学校都把该专业作为扩招的重点。几年下来, 和扩招前相比, 各相关院校中文专业的毕业生都有成倍的增长, 给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论文质量严重下降,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不端正。

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把写作论文看成是一项负担, 因而态度消极, 不愿意配合指导教师开展写作。写作时但求敷衍过关, 不求质量。

(二) 论文写作拼凑甚至抄袭现象严重。

很多学生的论文往往是将几篇论题相近的已有文章的内容拼凑在一起, 有的甚至将他人的某一篇文章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作品”, 或者是干脆原封不动地“拿来”。

(三) 对论题没有开展深入的研究。

1. 从生源来看, 不可否认, 由于大面积的扩招, 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入学时的基础和水平较扩招前有所下降, 这不仅给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增加了难度, 而且客观地造成毕业生的总体水平不如以前。学生知识储备不足, 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较差, 很难对论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2. 由于扩招, 各年级的学生数量迅猛增长, 可是由于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各教学单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与学生增长所要求的师资力量相应的建设任务, 从而导致了教师人数的增长比例远远赶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比例, 这自然就加大了现有的在岗教师的工作压力, 教师指导论文的负担加重, 人均指导论文数大, 因而难以周全照顾, 很难像以前一样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精雕细琢。

3. 由于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加, 造成了就业压力加大, 在大四学生中形成了比较普遍的焦虑情绪。在这最后的一年, 由于担心自己的就业前途, 大四学生纷纷离开课堂, 奔波于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之间, 很难使他们安心地坐下来静心读书和进行潜心的研究。

(四) 论文写作不规范。

1. 学生不愿意按规范的程序进行写作。

首先表现在选题随意。学生在选题时很少关心论题的科学性和研究价值, 只关心某一题目是不是“好写”, 或者是该题目将由哪位教师指导, 该教师是否“心软”, 是否愿意“放一马”, 自己是否容易蒙混过关。其次是材料准备不足。不少学生在确定完题目后, 不是按常规程序先充分调查相关的研究成果, 搜集整理有关材料, 在对这些调查材料分析研究后制定写作计划、写出写作提纲, 而是直接开始“写作”, 一边写作一边查“资料”, 往往出现写文学论文的学生不看文学作品, 写语言学论文的学生不调查语料的现象。最后是不尊重他人劳动。有两种具体表现:第一种情况是对他人已有的相关成果或研究进展不是进行认真的综合分析和进行适当的评价, 而“视而不见”, 只字不提;第二种情况是直接将他人的研究成果作文字上的改动, “化”成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2. 论文的格式不规范。

比较普遍的问题是: (1) 不少学生不了解毕业论文的文体特点和基本的结构模式, 不了解毕业论文的每个结构单元的作用和价值, 因而常常不能按要求来安排论文的结构和写作内容。不少学生不知道“引言”和“结论”部分应该怎么写, 摘要和正文之间有什么关系, 参考文献应该怎么排列等。 (2) 引文和注释不规范。由于没有广泛收集材料, 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抱着一两篇他人相关的论文作“蓝本”, 为了在文字上和这个“蓝本”有所区别, 很多学生采用转述或改写的方式引用“参考”资料中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 一般都不注明出处。另外, 对于一些直接引用的二手材料往往并不注明是转引, 而是直接注成见某原著。

面对以上这些问题, 近两年来, 我们在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和管理方面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 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 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改变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态度。

在学生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之前, 开设专题讲座和论文写作指导课, 使学生认识到, 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是一次综合性的能力考核, 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作, 使他们初步了解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 从而培养一定的研究能力。这种能力是毕业生必备的, 研究能力往往会影响到毕业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发展。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毕业生们在大学四年中培养和锻炼这种能力的唯一一次正规的机会, 这个机会值得每个毕业生珍惜。

(二) 从培养专业兴趣或课程兴趣入手, 培养学生对写作论文的兴趣。

从大二开始, 就关注学生的课程兴趣,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具体做法是:安排专门的教师, 以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为起点, 指导他们进行与该课程相关的系列课程的学习, 从而形成对某个专业方向的兴趣, 这时再将教学内容从课堂拓展到课外。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一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专业问题, 从而产生研究的冲动, 以此为基础来确定论文的选题, 学生一般都愿意作深入探究。

