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2025-01-21

大学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精选14篇)

1.大学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篇一

上海师范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老生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制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2014版)

本人承诺:本表由本人填写,内容真实,绝无弄虚作假及隐瞒。

承诺人(学生):填表日期:年月日

注:本表供学生申请享受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之用,必须如实填写。本表一式两份,必须全部为原件,涂改无效。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制

兹证明系本单位(填写“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身份证号码为,于年月进入本单位工作,现工作岗位为,现任职务为,职称为。

近1年(时间以开具本收入证明之日起推算),该员工在我单位的税后年总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补贴、加班费、年终奖、分红等)为人民币¥元(大写:万仟佰拾圆角分)。

近6个月(时间以开具本证明之日起推算),该员工在我单位的税后月收入分别为: ____年__月收入为:元(大写:仟佰拾圆角分)____年__月收入为:元(大写:仟佰拾圆角分)____年__月收入为:元(大写:仟佰拾圆角分)____年__月收入为:元(大写:仟佰拾圆角分)____年__月收入为:元(大写:仟佰拾圆角分)____年__月收入为:元(大写:仟佰拾圆角分)上述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公章):__ __________________

经办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 系 电 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 办 日 期:_ _______年__ __月 __日

注:此证明材料仅用于我校学生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请贵单位配合如实开具,谢谢。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制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制

兹证明为我校院系专业年级班的在读学生,于年月进入我校学习,(□ 是 / □ 不是)全日制学生,学制为年,最高学历,身份证号码为,其人事档案目前(□ 在 / □ 不在)我校。

上述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学校名称(公章):____________________ 经 办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办日期: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注:

1、此证明材料仅用于我校学生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请贵单位配合如实开具,谢谢。

2、我校学生的家庭成员(学生本人除外)如果年满16周岁,且在校就读的,必须开具此证明材料。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制

2.大学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篇二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概述

要想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就必须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才能对症下药。简单来说, 就业能力是指个体所具有的能够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求时获得就业的能力, 是具有让雇主满意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组合, 包括个人良好的综合素质、人际关系技巧、丰富的学科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敏锐广阔的视野等多个因素。

贫困大学生要明确自身提升就业能力的方向, 通过专业训练和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 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明确定位, 开发自身潜能, 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实现我自价值,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业能力主要分为以下几大能力。

1. 基本的工作能力

大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 这是保障大学生能够就业的前提。其中主要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社会能力, 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思想品德素质, 确保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工作能持续有效开展等。这是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标准, 也是基础。

2. 专业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创新能力

当前大学生就业很难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相关工作岗位;但是对于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将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是大学生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也是部分企业挑选人才的标准。

大学生只有熟练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 不断拓展和创新, 才能提升自身的能力, 主动出击, 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

3. 求职营销能力

大学生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 就必须主动出击, 掌握相应的求职技巧和方法, 全方位展示自己, 这就是求职营销能力。

应通过就业网站了解相应公司的岗位需求, 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准确定位自身的需求, 做到知己知彼;同时要把握机会, 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在同行业竞争者中赢得先机。

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据了解,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人, 较2013年多28万人, 创历史新高;而2015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依旧很大, 虽然与2014年比没有明显起伏, 但在就业需求结构性方面有变化, 二三线城市和民营中小企业需求增大。由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与社会需求有明显差距, 就业形势依旧十分严峻。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来说, 往往希望毕业后找到合适的工作以减轻家庭的负担, 由此应聘时就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 偏向于较高收入的大企业和大城市。但因贫困生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原因。使得其与普通毕业生相比在求职过程中不占优势, 出现签约率低和择业岗位较差等类现象;也因其心理尚不成熟或急进的心态, 使得在面对就业失败时, 可能会产生心理阴影, 甚至丧失求职的欲望。

三、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就业能力提升的因素

1. 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面对择业选择时, 会着重关注收入高的职位, 通过走入大城市, 摆脱贫困, 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生活负担, 由此会将薪酬待遇的高低作为首选。这种错误的观念往往导致毕业生错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2. 专业知识不扎实, 缺乏实践机会

我国当前的大学生学习大多处于一种散漫的状态, 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普遍问题。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 市场需求对人才的选择标准上升, 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有些贫困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只停留在书本上, 没有进行知识的延伸和运用, 且因自身的成长环境限制了其与外界的接触, 缺乏实践机会, 遇到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

3. 综合素质不强, 心理素质较差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大多来自信息闭塞、教学质量较差的山区, 受到的素质教育少, 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不到位, 综合素质较差, 且在大学期间大多只着重关注学习成绩, 难以有好的机会进行锻炼, 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

部分贫困生存在自卑心理, 不善交流, 求职过程中遭受挫折会紧张, 不知所措, 从而加重心理负担, 这会影响他们的正确就业心态。

四、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途径

1. 深化教学体制改革

首先要深化教育改革, 依据市场需求调整所学专业知识;依据往届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和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反馈, 明确主要的人才培养方向, 优化学生的专业课程, 将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培养综合人才, 为大学生更好地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培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要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首先要正确进行自身定位, 改善老旧的功利思想, 发掘自身的潜力, 发扬长处, 克服弱项, 做好就业的准备。

整合校内外资源, 参与实践活动, 完善自身, 把自己锻炼成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生活中出现的一切苦难, 戒骄戒躁, 脚踏实地, 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就业的挑战。

3. 利用校内外资源提供就业帮助

学校方面可通过适当增加助学金和勤工俭学项目等方式帮助贫困生, 给予学生生活上的援助;也可利用社会资源提为贫困生提供实践和创业的机会, 通过利用政府和企业等社会资源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行业发展要求的人才, 从而提升就业率, 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备军。

五、结语

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于促进社会的有序、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社会资源力量的支持和贫困生自身的努力, 是提升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保障。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体制改革,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逐步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葛云芝.新常态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上旬) , 2015, 31 (11) .

[2]岑道权.提高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9 (2) .

3.大学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篇三

资助;创新;教育;体系

1.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现状

全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基本情况。目前,全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约占在校大学生的25%左右,西部高校由于生源等原因,这个比例还要高些,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基数大,数量多。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不能够仅仅局限于经济资助,要从受助学生实际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经济帮扶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他们思想素质、理想信念、竞争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援助。

2007年,国家新资助政策实施后,全国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资助体系。特别是2008年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地方财政拨专款,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经费力度加大。另外,各高校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还建立了很多资助基金,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元混合的资助体系。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不足。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资助总额度和资助面还不够。由于全国大学生基数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数量多,这方面的矛盾始终存在;资助工作与人才培养结合不够。资助工作不能就资助而资助,要不断创新资助工作理念,要围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来拓展资助工作;资助资源效能发挥不够。应该充分挥资助资源功能,丰富资助工作内涵,不断创新资助工作机制,进一步梳理各项奖励、资助政策,确保政府、学校和社会设立的各类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和其他资助政策及措施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合力,确保各项资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2.创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树立资助体系的创新理念。从当前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高校资助工作现状和经济困难学生的真正需求来看,他们需要的帮助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援助,要彻底解决经济困难问题,在做好经济资助的同时,必须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就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这就需要不断创新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理念。

