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选6篇)
1.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篇一
一、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结合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工作,将“现代高效农业”确定为全县“x+x”主导产业之一,明确了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转换路径和任务目标。
(一)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创新多元化产业融合模式,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加快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转换路径。一是塑造新型业态。以农产品加工为骨干,向前、向后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从田头到餐桌无缝对接的产业体系。二是培育新型主体。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农民通过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途径,实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利用各自资源相互入股,采取保底收购、股权分红和二次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民分享加工和流通环节利润。
(三)发展目标。到xx年,现代高效农业总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新业态增加值在农业增加值中的占比显著提高,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村活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是主抓手。将乡村振兴作为提报筛选县级重点建设项目的重要领域,全年确定的xx个县级重点项目,涉及乡村振兴领域的项目有xx个,占比达到xx%,总投资xx亿元,占全部投资的xx%。
(一)实施了“百日攻坚行动”。 自x月份以来,结合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适时启动了“百日攻坚行动”,从县级重点项目中择优筛选出xx个“四新”“四化”项目,倒排工期,节点推进,严格周调度、月通报、分类考核、“红”“黑”榜通报制度。上述xx个项目中,涉及乡村振兴领域的项目有xx个,占比达到xx.x%。百日攻坚行动结束后,xx个乡村振兴领域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xx亿元,投资完成率超过xx.x%,其中樱之崮田园综合体、托福太阳城两个项目,被列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场观摩项目,为我县获得总评第x名的好成绩贡献了力量。
(二)积极申报纳入上级重大项目库。今年以来,县发改局按照“四新”“四化”要求,先后两批报送省、市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建设项目xx个,其中乡村振兴类项目xx个,总投资xx.x亿元。截至目前,我县共有xx个纳入第一批省市重大项目库,其中金水河田园综合体项目被列为省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二批项目名单尚未反馈。
(三)超前谋划xxxx年项目。按照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的工作思路,自xx月初开始,县发改局突出“四新四化”导向和“实体经济、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三类大领域,围绕“xx”产业,谋划储备了一批行业技术领先、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税收贡献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截止目前,已初步筛选确定县级重点项目xx个,年度计划投资xx亿元,其中涉及乡村振兴领域项目xx个,总投资xx亿元。
三、加强对上争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政策资金支持。
乡村振兴,离不开上级的大力支持。县发改局把争取上级政策和自己支持,作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手段,不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
(一)成功争取乡村振兴示范县。今年x月份,县发改局按照x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实施方案精神和要求,立足我县资源禀赋、生态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积极申报我县争创x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县。x月xx日,省发改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农工办、省财政厅等xx部门联合发文,公布了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名单,我县被确定为示范县(全省共xx个,全市仅我县x个),xx镇xx社区、xx镇xx区、xx镇xx村、xx村等x个村被确定为示范村。
(二)积极申报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项目。按照省发改委、省农发行《关于做好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各乡镇街区、县直有关部门对照八大领域,认真筛选提报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截至目前,共申报项目xx个,总投资xxx.x亿元。在对上述项目基本情况逐一审查、分析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推荐名单,分别是:xx县农业创业创新示范园项目、金水河田园综合体项目、重点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在水一方”云蒙康体小镇项目、云蒙湖生态旅游景区桃源古寨项目、xx县交警安泰、党校片区两个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岱崮地貌旅游区项目、xx县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项目。
(三)全力争取上级无偿项目资金。今年年以来,通过发改系统争取到位上级无偿资金xxxx万元,其中,xx镇xx村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xxx万元,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xxx万元,野店镇、岱崮镇、桃墟镇水毁修复项目xxx万元,梓河岱崮坡里段河道治理项目xx万元。这些资金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突出顶层设计引领,高标准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为切实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经多方对接考察筛选,并经县主要领导同意,拟委托中国农业大学编制我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xx月xx日,中国农业大学褚庆全教授到xx与县发改局就规划编制费用、时间等进行了协商。当前,县发改局正按照规划编制方的有关要求,进行规划前期资料搜集,并初步确定了乡村振兴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推进措施。
(一)基本原则。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上加快补齐短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乡村全面振兴,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二)发展目标。初步打算到xx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到xxxx年,乡村振兴的主体框架基本成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新六产”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三)推进措施。初步想法是: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走融合发展之路;发展农业“新六产”,走质量兴农之路;打造生态宜居乡村,走绿色发展之路;培育乡村文明新风,走文化兴盛之路;构建新型治理结构,走乡村善治之路;保障改善农村民生,走共同富裕之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走创新发展之路;实施人才兴农战略,强化资源要素支撑。
