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重点整理

2024-06-11

医学心理学重点整理(精选6篇)

1.医学心理学重点整理 篇一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有广义 和狭义之分。广义:研究比较心理发展、种族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

狭义:研究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和行为发生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儿童心理》注意没有“学”字)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Preyer,1842-1897)撰写的《儿童心理》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

3、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

何林沃斯:1930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纵向研究、横向研究、横向纵向交叉研究 整体研究、分析研究 个案研究、成组研究

5、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实验法

观察法:长期观察、定期观察;全面观察、重点观察;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

6、弗罗伊德的基本观点(精神分析学派)

*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核心思想: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无意识的本能;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意识结构;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道德)伦理原则 文明的产生与超我密切相关

本我由人的先天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和基本欲望组成,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难接近、最基本的部分。本我由快乐原则支配,按照快乐原则活动,即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得快乐、减少痛苦。本我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可以看作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

本我生而有之,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大。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他们无忧无虑,只追求基本需要的满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本我逐渐与现实世界接通,产生了自我。自我产生于婴儿早期,是人格中的理性部分,也就是人能够意识到的部分。它相当于外部的现实世界与内在的原始冲动之间的缓冲器。它抑制本我的冲动以维护儿童自身的安全,又根据现实的要求,保证本我的愿望得到满足。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懂得考虑行为的现实后果,这就是自我作用增强的表现。

在3~6岁时,从自我逐渐发展出超我。超我就是个人的道德我。良心是超我中对儿童进行惩罚、批评的部分,自我理想是儿童积极的雄心和理想,它要求儿童为这种理想而奋斗。超我是在内化社会道德标准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过强的自我容易让儿童变得自私,过强的超我则容易让儿童容易自责和过分谨慎,甚至发生心理疾病。相对而言,弗洛伊德更强调本我与自我的力量。3.人格发展阶段论

性本能表现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被称为“力比多”(libido)。5个人格发展阶段。(1)口唇期(0~1岁)

性感区是口腔。父母应满足儿童的基本需要,应及时喂奶,而不应过早断奶,否则容易造成“口腔人格”,没有得到满足或满足过度,里比多可能固着在口腔部位。(2)肛门期(1~3岁)里比多转移到肛门部位。儿童在排便和控制排便时会产生快感。他们经常有一种被动的冲动,按照自己的意志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手段。(3)前生殖器期(3~6岁)

里比多转移到生殖器部位,儿童从刺激生殖器得到快感。男孩会产生“恋母情结”(俄底普斯情结);女孩则产生“恋父情结”(伊莱克拉情结)。(4)潜伏期(6~11岁)力比多进入相当平静的时期,这时期儿童的典型特征是对性缺乏兴趣,男女之间界线分明,儿童主要与同性别伙伴玩耍。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青春期。超我进一步发展。(5)青春期(11或13岁~成年)

儿童在前一时期平静下来的冲动与能量又重新活跃起来,对性的兴趣剧增。这一阶段个体的重要任务是摆脱父母的控制,建立自己的独立生活,寻求同龄伙伴的友谊,试图建立长期稳定的性关系。

7、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新精神分析学派)

发展受到生物因素与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发展是克服危机的过程。人生可以分为八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危机 1.婴儿期(0~2岁):信任对不信任。

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2.儿童早期(2~4岁):自主对羞怯、疑虑。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怀疑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3.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主动对内疚。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标的实现。

4.学龄期(7~12岁):勤奋对自卑。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5.青年期(12~18岁):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感。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认同感,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诚实的实现。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7.成年中期(25~约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8.成年晚期或老年期(50岁~):完善感对悲观失望。主要任务是获得自我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8、华生的发展心理学思想(行为主义创始人)

环境决定论或教育万能论 1.否认遗传的作用

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教育万能论/环境决定论)3.教育观

(1)反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

(2)反对体罚儿童,应在形成行为时加强训练

(3)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身体技能习惯、发音习惯等

9、斯金纳行为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学派)

强调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主要观点:

1、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最基本的)。

2、强调强化(包括外部内部的)来控制儿童行为:育婴箱的作用、行为矫正。

3、强化控制理论利用于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10、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派)

核心:儿童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一)观察学习:指人通过观看他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是一种普遍的、有效学习。在替代强化基础上发生的学习就是观察学习。

(二)观察学习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动机作用过程

二、相互作用理论:行为、认知因素(最重要)、环境

三、自我调节理论

(一)直接强化:观察者的行为直接受到外部因素的干预。

(二)替代强化:观察者本身没有受到强化,在观察学习过程中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这种强化也会影响观察者行为的倾向。

(三)自我强化(最重要):自我强化是个体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方式来增强、维持行为的过程。

11、维果茨基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智力发展内化学说的最早提出者)

“最近发展区”思想: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与他人指导下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表示个体发展的潜力。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习的最佳期限:儿童学习任何知识或技能都有一个最佳年龄的问题,让儿童在最佳年龄里学习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1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同化、顺应、平衡、适应)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的质的不同阶段,他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 1.获得了客体永久性:所谓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依然认为该物体是存在的。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2.形成了因果联系。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皮亚杰以不同形式的运算作为划分阶段的标志。运算指一种内化了的可逆的动作,即在头脑中进行的可以朝相反方向运转的思维活动。或者说运算是指内部化了的观念上的操作。皮亚杰把前运算阶段又划分为两个亚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和直觉思维阶段(4-7岁)。

此阶段思维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早期的信号功能(1)表象符号——延迟模仿(2)语言符号 2.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

自我中心主义指儿童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 能从客观的、他人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的倾向。

3.思维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4.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儿童不能在心理上反向思考他们见到的行为,不能回想起事物变化前的样子。

(三)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1.获得了守恒性,思维具有可逆性

可逆性的出现是守恒获得的标志,也是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的标志。

守恒是指个体能认识到物体固有的属性不随其外在形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特征。

儿童最先掌握的是数目守恒,年龄一般在6—7岁,接着是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在7—8岁之间出现,面积和重量守恒在9—10岁左右,而体积守恒一般要到11-12岁以后。2.群集结构的形成

群集结构是一种分类系统,主要包括类群集运算和系列化群集运算。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分类和理解概念的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此阶段儿童虽然已实现了许多运算的群集,但是,这时进行的运算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对那些不存在的事物或从没发生过的事情还不能进行思考。

(四)形式运算阶段(12—16岁)

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的约束,能将事物的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进行。⑴青少年能够推论脱离现实的假想问题。⑵青少年期儿童的思维在灵活性和抽象性方面日益发展起来,并不是所有青少年都能达到灵活地解决问题的形式运算阶段。

1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类型

(一)横断研究(cross-sectionalresearch)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探究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在对时间跨度大的发展进行推断的研究中,应考虑同辈效应(cohorteffect,群体中一些年龄差异是由这个群体成长时的文化或历史差异造成,而不是真的由发展带来的变化).

其优点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展的年龄特征,而且由于能够同时对几个年龄群体进行调查测量,获得的信息量大,经济且费时短。缺点是,首先,横断研究设计所关注的年龄效应可能会与代群效应相混淆,分不清遗传与环境的作用;其次,由于在横断研究设计中每个人只在某个时间点上接受调查,因而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

(二)纵向研究(longitudinalresearch)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也叫追踪研究。

优点是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重视揭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因果关系,重视对心理发展机制的探讨。缺点有三,一是样本的流失;二是反复测量可能影响初试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三是花费大而且耗时,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的增多。

(三)系列交叉研究(serial-cross-sectionalresearch)

将横断研究设计与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的方法。选择不同年龄的被试并对其进行追踪。

优点:第一,它克服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各自的不足之处,吸取了它们各自的长处;第二该设计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的研究时间。发展心理学收集研究资料各种方法的突出特点

一、观察法

根据观察的场所,可以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1.自然观察法

在不加任何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然环境中被试的行为表现,对行为进行研究的方法。特点:自然、无干预。

2.实验室观察法

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控制设置某种情境,观察被试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表现。经典研究:安斯沃思(M.Ainsworth)运用陌生情境法,考察婴儿依恋的发展。

优点常常可以描述自然、真实的行为,生态效度较高;被观察对象处于自然状态时,可以在现场观察记录行为,比口头报告或问卷调查客观、全面、准确

缺点研究者想要观察的行为可能很少出现;有观察者偏差或“观察者效应”,即由于儿童意识到观察者的存在,而感到不自在,从而使行为发生变化;

儿童的行为不容易解释,儿童行为的背后可能有多种因素起作用。

二、访谈法

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口头交谈,来收集访谈对象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方面的数据资料,考察心理活动的规律。

特点:1.访谈者可以就被试生活的某些方面访谈,与儿童互动;2.提问可能是高度结构化或灵活的,具有研究目的和设计、实施计划。

经典研究:皮亚杰(J.Piaget)运用访谈法,考察了儿童思维的发展。

优点:1.较灵活,谈话双方可以随时改变方式,有利于寻找更多更有价值、更深层次的资料。使用面广,对儿童、成人甚至文盲都可使用。2.能有效地收集人们的态度、知觉、意见等心理活动的资料,还可以观察访谈对象在访谈过程中的表现,可以了解访谈对象的动机和情绪。缺点:1.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较复杂,不易量化,需要专业人士来处理;2.访谈者的观点、素质容易影响访谈结果;3.访谈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4.对于敏感性、隐私性的问题,不易获得真实的信息。

三、问卷法和测验法

问卷法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以获得心理研究活动的规律。

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具有标准化的施测和记分程序。

优点:(1)比较客观统一,效率比较高,标准化程度高,能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资料;(2)结果处理方便,容易量化;(3)费用低;(4)问卷不计名,质量有保障。

缺点:1.不灵活,题目制定之后不易改变;2.容易产生废卷,如请人代答、随便答题、漏答等常见问题;3.只适合于一定文化程度的人,使用范围受到限制;4.测验结果容易受到练习或个人主观性的影响。

四、心理生理学方法:通过精密仪器、设备,探测与行为相应的生理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电生理测量方法、脑功能成像方法等。

14、新生儿:出生到1个月时间,依靠皮下中枢实现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内外环境。

15、婴儿(0-3岁)动作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行走动作的发展、手的运用技能的发展(从整体动作到分化、从上部动作到下部、从大肌肉到小肌肉)

16、格赛尔(Gesell):成熟势力说(成熟与学习,成熟更重要),双生子实验

17、感知觉: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方面。感觉:视觉(4、5个月的胎儿已发展)、听觉(5、6个月的胎儿已发展)知觉:图形知觉(出生2天后可分辨人脸)、空间知觉(深度知觉——吉布森石崖实验:2个月可分辨,方位知觉,距离知觉)

18、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头尾律、近远律)