把好资助入口关。究竟怎样的学生才能认定为贫困生?现行的大多数高校的依据都是由生源地的乡镇、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但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很多负责资助工作老师都发现,这样的“贫困证明”,有一些是存在“水分”。当地乡镇、民政部门碍于人情等因素,有些会开具与事实情况不符的证明,这样就使一部分实际不贫困的学生,也别列入到贫困生的范围之中。首先,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才是杜绝“伪贫困生”最效的方式。其次,高校应该规范审核贫困生的程序和内容,通过查阅家庭经济调查表、经济困难证明、班级民主评议等,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每个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他们的就餐消费、穿衣打扮、购买奢侈消费品、娱乐消费等方面的情况。确保每学期或每学年定期进行贫困生资格进行复核,以确定困难学生数量和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动态变化,公开、公平、公正地使用好各项资助。再次,高校可建立贫困大学生个人信息库,实时记录困难学生的奖惩情况、家庭变故、资助情况等,并对学生毕业后的信息进行追踪调查。这也为这些大学生毕业后制定合理的个人偿还助学贷款方案提供相应的信息平台,同时,明确的数据信息也有利于银行和社会各种企业实体和机构选拔资助贫困大学生,以及跟踪反馈学生情况。

落实教育激励。经济资助过度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使少数学生滋生“等、靠、要”的消极思想,甚至认为得到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一旦没有得到资助就抱怨社会、抱怨学校。因此,勤工助学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理念、自立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弱化“补、减、免”,尽量用“奖、贷、勤”等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大学生自强自立。国家助学金是非常有益于贫困生的资助方式,但不是贫困生最支持的方式。通过强化与弱化相结合的方式既避免了“养懒汉”的现象,又使需要资助的学生得到了帮助,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教育目的。

同时,树立贫困典型,弘扬“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宣传阵地,挖掘在校贫困大学生积极进取、拼搏奋进的事迹,在社会、学校营造关心支持他们自立自强,对展示和塑造当代大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困难的良好形象,引导更多的困难学生诚信做人,感恩进取有积极正面的作用。

3.创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措施

多轨资助。多轨资助就是要求建立以国家、社会、高校、家庭、学生自身为渠道的多轨资助体系。其中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争取各种社会资助,减轻学校的压力。

首先,高校应该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在学校设立各种助困奖学金。学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科技转化合作单位及毕业校友的联系,争取让他们在学校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其次,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基地,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社会的资助。把人才培养、就业服务与助困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多赢。

多项资助。针对学生个体经济资助,没有涉及能力支持、信念支持和信息资源支持等,鉴于以上不足,可尝试试行对学生团体的资助模式,以奖励来淡化经济资助、强化其他各项支持。

首先,建立班级整体资助制度。可以对经济困难学生占多数的班级实施整体社会资金救助,鼓励整个班级奋发进取,整体进步。这样既有效地使用了社会资助,也扩大了社会资助的社会影响,同时也避免了社会救助过于分散。其次,建立创业团队制度。很多经济困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他们打工比较零散,不成规模,收益也很少。学校应该在资助体系中为他们搭建打工平台,鼓励他们以打工为基础积极创业,形成创业团队,这样可使经济困难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融入集体,感受团队力量,缓解自卑心理。

落实资助回馈。当评议小组按照程序将本年度贫困资助同学确定后,受资助的同学需要在本年度学校设立的助学岗位中工作一定学时,身体力行完成资助回馈。经过大家监督,培养其助人为乐的精神,最终发挥资助功能和育人功能。同时,要进一步发展具有竞争性的奖学金、具有自主性的勤工俭学等积极资助方式;探索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途径和方法,扩宽学生贷款的种类和形式;积极拓展参与多元化的资助形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从重视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公平,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为我们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为高校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创新资助体系和资助机制是高校资助工作中最高的目标。

[1]张耀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探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2]甘剑锋.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

[3]窦锦伟.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现状及模式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

[4]林 娜.高校贫困生资助新模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篇四

兹有我新店镇蜂子岩村蜂子岩组村民邓必芬,女,汉族,生于1941年8月26日,现年71岁,现有家庭人口2人。一家人生活全靠儿子刘应林在外打工挣钱维持生计,月收入1100元左右,家庭经济状况确属困难,加上邓必芬本人于2011年7月2日因年迈体弱,行走不便,不小心摔倒,摔伤头部,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胸椎体压缩性骨折,住进贵州省人民医院就医,现今未痊愈,医院治疗期间各种开支下来家庭负债八千多元钱,家庭经济能力无法维持后期治疗费用。请有关组织给予资助,解决困难为盼!

特此证明!

5.肇庆学院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篇五

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并肇庆学院:

是省(村

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人,年考入肇庆学院,其家庭因

(以下填写申请人家庭经济困难原因),无力支持其完成学业,拟申请助学贷款。

特此证明。

经办人:

村民(或居民)委员会(公章)

年月日

上述情况属实。

经办人:

街道办事处、镇或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公章)

年月日

家长承诺书

肇庆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我是贵校学院专业级

学生的家长。我同意我的子女在校期间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承诺成为我的子女国家助学贷款的永久联系人,及时向学校和银行提

供我的子女的联系方式。我将积极配合学校和银行教育我的子女做一

名诚实守信的人,毕业后按期履行还款义务。

家庭固定联系电话:(含区号)。

家庭详细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家长亲笔签名:

6.大学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篇六

一、科学规范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第一个环节即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的认定。切实掌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的前提, 也是国家、学校制定的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

为了使认定工作更准确、公正, 让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 湖州师范学院先后四次修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与资助办法》。在这过程中, 湖州师范学院注重调查研究, 每学年初要先后组织两次座谈会:一是组织学生座谈会并进行问卷调查, 为修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具体标准提供第一手资料;二是召开助困工作辅导员座谈会, 帮助了解认定办法的实际操作可行性。至今已初步形成“规范程序、指标明确、动静结合”的科学规范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

二、提升勤工助学在资助体系中的地位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大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 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交际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为此, 当代大学生不仅仅把勤工助学当做解决温饱奔小康的法宝, 更是把它当做人生的一种阅历、一门重要的选修课。

1.转变思想, 将勤工助学活动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的有效手段

自从2007年我国资助体系相对完备以来, 湖州师范学院资助工作基本已实现“应助尽助, 不让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工作目标”。湖州师范学院充分认识到勤工助学的重要性, 把它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起来。在加强勤工助学育人功效宣传及加大岗位开发力度的同时, 在湖州师范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办法中明确规定:“有条件参与勤工助学而不愿从事勤工助学或虽从事勤工助学而不尽责尽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视情况降低其困难资助等级。”

2.健全制度, 科学规范的管理校内外勤工助学活动

湖州师范学院于2003年制定了《勤工助学活动组织管理条例》, 在2005年团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意见》后, 湖州师范学院又及时对其进行修订补充。成立了校勤工助学管理中心, 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具体策划、组织、安排和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对从事校内外勤工助学学生提供必要的岗前知识培训及法律知识培训, 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积极推进勤工助学信息化管理, 通过网上申请、网上招聘等网络化管理来加快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 使勤工助学工作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来达到培养人才的真正目的。

