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总结

2024-07-12

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总结(15篇)

1.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总结 篇一

新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一、自我介绍

二、团体活动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大家能够从各个不同的地区,从无数的人群中走到一起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缘分。我们将一起度过人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四

(三)年时光。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团结、温暖、友爱的集体中,但这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参与和努力。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承担一个集体成员的责任,发散出自己的那一份光和热,那么我们也将会从我们这个集体收获更多„„

三、团体契约承诺宣誓:

团体心理训练特别强调对团体活动规则的遵守,如果一个人破坏了团体规则和要求,影响的绝不仅仅是个人,而会影响自己的小组甚至是整个团体的活动无法进行。因此,为保证我们团体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达到较好的活动效果,活动前需要进行一个承诺的仪式。如果有同学有一些特殊的事情,需要中途离开,那么现在要提出来,可以先离开,没有关系。否则一旦我们做出了承诺自己的承诺,就一定要遵守,我相信我们都是信守承诺的人。那好现在由我来宣读承诺书。我读一句,大家跟着我读一句。全部读完后,由我开始说:承诺人“某某”,按顺时针,每一个人都报出自己的名字并做出“盖章”(左手握拳击自己的右掌心)的动作。

承诺书:

1、我承诺,在活动中会坚持到最后,不会中途离开。

2、我承诺,在活动中真诚、坦率,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我承诺,在活动中不会有针对他人的人身攻击行为。

4、我承诺,在活动中关闭手机,不做与活动无关的事情。

5、我承诺,在他人发言的时候,我将尊重他人,保持安静,积极倾听和关注;发言结束后,鼓掌以示鼓励和支持。

6、我承诺严格遵守各项活动的规则和要求,接受领导者的指导。

承诺人:~~~

“盖章”

四、热身游戏:“鸡蛋变凤凰”30分钟

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关于鸡蛋如何变成凤凰的游戏。规则:在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鸡蛋(演示鸡蛋的姿势),然后和一位同学以“剪刀石头布”的方式来决一胜负,赢的人,可以升级为小鸡(演示小鸡的姿势),输的人继续做鸡蛋。小鸡和小鸡猜,赢的人可以升级为大鸡演示大鸡的姿势),输的人就要变回鸡蛋。

大鸡和大鸡猜,赢的人可以升级为凤凰,输的人降为小鸡。

整个过程中,只能和自己同等级的猜,而且要保持自己的身份的姿势,并且全程不能出声。如果有人违反这些规则,那么大家就要重新做一次。感想:请出鸡蛋,小鸡,大鸡,凤凰的代表作出感想。领导者:引导同学们向人生道路、发展方面思考,(人生道路的曲折)。规则的重要,团队的重要。

五、按照班级人数进行分组(5~8人为适宜)。分组的方法:可采用报数法等,原则上每组要男女比例适当,同宿舍的人要尽量分开。

六、介绍接龙。

目的:了解和认识小组内的每一个同学,引发个人参与团队的兴趣。

时间:约8~10分钟。

操作: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圈。从其中一个人开始,每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一句话必须包括三个内容:姓名、所属、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规则是:当第一个人说完后,第2个人必须从第1个人开始讲起,第3个人一直到最后一个人都必须从第一个人讲起,这样使全组注意力集中,相互有协助他人表达完整正确的倾向,而且在多次中重复,不知不觉地记住了他人的信息。

例:A:我是OO专业,性格OO的OO。

B:我是OO专业,性格OO的OO旁边的MM专业,喜欢MM的MM。

C:我是OO专业,性格OO的OO旁边的MM专业,喜欢MM的MM旁边的GG专业,喜欢GG的GG

七、制作组名、组徽、契约、口号。选代表介绍,并展示小组口号。

八、同舟共济。准备报纸(小张报纸可让6~7人完全站在上面),小组想各种方法让所有的成员都站在上面。看哪个小组坚持的时间最长。

九、水晶球。闭眼10秒。领导者:大家想象在你的眼前有一个具有魔力的水晶球,通过水晶球你看到了你的未来。你看到时间飞逝,你飞快地度过了大学四

(三)年的生活和学习,透过水晶球,你看到了你生活在2011年9月21日下午3:00的那一时刻。你水晶球里的景象在头脑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生动。此时,你正在做着什么?在什么地方?周围的场景是什么?当你看清楚了后,慢慢睁开眼睛。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谈谈自己的大学生活目标。

十、休息。5分钟

十一、勇于承担责任。所有的人排成队列,领导者随机喊口令:1、2、3、4、5、6;分别代表:

1、前进一步;

2、后退一步;

3、向左转;

4、向右转;

5、原地不动;

6、向后转。做错的同学自动出列。大约有一半的人出错的时候停止。然后要求所有出错的同学举高右手,深鞠躬90度以上对没有出错的同学说:对不起,我错了!声音低或不整齐,可多做几次。

游戏的意义:强化承担责任的意识。每个人都会做错事情,做错事情最合理最积极最有意义的方法是承认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是逃避、狡辩、否认。

十二、认识他人:每一个人都主动走出去认识其他小组的成员,看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所有人的名字(和资料)。

十三、棒打薄情郎:

道具:用挂历纸或旧报纸卷成一根纸棒。

全体成员站成一圈,选一个执棒者站在圈的中间,由他面对的人开始大声叫出一个成员(不能叫自己组的人)的名字,执棒者马上跑到那个被叫人的面前。被叫的人马上再叫出另一个成员的姓名。如果叫不出,就会受到当头一棒,然后由他执棒。依次类推,知道大家熟悉互相的姓名为止。如果一个人3次被打就必须出来表演,作为惩罚。

十四、解开千千结: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成员手拉手成为一个圈,看清楚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是谁,确定后松手,然后自由的在圈内走动,然后指导者喊停成员不能动,伸手拉左右手,从而形成很大的结或扣,不能松手,只能钻,跨,绕。要求成员设法解决问题,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目的:靠集体的力量解决困难,体会团体支持对个人的意义和重要性。不能顺利的完成任务要重新再做一次。

感想指引:个人和集体有什么关系,从过程中看到什么。

各小组选2~3人谈本次团体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结束:

1、全体组员围成一圈。手搭在肩上,闭眼随歌声一起摆动。

2、所有人的手搭在一起,喊班级口号(参考:团结、进取、超越自我,~~~~~~班万岁,耶!)

3、鼓掌结束活动。

团体游戏活动参考游戏

推荐书籍:团体心理辅导(樊富珉,2005年以后版)

不同目的的团体练习

一、促进团队成员相识的练习

1.连环自我介绍

目的:进一步扩大交往范围,引发个人参与团队的兴趣。

时间:约8~10分钟。

操作:两个4人小组合并,8人围圈而坐。从其中一个人开始,每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一句话必须包括三个内容:姓名、所属、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规则是:当第一个人说完后,第2个人必须从第1个人开始讲起,第3个人一直到第八个人都必须从第一个人讲起,这样使全组注意力集中,相互有协助他人表达完整正确的倾向,而且在多次中重复,不知不觉地记住了他人的信息。

例:A:我是OO专业,性格OO的OO。

B:我是OO专业,性格OO的OO旁边的MM专业,喜欢MM的MM。

C:我是OO专业,性格OO的OO旁边的MM专业,喜欢MM的MM旁边的GG专业,喜欢GG的GG

2.循环沟通

3.对对碰:先两个人一组,相互自我介绍;然后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两组合并,变成四人一组;由每个组员向新加入的组员介绍自己的搭档;然后两个组再合并成8人一组。

4.连环炮:道具:麦克风。以“接龙式”自我介绍访问进行。首先,全体讨论自我介绍应有内容,并讨论当一名记者与被访问者应该注意的事项。然后由指导者手持麦克风访问一位成员,再又这位成员访问另一个成员,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全体都被访问。访问内容主要是姓名,兴趣等关于个人的资料。访问过程中,记者可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发问。

5,棒打薄情郎:道具:用挂历纸或旧报纸卷成一根纸棒。

初次聚会,全体成员围圈而坐,轮流介绍自己的名字和兴趣,出生年月等个人资料。每个人都专心去记其他成员的资料。然后站成一圈,选一个执棒者站在圈的中间,由他面对的人开始大声叫出一个成员的名字,执棒者马上跑到那个被叫人的面前。被叫的人马上再叫出另一个成员的姓名。如果叫不出,就会受到当头一棒,然后由他执棒。依次类推,知道大家熟悉互相的姓名为止。如果一个人3次被打就必须出来表演,作为惩罚。

