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演讲深入人心(精选10篇)
1.如何让演讲深入人心 篇一
如何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佛教里有六道,即天、神、人、地狱、畜牲、饿鬼。道教里也有六道,即知道、明道、悟道、修道、行道、传道。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之道,当属道家之道的范畴,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也应该有道家的六道。
有人形象地比喻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现状是“魂不附体”,也就是企业倡导的文化,与企业实际情况之间差距太大,感觉太不真实。魂不附体有公司和个人两个层面。从个人层面说,就是个人的言行,与企业文化的理念和准则,开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从公司的层面来说,就是不同意看到,公司成员的言行举止负责那些理念和准则。尤其是身居要职的人,如果天天口里宣扬强调企业文化,一定会让员工产生恶感,沦为笑料,严重损害自己的威信和形象。企业只有遵循六道,才能够治好魂 不附体的流行病。
很多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殚精竭虑地挖掘提炼本企业文化的精髓,用优美的词藻表述企业的使命、愿景、理念、核心价值观等,并花费人力物力宣贯。甚至给高层赋予了传教士,也就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职责,把它与制定战略相提并论。其实提炼和阐述企业文化,至多算是知道和明道的初级阶段。企业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此。
有个很有名的月亮禅公案,讲的是有人问得到禅师什么是禅。禅师一声不吭,举手指着天上的月亮。意思是手指是名相(文字概念),月亮是实相(事实本身)。拘泥于文字永远不可能了解事实本身。企业文化建设如果停留在理念和原则的提炼和阐述,就是陷入了名相的束缚,员工会云里雾里,不知道企业文化的本来面目究竟是什么。
知道和明道还只是停留在文字概念上,只有上升到悟道的层次,才能看到企业文化的真实面貌,才能领略到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功、个人发展的真正价值。只有悟道之后,员工的心灵才会真正被企业文化蕴含的能量所触动。
心灵有所触动,未必能持久,所以还需要进一步上升到修道,通过持续强化来加以巩固,也就是佛家所说修炼和儒家所说的“择善固执”。
当企业文化成为发自内心的牢固信念之后,如果不能付诸行动,身体力行,也不能对组织和个人有什么实在的价值,所以还应该身体力行,积极行道。
一个成员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奉行公司的理念和原则,必然会影响和感染周围的人们“见贤思齐”,不知不觉中起到传道的作用。实际上,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可能是最好的传播企业文化的手段。不过,一个已经做到修道行道的人,如果已经“抱营魂载一”,向周围同事主动地讲解企业文化的含义和价值,应该比说教更容易让人信服,更好地引导大家为企业的发展抱团,齐心协力创造美好未来。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个人来说就是分成知道、明道、悟道、修道、行道和传道六个阶段的过程。企业里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阶段。
一个“魂不附体”的企业,大多数人连知道和明道的兴趣都没有,更不用说修道、行道和传道。所以尽管阐述企业文化的标语到处都是,企业文化手册人手一本,但是也看不出这些东西与他们的行为有什么明显的关系。一个“魂不附体”的企业成员,多半是管理层或者领导层的人,就像只会念口头禅的和尚,其实根本不懂得佛学的真谛。这种人对企业文化建设起步到半点好处,反而产生灾难性的破坏作用,让员工对企业文化不以为然,背道而驰。所以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是否在实实在在的推进,不在于企业文化的阐述如何的词藻华丽,发布和宣传工作如何地隆重这些表面文章,关键是要看企业有多少人在修道、行道,有多少身居要职的人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传道,又有多少人在努力的要知道、明道和悟道。为什么大家要这样做呢?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和个体成员的成功之道,是员工在企业组织的发展中成就自己的正确方法,遵循企业文化的理念和准则,于公于私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且这种价值是不相冲突的。
如此一来,我们可以把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应用到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实践中来。考虑到企业管理20%靠有形的制度,80%靠无形的文化,而且制度也需要符合文化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中西结合的管理应该是潜力巨大了。
2.如何让演讲深入人心 篇二
一、导入精心设计,呼唤运动“参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好比是一场戏剧的序幕,一开始就应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景。我在导入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具体从两方面入手。
1. 言语导入。
只有情境的创设融入了参与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目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激动的语调来叙述情境,使学生受到感染,情绪跟着教师的语言描述而变化。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准备活动时,教师采用适宜的解说词来配合学生动作练习,会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以积极的姿态进入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中学生爱听故事。于是我们在课的开始部分可采取故事导入法,利用故事的渲染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产生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在课堂中去解决问题。如:教师在讲述“龟兔赛跑”时,学生会提出:“兔子为什么会输?”在讲述“森林运动会”时,学生又会提出:“动物们是怎样进行比赛的?”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2. 场景导入。
体育课不同于其他课,它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拥有广泛的空间。上课一开始,首先使学生感兴趣的是场地、器材的布置,因为他们很想通过场地、器材来了解学习内容。平整而又宽敞的场地,整洁而又规范的器材,新颖而又富有创造性的设计,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给予他们美的享受。如块物地上用由几个小木箱堆成堡垒,里面放很多垒球,8—10米处有几块投掷靶树立着,而另一块场地上则是由体操棒、体操垫、跨栏架、跳绳组成的综合素质训练的场地。这样的场地、器材的设计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开始想象课的内容,迫切想尝试练习。
总之,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易受干扰是学生心理的显著特征,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吸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所以场地、器材安排新颖有致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
二、挖掘生活素材,优化教学手段
在体育教学中,“传习式”向“自主式”“探索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为这种学习提供了保障,教师通过开辟师生讨论平台,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带着满意回,既可提高学生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又可促使学生自主参与体育。
中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明显。好奇心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探索事物或获得知识的认识需要。体育课上学生希望教学内容常换常新,在每节课上有新东西、新收获、新活动,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教学素材。生活、生产劳动的动作技能和情景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仓库”,因其贴近生活,学生备感亲切而喜爱有加(如《安全过马路》、《抗洪抢险》等教学内容深受学生喜欢)。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还可以把那些流传于民间的、具有风土人情的体育活动引入到课堂中来,如此既能使学生掌握技能,又能发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如踢毽子、滚铁环、踩高跷等)。我们拥有了这么多丰富的素材后,还应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以变求新,如同是喊口令,可由教师喊或吹哨子,也可由学生喊、师生轮呼口令、敲击乐器、音乐伴奏等;同是队列练习,可排成四路纵队、四列横队、圆形队、弧形队等;又如在教学单、双脚跳时,可以让学生模仿青蛙、兔子、袋鼠跳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石头、剪子、布”、赢者往前跳一步的竞争性游戏来完成。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兴趣。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变,能活跃课堂气氛,并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欢快中完成学习任务,在盼望中迎接新的一课。因此,体育课已成为我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表现在出勤率高,课堂纪律既严肃又活泼,从而保证了体育教学任务较好的完成,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运动热情。
三、走进学生心理,享受成功体验
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体育活动更加关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教师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1. 选择内容的合理性。
