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2024-06-28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精选13篇)

1.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篇一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分析论文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作文现状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小的困境。在教材方面,一般来说阅读教学大于作文教学,作文教材不是独立的,不能形成专业的体系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辅助,有的甚至脱离实际。因此,造成了教师找不到合适的教材,掌握不到很好的作文教学方式的现象。在教师方面,缺乏积极主动性,教学计划不明确,教学方式过于简单,再加之个人的教学水平不高等因素,直接导致了作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在学生方面,严重地缺乏素材,并且对作文的意识形态过于模糊,表达方式过于单一。

(二)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弊端。教材是进行教学的依据,高中语文的教材一般可以分为合编教材和分编教材两类。合编教材属于传统的教材,对作文的训练目标不是很明确,可操作性不强,并且在教材中编排的开放性严重不足,有很多的知识点都涉及不到,直接导致了运用性不强的结果。在合编教材中,作文知识的讲解和训练处于从属地位,不是相对独立的。因此,作文训练目标的完整性严重不足,不可避免地会漏掉一些知识,导致知识断层,从而影响作文训练的目标完整。对作文训练系统的可操作性不强,用随意的方式来对作文教学进行训练,致使作文教学毫无章法,杂乱无章,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作文教材编排的开放性严重不足,不能够独立地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对知识的讲解相当模糊,造成了实际运用性不强的缺点。

2.教师缺乏主导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欠缺积极主动性,不重视作文教学,教学观念也相对落后,再加上本身的教育素质就不是很高,缺乏系统和科学的对作文进行教学。教师对作文教学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就使得作文教学呈现出随意散乱的状态。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陈旧,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学生困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记叙文生编硬造,缺乏真实情感;题材老旧,毫无新意;只追求辞藻上的华丽。在学生的作文中,不难发现学生所使用的人物素材通常都会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素材的思路不宽,文章题材单调,缺乏多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比较喜欢自由命题的形式,因为自由命题的形式相对于教师命题来说,自由度相对较大、灵活性高。在文章的形式方面,学生大多偏向于议论文,议论文的结构一般都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形式简单。

二、提高高中作文的方法建议

(一)强调个性发展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做到表述规范、思路条理的情况下,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及时与别人沟通,形成各自独立的风格,养成自我评价的风格,及时纠正自身的错误并且加以改正。对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或者题材进行相对应的独立写作,写出自己的风格。

(二)提倡写生活作文

写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构思、挥洒、修改、订正。构思,在已经知道作文题目的情况下,进行文章大纲的构思以及设想;挥洒,根据在脑海中已经构思出来的大纲进行详细的描绘;修改,在整体文章完成之后,对文章的细节之处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及修改,并且对局部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复;订正,反复阅读,去找寻文章中的不恰当之处,比如语法、标点等地方的错误,加以改正。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应当根据自身的经历来描写出具有自身生活阅历的文章,与生活紧密相连。

(三)明确读者对象

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明确读者对象,从而把握好自身的情感思维,避免乱拼乱凑的现象,让文章整体显得饱满丰富。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的,学生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也就有所不同。通过设立相关情境来刺激学生写作的兴趣,提倡学生在文章中的真实情感。

(四)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培养

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围绕给出的主题尽可能地想更多的词语,并且进行分类、选择以及研究。老师要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尽量不要提出限制性的发展,让学生自由发挥。

(五)在教材编写方面,教学目标要更加有序化、科学化

制定出具体的目标,并且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阅读量,从而找到阅读的方法和窍门。

(六)教师要增强自身的写作修养

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生活实践,多读、多写,通过网络等资源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七)发展高中作文多方面的评价

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按照发展性、以学生为中心和全面性的原则,发展作文发展评价性内容,以不同的指标和评价内容表现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八)在评价方式上,可以按照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方式来进行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教师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体,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确立目标、问题归类、修改点评、理论引导等方式来进行。并且在学生中间提倡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价,确立小组,选择评判的标准,最后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然后再推荐出合适的样本,进行全班的推荐,进行交流。学生评价方面,培养学生自主推敲的能力,在欣赏其他人作品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批判修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是备受争议的环节。针对当前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学生的个性发展,将写作真正地融入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学生在思维、题材、表达方式、写作内容上的瓶颈,走出困境,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2.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篇二

一、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高中阶段学习科目繁多,语文不仅是重点教学科目,更是基础教学科目,语文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在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重任。然而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不能和高中语文教学需求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语文教学模式的分析来看,高中阶段存在的教学问题最多。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主要是为了高考,很多学生苦练考点就为提高高考成绩,而忽略了学科知识的探索性、趣味性。语文是高中学习的重点科目,而繁重的习题任务和考试负担使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一)丰富课堂情境

很多教师会有这样一个教学误区,认为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整节课都在教师的不停说教中度过,这却是学生最反感的教学方式。高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渴望情境新颖的课堂教学,只有打破陈规的趣味性课堂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使课堂效率有效提高。教师可以从组织一些具有研究探索性的课堂活动出发,这样的活动课堂活动不仅满足了高考的应试要求,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首先根据教材内容设定好情境,但不要着急指导学生进行下一步骤,而是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疑问、思考,带着问题进行探索,经自己认真研究的探索结果会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孔雀东南飞》一课时,让学生思考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是表达男女双方经历各种困难仍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感人故事,学生进行思考以后就会踊跃回答。教师在听取学生的答案时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不被这个物欲横飞的社会所同化。教师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可以组织不同的课堂活动,例如存在分歧观点的进行答辩赛;多角色、情感色彩鲜明的可以表演舞台剧;画面感很强、情感丰富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将素材资料直观展现给学生[1]。语文教师是创新教学模式的主导力量,校方领导应该给予支持,使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

(二)结合社会热点的趣味化表达

很多学生以为语文学习的重点就是考点,对教材外的名篇佳作和社会热点不重视,尽管有些学生十分用功的学习可成效甚微,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从教师的角度分析,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高考压力,很多高中教师只能沿用传统教育方式,在课堂上一味地讲授考点,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师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只停留在高考层面,再加上学生家长和教育体制对高考成绩的重视使学生最终厌倦了语文学习。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不能一直以书面化的语气给学生上课。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要结合社会、网络的流行词汇,让沉闷的语文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高中生的思想有很强的独立性,教师如果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状态出现在课堂中,会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满,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方式上应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趣味的表达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话语要委婉,不能直接否定学生的观点[2]。并且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加以赞扬,例如在赞许学生的学习作风良好时可以用“正能量”这样的社会热词表达。当然趣味化的表达方式并非一日就能驾轻就熟,需要教师在漫长的教学中慢慢探索。

三、结语

社会的进步发展加速了城市建设步伐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城市压力。很多学生家长没有做好学生第一老师,不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使一些学生性格孤僻,缺少对生活的激情,把心思都放在高考习题上。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上应该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多举办一些让学生走进社会、感受生活的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

摘要: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很多高中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换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打造一个趣味性的教学课堂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现状,然后对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趣味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教学,趣味性,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海燕.开启语文教育的窄门——巧用民俗文化,构建趣味语文课堂[J].才智,2014(9).

