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策略研究

2024-11-04

社保基金策略研究(精选8篇)

1.社保基金策略研究 篇一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现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国要坚持扩大内需,那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除大家的各种顾虑,促进大家消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社会保障体系是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五大支柱之一,按照我国政府的规划蓝图,到2010年要建立比较完善和成熟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针对社会保障体系明确提出“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

关键字:

我国社保基金绩效审计

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范围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住房保障以及各项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捐赠资金等。其制度建立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充分发挥其“稳压器”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鉴于社保资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1992年开始开始,审计署先后组织全国各地审计机关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救灾资金等进行了多次全国范围内的行业审计,近几年来各地审计机关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了对社保资金的经常性审计制度。

二、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

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主要通过对基金的筹建、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通常所说的“3E”)的审计,客观反映和分析评价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在保护民生、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等方面所发挥的保障功能。

1.经济性:指基金管理成本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以最少的投入实现目标。通过分析社会保险机构规模是否适当,人员数量、结构是否能够满足正常业务工作需要。对社会保险机构使用的日常经费和专项经费进行绩效评估,减少管理成本。

2.效率性:指基金管理能够获得最大的效益,实现最优的投入产出比。运用工商、税务的登记信息与社会保险的登记信息进行对比,确认单位是否应保尽保。通过将个人缴费信息与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情况进行比较,确认单位申报的个人缴费基数是否真实可信。比较基金支出类型与方式,查处违规支出,堵塞漏洞。分析基金平衡运行情况,研究缴费比例和支出范围的合理调节给基金收支平衡带来的影响。

3.效果性:指计划目标完成情况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关注社会保险是否起到基本的保障功能,是否承担过多责任而造成社会保险不堪重负。关注社会保险对群众的整体保障力度,通过对各类人群享受的社会保障的分析,分析社会保险的整体保障能力。关注覆盖面,在制度设计上有无盲区。关注基金使用的公平性,查找社会保险制度在社保基金审计过程中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工作起步的较晚,现在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制度有许多漏洞,与现在我国的社保体系发展以不太匹配,所急需改进。

1.当前社保资金传统的安全问题,如挤占、违规出借、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等问题尽管在一段时间里依然存在,但已大为减少;

2.社保资金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单部门管理和决策等,已基本改变;

3.各类社会保障和救助的覆盖面虽然都还不高,但从制度层面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成。如果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查处违规违纪方面,而不检查政府机构的工作目标,评价其工作的效果、效率和效益,那么,社保资金审计的路子会越走越窄,由此得出的真实、合法性审计结论也往往也会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制度的发展 1.健全社保基金法制建设

通过立法途径,将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纳入到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之下,才能遵照法律规范,提高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效率性、效益性和严肃性。

2.独立高效的监管。

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对所负责的社保基金的管理运营活动及责任保持独立地位,监管机构与监管对象及其他机构之间的职权边界明确,互不干涉、越位,又密切合作。目前,各国社会保险基金的行政管理虽然并不完全一致,但在一国之内的监管部门则趋于统一。

3.市场化运营与监管。

通过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鼓励发展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实施部分基金制模式,引入个人账户机制,部分项目实施社会保险的私有化改革,呈现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向市场化发展的趋势。在投资监管方面,强调以市场化的机制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增加基金投资工具和方式,拓宽投资渠道,在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具有一定市场竞争性的社会保险制度,实施社保基金的市场化运作。

4.社会监督。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对社保基金的运行实施监督,这是目前社保基金监管的重要手段。将社会公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重要事项披露出来,实现社保基金的公开、公平、公正运作和管理,使缴费单位和个人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社保基金运行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保基金的运营和管理实现更为有效的监督。

2.社保基金策略研究 篇二

一、现阶段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模式及其困境

1.投资途径与管理模式单一,且地域影响较大。现阶段,我国社保基金投资主要以保守、稳妥的小额投资为主,并以法律为出发点来确保社保基金投资的安全性。这种投资方式资金安全系数低,风险大,且容易受地域影响。有些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域,大资金的社保基金投资较多,一些城乡偏远地区由于经济限制,社保基金投资力度小,导致社保基金投资失衡。就目前的管理现状来看,虽然基金投资不同,但在管理上全都采用传统小资金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方式,这种单一的投资途径与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社保基金的整体增值,影响了我国社保基金的整体推广。

2.管理模式较为零散,缺乏统筹效果。现阶段,我国社保基金投资主要以城市向农村过度,市级向县级逐步递减的模式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比较零散,很难对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导致管理统筹效果较差。其次,相关社保管理机构的职能受限,缺乏统筹管理,导致管理人员很难控制社保基金在投资过程产生的各种风险,使得社保基金投资过于保守,完全不能发挥其实际作用,更不能很好的提高社保基金的实际效益。

3.管理力量薄弱,缺乏监督力度。社保基金涉及诸多内容,主要包括:投资基金的收取、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相关人员在针对这些内容进行工作时,一定要认真了解每个环节,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将给社保基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在实际管理中,相关部门一定要严格进行监管,确保社保基金投资正常运行。但目前由于我国立法体系并没有针对社保制定相关的监督体系,导致我国现阶段社保基金存在较大的缺陷,严重影响了我国对社保基金的管理。其次,就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保基金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缺乏系统专业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员,导致社保监督部门人员职责不明,内部结构形同虚设。