体育课的内容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也是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中学生的兴趣喜好还处于形成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改变。体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游戏活动阶段,小学生大多选择游戏、跑步等技术简单富有趣味的活动;中学生喜欢球类者急剧增多,并且是喜欢学习运动技术阶段,有更多的学生喜欢跳高、跳远、武术、球类等有一定技术、技巧的运动项目。所以,我们应针学生不同兴趣特征及其身体机能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让他们在运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2. 学习目标具有差异性。
“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教育部,2001)是新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根据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特点,我们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上应具有个体差异性。如,我们在教学投掷项目时,由于学生的上肢力量存在着差异,因此在画场地时,就定出3米、5米、7米、9米等多根目标线,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选择,采取“就近原则”,层层深入,从而达到成功的体验。
3. 标准方法具有个人针对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如果能得到他人特别是教师的认可与肯定,就可以进一步坚定学习信心,获得新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使学生更加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教师应重视激励教学评价的运用。所谓激励性评价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为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采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的组织方法。“手势、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激励性评价主要以激励性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作为最常用的方法。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不断进取,例如“好、对、你真棒”;同时结合幽默语言的激励评价,例如“你是我们班的刘翔”,运用脸部表情如眼神、微笑等和身体动作如手势等,激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使他们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对于某个学生在跳远的腾空步练习中,身体舒展充分,姿态优美,教师带头鼓掌,使学生更加积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看待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总之,合理的评价是再次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动作练习时,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不时地看一眼老师,很想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如果此时教师能给予他们肯定的评价,他们的运动热情就将倍增,练习也就更积极了。由此可见,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从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出发,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让学生尝到成功喜悦等来培养其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从志趣到兴趣。
四、创设浓郁氛围,感受无限乐趣
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为进一步地学习奠定基础。
1. 创设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
(1)要有民主教学作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的民主教学作风,能激发学生主体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具有的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情绪场”,并通过这个“情绪场”的作用唤起学生的求知乐趣。因此,教师的民主教学作风,是提高学生课堂兴趣的“活化剂”,这种民主作风应该体现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避免包办一切,样样都是由教师来唱主角的做法,而应当注意学生所长,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学习和锻炼。如有的练习可以让学生自己示范,有的内容让学生讲解,允许学生对教师质疑,并进行一些趣味性的尝试,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倍增,课堂上就会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否则,学生就容易产生压抑和依赖心理,课堂气氛就不会高涨,学生的兴趣也就无法调动。
(2)要掌握好课堂节奏,调节课堂情趣,课堂节奏过快,容易使学生紧张疲劳,而节奏太慢,又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精神松懈。因此,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性别、兴趣爱好等实际,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运动负荷进行合理搭配,做到有张有弛,使学生听、看、想、练、息交替适度。这样也会使学生产生美好和谐的感受。
(3)要重视用非语言表达来感染学生的情绪非语言表达,是指教师用眼神、举止、表情等无声信号,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行为。它是教师心灵的外部表现,能体现教师的整体素质,例如:上课时应始终用微笑示意法,即始终用微笑来面对大家,这种微笑必然会感染学生,使他们感到愉快,造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在进行难度较大的教学时,教师的微笑可以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防止消极因素的产生和蔓延。
2. 建立广阔的校园体育氛围。
学生大部分的生活都属于校园生活,可见,学校的体育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育兴趣。因此,我们应创造更广阔的学校体育空间,让体育无处不在。如,首先,我们可在学校的橱窗里创设一个体育版块,登一些体育新闻、事迹和学生的获奖情况。让学生时时关注体育、了解体育。其次,我们应经常性地开展各种体育赛事,从而让学生参与运动,体验运动的快乐,让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滋长起来。
总之,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强迫不如说服,命令不如志愿,被动不如自动”,也就是说,兴趣才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不应该是知识、技术的灌输者,不应该是课堂的控制者和指挥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去运动,体验运动的快乐而不停地学习,养成终生的体育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的素质,达到“健康第一”的总目标。
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 提高教学效率是教育界永恒的追求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 对于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使学生形成体育学习的兴趣成了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作者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提出了从课堂导入入手, 以丰富多变的教学过程为手段, 以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增强剂, 以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为着力点的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方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兴趣,教学设计,优化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2]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3.如何让时评演讲更精彩 篇三
时评演讲是在写作议论文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要求学生达到写与说的完美结合,将自己的见解最大程度地展示给他人,并在交流反馈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时评演讲有自己独特的题材内容和演讲形式,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加强。
首先是话题的选取。话题应从引发广泛关注的民生热点,或者和民众息息相关的经济问题、行业动态、政策法规等中间去寻找。譬如引发社会巨大反响的彭宇案、小月月案,最近引发广泛关注的莫言与屠呦呦获奖、雾霾、放开二胎政策、天价虾等事件。
其次是相关信息的搜集。时评演讲不应仅仅是有感而发,它应该建立在掌握真实事件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时事热点,必然有多种媒体报道。电视广播新闻中的消息,一般来说比较可靠准确,且能还原一个事件本来的面貌,但缺点是没有细节,不够全面。而专题报道,诸如《焦点访谈》《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对于某一社会问题进行长期的跟踪,多方面的挖掘,提供调查性、解析性、传记性报道,可以说是很好的借鉴材料。学生还应该多去关注新闻事件背后民众、 网友对该事件的反响和评议。甚至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些采访,这种采访专指与周围人的交流,采集一些周围人群的真实评论也有助于学生更客观地了解新闻的影响力和网络评论的真实性。再次是观点的形成。时评绝不是把搜集来的信息在演讲中悉数再现,而应该进行有侧重的筛选加工,要与高中语文重视筛选整合信息、形成观点这一环节相结合。筛选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提炼观点,明确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过程。在筛选的同时,学生不仅要做到主题明确突出,前后统一,还要力求层次清晰连贯,语言顺畅、有力、精彩。为了要达到这一目的,还要舍弃一些虽有社会价值但对演讲主题无用的信息。