3.高中语文材料作文的教学方法分析 篇三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材料作文;材料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对材料作文解读事物、偏题立意,或者看问题过于表面化、解读不够深入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提醒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从两个角度来充分认知材料作文,从对材料吸收和把握以及对写作方法的培养来提升学生的材料“作文”能力。

一、对作文材料的吸收和把握

(一)主题把握:材料到底在传达什么

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不同,其本身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其大多是以寓言、故事或是典故和社会事件来进行呈现的,需要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把握其内涵,提炼出一定的观点与主题。但是由于其对于主题的表达相对模糊,很多学生即便阅读之后仍然无法精准地把握材料的核心,故而经常出现偏题、无法把握主旨的情况。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有效阅读材料当中的关键语句、排除干扰性文字,理清蕴含在其中的逻辑关系,进而洞悉材料之中所潜在的关联信息的主次性,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深度把握:作文的形成会引发大家怎样的思考

在实现材料到作文转化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考虑作文的立意是否足够吸引人,是否能够引发他人的思考,而为了达成这样一种目的,教师就要在培养学生对原始材料进行解读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扩展,毕竟材料的文字篇幅大多较小,如何基于有限的文字内容引申出更多的文字,就需要其充分发挥想象力,秉承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表入里、由单一思维模式切入辩证法思维的原则,进行大胆的创新。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还要注重在平时加强学生对于文章阅读和片段阅读的能力培养,通过培养其在有限文字内容当中提炼主题、把握线索,生成观点的能力,不断提升其作文水平。

(三)创新把握:如何标新立异,吸引观者的眼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讲,“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同样一则材料不同的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思维发散形式,而材料本身的复杂性特征在无形之中为不同思考角度与思维方式的生成提供了更加充沛的可能性。例如2015年全国Ⅰ卷的材料作文“女儿举报老爸”,这则材料是基于交通法规不允许开车的同时打电话这一基本前提下所生成的,材料要求考生以给当事人写一封信的方式来完成对于这其中有关论点的叙述和表达。那么这样的文章立意如何才能吸引眼球,仔细阅读材料不难发现,这则材料当中其实涉及对象的选择问题,不同的选择对象就会引申出不同的立意。对于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看待材料、如何标新立异、旁征博引材料,让最终生成的作文从主题角度、内容角度都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在考试阅卷的过程中,能够让阅卷老师在翻开试卷的一刹那、从作文的一开头甚至是题目就被吸引,是其要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的一种角度,这种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创新能力。

二、对写作方法的提炼与培养

(一)取之于材料,胜之于材料

当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与分析,已经确立材料作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时,如何将主题和立意转变成大篇幅的文字、实现内容的扩充,需要的就是教师对于学生文字驾驭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因为很多学生其本身文字生成能力较低,面对作文本身所提出的字数要求,常常“紧密”围绕在材料周围,同样的话反复说、同样的字反复用,致使最终的文章通篇看起来周而复始、缺乏逻辑,议论文没有充分的论据,记叙文也没有将一件事情讲明白、讲清楚,甚至于写着写着发现难以达到字数要求,开始各种“旁征博引”,导致跑题而不自知,给阅读者造成一种不知所云的混沌感。针对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写提纲、列思路的作文习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逻辑,一来可以避免学生引用素材或其他论据材料时出现跑题现象,二来可以作为整个作文成型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充分基于这样一种表达思路,“精准狠”的组织语言、把握主题,完成整个文章的创作过程。

同时,高中语文的材料作文在基于材料、不脱离其主题的情况下,更要让文章呈现出作者的风格、而不是材料的风格,即所谓的“取之于材料、胜之于材料”。很多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习惯引用材料当中所涉及的案例和典故,并且视其为最权威的依据,在文章中反复使用,自认为这是反复“扣题”的表现,但其实极容易造成一种阅读的疲倦感。所以教师要注重在培训学生的作文“个性”,突出个人语言风格和思维风格上的特点,就如何运用和表达材料做出必要的引导。

(二)博采众家,提升材料运用的广度

作文的生成不仅需要主题,更需要旁征博引其他的内容来辅助文章,巩固观点。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学生就必须加强阅读量,加强对于各类素材的积累,比如案例典故、名人名言,甚至是社会热点。一篇作文如果没有这类元素做支撑,极容易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比如有关坚强、奋斗、付出、奉献、爱国之类的典故,常年集中在屈原、居里夫人等人的身上,不仅难以产生阅读兴趣,更会因为材料的滞后,给阅卷老师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印象,也许会不失分,但是也很难得到高分。而在培养学生加强阅读素材积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做笔记、写日记的习惯,也要不断鼓励学生广泛留意周边生活中发生的新鲜事,然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引申出不同的观点,一例多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材料作文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比重,同时也是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重要体现形式。鉴于此教师就要从立意和创作两个角度来培养学生挖掘材料、行文创作的能力,通过加强其对于阅读素材的积累、培养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的习惯,不断提升其阅读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以极具个性的表达与观点写出一篇出色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夏云礁.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礼仪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语文旬刊,2015(6).

[2]龙建英.谈如何做好高中语文材料作文教学[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19).

4.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案例分析 篇四

教学课题:《项羽本纪》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利用传记材料,写好议论文

教学步骤:

一、教师导入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是我们都很熟识的荀子名言,意思是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是因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善于利用已有的条件,是君子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项羽本纪》,请同学们在关注项羽命运的同时,思考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别人给了我们什么教益?

