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精选20篇)
1.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篇一
口算是很多学生入学前都有过的经历,口算也称心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仅凭记忆与思维得出结果,这是考察学生数学能力和反应能力的一个测试,也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提高。
然而,许多学生口算能力很差,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计算的速度太慢,二是计算正确率低,三是口算的方法不对。导致学生口算能力低下的原因还在于我们平时的教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误区阻碍着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这些误区的存在,对症下药,以求得到更好的效果。
一、没有正确的认识与对待。
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口算就是那些再简单不过的计算,学生还能算错吗?甚至有的觉得生活中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也有的教师只注重解决问题,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而忽略了必要的计算与口算。不了解口算的重要意义,口算在他们眼中简直没有存在的价值。当学生出错时,我们老师乃至家长都简单的认为是学生粗心、马虎造成的,只要细心一点就能避免。长期以来,学生也不重视口算,简单的认为考试的分值也不大,无关紧要。
二、重视了结果的正误而忽视了计算过程。
有的教师只重视口算的结果,而忽视算理教学,致使学生运算速度慢,只机械地按照法则进行思考。由于算理不清晰,学生一旦形成不好的计算习惯,将对口算能力的提高产生严重障碍。也有的教师在追求结果的同时注重算法的多样化,看似发展了学生多元思维方式,却没有对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对比、评价及引导,致使许多学生一直停留在一些笨拙低劣的思路上。
三、重视了题量的多少而忽视了实效与时效。
也有许多重视口算的教师及家长,但他们很有可能只是采用了“题海战术”,让学生大量的做练习,却没有针对性及代表性,这样的练习又能收到多少实效呢?也有的注意了给学生归类有目的的精练,但忽视了时间的考评,熟不知应该遵循“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口算速度”这一原则。
针对以上误区,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一、重视口算的价值,明确口算的要求。
要知道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小学数学教材系统性强,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只有明确了各年级的口算要求,才能在口算练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应该结合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并把口算练习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二、联系实际,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应该针对学生情况制定详细的计划,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让他们感受进步的喜悦。同时尽可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三、重视算理、优化算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在口算教学过程中要改变重算法、轻算理,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如果教师只以学生口算结果正确为目标,不去花时间分析学生口算的思维过程,不帮助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优劣,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的算理和算法,学生就只会满足于套用方法机械口算。当遇到稍有难度的口算,即使以笔算代替口算仍会出错。其次,在口算练习过程中要改变只重练习而轻疏导的现象。很多情况下,教材中的口算练习都是以题组的形式出现,目的是把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掌握规律。所以,口算练习结束后,教学任务并没有完成,还要帮助引导学生结合口算过程说说算理,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最后,在口算练习中还要注重对学生多种算法进行对比、评价及正确引导,让他们找到最优算法,不能只停留在自己的老一套上,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四、形式多样、提高实效、科学的评价与激励。
为提高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应该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口算练习形式,力争取得较好的实效。我平时较注重课前3分钟。我会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近期教学内容制作口算题卡或是准备听算习题,在课前3至5分钟让学生听算或是视算、抽卡报数等方式进行练习,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口算能力也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定期进行口算比赛是我用的另一个方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认可,争夺周冠军、月冠军等。同时,让冠军们说说自己的诀窍,供其它学生学习。使用好生活中的素材做为教学用具也是对学生的一个吸引。例如我在教学中,就经常用到大家都熟悉的扑克牌,让学生随机抽取按事先的规则组数口算,学生表现的尤为积极。不管什么形式的练习都应该做到时精练精讲,提高实效性,切不可搞题海战。同时,科学积极的评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更要让他们明白怎样算法可以算得更快更准确。
总之,学生的口算能力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口算算理的教学,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采用合理有效的形式,逐步提高自己的口算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篇二
关键词:口算,数学,技能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 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现今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已经作出了改革, 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 中、高年级适当增加了口算内容.可见, 口算已经是计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了.因此, 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谈一谈我的认识和在实践中的经验.
一、重视口算算理和算法的教学
首先, 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算理和算法教学, 口算的算理是说明口算过程的依据和合理性, 是说明口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其次, 口算算理更是掌握和熟练口算技巧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 学生的口算, 恐怕笔算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分析整个小学数学教材, 我们不难发现中低年级的口算多以基本的算理为主, 而高年级的口算多以算法的技巧性为主.比如, 教学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内容时, 通过直观演示、操作教学14×3, 把课本中表示14的图用实物展示在黑板上, 让每一名学生准备好三捆 (十根一捆) 和十二根单根的小棒, 学生动手操作, 然后集体演示, 通过自由的思考和推理, 找到不同的计算办法, 再通过比较、分析、讨论、交流, 总结概括出共同的特点, 使学生从中领悟算理, 形成清晰、灵活的口算方法.口算本身就是一种快速的思维活动, 不经过自己的亲身思考、动脑加工, 怎么能够形成自己的口算方法呢?如教学9+2的口算:我先出示装有9个玻璃球的盒子, 另外再准备2个玻璃球, 我问小朋友, “应该怎样移动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有几个玻璃球?”很快有小朋友举手说:“我从盒子外面的2个玻璃球中拿1个放进盒子里, 盒子里就有10个玻璃球了, 外面还有一个, 一共11个.”大家都说这个小朋友说得好, 于是我引导告诉小朋友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 即看到9就想到9和几凑成10.
因此, 在口算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算理和算法的教学, 通过直观的、动手操作等手段, 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算理的基础上, 自由地发挥自己聪明才智, 形成清晰、自然的口算技巧, 也为进一步的口算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真正走好提高口算能力的第一步.
二、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那就必须让学生对口算感兴趣.兴趣来源于知识本身的力量, 来源于教师讲课的艺术.作为教师应着重挖掘我们的教学艺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觉得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 新课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我想没有什么比做课堂上的主人更有兴趣的教学形式了.因为小学生的表现欲强, 事实上, 口算的学习内容都是比较简单易懂的, 只要相信学生, 给学生探究和表现的机会, 学生都会通过自己的努力, 及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探讨等方式, 发现和掌握口算的算理和技巧, 以此来满足他们小小的虚荣心.增强了信心, 这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口算兴趣, 而且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 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 多一些竞赛性的练习, 小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好胜心.如, 低年级课堂上可以进行小组接龙比赛, 还可以进行同学之间打对手, 比一比谁打败的对手最多, 在家时可以和家长进行对抗赛.高年级可以进行时间段的个人擂台赛, 每名同学都有一个积分台, 评出周擂主或者月擂主, 以此来激发他们热爱口算.总之, 要想让学生热爱口算, 需要教师细心地观察学生的心理, 并延着学生的兴趣方向去探讨教学方法, 相信学生一定会爱上我们的口算学习, 爱上我们的数学学习的.