二、建立相互信任与彼此接纳的练习

1.信任圈

目的:增进彼此合作,建立信任感,培养团队气氛。

时间:大约25分钟

准备:宽敞的饿场地,8~12人一组。

操作:每组围圈,邀请一位成员到中间,其他成员手拉手围圈。练习开始时,圈内人闭上眼睛,自觉舒适地倒向任何一方,其他成员必须手挽手,形成保护圈给予保护,不能让圈内人摔倒。他往哪里倒,团队就往哪里去接住他,给予保护,将他推到中间的位置。如此倒下、接住,使中间的成员从紧张到放松。可以换人到圈内去体验。活动充分体现团队的合作。

2,信任之旅:

目的:通过人与受助的体验,增加对他人的信任接纳。

时间:60分钟

准备:知道这事先要选择好盲行的路线,最好道路不是坦途,有阻碍,如上楼,下坡,拐弯,室内室外结合。每人准备蒙眼睛用的毛巾或头巾。

操作:成员2人一组,一位做盲人,一位做帮做盲人的人,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三圈,暂时失去方向感,然后在帮助人的搀扶下,沿着指导者指定的路线,带领“盲 人“绕室内外练习。期间不能说话,只能用手势,动作帮助“盲人”体验各种感觉。练习结束后两人坐下交流当“盲人”的感觉与帮助别人的感觉,并在团体内交流。然后互换角色,再来一遍,再互相交流。交流讨论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 “盲人”,你看不见后是什么感觉;使你想起什么;你对你的伙伴的帮助是否满意,为什么;你对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新的发;对于助人者,你怎样理解你的伙伴;你是怎样想方设法帮助他的;这使你想起什么

3,戴高帽子(也称为红色轰炸或优点轰炸)

目的: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且欣赏之,促进互相肯定和接纳 时间:约50分钟

操作:5~10人一组围圈坐,请一位成员做在或站在团体中央,其他人轮流说出他的优点以及欣赏只处(如性格,相貌,处事)。然后被称赞的成员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的,哪些是不知道的。每个成员到中央戴高帽一次。规则是必须说出优点,态度要真诚,努力去发现他人的长处,不能毫无根据地吹捧没辙眼反而会伤害别人。参加者要注意体验被别人称赞时的感受如何人;怎样用心发现他人的长处;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他人的人;练习结束的时候,大家心情愉快,互相接纳性增高。此练习适合比较熟悉的成员应用。

4,镜中人

目的:培养成员对他人的敏感性,互相沟通面互接纳

时间:约15分钟

操作:团体成员两人一组,一人自由做动作,另一个人模仿,轮流模仿两分钟后互换角色,不可说话,用心体会对方的用意。结束后互相交流,看看自己对他人的理解是否准确。然后仍然两人一组,一人说话,一人照原话重复叙述,两分钟后互换角色。结束后两人交流思想,全身心投入的观察理解他人。讨论今后生活中如何应用各种感受。

5,信任跌倒

目的:建立团体信任感和培养团体融洽气氛 时间:约20分钟

准备:每组8~12人,需要一定的空间可以活动

操作:领导者邀请成员两两成对,一人倒,一人接。当领导者喊“倒“,倒者身体垂直向后倒,脚跟直直倒下,倒到一半时,接者平稳地接住。然后互换角色。做完后在小组内讨论。6,猜猜我是谁

目的:从他人的反馈中认识自己,并体会被人理解的感受,时间:约20分钟 准备:纸,笔

操作:每人发一张白纸,请写下3~5句描述自己的句子。如“我是。。。“不写名字。写完后将纸折好,放在团体中央。然后每人随机取一张,打开纸上的内容,让大家猜一猜这张纸是谁写的。猜中的人要说理由。指导者引导成员发表自己猜中别人或者被别人猜中时的感受。

三、加强团队合作的练习

1、相亲相爱一家人

目的:温暖团队的气氛,增加团队的信任和凝聚力,体验成员之间亲密的感情 时间:约10~~20分钟(一般在团队聚会结束时用)

准备:录象机,磁带,动作图片。

操作:全组围圈,组长说明在团队中成员就像一家人,需要彼此支持、关怀与帮助,每个人的行为会对营造和谐的气氛产生作用,良好的气氛又会促进成员的自我开放和信任。然后,教授讲解歌词的含义和手语操的动作,让成员跟着模仿。然后,跟着音乐,边唱边做边体会,所有的人都在动作,团队气氛热烈亲密,增强了团队成员的信任和亲密感。

2、无家可归

目的:让成员体会和感受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团体对个人的重要性,从而更愿意投入团体。

时间:约20分钟 准备:宽敞的地方

操作:开始时让全体成员围圈手拉手,充分体会大家在一起的感觉,然后,领导者说“变,4个人一组:,成员必须按照要求重新组成4人组,形成新的“家”,此刻,请那些没有找到家的人谈谈游离在团体之外的感受,大多会谈到“孤独,孤单,被抛弃,没依靠,失落,担心。。”也可以请在团体内的成员分享和大家在一起的感觉,大多表达“温暖,有力量,安全,踏实。。”领导者可以多次变换人数,让成员有机会去改变自己的行为,积极融入团体,让成员体验有家的感觉,体验团体的支持,从而更加愿意与团体在一起。

3,解开千千结

目的:团体合作,靠集体的力量解决困难,体会团队支持对个人的意义和重要性。时间:约30分钟 准备:宽敞的空间,操作:指导者让每位成员手拉手成为一个圈,看清楚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是谁,确定后松手,在圈内自己的走动,指导者叫停,成员定格,位置不动,伸手拉左右手,从而形成许多结或扣,不能松手,但可以钻,跨,绕,要求成员设法解决难题,恢复到起始状况。练习需要成员有耐心,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当排除困难,解决问题时,请成员分享活动的感受。成员常常会主动谈出对团体互助的感受等,体会团体合作的重要性。

4建高塔

目的:通过团体工作,了解合作的过程和重要性,学习互相配合,学习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增进团体信任和生产力 时间:约65分钟

准备:8人一小组,观察员一名,40张画报纸,胶带两卷,剪刀一把,胶水一瓶 操作:指导者先说明活动的规则:全程不许说话,只能用非语言表达。搭塔的时间只有40分钟,到时间必须停下来。结束后将评出哪组的塔最坚固,哪组的塔最高,哪组的塔最美丽,哪组的塔最富创意。观察员必须记录作业过程中,团体内发生的状况,如注意是怎样产生的;分歧是怎样解决的;谁是团体中的关键人物;每个成员在团体过程中的表现和贡献;有无违规(不许说话),等等。经过40分钟,叫停,让各小组成员自由的走动去观摩其他小组的塔,然后回到自己的塔前,每组推荐一人代表小组向全体腿界自己组的塔,说明塔名是什么,为什么;塔的特色是什么;在建造过程感受是什么。全部分享后,邀请每组的观察员将记录到的组内发生什么现象说出来,引发小组成员思考。最后,指导者总结,强调团体成功需要合作,合作需要投入,合作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合作需要扬长避短,合作需要创意,以协助成员整理活动所得。

促进成员自我探索的练习

探索家庭影响的练习澄清价值观的练习1,火光熊熊

目的:明确自己的价值观,理解他人的价值观 时间:30~45分钟

准备:纸,笔

操作:指导者将团体分成5人左右的小组,然后告诉大家,现在你宿舍正被烈火吞噬,情况危殆迷失件只够你冲进火海去取三样东西,你会选择哪三样?先后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选择这三样?它们对你有什么价值?还有没有重要的物品不在抢救之列?为什么?然后给成员一定的时间思考,并写在纸上,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告诉其他人你如此选择的原因。2,临终遗命

目的:对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作具体的探索并协助成员在生活中做明智的抉择。时间:45~60分钟