头尾律:人类个体从胚胎开始从头到尾的发展趋势。胎儿期以头部发育为主,出生时头部占全身长度的1/4。腿只占1/3。2岁时头占1/5,腿则占到将近一半。

近远律:人类个体发育是从近到远地进行,最初头部、胸部和躯干先发育,然后是胳膊、腿,最后是手脚。在婴幼儿期,胳膊和腿的发育仍快于手脚的发育。运动能力的发展与身体发育相似。

19、各种知觉发生的时间

1、形状知觉的发生发展在8、9个月以前就获得形状知觉;

2、大小知觉的发生发展4个月以前婴儿就具备了大小知觉的恒常性,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3、客体永久性的发生发展一般认为婴儿到8-12个月才有这种能力。

20、客体永久性概念:客体永久性是知觉恒常性的进一步发展,它指客体从视野中消失 时,儿童知道这客体并非不存在了。这已进入表象的范畴。一般认为婴儿到8-12个月才有这种能力。

21、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定义:

习惯化就是指由于刺激重复出现,反应会逐渐减弱。这时,人的注视程度、心率和呼吸频率都会减弱或减慢,表示兴趣降低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刺激的出现,又会导致较强的反应。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去习惯化”。

22、婴儿言语的发展:

各理论的基本观点、阶段(3)

1.强化说

代表人物:斯金纳

言语的获得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对言语的强化(强化依随)具有决定性作用 2.转换生成说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语言是利用规则理解和创造的;语法规则是生成的,婴儿先天具有某种语言获得装置(LAD),它可以将普遍语法转化为个别语法;每个句子都有其深层结构(语义)和表层结构(语音等),前者通过转换规则转为后者 3.模仿说

代表人物:班杜拉

婴儿主要是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学习)各种社会言语模式而获得言语的 4.认知说

代表人物:皮亚杰 言语发展,认知发展是基础和前提

语法发展的3个阶段

三个阶段:单词句阶段(1~1.5岁)电报句(1.5~2岁)完整句(2岁后)

情绪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5周左右,婴儿出现最初的社会性微笑(如对人脸或熟悉的声音),5周-3.5个月对人的社会性微笑不加区分;

6-8个月:出现陌生人焦虑(怯生); 6-7个月:出现分离焦虑;

7-8个月:表现出情绪的社会性参照能力。

23、婴儿的气质: 传统: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巴普洛夫高级神经学说:弱型——抑郁质;强而不平衡型——胆汁质;强而不灵活性——粘液质;强而灵活性——多血质 托马斯、切斯气质三类型学说

容易型:约占40%,生理活动规律,有节奏;情绪愉快;容易适应新环境,讨人喜欢

困难型:约占10%,难于抚养,烦躁不安,大声哭闹,爱发脾气,不容易安抚;生理活动没规律,不容易接受和适应新环境;

迟缓型:约占15%,反应缓慢,强度小;情绪低落、安静,愉快情绪少;对外界环境和事物适应较慢,慢慢活跃起来。

另外的35%属于中间型,往往具有上述两种或三种气质类型的混合特点

24、依恋的概念及其阶段及基本类型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着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

婴儿的依恋发展阶段(鲍尔比Bowlby,艾斯沃斯Ainsworth)

(一)依恋的发展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对所有的人作出相同的反应,无区分、无差别,没有表现出对任何人的偏爱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和选择性,对母亲偏爱,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亲近反应,对陌生人反应较少,不怯生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对母亲更为偏爱,母亲在身边时高兴,离开时哭闹;怯生,对陌生人感到紧张、恐惧甚至哭泣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二)依恋的类型(艾斯沃斯Ainsworth))

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反应,可以把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 回避型与反抗型又称为不安全型依恋 1.安全型依恋(约占65~70%,B型)

母亲在场时,以母亲为安全基地,进行自由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应积极;母亲离开时,感到焦虑、不安;当母亲回来时,寻求与母亲亲近,容易抚慰 2.回避型依恋(约占20%,A型)

对母亲在场与否不关注,母亲离开时不反抗和紧张,母亲回来时,也不理会,表示不略不显得高兴。未与母亲形成特别亲密的感情联结)3.反抗型依恋(约占10~15%,C型)

母亲离开时,警惕、极度苦恼和反抗,短暂的分离会引起极度的反抗。当母亲回来时,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也称为矛盾型依恋

另外,Main和Solomon提出混乱型依恋(即D型依恋),这是最不安全的一类依恋,在陌生情境中的行为杂乱无章,缺乏目的性、组织性,不一致、不连贯,行为是A,B,C三类依恋的行为不寻常的结合,亲近、回避、反抗兼有,有时行为怪异,如看到陌生人时转过头去,做出怪异举动,或者僵立不动。这类依恋常见于母亲抑郁和被虐待的儿童。

不同类型的依恋会产生相对持久的影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通常更为健康,而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相对消极

25、阿姆斯特丹的“点红测验”

他应用“点红”的方法,对婴儿进行了追踪研究,揭示了自我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游戏伙伴阶段”。6-12个月的婴儿把镜像当作一个游戏伙伴。

第二阶段:“退缩阶段”。13-24个月的婴儿开始对镜像表现出小心翼翼的行为。

第三阶段;20-24个月的婴儿有了稳定的对自我特征的认识,他能意识到自己鼻尖的红点,并表现出自我欣赏或困窘。

26、游戏是幼儿期(3-

6、7岁)的主要活动形式

27、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28、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P190

(1)霍尔的复演说(2)席勒—斯宾塞的剩余精力说

(3)彪勒的机能快乐说

(4)格罗斯的生活预备说

(5)拉扎鲁斯的娱乐放松说

(6)博伊千介克的成熟说

29、当代游戏理论: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儿童对游戏的喜欢也有潜意识的成分,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 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 2)皮亚杰的认知动力理论:儿童进行游戏是由其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来决定的,儿童在游

戏中可以认识新的事物,可以巩固和扩大已有概念,也可以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3)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

30、注意发展的基本特点:无意注意高度发展,而有意注意还在逐步形成

31、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

1)记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2)记忆,尤其是短时记忆的容量不断增加 3)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忆逐渐发展 4)形象记忆为主,语词逻辑记忆逐渐发展 5)自传式记忆的发展

6)

记忆策略和元记忆的形成与发展

32、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2.具有初步的抽象概括性;3.言语的作用日益增强。

33、幼儿思维:

自我中心:皮亚杰认为,前运算思维(2-7岁)最严重的缺陷是自我中心。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之外的他人的观点,他们认为,其他人理解、思考和感受世界的方式都与他们自己一样。(三座山实验)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造成儿童思维的刻板性和非逻辑性。泛灵论思维:由于幼儿自我中心地把人的意图赋予物理事件,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才出现泛灵论思维——认为没有生命的物体具有与生命类似的性质,如思想、愿望、感受和意图,就像他们自己一样。

不能守恒:守恒是指,在物质的外表发生很大变化(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时,某些物体的物理特征和物质含量保持不变。不可逆性:前运算阶段最大的非逻辑特征是它的不可逆性,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心理上不能通过问题的一系列阶段,然后再以相反的方向返回出发点。

缺乏类包含能力:缺乏逻辑运算能力使幼儿很难进行等级分类。也就是说,他们不能根据相似性和差异性把物体分成类和子类。

概念守恒和长度守恒——6-8岁 液体守恒和物质守恒——7-9岁 面积守恒和重量守恒——

8、9-10岁 容积守恒——11-12岁

34、道德判断和道德发展过程

⑴ 皮亚杰的研究: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对偶故事

皮亚杰把儿童道德判断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称为无道德判断时期或前道德判断阶段(1.5~7岁)第二个阶段是他律道德阶段(5 ~10岁)第三个阶段为自律道德阶段(9~11岁以后)

⑵ 柯尔伯格的研究:既遵循皮亚杰的研究思路,又有重大的发展。采用“两难故事”(海因兹偷药)。他将道德判断水平划分为三个水平6个阶段:

阶段0:前道德阶段

第一个水平:前习俗水平

阶段1: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阶段2:以功利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第二个水平:习俗水平

阶段3: “好孩子”为定向。阶段4:“好公民”取向(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第三个水平:后习俗水平 阶段5: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阶段6: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为定向。

品德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模式:

1.前习俗水平(0~9岁)儿童的道德观念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他包括两个子阶段 :(1)以惩罚和服从为准则,对行为好坏的判断没有固定的标准,而是看是否会受到惩罚、是否服从父母或权威人物的命令。(2)以行为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带有浓重的互利交换的实用主义色彩,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从自己出发的。2.习俗水平(9~15岁): 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准则,力图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可以分为两个子阶段(3)以人际和谐为准则:好孩子取向,儿童心目中的道德行为就是取悦于人,有助于人或者获得别人的赞赏,判断行为好坏的标准是看是否被人们所赞许(4)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秩序为准则,相信尊则和法律维护着社会秩序,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的规范去行动。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行为准则超出了某个权威人物的规定,而是有了更普遍的认识,它表现为个人的义务感和责任感。(5)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看重相互之间的契约关系,看重相互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认为法律可以维持公正。(6)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则,认为道义高于一切,行为诉诸个人的良心和普遍的道德规范。

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非常重要的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他们还可能存在言行不一致形象,特别在小学高年级

35、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行为。

攻击性行为:简称侵犯,是一种有意违背社会规范的伤害行动。这种伤害行为可以是实 际造成伤害的行动或语言,也可以是旨在伤害而未能实现的行为。

36、小学儿童学习障碍的特点:差异性、缺陷性、集中性、排除性、可逆性、贯穿性

37、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本质抽象水平

38、社会性的发展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儿童与他人之间要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人际关系,研究者分别称之为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对儿童的社会化分别具有不同的意义。

垂直关系:指那些比儿童拥有更多知识和更大权利的成人(主要包括父母和教师)与儿童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其性质具有互补性,即成人控制,儿童服从;儿童寻求帮助,成人提供帮助。主要功能是为儿童提供安全和保护,也可以使儿童学习知识和技能。

水平关系:是指儿童与那些和他(她)具有相同社会权利的同伴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其性质是平等的、互惠的。主要功能是给儿童提供学习技能和交流经验的机会,而这种技能

经验只有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是垂直关系所不能给予的。

39、儿童的友谊:塞尔曼的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3~7岁):未形成友谊阶段。儿童间只是短暂的同伴关系,友谊关系很不稳定。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患难的合作阶段。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一定的

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儿童的出于共享和双方的利益而与他人建立友谊。第五阶段(12岁开始):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第八章

青少年时期是童年向成年的过渡期,表现在什么方面

1.性成熟: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具备生殖能力 2.心理上由不成熟逐渐达到成熟

