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实践要求

2024-10-07

寒假实践要求(共14篇)

1.寒假实践要求 篇一

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13—2014学年

“寒假社会实践”要求

为了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现状,从而使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开展“寒假社会实践”,为同学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要求如下:

1.内容可涉及关注社会民生,建言公众服务,思考教育发展,实地考察进行调研,也可以是自身打工经历等。

2.在本邮箱内下载实践封面,实践表格,附加个人500字个人心得,按照 封面—申请表—个人心得 的顺序进行侧面装订。

3.实践中要求表格上有实践所在地的盖章,实践过程的照片,开学时将根据实践所在地的盖章,实践照片,心得体会进行打分,望同学们积极配合。

2.寒假实践要求 篇二

关键词:舞蹈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教学目标

舞蹈编导是“编”与“导”的紧密结合和高度统一,是舞蹈作品的创作者兼导演。随着舞蹈艺术教育正规化、科学化的发展,舞蹈编导领域需要进行专业的学科建设,研究舞蹈编导教育中的相关问题。然而,在培养舞蹈编导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来源于实践的经验积累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需要依靠大量的实践教学消化理解,并在实践中探索舞蹈编导专业创新性知识传递的特征。

定位准确的教学目标为舞蹈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科学开展确定了基本的方向。它是舞蹈编导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各环节、各步骤选择和安排的直接依据。首先,通过实践教学能够正确、客观地认知舞蹈艺术的发展,把握舞蹈创作的生命力。其二,在鼓励创新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培养舞蹈编导人才独特的审美及创新理念。其三,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尽早了解舞蹈编导专业的社会应用性,为日后择业储备经验。其四,在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挖掘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并最终能够通过合作或独立形式完成舞蹈编导类各项工作。上述有关舞蹈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提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层面、教育层面及舞蹈编导人才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受到各种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影响。然而舞蹈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需要细化到具体要求上。

一、实践学习环境要求

1. 从广泛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实践教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实践教学区别于课堂教学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教学环境的多样性,并要求尽可能运用社会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权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使得课程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未来的社会形势对舞蹈编导专业人才的要求将越来越迫切,舞蹈编导类就业方向也会越来越多样,当然标准也将越来越高。这种社会发展趋势和目标必然会对目前舞蹈编导专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相应影响,从而使他们尽早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所以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是舞蹈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更是促进实践教学发展的外在动力。

2. 学习活动本就是主客观活动的结合,可以说舞蹈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也体现了集合性个体知识积累活动的过程,这就必须有适当的管理制度来支撑。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必须符合当今教育发展规律,因此舞蹈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一定要锁定在使学生实践学习中的行为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化,同时也是为了保障整体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其中,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是舞蹈编导专业教育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者给学生安排的实践学习时间应该与课堂教学相呼应,做到既科学又充分。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能够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从实践中了解和接触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带回到课堂研究。

3. 学习活动都属于某种认知性的精神活动,实践教学是完成这种认知性精神活动的一种方式。但是精神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物质条件的基本保障。特别是在当今空前繁荣的大经济时代,社会、学校,最重要的是家庭的支持。家长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精神辅助是高效率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物质条件包括有形和无形,在它们的支持下舞蹈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才能够抛开一些束缚,大胆开展各类高效率的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

二、学生自身素质要求

1. 学习能力

在基本社会知识、人文知识、专业理论储备方面要求本专业学生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相关艺术学科知识并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系统地掌握舞蹈编导学科的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舞蹈编导专业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掌握舞蹈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有观察、理解、概括生活的能力,能独立运用编舞手段完成舞蹈作品的创作与排练。以上这些要求更强调一种学习的能力,通过各项实践教学推动相关学习能力进一步发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 肢体能力

无论任何形式的学习都包括了大量的脑力和体力活动,舞蹈艺术思想需要依靠各种丰富多样的肢体语言传递,开发肢体动作潜能是舞蹈编导专业学生每天都在进行的研究任务。因此对于他们而言,经历的更是一种脑力和体力并用的学习过程。一般说来,体质较弱的学生很难长时间耐受大幅度、大运动量的身体训练,而意志薄弱者又很难忍耐创编工作艰苦的脑力劳动。所以,为了更好地完成舞蹈编导实践教学目标,能够接受长时间繁重的实践学习任务,学生们必须从生活各个方面增强身体素质,养成规律性的生活习惯,才能提高适应各项实践教学任务的能力。

3. 心理能力

舞蹈编导实践教学更需要学习者拥有一种积极、健康,能够客观对待问题的心态,也就是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智和心理因素。学习的心智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聪慧机敏程度和智商与情商健康发展情况,它是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所形成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舞蹈编导实践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偶尔会经历以往教学经验中不曾发生的状况,学习内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产生新问题。这些问题会暂时让学习者面临巨大的困惑,产生心理压力。合理调适自我,调动积极健康学习的心智是学习者如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与学习效果有着密切关系。

三、教师引导能力要求

教师在舞蹈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中改变以往传授者的角色,采用更多引导,以及提供相关参考的方式进行教学。其实这样的教学更加要求教师要具备广博的社会、人文、其他艺术领域和本专业的知识储备,舞蹈编导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教师要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关注社会,分析本阶段学生独立或合作编排舞蹈作品时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引导式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提供背景资料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种引导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丰富舞蹈编导实践教学内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都大有裨益。

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实践经验是舞蹈创作永远的源泉。探讨舞蹈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是为了实践教学活动能够更高效、优质地开展,使得舞蹈艺术创作能够源源不断地汲取生活的养分,保持舞蹈艺术永恒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刘毅主编.教学前沿探索创新.大连大学人文学院教改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6.