二、学习探究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能引起自己思考的材料。

2.四人小组交流,谈各自的思考。

3.全班交流,每小组一人发言(可小组推荐,可自荐)。

发言者首先找出自己最有体会的传记材料,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并适当地分析和论述。有的学生从“相籍少时,……竟学”材料中总结到相羽少时的不肯学与其有勇无谋的关系,分析他失败的原因;有学生从“楼烦欲射之,……不敢复出”谈到对项羽气势的理解,并联想到现代人的“气势”;有的学生从“相王至阴陵,迷失道……乃陷大泽中”这段材料中,谈到项羽的丧失民心与其失败的关系,分析普通人物在某些时候的关键作用等;更多的同学从项羽乌江自刎这一部分来谈失败与挫折、气节、面子等问题;也有同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楚败汉兴的必然性。

(学生的发言异彩纷呈,争奇斗艳,一吐为快。课堂气氛热烈。)

三、整理表达

1.教师引导

刚才大家的讨论很热烈,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觉同学们的表达是沿一条基本的脉络展开的,这就是“材料--观点--阐述--用例--类比--作结”(强调,举例,板书)。经常,我们的脑海里会闪现出各种思想的火花,有很多的思考和想法,但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有的人却不会把这许许多多的想法整理出来,清晰表达。刚才发言的同学为什么能给大家收获、能给大家启发?因为他们有思考、有思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表达!下面我们采用这些同学的表达脉络模式,把自己的想法再整理一遍。闭上眼睛,自言自语。开始!

2.学生整理思维、整理表达

3.教师布置议论文写作

好一场历史评论会!刚才我发现同学们都突然“深刻”起来了(学生笑),我更希望能触摸到大家的思想(学生笑)!能不能把你的思想,通过文字告诉我,告诉大家呢?请大家按“材料--观点--阐述--用例--类比--作结”的基本思路,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限!下课。(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气氛中,依依不舍地与老师道别。)

课例分析:

本课是《传记选读》中的其中一个课例,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关注传记的历史材料,感受传主的思想、品格。本来,学习传记,是“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但教师根据阅读文本素材的特点,引导学生写评论(议论文),促使学生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这种教学上的调整和创新每天都发生在一线教师的课堂上,随着语文选修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引发教学的各种变革。

本课教学环节清晰,教学步骤简单,三个基本操作统领了课堂,教师和学生都在享受着一顿丰盛的精神套餐。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和乐趣,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充分体验了挑战智慧的快乐。教师在课堂的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为学生的发现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宽阔的空间,无论是阅读还是讨论,教师都十分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能积极主动进行活动的保证。因此,课堂中多向的、多种类型的信息交流产生了,对教师的智慧和能力提出了挑战,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在学生的学习交往中得到发挥。课堂上学生的表达和争论不断擦出思想的火花,学生沉浸在发现的喜悦、和谐的欢愉中----这是本堂课创造的最大价值。

附:学生习作

项羽----个人英雄主义的失败者

项羽,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慷慨悲歌震撼山川大野,他“死亦为鬼雄,不肯过江东”的英雄气概令古今之士扼腕叹息。然而,历史最终展现给人们的却是他的失败,个人英雄主义的失败。

从《史记.项羽本纪》中我们看到,战场上项羽从来都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大喝一声,能使敌将人马俱惊,避易数里。项羽为将,英勇无敌,所向披靡。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无畏气魄更是令他名震华夏,声威远扬。但我们在折服于项羽的英勇及赢得的显赫之时,不由自主地质疑项羽的身影为何总是如此孤单,仿佛楚方的半边天全仗他一人撑起来。

奉行个人英雄主义于己方孤立了自己,自能者素自负。个人英雄主义者往往在某些方面出类拔萃,数一数二,但也或多或少地犯有骄傲自大的毛病。项羽同样骄傲自大,自豪地评价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自身一两项异乎突出的能力使个人英雄主义者更多地把目光停留在自己身上,而看不见别人的才能,以致不识人才。怀有杰出军事才能的韩信于项羽军中仅屈身为一郎中。人才不识,更不用说用人,许多有才之士在项羽手下无法施展拳脚。谋士范增的良言苦谏,妙计大略,项羽听不进;能征善战的英布被压抑在项羽的光辉下,无用武之地。这样,项羽孤立了自己,鲜有肱股之臣。后来范增抑郁而亡,韩信背楚投汉,英布倒戈无疑削弱了项羽自身,增强了敌人的力量。

奉行个人英雄主义于敌则是以寡敌众。项羽凭个人能耐与汉军的群英荟萃相周旋,事事亲临战场,破彭城、战睢水、围荥阳、拔成皋,辗转千里,疲于奔命。尽管项羽亲自参与的战斗几乎都是“攻必取、战必胜“,但一人之力如何能守得住大楚的万里长疆。终于,在刘邦、韩信、彭越等诸路大军的全面出击下,项羽退却了。

5.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篇五

反思总结

必修一第四单元包括《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什么新闻》、《包身工》、《飞向太空的航程》这四篇课文都属于实用文体。

对于新闻,学生在初中时就学过毛泽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所以学生对新闻的特点结构已经有所了解,今天就让我们针对《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课文以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

本文属于新闻类文章,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一、导入:多媒体播放香港回归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二、知识积累: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

三、信息筛选:学生速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列出“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文中的记录。

四、能力提升:文中写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五、合作探究:文章在写现实场景的同时,又相应地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请在文中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你觉得本文的标题好在哪里?本文是如何处理对香港回归这一事件的报道的?

六、分析鉴赏:文中多处运用了恰当的对比,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根据新闻的特点,就我校发生的新鲜事写一篇短新闻。

这一课用了一课时的时间完成,从学习的效果来看,总体上说比较理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下面针对这节课的教学情况作反思如下:

首先,从课时安排上看。这节课用了一课时,关于课的内容学生很轻易就理解了,所以我觉得这节课完全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上课之前,我总是怕学生把握不了相关的知识,所以,总是放不开“手脚”,但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是有很大潜力的。在这一课中,《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课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把这一课的重点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课下小组讨论。

其次,应充分反映新课标的思想。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应突出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功能,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实现四个“走向”:一是走向生活,语文教学假如远离了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讲一些看过的关于纳粹的故事,说说亲身感受,让文本更贴近生活。二是走向实践,语文唯有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为了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实践,在网上寻找相关材料,让学生自主寻找纳粹罪恶的史料,充分利用学生的课程资源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记者在新闻事件中的作用。同时还能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三是走向综合,课堂所获得的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只有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才能成为一种综合素养。这一课除了语文的相关知识外,还涉及到历史知识,可以利用历史知识了解文章的背景。四是走向聪明,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气一点。答应他们多角度思维,得出多种答案。