批判性思维在时评演讲中非常重要。学生将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化为己用时,要有理性的分析、思考、判断,不人云亦云,不武断地下结论。对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有怀疑精神、独立思考精神和多元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在面对纷繁庞杂的信息时,应保持理性,并作出自己独立的思考评判。鼓励学生从情与理、从当事人与围观者、从个人与社会、从本民族国家与世界全球等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把有相似之处的事件联系起来看,能在发展中看问题,能在社会环境中看问题。
比如对前不久发生的“青岛天价虾”等一系列旅游乱象,学生也是一通批判,把矛头指向那些暴利敛财的经营者,一味向政府部门问责,而忽视了自己在旅游乱象中所应承担的“较真”的责任。价值观绝对正确,但主体总是缺失,时评演讲就慢慢变得宏大而空洞,学生有天下情怀,但是不肯背起天下己任之责。因此,在时评演讲中应首先注意把“我”放到问题中:面对新闻事件,“我”的情感是怎样的?面对类似的事件,“我”是怎么做的?或者“我”会怎么做?“我”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这就是公民意识中的首要一点——主体意识。观点的形成,应包括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宽容态度、法制观念、责任观念、理性精神、人本关怀、全球意识等现代公民意识,只有具备公民意识的批判性思维才能让时评演讲掷地有声,才能切实提高写作表达的立意高度。
然后是演讲展示。课堂演讲对于学生来说,绝不仅仅是写好一篇稿子,它还考验学生演与说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精心准备讲稿,在背诵的基础上,向听众展示提纲,同时又可依据听众的反馈作一些即兴的发挥。
演讲后的评价反馈也很重要。学生演讲不是一朝一夕练就出来的,尤其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台风魅力,还需要引入评价机制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好的评价机制应该是让学生去发现学生的问题,实现“生生互动”,需要引导学生不仅认真倾听,还要深入思考,听出道理,听出问题,化为己用。学生点评侧重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可以对时评进行“再评论”,也可以就演讲内容指摘问题;在形式方面主要对演讲者的声音语言、肢体语言等进行点评。而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除了把控整个演讲的流程顺序,还应该做一个简单的“升华”,对演讲的立意进行有意的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更深一个层面的思考,或者开拓思路激发更广泛的思考。
演讲最后的成果就是升格写作。课堂时评演讲到评价反馈环节就告一段落了,但是对作文教学来说,还应该有反馈后的提升式写作。尤其是对演讲者本人来说,在原有的基础上,采纳师生集思广益式的的交流建议,在拓展思维之后,应力求把自己的讲稿变为一篇精彩的议论文。总之,要想让学生的时评演讲出彩,必须要有课前的收集材料与提取信息,同时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与准确的表达能力。
4.如何让演讲深入人心 篇四
企业管理者让企业文化深入员工的心中需要:首先自己要成为企业文化的践行者,任何一个企业管理者要想让员工对自己敬佩,让员工听话,首先自己要做到,要求员工达到要求的事情,自己先达到要求,并且要做好做到位,这样才有资格去要求员工怎样怎样。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先要做企业文化的践行者,从自己身上可以体现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者让企业文化深入员工的心中需要:做企业文化的推广者,要不断宣传企业文化,不断在员工之间传播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可以真正的深入人心,最简单粗暴的一种方式就是不断重复,每天重复,重复到员工的耳朵都起茧子了为止。这样员工在耳濡目染中就将企业文化记住了,记在自己的脑海中。
企业管理者让企业文化深入员工的心中需要:做一些有助于企业文化推广和落地的集体活动,比如团队培训,在在培训的过程中设计一些关于企业文化理解的部分,让员工在学习中将企业文化记入脑海,切切实实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和核心,知道作为企业的一员,为什么要学习企业文化、践行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者让企业文化深入员工的心中需要:做一套易于传播的企业文化手册,争取每一个员工一本,定期做一些检查工作,看看是否每一个员工都认真阅读企业文化,是否真的将企业文化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众。企业文化不要太笼统,要学会简单、明了、易懂,专业才能让普通员工真正了解、熟悉和掌握。
企业管理者让企业文化深入员工的心中需要:鼓励践行企业文化的积极员工,并且要选择在公开场合表扬他们,最最重要的就是让其他没有得到表扬和鼓励的员工也重视企业文化,可以向先进学习,知道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想让企业文化深入员工的心中,一定要学会树立典型,这样下面的员工才有标杆可以借鉴和学习。
企业管理者让企业文化深入员工的心中需要:学会人性化管理,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怎么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怎么更好在实际工作中诠释企业文化。人性化管理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学会利用这一点,从个人的角度去思考、去管理。
企业管理者让企业文化深入员工的心中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比如全员运动会、朗读比赛、趣味亲子游等等,这些活动都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的传播,也能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好,企业文化的好,才会越来越认真工作,才会对企业忠心,不愿意放弃这样的工作。群众的文化活动有时候更接地气,更能感染员工。
1.如何让企业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2.如何构建企业文化
3.如何开展企业文化
4.如何让企业文化落地
5.如何评价企业文化
6.如何形成企业文化
7.如何了解企业文化
8.如何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9.如何从电影看中美企业文化
5.如何让演讲清晰有条理 篇五
按照次序演讲,就必然会产生条理性。比如按照:时间、地点、方位、流程、发展、历史、结构、因果关系等等方面。
举例:按时间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成长经历。
在我小的时候,我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当中,初三那年家中发生了很大的变故,后来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和社会人士的帮助,我成功地走进了大学。
所以在我毕业以后,我下定决心要把社会给我的爱传递给更多人,于是我选择了今天这份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刚刚这段演讲中,讲从小到大的经历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表述出来的。
通过时间线的逻辑,很容易就能让听众理解你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学会分类表述
按事物或事件和内容的所属性质进行分类演讲,按类别去演讲,同样可以让讲话内容非常具有条理性。
举例:年终总结
今天我要对本年度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首先,从业绩上。今年的业绩比去年同步增长了50%。
其次,从工作状态上。由去年的懒散到今年的积极上进,团结,整体的工作,状态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
再次,从品牌知名度上。通过今年品宣布的全网营销,我们的品牌知名度已经实现了在一线二线城市的全面覆盖。
这一段演讲中,业绩、工作状态和品牌知名度就是三个不同的属性。
按照这三个类别对年度工作进行总结,就会让这篇年终总结变得非常有条理。
三、运用数字来表达
运用数字1,2,3或是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来表达,这样更加一目了然,给别人的感觉就显得非常具体条理性。
有时甚至讲话的内容并不具备层次感,但只要加上了数字就自然效果好很多了。
四、提炼重点内容
提炼是讲话概括性训练的重点,就是运用最简单的同类字、词、词组来高度概括要表达的内容。
比如:马云再一次互联网大会的演讲当中就运用了提炼的演讲技巧来理清演讲的层次。
他的演讲稿第一部分,讲到了三次技术革命。
他说,第一次技术革命解放了人的体力,第二次技术革命解放了人的距离,而这一次技术革命将释放人的大脑。紧接着就是对三次技术革命的详细阐述。
演讲稿的第二部分,他强调了一句话叫做未来30年是人类社会天翻地覆的30年。这一部分他讲到了过去三十年和现在的对比以及现在和未来30年的对比。告诉大家,以前创业你可能要钱,你可能要资源,你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关系,未来只要利用技术数据和创新,人人将会有机会。
演讲稿的第三部分,他用四个词概括了未来30年的商业形态: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这四个词后来也演变成了很多企业家、教育家口中的金句,似乎全民都在谈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
演讲稿的最后一部分他讲到了社会的变革带给我们的感受,他用一句话总结到:我们的恐惧来自对未来的无知。
通过高度的提炼和概括,总结出一些金句和至理名言,会让你的演讲传递的价值感飙升,演讲的深度也会进一步提升。
五、形象化的语言
形象化的语言,可以使空洞的理论内容附上了一个真实的又条理清晰的外表,这样让讲话生动起来,增色不少。
比如,传说有人在向老百姓解释什么是革命的时候讲了一堆无产阶级专政,打倒资本主义的言论,老百姓都听不太懂。
后来毛主席讲了三句话,大家立刻明白:
第一句话,革命就是有饭吃,有田种;
第二句话,革命就是以后你种的田,收了粮食归你自己,不用再向地主交租了;
第三句话,革命就是以后你家的女儿,再不用给地主当小妾来还租抵债了!