二、解决社保基金投资困境的有效策略

1.完善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部门。社保基金投资涉及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因此,要对管理机构进行细致的划分,要让不同的部门履行各自的社会职责。现阶段,我国的社保管理部门主要以社会保障部门人员为主,他们在开展工作时,不能根据每个社保部门性质的不同开展工作,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要加强管理部门建立,并根据不同工作内容划分不同管理部门,比如:资金收取部门、社保基金经营部门以及资金管理部门等,还要在实际管理中明确每个部门的岗位职责,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正常运行。

2.加强立法建设。目前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主要是根据《社会保障法》进行工作,该法律条例虽然对社保基金进行一些规定,但其内容比较宽泛,并不能真正的解决社保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社保管理困境,相关部门就必须对原有的法律条例进行完善,以《社会保障法》为基础,针对性的制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法,明确社保管理内容,加强社保管理监督,真正实现社保管理规范化、系统化。

3.加强政府管理,实现统筹兼顾。传统的社保管理模式主要是从市、县逐一递减,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发展范围,不利于实现社保基金统筹兼顾。因此,为了加强我国社保管理的全面发展,提高政府监督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我国政府应该多学习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对社保基金进行分层管理,避免基金管理分散化。其次,要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符合我国发展的社保基金管理模式。最后,要加强政府统一管理,真正发挥政府作用,实现社保基金统筹兼顾,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群众的投资风险。

4.加强投资途径建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传统单一的投资途径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为了提高社保基金投资力度,建设新的投资途径已经成为社保基金管理部门要解决的新问题。具体措施如下:首先,相关部门要根据市场发展,转化投资途径,建立新的投资途径,比如:组合投资。这种投资方法是在原有的基金投资基础上对现有的资金上进行风险均摊,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投资者的风险系数;其次,是采取委托方式对资金进行管理,主要是投资者将资金委托给专业的投资机构进行监管,监管部门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投资,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社保基金的投资水平,还可以降低投资风险。特别要注意的是,委托者在进行资金托管时一定要对被委托机构进行严格审核,选择信誉较强的机构进行资金委托,减少其安全隐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保基金投资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为了促进我国经济体制平稳发展,加强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不仅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管理模式,还要加强政府管理力度,真正实现社保基金投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亚球.统筹层次升级背景下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体制建设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

[2]郑波.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模式及其困境摆脱[J].知识经济,2015,(12):59.

3.社保基金会计管理制度研究 篇三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65

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宏观政策。在社会的转型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则是关系社会保障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是指依法收缴的用来实施国家各项社会保障项目的经费,是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经济基础。社会保障基金的税务征缴工作的开展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基金的供应,制约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作。

1 社会保险基金的相关概念

“社保基金”的全称是社会保险基金,其定义是指:“为了保障社会保险参保对象的待遇,按照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由劳动者和所在单位分别按照国家公布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为社会保险事业筹集的专项资金。”通过该定义,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到,社保基金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资金,他的安全与否关系着我国社会体系能否满足社会需要。社会保险基金来源可以大致包含四个方面:(1)由参保人按其工资收入的一定百分比缴纳的保险费;(2)由参保人所在单位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缴纳的保险费;(3)政府对社保基金的财政补贴;(4)社保基金的银行利息、投资回报和社会捐赠等。社会保险基金具有特定对象性、强制性、保障性等特点。

2 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

社保基金监管是为避免社保基金运行过程中发生风险,保证其安全顺畅运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特定的监督机构依据政策法规指定的程序,对社保基金运行的全部流程进行监督和约束,使其更加系统化、规则化和标准化,并防止各种挪用、滥用基金的行为出现,确保基金的安全顺畅运行。我国采用的是以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督作为核心主体,辅以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监督体系。政府是社保基金监管的最主要力量,对社保基金的征缴、投资和支付等各个环节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并对这些政策规定的执行进行监督管理。社会监督、审计监督作为监管体系中行政监督的辅助手段,对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行为进行全程的监督,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

2.1 政府主导

我国现行的社保基金监管体制应该说是一种政府占主导地位的类型。社保基金严格意义上说可以算作政府预算的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监管主要由财政、人力资源、审计、司法等多个部门具体承担。社保基金的行政监管与投资运营两个方面并没有完全隔离,这两项工作都必须经过相关的政府部门,自己监督自身的运营过程,权力过于集中化,从而造成基金清晰透明度不够、信息不对称、安全性差和收益率低等问题。由于社保基金监管的多头管理导致监督不到位,社保主管部门又是在各级地方政府领导之下,对社保基金的监管缺乏相对独立性。再加上法律基础薄弱、指导规范的政策依据缺乏等因素,使得其对各种基金的监管缺乏应有的强度。又因政府采取谨慎的原则,对社保基金在金融市场上的运营、投资等行为进行种种限制,避免资金进入高风险领域。这种指导思想,虽然有效地为社保基金投资运行降低了风险,但是其完全割离了基金与市场的互相联系,使得基金通过投资增值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2.2 社会监督

目前,我国的社会监督体系尚不完善,制度还要进一步规范。数量广泛的参保人和基金受益人理论上应该作为社会监督的主体,但是实际上不可能单独进行监督,社会团体层面的监督也很少,因此,社会监督仍然不具备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社会监督制度化的程度不高,形式较为表面化,仅仅依靠媒体不定期地公布少量不成体系的信息数据。社会保障理事会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受国务院委托管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行使法定管理人的职责。社会保障理事会有向社会公布保障基金的资产、现金流量、收益等情况。除了社会保障理事会报道的数据之外,由社会媒体报道的数据甚少。综上所述,我国对基金进行社会监督的主体仍然比较单一,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3 分散监管