再次,语文学习应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聪明火花。在合作交流中,学生被共同营造的氛围深深感染。学生首先从感性上体会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针对这些,在他们答对问题时要及时表扬,答错时要适时鼓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活”、让学生“活”好,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假如教师死守教案,那么最好的教案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桎梏。活生生的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善于设计和把握课堂气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只有如此,以往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生活场景与人生体验,才会被拿来当作语文教学的材料,从而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通过这篇课文的设计,我深深感受到: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课改新路,大胆实践课改精神,从现在起就要以全新的姿态,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从而推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课堂灵活地放开一些,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爱好。

最后,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说,可以先让学生把课文预习一遍,然后抽出一个学习小组共同和教师配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具体实施如下:可以让学生自主出题,教师进行修改补充,然后,把题印成篇子,发给同学们回答,学生不明白的都可以问这一组的学生,解决不了的可以提交老师,师生共同解决。另外,还可以采取抽条的方式,把学生找到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其他组的学生抽到哪道题就回答哪道。形式的多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爱好,让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我觉得假如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会比我实际运用的方法更有效,而且能让学生喜欢上你的学科。所以,我决定以后会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授课。

6.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目标 篇六

1.创新教学理念,提高作文教学课堂的互动性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模式普遍较为单一,教师过于强调向学生传授作文写作技巧,很少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学生的写作兴趣低下,甚至有的学生非常害怕、恐惧作文。就目前高中生作文现状来看,普遍存在言之无文,缺乏情感的问题,作文风格千篇 一律,很少看到学生自己的观点。新时期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仅应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同时也应该注意和学生交流、沟通,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特点后,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应将作文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布置的作文题目也应尽可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比如,教师可以以“珍惜生命”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在写作之前,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由分组,相互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然后教师再点几个同学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势必可以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对于每一个高中学生而言,高考是最重要的难关,教师、学生都将所有的时间、精力放在如何提高高考成绩上,而对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视度不高,这也是导致高中生写作兴趣低下的主要原因。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积极性。教师应可以多给予学生一些肯定和赞扬,这样可以使学生心理得到安慰,增强自信心,更加执着于作文写作。比如在批阅学生作文时,教师应仔细修改,在发现学生的亮点时,一定要在旁边备注,“good”、“用得妙”、“很好”等嘉奖性的词语。其次,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作文比赛活动,这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多阅读,积累素材

高中作文相对于初中作文而言,更加有深度,而且广度更广。就近几年学生的高考作文来看,很多学生的作文写得比较空洞,都是泛泛而谈,缺乏新意。在高考紧张的考试氛围下,想要创作出一篇优秀作文,并不仅仅是要靠灵感,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己平时的积累,只有自己肚子里面有货,才可以在看到题目时能够文思泉涌,思考问题时也更加全面。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多阅读,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首先,教师应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联系起来,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文章布局和结构、文字的表达方法。可以在阅读文章后布置一次随堂练习,让学生将自己刚刚阅读过程中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变成自己的东西。同时,教师应向学生推荐《读者》、《最小说》、《小小说》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杂志、书籍,并且要求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留意一些名言警句或者是自己觉得非常精彩的语句、段落,并做好笔记,慢慢积累写作素材。

4.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写作技巧

一篇好的作文,不仅需要良好的素材,充沛的感情,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进行适当处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为自己的作文加分。比如,在文章的开头如果比较有新意,往往会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可以增加第一印象。同样,如果文章的结尾有一个漂亮的总结,为整篇文章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也可以为整篇作文加分。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应在开头、结尾的地方多花点心思。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和综合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新时期下,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应引导学生多阅读,积累素材,并且传授学生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全面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晓霞.有效作文教学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11).

[2]陈梓生.探讨作文教学评价的有效做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3).

7.高中语文如何做好阅读教学分析 篇七

一、牢固树立以学生文本的教学思想

1.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知识并不是完全依靠教师传授而获得的,更多的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获取。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获取知识,从而保证阅读能力的提升,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好自己的引导者作用,引导学生去获取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保证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阅读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阅读情境,利用其播放声音的功能来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这样能够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的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3. 开展鼓励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潜能

学生学习需要信心的支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鼓励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信心,保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潜能得到有效激发。教师应该抓住合适的时机,对于学生的出色表现给予肯定,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成就感,从而保证其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对于朗读情感到位,发音标准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努力构建自主、合作和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

1.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才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权,才能够使其思想得到更好的放松。例如,在阅读《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加强对于文章的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畅谈自己的梦想。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阅读能力。

2. 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实现共同进步

由于每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通过开展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共享学习资源,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使其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共同研究文章,增强理解。例如,在阅读鲁迅的《拿来主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究,通过了解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以了解其写作的风格,从而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探究,逐渐完善知识链条

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探究,能够使学生对于语文知识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同时能够使学生脑中的知识链条不断完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例如,在阅读苏轼的《赤壁赋》的时候,可以联系他的其他作品,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刻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新课标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最终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身的准确定位,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从而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学生阅读水平,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摘要:对于高中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有效的指导下开展阅读训练,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只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氛围下学习,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激发,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主要就如何开展高效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几点策略,旨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其自身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素养

注释

8.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篇八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创新性;分析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核心,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对于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人文情操的陶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提升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和创新性,进而从根本上推进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发展。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际发展现状

刨除与语文课堂教学相关的因素,仅从语文作文教学这一视角进行分析:语文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需要给学生一定思考回顾时间,要求学生自主拟定作文主题展开写作,并在下一堂课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对学生突出的学习问题与作文写作潜在的语病等进行总结概括,帮助学生发现写作问题,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此种教学方法虽然会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无法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同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利用此方法偷懒,在听到教师分析讲解其他同学的作文时,学生经常左顾右盼没有做到尊重他人的作品,一直以一种娱乐的心态倾听教师的发言,严重导致高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不高。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语文教师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差异,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手法讲解作文,要求学生在写作作文时严格按照写作格式进行套写。时间一长,学生的作文写作就会呈现于千篇一律的尴尬局面,由于一直都是采用特定的格式进行写作,学生的创新思维被禁锢,严重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们需要切实有效的提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与创新性。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策略