脱稿演讲的方法:
不要紧张
演讲开始后,作为演讲者的你就是全场焦点,要hold住全场,你绝对不能露出紧张与胆怯。自信心与胆量都是靠平时锻炼得来的,上台后,你要彻底放松,告诉自己不要紧张,尝试把演讲当作你与台下观众的一次交流。
熟记你的演讲内容
要熟记你的演讲内容,离不开多思、多写、多看、多读与多背。你对你的演讲内容越熟悉,你的演讲出错率就越低,临急抱佛脚是很难做好一场演讲的。
多交流
多与人交流是快速提高你口才能力的一个方式。多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能够训练你的胆量与口才,让你积累演说经验。在你正式演讲时,你会发现自己淡定与自在不少。
提高应变能力
演讲时,你可能会遇到一些状况而影响到你的表现,这正是考验你随机应变能力的时候。要提高应变能力,你就要足够冷静,保持锻炼你的脑力,多动脑筋,切忌遇事就惊慌失措,落荒而逃。
不断预演
6.如何让演讲稿更具感染力 篇六
演讲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而演讲稿又是贯穿演讲的灵魂所在。很多人说,我的演讲稿写的很精彩啊,但就是没人听,是不是他们的欣赏水平有限啊?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们如何让自己的演讲稿写得更具有感染力呢?其实是有几大秘诀的。第一大秘诀:排比句让演讲更有气势
排比是一种写作修辞手法,在演讲中也会被普遍运用。排比是用句法结构相同的段落、句子或词组,把两个或多个事物加以比较,借以突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很多时候,排比的段落或句子是以一种递进的方式排列,营造出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同时朗朗上口,富有乐感。
第二大秘诀:使用第一人称会使得演讲更有亲切感
使用简单生动的主动语态,而不是复杂乏味的被动结构,这样好像是演讲者自己直接和观众说话,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促进双方的相互交流。第三大秘诀:演讲中一定要有抑扬顿挫
演讲时语调的起伏不仅能使演讲更生动,而且还能传达演讲者丰富的感情信息。想象一下,如果总是用一种很平的语调,不仅演讲者本身显得无精打采,听众也会很快产生疲倦厌烦的心理。一般来说,升调传达着激昂的情绪,如兴奋、愤怒、谴责、疑问;降调则表达失落的情绪,如悔恨、伤心、失望和郁闷等。演讲就是要善于运用语调的变化,抑扬顿挫,张弛结合,尤其是后半部分,通过语调的高亢以及反复的手段,将演讲推至最高潮
第四大秘诀:方言和口语以及最新网络流行词句的实用,中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方言都是不一样的。一两句当地方言或者网络流行语句也会让演讲者拉近和听众之间的距离,可以让演讲生动活泼,如果不太熟悉最新的流行词汇和语句,会让演讲者本身显得与时代脱节。如果使用一个效果不错又形象生动的新词来表述你想表达的内容,效果会好很多。
第五大秘诀:肢体语言、好的手势以及表演会给你的演讲大大加分。
演讲时,表情要自然,面带微笑,不要紧张得面部肌肉都僵硬了;眼睛要直视听众,与他们作眼神的交流;在演讲时适当地加入一些手势,可以强调你讲话的重要,但幅度不宜过大。
7.让责任意识深入人心 篇七
7月5日9时30分左右, 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A出口上行电扶梯突然发生倒转, 造成电梯上的乘客摔倒、挤压, 致1名男孩死亡、3人重伤, 27人轻伤。经调查,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固定零件损坏, 驱动主机发生偏移, 驱动链条脱落, 造成扶梯下滑。初步认定, 此次事故是因为奥的斯513MPE型号电梯存在设计、制造缺陷, 同时对电梯维护保养不到位所造成。而就在此前, 上海、西安、深圳等地, 奥的斯电梯、扶梯均发生过逆行下滑和电梯门突然关闭的情况, 但都未引起足够重视, 最终酿成惨剧。奥的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梯公司。我国最老的一部电梯就是1924年安装在天津利顺德大饭店的第一代奥的斯电梯。但是, 奥的斯在中国从2007年至今, 每年都有一起电梯、扶梯事故。近半年来, 奥的斯电梯至少发生3次引起关注的事故, 致2人死亡。为何奥的斯电梯 (中国) 有限公司存在质量缺陷的电梯被广泛使用?为何屡屡故障报警依然未引起重视?这依然反映出安全责任意识淡薄的问题。
但我们也看到, 本期“聚焦”武汉钢铁 (集团) 公司由于涉及钢铁冶炼、矿山开采、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工业及民用建筑、生产检修、运输、能源供应等众多行业, 存在着生产性毒物、噪声、高温、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等众多职业危害因素, 投产50年来, 一贯将保障职工身心健康, 视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立足防范, 强化监管, 把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 为职工营造良好安全健康环境。武钢副总经理邹继新认为:“作为企业主管领导一定要认清搞好职业健康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职业健康的工作实践, 我们充分体会到职业健康工作是劳动者的需要, 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同样的话语还可以听到, “我对安全的认识就是要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 并且让员工能够按规矩生产。”龙煤集团副总工程师刘建民说, “我不敢对安全工作打包票, 但是我在平时工作中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安全生产工作是龙煤集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龙煤集团将会持续改进。”
8.让“绩效沟通”深入人心 篇八
A君是K公司的老员工,大学毕业即加入K公司,从普通的员工做到如今的高级销售经理。K公司在年初制定了销售计划,较上年度提高了近100%,同时改变了绩效考核办法,由原来的按季度考核改为按月考核,并且实行了负激励。尽管员工反对声音挺大,但新办法还是从1月开始实施了。然而一季度过后,公司业绩距离目标甚远,员工的绩效奖金也较去年大幅减少。A君认为是公司制订的计划不切实际,考核目标太高无法完成,而公司则认为是员工们的干劲不足。在数次沟通无效后,A君愤而离职,并带走了部分同事和部分客户资源。
案例评析
A君的离职缘于无效的绩效沟通。成功的绩效沟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将沟通贯穿绩效考核的始终:事前沟通、事中沟通、事后沟通,还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
■ 为什么要进行绩效沟通?