[2]王国宾主编.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3.浅析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及实践要求 篇三

【关键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实践要求

一、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涵义

数字档案具有自身的特性,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主要以内容安全、系统安全生和载体安全三个方面为主。这三个方面具有紧密关联性,任何一个方面存在缺陷都是会对其他方面的信息内容带来较大的威胁。

(一)内容安全 ⑴真实性。数字档案需要长期或是永久进行保存,在保存过程中无论是档案信息内容还是内容显示形态都保持与原始状况一致,数字档案信息的内容和显示特征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确保数字档案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数字档案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不仅是数字档案信息的核心所在,而且也是数字档案管理工作中最为基本的技术问题。数字档案内容和形态在保存过程中稳定性较差,而且容易被修改、丢失和毁坏,受自然环境、载体和计算机软硬件等各方面的影响较大,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确保数字档案内容上的安全,确保能够更限的维护数字档案的真实性。⑵可读性。电子文件或是数字档案在传输、存储、压缩及格式转换过程中具有可识别性和可识读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导致数字档案不可读的原因较多,如系统的兼容性、系统升级、病毒及载体受损等都是对数字档案可读性带来较大的影响。⑶完整性。数字档案是电子文件的归档存储形式,其完整性是需要确保电子文件及其他形式的文件在数量上齐全,电子文件在内容和元数据上没有缺损的情况存在。而且数字档案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之间彼此关联,一旦数字档案完整性缺失,则会对其真实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维护数字档案的完整性,不仅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自身的完整,而且对数字档案真实性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系统安全 ⑴保密性。在数字档案存储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防侦收、防辐射、信息加密及物理保密等相关保密技术,确保档案信息不会发生泄露,保证信息的安全性。⑵预警性。当前数字档案常用的预警技术具有多样性,在数字档案系统运行过程中,相应的预警技术会根据系统运行的异常状况来对相关的危害信息安全的行为进行预警,同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措施,从而有效的对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进行保障。⑶可控性。可控性即对系统的运行、系统用户的各种操作、系统存储信息具有控制的能力,从而确保系统与信息的安全。可控制性包含防火墙技術、用户身份认证及其权限分配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拒绝服务技术等。⑷不可抵赖性。不可抵赖性也称作不可否认性,在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的真实同一性,使得所有参与者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和承诺。只有综合运用多种安全技术才能确保系统的安全及其正常运行,进而保障系统数字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

(三)载体安全 数字档案信息都是保存在特定的数字载体上。载体的安全受到危害,存储于其上的数字档案信息自然难以幸免。因此,载体的安全维护也是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对于脱机存储载体的安全维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维护及其信息恢复的最后一道屏障。载体安全包括的各项技术也较为多,载体安全技术的目标就是尽量延缓和控制环境要素对载体制成材料的危害,延长载体的自然寿命,进而保障存储于其上的信息寿命及其质量。

二、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实践要求

(一)在授权下对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及数据库进行访问 对于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或是数字档案信息数据库进行访问时,即使是合法用户也需要在授权下才能进行访问,非法用户及无授权情况下合法用户对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及数据库都无法进行访问,这样可以有效的对数字档案信息失密、泄密及恶意修改、毁坏的行为进行规避,有效的提高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二)数字档案信息的访问需要具备相应的权限 没有相应权限的用户无法浏览或者阅读没有授权的数字档案信息,也指无法借阅相应的数据光盘等载体,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什么样的身份或职责只能看到与其身份或职责匹配的数字档案信息,从而避免越权使用所造成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危害。

(三)用户无法对所浏览的数字档案信息进行修改或是毁坏 合法或者授权用户无法修改或者毁坏自己有权浏览的数字档案信息,从而在正常的利用过程和开放过程中维护数字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凭证性。这样对于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维护的意义非常重大。档案信息需要公开利用,建立有效的追踪和审计,可以对非法访问、恶意攻击或者非法拷贝、非法修改与毁坏建立有效的追踪、审计,从而维护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与信息的安全。

(四)为数字档案信息的可识性提供技术和制度保障 数字档案信息无法进行识别,不能读出和恢复时会导致无法估量的损失发生,而且数字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系统兼容性、软硬件损伤、信号等都可能会对数字档案信息的可识性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为了有效的提高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则需要通过制定各种技术方案,使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

(五)确保数字档案信息的可恢复性 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无论是从安全技术还是从安全措施方面来讲,其安全都是相对性的,没有绝对的安全。因此在数字档案信息日常管理和安全维护工作中,需要制定各种预警、防范和应急措施,有效的提高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即使安全事故发生,也能够及时对数字档案进行恢复,有效的降低由此而带来的损失。当前对数字档案信息的恢复往往会从两个方向入手。首先,通过异质异地备份,提前准备数字档案信息恢复的条件,这样在灾害发生后可以及时通过备份来对数字档案信息系统的各项数据进行恢复;其次,采取相应的技术方案和措施来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恢复。

三、结束语

随着数字档案数量的不断增多,为了确保数字档案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做好数字档案的日常管理和安全维护工作,从而为数字档案的有效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数字档案能够更好的发挥其自身的重要价值,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德民.数字档案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1-07-23.

4.寒假社会实践要求及目的 篇四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优良精神面貌迎接三十周年校庆。在2013年寒假期间我校将继续组织开展寒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根据上级组织有关文件的要求,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办实事、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践行十八大精神,引导学生把专业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服务紧密结合,以服务基层需求为基础,以专业实践为重点,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讲、社会专题调查、志愿服务活动、专业社会实践等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

二、活动主题

学习践行“十八大” 传递青春“正能量”

三、活动时间

全校寒假社会实践时间主要集中在1月中旬至2月中旬进行

四、活动形式

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学生在家庭所在地或假期常住地开展活动,由各学院分团委具体实施。

五、活动内容

1、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

各年级、班级积极动员、组织青年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搜寻、整理自己关心的关键词,并就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的关键词,围绕自己身边变化看社会发展,或者通过走访群众,走进基层,深入社会开展学习调研实践活动。同时,可以用宣传彩页、图片展、动漫、微视频、专题片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并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和把握十八大精神,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有条件的学院可遴选优秀的青年教师和学生组建高质量的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结合实际,分地区、分专题开展巡回宣讲活动,深入解读党的十八大精神。

2、社会专题调查

各年级、班级积极动员、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各项重大部署,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方面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智。积极组织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专题调研,深入了解并充分展示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两年多以来,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原来的母校回访、调研等形式;通过社会调查,从基层教育改革发展为视角,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3、志愿服务活动

各年级、班级动员、组织大学生在假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高度的热情和扎实的行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关心农村的实际需求,在实践中加深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科学认识与深刻理解,引导青年学生用爱心、知识和热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并在实践中了解基层情况,增进基层感情。动员广大学生党员、共青团员利用春节前后的假期时间开展志愿服务、环保实践等“小切口”活动,如深入到敬老院、福利院、孤儿院、火车站、汽车站、下岗职工及贫困学生家中等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

按照学校要求,所有拿到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一等奖学金的同学要求在家庭所在地做义工,回报社会。没有完成义工任务的同学不允许参加下一年度的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的申报。全体大一新生回高中母校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我的大学生活”主题活动,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南审大学生活和人才培养。

4、专业社会实践活动

为推动实现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优化,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组织低年级学生以踊跃参与专业实习、高年级学生以积极参加招聘会为重点,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增长知识,锻炼才干,找出自我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提高就