操作:指导者告诉团体成员,由于种种原因,你正面对死亡。终期将至,时间只允许你再做最后10件事,你会做哪10件事,并排出先后次序;然后写下你的遗嘱(50字以内)。每个成员认真思索写下你的决定和遗嘱,再向团体其他 成员说出并解释原因,谈一谈你在写的时候有什么感受,这感受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团体成员对自己的人生观进行整理,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启发自己。

集思广益互助解难的练习1,目光炯炯

目的:学习自我肯定的技巧 时间:10~15分钟

操作:团体成员两人一组,互相注视对方的眼睛50秒,不可以躲闪,目光注释表示自信及诚恳。然后注视对方,肯定地作1分钟自我介绍。接着,肯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对。。(绘画,数学,英语等)最有把握”,大声喊三遍,注意每遍的感受,交换角色。接着,请对方帮忙某件事情或借东西,1分钟之内用各种方法要求他,但另一方看着对方重复说“不”,两人交换。最后,讨论刚才练习的感受和意义,以及如何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2.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总结 篇二

1 对象

在本校2010级护理专业新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一班为实验班(护理114班,55人),由心理咨询师辅导;一班为对照班(护理116班,63人),由班主任辅导,均为女生。

2 方法

2.1 研究工具

2.1.1 心理适应能力自测问卷

该问卷用于调查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共设20个问题,要求学生从3个备选答案(是、无法肯定、不是)中选择1个与自己实际情况最相符的选项,并根据计分规则计算总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适应能力越强。评估标准:35~40分,心理适应能力很强;29~34分,心理适应能力良好;17~28分,心理适应能力一般;6~16分,心理适应能力较差;5分及以下,心理适应能力很差。

2.1.2 自制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调查问卷

该问卷主要用于评估团体心理辅导效果。问卷共设6个问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分别测量学生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满意度,对辅导方法的评价,参加辅导的收获,参加辅导后对适应新环境、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帮助以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帮助。

2.2 团体心理辅导方法

2.2.1 辅导时间

新生入学第一周进行,辅导1次,时间为90分钟。

2.2.2 辅导场地

多媒体教室,将桌子移向教室四周,中间空出。

2.2.3 辅导内容及步骤

第一环节———唱《朋友》,调动学生积极性;第二环节———心理游戏,消除学生陌生感;第三环节———心理拓展训练,让学生学会在新环境中主动结识新同学,并将经验应用到日后的生活中;第四环节———破冰游戏,让学生自我介绍,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接纳;第五环节———心理游戏,让学生表达交往心愿,感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只有接纳才会被接纳,只有喜欢才会被喜欢;第六环节———解疑释惑,让学生畅谈在新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大家出谋献策,共同解决,增强学生安全感;第七环节———心灵鸡汤,让学生共同朗诵《金秋相约在卫校》,懂得珍惜缘分及友情;第八环节———互道祝福,增加学生温暖感。

3 结果

数据均采用PEMS3.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1 学生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满意度(见表1)

注:t=3 263,u=0.056 9,P>0.05

3.2 学生对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的评价(见表2)

注:t=3 246,u=0.158 1,P>0.05

3.3 学生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收获(见表3)

注:t=3 170,u=0.584 4,P>0.05

3.4 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对适应新环境的帮助(见表4)

注:t=3 014,u=1.493 0,P>0.05

3.5 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对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帮助(见表5)

注:t=3 375,u=0.580 9,P>0.05

3.6 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帮助(见表6)

注:t=2 882,u=2.256 8,P<0.05

4 讨论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部人际的交互作用,促使团体成员在互动过程中观察、学习、体验,并认识、探索、接纳自我,进而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性和助人行为[2]。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团体心理辅导满意度高,认为该辅导方法较好,收获较大。团体心理辅导对新生适应新环境、增强班级凝聚力有积极影响,2班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人际交往也有积极作用,2班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心理咨询师辅导,还是班主任辅导,均对新生适应新环境有较好的干预效果,所以,在目前各校心理咨询师较为紧缺的情况下,新生适应新环境团体心理辅导可由班主任组织实施。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适应新环境团体心理辅导策略,提高中职生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法 在我校2010级新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一班为实验班,由心理咨询师辅导;一班为对照班,由班主任辅导。辅导结束后用自制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2班学生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满意度,对辅导方法、辅导的收获、辅导对适应新环境及班级凝聚力帮助的评价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人际交往能力帮助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咨询师及班主任对新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均有实效。

关键词:新生,团体心理辅导,心理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樊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3.团体心理辅导在新生军训中的运用 篇三

[准备]

1.由军训基地的辅导员作出军训的计划方案。

2.由十一中学北校专职心理教师以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为依据,遵循团体心理辅导的原则,设计军训期间针对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并将完整的方案提供给参加军训班级的班主任。

[时间]2004年8月21日至8月28日。

[地点]军训基地。

[人员]

1.军训基地:基地领导一名、每班配备教官一名。

2.学校:教导处副主任、专职心理教师、年级组长、高一、初一年级各班班主任及生活教师、校医.

3.初一、高一全体学生。

[安排]白天由教官负责学生的军事训练;晚上由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1.第一天晚上两小时,由班主任负责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2.其后,每晚分两段:前一个小时由班主任负责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后一个小时由教官负责教唱军歌、讲军纪。

3.军训结束前一晚组织联欢晚会,在活跃气氛同时,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将军训活动推向高潮。

[辅导重点]

1.为了使学生彼此间尽快熟悉,拉近心理距离,设计了:找“家”的感觉、共建一个“家”、滚雪球等活动。

2.为了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设计了:自画像、才艺展示、优点轰炸、文艺晚会等活动。

3.结合军训与终身发展,设计了:筑就“长城”、严师出高徒、苦尽甘来等活动。

4.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设计了:齐心协力、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心心相通、大团圆等活动。

[方案]

1.热身活动:全力鼓掌。

2.找“家”的感觉: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家”并请找到“家”、没找到。“家”的学生分别谈此时此刻的感受。

3.共建一个“家”:让学生参与“家”的建设。起“家”名,定“家”号,增强“家”的凝聚力。

4.筑就“长城”:请学生谈白天观摩了部队官兵的队列表演后,有什么感触。

1.热身活动:十指健身操。

2.“滚雪球”:介绍自己,认识同伴。

1.有福同享:分享“家”内成员在军训中的好人好事,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齐心协力:体验团体互动的感受,形成较有凝聚力的团体。

3.严师出高徒:感悟教官的严格要求及对学生的影响。

1.年轻人的睿智:澄清个人价值,在表达个人价值观和听取他人价值观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进一步确立自己的价值观。

2.才艺展示:展示自我。增强自信。

1.热身活动:全力鼓掌,十指健身操。

2.优点轰炸:挖掘自身闪光点,培养自信。

1.有福同享:再一次分享“家”内成员在军训中的好人好事,进一步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苦尽甘来:体味苦与甜,培养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3.心心相通:“家庭”成员互相支持,留下美好的祝愿,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进行适当的预估。

1.大型联欢晚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活跃气氛。

2.大团圆:全体学生手拉手、肩并肩,通过身体接触带来温暖和力量,在结束前更加肯定团体的团结,充分体验对团队的信任和情感,获得支持与信心。

军训汇报演出。

[组织实施]

1.学校负责人与军训基地领导及每一名教官协调有关事宜。

2.专职心理教师与年级组长、班主任共同商议每晚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内容,由班主任参照“方案”,视本班具体情况,自行组织实施。

3.每晚活动结束及时总结:由各班主任轮流介绍本班当晚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步骤和方法,与大家分享成功的经验,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便于大家共同提高。

[小结与收获]

我们尝试团体心理辅导与军训相结合,由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心理辅导活动,摆脱白天军事训练的艰苦与疲惫,调整并稳定情绪,缓解压力,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抚慰。

1.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尽快熟悉,进一步了解彼此之间的性格爱好,拉近心理距离。

2.促使学生认识自我,开放自我。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挖掘自身闪光点的平台,增强学生自信心。

4.学生的自制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往年军训期间会有个别学生以病痛为借口,中途退出或懈怠军训,而今年学生当中没有类似事情发生。

5.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进一步了解学生,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6.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团队意识,增强了凝聚力。

7.使学生体验信任和情感,获得支持和信心,展望未来,把握现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

