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体化实施总结(共10篇)
1.教学一体化实施总结 篇一
《建筑CAD》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总结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建筑工程职业岗位技能,也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课程教学团队对《建筑CAD》课程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建筑CAD》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经过两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这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鉴定考核的需求
我国已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成立了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专家委员会,逐步制定了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建立了健全的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考核和管理机构,每位上岗职工都必须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还要参加本专业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等级证书,由此可见鉴定考核贯穿于每位职工的职业生涯。
(二)现场的需求 各行各业都相继采用了世界相关科学和技术领域最新成果和装备,采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越来越多。设备的淘汰越来越快,建筑行业亦是如此,一线技术工人接触的都是越来越先进的思想和设备,尤其在对一些大而重要的建筑施工项目上。这就要求施工一线的骨干、技术工人才不但要掌握超前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做到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一体化”。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院校合作来满足建设需求,将新设备、新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快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三)教学的需求
各类职业院校把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高质量地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很好的满足了上述需求,成为了当今职业院校首要的教学模式。二、一体化教学方法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为中心转变。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是: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构成一体;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教育客体主体化和学习主体客体化,“教、学、做”融为一体。
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紧紧围绕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目的,以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线,采用课题、模块的方式组织实施教学,突出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体化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已明确了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学习起咨询和辅导作用。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实训中心以先进的生产设备,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做法,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实训中心营造的职业氛围,更有利于达到学生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一体,集多媒体、活动教具、计算机网络、动态仿真软件等的综合运用于一体,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小组讨论为一体,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和实践捆绑在一起,教学方式灵活机动,淡化理论和实验环节的界限,将要讲授的内容通过教学仪器、配套设备,现场展示或演示出来。理论通过实验获得理解,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得到领悟。课堂上学生身临其境,教师讲解直观、详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其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内涵相当丰富,既包含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法、引导法等),也包涵教学设备一体化、教材文件一体化等等,只要合理规划、精心设计,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建筑CAD》课程简介
《建筑CAD》课程是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课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组首先对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施工员的要求进行调研分析,对两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度剖析。《建筑CAD》课程以培养学生建筑行业从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体现工学结合的思想,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开发和研究,按照相关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开发与工作实际紧密相连的任务体系,围绕任务编排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发与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课程。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课程强调职业性、实践性、协作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操作技能和技巧,强调学生如何做以及如何做的更好,淡化为什么这么做,理论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度,淡化理论分析,强调理论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体验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成就感和探索的快乐。课程组不断地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并以活跃的教学思想、锐意的改革精神、开拓创新的意识,提出“教学重点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并以此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变革、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进程的量化管理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融入了新技术和新知识,具有先进性,内容更加新颖,信息量增大,富有时代气息。
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上,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进程,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实施实验教学和虚拟仿真教学。实验教学以指定题目与自拟题目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硬件搭建的实验平台与以软件构建的虚拟实验环境有机协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使教学体系立体化,教学环境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四、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理念
课程教学应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行业导向、工学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建筑制图知识的能力和职业素质。坚持能力本位观,以模块(项目)为载体构建内部结构,以任务为中心构建教学内容结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 从岗位能力标准与课程标准融合原则的贯彻,来进行《建筑CAD》课程设计,以突出专业基础课程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具体思路如下
1、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充分发挥由职业教育专家、专业教师、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一线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研究讨论,制订用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实施的岗位能力标准,把岗位能力标准融入课程中,建立课程标准。
2、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讲授基础施工制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工程实际应用的情况,带学生到施工工地现场参观建筑施工的实际图纸对照施工,讲到楼梯绘制时,结合我校教学楼各处楼梯的设臵情况,讲授楼梯平面的绘制和剖面图的绘制,学生易于接受,容易掌握。
3、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的应用,尽量减少数学推导过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简化学生的认知过程。
4、采用项目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加强教学方法研究,个别难点教学单元课程组组织集体备课。
5、合理选择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既考虑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又考虑相关知识向课外延伸及拓展和基础知识的巩固,利用实验过程进一步化解教学难点。
6、在实践教学方面,为配合《建筑CAD》这门职业基础课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毕业前考取国家CAD二级证书证和施工员,造价员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加强了建筑CAD实训。通过建筑CAD实训,正确使用常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掌握常用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机绘图操作操作,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生经过建筑CAD实训后,对建筑形体的认识更加清晰,有利于后续课程师生间的相互交流。
五、课程教学目标
依据对企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调研和学生就业情况反馈,本课程以施工员、造价员、绘图员、工程监理为工学结合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建筑施工现场操作技能。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
(一)职业技能目标
1、会正确使用Auto CAD绘图软件;
2、能绘制简单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建筑详图并且可以阅读其内容;
3、具有查阅建筑行业展业图集的能力;
4、具有对简单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建筑详图的分析以及翻译能力;
六、采取的措施
