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自传读书报告(10篇)
1.毛泽东自传读书报告 篇一
《毛泽东传》读书报告
班级:经贸133
学号:1305020340
姓名:张玉铭
从小就围绕耳边的就是各种对于毛泽东的颂扬声,从电视上,课本上,知道了许多关于毛泽东在他的时代那些激荡人心的传说。慢慢地长大了,自己心里对于毛泽东的概念也越来越丰满,作为一个将全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的伟人,他是毫无争议最伟大的领袖,同时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军人的铁血,哲人的深邃,无一不彰显着毛泽东无与比拟的巨大魅力。
借由本次读书报告的机会,我从三本备选书籍中选择了《毛泽东传》,为的是具体深入的了解一下毛泽东伟大的一生。毛泽东生于湖南韶山的一个小山村里,而且是一个作为封建社会一部分的家庭里。让我特别感动的不是后来毛泽东在战争中的抗争,而恰恰就是他与父亲,也即是与封建思想代表的努力抗争。作为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小孩,他在对于自己的追求和父亲的阻挠时没有半分犹豫,毅然决然地为了自己的追求不懈努力,不断反抗。毛泽东能逐步成长为一个伟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鲜明的个性和他独有的个人魅力。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表现出了他的叛逆,与父亲抗争,坚持自己的想法,并获得成功,以致使叛逆成为一种习惯。当然,此时的叛逆已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出乡关后的毛泽东不久就进入了长沙第一师范,在那里接受着新思潮的洗礼,了解了来自各地的最新政治动态,这对刚离开消息闭塞的韶山的毛泽东来说,对其一生都应该有这不可小觑的影响吧!在长沙第一师范这个人才济济的学校里,本就倔强叛逆的毛泽东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里的五年半时间他自己的思想雏形开始形成,而这一切都为日后他的革命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时代的他锋芒毕露,秉承他的豪言壮志“自信人生二百年”。在第一师范的几年生活里,他始终是一名学生组织者,俨然一位青涩却出色的活动家。他敢于对错的东西说不,博学多识,成为学校里当时先进,更准确的说是激进分子的偶像,而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像他一样使他人都心服口服,稳重、果断的他具备着少有的影响力和领导力。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我们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很多道理也都基本懂了,无论做什么事,须知知易行难。伟人跟普通人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始终如一的去努力,而大多数人是做不到这点的。行动,远比空想来的实在。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有了好的想法,不去做,结果等于零,空想最终只是浪费时间的无用功;而只会做不会想,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不动脑筋只会傻乎乎出笨力气的人,是不会成功的;有了好的想法,去做了,因为遇到困难而退缩了,结果跟只想不做也差不多,我们应该想办法去解决它,困难就像纸老虎,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泽东的求知欲更不能翁小觑,这也是他独特个性的一部分。他把大多数的时间交给了图书阅览室,把大多数的钱也用在了买书上。书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的读后感,或赞同,或批判。在闹市上读书,纯粹的磨练自己的注意力。对报纸
上的所有地名人名都细细考究。
转眼到1921年,毛泽东和当时的57名共产党员参加了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就此诞生,毛泽东也就此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当然毛泽东的革命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他领导的秋收起义以失败告终,不过这次挫折并没有使一向倔强的毛泽东气馁。他独上井冈山,骨子里的尚武使他坚信没有军事力量是行不通的,而这也使他带领出了当时共产党最厉害的一支武装,并最终完成了史诗般的万里长征,长征的胜利是非常悲壮的,亦是非常激动人心的,而领导了长征的毛更是又一次展现了他不屈的一面,毛泽东那坚强的意志,不屈的抗争,顽强的拼搏,都将是我学习的方向,就算未来的道路布满荆棘,我相信自己也能战胜困难,就如悲壮的长征一般。
毛泽东的坚定,顽强也给他带了后来一系列的成功——抗日战争的雪耻,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还有抗美援朝的正确决策,一切的成功都预示着这是位“天之骄子”,不过人无完人,书中也很客观的评价了毛泽东晚年犯得一些错误,诸如大跃进,十年文革这些曾今让新中国政权动摇的错误,作者都没有回避,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
而十年文革时期,毛泽东所造成的对中国发展有所损害的影响,我认为是一个非常让人痛心的瑕疵。尽管在与同学对于毛泽东的争论中,同学论述的是毛泽东当时的作为是形势所迫,他所做的决定是我们的眼光所不能触及的远。但我认为,毛泽东也是会犯错的,特别是当人到了晚年,思想上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而全国人民对于毛泽东的信仰是如此的狂热,在当时的环境下,也许毛泽东本意并非如此,但既然结果与毛泽东有关,那么说是毛泽东的错也无可厚非。
在《毛泽东传》中,我看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不平凡的一生,从带着远大抱负走出韶山的少年到“激扬文字,挥斥方遒”的青年,从带领红军走过万里长征到抗战一雪国耻,从解放战争解放全中国到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霸权,从大跃进到十年文革„„一个全面而生动的毛主席形象就这样展现在我的面前,他精彩的一生注定会让我们后人铭记,为世人所传诵!