(1)认知的成熟:具备抽象的思维能力(2)情绪的成熟:了解自己的身份,形成自我同一性,独立于父母,形成价值观,形成友谊关系

青少年是生理发展的高峰期

初中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 1.身体外形的变化 2.身体机能的增强 3.性的发育和成熟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总体特点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形式(命题)运算阶段(12~15岁)-⑴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优势地位,儿童思维已经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将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⑵根据各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可以想象各种可能,根据演绎进行推论。

1.概念的丰富和系统化:掌握了更多的抽象概念,形成更复杂的概念系统。

2.运用假设:能够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建立假设,检验假设。根据对多种假设或可能性的检验,确定问题的正确答案。

3.逻辑推理:能进行相对复杂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但前者要高于后者。4.思维的品质不断完善:(1)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 创造性表现为,他们能采取新颖、独特的方案解决问题

批判性表现为,对他人的意见持怀疑和批评态度,不盲目相信他人;能检查和调节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态度,并开始形成独立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思维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

片面性表现为,思想偏激和极端化,不能辨证地分析和看待问题 表面性表现为,分析问题时经常为事物的个别特征或外部特征所困扰,有时不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5.思维的自我中心:不能区分自己的关注焦点与他人的关注焦点(1)假想的观众

感觉自己在舞台上表演,周围的人们都是自己的观众,在关注自己的表演。他们非常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2)独特的自我

认为自己具有一个独特的自我,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过分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并认为自己的情绪情感是独一无二的。(思维的自我中心及其表现)

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具有充分的假设性和内省性

(1)假设性: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2)内省性: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活动,并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

2.形式逻辑思维占优势,辨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不仅能运用抽象的符号进行思维,而且能够运用全面的、运动的、统一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

(1)能够形成精确的概念,形成有系统的、完整的概念体系;各种推理能力基本成熟,基本掌握并正确运用逻辑法则

(2)能够从具体上升到理论,并用理论来指导获得具体知识的过程。

道德发展的阶段水平

可以达到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包括契约、权利和民主法制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阶段)1.寻求成人认可和遵守法规阶段

重视成人的认可和赞赏,遵守社会规范,强调社会规范的不可改变性

2.社会法制取向阶段:以理性方式思考问题,重视大多数人的意见和社会福利 “法律是为维护社会环境而设立的,违背法律的行为应当受到制裁” 3.普遍的道德原则阶段

应根据普遍的人类道德原则和一个人的伦理观念,而不是法律条文或他人的意见,来判断人们的行为。

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状态有哪几种

1.同一性形成:已经体验到危机,而且进行了积极的投入 2.同一性延缓:正在体验危机,而尚未出现积极投入 3.同一性早期完成:没有体验到危机,但已经进行了投入 4.同一性扩散:没有体验过危机,而且没有出现积极的投入

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突出特点

(一)自我意识高涨:1.内心世界丰富而复杂,喜欢自我表现2.具有主观性、偏激性

(二)出现反抗心理:1.独立意识增强2.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漠不关心等。

(三)矛盾的情绪表现:1.同时具有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性2.同时具有可变性与固执性3.同时具有内向性与外显性

(四)人际交往特点:1.朋友关系的影响增强;2.克服团伙交往方式;3.与异性朋友交往从疏远到融洽;4.在亲子关系中,情感、行为、观点日益独立;5.在师生交往中变得独立而客观;6.出现一些情绪问题:烦恼增多、孤独、压抑。

高中生个性发展的突出特点

(一)自我意识高度发展:1.独立愿望进一步增强;2.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分化;3.关注自我发展 ;4.自我评价客观而深刻;5.自尊增强;6.道德意识高度发展

(二)价值观初步形成和确立:对职业、生活方式、个人发展方向等的看法逐渐稳定,而且能独立决策

(三)具有较强的自治要求:1.要求独立于父母;2.独立选择职业

第九章

生理状态的最佳时期

成年初期是生理状态的最佳时期,是健康、体力、精力和耐力发展的顶峰期,感觉和运动机能也处于最佳状态

成年早期的一般特征:在成年早期,个体的身心发展趋于稳定成熟,智力发展达到全盛 时期,建立起家庭并创立事业,开始全面适应社会生活。这一时期的个体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㈠从成长期(儿童及青少年阶段)到稳定期的变化。进入成年早期后,个体进入稳定期。这种稳定性体现在绝大多数成年早期的个体身上,具体表现为:⑴生理发展趋于稳定;⑵心理发展,尤其是情感过程趋于成熟,性格特点基本定型;⑶生活方式趋于固定化和习惯化;⑷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家庭;⑸社会职业稳定,且能忠于职守。㈡智力发展到达全盛时期。思维方式由形式逻辑思维为主转为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思维更加具有相对性、变通性、灵活性、整合性和实用性。在成年早期的最后阶段,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也达到高峰,开始在不同领域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创造力。㈢恋爱、结婚到为人父母㈣创立事业到紧张工作㈤困难重重到适应生活。

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辨证逻辑思维的发展:成年初期处于后形式思维阶段,这是形式运算阶段之后的一个更高阶段。这一时期,个体从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以辨证逻辑思维为主转化。能够根据现实情景进行严格的推理,在推理与现实的思考之间转换;能意识到问题可能有多种原因和解决方案,在选择方案时注重实用性;能意识到潜在的矛盾和冲突。

(二)在成年初期的后期阶段,创造性思维获得重要发展:他们不是更注重获得知识,而是更注重把这些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工作、夫妻关系和养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同于教室或智力测验中所提出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常常并不单一

后形式思维具有几个重要特征:1.现实性。看问题避免极端化、绝对化,具有相对性,更符合实际情况,看到事物所处的不同程度;2.变通性。能在抽象的推理与实际的、现实的考虑之间来回转换。例如,“这在理论上讲得通,但在现实生活中行不通。”3.多重原因,多重方案。意识到大部分问题都有不止一种原因,也有不止一种解决方案,一些方案可能比另一些方案更有效。例如,“我们按照你的办法试一试,如果不行,我们再按我的办法试一试。” 4.实用性。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并确定选择的标准。例如,“如果你想最实用,就这样做;如果你想最快,就那样做。”5.矛盾意识。认识到一个问题包含了潜在的矛盾或冲突。例如,“这样做会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但它最终只能使他不愉快。”

知识的阶段

知识的获得阶段:儿童期和青少年时期,生命前20年的主要目标是获得知识。

知识的实现阶段:成年初期。在成年初期,人们必须使自身的认知活动适应各种情境(如婚姻和就业)的要求,这些情境对长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道德的发展水平

达到原则化的后习俗水平,包括法制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定向阶段 道德判断更为复杂,青少年虽然也能意识到更高的道德原则,但他们不一定实际地执行这些原则;成年人则能知行统一

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任务

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

如果个体不能与他人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他们就会感到孤独;当解决了亲密与竞争、疏远之间的冲突时,他们才能形成一种道德感,这是成年的标志。

成功地解决这一时期的人格危机,可以形成“爱”的品质:与人生伴侣相互投入和奉献,生儿育女,帮助孩子健康发展。

个性发展的基本特征:1.自我意识形成,自我同一性确立;2.人生观、价值观形成;3.情绪逐渐走向平稳;4.能建立比较亲密的人际关系,并能忍受孤独、独处;5.开始恋爱、结婚;6.开始同时面对父母与孩子两代人,形成复杂而矛盾的亲情。

第十章

生理上的变化

生理上由盛转衰。由成长发育、健康逐渐转为衰退。

智力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晶体智力继续提高,流体智力缓慢下降;智力技能相对稳定,实用智力不断提高。创造力发展的旺盛时期

成年中期是创造力旺盛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智力高度发展,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经验也比较丰富,因而创造性成就十分突出。

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任务(三种观点)

(一)艾里克森的观点:

成年中期的人格或个性发展的危机是繁殖对停滞,任务是形成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繁殖是指对下一代的引导与奠基,对下一代的承诺与关怀,在工作、家庭中自我实现;停滞意指自私自利、完全不考虑别人,在工作中无所作为。如果成功地解决这一时期的发展危机,就能形成“关怀”这一品质,自觉地关心周围的人和所从事的工作。在完成一些生命的目的,包括家庭、事业和社会的发展后,尚能对下一代付出更多的关怀,并且从对自我的关注扩展出去,转而关心别人、关心社区,继续感觉自己是个有生产力、贡献力的人,则能创造个人持续的生产潜能。

相反,假如过去未完成的理想令个体感到遗憾,而产生“逝者如斯夫”的感觉,而未来将面临的衰败、死亡也令个体感到害怕和消沉,那么其生命的发展极容易停滞不前或自我沉溺

(二)莱文森的观点

1.成年期是一系列交替出现的稳定期和转折期所构成的。中年是其中的一个转折期。2.中年期(40~65岁)的发展任务巩固自己的兴趣、目标以及各种承诺。根据先前确立的目标评价当前的成就,根据当前的成就和期望调整当前的目标,处理好现实与可能的矛盾,形成智慧、同情心等品质。

(三)哈威格斯特的观点

1.发展任务是由个人内在的变化、社会的压力、个人的价值观和态度倾向等方面的变化引起的。

2.中年期的发展任务:(1)帮助孩子成为负责、快乐的成人;(2)履行成人应尽的社会责任,具有公民责任感;(3)在工作上达到并保持良好的表现,建立和维持生活上的经济标准;(4)发展成人休闲活动;(5)同配偶保持和谐的关系;(6)接受生理上的变化并能适应;(7)适应年迈的双亲。

个性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个性发展的“内向化” 1.日益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2.自我评价和自我调

节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根据现实评价自己当前的目标,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能够积极地调节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充分实现自身潜能。

(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三)寻求自我实现的人生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平衡

第十一章

生理发展的总体特点(以衰退为主)

各种器官和组织都出现明显的衰老,生理机能出现明显下降。老年期是一个在退行性总趋势下仍保持诸多优势的时期,是衰退与获得性发展并行的时期。

毕生发展观基本观点

(1)个体发展贯穿一生,在人生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可能发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2)发展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发展的方向因心理和行为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3)任何一种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过程都是复杂的,发展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增长,而总是由获得(增长)与丧失(衰退)两部分构成。

(4)心理发展具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或个别差异,由于个人生活条件和经验的变化,发展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5)心理发展是由多重影响系统共同决定的,任何一个发展过程都是由年龄阶段、历史阶段、非规范事件三种影响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思维的突出变化

老年期的思维总体上也呈现衰退趋势,在概念学习、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有较明显的下降,但在思维发展的不同方面、对于不同的个体,又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

1.思维衰退:老年人思维呈现出明显的自我中心化特点,他们倾向于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认知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2.以语言——理论思维为主