按照“工学结合”的总体思路,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确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讲、学生的学习、动手操作、实践训练、考核评价融为一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的实施这一教学模式,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将实训教室与授课教室合为一体,从教学场所上保证“教、学、做、训、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2、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讲课内容与实践内容合为一体,并编写了自编讲义,从内容上保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一体化教材编写的原则及要求
一体化教材的开发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与以往相比进行系统的改革。
一体化教材的开发必须要有理论基础作为依据,要从实际出发
2.教学一体化实施总结 篇二
所谓“教学案一体化”, 就是老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一体化。它是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 以教材为依据, 结合各年级学生年龄段的实际, 由教师再整合各种资源, 自己动脑、动手编写的, 供教师讲课和学生学习共用的准教案、准学案。
1.必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价值观和“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无穷潜力, 都具有创新能力。
2.必须体现“全面依靠学生”的学习观: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 更是教育资源, 我们必须用好这个教育资源, 并让它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课堂上各个环节, 都需要学生全员活动, 而不仅仅是少数学生的参与。
3.必须体现引领者———教师“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学观:教师不能霸占课堂, 强占时间。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引导者、启发者、点拨者、评价者、激励者, 要牢记“少教多学”的思想, 要沉得住气, 尽量少讲。
4.必须体现“以学评教”的评价观:在对“教学案”的定期研讨中, 我们把对课堂的评价作为“教学案一体化制”一项重要的内容之一。
首先, 活动面积要最大化, 学生的参与度是否高, 最好无一遗漏。其次, 活动方式要多样化———写、画、演、谈、动, 听、说、读、写、议。再次, 活动状态要激情化, 师生精力集中, 情绪饱满。然后, 活动质量要高效化, 其中包括课堂问题价值度、智力开发度、倾听专注度、学生评价质疑礼节度、学生讲解流畅清晰度、记忆牢固度、思维知识拓展度等。最后, 活动结果要达标化, 教学内容的达标率、达标程度如何。这些都纳入了师生对教学案的反思评价中。
二、“教学案一体化”的组织管理
(一) “教学案”的备课组织
1. 首先由各年级各学科的备课组长安排好教学进度, 其
中还包括测验安排、试卷讲评、习题讲评时间, 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分配备课任务, 确定每课的主备教师, 再按照教学进度分配给各位教师教学案的编写任务。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 选择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程序, 精选教学内容, 形成“教学案”初稿, 此为一备。
2. 完成初稿后, 由备课组长再次组织大家共同讨论修改,
主备教师记录每位组员提出的修改意见, 活动结束后, 主备教师按集体意见修改形成共性的“教学案”交审核人审查, 同时将记录组员意见的初稿一同送交分管行政, 由分管领导审定, 形成正式文本, 此为二备。
3. 上课前一天将“教学案”发至每一位学生, 既是预习, 也是作业。
任课教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 理清教学思路及上课流程。教师必须结合本班情况, 进行课前的个性化备课, 此为三备。
4. 第二天师生共用“教学案”实施课堂教学后, 教师应写
出课后记, 用于下一阶段教学内容的补充, 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 进一步提高完善“教学案”。教龄5年以下的教师, 必须每篇教学案后都有教后记, 教龄5年以上教师, 每周至少有两篇教后记, 提倡篇篇都写, 此为四备。
(二) “教学案”的流程设计
教学案的操作流程融合了先学后教、导学导练、当堂达标、问题教学、反思性教学等多种理念, 集合了备课组教师集体的智慧。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三种: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复习课包括:自主梳理—重点研讨—巩固训练—归纳总结—达标检测五个环节。讲评课包括:整体总结—错题研讨—自主矫正—补偿训练—达标检测。
1. 学习目标:
本栏目根据新课程标准,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确定本节课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目标, 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形成强烈的目标意识。
2. 预习导学: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或设置台阶, 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独力看书、自学、思考、探究, 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有一个初步了解, 发现问题, 完成第一次教学。
3. 自主合作学习:
根据学习目标, 借助教材、媒体, 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本节内容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图形、基本方法等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结束, 同组同学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异组互补讨论。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 典型例题精析精讲:
教师精选典型例题, 课堂精析精讲, 归纳规律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每道例题后配置一道基本练习, 例题分析结束后随堂训练, 达到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的效果, 完成第二次教学。
5. 目标达成检测:
为了了解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选取适量和一定“质地”的题目作为课堂教学反馈练习, 使教师做到“胸中有数”, 题目设计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或是联系中考试题等。根据学生的达成率做出相应处理, 为下一节备课“留个底”, 同时对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进行评析, 当堂解决不留“后患”, 从而完成第三次教学。
6. 延伸迁移:
要求延迁训练, 拓展思维, 提升运用能力。教师要调动学生思维, 进行变式训练。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考, 研讨解决, 共享成果, 拓展知识面。
7. 归纳总结: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 由教师或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总结, 可以是知识回顾, 也可以是谈体会收获等。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 结合教材内容, 把“谜”底揭给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知识理论。
8. 作业布置:
教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下节课内容完成的任务, 布置学生课后完成巩固性作业, 主要是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题型, 以留给学生创新空间。
9.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且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科学、有效地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缺憾。我们要求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教学经历进行再认识, 其中包含对“失”的反省, 也包含对“得”的归纳。
三、“教学案一体化”的提升要素
“教学案一体化”是一种可操作性的“生本教学”理念, 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教案, 是基于自主学习的学案, 是基于校本研修的方案。虽有一定的操作范式, 但并非意味着拿来急用。任何简单套用和机械模仿都有可能使之“固化”、“走样”。在实践过程中, 我们特别强调教师对教学案运用中的关键要素或关键问题作理性思辨, 作针对性的构建, 因而它需多元素的支撑, 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
(一) 科学设计教学案的结构和栏目
一份好的教学案, 必须要有好的结构和栏目。因此, 每学期开学时, 各备课组首先对教学案的栏目设计都注意创新, 既保留传统教学案的精华, 又注意与学生实际和新的教学思想相结合。教学案栏目除了传统的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知识回顾、知识结构等栏目外, 还可新添与合作学习有关的栏目, 像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问题遗留, 教师点拨等, 给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合作学习留下充足的空间。每一份教学案实际上都要集中集体的智慧, 力争份份成为精品教学案。
(二) 强调教材的同时, 加强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提到教学资源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教科书、教参等文本资料, 其实这些只是教学资源中的一部分。教学资源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因此在“教学案一体化”进程中, 我们要求在认真备资源时, 不仅要备知识点 (重点、难点) , 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方法、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要备书本这些传统的“文本性”材料, 还要备网络上的有关教学资源, 即“超文本”材料;既要备书本知识、还要备教师经验、学生体验和生活常识;不仅要重视教材上预设的结论性、事实性, 更要重视师生积极探究而生成的新知识。
(三) 高度重视达标检测和反馈, 关注学困生
在使用教学案一体化过程中, 我们要求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完成教学案的达标检测。达标检测是指对全体学生当堂达标情况的全面检查, 就是随堂形成的测评。达标检测一般采用口头测试、书面测试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和尽可能丰富多样的练习方式。如:快速问答、多媒体小检测、小组讨论等。这样既满足了同学们的表现欲, 又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知识水平也提高了一个层次。教师收取批改时, 要多关注及重点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 并根据学生答题时存在的普遍问题, 进行矫正, 使其达标。
(四) 精心打造教学共同体
1.“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模糊性前景变清晰可见, 充分唤醒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它的核心是学习, “自培、自求、互听、共存”是组织学习的核心理念。通过实施以理论学习为引领, 课堂研讨为抓手, 案例研究为策略, 组内成员相互促进影响为纽带, 形成教师“个体反思+集体渗透+专家引领=整体提升”的学习组织形态。
2.“师生学习共同体”:
通过“师生学习共同体”中互补互需的运行机制, 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共同体在教中学, 在学中教, 不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共同体受教, 通过共同体主动地学, 不断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受教”与“自学”两方面能力的增强。
3.“学生学习共同体”:
它是落实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 通过它学生不但能提高学习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还能相互交流、讨论, 共同提高。
3.技校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篇三
关键词:技校 一体化教学 学生培养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