8.达到了预期目的,确保了军训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以后的军训积累了一些的经验。

[分析与反思)

在今年的军训过程中,学生彼此之间关系比较融洽,心态普遍比较平和,有了一定的抗挫折能力,磨练了意志品质。说明在此期间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发挥了一定作用。

新生初到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群,彼此之间相互设防,有意无意地包裹着自己,自身防御机制在发挥作用,而我们适时组织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心灵舒展了,便于彼此之间互相接纳、相互尊重,正向的心理“场”逐步形成。

在艰苦的军训中,学生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减弱,处于低谷时期,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之间体验信任,获得支持和信心。团队意识逐渐形成,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虽然,此次团体心理辅导与军训相结合收到了比较良好的效果,但也有几点体会与反思:

1.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有待于完善,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适当的调整。

2.班主任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情境的创设和氛围的营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新生团体心理游戏活动方案 篇四

一、分组活动

目的:将60左右名学生分成小组,由老师维持秩序。操作:

1、所有人自由分布。

2、指导老师说“开始”后,所有人就近寻找一名搭档,与其进行石头剪刀布,三局两胜,按照输赢将同学们分成两组。

3、两组内部就近寻找搭档,继续石头剪刀布,三局两胜,按照输赢将同学们分成四组。

4、四名老师分别带领A、B、C、D四组。

时间:10分钟

二、我们的家

目的: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帮助老师甄别班级领导。操作:

1、带队老师发放一张白纸,不参与同学们接下来的讨论。

2、请同学们在5分钟的时间内讨论并在白纸上写下组名、口

号并设计出组徽。

3、每个小组1分钟的时间,组员可以自由上台向大家介绍组

名、口号和组徽。

4、A、B、C、D全部介绍完毕之后,还有同学要补充的可以

在3分钟时间内,向大家继续展示。

成长: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 1

力量。

时间:15分钟。

三、答非所问

目的:活跃气氛,体验秩序,培养合作和团队意识。

操作:

1、四个小组排队并报数。

2、A、C两组同时比赛,B、D监督。稍后,B、D比赛,A、C监督。

3、1号向2号提问,如你吃了吗?2号向3号回答,但不能是

1号问题的正确答案如我吃了或者没有,2号可以说今天天气很好或者你的眼睛很漂亮;接着2号继续向3号提问如你几点起床?3号向4号回答一个错误答案,继续提问,以此类推。

4、当同学回答的答案是前一个问题的答案时,计时继续,但

需要重新回答;所提问题不可以与前边同学的重复,如重复,计时继续,需重新提问。

5、耗时最短组获胜。

6、奖励最快组,请速度最慢的小组成员对最快小组的对应成员说一句鼓励或者表扬的话。

成长:大家在欢快的气氛中通过不断强化,尽快熟悉彼此。主持人引导大家思考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有没有犯这种答非所问的错误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引导大家明确在交往过程中我们

要认真用心的倾听和真诚的交流。真诚的赞扬也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时间:30分钟

四、找朋友

目的:体会倾听、关注和感谢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操作:

1、A、B和C、D两组结合,对应号码的同学相互做自我介绍,用最有创意的方法让对方记住你,最基本的信息包括你的姓名、爱好、性格特点。限时3分钟。

2、相互提问自己告诉对方的信息:“XXX,你知道我的爱好是什么吗?”“XXX,你记得我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吗?”

3、向对方表示感谢,“谢谢你认真倾听,很高兴和你成为朋友”。

4、A、C和B、D结合,A、D和B、C结合,同样的方法重复两次。

5、分享体会和经验。

成长:让同学们体会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耳朵来倾听,需要眼睛来关注,需要嘴巴来表达感谢。

时间:20分钟

五、分享感受

5.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总结 篇五

(共5节,此为第五节)

第五节—课程总结

课程目的:再次强化团体认同,使成员对系列活动有一个思考与总结,适当结束整个活动。

时间:90分钟

材料:签字笔(自带),彩色笔,白纸若干,彩色卡纸,剪刀。

一、温馨道别(30分钟)

1、活动前准备好有颜色的卡纸和彩笔

2、小组成员围圈而坐,由一位成员当主角,大家讨论他现在与刚参加团体时有何不同,参加团体后在哪些方面改变了。然后再换另一位成员。

3、依此类推,对每位成员反馈

4、结束时每人发一张卡纸、一把剪刀和一支彩笔,然后请成员把卡纸剪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剪完后在纸上写上“对(自己的名字)的祝福”,然后向右传给每一位成员,每人都写下自己对他人的祝福和建议,或绘图表达

5、当转完一圈时,每一位成员细细阅读他人的祝福和建议,并对他人怀着深深的感谢,一一握手道别。

二、集体创作:我们的班级(10分钟)

规则:每个班级用四张大纸拼贴起来作画。每人选择喜欢的颜色,自

由选择作画的位置作画。

指导语:大家相处了很久了,我们相互间都产生了特别而有强烈的联系和情感。最后我们集体创作一张画,画出大家对我们团体的感觉,用我们喜欢的任何颜色,用自己想要表达的任何意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一起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目的:再次强调团体认同,使成员对班级有一个新的认识与总结。二:结业式(30分钟)

1、团体指导者总结整个团体活动,发表心得,每位成员自由发表意见,谈感想。

2、团体指导者发设计好的关于团体活动的问卷,以便团体结束后评估团体效果。

3、向每位同学颁发结业证,合影。

6.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总结 篇六

初一新生适应性团体活动总结

在开展初一新生适应性团体活动中,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和本人的反思,在本次的团体活动中我基本践行了“我们在一起”这个主题。紧扣同学们团结向上,互信互助适应新环境的主旨。在此我将对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优点做以下叙述:

在活动的全过程中学生积极的参加配合老师的指导,使在活跃的气氛中进行游戏有助于班级成员相互了解,为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我们进行每一个环节的操作方法说清楚说明白,让学生在明白后再进行活动,减少他们对理解的错误。各个阶段环环相扣,而在活动生活中的小麻烦环节中,与我们下一个活动梦想纸片——三年后的我……中同学提到的想要更多朋友,学习成绩好等呼应.且从对学生的调查中,学生认为他们有交到好朋友,更加重视团队和班集体的力量。但在设计团体活动方案时也有未料的情况,致使团体活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进行完暖身阶段后,没有让第一名的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取得胜利的原因,没有深入挖掘出因为他们的团结互助是他们组取得胜利,和把这一信念传递给班集体的其他成

员。在情景一环节中,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应该对加以诱导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明确问题这样做对吗?应该怎么做?你若是旁观者会怎么做?使学生调理清楚,层层递进,深化严格要求自我。在这个环节中缺少这个认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认真做好每一次活动。

7.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总结 篇七

一新生适应性教育团体辅导方案的探索

新生的不适应表现在很多方面, 通常认为, 面对新环境, 个体的人际交往障碍、自我认知偏差是新生各种不适应的根本原因, 围绕这两个根本原因, 探讨新生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1. 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训练

现在的大一新生很少有人主动与他人交往, 缺乏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 难于融入宿舍、班集体中, 容易出现与他人交流、交往困难, 缺乏朋友等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

第一, 团体活动及目标。 (1) 开展“马兰花开”团体活动。活动结束后请同学谈体会, 分别找无家可归次数最多的同学和总能顺利找到组织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 启发同学认识到在人际互动中要积极主动, 同时启发同学认识到集体归属的重要性。 (2) 开展“滚雪球式”介绍活动。刚入学, 同学之间彼此不了解, 通过活动, 可以让同学们在欢快的气氛中不断强化同学的名字等各种信息, 尽快熟悉彼此, 指导老师引导同学们注重在人际交往中关注和倾听的重要性。 (3) 开展“缘聚你我”等活动, 进一步增强小组内成员的自我认识和彼此了解, 鼓励个人参与团体活动, 使成员互相接触, 体验人际间的坦诚、亲密和信任。

第二, 团体辅导的效果。在短时间内培养主动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的方法与技巧, 体验团队协作带来的力量与乐趣, 改变有些同学只跟喜欢的人交朋友、班集体与我没关系的想法, 使新生在短时间内, 在小组内形成认同感, 小组、大组 (班级) 氛围融洽, 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人际关系。