业创业能力。同时也可围绕我校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研究。

5、校友寻访活动

在我校喜迎三十周年校庆之际,也为更好的贯彻落实我校“十二五”规划中校友资源开发工程的相关要求,加强学校与校友、校友之间沟通与交流,凝聚校友感情,促进校友发挥效能,组织同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联系我校校友,重点是在各条战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校友,建立校友信息资源,探寻校友的成功之路,学习校友的成功经验,为大学生工作、学习和发展指明成功的方向。

六、活动成果汇总和上报

1、学生在寒假社会实践结束返校后,需要向学院分团委提交个人调查报告或实践总结。

2、各年级团总支请于2013年3月13日前向学院分团委报送以下材料:

(1)《2013年寒假社会实践情况汇总表》(附件2)一份,电子版同时发送至:zhnh@nau.edu.cn;

(2)《2013年寒假社会实践新闻报道统计表》(附件3)一份,电子版同时发送至:zhnh@nau.edu.cn;

(3)各年级上交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一份;

(4)各年级收取所有拿到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等同学寒假做义工的相关实践报告、照片、报道等相关材料上交到学院分团委。

七、活动要求

1、加强指导。各年级、班级要对本院学生社会实践做出部署,要在学生放假前提出明确要求,做出指导安排,动员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培训,根据年级特点安排实践重点。暑期社会实践成绩不合格的同学要利用寒假时间认真实践,经考核合格后可以认定实践学分。

2、注重宣传。各年级、班级要指定专人全程负责宣传工作,为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积极联系并利用各地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积极主动地开展宣传工作。

3、及时总结。下学期开学后,各年级、班级要通过主题班会、报告会、交流会、表彰会、图片展览等形式及时总结经验,交流体会收获,挖掘树立先进典型,扩大教育成果。

5.寒假实践要求 篇五

实践团队和个人须在3月12日之前将实践详细成果提交到信息学院团委处,提交要求如下:

一、勤工助学招生宣传社会实践重点团队

1.电子提交内容(word03版)

(1)团队实践过程总结报告一份,包括成果汇报、交流计划;

(2)团队实际参加人员名单;

(3)团队个人总结(每人一份)。

例子:其中团队总结报告和个人总结的文件名分别为“××(简称)学院赴××(实践地)‘××’(考察主题)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和“××(简称)学院××同学赴××(实践地)‘××’(考察主题)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4)至少10张比较有代表性的、体现实践活动实际内容的电子版照片(要求配图片说明)。照片分辨率要求1280×960以上,存为JPEG格式;并将所有照片统一压缩后上交;

2.需上交的书面材料包括:

(1)东北大学寒假勤工助学招生宣传社会实践活动反馈表;

(2)东北大学2012年寒假招生宣传社会实践中学联系表;

3.实践团若不按时提交材料,将无法获得资助。

二、其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1.电子提交内容(word03版)

(1)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例子:“××(简称)学院××同学赴××(实践地)‘××’(考察主题)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6.寒假实践要求 篇六

2013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排版要求及样张

2013年所有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研究论文、读书报告、实践报告都采用下述的排版要求:

(1)每篇实践报告或论文字数为3000—5000字左右,150—200字以内的摘要,3—6个关键词。

(2)论文题目请用小二黑字体,居中排;题目下为作者姓名,用小三楷体字体居中排;摘要与关键词采用小四号楷体字;各级标题用法:一级标题号用“

一、”,字体用四号黑体;二级标题号用“

(一)”,字体用小四黑体;三级标题号用“1.”,字体用小四宋体。

(3)正文字体用小四宋体字,论文用纸设置为210mm297mm的A4纸,全篇论文请在“段落”选项中将“行距”设置为“1.25倍行距”,每段首行缩进4字符。一级标题要上下各空一行,二级标题只需上空一行。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4)表格汉字采用五号宋体,英文与数字采用五号新罗马字体;所有表题与图题采用五号宋体,表题居表格上方,图题居图形下方。

(5)实践研究论文后可附参考文献,字体五号,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A.书: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页码(如有两个以上作者,作者间用逗号分开);

B.期刊:作者姓名.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范例:

2013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张三,李四12哈尔滨工业大学XXX学院XXX专业XX级, 150001

2哈尔滨工业大学XXX学院XXX专业XX级,15000

1摘 要:这份说明给出了2013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提交文本的基本要求。提交的论文不得少于3000字,且必须应用此格式,您可以到哈工大团委的网站上下载(http://student.hit.edu.cn/)。

关键词:字体,格式,页边距

“引言”部分主要写关注社会实践内容的原因,自己所开展相关实践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基本构想和预期目标。

一、实践设计与工作方法

本部分主要包括对实践课题的工作设计和日日程安排,以及自己在具体工作中所采用的工作方法。要求能够概括在实践地所开展工作的相关情况。

(一)格式

在“页面设置”的“页边距”选项中:“上”页边距设置为25mm,“下”页边距为31mm,“左右”页边距都为20mm,“距边界”中“页眉”设置13mm,“页脚”设置为20mm。“文档网格”选“无网格”。

1、字号大小和字体样式

正文字体用小四宋体字,全篇论文请在“段落”选项中将“行距”设置为“1.25倍行距”,每段首行缩进4字符。

表1 论文排版字体与字号大小一览表

字号

五号

小四

小三

小二 内容字体 图题、表题 宋体 正文、公参考文献 宋体 作者姓名 论文题目 开题 黑体

参考文献

[1]作者:《文章题目》,载《杂志》X年X月第XXX页;

7.寒假实践要求 篇七

关键词:美容行业,岗位要求,技能考核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是一个新兴的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 是实践性强, 对操作技术与技巧要求较高的专业[2]。因此, 以美容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训是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学的重点。如何考核与评价本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建立一套比较规范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技能考核评价方法, 是我们不断探索和改革的重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医疗美容技术专业2011级134名学生作为试验组, 同时选取2010级12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

1.2 研究方法

1.2.1 调研

深入与本专业联系较为密切的美容行业协会、大型美容机构、医院和学校等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及调研, 采取问卷调查、个别面谈、电话访谈、座谈、参观学习、文献检索等形式, 了解目前美容行业岗位设置及人才需求情况[3]。对岗位必需的实践技能进行分析, 同时向我院2011级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了解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对实践技能方面的不足加以汇总, 为下一步实践教学环节及考核方法、内容及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2.2 考核方法及内容改革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美容治疗、咨询、纹刺美容、美容培训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对应岗位 (群) 包括医疗美容技师、医学美容咨询师、美容顾问及美容导师/讲师等[4]。以美容行业岗位所需能力为导向, 注重过程性考核 (课内实践考核、岗位实践考核、专业社会实践考核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 , 将考核贯穿教学的始终, 实验 (训) 课考核成绩的比例占总成绩的50%~80%;校内顶岗实习和职业资格考试强化训练结束后进行岗位实践考核, 合格后方可进入企业实习;利用假期带领学生开展专业社会实践活动, 对活动后的调研报告进行考核并记入总成绩。通过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充分利用学院实训基地现有条件, 对拟改革的课程从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技能操作3方面制定考核评分标准 (包括仪容仪表、交流沟通能力、具体操作等) 。同时建立考核小组, 对小组成员教师进行培训, 并聘请行业专家作评委。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行业专家评价, 通过实践判断评价考核体系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以便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3 实施步骤