社会保障和财政、审计、人力资源、监察和税务等部门都在我国实行的社保基金分散监管体系之内,而且具有相应的社保基金监管职责。其中,财政部门是管理财政专户和监督社会基金财务制度执行情况,是各级政府管理财务的综合部门。审计部门是财经法纪的维护者,负债监督社会基金的财务收支状况,与社保业务经办机构不存在直接的关系,只是依照法律法规对财务流程进行审计监督,具有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主管社会保险工作的行政部门,承担着社保基金运行的监管职责,这三个部门是对社保基金进行监督的主要行政部门。此外,金融、税务、纪检监察、政法等部门也分别承担相应的行政监督职能职责。

由于社保基金涉及的监管部门较多,同时也没有就监管问题进行统一立法,使得各个部门对基金的监管很容易产生不作为的现象。这种管理的权力处于不受制约或者很少受到制约的状态。

3 国外社保基金会计管理的经验介绍

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的社保体系相对建立的时间较长,在运作和监管上比较成功,我国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社保基金会计监管体制。

法国的个人账户就是用来辅助养老金实行市场化管理的功能,在这过程中由个人自由的选择基金管理公司。当然这个过程中风险需要自己承担,政府不会提供最低收益。另外与美国监督不同的是,法国的社保基金由国家社会保障委员会进行统一监督管理。这个委员会设在国家社会保险局,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都成立了独立于其他部门的专门为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机构。这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构的显著特点就是独立自主,从而可以有一个非常良好的监督环境。

美国使用的是较为保守且严谨的社保基金监管模式。美国政府为了避免巨额社保基金被挪用的风险,从一开始就加强了“事前监管”。美国联邦社保基金直接在财政部开户并且由财政部专项管理,同时设立用于社会保障的专用账户。联邦社保基金的投资由一个依附在财政部的社保基金理事会来管理。理事会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评估并定期向国会报告联邦社保基金的收支状况,包括决策投资方向和管理工作等。

4 我国社保基金会计管理的问题

4.1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缴费流程不合理

缴费环节多是缴费流程不合理的首要原因,显而易见的是环节多容易导致资金流转慢,最终出现流转过程中大量资金滞留的现象。这样的设置导致会计工作效率低下,同时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其次则是征缴流程事出多头,权责失调。我国现在执行的社会保险费征缴业务流程,可用三个字形容“多、繁、难”,主要涉及到的部门较多、手续繁杂、责任难以认定等等。如缴费的客户想要进行缴费登记、申报先要到劳动部门、人事部门、卫生部门等进行办理,然后纳费户的缴费基数再由上述部门分别予以核定,纳费户的缴费计划由上述部门分别编报财政部门审核后再下达到相关部门执行。缴费情况的拖欠、逾期、缓缴、处罚的审批、比例的调整等也在这些不同的部门进行处理。权责严重脱节的主要原因是征收环节的多头化,然后部门之间分工的不明确导致协调服务难以完全实现,这些都是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效率不高的原因。

4.2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信息功能未充分发挥

如实向有关方面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是会计的重要职责之一。可是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省市,各级经办机构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应付日常的缴费事务上,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收支情况进行审核、分析以及预测,开展一些前瞻性研究,因而难以提供有效、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使整个会计工作比较被动。

4.3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保值增值职能尚未充分发挥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仅仅只是着重于资金的收付管理。对于基金的保值增值没有足够的重视,会计上的功能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发挥,使得社保基金的回报率较低。这样的使用严重影响了会计职能的发挥,直接的影响就是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得不到保障。这样的做法从结果上来看损害了广大参保人的利益,辜负了参保职工的信任。

5 改善我国社保基金会计管理的对策

基于我国社保基金会计管理现状,借鉴国外相关社保基金会计管理先进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建立会计人员激励机制。促进会计管理效率的提高

会计管理、监督、保值增值等社保基金会计职能的发挥,需要有一支专业知识过关的队伍。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有不同的奖惩制度。所以说,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人员的岗位应根据《会计法》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进行分解,明确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在此基础上要建立责任到人的制度,具有明确的奖惩制度。例如对于会计人员中能够完全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准确及时的登记收支情况等一系列提高社保基金会计管理效率的岗位员工要给予奖励。相反的,那些玩忽职守,甚至滥用职权的人员应严惩不贷。对于上级部门监察不力的,也需要有一定的惩罚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内部人员的效率,从而提升会计管理效率。

5.2 加大社保基金监管法制建设力度

全面的、合理的社保基金监督制度以及法规,不仅保证社保基金经办机构和社保行政部门依法行使职责,而且为国家履行社保监管责任打下了基础。当然我国在建设社保基金监管制度以及法规的制定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国外,应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国情适当的借鉴,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保基金监督制度与法规体系。当然在构建的过程中不可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来对社保基金法规做出补充与修订。而且不仅仅需要一种法规,需要在实施过程进行衍生,制定出社保基金的专项条例与细则来进行辅佐。在社保基金运营、管理、征收等行为发生时,需要明确监管主体及各职能部门职责,采用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更好的规范社保基金流程。在法规制定完成后,政府需要加强对法规制度的运用,使得社保基金信息披露在法律法规上顺利进行。另外,也应当完善对会计实务方面的规范,健全社保基金会计制度的覆盖范围、实施细则等提高可操作性的规定,增强会计实务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5.3 加强《会计法》执法检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要制定《会计法》的具体执行周期,对社保基金的征缴流程进行周期性的执法检查监督。再者要将法规与基金征缴目标相结合,加大社保基金会计参与征缴的力度。通过上面两点才能让基金征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要在制度上消灭漏洞,把社保经办机构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更好的调动起来,共同努力,确保社会保险费收入应收尽收,加强会计对基金支出的监控,要利用现有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核,杜绝那些不合理的支出。