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目标设定好了,绩效沟通有成效,完成绩效目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事实上,一个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绩效沟通的过程。对管理者来说,与员工进行持续地交流和介入,如讨论大家的期望,分享任务的价值和目标的信息,有助于管理者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并针对员工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辅导支持。对员工来讲,能及时得到自己工作的反馈信息和主管的帮助,不断改进不足。通过绩效沟通,使管理者与员工能够真诚合作,形成良好的绩效伙伴关系,管理者的工作会更轻松,员工绩效也会大幅度提高,于是绩效管理就成了很简单方便的事情。同时,绩效沟通也是一个发现人才、辨别人才的过程。管理者可以根据员工已经表现出来的优点和弱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员工的培训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员工的考核提高他们的绩效水平,进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因此,绩效沟通不仅需要谈事(工作),而且还要谈人(发展);不仅要谈过去(总结),而且要谈将来(下阶段计划和绩效改进)。同时,绩效沟通是一个全程介入、全程监控的工作,是一个培训和资源支持的过程,是一个达成共识、相互支持的过程,更是一个反馈和激励的过程。
事前沟通不可或缺
事前沟通主要是事前培训宣贯工作,并预设绩效指标。通过事前培训,能够让全员学习绩效考核基本知识,全面了解绩效考核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员工参与到其中对自己绩效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借助绩效考核这个工具实现部门和个人的目标。考核前的沟通不仅有利于员工从心理上去接受它、重视它,而且有利于各级主管人员对考核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以保证结果的有效性。
绩效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方沟通的结果,而且这种沟通宜采取面谈、交流的方式进行,如岗位目标制定
小贴士
时由中层主管与员工进行沟通。沟通的内容主要是对绩效目标本身、达成目标过程的措施和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支持等。针对目标本身的沟通,上司要向员工说明企业的整体目标与部门目标的关系、部门目标与员工目标的关系以及完成三项目标的先后逻辑关系。同时,还需要谈到为了达成目标,公司和部门期望员工做什么?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有什么衡量的标准和纠正措施?最后目标的完成结果与激励的关系是怎样的等。
■ 事中沟通事半功倍
事中沟通对于绩效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绩效执行中往往有关键控制点,并且员工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问题,如果能适时、及时地沟通,帮助员工对遇到的问题给予分析、对员工行为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沟通可采取正式或非正式沟通;可以是定期或不定期的;也可以采用阶段质询会、汇报或检讨方式等。
绩效沟通过程中对员工出现的问题沟通主要是考虑到,员工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出现新的问题困扰而导致工作停滞不前,这时上司应该及时出现,指导并帮助员工排忧解难。上司应该与员工共同分析问题的原因,是市场环境不好呢,还是公司资源配置不够,还是个人能力需要提高等,然后再共同提出解决方案。这样做不但帮助员工克服了困难、解决了问题,同时,员工也会感觉到上司能与他们同甘共苦,是一条船上的人,在他们需要支持的时候及时出现,这样员工就会感激不尽,更积极地投入工作。
员工行为偏差纠正沟通,是要求上司对部属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监督控制,防止员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采取有损企业长远利益的行为。与此同时,对于员工好的行为和进步进行也应该及时地赞扬。
■ 事后沟通形成良性循环
要想通过绩效考核促进员工的成长,事后沟通、反馈机制一定不可缺失。如果主管与员工不进行事后沟通,员工会有疑虑,我是做的太好了不需要反馈呢,还是太不好了明天就要走人了?所以,事后沟通可以让员工充分了解自己的考核结果,并清楚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考核结果,自己的不足具体存在于哪些方面,以及通过何种途径、方法加以改进或提高。
主管在事后沟通前要充分准备好资料,说明打分原因时应该提供合理的依据,同时需要听取员工本人的意见和想法,然后再根据沟通的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适当的修改。
双方就结果进行充分沟通和修改后,需要对原因进行深入地分析,特别是对于没有完成的目标,看看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造成的,是企业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引起的,是员工的胜任能力不足还是经验不够等,最后对确定的原因进一步分析,提出解决的最好办法。
对于完成或超前完成的目标也要进行分析,是如何顺利完成目标的,然后将员工所采取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在内部进行分享,使大家共同进步。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对于不理想的目标下一步改进计划的沟通与制定,通过制定一个明确有效的下一阶段改进计划来实现员工业绩和能力的提升,是保证绩效持续改进的一个关键步骤,因为一个考核周期的结束就是下一阶段的开始,同时也需要对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资源支持形成共识。
总之,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目标达成的全过程,在对上一阶段绩效改进情况进行沟通的同时,也在对下阶段的计划进行沟通,是一种循序渐进,缺一不可的闭环沟通方式。
9.让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篇九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法治体系不仅是一套完整的制度规范体系,也是一个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是制度与观念的有机统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已经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规范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习近平同志指出,“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全体人民中牢固树立法治信仰、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入理解法治观念的丰富内涵
法治观念不仅是人们对法治的一般性认知,还表现为对法治的态度、喜好,是法治情感认同与法治思维习惯的融合,是法治规则意识与价值理念、实体观念与程序意识、思想认同与行为服从相统一的结果。归结起来,法治观念的内涵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规则观。法律规则的权威性是法治的首要特征。严守法律规范、崇尚法律权威的规则观是法治观念的基本要素。规则观要求人们不仅懂规矩、守规矩,更要形成规则至上的理念。应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权威、自觉遵守规则、依据规则行事、捍卫规则尊严,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观念,并将这种观念融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中,自觉将法律规则作为生活准则。
权利观。法治不仅仅表现为制度规范,还是价值的集中展示。法治观念包含着依法实现权利的价值诉求。其中,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规定的原则,维护人的尊严与权利是法治的魅力所在。现代社会,法治是权利的最佳实现方式,维护法治实质上就是维护权利。权利与权力也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权利;人民要行使好当家作主的权利,管理、监督、制约好权力,也需要形成符合法治要求的权利观。
公平观。法律乃天下公器,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社会需要依靠法治来确认公平的原则、构造公平的规则、适用公平的程序、维护公平的结果,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法治能够通过实体规范,公正地配置权利与义务,通过程序规范公正地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使越轨的行为得到纠正、失范的秩序得以修复、断裂的关系得以弥合、受损的权利得到救济。失去了法治,无论是机会公平、结果公平,还是权利公平、规则公平,都难以维系。所以,讲法治就是讲公平,公平观是法治观念的内核之一。
伦理观。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道德对法治体系的构建与运行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引导、激励与纠偏功能。良法善治要求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只有以道德滋养法治,在法治中注入理性的精神、德性的要求,才能让法治更加充满活力,获得兴旺发达的源头活水。所以,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真假等道德观念与伦理要求同样应当体现在法治观念中,没有道德维度的法治观念是缺乏生命力的。
主体观。法治主体观是法治观念的重要内容。这主要体现为坚持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同时,也要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全体社会成员都应树立法治建设主人翁意识,以法治主体而非客体、法治施行者而非被动接受者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法治建设。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法治观念
让法治观念在人们心中牢固树立起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对权力的法治监督和对秩序的法治维护。无论是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还是对秩序的服从信守,都需要人民对法律发自内心的真诚拥护,增强法治观念也就成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条件和必然要求。只有增强法治观念,才能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法治教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我国逐步形成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历教育与一般培训相结合的法治教育工作机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深入实施五年普法规划,把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到普法宣传教育之中。党中央加强顶层设计、采取有效举措,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把刚性的法律之治与柔性的道德之力融为一体,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这也对促进广大群众自觉守法、涵养法律意识起到了示范作用,全社会依法办事的观念日益强化。
也应当看到,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人们的法治观念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比如,还有一部分社会成员对法律规范表现出无知或冷漠,以致无视规则秩序。少数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现象依然存在。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有效举措,不断增进全民法治观念。
树立法治信仰。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如果说尊法守法是法治观念的基本实践要求,那么,信仰法治则是法治观念更高级的形态。塑造法治信仰,需要充分重视和发挥立法执法司法的示范效应,提高法律的公信力;使全体社会成员深刻认识到法治能够保障个体有尊严地生活,是实现自身美好生活的必需,使法治观念内化于心,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健全普法机制。坚持把全民普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加大力度,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从少年儿童的规则意识启蒙到成人法治教育,形成终身学法的教育体系。其中,学校教育是法治观念培育的主阵地,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社会培育是增强法治观念的重要渠道,基层社区、社会组织、公司企业和媒体舆论等应积极引导公民树立牢固的法治观念。
强化制度支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发挥乡规民约、组织章程与社区规范等基层社会自治制度在增强法治观念中的作用,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制度环境。
繁荣法治文化。法治观念的深化离不开法治文化的培育。要立足实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更好构筑法治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强化全民法治观念提供文化环境。重视开发多样的法治文化产品,把法治内容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创建活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树立先进法治典型,弘扬法治正气。丰富法治文化载体,建设和利用法治新媒体、网络平台、大数据、案例库等,更好把握和引领网络时代的法治文化动向,增强法治文化创建实效。