一体化教学模式,指将理论和生产实训相结合进行教学,侧重点在于对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体化教学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和实训相互分离的不足。教师由“单一传授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型”向“主动创新型”发展;教学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中讲授”向“教学工厂、理实一体”改变;教学方法由“板书、讲解”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转化。
这种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宗旨,所授理论知识都是用于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学生为了掌握操作方法、完成工作任务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正符合了职业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要求,也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技校学生形象思维好于逻辑思维,实训学习优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强于动脑能力。在技校教学过程中如再沿用理论讲授和实训教学分开的做法,将很难实现技工教育培养目标。在整个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训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设定先后顺序。通过一体化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1.化难为易
在技校传统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竭尽全力进行抽象理解。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更辛苦,最终效果也不明显。若将理论学习融入到实际工作训练中,充分发挥现场的感观性,通过学生对实物的观察或在技能训练中反复练习理解,比较容易接受理论知识,容易实现培养目标。
2.化繁为简
技校传统学习方式是经过庞杂的理论知识学习后,才能进行实训操作,而这些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并非全部用到,即使用到,学生也因为忘记又要重新学习,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也使学生感到学习理论知识没用的错觉,容易产生恶性循环。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紧密结合,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始终学习最适用、最先进和具有针对性的知识内容,节省了学生学习繁杂理论知识的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3.化零为整
传统技校学习方式将理论与实训割裂开来,忽视了工作内容的整体性,同时也忽视知识与工作的联系,学生无法实现知识的迁移,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一体化教学模式则把理论与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设计成各阶段的工作任务。为完成工作任务,学生会主动分析问题,探究事物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整体化链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步骤
一是课程一体化,即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构成一体;二是教师一体化,即理论课教师与实训课教师组合为一体;三是教学场所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训车间整合为一体;四是评价体系一体化,即学生学业成绩与满足高技能人才标准的社会评价体系融合为一体。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需开发一体化课程,培养一体化师资,建设一体化车间,形成一体化评价体系。四项基础条件缺一不可。
1.一体化课程的开发
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载体。一体化课程源于某类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习,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笔者学校在进行一体化课程开发时,首先通过企业调研,召开企业专家咨询会,综合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和就业市场的需求,把企业各岗位工作内容转化成典型工作任务,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行业职业标准和学校实际条件并考虑技能训练成本等诸多因素,制定各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体化课程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为学生提供未来从事该职业必备的知识与技能。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把培养方式分为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职业拓展三大类,按照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任务等内容分配教学学时,并按职业能力发展由低到高进行课程排序,有效地改变了以往进行课程设置时只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忽略工作态度、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的弊端。
2.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施一体化教学得关键还在于有一支技高一等、艺高一筹的专业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师指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地教会学生本领的教师。针对目前技校教师理论与实训相分离的现状,打造理实一体的师资队伍已刻不容缓。根据笔者学校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送出去学习,派送骨干教师去国内外知名职业院校深造,学习新理念、新文化、新技术和新教法,提升教师的理论层次和水平;二是请进来送宝,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教育专家来校授课和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建设、教学水平和课堂管理能力;三是引进来充实,招聘教师时优先选用企业优秀专家或外校优秀教师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提升行业专家在教师中的比例;四是进企业锻炼,每年都要组织教师到企业学习,让教师充分了解市场、企业文化及用人需求,并加强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3.一体化教学环境的营造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一体化场所,所以一体化教学车间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笔者学校在营造一体化教学环境时,把一体化教学车间划分为学习讨论区、实施任务区、工具摆放区和作品展示区等部分。在学习讨论区,设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进行实用理论学习,可以自由摆放的桌椅方便学生听课或讨论问题,可供使用的参考书和网络方便学生查询资料等。学生在学习讨论区接受工作任务,并进行讨论,确定工作方案和进行工作成果交流等活动;在实施任务区,按照企业环境进行设计,设有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位,学生在此区领取材料,根据确定的工作方案完成工作任务;在工具摆放区,放置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各种工具;作品展示区摆放学生的优秀作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
4.一体化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现代教育质量观认为教育质量是教育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评价和考评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笔者学校在构建一体化质量评价体系时,改变了传统的以课程成绩评价为主要载体、一考定终身和教师说了算的单一静态化、主观性的评价模式,探索出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关注学生职业成长,形成了由学生、家长、政府、社会、教师共同参与的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体现职业化特征与实践性特色、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成就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多元化动态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为技校培养出适应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素质良好的技能型人才提供衡量标准。
实践证明这种以工作任务为主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培养综合能力为重点、以多元评价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技校学生认知规律和技工教育发展趋势。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一次通过率,从传统理实分开教学时的8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95%以上,并且工作态度、团队精神等职业素养有了较大提高。
4.实施模块一体化教学教育论文 篇四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式模块教学研究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应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尽可能真实的职业环境,探索适应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骨干专业课程实施模块式教学的改革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教育部确定的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从99级开始,全面实施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以CBE理论为指导,以岗位能力为导向,构建由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实施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标准和模块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这一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高居学院各专业之首。
一、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特点
1.模块课程的开发
模块课程的开发主要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几门课整合为模块课程的开发。我们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把汽车构造、汽车运用、汽车维修3门课程整合为汽车使用技术。打破原有教学体系,把原来三门课程中的有关发动机、底盘和电器的工作原理、构造、使用和维修等内容穿成一条线,重新整合为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汽车电器原理与维修3大模块。3大模块分为18个子模块,如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模块包含发动机拆装、机体零件与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等6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都包括“五单”,即:学习资料单、技能单、信息单、作业单及评价采用考核单。各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明确。在教学方式上,按“五单”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每个子模块均采用集中与分组讲授相结合、集体指导和个别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最后进行学习评价。
二是单门课重新整合的模块课程学习包的开发。比如。汽车电控系统结构与维修模块、汽车自动变速器结构与维修模块、电喷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模块等重要专业课,其应用性很强。我们对该类课程也进行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尝试,首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岗位进行社会调研。分析岗位能力需求,依据需求将课程目标分解成若干项技能,每项技能划分出若干个子技能,每个子技能按照必需够用原则确定知识点,开发出学习资料单、信息单、技能单、作业单、考核单,即模块课程的学习包。教学过程中,采用模块式现场教学,围绕“五单”进行技能训练。