1.3.1 师资培训

(1) 我院是辽宁省医疗美容职业教育联盟及国际美容医学职教联合体成员, 教师可通过网络学习美容行业新知识和新技能; (2) 选派优秀教师到美容行业进行技能培训。

1.3.2建立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我院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制定实践考核管理制度;以美容岗位需求为导向, 参照美容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 确定岗前培训考核内容;制定实践技能考核评分标准;设计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行业专家评价表。以座谈、问卷调查、实践技能考核等形式初步评价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总结经验, 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考核结果比较 (见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课内实践考核、岗位实践考核、专业社会实践考核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成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 。

2.2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评价

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行业专家评价满意率均在95%以上。

3 讨论

3.1 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

在实践课程体系的职业技术与技能模块中增加美容新技术、美容顾问、美容导师、中医推拿技术、中医养生等与美容行业相关的课程, 同时原课程体系中的美容美体技术、医学美容技术、美容咨询与沟通、护理技术等课程从以理论授课为主改为以实践教学为主, 其余课程的实践学时比例相应增加, 如医学美容技术、美容心理学、美容营养学等。而实践教学环节则增加预就业岗位培训、校内美容院顶岗实习, 职业资格考试技能综合实训课由原来的48学时增加到100学时。

3.2 建立了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3.2.1 制定实践教学考核标准

根据专业特点制定相关课程的实验 (实训) 指导、学生实验 (实训) 技能考核标准等一系列教学文件;成立听 (评) 课领导小组, 对实践教学情况全程监控,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结经验, 不断改进和完善。

3.2.2 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对理论与实践兼顾的课程, 提高实践能力考查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比重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以上)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中预就业岗位培训、校内美容院顶岗实习等的教学管理, 制定行业专家、教师、学生评价标准, 定期考核教师授课情况及学生学习情况, 要求学生在美容院顶岗实习及利用暑期去相关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 写见习报告或社会实践报告, 从而考查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与拓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以及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能力[5]。实际操作考核成绩能够反映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动手能力, 因此,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应贯穿实践 (训) 教学的全过程, 同时在实习前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

3.3 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大大提升

2011级实习生的反馈结果显示, 学生到不同美容企业实习和工作, 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 学生的服务理念及相关知识技能与美容行业快速接轨, 其专业知识, 团队协作、心理承受、人际沟通、岗位适应等能力较企业中通过其他途径就业的员工强。

另外, 实习生对带教教师的评价和同行评价结果显示,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很大提高, 综合评分均达到了优良。两年多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后仍要为培养美容行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8.寒假实践要求 篇八

【关键词】高效课堂 理论 实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最为时髦和最为被众人推崇的,就是高效课堂。这是一种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是课堂教学永远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其理念在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均衡发展;它的本质在于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它的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快乐学习,让教师幸福工作。

一、高效课堂及其基本特征

高效课堂教学具有两个分析层次:从表面层次来看,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从较深层次来看,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因此,高效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高效课堂教学具有以几个特征:

(一)人格权利的平等性。高效课堂作为一种教学形态,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取代了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彼此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赋予的各种权利。这样就决定了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同志式和朋友式的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威信的建立,靠的是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技能和教学艺术,而不是靠压服、训斥、体罚等形式形成的所谓的“威信”。

(二)根本目标的一致性。从一般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按照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等对学生进行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步骤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开发智力、锻炼身体、培养思想品德、造就社会人才的活动。然而,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说也是为了提高觉悟,掌握知识和本领,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相互和谐、辩证统一的。这种目标上的一致性是建立高效课堂的基础。

(三)相互影响的长久性。高效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各有不同的位置,履行不同的职责。教师的言行不仅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影响学生的思想,改变学生的性格,塑造学生的灵魂。学生虽然是受教育者,但他们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对教师的劳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师生间的这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不仅表现在课堂中,存在于学生在校期间,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今后,乃至一生。

(四)手段方法的灵活性。因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任务、教学时机、学生构成等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应因时因事因人而异。我们常说,最有效的教育教学,体现在将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变成学生的自我期望和自觉要求,这其中也隐含着手段和方法的无穷变化。课堂上一味地讲,一味地作、一味地看,或者是像开会一样严谨、像演戏一样令人眼花缭乱、像比赛一样一味地追求新、奇、异,都不会有太好的效果,更难以持续,只有适合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规律,顺应学科知识特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会使学生满意和接受,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生态的和谐性。当代教育生态学研究表明,只有当整个教学生态系统处于动态跟和谐平衡时,教学才能高效优质地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的目标。无论是从教学方式上看,还是从教学关系上说,抑或从课堂环境进行分析,高效课堂主张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内化学习与外化学习,自主学习与制度化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开放、动态、和谐、平衡的课堂结构,使师生处于一种相互尊重、友好合作、充满人性关怀和具有较高心理安全感、舒适感、归属感的氛围中。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要求

构建高效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就会指日可待。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命脉,高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升华。我们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该立刻行动起来,投入到这场改革中来,构建我们的高效课堂。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创设一定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教师要善于把课堂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让学生产生一种想听课的冲动,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二)实施自主学习,增强主动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启发寻求自我教育的教育。”新课程背景下,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自我发展。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产生迫不及待的探索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有效地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三)建构合作小组,培养凝聚力。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所以,构建一个既能互助,又能交流;既能表现个性又能相互促进的合作小组,就要求教师精心策划和有效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引入竞争机制,兼顾优差生搭配等。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小组凝聚力,实践高效课堂才不是一句空话。

(四)拒绝形式表演,抓紧实质内容。高效课堂的目的是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开展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真正实现学生的充分自由交往,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化和最优化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尊重学生个性,树立学生自信心。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各具特色的建设人才,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想方设法地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条件。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提高自信心,重新认识自己。作为教师,我们关注的不应全是学生成绩的优秀与否,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其参与度。通过一些激励性评价,有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就是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突出学习,教得少,学得多,让学生学会学习;就是突出合作,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就是突出探究,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与拓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样才能解放学生,提升课堂,成就教师,发展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尤清. 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探讨[D]. 湖南大学,2008.

