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对国有企业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与管理(精选8篇)
1.浅谈加强对国有企业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与管理 篇一
【论文摘要】长期股权投资在企业的对外投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因为它以长期持有被投资单位股份为目的,意在对其施加影响。本文针对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面临的风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和构建流程化的投资风险防范机制,有效防范股权投资风险。
【论文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
一、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面临的风险
长期股权投资面临的风险可分为投资决策风险、投资运营管理风险和投资清算风险。具体来说:
(一)投资决策风险
1.项目选择的风险。主要是被投资单位所处行业和环境的风险,以及其本身的技术和市场风险。
2.项目论证的风险。主要是投资项目的尽职调查及可行性论证风险。
3.决策程序的风险。主要是程序不完善和程序执行不严的风险。
(二)投资运营管理风险
1.股权结构风险。包括:股东选择风险、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投资协议风险等。
2.委托代理经营中的道德风险。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必然会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制存在着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的弊端,代理人可能会利用自身优势,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而产生的道德风险。
3.被投资方转移风险。主要是被投资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内部管理风险等会通过股权关系传递到投资方。
4.项目责任小组和外派管理人员风险。一方面,投资方选派项目责任小组或个人,对投资项目实行责任管理;另一方面,也向被投资方派驻董事、监事、副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由于责任小组与外派人员自身的知识、能力所限或是责任心不强,使管理的过程存在风险。
5.信息披露风险。被投资方管理层不严格遵照投资协议中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故意拖延、不及时报告财务和重大经营方面的信息,暗箱操作,对外部投资者提供已过滤的、不重要的甚至虚假的信息,令投资方所掌握的信息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使投资方处于严重的信息劣势之中,将严重影响投资方的管理。
(三)投资清理风险
1.来自被投资企业外部的风险。如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政策法律风险等。利率风险主要是利率变动导致投资收益率变动,从而对投资人收益产生影响。通货膨胀风险是物价上涨时,货币购买力下降,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政策法律风险主要是政府指导经济工作时所作的突然性政策转变,或新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企业经营产生致命影响。
2.来自被投资企业内部的风险。主要是被投资企业内部的技术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等的转移,给投资方带来退出风险。
3.投资退出时机与方式选择的风险。
2.浅谈加强对国有企业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与管理 篇二
一、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续风险分析
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后,除购买上市公司的证券股权外,其他长期股权投资一般不存在活跃的公开市场,其公允价值不能得到可靠的计量,使得企业在实施长期股权投资后面临着巨大的内部控制风险:法人治理机制的不完善,形式上的法人治理结构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权利制衡效果;内部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无法从内部控制层面认识到长期股权投资中隐藏的后续风险;内部财会人员的素质较低及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可能导致财会人员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另外,企业内部未建立健全企业的审批程序,未设立和设置归口管理部门,长期股权投资也可能会发生内部控制风险;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未经严格的程序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就可能会发生重大差错和欺诈;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执行、监管等动态管理工作因未能设置归口管理部门和进行夯实有效的管理,就有可能使长期股权投资的安全和收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二、基于内部控制视角加强长期股权投资跟踪管理的措施
通常情况下,在实施长期股权投资后,需要结合企业和被投资单位的实际管理控制情况,制定一系列相关管理规则和制度,这是加强长期股权投资跟踪管理的重点。针对实施长期股权投资后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根据投资行为实施后工作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跟踪管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加强长期股权投资初期的跟踪管理。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跟踪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是企业可以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被投资单位相关治理机关的权力制衡机制,并通过公司章程来约束和明确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机构的构建方式,明确配置职责权限,规范治理机关的运行机制,如规范会议程序和决策流程,规范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等。
二是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明确权限范围和规范审批程序,控制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可行性的研究与评估,确保长期股权投资可行性的依据充分恰当,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建议书的内容真实可靠;根据股东大会批准的年度投资计划对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控制长期股权投资决策。