3.保障经费, 为勤工助学这一“造血型”资助措施地位提升提供坚强后盾

随着学校的扩招、学校硬件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 学校经费日益紧张。然而为适应湖州师范学院勤工助学活动发展的需要, 学校每年以20%的比例持续增长勤工助学经费。同时加强对学院资助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 使勤工助学这一“造血型”资助地位提升到仅次于国家助学贷款。

三、坚持“弘扬正气、促进学风、扶贫与励志相结合, 反对‘等、靠、要’的思想”的工作原则, 积极探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的新机制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主题活动常态化

湖州师范学院从2007年至今, 已成功连续举办五届“诚信有为 励志成才”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学生资助中心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 通过召开助困工作辅导员会议讨论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并专门下发文件。同时利用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展板、网络等多种渠道和方式, 各下属学院资助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学生干部会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员会等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帮助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的实践环节, 实施“实践育人”

首先, 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有偿”性质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按照项目的要求以不同的形式去亲身实践, 在实践中了解国情, 了解社会, 体验经济资助的来之不易, 并通过社会服务实现自强。其次, 组建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体参与“志愿者服务队”, 开展义务助学, 义务服务, 爱心捐助等社会公益活动[2], 为学生回馈母校、感恩社会搭建平台, 让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接受来自国家、社会、学校“资助”的同时, 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高认识, 接受教育。逐步实现其“自助”向“助人”的转变。并在校园内设立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练摊的周三市场、爱心超市等, 使助困方式由单一的经济资助逐步向提高个人能力与素质转变, 探索出了一条帮困、助学、育人融合互动的路子。

3.管理、服务与引导并重, 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 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虽然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高校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出台了多项支持、鼓励政策,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仍不容乐观。而具有特殊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就显得更加困难[3]。为此, 学校一方面创设多种载体加强经济困难学生成才教育, 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年跟踪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实习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毕业离校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访、《学生工作》专刊辟经济困难学生专栏、校园网页专设经济困难学生网站“爱心家园”等鼓励他们励志奋发, 在逆境中励志成才, 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 湖州师范学院资助工作者把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使他们在走出校门走入社会时与其他同学一样找到自己的人生支点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 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与励志成才教育。通过与湖州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合作, 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活动、心理沙龙、心理讲座等, 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心理困惑, 在开放、真诚的团体氛围中培养自立自强、勇于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 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插上了隐形的翅膀。同时, 还开辟多种渠道, 结合有意义的活动来教育广大学生要学会感恩、学会牵挂、学会爱自己、学会爱他人, 如结合“爱心助学”、爱心家长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合家欢”活动, 和学校勤工助学管理中心推出的义务家教活动,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 努力使经济助困和精神助困同步生效。

总之, 湖州师范学院资助工作既把国家和社会的温暖送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手中, 又对他们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 让这些学生能真正成长成才。近年来, 随着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有效落实、社会资源的积极利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关注与教育, 这三者的有机结合使得湖州师范学院学生资助工作不断优化。2009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郑新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专业组一等奖、胡光瑜立志成长为一名优秀西部志愿服务者, 2010年在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大会上10位胜出的候选人中有4位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位“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中有3位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8年, 湖州师范学院被评为浙江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 湖州师范学院获浙江省高校学生感恩教育主题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

参考文献

[1]敖洁, 伍运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教育现状的访谈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9, (3) .

[2]萧莉, 刘伟, 徐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创新模式思考与实践[J].科技创业月刊, 2007, (6) .

7.大学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篇七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心理脱贫 资助育人 自我认知

近年来,国家和高校高度重视资助育人工作,从落实最基础的“奖、助、勤、免、贷”工作到不断创新资助形式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经济问题,从经济上保证了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求知权,但不容忽视的是,16.54%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都有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甚至一些学生会因心理问题而休学、退学、犯罪、轻生等,因此,在帮助学生经济脱贫的同时,帮助学生心理脱贫刻不容缓。只有经济、心理双管齐下,才能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得到全方位发展。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贫困的成因

1.外部环境变化

高校中,异地求学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们大都离开了自己较熟悉的生活环境,异地差异会使部分学生短时间内难以适应。通过调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入大学的心理过渡期要比普通家庭的孩子要长,主要因为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农村或偏远山区的比例高达90%以上,城乡差异过大使得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转变,倘若长时间适应不了,这些学生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他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环境变化。由于教育水平的不均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开始学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不适应,但由这种不适应带来的自卑心理都是短暂的。通过一段时间,他们中的大多数能积极适应,可其中长期不能适应的,就会心理自卑。而且大学比中小学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再加上大学校园中浓厚的校园文化和丰富的生活色彩,从小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学生如若不能很好地适应学习环境上的变化,极易形成自卑、自贱等心理,影响学生接收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

(2)生活环境的变化。高校中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较中小学有明显的优劣之分。由于经济有限,一些嫉妒心强却囊中羞涩的学生看见其他同学花钱大方,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就会略感落魄,影响他们心理情绪稳定。外部环境的变化会使这些学生走进高等学府后,逐渐发现自身的缺陷,如实践能力较弱、普通话不过关等等,倘若这些学生再嫌弃自己带着口音的普通话,不愿与人交流,那么,长期处于上述状态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极有可能心理压力过重,形成心理问题隐患,严重者会产生自闭等心理问题。

2. 学生自我认知偏差

事实显示,并非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存在心理问题,所以,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只能是学生心理贫困诱因之一,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如果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能正确、积极地看待自己、看待贫困,贫困就会束缚他们。如与异性交往时,贫困生会因为过分自卑,而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他们陷于单相思之中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为了在名义上摆脱贫困的束缚,不愿承认自身经济状况不好的事实,不仅得不到社会、学校的正常资助,还会使得原本就不太乐观的经济更加雪上加霜。他们将自己表现得很自强,甚至很自负,但内心却很自卑。在较强自尊心和脆弱承受力的双重作用下,无法自我调节的家庭经济困难生会由自尊转向自卑、自闭,甚至自弃。因此,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其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心理脱贫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通过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贫困成因,可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脱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方面

开展特定时期的专题讲座和座谈。面对当前大学生日益凸显的心理问题,高校中仅仅通过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远远不够,各高校应该因地制宜,选择时机举办专题讲座,满足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心理需求,如每年九月可以给高校新生举办“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等专题讲座,注重新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失衡期;毕业生找工作前,给学生分享一下往届毕业生寻找工作的曲折经历,让学生知道不只是自己找工作困难。这种针对性强的讲座会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增强自我调适能力,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除了开展特定时期的专题讲座,还可以不定时地开展贫困生座谈,让学生感觉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他们就会一定程度上减轻因经济原因带给他们自身的经济压力。

培养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队伍。目前,各高校都会对新生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排查问题学生,并针对学生开展“疏导”工作。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是: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在人员配备上明显不足,假若在校的心理咨询师能够对校内直接面对学生工作的老师、班级负责人进行一定的专业培训,那么接受过培训的老师就会更懂得与学生沟通的正确方法,便于更有效地为学生服务,也会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家一般的温暖。当然,对于特别需要关注的贫困生群体,就一定要及时安排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分析其心理特点,把握其心理需求,适时加以干预和疏导。