2. 自我认识与悦纳的团体训练

自我认知是认识世界的起点, 悦纳自我是与外部世界和谐相处的基础, 通过团体辅导活动, 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 帮助学生解决对“自我”的迷失思考。

第一, 团体辅导活动及目标。 (1) 开展“20个我是谁”活动。通过20问, 首先, 个体对自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评价, 然后, 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以便于学生对自己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评价, 最后, 个体通过总结、肯定, 达到个体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2) 开展“我很特别、优点轰炸”等活动, 培养新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 改正自己的缺点, 通过自我控制不断完善, 提高自己达到自我接纳的能力。

第二, 团体辅导的效果。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能接受自己的优缺点, 能悦纳自我, 挖掘自己及他人正向特质, 与他人分享各自的优点与长处, 培养积极评价自我的习惯。在大一新生进入校园的前两周, 开展此项针对新生适应性的团体辅导活动, 同学们积极踊跃参与, 很快了解自己和他人, 拉近了与其他同学的距离, 通过老师的引导, 让大家用心体验, 能很好地接受自己与他人, 尽快融入班集体, 适应新生活。

二团体辅导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要求

1.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大学新生的自我认识和管理水平都处在尚不成熟和完善期, 有一定的自主意识, 但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弱, 在心理上讨厌说教式的教育。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 要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以体验者的身份参与游戏, 在其中感受自我的主观体验, 减少对说教的抵触心理。

2. 教师应该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在团体辅导中, 师生互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而师生间互动的质量取决于教师是否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是否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刚入学的新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被其他同学认同、需要关爱, 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生活在一个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体中。如果教师在课程中没有投入自己的真实感情, 没有激情, 让学生感受不到爱, 而学生们也就不会投入感情, 不会进入团体辅导的情境中, 就不肯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样, 团体辅导就是失败的。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团体辅导的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是否积极配合他人、是否积极敞开心扉、是否愿意分享心得等。其中, 指导老师需扮演好指导者的身份,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回应, 最终达到团体辅导的团队目标, 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尽快适应新环境、适应大学生活, 实现大学学习、生活的良好开端。

参考文献

[1]何敏.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中的运用[J].华章, 2011 (32) :160~161

8.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总结 篇八

[关键词] 心理辅导;高等院校;新生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b281)。

【中图分类号】 B8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112-1

目前全国高等院校已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生的课程体系,作为学生的选修课或必修课。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还有许多不足:1.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等同,未能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3.大班教学,未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4.专业教师太少,不能很好大规模地开展小组活动。我校把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中,不拘泥于传统团体心理辅导小组模式,多种形式结合,让辅导员也参与进来,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一、对象

本学院有康复和护理2个专业,2011年新生共213人,其中男生47人,女生166人,文理科学生都有,年龄为17—19岁。

二、方法

(一)“多对多”集体困惑答疑。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惑集中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人际关系、专业兴趣、未来发展等。对这些共性的困惑可以用“多对多”集体困惑答疑的方式解决。利用课余时间把本系的大一新生集中,现场可以递小纸条向专业咨询老师提问,纸条随机分配给在场的专业咨询老师,由老师来一一回答。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①在老师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会发现自己的困惑其它很多同学也有,心理压力减轻;②在不同老师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会发现:针对同一类型问题,不同老师的回答虽然语言方式不同,但整体思路类似,这些共性会引发学生思考;③不同的老师在回答相似的问题时,侧重点可能会不一样,会让学生知道,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法,开拓思维,解除困惑心境。

(二)现场团体心理咨询。利用周四下午及晚餐时间,开展现场心理咨询。地点选在教学楼或食堂附近,方便学生。多个心理咨询老师一起,但每一桌只有一个老师负责一个同学的咨询。一方面是“一对一”咨询,满足部分学生的隐私保护需求,另一方面是时间地点都便利快捷,配合学生,让他们不用下决心鼓足勇气才敢去咨询。现场心理咨询一般涉及两性情感或人际关系多一些。

(三)心理游戏式团体辅导。学生随机分为20人左右的小组,每组配备一个专业老师或辅导员。因为人数众多,不能进行持续性活动,所以一般只是针对共性的问题设计活动主题。可以通过“自画像”“同舟共济”等小游戏了解自我,促进开放,可以通过“鸡同鸭讲”“悄悄话”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人际沟通的意义与基本技能。这些心理游戏让学生不仅在参与中学习了一些心理知识,认识自我理解沟通的意义与技能,而且寓教于乐,让学生欢声笑语中开放自我,获得理解和友谊。

(四)心理情景剧。组织学生自己构思自己表演心理情景剧,以班级为单位,作品以发生在本班、本宿舍的真实事件为题材,以心理短剧的形式,通过班级、宿舍生活中的故事,展现健康、和谐的班级和宿舍生活。这种活动虽然没有体现具体的辅导形式,但学生在选择故事、安排情节、共同表演的过程中,在一个团队的合作中,对心理困惑的把握、突发事件的心理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想象能力等都有好的帮助。虽然参与的学生人数不多,但学生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思考,而情景剧表现的时候,在底下观看的大多数学生都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并且是自己的同班同学在表演,观看热情度高,没有厌烦情绪。

(五)其他。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每年学校学工处都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节,举办各种活动如主题摄影征集大赛、微博征文大赛、心灵书签设计大赛等。

三、结果

为期一年的活动结束后,给所有大一学生发调查问卷,95%的学生表示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88%的学生表示这些活动对自己有帮助,喜爱程度按百分比从高到低排序为:心理游戏式团体辅导——“多对多”集体困惑答疑——心理情景剧——现场团体心理咨询。

四、探讨

大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好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发展性的问题,同时大多数大学生都是过集体生活,结合这些因素,学校应多组织大学生团体辅导。传统团体辅导每组人数少,需要大量心理专业老师,大规模开展有难度,而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惑是一个共性的常态的问题。我校开展的这些团体心理辅导新形式,不拘泥于传统团体心理辅导小组模式,多种形式结合,可以让所有大学新生都能参与,得到辅导和教育,并且让辅导员参与进来,不仅辅导老师人数增加,可以进行小组活动,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缩短了辅导员和学生的心理距离,效果良好。不足之处是在数据分析上,应在开学之初和一学年结束后,分别让学生进行状态自评量表(SCL-90)测试,让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看有无差異,效果可能更好。

参考文献:

[1]陈汉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6(27).

[2]朱茂玲.朋辈心理咨询团体辅导方案设计[J].护理研究,2008,2(28).

9.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总结 篇九

针对大学生自卑心理这一现状,为了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减少与其他人的交往障碍,重新找回自我,我们组织了这次自信心团体心理辅导。以团体训练的方式进行,因为在团体中,自卑的人会有一种平等感、归属感,给他们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这样他们才可以放下他们心里的包袱,真正的做到相信自己。利用团体资源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改变自己、接纳自己。

次团体辅导活动共分四个活动,分别是“解开千千结”、“超人圈”、“信任圈”、“三心二意”。将到场的同学按等人数分成小组分别完成活动内容。这四个活动主要是培养了大家的团结协作精神,了解沟通的技巧,提高成员的默契程度。

最后,通过“精神欢呼”的活动方式,让同学们给自己的团队创造一个口号。同学们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想出了各种富有新意、振奋人心的口号,如“齐心协力、其力断金”、“你家、我家、他家,快乐家家家”等。当最后大家需要用一句话总结的时候,有几位同学不约而同的说出了:“谢谢!”活动以同学们高呼本团队的口号为结束,而当时的气氛明显的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10.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总结 篇十

20XX年3月13日下午,阳光明媚,我校五年级同学在操场上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在与五年级班主任毛蕾老师的沟通下,我们针对五年级班级团体的特点以及学生面临的问题,初步确立了本次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挖掘出班级的领导者,让班级成员体会到团队协作在一个班级中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结合五年级的心理辅导目标,我选定了“盲人方阵”这一主体游戏,并邀请五年级一班的班主任毛蕾老师、语文刘红霞老师以及大队部曹克俊老师、庄毅老师共同参与做各小组的指导老师。