三是企业应根据长期股权投资中订立的投资合同协议和章程的规定,对被投资单位推派按严格法定程序选举产生的董事监事和经营管理人员,加强长期股权投资初期的跟踪管理,参与、监督和影响被投资单位的运营决策,规范落实被投资单位的法人治理工作:首先,要提高董事会决策机构的效率。明确推派的董事监事的工作职责,同时应及时收集整理被投资单位的相关资料,将被投资单位重大的生产经营计划、投资和融资方案、股权转让和资产重组方案、任免和奖惩高级管理人员等决策纳入决策范围。其次,明确股东大会的职责和权力。股东大会审批重大事项的权力有:审批各项规划;选举或者更换非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等。再次,建立有效的监督机构和监督程序,并使监督机构有效履行监督职能。召集召开监事会会议,评价经营及资产情况,规范推派的监事职责。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监督和检查,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协调运转。
四是适时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在长期股权投资的跟踪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内部控制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位置,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第二阶段,加强长期股权投资后期的跟踪管理管理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期跟踪管理工作主要是加强对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执行控制,记录长期股权投资的运行情况,及时对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明确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方式,控制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
一是加强投资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跟踪管理。通过加强长期股权投资跟踪管理的第一阶段工作后,投资企业应当设立一些专门跟踪长期股权投资运营管理情况的相关部门,并能够及时负责对被投资单位召开的重大事项进行跟踪管理,核实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经营情况,由专门部门代表投资企业负责收集、建立和保管相关跟踪管理档案,维护投资企业作为被投资单位股东的相关合法权益,并适时督促被投资单位及时提交定期工作报告和重大事项材料等。
二是加强对被投资单位利润分配行为的跟踪管理。规范被投资单位的利润分配行为,维护投资企业的合法利益。设立专门部门负责监督管理被投资单位利润的分配行为,并负责及时收取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红,对被投资公司向投资企业返回利润的行为进行专题报告,并提出相关处理建议。
三是加强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能够实现精确分析社会经济运行趋势的目的,合理权衡风险和收益,树立长期获利、稳定获利的理念,充分利用社会经济运行趋势提高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精确分析与投资项目相关的行业周期,正确识别、判断行业的周期阶段,结合投资项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行业周期理论跟踪管理长期股权投资。
四是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重点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农小艳:《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新变化及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商业会计》2009年第5期。
3.浅谈加强对国有企业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与管理 篇三
财务控制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货币资金控制。良好的货币资金业务的控制制度对于现金业务的错误记录和舞弊行为的发生有防治作用。第二,财务预算控制。财务预算控制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控制手段。第三,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控制是指油田企业通过对经营业绩的考核评价来规范油田企业各级管理者的行为。第四,组织规划控制。主要包括财务治理结构的科学设置、明确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等。第五,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是对会计的控制和再监督。第六,财务风险防范控制。风险一般是指某一行动的结果具有变动性。
各项经济性活动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风险,当人们树立了风险意识以后,就要有相应的措施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以达到发展事业降低和避免风险,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4.浅谈加强对国有企业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与管理 篇四
[论文关键词]投资收益 税收管理 企业所得税
[论文摘要]由于中国现行税法与会计制度在投资收益的处理上存在差异,使得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征管方面容易出现漏洞,造成税款流失。因此,投资收益的税收管理问题应引起税务机关的高度重视,应注重加强被投资企业与税务机关的信息沟通,加强税法宣传,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强化对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的税收管理。
企业的股权投资所得是指企业通过股权投资从被投资企业所得税后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金中分配取得的股息红利性质的投资收益。按中国现行税法规定,凡投资方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的,其分回的投资收益应按规定还原为税前收益,并人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应依法补缴企业所得税。因此,正确核算投资收益是准确计算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企业所得税检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一、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存在的差异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生对外投资,根据持股比例的多少有两种不同的核算方式:成本法和权益法。简单说来,在用成本法核算时,投资收益为从被投资企业实际分回的税后利润;在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情况下,则不论企业是否收到该项投资收益,投资收益账面金额都随着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增减而增减,并相应增加或减少税前会计利润。
中国现行税法明确规定,不论企业会计账务中对投资采取何种方法核算,被投资企业在会计账务上实际作利润分配处理时(包括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时),投资方企业应确认投资所得的实现。这种核算方式既不同于权益法也不完全同于会计上的成本法,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二、不同核算方式的企业对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不同