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在高校中也要积极提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对于因其不正确产生自卑心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面地引导将会使学生对自身经济上的困难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愉悦,减少心理冲突。

2.学生自身

(1)多参加集体活动、拓展自身兴趣爱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愿在生活中过多地与身边同学进行交流,学校应该提供一些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体的集体活动(勤工助学等),或是能够充分发挥他们能动力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他们不仅能够与更多地人交流,还可以缓解自身紧张、振奋精神;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找回自信,增强归属感,获得尊重,让他们更有信心参加到大众活动中,帮助学生有效地避免或减少自卑。鼓励贫困学生拥有兴趣爱好,具备一定兴趣爱好的学生,不仅能使他们不断地扩展视野,陶冶情操,有时还会因为兴趣爱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一起聊聊共同话题,参加一下集体活动,借此可以倾诉内心的一些想法,缓解自己学习与生活上的部分压力。

(2)树立短期易于实现的目标。大部分人在获得满足后都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不例外。但是,很多人会高估自己的能力,盲目地设立一些遥不可及的目标,使个体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设立的目标也不能实现,就会给他们一种挫败感。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提出过一个经典公式: 自尊=成功/抱负

根据公式可知,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成功对个体的意义。增大成功或是减小抱负都可以获得高的自尊。抱负水平偏高而挫折容忍力偏低,容易造成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严重挫折心理的形成。成功或许有许多制约因素,有时不是很容易做到,但可以通过适当地降低期望值,这样一个个小的成功就会让学生树立起自尊。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树立符合自身能力的短期易于实现的理想是使学生获得健康乐观的情绪的方法之一,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成就后,他们会更有自信面对大学生活中的短暂难题。

各高校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应该积极采取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方式、方法,及时帮助他们摆脱心理贫困,在高校期间建立起自强、自信、自尊,在毕业后通过自身努力战胜经济贫困,为社会面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干.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现象及“心理扶贫”对策浅谈[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3(29):(39-42).

[2]郑坚彪.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探究[J]. 企业导报,2012(06):218.

[3]成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作者简介】

8.大学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篇八

在校生申请生源地信用

助学贷款证明

院(系)班普通全日制学生(通过普通高考统一录取),通过认定已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管理,本学年学校学费和住宿费 元,没有获得校内国家助学贷款资助,请协助该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院系(公章)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公章)

年 月 日

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联系人:吕 晶

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联系电话:027-87599723

学 生 承 诺

1、本人确系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承担本年学费,如发现所述情况不实,愿意承担相应责任。

2、本人已了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责任和义务,如果贷款获得审批,将按照借款合同规定按时还款。

学生签字:

9.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补助申请书 篇九

您们好!

我是学生。很荣幸的成为我校的一名学生,在这里已有两年的大学生活,我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时时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做到全面发展。经过大二这个年的努力,我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提升,在这里特向领导申请我想申请国家助学金。

我来自农村,对于当地当时的情况,亲朋好友都为我感到高兴能有机会上大学。怀着满腔的热情,我离开了我钟爱的故土来到他乡求学。带着家乡们的自豪与执著,我一直在努力的做着我应该做的事情--学习。不过在我求学的路上,父母省吃检用的钱把钱寄给我。他们希望我能过的好。父母只想让我好好学习,我只能用学习成绩来回报他们,每次向家里报告好成绩的时候,都能够感受到父母舒心的笑容,还有他们的嘱咐,让我再接再厉!早年就靠父母们远走他乡去打工挣钱为我找学费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也许是父母们对与儿女的关爱,他们总是要我们不要太薄对自己,总是把东西留给我们,他们自己说“钱我们俩回努力去挣的,你即使按你的需要去做你的`事情吧!只要你将来能够有所作为。”每当我听到这句话,我都回感到镇镇心痛。一种欲摆无奈的心情。我只愿为他们减轻些。这二千元的助学金对我来说能解决家里的困难,以后的专升本还是为在学生活费等费用一再向学里要,我想给父母减轻一些负担。

大学阶段是我人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两年中,我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也要特别感谢院里的大力培养以及老师在专业方面的深入指导和同学们在工作、生活中给我的支持和协助。非常感谢国家给予我们大学生的协助,资助优秀大学生完成学业。今天我得到了协助,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学好专业知识,争取早日服务社会,为国家奉献一份力量。

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加以评判审核!

申请人:xxx

10.大学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篇十

关键词 困难学生认定 实证研究 恩格尔系数

1 导论

科学合理地开展资助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基础。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出台《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并要求各地根据指导意见制定相应认定办法。5年来,认定工作在各高校实践中已有相对成熟的机制,但效果有待检验。近年来,学者们对资助体系从资助效能、联动资助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也有不少对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从各个角度研究提出建议,但少有学者分析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效度。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对困难学生认定依据及准确性的调查研究方面,调研的指标涵盖定性标准、定量标准、目前认定的准确性等,但都限于受访学生“认为该如何”的规范性研究角度,本研究试图从“事务客观事实”的角度进行实证性调查研究。

2 调研总体情况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基于资助体系调研研究中贫困生认定效度的目的,确定了受访者社会人口特征(包括性别、学院、年级等基本特征)、受访者消费情况(包括消费水平、就餐消费水平、学习消费水平等)、资助体系认知度满意度三大块。

抽样设计:按照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①中关于抽样数量要求及研究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时间等限制,我们采用95%的置信度、容许抽样误差5%时的样本规模n=400。抽样方法中充分考虑被调查对象的代表性,针对湖北某重点高校各学院、各年级发放问卷。

3 困难学生认定效度的实证研究

调研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4份,问卷有效率93.5%,调研对象涵盖了不同学院、四个年级的学生,其中男生占59.09%,女生占40.91%;文科类学生占26.74%,理工类学生占44.12%,艺术类学生占29.14%;大一占20.32%,大二占25.94%,大三占21.66%,大四占29.95%;特困学生占15.78%,一般困难学生占37.43%,非困难学生占46.79%。

通过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效度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3.1 受访学生家庭经济基本情况

受访学生家庭经济基本情况,从家庭年总收入、家庭年总支出、家庭成员中存在的特殊情况等方面开展调研。

(1)家庭经济困难特征。在家庭成员是否存在残疾等特殊情况的多选题调查中显示,困难受访学生中家庭成员残疾、体弱多病、单亲、家中有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困难学生,56.57%的非困难受访学生不存在家庭成员的特殊情况。

(2)学费住宿费主要来源。在受访者学费住宿费主要来源的多选题调查中显示,特殊困难受访学生学费住宿费的主要来源集中在奖学金(22.03%)、助学金和困难补助(50.85%)、助学贷款(57.63%),一般困难受访学生学费住宿费的主要来源集中在助学金和困难补助(30%)、助学贷款(48.57%),而100%的非困难受访学生学费住宿费来源于家庭支持。

总体来看,是否困难学生与家庭经济困难特征及学费住宿费来源的交叉分析结果显示,特困学生、一般困难学生、非困难学生在家庭情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困难学生家庭情况确实比非困难学生要差。