3月13日下午,五年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我校操场上展开。501班的学生们胸前贴着自己名字的卡片,整齐地列队站在操场上。热身活动“桃花朵朵开”由我主持,“桃花朵朵开”是“喊数抱团”游戏的引申版本,目的活跃现场气氛,让学生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进入接下来的心理辅导主题,在春意中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接下来主体活动“盲人方阵”,要求每组的学生蒙住眼睛,将一根绳子拉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并且要有一顶点对着东方,所有的成员要平均分布在绳子的里面,限时20分钟。

游戏开始后,四个小组分别由各位老师带领来到绳子旁开始比赛。这次的任务不仅是在学生被蒙住眼睛的条件下进行的,更是被设置了很多障碍,等边三角形、顶点方向、成员平均分布,时间限制等等,都是团队中成员要积极思考和共同处理的问题。这就给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如何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知觉自己的作用以及作出怎样的努力埋下了伏笔。

我带的这一组有两个特别突出的学生,从最初的讨论到实施都在领导、指挥大家,怎样平均分绳子,怎样定点,其间也有争论和分歧,最后还是找到了解决方法,可以说相当顺利地提前完成了任务。其他的各组也在之后陆续顺利完成。

游戏只是一种载体,更重要的是学生参与过程之后身心的变化。因此讨论分享是非常重要的过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主要有这些问题:

一、大家是怎么拉正三角形的?

二、游戏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三、游戏中有没有发生意见冲突,怎么解决的?

四、你在这个活动中是起什么作用?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好?

五、有没有核心人物在起作用是谁?

六、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合做领导者?你想不想成为核心人物呢?

针对这些问题,辅导老师与同学们展开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每个人都交流了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感受与心得,使得大家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认识到如何运用有效的沟通的方式,正确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沟通时冷静、认真地倾听都是非常重要的且必要的.;有些同学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比如领导特质,良好的沟通能力,说服别人的能力,积极思考并且准确把握问题关键的能力……这些都让同学们收获颇多。

在完成任务的总结过程中,我发现几乎每组中都会跳出一些学生来自觉地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这些学生有的是平时在班级中一贯有威信的孩子,也有一些成绩平平,并未被大家看好的学生。这一次团体辅导活动也给了这些孩子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体会自己的个人特质,面对问题时自己的思考与反应,增强个人的自信,也发掘出他们身上的领导意识。

本活动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指导老师的支持与帮助,我与老师们前期良好的沟通和活动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积极配合,使得这次活动得以顺利完成。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也有很大的收获和感悟,当然也体会到一些不足:

第一、活动时间要求控制在一堂课内,但这就会使得团队的建立显得过于粗糙,在团队关系建立的时候没有做得很好。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团体的建立对整个团体辅导活动的顺利推进是很重要的。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建立团体关系,让每个组的成员都能更好地融入团队中,在团队中获得安全感。

第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对整个活动的结构和活动流程的关注上,对一些细节的处理关注不够多,对组内成员的心理活动没有过多的关注。这一点我会在今后的心理辅导活动中加以重视。

这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成效也非常显著,第二天五年级班主任毛老师就和我说起了他们班的有趣的变化:早读时英语课代表无法维持好班级早读秩序,便找老师诉苦,老师说:这应该是你自己要想办法解决的事情。于是班上有几个在昨天的活动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便自觉地站出来维护班级的秩序,看来已经树立起了他们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和“领导者”意识。

11.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团体辅导;拓展训练;高职生;班级气氛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030-02

一、前言

目前关于班级气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班级气氛的定义。Borich(1988)将班级气氛定义为师生之间互动关系的结果或模式。Zahm、Kagan 和Widaman(1986)则认为,班级气氛是态度的综合、情感的反应和学生在教室中的知觉。Shafritz、Koeppe 和Scoper(1995)指出,班级气氛是教室中的物质空间和人际关系的气氛,此气氛来自于物质资源、师生情感与态度以及班级规范的建立。另外,Moran 和Volkwein(1992)认为,气氛虽然是一种千变万化的建构,但其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表现有显著的解释力。具体来说,在个体对气氛的知觉过程中,个体能够解释该事件,预测可能的结果以及评估、判断接下来应采取的适当行动(Jones & James,1979)。

二是关于班级气氛的作用。Jarvis(1987)认为,成人学习者不能独立于学习者的世界之外,环境不仅影响学习,更能引发学习。Knowles(1989)认为,学习由参与气氛而促进,学习者之间是互相帮助而非相互竞争的关系。Hamachek(1987)认为,由班级各成员间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班级气氛不仅会影响班级中个别成员的行为和学习状态,而且会影响成员的学习能否持续以及对未来学习的喜好。Bany 和Johnson(1975)认为,班级气氛越佳,班级内部的社会接触越多,师生间就越能以温暖且友善的方式互动,学生也会获得越多的兴趣与乐趣。Peterson 和Skiba(2001)也指出,学生能够对班级产生一种舒服、支持和安全的感觉,这不仅是教师效能与学校效能的体现,更是教学成功及学生正向行为态度的保证。

综上,班级气氛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都十分重要,是维护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研究新生班级氛围的变化,并探索哪些方式能提高班级氛围就有重要的意义了。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随机抽取某高职院校大一新生280名(年龄在16—22岁之间)。最后的有效被试277名,其中男生150名,女生127名,平均年龄19.44±0.97岁。所学专业包括:理工、文科、艺术、医学。

2、工具

该研究使用黄韫臻、林淑惠等编制的《大学生班级气氛量表》。包括16个条目,用来评定班级的凝聚力,量表包括真诚、了解、尊重和接纳4个因子。分数越高,说明班级气氛越佳。相关研究认为,该量表具有良好得信、效度。

3、方法

本研究采用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首先,把所有学生随机分成三组——团体辅导组1个班(39人)、拓展训练组1个班(41人)和对照组6个班(197人);新生入校一个月,对所有学生进行《大学生班级气氛量表》的测评,掌握实验开始前他们的班级气氛状况。然后,对团体辅导组被试进行两个月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拓展训练组一天的拓展训练。最后,半年后对所有被试进行相同的量表测评,对比前后两次测试的结果得出学生半年来班级气氛的变化情况,并了解团体训练和拓展训练的效果。

团体辅导持续两个月,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共8次,在大教室中进行。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团体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以多媒体教学为依托,结合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知识竞赛、案例分析、即兴演讲、歌曲欣赏等多种灵活多变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知、情、意多方位干预。干预内容包括4个方面:一是提高大学生个体心理资源,通过了解自我、分析自我,从而更加接纳自我、明确目标,学会培养坚强意志和塑造积极自信的个性;二是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资源,通过了解自己的社交心态和交往模式,在沟通交流中相互探讨学习人际交往技能,从而增加自己的社会适应功能和团队合作精神。三是培养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工作条理化训练,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压力,提高自己的应挫能力和完善自己的个性;四是通过艾理斯的情绪ABC 理论,学习情绪调控训练实践,学会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适时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自己的情绪健康。

拓展训练为期一天,在拓展训练基地进行,聘请专业教练施训。通过信任背摔、盲人方阵、高空断桥和逃生墙等四个项目,让学生们学会换位思考,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

4、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

1、对照组学生在《大学生班级气氛量表》上的得分及比较

对照组学生(197人)入校初在真诚、了解、尊重和接纳四因子上的得分(X±S)分别为:13.93±2.50、14.04±2.47、14.30±2.74、12.72±1.78,总分为55.00±7.70。半年后,对照组学生在相同因子上的得分为:13.57±2.20、13.52±2.39、14.07±2.36、14.13±2.92,总分为55.29±7.67。

统计分析(T检验)显示,半年后对照组在真诚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降低(p<.05),在接纳因子上的得分显著提高(p<.01),其他因子和总分无显著差异。所以,经过半年的大学生活,新生的班级中更多接纳而更少真诚氛围,总体班级氛围无显著变化。

2、半年后,参加团体辅导学生在《大学生班级气氛量表》上的得分及比较半年后,参加团体辅导的学生(39人)在真诚、了解、尊重和接纳四因子上的得分(X±S)分别为:14.21±2.23、14.10±2.82、14.54±2.35、14.56±2.29,总分为57.42±7.18。半年后,团体辅导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得分比较,统计分析(T检验)显示,真诚因子、了解因子和总分均有显著差异(p<.05);而其他因子无显著差异。所以,参加过团体辅导的学生班级更多真诚和了解气氛,从而整体班级氛围更佳。

