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半期考试总结与反思

2024-06-15

语文半期考试总结与反思(精选12篇)

1.语文半期考试总结与反思 篇一

经过紧张的复习,严格的考试,焦急的等待,终于过了半个学期,期中考试也结束了。

考试结果出来后,让我很失望,同时我也很担心,想到这个成绩拿回去给妈妈看,妈妈的失望肯定比我更大。拿到成绩后的每一个晚上,我都躺在床上默默的思考,难道我就真的比别人笨吗?别人考九十多我就考八十多,别人考九十六我就考九十一,没有哪一科是特别突出的,更谈不上班上前几名了。为什么我总是要跟别人拉上一段距离呢?

回想这半学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我有些时候会管不住自己,和寝室的同学说说话。还有美中不足的就是做操,我身为体育委员,应该以身作则,这点,我很愧疚。这上半学期我很少认真做过操,当然也被阳老师惩罚过,在被多次提醒和惩罚后,我做操越来越有力了。每次做操我都会很用心的做,当然,也不是最好。我相信,只要我在生活中都严格要求自己,我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很差。

在学习上,我也会用心,虽然我每天下午都要去训练,学习的时间当然就比别人少,但我每节课都会认认真真的听老师讲,虽然学得并不怎么样,但是我也尽力了。语文主要是靠我们的基础知识和课外积累,要会写、会认。语文的基础知识只需要我花点时间记,而课外积累就只有靠我自己去了解了。这次语文我之所以没有考好,是因为我的粗心,其实错的题我都会做,只是在基础题上没怎么认真,导致基础题扣了很多分。我认为数学其实是一门很简单的学科,但它是我、家长和老师们最大的苦恼了。不过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数学,不让他们不失望。

后来,我还想了很多很多,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 我要改掉做题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有时候我往往看着题目前面就顺手把后面的答案写上了,但是却错了很多。这也许也和答题技巧有关系。总之,通过以后的练习,我一定要在做题的过程之中认真审题,仔细读题,把题目看准、看好。时间允许的时候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类似于这样的无谓的错误。 考试技巧贵在练习。生活之中,我还要多多加强自己的练习和复习,考试之前制定周详的复习计划,不再手忙脚乱,没有方向。平日生活学习中学会积累,语文积累好词好句,数学也要多积累难的题目。我还准备给语文数学各科都准备一个《错题集》,把每一次练习后错过的`题或在课外觉得比较难的题都抄在错题集上重做一遍,加深印象。

其实说心里话,我真的感觉很对不起爸爸妈妈。像班上的成绩好的同学,他们的父母就特别为他们感到骄傲,而我只能给爸爸妈妈丢脸,每次想到这里,我都会特别的愧疚。我想:我要更加努力,向班上表现好的同学学习,在家里也做一个好孩子,帮爸爸妈妈分担家务。

这半期总结下来,主要毛病还是粗心,我想:以后无论是书还是试卷,都应该把每一个缝隙看完,读题要反复读几遍,读懂了才下笔,要确认了才做题。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成绩,就像老师说的一样:授人以鱼,不如受人以渔。

期中考试毕竟不是期末考试,我还是有机会的。下一次考试,我要更努力,争取不让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失望,不让自己失望

2.语文半期考试总结与反思 篇二

一、以“教学观”和“智能观”的转变带动自己教学思想的更新

从教学观念上来说, 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对此有专家提出, 巧设教学情境, 妙提问题引导, 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使其产生“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弗能”的求知欲望。笔者以为, 应该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积极想、自发做和主动说的过程中完成从质疑、探索到认知的学习过程, 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度和积极性, 扩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从智能观的转变来说,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坚持知能并重、方法先行的教学策略, 以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通过读精品、讲经典、论生活、练口语等形式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的智力, 使学生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 最终学会学习。

基于上述讨论, 我们可以看到:在备课环节中, 新课程语文教学应该将教学过程归还学生, 突破教学思维的惯性, 以学生的认知曲线为依据, 构建张弛有度、波澜起伏的教学模式, 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 适时地调整教学的节奏与进度。在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时, 应该以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作为教学评价标准, 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为教学底线。

二、以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说明为基准, 科学、准确地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 教学的最终目标已经不再只是授予学生知识, 与知识相比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更为重要。因此, 我们应该用尽心智去打造一个有深度, 有厚度, 有温度的课堂。这就促使教师必须细读课程标准和高考说明, 以此为基准,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心得, 科学、准确地制定教学预案, 有效把握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当我们面对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同一问题的分歧时, 应该抓住其中共同的和最核心的内容, 避免或少涉及过难、过偏的知识以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高考复习阶段, 我们应该认真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势, 适当讲解具有代表性的试题, 让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一懂十”。

