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主题单元教案

2024-08-27

英语主题单元教案(11篇)

1.英语主题单元教案 篇一

1.结合学习案例《网络我作主》,思考:主题单元教案的主要设计要素?

答:主题单元教案的主要设计要素:学习目标、内容、学习活动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学习资源。具体为:

确定主题:确定主题及核心概念;

描述目标:对主题单元的多样目标进行描述; 单元划分:将主题划分为若干个单元;

对应标准:分析清楚主题单元的内容以及对应的课程标准;

设计成果、规划任务:设计主题单元可包含的学习成果以及学习任务; 设计过程:根据学习成果及学习任务设计相应的学习过程; 创建资源:为主题单元设计和创建资源;

设计评价:设计不用的学习活动过程所适合的评价方式

2.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思考这则主题单元的教案与传统的教案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答:

相似之处:都包含三维目标,教学设计等元素。在每一个主题之下,包括专题学习目标,专题问题、专题教学过程。不同之处: 1.教材内容和学习活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课一课的按照教材内容组织学习活动,在主题单元的设计中,则可以将相关的多个教材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从而在设计活动时可以打破教材内容的束缚,设计若干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这样既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用主题活动的形式展开。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把教材课文转变成专题后,可以采用问题情境来引领学生开展活动,一方面学生的自主活动掌握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3.课堂教学和课外延伸的关系:主题单元的设计还要注意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围绕知识拓展的内容在教材中是无法穷尽的,只有通过组织开放的主题活动,将教材内容延伸到课外才能有更大的收获,当然这样的延伸必须基于本课教学的基础,有目的,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4.常规手段与技术整合的关系:在设计主题单元的时候还要考虑活动的多样性和技术的应用。除保留传统的一些教学形式,如实验法,讲授法等等,同样还可以合理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活动,比如以让学生在上网了解相关的知识,这比仅靠阅读教材要丰富的多,还可以让学生把家庭用电情况的数据输入电脑,绘制成统计图表进行计算和分析,也可以用PPT的形式汇报调查结果,用WORD或画图软件制作宣传海报等。这些活动形式都是传统学习活动中很难替代的,也是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有效途径。

5.教案制作方面:传统教案和主题单元教案的制作在信息整合下,无论从教学任务及对象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评价方面都提升了许多。传统教案的制作一般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重点设计的。但是主题单元的设计需要以素材积累为基础,精心制作为重点,以教和学为核心。设计出来一般有以下优点:整体风格统一,画面简洁,云翔流畅。两者之间重要的一点联系是主题单元的设计是以设计好的传统教案为基础的。制作一个优秀的主题单元教案必须从好的传统教案入手。

综上所述,进行主题单元设计,就是把传统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通过设计一组以学习目标为核心的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活动,使学生既能掌握本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又能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

2.英语主题单元教案 篇二

小学英语PEP教材的编写思路是“话题—功能—结构—任务”。针对教材特点, 笔者尝试着设计“单元主题作业”。其设计核心是以单元话题为线索, 以现实生活为背景, 以系列任务为形式, 学生通过完成围绕单元主题的作业, 得到对语言的亲身体验, 形成对单元主题的整体认识, 从而体会语言的文化内涵。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整体设计, 凸显主题

PEP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 而每个单元又分为A、B、C三个部分, 主要有Main scene、Let's start、Let's learn、Let's chant、Let's talk、Let's read、Read and write、Let's check、Pronunciation、Good to know、Story time等模块, 教学模块非常清晰, 都是围绕着单元话题展开, 由词汇到对话, 再到语篇, 循序渐进, 把语言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笔者在设计作业时, 会整合分析单元知识, 突出单元主题, 并关注课时之间的衔接, 使作业呈现阶梯型, 从知识的巩固到技能的训练, 再到综合能力的培养, 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逐步深入, 帮助学生构建英语语言知识体系, 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PEP 5 Unit 4 What can you do?Part A作业设计如表1所示。

Part A的作业设计都是围绕“家务”这个话题, 每一项作业都与课堂紧密结合, 既是课堂的延伸, 又是下一次教学的预备, 每一项任务都有相应的目标, 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认识, 提高对该主题的表达能力。

二、形式多样, 体验乐趣

有些教师随意布置的作业往往是抄单词、句子, 听录音、读课文、做习题。这种枯燥的作业方式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造成一些学生做作业时不动脑、不动口, 其结果是写得多、说得少、学得累、改得苦、效果差。所以教师必须对单元主题作业进行多样化设计, 使其具有英语学科的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让学生体验作业的乐趣。

1.“求活”, 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

千篇一律的作业形式使作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可结合绘画、游戏、制作、收集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把知识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作业联系起来, 使作业更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1) 集一集。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和收集英语信息, 通过实践性任务活动架设语言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教学Book 4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后, 笔者让学生寻找服装品牌的英文名:NIKE (耐克) , ADIDAS (阿迪达斯) ……鼓励学生随时留意、收集、摘抄生活中的英语。学生对于自己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身边的英语而感到欣喜, 这样不但可以增长知识, 而且还能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学习的意识。

(2) 查一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及学习工具, 既解决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又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如学习eggplant这一单词时有学生提问:为什么茄子是由egg和plant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单词组成的?笔者并没有直接解答, 而是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媒体或查词典的方式自己找答案。结果第二天英语课上, 学生纷纷举手汇报查到的结果, 原来这个单词的来历是“紫色的茄子大又圆, 好像树上挂鸡蛋”。

(3) 画一画。绘画是学生喜欢的活动, 让学生在英语作业中画一画, 既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 又使学生在绘画的快乐中完成了作业。在教学Book 5 Unit 1My new teachers后, 笔者让学生画老师, 然后用本单元所学的会话及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介绍, 请大家猜一猜画的是哪位老师。学生的兴致很高, 彼此还会相互调侃:“The P.E.teacher is too strong.The math teacher is too ugly.The art teacher looks very sad.Why?Because your picture is too bad.You should practice your painting...”学生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又巩固了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相互之间还切磋了画技, 一举多得。

