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考试重点总结

2024-06-18

物联网考试重点总结(精选5篇)

1.物联网考试重点总结 篇一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开放课题管理办法

一、总则

根据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原则和目标,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作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实验室的主要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设置相关科研课题。

实验室的开放课题设置基于“开放、创新”原则,面向国内外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其它科研单位,支持国内外同行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倡创新,公平竞争。

实验室对开放课题实施严格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其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科研工作的强化与补充功能。

开放课题的经费管理,需严格遵守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关于经费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开放课题的设置、申请与评审

实验室于每年12月初发布申请指南,结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科研任务设置课题。每年12月实验室集中受理开放课题申请,申请书须于12月31日前提交实验室。

项目执行时间一般为1年。

开放课题的申请者一般应是在职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或已获博士学位人员,能独立承担研究课题。同一内,每个人只能申请一个开放课题。

申请人须认真填写课题申请书(附录一),并由申请人所在单位(具有法人资格)在申请书上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

实验室组织有关专家对课题申请书进行审批。每年3月底前公布审批结果,并将结果通知本人。次月底完成计划任务书的签定。批准立项的课题从当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三、开放课题承担人的权利和义务

课题承担者在接到开放课题批准通知后,应尽快作好开题的准备工作,撰写计划任务书(附录二),阐明课题的科学意义、可行性、进度计划,并核实本实验室现有设备是否满足课题要求。

开放课题承担人每年应以实验室客座人员的身份,在实验室工作不少于3个月,以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开放课题承担者须按要求每半年提交一次课题进展报告,由实验室组织对报告进行审查并提出评审意见。

课题承担者需在每年的12月15日前向实验室提交当年发表的论文、论著、成果鉴定证书、成果获奖证书的复印件和论著,供实验室在《年报》上公布。

课题执行过程中,如需改变或推迟计划,课题承担人须提前向实验室提出书面申请,阐明原因并征得实验室批准。

课题研究若偏离原计划方向,或不能按计划执行,实验室将予以指正,不服从者,实验室有权撤消课题或终止资助。

开放课题承担人所在单位与实验室共享开放课题的科研成果。如:数据图表资料、模式、发表论文(包括未正式发表的论文预印本)、技术报告、专利等。科研成果须与结题验收报告一起提交实验室存档。在学术刊物/会议发表的论文应把实验室作为工作单位之一标注,否则不能列入该开放课题的科技成果。具体要求详见开放课题的成果署名方式。

课题完成后,实验室将组织有关人员对课题进行验收或评议。验收通过后,可开具结题证明。课题结题应于课题结束后三个月内完成,课题承担者应向实验室提交课题档案,包括研究工作总结、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以及相关的原始资料、经费使用决算等纸质和电子材料。逾期不按要求提交者,取消今后申请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的资格,并通报其工作单位。

承担开放课题的研究人员,结题验收时须提交至少二篇发表在重要学术会议或核心刊物(或待发表)、标有实验室为主要工作单位之一的论文。

四、开放课题的经费管理

课题的各项开支均应按时在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财务处报帐和结算。课题结束后,课题研究人员应及时作出经费使用决算。

课题经费的各项开支标准,均需严格遵守国家科研经费管理规定以及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财务制度的要求,按照规定要求严格执行。

项目经费于课题被批准后的一个月内一次性拨付到位。

五、开放课题的成果署名方式

对于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作者应把实验室的名称和作者原单位名称并列署名,要求如下:

 中文: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7  英文: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IOT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AS, China 对于出版的著作,在扉页上应注明“由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

对于鉴定成果,应将实验室列为该项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

六、开放课题奖惩原则

对在执行期间无故未按计划要求开展工作,或研究结束期满后未提交至少二篇发表在重要学术会议或核心刊物(或待发表)、标有实验室为主要工作单位之一论文的,视为不合格。2年内不接受其对开放课题的申请,在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上通报并通知本人。

未通过验收或评议结题的课题负责人,不得申请新的课题。

七、附则

本办法由实验室负责解释,自2015年1月1日开始执行。

2.物联网考试重点总结 篇二

近几年,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基于状态的预警和基于预警的管控已经成为企业HSE管理工作新的发展方向。

1 目标及范围

以油田公司HSE管理体系为指导, 以安全文化建设为载体, 以物联网等技术为手段, 建立危险场所安全预警与管控平台, 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降低物的不安全状态, 实现油田公司领导提出的让管理者和员工“转变观念、培养习惯、提高能力”的要求, 全面提升重点危险场所本质安全管控水平。同时, 以滨海储运库为试点, 完成平台的试点应用。