4.全国社保基金决算报告 篇四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本年收入26554亿元,比上年增加3281亿元,增长14.1%,完成预算的109.2%。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21096亿元,比上年增加2370亿元,增长12.7%,完成预算的107.9%;财政补贴收入3893亿元,比上年增加624亿元,增长19.1%,完成预算的106.0%。本年支出23092亿元,比上年增加3295亿元,增长16.6%,完成预算的102.3%。其中,基本养老金支出22227亿元,比上年增加3182亿元,增长16.7%,完成预算的102.4%。本年收支结余3462亿元,年末滚存结余33838亿元。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本年收入2879亿元,比上年增加536亿元,增长22.9%,完成预算的104.6%。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708亿元,比上年增加26亿元,增长3.8%,完成预算的104.0%;财政补贴收入2044亿元,比上年增加520亿元,增长34.1%,完成预算的104.9%。本年支出2135亿元,比上年增加542亿元,增长34.0%,完成预算的108.2%。其中,基本养老金支出2069亿元,比上年增加532亿元,增长34.6%,完成预算的108.0%。本年收支结余744亿元,年末滚存结余4604亿元。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本年收入8926亿元,比上年增加1072亿元,增长13.6%,完成预算的107.6%。其中: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8497亿元,比上年增加1033亿元,增长13.8%,完成预算的107.1%。本年支出7386亿元,比上年增加854亿元,增长13.1%,完成预算的100.6%。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出7258亿元,比上年增加836亿元,增长13.0%,完成预算的100.1%。本年收支结余1540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0733亿元。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本年收入5405亿元,比上年增加928亿元,增长20.7%,完成预算的104.6%。其中:个人缴费收入1114亿元,比上年增加271亿元,增长32.1%,完成预算的105.1%;财政补贴收入4212亿元,比上年增加650亿元,增长18.2%,完成预算的104.4%。本年支出4785亿元,比上年增加542亿元,增长12.8%,完成预算的99.3%。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出4540亿元,比上年增加465亿元,增长11.4%,完成预算的99%。本年收支结余620亿元,年末滚存结余2706亿元。

工伤保险基金本年收入729亿元,比上年增加58亿元,增长8.6%,完成预算的102.7%。其中:工伤保险费收入685亿元,比上年增加62亿元,增长10.0%,完成预算的102.5%。本年支出576亿元,比上年增加38亿元,增长7.1%,完成预算的97%。其中,工伤保险待遇支出569亿元,比上年增加42亿元,增长8.0%,完成预算的97.3%。本年收支结余153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263亿元。

失业保险基金本年收入1365亿元,比上年减少15亿元,减少1.1%,完成预算的97.4%。其中:失业保险费收入1243亿元,比上年减少42亿元,减少3.3%,完成预算的95.5%。本年支出737亿元,比上年增加122亿元,增长19.8%,完成预算的98.9%。其中,失业保险金支出270亿元,比上年增加37亿元,增长15.9%,完成预算的97.5%。本年收支结余628亿元,年末滚存结余5081亿元。

生育保险基金本年收入496 亿元,比上年增加57亿元,增长13.0%,完成预算的108.5%。其中:生育保险费收入472亿元,比上年增加57亿元,增长13.7%,完成预算的109.0%。本年支出407亿元,比上年增加44亿元,增长12.1%,完成预算的100.2%。其中,生育保险待遇支出405亿元,比上年增加50亿元,增长14.1%,完成预算的100%。本年收支结余89亿元,年末滚存结余668亿元。

5.社保基金条例5月实施 篇五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已经2月3日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5月1日起施行。

条例要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应当审慎、稳健管理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比例在境内外市场投资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应当坚持安全性、收益性和长期性原则,在国务院批准的固定收益类、股票类和未上市股权类等资产种类及其比例幅度内合理配置资产。

条例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人履行的职责,包括运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

按照规定提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报告投资情况;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条例指出,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可以接受省级人民政府的委托管理运营社会保险基金;

受托管理运营社会保险基金,按照国务院有关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规定执行。

社保去年末持仓曝光:新进60股增持51股

全国社保基金自8月份建立到年末,年均投资收益率为8.36%。

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达到15.14%,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为11.76%,超过耶鲁基金、GⅠC和淡马锡、以及巴菲特的同期表现。

如果社保基金等一直保持这样的收益率,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养老问题了。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逐步披露,社保20末持仓情况曝光。

截至3月28日,社保现身于216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当中,合计持有股数为23.69亿股,市值达562.60亿元。

这216只个股中,社保新进60只个股,增持51只个股。

其中,社保新进持股数量排名靠前的个股有紫金矿业,新进持有数量为3999.99万股;

社保新进个股占流通A股比例最高的个股为富临精工,占比达12.13%。

社保增持股数最多的个股为北京城建,增持股数为2892.78万股;