三、以学生已有的认知为基础, 精心准备、动态生成,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实行新课程以后, 课时少、任务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所以说想完成教学任务, 就必须根据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 紧抓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突出教学特色, 让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 逐渐形成对高中语文核心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深入研究教学内容, 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来创设问题情境, 消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和畏惧感, 产生探究的欲望。对于新授课来说, 就要发挥师生双方的创造性, 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或开放性的问题, 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对于习题课, 我们就应该注意学生对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掌握, 注意对典型例题的共性分析, 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方法与对策。对于复习课, 我们应该精心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来审视所学知识, 结合已有的知识网络来对所学知识加以比较和分析, 并在针对训练中提升对该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坚持正面引导

与传统教学评价相比, 新课程不再过分强调评价过程中的选拔与甄别, 而是更注重评价对学生的促进功能。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观念,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为最终目标, 以多元化、发展性的理念为宗旨, 强调评价策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显性结论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将评价作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诊断的手段, 更应该将其作为促进学生发展、了解学生需求、找出学生个性差异使其认识自我的途径。

3.20世纪后半期语文知识述评 篇三

关键词: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系统 语文知识分期

我国对于语文知识的探索贯穿了整个历史,古代中国的“语文”属于泛语文时期,语文知识也处于混沌、杂糅的状态,直到1904年语文单独设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学界对于语文知识的探索才真正开始。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逐渐稳定,语文教育界开始了对语文知识的集中探索。

一、语文知识第一次系统建构阶段

在整个社会层面,1951年6月6日一篇以《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奋斗》为题的社论发表在《人民日报》上,这篇文章指出当前的报纸、杂志和书籍乃至党政机关的文件上都存在语言乱用和用语混乱的现象,提出“只有学会语法、修辞、逻辑,才能使思想成为有条理的和可以理解的东西。但是我们还只有很少的人注意到这个方面,我们的学校无论小学、中学或大学都没有正式的内容完备的语法课程”。[1]为改变这一现状,《人民日报》从1951年6月6日开始一直到12月5日为止,连载了吕叔湘先生和朱德熙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该“讲话”共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语法的基本知识、词汇、虚字、结构、表达和标点,分别从语言学的各个角度来解析了如何正确使用汉语言文字。由此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

在语文教育界内部,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也逐渐被明确。1953年,胡乔木指出:“语言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规律的基本知识,并学会正确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来说话、写作、阅读和作进一步研究。它的范围不限于语法,而包括这个语言领域,如文字、词汇、语义、语法、修辞和语言学的初步知识”。[2]同年,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在《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告》中提出:“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历来都是把语言和文学混在一起教,这样的教学结果,不论从语言方面看,还是从文学方面看,都遭到了极大的失败。一般语文教学赵忠在语言文字的解释方面,并没有有计划地教给学生以系统的语言规律的基本知识”,而文学教育“也没有使学生得到必要的系统的和文学基本知识和文艺欣赏能力”。[3]这份报告从汉语和文学两个方面提出当下语文教学的失败在很大程度是因为既没有向学生提供语法的系统知识又没有提供文学的系统知识。

在此之前“语文知识”这一概念并不明确,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语文知识”的存在,只是按部就班地对教材进行讲解和学习。在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上存在的语文知识又都零星的、随机的散布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知识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分科教学使得建立系统而完整的语文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汉语课程可以以语言学为学科母体,文学课程可以依靠文学为学科母体,知识体系的建立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内容,完整的系统知识成为可能。在此情形下,由众多语法专家和语文教育界合力完成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为汉语教学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语法知识系统,并成为当时及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语文知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中小学的语法教学在一定程度和一定阶段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1956年国家开始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教育部颁布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共四部教学大纲。《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指出初级中学汉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给学生有关汉语的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理解汉语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其教学内容由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标点符号共六项组成,大纲对这六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和阐释。这套大纲对汉语教材的编排系统、汉语教学法的基本原则都做了详尽的阐释,并将汉语知识分配到六个学期,要求步步渐进的学习。《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把文学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学作品、系统的中国文学史基本知识和文学理论基本知识,并借由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的学习来丰富语言知识,以提高自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于1956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实施,于1958年停止,总共持续不到三年的时间,加之此前对分科教学的多年探索,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为语文教育的后续研究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一次分科教学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对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的探索。为配合分科教学的实行,学术界和语文教育界都积极地参与其中。在整个探索时期,语言学家、文艺理论家等各专业的学者介入知识体系的建构,使得当时最先进的语法知识、文学理论基本知识进入语文教育,知识更新与学界保持着一致。1956年公布的《暂定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成为此后中小学语法知识教学的重要凭借;四部分科教学大纲从课程层面详细地规定了教材的编制,明确制订了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对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课时、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精神较之都做了说明与阐释。语法知识、文学史常识和文学基本理论知识等都细致地规定了该讲哪些“点”、在哪里讲这些“点”。这四套教学大纲克服了我国语文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制的不确定性,明确制订了整个语文教学阶段知识的教授顺序,有效地防止了语文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随意性问题。可以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时期的教学大纲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唯一从课程层面详细规定教学内容的大纲。