(三) 加强学年论文的写作训练, 为毕业论文写作做准备。

从大二下学期开始,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选题, 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较小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 进行学年论文的写作。学年论文不必过分要求有创见, 但必须符合规范性要求, 要通过学年论文的写作培养学生规范意识, 尤其是要注意培养学生写作论文的成就感。到大三时, 就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将学年论文的选题和毕业论文的选题结合起来考虑, 使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论文的写作状态, 从而避免大四时因考研、求职等因素引起的不良情绪和心情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影响。

(四) 为指导论文较多的指导教师配备论文辅导教师。

将那些专业水平较好但没有承担论文指导任务的青年教师分配给各相关的论文指导教师, 协助指导教师开展论文指导工作。青年教师和毕业生之间年龄差距较小, 容易沟通, 尤其是在帮助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确定论文初稿的写作思路和论文规范性检查方面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不仅可以减轻论文指导教师的负担, 同时因为有辅导教师的全程参与, 更有利于他们把握学生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 从而保证论文写作的质量。

(五) 对毕业论文写作和指导实行全程监控。

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 审查选题。

以教研室为单位, 会同指导教师,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的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审查, 避免选题的随意性。

2. 追踪写作过程。

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 系级组织通过把握教师的指导环节追踪学生的写作进展。从总体上把学生的毕业论文分成开题、搜集整理材料、设计写作提纲、初稿写作、初稿修改、定稿等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规定相应的时限, 学生在规定的时限内必须完成相应阶段的写作任务。指导教师则在每个阶段的截止时间内把自己所指导的学生的论文写作进展情况向系里汇报, 以便系里统一掌握。

3. 论文质量审查。

系里成立专门的论文质量审查小组对学生最后定稿的论文进行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审查。形式审查主要审查论文格式的规范性, 如论文的结构、引文和注释、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等是否规范。内容审查主要审查论文是否有抄袭或拼凑现象。

4. 规范论文成绩评定程序。

把好论文评审和答辩关, 使论文成绩的评定公平公正, 这不仅能使写作论文的学生所付出的劳动和成果得到合理的肯定和评价, 还能对下一届学生端正写作态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以上是我们在面临因扩招而造成毕业论文质量滑坡的情况下在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和管理方面所作的探索和尝试, 从近两年来的实践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 我们期待对这个问题有更多的关注, 以便集思广益, 将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扩招后中文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 并从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和一些行之有效的监控及管理措施。

8.中文专业建设规划 篇八

[关键词] 试讲 实习 语文教学 改革

高校师范专业承担着为中小学培养教师的重要任务,可以说师范专业学生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教育效果。试讲是高等师范教育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防止高校师范专业不合格产品流向教育市场的最后一道关卡,是检验师范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从试教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高校师范教育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将以高校中文师范专业为例,对学生在试讲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中文师范专业学生试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独立备课能力

学生对中学语文新课标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对新课标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先进教育理念、纲要、精神没有深刻的理解。驾驭教材能力差,很多学生离开教参就无法独立解读文本,没有掌握解读文本的基本方法,无法正确地处理教材和有效地组织教材;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把握不当,讲课随意性大;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师生缺乏互动,对相关知识讲得不透,练得不够;课堂活动形式单一,效率低,缺乏创造性、灵活性和趣味性;教学设计缺乏逻辑性、艺术性、创新性。备课往往是照抄照搬教参,人云亦云。

2.教学基本功不扎实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功包括语言表达、板书、朗读、教学组织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通过试讲发现,大多数同学也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教学组织能力差,各教学环节衔接不当,课堂结构不紧凑;教师组织教学的语言不简练、不准确,朗读水平普遍较差,课文朗读毫无感情;教师语言没有激情,无感染力,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活泼;教师板书差,缺乏版面设计,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倒笔画屡见不鲜。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试讲时学生所用的课件,大多是从网上下载或把教案上内容照搬上去,效果不佳。