增持比例较多的个股有大杨创世,增持比例高达374.63%。

相关个股

1、在社保新近持仓中,新进持股数量排名靠前的个股有苏宁环球,新进持有数量为2896.84万股。

2、富临精工是社保新进个股占流通A股比例最高的,占比达12.13%。

3、人福医药是社保增持股数最多的个股,增持股数为1621.62万股。

4、大杨创世是增持比例较多的个股,增持比例高达374.63%。

此外,社保基金还增持了5只医药制造业个股、5只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个股。上述两个行业是社保基金最为青睐的制造业细分行业。

6.03327社保基金名词解释目录 篇六

(加黑:表示试题出处为课后《重要概念》)第一章 1 社会保险基金筹集(0604)P392 养老保险基金(0704)P34 3 生育保险基金(0707)P35 4 公积金基金(0907)P38 5 养老保险(0804)P3 6 失业保险(0807)P4 7 医疗保险(0904)P3

第三章现收现付模式(0704)(0804)P78 9 完全积累模式(0604)(0807)P79 10 部分积累模式(0707)(0904)(0907)P80 第四章公费医疗(0604)P110 12 劳保医疗(0804)(0907)P110 13 浮动费率制(0807)P121 14 差别费率制(0904)P120 第五章缴费确定型(0704)P143 16 待遇确定型(0707)P142 17 “新人”(0804)P143 18 “中人”(0807)P143 19 “老人”(0904)P143

第七章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0604)P192 21 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0704)P212 22 社会保险基金统计(0704)P218 23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0707)(0907)P209 第八章企业年金(0604)P253全国社会保障基金(0707)(0904)(0907)P228 26 替代率风险(0804)P229 27 集中垄断运营模式(0807)P232

除历年试题的课后《重要概念》 第一章 1.社会保险P2 2.商业保险P7 3.社会保险基金P28 4.个人账户P36

第二章

5.社会保险基金管理P49 6.资本市场

7.财政集中型基金管理模式P52 8.多元分散基金管理模式P53 9.专门机构的集中基金管理模式P54

第四章

10.农村合作医疗制度P111 11.统一费率制P120 第五章

12.社会保险水平P139 13.社会保险水平指标P139 14.社会保险水平适度P140 15.基础养老金P144 16.过渡性养老金P144 第六章 17.投资P164

18.社会保险基金投资P164 19.人口老龄化P166 20.国债P172 21.股票P174 22.风险投资P178 23.投资基金P176 24.衍生金融工具P179 第八章

25.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模式P232 26.证券投资基金P247 27.父爱主义理论P259 28.人力折旧理论P259 29.延期支付理论P260 第九章社会

30.社会保险基金监管P285 31.公共经济学理论P292 32.金融体系内在风险性理论P296 33.边际经济理论P298 34.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补充

7.基于社保基金安全运营的对策研究 篇七

2009年,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5975.2亿元, 同比增长16.6%;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12393.6亿元, 同比增长24.9%。由此可见, 社会保障基金貌似安全, 但实际的收益率较低, 投资运营效果较差, 其发展状况如下:

1.1 社保基金规模不够大, 资金不充裕

由于基金的筹集主要来源于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的征收和各级财政的补助, 资金来源不足, 规模不够大, 而进入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又受到严格的比例控制, 使得最后进入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很少。社保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就变弱了。

1.2 投资渠道少, 投资收益率偏低

目前, 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主要是银行存款、购买国债、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以及证券投资。虽然银行利率有所提高, 银行存款的收益比以往有所增加, 但投资回报率仍然偏低, 无法抵御通胀的压力, 购买国债也很难规避通胀的风险, 以2009年的一年期存款和三年期国债为例, 二者的利率分别为2.25%和2.68%, 远远低于当年的通货膨胀率。购买企业债券和股票是提高投资收益率的重要途径, 但由于股票市场的风险大, 无法保证收益的安全性, 而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比例过高则影响了基金的赢利, 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 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 以2009年为例, 社保基金中国债的投资比例至少为30%, 而其投资回报率无法抵御当年3.09%的通货膨胀率, 这是造成2009年社保基金真实投资收益率为负值的主要原因。

1.3 与社保基金投资相关的法制不健全, 市场不完善

一方面未建立统一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机构, 也就不可能对社保基金投资的效率性作出科学的预测;同时缺乏更加全面、科学的投资法律、法规的约束来避免社保基金投资领域的效率低下和道德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小, 股票市场也亟待规范, 要想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社保基金投资的市场环境。

1.4 社保基金管理不规范, 缺乏有力监管

目前我国的社保基金的监管弱化, 缺乏统一的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管机构, 对拨放的财政性资金缺乏全程的跟踪监督。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使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使用监控非常缺乏, 资金使用过程中也缺乏安全意识和保值增值责任, 挤占和挪用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以养老保险基金为例, 一方面, 因为征缴力度不足, 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逐步扩展到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的从业人员和一些灵活就业人员。而片面追求覆盖面以应付眼前的基金支付还会造成基金管理行为的短期化, 部分地区出现“优惠征收”、“打折征收”的现象, 给以后的养老保险基金埋下巨大隐患。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与财政密不可分的关系, 造成大量的养老保险基金流失, 表现为基金挪用、隐瞒截留收入、福利奖金等非正常支出等, 这一现象近几年来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已有所控制。