由于现行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导致企业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也产生了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时间与确认金额上,笔者分别针对采用不同核算方式的企业对投资收益的不同账务处理方法,就企业所得税检查管理进行分析。
(一)成本法下的会计处理
1.在成本法下,会计核算是在分回股利时确定投资收益的,这与税务上确认投资收益的时间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采用成本法,一般情况下不存在时间性差异问题。但在处置投资时,按会计制度确认的收益或损失会计上可以相应增减投资收益的账面价值,而按税法规定,每一纳税年度课税前扣除的投资损失不得超过当年实现的投资收益和投资转让所得,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如,A企业因经营需要,将所持有的B公司股票10000股出售,售价为每股8 元,支付相关费用500元,收回股款存人银行。该项投资成本为10万元,企业曾计提减值准备5000元(假设A企业该年度收回投资收益为10000元)。
出售股票净收人为:8xl0000—500=79500元,A企业应于处置时作:
借:银行存款795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5000
投资收益155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00000
可见,会计上可确认投资损失15500元,大于A企业当年实现的投资收益10000元,因此,超过部分不得税前扣除,但可无限期结转至以后纳税年度。这就造成企业账面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着时间性差异,需要在申报纳税时进行税前调整。
2.会计制度规定,投资方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的分配额,企业分回的超过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部分,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而根据税法的规定,不论企业会计账务上对投资采取何种方法核算被投资企业会计账务,实际作利润分配处理时(包括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时),投资方企业应确认投资所得的实现。如,A公司1月投资于B企业,占B企业15%的股份,会计上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收益。3月,B企业宣告发放20股利,A公司应分得15万元。因该项股利是从A公司投资前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中分得,会计处理中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分录如下:
借:应收股利15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
也就是说,会计处理中A企业并未将这部分应收股利视为投资收益。然而根据税法规定,投资方企业则应确定投资所得的实现。因此,如果A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高于B企业,则需要将这部分应收股利还原为税前收益,计算补缴企业所得税。
可见,在对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投资的企业进行检查时,不仅要重视投资收益科目,对投资成本的增减变化、投资损失的确认金额及应收股利科目的借方发生额都要进行相应的综合检查,从而对应纳税所得额给予准确的计算与核实。
(二)在权益法下。对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更是存在着时间上和金额上的差异
1.确认时间上存在差异。在权益法下,企业应于期末按照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及投资比例确认投资收益,但按税法规定,如果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大于被投资企业,这部分投资收益需待被投资企业实际分得利润或于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利润时才计入应税所得。也就是说,随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增加而增加的投资收益,并不是企业分回的利润、红利收入,因此,不应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如果将来收到分回的利润,虽然不再增加投资收益,但应计算补交所得税。这就使得投资方账面体现的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着时间性差异。例如A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投资于一中外合资企业B(所得税税率为30%),占该企业40%的股份,年该合资企业实现净利润700万元,并于205月份宣告发放股利,A公司分回股利280万元。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制度,A公司应于 2003年末根据B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确认投资收益,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B企业(损益调整)280万
贷:投资收益—圾权投资收益280万
5.刍议投资风险控制与企业财务管理 篇五
摘 要 企业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缺失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问题,探讨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手段和措施,以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企业 财务管理 投资风险控制
今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同时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样的竞争激烈和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如何用最少的投入资金获得最大的收益是每个企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财务管理无论是在事业单位还是企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企业因为存在投资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而导致企业不能正常经营和发展。本文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投资风险控制和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有效措施,为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依据。
一、投资风险控制的概念及意义
(一)投资风险控制的概念
投资风险是指一个企业在对外进行投资的时候,由于受到外部及内部等诸多条件的影响,存在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甚至丧失本金的风险。投资风险控制是指相关部门或企业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企业进行的投资进行预测、评估等形式来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将风险降到最低。
(二)投资风险控制的意义