3.2 受访学生消费水平

受访学生消费水平包括月消费总水平、就餐花费、学习、衣着等消费水平,结果显示,特殊困难学生、一般困难学生和非困难学生在消费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1)困难学生总体消费水平低于非困难学生。在受访者每月消费水平的调查中显示,特殊困难受访学生的月消费水平全部在800元以下,一般困难受访学生的月消费水平集中在300~800元,非困难学生的月消费水平集中在800元以上。

(2)困难学生食堂就餐日花费低于非困难学生,外出就餐花费少于非困难学生。在受访者每月就餐花费的调查中显示,困难受访学生食堂就餐的日花费低于非困难受访学生,外出就餐月花费少于非困难受访学生,见表1、表2。

表1 家庭困难程度与食堂就餐花费的交叉分析

表2 家庭困难程度与外出就餐花费的交叉分析

(3)困难学生就餐花费比例大于非困难学生。在受访者月就餐费用占生活费比例的调查中显示,困难受访学生就餐花费占生活费的比例比非困难学生高,见表3。

表3 家庭困难程度与就餐费用占生活费比例的交叉分析

此项调查源于经济学中的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指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我们将其运用到个体身上同样具有适应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94.91%的特殊困难受访学生就餐费用占生活费比例在60%以上,其中59.32%在70%以上;90.71%的一般困难受访学生就餐费用占生活费比例在60%以上,其中50%在70%以上;非困难受访学生则30%~70%不等,调查显示结果与系数有一致性,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有效。

4 讨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实证研究,给困难学生认定的效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将困难学生情况与其家庭经济特征、消费水平等相结合进行交叉分析在实证层面论证了当前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有效性,肯定了《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5年来取得的进展。调查问卷取得的数据可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方向和参考数据。此外,本文还引进经济学的“恩格尔系数”进行分析,为困难学生认定有效性评定引进了数学工具。

从调查的实证角度研究高校经济困难研究学生认定效度是资助体系研究新的方向,本文应用恩格尔系数进行了初步探讨,所得到的结论尚欠准确,许多丰富的内涵还没有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将资助额度与学生困难程度联系起来思考,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要和联动资助体系的整体研究, 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注释

①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49.

参考文献

[1] 教财〔2007〕8号.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2] 庞艳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有效方法分析——基于资助政策体系及大学生受助意愿的视角[J].理论月刊,2010(7).

[3] 王磊,曾贤贵.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5).

11.大学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篇十一

关键词:创业培养和指导,阶段,培养体系

0 引言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等调查数据, 经过政府相关部门宏观调控、高校对就业的重视和积极推动、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014年应届大学毕业生727万, 毕业时就业率为72.2%, 约200万大学生没有就业, 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提高到92.1%, 还有60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此外, 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有所上升, 由2013年的2.3%上升到2.9%, 但是比例较低, 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大学生创业是毕业生的一个不错选择, 也是必然趋势。高等学校为了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 积极开设创业课程、设立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专门创业指导和服务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大赛等等, 但还是出现效果不突出、成功创业的学生较少等现象。

自2015年3月起至6月底, 国务院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 连续颁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多个文件, 中央政府多方面多角度给予创新、创业等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但是这些政策在大学校园内并未掀起明显的创业热潮。

许多专家、教育者和学者积极探讨了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创业指导思想和原则、指导性建议等理论性问题, 一些较好的建议、做法和措施也在高校进行实施, 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可能缺乏调查数据的支持或者系统性的建议及实施。本文向驻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指导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分析他们的创业需求程度、遇到的困难以及对创业指导期望等, 并结合大学生活和学习, 提出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业培养和指导分为四个阶段, 具体分析了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 学生、学校等各方应当采取的具体做法。

1 大学生创业需求调研分析

2015年10月, 我们向驻济高校的应届毕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指导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选中20所高校, 每所高校100份, 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730份, 就我们调查问题简要统计分析如下:

1.1 有关学校创业氛围、了解国家政策以及创业想法情况

本部分均是相关问题的程度大小的选择题,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有创业想法的高达45.9%比例, 另有8.0%的不确定;认为学校的创业氛围较为活跃的比例只有28.2%, 活跃一般的比例为48.2%;学生对国家新颁布的创业政策了解较为详细的比例不到5%, 一般了解的仅为23.0%, 其余均不了解。

1.2 学生创业的能力欠缺、遇到困难以及创业知识和信息的获取

本部分均是多选题。大学生认为自己创业主要欠缺的能力排在前三位的是:创新精神、专业知识和技能、吃苦耐劳和坚强意志。认为可能遇到的困难, 排在前三位的是:资金短缺、知识储备不够和无经验无场地等, 特别是认为资金短缺的比例高达71.8%。如何获取创业信息的问卷中, 从各种媒体获取的比例是87.6%, 而从课堂学习中获取仅占到25.7%, 并且课堂学习不是主要从创业就业指导课中获取。

1.3 有关大学生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课程情况

就大学期间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讲座和指导课的必要性, 设置学生认可的必要程度大小选择题, 认为必要和十分必要的比例为89.3%, 可有可无占到8.0%。但是在问到现有就业创业课程效果好坏程度时, 效果不好的占到了75.3%。学生最喜欢获取的创业培训或讲座排在前三位的是:成功人士或者优秀创业毕业生的报告、创业程序和案例分析以及实地调研考察。

2 创业教育的阶段性培养和指导体系思考

基于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 考虑到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素质的提升以及生活具体情况, 可以考虑将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业教育分为四个阶段:意识培养阶段、素质和能力培养阶段、创业平台发展阶段和成功实践阶段。主要就每个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剖, 并向学校如何实施培养和指导提供建议。

2.1 创业意识培养阶段

该阶段的培养和指导可以安排在大学生入学教育期间, 即大学第一学期。当前多数高校对创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大多数学生没有创业的意识和想法, 有的高校的专业培养方案中, 没有提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具体实施方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 教学方法单一, 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有的学校教师经常把“创业”看成是像马云那样少数人能做的事情, 认为创业失败或者创业规模较小算不上真正的创业。学校入学后向学生管理者或者任课教师咨询的主要问题往往是, 如何准备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 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收入水平高低, 毕业后的主要去向。咨询创业政策和创业所需知识等问题的学生却寥寥无几。明显看出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 需要培养, 没有创业心态, 需要引导。少数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 对创业的理解也不够全面和缺乏深度, 比如认为创业就是办企业, 甚至有的学生将其等同于创意设计, 片面认为有钱敢闯就能创业, 成功概率就大等。对社会大众的消费需求和服务理解不全, 对其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不知如何获取……总之, 大学生缺乏创业各方面的培养和指导。

学校应当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从领导到每一位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加强创业教育的认识力度, 学习相关政策, 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 增长见识, 向学生传达和宣传创业意识, 为学生鼓舞勇气。在学生入学教育时, 宣传创业的意识, 端正对创业的认识, 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搜集成功创业者的事迹并多渠道进行宣传, 比如山东经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邵立成创办的烤地瓜的连锁店, 被同学们称为“地瓜王子”的创业事迹。邀请成功人士和毕业生创业者开展讲座, 观看诸如马云演讲等相关影视音像资料。在班级举办相应的主题班会, 谈谈自己的认识、想法和看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结合自己课程讨论相关话题, 比如《经济学》讲到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因素时, 假定学生是创业者或者管理者, 如何提高销售量, 如何分析消费者的需求, 主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等。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学生管理者, 除了提及考研、考公务员、就业等话题外, 增加一些如何创业, 如何寻找商机等话题, 培养学生创业观念和意识。