2.读《毛泽东自传》有感 篇二
如果要说到某一个人,他解放了一个非常大的国家,当时有五亿多人,这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至于你问我对他有什么印象,我说他既是一个伟人,又是一个普通人。
他的分析(指三个世界划分的论断)是正确的。发达国家自然不同于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我们如此珍视你们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珍视毛主席、他的亲密战友周恩来和其他的同事给予我们的帮助,因为中国也是个发展中国家,并且依然是,但却给了我们那么多帮助。因为中国的领导毛泽东知道我国需要帮助,在我们困难的时刻,给予我们极大的援助,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极大的财富,他们什么也没有,他们把所拥有的奉献出来与我们分享。
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他使历史显得渺小。他的强有力的影响在全世界亿万男女的心中留下了印记。毛泽东是革命的儿子,是革命的精髓,确实是革命的旋律和传奇,是震动世界的出色的新秩序的最高缔造者。
毛泽东没有死,他永垂不朽。他的思想将继续指导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命运,一直到太阳永远不再升起。如果仅仅是从中国的范围来衡量他的划时代的功绩,那将有损于对这位非凡人物的纪念。当然,他为中国及其八亿人民做了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毛泽东也是一位崇高的世界领袖。他对当代局势发展的贡献是没有人可以比拟的。
今天,全世界都哀悼毛泽东的逝世,但是到明天黎明,都将起来歌唱颂扬他不朽的赞歌。我的思想和感情,像我的同胞一样,极为悲恸沉痛。这位人物的谦虚和幽默,他的光荣和伟大,他的英勇和胜利,将永垂青史。毛泽东的名字将永远是穷人和被压迫者的伟大而正义的事业的同义语,是人类反对压迫和剥削的斗争的光辉象征,是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胜利的标志——“是幻觉还是梦境?日出雾散,是梦还是醒?”我们巴基斯坦将永远怀着敬意纪念不朽的毛泽东。
现代社会变化很快,很多国家元首都被人忘记了,只有少数人仍被人所知。例如法国的戴高乐将军,法国人却知道他,敬重他、那么在中国,毛泽东也是一样。另外,现代社会的国家领导人并不体现一种哲学思想。他们只是解决一些问题,诸如经济、社会、军事等等。法国人却认为毛泽东体现了一种哲学思想,并且努力地把它付诸行动。这正是我们对政治的认识。我们在1789年进行的大革命,正是为了一种哲学思想。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毛泽东思想也正是使中国走向一种哲学,即给予中国人民最大的权力和最高的地位。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
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产值占6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72%,农业则仅占28%了。
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
在毛泽东身后的时代里,对毛泽东时代的历史记录的污点吹毛求疵,而缄口号不提当时的成就已然成为一种风尚——深恐提及后者便会被视为对前者的辩护。然而,对一个基本事实的承认,即毛泽东时代在促进中国现代工业改造——而且是在极为不利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做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不就等于是为历史作非分的辩护。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将找不到要改革的对象。
毛泽东思想并不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因素的首要作用的前提下,毛泽东思想的确具有重视精神、意识、觉悟作用的特点。例如1936年毛泽东在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时就说过:“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不仅仅如此,还决定于作战双方主观指导的能力”。他又说过,“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就不可能产生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思想理论条件,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第一,1915年9月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给封建专制主义、封建的伦理道德和迷信以前所未有的打击,对启发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激起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探索民族解放新途径的热情,从而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之后,引起中国思想界发生巨变。