分科教学大纲能做到如此完备,笔者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当时教育界正处于强化知识教学时期,汉语教学内容被细分为语音、语法、文字、词汇、修辞和标点符号六大块,文学教学被分为文学作品、文学史常识、文艺理论基本知识三大块,将教学内容细化为知识点,而知识本身具有明确性和一定的稳定性,因此能保证教学大纲可以将具体的教学点细化到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篇课文。

虽然分科教学失败的原因有各方面的因素,但在此我们只从语文内部来总结原因。从汉语教学方面来说,在分科教学的过程中,汉语教学过分重视整个语法的完整性、修辞和逻辑知识的系统性,使得知识与实际应用存在严重的脱节,出现了虽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无实际效用的问题。相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语言学的发展更加完善,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加之汉语教学并没有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情感态度方面的“虚”的目标,语法知识的字、词、句、修辞、标点符号等的知识切实可见,教师容易把握也容易教给学生,在考试时也呈现出客观化、易操作、易评价的优势,因此渐渐地语文教育界开始偏向语法知识的教学。从文学教学方面来说,为配合教给学生中国文学史的基本知识的教学目标,保证中国文学史的系统性,教材编排机械地按照文学史的线索选择文学作品,作品的难易程度与学生对古代文学学习应循序渐进的原则不相符合,出现了呈现出完整的文学史发展但学生难以吸收知识的问题。比如先秦时期的诗歌散文如《离骚》《诗经》等学生学习是有很大难度的,这一类古文的学习应该在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基础上进行,机械地按照文学史的发展史进行选文,不利于学生古文的学习。

在探索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的过程中,语文知识得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系统性的建构,语文知识及知识的系统性开始受到语文教育界的重视。

二、强化语文知识系统阶段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以及随后的“反右倾”斗争,给整个教育界,包括语文教育在内带来了长期不良的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急剧下降。1961年起中央教育部在总结“教育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强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即“双基”)。当时语文教育界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社会上围绕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展开了讨论,即后世所称的“文道之争”。1961年8月,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林砺儒在总结这次争论时指出,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教学,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受到忽视,语文基本能力训练不到位,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就该从这两方面入手。同年9月,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吕型伟总结上海市语文教学三年改革,在《上海教育》上发表《切切实实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一文,文中指出语文是各学科“基础中的基础”,是学习所有学科和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语文教学中存在学生知识不足、能力欠缺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吕型伟着重强调了加强“双基”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做法和要求。这些要求实际上是从教育行政层面把加强“双基”落到了实处。随后沈佩畦、查如棠、杨直彬等把“双基”的内容概括为字、词、句、篇,语(语法)、修(修辞)、逻(逻辑)、文(文学)八个方面,简称‘八字宪法。1962年11月,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吴天石主持召开全省中小学语文教学会议,并就“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训练”问题做了讲话(即“常州会议讲话”)。他认为:“语文基础知识就是构成语文最基本的要素”,“语文的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篇章,还有和文章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语法、修辞、逻辑等基础知识。语法、修辞、逻辑是包含在文章中的,离开文章就谈不上语法、修辞、逻辑。因此最主要的是字、词、句、篇章。”[4]讲话把“双基”归结为语文教学众多问题中的根本问题,这也是当时语文教育界的共识。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提出了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要求,至此,以语文知识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模式全面形成。

在此阶段值得一提的是1978年2月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语文知识”这一概念第一次被写入全国性的教学大纲,但是在这一部教学大纲中并未对“语文知识”的概念、内容、外延做出明确的界定。随后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也提出了“语文知识”的概念,虽然这部教学大纲同样也没有对“语文知识”的概念进行阐释,但是它在“语文知识”之前加上了限定词“必要的”,并对“语文知识”的外延进行了例举:“语文知识,包括语法、逻辑、修辞、写作知识和文学常识等。”