[2]史小满.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初探[J]. 中学教学参考,2011(25).

9.寒假作业布置要求 篇九

为了使同学们能够度过一个愉快的春节,同时又能通过自学有所收获,达到“巩固旧知探究新知”的目的,根据《焦作市教育局关于全市中小学放寒假的通知》的精神,特制订寒假作业布置指导意见。

一、时间:放假时间总计四周28天,要考虑到春节、元宵节的风俗

习惯,实际作业时间按15---20天计算。

二、作业量:年级组长与备课组长结合,协商分配各学科作业量,然 后年级组长汇总各学科的作业,统一印制寒假作业。

三、作业分层布置:实验班和普通班的作业要有所不同,根据学生层

次不同,布置不同的作业。

四、作业布置四要素:作业布置做到四点:完成作业的时间、作业内

容、行动方式、检查方式。

五、作业内容四结合: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相结合,复习旧知与探究

新知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六、学习计划:各班要根据《年级寒假作业》制定出学生每天的学计

划,如每天学习的时间、学科顺序、行动内容、检查方式。学生 根据班级计划修改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班主任核查。

七、检查落实

1.班主任要通过校讯通提醒家长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在作业的相关位置签字。

2.各班可以根据家庭住址就近成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按时向班主任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3.开学第一天班主任(任课老师协助)要将本班的寒假作业收齐,交由任课教师评阅,统计各类数据(未交、未完成、基本完成、完成较好),并将作业全部上交教务处。教务处复查后对各班作业完成情况作出整体评价。

八、评比表彰:教务处对各班作业完成情况作出整体评价后,对寒假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对批阅认真的任课教师、对作业整体完成较好的班级(班主任)进行表彰和奖励。

10.寒假作业及要求 篇十

1、充分利用期末考试试卷,与孩子做好学期末的总结和试卷分析,做好记录,真正发挥考试的价值。

2、有计划的完成假期作业,不准突击,高质量完成各项作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每项作业,预期不上交的视为零分。)

3、注意安全(假期严谨孩子燃放鞭炮,严谨独自上路,严谨在不安全的地方玩耍等)。

4、及时与老师联系、沟通。(假期班主任将不定期地了解孩子的假期表现,希望家长能及时反馈,有疑问可随时QQ留言,也可以电话联系)5、2月16日下午2点(农历正月17)孩子们到校(到校时带齐 所有作业 包括致家长的一封信)

从中选择了几本适合一年级孩子读的读物。

书目名称

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2、《安徒生童话》

3、《木偶奇遇记》

4、《成语接龙》南京大学出版社

5、《儿童十万个为什么》

6、《小故事大道理》

7、《柳林风声》

8、《格林童话》

(假期至少读三本书,一本是孩子自己喜欢读的(征求孩子意见买,不在老师推荐范围内。),其余两本是从上边推荐的读物中任选其中的两种.)以上书籍高年级的孩子也有,孩子们也可以借一下。

建议:

1、家长给孩子购买图书时,一定买注音版的,这样他们就可以借助拼音自行阅读。

2、开始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规定一天的阅读量,但一次不可太多,循序渐进,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3、对于不爱阅读的孩子,家长开始可以陪伴他一起阅读,等到兴趣培养好后,他就可以独自阅读了。

4、对于推荐的图书,家长不必要全买或者让孩子全部都读,可以有选择的挑选一两本。太多了,他们会被吓着的。

5、孩子读了故事后,可以要求他进行复述,用自己的话讲出故事,或者说说自己懂得的道理。有能力的还可以让他配上动作讲一讲,演一演。必要时家长可以配合表演。

6、只要是正版书就可以,封面和出版社也可以不同于上面的。

背诵一年下册必背古诗(如果感觉背诵吃力的话可以只背变成绿色的内容,黑色的不背,如果黑色和绿色全背熟的另有奖励。)

1、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所见(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6、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风(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背诵五篇美文片段。(大体意思即可)

可以是写景色的,可以是描写小动物的,可以是描写人物外貌、心理的,也可以是优美的诗歌等等。(内容不限、题材不限,字数不限,只要是孩子能接受为准)只要是在百度上打上“适合一年级孩子背诵的美文”就会有很多,大家也可以自己从读过的书中找,总之积累越多,词汇量会越丰富,对孩子的习作将会越有帮助。

例如:

初冬 早上,白茫茫的一片大雾。

远处的塔、小山都望不见了。近处的田野、树林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太阳像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发出淡淡的光,一点儿也不耀眼。地里的庄稼都收完了,人们正在园子里忙着收白菜。雾慢慢地散了,太阳射出光芒来。远处的塔、小山都望得见了。近处的田野、树林也看得清了。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树林里落了厚厚的一层黄叶。只有松树、柏树不怕冷,还是那么绿。

综合实践作业:

1、每天帮家长至少干三件家务。必须学会扫地、拖地、整理书包。开学逐个检查,检查情况将予以通报。(过了年干值日将有小宝贝们自己亲自干,既比速度也比质量。)

2、做“欢欢喜喜过大年”的主题手抄报一张。可从网上搜集部分手抄报作为参考。家长孩子可共同完成。开学后评比。(8开的素描纸,设计合理,色彩鲜艳)

3、观察日记-------“蒜苗生长记”可以年前做。(孩子亲自动手种蒜苗,一种种在土里,一种种在水里面,孩子通过每天观察,发现哪一种生长速度快,(感兴趣的孩子可以查找一下原因,不查也可以。)写成观察日记;第一天种时内心的变化写一写,也可以写种的过程;隔两天之后再观察再写一篇,再过三天进行观察写一篇,(再过四天写一篇,也可以写写用你种的蒜苗做菜的时候的心情。)把内容发到自己的博客中,也可以上传自己蒜苗生长过程的图片,发在博客中,这将作为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评比记录个人成长手册。)观察日记共写四篇。给所发新书包上书皮,书皮也可以用今年用过的,只要不坏我们就得节约,继续用。

预习新书的内容,语文预习要求:可以预习前两个单元。

1、读:每篇课文借助拼音读三遍,读正确、读流利。

2、圈:圈出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

3、标:标好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4、记: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记住本课生字。如:猜谜语、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编故事等方法。

5、组:横线里的一类字口头组两个词,课文后面 田字格里的生字也口头组两个词。

6、做:尝试完成课后题。

7、问:在读不懂的地方标上“?