3.思维内容偏重对社会的认知,其中包括对适应社会、人生经验、价值观、伦理信念等问题的思考

4.老年人的思维仍然具有创造性

智力的变化总体特征

老年期智力的发展在总体上有所衰退,但并非全面衰退,或者说,一方面表现出衰退的趋势,另一方面则呈现相对稳定的特点。同时,智力活动的任务、智力观或智力内隐理论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老年智力衰退表现为记忆障碍、思维固执、注意力难以集中、注意持久性差,甚至出现“老年痴呆”。

智力活动的任务

老年期的智力活动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和整合自己的一生

个性发展的基本任务、基本特征

一、基本任务:

艾里克森认为,老年期个性或人格发展的危机是自我整合对失望,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

如果能克服这一时期的发展危机,就能形成“智慧”品质。

这时人生进入了最后阶段,如果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满意,则产生一种完善感,它包括长期锻炼出来的智慧感和人生哲学,并伸延到自己的生命周期之外;如果一个人不能产生这种感觉,就会恐惧死亡,觉得人生短促,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

发展的具体任务:1.接受自己的生活以及获得生活满意感;2.保持和促进认知功能;3.将精力投入到新的角色和活动中;4.形成死亡观

二、基本特征:

(一)心理发展的“内向化”

(二)老年期的个性持续稳定,但也有所变化

(三)老年期的情绪情感发生很大变化

常见的适应问题有哪些

1.对离退休生活的适应

许多老年人表现出明显的“退休综合症”:由于不能适应或接受退休后的生活,在刚离退休的一段时间内,往往感到怅然若失,或茫然无措,感到烦躁不安,产生厌倦、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有的甚至还会发生一时性的情绪问题和身体上的失调。一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能够适应。

2.对疾病的适应

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不尽相同。有的情绪比较抑郁、消沉,甚至产生悲观厌世情绪;有的惊慌失措,过度忧虑;有的不把疾病放在心上;有的感到痛苦、焦虑、内疚,沉默寡言,甚至轻生。

3.对生活应激事件的适应

配偶死亡、离婚、夫妻分居、坐牢、婚姻问题、生活环境变化等,都可能给老年人带来较大的打击。

2.医学心理学重点整理 篇二

关键词:医学,重点学科,管理

医学学科水平是医疗卫生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以学科科技水平为重要标志的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1]。高水平的医学学科意味着优秀的人才团队、强大的技术品牌、稳定明确的学科方向、配套先进的学科平台。而重点学科承担着搭建技术平台、探索发展道路、牵引薄弱学科发展的任务,壮大重点学科,有利于带动医学学科的整体发展和学科特色的形成[2]。

深圳市自1998年开始建设医学重点学科,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做好管理工作,2005年出台了《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管理办法》。2009年,为了进一步加强了对重点学科的规范管理和评估,修订了《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管理办法》并以政府规范性文件下发,新的管理模式突出了基于激励理论的学科管理。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医学重点学科

在医学学科中,专科学术技术水平较高、医疗服务质量较优,技术人才队伍实力较强,设施设备与实验室等支撑条件较好,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科即可称之为医学重点学科。若该重点学科不仅在本单位学科中名列前茅,而且在该地区亦处于领先地位和先进水平,甚至在全国同行业领域中处于领先和先进水平,则可视为该地区和全国的重点学科[3]。

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是卫生行政部门在深圳地区国有医疗机构中,对学科的人才、技术、医疗质量、设施等进行详细考核后,择优确定并计划安排重点建设的学科;深圳市于1998年开始建设医学重点学科,现在全市有临床类、实验室类、公共卫生类共53个医学重点学科。

1.2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4]。

2 学科建设进展

2.1 建设背景

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的启动是为了适应深圳卫生科技发展的需要,满足深圳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至“九五”期末,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深圳的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能初步满足市民的医疗需求,但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仍不高,有些疑难急危重症仍要到外地就医,没有形成学科优势。在这种形势下,市卫生行政部门经市委市政府同意,于1998年9月启动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工程,目的在于通过重点扶持,使部分学科能尽快提高水平,满足市民的健康需求,为深圳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2.2 建设数量

通过近十年的建设,市卫生行政部门分三批建成市医学重点学科53个,已初步形成了全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和服务体系。

2.3 覆盖范围

53个重点学科分布在全市5个行政区域,从地理分布上基本覆盖全市。

2.4 覆盖学科

从学科上基本覆盖二级学科,有的达到三级或四级学科,并进行了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估。

2.5 经费投入

近十年来,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近3亿元(含市财政拨付的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以及相关区卫生行政部门、建设单位匹配的经费)。市财政每年以每学科50万的标准拨付专项经费,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6 建设效果

经过近十年的投入和建设,绝大多数重点学科无论在硬件还是在内涵建设上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技术水平提高,科技优势增强,部分学科或实验室已跻身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专科行列。

在内涵建设上,多数学科在学科管理、人才建设、科技优势、学科影响力、教育培训、条件设施及医德医风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对推动深圳医学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缓解市民看病难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应对非典的战役中,我市重点学科如市人民医院、市二医院、北大深圳医院、市东湖医院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众多重点学科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有力地说明,市卫生行政部门多年来在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上抓重点促发展,方向是正确的、措施是得力的,为维护市民健康办了一件实事。

3 建立新型管理模式

在总结10多年的建设经验与不足,2009年,市卫生行政部门对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模式进行调整,确定了以激励理论为基础的新型管理模式,突出了奖励和惩罚力度。

3.1 对市财政拨付的建设经费进行集中管理,大力度奖励先进

经费管理经历了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时代和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次序分配过程。

平均主义就是各学科的建设结果好坏得到市财政经费都一样每年为50万,导致部分学科发展停滞不前。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市卫生行政部门又建立了绩效考核的方法,通过建设周期专家考评,确定建设绩效名次,根据名次次序按比例分配建设经费,名次好的建设经费多,名次差点建设经费少或不予拨付。绩效考核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锅饭平均主义时期学科建设的消极和被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为了巩固绩效考核方法在学科管理上的成绩,市卫生行政部门新确立了大力度奖励年度或周期考核突出的市医学重点学科集体和个人,具体奖励力度为市财政年度建设经费的20%,即约500万用于奖励。如果年度奖励资金使用不完,可以累计到下一个年度再进行奖励。只要学科建设效果好,有突出业绩,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能得到奖励,极大鼓舞了重点学科的工作人员。

3.2 加强了惩罚力度,实行淘汰制度

新的管理模式重点强调了惩罚措施,在建设期满验收时,未按合同规定履行相关职责、未完成相关建设任务的,市卫生行政部门将责令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其市医学重点学科资格、停止经费资助,并对有关责任人和学科依托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4 结 语

经过近十年的投入和建设,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无论在硬件还是在内涵建设上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技术水平提高,科技优势增强,已成为本专业的领军学科,得到业内赞誉和社会认可。实行以激励理论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后,各重点学科的建设业绩肯定会更加突出,对推动深圳医学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将会起到更大的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宁方芹,付亚芬,韩晓燕,等.高校附属医院应加强临床医学学科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06,3:94~95.

[2]葛长荣,周增恒.对临床重点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24(6):725~726

[3]吴倩文,卢建华,等.加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和方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07,234(l2):811~813

3.会展期末重点整理 篇三

(以下内容自己根据书本整理所得,仅供参考,如有遗漏,自行加上,谢谢!)1.会展的定义P2 会展通常被称为MICE(meeting,incentive,convention,event),包括各种类型的专业会议、博览交易会、奖励旅游和节事活动。2.会展的功能?P4(1)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会展除了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外,更重要的是快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帮助更多的人员就业。会展带动的相关产业有旅游、餐饮、交通、娱乐、住宿、通信、广告、物流、建材装修等。

(2)提升区域整体形象。随着市场国际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和地区争办国际国内会展活动已成为当今社会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实践证明,一次国际会展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极大地提高城市整体形象,提高主办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整合营销功能。整合营销就是为了建立、维护和传播品牌,以及加强客户关系,而对品牌进行计划、实施和监督的一系列营销工作。会展活动作为一个平台,为企业展示展品、收集信息、洽谈贸易、交流技术、拓展市场提供了渠道。在会展活动中,生产商、批发商、分销商、终端消费者进行交流、贸易等市场行为,某种程度上,会展就是一个信息市场,企业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宣传自己的产品,推介自己的品牌、形象。

(4)集聚功能。举办会展活动可以产生集聚效应。(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会展业都出现了集聚发展的趋势,这种集聚效应会带来会展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和公共协同效应,有利于提高行业生产率和竞争力,发挥资源共享效应,节约会展企业的营销成本,行业集聚带来的激烈竞争还能增强会展企业的创新活力,加快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从而提高会展行业的产业竞争力。3.会展策划:P17 会展策划就是会展企业根据收集和掌握的信息,对会展项目的立项、方案实施、品牌树立和推广、会展相关活动的开展、会展营销及会展管理进行总体部署和具有前瞻性规划的活动。4.会展相关活动的原则P22 会展活动过程中开展其他相关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受众对展商的认识、提高品牌感召力,在此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要有助于吸引目标客户群。对于会展活动,企业及相关方在制定活动方案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活动能否吸引目标客户群,围绕目标客户群而展开的活动才是有意义的,脱离了目标主题的活动则是失败的活动。

(2)要尽量切合展会主题。这是活动的第二原则,切合主题的活动才是适合展会的,方案切合了主题,就要考虑做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去做,才能达到会展活动的目标。

(3)要有助于提高展会效果。活动的最终原则是需要通过活动来提高展会的效果,而不是就活动而活动。所以在活动内容、形式和持续时间等方面都要做足功课、下足功夫,尽量提高活动的品质,控制好整个的活动流程才能够算作一场好的活动,否则只能对展会和品牌起到负面作用。

5.怎样实施营销内容创新?P33(1)强调服务。对于会展活动而言,其根本是富有人性化的配套服务,服务是会展活动的主要竞争元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对展会的印象,并决定了一个展览会是否能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会展活动品牌。(2)主体创新。这是针对具体的会议或展览会而言的。从主体上看中国展览业刚步入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只有策划和宣传的主题鲜明,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才能吸引某一类观众的眼球,进而达到预期的营销目的。

(3)产品创新。产品是市场营销的核心要素。会展公司要想新办一个会展活动,就必须紧跟市场需求,因此会展企业必须精心策划并适时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这是营销成功的前提。创新并关注市场需要的展会永远是受欢迎的。6.会展品牌P49 会展品牌是能使一个会展与其他会展想区别的某种特定的标志,是具有一定规模,能代表各个行业内的发展动态,能反映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能对该行业有指导意义并具有较强影响力并且在该类会展范畴中有着强大核心竞争力的会展活动。7.会展服务管理中的观众服务的内容P78(1)餐饮服务。在会展过程中,观众的关注点主要在展览本身,通常情况下会自备简单的餐食或在会展园区吃快餐,会展观众餐饮服务的特点主要有快捷、价格公道、可进行简单的休整等待等特点。