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由从西方资产阶级文明中寻找出路转而向俄国学习,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俄国革命经验来重新考虑中国问题。他们学习、宣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斗争,扩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阵地,使之成为中国进步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的先进分子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考察、思考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并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前提。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只能来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伟大实践。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道路和揭示中国革命和建设特殊规律的伟大实践活动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毛泽东思想就是对这些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而产生并形成其科学体系的。离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毛泽东思想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就不可能产生、形成和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
史地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另一位美国学者迈斯纳则说,几乎像毛泽东本人支配着他那个时代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一样,毛泽东的幽灵也还支配着新时代的政治意识。他还认为,毛泽东时代是中国现代工业革命的时期,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的工业革命,80年代的中国经济改革就无从说起。英国前首相卡拉汉也认为,中国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就是对毛泽东无以伦比的纪念。早在七十多年前,中国人所熟知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就说过,毛泽东是一位盖世英才,他一定会改变这个世界。前苏联汉学家费德林也写道:也许我们还要经历更多的坎坷才能真正理解毛泽东。毛泽东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获得了西方乃至于世界的尊敬。2006年是毛泽东逝世30周年暨诞辰103周年。这一年,在毛忌日的9月和生日的12月,西方许多国家的主要电视台连续播放了大型系列纪录片《Mao:A Life》。该片主要取材于英国广播公司前驻东亚记者菲力普·肖特撰写的同名毛泽东传。该片指出,对毛这样极其伟大的人物一生中的种种政治举措,决不能简单地下对或错的结论。毛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中华民族在他之后变得更加强大的事实,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美国军事作家约本·海默评论毛泽东时说,是谁能够把一个如此贫穷的国家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崛起于世界强国的行列是毛泽东。他领导了他的人民,在贫困、饥饿和外部的压力下,取得了远远超越华盛顿的伟大成就;他让一个贫弱的中国从此站立起来,不怕苏联,更加不惧怕我们。我的国家美国,请你永远记住这位伟人:毛泽东。
3.毛泽东自传读后感 篇三
初听《毛泽东自传》时,我觉得很诧异:既然是自传,那作者应该是毛泽东本人呀,不应该是斯诺。而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后,这个问题就自然知晓了:原来该书的内容是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10月在陕北保安笔录而成,为了增强正确性和趣味性才使用第一人称“我”,从而保持了原来自传的形式。书中的内容是毛泽东口述并亲自修改的生平事迹的忠实记录,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文献,也是唯一以自传形式出版的中共领袖传记,可谓“中国第一自传”。