11.寒假实践要求 篇十一

课程设计理念以培养学生具备机电设备操作及机械加工的职业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在工程材料和工艺方法方面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及改造创新的能力。课程教学目标服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适合课程教学内容需要。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内容引入行业标准,依据岗位的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将生产实际的项目融入课程内容中。课程中融入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内容,以学生获得中高级钳工、车工、铣工等职业资格证为目标,以岗位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依据进行本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依据企业专家座谈和专业培养目标、岗位分析确定学习领域;与企业人员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引进企业专家担任主讲教师,实质性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坚持以生产实际过程设计学习情境,教学过程“以任务为载体、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为目标”,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知识与能力并进。课程内容选取及组织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应用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打破传统学科限制,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课程内容模块化,突出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使学生掌握有关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其成为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课程选取合适的教材,以机电产品零件的加工过程为主线,将工程材料、热处理、毛坯成形、测量技术基础及部分简单的切削刀具和机床、各种表面加工等内容及现代制造技术的内容整合序化,既有传统制造基础的知识,又有新技术、新知识,循序渐进,重点突出,简明扼要。课程中还配以大量生产中的图片及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印象,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配有真实的零件、工具以及模拟真实加工的虚拟仿真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

根据传统教学,一般按照常用的机械工程材料——热处理的原理和工艺——毛坯成型方法——几何量公差——各类金属切削机床加工——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的顺序进行讲授,课程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学生抓不住主线,缺乏学习兴趣。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将材料时,介绍所有的材料,将毛坯时介绍所有的毛坯成型方法,讲车削时讲外圆和端面的加工,讲铣削时讲键槽的加工……使有机连续的机械制造过程被分裂开来。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以典型工作任务——具体的零件加工为背景,以达到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为核心,以实施过程为主线,围绕零件的加工过程进行系统化教学,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把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尽量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不断强化应用、强化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作为课程载体的典型零件来自校企合作的真实产品,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到企业学习和了解现代制造企业常用的制造技术、设备,并能真实接触和了解企业的工艺管理、生产运作、质量管理等知识,从多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企业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对他们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有很大帮助。

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教学模式设计。实现由单纯讲授的传统模式向教师指导下“基于项目的探究式自主学习”模式的转变。

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中教师所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多半,采用学生独立完成项目、随堂讨论和专题讨论的形式,给学生充分的发表见解、自主锻炼以及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机会。

以案例、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以生产实际的案例设置教学内容,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多为条件不充分或者无标准答案的实际问题。

采取多种形式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运用。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情境教学、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案例教学法。以生产一线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与启示作用。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如对45号钢圆柱棒料外圆表面加工方案分析等。情境教学法。利用《机械制造技术生产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掌握机械制造的相应技能。启发式教学法。如在“纯铁同素异晶转变”内容中,启发学生回忆碳的同素异晶转变(金刚石和石墨),学生在中学学过这个概念,思维就会比较活跃,就可加深对纯铁同素异晶转变的理解。

教学手段运用。充分利用传统和现代教育手段,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配以生产实际的图片和视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感官意識,掌握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在例如车刀的几何角度测量课程中,可采用实物教学,通过测量真实的车刀的几何角度,掌握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方法。构建虚拟实训和仿真工厂,对于不同的加工工艺,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以动画形式展现虚拟加工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对设备进行操作。

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结合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课程的技能考核内容。将原来的终结性考

核方式改为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更注重过程考核,并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作为成绩参考。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以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作为重要依据的第三方质量评价制度,校企同完成对学生的考核。

12.寒假实践要求 篇十二

法学案例与实践教学的意义与必要性

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高职法学教育应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法律专门人才作为自己的时代使命。法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案例与实践教学, 首先, 可以使学生在法学理论教学中得到法律操作与思维能力训练。其次, 可以给学生提供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渠道, 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竞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同时又是一个促使学生掌握法学与法律内在精神及规律, 检验、反思理论的过程。另外, 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团队精神。因此, 案例与实践教学是法学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也是法律专门人才培养的最有效手段。

我国高职院校对案例与实践教学的发展和重视程度非常不均衡, 各学校的具体实施情况参差不齐。有些学校较好地实施了案例与实践教学, 建立并实施了较为完备和可行的案例与实践教学模式, 如法庭旁听、模拟法庭、专家讲座、案例讨论、社会调查、法律咨询、专业见习等, 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 也有不少学校不能给学生提供案例与实践教学的环境, 甚至有些学校连实施案例与实践教学的基本师资条件都不具备。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案例与实践教学的实施, 也直接影响了高职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 尽快实施高职法学案例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落实案例与实践教学, 已经是高素质法学专门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法学案例与实践教学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法律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从业者必须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便主要落到了高职法学教育上, 落到了每一位从事高职法学教育的教师身上。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开展案例与实践教学的素质和能力。因此, 法律职业要求人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也就是教师在开展案例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当然, 向学生传道、授业的教师, 应当达到更高的水平。

(一) 法律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法律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两个方面。

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树立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的崇高理想, 二是要坚定崇尚法律、法律至上的信念, 三是要具有恪守职业伦理道德的精神品质。

职业技能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具备较强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 能准确掌握法律专业术语并正确把握法律命题,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敏锐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运用法律概念和命题进行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二是要具备准确的法律表达能力, 即善于准确、精练地运用法律专业术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这是法律职业对法律专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技能要求;三是要具备法律事实的揭露能力, 即调查、制作、组合并使用证据证明法律事实的能力;四是要具备旺盛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能适应信息时代和科技时代的发展需要。

(二) 教师在开展案例与实践教学过程中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实际上, 在明确了法律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之后, 教师在开展案例与实践教学过程中需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已经基本清晰了, 但是, 作为教师, 还应当具有更全面和更高的素质和能力。笔者认为, 善于开展案例与实践教学的教师需要具备如下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学质量的提高固然以教师专业水平与业务素质的提高为前提, 但是,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却对教师专业水平与业务素质能否提高以及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有着决定性意义。一方面, 只有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的驱动下, 教师才可能认真钻研业务, 自觉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 在实践中, 许多被视为业务素质低下的表现诸如教学效果不佳、科研成果不丰等, 实际上也并非真的是因为教师业务能力不强、专业水平不高, 而是受到商品经济和其他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影响, 教师不能安心于教学科研工作, 没有发挥出全部或者大部分能量而已, 这同样与职业道德素质有密切的关系。

