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孩子之心得体会

2024-09-02

浅谈教育孩子之心得体会(精选17篇)

1.浅谈教育孩子之心得体会 篇一

教育心得之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

案例描述:

早上,妈妈陪着舒畅玩了一会儿桌面玩具后,准备离开,还没到教室门口,舒畅就跑过去扑到妈妈怀里,她抬起头,紧紧抓住妈妈的衣服:“妈妈,妈妈……”轻声地纠缠着什么,妈妈连连点头,嘴里也叨咕着。我迎了上去,舒畅住了口,手却抓得更紧了,试图拉着妈妈往回走。“舒畅,为什么哭呀?”舒畅看了我一眼,显得更着急了,近乎哀求地缠着妈妈边哭边说:“妈妈,我要回去,嗯……嗯……”妈妈惟恐老师批评她,连忙说:“高老师,我们到楼下去一趟,待会儿再上来。”说着,带着舒畅下楼去了。“唉……”我无奈地轻叹了口气。

分析:

舒畅是个内向偏于孤僻的孩子,据小班老师反映,她在小班时是哭得较“韧”的几个孩子,小班第一学期快近尾声时,才适应了幼儿园集体生活。可是已经是大班了,而且开学也已两个星期,依旧每天来园时要哭,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我曾经分析过舒畅的个性,她的先天气质偏于抑郁质,心理表现为敏感,畏缩,孤僻。但从她的行为,语言,思维各方面分析,却有其特殊性:舒畅的自理能力较弱,比如中午吃饭,饭菜都放在桌上了,她却用手支着头,一脸不高兴地看着饭碗,要是我们要求她:“舒畅,都上中班了,已经是大孩子了,要自己吃饭了”她就别过脸,一滴一滴开始掉眼泪了。问她怎么了,不是“菜我不要吃”就是“太多了,我吃不光”但只要老师提出:“舒畅,老师来喂你。”她就张大嘴,一口一口地把饭菜都吃光了,在家里就更不用说了。她对美工活动和计算活动兴趣不高,经常犯难地说“我不会。”完成得也很慢。但是舒畅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得很好,口齿清楚伶俐,表达流畅,思维有序,回答问题正确,想象能力也丰富。综合这些情况,我认为舒畅的先天气质虽然偏于抑郁质,但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并不是“弱型”的,相反是属于“强型”中的“活泼型”这一类型。造成舒畅种种行为性格问题的,是后天教育影响,尤其是家庭教育影响的结果,是性格对气质起了制约作用,即性格形成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了某些气质特点。仔细分析舒畅的家庭情况:她自幼是妈妈带大的,最亲最依赖是妈妈,妈妈是个尽心尽责的保姆,但在教育上,却不能象其他孩子的父母那样要求她,只是一味依着她,任何事一手包办,所以造成大脑思维发达,动作行为迟缓,性格自尊又相对孤僻的现状。

策略:

如何使舒畅的性格变得开朗,主动活泼起来,需要家园配合,共同努力。首先确定采取的教育手段是以鼓励为主,但不能纵容,要求她做的,必须去做,至于做的结果,不管如何都应得到老师的表扬,以滋长她的自信,教师的态度也会影响别的孩子愿意主动找她玩。对于孩子的家长,多与他们交流,解释如何对孩子适度的放手,给其适当的锻炼机会,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时间等等。其次,应创造条件,培养合群意识。隔了几天,舒畅带了顶红色毛线帽来幼儿园,依旧不太高兴,我迎上去,笑咪咪地说:“哟,今天舒畅带了顶小红帽吗,真漂亮!”这两天孩子们正在听《小红帽》的故事,舒畅听了,嘴角不由地往上一翘,整张小嘴脸得意起来。“戴这么漂亮的小红帽,可是不会哭的噢,来,跟妈妈再见,我们给小朋友看看去”舒畅忘了哭的事,高兴地走到一堆女孩子面前。连着几天,舒畅都带着小红帽来幼儿园,即使有时候控制不住眼泪,也别过脸去,不让我看到,我再一夸她,一会儿就好了。

怎样解决舒畅吃饭难的问题呢?这就要求我们平常抓住机会,多赏识孩子。这天,舒畅又支着头,撅着嘴,看着饭碗,我故意说“我们舒畅呀,最能干了,小班的小朋友才不会自己吃饭呢,舒畅一定会自己把饭菜吃完的。吃完了,给高老师看看,奖励她五角星。”舒畅果然吃了起来,可是她不爱吃,过了一会儿,趁我去收拾饭桌的时候,悄悄地把饭菜倒在锅里了,然后兴冲冲地拿着空碗,对我说:“高老师,我吃光了。”我还真以为她自己吃完了呢,吃惊地摸着她的头,笑咪咪地说:“哟,舒畅真厉害,吃得这么快呀!”旁边的小朋友叫了起来:“没有,她把饭菜倒掉了。”“啊?”这下,我忍住笑了,“舒畅,你把饭菜倒掉了,那今天可没有五角星奖励喽,不过,要是明天,你能把饭菜吃完,一定会得到五角星的。”舒畅点了点头。第二天吃饭前,我及时提醒了她,果然,她吃完了,也得到了奖励。孩子良好行为的出现,如果及时得到肯定,再次出现或多次出现时,持续给予不同形式的正强化,就能形成良好的习惯。有句话这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能收获一种命运。可以说,我们对孩子采取怎样的教育态度、教育措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体会与反思: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纲要》提出“身心并重”的健康观,并且进一步认为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适应则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关键。我国曾因历史的原因,忽视过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而当前由于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众多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儿的生长发育也出现了新的不良现象,在今后的幼儿健康教育研究与实施中,既要防止单纯重视幼儿身体健康,也要防止片面强调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我国儿科医学专家、幼儿心理和教育专家,认为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动作发展正常。(2)认知发展正常。(3)情绪积极向上。(4)人际关系融洽。心理不健康的幼儿其人际关系往往是失调的,或自己远离同伴,或成为群体中不受欢迎者。心理健康的幼儿乐于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中能够谦让。(5)性格特征良好。性格是个性中最核心,最本质的表现,心理健康的幼儿,一般具有热情、勇敢、自信、主动、合作等性格特征,而心理不健康的幼儿,常常具有冷漠、胆怯、自卑、被动、孤僻等性格特征。(6)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如吮吸手指,遗尿,口吃,多动等。

在我们带班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与众不同或表现为与集体格格不入的`幼儿,比如象舒畅这样的孩子。而《纲要》要求应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如何通过我们的教育去影响孩子或者说是进行早期干预,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健康观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实施策略,比如: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即寓学于乐,要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体会到来自成人对他的肯定,这样自然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反复、巩固。又如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因此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觉,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的理念,关注幼儿的表现,实施指导策略。再如: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就幼儿健康教育而言,取得家庭、社区的积极配合更为重要,否则来自任何一方的消极影响都将抵消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纲要》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在贯彻《纲要》实施过程中,会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比如:幼儿健康教育的策略如何有利于幼儿积极形成健康情感?教师的指导及环境创设如何有利于幼儿主动形成健康的情感行为?如何兼顾幼儿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如何摆正成人保护与幼儿独立的关系?等等,需要我们继续深思和探讨。

2.浅谈教育孩子之心得体会 篇二

一、我坚信, 我的学生定能成才

2011年, 我所带的班里有个女生名叫春婷, 学习成绩很差, 我每次提问她, 都会招来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她什么都不会。而她每次总是表情木然, 好像觉得自己就是这么笨, 被同学笑话理所当然。

我不相信春婷就是这么笨, 我坚信我的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可是, 有什么办法帮助她树立自信心呢?我在思索, 也在寻找机会。