第一,投资风险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创造价值,维持自身企业的正常运转,减少投资风险和不必要的投资损失,抢占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风险控制会减低商业交易的风险,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帮助企业规避交易风险。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指通过会计工作、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的指导、调节、促进和约束,进而到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
第一,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向,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二,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各项制度政策都要与国际接轨,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是实现企业风险投资控制的必然要求。
第三,实行企业财务控制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有效防止企业违法和企业效益的缺失,同时也是保证企业经济正常运转的必然要求。
三、我国企业风险投资控制和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企业风险投资控制和财务管理的现状
1、企业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薄弱。企业管理者往往对财务风险的警惕性不高,缺少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的经验。且企业中普遍存在管理者“家长制”,在投资或融资的决策过程中,不是依靠科学的财务分析,而是依靠“家长”的个人经验,投资或融资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
2、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目前我国在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还存在很大的漏洞和不足,不健全的法律法规导致部分企业钻法律漏洞,法律制度的约束性较差,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防范只能依靠已经暴露的危机来进行识别,经济纠纷大量出现。
3、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往往存在组织建设不健全,人员配备混乱的现象,这不仅使职能部门的职权得不到完全的发挥,也起不到相互监督的作用。缺乏相互监督的企业内部容易出现企业财务管理缺失的问题。
4、欺诈、违约及拖欠款现象严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存在很多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盲目投资,盲目赊销,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5、对客户信息不能全面、客观的掌握。由于企业运营成本低,利润薄,所以企业大多不设置专门的部门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记录和评价。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的缺乏增加了商业风险,影响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
(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
1.当前国内外的经济政治环境复杂多变,对投资风险造成直接影响;
2.企业尚未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投资决策机制,防止投资的随意性、盲目性、独断行和主观性;
3.企业对投资过程缺乏清醒认识,存在盲目追求高额利润的现象,往往只重高额利润而忽略了高投资风险;
4.股东财务最大化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的现状,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首先考虑的都是股东的利益,同时股东也承担了公司的全部风险。
四、加强企业投资风险控制和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对企业发展的投资环境有充分的认识
市场经济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企业只有制定了多种多样的措施才能有效应对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投资决策,使企业能够在经济形势变化或金融市场利率波动的情况下仍能稳步发展。
(二)完善与财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现行的与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能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这就需要国家加强立法,建设一套全面的、系统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经济活动和交易行为,并对钻法律漏洞的企业进行惩罚,创造一个公正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
(三)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的科学化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受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作为企业的决策层一定要以各种财务比率、经济分析模型等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险因素分析,为科学正确做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要加强对财务的控制,就必须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强化会计队伍的建设,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及工作流程,形成一个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的运作氛围,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盈利。
结语:投资风险控制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充分的认识到了二者的重要性,就要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企业投资风险控制和财务管理,从而达到实现企业利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段华,范京岩,彭莹莹.创业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研究.科技经济市场.2007(11).
[2]李飞.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控制研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06).
[3]吴利群.刍议投资风险控制与企业财务管理.商业时代.2012(03).
[4]江兆俊.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投资风险控制.财经界(学术版).2013(02).