总的来说,县发改局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成绩是阶段性的,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是: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较慢,投资完成率低于平均水平;加快乡村振兴的思路不够宽,措施较单一;乡村振兴规划编制进度较慢,没有达到时限要求等。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督导管理。一方面,对今年的xx个乡村振兴领域县级重点项目开工情况、投资完成情况、投产运营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全面摸排,列出台账,分类施策,逐个“敲开核桃”、“扫清路障”,确保明年顺利开工。另一方面,对明年的xx个乡村振兴领域重点项目,继续严格执行“周调度、月通报、半年分析、年度考核”制度,全力破解制约瓶颈,推动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二是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xx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条主线是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三者相辅相成。今后,县发改局将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运用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同时,积极做好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工作,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总结形成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是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当前,规划编制前期准备工作正有序开展,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将督促规划编制机构加快规划编制进度,争取xx年xx月xx日前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2.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篇二
一、丹阳市品牌产品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丹阳十分重视品牌的培育和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实施“品牌战略”提出明确要求,工商局、质监局、农林局、发改经贸委等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地也积极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企业创品牌,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
1.品牌产品的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推进品牌建设,全市企业商标注册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争创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热情高涨,品牌整体形象有了很大提升。截止2007年底,全市有“万新牌眼镜”、“圣象牌地板”、“飞达牌钻头”等中国“驰名商标”累计20件,其中司法认定11件;共创建“堂皇牌床上寝品”、“肯帝亚牌实木复合地板”等中国名牌产品36个;创建“医疗器械”、“汽车灯具”、“高速工具钢棒”等江苏省级名牌产品47个;创建“沃尔夫”、“圣布凡”、“正丹”等江苏省著名商标产品49个。品牌贡献率列江苏省第4位,是全国三家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县(市)之一,江苏丹化集团、丹阳市同乐面粉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的“双凤”、“同乐”等24种产品获得了国家质量免检资格。
2.品牌经济的效益日趋显现。各地发挥品牌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以品牌整合资源,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产业集中度,推动了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品牌经济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全市现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4家,其中国家级14家。高新技术产品销售占全部工业销售的22.6‰科技创新省级重大成果转化资金累计达1,02亿元。
3.品牌企业的后劲明显增强。品牌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成为丹阳经济发展的骨干和主导力量。从我们对全市几十家品牌企业专项调查结果看,品牌企业在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市场开拓和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一是品牌企业的产值和利润明显高于非品牌企业,二是品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意识和能力比较强,三是品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
二、丹阳市品牌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丹阳品牌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好进展,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丹阳品牌的总体实力不仅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巨大,而且与江阴、昆山、广东、青岛等省市相比差距也很大,更与经济发展阶段变化、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委市政府实施“品牌战略”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品牌战略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从政府层面看,有的认为创品牌完全是企业行为,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没有看到现阶段政府对引导和鼓励企业创品牌的职能作用,更没有把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到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度加以重视。缺少长远规划和政策支撑。从企业层面看,有的把品牌仅仅看作是一个产品的外在形象,只注重产品包装和广告推广,而忽视了品牌的内在建设;有的把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当作荣誉,拿到后束之高阁,没有充分利用品牌资源进行有效運作,服务于企业和经济发展;有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削弱了品牌的竞争力。
2.创立自主品牌的意识还不够强烈。贴牌加工和无牌生产是多数企业发展难以避免的过程,但如果一味搞贴牌就会受制于人,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少企业不注重自主品牌的培养与创立,满足于搞贴牌加工甚至是无牌加工,只要有订单,自己有无牌子无所谓,以至有的出口企业产值做到上亿元甚至几个亿,连自己的商标还没有。这种热衷于搞贴牌加工的经营模式,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资源,但所得利润却很低,大头利润被外商拿走,企业只是赚取一点加工费。这种贴牌加工模式,生产规模再大也是铸造别人的辉煌,而且最终还要受制于人。
3.打造品牌产品的结构还不够合理。从三大产业品牌分布和发展的情况来看,工业领域对品牌建设比较重视,而农产品领域特别服务行业领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全市36个国家级品牌产品中,加工制造业、农业和第三产业一个也没有。即使是工业类品牌发展也很不平衡,大多集中在服装、家纺、木业、化工、眼镜、汽配、五金工具等领域,而在大型超市、大家电、IT产业、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则很少有丹阳的知名品牌。目前丹阳虽然有一批国家级品牌,但真正叫得响、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数量很少,单个品牌的价值也不高,可以说还没有较强国内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缺乏具有国内国际知名度的品牌。
4.推动品牌成长的政策还不够完善。从上到下都出台一些品牌培育的鼓励政策和奖励措施,但还缺乏整体考虑和方方面面的配合,影响了政策效应的发挥。一些名牌产品被假冒的现象屡禁不绝,一些不实报道和社会上乱评比活动时有发生,这些都不利于品牌产品的推广和品牌企业的成长。品牌培育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特别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包括产品标准、质量、认证、商标、检验检测、售后服务、执法检查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亟待加强。调查中发现,企业在创品牌过程中,已不满足事后奖励,而是希望得到政府在维护市场秩序、资金借贷、税收优惠和土地要素供给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三、丹阳市品牌产品规模发展的对策建议
围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培植一批对全市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的品牌,通过发挥名牌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壮大名牌产品群体,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全市经济实现新跨越。
1.大力推进“三大刨新”