(4) 动一动。在PEP人教小学英语教材中, 每个单元的C部分都会有一个Task time, 是要求学生动手制作的作业。有些教师觉得这个环节太费时而选择跳过, 笔者则把Task time与单元主题作业结合起来。教学Book 5 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后, 笔者给学生布置了“Make a school menu”这种制作类的作业, 让学生享受到“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乐趣, 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他们体会了生活的情趣。

(5) 编一编。学习是为了运用, 在运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Book 5 Unit 2 My days of the week后, 笔者要求学生将原来的中文课程表译成英文课程表, 并请学生帮学校用英语设计一张课程表, 设计得最合理的课程表将被采纳, 并贴在教室里。这样, 本单元最重要的词汇“一周七天”和各学科名称, 通过这一有趣的作业, 学生都复习到了, 这比让学生抄上几遍效果要好得多。

(6) 合一合。整合单元知识是个学习的好习惯。每学完一个单元, 笔者都鼓励学生围绕该单元的知识点分组编写英语画报或编一个课本剧。小组之间比一比看哪一组的英语画报、课本剧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学生把学过的知识以英语画报、课本剧为载体展示出来, 积极主动地分析归纳所学内容, 温故知新。学完Book 4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后, 有一组学生设计的课本剧是《最佳服装设计师》, 该剧本融合了本课的语言知识点, 并把语言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活化了教材内容。

2.“创新”,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不是顺应教师的配角, 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他们具有极大的潜能, 也具有成人想象不到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而,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优势, 考虑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让他们自主地选择作业。教学Book 3 Unit 3 My Friends后, 笔者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 爱绘画的你, 不妨根据好朋友的特征画一画My best friend。

(2) 爱唱歌的你, 不妨用你动听的歌声唱一唱歌曲Friends。

(3) 爱写作的你, 不妨用英语写一篇小短文介绍你的好朋友。

(4) 爱表演的你, 不妨把课文改编成英语短剧, 表演给你的同学看。

(5) 爱观察的你, 不妨好好观察你的好友, 找出他的特点, 设计成英语小谜语让同学们猜一猜。

以上5题,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一题或若干题完成。这一组作业设计包含了唱、演、画、讲等形式。既给爱唱、爱演的学生提供了表演的平台, 又给爱画、爱写、爱观察的学生预留了展示自己的空间。这种作业形式打破了常规,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 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但是对于难度较大、时间跨度较长的作业, 往往学生一个人当天完成不了, 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 或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 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提高作业质量,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际能力。

3.“关情”, 关注学生情感及合作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教师很关注学生的情感。每逢重要的节假日, 许多教师都会让学生制作贺卡, 并写上祝福语。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英文词汇量少, 很多语句很难用英文的形式进行表达, 因此贺卡上的内容大部分是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所得, 学生大多不解其意。笔者会尽量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设计制作贺卡。教学Book 5 Unit 4 What can you do?时恰逢感恩节, 笔者就让学生结合该单元主题I'm Helpful.I can...设计一张感恩卡, 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使制作出的贺卡更精美。

学生看着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出而洋洋得意, 充满成就感。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 就可以将情感关注和单元学习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自主选择, 享受成功

教师布置作业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难易程度要适中, 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搞到”。如果太难, 学生就会失去自信, 如果太容易, 学生就会没有成就感, 且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 因此笔者坚持树立“弹性”意识, 充分考虑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 设计出贴近生活的“自助餐”式英语作业。“自助餐”式作业分成A、B、C三类“套餐”:“套餐A”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套餐C”偏重于理解、想象和综合运用, “套餐B”介于二者之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套餐作业,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Book 6 Unit 3 My Birthday Part B Let's learn后,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本课的重点、难点———序数词1~20及其缩写形式, 以及用英文表达具体日期, 笔者设计了自助套餐式的作业, 详见表2。

这样的作业设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质量地完成作业, 品尝到学习的快乐, 从而获得成就感, 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种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好好学习的愿望”。不过, 教师在给学生自主选择套餐机会的同时, 也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的英语水平, 教会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套餐, 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达到每个人的最近发展区。一般来说, 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可选择套餐C, 中等水平的学生可选择套餐B, 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选择套餐A。分层和选择相结合, 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套餐作业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3.英语主题单元教案 篇三

[关键词]小学英语 单元主题 实践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3-046

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重要“宝地”,而作业设置则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传统的作业设计仅仅关注学生的完成结果,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则关注较少,作业形式也比较单一,而运用单元主题实践的形式进行作业布置,则可以带给学生更大的英语应用空间,让学生的作业完成积极性得到提高。

一、创建实践环境,感受真实快乐

很多时候教师所创造的实践并不能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实践的快乐,甚至会让学生感到其成为一种负担。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主题实践作业布置时,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内在潜能,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实践作业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

比如,笔者在进行小学英语三年级Unit 5 Look at me教学时,便结合了本单元“Clothes”主题,让学生进行作业的完成。笔者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不穿的旧衣服,对其进行改造,让它们重新恢复“神采奕奕”的样子。这样的作业一下子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将废旧的牛仔裤剪开,变成了收纳袋;有的学生将衣服进行剪裁,与棉花进行融合,让它们变成了魅力的抱枕;有的学生将旧衣服与树枝进行结合,变成了美丽的绢花。学生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时,全都是充满自信,神采飞扬“This is Storage box what I do.”还有的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Everyone must fulfil its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真正的实践不应当脱离学生的生活,应当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的生活与教学结合在一起。

二、把握整体脉络,凸显主题设计

当前小学英语教材依照单元主题的形式进行设计,其中的词汇、对话、语篇等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展开,运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也应当与教材保持同样的“步伐”,根据教材单元主题进行实践作业主题设计,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脉络走向,帮助学生建构英语知识体系,让作业与学生的学习融会贯通。

比如,笔者在进行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教学的时候,结合本单元主题设计,给学生布置了实践作业。首先让学生绘制一张表格,这张表格中安排了一周内学生所需要帮助父母做的家务,但是具体内容并没有限制,而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进行设计。在未来的一周内,学生需要依照自己设计的表格帮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平时的“题海”变成了“家务劳动”,让学生感到非常有趣。有的学生写道:“I help my mother wash clothes.”有的学生写道:“ I help dad clean the car.”……很多学生还用手中的电子设备记录下劳动的成绩和过程。