1.5 “泛行政化”的制度设计无法承担有效监管的责任

尽管经过了大规模的整顿和清理, 时至今日, 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的大案仍时有发生。究其根源, 与社保基金的管理架构错位密切相关。目前, 每个人的社保基金都由当地的社保基金管理中心代为管理。各级管理中心的归口管理单位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该中心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直属事业单位, 各地管理中心目前大都为事业单位编制, 而这些大大小小的管理中心却承担相当多的行政职能, 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的甚至就是政府的一个部门。既不是独立的金融企业, 也不是政府机构, 社保基金管理中心这一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面孔, 使其既难以保障社保基金所有者的权益, 又因缺乏监管而不具备承担金融风险的能力。

2 对社保基金运营管理的风险分析

社会保险基金从形成到支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其中投资是实现基金增长最核心的一环。巨额的社会保险基金投向资本市场, 在追逐基金收益的同时, 风险也为各方主体密切关注。社保资金的管理, 实际是对社保基金的资金运用进行管理, 可视为资产与负债管理。对资产负债表的整个资产方、负债方与资产负债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综合全面地管理。从资产与负债比率的角度, 社保基金所面临的风险可分为以下三种风险。

2.1 社保基金偿付能力风险分析

当社保基金的当期收入和历年的滚存收入之和, 不足以支付当期的支出时, 就会出现偿付能力风险, 拖欠年老劳动者基本社会保障的养老保险金。社保基金在收取和支付时类似于零存零取的银行存单, 由企业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 在职员工、企业和国家共同缴纳, 在劳动者年老时支付, 以确保基本生活保障。其当期收入来源于企业在职劳动者, 其当期支付的对象则为以前年度缴纳了养老保险的年老的劳动者。社保基金的管理者用当期收入来支付当期支出, 在适当年份使用历年滚存予以调节, 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在所管理的基金的性质上, 社保基金与银行资金和保险基金相近似, 都是以负债经营为主体, 在设定的条件满足时具有偿还义务, 因此其偿付能力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

2.2 社保基金资产风险分析

任何一种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对于社保基金管理人而言, 要投资就要承担资产风险。资产风险主要包括资产贬值风险和资产清算风险, 资产清算风险是指社保基金企图转让证券时交易能否实现的风险, 如在股市大熊市的情况下, 社保基金抛售证券可能会有部分证券无人购买, 从而使交易无法实现;资产贬值风险主要是由利率变动所导致的, 2008年7月18日, 财政部发行的记账式九期国债在银行间市场遭到近两年来从未有过的冷落, 该期国债计划拍卖205亿元, 但仅售出173亿元, 自 2006年9月以来首次未能获得全额认购。近两年来, 巨额资金流入债市, 导致债市发行利率和收益节节走低。我国国债利率在3%左右, 低于美国等国家的5%。从长期来看, 我国在20年内持续低利率的可能性较小。从经济周期来说, 新的扩张期将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2%, 则可能加息。此时, 社保基金持有的国债将面临贬值风险。另外, 突发性的金融危机也会导致资产大幅贬值。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2.3 社保基金资产与负债不匹配风险分析

社保基金的负债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对社保基金缴纳人在退休以后要按事先约定的金额给付养老金;其次负债的规模和期限可以确定。对于负债支付的规模和期限, 是可以比较精确地进行测算的;最后是负债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长期性的负债, 客观上要求必须有长期的资产投资业务合理匹配。资产投资的经营必须要坚持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在功能上的匹配原则, 这是社保基金经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当期收入不能满足当期支出时, 社保基金必须低价变卖资产或者举债以支付现金短缺, 造成一定的损失。

3 社保基金安全运营的策略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观点看, 社会保障不仅仅是一种福利, 一种经济制度, 还是一种责任体系, 我认为加强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营策略主要是加强基金的有效投资和有力监管。

3.1 积极探索适合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渠道

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方面, 要在保证基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 实现基金的较高收益。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切实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现状, 有效促进我国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3.1.1 鼓励社保基金投资多元化

多元化投资能最大限度兼顾社会和经济目标, 降低基金积累制度的成本, 保证基金的实际安全性, 减轻社会保障制度的负担以及产生良性的外部效益。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 其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 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 投资范围有所扩大。除在传统领域中进行投资以外, 还要涉及金融创新工具, 金融创新工具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

3.1.2 谨慎地进行社保基金投资入市

社保基金入市会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 壮大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根据最近的统计资料, 截至2009年12月31日, 全国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为7765亿元, 这部分资金全部进入资本市场, 就会大大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 平衡市场资金供求, 改变当前机构投资者之间互相博弈、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之间争利的局面。同时, 其入市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运营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金管理公司在提交参选社保基金管理人申请材料、接受专家委员会评选的过程中, 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有利于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更加规范和透明, 作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市场的中坚力量, 基金有意识地减少投机、短线的炒作方式, 代之以理性、长期的投资方式, 会在客观上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3.2 切实加强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有效监管

在2006年7月底, 上海涉案金额巨大的社保基金挪用案件经媒体披露, 公共基金管理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一份统计显示, 在1986—1997年, 全国有上百亿元社保基金被违规挪用。据不完全统计, 1998年以来, 全国清理回收挤占挪用基金160多亿元, 至2009年年底, 还有10亿元没有回收入账。截至“十五”期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接到挤占挪用基金举报案件96件。“泛行政化”的社保基金运作和管理机制值得关注。地方政府与各类资金的关系一直是中央政府极为重视的事情。以前极易发生的地方财政资金被挤占、贪污和挪用现象, 由于实现了国库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有了相当的改观。在会计常识中, 管钱的不能管账, 管账的不能摸钱, 这是最基本的一条准则, 而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尽管有种种规定, 但实际上难脱钱账一手抓之嫌。事实上, 规范社保基金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仍在起草制定之中, 对于社保基金监管的法律依据亦嫌不足。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的法制建设和组织建设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 以社保部门为核心, 相关部门辅助进行基金运营的监管。我国社保基金的运作跨越了多个部门, 社会保障部门直接负责基金的征收和发放, 目前还有政府财政拨款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充, 基金的投资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操作, 所有的基金都通过银行托管和流转, 最后受益人从个人在银行的社保账户上取得养老金。这些部门通过委托代理管理联系在一起。因而, 对整个基金运作的监管, 应该是以社保部门为主, 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在这样的体系下, 社会保障部门仍是社保基金投资监督的核心力量。其他部门专司本职, 只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对社保基金进行监管。只要权责明确, 就可以保证监管的效率和成果。