有一次上课, 我先让一个同学说出问题的答案, 想给春婷搭个桥, 可她仍吞吞吐吐说不出来。这时我对学生说:“春婷同学是想先跟大家一块说, 然后再独立说。那我们先一块来回答好吗?”结果, 春婷很快就说出了答案。她刚说完, 同学们就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几年来, 这是她第一次正确地回答老师的提问。那一刻, 我看到她眼里闪动着泪花。

现在, 春婷已渐渐找回了自信, 她变得开朗了。这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赏识一个学生, 有时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 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二、我搜索, 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无穷无尽的潜力, 就像一座等待开采的金矿, 我们要及时发现和挖掘, 并将其提炼成闪闪发光的金子。这就要求老师有一双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的“火眼金睛”。抓住这个闪光点, 不断地赞赏, 反复地激励, 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知、被重视的感觉。

女生梅珊不喜欢语文, 每次布置的作业要么说不会做, 要么说忘了做, 久而久之, 语文成绩越来越差。经过观察我发现, 梅珊并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愿做, 她的脑子特别灵活,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 如果抓住她的这一闪光点适时给予激励, 她的语文成绩肯定能很快赶上来。

有一次, 梅珊由于贪玩没有完成作业, 她照例说不会做。我知道她不是不会而是懒得动脑, 但我没有揭穿她, 而是将计就计:“梅珊同学真诚实, 不会就说不会, 同学们应该向她学习。不过, 有些问题对梅珊来说可是再简单不过了, 只要她肯动脑, 肯定难不倒她。”后来, 梅珊悄悄地把作业补上了, 而且得了“优”。得到肯定后, 她渐渐改掉了不做作业的坏毛病。

三、我重视, 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赏识学生, 必须重视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时刻关注学生, 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的语言和行动对学生才有影响力。

上学期我接任的班级中有位男生名叫清心, 他说话有些结巴, 在班里闹了不少笑话。课后通过调查, 我了解到他的结巴并不是来自于天生, 而是由于紧张。了解症结后, 我主动和他交心, 消除他对教师的恐惧心理。在课堂上, 我不失时机地启发他、诱导他, 帮助他消除紧张心理。

如上完《峨眉道上》这课后, 我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学了这课, 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呢?”我微笑地看着全班同学, 目光特意在清心脸上多停留了一会儿。在我充满期待和鼓励的目光注视下, 清心同学举起了手, 我立即让他来回答。

他慢慢站起来, 犹豫了片刻, 说:“峨眉道上的铺路人, 你们辛苦了!”

虽然只是简短的一句话, 却比以前流利多了, 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我立即予以充分的肯定:“清心同学今天的表现真是太出乎意料了, 能够有这样的表现真是不容易。不过我相信, 只要他肯努力, 以后肯定会做得更好的!”全班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清心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也许就是这样一句鼓励、贴心的话语, 让清心找回了自信。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 他不再紧张、不再结巴, 更可喜的是, 在“自己选自己, 好不好?”的口语交际中, 他还得了“最佳辩论奖”。

四、我赞赏, 也让批评绽放魅力

任何行为都不能过分, 赏识教育亦如此。提倡赏识教育并不是否定或拒绝批评和惩罚, 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进行批评和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需要运用技巧的问题。在赏识理念的指引下, 能产生有效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 而这种批评可以产生无穷的魅力, 它同样具有“励志”性, 能催人向上, 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改正缺点和错误, 从而将学生引向成功, 使他们终身受益。

学生对游戏热衷有加, 却把学习抛之脑后, 还自高自大地说自已是班里最聪明的。我对他说:“你自认为聪明, 我也觉得你不笨, 但聪明与否是要用事实来证明的, 聪明人不仅学习轻松, 而且成绩优秀, 如果你能用事实证明那我也认可你;再者, 游戏是聪明人为聪明人设计的, 且很多游戏是益智的, 如果你能设计出有趣的游戏让全班同学一起玩, 也可算是聪明人。”

经我这么一批评一激励, 好强的他嘴上没说什么, 但学习干劲倍增, 真的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确实聪明了———学习成绩跃居全班前三名。游戏他还照样玩, 不过现在玩的是设计———他为班级设计了一种有趣的游戏叫“滚圈子”, 大家玩得很开心。

3.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之我见 篇三

一、家庭教育的熏陶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人格的形成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向导。那么,做父母的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呢?首先,家校沟通,相互配合。家长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进行联系,特别是与班主任老师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和接触,了解孩子在校的思想表现,了解学校品德教育的规划和要求,并给予学校大力支持。要积极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座谈会等,能同校领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对策;其次,榜样引领,身先示范。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所做的点点滴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做父母的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注重自身的政治品质、道德修养的历练,使孩子逐渐養成高尚的品德;再次,爱严有加,奖惩并用。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答应孩子的事,决不食言。但过分及无理要求,决不迁就,并和孩子讲明原因,防其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所做的事,父母要多表扬、少责备,学会赏识教育。孩子的行为表现,父母要意见统一,让孩子知晓对错、明辨是非。并以适当的奖惩,激发其长处和闪光点,泯灭其缺点和错误,来造就孩子的完美人格。

二、学校教育的锤炼

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系统化的品德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主导作用。首先,营造品德教育氛围。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既教书又育人,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校风、班风将影响孩子一生。学校要彻底割掉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尾巴,完全改变“重智轻德”的思想,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从灵魂深处教育下一代,把孩子打造成具有高尚的品德的一代新人。其次,抓好品德教育阵地。把品德学科的课堂教育作为品德教育主阵地,对孩子进行系统有序的品德教育,在孩子听懂、学会、吃透课程内容的情况下,还要指导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用孩子的亲身感悟,来形成高尚的品德。彻底甩掉品德课为“副科”的帽子,让品德课在教育教学中大放异彩。再次,搞好品德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班队会活动,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使之成为道德高尚、品德优良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社会教育的影响

社会是对孩子品德教育的庞大空间,对孩子品德教育极具影响性。首先,党和政府的重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和政府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孩子们健康思想道德的形成保驾护航。各级政府除了设有教育行政部门外,还专门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由一些资深的、德高望重的老学者、专家组成,但这个组织还有待把此项工作继续做实做细,真正关心起下一代,让下一代健康成长。其次,书刊影视的导向。孩子有敏感的神经,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希望社会各媒体多播报一些正能量,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再次,身边人事的感染。孩子也是社会一分子,经常接触一些社会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充斥着孩子年幼的心田,使其思想不断成熟,品德逐渐形成,故此,全社会的人们都要关心孩子,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大环境,塑造孩子健全高尚的品格。

总之,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应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各方密切配合,相互促进,为祖国培养出新型优秀人才而努力。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肇东市昌五中心小学)

4.美国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特之处 篇四

美国是移民国家,但不少的家庭观念也很浓,并不完全像传说中的美国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如何如何冷漠,连一家人一起出去吃个饭,也要AA制。像意大利,爱尔兰,犹太人德国人他们很重视家庭,只是在经济上,他们都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所以给大家造成一个“冷漠”的印象。

美国父母可能不像中国父母那样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们更侧重是让孩子健康乐观,和健康人格性格、意志“鼓励创新”。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更不会替孩子安排未来,即使想安排,在方式上,都比较注意,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说白了,美国父母不是孩子的靠山,而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5.浅谈教育孩子之心得体会 篇五