【思想宣传范文】二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在改革开放即将迎来40周年纪念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视察时指出,要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这不仅仅是对广东的要求,从全国范围来说,我们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思想僵化问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实施改革开放的一条成功经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党重新审视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使我们的思想不断地从那些被实践证明不合乎实际、不合乎时代进步、不合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事实上,我们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创办经济特区、引进外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都有过不同的意见和各种各样的疑虑。正是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事实来说话,用实践来检验,所以,是非逐渐得到了澄清,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了观念,统一了认识,使得改革开放的进程得以推进,这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同时,党内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思想僵化问题。有人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改革开放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不需要再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了;有人认为中国不能再继续改革开放了,再改革开放就和资本主义没什么区别了;有人认为是时候对民营经济进行新的征收了,民营经济应该“离场”了,所以有人提出所谓“新公私合营论”,把现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曲解为新一轮“公私合营”;有的人甚至说加强企业党建和工会工作是要对民营企业进行控制,等等。这些言论都是思想僵化的表现,不符合我们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极其错误的,必须坚决反对。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于这些新的思想僵化问题,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深入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增强本领、提高能力。
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就不能再耽于低的起点、限于低的层次、停留于低的目标,而应该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立足更高起点,向着更高层次,瞄着更高目标推进改革开放。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的努力拼搏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是在这个新的更高起点上继续推进的。这个新时代,我们党执政的方式和方略有重大的创新,改革开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今年以来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求我们政治站位要更高,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去统筹谋划改革开放,把握好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要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相结合,把握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开放举措的落实,蹄疾步稳地推进改革开放。
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个时期,经济扩张速度会放缓,但消费结构全面升级,需求结构快速调整,对供给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在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三步走”的战略安排,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和新的“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如果说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们提前完成了原来设定的目标,那么下一阶段,我们就要瞄着更高的目标去全面推进,那就是要围绕“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来进行布局和安排。要通过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实现富强的目标,提升物质文明;通过进一步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民主的目标,提升政治文明;通过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来实现文明的目标,提升精神文明;通过进一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和谐的目标,提升社会文明;通过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提升生态文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
改革开放40年,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40年。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础上,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
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证改革开放正确政治方向。改革开放40年,我们国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归根结底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党中央统筹谋划,有计划分步骤实施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保证党领导一切,使党继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开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40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公平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等也不断增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聚焦这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调整和完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坚决同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实中存在的各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损害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执政兴国的根本要求,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首要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优先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惟其如此,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个方面,大大提升了获得感的层次。深化改革开放,我们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思想宣传范文】三
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享受到的改革发展成果越来越多。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将改革进行到底,就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始终牢记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就是为了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人民富裕起来。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凝聚起强大合力,从而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谱写了改革新 篇章。
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处处体现着“人民至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总结归纳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可以说,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难以取得成功;只要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越不过去的坎。
围绕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将改革推深做实
改革开放虽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在新时代不断将改革推深做实,就要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针对性地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措施。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改、马上改;对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科学统筹、优先解决。总之,要把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来抓。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空前高涨,充分显示了强大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在新时代,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在此过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改革任务越繁重,就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
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标准检验改革成效。改革效果怎么样,需要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进行全面评估。特别是要把改革举措放到实践中去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看改革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获得感。对重大改革尤其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决策,要及时深入了解改革能给群众带来的利益有多少,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近几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重大改革举措,深受群众欢迎,今后要进一步完善改革落实机制,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
【思想宣传范文】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发展,集中彰显了我们党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重要遵循。
1.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与礼敬传统结合起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把航定向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既包括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同时也包括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具体实际。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是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也是礼敬传统的时代新举。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鉴别、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客观、科学、全面地对待传统文化,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来增强文化自信力,在传承发展中传播民族精神、弘扬时代价值、增强正向能量,不断壮大主流意识形态,进一步夯实“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其次,礼敬传统是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自然情感。要敬重尊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地位,珍视礼遇民族历史的宝贵文化财富,以对待历史的温情敬意态度去探究传统文化,用新时代的视域诠释出传统的精彩。再次,要增强文化自觉,以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去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担当起传承中华文明血脉的历史任务,积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创新者。最后,要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发展,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文化沃土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把辩证取舍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明确回答传承什么、发展到哪里去的问题,既要辩证取舍,又要转化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一方面需要厘清“守”与“舍”,做好减法文章。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做减法就是辩证取舍、取精去粕,对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对于传统文化中与当今时代精神相契合的精华部分,即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要传承发展、应时而用,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对于陈旧过时的糟粕沉渣,要明辨是非、坚决舍弃。另一方面需要把握好“变”与“增”,做好加法文章。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传统文化唯有不断吸收时代精神,持续与现实文化相融通,才能永葆魅力与风采。所谓“变”主要是指实现样态的转化,即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传统加以改造转变,赋予其新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好地融入当代、服务今人,在应时转化中“飞入寻常百姓家”。所谓“增”主要是指内涵的补益丰富,即守正开新、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新思想新发展,补充、拓展、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意蕴,使其更好地回应时代问题、满足人民需要。