较强的案例与实践教学组织和掌控能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没有教师组织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 不具备教学活动组织和掌控能力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因此, 在开展案例与实践教学之前, 教师必须很好地研究教育学、教学法以及教材教法, 了解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与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技术技能, 熟悉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甚至还需要掌握其他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比如管理学等, 才能满足案例与实践教学及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对教学信息和资料较强的搜集、分析、加工能力以及学习、创新能力首先, 恰当、充分的信息和资料是开展案例与实践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法学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要开展案例和实践教学, 离不开恰当、充分的信息和资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和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加工整合能力。其次, 教师还必须具备对知识、信息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 知识更新的速度与频率之快超出人们的想象, 而且在现代法制社会中, 法律条文的数量也在以令人震惊的速度不断增长, 其修改和变化的速度同样是惊人的。作为教师, 有责任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将最新的信息传达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 作为教师, 更有责任把这些素质和能力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 潜移默化地移植到学生身上、渗透到学生脑中。这个过程本身也体现出一种素质和能力。

较强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即能准确掌握法律专业术语并正确把握法律命题, 具备敏锐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概括、综合和总结能力, 运用法律概念和命题进行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相对于其他职业, 法律职业要解决的更多地是与政治、经济、道德密切相关的、极其复杂的和不可能有现成答案的实际法律问题。教师的法律实践经验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法律的逻辑思维, 要求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应对理论和实践的变化。

准确的法律表达能力即善于准确、精练地使用法律专业术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教师尤其是从事法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很大程度上是靠嘴“吃饭”的, 因此, 准确的法律表达能力, 尤其是流畅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仅是对开展案例与实践教学的教师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 也是教师的“生存之本”, 不容忽视。

具备法律事实的揭露能力即调查、制作、组合并使用证据证明法律事实的能力。案例与实践教学的价值, 就在于培养学生通过实际参与法律操作, 解决实际案件和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 在揭露法律事实方面, 更应当具备周密的法律推理能力、调查取证的实际技能、良好的辩护技巧和过硬的法律文书制作能力。

提高教师开展案例与实践教学的素质和能力的措施

以上我们探讨了教师在开展案例与实践教学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这对法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在实践中,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学生的这些素质和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 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实际上是不能胜任案例与实践教学的。这也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共同面对的紧迫问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了, 但具体的落实情况各个高职院校存在较大的差异, 有的学校是由于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在师资培养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有的学校只是把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师自己的事而没有实际作为, 也有一些学校担心“自己培养别人用”而不愿加大培养力度等等。因此,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就应当在认识上摆正态度———师资培养应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 学校责无旁贷;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不能只是教师自发的, 学校也应有所作为。具体而言, 高职法学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以下几种主要途径可供参考。

专家报告、经验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举行报告会、座谈会, 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教学方法的学习与总结等都有很好的效果。另外, 也可以组织本校、本专业、本教研室的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经验交流, 如果有条件的话, 校际的交流一般具有更好的效果。这样做不仅能使教师在情感上得以相互沟通, 使教师建立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而且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教师整体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

选派教师进修学习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 即“学习型社会”, 这不仅是对当代社会的一个准确概括, 也是对在当代社会中如何学习提出的要求。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社会科学知识的积累和进步呈现出加速局面。法学领域也是如此, 法学理论在不断地趋于完善, 旧的法律不断地被修改、废止或者清理, 新的法律不断地制定, 法律条文的总量在日益增加。这种情况使得学习成为每个法律从业人员的终身活动, 继续学习成为没有终结的过程。法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把最前沿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运用于教学中, 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法律专门人才。因此, 学校应开辟教师进修学习的通道, 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积极鼓励、奖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修学习, 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不断更新, 这是学校在培养和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过程中应当承担起的责任, 不能认为仅仅是教师自己的事情。

鼓励教师深入实践一线法律职业对实践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从事案例与实践教学的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 才能满足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 应鼓励教师深入实践一线, 加强教师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首先, 应在教师深入实践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其次, 应允许和鼓励教师到厂矿企业、律师事务所、法院、检察院等法律实务部门挂职或者兼职工作, 这对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再次, 定期或不定期地指派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厂矿、农村等一线, 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活动, 这样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也有利于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加强优质师资的引入师资是影响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高职院校在加强和提高本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同时, 也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外部师资来加强自己的师资力量。在引入外部优质师资的同时, 也就在内部引入了竞争机制, 能有效地促进本校教师提高素质和能力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具体做法上, 重点是多聘请那些长期在第一线工作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在师资来源方面, 可以从其他院校的教师中聘请, 也可以直接从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工作在法律实践第一线的专家中聘请。在利用形式方面, 可以是针对性较强的专题报告, 也可以是某门课程的任课工作。

在更广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在本校师资和科研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 高职院校也可以参加甚至组织一些校际、校企甚至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在具体做法上, 可以是校际的科研攻关合作、相关的学术交流研讨, 也可以是学校和法律实务界的交流探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对提高本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大有裨益, 对提高本校的社会知名度也有很大帮助。

综上所述, 如果说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那么,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能力精湛的教师队伍就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途径。法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社会科学, 法律职业也是一个非常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因此, 高职法律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应注重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这一点,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逐步深入的今天, 在案例与实践教学日益成为法学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的情况下, 尤其应当得到深刻理解和坚决贯彻。

参考文献

[1]吕鑫祥.高职技术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2]司法部高等法律职业教育部级科研课题组.法律职业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13.寒假社会调研题目与要求 篇十三

3、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案例调查

4、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建议

5、城镇化进程中征地农民的利益保护问题——以XX村为例

6、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7、从社区街道或村两委换届选举,谈推进中国基层民主政治

8、城市贫困居民社会保障状况调查9、2011年保障性住房落实情况及对房价的影响

10、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11、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

1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13、春节社会习俗的变迁与思考

具体要求

1、要求学生从以上题目中任选其一,进行寒假社会调研,并撰写

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按照印发的报告要求和格式去写,占《概论课》综合成绩的20%,下学期开学之后第一周上交。

2、任课教师在考试前把题目和要求向学生交代清楚,并把报告表

14.寒假实践要求 篇十四

关键词:转型,实践教学,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是指“教育和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活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 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艺术设计教育具有实践性特征, 它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这是艺术设计本科教育与其它学科的区别之一。实践性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重要特点。

1 教学模式的分类

教学模式分为传统教学模式和实践性教学模式两种。

传统的课程常常是一个封闭的、静态的、单一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危害之处在于, 它割裂了思维、体验 (或动手操作) 、理论的有机整体性 (或自然连贯性) , 它只提取了其中的一个要素, 或是以单一的理论形态向学生“灌输”一些静态的知识和概念, 无法为学生构建一种完整的体验模式。

实践性教学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普遍特征。培养学生“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 是实践性教学中最为本质的目的和任务。