让孩子坚持学习特长--育儿心得之四作者:蒋竞雄目前我国城市大多数家庭的孩子,从上幼儿园起,陆续开始学习特长,内容涉及绘画、声乐、器乐、书法、体育项目等等,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功课加重,尤其是到高中阶段,很多课外特长的学习便逐渐停止。看到周围很多朋友的孩子曾经刻苦练习钢琴,现今连一首简单的曲子都不会弹奏,数年的辛苦付诸东流,钢琴也成了摆设,真让人嘘唏不已。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我也经历了为孩子选择学习的特长项目、送孩子上课、陪孩子练习的艰难过程,庆幸的是,我的孩子自小学开始至进入大学,尚未放弃特长的练习,作为家长在这一过程中颇有些心得体会。

我的孩子上幼儿园时,他的绘画经常被贴在展览栏里,老师和我说过多次,认为我孩子有绘画天分,应该上个课外班培养这方面的特长。我征求过孩子的意见,他自己没有兴趣,我也正好懒得接送,便作罢。孩子上小学后,我感觉应该让孩子学一门特长,为了减少无谓的投资,我为孩子选择了不需要购置设备的行当--唱歌,只要带上嘴就可以练习了。从开始最初级的学唱,到后来合唱团的演员,我经历了6年的接送过程。我的孩子很有音乐天赋,唱歌的音准、节奏、音质都非常好,但是他不喜欢唱歌,主要原因是合唱团的老师比较凶,要求很严格。每次送孩子去唱歌的1个多小时车程中,他总是不停地说:“妈妈我不喜欢唱歌,我不想唱歌”。我几乎要磨破嘴皮,苦口婆心地劝说:我理解他的感受,让他先唱着,以后长大了如果实在不喜欢再放弃。孩子在练唱时,我一般在教室外面边等边织毛衣,几年下来织出的毛衣有好几件。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我还要应孩子的要求,给他准备一堆零食在公共汽车上吃,让他高兴,以便下次还肯去。虽然孩子最后因为我出国无法接送而放弃唱歌,但是在合唱团接受了系统的乐理训练,视谱能力非常强。

我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在学校管乐队学习长笛,他之所以同意学,是因为我许诺如果他肯学长笛就可以不唱歌。我的孩子学习长笛也很有天赋,在管乐队十几个学习长笛的孩子中,他是学得最好的。但是和唱歌一样,他也不喜欢吹长笛。每天的练习我都要在一旁不停地哄着、表扬着,同时还要忍受他初期吹奏时刺耳的笛声。只要他肯坚持吹,我不计较他吹奏时的姿势、手式,甚至他不愿意跟老师学,我也同意他自学了一年多,以便他能够不放弃。我孩子曾跟他同学的家长说,他不喜欢吹长笛,但看在我和他爸爸的面子上每天都练习。听到这话我非常感动,深感孩子的不容易和对家长的体谅。为了有切身体会,我在2004年开始学习长笛,刚开始吹时真是头昏眼花浑身无力,才知孩子学习这门乐器费了多大力气。从那之后,我以更加体谅和理解的心态看待孩子的长笛吹奏,也说了更多更肉麻的表扬和鼓励的.话。我始终牢记让孩子学习长笛的目的,是让他将来多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而不是培养他成为长笛演奏员。我也曾抵御不住世俗的虚荣让孩子考级,枯燥的重复练习差点让孩子放弃学习长笛,现在想来挺后悔,这是不符合学习目的的。在家长的耐心劝说下,我孩子在五年级时同意重新跟老师学习长笛,之后考上了人大附中的交响乐团,现在是清华大学军乐队的长笛首席。回想孩子学习长笛的过程,深感家长的恒心和耐心是孩子坚持学习的根本,慎重选择学习项目、始终牢记学习目的、不盲目考级、表扬和鼓励是孩子能坚持学习特长的重要因素。

6.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篇六

“人生如梦,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应完成的任务,总结起来不过区区两件,一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后代,完成自我延续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调皮的儿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也增强了他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儿子的时候,他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他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他的意见,与他商量办,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三、.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来自父母的赞美会激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促使他们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行为,直至养成好性格,四、.遇事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父母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五、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够自食其力。

7.浅谈孩子的教育培养 篇七

首先, 根深蒂固的德性。为什么要有用根深蒂固这个词呢?用这个词是强调德性的坚固性。社会变化万千, 各种各样的物欲对人都具有极大的吸引性。缤纷世界的一个个陷井布在了人生的路上。如何不会误入其中呢?品德的根深蒂固很重要。俗话说的好, 世界在变, 你能不变吗?的确, 有些东西应该变, 比如说一个人的陈旧观念, 知识等。但是有些是不能让它变的。人们都说, 许多许多的历史才形成一点点的文化, 许多许多的文化才形一点点的文明。而中华民族五千年所沉淀的品德是一种更深层的文明, 是不能变的, 是值得我们去继承的。古人说“从小偷针, 长大偷金”是很有道理的。可见, 从小培养孩子根深蒂固的良好品德, 孩子一生都会受益无穷。

其次, 爱动脑筋的习惯。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讲, 思维比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学习可以让孩子知道知识, 思考可以让孩子去发现问题。这种思考往往就会有一种怀疑在其中, 久而久之, 在这种怀疑思考下就会有一种创造性想法。可见, 勤动脑筋的习惯是学习最需要的。具体在现实中来看, 对于小孩来讲, 家长不要怕他学习不好, 成绩不高, 要鼓励与引导他多多思考。例如, 家长先讲一个故事, 让孩子自己归纳一个题目。这时, 家长乘机提问孩子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题目, 把孩子所想的题目与作者的题目进行比较, 让孩子感觉那个更好。说出为什么好?或者, 家长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 讲到精彩的地方打住, 让孩子自己动脑筋去想一个结局。这些都对孩子思维的培养具有很好的作用。

再次, 健康良好的心理。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成功所必不可缺的基石。笔者认为, 健康的心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平等的心理。父母工作的差异, 收入的差别, 社会地位的不同。这些都会给孩子从小造成一种心里的反差。家庭条件差的小孩就会想, 虽然在同一个班上, 为什么某个小孩每天都拿汉堡当零食, 而自已却拿着方便面。为什么某个小孩放学后会有人开着轿车去接, 而自己却在爸爸的自行车上回家, 等等。家庭条件好的小孩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 自己零花钱多, 就拿自己的零花钱来买一些好吃的东西去讨好学习好的同学, 让他代替自己做作业。有些小孩不愿与其他小孩玩, 怕他们弄脏了自己的衣服, 等等。久而久之, 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一种自傲心理, 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一种自卑心理。这些思想的上问题都需要家长去解决。家长要告诉孩子, 无论家庭条件如何的差异, 你们都是同学, 你们可以形成良好的朋友。第二, 抗挫折心理。当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挫折时, 作为家长要时常告诉孩子, 一个人面对困难, 不要害怕, 更不能气妥, 而应该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并不都是很顺利的, 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大胆地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如果有条件, 可以在寒暑假带自己的孩子去艰苦的地方体验生活的磨难。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年青的父亲在暑假带着自己的儿子重走长征路。在长途跋涉后, 孩子不但增长了许多阅历, 而且忍耐力也比以前增长了许多。这也说明, 苦难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课, 家长要让孩子提前上这一课。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担负起生活的责任。

可见,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 培养孩子不仅仅只是学习, 还有良好品德, 善动的思维与良好的心理素质。都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那么, 这个基石就从心灵打起, 都想拥有一双想象的翅膀, 只有经过历练, 羽毛才会丰满。有了这座心灵的筑基, 有了这双思维的插翅, 孩子才会在以后的人生上走得更稳健。

参考文献

[1]孙庆均, 杨明月著, 《多元智能教育》, 武汉出版社, 2007年版。

[2]刘荣才著, 《小学教育心理学》湖北教育出版社, 1986年版。

[3]邢元敏, 《大中小学德育规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8.浅谈教育不同的孩子 篇八