(2)交通服务。这个根据不同类型的观众提供的服务不同。对于自驾车的观众而言,交通服务是指提供便利的停车场所,若停车场距离展会较远,可提供摆渡车的服务以便与观众的参观;对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观众,应当进行展馆位置、抵达方式、线路的宣传活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根据观众的流量适时调整公共交通的运行密度,确保展馆周围的交通通畅。(3)咨询接待服务。会展行业作为服务行业,服务也是展会需要提供的一项重要产品,服务的优劣直接能够体现一个展会办展的层次和水平,能够体现展会的品牌价值,咨询接待服务是会展服务过程中无形的资产。(咨询接待主要体现在:待客三声、规范五句和服务人员的“礼貌三到”这些方面)

8.安保服务管理的必要性、类型和要求P89(大题的角度准备,加上自己语言)

(1)必要性:会展场所人流物流密集,必须保障安全,展会上存放大量财产、物资和资金,任何的风险事件都会导致整个会展活动的失败,更有甚者会造成参展商、观众以及展会服务人员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因此,公共安全是能够保证会展活动的最关键点。所以,我们需要安保服务来保证会展活动的顺利进行。(2)类型和要求: 展前安保。

在会展筹备阶段,安保工作主要体现在根据实际需要和会议等级安排不同级别的安保,制定保卫方案和措施并制定相应的突发情况预案,协调各方关系,为展会营造安全的会展氛围;按照安保要求进行战前的检查,排查安保死角,保持消防、电力等设施的正常使用。做好参展商的安全防范宣传工作。在场馆内醒目地标注安全出口方位、消防通道以及逃生路线等。

在会展活动开始前,大量的物资会进出场馆,大量的展商的产品、设备需要进场,也许会有展商新产品的上线,甚至会涉及到参展厂商的商业秘密;装修施工队伍也要频繁的运送材料经常、运送垃圾出场,所以展前参展商的财物安全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制定严格的车辆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布展撤展过程中要加强对进出人员及货运车辆的管理和控制。

可依托场馆现有安保资源,根据实际需要从资质较好的安保服务公司聘用安保服务人员,提前进行安保人员的适应性培训。展中安保。

在会展过程中安保工作主要是维持场馆秩序、交通秩序、保持通道畅通,同时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保卫工作。按照既定方案执行安保任务。当遇紧急情况时,根据预案紧急疏散人群。必要时需要协助各级公安部门行动,指导参展商做好自身的安全保卫工作。会展中主要有以下几类人员的进行安保服务:一是展会安全工作人员,二是门卫安保人员,三是安全守卫人员,四是安保巡逻人员,五是监控中心。这五类人员做好各自的工作,严守工作规范才能保证展中安全。展后安保。

展后安保主要是涉及到参展商撤展等环节,仍然要做好防火防盗等日常性的安保工作,严格执行门卫及车来那个管理制度,确保参展商的财产权益得到保护。9.会展招商策划的特点P99 会展招商策划是企业对将来要发生的招商行为进行超前决策,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主动性。招商策划是招商工作人员主动思考后的脑力劳动成果,因此具有主动性。(2)前瞻性。招商策划是对未来市场环境的判断,并对未来招商活动做出安排的行为,建立在对未来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因此是一种超前行为。

(3)动态性。任何招商策划活动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策划之际,要考虑未来形势的变化,做一定的预测,并使方案具有灵活性、可调试性,以备将来适应环境变化之需。二是策划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应根据市场的反馈及时修正方案,使方案更好适应变化的市场。

(4)系统性。招商策划是关于招商的一个系统工程,从市场调查研究、确定招商目标、指定招商方案到招商效果评估、招商信息反馈,都显示出系统策划的特点。她的系统性首先表现在时间上,招商策划需要一系列的招商活动来支持完成,每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这些活动构成招商整个活动链。系统性还表现在空间上的组合,招商活动需要招商要素的组合,通过对各个要素的整体策划,才能使招商形成综合推动力。

(5)复杂性和科学性。招商需要大量的知识和直接经验的投入,要把大量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招商策划中,需要进行复杂的信息处理,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智慧的高难度脑力劳动。10.招商策划书的撰写P108 11.会议P115 会议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个共同的问题或出于不同的目的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交流的活动它往往伴随着一定规模的人员流动和消费。12.会议的作用P120 不同的会议有不同的作用,概括起来会议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作用。

(2)发扬民主、动员民主、宣传教育的作用。

(3)传达信息、资源共享、学习交流、开拓思路的作用。(4)协调矛盾、统一思想、促进生产、推动工作的作用。(5)国际交流、跨文化的沟通作用。13.会议策划的意义P123 成功的会议离不开成功的会议策划与管理,会议策划具有下列意义:

(1)提供会议决策方案。决策是对未来行动方案的抉择,有好的方案才会有好的决策。会议策划的目的是在整体筹划的基础上寻求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案,为会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保证会议活动的经济效益。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会议策划可减少会议活动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有效避免浪费,保证会议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3)塑造会议品牌形象。会议策划根据会议市场的需求,在统筹各种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努力创造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亮点,提升竞争实力,塑造会议品牌形象。14.节事活动P136

节事活动是能对人们产生吸引,并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消费对象的各类庆典和活动的总和。15.危机管理P150 危机管理是为了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信息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决策、计划制定、措施制定、动态调整、经验总结及自我诊断的全过程,以使企业越过危机或者脱离危机,从而达到良性的、稳步发展的目的。16.简述危机公关5S原则。P151(1)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

危机发生后,公众会关心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利益的问题,利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无论谁是谁非,企业应该承担责任。即使受害者在事故发生中有一定责任,企业也不应首先追究其责任,否则会各执已见,加深矛盾,引起公众的反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是感情问题,公众很在意企业是否在意自已的感受,因此企业应该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公众致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关系问题,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另外,企业绝对不能选择对抗,态度至关重要。(2)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

这里的真诚指“三诚”,即诚意、诚恳、诚实。如果做到了这“三诚“,则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诚意。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公司的高层应向公众说明情况,并致以歉意,从而体现企业勇于承担责任、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文化,赢得消费者的同情和理解。

诚恳。一切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不回避问题和错误,及时与媒体和公众沟通,向消费者说明危机处理的进展情况,重拾消费者的信任和尊重。诚实。诚实是危机处理最关键也最有效的解决办法。(3)速度第一原则(speed)

在危机出现的最初12-24小时内,消息会高速传播。因此公司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反应,果决行动,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迅速控制事态,否则会扩大突发危机的范围,甚至可能失去对全局的控制。危机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危机的关键。

(4)系统运行原则(system)

危机的系统运作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点:

以冷对热,以静制动;统一观点,稳住阵脚;组建班子,专项负责;果断决策,迅速实施;合纵连横,借助外力;循序渐进,标本兼治。(5)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

自已称赞自已是没用的,没有权威的认可只会徒留笑柄,在危机发生后,企业不要自已整天拿着高音喇叭叫冤,而要曲线救国,请重量级的第三者在前台说话,使消费者解除对自已的警戒心理,重获信任。

17.会展媒体管理,P162(考案例,网媒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你应保持怎样的媒体关系?)18.奢侈品的特点P191(1)奢侈品是相对概念。奢侈品的相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因消费者个体收入、偏好差异而变现为奢侈品的认知程度是相对的,消费者之间互为参考系;其二,因时代变迁消费者自身对奢侈品的认识发展与变迁具有相对性,消费者自身按照时间序列参照;其三,奢侈品自身的发展也存在阶段性,奢侈品概念是相对于整个商品概念的一个相对阶段。

(2)其价值被广泛认可,但有效需求有限。奢侈品能够提供体验的能力受到广泛认可,但它不是必需品,不会由认可直接产生需要,且有支付能力的有限需求更是有限。

4.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 篇四

题型:

一.名词解释。(2'×5=10')

二.不定项选择题(多选+单选)。(2'×5=10')三.判断,并说明理由,无论正误。(4'×5=20')四.简答题。(6'×5=30')

五.论述题。(10'×3=30')(答题要求:找到问题、逻辑清晰、有理有据。)重点:

1.什么叫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产权)的归属以及其结构比例。(所有制结构:各种所有制及其具体形式的互相关系及数量比例。)2.在中国,包含了哪些所有制类型?

公有制、民营、外商(港澳台投资)。(国有制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个体、私营。)

3.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什么?(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同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

4.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体现是什么? 国企、集体与集体控股企业、混合中的集体成分和国有成分。5.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最重要途径是什么?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6.什么叫现代产权制度?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7.基本经济制度最主要的实现形式?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最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能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8.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方面?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军工、石油石化、煤炭、电网电力、电信、民航、航运七大行业,绝对控制;国资“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主业集中”;“活力”:盈利能力(缺乏对比)、成长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控制力”:行业控制(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地域、企业控制,“影响力”: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经济安全”(应对经济侵略和经济危机,宏观调控)与发展(国家战略实现中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区域协调、技术创新);“社会稳定”(公共品、救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国家战略中的环境规制与引导)。9.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什么?