3、半年后,参加过拓展训练学生在《大学生班级气氛量表》上的得分及比较半年后,参加拓展训练的学生(41人)在真诚、了解、尊重和接纳四因子上的得分(X±S)分别为:13.78±2.35、14.41±2.27、14.51±2.37、14.37±2.27,总分为57.07±7.36。

半年后,拓展训练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得分比较,统计分析(T检验)显示,了解因子显著差异(p<.01);而其他因子和总分无显著差异。所以,参加拓展训练的学生班级更多了解的班级氛围,但总体班级氛围无显著变化。

四、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入校半年来,对照组新生的班级中更多接纳而更少真诚氛围。看来,随着大学学习、生活的深入,学生们的交往增多,彼此接纳程度提高。但随着交往技巧的掌握,同学们入校初的那种真诚逐渐减少。团体辅导和拓展训练两种方式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级氛围。但是,两者作用的效果截然不同。参加过团体辅导的学生班级更多真诚和了解气氛,从而整体班级氛围更佳;参加拓展训练的学生班级更多了解的班级氛围,但总体班级氛围无显著变化。这可能是由于两者训练方式的差异:团体辅导属于系列辅导,持续一个月,还有针对人际关系的内容设计;而拓展训练属于体验式教学,同学们全身心投入,但时间太短,故效果不太明显。

参考资料

[1[ G D Borich.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M].Ohio: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1988.

[2] R L Peterson,R Skiba.Creating School Climate that Prevent School Violence[J].The Clearing House,2001,74(3):155-163.

[3] 黄韫臻.林淑惠. 大学生班级气氛量表之编制模式只验证研究[N]. 国立虎尾科技大学学报,2009,4:26-28.

12.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总结 篇十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华南地区某综合高校2008级文科和工科同专业各2个自然班,共120名大学新生作为研究对象。2个相同专业的班级通过协商后,其中1个班级自愿作为实验班,另1个班级作为对照班。有效人数为117人,实验班59人,对照班58人,问卷有效率为97.50%。其中男生42人,年龄为(18.20±0.73)岁;女生75人,年龄为(18.61±0.77)岁。

1.2 班级团体辅导

班级团体辅导教练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担任,还有5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担任助理。对2个实验班分别进行6个单元(每周1个单元)的团体辅导,每次辅导按照“热身-活动-反思-分享-总结”的程序进行,时间为2.5~3.0 h。辅导方案主要根据FARS得出的主要因素来设计,具体内容如下:第1单元为小组建立(千里相会);第2单元为环境熟悉(亲近校园);第3单元为人际提升(我爱我家);第4单元为学习适应(学海无涯);第5单元为目标重建(我的大学);第6单元为成长分享(把心留住)。

1.3 工具

1.3.1 大学新生适应量表(FARS)[3]

用来评定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状况。量表是在吴秀碧编制的大学新生适应量表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共37道题,按4级评分。量表总分或分量表得分越高,说明适应的困扰越大。

1.3.2 症状自陈量表(SCL-90)[10]

用来评定近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症状。分为躯体化、抑郁、人际敏感等10类有关精神症状的因子,共90道题,按5级评分。量表总分或因子分越高,说明精神症状越严重,健康水平越低。

1.3.3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11]

用来评定人格特征,分为内向与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掩饰(L)4个维度。共88道题,进行是否选择。

1.4 方法

量表采用统一的指导语,于干预前、后进行次团体测试,前后测分别在新生入学的第6周和14周进行。每次完成时间大约40 min。所得数据由SPSS 13.0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FARS得分比较

由表1可见,实验班与对照班FARS的前测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班后测总均分和各因子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班后测得分。从FARS得分组内比较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除学习困扰因子得分后测显著高于前测外,对照班职业目标和独立生活困扰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人际关系和资源利用困扰以及均分后测与前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班职业目标和独立生活困扰后测得分与前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人际关系和资源利用困扰以及均分后测显著低于前测。

注: t1值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比较,t2值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比较,t3值为实验班前后测比较,t4值为对照班前后测比较;*P<0.05,**P<0.01。

2.2 SCL-90得分比较

由表2可见,实验班与对照班SCL-90前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班后测总分和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班后测得分,其他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SCL-90得分组内比较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SCL-90前、后测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注: t1值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比较,t2值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比较,t3值为实验班前后测比较,t4值为对照班前后测比较;*P<0.05,**P<0.01。

2.3 EPQ得分比较

由表3可见,实验班与对照班EPQ前测得分除L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班后测E得分高于前测,N得分显著低于前测,其他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EPQ得分组内比较来看,对照班后测除E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外,其他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班后测E得分显著性高于前测,但N和P分量得分显著低于前测。

注: t1值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比较,t2值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比较,t3值为实验班前后测比较,t4值为对照班前后测比较;*P<0.05,**P<0.01。

3 讨论

3.1 新生适应性班级团体辅导的有效性

FARS调查结果显示,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后测来看,学习方法困扰2组均显著增加,对照组增加更大。从对照组前、后测的比较中发现,人际关系和资源利用困扰有所降低,均分有所增加,职业目标和独立生活困扰显著增加。说明新生的适应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随着时间的发展,人际和环境逐渐适应,而职业目标和独立生活特别是学习方法适应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这可能与测量的时间有关系,前测时间是在新生军训后国庆节放假后刚开始正式系统的课堂学习时进行;而后测时正临近期末考试,新生对大学学习复习和考试没有经验,使得学习困扰增加,对学习和考试产生担忧,易导致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实验组的前后测对比发现,独立生活困扰有所增加,职业目标困扰下降,而且均分、资源利用困扰及人际关系困扰均显著下降。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后测比较来看,实验组FARS均分和各因子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通过适应性班级团体辅导提高了新生的适应能力,生活困扰有所降低。

SCL-90调查结果显示,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内前后测来看,SCL-90总分与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相关研究得出的结果[3,8]有所差异。这种不一致可能也与本研究后测的时间有关。SCL-90要求根据最近1周实际情况做答,而后测时间临近考试,考试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极大的影响,从而可能掩盖了实验因素的效应。但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后测比较来看,实验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惧、偏执和精神病等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适应性班级团体辅导促进了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EPQ测试结果显示,从实验组的前后测来看,E分显著提高,而N和P分则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后测比较发现,实验组E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适应性班级团体辅导促进了新生人格的发展,使其变得更外向,乐于交往,情绪更加稳定,更有同情心和变得关心别人、为别人考虑。Eysenck认为,正常人也有神经质和精神质,而在不利环境的影响下,神经质可以发展为神经症,精神质可以发展为精神病[11]。可见新生适应性班级团体辅导对于处于个性走向成熟但弹性很大的大学新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有助于提高新生的心理健康的水平。

3.2 新生适应性班级团体辅导的价值

高校新生适应教育受到了广泛重视,国内一贯注重加强班级管理和教育[12]。多数研究将班级建设的重心放在管理人员方面,重点关注从班级管理者到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上,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13]。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自主性要求越来越强烈,加之学校开设课程的流动性,造成了班级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出现一批游离于班级之外的“自由人”。这些“自由人”与同学缺乏交流,是心理容易出现困扰的群体。

本次调查表明,从新生适应的角度出发,结合新生发展中的各项适应议题,如针对资源利用困扰、人际关系困扰、独立生活困扰、职业目标困扰和学习能力困扰等设计辅导方案,将更有助于促进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的物理环境并熟悉各种资源、明确自己的爱好与努力方向、掌握一定的大学学习方法、学会独立和与人相处的艺术,有助于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新生适应性班级团体辅导围绕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精心设计系统的团体辅导方案,改变了传统的以教育者的管理为出发点的做法。班级团体辅导从学生发展入手,是一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形式,促进新生对大学的适应与个体的成长。同时发挥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主体性,利用班级团体的动力促进健康和谐班级的建设,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作用,将心理学的手段融合到日常的教育管理中,使心理教育与学生管理结合起来,从而优化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班级管理。研究证明,新生适应性班级团体辅导是加强新生教育手段和模式的创新,符合心理教育发展趋势,值得在高校新生教育中推广。