【关键词】教育 孩子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86-01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孩子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想要教育好这些孩子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高智商

学校从来都不缺聪明孩子。孩子如果把聪明用在学习上,一定是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但是有些孩子把他们的聪明用在威胁老师和家长上。比如,有些学科需要用剪刀,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指导学生如何用剪刀。告诉学生剪刀不能放进嘴里。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学习,正当这个时候,教师发现一个孩子把剪刀放进了自己的嘴巴里,教师走到孩子的面前,劝说孩子把剪刀拿出来。孩子却说,让我把剪刀拿出来可以,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老师恍然大悟,上课时孩子想要用剪刀威胁老师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原本老师只想告诉学生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但是部分孩子觉得老师是害怕学生把剪刀放进嘴里,误认为这下我可有与老师抗争的砝码了,只要老师不让我做我喜欢的事情,我就把剪刀放进嘴里,以此来威胁老师,让老师屈服。教师在面对这样的孩子的时候,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担心、害怕。对孩子的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让孩子自己学会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引导孩子知道想要达到目的,需要用正确的手段。还有一些孩子不爱听课,上课的时候总是能找到合适的借口蹲在桌子底下玩,有时候,故意把自己的铅笔或是橡皮扔到地上,蹲在桌子底下一玩就是很长时间。老师走到学生的面前,他们会用各种合理的理由蒙骗老师。对待这种学生,我们应该力求让孩子爱上学习。讲一些有趣的知识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二、富二代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家庭已經迈向了小康。这些家庭的孩子,总是觉得家长有能力帮助他们,他们可以在班级里为所欲为。上课不听讲,下课欺负别的同学。老师找谈话,孩子理直气壮的说,我不用学习,我家里有钱,老师不敢把我怎么样,我爸妈说了,你要是批评我,我爸妈立马来找你理论。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立刻联系孩子的家长,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明白要想让孩子有出息,得好好学习,得明事理。

三、特殊群体

不知何种原因,有些孩子是特殊群体。比如有些孩子是自闭症,无论上课还是下课一句话都不说,有的孩子半个身体不会动,还有些孩子是多动症,有些孩子说话不清楚,有些孩子上课时专门打其他的同学,有些孩子需要进行康复性治疗。这些问题孩子着实让教师十分头疼。想要教育好这样的孩子,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而且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我们可以对部分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经常与不说话的孩子聊天,让孩子们感受班级氛围,希望他们能够学会开口说话。对于需要进行治疗的孩子,我们采用送教到门的方法,保证孩子正常学习。

四、单纯

还有一些学生,他们的感情比较单纯,处理问题的时候不够得当。比如,老师上课说写字好或者是有进步的孩子,老师就奖励给他一个带有优字的戳,有的孩子上课的时候写字不够好,没有得到戳,可是他的内心十分想要这个戳。他自己想了个办法,有一次老师把戳落在了教室里,他偷偷把老师的戳拿走了,当老师回到教室去取戳的时候,其他同学告诉老师戳被某位同学拿走了,那位同学希望他的妈妈给他买一个一样的戳。这样的学生,老师首先让他懂得偷偷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其次让学生明白凡事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五、少爱型

孩子与孩子之间除了智商上的差别外,还有家庭环境的差别。有些孩子从小锦衣玉食,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被父母的爱包裹着。这些孩子上学后,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系鞋带,下雨天不会打雨伞,他们需要锻炼。相比之下,有些孩子与小皇帝、小公主的境遇截然相反。有的孩子是父母每天忙工作,没有时间管他们,有的孩子是父母离异,家里长辈带着,有的孩子是家庭贫困,没有享受到同龄孩子的童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缺少父母的疼爱。正因如此,部分孩子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引起老师以及同学的关注。比如,在课堂上出怪声音,做怪动作,恶搞其他同学等等。对待这些孩子我们得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明白老师爱每一个同学,即使不在上课的时候恶搞,老师也会时刻关注学生。另外,让这些同学明白老师得对全班同学负责,上课恶搞影响了全班同学的授课效果,越是这样做,同学和老师就越不会喜欢你,只有上课认真听讲,能够帮助同学,关心同学的孩子才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还有一些同学也是父母离异,缺少父母的关爱。不同的是他们上课乖巧,学习刻苦。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极强,有的时候同学不经意的碰了他们一下,这些孩子的反应十分强烈。他们会用及其激烈的语言或动作进行反抗,无论对方怎么解释,这些孩子一定要报复回来。面对这些孩子,我们应该让这些孩子懂得同学并不是有意欺负他们,只是无意的碰撞,其他同学道歉了,应该原谅。父母离异,还有很多亲人,老师,同学关心你们。平时让他们多多感受来自各方面的爱,懂得同学的情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者们会更加辛勤工作,为孩子创造一片蓝天。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为祖国多做贡献。

作者简介:

9.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篇九

【自信:树立孩子的信心】

班里排练《白雪公主》的表演剧,惠惠被老师选 中演白雪公主,惠惠可高兴了,一回家就和妈妈练台词,很快就背熟了。可是在幼儿园排练时只要一上台,惠惠就会把台词忘得一干二净。没办法,老师只好换下了 惠惠。惠惠很伤心,妈妈问惠惠说:“惠惠和妈妈在家把台词都背下来了,为什么一上台就忘了呢?是不是有点紧张?”惠惠点点头,妈妈抚摸着惠惠的头,说: “没关系,以后惠惠多练习在大家面前说话,这样就不会紧张了,下次排练节目,惠惠再参加好吗?”。惠惠点点头。

年幼的孩子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来自成人,需要父母给予肯定。惠惠在遇到挫折时情绪沮丧,妈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能让惠惠重新树立信心,并学习积极地看待每一件事。

建议一:正确看待孩子的成败

孩子一时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父母不要过于看重孩子的成败得失。如果孩子没有得第一名,如果孩子没有获得预期的成绩,父母不妨多点帮助和鼓励,帮助孩子查找原因,帮孩子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孩子会满怀信心的前行。

比如,孩子满怀信心地参加钢琴比赛却意外失利,妈妈不妨鼓励孩子,重塑孩子的信心,说:“宝宝弹得很棒,只是第一次参加比赛有点紧张,没关系,第二次就不怕了,宝宝一定会有好成绩的!”

建议二:夸奖孩子要具体

表扬越具体明确,就事论事,孩子就越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表扬得越具体,孩子对哪些是好行为就越清楚,并且重复这一行为。

比如,当孩子起床后,主动收拾好床铺,然后去刷牙洗脸,妈妈表扬说:“你起床后能把床收拾得很整齐,真是太好了。”这样的表扬会让孩子知道究竟哪一种行为受到了表扬,孩子也好遵循和发扬好的行为。

建议三:批评孩子要恰当

批评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不高兴,更不是让自己生气,而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能够主动改正错误。因此,批评的语言不用太多,批评的语气不用太硬,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幽默的比喻,都可以是批评的有效方式。

比如,孩子把玩具扔了一地,妈妈可以说:“宝宝把玩具扔的满地都是,这样不珍惜,妈妈好伤心呀!”只要孩子能够接受批评,达到自我改正、自我激励,这样的批评都是有效的。

【自控:让孩子驾驭自己的情绪】

珍珍喜欢上好朋友玲玲的一个漂亮贝壳,但是玲 玲也喜欢,不肯给珍珍玩,珍珍忍不住去抢,玲玲紧紧抓着贝壳,情急之下推了珍珍一下。珍珍没拿到贝壳,哭着跑到妈妈身边,说:“玲玲打我。”妈妈什么都没 说,只是望着珍珍的眼睛,珍珍自知理亏,见妈妈不帮她就止住了哭声。妈妈这才对珍珍说:“妈妈知道你委屈,可是你知道自己错了吗?”珍珍点点头,妈妈提醒 珍珍说:“那怎么办呢?是不是应该向玲玲说对不起呢?”珍珍望着玲玲,小声说:“对不起!”玲玲看看手里的贝壳,再看看珍珍:“我不应该推你,贝壳给你玩 吧。”两个好朋友又和好了。