6.浅谈加强对国有企业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与管理 篇六
(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额与GDP的关系
从2002年到2012年,在中国整个社会的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以万计,固定资产投资和GDP的对比情况如下所示:
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最高为2012年达到70%,而且固定资产投资额与GDP的相关性极高,接近于1,说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多少与GDP是息息相关的。
(二)X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与营业总收入的关系
从X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营业总收入对比情况看,X企业大型设备设施的投资从2007年开始明显增加,以2007年为分水岭,计算X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与营业总收入的相关性,可以发现:
1.X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与营业总收入的配比度不高,其相关度一直没有超过0.8,固定资产投资给X企业带来的产出与其预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2.2007年加大大型设备设施投资后,固定资产投资与营业总收入的配比度仍下降,从2002-2007年的相关度0.796下降到2007-2012年的0.751。
二、固定资产投资与净利润现金含量的关系
(一)X企业的净利润现金含量情况
从2007年X企业的加大大型设备设施投资后,2007-2012年的净利润和经营净现金流的对比情况如下,其中,在2010年的净利润现金含量达到678%,为公司净利润和经营净现金流最不和谐的一年,如下所示:
(二)固定资产投资与折旧额的关系
再以X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为例,2007年-2012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8%,折旧额的复合增长率也达到29%,尤其在2010年X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相对下降,但是折旧额仍在平稳持续上升,而且达到同比增长最高45%,如下图所示:
由上述对比得出,2010年,不仅是X企业的折旧增长最快的一年,也是X企业的净利润和经营净现金流相差最大的一年。
三、建议和小结
从上述固定资产投资与营业总收入、净现金含量的对比关系,可以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是不仅是短期的,而且更是长期的,加强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控制和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的控制对企业的当期和远期业绩都有着重要重用,企业的成本管理更要立足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因为这是企业,特别是建筑施工类企业中固定成本重要组成部分折旧额产生的源头。
因此,为了使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效用最大化,并使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化,必须建立完备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大型设备设施管理、大型设备设施后评估的三位一体的闭环系统:
(一)从企业运行的大型设备设施的实际情况入手,切实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并充分抓住国内外行业信息,做出规范、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切实加强企业的大型设备设施的管理,对其利用效率及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统计和总结,做出一套实用性强的管理手册;
7.浅谈加强对国有企业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与管理 篇七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控制;监管;研究
一、引言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虽然不能够直接创造价值,但是其职能是价值的管理,这项工作涉及到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综合性极强。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监管处在核心位置,是实现企业各项机制顺利完成的基本前提,所以一旦财务监管工作 存在漏洞,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運行,所以,企业只能在发展中不断探索财务监管控制工作。
二、企业的财务监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与目标
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的资金管理,对投资以及融资指引方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通过财务管理的手段将资本市场上的资金进行融资,投放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在企业盈利之后,再将利润分配到企业的股东的一个过程。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决策、计划以及控制工作,使得企业能够有一个良性的运营。企业的财务决策工作通过一定的手段寻找决策的证据、并且经过合理的分析,进行决策所需要的方案设计、并且总结企业的现状以及企业在竞争性市场中的状态进行财务决策工作,然后再针对企业作出的决策进行审查以及后评价。
三、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筹资方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长期处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迈向市场经济的时间也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所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仍然不够完善,企业的融资手段就会受到不够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影响。针对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说,大多是引用西方一些先进国家的融资理论,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方的融资理论是建立在相对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中的,由于融资需要一定的成本,所以企业在进行融资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利用内部资源融资,在内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才会考虑类似债务性融资的外部资源融资。采用股权进行融资的就会影响到中线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2.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企业的财务预算、财务决策以及财务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三大方面,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能有良性的循环,并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当前的企业中,针对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并不严格,而且也没能够形成比较系统的财务预算体系,这样就会致使一些中小型企业不能够合理的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针对企业的短期发展也不能够制定出财务预算计划,这样就会导致资金在使用以及分配上得不到合理的控制。
3.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在企业中,财务信息应该是作为主要经营信息进行汇报的,每一个部门的财务信息都应该上报到公司的上一级(分、子公司),最后汇总上报到总公司,这样,财务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存在不同的利害关系,就会出现财务信息错报甚至是漏报的现象。分、子公司与部门之间仍旧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追求,就会出现一些虚假的财务信息,导致企业的管理人员最终看到的财务信息可能严重失真。有些企业不能够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导致在进行责任分配的时候出现不明确的现象,一些相关的操作流程也不够规范,因为一些财务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企业的财务监管与财务管理就会受到影响。
四、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管与改善企业财务管理
1.转变财务管理思想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思想,虽然也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环节,但是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的供求关系,这样就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合理应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应该审时度势,适时转变财务管理的思想,在进行财务决策的时候,要将货币的时间价值以及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针对西方的财务管理观念,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2.防范财务失真现象
企业的财务失真现象严重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当前,企业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受到企业相关的投资者的重视。所以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整治企业的财务失真现象,针对财务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以及竞争,健全各种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有效地财务监管制度。
3.提高财务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企业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不尽相同,所以针对不同岗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应该明确该岗位的业务素质要求,同时针对财务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完善其专业知识水平,重点培养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道德素质修养。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企业单位的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地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系列的资金链条的核算,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决策、计划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管以及完善企业财务的管理控制工作,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吴礼鹏.加强财务监管与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12(24):55-58.