第二, 强化投资管理人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部门的监管是通过外部力量作用约束投资管理人, 而内控制度在于通过自身的风险管理, 实现基金的稳健与安全。内部控制的职责包括:制定风险管理办法;收集整个投资业务的风险信息;评价投资组合的风险;协调公司内各部门的风险决策以及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研究。内部风险控制实施好, 将会大大减轻上层监管的压力, 对社保基金的稳健发展也很有利。

第三, 充分利用外部监督机制, 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审计师事务所、精算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风险评级公司等中介机构对社保基金运营机构的外部监管体系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起来, 为监管机构、基金投资人、管理人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 从而加强对基金管理的外部监督。特别要加强审计力量, 对庞大的社保基金有必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其运作实施审查, 从账上发现问题, 强化监督。由于中介正处于发展时期, 而媒体在我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监督作用, 利用媒体对社保基金问题进行监督也是很直接有效的手段。

摘要:社保基金是指社会保险制度确定的用于支付劳动者在患病、年老、伤残、生育、死亡、失业等情况下所享受的各项保险待遇的基金。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是其运用的核心环节。本文力图通过对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理论的运用, 切实结合社保基金发展的现状, 希望能为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营作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社保基金,安全运营,策略

参考文献

[1]卢海元.实物换保障[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

[2]卢海元.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

[3]胡晓义.走向21世纪的中国社会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9.

[4]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 (1) .

8.社保基金入市猜想 篇八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称,2012年将迎来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和财政盈余资金等长期资本入市的机遇,这将有利于作为中介机构的国内证券行业的发展。

郭树清表示,目前地方政府掌握的社保资金结余达到2万亿元,将来可以委托给一个机构管理投资于资本市场。此外全国住房公积金的结余也达到2.1万亿元,加上财政盈余,都可以成立一个特殊的基金来运作投资。

中国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会长戴相龙在201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国际论坛上也建议“地方养老金上收的一部分用来买股票是可行的,一能保值增值,二能增加资本市场机构对我们的鼓励。”

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此前,中国社保基金通过基金向股市注入100亿元资金。

但很快有业内人士称,按照相关做法,中国民众的养老金或将有贬值之忧。

社保基金与养老金是否可以入市?相关人士如何阐释自己对此问题的乐观及担忧?

管窥“两金”管理

一直以来,民众对社会保障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贬值的担心不断。不过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通过国家储备方式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郑称,相关资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专门负责监管运营,很安全,不存在贬值风险。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解释:主要由单位和个人缴费形成的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保基金最重要的一部分,包括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等。而社会保障基金是指由中央财政拨入资金、国有股减持和股权划拨资产、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投资收益所形成的基金,是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储备基金。该基金由中央政府集中管理,统一使用。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曾明确强调,“基金投资运营,在国家规范办法出台前,只能存放在指定银行或购买国债,任何地方、部门和个人都不能用于其他形式的投资。”

目前可以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在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的观察中,中国人的养老金储备大致分为三块:一是中央政府掌管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其主要功能定位是全国性“养老储备基金”;二是地方政府掌管的“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其中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省级统筹下部分积累制的基金积累;三是来自雇主的补充养老基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企业年金”。目前,第一块和第三块早已“入市”,只剩第二块(即地方社保基金)没有“入市”。

一位资深证券界人士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资本市场作为社会资金理财的主要渠道之一,应在养老制度建设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具体投资制度的设计,不应只注意吸引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更应着眼于建立一套长远有效的养老体系。

据测算,到2020年,中国个人账户累计结余可达7万多亿元人民币,加上中央养老储备基金,共计可达到10万多亿元。如何管理这些巨额基金并使其保值增值,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社保基金收益率盼提升

在郭树清发声后不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公开支持养老金入市,更披露当下各省基本养老金所结余的上万亿资金,由于大部被存入银行,导致收益率极低,跑不赢物价的上涨。而社保储备基金因为可以投资股市,在过去11年间年均投资收益率高达9.17%,似乎为养老金投资增值提供了一个参考。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称:2010年中国14个省份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缺口已达679亿元。随着老年人比例的不断增加,这一缺口还将日益扩大,若不增加养老金投资收益,国民或有老无所依之忧。

在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的观察中,目前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主要还是以存银行为主,收益率不到2%,几乎是世界上收益率最低的。在日趋高企的CPI面前处于极大的贬值风险之中,故此需要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资本化增值运作。

财经评论员林耘亦认为养老金入市是国际惯例,“国外敢入市我们为什么不敢入市?”