3.组织管理不力,制度不健全

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学生试教的组织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常常暴露出如下问题:第一,管理不到位。尽管成立了试教领导小组,但事实上小组领导职能弱化,形同虚设,一般只有指导教师人员安排表。由于指导教师职责不明、无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没有加强督促检查,指导教师一般是走马观花式地进行指导,结果收效甚微。第二,试教时间无法保证。专业教学计划中一般只安排了集中进行教育实习的时间,试教则具体由各教学单位把握,而事实上由于课程设置多等方面的问题,各教学单位根本无法安排学生试教的时间,因此,造成了学生的试教只在教育实习前的一到两个星期内进行,甚至在实习第一个星期进行,试教的时间无从保证。

二、对高校中文教育专业教改的启示

1.优化课程设置

试讲所表现出以上问题,可反映出我们教学中的不足,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够完善、合理。高校中文师范专业课程设置重学术性,轻师范性,综合性大学尤为突出,除了教育学、心理学、中学语文教学法等几门课程外,其他课程几乎和非师范专业一样。有统计显示,我国高师院校专业课比例占总学时的70%,涉及中学方面的课程占学时甚至只有10%左右。为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高校中文师范专业从课程设置上、学时分配上进行调整,应该适度向中学语文教学方向倾斜,突出体现师范性,可以依据中文师范专业教学大纲的课程设置和中文系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加大专业基础课的力度。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师素质和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即使大纲没有的课,只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都可以开设或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如一年级学生可开设“朗诵课”“书法课”“演讲与口才”等,目的是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二年级增设“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以微格教学的方式进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三年级可开设还可以开设“中学语文教学的科研方法”等,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科学的语文教学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将来尽快的成为研究型的中小学语文教师。

2.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提高学生教学技能

为提高、保证试教质量,建立和健全试教的质量监督考核机制是必要的。第一,要成立以主管教学的院领导为组长,以任课教师及部分中学优秀语文教师为组员的试教教领导小组,要明确职责,并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第二,要确定试教的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主要内容包括:(1)备课情况的评价,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正确;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设计是否规范认真等。(2)试教情况的评价,可按通常的课堂教学分析评价的内容进行,即重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3)教学素养的评价,可从教师口语、板书语言及设计、教态、学科知识和技能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重点考虑其教学基本功。第三,为保证试教质量,试教可以在实习前的两个月内有计划地进行。

3.加强与中学的联系

高校师范专业的目标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其教学不能与中学脱节,应密切与中小学的联系,定期深入到中小学进行调研。目前,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基础教育在教学观念、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等方面正在进行前未所有的改革,正在全方位的走进新课程,新课标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校师范专业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母机,应义不容辞地担任起基础教育改革的组织者和先导者,率先对中学语文新标准、新教材、教法进行研究,相应的调整本专业课程设置和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授给我们未来的中小学教师,让他们毕业后尽快的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提高学生的从师能力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建立一套请中学名师介入进行现行指导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并使之常规化、制度化。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经过了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研究,已形成了自己独特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果适时适地请他们为学生讲示范课、经验课,使我们的学生切身感受这些佼佼者的魅力和风采,从他们身上吸取宝贵经验,完善自己。当然,也可以创造条件和机会把我们的学生送到中学,使他们去接触和了解中学生,并与中学生一起倾听有经验的语文老师讲课,与这些老师相互交流、研讨。

可以说,中文师范生的从师水平,直接影响我国语文基础教育水平。作为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教师的高校中文师范专业,在发展方向上必须突出师范性,只有面对现实,真正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能为我国语文基础教育的更好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华,王永政,杨晓艳.关于实习生试讲指导的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2]陈淑芝.浅谈实习试讲的指导方法[J].商洛师专学报,1993,(1).