通过本项目实施, 建立油田公司、二级单位、站库三级预警与管控平台, 实现各级安全管理、安全监督人员的对现场监督的穿透式管理, 实现现场预警、报警信息的实时发布, 满足全方位、全天候监控需求;对站库现场的重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预警, 对重点区域油气泄漏、烟雾、火焰进行预警、报警;对进入站库人员、车辆和特种设备进行监控, 实现对“三违”现象进行报警和预警。

2 建设内容

通过对站库的重点危险区域、区域内设备设施和人员行为等各种实时信息的采集, 并对其进行存储和人工智能综合分析, 实现对站库安全状态的预警、报警与管控。

2.1 数据接口

建立图像信息采集接口, 满足现场视频监控系统的接入需求;

建立设备运行参数采集接口, 满足与现场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需求;

建立人员及设备出入站信息采集接口, 实现与门禁系统的集成需求;

建立与大港油田其他HSE在用信息系统的接口, 满足平台全面集成需求。

2.2 数据存储

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机制, 满足油田公司、二级单位、站库现场三级管理需求, 支持平台正常、稳定运行。

2.3 智能分析

通过智能分析对储罐区、原油处理区、原油稳定区等危险区域的输油气管线原油泄漏、烟雾、火焰进行预警和报警;

对原油储罐罐顶的冒顶、原油泄漏、烟雾、火焰进行预警和报警, 对罐壁壁厚腐蚀程度进行智能分析并预警;

对危险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实时故障分析, 并进行预警报警;

对现场施工进行图像分析, 自动识别施工人员“三违”现象并警告和报警;

对出入口人员、特种设备进行资质、劳保穿戴的合规性验证和分析, 违规报警。

2.4 平台功能

采用表格、曲线、图形和图像多种方式, 提供实时信息的直观展示及统计分析, 包括人员、车辆、特种设备出入情况、重点设备运行情况及预警、报警情况;

提供预警和报警的管理功能, 利用声、光、rtx等方式对预警、报警信息进行提醒, 建立标准的响应流程实现信息的实时推送, 同时实现对问题的全过程跟踪和场景追溯;

提供人员信息管理功能, 实现对站库内部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的资质及培训情况统计分析;

提供违章管理功能, 实现对违章行为的统计分析;

提供日志管理功能, 实现系统的用户操作行为的记录、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

提供按用户角色的个性化定制功能, 建立分级别和岗位用户界面, 满足各级管理的需求。

3 平台达到的技术指标

罐顶、管线、容器泄漏, 烟雾、火焰24小时, 365天监测预警;

采集信息集中存储;

站库现场安全生产状况可通过仪表信息、图像、声音等实时传送到各管理部门;

现场突发情况、安全预警信息、安全事故等实时推送给相关人员。

视频分析

1) 实现了原油泄漏、烟雾、火焰的识别和预警、报警, 并且经过了测试验证。

2) 管线泄漏的预测和分析、设备故障预测和分析软件已经完成, 当系统存在设备及管线的基础数时便能实现对管线泄漏和设备故障的预警。

3) 设备运行参数的阈值的预警、报警分析软件已经完成, 目前已经能够对异常实时数据值发出预警和报警信息。

4) 出入口的穿戴智能分析处理过程已经完成, 能够自动识别违规穿戴并报警。

4 经济效果及分析

通过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实时管控, 减少或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 减少安全隐患, 减少事故发生率, 使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更有保障;通过对设备的监控和预警、报警管理, 使设备一直处在安全的状态, 杜绝事故的发生, 大大减少事故处理的费用;促进安全文化的建立和发展, 强化了本质安全的基础, 促进了安全文化的发展, 重点危险场所安全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将会大幅度的降低, 潜在经济效益巨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减少人力成本, 现场人员的巡检频度减少, 使得现场岗位人员的工作量有所减轻, 可以更少的值班人员做同样的工作。项目实施后减少现场1/4的工作人员, 经济效益显著。