2.2 素质和能力培养阶段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以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等培养阶段主要安排在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学期进行, 高职 (专科) 学生可以适当提前。我们在调查和课堂教学时, 当前大学生创业存在认识偏差, 缺乏基本的素质和能力, 对一些创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准备也不足。比如, 有学生认为投机取巧也是创业。在大学生创业大赛答辩时, 存在撒谎、不诚实的行为;在团队分析讨论时, 存在不合作、不团结问题;当遇到一些较难解决问题时, 不能坚持不懈做下去, 存在心理素质不成熟的现象。我们发现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欠缺, 不具备创业所需的知识体系, 比如, 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管理模式、营销策略、财务会计知识、定价策略以及相关的政策和法律规章制度。

若解决大学生创业存在的素质问题, 可以结合成功创业案例, 组织分析和探讨, 指导学生改变认识, 马云说:“面对各种无法控制的变化, 真正的创业者必须懂得用乐观和主动的心态去拥抱。当然变化往往是痛苦的, 但机会却往往在适应变化的痛苦中获得…”我们可以学到:诚实守信、遵法守纪的心理品质,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就是法治经济和信用经济;善于交流、团结合作、互相体谅的素质, 在创业过程中与客户、供应商、公众、企业内部员工打交道必备品质;敢于拼搏、勇于承担责任、敬业爱岗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品质, 在创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素质;坚持就是胜利的理念和理性决策的培养, 根据市场的变化, 获取较为充分的信息进行决断。

学生创业培训和指导教师或者管理人员可以结合典型成功的创业案例, 分析和探索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 比如分析案例中的市场营销、组织和人事管理、会计财务知识、申办企业流程、政策和法律规范等。学校可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创业, 研究设计针对不同创业学生、创业活动不同阶段特点的培训项目。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适当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纳入学分管理。对有创业意向的同学, 可以引导学习相关的课程和专业知识技能, 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资源后, 就能顺利地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培养上来。

2.3 创业平台发展阶段

创业平台发展阶段可以安排在大学三年级进行。创业平台发展阶段是大学生创业培养和指导服务的关键阶段, 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成败。

大学期间, 许多大学生的较为成熟的创意设计止步于创业计划的方案设计或者比赛阶段, 能够创业成功并服务于社会的却很少。若想让创业者实现其理想和方案付诸于实施, 需要学校和教师提供一个创业平台继续前行。这个平台可以是资金支持, 可以是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可以是政策宣传和团队创建服务等。

在校园内, 高等学校可以加强专业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 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 可以对创业的整个过程进行虚拟仿真模拟实训, 学校实施与之配套的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 促进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意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 并在实验室完成模拟实验。同时教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模式和方法, 将学术前沿发展和研究成果以及实践经验有机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激发创业灵感。

学校可以组织和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比如, 专业技能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创意设计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学校鼓励大学生成立创新船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组织。邀请成功人士或者优秀创业毕业生到学校创业论坛介绍经验。组织经验丰富教师或者创业者编写创业的具体程序以及成功案例。

学校联系和建立创业见习和学习基地, 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到基地参观学习, 进入企业的具体运营和管理, 积累实践经验, 至少让大学生创业者有其场地和环境以及政策支持。

学校可以联合企业、社会组织、公益团体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险基金”, 以提供资金支持, 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 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 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北京大学创业平台开展走在我国高校的前列, 比如设立官方认证的“北大创业”微信号, 推出了涵盖“创启智慧”“创行市场”“创越未来”项目在内的“北京大学创新创业成长计划”项目;并同万达集团合作推行大学生创业计划, 具体可给予100万的无息贷款的资金支持;或万达广场店铺支持, 以及万达商管专职团队的专家支持。

2.4 创业实践阶段

创业实践阶段主要时间安排在本科四年级或专科三年级, 有志创业者在该阶段主要是如何实现创业梦想, 走出计划和实验, 服务于社会并接受社会考验。

在该阶段, 学校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帮助创业者将其计划转化为实施, 成立企业, 精神上给予支持和鼓励, 政策上给予解释和引导, 学业上给予灵活考核。比如, 学业考核可以实行多样化方式, 课程作业可以总结与创业相关的经验介绍, 毕业论文 (设计) 可以就是创业计划设计等。或者可以将其创业计划实践赋予一定学分, 抵扣相关的课程学分, 可以实施弹性学制, 放宽学生修业年限, 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

3 创业培养和指导服务的实施建议

综合上述调研结论以及对大学生创业培养和指导服务的四个阶段论述, 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1) 学校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树立超前的创业教育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施教、结合专业知识学习、强化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培养, 鼓励学生创业实践。高校领导和部门适应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形势发展,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宽松环境。比如, 各专业培养方案增加创业能力培养目标, 增设实践实训课程以及创业教育计划等。

(2) 学校结合上述创业培养和指导的四个阶段, 将各类专业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创业指导和案例分析等课程和培训体系, 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具体课程体系应当包括:培养创业常识、心理和政策的通识的创业指导课程;培养会计与财务、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法律和税收等专业知识指导和服务课程;专门的讲座, 案例分析以及调研考察等实践实训课程;并考虑充分发挥大学第二课堂的作用, 对创业进行实战演习与指导。

(3) 学校多方面构建创业培养平台。组建组织结构, 学校教务部门联合学生就业部门和团委, 组建创业培训和指导的培养和指导机构;学校加大资金投入, 并联合企业或者个人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险基金”, 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缺乏资金支持的困难;高等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源优势, 创建各类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比如, 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学校促进学生组成团队, 成立专门的教师指导队伍, 对其各方面进行指导, 使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等。

(4) 作为学生, 大学学习期间, 改变就业观念, 积极参与创业的活动中去, 比如参加学校创业计划大赛, 参与同学创业实践的活动, 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参与各类课程的学习, 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 并尽力付诸于实践。

4 结论

本文主要根据驻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创业培养需求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 提出了大学生创业培训和指导服务应当分四个阶段, 分别是创业意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培养、创业平台发展和创业实践等, 并分析各阶段的现状以及改进建议, 也为学校提出了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建立较为科学合理创业指导和案例分析等课程和培训体系、多方面构建创业培养平台等建议。

参考文献

[1]周秋江, 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12) .

[2]熊礼杭.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 2007 (11) .

[3]刘兆平.关于培养大学生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7 (12) .

[4]罗家玲.论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创业[J].学术论坛, 2007 (10) .

[5]田红.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8) .

[6]周秋江.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宁波市高校大学生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7]胡伟, 池阿海.中小城市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 2009 (06) .

[8]刘青广, 张小宾, 张明.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趋势的分析与思考——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7) .