1.不断增强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

高中教育阶段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具体体现在可以借助某一特定的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训练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强化自我写作能力。此种实用性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在高考语文作文写作中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以实用性教学要求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这一课时,本词从写作年代看它隶属现代诗词,从体式看它又属于格律诗词,教师需通过对此词的学习为学生基本构建一个古诗词鉴赏的理论体系,为后阶段学习古诗词作好铺垫。通过有效理解古诗词作品“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特点,抓住诗词中的意象,反复吟诵,知人论世,准确把握诗词中的情。在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以“责任与胸怀”为主题,紧紧围绕生活中的种种责任展开记叙;引导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开篇点题,吸引阅卷教师的注意力,结合恰当的收尾有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作文勾勒一个完美的句号。通过以实用性作文写作为切入点,将作文题材分割成若干个板块,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题材练习作文的开篇写作,监督学生完成好学习笔记,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实用性作文教学范围较大,从其他视角进行分析,一般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通常情况下,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得分点与闪光点进行分析,象征性的作文题材可以借助叙述的描述手法,使象征意象变得更为具体生动。如:某省2016高考作文,要求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此类作文题材定义较为宽泛,若是学生没有真正找到其核心,就很难围绕立意角度展开,十分不利学生的针对性选材。此时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关于准备、舍弃、陪伴、人性、规则、尊重的事例,将关系到生存、生活、成长、感恩等的素材融入至写作中,进而有效实现事半功倍的写作成效。

2.不断增强高中作文教学的创新性

相比较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创新性要求的提出好似一个矛盾体,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与创新性两者是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每年高考这场战役中,总会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作文。此种满分作文与普通作文有何区别?关键在于创新性,创新性作文总是为阅卷教师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若是可以将作文论述完整,主题鲜明、论点明确,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开展作文教学中,需要紧紧围绕高中生思维创新能力展开论述。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科学调整教学进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思维。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文章蕴含的“磨砺”“逆境中奋起”“人生储备”的精神,以此为话题要求学生展开写作。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创新性作文可以有效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开放学生的学习视野,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想象。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写作素材,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性作为语文课程发展趋势,十分贴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充分考虑高考作文写作的特殊性原则,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以写作素材为例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写作中寻找突破口,树立学生学习信心,进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站在高考的视角分析事物,紧紧围绕作文写作的实用性与创新性原则,不断刺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叶翔宇.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高考(综合版),2015,03:21.

[2]孙芳.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读天下,2016,23:180.

[3]张晓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高考(综合版),2013,12:111.

9.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对策论文 篇九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高考作文中已经出现了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立意宽泛的开放性作文题目,这显然是对素质教育下,学生语文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和价值认同的一种考验。但是,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高中作文教学还是存在着不少老套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写作水平不高。针对这个问题,本人将在此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到改进策略,谈几点自己的思考,希望对大家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所帮助。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对写作文不够重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无论是高考作文还是一般练习作文,都体现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强烈的个性,但也存在很多学生盲目写作、随意乱写的现象,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作文很随意,不经思考,也不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任找一个话题或一篇小资料就让学生写。这种引导方式会给学生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高中作文重要也不重要,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可能会有个别特别喜欢文学的学生脱颖而出,在自由自在的发挥中写好自己的作文,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下笔。

2.对学生的作文限制多。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求过严,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比如,不让学生写诗歌、散文、随笔等,只要求学生写考试能用到的题材,比如,议论文、记叙文等。这就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写作范围,缩小了学生更多的写作空间,直接影响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我们知道,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一个内容,要求太松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找不到写作的主题;要求太多又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想、想象力以及自由表达的欲望和热情都消失贻尽。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既不能对学生的作文没有要求,又不能要求这要求那,让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影响学生对写作的热情,阻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对策

1.转变观念,适当引导。作为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刻体会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适当转变观念,把传统教学中的有效方法结合、融入到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高中作文的教学质量。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索写作的方法,收集写作的素材,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但放手不是不管,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是有所引导、限制,在一个有正确方向的指引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推动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2.认真批阅学生的作文。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写一篇作文足够的基础知识,再加上他们的思想、认知都比较成熟,他们更希望教师能关注他们的作文,对他们的作文提出批评、指点、表扬。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当学生的作文交上来时,要一篇一篇认真地阅读、批改。高中作文对于高中生来说就是他们的产品,他们的故事、兴趣、心情、价值观甚至语文学习水平的高低,都在作文中有所体现。教师认真批改他们的作文,不但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情和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更能发现他们写作中的不足。

10.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篇十

摘要: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被得到广泛推广和运用。本文主要从多媒体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和多元互动三个方面探讨了课堂情境教学方案的设计优化,以期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中 语文 情境 教学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谓情境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通过营造生动活泼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教材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法。相比较传统课堂教学法而言,情景教学法具有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进一步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方案,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一般来说,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创设课堂情境,不过从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多媒体教学法因为课堂教学效果较好,被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不仅需要学习各科知识,还面临着升学压力,而高中的语文知识又比较枯燥乏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在进行课堂教学方案设计时,一定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以及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变为声音和图像相结合的立体化知识,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时,就会被有趣的课堂情境所吸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虽然朱自清先生笔下描绘的月夜荷塘非常唯美动人,但是,学生在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时,如果缺乏想象力,是无法体会到美妙场景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一边给学生展示月夜下荷塘的唯美图片,一边播放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通过图片与声音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月夜荷塘的美,还可以让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般的场景中说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见解,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加完美地诠释这篇课文。并且在结束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校园或者生活中寻找荷塘美景,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将看到的美景描绘出来,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角色扮演,体会情境

高中语文知识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是对文章中表面字句进行分析和推敲,往往很难真正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深入了解课文。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整体把握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与文章中的人物面对面交流,真正体会到作者想要抒发的思想情怀。

比如,在学习《鸿门宴》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按照四个人一组的方式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别扮演刘邦、项羽、范增以及张良等文章中的关键人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营造热闹、惊险的情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般走进人物内心,准确把握刘邦听取忠言、能屈能伸的个性,项羽优柔寡断的性格特征,范增的老谋深算以及张良胆识过人、忠心耿耿的性格特征。一般来说,采用这种角色扮演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再现人物生动活泼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全面掌握课文知识,增强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肢体表现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多元互动,评价情境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采用多元互动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另一方面还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元互动教学方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学习某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读一遍文章,然后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角色来对课文进行情景评价,比如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怎样才能更好地诠释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等;