一般认为,境外证券市场的历史证明,要想长期获得超过债券投资的收益水平,投资股市是必然的选择。或称,社保基金要想长远地保值增值,应付未来的养老金支付高峰,也需要在多渠道筹集社保资金上做文章。而中国“未富先老”的状况,使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剧增,地方社保基金缺口加大,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快速增长。这一点也成为支持养老金入市的理由之一。

入市主体应明确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曾经表示:基本社会保险基金是不允许用做投资基金的,但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中有一部分可以投资基金。尽管基金平均收益率为负值,但在兼顾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情况下,高收益和高风险始终是捆绑在一起的,长期来看,可以适当允许一部分基本社会保险基金进入直接投资领域。

社科院社保研究室主任郭金龙对本刊记者否认了坊间“养老金贬值”之忧存在的意义,在郭看来,社保基金理事会的管理运营很好,企业年金的投资效益也很正常。此外“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社保基金的市场收益率还是很高的。”

不过郭金龙认为,现在中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的管理架构还没有建立起来,管理模式(包括风险控制模式)亦需要规范。“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基金,有一个负债期限,这个期限与人口结构有密切关系,我们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当初郭树清称,全国有2万亿元的养老保险金余额分散在各省,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3.9万亿元,扣除贷款后余额还有2.1万亿元。组织这4万亿资金,设立一个专门的投资机构或者委托一个机构,投资资本市场,对全体居民都大有好处。

清华大学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称,对社保资金尤其是对长期增值的养老金的管理,离不开一个成熟稳定的资本市场。

杨燕绥对本刊记者谈到:社会保险基金入市主要指的是在财政账户里的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不过杨燕绥进一步强调:该资金并不是全部入市,进行资产组合后,“不超过20-30%”的资金可以进入股票市场,其余“三分之一以上”的养老基金可以进行银行理财甚至大额储蓄,还有三分之一应该由国家开办“社会发展基金”。

杨燕绥说,考虑到投资股市的风险,作为“社会发展基金”那部分的资金就显得很重要。而各国政府在养老金分配比例上在该部分都有相应的安排,如美国的政府债券,英国的环境与社会发展基金,欧盟的社会发展基金,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个人账户信托账号等等。

杨燕绥强调:“社保金入市这三分法必须要同时讲。”

此前,董登新称,“针对社保基金入市问题,民众恐存在误解,截止2010年底,中央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8567亿元,其中566亿元属个人账户托管部分;地方社会保险基金滚存2.1万亿元,其中养老保险基金滚存1.4万亿元;企业年金总规模约为3000亿元。在这三部分养老金储备中,仅剩地方社保基金没有入市了。”

不过董登新亦强调“在这部分中,社会统筹肯定不能入市。”

隐忧重重

社保基金入市好处虽然不少,但反对者亦振振有词。

作为公共基金投资行为,民众更多的担忧一旦亏损,会对社会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其次,鉴于中国股市具有“投机性”和“政策市”的特征,诸多制度尚未完善,如何保障社保资金入市后的“保险和保值”亦成为担忧的焦点所在。

重要的是:谁该为社保基金的增值负责?社保基金能否通过投资去获取收益?保值增值和确保安全的之间的平衡又该如何掌控?

据相关调查,近七成投资者认为社保基金入市难改目前市场下行趋势。

相当多的专业人士对社保基金入市投资持保守态度。财经评论员叶檀称:社保基金被特殊照顾,既有划拨的国有股,又有精准的抄底与减持,过去十年平均每年的收益率达到9.75%。但是此举让社保基金在投资市场上无形中盘剥了大批股民的利益:“如果上市公司只是消耗财富,而不创造价值,那么股民、广大投资者的回报从何而来?”

叶檀强调,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及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关键。

社保基金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其安全性及保值增值是社保基金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探寻社保基金的多种渠道首要前提是保证社保基金投资渠道的安全性。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并不认为以社保基金投资股市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马看来,中国大陆股市不是投资回报的市场,对养老金来说保险系数不高,此外,目前中国没有专门的机构对养老基金入市进行专业操作,况且养老金一旦进入股市,对股市本身的制度化、市场化的建设亦造成沉重打击。

在相关机制并未健全的前提下,人们很怀疑养老金投资的前景。

此外,财经评论员王福重称,目前中国养老金已然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缩水,但如果入市,危机可能更大,王福重称他“没有看见哪个国家把基本养老保险去用于投资风险最大的股市去的”。

董登新亦认为,地方社保基金目前“入市”的条件尚不成熟。他对《中国新时代》记者分析道:中国地方社保采用的是“统账结合”的模式,其中,社会统筹账户采用的是“现收现付”模式,而个人账户则采用的是“完全积累”模式。目前,社会统筹账户基金积累规模不大,个人账户基金所占比例更低,而且许多地区个人账户尚未“做实”,因此,在地方社保没有实现“全国统筹”之前,地方社保基金“入市”的制度条件和技术条件暂不具备。

在董登新的观察中,国外养老金入市主要是指补充养老金(即中国所称的“企业年金”)。以美国为例,全美养老金总储备约为20万亿美元,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政府主办的社保基金节余仅占2万多亿美元;二是雇主主办的私人养老金(即相当于我们所称的“企业年金”)积累超过13万亿美元;三是个人退休账户(IRA,年满59岁半之后才能动用)约占4万亿美元。其中,社保基金一直不允许“入市”,而真正入市的只有后两个部分,而且后两个部分之和大于美国股市总市值。

因此,董登新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让企业年金积累成为中国养老金储备的最大主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金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机制。

上一篇:年会邀请函走心文案下一篇:如何快乐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