(1)着力科技创新。利用丹阳现有的产业基础,一手抓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一手抓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轻纺服装等传统产业;一方面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和借用外力、外脑,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一方面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形成自身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政府要抓好科技扶持政策的完善落实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健全,建设眼镜技术研发中心、家纺技术研发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孵化”基地和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高新技术项目、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扶持力度。
(2)着力体制机制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制订完善发展规划,明确企业发展目标,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着力转变企业发展模式,从以信贷为主的融资方式向信贷融
资、资本市场融资并重方向转变,从外延扩张为主向以内涵提升为主转变。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推动和支持一批优势企业特别是优势中小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市场谋求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3)着力管理创新。坚持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切实加快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和示范工作为先导,全面推进产品设计、制造、营销和企业财务、物流管理流程的再造,实现设计研发数字化、制造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管理网络化,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深化工业企业争创管理示范、达标单位活动,以点带面,典型推广,提升我市工业企业总体管理水平。着力以人为本。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我市工业经济最缺乏的是企业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政府要把对企业家的教育培养放上重要位置,大力实施好建设者工程、企业家培训工程,解决企业经营者“本领恐慌”问题,培育一批具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的企业经营者。要注重建立和完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抓好人才市场建设,健全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人才合理配置。要通过建设人才公寓、提供经济适用房等政策,积极为民营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要积极开展技术人才评比和表彰,大力推动各种技能竞赛,激发全社会对技术人才的认知度。要按照“调整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方针,优化技工教育资源配置,尽快建成一批综合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要加强初、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普通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合格的技工人才。
2.大力调优“三大结构”
(1)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加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改造提升五金工具、通信光缆等特色产业。通信器材业重点做好延伸产业链的文章,一方面要抢占核心技术制高点,发展光纤预制棒,使其尽快产业化,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各种新型光器件和光设备,使产业向两端延伸。家纺业重点做好改造提升文章,要继续淘汰一批,兼并重组一批,推动家纺企业做大做强;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以机械电子、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丹阳经济开发区、科技创业园、云阳高新园、留学生创业园、国际生物创业园、津通工业园为为载体,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优先扶持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机械装备业等高成长性产业,积极推进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力争在全市打造一批支柱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形成创新集群效应。
(2)着力优化规模结构。也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集团。按照“抓龙头、扶骨干、促集群、上规模”的思路,选择一些重点企业,加大政策、资金、技术、人才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规模型、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同时,引导现有企业,实现资源重组、优势互补,加强联合、做大做强。一手抓“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选择一批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使今天的小企业成为明天的大企业。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甘于和乐于为大企业当好配角,积极向“小而精”、“小而優”、“小而专”、“小而特”、“小而强”方向发展。
(3)着力提升产品结构。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加快对推动结构升级具有重大作用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开发,积极发展具有广阔前景、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特色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知识密集型产品。鼓励企业进军关联产业,延伸产业链、产品链,丰富产品品种。鼓励企业加大产品宣传,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3.大力实施“三大建设”
名牌是一种高潜质的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兴衰的标志。培育名牌,就是培育新的战略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区域经济要发展,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品牌观念,聚全市之心,集全市之力,统筹整合,协调推进,切实做好品牌创建工作。
(1)加强品牌创建基础工作建设。在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坚持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要从企业做起,从基础工作抓起。引导企业牢固树立“抓发展的基础是抓产品,抓产品的基础是抓质量,抓质量的核心是抓品牌的市场竞争理念,让企业明白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提高企业的创牌意识。鼓励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生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虚拟经营、委托加工等多种途径做大做强,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品牌带动作用明显的品牌大企业、大集团,努力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的“小型巨人”品牌企业。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品牌梯队,实行有计划有重点的品牌培育发展制度。明确重点企业创牌目标,进行重点培育。对市政府确定的规模企业进行跟踪联系,完善创牌企业库,形成创牌梯队,以保证创牌质量和后劲。对进入创牌梯队的品牌,进行重点指导和扶持。同时,结合产业行业结构和经济特色,突出围绕个私民营经济、块状产业、重点骨干企业,培育著名驰名商标。
(2)加强品牌刨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鼓励企业培养和引进品牌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引导企业经营者增强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其在品牌创造、品牌经营、品牌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有关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品牌知识、品牌经营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企业创牌能力和品牌运作水平。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 篇三