本书以事说人,更以事说史,在给予读者一个更真实的中共伟大领导人的形象的同时,还历史一个更加真实贴切的面貌。此外书中还附录了《毛泽东自传》写作翻译出版的前前后后,从版本学角度对早期毛泽东传记进行系统研究,可谓集百家之所长,为中共党史文献研究添上了一笔亮丽的风景线。
本书介绍了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和思想的转变过程。毛泽东诞生于湖南湘潭县的韶山冲,幼年见证父辈从负债累累到岁末有余粮,从贫农到富农的创业史。我想这段经历在以后的日子对他起着无形的作用。而他在那时就显现了“叛逆”的性格,不顾教师的酷戒,读完先生所深恶的《岳飞传》、《水浒传》、《三国》、《西游记》等书籍。那时他喜爱读传奇小说,却以异于常人的眼光难以发现了一个不争的的事实:书中的英雄和主角都是武士、官吏和学者,从未出现过一个农民英雄。这让我们不禁感叹少年的毛泽东就开始用与众不同的思维和独到的眼光发现了这个重要的规律。同时由此还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思想在他的少年时代就开始播种、萌芽。
而当他在长沙读中学时,报纸为毛泽东开创了一番新的天地,让他了解最新的时事,接触更多的社会思想。而正是这些革命报纸让社会主义进入毛泽东的世界——至此埋下革命指导思想的种子,同时也让他了解到更多的现实。而在湖南省省立图书馆的自修的这段经历更是给予了他莫大的帮助,渐渐地他的思想变成了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混合体,这是他的思想的一大成长历程。当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等共产主义书籍之后,他就开始坚信马克思主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书籍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它给我们提供了了解世界、追求真理和完善自我的平台。我们要弘扬革命先辈刻苦读书,报效祖国的精神。
赴沪参加中共一大正式揭开了毛泽东红史的第一页,他在革命中所倡导的独立学说,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摈弃苏联模式,主张走“农村为革命根据地、武装包围城市”的路线,同时把农民作为夺取政权的主力,使得那些所谓的“真正马克思主义者“惊讶不已。当革命遭遇重大挫折时,方显出毛泽东那睿智的眼光和思想;他的那套“游击战”堪称人类战争历史上的奇葩,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奇迹。中国解放军和中国人民以英勇忠诚和超人的忍耐力克服了了重重阻力,战胜了一切艰难困苦。历史是曲折的,中国革命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而历史也证明了毛泽东的主张是正确的、科学的。
读完毛泽东传,给我留下最深刻印像的就是毛泽东那种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团队精神以及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些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精神吧!
在当今这个物质主义横流的时代,绝大部分的人想着如何挣更多的钱,能够让自己过上富裕的生活。于是出现了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偷窃、抢劫、贪污;让人想不到的更有部分商人拿着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赚黑心钱。如今物价飞
涨,价格之高让人咋舌,这是为什么?是一些势利之人为了牟取暴利所致,他们大量囤积农产品,再抬高价格销售,的确他们是发大财了,可他们是否想过这给老百姓带来的是什么——是灾难啊。一如房价,居高不下,让普通老百姓对之望而却步。而贪污受贿案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民的血汗钱在送走一群撑饱的恶狼后又迎来一批饿狼。真不知道人民是该高兴还是该悲伤呢?事实是一些大官们不顾自己的安危争先恐后地要成为一个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其“牺牲精神”值得嘉奖。然而我不明白为什么国家喊了这么多年 “廉政”口号,同时严厉地惩治了一批贪污受贿的人,却还有人勇敢地以身试法?是国家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还是人的贪欲在作祟?我的答案是这两方面都逃脱不了干系并且有一定的联系:如果一个国家的监督机制毫无震慑力和执行力,形同虚设;如果下级官员(或职员)对上级领导一昧地逢迎,对其违法的行为臵之不理甚至与他狼狈为奸,那么后果可想而知。此外人的本性是贪婪的,一旦理智被欲望侵占,尊严被权力征服,那么任何监督机制都会被忽视。如果他们想的是国家的和谐与人民生活的提高,那么他们会致力于做好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此请大家莫忘“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因为历史和现实都生动形象地为我们阐述了这一道理。