年幼的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总是会出现极大 的情绪波动。许多父母总是习惯于帮助孩子去调节他的情绪,结果,父母越是干预,孩子越会哭闹,场面也会更加无法控制。珍珍的妈妈教孩子认清事实真相,鼓励 孩子自己去调节情绪,孩子就会对负面情绪产生免疫力,从而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

建议一: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年幼的孩子经常因为得不到某个喜爱的东西而哭 闹不已,许多父母为此也感到非常难办。这时,妈妈应该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愤怒还是悲伤,情绪都是孩子在生命中必须面对和处理的内容。妈妈可以 陪伴孩子,等待孩子,和孩子共情,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悲伤。”“妈妈知道你现在很愤怒,因为你得不到你想要的小汽车。” 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虽然无法得到某个东西,但是自己是被理解,妈妈知道我的想法,他会好过一些。

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妈妈要告诉孩子,因为得不到某件东西不高兴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因此而去伤害别人的抢夺行为,是非常错误的。通过讲道理,让孩子忘掉刚才的不快,并尽快平静下来。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可以从中学会自我控制。

建议二:正视孩子的不满情绪

当孩子因为不满而出现哭闹、烦闷时,妈妈应该理解孩子的情绪,不要惊慌,不要急躁,更不要用打骂、呵斥的方式来制止孩子。强制性的手段往往会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还容易让孩子养成孤僻的性格。

正确的方式是让孩子尽情宣泄心中的不满,从而在心理上找到平衡感。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后,妈妈可以再因势利导地告诉孩子:“你表示不满是正常的,但是„„”只有用冷静、理智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的不满情绪,才不至于让孩子在不满中失去理智。

【自省:让孩子不断完善自己】

莲莲从幼儿园回到家,向妈妈哭诉,说小朋友不 喜欢她,不爱和她玩儿。妈妈问她:“你知道小朋友为什么不和你玩吗?”莲莲小声说:“是小朋友不好。”妈妈又问:“小朋友怎么不好了?”这次莲莲没有说 话,过了一会儿,小声说:“我想玩积木,月月不给我玩,我就把她搭的房子踢倒了。”妈妈这才说:“老师是不是说过,要学会等待吗?别的小朋友在玩,你就要 等一会儿,等她不玩了,你才能玩呢,怎么能乱发脾气呢?”莲莲没有说话,“以后还会这样吗?”妈妈轻声问,莲莲摇摇头。

孩子的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正面的引导和鼓励,也需要从反面的惩罚中让孩子体验痛苦或失落,以引起孩子的自责情绪,让孩子自觉地自省自励。

建议一:让孩子学会总结经验教训

总结经验教训事实上就是对自我行为的一种反省。父母可以对孩子说:“怎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你好好想一想,如果用妈妈跟你说的方法去做,结果会怎样呢?”慢慢地,孩子就会学会经常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自觉地进行反省。

建议二:让孩子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单靠正面说理是不够的,不 如让孩子体验由自己的错误行为导致的后果,让孩子学会反省自己的错误。比如,孩子已经和妈妈约定如果再乱丢玩具就一个星期不能玩这个玩具,当孩子破坏规则 时,妈妈就可以说:“你已经答应再乱丢玩具,就让妈妈保管,一个星期都不能玩这个玩具,现在我要把这件玩具拿走了。”

怎样惩罚孩子才能起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在社会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谈家庭教育中的惩罚多少有点不合时宜。然而,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在孩子长长的成长道路上,却又实实在在难以避免。当代著名儿童教育家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由此看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适当惩罚孩子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那么,怎样惩罚孩子,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首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被罚。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有效的时间较短,不能持久。很多时候,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却没有明白事理,所以今后还有再犯的可能。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在惩罚孩子前,家长要跟孩子讲清楚为什么惩罚他。惩罚后,最好强化一次,确认一下孩子是否记住了自己错在哪里。

其次,合理把握惩罚的“度”。因为家长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所以,合理掌握惩罚的“度”就显得尤为必要。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再次,惩罚要“循规”。为了让惩罚“有规可依”,家长应事先跟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还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最后,家长在批评孩子错误的同时,还要给孩子指明“出路”。由于孩子小经验少,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家长要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给孩子指明“出路”,让孩子改错有明确的目标,效果才更明显。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孩子经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思之后,通过改错重新恢复原来的自信,当孩子以后再犯错误时做了后悔的事情,他就会想办法把过失弥补回来,而不会一味谴责自己“我真没用。”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同时,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

此外,惩罚一定要兑现。一旦家长说了不做,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雷声大雨点小”,孩子的负罪心理也会随着父母的不重视而消弱,收不到任何教育效果。

10.孩子教育心得体会 篇十

耿坚栋的父母两人都是中学高级教师。他妈妈说,因为父母两人都评了高级职称,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也会感到压力。而耿坚栋因为承受不住压力,跟上司发生争执后辞职。父亲耿玉强反思,从小他们对耿坚栋的挫折教育不够,他的成长被光环环绕着,以致于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难以应对。在耿坚栋苦恼的时候,他妈妈会对他说最重要的不是有多成功,而是工作的快乐。但他妈妈发现儿子已经对母亲的说法免疫了,因为从小父母的教育就是要他长大成为“卓越的人”,他已经难以接受妈妈建议的那样,去平凡快乐地生活。

“其实成功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普通和平凡的。当教育功利的时候,其实是将孩子推向悬崖。教育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做人做事,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做快乐的普通人。”他妈妈面对自己的教育反思说,并擦了擦眼泪,轻声叹了口气。

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谈何容易?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我国近30年经济高速发展,但gdp平均到每个人就比较可怜,并且贫富差距很大。我国卫生健康保障、教育保障、退休保障近年虽有很大的提高,但我们领的是低工资,住的是高房价,购一套像样的房子可能需要几辈子人的努力。并且整天有人叫着要延迟退休,我们何来快乐?

在我们国家现实是一个人在娘胎就开始比拼,就进行着什么胎教,生怕输在起跑线上。出生后就比拼喝什么奶粉,稍大些就着急进什么幼儿园,在幼儿园就要比拼读多少个兴趣班。到了小学就学校、校外培训班转过不停。目的就只有一个希望自己的孩子初中能上外国语学校或那几个重点学校的什么超常班或什么特长班之类。但孩子往往不理解,学得非常苦,孩子那有快乐可言。比如:有一个老师的小孩每到晚上、周末做作业就非常抗拒,但某天晚上,如果他妈妈需要加班,他就会很高兴。他说:“如果每天晚上校长都给你布置工作就好啰。”看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真的出了大问题。初中进行的是掠夺式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考进前百分之五,可以进名高中。高考当然要争取考进“985工程”或“211工程”的高校。因为很多单位,他只招“985工程”或“211工程”学校毕业的学生。所以,我们的孩子从出生到大学,到大学毕业,到工作都很少有快乐。

教育部今年8月22日所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没有睡眠、没有童年的孩子太需要减负了。减负已经喊了多少年啦,但社会大众普遍感到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正如8月26日《晶报》上邓海建所说的“如果教育资源配置还是按照分数和名次来,如果‘拼爹’的人生中高考仍是‘最不坏’的上升路径,就是逼着所有的老师不布置作业不考试,家长也一定会把你减掉的负担重新回家给孩子‘装载’上去”。