5 结束语

本系统是用现代物联网技术解决重大危险源安全预警的问题, 同时也是大港油田到目前位置在油田物联网应用领域涉及数据链最大、接口最多、业务环节最多、与油田业务结合最紧密的应用系统之一。从技术层面上它是由多种技术的集合体, 包含多种厂家的不同设备, 接口众多, 传输的数据是异构数据且数据量大 (接近目前网络带宽的极限) , 对各种技术本身和不同技术之间的协同要求较高;从业务层面上, 它解决的是油田安全管理的前缘技术问题, 即重点危险场所安全预警和监督管理, 无论是从油田安全管理理念和管理操作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挖掘。本系统的主要数据流是视频数据, 大规模并发访问虽然厂家经过了大量测试, 但在油田还没有经过真正大数量用户访问过, 处理视频流需要消耗一定的CPU和内存, 大量视频流在油田网络传输, 对油田的部分网络系统、终端计算机、乃至信息中心的计算机系统都可能带来一定的影响, 如计算机反应速度变慢、网络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带来的终端浏览页面打开速度迟缓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油田网络系统的实战型检验。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解决油田勘探生产等业务领域的问题, 提高其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 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多部门、多专业、多方面人员的相互配合和衔接才能够顺利完成, 衔接和配合等组织管理层面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项目的成败。

摘要:重点危险场所安全预警与管控平台是为了解决重点危险场所的重点危险区域及危险部位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进行实时识别并提前警告的全区域监控平台, 为了增强安全工作效率, 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而建立的科学化技术平台, 最终实现现场安全的可控, 保障油田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本文对SOA主流技术理念、架构体系和管理体系进行了综述, 以大港数字油田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为例, 详细描述了SOA架构的实施策略及实现方式, 并对大港SOA实际应用进行了, 对SOA在大港数字油田建设下一步深入应用进行了规划。

3.物联网概论学习总结 篇三

基于未来对物联网技术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了提高自身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专业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各方面的知识需求,参加了本次高等学校教师网络培训《物联网概论》课程。

本次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介绍了物联网的定义、基本架构及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它的基本架构从底层到顶层分别为传感网络、接入网络、中间件、应用层。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嵌入式技术、纳米与微机电技术、分布式管理技术。

二、提出了物联网教学面临的矛盾与需求 物联网教学面临的矛盾与需求主要包括:舆论炒作和应用迟滞的矛盾、局部供给规模化与社会需求碎片化的矛盾、技术供给分散化与需求一体化的矛盾、法治、技术、安全与管理等的不配套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人-机对话与物-物对话间的矛盾、标准化建设滞后的矛盾。

三、总结了物联网知识体系构成,并提出了《物联网概论》课程设计原则

物联网知识体系主要由功能体系、系统体系、技术体系、信息体系、标准体系、指标体系构成。《物联网概论》课程应从通识角度给予介绍,相关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掌握传感器、微处理器、嵌入式技术和相应的软件技术,无线通讯、高频设计、低功耗、无线传感网络以及3G无线网络设计等技术。

四、指出了《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难点,并给出了课程改进方向 教学难点:各类基本概念、基本标准与基本协议。

改进方向: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模式、启发思考与探索;面向国计民生,“感知中国”是物联网教学突破的途径。

五、强调了物联网属于信息化领域,重点对EPC标识体系进行了讲解。

对EPC标识体系的学习主要要求掌握EPC标准体系、了解EPC编码策略和设计思想、掌握EPC编码转换方法。

六、介绍了物联网基础技术,对无线网络技术及其标准和自动识别技术进行了重点讲解 物联网基础技术主要由传感器技术、MEMS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网络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定位技术。

七、通过讲解具体的教学案例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展示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建设物联网实验室的必要性

基于微创新的物联网应用课程中列举了几个具体的教学案例:一卡通教学设计、实验实训室建设案例、实验箱开发案例。提倡以鼓励学生为主的兴趣教学法。通过介绍物联网工程实验室的功能(教师进行科研创新、院系举办竞赛活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学生进行基础教学课程实验)来提出建设物联网实验室的必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我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有了系统的认识,并了解了物联网在智能楼宇、智能交通、节能环保、食品卫生、精致农业等众多领域中的应用。两位老师讲解内容全面,理论联系实际,既讲解了物联网理论知识,又提出了课程教学中的思路与方法,给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本次培训中,我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与其他院校各位老师进行交流,收获了很多东西。

4.物联网工程设计押题总结 篇四

1选填大空(题号加粗为大概率考点)

01)物联网的三层分层体系结构包括:(感知层)通过无处不在的末端感知网络搜集信息;(网络层)通过融合化的网络基础通信基础设施传输信息;(应用层)通过智能化的应用服务体系实现智能处理和服务; 2)3)可行性研究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物联网工程应用的特性:

可扩展性(网络性能不受规模的影响);可伸缩性(不因为物联网功能实体的失效而导致应用性能急剧劣化)。一致性(要求可以跨越不同网络的互操作特性);透明性(物联网应用不依赖于特定的物理网络); 4)常用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包括:功能分解方法(将一个系统看成是由若干功能构成的一个集合,每个功能又可划分为若干个自功能,一个子功能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若干个更小的子功能。体现了“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思想。);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一种从问题空间到某种表示的映射方法。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信息建模方法(从数据的角度来对现实世界建模。)和面向对象方法。

05)按作用距离分为密耦合标签(作用距离小于1厘米)、近耦合标签(作用距离大约为15厘米)、疏耦合标签(作用距离大约为1米)和远距离标签(作用距离为1~10米甚至更远)。

06)按主动性分为只读被动标签(该类标签只能编码一次,编好的信息不会改变,但无须提供电源,只能被RFID阅读器读取,而不主动发送消息)、读写被动标签(嵌入标签中的已编码信息必要时可以被阅读器修改,其他特征同只读被动标签)、半主动标签(该类标签能使用被嵌入的专用电池提供的能量来向标签写入数据)和主动标签(基于被嵌入电池提供的能量可以实现向另外的主动标签或阅读器发送数据)。7)I 物联网工程的安全性主要从六方面考虑。

数据机密性(要求所有敏感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都要保证其机密性,不得向任何非授权用户泄漏信息的内容,是网络重要的安全需求;提供机密性有多种方法,包括从物理保护到让非授权者无法理解的数学算法等;); II III IV V VI 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鉴别,指的是保证在网络中传输、存储的完整,数据没有被修改、插入或删数据新鲜性(强调每次接收的数据都是发送方最新发送的数据,以此杜绝接收重复的信息,目的是防可用性(指尽管存在可能的突发事件(如停电、自然灾害、事故或攻击等),计算机网络仍然处于正鲁棒性(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各种安全性攻击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即使某次攻击行为得逞,该性能也访问控制(要求能够对访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用户进行身份确认,确保其合法性,防止非授权用户读除,目的是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没有任何改变;); 止重放攻击;);

常运转状态,用户可以使用各种网络服务。); 能保障其影响最小化;); 取、写入和删除数据;)

2.选填小空(题号加粗为大概率考点)

01)物联网的主要特征包括: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

02)物联网工程系统(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的八个阶段可分为:可行性论证与分析、工程需求分析、总体方案设计、系统功能设计、设备选型、系统集成、单元与系统测试、管理与维护等。3)列举物联网工程开发生存周期的相应开发文档: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开发说明书;用户需求分析说明书(含需求规格说明);总体方案说明书(整体设计规格说明);系统功能说明书(系统功能设计规格说明);单元测试分析报告;组装测试说明;用户手册、操作手册与维护手册。04)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5)物联网工程需求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需求分析;技术需求分析;安全需求分析; 06)结构化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来构建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07)C/S软件体系结构是基于资源不对等,且为实现共享而提出来的,C/S体系结构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数据库服务器)、(客户应用程序)和(网络)。三层C/S体系结构将应用功能分成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三个部分。浏览器/服务器(B/S)风格就是上述三层应用结构的一种实现方式,其具体结构为:(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08)提高模块质量在于提高模块独立性。模块的独立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定性度量,(耦合)和(内聚)。耦合衡量不同模块彼此间相互依赖的紧密程度。耦合要尽可能低。内聚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之间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内聚要尽可能高。

09)设备选型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扩展性)、(可靠性)、(可管理性)、(安全性)、(QoS控制能力)、(标准性和开放性)、(厂商的选择)等方面。

10)设备选型的基本思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扩展上有余。11)电子标签选型的考虑因素有哪几个?

在设备选型中,对于电子标签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工作频率;(2)作用距离;(3)安全要求;(4)系统发射功率;(5)存储容量;(6)多标签同时识读性;(7)标签的封装形式。012)ZigBee主要技术特点