2.采用小班现场教学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主要采用现场教学形式,这种形式替代了过去由不同教师、不同部门承担课堂讲授、实验、实习的分离式授课方式。采取边理论边实践一条龙的形式,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为一体。学生将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实践训练,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
教学中,每个班级将分成4个模块学习小组,分别由4位教师授课和指导。上课时向学生发放:“五单”。学生的学习内容分课上和课下两部分。其中。学习资料单介绍学生在每个子模块中应知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单则介绍每个子模块学生应会实践项目的训练要点,以上两单分别作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信息单则介绍一些相关的专业拓展知识和新技术,作为课外补充知识;为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学生课下应完成每个子模块对应布置的作业单;考核单是用于考核及评价学生对每个子模块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用试卷库。分为理论和技能两部分可实现教考分离。
3.执行严格的学习评价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评价采用“限低不限高”的原则进行。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点考核(30%),实践技能考核(60%)和学习态度考核(1O%)。无论理论考核还是实践考核,均实施教考分离。只有构成模块课程的各子模块的成绩均通过,该模块课程才能通过。不及格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进行补偿训练,直到考评合格为止。这是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力图达到100%通过率的目标的具体体现。
4.提高设备利用率
为了增加学生训练的机会,缓解实训用设备的压力,该专业采取“早七晚六”办法授课。即将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学生分成两个批次,早七点到中午十二点一个批次,下午一点到晚上六点一个批次,这样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解决了仪器设备和场所相对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师资相对短缺的问题,使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顺利推开。
5.采取灵活排课方式
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连贯性较强。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采用整周上课的方式进行。因为每门课程的子模块数量不同,每个子模块内容含量又有差别,所以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无法像正常上课那样学期初完成排课。为此,学院对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课程采取单独排课方式,每周排一次课,挑选学院最优秀的教师对模块内容统一进行理论知识讲授,周五下午进行子模块交叉考核,其他时间按小班(模块小组)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这种灵活讲课的方式,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6.以“职业能力训练证据包”为依据核发技能证书
我院是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第185号站,可以直接实施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获得“双证书”的比例,真正实现将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接轨,我们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中的理论考核要点融入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信息资料单”中,将技能考核要点融入到“技能考核单”中,并编写了“职业能力训练证据包”,用来记载学生已掌握的技能项目,作为核发高级、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证据。教师把考核结果详细记载在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证据包”中,完成项目达到“职业能力训练证据包”内容的90%时,核发汽车维修工、汽车检测工和汽车电器维修工等工种的高级工证书:达到80~,4时,核发相应工种的中级工证书。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这种以“职业能力训练证据包”为载体,将技能鉴定和技能考核结合起来,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避免了重复考核。提高了学生的“双证率”。 7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网络辅助教学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结合
为了实现学生自主或协作的学习,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师自主开发了专业教学素材库、课件、网络课程,其中一门为省级精品课程。我们把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学习资源挂在校园网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学生可在网络教学信息资料室上网自主查询,获得与学习相关的学习资料。实践技能训练由教师事先演示的方法改为先让学生观看标准的操作过程录像,然后再进行模仿演练,最后由指导教师辅导纠正,检查学生掌握情况。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作业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自测习题,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自我测试;一部分为主观习题,学生可通过登录网络教学平台来完成,也可以按普通作业形式提交。
二、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效
我校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模块式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获20黑龙江省高校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本专业近3年的学生入学平均报到率、平均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均排在各专业前面。
1.教学设施得到了改善
为了更好地完成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学院投资购置了大量实验实训设备。如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新上汽车综合A级检测线一套,液压实验台及相应教具多台套。购置车辆近20台,举车机4台,教师制作了4台整车教具,组装了20台发动机,还制作了相关的拆装工具和固定支承架等。
2.教师队伍的“双师”水平得到了提高
模块一体化教学区别于传统的教学。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院要求教9币系统地、全面地掌握专业实用和前沿知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学院有计划安排及自身努力。本专业的“双师”教师比例已经超过80%。
3.模块教材建设得到了加强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把“五单”中的前“三单”修订出版为正式的模块教材,还自主开发了《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原理与维修》等10本特色模块教材。并将纸版教材、网络课件和电子教案三种不同形式的教材组织成立体化教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1)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中,以发动机拆装为突破点;在汽车电路原理与维修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中。以电路原理及整车电路配线为突破点。课堂讲授内容,学生能看懂。操作中用得到,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中,当学生在前几个子模块学习基本训练达到一定水平后,教师组织学生亲自动手修理发动机,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在修理发动机时,从发动机解体、清洗、鉴定、决策修理项目、提出购件计划、零部件采购、补整、试装、总装、磨合、试车直到竣工交接等,都由学生亲自操作。要求一点不能出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起组织和指导作用。由于任务具体,目标明确,学生能认真阅读资料单、技能单,认真查阅有关技术资料。严格执行修理质量标准。经过一系列操作,发动机点火启动,同学们非常高兴。很有成就感,整个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结合工作实际,在学习中教师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组成“问题群”。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不断给学生提供新的学习内容,运用启发式或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通过“问题群”中问题的逐步解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一体化实施总结 篇五
盐技师院[2012]1号
关于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在全省技工院校开展“创示范专业、讲精品课程、做名牌教师”活动的通知》(苏人社发[2010]32号等文件精神,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创建高水平示范性重点技师学院,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高端定位,服务诚信,需求第一”的办学理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高端引领,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为动力,以校本课题开发研究为基础,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不断创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为技工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总体目标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体化课程改革和职业功能模块课
程体系建设的指导下,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需要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四大工程”,建立一支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名牌教师为主体的“一体化”师资队伍;积极探索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多媒体教学、仿真模拟教学,加快课堂与车间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建成一批能够满足示范专业、重点专业教学需要的一体化教学场所;改革评价内容与方式,构建融知识、技能、职业素质于一体的过程化评价方法。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一是全面改革教学内容。以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念为指导,认真研究学习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坚持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岗位,开发以企业用人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实际工作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标准。300人规模以上的专业,二年内必须全面实施一体化教学;二是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推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师生共同在实训场所(专用教室)围 2