[3]李克东.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物流专业中文简历写作 篇九

物流专业中文简历写作

个人基本简历  
简历编号:   更新日期:   无照片
姓 名: 大学生个人简历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茂名 身材: 160 cm?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6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销售助理:操作员、跟单员、物流助理/专员:
工作年限: 3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中山 深圳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广州市欣奥化工有限公司起止年月:-02 ~ 2009-04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化学化工,生物制品
担任职务: 业务助理
工作描述: 负责处理有关的业务跟踪方面的事情,细心地为客户解决问题。很好地维护了公司的.大客户。
离职原因: 公司搬迁
 
公司名称: 广州强兴银饰起止年月:-11 ~ -11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五金矿产,金属制品
担任职务: 英语翻译
工作描述: 和外国客人沟通,能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为公司争取到了大量的外国订单。
离职原因: 私人原因
 
公司名称: 广州市欣奥化工有限公司起止年月:-02 ~ 2009-04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化学化工,生物制品
担任职务: 业务助理
工作描述: 负责处理有关的业务跟踪方面的事情,细心地为客户解决问题。很好地维护了公司的.大客户。
离职原因: 公司搬迁
 
公司名称: 广州强兴银饰起止年月:-11 ~ -11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五金矿产,金属制品
担任职务: 英语翻译
工作描述: 和外国客人沟通,能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为公司争取到了大量的外国订单。
离职原因: 私人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茂名学院(广州)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 2006-07-01
所学专业一: 市场营销 所学专业二: 工商企业管理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2006-07 茂名学院(广州) 市场营销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2006-07 茂名学院(广州) 市场营销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良好 粤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通过三年的大学生活本人学会了很多技能方面的东西,和人沟通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在组织能力方面的到很大的增强,愿意吃苦耐劳,敢于挑战新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喜欢挑战性的工作,在工作能力方面从没有怀疑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给自己一份满满的信心。也希望用人单位能给我一个机会。
 
详细个人自传
  工作时间已三年了,在这两年里学到了很多,工作不是很稳定这是一个事实,因为想知道自己究竟要定位在什么方向,现在有找到方向了,希望贵公司能给予一个机会为您工作.
 

10.中文专业建设规划 篇十

就笔者所见,许多专业课程的教材中,不仅一般简单重复的课后练习值得操练,就是一些报告与论文类的设计也是必须与有效的,而许多语文类课程的教科书所附的练习随着年份增长而吸引力逐渐减弱,尤其是其中的写作实践项目,使得授课教师往往要在课程伊始即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以及一些具体的情况进行专门设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笔者想:语文学习是一工具性的学习,注重的是语言的形式,与其他课程注重内容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语文类课程中的写作实践需要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一言以蔽之,即“因材施教”。问题是教师应该以怎样的原则去应对繁难指数如此之高的“因材施教”?在此,笔者不揣浅薄,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对本问题加以探讨,建议写作实践需从思维、交际、媒介以及专业这四个维度出发,缜密设计,严格实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一、第一个维度: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见识致胜

怀特海《大学及其作用》中说,“大学存在的理由在于,它联合青年人和老年人共同对学问进行富有想象的研究,以保持知识和火热的生活之间的联系。”这其中就有“理性思维”,套用郅庭瑾博士的话来说就是“为思维而教”。在日常写作实践中,常常也能看到一些写作实践流于形式,难以达到“独立思考,见识致胜”的情况。原因有二:

其一,不能正确处理借鉴问题。某些作业设定有一定的分值,因此学生中不乏弃独立思考而直奔分值的行为。所提交的各种文本差强人意,字迹、格式暂且不说,就文本的思路吧,如果上网查询,则会对文本中少了创意与活力的缘由了然于心。分清非法转述与合法转述,涉及思想认识,需要在教学上加以引导和防范,比如讲清合法转述的要领,并提出明确的要求,给出范文与案例,个别辅导与整体讲授相结合等等。将“借鉴是否失当”放置在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个维度上,主要是着意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其二,认识肤浅构思无序问题。文贵有识。写作与识见相辅相成。由于视野以及学识等方面的制约,许多学生往往眼高手低,构思方面呈现举棋不定、混乱无序的情状。此时,最有效的办法依然是个别辅导,由于班生数较大,个别辅导确实存在困难,若能在现实中做出若干思维疏导的典型案例无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读书报告为例,其与读后感的区别就在于思维的深广度上。点到为止则为“感”,浅显、简单,不加深究。研究表明,读书报告有五种类型:感发型、论述型、比较型、撷摘型、源流型[2],较常见的是前三种。其中值得在高职阶段倡导的是论述型与比较型。围绕某一主题展开论述,主论点、分论点,逻辑清晰,表达充分,明白晓畅。这种较高层次的读写,有望提升人文底蕴,锻炼敏捷的思维,形成良好的言语表现,最终促进理性层面言语表达能力这一目标的达成。本校在2013年参加由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等八部门联合开展的“阅读点亮心灵,学习成就梦想”阅读征文系列活动,获十四个奖项,还有五位教师获“优秀辅导老师奖”。笔者认为,在写作实践中注重思维能力培养,最有效用的当属与研究性学习有关的报告类文体的写作。