三、探究学生口算的错因, 有针对性的练习
在口算中, 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有些家长或教师认为是“粗心”所致.可是, 粗心又是什么原因呢?分析这些原因,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促使学生及时地纠正错误, 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分析错因, 首先是学生的感知上错误, 因为学生口算题目时先要通过感觉器官感知数和运算符号或由它们而组成的算式, 因此, 往往对相似、相近的数、符号容易产生失真, 常把+看成×, 把÷看成+, 如“2×3×5=5×5=25”, “96÷4=100”等;把“56”看成“65”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的不认真感知而造成的错误.其次是注意力分配到每一个目标时, 往往照应不全, 丢三落四.再次, 思维定式的副作用干扰学生口算, 产生错误.如, 13-8, 15-8, 19-8, 11-8, 后面跟一条口算:12-6, 很多小朋友就会算错为12-6=4.因此, 在平时的口算教学中, 需要我们教师多用心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心理, 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来纠正错误, 才能更快、更稳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口算能力;对策分析
众所周知,如果小学生在口算方面的基础要薄弱或者落后于他人,那么对于日后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数学中的口算要求已经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规定,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便是要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能力虽然是一项基础能力,但是基础能力发挥的作用往往是非常巨大的。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寻找最适合学生的口算形式
根据我的实际教学经验来做出以下分析:刚开始训练时我们采用小黑板的形式出示口算题,或教师指名口答或全班起抢答。于是,我们就改用口算卡片的形式进行练习,这也是我国众多数学教师采用的方式。那么,如何能让全班学生在十几分钟里人人动脑、题题算到呢?怎样才能保证口算训练的效率呢?为此,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终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想起曾对学生进行数奥训练时用到报听算的形式,当时训练效果还不错,正好拿来试试。听算训练就是教师报算式,学生耳听、眼看、手写、心算,几乎是把身体所有的感官都调动起来,参与到计算中去。这样就要求学生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才能不掉队,顺利算下去。
二、仔细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口算训练过程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对下面这种现象并不陌生,当我第一次告诉学生们将会以听算的形式来提升他们的口算能力时,学生们都给予了我非常诧异的表情,甚至有的小学生直接问我:老师,语文课会报听写生字或者词语,但是数学要怎么报听写啊?其实我对学生们的这种反应早就已经预想到了,于是,我将报听写的具体做法详细的阐述了一遍:由教师来报算式,学生们一边听一边把算式记录下来,全体学生必须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刚刚开始实行报听写的时候,数学教师要将报题的速度尽量放慢一些,并且留给学生们一定的思考和计算的时间,要尽量照顾到数学学困生的速度,因为口算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
刚开始进行听算训练时,总会有那么两三个学生跟在教师的后面喊:“25.6加多少呀?什么?老师可不可以再慢一点”等等,我仔细观察这些喊叫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不愿意听讲、总是做小动作的学生,我适当的提醒他们之后,在经过差不多两周之后,几乎就很少再听到类似于这样的叫喊了,每一个学生基本上都能跟上我的速度了,这种听算训练不仅仅提升了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同时还大大提升了小学生的听讲能力,提升了他们的注意力,我还会在适当的时机对日常听算练习中表现良好的小学生提出口头表扬或者合适的物质小奖励,小学生们参与听算的积极性变得非常高。
三、提供给学生最有效的口算材料
口算练习,绝对不止于重复机械的题海训练,我们在对小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训练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自己教学方式的科学化,不会引起小学生的反感情绪,不要只盲目地让小学生做口算题,而是要提供给小学生最有效的口算材料。我建议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选择听算材料:
从学生的错误率来选择口算材料。例如,25×4=100和24×5=120这两道算式学生经常混淆,我们就隔三差五地报一报。还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91页第6题中:288÷16=18,很多学生容易算成288÷16=13或288÷16=22,我们分析学生只想到2×8=16或3x6=18。当除数中的某个数字与被除数中的某个数字有倍数关系或很接近时,学生就容易混淆出错。在分析学生的错误症结后,我设计了一组训练算式:16×8=128、18x6=108、16×18=288、26÷18=7。
从后继学习的作用来选择训练材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中常常需要把算式分解成:25x4=100和125x8=1000,以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例如,125x32x25=125x8x4x25=(125x8)×(4x25)=1000x100=100000,于是我们就设计了下列四组算式提前进行训练:①25x2=50 25x4=100、25x8=200 ②125x8=1000、125x4=500、125x2=250③125x8x2=2000、125×16=2000 ④25x4x4=400、25×16=400这几组口算题不仅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还帮助学生沟通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口算教学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难度多大的事情,但是这种口算教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日常性,它不是数学教师在某一节上单独讲授的知识点,而是需要小学生的勤学苦练,需要数学教师的长期教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积极致力于全新有效的口算方式的研究,来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廷河 .《新一代月刊》 - 2015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
[2]高艳 .《读书文摘》 - 2016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3]木乃瓦布 .《读与写旬刊》 - 2016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4]苑坤霞. 《读写算:教师版》 - 2015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5]闫艳红 .《速读旬刊》 - 2015浅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4.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篇四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在第一学段时,主要是以口算为主。口算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需要加强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口算源于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人生活的需要,生活中随处都会用到口算;另一方面,口算也是学生建立数感、发展数学心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
而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师生所忽视。从小学阶段各年级考试试卷来看,有关计算的分数所占的比例很大,而学生计算失分率却非常高,据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学校统计上来的数据,学生计算平均失分10——15分之间。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的教学中就必须加强口算教学,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的口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小学生在口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对此,部分家长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愿意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我们不禁要问:“粗心大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认真分析学生的错误,发现造成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计算时存在各种心理障碍。
1、感知粗略
学生计算时他们感知事物比较笼统、粗糙,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常常感知失真,造成差错,如:41写成14,把“—”看成“+”,把109写成169等。
2、思维定势
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由于受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习题的影响,使学生先入为主,计算中学生常常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
3、情感脆弱
计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急于求成,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分析原因,一是当数目少、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二是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出现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因而,他们常常有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坏习惯。
4、评价意识的缺乏
计算能力差的学生明显缺乏对策略评价的意识,往往找到或按部就班地使用某种方法后,就心满意足,哪怕一头栽入繁杂的计算,仍很少考虑有无其他良法?照样硬着头皮往下做,“做对就行”。
二、课题的界定
能力等于知识加经验加智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掌握数的基本的运算,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要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和探究数学问题。”对学习者而言,学会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和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掌握了计算器是外在的工具,计算技能是内在的能力。掌握了计算器,你只能掌握了按哪几个键会得到什么数字,而掌握了计算技能,你就明白了“怎么样”去计算,“为什么”要那样计算。计算能力是一个人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在第一学段时,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能更好地塑造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建立数感、发展数学心智、解决实际问题等。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1、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研究,其中包括:正确处理好笔算和口算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关系,关注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估算技能的养成。
2、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计算练习的设计和对于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的评价模式的研究
3、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存在的错误及其原因的分析与研究。
4、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较弱的个案分析研究。
通过上述内容的研究与实践,会对小学低年级的计算教学有更清晰、明确的了解,对于营造宽松的课堂,避免繁杂的计算,发展学生的数感,数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研究对象
一至三年级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通过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实验班的学生计算能力的大规模研究,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找到克服学生计算错误的对策,找到克服学生计算心理障碍的对策,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原则为:
1、导向性原则: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一种比较有效的计算教学方法,研究者应以集体目标为导向,不断端正思想,提高研究者的信心和水平,同时要发挥导向的多种功能。
2、参与性原则: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充分调动研究者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始终参与研究活动,使其成为改革研究的主角。
3、平等性原则:研究者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都有潜质有待开发,都是值得尊重和关怀的,能负起责任的,这些都应该平等地对待。
六、课题研究步骤与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
课堂教学中注意典型教学课例的实践与整理,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教学资料的整理。成果方式:案例集、教案集。
第二阶段:
对第一阶段所积累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将第一阶段的构想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方案。成果方式:对解决方法进行概括化、系统化的整合。
第三阶段:
成果总结并形成研究报告
七、研究的成果形式
1、案例、研究方案、问题及解决策略、学习资料、个人成果等
5.小学数学应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 篇五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在调研上期六年级期末考试试卷中发现,凡是成绩不理想的学校都存在共性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计算错误率高。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对学生的注意、记忆、逻辑思维(特别是思维的敏捷性)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熟练地掌握各种计算法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科学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合理地分配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保证时间,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提高口算能力,不但要反复训练,还要不断训练,尽量做到人人过关。因此,教师要经常利用每天新授课或练习课上课前的3-5分钟,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要求学生做到脱口而答。可以是一人回答,集体判断,也可以是大家齐说,但必须口答不计算,内化学生的计算过程,巩固算理和算法。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又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会方法,讲清算理,培养口算能力。要想达到口算正确与迅速,不仅要掌握口算方法,还必须懂得算理和思路,尤其重要的是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进行口算。如果学生有一些口算方法,计算起来就更为方便了。如口算352-98,可向学生讲清算理:因为98接近100,按100去减,多减了2,所以结果在加2。如口算5﹒1÷1﹒