此外,我们在他的口述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后来他使用的是“我们”、“红军”等字眼,表明这所取得的一切是属于集体的,而不单单是他个人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团队合作是必须要学会的,因为可以说它是我们立足当今社会的一大基本技能。在这个分工合作日趋明显的社会,我们要懂得合理使用各种相关资源,与他人一起努力完成作品。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革命的胜利充分的验证了这个道理。大家仔细想想为什么日本在武器装备远远比我们精良的情况下还是被我们驱逐出神州大地,我想答案是非常明显的:这就是中国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灵活地运用各种战术,使日本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
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途中肯定充满着坎坷与挫择。逃避退缩不是我们的选择,勇敢地正视并战胜它们才是智者的行为。因为永远会有困难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是一堂不会停止的课,我们总是在实践中成长。只有经历过暴风雨,我们的心理才会更加成熟,能力上才能得到提升,知识才能得到实践。同时仅仅只有接受困难的观念还是永远不够的,毛泽东曾说孩子们,你们要随时做好准备。随时做好准备,不是你想着我要准备我要准备你就能真正的解决问题的。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遇到困难时,选择的是迎难而上,是与困难斗争到底。例如他的农民主张曾被党内其他同志怀疑,但他并没有放弃,一如既往地深信中国的革命需要农民的力量,最终他胜利了,带领着中国人民取得伟大的胜利。现在我们所要做的不仅是掌握足够的知识,还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因为我们不仅要具备解决问题的实力,还要有能够打持久战的水平,以防在与困难斗争的过程中被压力压垮。
历史悠悠,我们灿烂的华夏文化有着太多的自豪:尧舜的传说、孔孟之道、大唐盛世……“时势造就英雄,英雄成就时势。”是的,在那个二十世纪,战火的硝烟弥漫着中国这片土地上,隆隆的枪炮声充斥着国民的耳膜。一代伟人毛泽东凭借其特殊的阅历和自身的英勇忠诚带领中国人民扭转局势,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和所有的凡人一样,他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到那个高度的;非凡的是他所走的是那么一条充盈艰辛坎坷的道路,其中浓缩了中
国国内在那个年代的动向。而毛泽东不仅仅是一代伟大的军事学家,战略家,还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他用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和气度,用那”十六字诀”和其他独特的军事战略和战术,为这个曾经是地球上最富裕的民族摘去“东亚病夫”的帽子,将她归于本位。这样的丰功伟绩,使毛泽东在中国的历史了留下了绚烂的一笔,同时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无限的底蕴和美丽的风景。
4.巴金自传读书笔记 篇四
有人说这是一本悲观的小说,我自己也称它为“绝望的书”
从本质上看,巴金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始终生存于崇尚理想、追求光明、坚信未来必胜于现在的精神空间里。早在“五四”前后,少年巴金就寻找和确立了自己的“信仰”,并在心灵的祭坛上立下了为理想奋斗终身的誓言。后来随着时光的消逝,巴金所追求,巴金赖以奋斗不息的心灵支柱逐渐从原来具体的信仰转化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心灵的灯”,转化为抽象的理想、光明与正义。甚至到了晚年,他也还满怀信心地说:“任何时候在我的面前或远或近,或明或暗,总有一道亮光。不管它是一团火,一盏灯,只要我一心向前,它会永远给我指路”(《“寻找理想”》)。
正由于始终有着这“心灵的灯”,有执着的理想追求,巴金对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前景又一直是乐观的,他不仅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巴金总是坚信,“春天是不会灭亡的”,“生活里是充满着春天的。秋天里的春天,冬天里的春天,而且有很多很多的春天”(《〈秋天里的春天〉译者序》)。他“从来不曾怀疑过:旧的要灭亡,新的要壮大;旧社会要完蛋,新社会要到来;光明要把黑暗驱逐干净”(《〈巴金选集〉后记》)。
与这种理想的光环和必胜的信念相映照,巴金的人格精神中还时刻闪现着一种以奋斗为生命,以痛苦为力量,以献身为幸福的英雄主义气概。在确立信仰时,他就立下了“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的座右铭(《家庭的环境》),后来他大多把那些意志坚强、奋斗不息的战士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他歌颂那些为主义而死、为理想献身,为奋斗牺牲的革命党人、民粹派英雄和志愿军战士;他推崇克鲁泡特金、罗曼·罗兰那种以痛苦为力量,在痛苦中净化心灵、寻得欢乐的人生态度。直至耄耋之年,巴金还表示“不敢躺倒,不敢沉默”,仍然要“奋斗到底”的决心(1991年10月15日《致冰心》)。