二、第二个维度:交际应用——交流展示,学以致用

一本适用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语文”教材,选编有两篇采访稿与三篇访谈录,均为人物采访,约占总篇数的十分之一,不少的份额,却没有关于采访稿与访谈录的教学设计,实属遗憾。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增设此写作项目,因其适度的挑战性颇受青睐。考虑到采访任务相对复杂与庞大,须多位同学合作完成。采访从主题的拟定,被采访人相关资料搜集,整理线索形成采访提纲,一直到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最后还包括请被采访人对采访稿或访谈录的阅读与修订,在这过程中,形成与同学、与被采访者、与教师之间多个层面的互动交流。其实还远不止于此,作品发布网络或结成文集,还有与公众这一层面的交流。交际的意义已经充分蕴含其中。写作融入交际,意味着真正的学以致用。

写作之于交际,不能不提的是“应用写作”课程,常被误解为是一种范式教育而滑入“纸上谈兵”。其实,“应用”即意味着“交际”。学校毕竟也是一个小社会,各项符合现时与实用的写作实践不在少数,在当下理应纳入“应用写作”的教学范畴加以指导,在非开课时段,其他教辅以及行政教师也应给予点拨与规范。各类课程以及各类社团所举办的活动中就有通知、策划案、讲话稿、主持辞、消息、简报、展厅前言、作品简介以及活动侧记等文案写作任务;各类征文以及人物评选等活动,期间也有文稿与事迹材料的写作任务;期初期末,还有集体以及个人的计划与总结的写作任务,毕业前后还有求职信与个人简历的写作任务。单就“活动侧记”写作来说,因活动“过眼即逝”,写作时可以通过视频回放,细加品味,并斟酌恰当的词汇予以评点和表述。这一依托,便捷省力,至少在写作内容的生动、扎实上有所助力。总的来说,这些写作实践的项目未必人人参与,但需引导学生认真面对,意在使学生增强立足现实,应对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

交际应用,一方面是意识培养,另一方面是平台构建。平台约有四种:1.现实场合,沟通人事;2.校内结集,少量印刷;3.发布网络,广为共享;4.集会发言,互动宣传。

三、第三个维度:媒介素养——获取资讯,批判吸收

就学校教育而言,互联网已是一项重要资源。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所需资源(文字形态之外兼及图像、视频、音频等)的收集、判断、筛选与运用等。媒介素养俨然已成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筹码。“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作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3]具体为:其一,技术层面。如掌握网络资源搜索以及运用的方法(主题搜索、知网运用等);其二,意识层面。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批判精神。技术层面总是容易的,从生疏到熟练,教学也只要点到为止。难度存在于意识层面。批判精神是思想、人格独立的标志之一,批判精神的培养与建立,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阻断偷懒、虚伪、抄袭等行为,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支持。写作本身是个人独自解决一系列困难的过程,关键的环节需要教师的扶持与协助。以本校读书报告活动为例,主张先有构思,确定构思之后再行借鉴,以免被过于强大的网络资源拉下水而难以自拔。“扶持与协助”体现主要集中在“构思”环节:教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资源中,依据自己的心思构建起一个论证的思路,使不甚明确的思绪逐渐明确,成为充满张力的思想。大力提倡“忠实于阅读”,鼓励批判性阅读和比较阅读。2008年以来,每学年举办一次针对大一新生的全校性读书报告活动,取名“艺术·人文·经典”,通过班、系、校三级展开,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还将持续下去。通过阅读,之后内化,形成篇章,还要口头表达出来,意在实践创新和教授提出的“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所指的对学生言语生命的唤醒和点化。

四、第四个维度:专业成长——贴近需求,协调发展语文类课程的写作实践目标无非是为人才培养打好语言表达的基础。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将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以增强授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自是必然。其实道理很简单,学习时间有限,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能使写作实践项目与其专业紧密结合,岂不皆大欢喜?