7、51÷1﹒
7、5﹒1÷0﹒17时,可让学生对比这组题再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口算。
(三)形式多样,提高口算兴趣。
口算训练的基本形式是视算和听算。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常用的形式有:
1、老师读题,学生直接写得数。
2、口算接龙游戏的形式。
3、同学互相出题练习。
4、口算题组练习。
5、计时口算比赛。
此外,小组听算检查、比赛,自编计算题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这样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来巩固计算技能,学生的计算技能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四)重视错例分析,对症下药。
每个学生错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书写不规范,有的是算法不对等等。课堂上,老师拿出一定的时间,有目的的出一些练习题,并收集数据,对学生的错误原因进行分析、细化,找到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的进行详细讲评。对重复发生错误的学生开“小灶”,对他们单独进行辅导,或者安排一个“小老师”跟这名同学结对子进行互帮,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如此持之以恒,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五)培养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培养口算能力,重在平时,贵在坚持。也就是说,要培养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6.如何提高小学生口算速度和准确性 篇六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在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的计算错误,特别是在学生的平时作业中,寻找学生的错误原因,注意分析学生的计算程序。学生的计算错误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知不准确。
感知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够具体,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而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他们抄写数字、符号,不看准就下笔,学生常出现这样的错误:“5”写成“3”,“43”写成“34”,“+”写成“÷”,以及抄着上一行而串到下一行等等。
二、不善于分配注意。
有些计算错误是由于学生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所造成的。有些学生在学习新法则时,只顾高度注意法则的执行,而造成某些口算的错误。比如初学除法竖式计算时,只注意试商而未顾及观察余数是否比除数小,而造成商的位数增多的错误。
三、记忆上的原因。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被除数中有的位数不能整除除数,商中间要上零占位,可学生计算的时候常常落掉,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
当然,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除了上面讲的几种智力因素外,还有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学习态度、兴趣、学习习惯等。
在具体分析了学生错误原因之后,就可以对症下药,及时采取措施,我是从如下几方面学生口算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让学生了解计算的重要意义。
计算的重要性在每个年级的考试中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基本上占30%—40%,如果加上基础知识和应用题中的计算部分所占的分数,将达到60%左右。这些告诉学生后,学生的重视程度就会提高。不仅如此,还要告诉学生培养计算能力对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端正计算态度。
就我们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源于平时计算的不认真,也就是通常家长和老师所说的马虎,换句话说:学生压根就没有把“计算要认真”往心里去。因此,在教学中每天可以利用5分钟与学生谈心,与学生沟通,增强向心力;课堂上强调“演草纸”的作用,要求学生演草纸上的列式必须书写工整,数位对齐,并定期检查,尤其是刚开始要求的前三周,必须严格检查。
三、口算能力的培养应从低年级开始。
1、透彻理解算理,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基础。
首先,利用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化难为易,缩短掌握计算法则的教学效果。其次,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和原有的有关知识发生联系的基础之上的,教学中,对新旧知识多角度、多侧面发生联系,新知识就会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生根”。
2、准确牢固地掌握法则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关键。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法则,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培养计算技能的过程。开始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据,以保证运算的自觉性和正确性;熟练后还必须压缩思维过程,省略演算的某些中间环节,从而迅速得出结果,以提高计算速度和便于后继学习。
3、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
在口算能力的训练上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训练要经常化多样化,二是要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训练要经常化。扎实的练习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口算能力的保障。
①
有重点地典型练。如125×8、25×
4、„„ ②
容易混淆的对比练。如15×6、16×
5、„„
③
经常出错反复练。如402÷2这样中间学生常忘记用0占位的,也可以让学生先估算商的位数,来验证做题是否准确。
④
多种类型综合练。我经常以《小灵通》为辅助工具让学生每天一页进行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要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课前三分钟视算或听算;限时口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四、平常练习严要求,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认真书写对提高计算正确率也是大有帮助的,例如:每次做题时我要求学生用格尺打横线,并用草稿纸演算,要培养学生把草稿写清楚整齐,不仅有利于得到正确的得数,也便于检查。学生的提高从11月份的月考能看到成果,我对试卷进行了分析,全班同学的口算、竖式、脱式计算准确率均在97%左右。
2、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一看,观察题目结构,运算符号;二想,想想运算顺序和所要用到的法则、定律;三做,计算时一步一回头;四查,耐心检验。如口算题应注意:①题目有没有抄错(数字有没有遗漏,颠倒);②计算顺序对不对;③计算法则有没有混淆;
此外,独立解题、细心演算、耐心检查、及时纠正错误、勤做反思的习惯的形成对考试时卷面成绩的获得特别重要,而好成绩的获得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7.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水平 篇七
一、首先明确各个阶段的训练重点
低年级加强口算能力训练的重点是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除法。要提高口算训练的效果, 首先要较好地掌握2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0以内的加法中进位加法是口算中的难点, 也是重点。
二、要培养学生练习口算的兴趣
一般情况下, 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是重要的, 或者是感兴趣的, 他们才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有兴趣的练习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积极思考, 不断探索口算的规律, 努力提高自己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练习兴趣,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要帮助学生认识口算的重要性, 使他们产生对口算练习的内在需要和兴趣。例如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解、口算训练题要与日常生活生活联系起来、帮助解决一些简单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问题等。
(2) 口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常见的口算练习方法很多。方法一:视算。课前, 准备好口算卡片。上新课前, 让学生看一眼卡片, 然后很快说出得数。方法二:听算。在上课的中途时, 经过紧张的学习, 让孩子的眼睛稍作休息。教师说算式, 让学生竖起耳朵, 学会安静地、专注地倾听, 然后作答。方法三:口算接龙。教师说一个数, 让学生自己添上运算符号和数, 并说出答案。方法四:夺红旗。分组比赛, 各出20道, 看哪个组首先做得既快又准, 人数也多。称为优胜组。并给予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也会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感和成就感。
不论采取何种形式, 我们都要保证训练的时间持久性。如每天让学生自己从书上找出20道口算题,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力求对和快。每天早读课上, 也可准备一些口算题, 对比着练习。特别是运算符号和相似数的干扰, 也会影响学生口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断变化, 这样可使学生不感到单调、乏味。
多种形式的口算练习,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口算兴趣, 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智力, 为数学中的笔算、估算、解决所有的数学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的一些形式的口算练习:
(1) 培养学生对已知数的特征的观察能力的练习。如54+28+46+72, 如若能迅速观察出题中“54与46”“29与72”的和均为100, 进而分组计算, 这要比按顺序连加快多了。因此, 在口算教学中, 专门设置训练对数的特征的观察能力的练习, 对提高速度有着很大的帮助。
(2) 训练学生对习题进行恒等变形的技巧练习。要提高口算速度, 就必须对算式进行恒等变形, 化难为易。如56×1.25, 如若学生对数的特征观察力较强, 而且也掌握了恒等变形的技巧, 将后式变为1.25×8×7就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 不必做烦琐的小数乘法运算。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专门可以培养学生对算式进行恒等变形的口算练习。
(3) 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练习。口算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如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的分配律, 分数的性质等对我们的口算也很有帮助。有些时候, 教师也要突破习惯的运算方法和法则的束缚, 改造现有条件, 寻求新的解题思路,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而有意识地安排口算训练。同时, 教师在口算训练中加大点难度, 也会激发起求知欲望强和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口算兴趣。
(4) 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练习。在口算教学中, 注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是发展口算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学生熟练的掌握了5×2=10、25×4=100、8×25等特殊口算值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125×8=1000, 得出12.5×8=100、1.25×8=10、0.125×8=1……
这不仅能促进口算能力的发展,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把口算笔算和珠算结合起来互相促进
在笔算中, 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口算的训练, 以口算为基础, 以笔算促进口算, 即在熟练的笔算基础上向口算发展, 提高口算能力。同时, 在珠算练习中也要能应用口算。
四、要培养良好的口算习惯
良好的口算习惯是口算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口算训练中, 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即看到一道复杂的试题, 一定要仔细审查题目中的特点、已知数的特征, 并考虑能否运用已学的知识对后题进行改造, 寻求化繁为简的解题的途径。当遇到简单的口算题时, 学生要认真对待, 沉着冷静, 敏锐细心, 灵活机智, 切不可大意失荆州。
8.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篇八
关键词:小学;口算;清楚;快速;正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91-01
家长在辅导孩子口算时,首先是要关注的是孩子练习口算的方法,即分别进行“说”“读”“写”的三遍练习,并分别达到三个要求:清楚、快速、正确。
“说”算理,应清楚。
每天的第一次口算练习,家长可以挑出几道口算题让孩子说说是怎么算的,这样说的练习,重点是看孩子对口算算理是否清楚明白,这是正确、快速口算的基础,同时也避免了机械的口算练习。低年级口算一般用凑十凑百或口诀等方法,家长也可以翻看数学书或者于老师交流了解其他方法,当孩子学会一些口算方法之后,就可以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口算兴趣,对以后的口算练习有一定的帮助,也更为方便了。
“读”口算,求快速。
每天的第二次口算练习,可以让孩子大声的读口算题,刚开始可能会慢些,可以再来第二遍、第三遍,同时记录每一次的练习的时间,以便对比,不断提高速度。经过这样的读算训练,使孩子熟练到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背口诀就能快速地计算,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计算速度,促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孩子快速口算的过程中,家长不妨打乱口算题的顺序,让孩子能够根据不同的口算题,灵活的使用口算方法,使口算合理、灵活、迅速,逐渐锻炼孩子思维的敏捷性。
“写”口算,需正确。
每天第三次口算练习,可以让孩子快速的写出前面读过的口算题,然后家长批改,做到对孩子口算的正确率心中有数。这次的练习是说读写的统一,是懂理、会算、熟练的综合运用,不可操之过急,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可以使孩子对基本口算做到算得又对又快。
培养孩子的口算兴趣,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口算形式来进行。这一点对低年级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经常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口算训练,势必会让他们感受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效果不会太好。这里介绍几种方法,家长们可以一试,和孩子进行抢答、口算接力赛、口算大比拼等,或者进行随时随地的熏陶。形式多样了,孩子的口算兴趣自然更浓了。下面就是两个例子:
今天老师布置了很多算术题,我有点不想做。这时妈妈和爸爸就和我一起玩口算大比拼:妈妈做裁判,我和爸爸进行比赛。妈妈快速的念出题目,我和爸爸抢答,回答正确者得1分。不仅好玩,还有礼物相送,那就是周末全家一起去书店淘宝。这种方式太喜欢了,明天还要……
9.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篇九
在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这不是说计算能力的培养不重要了,其实正相反。《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避免程式化的机械计算和叙述算理”。既然这样,我们怎样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良好的数感呢?