3.把深化学理研究与融入生产生活结合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人心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做好“深入”和“浅出”工作。所谓“深入”,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进一步发挥其砥砺民族精神、锤炼民族品格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学理研究、典籍整理、档案编修等基础性工作,为讲清楚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提供强有力支撑,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从而引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这既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也是当下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所谓“浅出”,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必须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人心,在人民群众中焕发活力。首先要创新传播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必须既注重内涵创新又注重形式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文艺创作、文化产业诸多方面,结合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特征,虚拟体验、声画结合,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活”在当下。其次,强化实践养成,把优秀传统文化用起来。要丰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炼出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元素,与民风民俗、文化旅游、服装服饰、建筑设计等结合起来,让传统文化深度嵌入百姓生活;发掘传统文化资源用于干部政德教育培训;注重用传统美德涵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让人们从中找寻当下问题的解决之道,进而使之成为日用不觉的行为准则。最后,从娃娃抓起,让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起来。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校园、进课堂,让广大青少年广泛接触戏曲、国画、武术、中医药等文化遗产,不断提高传统文化涵养,在青少年中播撒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为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创造有利条件。
4.把文明交流互鉴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在“引进来”与“走出去”上下功夫,继续广泛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大力传播中华文化,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引进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更要以开放的胸襟,将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在交流融合中寻求文明的共通之处,在反复比较中不断增强文化上的战略定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要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讲清中国梦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要大力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增进各国民众对我国发展道路的认同;要聚焦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阐释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要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在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同时,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场是处理问题的立足点,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是要有中华文化的主体意识,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既不唯洋是举、盲目媚外,也不唯我独尊、盲目自大,自觉抵御西方错误思潮、腐朽文化的侵蚀,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更加坚定守护好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决心信心。
【思想宣传范文】五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再次修订,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纪律建设的再部署、再动员,体现了党中央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坚定决心,释放了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纪律部队”,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执行,用好纪律戒尺,切实做到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不断推动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取得新成效。
坚持使命引领,以鲜明的政治态度践行“两个维护”
在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新修订的《条例》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转化为纪律要求,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七个有之”问题作出更有针对性的规定,有利于引导全党增强“四个意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也必将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自觉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现的管党治党的所有问题,其本质上都是政治问题,都是“四个意识”不强的问题,都是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把带头践行“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具体落实到监督执纪、审查调查、巡视巡察工作之中。坚持把对党忠诚作为工作的首要政治原则、队伍的首要政治本色、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严肃查处对党不忠诚、阳奉阴违的问题,严肃查处违背党的政治路线、破坏民主集中制、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等问题。聚焦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不到位,对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失责、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选人用人问题突出、腐败问题严重、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通过专项监督检查,严肃追责问责,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各级党组织自觉向核心看齐、自觉维护核心,真正把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担起来,自觉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努力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坚持人民立场,以强烈的时代担当贯彻新发展理念
人民群众是最深厚的执政之基。反腐败斗争,本质上是严肃的政治斗争,说到底是民心所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条例》紧密结合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更加注重对脱贫攻坚、民生等领域侵害人民利益问题的处理,增加了相应的处分规定;把“保护伞”问题纳入新增“负面清单”,为党员干部行为划出了红线。纪检监察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取向,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贯彻好群众路线,做到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当前,要着力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重大政治任务,找准自身定位,履行监督责任,严肃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坚决纠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态度不坚决、工作不扎实等现象,推动扛起打好“三大攻坚战”的政治责任。将惩治“蝇贪”同扫黑除恶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对涉黑涉恶腐败和黑恶势力“保护伞”打击力度,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以维护群众利益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积极营造风清气正、扶正祛邪的良好社会氛围。
坚持问题导向,以密实的纪律规范扎紧制度笼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兴利除弊、破立并举,推进制度改革创新,把管党治党创新成果固化为法规制度。时隔三年,对《条例》作出再次修订,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管党治党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党纪“螺栓”越拧越紧、制度笼子越扎越紧的鲜明导向。将党章中关于纪律建设的新精神新要求具体化,注重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近年来颁布的党内法规相衔接,真正实现了制度的与时俱进。修订后的《条例》,对以学习培训、考察调研为名变相公款旅游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新表现作出处分规定,增加对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热衷于搞舆论造势等行为的处分规定,强化对党员干部从事营利活动的监督,增写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钱款、通过民间借贷等金融活动获取大额回报等影响公正执行公务行为的处分条款,等等,及时修补了制度漏洞, 也充分彰显了《条例》的科学性、开放性以及强大的实践指导和规范意义。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把握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的重要经验,把严厉惩治、形成震慑与健全法规制度、扎紧制度笼子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标本兼治,注重源头治理,进一步发挥制度治本功效,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同步推进、同向发力。
坚持底线思维,以严格的监督执纪彰显法规刚性
10.激动人心演讲 篇十
励志的演讲往往激动人心,能很好的调动听众的热情,让人热血沸腾。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几篇激动人心的演讲,希望能帮到你哟。
激动人心的演讲篇一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青春在梦想中飞扬》。
我,是一名青年律师,站在这里,我的背后有 20 万中国律师的身影!我,是一名青年律师,站在这里,我的面前是一百年中国律师的荣光!年的大学生活,经邦济世、智识无涯使我迈入了法律的殿堂!3 年的律师经历,诚信卓著、仗义执言则更加坚定了我执业的信念!