最近,“针不戳”一词火了。该词因谐音“真不错”,深受广大网友喜爱,一时间成为“流行词”,被广泛用于认可、满意、点赞的场合。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要想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获得群众“针不戳”的评价,就要“一日三念”反求诸己。
一念为党谋而不忠乎?当好“领头雁”,引领乡村从“散沙”到“聚合”。
“天下大德,莫过于忠。”对党忠诚,就是要听党话、跟党走。_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当前,一些村级党组织还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整体不高、软弱涣散、组织功能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也导致农民群众缺乏“主心骨”,干部群众的力量不能有效汇聚。所以,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将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争当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以广泛团结各方力量,汇聚成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团旺火”,从而不断攻下一个个“火焰山”和“腊子口”。
二念为民忧而不切乎?当好“急先锋”,助力乡村从“死水”变“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乡村振兴来说,只有振兴产业,才能打通“源头活水”。_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当前,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基础薄弱,成为困扰乡村振兴的重要障碍。对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立足地方实际,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以及乡村生态旅游业等产业,譬如香菇、茶叶种植,虾蟹养殖,农家乐等,这样就能变“输血”为“造血”,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从而搅动乡村“一池春水”,让农民“生活有奔头”,能够通过自身劳动增收致富,“钱袋子”真正鼓起来,“腰杆子”真正硬起来。
三念为道计而不远乎?当好“压舱石”,推动乡村从“空心”向“实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需要长远谋划、久久为功。_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大量农村青壮年流向城市,他们或在城市务工,或在城市安家立业,导致农村人口大多为老弱病残的留守者,农村“空心化”较为严重。乡村振兴,人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没有人气的乡村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加强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实践,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不断充电提升,努力成为懂技术、会经营管理的农村“土专家”,不断淬炼过硬本领,克服“本领恐慌”,真正成为乡村振兴舞台上能干大事、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才。这样,才能推动乡村治理走向现代化,让乡村人气更旺,更具吸引力和号召力,广袤的乡村大地才能真正焕发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验亮点汇报 篇四
*村有村民*户*人,辖*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名。近年来,村党支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不断增强政治功能,积极探索出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的党建引领农村发展新路子,有力推动了产业强、乡村美、农民富。
一、抓组织强功能,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村党支部按照“建好一个党组织、振兴一个好产业、致富一方老百姓”的思路,抓基本、补短板、强功能,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是推动组织设置最优化。村党支部依托“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制度,认真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等中央政策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找准发展方向。根据本村产业发展需要,及时成立政策宣传、技术培训、劳务输出、信息物流4个功能党小组,推动党的组织覆盖到产业发展的最前沿,把党建引领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二是推动阵地作用最优化。针对村级活动阵地服务功能不完善、功能室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建设完善了“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增设了*馆、产业馆、电子阅览室、室内健身室和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特别是创办的“村级党校”,采取内外联合、柔性引进办法,吸纳各级宣讲团、优秀村书记、致富能人等培训师资,打造党员家门口的“党性教育课堂”。三是推动资金使用最优化。积极争取为民服务资金项目,按照“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产业”的要求,整合各类资金,先后投入*万元对村级功能室以及*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推动村级活动阵地和果蔬集散市场发挥好组织开展活动、产业发展辐射、新型农民培训、便民利民等综合性服务功能。二、抓选育重引领,建强乡村振兴“先锋队”。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干部。我们始终扭住抓班子带队伍这个关键,示范引领,持续激发农村党员和致富带头人“两支队伍”内生动力。一是班子成员带头干。村“两委”年初确定生产目标后,每名班子成员带头认领,通过承包蔬菜大棚、开展技术指导、示范种植等,带动党员群众动起来、干起来。按照“定岗锻炼、动态调整、备用结合”要求,积极从本村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中筛选培养名村级后备力量,为村班子储备“源头活水”。二是党员队伍跟着干。创新开展“优秀党员”和“致富带头人”评比,在全村范围内评出优秀党员*名、致富带头人*名,设置了“村级优秀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光荣榜”,用身边典型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在全村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三是精准培训鼓励干。组织包括村级干部参加大专学历教育,深化“党校+农家课堂+实践基地”教学模式,在村级党校开展“定餐式”培训,在田间地头开展“送餐式”培训,在党员之间开展“互助式”培训,着力解决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学历低、“双带”能力不强的问题。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总结 篇五
篇一
我镇在区委、区府坚强领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我镇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贯彻
“五大发展理念”,立足镇情,精准发力,全力推进“经济、生态、人文、幸福”四个高坪特色乡镇创建,现将该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围绕五个方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是“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我镇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成立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江洪同志任组长,镇长欧建、人大主席江振声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在农办负责乡村振兴日常工作。确保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一)抓特色产业发展。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不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1.产业布局不断完善,把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全力推进玄顶村花椒基地1400亩、瓦店村中药材基地500亩、高峰村李子园300亩、月台村和冒咕村粮油基地500亩、冒咕村柑橘和桃子等水果300亩以及新兴村竹鼠生态养殖。
2.多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实施“三变”改革,实现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冒咕村在2019年被评为“三变”试点村、市“绿色新村”,实现生态优美、农户增收,推进冒咕村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提质增效;成立冒咕村、高峰村综合服务社,实现了农业、服务业的融合;“小川东道”提档升级,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新修文化墙2堵,休闲亭、茶铺、商铺等4个,修复古道石板2000米,安装移动公厕3座。沿途栽植行道树、风景树、果树等树苗8000株,形成集采摘、休闲、娱乐、饮食于一体的乡村游发展典范。