一般:资本或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基本实现形式是:“公司制”和“股份制”,实现方向是:公众化(股权多元化和上市,主体由政府转向公众)、市场化(公司制改革和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竞争化(打破垄断实行竞争)和国际化(上市后,与国际接轨);要积极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不断深化公司制和多元投资主体股份制改革。(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经营、托管经营。)10.论述国有企业改革。

国企性质:目前国企大体分为功能性国企和竞争性国企两种类型。功能性国企包括军工、大飞机等战略性企业,供水、供电、供油、供气、公交地铁等公共服务企业,从事重要资源开发的企业等。有一批企业承担了大量公共保障责任,既占一些特定资源,又承担保障责任;经营受到政府直接管理,包括产品或服务的价格由政府控制。当然,更多是具有竞争性的国有企业。(1)、政府充当出资人(以股东形式对其控股);2)、少数权贵和官员控制的私营企业;3)、既得利益集团控制的。)

国企的功能:1)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宏观调控(宏观经济均衡和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2)负面功能为主;3)为既得利益而存在。

国企在现实中的现象:经济危机中未定物价,控制失业率,国企高工资,服务态度差,政府给予垄断地位。

改革(分类改革):对功能性企业要加强市场化的内部改革、完善出资人管理并加强行业性的社会监督,使他们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公众。对竞争性企业,依托资本市场进行公众公司改革。竞争性国企改革最终的体制模式将是干干净净的公众公司,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和规则运作。国有企业彻底实现多元化,变为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公司(公众化);国有资产也实现了资本化,流动性会非常好(市场化);国有企业实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融合。国企属性(工具):借股份制、公司制、证券化实现。(从现实出发,对公益性行业(国家安全)要控股并适量市场化,垄断;对于营利性应多元化,真正市场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机制,引入竞争;对于不良性质的应打击并取缔。)国企属性(借股份制、公司制、政府还是私人 计划还是市场 证券化实现)功能性国企:

安全、公益、调控功能; 军工、大飞机国防行业;水电油气交通等公共品供给或公共服务行业;重要资源开采行业;

西方国家也存在。

竞争性国企

盈利、调控、战略功能; 基础性和支柱产业以及国有经济实施必要控制的行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

(公众化)

政府独资或绝对控股 强化政府出资人职能,社会属性;

完善国资管理体制,推动国资委出资人管理职能履

行,政资分离、政企分开。政府相对控股,公众参与 依托资本市场公众公司改革,变混合所有制的公众股

份公司; 按公众公司要求进行彻底市场化的内部机制建设。

(市场化)一定的计划性

国资委加强监管,有必要指导,保持国有独资性质,或国有绝对 控股;

有必要保持国有独资的国有大

型企业加快公司制改革,完善企

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市场化内 部改革。

彻底市场化

政资分离、政企分离,国资委

履行出资人职能,避免行政干预,完全公司制,彻底市场化; 具备条件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 体上市,不具备条件的加快股权 多元化改革;

公众公司,完全按照资本市场

的要求和规则运作。

11.什么是按要素分配?

指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进行收入分配的分配方式。(贡献决定分配;劳动、资本、技术;要素贡献大,回报率大;采取市场化的分配方式。)

12.按要素分配和收入不公平、收入差距、收入差距过大有何关系?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按要素分配),场经济体制机制,对效率的追求,决定收入差距的必然存在、合理存在。但不会导致收入不公平和差距过大。这些问题的产生,既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和阶段性特征,也与收入分配及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不到位、政策不落实等直接相关。影响收入不公平和差距过大的因素有:

1、制度成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待深化,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仍不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不畅;

2、技术成因:底子薄,人口基数大;底子薄,发展不平衡:1)个人禀赋存在先天差异;后天素质分化,短期难以改变;2)区域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发展阶段存在差异;3)城乡要素禀赋差异;发展阶段存在差异;4)行业的性质差异,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性、供求状况的周期性波动,导致行业收入的周期性波动;5)财产占有状况存在绝对差异;先天性财产占有不平等。

13.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创造平等就业环境,提升劳动者获取收入能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机制。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税收调节力度,改革个人所得税,完善财产税,推进结构性减税,减轻中低收入者和小型微型企业税费负担,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实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制度。14.市场经济下市场、政府的作用?

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政府:界定和保护产权;对于市场不能控制的提供优质服务;弥补市场不足;调节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15.什么是市场机制?

1)利润与效用机制——经济人假设(个体资源配置与使用); 2)竞争机制——超额利润的存在(个体资源配置与使用); 3)市场均衡化机制:个体进退——波动供求——价格波动,由失衡到均衡(资源在社会间的流动与配置)。16.市场、计划、混合经济的优缺点比较?

相同点:1)都是为了“配置稀缺社会资源”,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2)都涉及到“生产、消费和分配”的决策和具体执行问题。3)评判的标准都是“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计划(指令command)经济:(产权和机制)①政府集中拥有生产资料(土地和资本)和消费资料;②政府靠计划和指令,进行生产和消费决策与执行;③支配和指挥绝大部分单位生产及工人使用,决定各部门生产比例。——政府靠拥有资源和决策,解决经济问题。前苏联。(效率)①决策上——决策成本:管理成本大(信息搜集处理),无交易成本;决策收益:失误风险大,科学性一般(信息失真);②执行——效率低(个体动机弱,搭便车);③要素和收入分配,绝对公平。

市场经济(market):(产权和机制)①分散的市场主体拥有产权,一般私有产权;②个人和企业(市场主体)进行生产和消费决策与执行,通过价格、利润等机制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③企业支配和指挥生产利润最大化和消费上效用最大化,以及部门比例。极端是自由市场经济。19世纪英格兰。(效率)①决策上—决策成本:管理成本无,交易成本大(如讨价还价);决策收益:失误小,科学性好(生产者和消费者更了解自我);②执行——效率高(经济人自利动机强)。但:a.市场失灵部门,不能配置资源;b.均衡和最优是趋势,大部分场合和时间不均衡;③要素和收入分配,相对公平是趋势,有扩大风险。混合经济(mixed):(产权和机制)①市场主体(国企或民企)有独立产权,政府也拥有一定经济权利(计划控制或宏观调控);②市场主体(国企或民企)进行生产和消费决策,通过价格、利润等机制进行社会资源配置,政府在某些领域如市场失灵时直接决策(计划方式),并宏观调控。如当前美国及大部分国家,中国(特殊在多种所有制、混合产权多;市场主体,国企较多,政府在某些领域直接控制多。)(效率)①在大部分领域,市场决策和执行效率高(如盈利和竞争性行业),在部分市场失灵领域(如公共品和污染),政府计划决策和执行,可能更有效率并保证公平;②政府加以宏观调控,限制市场对均衡和最优的偏离(严重供求失衡);③要素和收入的分配,由于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对公平不只是趋势,还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17.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框架?

1)体制改革核心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制度基础:

制度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市场主体:

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非公有制企业(含民营金融机构); 4)市场体系:

现代市场体系、金融体系、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5)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目标、政策手段机制化、公共财政体系、税收制度、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金融体制、金融监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6)社会保障: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8.现代市场体系的组成及特征?

现代市场体系,是指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构成现代市场体系的最基本的内容。特征: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19.社会主体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科学涵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性质);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程度)。基本特征: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的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现代化);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工业化);三是,由自然、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历史阶段(市场化);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20.国有企业如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古典企业(家业不分);(公司)现代企业(财产成为独立企业财产)有限责任。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21.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概念,关系?

狭义上:经济增长:经济总量的增加,主要指标是,GDP或人均GDP。经济发展:经济总量的增加与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关系改进;发展动力,由要素向创新转变;就业状况;物价状况(宏观经济学中,产出、就业、物价三个指标的改进); 广义上:经济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包括: 1)经济总量增加和经济结构优化; 2)收入分配的改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社会和谐度提升、民主法制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4)生态文明建设程度;

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人本目标。22.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新经济发展方式对传统发展方式的扬弃与取代: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以人为本、创新驱动、产业协调、环境友好”经济发展方式

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容,涵盖了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分享方式、经济生态耦合方式三个层次。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民生和共同富裕;生态文明建设

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从动力源泉到发展机制与实现路径的全系统演进过程。

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中国特色“四化”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经济发展方式对传统发展方式的扬弃与取代: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创新驱动、产业协调、环境友好”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一个立足点、三个着力、五个更多依靠”: 一个立足点: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三个着力: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五个更多依靠: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23.工业化的概念?

1)工业化:工业(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GDP(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并非简单复制西方工业化老路;以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不断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创造”转变;与信息化融合,实现生产方式根本变革;以清洁安全和集约增长为内在要求、实现绿色发展;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出发点、注重解决就业问题;面对数亿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压力,处理好资金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关系,解决好工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矛盾。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坚持自主创新,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和应用示范工程。

*工业化不完全等同于工业发展,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商品经济发展等为依托的。

2)再工业化:“再工业化”是西方学者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下降、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 “回归” 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24.对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理解?

一般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提出“城镇化”的概念。1999年中共第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

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目的造福百姓、富裕农民。要“产城融合,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镇化”。要“集约、节能、生态”,反对“人为造成”、“有城无市”。(李克强)。25.农业现代化?

(狭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传统农业:手工劳动为主,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现代化—现代素质劳动力,现代生产手段,满足需要的高质量现代农产品。4大要素:生产手段现代化(基础)、劳动力现代化(必要条件)、产出能力现代化(必然结果)和生产条件现代化(保证)。(广义):自产自销的家庭作坊的传统农业,向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工具、进行不同规模社会化的商品农业转换的过程。涵盖了多方面的现代化:①农业生产技术(手工劳动还是机械化、生物技术)②农业经济制度(农地产权和经营机制)③农业经营体系(小农经济或家庭农场)④农业发展的生态化水平。26.分析城乡一体化?

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1)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扶持发展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现代种养业;

2)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3)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27.创新的涵义?

“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创新的构成: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不需要科学新发现。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未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4)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这种来源已经存在,或者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

(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注意:创新不等于发明。

创新的经济性质:创新的行业或成果性质——很大程度上是公共产品

知识是公共产品,一旦发现一个思想,就进入社会知识库,其他人可以免费使用(曼昆)。创新的主体——大多数技术进步来自企业和个人发明家的私人研究,但政府也有促进这些努力的关心。正如政府在提供国防产品上起作用一样,政府在鼓励创新起作用。

28.对开放性经济体制的理解? 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放宽投资准入:1)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

2)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3)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投资协定,改革涉外投资审批体制,完善领事保护体制。

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加快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1)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

5.整理后企业文化重点 篇五

2)高度信任自己的员工,并依靠这些文化伙伴来确保公司的成功 3)把自己视为公司日常戏剧的参与者 2.成功变革的组成要素【重点】171 1)安排一个英雄人物来负责变革过程 2)认识到来自外界的真正威胁

3)把仪式的变迁作为变革的关键因素

4)在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范式下提供变革方面的培训 5)引进外界人士

6)树立新方向的有形象征

7)变革过程的安全感的重要性

2.变革的时机及必要性【重点】何时变革是必要的?