2.在课堂上进行赛读或者范读时,采用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朗读,这样一来,学生与教师在互相交流中,可以探索出一套最优课堂教学方案,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3.在结束一篇课文的学习之后,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进行课后小结,比如在课堂上学习到什么或者自己表现怎样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给教师提意见,让教师可以知道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从而实现对课堂教学方案的不断优化。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真实的课堂情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1.高中语文创新教学策略分析 篇十一

一、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往往采用较为单一的记忆和背诵的模式,具体表现为教师将课文的重点难点告诉学生,学生通过教师的重难点教学对考试内容进行记忆,这种教学方式由于只是注重知识点的掌握而不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培养,因而显然是一种效率较低的教学模式。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情趣,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环境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再加上高中语文中如文言文等一些较为枯涩难懂的知识点较为集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就会严重影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另外,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教师把自己摆在一个学生较为难接近的位置,使学生和老师产生距离,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一般碍于老师的权威往往偏重于老师较为喜欢的答案和思考的方法,造成学生独立思考的缺失,严重制约了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因此,在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必须要随之进行改革,唯有改革和创新,才能使语文教学摆脱传统的束缚,走出传统的苑囿,走上活泼高效的健康发展之路。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首先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降低身段,将自己置于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尊重和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打造既宽松和谐又科学有序的创新形式的课堂,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综合提高。

二、怎样构建新型的课堂

1.对朗读进行培养,注重效率

高中因为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课业负担较重,学生可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相对来讲本来就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效率和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尽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语文进行学习和记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把相关的知识点和相关联的文章进行统一的整合,然后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得学生能够将课堂的朗读内容运用到日常的写作中去。比如在对《雷雨》这篇文章的学习和朗读的过程中,因为是话剧这种平时接触较少的语言表现形式,不仅简洁凝练.而且富于动作性,很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因此,在引导学生对这一方面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对文章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体味这种写作技巧的优势和语言表现形式,并且结合相关的作文训练让学生采用这种方法对相应类型的作文进行写作,做到学以致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更加深入,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不同的写作风格,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方式。

2.重视自身教学方式的改变

一堂课能否取得成功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修养,包括人格修养和学识修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得到学生的共鸣,自身的知识积淀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一位置,感受学生的想法和思想,而不是凌驾于学生的之上进行教学。就拿文言文教学来说,文言文属于高中语文中较难掌握的部分,而且在高考中文言文所占的比重很大,教师首先应该掌握大量的文言文知識,不仅仅只是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进行扩展,对文言文不仅要对考试要求的书本内容有所了解,还要了解一些相关的地理知识、历史知识、人文风情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教学中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文章进行理解。

例如,高中大家较为熟悉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介绍作者、写作背景,然后分析词的内容情感和写作技巧,随后就是要求学生背诵,学生这样的记忆往往是机械的,不牢固的,容易遗忘。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词的内容设置情景,并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PPT等形式,将词的内容和画面或情景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进行创作时的心境和感受,充分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较为活跃的气氛中理解和掌握诗词的景、事、情、理,而且内容与画面或情景结合,更能加深记忆,从而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掌握知识,培养情感,提升能力。

同时,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对个别学生特殊情况的考量。教师在教学中所提出的启发式问题,能够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使之将所受到的启发与已有的经验进行贯通,使问题得到科学妥善的解决。

3.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单调而且被动。在新的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就要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予以学生合作探究的空间,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课堂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氛围中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在进行《沁园春·雪》这一课文的教学时,让学生分小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对问题的重点和知识的进行引导,及时发现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可以采用情景与文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对真实事物的感受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而不是单单的只是依靠记忆对知识点进行掌握。如《故乡》一文中,可以发动学生联想自己的故乡是怎样的,联系自身的真实感受对课文进行理解,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记忆更加的深刻,更加贴近实际。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得枯燥的课堂变得鲜活起来,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2.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篇十二

散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加强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能够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想象力层面都比较丰富, 在科学教学手段下能够为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1.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的教学特征及现状

1.1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特征分析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有鲜明的特征, 主要体现在自主及个性化的解读特征, 形象性、动态性、角色换位等特征方面。其中在形象性特征方面主要是审美体验的核心, 在散文阅读中对文本情感的体验最简洁的审美刺激是源于直接的形象, 所以形象的输出是学生对文本的自觉审美体验。在动态性特征方面主要是散文阅读审美的层次性所致, 在反复的阅读下也能够有不同的理解[1]。另外, 在角色换位特征方面主要是对学生的要求, 在散文的阅读审美体验过程中要和作者有意识地进行角色换位, 这样在理解上就更深刻。

1.2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现状分析

从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现状看, 还有诸多层面存在问题有待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散文审美阅读的时间上不是很充分, 审美阅读教育和活动是紧密相连的, 只是依靠课堂时间远远不够, 由于受到高考的压力对于散文的阅读审美体验时间的控制就不能充分体现, 影响审美体验效果。

审美输出的概念化使得学生在审美内容上相对立, 审美的过程变量缺失造成审美的标准产生对立, 以及审美的驱动内在封闭造成审美秩序出现对立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的训练比较重视, 忽视学生的审美阅读能力的培养, 只注重讲解, 从而在文本的审美特征上没有充分重视, 这些方面造成学生的阅读审美体验效率高。

2.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优化策略

第一, 对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的优化策略实施要从多方面进行, 首先要对散文阅读审美教学体验的情境进行创设, 从而对学生的审美热情加以激发。审美热情是双方面的, 不仅是学生的审美热情, 而且涵盖老师的审美热情。审美热情需要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实现, 通过美的语言及情感的美等让学生对散文阅读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感受, 从而使学生对散文的审美阅读有最佳的感受。

第二, 要有效提高欣赏能力, 在审美鉴赏能力层面得到有效增强, 散文阅读审美欣赏是通过文字构建作品的内在灵魂[2]。散文中含有作者浓郁的情感及独特的见解等, 学生要学会欣赏, 从中找寻暗藏的思想情感, 这样在反复的阅读下就能够增强审美鉴赏能力。