然而巴金又决非个人英雄主义者,他所追求的是人类平等、自由、互助的共同理想,而不是一己私利,他的人格精神中始终包含着自觉的群体意识。巴金认为,应该“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群体的命运上,将个人的希望寄托在群体的繁荣中”。“人对他的同胞必须真诚,必须互助;离开了合作与互助人便不能够生存”(《怎样做人及其它》)。他常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与接受;人只有在众人的幸福中才能求得个体的幸福。
总之,理想主义、乐观主义、英雄主义以及群体主义是巴金人格精神中的四块基石,它们代表着巴金最根本的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人们从巴金身上所看见的.无私奉献、善良正直、真诚热情等诸多美好品格正是这些人格精髓的具体显现。这一切融入文学创作,也就使巴金的作品显示出一种迥异于其他作家作品的文学品位。
远大的理想、必胜的信念与奋斗的精神,使巴金的创作带上了鲜明的崇高品格,他总是在作品中叙说信仰的力量,呼唤春天,讴歌理想、赞美未来,他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也总是太阳、星光、明灯、圣火等充满光与热,能给人带来信心与力量的意象。在巴金笔下,英雄们的思想境界是最高尚的,美好爱情是高洁的;他时时在传递着一种美好的信息,不合理的制度和罪恶的势力终将退出历史的舞台。他的作品能给与读者一种精神的鼓舞、奋斗的力量,伴随读者去摧毁旧的世界,催化新的萌生。许多读者正是读了巴金的作品而选择抗争、选择奋斗,从而开始不息的追求。
有着远大理想和必胜信念的巴金是幸福的。他向旧势力大胆地喊出“我控诉”,执笔宣布一个垂死制度的死刑,不停地对敌人实施攻击,也可以毫不犹疑地说“春天是我们的”。但是,理想与现实总归是有距离的,在通往理想社会的进程中,到处是崎岖的布满荆棘的山路,时时有先驱者倒下的身影。因此,一旦巴金更为深入地观照和描摹现实,有时也会陷入矛盾与痛苦之中。他笔下的英雄为信仰而献身,但这种献身有时却难免成为无谓的牺牲;也很早就宣判过封建专制制度的死刑,但封建专制的阴魂却迟迟不肯退出历史舞台;他预告说将会有很多很多的春天,但自己又常常觉得并非真正看到春天的花朵。幸运的巴金只能时时感到心灵的悲痛,只能进行着永无止境的奋斗,他的作品也由此而显示出一种执着,几分悲壮。
文学并不是巴金最初的人生选择,但文学上偶然的成功并没使他忘记自己的社会使命;巴金最终选择文学也非为着个人功名或一己私利,群体的精神使他更加坚信文学的目的是为着全人类。他从不把文学当作沽名钓誉的工具,而是把创作当成服务人类报效祖国的工作。面对祖国与人民,面对同样关注着人类前途与命运的读者,巴金不必要隐瞒自己的内心,也没理由不献出他的全部真诚与热情。他从不忸怩作态故作高深,也反对炫耀新奇玩弄读者。读他的作品,人们都可感受到一个真诚自我的存在,小说中的“我”与人物交心,散文中的“我”同读者对话。在七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巴金有过幼稚,有过偏激,也有过轻信,这一切在他作品中留下的印记,正好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他创作时的坦然与真诚。或许可以说巴金的创作有过许多的成功,也有过某些闪失,但这种闪失并无损于他坦诚的本色,因为他只不过把一个真实的自我,把自己全部的爱奉献到读者面前,奉献给人类的明天。
5.《海伦凯勒自传》读书笔记 篇五
其实,海伦·凯勒的成功,离不开安妮·莎利文老师的尊尊教导,是她的无私奉献,把海伦·凯勒引入正轨,是她用自己的爱心教会了海伦。凯勒许多知识。
可你们知道吗?安妮·莎利文自己也是一个盲人,而且也是贫困家庭出身,以前还是脾气暴躁的女孩,曾被家人两度抛弃,最后到了一个收容所里,还要日夜照顾自己身患肿瘤的弟弟杰米。但是,她在这个收容所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友爱、关爱……
她的求学欲就是在这里萌发的:有一次,她在大厅里溜达,忽然看到桌子上放着两捆被老鼠咬过的书,便拿回去和弟弟一起看。看到一半,她便有了求学的欲望。从此她便开始了她的学习生涯……
6.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 篇六
富兰克林,少年时家庭并不富裕,对于他此时的环境,只是归功于运气和上帝的庇护,还有那小小的名气,老年时他希望自己的儿孙能了解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富兰克林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小镇,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家族,对于很早信教的他们,接受此时的新教令他们坚决反对,但在那种一句话都能害死人的情况下,他们只得表面上屈服了。他们悄悄地将圣经放在小巧的机关下,为了能时常读诵,还必须有一个小孩在门口放风,当教会的传令官来了,把机关一放,人人一副严肃,恭谨的模样。这一段小插曲,让我明白对于一些信教的人,通常我们应该从他们的信仰入手,旧世纪的人们让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对教的疯狂,更何况我们这些新世纪的人呢?