绕工作项目(任务),实施边教、边学、边做的情景化教学,使得讲授、演示、练习、讨论、自主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录音录像、仿真模拟、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使专业基础课模块全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职业能力课程、能力拓展课程全面实施一体化教学;三是大力开发一体化教材。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当前性的原则,研究教材市场,聘请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教材编写工作。教材主编必须深入到企业参与企业产品研发、了解企业生产过程、掌握产品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将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转换为教学项目与教学任务。省示范专业、重点专业三年内实施校本教材90%以上;四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积极组织教师开发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课件,拍摄企业生产现场并制作成光盘,通过网络视频播放或进行课堂教学,实现软件资源共享;根据专业特点建设资料库,编写学生工作页,运用校园信息化系统实现网络课程教学,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建设专兼职教师资源库,实现教师资源共享。
(二)提升一体化师资队伍。全面推进师资轮训工程。每年有计划安排教师出国进修、到高校深造、下企业锻炼。十二五期间,300人以上规模专业全部建成省重点专业,专业教师轮训一次,省名牌教师1人,一体化教师比例100%;不断完善教师考评方法。教科研积分考核中充分体现教师岗位进修、企业锻炼的成果,教 3
学工作量充分体现一体化教学的计算比例,教学质量充分体现一体化教学的评价指标,教师职称评聘充分体现一体化教师评价分值,逐步形成专业课程教学必须由一体化教师担纲的良好氛围制;改革一体化教师的考评。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一体化教师必须要承担一体化教学任务,每年下企业时间不少于1个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要不断适应技术革新、工艺改进。要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专题报告、示范课、公开课,切实提升职业能力。
(三)完善一体化教学场所。完善一体化教室场所。在现有一体化实训室的基础上,增加成果展示板、网络系统、工具资料陈列柜、电脑等设备设施,根据专业需要新建部分必须的一体化教室,满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完善工厂化学习场所。通过冠名办班的校企合作模式,在企业内部建设教学场所,学生在产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同步提高知识、技能与素质;完善学习化工厂场所。在校内建成模拟生产车间或直接加工企业产品。通过引企入校产品加工、工学结合与定岗实习,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经历和积累工作经验的环境,对技师班推行导师制或一对一的师徒制,逐步实现人才规格与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对接。要利用局域网进行远程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现场的视频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创新一体化评价方法。加快开发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 4
方法。随着一体化教学的不断推进,要改革原来理论教学、实习教学分别进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创新一体化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开发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法。一体化教学采用过程性考核与能力素质综合评价的方式,要改革“理论考试+技能测试+论文答辩”的评价形式,将学生工作业绩、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等重要指标纳入评价体系,真正体现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加快开发校企共同培养的评价方法。教学过程中采用过程性考核与能力素质综合评价的方式,即依据学生每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项目(由工作任务组成)→每门课程(由工作项目组成)→全部教学内容(一体化课程体系)完成的情况进行考核,工学结合、定岗实习由企业对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评价,学生最终能否达到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由技能鉴定部门进行考核评价,从而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途径等方面进行全面发展。
四、工作要求
2009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先后开发了预备技师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和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已在全国组织试点推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先后下发了“创示范专业、讲精品课程、做名牌教师”的活动和“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施意见”,推进一体化教学、提升内涵、提高质量日渐成为教学改革的主题。根据建设国家示范学校的要求,“一体化、三合一” 5 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两年内建成,这既是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全院上下必须要高度重视,加强学习研究,加大改革力度,打造新的办学特色。
(一)坚持项目推进制度。每个系确定一个主要专业,每年列一项,坚持项目化推进。按照市场要求抓紧专业建设,依照工作任务以课题建设的“六个阶段”有序实施重点课题建设,技师培养层面确保开发一个成功一个,努力提高办学软实力。
(二)坚持校企合作制度。在校学生都是企业未来员工,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就是企业的岗位任务。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始终围绕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这个主线,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在教学计划中要充分体现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堂教学、工学结合解决教学条件不足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技师(预备技师)专业必须要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等关键举措解决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综合课题训练。
(三)坚持专家指导制度。2009年承担的部级课题《电气维修预备技师(技师)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的开发已取得的成功经验;2009年探索开发的8个校本课题为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2011年组织7个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认真总结其经验与教训,专家组指导对课题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及时指导,适时解难,保证了课题建设难中求进、好中求优。全面 6
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必须坚持专家组指导制度。
(四)坚持以点带面制度。教学改革是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教学系要充分进行市场调研,认真分析系部教师现状、专业建设现状、企业需求现状,针对系部教学改革的实际,集中全系优质师资进行科研攻关,开展课题研究。根据学院总体要求明确一个专业先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其它专业。要鼓励教研组和专业教师在具备条件或通过努力能够具备条件的骨干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以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成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教学主管部门、各教学系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专家组、课题组。专家组由校内资深教学人员、教学主管部门负责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相关高校教授组成,主要负责立项评审、方案制定、人员培训、项目推进的督查指导。课题组由教务教研处、科技开发处、教学评估处、成教中心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中教务教研处负责制定规划、硬件投入、师资培训,科技开发处负责立项审批课程开发、教学试点、专家评审,教学评估处负责相关评价的有关工作。
(二)经费投入。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根据必要性、先进性原则,结合示范学校创建所需,年投入不少于300万元;在课程体系开发上设立专项资金,年投 7
入不少于100万元;在师资培训上优先安排一体化,年投入不少于50万元。
(三)奖惩激励。一体化课程体系研发直接关系办学的实力,关系培养专业的质量,关系创建高水平重点技师学院。各教学系要认真组织研究专业建设方案,有序实施,鼓励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勇挑重担,争当教学改革的先锋。对一体化教学方面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除按教科研相关奖励外,提高一体化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比例;优先申报副高以上职称;每个专业完成校本教材且试用后给予3万元左右奖励。
6.教学一体化实施总结 篇六
××中学大力实施以导学、展学、固学、拓学和评学“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
“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传统教学教师的“独霸课堂”、满堂灌,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强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坚持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基本原则,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高效提问、贯穿学教的教学思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量力而行,稳步推进。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专家引领。一方面邀请省内外课改专家到校为一线教师做专题讲座和课改示范课;另一方面,由学校业务领导对本校一线教师做校本培训,更新观念,推广成功的演练课经验,为深化课改纠偏引路,确保课改能健康发展。二是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课改实践和尝试。自启动课改以来,学校为教师推进课改搭建平台,做到人人参加、各个上阵。每学期做二至三节课改演练课,做到课前有导课,课上同组教师全员听课,课后领导同行认真评课,课后有反思,并写好二次教案。三是制度保证。学校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课堂教学改革奖励措施》,对在课改中大胆尝试,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在评定职称、评先选优、一评三考和提拔干部工作中给予优先考虑。
7.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篇七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首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理论与实践在人员、时间及空间上脱节严重, 专业技术课多数停留在讲授法, 而用讲授法来讲解实践性强的课程如车工工艺、机制工艺、数控编程与操作等。只能是纸上谈兵。如讲授车刀的刃磨、车刀的对刀和程序子菜单时, 老师很难讲, 学生很难接受,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效率低下。