我认为真心要减负,必须要做到四点:第一就是给老师、给学校减负。老师没有平均分、高分的焦虑,那个老师也不会给孩子布置海量的作业。评价一个老师应该看他的师德,看他的敬业精神,看他的科研及科研论文,看他的课堂是否高效,看他培养的学生是否有潜力等。我校的项校长就提出我们要培养赢在终点的学生,赢在起点、赢在中点都不算赢。她鼓励老师大胆改革,改变师生的教和学的方式,不要盯住学生眼前的分数,要放眼未来。第二就是给家长减负。许多家长的口头禅“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尽管谁也不知道起跑线在哪儿,但谁都知道孩子学不好的严重性。那就要改变社会的用人方式,用人单位不要只盯住“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毕业的学生,应该是大胆给那些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机会。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都是大学肄业生,这种现象值得我们研究。第三就是给孩子减负。如果一个孩子童年都不快乐,那一个人这一生还有快乐吗?相信现在四五十岁年纪的人,童年的时候都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但想想我们都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东西,那时候晚上是不用做家庭作业的,周末、寒暑假是不用上种类繁多的兴趣班的,没有玩具我们会自力更生,创造出各种玩具来玩的。现在静静想想我那是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童年快乐的生活还历历在目。想想现在的孩子,长大了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除了作业、兴趣班,还是作业、兴趣班。一个孩子一天到晚都在做题,他那里还有时间去思考、去创新呢?第四就是要有完整的保障体系。让孩子读得起书,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住得起房,让普通百姓老有所养。

记得我家女儿要读幼儿园的时候,有亲戚建议到市实验幼儿园去读,到时候小学、初中、高中都可以在市实验学校就读。但我经过反复衡量,让女儿留在益田村就读幼儿园、小学、初中,这样女儿每天早上最少可以多睡1个小时,并且可以免去早晚在路途上的折腾。我经常对女儿说“学习就像马拉松赛跑,不是看你刚开始或中途跑得多快,而是看你冲刺时有没有力量。”其实就像项校长所说的要赢在终点。孩子读高中是非常辛苦的,我女儿读高一时,我告诉她首先要养好身体,保持平和的心态,高二、高三发力,力争上游。记得我女儿高一第一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在全校一千左右考生中排名都在七八百名,但我没有半句责怪女儿,我说“相信自己”。女儿也觉得要努力啦,并在房间门贴上写有“人生就像现场直播,没有重播或回头重来的机会。”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成绩已经进入文科班中游,第二学期进入全校文科班三百五十多人中的三十多名,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及今年高考成绩已经在学校名列前茅。我的女儿周末经常回来说,我的同学都说小雅你很幸福,很快乐。高考后,女儿说,“其实五月份开始,我晚上十点多就睡觉啦,但很多同学还在挑灯夜战。”今年暑假小雅回去看她高中的老师,老师都说,小雅你很有潜力,一定要加油,要读研究生哦。我常说,“小雅,你是爸爸、妈妈将你带到这个世界,爸爸、妈妈一定要给你幸福。”所以,我女儿有什么事都会跟我们说,我们都会给她参谋参谋,当然最后做主的还是她自己。我还常说,“要使我们家的生活越来越好,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需要爸爸、妈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你呢,现在是学生,那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学到真本领。”女儿每次都点头,说,“我知道啦。”女儿到大学报到的那一天,我说:“小雅,大学四年除了好好学习以外,还要多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做个快乐的大学生。”

11.浅谈孩子家庭教育的策略 篇十一

一、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坚实奠基

孩子来到世上,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就像一艘在大海中巡弋的舰艇一样,家长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把好舵、护好航。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有“孟母三迁”,使出生贫困家庭的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名誉天下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俗话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学邪神。”记得一次我给孩子们上地方课时,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我想让孩子们回家亲手做一份“麻酱凉面”。我刚把题目说出来,平时学习成绩差的小吴同学便大声说起来:“老师,你在骗我们的,我婆婆经常打麻将,麻将是用来打的,就不能吃,怎么能做麻将凉面呢?。。。。。。”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看着他那一本正经的样子,使我既生气又好笑。可见,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像小吴同学那样“麻酱”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娱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脑海中留下的是人们打麻将的情景。

二、正确的榜样效应,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从孩子“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家庭就成了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当孩子用询问的眼光注视世界、认知世界的时候,眼神中最常见到的是父母,并在无意识中,父母就成了孩子模仿的偶像,就像生活在恶人谷中的“江小鱼”一样,处处想方设法戏弄别人。因此,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从小给孩子的心灵深处留下永不磨灭的正能量。如果父母有做得不对时,要敢于放下架子,承认错误,不要以为认错就意味着在孩子面前会降低威信,强词夺理的狡辩,甚至“大打出手”来震慑孩子,这样的作法是最愚蠢、最失信的,这会给孩子心灵留下永不磨灭的阴影。“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处处身先士卒,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三、和睦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和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习、信心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家长与孩子以和睦的方式相处,以和睦的方法施教,家庭教育愈能够向所制定的目标靠近,愈能够获得成功。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应身体力行,让和睦走进家庭教育,让孩子在和睦的家庭教育中成长。2014年7月的一天中午,在我们五星华府居住的18栋楼,出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场面,一位十四、五岁的花季女孩跳楼自杀。是什么原因造成悲惨的结局呢?原来孩子生活的家庭并不幸福,父亲在外做生意,挣了钱,结识了别的女人,吵着要与女孩的妈妈离婚,女孩的妈妈又不愿意,俩口子整天吵个不休,可想而知孩子生活在怎样的一个家庭环境之中,夹在吵闹父母之中的孩子将会面临着多大的思想包袱,父母各自为了自我,哪有时间来陪孩子呀!在孩子无助时,作为最亲的人,不能及时伸出关爱之手;在孩子的思想拋锚时,没与孩子及时交流、沟通,解惑,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结果,不愿让人看见的一幕发生了,后悔晚矣。 “父之笃,兄弟睦 ,夫妻和,家之肥也。”——这些血的例子,难道给我们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12.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篇十二

我们班有一位相对特殊的小朋友,他的智力以及语言发展能力都不同于同龄的孩子。当我组织孩子们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的时候,他就坐在凳子上面大喊大叫,我有些生气地点了他的名字,他好像也看懂了我在生气,于是就安静了下来,可是不到3分钟,他又开始大声地在下面自言自语。这种情况真正是难倒了刚刚上任的我了。

终于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等到再次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教学的时候,我就把他的凳子搬到离我最近的位置,这样我就可以时刻监督着他。然而,我又低估了他的能力,这次他直接离开了座位,在教室内跑来跑去,甚至钻到了桌子底下爬来爬去。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彻彻底底地被难住了,看着班里孩子们都跟着他一起起哄,我就更加无计可施了,于是匆匆地结束了这一节活动,让孩子们去上厕所、喝水,而我则蹲在桌子边上叫他出来,然而我的呼唤并没有起到作用,最后我只能将他从桌子底下拉出来了。

经过了之前的几次失败,我有些灰心丧气了,对组织活动也有了怯意。每一次看到他在活动中不停的捣蛋,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在不断寻求方法的过程中我也渐渐的开始变得有些冷漠了,我发现其他的孩子居然也开始学我了,他们对他也淡淡的,甚至都不愿意与他讲话,居然还有些孩子开始捉弄他了。这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错误,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我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检讨。

在研读各种专业书本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想想也确实如此,对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便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老师对孩子的情感影响到他们对世间百态、人情冷暖的感受体验。渐渐地,我对他慢慢地改变了态度,不再是冷冷的,像关心其他孩子那样关心他,每天早上的体育活动时间,我总是第一个去摸摸他的后背,如果出汗了,就帮他把衣服脱掉;现在天气渐渐冷了,孩子们的衣服穿的也多了,上厕所就特别的不方便,尤其是他,裤子总是领不上来,所以每次他去上厕所时,我都会跟在他后面及时地帮助他把裤子穿好。