(1)低功耗(2)低成本(3)时延短(4)传输范围小(5)数据传输速率低(6)数据传输的可靠性(7)安全性好

13)物联网工程逻辑网络设计过程主要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

(1)确定逻辑设计目标(合适的应用运行环境;成熟而稳定的技术选型;合理的网络结构;合适的运营成本;逻辑网络的可扩充性能;逻辑网络的易用性;逻辑网络的可管理性;逻辑网络的安全性等;);(2)网络服务评价(涉及服务质量和安全);(3)技术选项评价(包括通信带宽、技术成熟型、连接服务类型、可扩充性、高投资产出等).014)物联网工程逻辑网络设计中,典型的三层分层结构包括: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 15)物联网工程物理网络设计阶段中,物理层技术选择原则包括: 可扩展性与可伸缩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恢复性;安全性;节约成本; 016)物联网工程中数据处理的特点包括:海量、多态、动态、关联。

017)关于数据中心的等级,在国内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2)中主要从机房选址、建筑结构、机房环境、安全管理及对供电电源质量要求等方面对机房分级,可分为 A(容错型)、B(冗余型)、C(基本型)三个级别。

美国标准TIA-942《数据中心的通信基础设施标准》中主要是根据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可用性(Availability)”、“稳定性(Stability)”和“安全性(Security)”分为四个等级:TierI(基本数据中心),TierII(基础设施部件冗余), TierIII(基础设施同时可维修), TierIV(基础设施故障容错)。18)海量数据处理技术中的数据挖掘技术主要包括

(1)数据预处理;(2)数据挖掘;(3)挖掘结果的评估与表示。

几种常见数据挖掘功能包括:① 关联规则;② 分类和预测;③ 聚类分析;④ 离群点分析; 19)应用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原则:合适性、结构稳定性、可复用性、可扩展性等;

20)用户界面设计中用于提高易用性的8个界面设计原则是:用户界面适合于软件的功能;容易理解;风格一致;及时反馈信息;出错处理;适应各种用户;国际化;个性化。

21)用户界面设计中用于提高美观程度的设计原则有:合理的布局、和谐的色彩; 022)评价模块设计优劣的三个特征因素:

“信息隐藏”、“内聚与耦合”和“封闭——开放性”。其中“内聚与耦合”是评价模块独立性的重要依据。23)物联网产业链主要包括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运营与服务商、用户等7个环节。24)系统集成项目的特点

①多学科合作。②具有创造性。③质量不可控因素增多。

25)物联网工程系统测试的过程包括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组装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 3.名词解释(红色为大概率考点【押】,小概率出现名词在第五章51,54,57)

3.1物联网:物:硬件感知,用于信息获取;联:媒介传输,保障信息交互;网:软件服务,用于信息融合智能计算。

3.2两化融合: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国家“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强调“企业信息化,信息条码化”。

3.3 物联网工程:是对各种物联网技术进行综合集成与创新研究及应用的一个整体框架与应用规范。3.4系统测试(System Testing)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网络等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

3.5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模块化的目的是将系统“分而治之”。

3.66LoWPAN:IPv6 over Low-power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基于IPv6的低功耗无线嵌入式网络,特点:全球唯一的IPv6的地址,低功耗、可休眠、无路由、组网自由等等。

3.7数据融合技术:利用计算机对按时序获得的若干观测信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评估任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技术。

3.8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技术:数据挖掘采用人工智能和统计的方法从大型数据仓库中找出普通数据查询中隐含的趋势性信息,供决策参考。

3.9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通常是指可以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和管理等功能的基础设施,一般含有计算机设备、服务器、网络设备、通信设备和存储设备等关键设备。

3.10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工作原理就像人脑综合处理信息一样,充分利用多个传感器资源,通过对多传感器及其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多传感器在空间或时间上冗余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则来进行组合,从而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3.11系统集成(System Integration,简称SI)就是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3.12系统集成商(System Integrator)是指具备系统资质,能对行业用户实施系统集成的企业。

3.13 Bluetooth是一种低成本、低功率、近距离无线连接技术标准,是实现数据与话音无线传输的开放性规范。

3.14 ZigBee是一种低功率、低数据传输速率、低复杂度、低成本的双向无线网络通信标准,是专为远程监视和控制应用而设计的。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适合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中,同时支持地理定位功能。

4.其他大概率小题(只看重)

4.1“中国制造2025” 实现制造业升级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 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产业变革,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等10大领域,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

4.2物联网从应用的角度可以分为(监控型)如视频监控、环境监测;(查询型)如远程抄表、物流查询;(控制型)如智能交通、路灯控制;(扫描型)如手机钱包等类型。

4.3物联网工程的目标是以工程的管理方法为指导,集成已有应用平台,建设相关领域的物联网应用; 4.4 微波射频标签 写入距离要小于识读距离,因为写入要求更大的能量;