以2010级五年专艺术教育专业的艺术随笔写作项目为例,音乐方向优秀的文章有:林烁《管排手记》、许舒婷《我的交响梦》、陈偲悦《我与小号》、何烨滢《悄悄溜进心中的音乐》。美术方向优秀的文章有:陈心如《画幅工笔去参展》、唐琴《油画味》、方红《走进798》、张琇晖《关于绘画》、刘源《作业》、杨舒霞《武夷随笔》、林心仪《纹章杂谈》、温倩《艺术随想两则》。其中林烁《管排手记》与陈心如《画幅工笔去参展》分别获得福建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我和大艺展”征文比赛二等奖。

再以读书报告为例,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阅读艺术类方面书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阅读儿童文化(儿童文学)方面的书籍,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阅读外国名著,初等教育专业人文方向的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等等。

写作实践切合专业,它的难度在于教师需用心为授课对象进行专门的设计。其实,不仅仅专业上有差别,就是同一专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需要细加分别,认真对待。总之,突出学习效果,强化学习信心,促进专业成长,是共同的目的。

本文在此阐述高职高专非中文专业写作实践的四个维度:思维能力、交际应用、媒介素养与专业成长,并非说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没有涉猎这四个维度,只是它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忽视,或在设计层面,或在实施层面。笔者在此集中阐述,意在起到一种警醒与强调的作用。第一个维度,难在“落实”,“创”字当头,却往往难以落实。第二个维度难在“平台”。发掘与建设平台,才能使富有创见的思想得到传播,为人所见。第三个维度难在“批判”。批判是执着,是自信,是深度。第三个维度难在“切合”,学生配合是切合,“因材施教”是切合,将这几个维度一并考虑进去又是更强有力的切合。

在写作实践教学中尽量考虑这四个维度,并不意味着每一项写作实践都要面面俱到,但与培养学生批判精神与思维能力一样,意识的先导是最为重要的。这也是笔者撰写此篇小文的意图所在。

参考文献:

[1]佚名.语言能力是最重要的职业核心能力——接受“中国教育在线”采访[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e63730100m816.html,2010-11-06.

[2]佚名.读书报告格式[EB/OL].http://wenda.haosou.com/q/1384968997060271,2013-11-19.

[3]张志安,沈国麟.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5).

11.中文专业建设规划 篇十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文古籍文献资源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了数字化生存, 为中文古籍文献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尝试古籍文献数字化的研究及实践工作, 目前已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被多数图书馆采购利用的中文古籍数据库, 如《中国基本古籍库》和《瀚堂典藏》等。本文, 笔者从中文古籍文献收录、检索利用方面对这些中文古籍数据库进行探讨, 期望能助图书馆的中文古籍数据库采购和读者的使用以一臂之力, 并对“古籍数据库进高校”工程提出一己之见。

一、中文古籍数据库的基本特征

为了在计算机环境下较好地实现利用功能, 中文古籍数据库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特征。首先, 应该实现文本字符的数字化。即汉字是以编码而不是以图形的方式储存在计算机中。其次, 具有基于超链接设计的浏览阅读环境。应该包括正文相关内容之间的链接、正文与注释之间的链接、不同注释之间的链接、正文与相关知识和资料之间的链接、原文与在线词典的链接、典籍内容与相关网站的链接等, 它是中文古籍数据库的优势体现。第三, 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主要包括关键词 (主题词) 检索、条件检索、逻辑检索、模糊检索、组配检索、属性检索等。第四, 具有研究支持功能。即能够提供有关中文古籍内容本身科学、准确的统计与计量信息, 提供与中文古籍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辅助工具, 这些信息、资料或工具是古籍内容的增值或补充。因此, 中文古籍数据库不是简单地对中文古籍文献的数字化, 而是对中文古籍文献的“传承、保真”, 同时又是经过深层次整理所形成的能够方便使用和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数据库产品。