摘要:目的探索班级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促进新生适应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方法随机抽取华南地区某综合高校2008级文、理科4个新生自然班,以不同专业2个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将系统的适应性班级团体辅导方案运用于新生的实验班,对照班不进行相关干预。应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FARS)、症状自陈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的117名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进行干预前、后测量。结果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后测的FARS总分和因子分、SCL-90总分和大部分因子分以及EPQ的E、N分都有显著性的改善。同时,实验班后测的FARS总分和多数因子分、EPQ的E,N,P分都显著优于前测。结论适应性班级团体辅导有助于高校新生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格发展,值得在新生中推广。

13.自我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安排及总结 篇十三

协助领导者: 指导老师:

团体性质:封闭、结构化团体咨询

成员对象:未能正确认识自我的在校大学生 人数:由8-12大学生组成(不含组长)筛选方式:采取自愿报名方式 团体时间:100-120分钟 团体次数:4次

团体地点:团体咨询室

辅导理念:詹姆斯将自我分成:主体我和客体我。前者表示的是“自己认识的自我”,即主动地体验世界的自我;后者表示人们对于自己的各种看法,如人的能力、社会性、人格特征及物质拥有物等。客体我有三个要素构成:物质我、社会我、心理我,而这三个要素都包括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以及自我追求等侧面。处于青春期的某些大学生由于没有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而导致了不良的生活体验及情绪,这些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发展。把主体我和客体我结合起来看待自我,有助于他们正确的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按照乔哈里窗口理论,每个人自我由公开区、盲目区、隐秘区、未知区四个部分组成。但每个人的四部分各不相同,且随着人的成长与生活经历,自我的四个部分发生着变化。当一个人公开区扩大,则其生活变的更充实,不论与人交往还是自处,都会显得轻松而有效率。盲目区变小,人对自我的认识越清楚,越能在生活中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力,团体咨询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扩大自我公开区,使其他区域减小。

接受自我,悦纳自我,不仅喜欢自己的优点,也要接纳自己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事物,对于其他人而言自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要对自己有信心。

团体目标:协助成员自我了解、正确接纳自我,相信并接受自己,能客观评价自己,增强自

团体单元方案

第一单元:我们是朋友

单元目标:1.协助成员相互认识,建立团体融洽、开放的气氛

2.澄清团体目标及进行的方式,协助团体成员说出对团体的期望

单元目标:1.鼓励成员分享,增进团体凝聚力

单元目标:1.发现并保持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的不足。

2.欣赏他人的长处,接纳他人的不足,学习他人,欣赏他人。

单元目标:1.协助成员欣赏自己的长处,接纳自己的局限

2.认识并接纳独特的自我,认识并接纳独特的他人

附录一:采访卡: 卡片内容: 1.姓名

2.你认为你自己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3.你最喜欢的休闲娱乐? 4.人生座右铭是什么?

5.你心目中最崇拜的人是谁? 6.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

14.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总结 篇十四

——我的未来不是梦 活动时间:10月17日下午16:00-17:00

活动地点:4栋401教室

活动主持人:邵丹老师

活动参与人员: 心咨1031班全体同学

10月17日下午16:00,主题为我的未来不是梦的团体心理辅导在4栋401拉开帷幕,此次的团体心理辅导也是为了促进大三学生树立良好的实习观而进行的!此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得到了心咨1031班全体同学的积极参与,大家都表示在此次的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东西,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帮助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实习、就业观。

在热身游戏“我爱你,你多情”的驱动下,大家很快就进入了状态,而且表现很好!在游戏的过程中,也有几位同学不幸输了,她们为我们带了社工学院的特色舞蹈《海带舞》,将活动带进了一个小高潮!接着我们还进行了《遵守指导我第一》的游戏,在邵丹老师的讲解下,大家都很投入!很同学不时观看周围的同学,看看自己是不是做错了,或者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存在不同,不时也会出现阵阵的笑声!大概3分钟后,邵丹老师宣布游戏结束了,在分享的过程中,大家都积极踊跃的发言,其中周海同学还提出在做事情的时候必须要有全局的思想,做事情要全面细致,这样事情才可以圆满的完成!另外代荣辉同学也提出在做事情的时候要自我反省的同时,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要轻易地改变,要有自己的主见!邵丹老师对于同学们的发言作出了肯定并对大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意见。我们还进行了一个有关团体合作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可以做到相互帮助和相互鼓励。

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前,邵丹老师对我们谆谆教诲,给我们讲述有关实习的注意的地方,并以自己为教材,向我们讲述在实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应该多多虚心请教别人,自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务能力,不要好高骛远,应该立足现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最后,邵丹老师还预祝我们在剩下在学校的日子可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好好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15.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总结 篇十五

针对大学新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在开设原来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个别心理咨询外, 还要面向全校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本文对该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试图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首先, 团体适应性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大学新生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从学生发展入手, 是一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形式, 促进新生对大学的适应与个体的成长, 同时发挥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集体建设的主体性。其目的在于帮助新生尽快融入新的集体, 融洽人际关系, 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支持系统, 学会团结合作, 并进行自我的认识与探索, 调整心态, 优化心理素质, 建立大学时期的目标规划, 找到新的努力方向与动力, 帮助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通过该课程教育, 可以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 能实现学生心理教育的全覆盖, 为大学生活奠定良好开端, 对大学四年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其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团体辅导的教育方式中, 不是以老师的说教为主, 学生才是主角。学生由单纯地听课、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教师的主要角色是一个协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通过引导学生团体的沟通互动, 帮助学生进行相互学习, 指导他们建立个体目标, 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及时付诸实际生活,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⑸这种教育方式体现出“以学生文本”的教育理念,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加强主人翁意识, 达到自我体验、自我感悟, 潜移默化地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同时, 在团体辅导中除了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 通过互动中的各种反馈信息, 还能发现一些学生的特殊问题, 要求教师恰当把握时机, 善于及时提示和启发, 甚至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计划, 以确保针对性和有效性。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进一步深入了解个别学生的深层次问题。

第三, 团体适应性心理是大学生教育手段和模式的创新。通过团体适应性心理辅导, 将心理学的手段融洽到日常的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团体适应性心理辅导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思路,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够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技术和方法, 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将极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有效性。研究表明, 团体适应性心理辅导是探索大学新生教育手段和模式的创新, 符合心理教育发展趋势, 有助于规范高校心理发展方向, 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 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 值得在高校新生教育中推广⑴。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束之后, 从学生的反馈及学生的心得体会可以看出, 该门课程很受学生的欢迎, 学生们觉得这门课程对自己非常有用而且及时, 特别是有些班级刚好安排在开学的第一天, 印象特别深刻, 很快就认识了班里的同学。同学们认为在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上都较为合理;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情绪管理、团队意识等方面帮助很大;通过学习, 很多同学学会了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学会了理智和反思。还可以大大缩短新生的适应期, 解决大家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

可见, 经过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 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某些项目上, 如躯体化、强迫、恐怖上, 团体心理辅导对其的影响甚微。可能这三个因素的特殊性决定了需要通过其他个别咨询和治疗的手段才能有所改善。而对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三个因子有着明显提高, 也说明, 团体心理辅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人际敏感的改善, 降低了学生的抑郁和焦虑反应。

总之, 通过团体适应性心理辅导,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三、小结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必备条件。通过以上方面的考察和研究, 我们认为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团体适应性心理辅导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对于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搞好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尽快确定大学目标、班级建设等方面作用明显。希望通过我们的探讨, 有条件的高校把团体适应性心理辅导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各高校根据学校自身状况, 确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也希望更多的高校和教育工作者进行大学生高等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 探索出一条新世纪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的有效手段和方式。

参考文献

[1]、钟向阳张莉.高校新生适应性班级团体辅导的实效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 第8期:707-709;

[2]、叶玉清.大学新生入学心理调适与班级团体辅导[J]中国青年研究2005, 第12期:76-79;

[3]、鄢呈玥蒋宇.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初探[J]社会心理科学2007, 1-2期总第236页;

[4]、陈阳.运用团体辅导方式培养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01:60-63。

上一篇:张玉滚优秀事迹观后感教师下一篇:一年级下册我喜欢的动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