在我的努力下,我发现他也在慢慢的改变,上课的时候,他没有像以前那样大喊大叫了,有时会轻轻地在那边自言自语,我走到他的旁边摸摸他,他就能马上停下了,活动时也很少看到他在桌子底下爬来爬去了。我也会适时地让班级的孩子们一起表扬他,给他贴上大大的五角星。他似乎也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现在时不时的过来抱抱我。

13.孩子教育心得:又见熊孩子 篇十三

周五去上课,临时更换教室,孩子们倒是很坦荡大方,没什么怨言,我也是随遇而安的主。但是快下课时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因为那个教室是被临时隔开的,所以隔壁的动静这边听得清清楚楚。大家正在安静写作文,突然耳朵就被一群女孩的叫嚷和嬉闹声占领了。是那种惊飞麻雀的嬉笑声。

不知者不怪。她们一定是不知道这边有人上课。因为我们进来之前,有几个在这里自习的孩子,可见这个教室以前这段时间是没人用的。我赶紧跑出教室,敲敲门,门内没有动静了。我推开门,几个四五年级模样的女孩惊诧地看着我,我轻声说:“孩子们,小点儿声音哈,隔壁在上课的……”其中有一个马上捂住了自己的嘴,很显然觉得刚才的嬉闹声不合适,但是其他几个却明显不太高兴地点点头。

但是我回到教室,还没有走到讲台前的座位上,嬉闹声再次腾起。不比之前大,但也没有比之前小。

写作文的孩子们抬起头无奈地看着我,没办法,为了给他们一个安静的环境,把这点儿蚕丝吐完,我再厚着脸皮出马一次吧。

这次,我先敲敲门,再推开,还是那几个女孩,又是一脸无辜。我满脸堆笑说:“不好意思,孩子们,声音还是有点儿大,再小一点……”几个女孩面面相觑,其中一个则顽皮地向我挥手说:“拜拜……”好吧,我再次退出来。

这次基本没啥嬉闹声了。但是聊天声不小。清晰可辨。

关键是快下课了,估计她们也是在等上课,我也就不再去打扰她们的清兴了。

不过却无意中听到了很多小学女生之间的对话。

以下是部分聊天内容:

“你有男朋友了吗?”

“我没有。”

“我有了。暑假他带我出去玩。”

“真好啊!”

“好什么啊!比我大好几岁呢!”

“大几岁怎么了?现在社会上那么多大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呢!我男朋友……巴拉巴拉……”

……巴拉巴拉……

下课了,我经过那里时,门开着,已经人去屋空。但空空的零食袋、用过的快餐盒赫然摆放完好……

真的替这几个孩子担忧。危险的年龄,孤单地,游走在危险的社会风气中。

父母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吗?

恐怕关注分数更多一些吧?

不然周五下午怎么会让孩子单独待在机构?忙碌可以是理由,却不能是不关注孩子的理由。

最应该增长智慧和才干的年龄,为了分数而日益干枯灵魂,因为孤独而迎合社会风气。

这些孩子怎么办?

放学时,也看到众多孩子排着队从学校鱼贯而出。不禁在想,这么多孩子,有多少有福气能读到经典?又有多少有福气能大量读到经典?有多少有福气能和父母心心相印?随时能得到父母思想光芒的引领,随时得到古代圣贤光辉的照耀?

没有福气的孩子太多。

而且,他们在成批量地长大。

前几天,一个妈妈问我,王老师,读经教育这么好,为什么国家不推广?为什么学校不去做?

其实学校做是最好的,最有效的!从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能看出,经典教育对孩子的加持,无论是才学上,还是人品上,都是无限光明的。但是有几个学校在做呢?又有几个愿意做的老师能顽强地坚持做下去呢?

我当时愤然说:国家培养的恐怕不是人才,而是韭菜。都文韬武略,有思想,善分辨,独立、自由,不好统治。为什么当年有“”?不是一样吗?

现在想想,我的回答有点儿过于偏激。

不应该以负面去揣度统治者的想法。站在国家教委的立场上,那么大一个国家,那么多学校,那么多老师,先统一思想,再落实行动,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而且,现在国家已经开始把传统文化落实在教材里了,虽然不多,虽然力度不够,但是毕竟也已经开始行动了。

但是具体到我们每个孩子,当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还没有全都行动起来的时候,难道我们就也先不做吗?

什么叫刻不容缓?

这就叫刻不容缓!

我跟读书班的家长说明读书的重要性,读经典的紧迫性,有的家长嫌我太着急。说真的,不是我太着急,而是孩子耽误不起。

13岁之前的黄金年龄期,说过去就过去。

到了初中高中,再想找回现在的时机,真的只能追悔莫及。

14.浅谈对智障孩子的教育方法 篇十四

这些年我一直从事着对智障孩子的教育,在同孩子的接触中,我尝试着用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端正教育思想,帮学生树立自信

智障孩子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自卑、自暴自弃心理,生理、心理都与正常人不同,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沟通交流,面对这样的学生,有的教师往往就丧失了耐心,产生厌倦的心理。这时教师必须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的信念上,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潜力,都能获得成功,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被教育、转化和成才的;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教师的责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他们接受知识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的教育要学会赏识生命、赏识个性、赏识进步,我们教师要用真诚的关心、关爱和热情帮助,使智障孩子能得以健康成长。

二、营造宽松环境,帮学生找到幸福

智障孩子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们和所有正常孩子一样拥有享受教育的权利,虽然我们不能够改变他们的残疾,但是我们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平等中和所有正常孩子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宽松的教学环境能使智障孩子解除一部分学习和行动上的困难,开阔眼界,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学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三、使用激励评价,帮学生体验成功

教师要鼓励智障孩子,帮助他们形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识。智障孩子普遍自信心差,要想让智障孩子获得成功、体验成功,就要帮助智障孩子建立起较为稳固的自信心,这就需要老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给每一名智障孩子以充分的信任,放手让学生试一试、做一做,并给予他们客观科学的评价,送上老师甜甜的微笑、轻轻的爱抚、亲切的表扬,让智障孩子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获得成功的喜悦,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四、建立和谐关系,与学生共同微笑

在教育的方法上,加强情感交流,缩短心理距离,将尊重带进课堂,用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让教师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教学中对孩子要有耐心,常给孩子一个微笑,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惜微笑,因为微笑会散发无穷的魅力,微笑能使人保持好心情,微笑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微笑能给孩子一种温暖的感觉。实践证明,你给孩子一个微笑,孩子会给你一个惊喜。

总之,特殊学校的老师,只要热爱特殊儿童,有了爱生如爱子的感情,就一定能教好他们。特殊兒童虽特殊,如果我们是针对特殊儿童的学习需要,用“非常心”,实施非常手段;因材施教,我相信每个特殊儿童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15.家长孩子教育心得体会 篇十五

应该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沟通:教育,不仅仅是施教,更重要的是沟通。

在恰当的时机,采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与之交流,这样的沟通是最有效的,让他知道,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学习和生活上提出的建议和要求都要欣然接受,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是一个目的,使他发展的更好,即使老师和家长采用的方式或方法有问题,也不能用抵触的方式对待,要提出来,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更好的方法。有些不便直接对孩子说的话可以写到家联本子上,让他自己去理解和感受。