3.耕地利用效益提升,实施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200亩,水稻保险500亩,全镇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达到26个,其中区级龙头企业1个,农业经营主体69个。
4.加速生态建设,2017年全镇在原森林覆盖率48%的基础上新增退耕还林2018年2800亩,2019年2150亩、农村“四旁”植树800亩、农田林网和特色经济林新造250亩、农田林网和特色经济林改造400亩。共实施营造林6400亩,目前森林覆盖率达56.6%。生态河长制工作有序进行,狠抓了污染源清理、入河排污口普查活动,开展工业、生活、农业农村面源、河道内源“四大”污染集中整治,制定了一河一策,责任明确,治理到位。
(二)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1.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协助开展大安公路高坪段9公里、瓦莫路5.3公里、茨玄路7公里、升级改造。推动新建和升级改造灌火路、堰黄路、李白路和天唐路“农村四好公路”12公里。
2.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位于新兴村的重点水源建设工程麻柳冲小一型水库项目已开工建设,实现自来水主管网全覆盖。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瓦厂沟水厂、青龙水厂现已移交鑫发集团,麻柳冲水库现已开工,瓦厂沟水厂启动户户通二期工程、青龙水厂户户通三期工程正在实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筹。
3.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环保、市政、公路、河长制多部门通力合作,统一管理,避免了管理上的推诿、扯皮现象,形成了“户清扫、专人保洁、镇集中处理”的环卫模式,制定村民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使村庄环境管理走上规范化、长效化轨道,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4.加大镇容镇貌综合整治,乱搭乱建彩钢蓬、遮阳伞,车辆乱停乱放、摊点乱摆乱放等“顽疾”得到明显改善,修建青龙、冒咕公厕3个,统一规范天宝场店招店牌,实施天宝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持续推进青龙场镇农贸市场、停车场、文化广场和休闲步道建设。新添置路灯89盏,安装公路沿线栅栏5.6公里,确保场镇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
5.农村综合环境明显改善。新修泥结路4公里、便民路4公里、实施玄顶村产业路3.5公里,推进冒咕村“美丽乡村”、“绿色新村”建设,实施高峰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
(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加大了招商引资,不断培育壮大超市、商贸等协同发展,着力繁荣城乡市场。
2.加大农贸市场基础建设和污染整治;
3.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发展邮政、中通、顺丰等物流站点3家。
4.实现电商、金融、超市“三进村”,成立电子商务便民点8个,打造市级电商2个。在确保市场秩序稳定、规范有序前提下,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四)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1.大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今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48户、437人,实施危房改造C级
12户、D级57户,投入扶贫资金86余万元,解决85户建卡贫困户的四配套问题。
2.农业惠民资金、社会福利资金精准落实到人到户,民生救助资金,应救必救,应保尽保。农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48余万元,水库移民直补资金8余万元,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资金254.8余万元。发放城乡低保金335余万元,残疾补贴、临时救助、特困供养救金67余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150余万元,合作医疗保险参保11652人。
3.农村承包地确权工作正在顺利实施中,依法依规、化解矛盾纠纷,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度,现已完成前期指界、勘验、绘图工作。
4.强化扶持引导,现有家庭农场10个、专业合作社16个。
(五)生态美村建设开始启动建设。
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断完善农村水电气路讯房等设施升级改造,今年在全镇投放837户卫生厕所指标,统一免费实施,引导农民开展公厕革命,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社投放、村收集、镇转运。持续开展退耕还林和国土绿化行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实施村级公路沿线植树造林,现我镇的冒咕村评为市级绿色新村,切实筑牢生态屏障。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市政、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2.贫困面大,因病因残因智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产业弱、人才缺。
3.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面广、管理人员少,设备设施简陋,需进一步加大投入。
4.出台奖励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
5.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的带头辐射作用有待提高。
篇二
XXX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确保我镇乡村振兴战略按要求、分步骤、分阶段扎实推进,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牢牢把握“奋力赶超、进位争先”的目标定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基本原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走符合XXX实际、具有XXX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坚持党管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政治保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注重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推进。
三、规划和实施计划
XXX镇地处XXX县东南边缘,距XXX城区1小时车程,距XXX县城54公里约1小时车程,距省会XXX139公里约2小时车程,距南京300公里约4小时车程。高铁从XXX出发到XXX市仅30分钟,XXX镇被纳入XXX都市圈2小时生活圈内。随着XXX高铁站的建成使用与未来XXX省道的建设开通,XXX镇对外交通联系将得到大幅优化提升,全镇实现跨越式发展腾飞迎来了战略机遇。
(一)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培植乡村振兴动能
1、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三转三化”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构建多元化特色农业格局,不断增强特色农业产业优势。XXX镇西部地势平坦低洼为城东湖的行蓄洪区,东部为岗丘坡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丰富的生态特色环境资源。西部淹没区水系密集、湿地遍布、圩台众多、土地肥沃,芡实等野生水湿生作物极具特色,适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东部岗丘区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水果种植和生态旅游。
2、加快农业农村产业融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大力培育“新六产”,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朗德鹅加工和副产品开发,推广“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产销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积极推进镇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龙虾、皖西白鹅等一批优质农产品电商经营业户,2018年实现镇级电子商务站点全覆盖、中心村覆盖率70%以上。到2019年实现镇、中心村电子商务站点全覆盖。