在语文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点的要求下归纳总结出的“八字宪法”将语文知识从课程内容层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制,它从繁复而庞杂的语文知识中找到了具有具体指向性的知识内容,将不确定的语文知识确定下来。在学校的语文教育中,“八字宪法”一方面便于教师确定教学内容,防止对教材的过度解读和“个性化”解读,使得一向“缥缈”无着落的语文知识具备了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用“八字宪法”的内容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文学习,其效果可以体现在他掌握的汉字、词汇、语法等明确的方面,这就让语文教学显得不那么“一事无成”。“八字宪法”在最开始实施的阶段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有明显的效果的,学生的汉语水平有所改善,对字词的掌握以及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同时,“八字宪法”带来的负面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将内涵丰富的语文知识仅仅用“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八个字来概括,无疑会遗失掉许多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知识。其次,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知识是语文知识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具有维护学生精神世界的职责。“八字宪法”更多的侧重于语法知识,其内容也以静态的、客观的知识为主,教师在讲授和学生在学习这类知识时会有意无意地将其注意放到对字詞句的掌握、语法的规则、修辞的辨识上,这一类的知识是外在于个体存在的,学生很难把他们同化到自我的知识体系中。虽然“八字宪法”也包含了文学,但文学的解读却被字、词、句、语法、修辞等肢解,文学教学被语法教学和文学常识教学代替。文学对人精神世界的净化和陶冶作用被淡化,更难以起到开启学生情感世界、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与人生价值的作用。

三、淡化语文知识阶段:1986—2000年

语文知识体系建构起来的同时,也走进了淡化语文知识的阶段。语文知识教学被要求要“精要、好懂、有用”,加之应试教育的层层重压,语文知识教育在实施的过程被扭曲、异化,灌输知识、题海训练、肢解分析充斥着语文课堂。前文亦已经提到,以“八字宪法”为基本框架建立起来的语文知识体系中许多有价值的知识如人文知识被排除出了这个体系,即不能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也导致了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教学评价走向了僵化。

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首先把“逻辑知识”从语文教学要求中去除了。教科书中也不再出现有关逻辑知识的小短文和练习题。到90年代学界提出了“淡化语法教学”。1990年上海《语文学习》第10期发表了钱汉东《语法教学弊多利少》和董金明《正确对待语法教学》两篇观点对立的文章,由此而引发了一场“淡化语法知识”的讨论。在当时的社会上,语文教学对“语法”的把握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强调语法‘重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搞层层加码”,但教师在教学中又有按不同的标准进行教学,使得语法教学内容变得“因人而异”;另一种是“学校则干脆不教语法,理由是語文能力的提高不是靠学习语法得来的”[5],教学时间充裕,就利用零星的语法知识来填补时间,教学时间不够,就完全不提及语法。语言学家吕叔湘、张志公等也参与了讨论,他们指出所谓“淡化”语法教学,并不是全面否定语法教学的作用和意义,不是取消语法知识教学,而是改进它,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有用”的语法知识。这场讨论反映出当时的语法教学存在不切实际和较为混乱的现象,课文中的知识短文概念多且碎,既不便于教师教,也不利于学生学,取得的一定成果是,语文教育界达成了共识,语法教学不在于让学生按照语言规律去分析句段篇,而是应该让学生学会语言的运用,当前的任务应该是建立一套语法知识与语法运用结合的体系。遗憾的是这套语法系统并没有被建立起来,而且语法知识教学在日后的语文教学中日渐式微。

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了删减,把语文训练提到重要位置。“语文教育界开始有人提出‘语法内容要简化,要求要降低,考试少考或补考的主张,认为语法理论先天不足,语法教材后天失调,语法教学脱离实际,现阶段中学语法教学对于指导学生语言实践、培养语文能力作用不大,因此语法教学要淡化。一时之间词语教学被忽视,修辞格指示表附录被取消,语法教学备受冷漠”[6]。

20世纪末以语文知识为语文教学中心的教学受到了社会内外的大力声讨,针对知识中心说的困境,90年代掀起了以语感为语文教学中心的讨论。以王尚文为代表的“语感中心说”将“语感”与“语文基础知识”对立起来,且将讨论的重点放在为“语感”在语文教学中争取一个合法合理的地位,这为21世纪新课程改革的语感教学提供了参考。

注释:

[1]顾黄初,李杏保:《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61页。

[2]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52页。

[3]顾黄初,李杏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60页,361页。

[4]顾黄初,李杏保:《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80页。

[5]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83页。

4.师徒结对帮扶半期反思与总结 篇四

李娟

本学期我校继续实行“青蓝工程”,而我有幸成为郭迪迪老师和胡志强老师的师傅。在本学期的师徒结对活动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于本学期的师徒结对工作,现反思总结如下:

一、互相了解,共同成长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优势,也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于是我认真分析郭老师和胡老师的优缺点,对于他们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学习,对于不足的地方,互相帮助其改正,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进步。

二、虚心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虽然我是师傅,但我还是需要虚心学习,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我本学期的工作目标之一。首先,我经常向本校的几位骨干教师请教,努力使自己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其次,在其他老师上公开课时,我一定去听课学习,并仔细记录、认真评课,使自己在评课方面有一定进步。再次,在平时的休息时间里,我经常寻找有关资料、多看相关书籍,是自己的专业理论也有一定的提高。