1、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口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片面提高课堂效率而忽视了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以致不少学生在许多需要计算的地方出现不该有的错误。例如:如果学生个位数加减法的口算能力不达标,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多位数加减法的学习;而个位数的乘法也即“乘法口诀”训练不到位,就直接影响到今后多位数乘除法的学习;同理,每一个内容口算能力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今后相关内容的学习。也就是说如果连口算能力都得不到很好培养的话,那么,就说明我们的数学教育是失败的,这将给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留下极大的隐患。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严把每个数学学习内容的入门关。我们数学组有老师还采用了课前2分钟交换出题解答的方式来提高“口算”能力,我感觉比较好。
2、不用固定的语言文字来概括计算法则,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获得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教师应该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学生可以用各种算法进行计算,只要是合理的算法,我们都要鼓励,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也与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笔算与估算结合,加大估算的教学力度。估算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对学生的数感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把估算作为现代数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这既能为学生数学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符合学生今后的生活需要。当然估算中我们也有困惑:记得自己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课本上根本没有估算这个词,更谈不上估算教学了,但我清楚的记得自己五六年级,在做完题目后,能够根据题目里的数据大概估计一下自己结果的合理性,那么这可能就是现在的估算.也许我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感受到了估算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应用。而现在,在老师反复的讲解下,我们的学生反而对估算无所适从,在我们的过度教学和刻板的评价下,使估算教学偏离了它的初衷。由于教师精确计算的意识远远强于估算,教学时,不能重视让学生感悟估算的意义、体验估算的价值,只是按教材程序让学生蜻蜓点水式讨论一下估算的方法和结果,很快就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指导学生如何精确计算上,使估算成了“鸡肋”,教之无味,弃之不能。悟性高的学生或许能掌握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估算,而一大部分学生也就意识到只要估计的结果与精确计算的结果较接近就是估算。另外,检测学生学习水平的试卷中,也是以精确计算为主,即使偶尔出现估算的内容,一般也不考估算的过程,只要求填估算的结果,且评分时,只要估算的值在一定范围内一般都能给分。很多学生为了保险起见,干脆先算出精确结果,再靠船下篙,写个与精确值接近的数值,这就是试卷中很多估算值的由来。为了让学生估算题不失分,我们的老师在考试前竭力向班上的学生推荐这“聪明”之法。估算的意义何在?
10.如何提高智障学生数学能力 篇十
摘要:数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特别是我们的智障学生,迁移能力弱、理解能力低下等,往往在数学的学习中遇到很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有利的元素,充分调动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智障学生更快更好地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智障生 数学教学 数学能力 分层教学
数学能力培养涉及很多方面,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相对较弱,因而对其数学能力的培养需要具体化,通过三年对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我觉得直观的观察判断能力、动作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及对数学的理解、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智障学生学习数学尤为重要。那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来培养智障学生的这些数学能力呢,以下是我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以情境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
“情境创设”在智障学生数学教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产生内在动力,帮助智障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认知与理解,从而提高其学习数学的能力。
1、选取智障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可以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智障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智障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作为课堂情境,使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进行“十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时,我让学生观察他们熟悉的教室,要求他们说一说我们的教室有什么,有多少?学生通过观察,纷纷说出了教室里有:1台电视机、2扇门、4扇窗户、8个学生等数学问题。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身边情境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已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其对数学的观察判断能力。
2、情境创设趣味化
在中度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把情境创设成为活动化的情境,能充分地调动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数学课堂中活跃起来,在经过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更好地保证了智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其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在教学“10的组成”这一课,我创设了小猴子摘桃的情境,请学生帮助小猴子摘一摘桃,并把摘下来的桃子分别放入两个盘子里,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在学习过程中,我班学生都非常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跳一跳,伸手摘一摘,想一想,分一分,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也为其初步的实践运用能力打下基础。
3、把数学情境融入进生活场景中
数学学习是从生活中来,但最终目的是要运用到生活中去,我们的社区教学为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根据本月社区教学单元主题——认识雨具,在我们的社区理事单位“新一佳超市”里进行数学教学“3的组成”,老师拿出三把伞,请学生把这三把伞分给两位老师,可以怎么分?学生自己分一分,从而得出结论:3可以分成1和2,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又得出另一个结论:3还可以分成2 和1。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运用能力,而且也为智障学生蒙发探索意识作好辅垫。
4、情境创设动态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根据本月的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结合语文、社区实践知识进行教学,把在社区实践中拍摄的录像资料应用于数学教学活动之中。例如:我班本月单元主题内容是——认识粮食,在社区超市认识“粮食”过程中注入数学教学,并把这些教学活动拍摄下来,在数学课堂中用多媒体放映出来。这种动态化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且使智障学生看到录像中的自己而感到兴奋,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更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之中。
5、构建层递式情境系统
在教学活动中,实际上不只创建一个情境,而是教师利用声音、画面、实物、场景等多种手段创设多种情境。这多种情境,应该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阶梯式的情境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地理解课标,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进行无缝连接,使创设的情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给学生一种整体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6的组成这一课时,我先出示“动物园”,让学生数数一共有几种动物,在游“动物园”的过程中,小猴子请小朋友帮忙摘桃子,鸭妈妈请小朋友找一找鸭宝宝,熊爸爸考考小朋友等环节。这样按照事物的发展逻辑串联情境,学生学习的劲头很高,没有枯燥的感觉。
课堂情境的创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帮助他们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二、以操作为手段,使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智障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以动手操作为主体的低智能思维活动,他的数学学习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智障学生思维,培养其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操作过程有序化
根据智障学生逻辑思维弱、迁移能力差、理解能力弱等特点,操作过程有序化显得尤为重要。案例:4减几,教学程序分三步。
第一步操作:先拿出4个雪花片放到课桌上,边拿边数。问:课桌上一共有几个雪花片?学生回答:4个雪花片。再问:四个雪花片用几来表示?操作:学生出示数字“4”放在雪花片下面。第二步操作:请你从4个雪花片中悄悄地拿起一个雪花片藏到抽屉里,问:悄悄地拿掉一个雪花片可以用几表示?操作:学生出示数字“1”放在课桌上。
第三步操作:问:课桌上还剩下多少个雪花片?操作:数一数,又问: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做!学生回答:用减法来做。操作:在总数4与减数1之间放上减号。这样教学,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因而,操作活动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做到思路清晰,有条有理。通过这样有序的操作活动,不仅培养了他们积极的动作思维,而且也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与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多种感官齐协调
在数学教学内容中,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多种感观,共同参与活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智障学生更需如此。在学习习近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时,指导学生尝试着用小棒、编织条等围成以上图形,让智障学生用他们的小手去触摸、感知,加深理解,建立丰富的表象。如用四根小棒就能围成一个正方形,用编织条沿着书本围一圈就可以围出一个长方形等,这不仅激发了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打开了思路,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多元评价机制促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练习巩固这一块中留一定的空间让智障学生进行自评、自改或互评、互改,通过这样的多元评价机制,培养智障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建立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以互助为平台,促进智障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这一目标对于智障学生来讲是高不可攀的,他们可以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操作与实践,并能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可对于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的目标实现起来就非常困难了。但事实上,他们更需要这样的教育教学来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想方设法为其搭建平台,使智障生之间有较好的互动与交流。下面是我根据本班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性所建立的一个互助机制:
(一)按照“组内组间皆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我们班虽然一共只有9位学生,但他们个体间的差异性相当大,因而在分组时是做不到“组间同质”的,我根据每位学生的阶段性成长目标及他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及气质类型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把本班9位学生分成三组。把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较弱有待提高的学生分成一组;把动手能力、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与刚插班进来需要在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上反复巩固的学生分成一组;把在各方面能力较平均但可以相互督促的学生分成一组,通过这样的组合使每个智障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课桌椅的排列:变长期以来的“秧田式”的空间结构为“U“形结构排列,目的是缩短学生与学生间的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组内互助、交流,便于教师对智障学生个别化辅导。
(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互助:智障学生的课堂应该是更加得丰富多彩,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更好地调动智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而,教师会在整个教室的周围布置上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做,小组中学习好的同学就会协助学习弱的学生做练习题,并在一旁贴一贴、画一画帮助其理解。在平时的作业中,学习较好的同学根据老师所教给的引导思路帮助小组内的同学理解题目意思、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组织全班学生之间进行互助: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会叫个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但由于语言表达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就请全班学生一起帮助他把想说的话说完整,这有利于让学生放松紧张情绪,调整思维,调节课堂气氛。