二、《中国基本古籍库》和《瀚堂典藏》的基本情况

1.《中国基本古籍库》。

《中国基本古籍库》先后被列为北京大学重点科研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十五规划项目。它是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任总策划、总编纂、总监制, 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制作, 于2006年10月完成的大型中文古籍数据库。其收录的是先秦至民国历代名著、各学科基本文献、有拾遗补阙意义的特殊著作等, 涵盖这一历史阶段的全部中国历史与文化, 内容量相当于3部《四库全书》。其所用版本均经专家严格筛选, 符合“完本、现存最早之本或晚出精刻精钞精校本、未经删削窜改之本”3条标准。总计收录典籍1万种, 版本12 500个、20万卷, 全文17亿字。根据中国古籍多版本、多尽寸、多样式、多字体的复杂情况, 采用完全支持Unicode国际编码的数据格式, 对典籍的全文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标准排版, 达成尽寸、版式、字体统一, 并采用大容量的复排页面显示。另外, 通过其独有的工具包, 用户可以使用典籍提要、作者通检、版本速查、常用字典4种工具, 为研读古籍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排除了古籍研究的疑难和障碍。其中, 版本速查可查询1万种典籍的现存版本及藏所;常用字典可查询1万个常用字的发音和释义。通过古籍版本信息的查询与利用, 用户不但可以对不同版本进行比较, 还可以实现各版本古籍馆藏地的查询。

《中国基本古籍库》的系统架构为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即Client/Server方式, 服务器和客户端为微软系列服务器和客户机操作系统, 客户端需要安装《中国基本古籍库》专用软件。因此, 该数据库美中不足的是读者在初次使用时必须安装客户端专用软件, 并且每次使用都必须从客户端软件进入, 即使有相关使用说明, 也不能使人们很快地掌握使用方法。另外, 《中国基本古籍库》是一个已经完全建成的数据库, 其数据内容不会再有更新, 并且对于图书馆来说, 购买方式是买断形式, 价格较昂贵。

2.《瀚堂典藏》。

《瀚堂典藏》是北京瀚堂典藏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集成性巨型中文古籍数据库, 是古籍数字化制作中涌现出的后起之秀。该数据库系采用国际Unicode标准7万汉字之超大字符集, 以图文对照的数字图书馆高新技术形式和档案夹分类的书目树模式, 完整保存典籍文献, 并可以方便查询、研究、阅读和推广。《瀚堂典藏》以小学工具类数据和出土文献类数据为核心, 逐步纳入大量传世文献, 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各种专题文献库。其种类涵盖历代字书类书的小学工具、类书集成库, 以及出土文献、敦煌文献、古典戏曲、古本小说、佛教和道教文献以及中医药文献库等。目前, 古籍总量已达万余种, 并在持续增加中。该数据库采用Unicode扩展技术, 基本解决了生僻汉字在计算机平台上无法录入、显示、编辑的难题, 使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汉字种类的总量达到7万字。它是目前中国内地唯一在微软平台上支持超大字符集、进行自然语言全文检索、实现编辑功能的中文古籍文献数据库, 差错率能够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

《瀚堂典藏》数据库的系统架构为服务器/浏览器模式, 即B/S方式, 基于大字符集下的XML数据格式, 无需下载任何客户端, 即可在通用浏览器上进行阅读和编辑, 全部实现了文本化对照阅读。对于图书馆购买来说, 方式比较灵活, 既可以包库使用, 也可以部分买断使用 (小学工具除外) , 而且系统的数据在不断地更新, 古籍资源也是在逐步增加的。不过, 《瀚堂典藏》的研读功能欠缺, 不具备研读所需的辅助工具。