曾几何时,当我遇到困难,我没有气馁,当我取得成绩,我不敢骄傲,我知道,作为一名律师,务实、真干,才能不断成长,专业、守业,才能不断提高!我认为:青年律师的成长,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积累、执业技能的提高,还要有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诚信的职业品质!不仅在工作中尽最大程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我同时也认为:青年律师要有三心,但决不能二意!
我们要有一颗坚定的心!著名歌者汪峰在歌曲中唱到:再见,青春。再见美丽的疼痛。再见青春。永恒的迷惘。我相信在座的青年律师朋友都感同深受!我们毕业了,我们迷惘了!我们选择了,我们疼痛了!但是,“为什
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份职业爱得太深沉。”不做律师,不曾体会律师的辛苦和劳累,做了律师,却根本不是大家所看到的光鲜和亮丽!可我始终坚信:不怕司法考试的艰难,就不应怕初入律师行业的窘困!因为:坚持成就梦想!信念续航未来!
我们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青年律师都希望快速成长!而成长则离不开前辈的悉心指导,离不开同事、同行的热心帮助,所以,沿着前辈的足迹,我们才能有所创新!继承前辈的精神,我们才能走的更远!而同事、同行,则更多的是我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众人拾材火焰高”,团队合作是律师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常怀感恩心,永记帮我人!”
我们还要有一颗责任的心!当我看到当事人期待的眼神时,当我紧握当事人感谢的双手时,我的理解是:这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它包含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当我们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供法律服务时,当我们参与公益诉讼和提供社会法律援助时,我的理解是:这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它包含了更多的时代使命!
没有悔意,不要怠意!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职业,我们把最好的年华伴随客户和当事人一起走过!我们就不应再抱怨,也不能再徘徊,我们应该热爱我们从事的这份职业,我们不要奖项!客户的口碑和当事人的感谢就是对我们这份职业最大的褒奖!20 年后,回头看看今天蹒跚的步履,稚嫩的语言,我们一定不后悔选择了这个职业!
让青春在梦想中飞扬吧,从每一位客户开始,从每一个案件做起!让青春在梦想中飞扬吧,从此,我相信:我们青年律师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精彩!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激动人心的演讲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很高兴能站在这里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持成就梦想》。当浦江的浪花摇落满天繁星,点亮我们身后中国馆敞开的门窗,我们在流光异彩的世博园里,我的梦在长城上生长,这梦想的长城,正在延伸祖先的荣光,长城的脚下,是五千年文明的土壤,长城的天界,是一个名叫未来的地方,下一个百年,我的梦,中国梦,花开何方,来吧!同学们!请打开心中最美丽的翅膀,这一刻让我们一起飞向北京,在那万里长城之上对话星空,和世界一起分享。
今夜当世博园的灯光相逢长城的目光,我们要在这里集合起所有属于未来的梦想,哪怕只是一道稍纵即逝的流星,也请关注它,也许哪一天就能触发出新世界的曙光,请未来登上长城吧!一起收获中国少年永无止尽的梦想,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的梦是中国梦,中国的梦是我们的梦,要实现梦想,不单单要靠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需要同伴多给我鼓励,给我帮助,理解,支持,也就是这份理解,支持,最终会实现我们的梦想。坚持成就梦想。
人可有很多梦想,但是可能实现一个就足够了,只不过是刚刚才第一步跌到了,为什麽就不愿爬起来?明天总要面对,明天太阳还要升起,我们如果还想继续走下去的话,那只能换一条路。天空不留鸟飞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如果我们尽力了,却依然抵达不了梦的彼岸,我们无悔,因为我们至少奋斗过,如果我们付出了,得到的却不成正比的收获,我们无悔,以为至少我们付出过,此刻,唯有向前,唯有向前。
小时候,其实变换梦想没有关系,你需要的是不断的去想,不断地去想快乐的事情,其实梦想不必要很大,只需要觉得这很现实,这你能做得到,但第二个是梦想跟眼泪和汗水,是在一起的,假如梦想离开了汗水的眼泪,那就变成乱想,空想。谢谢大家!
激动人心的演讲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没有对生命的渴望,就没有破茧而出的飞蛾;没有对自由的渴望,就没有庄生扑蝶的美梦;没有飞天的梦 想,就不可能实现嫦娥奔月的神话,只有怀着梦想的民族,才能经不衰,愈走愈强。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潮在北京与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当代青年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学习不停步、奋斗不停步、奉献不停步,脚踏实地创新创业创优,让青春在中国梦的实现中焕发光彩。
青年始终备受重视,近代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也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强调“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
寄托在你们身上”,日前,时值五四青年节,两位领导人亲自出席青年活动,更体现了当代领导对青年的关注。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发展的能量之源,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最富有理想的群体,广大青年要深入贯彻落实各级领导的讲话精神,积极进取,表现出与其他人不同的一面,用自己的朝气与积极向上的状态感召别人,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青春正能量。
要实现“中国梦”,需要青年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青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有自己的“青年梦”,这样前进才能有方向,同时还要刻苦学习、扎实工作,立足本职岗位,切实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雄关漫道真如铁,是对梦想的追求;而今迈步从头越,是对梦想的执着!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教育是中国的灵魂,我们要大声宣言: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 与追求,来吧,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光荣的未来,前进!我的梦,中国梦!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猜你感兴趣:
1.激动人心的励志演讲稿
2.最激动人心的演讲
3.怎样让演讲变得精彩
4.让人感动的演讲稿 6 篇
5.2 分钟励志演讲稿 5 篇
6.关于激发人的潜能的演讲稿 3 篇
【如何让演讲深入人心】推荐阅读:
如何激励员工演讲08-12
英语演讲如何讲精彩08-10
演讲如何巧妙地表达观点07-22
演讲开场白如何出彩08-07
如何做成功的演讲08-27
演讲小窍门如何控制气息10-04
如何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10-08
如何写演讲稿及例文06-30
如何实现中国梦演讲稿08-27
诚信做人的演讲稿 关于如何诚信做人的演讲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