(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互助学习的监控。小组内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作为智障学生,他原本自身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就相当薄弱,有时候也会出现错误的引导与协助,这样不利于知识的习得。这时候,教师就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智障学生的学习活动,对他们在互助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注意随时监控互助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程度较好的智障学生掌握引导与协助的方法,促进智障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11.提高小学高段数学的口算能力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 小学;高段数学;口算能力;策略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效率都会受到学生口算能力的直接影响。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其对数学概念有更深的理解,对计算法则掌握熟练,记忆能力也随之提高。面对各种数学问题时有能力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探索答案,在不断练习中使自身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获得更准确的计算结果。
一、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兴趣
许多教师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时只是机械的重复,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学生对此没有学习兴趣,就很难积极参与训练。因此教师应为教学增添趣味性,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每天选择10~20道口算题供学生听算或视算。而且可以将口算题采用扑克牌、小黑板或卡片等多种形式出示,并让学生采用集体抢答、竞赛、游戏、口令等方式回答。训练内容可以是新旧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例如教师可将学生分组,使其在课下时间编写或在网络、图书馆中搜索难度适宜的口算题目,并在课堂中展开竞赛,每位同学的正确回答都能为自己的小组加分。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享受口算,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到训练之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可能会混淆的题目类型,并在课堂中引入这些题目,使学生通过练习对其熟练掌握。另外,教师应系统性的总结这些题目,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从而掌握其特点和处理方法。并在每天的练习题目中加入几道易混淆题,使学生在练习中发现、分析并探索问题。为了使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应对易混淆题目进行对比性训练,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可以对比知识,,并找到知识之间的规律,使学生的分辨能力提高,从而培养其口算能力。
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
教师在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时,应使其养成良好习惯,勤于思考、细心观察,这种培养应尽早开始,而高年级学生的这种习惯则更加重要,使其今后有更加扎实的数学基础。在口算的训练中应以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依据,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高段学生必须熟练记忆那些常见的数据,比如0.25=1/4=25%,0.25×4=1,1.25×8=10等,使学生熟悉这些基本的口算结果,以便进行其他复杂的运算,口算的速度与准确性提高。另外,教师应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制定灵活多样的练习内容,这样也有助于以下教学内容的展开。学生在不断练习中培养认真、克服困难、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等优秀学习品质,以及良好口算习惯,口算能力逐渐提高。
四、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其发现学习规律
教師在训练学生的口算时,应注重教材的研究,对教材中有规律的知识内容进行充分发掘,寻找数目关系、特征以及运算性质和定律的规律。从而将思维捷径提供给学生,使其在计算中运用更加简单的技巧,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敏性进行培养,使其掌握口算技巧。同时,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口算,应当在每天开始数学课前对学生进行训练,可向其发放相同题目,看哪位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全部回答正确,并一周举行一次班内竞赛,使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五、与家长相配合,与生活相结合
教师在家长会或家访中应向学生家长灌输口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鼓励家长与学校互相配合,共同培养学生。大部分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使其反应能力加快,可在一些空闲时间如饭前、饭后等花费几分钟的时间向孩子进行提问,以问答形式进行,让学生练习口算。如果提出的若干问题孩子都答对的话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而且当孩子连续一周、十天甚至一个月都能将口算题目全部回答正确,家长可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可以是一块蛋糕,一个小礼物等。孩子得到鼓励后会更加努力,当孩子回答错误时家长也不能直接批评,应委婉的告诉孩子哪里错误,督促其进行改进。如果只是马虎而出错,如2.3×0.3=0.69,孩子答出了0.069,说明其基础运算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对小数点计算错误,家长仅向其简要讲解小数点的位数计算即可。如果孩子是因此对该类型的题目掌握不熟练而错误或未短时间说出答案,家长应记录这类题目,并在之后找到类似的题目继续向孩子提问,使其熟练掌握该类题目的计算方法。
另外,教师和家长应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其多参与社会实践,例如跟随父母购物或自己去超市买东西等,从而计算找零的数目。例如,去超市买东西需要32.12元,给收银员50元,那么会收到多少找回的零钱?在生活中对学生的反应能力、口算能力进行培养,使其学习兴趣增强,口算能力提高。
12.夯实基础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探究 篇十二
一、学生口算错误的成因分析
(1)口算题目抽象、单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但教材中口算内容都是从具体实物、数量关系中抽象出来的,难免枯燥、单一,导致学生对口算训练缺乏兴趣,更不能正确认识口算的重要性。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度,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口算的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加重学生的厌烦情绪。
(2)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未形成。低年级学生因入学时间短,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比如,书写时不规范、字迹写得马虎。最常见的就是把“6”写成“0”,把“7”写成“1”,或者数字看颠倒,如“21”看成“12”,还有一些学生往往不认真审题,如9+( )=18 需要逆运算,学生常常会出错。还有如没有检验等原因,都会导致口算错误。
(3)算理理解不到位。理解算理是掌握计算方法的重要环节,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口算能力。只有在理解算理的支撑下,学生才能深刻、透彻地掌握算法。如果没有抓住理解算理这个计算教学的本质进行教学,单纯地讲解算法,就会使学生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且在计算教学中也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因此,不能只完成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还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重视算理的教学。
二、提高口算能力的针对性策略
学生的口算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数学计算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要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注重算法多样化。在低年级口算教学中,要注重算法多样化的教学,让学生各抒己见,明确算理、掌握方法。比如,在教学20 以内加减法时,出示12-7,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探求解法。有的学生,通过摆学具找答案;有的学生想,“我先将12分成10 和2,10-7=3,3+2=5”,问题就解决了;有的学生用数手指头的办法,把12 记在脑子里,从12 开始数,一边屈指一边数11、10、9、8、7、6、5,结果是5;还有的学生想7+5=12,所以12-7=5,通过“想加做减”的方法来计算。这样,学生的思路就拓展开,兴趣被激发。在多种算法的展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优劣,择优而用。这也很好地渗透了优化的数学思想,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注重直观教学。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数学的突出特点是抽象性、逻辑性。所以,从具体直观教学到抽象概括出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教学要遵循的一种教学原则。比如,学生认识10 以内的数时,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具体的物体如1 个杯子、1 朵花等抽象出数字“1”。运用小棒进行教学,在分与合的过程中,感知数字的组成。然后,继续讲解进位加法如8+3:课堂上出示8 根小棒,想想现在多了3 根小棒,怎样摆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呢?很多学生想到“拿2 根小棒放到8 那儿变成10 根,还剩下1 根,所以总共11 根”。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凑十法”。看到8 想到8 和2凑成10,根据这个方法算出8+3=、9+2=……直观操作和凑十法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技巧和口算能力。
(3)归纳规律,突破难点。设计教案之前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课本中依托数学知识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素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觉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获得新知。比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先幻灯演示,理解口诀的来源及意义之后,出示这样的一道习题:1 个9 是(比10 少1),两个9 是(比20 少2),三个9 是(比30 少3)。学生填写之后,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1 个9=10-1,2 个9=20-2,3 个9=30-3,归纳出“9 和几相乘等于几十减去几”的方法。这不仅能突破“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难点,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注重训练,方式多样。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不能只依靠记忆,需要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口算教学难免枯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除了常见的开火车、找朋友、送信、闯关、夺红旗之外,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口算能力。1)伸手指助口算。如教学10 以内的加法,可让学生与老师互动。老师伸一个指头,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几个指头,然后写出算式,口算结果,最后汇报。接着,让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在小组中合作、与同桌合作。这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10 以内的加减法,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配卡片口算。这种练习,需要学生将各自手上的数字组成算式,进行口算。这种方式比较简单,让学生每人自制一套算式卡片,两人进行,比比谁最棒。3)扑克牌计算。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或者同学同伴之间玩扑克牌猜数字的游戏。比如,一人摸到3,就说我的两倍是6,让另一位猜是多少,接着互换角色进行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的手中牌多谁就赢。据了解,学生很喜欢用这种方式和父母互动,学习效果也很好。4)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有点争强好胜,但引导好了,倒是对学习是非常有促进作用的。所以,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口算比赛,比如在规定时间内,看谁做得又多又快。这既关注口算速度,又关注口算准确率,然后通过授予“口算能手”等光荣称号来激励学生。5)方法总结,灵活运用。掌握系统的计算方法,是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根据教学内容分步骤进行计算方法的总结、归纳,让方法成线性建构在学生的大脑里,深刻理解新知,灵活运用新知。比如,教学5 的倍数,例举1×5=5、2×5=10、3×5=15、4×5=20、5×5=25……每一个算式的得数都是比前一个多5,因为1×5=5 表示1 个5,2×5=10 表示2 个5相加,以此类推。运用这样的方法继续学习6 乘几,让旧知的学习方法在新知学习中得到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三、结束语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正确地进行运算。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注重算法多样化,注重直观教学,注重归纳规律突破难点,注重训练方式多样,夯实基础,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口算是所有运算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将为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形成、加强、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应是低年级数学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
摘要:口算是估算、笔算等计算的基础。口算题目抽象单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未形成、算理理解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口算常常出现一些错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具体实例分析,从注重算法多样化、注重直观教学、注重归纳规律突破难点、注重训练方式多样等方面,研究夯实基础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关键词:口算能力,算理,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程超,刘帆.小学生口算能力实证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01).