教师在进行单元主题实践作业设计时,一方面要注重内容与学生的心理年龄相适应,让学生能够“驾驭”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将设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能够依照设计进行更好的实践。

三、坚持自主创新,体会成功喜悦

小学英语单元主题实践作业的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细致观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有层次地进行主题实践作业布置,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感受完成作业的成就感。

比如,笔者在进行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5 Signs的时候,便将实践作业分成了三个“套餐”。“A套餐”是对本单元课文进行跟读,学习本单元的单词、句型;“B套餐”是对本单元课文进行跟读,搜集生活中的标志并进行“翻译”;“C套餐”是对本单元课文进行跟读,根据搜集的标志进行文章创作。这三个“套餐”难度逐级加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有的学生选择“A套餐”,将单元的No littering、No parking等标识语牢记于心;有的学生选择“B套餐”,寻找到了很多课本中没有的标志进行介绍;有的学生选择“C套餐”,和同学一起“撰写文章”。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作业完成的喜悦。

教师在进行单元主题实践作业设计时,在层级作业设计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彼此帮助,让学生之间形成互助友爱的气氛,建立起合作意识。

单元主题实践作业的设计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从作业完成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带给学生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更多的作业形式,让作业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发挥更大的功效,带领学生进入到更深层次的英语学习领域。

4.英语主题单元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岭壁》。3.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4.拓展阅读古诗《登飞来峰》,让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预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法学校本课中的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并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首先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苏轼,通过学习古诗《题西林壁》走进美丽的庐山,感受庐山的万千姿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简单了解作者苏轼。

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3.齐读课题,同学们你能用“题”和“壁”分别组几个词吗?预设:题目、题写、题词 墙壁、石壁

(这是作者题写在庐山西林寺石壁上的一首诗)3.检查预习,指读正音

(1)同桌相互读古诗,注意读准后鼻音。(2)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题西岭壁

横看 / 成岭 / 侧成峰,远近/ 高低 / 各不同。不识 / 庐山 / 真面目,只缘 / 身在 / 此山中。

(3)全班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二、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想想以前学过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a、借助注释理解诗意;b、查字典理解诗意;c、在理解的基础上画画等)2.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生自主学习,师相机指导。)3.交流学习所获。

(或解说诗句意思;或展示绘画成果)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向远看、向近看、向高看、向低看,看到的庐山景色却各不相同。

4.明明同样是庐山,为什么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呢?(因为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5.那苏轼到底从几个角度看了庐山呢?看到了几种结果呢?(六个角度,看到了六种不同的结果。)那概括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6.(课件展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美景)假如你就在庐山之中,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话吗?“我站在(),看到庐山像()。”

7.齐读“不识 / 庐山 / 真面目,只缘 / 身在 / 此山中。”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呢?站在庐山之外,多角度、多方位的看。)

三、熟读成诵,领悟诗请

1.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时写下的一首哲理诗,诗人不但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更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咱们在读这首诗时,不但要读出庐山的奇丽景象,更要读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恍然大悟。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放课件)

2.用多种形式朗诵此诗(小组比赛、指名朗诵、全班齐诵等。)

3.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其实不仅观山如此,看事情也是一样。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吗?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画杨桃》)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四、小组合作学习《游山西村》

引导学生依据第一首古诗的学法学习第二首古诗。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古诗背景、诗人,然后放手让生合作学习。方法:初读读出节奏,再读了解诗意,诵读感悟道理。

五、收集材料,拓展学习

1.教师小结:今天学习的两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对山西村村民热情好客的赞美,更让我们懂得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知难而上,坚持不懈”的人生哲理。

2、以文帯文

对比阅读《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畏】怕。【 缘 】因为。【最高层】:最高处。

学生自由阅读,试着同桌说说诗句含义,从中你感受到什么?(豪情壮志)

五、作业布置

5.英语主题单元教案 篇五

走进自然景观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设计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课文。导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字识词,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模块二:理解内容。熟读课文,以“奇”字为突破口,找出四处自然景观神奇的地方。

模块三:领悟表达。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四处自然景观的“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学习课文和搜集资料,同学们了解了很多自然景观,愿意进行口语交际。再加上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习作不再困难。第二部分:整本书阅读──《青少年自然百科探秘》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走进自然景观的成语世界” 学习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相关段落。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美丽、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

5.养成认真默读、敢于质疑,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读书习惯。第一部分 教科书教学设计 模块一 预习教学流程

影视图片共享──确定单元主题──自主预习,感知课文内容──认识字词,书写字词 板块设计

板块一:影视图片共享 1.涨潮视频欣赏

(1)谈话:同学们,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草,高山深谷,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惊,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走近这些自然奇观,感受自然的魅力。

(2)先闭上眼睛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再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播放部分视频资料:涨潮。)

(3)下面我们来欣赏画面,看一看和你想到的有什么异同?说一说你此时的感受。(再次播放。)2.自然奇观图片欣赏

(1)谈话:在本组课文中还写到了大自然中更多奇妙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图片)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图? 板块二:确定单元主题

1.浏览本组课文和图片内容一一对应。2.解读单元导语确定主题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单元导语,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本组课文以什么主题编排,小组讨论,汇报。

预设:自然景观、大自然美景、自然奇观等。板块三:自主预习,感知课文内容

想欣赏作家笔下的神奇景观的吗?那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1.小组合作学习,填写预习单

附:

________________小组预习汇报单

单元主题

题目与作者

有认读困难的生字

不懂的词语

不懂或感兴趣问题

课文主要内容

你喜欢哪些景色?说说喜欢的理由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梳理交流中不懂的问题。(准备下节课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板块四:认识字词,书写字词

1.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同桌交流识字方法。2.分类书写。

(1)指导学生读贴,交流写字时应注意的问题。(2)教师范写。(3)写生临帖。3.互评。

小组内交换书写的生字,提出优点与不足。模块二 理解内容 教学流程

整体回顾──探究解疑──研读“奇”景──感悟“环保”──质疑延伸 一:整体回顾

1.回顾课文单元主题及主要内容。

2.历数本单元的自然奇观。(“鸟的天堂”、钱塘江大潮、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

板块二:探究解疑 小组活动:

1.组内探究梳理后的不懂问题。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资料袋以及自己搜集的相关材料解疑。2.全班交流讨论。

交流中,鼓励小组之间智慧共享,互相解疑。对全班存在的问题,重点点拨。相机补充学生未搜集到的必要资料,丰富感知。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可以使质疑解疑成 3 为理解内化的学习过程。】

三:研读“奇”景

1.典型示教──大榕树之“奇”(1)合作探究:

①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大榕树的“奇”

②画出相关的精彩描写,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大榕树的“奇”。(2)研读感悟:

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班内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大榕树的生命之美和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两方面进行感悟。2.自主探究──景观之“奇”

(1)过渡:那棵美丽的南国的树,撑开它浓密的枝叶,给了鸟儿们一个美妙的天堂,我们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杰作,现在我们走进文本,继续欣赏美丽的自然奇观。(2)回顾学法

①想想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景观的“奇”

②画出相关的精彩描写,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景观的“奇”。(3)自主探究

从其他景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自主研读。(4)小组研读。

根据景观的选择分组,小组抓住重点语句交流所选景观之“奇”。(5)班内汇报。

《观潮》景观之奇可从大潮的声音、形态和观潮者的神态、动作两方面进行感受“奇”。

《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之奇可从地理位置、峡谷比较、生物多样等方面进行感受“奇”。

《火烧云》景观之奇可从色彩绚丽和形态多变两方面进行感受“奇”。四:感悟“环保”

思考: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阅读课文找出自己的依据。五:质疑延伸

1.质疑深入学习后产生的问题,合作释疑。2.交流收获。3.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画“奇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本组课文你喜欢的奇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2)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3)搜集你游览过的自然奇观资料(包括对联)和相关图片,准备在口语交际课上交流。

4.推荐阅读:《神奇的自然景观》《青少年自然百科探秘》等。模块三 领悟表达 教学流程

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达──赏析与背诵 板块设计

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达 1.自主探究:

充满魅力的自然奇观是作家生动描绘出来的,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作家是怎样写出来的。请同学们画出文中写描写奇观的句子,用心读一读,仔细体会。2.小组交流。每小组选择喜欢的一篇展开交流。3.小组汇报,集体交流。预设:

(1)探究钱塘潮的“奇”

①交流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比较句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你觉得哪一句好?为什么?

评价: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2)探究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奇”

①作者写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选出一句全班体会。②作者怎样说明大峡谷景观奇异?

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3)探究大榕树之“奇” ①作者怎样说明榕树奇?

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近处先写枝干,再写绿叶。②作者怎样说明鸟奇?

先写各种鸟儿的形态(大、小、花、黑),又写鸟儿的姿态(叫、飞、扑),最后专门写一只画眉鸟。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4)怎样写出火烧云之“奇”?

①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也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

②“烧”字准确、形象,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以“着火”作喻,言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

③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颜色变化,如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④形态奇妙多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4.当堂仿写

找出课外搜集的自己嘴喜欢的一幅风景图片,抓住景物的特点练习片段的仿写。二:赏析与背诵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为什么喜欢,美读成诵。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分类整理。模块四 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流程

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写一处自然景观 一:口语交际──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1.课前观察、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

2.启发谈话: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了解到的自然景观吧!

3.小组交流: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说一说。5.教师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6.延伸拓展:把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二:习作教学──写一处自然景观

1.作前指导:这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美丽、神奇的大自然中旅游。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还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等。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也可以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还可以联系“我的发现”,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词句。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作文讲评。

第二部分 读整本书教学设计 《青少年自然百科探秘》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读整本书教学设计 阅读目标

1.了解更多的自然奇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概括、复述、重整的能力。3.阅读中展开想象,培养学生合理的想象力。

4.阅读主要采取略读的方式,锻炼学生浏览、搜集信息的能力。活动准备 1.图书准备。

2.搜集有关的自然奇观图片,感兴趣的资料。3.略读的相关知识。活动过程 1.活动设计:

(1)你知道了哪些自然奇观?(2)这些自然景观有哪些神奇之处?(3)哪一个自然景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4)你想对大自然说些什么? 2.话题交流:

(1)畅所欲言。因为本套图书有十五册,为了保护学生阅读的兴趣,每个同学选择一册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阅读。读同一册书的同学自成一组,交流读后感受。并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说一说哪些自然奇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2)自然奇观图片展。搜集与本书内容相关的图片,一边展示一边讲解。(3)小导游。把自己当成一个导游,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自然景观。活动拓展

外出旅游中,搜集风光图片和风土人情等资料,整理成册。第三部分 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走进自然景观的成语世界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及时总结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类整理、书写、设计以及审美等能力。活动准备

(搜集有关自然景观的文章、书籍;成语词典;写景古诗)活动过程 一:搜集资料

通过网络、书籍、古诗或向周围人询问等途径,搜集有关自然景观的成语。二:交流资料

1.小组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找到的成语并分类。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搜集的成语。老师结合成语播放相关图片,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三:创办手抄报

1.出示样报,欣赏评价。2.交流创意

小组内交流设计手抄报的创意。3.交流要求。

教师总结板书。版面:符合主题,精心构思,布局合理,色彩协调,图文并茂。内容:成语配画,分类成语,成语故事。4.制作。5.师生共评。四:总结提升

1.交流本节课的收获。2.总结。

想下载全部教案请加球$群:

6.初一英语预备单元教案 篇六

Step One :Present the sentence patterns.

1. Play a game “How many words do you know?”(利用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对冠军的介绍引出本课。)

Teacher: After the study of the first three starters, I think most of the students must have known a lot of words. How many words do you know? Let’s play a game to see who know? Let’s play a game to see who knows the most.

(Divide all the students into several groups and show a picture(图片略)to them with the computer. Every group can choose two students to join. They are asked to come to the blackboard and write down the words in 30 seconds.)

(Group 2 is the champion group. They can write 11 words.)

2. Introduce the champion group to the class.(引课方式贴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

Teacher: Congratulations, now Group 2 is the champion. But I don’t know your names. Would you like to introduce yourselves to us?

S1& S2:Yes.