7.《稻盛和夫自传》读书笔记 篇七
稻盛先生出身于贫困家庭,从小就帮助父母拓展自己的生意,在实际的历练中为今后创业打下了非常好的市场营销基础。大学毕业后开始为艰难的生存找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工作,却因为市场环境恶化与企业内部经营混乱而濒临破产,一开始的稻盛先生也是牢骚满腹,抱怨命运,可是没多久他就醒悟了,决定变被动抱怨为主动改变,全力以赴的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状况,研发新的产品,可是好景不长,自己的理念与企业内部的高管不同,在经历艰难的抉择后,稻盛先生凭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自己创办了企业,从而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雄图伟业!然而创业是条不归路,一旦选择那就是终身与无穷无尽的问题和困难相伴,期间凭借着稻盛先生的善良、忠厚、使命感、价值观,激发点燃所有员工的工作激情,全力以赴的攻克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技术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数不尽的商业奇迹。有生之年白手起家,创造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稻盛先生是这个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把哲学思想与企业经营完美融合的企业家、思想家!
在先生功成名就之后,不断实践自己的理想,设立国家奖项京都奖,鼓励那些潜心研究核心技术、尖端科技的科学家、艺术家为社会、为人类造福。不断的通过并购、收购的方式去不帮助那些那些对社会有价值却濒临破产的企业,成立盛和塾,把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哲学不断传输给年轻的企业家,帮助他们去提升和成长,为社会不断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拥有巨大财富的稻盛先生一直秉承着与马云一样的财富观,这些钱,不是我个人的,而是社会的,社会赋予我使用这笔巨大财产的权利,我必须把他用于社会和人类美好生活的创造!
稻盛先生一生信仰佛教,喜好钻研哲学,秉承利他之心,鞠躬尽瘁为他人服务!如今稻盛先生84岁,回顾他的一生充满了跌宕起伏、励志成功,帮助那么多的人、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成就那么大的事业,内心该是多么幸福和美好!看稻盛先生的面相是那么的亲切、和蔼和安详,这都是起内在的信仰和使命感使然!
纵观历史风云人物,无不是经历各种困苦、挫折、打击,然而他们往往拥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和顽强斗志,化不利为优势,不断摔打不断强大,最终成就非凡人生!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经历的种种困难与挑战,成绩与结果又算得了什么呢?逆境勿沉沦,顺境勿自傲!全力以赴创造属于自己生命的辉煌与伟大!而且未来做的事情一定秉承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那是道,那是人生幸福的宇宙终极法则,万古不变!“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明代思想家吕新吾。
8.《稻盛和夫自传》读书笔记 篇八
再说《稻盛和夫自传》这本书,我读的时候就会明显感觉到“翻译”的味道,会有一些别扭的感觉。《稻盛和夫自传》这本书的中文译者叫杨超,书上介绍他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日语专业,现为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从仅有的这点儿信息来看,起码说明杨先生还不是一位“翻译大家”。
结合我最近读的《DevOps最佳实践》一书,谈谈我对图书翻译的看法。因为我除了中文之外只懂一些英文,所以就拿翻译英文书为例。我觉得《DevOps最佳实践》这本书的中文翻译就比较失败(质量不高),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翻译者太多(68位译者,7位审校者)。我们可以想象,这么多翻译者,“保持一致”会有多难。再看我比较喜欢的《SRE—Google运维解密》一书,我觉得翻译的就很好。