[3]郭宝珠.提高小学计算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2(05).
[4]胡凤仙.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J].宁夏教育,2014(12).
[5]邓敏.小学口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4(11).
1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篇十三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义务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就是挖掘教学过程中蕴含的教育因素,发挥数学教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最大效能,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是说:数学素质教学,从本质讲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思维能力,特别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提高数学的思维过程,把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化为学生主体的内在数学素养,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为了体现数学素质教学的真实本质,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学好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联系起来。较为先导,学为关键,活跃课堂气氛,才能培养学生 的独立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造就一代人才。下面就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几种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用史实,激发学生思维情绪,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教之道,德为先”,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激发学生的思维情趣。
二、巧妙安排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学会生从》一书中有一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目前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一帆风顺,自尊心和个性比较强,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结精神。数学的教学特点是精讲多练;数学的解题过程往往又是一项比较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容易产生烦躁感。担当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经过努力,解决了一道难题或找到了某个问题更巧妙、更简单的解法后,往往激动不已,心中充满了成功带来的幸福感;数学的解题常常需要同学间互想帮助、团结协作。所以数学比其他学科更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使学生体验到大家庭的温暖、友情;又由于数学课练得机会多,教师要经常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循序渐进设计题组,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及其抗挫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即根据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数学题目千变万化,只有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才会得心应手。但是,目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好、依赖性比较强,对于一些易使思路受阻或运算方法繁琐的习题显得耐心不足,束手无策。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循序渐进设计题组;由简单的实例应用到“一题多变”。使学生由浓厚兴趣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触发和启动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以提高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和抗挫能力。
14.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篇十四
专题研究开题报告
(2014—2015学 第二学期)中卫九小 三、四年级数学组
课题名称: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官小华
组 员:马霞 李秀红 白慧云
所在单位:中卫市第九小学(三、四年级数学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根据平时作业以及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发现我校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数学组的教师通过讨论,决定开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有关的计算。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探寻如何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高算法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研究的内容
1、分析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
2、课堂上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计算训练方法等策略。
3、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
4、加强口算速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掌握理论,研究现象。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2、问卷调查法。通过平时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计算课堂中态度与思维方面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状况,分析原因,研究策略。
3、前后对比法。研究过程中对实验的学生进行测验,从中发现这个班的计算水平,研究结束时再次对实验学生进行测验,在对比中得出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在数学组推广。
4、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围绕研究课题,结合研究实践,积极进行经验总结,及时将教学实践上升为经验理论,并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经验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的步骤:
1、申报阶段(2015年3月)
根据本校教育教学情况选题,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5年3月—4月)
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初步探索,制定实施方案。主要围绕新课程理念和数学计算教学的理论,组织开展学习,丰富实验教师的知识贮备;实验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流程。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为开展研究作好准备。
3、实施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1月)
(1)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并备好每一课。在数学课堂中要扎实地落实好计算的训练。
(2)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分层次进行作业布置。既要关注能力相对好的学生更要关心能力相对低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3)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4)课题开题,完善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方案,将方案与全校数学教师交流,寻求验证,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并将较为成熟的方法在全校推广。
4、总结阶段(2015年12月)
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准备验收。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结题做准备。实验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六、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专题研究》开题报告。
2、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专题研究课堂教学设计与相关教学论文。
3、《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专题研究》结题报告。
4、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等形式。
5、整理相关资料。
七、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1、官小华:负责撰写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记录研究成果。
2、马 霞:负责照片和调查性资料的收集。
3、李秀红:协助马霞整理过程性资料、整理好研究成果。
4、白慧云:准备上好《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专题研究》的汇报课。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专题研究开题报告
2014—2015学 第二学期
15.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篇十五
一、激发口算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要使学生愿算、乐算, 首先要调动学生口算的兴趣。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常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使“静”的课堂“动”起来。通过创设活动情境, 把孩子带进数学乐园。如课堂上组织学生来当营业员, 根据铅笔、圆珠笔、钢笔的支数、单价来口算总价;根据市场上一些素菜的数量、单价, 口算总价等。这样, 教师通过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让学生明白口算在日常生活中重要性, 从而使学生乐意算、抢着算。
2. 开展竞赛, 激活兴趣。
增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传统的“夺红旗”“开火车”等比赛活动, 往往是伴随学生成长的“保留节目”。这些活动有利于在课堂上不断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课外还可借助每年一度的学校“数学文化节”这一平台, 每个学期定期举办班级和年级的“口算大王”竞赛, 让“口算大王”的预赛、复赛和决赛贯穿于整个学期当中。每一次的竞赛活动都能激活学生口算的内在动力, 提高口算的积极性, 达到以“赛”促“能”的目的。
二、注重口算指导
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也不是靠几节课或搞几次口算活动所能解决的, 而是要经过长期指导和训练才能形成。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需要注重口算的指导。
1. 加强算理教学。
口算, 应当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掌握科学的口算方法。10以内, 20以内的加减法, 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 表内乘除法都属于基本口算, 它直接影响到四则计算的一些口算, 所以在教学中务必讲清算理。如在教“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口算”9+ () 和8+ () 时, 要引导学生直观操作学具, 掌握“凑十法”把较小数分成1和几, 2和几, 然后用9和1, 8和2, 凑成十, 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2. 优化口算方法。
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注重帮助学生明确算理时, 引导学生优化算法。在口算学习中, 虽然许多算法并没有优劣之分,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 总有最基本、最一般的算法, 或是大家公认的算法。在学生出现多种算法后, 要选择适当时机, 使用适宜的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公认的、一般的算法。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 口算”时, 学生口算34-8=6, 有的先算10-8=2, 再算24+2=26;有的先算14-8=6, 再算20+6=26;还有的先算34-10=24, 再算24+2=26。尽管这几种算法的思路有所不同, 各有优势, 采用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 但第二种更具一般性, 且与笔算很接近, 更有利于向退位笔算减法迁移。
3. 掌握口算技巧。
在口算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根据数字、算式的特点,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将算式合理变形, 从而达到简化口算过程, 提高口算效率的目的。还需要让学生记住某些特殊算式的结果 (如25×4=100;125×8=1000等) , 去推导其他相类似特点算式的结果。再有在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时, 经常会与3.14打交道, 学生常常会算错。因此, 教学中, 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口算练习, 熟记一些常用公式、计算结果, 这样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还能通过一些算式的比较, 找寻规律, 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习品质。
三、重视口算练习
俗话说:“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要使学生持之以恒的进行口算训练, 做到练而不厌, 教师安排练习的形式是十分重要的, 口算的练习形式可因时间的长短, 课型而定。
常用的一些口算练习形式有: (1) 视算练习, 教师将口算题做成卡片、转盘、表格等形式, 让学生看题目直接说出得数。这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口算的积极性。 (2) 写算练习, 教师将教材上或另外印好的口算题交给学生, 让全体学生边口算边把结果直接写出来, 这种形式的口算有利于扩大练习面。 (3) 抢算练习, 教师将口算题五题一组或十题一组, 分别交给几个学生展示, 让学生把一组题口算完, 连续报出各题结果, 便于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记忆能力。 (4) 听算练习, 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口头叙述算式, 其余学生听算式后口算得数, 便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记忆和口算的能力。