S1:Hello.My name is Li Lei. Nice to meet you.

Ss: Hello, Li Lei. Nice to meet you ,too.

Ss: Hello! What’s your name?

S2:I’m Sun Ping. How do you do?

Ss: How do you do ?

Step Two: Drills.

1. Make introductions.(通过句型的操练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所学的句式。)

Teacher: The new term begins. Everyone will meet many new classmates. Do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them? If your answer is “yes”, 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in your group.

Example:

Sa: Hello! I’m Li Lei. What’s your name?

Sb: My name’s Zhang Feng. Nice to meet you.

Sa: Nice to meet you, too. And what’s your name, please?

Sc: Lin Li. How do you do?

Sa:How do you do?

2. 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

Teacher: Today I have good news for you. Three new students will come to our class. They are from other countries. Do you want to know them? Let’s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of 1b in Section A.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give the right answers.)

Step Three: Make friends.

1. Make new friends.(用谈话的方式完成任务,生动活泼,同时更容易向学生进行美德教育。)

Teacher: Now everyone has some new friends. Do you want others to know them? Do you want more friends? Let’s introduce our new friends to others, OK?

Ss: OK.

Example:

Sa: This is my new friend. His name is Sun Nan.

Sb: Hello, Sun Nan. Nice to meet you.

Sc: Nice to meet you, too. Look! This is my new friend. Her name is He Lu.

Ss: How do you do?

Sd: How do you do?

(Students can stand up and introduce their friends to others freely. They can greet each other warmly. Everyone in the class can have more friends. They can also know something else about them.)

2. The New comers.(以表演的形式完成,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Teacher: Just now I said three new students from other countries would come to our class. Now, look! They are here. Let’s give them a warm welcome.

(Three “foreign”students come in and all the students clap warmly.)

Teacher: It’s their first time to come to China. Would you like to listen to their introductions?

Ss: Yes.

(Three students can make introductions and act out the dialogue vividly.)

Step Three: Sum up.

7.英语主题单元教案 篇七

一、单元导语的构成

单元导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导入、提示学习的思想内容,即人文专题;二是规定、提出学习和思考的任务、要求、重点、方法等,即训练重点(一、二、三年级主要是第一部分)。我们以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导语为例:

“本组课文如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让我们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共同感受真情的美好,并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学习本组课文,要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

这一导语的第一部分向我们提示了学习、体会的思想内容、思想情感,即“共同感受真情的美好,并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这是继续学习、感受“人间真情”的人文专题。第二部分给我们规定、提出了学习的任务和要求,主要有两项:一是“读懂课文、体会情感”,即感受真情的美好;二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其中第二项是本组教学的重点、关键。也就是说,体会本组所描写的人物的美好心灵只是基础,关键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这种美好情感的,是以学习如何表达为重点的。第二部分还为我们提示了学习方法,即先读懂课文,体会情感,这是基础;然后提示把教学的着力点转移到学习作者如何表达、抒发这种情感的,这是关键。

由此可知,单元导语是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教师“教什么”、“怎样教”两个方面和两个角度进行规定、提示的,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乃至落脚点。

二、单元导语的解读

根据我们多年进行主题单元整合教学实践的体会,解读单元导语,要有系统思想和整体观念:把一组教材放置在一册、一个年级,乃至整个小学阶段来思考,把一篇课文放置在整组教材之中来解读,从而弄清这一组课文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这一课在这组课文中所处的位置,进而明确教学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1. 人文专题的解读

一般地说,某些人文专题在整个小学语文教材中会连续出现,但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理清某一人文专题的发展脉络,能够帮助我们明确教学的着力点,教在点子上。以五年级上册第六组导语为例: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在本组课文中,我们将看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此类专题在三年级下册第五组已有涉及,即“体会父母所付出的辛劳”。与三年级的这一专题联系起来解读,我们就会发现,两个同类专题虽然都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但是侧重点不同:三年级的侧重点是初步体会和感受,而且仅是一个侧面,即体会父母付出的辛劳;而五年级的侧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也就是从方方面面,尤其是那些隐含在琐事之中,甚至是批评训导之中所表现出的父母之爱,从而“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深沉之爱,由于是隐含的,不容易发现,需要细心体会;宽广之爱,则是讲爱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即父母之爱的无处不在、无处不真、无处不深。

本组安排了四篇课文,从四个侧面来描述父母之爱。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讲特殊情况下父母之爱的伟大;一类是《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这三篇课文,是讲日常生活中关心、教育子女的父母之爱。尤其是父母“无情”的批评、有意识的“冷漠”也是爱。

从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感受、体验来看,第一类是极其特殊的,学生最容易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而第二类是一些生活琐事,尤其是那些“无情”的批评、父母有意识的“冷漠”,学生就比较难以感受到父母之爱了。我们在教学这组教材之前,做过这样的调查:“在生活中,你感受到父母之爱了吗?请举例说明。”结果,90%以上的学生写的是自己生病的时候母亲守候在身边、下雨的时候父亲冒雨来送伞等特殊情况下的父母之爱,只有两三个学生写到了父母给他洗衣服、为他操劳等爱的事例。可见学生对父母之爱的认识和感受是比较单一的,这恰恰是学习这一组教材的关键所在,即让学生通过这一组教材的学习,提升对父母之爱的认识。

经过将这一专题与同类专题联系起来分析、解读,我们就可以充分认识到五年级的这组教材不是让学生感受一般意义上的父母之爱,而是让他们从生活的多个侧面,尤其是那些严厉的批评、“无情”的冷漠等方面真正感受、认识到“这就是爱”。这是本组教学的着力点、落脚点,这样解读才符合并能体现编者的意图。

2. 训练重点的解读

从四年级开始,单元导语在第二部分为我们规定并提出了语文训练的重点,一般有三个方面: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表达;语文实践活动。所不同的是有的年级、有的单元是提出了一个方面,有的是多个方面。

那么,怎样清楚明白地解读语文训练重点呢?我们以把握“阅读方法”为例: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导语:“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编者规定、提出了“读课文,想画面”的要求。这是从阅读方法方面提出的,是学习本组课文的基本方法,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要真正弄懂这一要求,一般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弄懂什么是“读课文,想画面”,它与“一边读,一边思考”有什么不同;二是为什么要“读课文,想画面”;三是怎样引导学生“读课文,想画面”。