2、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告诉他,学习是为自己学的,要掌握知识和技能,为将来能更好的工作打好基础。这并不是培养自私,讲些大道理他似乎会懂但未必能理解,很不现实。带他到好的和差的工作环境中感受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3、树立自信心:告诉他,绝对聪明或笨的人是很少的,其实,每个人都很优秀,只是你怎样发挥,只要你相信自己,并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去做,你自然会变得优秀。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告诉他,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习惯直接影响一生的生活和工作。可以拿在生活中孩子经常“指责”我们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做反面教材让其感受。

5、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告诉他,只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才会尽心尽力,才能做好(如玩游戏,一般是不用别人去教的),学习也如此。要有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关键要实施,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6、学习要注意细节:在分析孩子作业和试卷中的问题发现,在细节上出现的问题较多,分析时,要多让他自己分析,再补充或阐明自己的观点。让他知道细节的重要性。

7、学习靠积累:老师灌输的知识要靠自己去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知识,“等”、“靠”是不会学到知识的。知识靠积累,越积越多是好事,问题和困难不能积累,越积越多就越难。

8、家长要学会放得下:一是家长自己要放得下,一般,家长能够做到知之为知之,但做到不知为不知更为重要,对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要勇于说“不会”,如有可能解决的话就不能轻易放弃,如果解决了,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了解一下孩子是否解决,并与他共同探讨,他会觉得你是在用心帮助他。二是要对孩子放得下,相信孩子能把事情做好,不要事必躬亲。

16.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篇十六

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要经历的事情。当我们的孩子瓜瓜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责无旁贷的要承担起养育他并且要教育他的责任。我是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许我更有心得,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就教育孩子的问题来共同探讨一下,一是把我教育孩子的那些好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二是想吸取一下大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好的经验。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既然我们是孩子的父母,那我们就不应该让我们的父母去帮助我们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因为我们的父辈与我们的孩子之间是有代沟的,他们的教育方法与教育理念在如今这个年代已经过时了,要想让我们的孩子在二十一世纪成为人才,那在教育上面就需要我们自己亲自出马才为上策。虽然我们和孩子之间也有代沟,但比起爷爷奶奶,他们还是更容易接受我们的观念,而如今很多的父母因为各种原因都忽略了亲自出马,来教育和培养我们的下一代。

我本人是一位“职业”妈妈,自从有了孩子,我放弃了工作,在家里专心照顾我的孩子。在抚养他长大的同时我没有忘记要好好的教育他,给他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他刚刚学会走路但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就告诉他,妈妈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你不要把你的玩具随便摆放,那样会让本来干净的房间显得又脏又乱。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我相信他一定能听的懂我在说什么,也一定能看到我在做什么。每当他把自己的玩具到处摆放的时候,我都会在他的身后随手把玩具捡回到他的玩具箱中。久而久之,他明白了,他的玩具不能放在地上或者是其他地方,在他不玩的时候,玩具一定要放回箱子里面。从此他每次玩玩具时都会从自己的箱子里拿一两件出来,不想玩了就放回箱子里面。这虽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他却让我的孩子养成了爱干净的习惯。还有就是与大人讲话,我告诉他,和比自己年龄大的人说话一定要说“您”,你、我、他的称呼只能和自己的同龄人或者是比自己小的人才可以说。见到老人,你必须叫爷爷、奶奶;见到和爸爸妈妈年龄相当的人要喊叔叔阿姨,见到和哥哥年龄差不多的人一定要叫哥哥或姐姐,主动叫人这是一个好孩子应该做的。在我的教育下我的孩子不但赢得了街坊四邻的夸奖,在学校他一样赢得了老师们的赞扬。

在学习方面,我的孩子比较主动。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洗干净,然后写作业。无论作业多少,他都会认真的写完才吃晚饭。一至四年级,他没有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到了五年级,他主动要求自己来检查作业,因为他知道了自己不会检查作业对他没有好处。我在孩子的学习上没有太多的操心,顺其自然比较明智。比如他考试没考好,成绩不是很理想,我没有责骂,但我也并不是无动于衷,我的孩子会感觉到我默默无声中的那份失落与期望,更能体谅到我是在给他留着面子,此时的他会暗下决心,下一次的考试他会给我一个惊喜,给自己一个交代。

17.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篇十七

一、父母的言行、品德对孩子的影响

古人云:“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生活环境的熏陶对孩子是无声的教育。如父母经常吵架、婆媳关系不和等都会给孩子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我刚参加工作那年,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叫叶某,因父母离异,得不到家庭完整的父爱和母爱,他便把这些怨恨散在其他同学身上,被领导和教师找去谈话已成家常便饭。当我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让他能尊重父母亲的选择,告诉他不管父母亲之间关系怎样,但他们爱他的心是不会改变的。经过这一番谈话后,他成长了很多。初二那年,在全班同学的推荐中,他当上了班长,最后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检点自己的行为,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父母要利用孩子的先天优势,培养孩子的才能

家长是孩子的抚养者和教育者,不仅要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也要给孩子提供所必需的精神条件。比如有的孩子天生有一副好嗓子,这就为培养他们成为歌手提供了基础;有的孩子生来爱观察,这就为他们学绘画、搞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记忆力好的孩子,学外语可能会成功;爱思考的孩子,学理科可能有乐观的前景……教师应根据孩子的遗传素质,因势利导,发挥孩子的遗传优势,培养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如我们班有一个叫吴某的孩子,他文化成绩不好,但酷爱美术,在一次家长会上,我把他的情况向其家长汇报,他家长也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把他送到了绘画班。寒暑易节,高中毕业后,他终于考取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从这个孩子的身上,我们应该明白,每一个智力健全的孩子,都是可塑造成才的。

三、家长要遵守一定的原则,理解、尊重孩子,真诚地爱孩子

歌德在他的《亲和力》中说过:“别人来接近我们,我们是无法了解他们的,只有我们去接近他们,才能了解他们的情况。”对于孩子,我的感受也是这样,只有主动去接近孩子,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有次我堂妹打电话给我,说她儿子经常逃课去上网,即使到了教室,也心不在焉。他班主任已多次找他谈话并也让他在家反省,但仍然没有效果。后来,我堂妹把他从网吧里找出来交给我,我与他长谈后,他终于说了真话。他说我堂妹从没有考虑过他的感受,总是把他当工具一样唤来使去,不尊重他。同时我堂妹夫妻之间、婆媳间吵闹不断,他总想逃避这些现实,但苦于年龄和经济问题,他又无处可去,故只能选择上网来打发时间及麻醉自己。因此,他非常希望能拥有和睦的家庭以及善解人意的父母。如果父母亲能做到相亲相爱,他也愿意改正这些不良的缺点。我觉得这个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就是“爱”,不合理的武断的要求会给孩子增加许多无形的压力。

四、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并对孩子心存期望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多鼓励孩子,引导孩子向家长期望的目标发展。记得我儿子刚上初一时,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尤其是下午的课程,他总是迟到或早退。为此,我作为他的家长(同时又是他的班主任),并没有去责怪他,而是去寻找他的闪光点。在一次征文比赛中,我鼓励他去写,尽管他写得错字连篇,而且只有只言片语,但我帮他修改过后,在班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并说他的这篇文章写得好,送去评比,定能获奖。果然,评比结果出来后,他的这篇文章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他尝到写作的乐趣后,周记、作文也能按时上交了,尽管“文质”不好,但至少他愿意写了。最后,他终于考上了重点高中,这也是我做教师以来最为自豪的一件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鼓励,会使孩子的自信心得到加强,产生奋发向上的强烈愿望。

聪明的家长知道,家庭教育早已不是一时兴起的话题。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我们作为家长来说,要根据自己家庭环境的变化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使孩子朝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迈进,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上一篇:警校共建领导组下一篇:中国数学家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