口算练习既要变换形式, 激发练习兴趣, 更要优化形式, 提高练习实效。通过有效的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小学生运算能力得以提升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可进行以下几种有效的口算训练: (1) 题组训练, 让口算题组在训练中“增值”。数学知识延伸发展具有前后密切练习的特点, 口算也不例外, 复杂的口算都是建立在基本口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 在新旧口算认知的联系处进行口算题组训练, 有助于学生理解口算算理, 有效获得口算方法的迁移。
如:在小数除法口算时可出示这样的题组进行训练。
(2) 对比练习, 培养学生细致感知、看清数字、认准符号的习惯。在口算中, 由于受前摄、后摄抑制或记忆表现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经常会将一些数量、运算特征相似的口算混淆在一起, 分辨不清, 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因此, 平时注意收集一些相互干扰的题, 进行对比训练, 就能增强学生对易混口算的辨析能力。如:教学中, 可进行类似下面几组类型的对比训练。
(3) 纠错训练, 渗透细心口算习惯的培养。布鲁纳说过:“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怎样发挥学生口算中出现错误的最大价值, 取决于教师处理的机智。学生在口算时经常会出现看错数字、符号、搞错运算顺序等问题。因此, 教学中需要教师处处留心, 捕捉典型的错例, 整理成组, 要求学生纠错、改错, 通过信息的不断刺激,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
16.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存在问题;提高措施
口算是指不借助于任何计算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而进行的计算。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对于如何加强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成为摆在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但在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下面就目前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结果,轻过程
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师,大部分都认为口算比较简单,都没有积极的研究教法和学法,只重视学生的计算结果,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以学生计算正确为目标,不愿花时间去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比较、评价各种解题思路的优劣,不愿在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上下工夫,忽视学生思维敏捷性与灵活性的培养。还有一部分教师满足于机械地按照法则进行详尽的、展开式的计算思维过程,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很多算理都不清晰,往往都是边学边忘,对学生口算技能的提高,产生严重阻碍。
2.练习形式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如今的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很多教师任然是在为学生考高分而作准备,在平时的口算练习中,教师都是在传授学生考试的技巧和方法,教学方式单一。加之传统“尊师”观念的严重化,很多的教师都不能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以至于我们的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不能实现互动化,教师不能和学生有效的沟通,不能在课堂上或者平时进行口头计算训练,很多的口算练习都是学生用笔代替。很多教师都不会根据学生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设计不同形式的题目吸引学生的眼球,只会跟着教材赶进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
3.忽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只是知道一味的传授学生技巧,忽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数学知识既来源于生活,也将在生活中得到运用,特别是口算,如果在教学中教师适当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些买菜的经历,计算菜的价钱,打车的过程中计算车费等),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口算能力,也能让学生明白学有所用,增加学习的信心。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能力提高措施
1.重视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能
口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理解法则阶段,学生总是进行详尽的、展开式的思维过程。在形成计算技能的计算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在逐层次地简略、压缩,计算的步骤逐步地简化,计算推理过程逐渐简缩。最后,由于计算技能熟练,一些简单的计算能脱口而出,实现计算思维活动的“自动化”。应遵循先慢后快的教学原则。训练初期,可侧重于法则的理解和基本计算方法的掌握,只要求正确,不要求速度,着力于巩固口算知识,为技能的形成打好基础。随着知识的深化,可在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并加强算法指导,引导学生逐步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能。
2.运用多种方法,逐步形成技能
低年级儿童思维表象性强,易定势,一旦得不到合理训练,很难形成技能,因此在口算训练中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视算听算结合练。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用眼看题,用脑算题,用口读题说出得数;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计算方能算出得数。我在每节课之前经常利用几分钟进行视算或听算,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眼、耳、脑、口等多种器官的同时参与,使其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并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得发展。②个别集体分别练。在集体练习的同时,针对部分思维慢、接受能力弱,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则利用课后时间,不厌其烦的先教会他口算方法,再让他们与水平相当的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并从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③新旧知识同步练。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也快。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新旧知识同步练习的方法,减少了学生对知识的遗忘。④记忆规律灵活练。对于个别记忆差、效率慢的学困生,就采用特殊的教学方法。⑤分散集中经常练。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过长期训练的结果。如:在一年级上学期先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再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接着在一年级下学期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先每阶段分开练,再加减法集中起来练,并要求学生能根据一道加法算式想出两道相关的减法算式,进而要求能根据相关的三个数如8、6、14很快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3.生活实际引出计算教学,提高口算能力
要想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发学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识。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那就是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兔子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帮助小兔子算一算,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发现了,既从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瓶中,第一盒凑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或者从第一盒中拿出两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凑成十,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还在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能够进行知识间迁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一旦学生在计算中遇到了问题也能根据算理推算出不会算的题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算理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
三、结语
口算训练要注重算法的指导,口算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小学特别是低年级,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韦豪将,郭利群.小学数学课堂口算教学有效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5(29):238-239.
[2]曹亚林.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科学导报,2016(1).
[3]薛廷会.如何优化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教学效率[J].青春岁月,2015(24).
17.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篇十七
计算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所以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在学生的作业和考试中,不难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低,与一群女的学生相比有下滑趋势。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巩固数学基础知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什么数学概念,运用什么定律,运用什么性质,运用什么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够正确计算的前提。有些学生在考试中计算题做错,并不是真的不会算,而是由于运算定律或运算法则没有弄清,导致计算出错。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生的计算才不会出现差错。如学生在计算125╳88=125╳(80+8)=125╳80+125=10000+125=10125,这部分学生知道这道题能够用简便方法计算,但在计算时由于乘法分配律用错而导致最后的计算结果错误。试想,我们的老师在教乘法分配律时,如果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定律的本质、知道该定律是把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变为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的和,学生在计算时就不会出现上述错误了。
特别是学生到了高年级,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已经非常丰富了,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学会整理已经学的基础知识,做题时才能灵活运用。
二、激起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并不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算理,也不是没有掌握计算方法,而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重要,我认为要养成以下几个习惯。
(一)看清题
学生在计算中由于粗心大意有时会把数看错,534看成543,有时会把运算符号看错,有时会把括号的位置看错等,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养成看清题目中数的习惯,速度不要过快,不要看一位写一位,写好后可以迅速与数比照一下等等,从而减少误看而带来的计算错误。
(二)写规范
书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教师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三)算仔细
计算中的错误有时也是因为学生计算马虎造成的,如把2╳3算成5,或进位忘了加,或退位忘了减等等。因此在教学中不要一味要求学生算得快,而是首先要算得对,然后再正确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出相应的速度要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四)查认真
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能力的手段,学生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理解加和减,乘和除等之间的逆运算关系。但是,小学生由于意志力薄弱,不能自觉坚持检查和验算,敷衍了事大概看看,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检查和验算。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检查和验算的方法(如逆运算、估算、再算一次等等),监督他们养成检查的习惯,另外也可通过恰当的时机让检查出错误而获得好成绩的学生进行现身说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认真检查和验算所带来的成功,自觉养成主动检查的习惯。
总之,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要持之以恒。教师应不断总结,不断运用好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数学,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计算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性。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蒲峪九年制学校
张
俊