4.5物联网应用层共性的安全需求包括:对操作用户的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对行业敏感信息的信源加密及完整性保护;利用数字证书实现身份鉴别;利用数字签名技术防止抵赖;安全审计等;

4.6软件结构模式有C/S(客户/服务器)、B/S(BROWSE/SERVER)、层次结构(上下级层次结构、顺序相邻的层次结构、含中间件的层次结构)4,7 5,简答

5.1 物联网总体设计的五层体系结构

业务层(包括管理应用程序,相关的商业模式和其他业务。);

应用层(在处理层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处理过程层,并使物联网的发展广应用); 处理层(处理层主要存储,分析和处理从传输层接收到的对象的信息); 传输层(负责传导通过各种网络的加工中心从感知层接收到的数据);

感知层(通过各种传感器感知对象的物理性质并转换为数字信号,这些信息这是更方便的网络传输。)。5.2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工作过程

n个不同的传感器收集观测目标的数据;

对传感器的输出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变换,得到相应的特征矢量;

对特征矢量进行模式识别和处理,完成各传感器关于目标的说明,用到的识别方法可以是聚类算法、自适应神经网络方法,或者其他能将特征矢量变换成目标属性判决的统计模式识别法等; ④

将各传感器关于目标的说明数据按同一目标进行分组;

利用融合算法将每一目标的各传感器数据进行合成,得到该目标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

利用多个传感器获取关于对象和环境全面完整的信息的关键主要在于融合算法,因此,多传感器融合系统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融合算法。

5.3 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异同: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本质都是控制,从对信息源到信息发布的控制,再到信息加工计算。差异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数据获取方式,互联网是(由人工方式获取),物联网是(通过自动感知方式获取);第二,互联的对象,互联网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联,物联网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第三,实质,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共享),物联网实现(信息的智能处理)。5.4物联网工程逻辑网络设计过程主要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

(1)确定逻辑设计目标(合适的应用运行环境;成熟而稳定的技术选型;合理的网络结构;合适的运营成本;逻辑网络的可扩充性能;逻辑网络的易用性;逻辑网络的可管理性;逻辑网络的安全性等;);(2)网络服务评价(涉及服务质量和安全);(3)技术选项评价(包括通信带宽、技术成熟型、连接服务类型、可扩充性、高投资产出等)

5.5.系统集成的本质与关键: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一个大型的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集成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集成及不同厂家产品选型、搭配的集成,系统集成所要达到的目标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部件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系统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性能匀称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的系统。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是解决系统之间互连和互操作性问题,这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6.应用论述(题目答案自己找)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进行应用软件系统设计(20%)

5.木材学考试重点总结 篇五

绪论

什么是木材学

木材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木材的优缺点

第一章 树木的生长与木材的形成 木材是怎么命名的 树木哪两种生长方式 木材怎么形成的树干的构造(由外到内)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区别 第二章 木材的宏观构造

木材有哪些宏观特征,怎样识别木材 早晚材,心边材的区别 第三章 木材细胞 木材细胞的生成木质部细胞(初生木质部 次生木质部各个来源)

木材细胞(纺锤细胞射线细胞及来源等)形成层细胞哪两种分生形式

细胞壁结构有几层 那一层最重要及微纤丝角度

细胞壁的结构特征(纹孔螺纹加厚)第四章 木材的显微构造 针叶材 阔叶材的构造区别 第五章 木材的化学性质 纤维素的化学性质

分子式 分子结构 特点 晶胞 结晶区 非结晶区 吸湿性

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的区别(书中表格)木质素结构单元

木质素的三种分布(针阔)第六章 木材的物理性质

概念平衡含水率纤维饱和点自由水 吸着水 化合水 吸湿解吸的原因 木材与水分的关系 直流导电的原因因素 介电常数原因 热学性质 热导系数

第七章 木材的环境学特性 木质环境学定义

调温调湿特性及影响因素

木制家具为什么受欢迎 第八章 木材的力学性质 黏弹性

蠕变松弛注意看图 六个影响因素 第九章 木材缺陷 三大类缺陷各有哪些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 填空题 选择题 简单题 论述

备注:这是最后一节课老师说的所有的重点,基本上就是这些了,对于参考资料上的有不全面的大家自行补充。总的来说木材学就一个字:背。。背的多就考的好。考前当学霸幸福一寒假上网一时爽期末火葬场 100642是最棒的!!大家加油哦。。

郑涛

上一篇:略论草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下一篇:趣味看图写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