“读课文,想画面”是一种通过阅读有关景物、人物等语言文字的描写,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图像”,是借助于想象、体验进行阅读的方法。这种阅读方法与“一边读,一边思考”不同,前者是一种形象思维,更多的是想象、体验和感受,后者是一种抽象思维,更多是质疑、思考和感悟。进行这种阅读方法的训练也是走进文本的重要途径,即在头脑中产生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教学时可采用语言描述法,如“我仿佛看到或听到了……”;闭眼想象法,如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读;还有朗读体验法、绘画还原法等。这样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对训练重点进行解读,教学时就能比较准确、扎实地体现和落实编者的意图。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还体会到,如果把某些训练重点放置在教材系统中思考、解读,搞清它的来龙去脉,教学时会更加心明眼亮,教在点子上。如“读课文,想画面”不是在四年级才提出的,实际上在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中已经提出“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这可以看作是这一训练要求的源头;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又提出了“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的要求,这可以看作是这一阅读方法训练的发展;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单元导语里再次提出:“学习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可以看作是这一阅读方法的提升。这样解读,弄清了它“来自何方”,我们就知道“读课文,想画面”这一训练重点是在什么基础、起点上进行的;弄清了它“走向何处”,我们就明白这一训练重点是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它的归宿是什么,进而明确“现在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从四年级开始,在单元导语中,编者陆续规定、提出了“领会表达”的任务和要求。如,四年级下册第一组提出“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这是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优美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还要关注课文中这些优美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以落实课标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这一学段目标。还有些单元导语的规定和要求是偏重于领会语言表达的,如,前文所述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导语:“学习本组课文,要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在解读和教学时要特别用心弄清楚此类编者意图,避免把劲用偏了。

总之,这样解读单元导语,看似“复杂繁琐”,似乎“小题大作”。但是这样做,不仅能使教学明确方向,把握关键,教在点子上,提高教学的实效,同时也可以大大提升教师自身解读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

三、单元导语的运用

单元导语这一文本要件是很有用处的教学资源。为此,在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在解读单元导语,把握了编者意图的前提下,还要把单元导语作为教学一个单元的首要环节,作为学生学习的出发点。以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导语教学为例:

“本组课文再一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的生动描写。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还可以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以丰富我们的见闻。”

1. 展示导语,梳理任务。

在进入本单元的教学之始,我们向学生亮出导语,引导学生梳理出四项学习任务(实际也是学习目标、方向、重点),即:

①理解本组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理解思想内容)

②体会作者的生动描写。(领会语言表达)

③读课文,想画面。(阅读方法)

④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语文实践活动)

2. 分析任务,明确重点。

在这四项学习任务中,根据学情,有两个最为重要,有必要分析、明确。一是读课文,想画面;二是体会作者的生动描写。这样教学,使学生在知道了“学什么”的基础上,又弄清楚了“重点学什么”和“怎样学”。

3. 点拨疑难,把握关键。

本组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一个关键问题,是学生也是教师比较忽视和混淆的,即“自然景观”与“自然奇观”不同。一般地讲,前者侧重于描写景观的“美”,后者侧重于描写景观的“奇”。为了让学生把握这一关键,我们在教学中出示一组既有自然景观又有自然奇观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区分辨别“自然奇观”与“自然景观”的不同,从而弄明白学习本组的关键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景观)。有了这样的点拨,学生在学习《观潮》《鸟的天堂》等课文时,就明确了学习的方向,会有意识地发现、理解课文所描写景观的“神奇、奇特”之处,也有利于完成好“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这一学习任务等。

8.巧抓单元主题设计教学 篇八

关键词:课文;通读;设计

苏教版教材的课文编排大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单元设计,优化了课文的组合,提升了育人效果。今年,我担任了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当我翻开十一册语文书,a阅读第一单元的时候,我发现本单元的设计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当时我眼前一亮,祖国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全国上下共庆盛典,我为何不抓住这一契机,利用这一主题单元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于是,我便静下心来,潜心阅读收入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以便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学。

十一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选入了四篇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古诗两首》。《我们爱你啊,中国》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赞美祖国、热爱祖国;《郑成功》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分别向我们塑造了一个爱国的民族英雄和一个爱国的音乐家;《古诗两首》又让我们感受到两个古代伟大诗人的爱国热情。本单元的练习设计“诵读与欣赏”和“口语交际”也让同学们认识到一个多民族的伟大中华,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主题单元的话题结构凸现了人文精神。教学时,我们应以主题为中心,整合单元课文,并适时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充分感受爱国热情,得到教育。下面,我就谈谈各课的教学侧重点。

《我们爱你啊,中国》

作为单元的开篇课文,我们可以向学生明示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爱国”,让学生在朗读诗歌中感受祖国的伟大。

探讨话题:祖国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呢?

让学生通过通读全诗,了解祖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民族多样而团结的国家,同时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中华民族还有着高尚、纯洁的民族气节。我们会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课外拓展:你还能说出祖国伟大在哪里,还有什么让你骄傲的吗?你了解祖国今天的发展吗?

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如读报、看新闻、询问、查阅资料等方式去了解祖国、收集祖国的光辉历史与今天高速发展的辉煌成就。这样祖国的伟大形象会在学生的幼小心灵里更加辉煌,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课外延伸:国庆节就要到了,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你准备为祖国献上一份什么样的特殊贺礼呢?

当学生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时候,让他们把这种热情放到生活实践中去,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国献礼。如学唱爱国歌曲、阅读爱国文章、组织“我和我的祖国”演讲竞赛、为祖国制作生日贺卡等,让学生的爱国之情得到升华。

《郑成功》

探讨话题:郑成功为什么心里一直放不下台湾,一心想收复台湾呢?收复台湾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能被称为民族英雄呢?