第三, 要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切入, 结合散文的文体特征及内容的不同, 进行设定引导学生尽快投入课堂中的兴趣的切入点。并要将诵读作为中心感官调动, 散文这一真实展现自我的问题是有感而发的, 其并非是应用文, 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要采取美读的方式并带有赏析的目光把作者的情感通过读的方式进行体悟。在美读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对感官的调动, 这就包含视味嗅触听, 散文的个性化能够将作者的真实情况得以体现, 也是作者情绪比较多的文本体裁表达方式, 通过对多种感官的调动就能有效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表达。

第四, 对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在审美效果的强化上充分重视, 有效构建和提升审美人格。教育目的并不是创造某一物质产品, 而是结合社会的需求培养人才及教育人才,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也是如此, 通过对优秀的散文进行阅读欣赏就能够让学生在语文素质上得到提高, 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得以体会, 同时也是对建构和提升审美人格的重要实现途径[3]。这就需要充分重视散文阅读审美体验的教学中, 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加以实现, 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审美水平得以提升。

总而言之, 审美阅读体验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老师要对其充分重视, 在课堂上详细认真地讲述, 课下要认真地引导学生主动对优秀散文作品加以阅读, 经过长时间的阅读学习, 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得到有效提高。此次主要通过对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的特征及问题的简要分析, 提出重要的解决思路, 希望对实际教学发展起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摘要:处在当前的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 加强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审美体验教学, 对学生人文素质及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等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特征及现状进行分析, 并结合实际探究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策略, 希望对实际教学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郁琼雅.中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3 (07) .

[2]王金玉, 杨军, 陈岳纯, 曾强.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02) .

13.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篇十三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挖掘课文素材教学设计

龙泉一中 季益明

一、引言

朱熹曾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就要做“源头活水”的开掘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临新课改的大潮,必须真正理解课程改革,真正了解学生,真正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做一名课程资源的发现者和开发者。具有一双慧眼,合理开发和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需要。课程资源可分为三个层面:国家课程的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

很多教师都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会觉得素材匮乏,显得捉襟见肘。而实际上高中语文六册教材就蕴藏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这些“个个心中有”但又“人人笔下无”的写作资源,那么,我们就可能为学生提供一条开掘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是学生们最熟悉的,却又是最易遭忽视甚至是冷遇的书。

1、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断,让学生们知道我们手中的课文是可以用作素材写进作文的。

2、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并说说其中印象深刻的作家、作品或文学人物。

3、教学活动——学生挑战老师:学生给老师出若干话题,老师以一则选自课文的素材(如莫伯桑的《项链》)构思学生的话题。

4、教师出一个话题——“空间”,让学生选用已学的课文素材构思作文,然后说说其构思。

5、教师出15个左右的话题,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运用课本素材,快速构思,写一个片断。

三、教学过程

1、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怕写作吗?”

学生有的说“怕”,有的说“不怕”,也有的不以为意。教师:怕写作文,究竟怕什么呢?(生答,教师随机总结出发言要点)

教师:构思平淡、语言贫乏、素材平凡„„如同学们所说的,确实有很多的因素,造成了我们在写作时文思枯竭,言语乏味。因此,常听到有同学感叹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来解决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就是“素材的挖掘、运用(板书)”。

有人说从小到大写了那么多作文,写到最后都无话可说,无材可用。可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想想看,我们从小学开始,到现在,读了多少书,看了多少影视剧,听过多少故事,有过多少亲身经历,又滋生过多少关于人生的感慨,写作的材料会少吗?我觉得恰恰是太多了,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啊。材料太多,看得你眼花缭乱,竟不知如何取舍,如何运用了。所以我们很多同学可谓是:“捧着金碗去讨饭,躺在金山上哭穷”。

为了证明我并非言过其实,我们先来读一个高考满分作文片段(幻灯片):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事实上,这层层篱笆缀满荆棘,我们通过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俱毁。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石来过,我们布满伤痕,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 《风,可以穿越荆棘》(配轻音乐,请一个朗读较好的同学朗读)。

狄金森这个名字熟悉吗?高一上册课本里有她的诗《篱笆那边》。你们看,就是这么一则选自课本的不起眼的材料,也可以成为打造满分作文的零部件。古人说得好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说,“材不在奇,切题为妙,料不在多,精当就好(此句板书,加深学生印象和理解)”。纵然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依然要相信:“浅草‘也’能没马蹄”(用幻灯打出课题)

2、素材很多,如溺水三千,我们只取一瓢饮之,取的是人人熟悉却熟视无睹的高中语文课本这一个素材库。大家一起来说说高中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作家、作品令你印象特别深刻?

„„

(生答,教师随声附和,点头表示赞许或赞同)

我听同学们说起课本内容,都是如数家珍啊。原来课文素材,就是我们唾手可得的一瓢清泉。为了让大家对材料有一个直观而系统的印象,我归纳了一些典型材料,现在发放给大家,作个参考。

(发放材料之后,进行解说)

我把课文素材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学形象、名人名家、经典作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同学们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提供一个范例。如果平时同学们能有意识地把材料分门别类,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开发和思考,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

3、挑战擂主 课本,就是被我们踩在脚下的一座金矿。那么它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挑战擂主”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我是“擂主”,你们是挑战者。怎么挑战呢?很简单,我选用一则材料(如:莫伯桑的《项链》),大家给我出作文题目,看看我能否最大限度地将材料运用到话题中去。

生a: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教师:我常在幻想,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么,世间的误会、悲剧便会是幸福的乐章。玛蒂尔德,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却一直被人们所讥讽。我希望移植她的所有记忆,包括那些少女美好的梦想,包括那场衣香鬓影风光独占的舞会,包括失落了项链之后那种惊惶无助不知所措,包括那十年含辛茹苦的岁月,包括青春逝去无力挽回的徒然。我愿意把自己化作她,感受着她的感受,快乐着她的快乐,悲伤着她的悲伤,这样我才能对这么一个女人,作出正确的评价。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么世界上会少了多少由于偏见而产生的偏颇的认识,人与人之间,又会少了多少由误会而产生的悲剧?记忆移植,毕竟渺茫,而以宽容之心待人处事,却是一个真切的命题。无论是对文学形象还是身边的人,如果可以推己及人,设身处地,那么你清澈的双眼,就不会被偏见的阴云所遮蔽。

生b: 忘与不忘

教师: 有些事,刻意去记住,却是云淡风轻;有些事,刻意去忘记,却是刻骨铭心。在忘与不忘之间,如何寻得一个平衡点,是一种智慧。当平庸的生活,毁了美丽动人的玛蒂尔德对人生美好的想象的时候,她本该选择忘记少女时期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她固执地抱住海市蜃楼不放,为此,付出了十年宝贵的代价。当她得知为之牺牲了十年青春的项链竟是假货的时候,故事戛然而止,留给我们广泛的思考空间:玛蒂尔德是选择对过往的一切一笑而过,忘怀得失,以从容的心态享受之后的生命,还是为了自己的青春痛哭,为十年的辛苦而怨恨命运的无情捉弄,以至于接连错过自己幸福的班车呢?假如换作你,你会作出何种选择?!