三、《中国基本古籍库》和《瀚堂典藏》的检索功能分析

1.《中国基本古籍库》。

《中国基本古籍库》检索技术先进、设计实用, 不仅有分类检索、条目检索、全文检索、高级检索4条检索路径, 而且还有模糊检索、关联检索等多种检索方法, 以及平均0.2秒的神奇速度, 可以进行全方位快速海量检索。

(1) 分类检索。分类检索可以通过库、类、目的树型结构进行定向检索。

(2) 条目检索。《中国基本古籍库》分为哲科库、史地库、艺文库、综合库以及20个大类和100多个细目, 用户可以按具体条目来查询。条目检索方法既可以提供书名、时代、作者、版本、篇目检索, 也可以在几个检索字段中同时检索。

(3) 全文检索。全文检索通过输入任意字、词或字符串进行爬梳检索, 可用任意字、词或字符串对1万种书中所有的相关信息进行检索。

(4) 高级检索。高级检索是在检索结果中进行二次检索, 或组合字词进行逻辑检索, 或综合选项进行关联检索, 它可排除大量无用信息, 达到精确检索。

在检索结果的使用方面, 查询后可直接得知相关检索结果数, 并可直接链接到文中的相关处, 也可以一页一页编辑打印。但是, 其浏览功能不提供图文对照, 所检索到的内容需要从所在卷的首页开始翻找。其具有版式设定、字体转换、背景颜色、版本对照、放缩控制、标点批注、阅读记忆、分类搜集、下载编辑和原文打印共10个研读功能, 可以轻松实现从检索、阅读到校勘、标点、注释、编辑、下载和打印的系列操作, 改变了传统中文古籍文献使用研读的手工方式。

2.《瀚堂典藏》。《瀚堂典藏》检索途径分为使用“目录树”和使用“检索范围”。

(1) 使用“目录树”检索。《瀚堂典藏》数据库系统主页面左侧的“目录树”有上万片“树叶”, 11 000种典籍与近代报刊可自由勾选组合, 灵活跨库任意检索、图文对照浏览, 点击节点内容可以查看单一书目简介。它可以实现浏览分库下的子库及书目介绍, 即点击“书目树”右边的“+”可以展开分库, 浏览该分库下的子库, 再点选书库或书目名称, 可以在主页面查看相关介绍;选择特定的书库或书目进行搜索, 通过点击书库文件夹或书目图标右侧的复选框, 勾选要搜索的书库或书目, 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并可以在13个分库中任意勾选书目, 实现横跨分库的内容搜索。

(2) 使用“检索范围”检索。在条目检索框中输入检索词, 可以选择出处、标题、书目、全文进行检索。其中, “出处”是指书目索引中的一个域, 通常包含了该书目在“目录树”中的位置和该书目所含章节目录等信息。因此, 在“出处”中搜索, 可应用于查找书库名称、书目名称、章节标题、字典部首等搜索需求。“标题”通常包含了字书字头、辞书词条、诗歌标题、出土文献编号等信息。利用书目搜索, 不但可得到所有书名与搜索关键字相关的书目, 还可查找到一本书在目录树中的位置。在“全文”中搜索包含了以上出处、标题和书目3个域和“内容”部分, 即在最大范围内搜索。同时, 还可以对检索结果进行二次检索, 检索方式分为绝对精准、精准与模糊检索。仅单一字书类数据库, 有笔画数法、拼音法、组字法、拆字法等7种以上的检索方法, 并且能够单独或组合使用。该数据库还可以进行长字符串的模糊检索, 该检索方式可以进行自然语言切分, 有较高智能性, 同时系统支持二次检索、人工分词检索。

四、对实施“古籍数据库进高校”工程的思考

随着一批中文古籍数据库的建成, 其建设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 如光学字符识别 (OCR) 以及古籍文献众多的繁体字、异体字、通假字、避讳字的计算机编码问题等已经基本解决。但中文古籍数字化涉及版本、断句、校对、造字等特殊问题, 要将卷帙浩繁、门类众多而分布于各处的古籍文献进行全文数字化, 建立中文古籍数据库群, 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许多单位及诸多专家学者联手合作才能完成。

上一篇:大班奥运主题活动《奥运福娃》下一篇:单位安全生产知识测试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