这是因为译者孙宇聪本身就有8年Google SRE的工作经验,非常熟悉Google的运维环境,而且书中的那些文章都是他的同事写的,翻译起来当然得心应手。还有《持续交付》一书,其作者是时任ToughtWorks公司的首席咨询顾问Jez Humble,而翻译者乔梁也曾就职于ToughtWorks公司,而且长期专注于“持续交付”方面的研究。所以,《持续交付》这本书翻译的也很不错。
归纳一下,我觉得要把一本英文书翻译的比较好,翻译者需要具备以下基本能力:
1、具有比较好的中文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2、具有比较好的英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3、对要翻译图书中涉及的学科(内容)需要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4、需要有比较充足的时间,不能太仓促;
5、最好是一个人翻译。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9.卓别林自传读书笔记 篇九
卓别林的一生就像他的电影一样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他塑造的那位流浪汉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穿着一条鼓囊囊的肥裤子和一双超大的皮鞋,头戴一顶比他头还小的圆礼帽,嘴上长着两撇小小的翘胡子,手里拿着一根短手杖,走路象鸭子一样左摇右晃,这个可爱的小丑形象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可谁又知道这位天真乐观的卓别林早年生活的非常悲苦。卓别林生于英国,很小的时候父母分居,7岁时他被送进孤儿院,受尽了欺凌,后来他离开孤儿院,完全成为一个流浪儿,他当过报童、乞丐、佣人、扫地工。
十多年后,卓别林随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看中,从此开始了电影生涯。他一生共拍了八十多部喜剧片,其中代表作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x者》等,并得到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10.从文自传读书笔记 篇十
”我到这街上来来去去,看这些人如何生活,如何快乐又如何忧愁,我也就仿佛得到了一点生活意义。“人生不尽是乏味的,即便是穿梭在人山人海之中,但我们依然可以经历一场又一场唯美的邂逅。那些之于我们新奇的人和事,那些之于世间日月星辰中的点点滴滴,借着淡淡的墨香从薄纸上渐渐晕开,那般亲切真实。沈从文用自己最朴素的笔调,勾勒出了自己记忆中的城:不知哪里来的胆子去逃学了;生病无可奈何必须待在家里躺在病榻上;稍稍有些年纪从军,在一路上却明白了什么叫沧桑……在他捧着一本小书在读的时候,无意中脑子里又翻开了另一本大书——那些可爱的大自然所给予了他和别人不一样的体会。他亲身走过了那一段叫”人生“的路,兜兜转转从城里走到城外,最后又从现在的城回到了以前的城,来来去去,反反复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此时,我和他一样,正捧着小书试图窥探另一本大书里的世界。在那个大书的世界里,我跟着他的脚步,忽的看透了大自然的美妙可爱,又明白了各种各样人情世故,心坎里更是懂了世间冷暖流转,一叶知秋。
一切就像他自己所自白的那样,他是一个读书人,然而又不如其他读书人那般规矩。他不似许多只会受旁征博引掉书袋的读书人,不像他们那样只懂得从各种发黄的书籍中摘取前人意见。在自己怀里的那本”小书“里,他看到的何止井底之蛙所看见的那一方窄小天地?大书里的世界才是一个真正广袤无垠的宇宙,而身处在这个”宇宙“之中的他,心里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一直都惊喜地张望着四周一切新奇,用孩童固有的敏锐感知着四时消长,并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用温柔的目光静静地看着在这世间与自己擦肩而过的每一个人,从热闹到冷寂,从生到死,从过去到相继成为历史的现在。一切就如同山涧小溪那般缓缓流淌,泛出淡淡的水纹,即便这是多平凡的一瞬间,一个画面,都让人心中无尽地感动。
他从不曾怀疑过自己对世间万物的爱,就算人间剧目纷呈,自己在当中一路走来又不知道受了多少磨砺和摧折,但他的信念依然。我多想像他一样,永远怀着这样的心情对视这个世间,无论路如何遥远如何曲折,我都能始终怀着柔和的心情哭着笑着看淡这一切,然后,更加珍惜自己身边的每一点一滴,将其视若珍宝。
这样,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