生c:一枝一叶一世界

教师:英国诗人布莱克在《天真的预示》里这样写到: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一串项链,融入了玛蒂尔德十年的悲欢。或许,她愿意把黯淡的青春化作瞬间的灿烂,将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

好,挑战暂告一个段落,因为课堂的主角永远是在座的同学。我并不是一个出色的采矿者,我相信你们思维都远远比我活跃。我也希望,这次挑战,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来而不往非礼也”,接下来,换我来挑战你们,让你们来小试牛刀。

4、牛刀小试

(幻灯片:空间)

这是话题作文“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适用范围很广。有相对形象的空间,如宇宙空间、生存空间、自然空间、地域空间、住房空间等;也有相对抽象的空间,如发展空间、学习空间、自由空间、思考空间、想象空间、心灵空间、感情空间等。

面对这个话题,你能联想到哪些课文材料?接下来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思考一下(可以相互讨论)。两分钟之后我请同学们发言,请积极开动脑筋,这是你表现智慧的最佳时机。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根据学生选材情况,归结出几种运用材料方式,板书:一材深挖,多材一用,演绎新编。适时举例说明,配乐朗读片断,加深学生对这几种方法的理解。例子①“一材深挖”示例: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空间里,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空间。陶渊明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终于明了“少无适俗韵”,弃绝尘世,躬耕自省,“守拙归园田”,在那里,他悠然自得。谁说他的世界狭窄?在南山下,菊丛边,他为自己建立了一个自由畅驰的天地。心灵,如明月清泉,澄澈明净,天地则无限宽广。②“多材一用”示例:在实用主义盛行,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生而为人,守护自己心灵的空间尤显重要。伯夷守节,隐身采薇,饿死首阳山;屈原怀沙,行吟泽畔,投身汨罗江,是为节操;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便暂听吴侬软语,戏作“晓风残月”,自是“白衣卿相”,是为真我;苏轼因才高名盛而招致祸端,历经狂风暴雨,仍从容吟唱“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为豁达;李白高超出世,却仕途艰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仍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是为坚守。世界喧嚣嘈杂,心灵更要虚空。把最后一点空间,留给真善美。③“演绎新编”示例:坐在轮椅上,我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徘徊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望着家中的一切,觉得自己是如此的寂寞。我想出去走走,去寻找自己的快乐与自由。我很少与人交流,可我的内心却有着千言万语想倾诉,而内心的封闭使我和母亲之间产生了一堵厚厚的墙。我走出了自家的院子,来到了地坛。草丛凄迷,一簇簇的花朵,三三两两自由飞翔的蝴蝶,他们都是我的朋友。从此,我似乎觉得自己找到了真心的朋友,虽然这里很凄凉,很安静,可我找到了我的“自由”。――《寻找》(演绎史铁生《我与地坛》)

5、大显身手

看来,我们的课本,确实是一座宝藏,是一座含金量很高的金矿。而话题则如满天的繁星,仅同学们平时写过的作文话题,就相当多。还记得你们写过哪些话题吗?(生答,教师注意挑选幻灯片上没有的话题板书。)我也替大家挑选了一些话题(打出幻灯片,念作文题目)。话题可谓琳琅满目,变幻无穷,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课文素材,以不变应万变,将有限化无限。

幻灯片(阳光 远方 阅读

人文素养与发展(浙)方向

岸边

一枝,一叶,一世界(浙05)网

细节之美

短暂与永恒

成功与诱惑)和黑板上(色彩 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山的沉稳

水的灵动

寻找)话题众多,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话题,运用课文素材,写一个片段。时间为十五分钟。

(作品投影展示。师评、生评结合,一材多用方法举隅。)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由此看来,我们的课本,不仅是一瓢清泉,一座金山,更是一把利刃,是倚天剑屠龙刀,握着它,就增添了无穷威力。在武艺高强的人手里,更是可以冲开话题作文的团团迷雾,种种束缚,游刃有余。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写作高手。我们的口号是——大家一起来——“把有限的素材运用到无限的话题中去!”

四、教后反思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学生又感觉到写作文的困难比较多。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材可用,这是学生在写作文时遇到的一个显著问题。教师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呢?学生们需要一眼“清泉”,那么,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去挖掘“源头活水”,教学生最大限度的去开发和利用已学的知识。作文的素材是无比丰富的,也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大到地球、宇宙的运动变化,小到一花一木,甚至一只虫子、一粒尘土,都可以写入作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我们的学生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发现作文素材的眼睛。实际上,除了课本的素材之外,还有影视、文学作品,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历史名人等,教师可以有系统的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写作文时不再陷入“巧妇难于无米之炊”的困境。

附录:

课本素材举例

一、文学形象:

项 羽 林 冲 诸葛亮 邹 忌 窦 娥 林黛玉 祥林嫂 翠 翠 陈奂生 葛朗台 别里科夫 玛蒂尔德 罗密欧与朱丽叶(联系人物的性格特点、所处环境、人生遭遇„„)

二、名人名家:

屈 原 陶渊明 曹 操 李 白 杜甫 王 维 李商隐 陆游 苏 轼 秦 观 李 煜 李清照 辛弃疾 柳永

徐志摩 史铁生 曹雪芹 普希金 罗曼·罗兰(联系作家的生活经历、精神世界、相关作品„„)

三、作品:

《边城》(湘西风情与人情,真爱诠释,性格、环境与命运)《祝福》(鲁镇的风土人情)《荷花淀》(女性的成长、觉醒)

《诗经》(诗句的引用、化用、演绎)《我与地坛》(儿子与母亲,困境之中人的自我塑造,我寂寞我美丽,精神家园„„)《装在套子里的人》(规则、真我,孰轻孰重?„„)

《雷雨》(人性的冲突,畸恋的悲剧„„)

上一篇:卫生与健康大会主持词下一篇:车库出租合同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