台湾一直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人民更是和我们亲如兄弟。台湾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人民更是饱受他们残酷的奴役。郑成功临望海峡对岸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决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台湾!”学生反复朗读这句慷慨激昂的话语,便不难体会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决心。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为了让台湾人民过上好日子,他发展生产、兴办教育,使台湾富强起来。他英勇善战,一心爱国,维护了祖国神圣领土的统一。此时,学生便会自然觉得郑成功是一个民族英雄。

课外延伸: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许多的民族英雄,他们的丰功伟绩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与振兴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看看我们的祖国还有哪些民族英雄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探究话题:肖邦在弥留之际,为什么要求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呢?

肖邦是著名的爱国钢琴家,祖国波兰遭受沙俄的侵占,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他虽然身在异国他乡,可他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为祖国奋斗,他用催人奋进的钢琴曲鼓舞祖国人民奋起抗争。可由于他远离祖国和亲人,思乡之情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一直折磨者肖邦,再加上忘我的彻夜工作,严重的损害了他的健康,肺病的恶化,最后使他倒在了病床上。可他至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要求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自己的祖国。他一心想念着祖国、深爱着祖国,因此他死了也要嗅着祖国泥土的芳香。学生通过通读课文,进而再读肖邦感人肺腑的遗言,怎么会不被肖邦这种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所感染呢?

《古诗两首》

探究话题:这两首古诗所表现的诗人的心情不一样,所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通读两首古诗之后我们可以看出,第一首古诗体现了诗人杜甫喜极而泣的心态,而第二首古诗体现了诗人陆游临死之时心有不甘、满怀悲愤的心态。这时可让学生讨论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会这样。杜甫为何而喜,陆游又为何而悲。其实这都是因为他们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流落他乡的杜甫听到祖国收复失地,他欣喜若狂;而陆游在临终之时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悲愤欲绝。可想而知,他们多么爱自己的祖国。在教学中,通过了解、搜集杜甫和陆游的相关资料和爱国诗篇并反复诵读,让这两位伟大爱国诗人的爱国情怀淋漓尽致地袒露在学生眼前。

练习1:阅读与欣赏

练习1的安排与单元主题阅读是遥相呼应的,阅读与欣赏安排了乔羽为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谱写的会歌。课上让学生尽情诵读,观看视频,欣赏音乐,在这充满激情的诗句与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的爱国之情便会被点燃。反复诵读,跟着宋祖英甜美的歌声学唱,爱国之情也随之澎湃。

口语交际

话题: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聚居地、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感受各民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挑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民族向大家介绍,让同学们感受祖国大家庭的和睦和融洽。

9.高一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篇九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电影”,本课是第三课时,是一篇传记体的短文,介绍当前好莱坞最有影响的导演艺术家—史蒂芬 斯皮尔伯格的创作生涯和一些作品。同一般传记一样,本文也是按照人物的生平时间展开:前两段记述了史蒂芬 斯皮尔伯格的早期创作尝试和生平,之后几大段介绍了他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学生从中可以进一步了解导演,也能体验一些影评的模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和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2)掌握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3)文章段落结构的分析并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4)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对影视界名人及电影的评价(comments)如何写影评(review)。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 掌握一些课文中涉及的词汇和短语:

如:academy, adult, industry, cruelty, marry, research, creature, owe…to…, take off, scene, blockbuster, director, script, studio, follow-ups等

2. 学习掌握一些重点句子:

如:This was a film in which … real actors… P31

Instead of …

This was the moment when …took off. P31

When asked about the secret about …he owes…to…P32

After that it still took …before… P32

3. 学习、掌握关系副词when,where.,why 引导的定语从句及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4. 通过本课训练使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一些重点词汇及短语掌握文章大意。

(二)情感态度

1.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了解、尊重异国文化,体现国际合作精神。

2. 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其团队精神。

(三)文化意识

1. 通过学习,了解国际导演史蒂芬 斯皮尔伯格。

2. 通过学习,了解世界影视文化,培养世界意识。

3. 通过中外影视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影视文化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录音机,电脑,屏幕及图片。

五. 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学生学习本文时,我设计了一些任务,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合作等方式,使学生的主动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如: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填写表格等。2.多媒体教学法

这一单元以影视为主题,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步骤

Step one:Revision

1. check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ask the students to explain the following words in English.

graduate work as play a role in

Step two: Pre-reading

此部分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了解如何制作电影,尤其是通过了解电影的制作而突出导演的重要作用。Task: To experience being a director (write one scene of the film and act it out).

活动形式

1.师生互动:教师提问If you want to make a film, who do you need to invite?通过此问题引出电影制作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角色,如photographer, actor/actress, editor, director等等

2.小组活动:

1)教师可设置这样的讨论题:What part would you like to play in making a film?根据选择分组,让他们讨论选择各角色的理由。同时讨论各角色在电影制作中所做的不同工作。通过讨论,学生不难发现,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导演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根据所选的各种角色交叉分组,发挥各自的作用。

a. What would the scene be like and what happens in it?

b. Who are the main actors in that scene and what do they do?

c. Write a short dialogue and act it out

10.高一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篇十

(一)明确目标

1. Learn the useful expressions to talk about location and direction.

2. Have listening practice.

(二)整体感知

Step 1

Show the students a map of china and ask them to find out several places and tell the others the location of these places.

(三)教学过程

Step 2 warming up

Get eh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map of china and names of countries, islands and seas beyond China,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groups of four and talk about the positions of the different places and waters in relation to china.

Step 3 listening

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map on page 37.this is the map of Dolphin island. Play the tape for the first time for the students to finish exercise 1. Play the tape again. This time th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do Exercise 2.

Step 4 Speaking

The teacher asks one of the students “where are you from?” “Can you tell me the position of your hometown?”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use “in the north/south/east/west of” or “to the north/south/east/west of “

Read the example dialogue. Then get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birthplaces of their grandparents. Parents and them selves in pairs. At the edn ask one or two pairs to act out their dialogues in front of the class.

(四)总结、扩展

Step 5

Finish off the exercises in workbook.

(五)随堂练习

1)用适当的介词填空:

1. He lives in a town ____ the east coast.

2. Hainan Island id ____ the south of Guangdong province.

3. Henan province lie _____ central china.

4. The ship hi t rock ___ the west coast of the pacific:

2)将下了句子译成英语。

1. 我父亲出生在这个城市以西30公里处的一个小村庄。

2. 我来自安庆,安徽西南部的一个小城市。

3. 安徽省位于江苏省的西边,河北省的南边。

参考答案:

1)1. on 2. to 3. in 4. off

2) 1. my father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 which is about 30 kilometers west of this city.