郭迪老师非常好学,在教学中肯钻研,肯动脑,上进心很强,一个问题非把它“吃透”为止,这种钻研精神都令我感到佩服,所以在帮助她的同时,我也在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让我有了一定的提升。胡志强老师是一位刚上岗的新教师,他深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在教学上,能认真对待每一项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经常翻阅各种优秀教案文选及参考资料,关注教育网站,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认真开展好日常工作。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让自己得到及时的充电。平时很虚心地向同学科教师请教教学中的问题。

三、做好示范,共同提高

在这个学期里,我把每一节课都当成示范课,充分准备,不管是教具、教学过程都会精心设计,尽量把最好的方面展示给大家。在指导徒弟的汇报课时,我也尽力帮他们寻找好的教材,设计出科学合理教案,并指导他们多次试教,尽量把优秀的教学活动汇报出来,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胡志强老师是位好学、充满睿智的老师,他经常要求主动听课,虚心学习,勤学勤问,进步很快,已经能较好的掌握教学常规做法,在学校组织安排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时,胡老师态度积极,虚心请教,征求意见,通过这些活动,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他的努力也换来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肯定,赢得了众多老师的好评。郭迪老师是位悟性十足的老师,她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见解。在平时,郭老师坚持“每课必备”的原则,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相应的教学过程及方法。针对两班的不同情况拟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方法,做到“有备而来”。课后能对自己的教学反思小结。课外注意收集素材及知识要点。

半期来,我与两位帮扶教师之间经常的进行沟通与交流,不仅增进友谊,同时还加强了合作,互谈体会,在教学上,为了指导好她的教学,我也在课外研究教材,经常挤出时间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的疑惑,对于他们在教学上还认识不深的问题,我给予耐心的讲解、分析。同时也征求他们的看法和意见,共同提高,就这样,我们的这种活动方式得到了认可,两位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快速提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5.数学半期考试反思300字 篇五

下午,老师把英语、数学试卷也发下来了,我傻眼了,试卷上全是红叉叉,英语 86.5 ,数学 84 ,我深深叹了口气,心想:我学习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是粗心,只要把这问题解决了我就能成功。我要虚心改正,征服弱点,把成绩提高上去。我一定会努力的!我给自己加油!

1.数学半期考试反思300字

2.春节搞笑短信祝福语录

3.数学期中总结300字

4.高中考试反思300字二篇

5.考试检查怎么写300字

6.期中总结反思500字

7.作文期中总结300字

8.英语考试反思300字深刻

9.写考试的优秀作文300字精选5篇

6.语文考试总结与反思 篇六

这一次期中考试的试题资料总体来说比较适中,大部分是基础知识题和基本技能题,所以学生中的得高分的学生的学生还能够且不及格率及低分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经过对学生的试卷分析以及学生在自我反思中的有关情景,我发此刻这次考试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还有:

1.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概念不清,例如:考卷中选择第15题“不等式组无解,求M的取值范围”,学生不理解所以失分率较高。

2.探索规律及实际应用性试题得分率不高,学生阅读理解本事、合情推理本事、知识变通迁移的本事还比较薄弱。例如:考卷中第9题和第16题。

3.学生缺乏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审题上不够细心,解题时书写不够规范,且研究不全面所以导致好多能够得满分的学生失分例如试卷最终一题;

二、自身情景分析:

1.在平时的教学中,比教关注学习困难,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对1班的尖子生还不够关注,所以班里的优秀率不是太高。

2.课堂教学中,思维拓展的例题还太少,即使有也只是就题论题,许多学生看见没做过的题目就束手无策,阅读理解本事、合情推理本事、知识变通迁移的本事还比较薄弱。

三、改善措施

对于以上的问题,我必须要争取尽快解决。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日常教学要进一步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关注薄弱班级和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有效利用补课时间,针对问题和不足,强化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让这部分学生真正听懂、学会、练熟,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对好班学生要高要求,严要求,提高优秀率。

2.切实加强例题的教学。新教材的特点鲜明,它所呈现的素材对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教材上供给的例题相对不足,很多问题没有给出解答,根据教学需要,我适时补充例题,加强教学规范性。

3.加强考试研究。要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利用机会提早渗透,对学生进行有关训练,使学生能应对陌生情境,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冷静的去分析、确定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得分