2 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革新

根据四年级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转型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由于设计专业的特殊性, 在四年的教学中需紧紧围绕着实践的特性展开。实践是由理论、思维和动手操作共同构成的, 此点恰恰表明了实践的侧重点不同的三个教学阶段, 即理论教学为主、思维教学为主、动手操作教学为主。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 设计专业四年的教学模式也各有侧重和主旨。现将四年的教学周期分为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的第一阶段 (一、二年级) , 以实践教学模式为主的第二阶段 (三、四年级) 进行教学模式的详细讲解。

2.1 第一阶段 (一、二年级) 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

由于一、二年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最为薄弱, 以学习现成的理论性知识, 即“学问知识”为主体, 所以适合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

传统的教学模式契合了大一、二年级学生知识储备较弱和单线型思维方式的情况, 利于对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和掌握, “在传递大块儿的概念知识与事实知识, 在传授结构完善的问题解决技能或低层次技能教学方面”有着其它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更应该注重强化教学的语气、语调和动作等, 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和人格魅力, 帮助学生尽快接受抽象的理论概念。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 还可以借助随堂测试、课程考试, 布置笔记手札和论文写作、图片资料收集等方式和手段, 强化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记忆的牢固程度, 拓展和提升对不同设计案例、设计风格的涉猎范围和审美水平, 为今后三年级的专题设计课程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任何教学模式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正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要内容, 且讲授的知识多是结论性的, 所以知识缺乏时效性和应用性。学生在成为“现成结论”接受者的同时, 也自然会丧失思考与实践的动力和热情, 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欠缺, 这一问题在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更是突出。传统教学模式自身的优缺点决定了它仅适合于一、二年级, 而不适合高年级的专业教学。

2.2 第二阶段 (三、四年级) 以实践性教学模式为主

知识的有效性来源于教学的实践性。设计专业的三、四年级更注重所学知识的有效性, 以获取“实践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 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应以实践性教学为主。

实践性学习需要实践性教学与之匹配。在《构建我国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模式》一书中, 将实践性教学分为四种类型:实践体验模式、问题解决模式、研究性实践模式和项目学习模式。实践具有两种基本形态, 一种是现实的、己成为具体的实践活动, 具备现实性的实践;另一种是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 将成为现实的实践活动, 假象实践状态中的思维实践能力。这两种实践形态用于设计专业的教学上, 前者主要针对设计中真实项目的设计具体实施和展开的动手能力, 后者主要强调虚拟课题中设计理念的思考能力。实践知识的功能在于完成实践任务, 它具有情景性 (通过判断, 决定在何种情景中使用何种技术规则和经验) 、复杂性 (无法用公式或命题去概括) 和动态性 (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掌握技术规则) 特征。它所具有的三个特征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

(1) 三年级

教学任务:课堂的项目学习模式、问题解决模式锻炼设计思维。

从实践两个基本形态和实践知识的三个特征可以看到, 动手操作只是实践的一种形式, 并非实践的全部内容, 不分对象地一味强调到施工现场或设计公司的非课堂实践教学并不是实践教学的唯一教学模式, 起码不适合设计专业的三年级学生。

三年级学生通过前两年对“学问知识” (即“惰性知识”、“显性知识”) 的学习, 完成了专业基础知识的架构, 这些基础知识是分散的、阶段的、被“肢解”的。学完两年基础知识的学生虽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 但未开始“知行合一”的教学锻炼, 亲身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较少, 面对具体项目时, 设计定位、设计概念和设计原理仍停留在普遍化、片面化的层面上, 不能根据具体项目的个性化特点以及所学知识选择相应的适合的设计思路。

三年级学生的教务任务不是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而是培养思维实践能力, 是培养面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系统化运用知识的整合能力。因此, 我们选取项目学习模式和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 引入虚拟课题的项目教学, 根据个体项目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些具有实际解决价值的问题。建立设计专项为构成要素的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的对设计方案中的问题提出各种设想和验证的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最终能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和制定设计方案。

同时, 强调方案讨论 (小组讨论等) 和方案讲解 (PPT讲述等) 教学环节, 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领悟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和随机应变等能力。这样可以拉近教学任务对三年级学生的能力预期:1) 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 尽量和自己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 并对这种联系的共性和个性知识认真地加以思考, 构建起“联系”与“思考”畅通的关系;2) 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 (即交流、讨论的过程) 结合起来, 则学生学习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3) 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

(2) 四年级

教学任务:实题参与的实践体验模式提升动手能力;参赛项目的研究性实践模式激发创新能力。

四年级主要的任务就是以所学所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进行设计的实施和开展, 是对前三年所有知识和能力 (包括理论知识和思维能力) 的考察和验证, 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性动手能力, 即设计的实施、表现和开展的综合设计能力。

我们可以采用提供真实设计项目, 实题参与, 甚至到设计公司或施工现场的实践体验模式 (实题项目) , 以及注重设计预见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性实践模式 (参赛项目) , 对四年级学生进行设计综合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同时, 还可以邀请设计师、用人单位、专家等进行指导和教学, 使学生了解设计市场, 达到学校和市场的无缝连接。

其中较为显著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导师制。导师制来源于认知学徒制, 它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柯林斯于1980年提出的。

导师制重点关注的是那些“非显性知识”———教科书和理论知识中难以言明的实践和体验过程, 以及潜藏在这些过程中的经验和智慧。在导师制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专家实践共同体”的活动, 与社会和市场互换, 进行设计实践领域的学习, 能够培养学生问题求解等方面的高阶思维技能和策略, 最终将技能与策略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完成真实的设计任务。这种教学方法最具有价值的是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静态性和封闭性, 在教学过程中以更为灵活和多元化的方式, 将各个知识点和能力整合起来,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 及时调整任务的难易度、重新制定设计任务、进行建议与暗示、进行设计效果分析等, 完成“学生需引导才能完成任务到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转化。

必须提出的是, 鉴于具有主持设计能力的专家或教师的数量的限制, 以及工作观摩或参与的客观情况的约束, 导师制更适合在部分教师和学生中展开, 但数量和普及面的少量化绝不影响导师制的教学效果。以点带面的广告效益将对没有参与其中的教师和学生起到督促作用, 引导他们进一步提升自我能力从而进入精英化的教学模式中, 体现自我价值。

总之, 无论我们采用哪一种教学模式, 都是为了将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纳入到设计实践的情景中, 帮助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的学生在面对具体而复杂的现实问题 (科研课题、企业项目) 时, 自主和创造性地灵活使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课题, 并获得综合设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绮曼.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10 (1) .

上一篇:稀罕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下一篇:零售药店质量管理制度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