[2]蒋月莲.企业财务管理遇到的问题及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2,06,(08)66-68.
8.关于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探讨 篇八
关键词:企业;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随着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对外扩张和投资的现象亦日渐增多,投资运行的范围逐步扩大,不少企业对外投资金额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特别是我国大中型的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在数年来依靠国家政策不断发展壮大,本着做大做强、多元化经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原则和大方向,积极对外投资和扩张,其对外投资已成为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快速积累财富的最主要手段。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在对外股权投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核算方面的问题,对企业发展及收益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此外,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较之其他工作专业性要求更高,也更加复杂,因此其在企业整体核算中处于重要地位。
一、如何确认长期股权投资
通常企业投资是指企业通过分配和支出自身资产来增加更多的财富,或者企业为了谋求其他利益,将自身资产通过各种支付手段转让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额外财富。因此能够看出,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为增加自身资产和财富,而通过分配资产来增加财富和获得利益这样一种形式所获得的长期股权。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定,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行为中,应根据对被投资企业的实际控制状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进行核算。
一般情况下,若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资产占被投资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或虽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以下,或虽占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二、具体核算方法
企业使用会计中定额成本法进行核算时,收回投资和分得股利的利润金额外,其长期投资股权的市值不变。被投资单位获取而来的财富或现金利润,应作为企业当前投资收益。而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应限于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分配额,超过的部分应视作投资成本的收回,重建长期投资账面价值。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最初以初始成本计量。
在实际工作中,投资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时,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但其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重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对投资企业通过企业合并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规范,规定了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方法。企业在确认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净亏损时,以对该单位的投资减记为零为限。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合并方如果是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后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
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不再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中止采用权益法核算。从上述归纳来说,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何种核算方法,主要是取决于企业在被投资单位中是否具有重大影响,因为即使占到对方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以上,如果没有重大影响,也应采用成本法,反之,即使占到对方表决权资本的20%以下,如果具有重大影响,也应采用权益法。
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近年来,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产生了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企业因执行新的会计制度或投资份额变化,对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按权益法核算时,未能正确核算初始投资成本,造成少计或多计长期投资账面价值;或随意改变长期投资核算方式,违反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人为调节当期损益。
2.由于对被投资单位经营情况不掌握等原因,按权益法核算时不能正确反映长期投资的正确价值,造成少计应分享的利润或应分担的亏损。一些企业投资决策不科学,难以正确确定投资收益或亏损金额,导致财务报告无法全面反映企业投资损益。
3.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企业投资账面价值减记为零后,对企业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净亏损如何记录、揭示不够规范。如财务报告附注中说明,某公司合并会计报表利润总额为盈利,但若考虑未确认的投资损失则为亏损。
4.以高于账面价值取得长期投资时,入账成本计算有误。对此,投资准则中明确,以成本法核算时以实际支付的价款入账;以权益法核算时,投资成本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账面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按一定期限摊销。
四、结语
【浅谈加强对国有企业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推荐阅读:
浅谈加强企业财务控制管理的几点建议07-18
浅谈企业如何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11-08
国有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10-20
对加强工会民主管理促进和谐企业建设的探讨11-30
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09-29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06-15
浅谈加强新时期县域农行企业文化的建设09-08
加强设备维修与管理,创企业最佳经济效益08-03
加强制造业成本控制管理的探讨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