1当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并且公司一直以来都是受价值观驱动时; 2当处于竞争激烈的产业,并且经营环境瞬息万变时; 3当公司表现平庸或表现欠佳时; 4当公司真正成为大型企业时; 5当公司发展非常迅速时; 3.英雄人物对企业的作用

使成功有可能性,也有人情味/提供榜样/对外作为公司的象征/留住企业的独特魅力/树立绩效标准/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4.4.文化的构成要素12 1)企业环境

价值观

英雄人物

礼仪和仪式

文化网络 5.公司内部诊断文化133 1了解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2人们在同一岗位上能待多久(尤其在中层管理岗位)3注意讨论和记录的内容;

4尤其注意在文化网络中传播的轶闻趣事; 6.文化陷入困境的特征135 只顾自己注重短期目标

士气问题(如果员工长期感到不快乐,那就表明企业文化陷入了困境。)

支离破碎/缺乏一致 情绪的爆发 1。当亚文化开始内向发展

(如果各亚文化之间缺乏经常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那么亚文化就会向内发展并开始破坏整个公司。要注意在不同亚文化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以及开放的渠道。)

当亚文化之间的冲突外显化

(亚文化变得过强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它们开始公开消弱彼此的势力。)

当亚文化具有排他性

(当亚文化想要建立排他性的俱乐部时,就意味着问题出现了。)

当亚文化价值观凌驾于公司价值观之上(平衡亚文化与企业整体文化之间的合理差异,是在诊断和管理企业文化方面最具有技巧性的一部分内容。)

7.能有效利用网络管理者的特点101 1)他们明确认识到文化网络的存在及其重要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感觉上。2)他们通过培育一个可以恰当地与自己接触的文化网络,特别是在关键的说书人和牧师的圈子里,确保自己属于网络中的一部分。

3)运用文化网络者培育了向组织各阶层人员传递大量信息的人。4)运用网络者广泛运用逸闻趣事来强化他们看重的价值观。5)他们寻找友谊。

6)运用网络者依靠网络在组织中扩大与别人的交流。8.虚设原理95-98 n个人组成的任何小组中,其中总有k个人形同虚设,k占n的比例始终大于2/3,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小组中,有2/3的人是虚设的。

9.耳边私语者角色的关键技能91 1)在几乎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能够快速而且准确地领会上司的意图,他们的权威依赖于与这位关键人物形成的依存关系。毋庸置疑,绝对忠诚是他们个性中的核心成分。2)为了做好工作,他们必须在整个组织中建立广泛的支持体系,并且努力使这个网络得到及时更新,把那些已经在网络中消失的人剔除出去。耳边私语者的知识可能不如牧师那么广泛,但他们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10.管理者可以通过哪些社会标准影响员工?76

语言标准

公共礼节

人际行为

家庭作业

演讲及其格式

明确的规程

1.企业价值观特点【答案不大确定】 1)他们支持某种东西

2)管理层十分重视价值观的塑造和调整,已使他们适应企业当前的经济和商业环境,并在组织内广泛传播。

3)公司的员工熟悉并认同这些价值观,无论是生产第一线的工人,还是最高管理层的领导们。

2.文化网络的各个角色88 说书人,牧师,耳边私语者,小道消息传播者,秘书渠道,谍报人员,非正式团体。3.沟通与社会仪式

人际沟通中的不成文规则在企业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教训人是所有公司的共同仪式,这种教训人的意识也作为一种渠道传递着文化的价值观; 强文化中还有一些仪式能在冲突发生之前起到调节差异的作用; 4.尽情玩乐型文化113

娱乐和行动是这里的原则。员工们承担低风险的工作,并能得到快速反馈; 这种文化的主要价值观几种在顾客及其需要方面。提供优质的顾客服务这一思想渗透在大多数这种组织中。3.硬汉型文化109 这是一个个人主义者的世界,特点是高风险,快反馈;

硬汉型文化倾向于是年轻人的文化,它看重速度而不是持久力。5.强化价值观的风险33 1)不合时宜的风险

抵制变革的风险

缺乏一致的风险 4.未来组织是怎样的?180 1)以任务为核心的小型工作单元(最多10~20人)2)每一个组织都在经济和管理上掌握着自己的命运

3)通过可靠的电脑和通信网络互相连接,从而交织成为更大的工作实体 4)通过强文化的聚合力,联合成为更大的公司。5.文化变革164-166文化,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要内化为思想,外化为行动。第五章 沟通:运用文化网络文化网络的特征

说书人

这些人利用讲故事来获得权力和影响力,而且他们乐于这样做。你能够把野鸭驯服成鸭子,却不能将驯服的鸭子再变成野鸭。沃森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这个故事,一是强调行为偏常者的价值,二是强调公司对叛逆英雄应该采取的宽容态度。最佳说书人总是处于有机会获得大量信息的位置。说书人需要具备想象力,洞察力和对具体信息的辨别力。

牧师

企业里也有牧师,他们既是企业的操心人,又是文化价值观的监护人。

企业文化中的牧师需要有年龄上的一份成熟以及除年龄因素之外的一份严肃。牧师还会帮助人们应对失败、挫折和失望。耳边私语者

耳边私语者常常是皇冠背后真正的权威,他们是行动的原动力,但又不是正式任命的大臣。要想扮演这种耳边私语者的角色,必须具备两种关键技能:第一,在几乎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能够快速而且准确地领会上司的意图,他们的权威依赖于与这位关键人物形成的依存关系,绝对忠诚是他们个性中的核心成分。

第二,为了做好工作,他们必须在整个组织中建立广泛的支持体系,并且努力使这个网络得到及时更新,把那些已经在网络中消失的人剔除出去。

非正式团体通常是为了提高他们在组织中的地位。在任何一个小组中,有2/3的人是虚设的。在一个同伴群体中,人们会在与同伴相比的基础上,根据对自我的认知而选择保持沉默或非沉默状态。

2为什么世界上会有那么多不声不响的人?

虚设原理的解释是,在一个同伴群体中,人们会在与同伴相比的基础上,根据对自我的认知而选择保持沉默或非沉默状态。

第九章 变革:重塑文化

公司进行变革不仅是为了跟上技术环境或经营变化的步伐,还因为公司被期望这样做。变革并不总是个好生意。很多时候人们忽视了这些隐藏着的文化障碍。除非采取了一定措施以减少这样的威胁,并在旧文化向新文化转化的过程中提供支持,旧文化的力量会使管理者提出的变革方案毫无效力或效力大减。许多管理者都对在组织中实现真正而持久的变革所需要的时间过于乐观。组织变革或文化变革指的是那种整个组织内部人们行为的真正变化。

变革的经济成本

变革不但耗费时间,而且代价昂贵。

我们这样估算变革的总成本:咨询费用加上客户组织中的全职员工进行变革的时间成本。管理变革

许多管理者都对变革十分担忧,但他们担忧的很少是变革中的文化问题。其结果是,他们试图进行的变革常常没有真正发生。

1集体的凝聚力是让人们接受或愿意变革的重要因素; 2在所有与变革有关的问题上(特别是信息沟通中),传递并强调双向信任; 3把变革看做提高技能的过程,并强调培训师变革过程的一部分; 4给变革充分的时间; 5鼓励人们采纳变革的基本思想,并把它们应用在自己的现实世界中;

(23)如何认识公司文化? 1研究物理环境;

2阅读公司对其文化的阐述; 3考察公司如何接待陌生人; 4访谈公司员工;

5观察人们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2)文化的重要性有哪些?

1强文化是指导行为的有利杠杆,它能帮助员工把工作做得更好;

2强文化是非正式的规则体系,它明确指出人们在大部分时间里应该如何行为; 3强文化是人们对自己的工作感觉良好,因而更愿意加倍努力。(3)为什么“理性”的管理者很少关注组织的价值体系?

因为价值观不像组织结构,规章制度,战略和预算那么“刚性”,而且常常并未用文字表达出来。

(6)为什么强文化公司高度推崇叛逆人物?

因为他们使公司不断发展和进步。公司经理通常把他们安置在需要高创造性的工作岗位上,或任命他们为研究开发部主管。(28)制定战略决策

理性管理的科学思想认为,高级管理者的关键责任是做出影响企业的主要战略决策; 然而,象征性的管理者更多将这些决策下放给同一文化下的人,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决策实现的过程;

(36)组织革命的早期迹象

1零售导向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来扩大它的市场覆盖面;

6.医学心理学重点整理 篇六

1调查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5年数据调查的临床医学重点学科为对象,分层随机抽样15所医院(大医院7个,中小医院8个)各1个重点学科,对195名管理者、医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管理者65名,医院领导占32.73%,部门领导和医疗管理者各占25.45%、34.55%;医师130名,科室主任、副主任人员占28.44%,各级职称大致平均分布。

1.2资料来源

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筛选拟定了各含65个问题的管理者、医师两类调查问卷,在预调查基础上形成正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总体评价、文化氛围、技术水平、人才队伍、交流合作、技术培训、工作负荷与报酬、资源配置、医患关系、工作环境、质量管理、人才队伍、管理环境等15个方面;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各含1个开放式问题。共调查管理者65名,有效应答问卷55份,有效应答率84.62%,cronbach’a系数0.843,12个因子累计贡献率76.95%;调查医师130名,有效应答问卷109份,有效应答率83.85%,cronbach’a系数0.9 1 2,1 1个因子累计贡献率71.90%。

1.3研究方法

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严格核实、纠正数据,用SSP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对满意度(非常满意和满意)≤85%的条目,进行两类调查问卷满意度对比分析、不同等级医院(编制床位大医院≥500张,中小医院<500张)比较分析及描述性选择题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管理者调查结果

针对管理人员特点,调查问卷包括40个问题,其中正向等级选题32题,描述性选题7题,开放式选题1题。

2.1.1正向等级选题。

管理者对重点学科的总体评价、文化氛围、技术水平、技术培训、质量管理、管理环境等方面满意率较高。满意度低下主要集中在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医患关系、资源配置、交流合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环境、对基层医疗单位技术指导方面共11个问题。其中,对其社会地位、医患关系、资源配置、与外部的交流合作满意率<75%(表1);对医务人员社会地位满意度最低,为52.73%。

大医院和中小医院管理者对比,满意度低下共同集中在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医患关系、资源配置、院内外技术交流合作、人才队伍稳定方面。大医院管理者对重点学科工作环境、指导基层医疗单位和开展技术培训满意度较低,在对基层医疗单位技术指导、与各大学、研究所等的技术合作、医患关系、资源配置、社会地位上满意率<75%;中小医院管理者对重点学科内部技术交流合作、人才梯队建设状况、专业技术培训及区域竞争优势满意率低下,在人才梯队建设、资源配置、内部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设备、社会地位上满意率<75%(表2,表3)。

2.1.2描述性选题。

认为当前影响中心技术发展的首要因素是人力资源投入的占78.18%;在医师队伍最薄弱环节上选择技术骨干的58.18%,选择青年医师的20%;感到医生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和繁重的占94.54%;对重点学科医生工作风险、工作压力选择非常大和较大的占89.10%;觉得员工付出与报酬非常相符和的占63.63%;选择医务人员主要应关注患者疾病诊治的50.91%,应关注患者整体健康的占3.64%;在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上,选择外部环境的占60%,其次为选择医生的占16.36%。认为在医疗工作中应该贯彻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占94.55%,生物模式的占3.64%,不确定的占1.82%。

2.1.3开放式选题。

在影响重点学科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上,论述人才队伍建设的占52.73%,管理方式的占23.64%,军队政策的占14.55%,市场环境和医疗设备的各占5.4 5%和3.64%。