7.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 篇七

从阅卷情况来看,“一段时光”大部分同学理解为“往事”,这种理解本身并无太大问题,但范围就被固定死了,不容易出彩;其实可以理解为一段永恒的时间,如有同学写苏州山塘街下午的一段悠闲的时光便很吸引读者。但作文题目的重点不在“一段时光”而在“抚摸”,这就告诉我们不能仅仅叙述,或对往事不能仅仅回忆,必须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要能够感染读者,换句话说语言要抒情,要美。当然,也不能为了感染读者而刻意写亲人去世,心中有感情,笔下才有真情,如有同学写祖父因车祸去世一文就让人非常感动,问了知情者确有此事。

好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审题基本没问题,在文体的选取也比较合宜,除了个别是散文外,其余的基本都是记叙文;二是内容丰富多彩,不乏优美流畅的语句;三是中心明确,结构比较完整 。但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反应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选材上多雷同之处,视野不够开阔;二是写作不贴近生活,缺乏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没有具体的描写与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观察。语言表述不准确,缺乏遣词造句的能力;三是不知所云,套上华丽的辞藻,缺乏真挚感人的内容。四是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错别字多。

四、自学指导建议

分析问题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以上分析提示我们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可以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引导:

8.初中语文教师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 篇八

一、考卷与考情分析

本次试卷兼顾基础与提高,分别考查学生知识积累能力、语言应用能力、体验感悟能力。同时这份试卷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原则,特别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但在现代文阅读中把高考文章放在九年级来考无疑提升了难度。

就从学生答题情况看,积累与应用部分中字音字形学生完成得较好,材料阅读失分较多。阅读部分中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论证思路失分太多,古诗文阅读中的字词和重点句翻译完成的也不好,写作比平时有进步,字数上基本达到了要求,得分比平时有提高。这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积累还是较为重视,阅读部分学生主要问题是回答不准确,语言表达较不规范。如第7题大部分学生概括不完整。第14题论证思路步骤不清晰。写作部分字体书写较潦草,有一部分学生只是仓促作答,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作文没有完成,这可能是与学生平时动笔较少、阅读面不广和考试精力不集中有关。很多学生都不能构思完整,逻辑条理非常严密清晰地完成作文,表达中心,只是天马行空地想到哪,写到哪,文章文采也较差。

二.反思与经验总结

1、狠抓语文基础积累,让学生每天多读、多想、多记,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2、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妙文!如果在教学中注重课文例文作用,那么学生就会根据这些例子的示范作用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突破学生阅读障碍瓶颈。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整体感知能力,并告诉学生在把握文章主旨基础上联系实际分析。

3、文言文教学要强化。要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整体感知文章大意,让学生主动重点掌握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14个虚词,引导学生诵读诗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4、作文教要定格。今后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写定格作文,按照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块有条不紊的训练,作文既要在“通顺”上下功夫,也要在文体上强调,杜绝学生写“三不像”的文章,可根据每册每单元训练重点,进行作文训练。还要培养学生“有感而发”、“文为心声”的作文习惯,写自己真正感受过的内容,一定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下阶段措施:

1、整顿纪律,扫歪风,扶正气,让学生养成勤奋、踏实的学风。

2、借中考引发学生的危机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3、对让学生必须掌握的背诵的严加要求,一一落实。

4、加强对优秀生、上等学生进行指导和督促,对差生加大力度监控,对中等学生也及时做好沟通了解的工作。

9.初一语文半期考反思 篇九

初一语文半期考反思篇一

这次的月考我考得很糟糕,创下了历史最差成绩,遭遇了滑铁卢。其中,语文是四门中最不理想的一个科目,仅仅刚刚达到80分,连85分都没有上。

这次的语文考试中最大的问题和以前一样,那就是作文。光作文失分就占了总失分的一半,我的作文总是写的枯燥,缺少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等一些精华之处,就是简单的叙事,记流水账。此外,我的课内阅读也没有全对,这是不应该发生的,这说明我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刻。另外,我的课外阅读扣分较多,这一点同样十分重要,这表现出我的课外知识缺乏,对语句的理解不够透彻。

经过这次惨痛的教训,我明白了一些关于学习的方法。以后,我应该在作文方面多加功夫,多看一些课外书,增加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词汇,并且要在写作文的时候多用些修辞和细节描写,增加文章的精华之处,不再是一篇流水账。其次是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不是简单地背答案。最后是加强课外文章的理解,要联系全文理解文意,做题时不要仅仅看句子的前后,而是要仔细阅读全篇文章,这样不仅能加快做题的效率,而且还可以增加题目的正确率,可谓是一举两得。

用这样的方法比我原来的方法一定更加有效,让我有所进步,发挥出让我满意的水平。不久,期末考试就要到来了,我要用这样的方法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