12.大学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篇十二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资助项目申请表

填表说明:

1.本表由申请学生本人填写,并上报所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2.如果学生尚未办理身份证,“身份证号”可以不填写,其他项目必须如实填写;

3.“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初审意见及公示结果”应尽可能填写明晰、准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

负责人须签名并加盖公章。

今年被录取的我省大学新生注意啦,如果你家庭贫困,可以申请入校交通费和短期生活费,被省内院校录取每人500元,被省外院校录取每人1000元。

经财政部、教育部同意,今年开始,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润雨计划部分专项资金,设立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用于新生报到入校。参加了高考并被全日制普通高校(含高职)录取的贫困新生都属于资助对象。

可向县级教育部门申请

有需要的学生可以书面形式向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由本人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资助项目申请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将进行资格审评,并公示名单。公示无异议后,10个工作日内,资助款必须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

中国教育基金会已于7月10日前把款项汇至各级教育部门,各市州须在8月中旬以前将资助名单报送湖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该中心将于9月报送中国教育基金会。如果学生领取资助款不到高校报到注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负责追回资助款。

湖南资助额度为875万元

今年分配到我省的资助总额是875万元,其中长沙70万元、株洲35万元、湘潭35万元、衡阳85万元、邵阳90万元、岳阳75万元、常德85万元、张家界30万元、益阳55万元、娄底75万元、郴州55万元、永州75万元、怀化55万元、湘西55万元。原则上,70%资助款用于资助省内院校录取新生、30%用于资助省外院校录取新生,实际可按情况调整。

市民如发现截留、挤占、挪用、抵扣、拖延支付、弄虚作假、资助生名不副实等问题,可以拨打湖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电话0731—82990360举报,该中心将联合其它部门进行严肃查处。■ 记者 贺卫玲 黄京

报名时间:2012年7月30日——8月15日

报名流程:1,学生向春雷公益助学促进会提交申请表,所在村(社区)及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出具相关证明及其他相关证件复印件(包括户口簿、身份证、低保证等,大一新生提供录取通知书,在读大学生提供学生证和上年考试成绩单,高中生提供录取通知书或上年成绩单)。2,组委会调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并公示申请名单。如经举报并查实不符合申请条件,将取消资格。

报名热线:0731—85776626 报名邮箱:chunleigy@163.com

相关新闻

长沙贫困生

可申领“春雷助学金”

本报7月30日讯 长沙市春雷公益助学促进会承办的公益助学活动今年将拿出100万元资助贫困生,包括100名2012年应届大学新生,每人4000元;100名在读大学生,每人4000元;100名在读高中生,每人2000元。活动详情及报名表可登录中国爱心助学网查询下载。

长沙市春雷公益助学促进会是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由一群执著于助学和环保事业的媒体记者、教师、金融界人士、企业家、法律界人士自发组成,日前成为首个获批的不需挂靠业务主管单位,直接在民政部门申请登记的NGO组织。

13.大学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篇十三

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别认定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三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二星)和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一星)。学院可根据以下的定性标准结合《广东工业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表》 的定量标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认定。

1、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三星):学生本人月平均可获得的全部生活费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元及以下,本人在校期间月平均生活费低于350元),同时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结合《广东工业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表》评议结果,可认定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

(1)孤儿、单亲,且其亲属无资助能力的;

(2)父母年事已高、患病长期卧床家庭缺乏劳动力,家庭又无固定经济来源且亲友无资助能力者;

(3)家庭所在地区属于贫困山区且当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或者来自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本人家庭无经济收入或收入微薄,不足以支付学杂费用及生活费的;

(4)属于生源所在地低保家庭、烈士家庭、由社会福利机构监护和列入农村五保户家庭的子女;

(5)持有学生生源地县级民政部门所发放的《特困家庭证明》或《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证》的学生;

(6)出现其它特殊情况或突发性事件,造成家庭经济极度困难的。

2、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二星):家庭人均月收入在600元以下,本人在校期间月平均生活费低于450元,同时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结合《广东工业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表》评议结果,可认定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

(1)父母双方或一方残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2)单亲家庭,只有父母中一方为本人提供经济来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3)多子女上学,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4)双下岗(指父母均下岗),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5)纯农户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指农村除农业外没有其他

收入来源的家庭);

(6)出现其它特殊情况或突发性事件,造成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

3、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一星):家庭人均月收入在700元以下,本人在校期间月平均生活费低于550元的,而且未达到特别困难学生和比较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不足以支付其在校生活基本费用的,结合《广东工业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表》评议结果,可认定为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

4、前述中“特殊情况或突发性事件”一般指以下几种情况之一:

(1)家庭成员因患重大疾病需支付大额医疗费用的;

(2)父母离异导致家庭收入明显下降的;

(3)家庭遭遇不可抗力或自然灾害的;

(4)家庭因突发性变故造成人身及财产重大损失的;

(5)其他情况导致家庭经济暂时困难的。

申请认定学生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且经调查属实的,不能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1、学生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不真实;

2、节假日经常外出旅游的;

3、未经学校同意在校外租房,经常出入餐厅、酒吧、网吧等娱乐场所消费的;

4、有其他高消费或奢侈消费行为的;

14.大学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篇十四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现状

2007年5月13日,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该文件指出, 中央继续设立国家奖学金, 用于奖励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 每年奖励5万名, 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 000元, 所需资金由中央负担。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 用于奖励资助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面平均约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3%, 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适当向国家最需要的农、林、水、地、矿、油、核等专业的学生倾斜。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平均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的20%。财政部、教育部根据生源情况、平均生活费用、院校类别等因素综合确定各省资助面。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 000元, 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每生每年1 000~3 000元范围内确定, 可以分为2~3档。意见同时指出学校应力所能及地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勤工助学岗位, 优先安排特困生。高校有自己的市场、后勤集团公司、实验室、图书馆等, 这些都需要一定的临时工作人员, 可适当地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此外, 学校还可以利用与校外的广泛联系, 设立勤工助学中介机构, 让学校解决不了的经济困难学生到校外勤工助学, 同时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在工作中学会自助、自立、自强。

二、资助政策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立并实施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作用,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严重影响着其功能的发挥。

(一) 奖学金

奖学金是由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团体或个人为鼓励优秀学生而设立, 但这种资助方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 奖学金受益面狭窄, 机会不均等, 在评定过程中缺乏科学性。第二, 奖学金的功能属于“奖优不奖贫”, 困难学生往往存在着各种客观不利因素, 学习优秀的并不占多数, 获奖机率明显偏小, 只有小部分困难学生能够获得, 而且不能保证每学期都获得, 获得的也多数是低额奖学金。第三, 奖学金额度差异较大, 虽然一些高校提高了奖学金的额度, 也存在着奖学金超过学费的情况, 但大多数奖学金资助额度与在校学生的基本需要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仍然难以满足困难学生尤其是特困生的需要。

(二) 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银行向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 用于帮助学生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 并由教育部设立“助学贷款专项资金”给予财政贴息的贷款。但是, 在其实际操作中, 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 国家助学贷款在办理过程中, 手续极为复杂, 而且有些地方出台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不能挂科、补考”等很多限制条件,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如达不到相应的要求, 也申请不到国家助学贷款。第二, 银行贷款给学生是充分相信学生会如期还款的, 对于学生只有道德约束, 没有法律约束。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对于银行如何收回贷款并没有明确规定, 只是在助学贷款管理办法中这样写道:高等学校在读学生申请助学贷款要按照规定填写借款合同, 承诺离开学校后向贷款人提供工作单位和通讯方式, 承诺贷款逾期一年不还, 又未提出延期的, 可由贷款人在就读的高等学校或相关媒体上公布其姓名、身份证号码, 予以查询。第三, 学生毕业后流动性较大, 造成追踪难度加大, 银行收回成本几率变小, 虽然是国家贴息、负担坏帐, 也同样需要占用银行大量的资金。