2.2医师调查情况分析

针对医师特点,调查问卷包括50个问题,其中正向等级选题41题,描述性选题8题,开放式选题1题。

2.2.1正向等级选题。

医师对重点学科的总体评价、文化氛围、技术水平、质量管理等方面满意率较高。满意度低下集中在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医患关系、工作负荷与报酬、资源配置、交流合作、管理环境、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环境方面共15个问题。其中,对其社会地位、医患关系、工作负荷与报酬、资源配置、与外部的交流合作满意率<75%(表4);对医务人员社会地位的满意度最差,为12.84%。大医院和中小医院医师对比,满意度较低的问题共同集中在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医患关系、工作负荷与报酬、资源配置、交流合作、管理方式、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其中,对其社会地位、医患关系、工作负荷与报酬、资源配置、与外部的交流合作、管理方式满意率<75%;对医务人员社会地位的满意度均为最低。大医院医师对医患关系、工作负荷与报酬、资源配置、管理方式、工作环境满意率更低;中小医院医师在对外交流合作、社会地位满意率更低(表5,表6)。

2.2.2描述性选题。

认为影响重点学科技术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人力资源的占33.94%,其次为资金投入占26.61%,科研条件占19.27%;认为医师队伍最薄弱环节为技术骨干、青年医师各占35.78%;感受工作任务非常繁重、繁重的占88.99%;感受工作风险、工作压力非常大、很大的占89.91%;感到工作风险、工作压力最大因素为医疗工作占36.70%,其次为医患关系31.19%,第三为科学研究24.77%;选择医务人员重点应关注患者疾病诊治的占50.46%,应关注整体健康的占4.59%;医患矛盾主要原因选择外部环境的占67.89%,医院管理的占13.76%;认为在医疗工作中应该贯彻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占84.40%,生物医学模式占6.42%。

2.2.3开放式选题。

在影响重点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上,论述人才队伍、医疗设备、管理方式、军队政策、市场环境的分别占30.28%,15.60%,11.93%,23.85%,18.35%。

2.3比较分析

2.3.1总体情况。

管理者与医师均对重点学科的总体评价、文化氛围、技术水平、质量管理等方面满意率较高;均对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医患关系、资源配置、交流合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环境方面满意率较低。两类调查均在其社会地位、医患关系、资源配置、与外部交流合作的满意率<75%;对医务人员社会地位的满意度都是最低,但程度有明显差异。管理者在重点学科对基层医疗单位的技术指导上满意率低;医师在工作负荷与报酬、管理环境上满意率低。显示重点学科管理者与医师对重点学科各方面的评价既有相同的认识,又有不同的看法,且在一些方面认识差距较大。

2.3.2大医院情况。

大医院管理者与医师均对医务人员社会地位、医患关系、资源配置、交流合作、工作环境、设备先进性的满意率低,其中医师对社会地位、医患关系、设备先进性满意率明显低于管理者。管理者对重点学科的队伍稳定、对基层医院开展的技术培训、对基层医疗单位的技术指导满意率低;医师对工作负荷与报酬、管理方式、重点学科内部技术交流与合作、人才梯队建设、技术培训满意率低。显示大医院重点学科管理者与医师对重点学科的认识差距较为明显,一致性较差。

2.3.3中小医院情况。

中小医院管理者与医师均对医务人员社会地位、设备先进性、内外部的交流合作、资源配置、人才梯队建设、医患关系满意率低,其中医师对社会地位满意率明显低于管理者。管理者另外对重点学科的队伍稳定、人员技术培训、在本地区具有优势满意率低;医师另外对工作负荷与报酬、管理方式、对重点学科重视程度满意率低。结果显示:中小医院重点学科管理者与医师在满意率不高的项目上比较集中,满意率接近,认识较为一致;但对医师社会地位、工作负荷与报酬、管理方式、领导对重点学科重视程度的满意率较低。

3建议

3.1重视认识差距,加强交流沟通,增强发展合力

调查显示,由于工作性质、看问题的角度等差异,重点学科管理者与医师在一些问题上认识不同;而不同规模医院的重点学科管理者之间、医师之间,对一些问题上的认识也有差异。这种现象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一些问题如果长期存在,将造成管理者与医务人员的矛盾,影响重点学科长远发展和医院的整体建设。作为医院管理者,一是要加强与医务人员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医务人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努力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认识差距,才能增强医院发展的合力。二是在宏观管理上,要针对不同层次重点学科的特点,在制定和实施政策上有所侧重,或提供一定的灵活性,使重点学科的管理者能够结合实际开展管理,将对推动重点学科的发展产生更积极的作用。三是顺应需求开展管理改革,管理者总计有96.37%表达了重点学科管理改革的愿望,而大医院管理者则为100%,反映出重点学科的管理迫切需要修改、完善。因此,各级管理机构,尤其是大医院管理者应分析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以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

3.2转变服务理念,改善宏观环境,和谐医患关系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医师,对医务人员社会地位和医患关系的满意率极低。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存在,必将影响医师队伍的长远建设和医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群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在医患矛盾的原因中,管理者与医师选择外部社会环境的均达60%以上,均占第1位。同时,医师选择医疗工作应该贯彻生物医学模式的还占6.42%,认为在服务中尤其应关注患者健康的仅占4.59%;说明还有部分医务人员没有掌握和运用现代医学模式。对此,一是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医院在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中的定位,理顺功能、职责及经济运行机制,扭转体制和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医院管理机制;二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正确宣传医疗卫生服务的复杂性、风险性,正确认识医疗卫生服务的特殊性,促进医患沟通交流,和谐医患关系。三是医务人员要学习和贯彻现代医学模式,以患者整体健康为目标,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主动改善医患关系[3]。

3.3营造文化氛围,加强交流合作,提升发展潜力

管理者与医师在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三个方面(中心内部、中心与院内其他科室、中心与院外科研院所)满意度均较低,体现了对拓展内部、外部交流合作的愿望。重点学科要巩固其领先地位,关键要提高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相对竞争优势,即其掌握的关键技术和能力与竞争对手所掌握的技术和能力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越大,相对竞争优势就越明显,学科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而差异性只能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获得。医院要增强重点学科的创新能力,必须营造信任、学习、交流、共享的适应知识管理要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能够把专业化程度更高的人员集中,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共享,能够提高作业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同时,学科发展必须有其他专业或辅助科室的协同配合,科室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够彼此加深了解,促进合作,提高效率。而与院外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则可以迅速改善科研条件、提升创新能力,尤其是重点学科的临床技术优势与科研院所的科研条件结合,更能产生明显的技术效应。因此,医学中心的管理者,必须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倡导重点学科开展医院内部、外部的交流与合作,从战略高度谋求可持续发展空间[4,5,6]。

3.4转变利用方式,更新管理观念,优化资源配置

被调查者对重点学科的资源配置,特别是设备配置的满意率不高。目前,重点学科主要依据展开床位数量固定配置资源、独立管理利用,使资源配置与医疗需求脱节,容易滋生本位主义思想,阻碍了资源共享;由于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而抑制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术霸权、技术垄断、隔代培养等问题,影响学科可持续发展。因此,学科资源配置与利用要推行“激励—共享”模式,以技术资源与医疗需求匹配为切入点,以技术骨干力量为支撑,运用激励竞争机制,带动学科医疗人力资源优化重组,促动学科知识资源整合,形成充满竞争和活力的资源配置模式;其它资源以床位资源整合为牵引,通过实行床位统一调配使用等制度,伤病员相对集中收治,实现床位优化共享,提高临床学科资源整体利用效率,创造了更大的效益[7]。

3.5强化骨干队伍,完善工作条件,减轻工作负担

管理者和医师对重点学科的人才梯队建设满意率不高;认为影响中心发展最大问题是人才建设,认为人才建设最薄弱的环节是技术骨干。人才建设是重点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而技术骨干则是重点学科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重点学科的管理者,必须把技术骨干的引进、培养、使用作为保障中心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任务,创造栓心留人的事业平台,营造积极向上、公平竞争的文化氛围,不断强化和稳定技术骨干队伍[8]。管理者、医师均对重点学科的工作环境满意率不高,均认为医师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同时,管理者、医师认为医务人员工作付出与报酬相符的满意率仅为63.63%、56.88%。长期繁重、超负荷的临床工作,加之对工作风险和报酬不满意,必将对医师的身体、精神造成伤害,影响医务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而影响重点学科的长远发展。因此,管理者应调整思路,改善工作环境,构建科学的发展机制,使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与报酬匹配、临床与科研协调发展,谋求持续、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9,10]。

3.6发挥辐射作用,开展技术帮带,提高整体水平

管理者在重点学科对基层医疗单位的技术指导上满意率不高;大医院管理者对开展基层医院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上满意率不高。这一方面因为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单位距离较远、环节多,开展技术帮带和指导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医院重点学科的技术辐射作用发挥不够,帮带基层医疗单位的主动性不强。重点学科一般在等级高、技术服务层次较高的医院,开展的医疗项目具有高、精、新的特点,是一定区域内该学科的技术中心和创新中心,负有传播先进技术、促进区域医疗技术水平提高的职责。基层医疗单位虽然以多发病、常见病为主,也需要高水平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作为医疗卫生系统的一部分,大医院的管理者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调动医务人员帮带和指导基层医疗单位的积极性;重点学科的医务人员应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基层医疗单位培训技术人员,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整体进步[11]。

摘要:采用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方法,从多个角度分别对15所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的管理者、医师队伍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分析,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交流沟通、和谐医患关系、加强交流合作、减轻工作负担、开展技术帮带等对策。

关键词: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管理者,医师,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志勇,龙文武,傅克刚.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9):62-63.

[2]张淳瑜,闵钟炎,薛迪.医疗服务供需双方对医疗纠纷成因的认知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7):451-453.

[3]Jackson,-J-R.The urgent call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medicine[J].Physician-Exec,2000Jan-Feb;26(1):28-31

[4]周典,陈柏钧.医院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4):193-196.

[5]姜鸿.对新增长理论的改进与发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133(4):13.

[6]Phillips,Rhonda G.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s:how effective as technology transfer mechanisms[J].Technology in Society Volume,2002,24(3):299-316.

[7]Nimnath Withanachchi,Yasuo Uchida,Shyama Nanayakkara,etc.Resource allocation in public hospitals:Is it effective?[J]Health Policy,2007,80(2):308-313.

[8]郝模,陈立今.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策略和障碍[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1):2-6.

[9]戴光强.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机构合理补偿机制,全面推进医疗改革与发展[J].中国医院,2004,6(4):9-12.

[10]John D Sterman.?Learning from Evidence in a Complex World[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6,96(3):505-515

上一篇:经典历史故事中学生下一篇:高新企业申报所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