3、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坚持农业提质导向,推行农产品、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食药监管,每月对全镇食品药品领域进行1次巡查,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大力发展现代高效林业,加强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4、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及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提高抗旱防洪能力,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工程,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商品有机肥等技术模式,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积极推进农村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解决畜禽养殖场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
5、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XXX镇主要以种植业和传统养殖业为主。大力发展多元化、多类型的合作社,根据不同村的基础条件,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平台支撑。积极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合作社,探索完善“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
(二)建设生态美丽家园,提升乡村内涵品质
1、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巩固拓展镇村环卫一体化成果。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完成三年改厕任务,让农民群众用上洁净厕所。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与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相结合,建立多形式、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体系。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对我镇美丽乡村,进行标准化再提升,争创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
2、提升城镇载体功能。扎实开展城镇形象“清底子”行动,对主干线“僵尸车辆”、废弃固堆等镇区乱象集中清理整顿,提升沿线绿化水平。抓好老旧供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解决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问题,保障农村供水保障率、水质达标率、群众满意率稳定在较高水平。进一步拓展乡村道路生命安防工程,加大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路段、路口警示装置、波形护栏安装力度,提升交通安全保障水平。
3、突破特色小镇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基础、旅游为引擎、文化为支撑、富民为根本,利用本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强调产业先导和领先的品牌定位,推动淹没区和丘岗区“山水”联动融合,体现精准扶贫的发展要求,推动农业一产接二连三与产业价值链提升,营造富有诗情画意的旅游主题形象,聚焦生态、美丽、富裕、诗意、众享的价值愿景,创建宜业、宜居、宜游、宜文的特色小镇。
4、全面深化河长制、湖长制。深入开展“河畅、水清、岸绿”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弥河、石河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立完善水源地和“禁养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三)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焕发农村文明新形象
1、深化乡村文明建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主旋律。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等文明评选活动,把孝文化运用到农村社会治理中,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持续开展文明村、星级文明户评选,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2、大力发展优秀文化。开展各类书画笔会、文学交流等艺术活动,组织开展文化名人辅导、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培训,积极培育民间艺术团体,提升文化队伍层次水平。深入开展以歌唱、舞蹈、表演、戏曲、书画、文学创作为模块的系列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文化参与率和满意度。
3、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用,加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统筹建设文化大院、农村书屋、活动中心等各类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确保村(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达标率和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文化大院建成率达到100%。
4、推进移风易俗。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建好、用活、优化村(街道)善行义举四德榜。充分发挥村级红白理事会作用,摒弃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相互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农村科普和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四)加强乡村治理,夯实基层基础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为重点,深入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治理整顿,扎实开展“过硬支部”创建活动,提高村级管理规范化水平。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改进基层干部作风。优化提升农村带头人队伍,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加强村“两委”干部教育培训,严格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管理,注重从新型经营主体中培养党员,注重培育农村优秀党组书记,在全镇树立一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领头人的典型。
2、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扩大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持续抓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阳光议事日”“三务”公开等村级基本制度落实,全面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进一步提升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
3、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功能,中心村司法行政工作室实现全覆盖,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加强对农村宗教活动的引导,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涉农村公共事务,形成崇法尚德、扶正祛邪的良好风气。
4、深化平安村庄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构建“信息化支撑,立体化防控,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社会治理机制,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能,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五)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农民幸福感
1、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积极开展脱贫“回头看”专项行动,精准做好脱贫核查,严格准入退出动态管理,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深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认真组织好产业扶贫项目效益分红,积极发展规模种养、特色加工等产业项目,切实发挥产业扶贫项目支撑带动作用。广泛开展社会扶贫,探索创新“互联网+”社会扶贫模式,完善社会扶贫供需对接机制,积极动员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参与扶贫开发。狠抓脱贫攻坚作风建设,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在全部兜底完成脱贫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不返贫,致富奔小康”。