其次, 由于部分专业实训教学设备价格昂贵, 学校购置能力有限, 学生独立动手实践机会少, 大部分教学内容只能在理论讲解, 实验是演示性的, 操作是仿真性的, 实际上机操作是限制性的, 导致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大。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体化教学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采用模块式课程体系, 以岗位生产训练为主线, 由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教室, 围绕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学、做、练等方式来完成对学生理论、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 可以按照科学性原则、梯次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及规范性原则开发一体化课程。
(一) 一体化课程内容
每个典型任务的内容都由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加工工艺和技能技巧训练部分组成。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数控技术专业 (车方向) 将课程整合为6大模块:
零件的钳加工;零件的普通车床加工;组合件的加工与装配; 数控车编程与模拟加工;零件的数控车床加工;产品的质量检测。 原则上每周一体化课程的课时安排为20学时, 其余时间可根据专业整体要求, 补充安排其他课程。不再单独安排专业基础课, 相关内容根据一体化课程实施需要分解融入具体的模块中, 体现学以致用的课程理念。
(二)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体化教学是将专业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融合;将演示、讲授、实验、操作示范、训练、指导等教学活动进行一体化实施;将教室、实验室、实训场地、训练器材等教学资源进行一体化配置;将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等岗位要求一体化培养, 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化的新型教学形式, 采用一体化教学的六步法 (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 进行学习和任务分配, 在学习工作站中完成工作任务, 学习工作站是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为一体的职业 (专业) 学习场所, 学习工作站必须服务于学生学习活动, 学习工作站的环境布局设计应有特定的针对性 (即教学区、资讯区、工作区、工具区、展示区) 。主要教学手段: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式教学法等。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与评价
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强调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学习与工作过程, 根据其教学形式和教学环境的设计, 每接收一个新的任务时, 让学生能自主的按照一体化教学的六步法进行学习和任务分配, 在每个任务结束后, 各小组派一名组员上台展示本小组在该工作任务中的收获及成员表现, 同时和其他小组对比的优势和劣势。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学习任务综合评价表》分别从社会能力、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及工作成果方面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各项工作任务的表现, 评价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学生职业能力测评内容包括职业能力测评和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两部分。
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条件: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必须要落实相应的保障条件, 具体来说就是人、机、场、材、制等五个条件。
一是人———教师, 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因此教师的综合能力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条件及核心要素。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教学业务能力以外, 还需具备:
1.对本专业所有专业课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有全面的了解;
2.能承担本专业相应专业模块和胜任核心模块的理论教学工作;
3.具有本专业相应的操作技能和指导能力;
4.具有企业相关专业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
一体化教师是理论扎实, 技能精湛, 能有效地将理论融入实践教学之中, 能胜任本专业模块的理论与技能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二是机———设备, 设备数量和质量要足够, 一体化教学对教学环境、设备数量和先进性有相应要求。
三是场———教室, 包括实训室、教学中心、实训基地等。一体化教室应具备理论教学区、技能训练区和教学准备区三个基本功能区。
四是材———教材, 在形式上是实验手册与课本的一体化, 是行业规范与课本的一体化, 是操作流程与课本的一体化。一体化教材的基本要求是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统一, 通过应用性任务的学习,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行业岗位要求, 把教师、学生、课程、设备等教学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是制———管理体系制度。确保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管理制度和过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必要性,课程内容,实施及评价
参考文献
8.“一体化”教学的研究与实施方案 篇八
一种教学模式是否合理有效,就要看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是不是能够满足企业对此类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可以概括成“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设置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由具有理论实践综合能力的一体化教师,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完成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一体化教学
目前中职生普遍文化素质低下,他们大多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能力尚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整堂课从头到尾讲授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尚可接受,而大多数同学听起来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在教学理念上,应根据目前学生的现状,顺其自然,加强形象思维教学,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同学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就业技能。
二、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阻碍了中职校的改革和发展
随着中职校改革的深入,学制的缩短,特别是理论教学时间的不断压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集中实习分别进行,而且由教务、技能两个科室安排、考核和管理,这就出现了部门独立,理论教学与技能实习脱节。
三、一体化教学能推动教材的改革
目前有些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市场严重脱节或滞后,而且实用性不强,而一体化教学凸显了形象思维教学,这就要求教材的侧重点要转移到操作技能上来,要求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这就要求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舍弃一些烦琐冗长的理论,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与管理
一体化教室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硬件条件。首先要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其次是学校应重视一体化教室的硬件建设,加大投入,把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工作纳人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学校还应该加大对一体化教室的管理力度,使一体化教室发挥最大的作用。一体化教室面积要足够大,基本设备和常规设施要达标,安全设施要到位,做到“规则、制度、管理责任人名单”上墙。
五、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
除了实施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外,相信每名教师都能深刻地体会到“双师型”教师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都在不断地思考尝试如何更好地成为一名“双师型”教师。技工学校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办学思想,这样的教学机制在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还能使其得到全面发展。要求所有的理论教师均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带领学生进行实操练习。
六、教材的完备
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保证是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在开发教材过程中,立足于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立足于满足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和专业技能发展的需要。
七、实施一体化教学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其教学过程是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实际的。它既结合了学生的特点,亦突出了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指导性的计划,在教学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实现了高效教学,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规律和原则,符合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能有效地发挥我院的教学资源优势。
9.教学一体化实施总结 篇九
机械加工技术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组
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总结报告
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开始于2012年9月份。《数控编程与技能训练》、《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CAD》、《机械制图》六门核心专业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两个学年的教学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成果总结如下:
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一体化系统建设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一体化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多媒体资源库建设、校本教材建设和一体化教学。
1、一体化实训室建设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建设,完善了下列一体化实训室。
⑴普车实训室功能:本实训室主要承担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实训,可完成教学大纲中的轴类工件、套类工件、盘类工件、成形面工件、螺纹的加工等实训项目教学计划,通过实训,学生能够具备独立完成中等复杂零件加工能力;同时,本实训室还可以开展对外加工服务。
设备:普车实训室现有CA6140普通车床28台、摇臂钻床1台、M1412型万能外圆磨床1台、B6085型牛头刨床1台、400型砂轮机4台,各种工量具等配套完善,以上机床设备均为生产型设备。
⑵数控实训室功能:数控操作综合实训。可进行数控车、数控铣中(高)级工的基本技能训练,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编程技术。