初一语文半期考反思篇二

又一次期中考试告一段落,几门课的试卷也已经发下来了,我先就语文考试做一个总结。

在课内文言文阅读中,我将诗所描写的意境写错了,只写了一个似像非像的答案。我在以后的文言文阅读中就一定要注意这种题目,要全篇通读再下结论。

课内现代文阅读考了第一单元的内容,我没有复习到,但在考试时也没仔细读课文,而是凭记忆做题,死记硬背的结果是扣了三分。我仔细分析了这几道错题,其实只要我把文章多读几遍就可以找出答案。这也暴露出了我学习语文吃力的结症所在——死记硬背。这使我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下降,再做其他题就总出错。

所以以后我在上课时要仔细听老师怎样分析课文,并学习阅读答题格式。将讲学稿理解透彻,并保证预习质量高。这样才能巩固学习。

课外现代文阅读中,我扣了四分,都是应为没将题意和文章理解透彻。所以要更加注意对文章的理解。

说到作文,他为我整整扣了八分,我也发现自己写作文总是抓不到主要的内容,“形散神散”,所以每次都得不了高分。我的文章语言也过于空洞无彩。所以我要在平时多积累多阅读,将文章内容更加充实,调理更加明确,中心更加突出。这样才能使我的作文水平提高。

纵览我的试卷,还是有有待提高的地方,所以我会尽力做到以上要求,以求语文成绩的提高。

初一语文半期考反思篇三

这次的语文考试令老师与父母大失所望,成绩令我也十分震惊,是的,考砸了。

总结了失败的原因,才发现有很多。首先,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前预习不充分,学完每一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导致考试时碰到以前课程的题目,失分过多。学习习惯不好,没有合理安排时间,作业的质量与效率不高,经常熬夜,上课没有精神。

其次,上课没有积极参与课堂,对于每一个问题没有仔细思考,以致思路不活跃,掌握的知识不具体、不全面,不会举一反三,思考问题所需时间很长,导致作文时间不充裕。做的练习很少,做题的经验较少。

再者,便是课外书的阅读,阅读量过少,导致写作文没有素材,词汇的积累也很少,语言没有逻辑性,文章显得十分杂乱,苍白无力。对历史与人文的理解也很少,对许多文章包括诗词都不能理解,导致考试中的课外文言文失分不少,阅读能力仍有待提高。

最后,则是我最大的弱点:粗心。总是“大意失荆州”,做题马马虎虎,没有审清题意便盲目做题,不知是语文,所有的科目都是这样,做完试卷后没有仔细检查,导致犯了许多不该错的失误,正确率较低。以后做题一定要仔细,不能因为题目简单而不去在意,学习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只有打牢了基础,才能在此之上再去提高,所以,对以前知识的掌握,是必要性的。

10.学生数学半期考试总结 篇十

一、主要工作

1、狠抓两支团队建设,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一是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召开了班主任工作会4次,学习《班级值周考核细则》和《班级管理考核办法》,明确班级管理常规要求,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二是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召开班干部工作会2次,对班干部的班级管理进行理论指导,提高班干部的思想觉悟,增强班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2、严格管理过程,落实管理效果

一是经常深入到班主任之中,了解或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随时指导渗透学生管理方法。三是要求班主任做到“三勤”、“四跟”、“五到位”,即口勤、腿勤、耳勤;跟到校、跟早操、跟卫生打扫、跟晚休;思想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检查到位、教育到位。四是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考评,贯彻落实量化管理制度,将班级量

化、班主任量化和文明班级评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具体工作中,我们深入实际、深入课间、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能对违纪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切实达到了管理育人的目的。

3、狠抓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开学初,我们以开展学生文明教育活动为突破口,以“六有规范”为宗旨,切实抓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是抓好两次班级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开学初的入学教育暨班级整顿活动和九月末的班级整顿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对九月份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顿。

二是各班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六有规范》、《违纪学生处分条例》《学生作业规范要求》《学生学习常规要求》等,学校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三是落实班级日常考核,深入开展文明班级和文明学生评比活动。值周员对各班早操、自习、课间、卫生打扫等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和量化,做到周公布,月汇总,以达到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增强广大学生的自觉、自主和文明意识,促进校风进一步好转。

四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各班设计出具有本班特色的班徽、班名及班级口号,提升班级文化内涵。

五是每月一次卫生大扫除,一次班级环境文化检查,量化打分,结果纳入班级考核,不断改善班级内部环境,努力创建干净整洁的育人环境。

六是各班承办文明教育主题黑板报,使学生熟悉“六有规范”内容。最后量化评比,纳入班级考核。

七是学生月初制定个人成长目标,月末汇报目标达成情况,利用目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八是由值周领导及值周员每天在校门口组织学生放学,使学生养成放学有秩序的良好习惯。