2、加快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鼓励引导有志于在农村发展的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等回乡创业,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创新创业,加强村两委成员、合作社带头人、农业大户的创新创业培训,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优先发展农村教育。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学校建设的投入,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非外力情况下不落一人。
4、强化农村社会保障。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完善贫困人口医疗商业补充保险,逐步提高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统筹使用各级救助资金,精准用于救急救难。完善农村残疾人生活用电、水等优惠政策。健全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6、改善农村养老服务。鼓励多种方式建设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打造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推行邻里互助、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方式,改善贫困老年人生活状况。对不赡养老人行为进行行政、司法干预。加快推进医养结合,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在农村养老机构设置服务站点、提供签约服务。
(六)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村改革
1、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激活资产资源、发挥权属效能,增加财产性收益。巩固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
2、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稳慎探索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有偿退出、继承及抵押、担保权能,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3、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完善盘活利用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农民房屋使用权,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进一步完善设施农用地政策,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等设施建设。
(七)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村工作相关站所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实行镇村两级书记一起抓,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切实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抓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上,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完善推进机制,成立乡村振兴战略五大工程推进组,每个推进组由班子成员牵头抓总,各责任站所、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工作指导,做好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任务相适应。严格落实上级涉农资金管理体制,做好资金整合使用项目规划,提高资金使用效能。推广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让农民更多参与建设管护。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领作用,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乡村振兴。
3、改进工作作风。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要坚持规划先行,由点到面、由低到高,有序推进。要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依法作为,结合各自实际,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要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内外兼修,面子新,里子也要新,坚决杜绝“形象工程”。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群众支持参与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6.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篇六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一个重要的亮点。报告强调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当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新时期科技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市正处于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突破发展瓶颈制约、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最根本的途径是依靠科技支撑和引领,最迫切的要求是加快科技进步、创新与转化。
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国家和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出台《进一步加强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及配套政策,安排部署了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下一步,我市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进一步释放科技潜能,努力实现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
实践证明,世界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革命史。从世界经济增长周期看,每50年左右就有一轮新的经济增长,而科技领域也是每50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新的革命。这意味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新一轮经济增长往往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快,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哈尔滨目前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市十三次党代会明确了坚定不移实施新战略、奋力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总体要求,绘就了“四大形象标志”和“四大民生指标”的宏伟蓝图,不仅为哈尔滨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也对我们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全市上下、方方面面都要付出最大努力,特别是科技战线,更要发挥好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重要作用。应该看到,只有大创新,才会带来大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新兴战略产业加快发展,是我们实现“后来居上、弯道超车”的重要路径。比如,建设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大力发展产业园区,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加快农业现代化、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富民强县战略目标,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引领;加快城市更新改造、保护文物古迹、推进数字化管理和智能交通,加强生态环保和公共安全,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科技保障。可见,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地位至关重要。下一步,我们要真正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把科技潜能充分释放出来,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全国科技大会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是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这是一项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任务。企业强则国家强。