设备:数控实训室配备了10台数控车和2台数控铣,还配套配臵了1个数控仿真模拟机房。
⑶钳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现有高级钳工桌35台,每台钳工桌安装有台虎钳两台,配备有锯弓、平锉、半圆锉、三角锉、榔头、划针、样冲、圆板牙绞手、90°直角尺、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刷子等量具、工具和清洁用具等;实训室还有台式钻床四台、手电钻60把、二氧化碳保护焊1台、氧气焊两套、切割机1台、落地式砂轮机2台、划线平台等相关钳工实习实训工具。钳工实训室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机械加工、数控、焊工专业钳工实训课程的需要以及满足学生获得钳工中级证书进行钳工技能培训的需要;钳工实训室可进行锯削、锉削、钻削、錾削、切削、攻丝套螺纹、钻头刃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钳工技能,让学生具备一定钳工技术,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过硬的基础。
⑷焊工实训室:主要功能:本实训室主要承担焊接技术专业学生实训,可完成教学大纲预订的堆焊、平焊、横焊、立焊等实训项目教学计划,通过实训,学生能够具备独立完成中等复杂金属构件加工的能力;同时,本实训室还可以开展对外加工服务。设备简介:
焊接实训室现有交流弧焊机10台,直流弧焊机5台,气焊气割设备3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 2台,可容纳40人同时实训。各种工量具等配套完善,以上焊接设备均为生产型设备。
⑸多媒体教室:各实验车间分别都建设了多媒体教室,能同时满足两个班级的教学。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多样化,如多媒体的应用,现场教学,启发教学,任务引领教学等,课堂周围就是实物,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无论在课堂上还是下课后,学生都能接触实物,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理论教学也比较容易进行,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多媒体资源库建设
机械加工专业课程内容包含大量机械各部分组成、零部件等的结构及原理图、装配图和零件图。传统的挂图或幻灯片可以增加直观性,但是静态的,只能反映零部件的一个侧面,缺乏整体效果,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妨碍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识、理解和掌握。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构建具有机械加工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系统的资源库:
⑴搜集一些车钳焊相关的视频录像并配有文字和讲解内容,便于课堂教学。⑵利用FLASH软件制作一些动画将机械的各部分主要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特别是机械制图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直观性。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教学。
⑶从网络上获得相应的各种有价值的素材,加工和整理,形成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资料。最后形成辅助机械专业教学的简练的、实效的教学资源库,使得教学事半功倍。
⑷整理收集各门课程的期中、期末、中级工考试训练试题,形成系统的试题库,以便于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
3、一体化校本教材建设
过去中职学校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这样,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适用了,又没有现成的可用。我系根据实际情况,为了转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开展的一体化教学的大纲和计划都是教师自己制定的。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编写适合中职学生教学的教材,创建以技能操作为中心、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校本教材,并不断努力探索校本教材编写的新途径。如我校马少宇老师主编的《钳工实训教材》、赵金波老师主编得《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伍红军老师主编的《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等教材,给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4、一体化教学
以前的教学理论与实训教学分开进行,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教学自成体系,互不干涉。由于班级人数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无法穿插实施,一般在理论教学完成后,集中安排实训,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实物少,直观性差,专业知识不易理解,进入实践教学阶段,学生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教学效果较差。改革后,班级人数也少了,有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教室设在实训车间,理论课和实训课融合在一起进行,真正起到了教、学、做相结合,“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1.积极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近年来,国家为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每年都为职业学校免费培训技术骨干教师,我校要抓住这一机遇,2007年至2012年先后选派骨干教师利用暑假期间参加国家、省、市骨干教师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达30多人次。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认定)所需培训和考证费用,在教师取得相应证书后,学校给予报销;若经过培训不能通过考试或拿不到证书的,费用由培训教师自己承担。
2.通过校企合作建设 “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1)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顶岗实训,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学校将严格落实“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一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规定,制订详实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计划,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确定实习课题,到工厂企业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了解企业现代生产、管理过程,体验企业生产氛围,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完成实践锻炼任务,提高专业技术素质。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作为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凡不按规定参加实践锻炼的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不能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学校将加强对专业教师在企业实践锻炼的监督、管理、检查、协调等工作,每年评选优秀实践课教师,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2)从合作企业一线职工中选拔聘请能工巧匠、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
3.通过校本培训,储备专业实践教师后备力量。
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每年安排有专业兴趣、乐意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在我校实习实训车间由我校实习指导教师任教,进行初级培训,以老带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为下一步参加高一级的培训做好铺垫。
4.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 加大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要严格审查职业资格,更要严格专业技能的考核,切实把有知识、有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来。三、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
“教学改革,教师先行”,在基本理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理论基础是否扎实,技能操作水平的高低都会影响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的素质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他们既精通理论,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每一堂课前授课教师要安排好理论与实训的合理搭配,先由教师准备好实训器材,授课教师要对所讲授的内容明确无误,而且对所讲授的部件要多次进行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所讲内容了然于胸,教师本身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过程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进行。教育家福禄培尔说:我听,我忘了;我看,我知道;我做,我了解。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从做中学,这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中职生正值青春期,这个年龄的人对形象思维感兴趣,并且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有一种畏惧的情绪,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过教师们不断的探索,各个模块基本上都形成了适宜的“项目任务”,比如说普通车工模块以“哑铃”为工作任务,钳工模块以“榔头制作”作为工作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后,教师的讲课顺序可以先讲明基本操作的方法和技巧,由学生以自行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当学生遇到具体的问题时,再集体讲解或个别辅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效果会更好。以项目引导学生,可以方便地让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布臵的工作任务,一个人无法完成,只能通过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通过实践验证,一体化模块教学过程非常适合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进行 四、一体化教学的评价和考核
一体化教学采用多元化评价模式。在理论学习、技能实践、团队完成项目等学习活动中,教师有机会充分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从而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来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并且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诊断性的提出意见。评价的具体方法,可以采用考试、实验报告、谈话、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可以采用“自评、互评、老师评、家长评”等多种方法评价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激励学生。
在考试环节上,学生该课程的最后成绩由理论成绩、实践成绩两部分共同作为评价学生本门课程学习好坏的标准。这样既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起到考核检验的作用,还能判断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做出一个更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
10.教学一体化实施总结 篇十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总结
(2014年5月12日)