(三) 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是在校大学生在学校及社会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协调下, 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劳动, 获取报酬, 帮助完成学业的活动。勤工助学虽然简便通行, 容易操作, 但同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第一, 勤工助学岗位投入的资金力度较小、岗位偏少, 多为照顾性质的福利岗位, 不能真正达到帮助学生的目的。第二, 勤工助学的岗位性质多为劳动型, 与大学生智力学习水平不匹配。第三, 许多学校目前并没有实行弹性学分制, 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 当学习和勤工助学时间发生冲突时, 学生只能以学习为主, 放弃勤工助学的机会。第四, 大学是人生发展中的重要阶段, 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积累各种技能和素质, 但困难学生由于受到经济的干扰, 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基本生活费用, 对于各种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考试等拓展型学习,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无法获取, 呈现出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四) 助学金

助学金是赠与在校大学生, 用于解决其学习和生活困难的资助资金,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第一, 容易助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依赖心理和懒惰情绪, 不利于自立自强精神的树立。往往导致部分困难学生面对经济困难, 不是积极主动的去想办法, 通过争取奖学金或者勤工助学来解决问题, 而是消极被动地等待各种资助。第二, 如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能够以正确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资助, 很容易造成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三, 助学金的受助面和受助力度非常有限, 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各不相同, 发放困难补助在解决个别困难学生问题上效果显著, 但并不是每一个困难学生都有机会获得。

(五) 学费减免

学费减免是对家庭经济困难、难以缴纳学费的学生实行的减收或免收部分学费的资助政策。由于学费在整个大学期间所占的金额比例较高, 减免学费政策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措施。第一, 学费减免只是一个个别行为, 高校减免学费的学生比例较低, 资助额度有限, 因此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没有机会获取, 难以从整体上解决问题。第二, 学费减免制度没有通过立法形式形成规范制度, 也没有有效的实施办法, 又由于在操作过程中涉及金额较小, 难保资金用得其所。第三, 容易导致平均主义, 造成学生的懒惰心理。第四, 给学校造成很大的财政压力, 减少学校收入。

三、构建合理的资助政策体系

建立合理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不论是对社会的稳定、社会的发展, 还是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到举足重轻的作用。本文根据我国现有资助政策体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分别从政府政策体系和精神帮助体系两方面入手, 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 政府政策体系

1. 增加资助类别和标准的弹性。

经济困难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是相对的、是动态的, 而造成困难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方面的。因此, 在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 政府应该制定一个动态的、弹性的分类和标准, 因定量而定性。对于特殊困难的学生, 政策应该予以倾斜, 针对具体情况, 给予特殊照顾。如单亲家庭、三孤人员、伤残人员家庭的学生, 学校要及时调查反馈, 对情况属实的学生实行弹性政策, 给予特别的经济资助。并为这些学生设立专门的档案, 在申请勤工助学岗位时给予优先考虑。对于家庭由于突发事件而突然致贫的学生, 也需要采取灵活的政策, 在短时间内调查清楚, 认定困难性质、确定资助标准、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 积极协助解决其他困难。

2. 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工作机构。

只有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专项管理机构, 才能够逐步实现学生资助工作的高效化、科学化、合理化。各高校应该在校一级设立专门管理部门的基础上, 设立各二级学院的专门科级机构, 要有专人负责、有专门制度、有专项经费、有专人管理, 指导本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资助方式来完成学业, 解决现有经济困难。同时, 还要特别加强资助后的反馈工作和管理工作, 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 规范学生资助工作制度。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除了国家项目按照国家相应部门的规定执行外, 还应该建立各项规范制度, 如奖、助学金发放制度、激励性资助制度、用人单位资助制度等。还应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评议制度, 主要采取学生个人情况说明、辅导员、班主任的调查、班级同学、寝室同学的民义评议, 建立起一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人资助方案, 保证学生资助工作的公平性。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 还应确立相关的监督机制, 在为每一位受助学生设计资助计划的同时, 监督该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受助过程, 严密的监督体系将有利于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 保证资助给困难学生的资金不被挪作它用。

4. 建立多渠道的社会资助网络。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 既帮助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又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还折射出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公民的道德修养水平。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力度鼓励各种形式的捐资助学, 大力开展社会互助、扶贫济困活动, 引领社会和企业资金, 利用校友资源, 设立各种助学基金和奖学金。各高校也应积极服务社会, 与社会各届广泛沟通协调, 争取多渠道的资助。各部门、各地区也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广泛宣传社会上捐资助学的先进典型, 营造全社会关注、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良好氛围。

(二) 精神帮助体系

1. 实施心理援助。

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 需要通过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档案、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加强心理咨询等方式对其实施心理援助,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 解决思想上的种种迷茫和困惑, 培养健康的心态。同时还应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调适, 把握自我, 争做生活强者的意识, 真正把困难当成磨练自己意志和毅力的宝贵财富, 力争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所导致的恶性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实现精神脱贫。

2. 开展诚信教育。

在助学贷款工作中, 学校要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诚信教育, 培养学生诚实做事、诚信做人的处事原则, 并告诉申请贷款的学生要做出还款与使用承诺。在办理助学贷款时, 实行诚实申请、合理使用、按期还款的全过程目标管理, 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助学贷款政策, 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会理财, 合理支配贷款和其它收入。

3. 增强自立意识。

在勤工助学中, 要通过开展岗前培训、推行岗位责任制和岗位考查等措施, 对受助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责任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以劳动为光荣、以自食其力为骄傲的荣辱观, 使学生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 将贫困作为第二大学, 努力拼搏, 奋发成才, 力争获得更多的奖学金来改变现状。

4. 深化感恩教育。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代代相承的道德精华, 学校每学期都应组织受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义务劳动, 教育广大受助学生常怀感激、传递关爱、知恩图报,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教师、国家和社会。学校还应组织受助学生走进孤儿院、养老院、残疾人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等社会组织和教育机构, 让学生们了解到社会上还有很多人更需要国家的资助, 从而增强他们的感恩之心, 增强节俭意识和责任、义务意识。

总之,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还有利于高教事业的稳定发展, 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公正、公平和全社会的稳定, 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 探究、创新, 才能够构建一整套完备的资助政策体系, 方可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做好、做实。

摘要:为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问题, 我国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奖、贷、困、补、减、免”等一系列资助政策, 取的一定成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为更好解决学生的困难, 应该建立新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关键词:高校,困难学生,政策

参考文献

[1]钟央文, 钱晓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效认定机制的再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 2008 (2) .

[2]张蕊.高校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 2008 (15) .

[3]周杨, 赵永吉, 高云, 王仲德, 郭明友.新资助政策体系对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的政策效果[J].高等农业教育, 2008 (6) .

上一篇:教师大班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汽车店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