我市是老工业基地,已经具备一定的制造能力,但总体上还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省科技创新大会都对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出了具体推进措施,我市也将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这次科技创新大会上又出台了新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使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成为其发展的源泉、竞争的核心,让企业自己有能力把握创新机会,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利用和转化科技成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深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结合。我们还将充分释放在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能量,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把技术与资本更有效地融合起来,把研究成果与市场更紧密地对接起来,把专家创造性与企业家积极性更好地结合起来,在促进产学研合作上下更大功夫、取得更大成效。一是要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企业与国内外大学大所联合,开展跨国界、跨区域、跨部门、跨学科的联合攻关,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在方式上实现由零散合作转变为集聚合作,在时间上实现由短期合作转变为长期合作,在地域上实现由埠内合作转变为全国乃至全球合作。二是要建设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优势,按照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等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三是要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责权利机制。规范产学研各方的责权利关系,推动企业、高校和院所建立以市场机制为纽带的协同创新长效合作机制。
三、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不断推动科技优势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哈尔滨市科技力量雄厚,科技综合实力一直在全国排名靠前,有知名的大学、大所和让我们骄傲的两院院士和各类科技人才,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技成果,也有辛勤劳作在这片土地上的创新型企业。但是,这些雄厚的优势并没有完全迸发出它们的潜能,特别是很多成果并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2012年春天,我们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逐步建立并形成了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横向协作的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新机制,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高端科技成果,逐步在哈落地转化。其中,金属基复合材料、聚变能源光学元件超精密加工机床、新一代污水源热泵等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正在科技创新城、开发区迎宾路集中区和双城开发区实施转化落地。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启动在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平台建设,充分释放我市科技资源潜能,出台在哈的哈工程、东林、东农、哈理工等大学和703研究所、哈兽研、省农科院、省中医研究院等研究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项目将优先纳入市级各类科技计划予以重点支持等政策,形成市校(所)共同筛选项目和持续推进科技成果在哈落地转化的新局面。要进一步建设好科技成果项目储备库,发掘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项目,及时了解科技成果动态和转化需求,开展高效及时落地转化服务,实现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推进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产业化成熟度高的科技项目的转化进程。我们还将在全国各地开展科技成果招商活动,吸引各地的资金等创新要素向我市聚集。同时,向我市区县(市)重点推介这些科技成果,使它们尽快按照我市新制定的产业布局落地,形成生产规模。
四、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高标准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推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快速发展;围绕粮食安全、种业发展、主要农产品供给、生物安全、农林生态保护等重点方向,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科技需求,加快推进涉及人口健康、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我们必须以高端核心技术为重点,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努力打破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满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紧紧抓住国际科技资源加快流动和重组的重要机遇,坚持把引资、引技和引智紧密结合,切实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积极与中科院、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大所合作,促进外埠更多的符合我市发展的优秀科技成果在哈落户。充分发挥对俄科技合作优势,借助中国?哈尔滨国际科技成果展交会的平台,进一步打造国际科技合作品牌,引进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到外埠建立研发机构,支持国内、国际学术机构和跨国公司等来我市设立研发机构,共同搭建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工作平台,不断提高我市对外科技合作水平。
五、进一步营造创新良好环境,切实增强创新的内在动力
我们已深刻领会了国家和省创新大会的精神,从中央到地方,都特别重视科技投入,并把它作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投资。在我市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上,我们也进一步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并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资金和专利发展资金,将进一步加大投融资力度,从资金上给予保障。同时,加快推进国家级园区、产业基地和孵化器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创新型企业发展的良好硬件环境。要更加注重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制度环境,充分调动全社会特别是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人才至上,人才是第一资源,智力是第一资本,要紧紧抓住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育、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创造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立体多元、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人才的流动机制上也要解放思想,突破各种禁锢思维和制度,牢固树立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不求所有、但求所得的人才流动的新理念。在激励机制上,要推行技术成果等生产要素的资本化,参与企业分配,重奖科技创新有功人员,激发各类创新人才的活力。科技工作者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富民强市的“芯片”,是我们裂变的“铀”,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荐阅读: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11-02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09-2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学习资料06-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我们的责任07-02
无锡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商标战略加快培育自主品牌的实施意见(锡09-28
深入实施“四德”工程提升师生道德素质07-16
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06-11
实施“八大工程”推动乡村振兴06-25
关于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07-11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