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本专业在专业课教学中使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已近一年多时间。通过摸索,我们逐渐感到中职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使一体化教学工作更加完善,特将本专业一体化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一、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
职业学校是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生产技能的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机构,办学体制改革对中职学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中职学校的改革深入,学制的缩短,特别是理论教学时间的不断压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形势要求,如何摆脱困扰,促进中职教育健康发展已迫在眉睫,因此,为使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职工的转变,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
明确一体化教学的目标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前提。一体化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技术型的新型生产一线人才,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一体化教学改革也是发展中职学校的动力。一体化教学所培育的学生是为了顺应了市场的需求,同时它也为学校今后的教学拓展了空间。全面推进教学一体化改革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需要、提高社会声誉、加快学校发展的成功之路和正确选择。
二、建立适合本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机制
了解本专业的实情,制定适合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计划是很非常关键的一步。一体化教学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由于它涉及面广,前期投人大,工作量多,在短时间内难以顺利、彻底实施一体化教学工作,又因一体化教学要做到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因此不能将所有专业课程在同一时间都进行一体化教学。根据学校的实训教学条件,本
创建国家示范中职校
专业逐步推行一体化教学,首先我们在专业课《单片机原理》上实行一体化教学,待积累一定经验后逐渐进行了推广,推广过程中根据出现的具体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推行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专业部还及时组织老师进行观摩学习,使每一位专业老师统一了认识。接着本专业又陆续的开通了《PLC》、《机电一体化》、《电路》等课程的一体化教学。通过一体化教学,不仅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学生通过实训操作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的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也得到了充分激发。
三、营造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氛围
实施一体化教学工作之前,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才能真正实施好一体化教学。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牵扯面很广,绝不是几个人几分钟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通力协作,才能将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一体化教学的阻力既有来自教师方面的如教师长期以来养成的教学习惯,又有来自学生方面的,如学生对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此,在教师方面,系里多次组织教师统一思想并观看有关一体化教学的录像,然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展开一体化教学座谈会、研讨会。让全系教师充分认识到职业学校教学要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改革就没有活力。通过研讨,教师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把一体化教学提高到关系学校和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对待。教师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理念,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在学生方面,则是通过就业形式教育,企业信息反馈,邀请历届毕业生和校企合作的企业领导到学校演讲等,让学生明白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认识到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实施一体化教学是关键。本专业大力实行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方法是科学的,效果是明显的。
四、寻找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突破点
(一)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投资,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
创建国家示范中职校
一体化教学使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校积极调整办学思路,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综合实训场所,如学校近两年来先后投入了上百万资金引进了几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操作实训设备,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了本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工作。目前本专业在全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基本上均实行了一体化教学,全系的一体化教学工作已经开展得有声有色。形成了学生乐学、教师愿教、教和学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
(二)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训还是分割的。“双师型”教师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本专业采取专业教师下工厂企业工作,实习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的方法,大力培养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教师进修研究生,教师利用暑假到企业参观学习,亲身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另外,定期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提高教学技能。随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相信对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还将不断加大。
(三)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的大纲、计划和校本教材
过去中职学校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这样,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适用了,又没有现成的可用。本专业根据实际情况,为了转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开展的一体化教学的大纲和计划都是教师自己制定的。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编写适合中职学生教学的教材,创建以技能操作为中心、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校本教材,并不断努力探索校本教
创建国家示范中职校
材编写的新途径。如本专业卢静老师主编的《AOTCAD》、杜娟老师主编得《液压与气动技术》、白娟娟老师主编的《机电一体化》等教材,给系里的一体化教学提供了依据和支持。但是,还有许多课程仍然缺少大纲和教材,需要教师们克服困难自己编写,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取得更好的效果。五、一体化教学改革中的注意事项
为了把一体化教学改革做到更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系统性
多年来我国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最早的恢复高考制度。大规模培养留学生,应该说在20世纪80年代是走在全国改革开放之前的。对于中职学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而言,就需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保证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系统性。
(二)充分认识到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艰巨性
教学改革既涉及观点,涉及体制等,因此应充分注意到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从两个方面设计了改革的推进策略。一是自下而上,鼓励支持各地各校大胆探索,不断总结推广。二是自上而下,因为有的改革一个学校、一个地方做不了,它需要整体设计,全国统一考虑。因此们强调了试点先行,逐步推广。而这些对于职业学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上述理论同样适合。
(三)注意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协调性
中职学校应重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协调性。教学改革需要统筹考虑、分步推进,先行试点,动态调整。随着学校的电工、机电等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改革的顺利推进,本专业成立了由 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组成的一体化教学研究小组,制定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目的就是要完整地设计、扎实地推进,不断地解决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因此,一定要保证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一体化教学改革制度的协调性,努力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我校的一体化教学科学发展。
创建国家示范中职校
(四)提高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质量
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育人,职业学校目前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生产一线的实用性人才。一体化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单靠先进的设备和教师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保证一体化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本专业非常重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检查、评价制度,并通过学生座谈、教师座谈及其他有关途径,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事实证明,推进一体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需要、提高社会声誉、加快学校发展的成功之路和正确选择。
【教学一体化实施总结】推荐阅读:
关于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12-07
一体化班教学总结07-18
一体化教学工作总结09-19
D-1-3-4-2 一体化教学模式总结09-13
历史学科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01-12
教学案一体化实验回顾09-04
一体化教学模式反思09-08
“读写一体化”作文教学初探11-01
一体化教学法教案12-26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