2. I’m from Anqing a small city in southwestern Anhui province.

11.主题单元教学的规划与目标 篇十一

一、 规划主题单元

主题单元教学是基于教材的教学组织形式,教科书是进行主题单元备课、教学的依据。主题单元教学与单课教学相比,更大程度上体现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综合性地运用教材资源。因此,对教科书内容的深入研究、理解和重新组合,是进行主题单元教学的基础工程。

1. 探寻共同的支点,确定科学的单元主题

这里的“主题”,是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单元内可以侧重人文主题,也可以侧重某一年级的某一细化的年级目标。因此,“主题单元”可以是教科书本身呈现的某一个主题单元,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由《诚实与信任》《珍珠鸟》《九色鹿》和《练习6》中的前三项训练——“处处留心”构成的以诚信为主题的单元;也可以理解为着眼于学生某一能力发展统整、重组后的专题,比如说一年级的角色表演、二年级的童话教学;更宽泛地讲,主题以及主题下的选文、活动等学习内容都可以是教师和学生、或教师和同伴间彼此基于文本研究、基于学生发展的相互沟通的结果。

2. 在交错中寻找恰当的定位,确定合理的单元内容

不难发现,同一篇教材我们从不同的主题入手,它可以同时成为几个主题教学的内容,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株紫丁香》一文可以列入以“爱”为主题的篇目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课组合成一个单元,感受生活中不同的爱和爱的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可以列入以“诗歌教学”为主题的单元,进行诗歌画面、情意、语言的欣赏和感受。那么如何给每一篇课文定位,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的通盘研究和整体规划。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段要求,根据本班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来规划整册教材,并划分、确定单元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课外的阅读材料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整合进主题单元,在教科书的基础上使单元的内容更充实、更合理、更切合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水平。

3. 开辟独立的空间,确定适切的单元长度

进行单元主题教学,师生从时间和精力经历独立完整的教学实践活动,因为有目标,有相对的起点和终点,有变速的行进轨迹,所以教学呈现出相对独立的完整过程。从时段上来看,“主题单元教学”的长度最长以一个学期为限。常见的主题单元教学以教科书中一个单元的内容为基础,进行适当的重组来设计一些教学情境或场景、话题,运行时间以一周或两周为一个单元来进行。例如,二年级的“诗歌诵读、创编”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组了教材中分散在三个单元中的四篇诗歌,将《乡下孩子》《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水乡歌》作为一个主题单元,进行为时两周的“诗歌诵读、创编”教学。

二、 设定主题目标

1. 在学生发展与单元文本的视角交互中,确定主题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分为三个学段,但并不等同于每个学段各个年级各个学期的各项学习任务、学习要求可以等同。比如,第二学段中有关积累词语的要求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如果理解为三、四年级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等方面就可以平均用力,那就不恰当了。三年级上学期就应该关注在课内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欣赏优美词语、精彩片段,三年级下学期可以逐渐拓展到课外,强化学生发现、欣赏和有意识注意优美词语、精彩片段。四年级上学期要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累优美词语、精彩片段的能力,到四年级下学期就可以侧重学生在学习、积累质量上的提优,在涉猎面上有所拓展。因此,在设定主题单元教学目标时,应该既对整个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有全局的把握,还要回望教学所在的学段和年级,做到瞻前顾后,才能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宏观、全局的把握,有利于明确思路。

同样,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既然不能在一个主题单元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那就需要我们来思考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发展的需求是什么,教学的契机又在哪里。统整后的这一主题单元的文本在内容上、语言形式上、在情意的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它们在学生的发展中可以奠基什么,是基础知识,是听说读写的某一能力,还是理解感悟的提升。同样是“说”的训练,我们就必须思忖:文本是适合引导学生说规范,还是适合引导学生用丰富的形式说;是适合引导学生把内容说具体,还是适合引导学生把语言说丰美;是适合引导学生创造想象说,还是说得更为简洁、洗练……在观照学生发展与审视单元文本的这种视角的交互中,逐渐明晰我们每一次的主题目标。例如,我们在二年级教材的四篇诗歌整合后,确定了主题目标:“诗歌诵读、创编”。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序列化的思考:如针对主题为童话的教学,我们在一年级下册到三年级下册的五个主题单元教学的目标分别设定为: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创造性讲述、根据主题仿写到独立创编。只有具备这种整体的意识,方能体现这个“主题单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延续性、连贯性和必要性。

2. 在整体与部分的阅读徜徉中,确定分课目标

主题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之所以称为主题目标,它必须是在一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之中逐步渗透,随着单元内每一课的教学积淀、提升最后达成的,所以在设定主题目标后,要将目标的达成分解到各课教学中去,而单元内的课与课之间又呈现出递进的过程。

在设定主题目标后,独立解读每篇课文和用联系的眼光审视这一单元的文本是极其重要的。例如,根据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文中诗歌较多,教师规划了诗歌教学的主题单元,确定目标为“诗歌诵读、创编”。接着教师分析了四首诗歌的特点,发现《水乡歌》中反复、句式整齐、音韵等诗歌特点特别鲜明,内容主要是写景,意境易于感受,所以教师把其定位于整个主题单元的开篇之作,旨在主题目标的全面、初步渗透,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炼诗歌的语言特征和师生共同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对诗歌和诗歌的学习形成初步的结构意识——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从而为下面几课的学习提供铺垫。《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和《一株紫丁香》都是叙事诗歌,在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分别表达了孩子分别用蝈蝈和紫丁香表达了对邻居盲婆婆和老师的爱,在语言表述上也相近。这两首诗歌教学中除了全面落实基本目标外,围绕主题目标我们分别侧重模仿说和组合诵读。《乡下孩子》一课是总目标的实施情况的综合呈现。在整体与部分、单元和个体的阅读徜徉中联系着、比较着解读文本,在确定分课目标的同时,推进的课文序列也就自然形成。

(作者单位: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上一篇:重要讲话下一篇:商业银行调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