九是利用各类集会,培养学生养成活动有秩序的良好习惯。 十是开展了“明星学生”评选活动,让全校学生形成学习模范,赶超模范的热潮。

十一是宿舍管理卓有成效,开学以来,宿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学生的住宿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组织开展了“文明宿舍”评学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文明住宿的良好习惯。

4、平安创建、扎实有效。

一是以校园安全为主题,坚持一把手直接抓安全,其他领导配合抓安全,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分类分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组织师生进行安全应急演练,利用班会、学科渗透等途径,采取主题班会、讲座、手抄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二是经常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确保师生人身安全。三是严抓学生住

宿管理。由政教处牵头,值周领导带队,宿舍管理员配合,对学生的电热毯、管制刀具、人员、卫生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学校坚持以活力校园为目标,以拓展知识、提高能力、完善素质、陶冶情操为宗旨,先后开展了“热爱祖国”、“法在我心中”主题演讲赛,七八年级环境手抄报展、七八年级安全手抄报展、迎国庆体操歌咏比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既渗透了德育,又达到了控辍保学。

6、“三位一体”育人网络基本形成。

认真周密的组织了本学年第一次家长会,组建了各年级的家长委员会,利用电话、短信、微信、QQ等互动平台有效地增强了家校联系,做到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沟通,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

1、近期班级管理有所懈怠,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

2、个别班级班务整理不到位;

3、个别学生不穿校服、不戴校徽;

4、学生的行为不规范,存在打架、上网、追逐打闹、大喊大叫等不良行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大喊大叫、追逐打闹现象严重;

5、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拖欠作业、抄袭作业现象严重;

6、不按学校规定打扫卫生,卫生保持较差,尤其是七年级学生乱吃零食,乱扔垃圾现象严重。

7、出操精神不振,跑操不整体,口号声音不洪亮;

8、出操、集会秩序混乱,嘈杂声较大。

三、后期工作安排

1、继续加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做好明星学生的评选工作;

2、组织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

3、“文明礼仪”主题演讲赛;

4、七八年级每周日下午开展社团活动;

5、组织学生学习新《中小学生守则》;

6、七八年级开展每天一次的读书活动,要求各班周三前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校图书室借取图书,在教室设立图书角。活动时间为每晚最后一节晚自习,活动地点为本班教室,参与对象为所有住宿学生。

7、继续加强宿舍管理,做好第二次文明宿舍评选工作;

8、做好每周一次的管制刀具检查工作;

9、扎实开展好留守儿童帮扶活动。

11.二年级语文上册半期考试试卷分析 篇十一

考试是检验学生近期学习成绩的一种手段,更是对教师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挑战,也是督促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本学期的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还是反映出一定问题。试卷中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中没有几个同学全做对。这说明学生的拼音基础很差,还有部分学生不会写字,要针对性地复习。第三题是考多音字,这道题做错的学生很少。第四题是考查字典的两种方法,这道题做错的学生很多。有好多学生忘了大写字母。第八题是照样子写词语也有好多人做错,有几个甚至完全不知道写什么。题型也讲过、练习过,至少说明有部分同学上课不够专心。从试卷来看,同学们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好,不注意看题目要求。做题不认真。

通过这次期中考试我觉得有很多问题,需要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不断的进行改进。比如:“短文阅读题”这类题目还需要多练习。加强说话、写话练习。

同时,那些上课反复讲过的题目还是出现了错误,我觉得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的上课效率不高,这是我和学生都值得深思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教给孩子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争取在以后的考试中做到上课反复强调的问题能让班级所有的孩子都不做错或者极少数人错。

还有班级后进生比较多,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好补差工作,作业面批多讲解,使得他们的成绩在以后的考试中能取得一定的进步。

12.语文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 篇十二

本班共45名学生,期中成绩A段有8名,占全班17.7%,成绩B段9名,占全班20%,成绩C段13名,占全班28.8%,成绩D段10名,占全班22.2%,5名学生未参加考试。

典型错例

1、看拼音写词语中的“监督”“胸膛”错的较多

2、名著故事连线题:故事与作品错较多,课外阅读不够。

3、缩句的主语“孩子”和“炮弹”易写错。

4、人物形象用词不准确。

5、课内阅读

6、诸葛亮下令的原因写得不具体。课外阅读画线题漏掉的很多。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后进生的学习监督不到位,与家长沟通的不及时。

2、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易错题讲的较多,学生练得太少。

3、连麦的学生不够积极,课件不够有吸引力,缺乏线上学习的积极性。

补教补学措施

1、加强对后进生的监督,及时联系家长做好监督。

2、强调卷面书写,字迹要工整。

3、加大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让学生成为主体。

4、提高做课件的技能,让学生更有线上连麦的积极性,采取一定的鼓励措施。

上一篇:陪你走进秋的诗行的优美散文下一篇:榆中一中课改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