18.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篇十八
逆向思维就是突破一般思维定势,从对立、颠倒、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常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司马光的机智和聪明。司马光就是把一般思维中的“人离开水”变换成“水离开人”,这就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思考。
与常规思维不同,逆向思维是反过来思考问题,是用绝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思考和处理问题,实际上就是以“出奇”达到“制胜”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36千米,两车相遇时,甲车行了全程的2/5,乙车5小时行完全程,甲车需几小时才能行完全程?”这一相向问题时,若从一般思路引导学生,显得很麻烦,且不易于学生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在相遇时(同样多的时间里),甲行了全程的2/5,可知道甲乙的路程比是多少?(2∶3)速度比又是多少呢?(2∶3)再过来想一想,在同一路程(指全程)里甲与乙的时间比又是多少呢?(3∶2)这一引导使学生突然醒悟,思想一转立即想出解题的方法:5×3÷2=7.5(时)。由此可见,若能引导学生学会用逆向思维解题,就可减少运算量,优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能力。
精心组织,让思维逻辑化
1.让思维在兴趣中发展。乐于思考是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重要条件。只有愿意思维,有思考问题的动力,学生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全神贯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在学生进入了积极思维状态后,通过巧妙的引导,就会达到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新课之前,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起学生兴趣,然后用游戏中的问题作为师生探究的主题,教师在与学生一同探究过程中,通过恰当的点拨与促进就会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序发展。
19.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口算能力 篇十九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直接通过四维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新大纲中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由此说明,口算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有利于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简单的计算问题,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因此在低年级必须打好口算基础,把口算训练有机渗透到教学实践中,进行早期的思维能力训练。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中使用的“凑十法”,既有数的分解,又有数的重组,要求学生能根据第一个数有目的地分解第二个数,这样便对学生进行了分析综合的思维训练,而以后多位数加减法都要分解成一位数加减法,这在多位数乘除法是计算中也经常用到。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十分重要。
二、培养口算能力的方法
1. 理解算理,活用算理。
口算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大大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如在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中,有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诀法等,其中以凑十法最为关键。学生理解了如何把第二个数分解成两个数之后如:9+7=9+1+6=16,遇到类似的题目就会自己运用,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使用,如:99+18=99+1+17=117。
2. 反复练习,熟练技能。
口算虽然简单,但同样会出现“回生”,因此,口算练习必须经常进行,持之以恒,才能有成效。
具体方法是利用每节课前几分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既可提高巩固口算能力,为新课做铺垫,又可起到组织教学、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3. 变换形式,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到最好刺激是对学知识的兴趣。”心理学也表明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驱力。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所以在练习中,我尽量采用多种形式,现摘录其中8种。
(1)开火车
以往“开火车”的形式是一开到底,爱口算的同学会比较认真,其余学生的精力不够集中。我改变现行的形式,“火车”可以向左开,向右开,时前时后,甚至穿山洞,过隧道。学生在口算时精神集中,答得兴趣盎然,觉得像在做游戏,同时复习了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大大提高。
(2)视算
即看教师出示的题目,在自己的口算本上写出得数,最后集体订正或交换批改。
(3)听算
由教师报题,学生练习。听算在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广,且同时使学生耳,手,眼,脑并用,开发学生的智力。这种方法可以改变一人口答,其余学生陪练的局面。
(4)口算表计算
邱学华老师首创的口算表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进行大量练习,迅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活动口算板练习
以数字卡片及符号组成的可翻动的口算板,随意翻动,可以口算全部基本题。
(6)口算接龙
生抽出口算卡片后,老师口述“加”或“减”,学生再抽卡片。直到每组卡片抽完。再板书最后得数。
(7)抢红旗
以小组为单位,在竞赛中练习,每组任抽一张口算纸,全组一人一题,最后按速度,正确率定出红旗组。
(8)找特务
以一个数字代表一个拼音字母,教师出示一组口算题,学生口算后,将得数转化为拼音字母,并拼出字,词,句等。
当然,训练口算的方法多种多样,但要因地因时制宜,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即可。
4. 阶段训练,巩固练习。
除了必要的日常训练,等到学习至某一阶段,还应集中时间进行针对性练习,这对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要做到日常堂堂练,阶段重点练。
20.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篇二十
关键词:口算能力;兴趣方法;习惯;口算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77-01
口算是指不借用纸笔等外力,单纯通过大脑运转而进行的一种计算方式,引导5岁至9岁儿童进行口算训练,对其智力开发和数学计算均有促进作用。小学低段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打下良好基础对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知识发展意义重大,组织开展低段学生口算训练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以及实际应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开始训练。
一、游戏中融入口算,培养口算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仍旧以形象思维为主,虽然抽象思维已经出现端倪,但仍旧需要具体事物支撑。因此,开展小学数学低段学生口算能力训练也应顺此而为,先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游戏为学生打开知识之门,之后不断融入口算要素,通过口算与游戏的有机整合,增强口算训练的生动性和形象感,提升学生口算兴趣,为之后的口算训练打下基础。值得指出的是:低段学生的口算游戏应该简单易操作,游戏为辅、口算训练为主,切不可本末倒置,口算更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口算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对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的理解。
二、明算理,重过程
口算教学,应当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的法则、方法。通常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摆弄学具及眼、手、口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例如《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创设了买东西的情境:洗衣机500元,电冰箱1200元,电视机800元……问: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一共多少元?然后让学生列式,然后通过具体的人民币(都是百元面值)的呈现,引发学生思考,5加8等于13,500+800=1300,然后通过计数器的演示,5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也就是1300,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由具体实物的操作过度到半形象半抽象的计数器演示,再通过在学生头脑的表象运演,使学生逐步理解口算算理(5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13个百是1300)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在低年级的口算教学中一般可以采取以上的方式,从摆小棒、实物操作过度到计数器演示再到抽象计算方法。
三、合理练,抓实效
1、扎实常规训练,培养各种思维品质。在进行口算训练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审清题意,看清数据。学生往往会出现看错符号、看错数据的现象,这些都是学生缺乏思维准确性的表现。为此,我在处理这样的问题时,针对学生的马虎现象,编拟了一些易混淆的题目,如:80+6=___;80—6=;86—6=___;86+6=___;60—8=___;68—6=___;68+6=___;68—8=___;68+8=___;86+8=___;86—8=___;60+8=___等等这样的题目进行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的准确性。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可逆性刚刚出现,只能进行初步的逻辑推理,而20以内退位减法和表内除法口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学生的逆向思维。在口算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可促进口算速度的提高。因此在教学口算方法时要特别重视退位减法和表内除法的计算思路的教学,同时还可以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逆向思维的题目。如()+5=9;10-()=6;8=6-();9+()=12;()-8=5;12=()-3等题目,学生通过这类题目的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口算的能力,而且培养了逆向思维能力。
2、变换练习形式,提高练习实效。口算练习时,教师要从“形式”深入到“实质”,避免走人形式主义的误区,还要注意不能用个体显性反馈结果代替群体实际水平,要尽量少一些指名回答,多一些群体练习,不要被“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所蒙蔽,要努力提高群体学生口算练习的质量。例如,采取口算比赛。让学生争做日计算小明星、周计算小明星。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在口算练习题的后面直接写得数,比赛后组织校对、评价,评选每日的计算小明星,下发“计算小明星卡”。每周可以针对学生错误率高以及重点内容出一些针对性口算,进行全班竞赛,进行榜上表扬,给予“计算小明星”小奖状,学期结束汇总表彰,极大地鼓励了学生的口算积极性,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口算兴趣,促进了学生口算成绩的提高。还可以每学期定期举办“口算大王”竞赛,进行口算测试。每一次的竞赛活动都能激发口算练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口算练习的积极性,达到以“赛”促“练”的目的。
3、科学有效地进行口算技能的训练。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科学练习并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正确、合理、迅速、灵活的目的,从而形成较强的口算能力。加强口算练习,要选择训练时机,注意训练方法,考虑训练周期,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口算训练的材料,切忌随意性与大量机械重复练习,而要从错误率以及后续学习作用两方面考虑,抓住难点反复练习,不能平均用力。比如低年级重点练习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基本口算;中年级安排一些作为笔算基础以及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口算;高年级可以安排一些利用运算律进行口算的题目,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共369道,对进位加法本身来说,这些题的口算训练价值是等同的。但是对于后续学习(多位数乘法计算)的作用来说,口算训练价值就不一样。多位数乘法计算中,涉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题共60道,占总题量的60%,比如748×7,要用到28+5,49+3两道口算题,这60道口算题的训练就应增加题量。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继承和发扬口算教学的优良传统,既要重视加强口算算理的教学,让学生会算,更要舍得花一定量的时间,采取合理有效的形式,促进学生积极进行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奠定学生的数学思维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陆丹毓.《计算教学更应该关注什么》.江苏教育,2007年6月;
[2] 顾祥斌.《计算的“彩色”教学》.基础教育课程,2006年10月;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10-19
中学生如何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09-04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08-03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07-29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08-17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阶段性小结10-02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任忠燕09-23
如何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12-07
如何提高文秘的写作能力06-28
如何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