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

2024-11-01

一年级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

1.一年级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 篇一

十几减几的练习课

教学反思:

与“十几减几”一节内容相应的练习,教材安排了好多习题。从习题的编写形式和特点来看,编者的意图相当明显。第10页第2题6道小题分成三组,每组上下两题是加减配合,突出“想加算减”的思路;第3题在第2题的基础上,用填□的形式,提高“想加算减”的思维水平。

“练习三”第1题用图形的形式来暗示“想加算减”的思考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一道加法解决两道减法”的思路;第2题第1小题意图同上,只不过在形式上变换一下,第2小题则有所拓展,在一个部分量未知的情况下做减,有拓宽思维空间的功能。但从总体而言,教材练习设计突出“想加算减”的思路,把“想加算减”作为一种基本算法加以训练,在此基础上兼顾其他方法。

问题是“十几减几”的基本算法仅仅是“想加算减”一种吗?事实上,只要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比较快解决问题的、对后续学习有重要影响的方法就可以看作基本算法。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20以内进位加法”比较熟练的学生来说,“想加算减”是一种基本方法;而对于那些“20以内进位加法”不够熟练的,有些甚至不会算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的算法或比较熟练运用的算法可能是“破十减”和“平十减”,此时,“破十减”或“平十减”就成了这部分学生的基本算法。

--1--

2.一年级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 篇二

一、练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练习课长期以来被定位为“ 教的补充”和“ 教的强化”, 因此, 出现了“ 练习课教学不用备课”的误区, 表现如下:

1.练习课=作业课

许多教师认为, 练习练习, 就是布置作业让学生练, 练完便就题论题, 很少有知识拓展和学法指导,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 整堂课完全是在“ 教练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的练习多以计算为主, 因此, 大量的独立计算任务使课堂气氛更压抑。

2.练习课无层次性

首先, 练习未分层。 许多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直接按教材编排顺序给学生布置练习, 因此, 在“ 数的运算”教学中出现先练竖式计算, 后练文字题, 再练竖式计算的情况, 让学生觉得重复无序。

其次, 学生未分层。 学生是个体, 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在练习课中对他们“ 一视同仁”, 则会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练习课轻松化, 而得不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吃力, 仍旧一无所获。

3.练习课形式单一

单一的形式使得练习课枯燥无味, 在课堂中, 如果学生自始至终仅依照教材和练习册独立完成其中的练习, 练习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得不到重视, 学生便会对练习课毫无兴趣, 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4.忽略小结的重要性

在练习课中, 部分教师更重视学生多写多算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而忽略了小结的重要性。在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练习课中, 学生一堂课下来一直在计算, 期间或最后教师没有注意引导其总结和归纳方法, 导致学生为练而练,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练习课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练习课教学的策略。

1.练习课应体现“ 用练习教”的理念

练习课应该围绕练习目标组织内容, 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练习设计, 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方法。 其中, 练习的设计应当精练、得当, 过多或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降低效率;过少的练习不足以使学生巩固知识技能。 练习课上, 教师不可以布置学生反复练习后就题论题, 完全不理会学法的指导和知识的拓展。

2.练习课要突出层次性

首先, 练习分层。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将练习分层。 例如“: 数的运算”教学中, 教师的设计应从单纯的竖式题目开始, 再到简单的文字题, 最后到开放题。

其次, 学生分层。 观察学生平时在课堂中的表现和课内外作业, 将学生动态分层, 并随时注意学生的变化。 针对学生的分层, 教师在练习的布置方面也要分层, 这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或掌握基础, 或巩固知识, 或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师偶尔也可以“ 用B级人做A级事”, 以激励其奋发进取。

3.练习方式多样化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针对小学四年级“ 数的认识”枯燥的练习内容, 教师应对各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方式, 寻找丰富的素材, 合理组织, 使练习课生动有趣。

在重视练习的生活性和趣味性的同时, 对练习的方式作出一些调整,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的练习并非都必须以书面化的形式“ 算”, 读数、口算、估算等练习都可以让学生口头练习, 更能训练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及思维能力。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开始有自己的“ 想法”, 把自己当做“ 大人”, 幼稚的教学设计只会让他们更反感。 但争强好胜仍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教师可以以竞赛的方式设计练习, 比正确率和速度。这样, 既节约了课堂时间, 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组织形式上, 可以让学生独立练习和合作练习。

4.重视小结的作用

在练习分层的情况下, 课堂中的小结显得很有必要。 尤其是在运算中, 不能让学生盲目不停地演算, 在一类或一层题演算结束后, 教师应当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另外, 小结的重点是总结由例及类的解题规律和方法。 一类问题得到解决后, 组织学生总结归纳解题规律和方法能更好地巩固和强化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

总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的练习课教学应当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增强数感。 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 以取得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 从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3.一年级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 低年级 练习课 游戏 竞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3-095-01

“练习课怎么上效果好”这是经常困扰我们数学教师的一个难题。练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长期以来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教师以讲解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练习课变成新授课;二是学生常以记忆作为练习阶段学习的主要形式,使练习课变成汇报课,缺乏筋骨;三是以大量的机械操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与形式,使得课堂枯燥无味等等。

基于以上的体会和认识,我开始了对低年级数学游戏式练习课的教学策略的探索。所谓的游戏式练习课就是使练习内容童趣化,练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中学习。

在学校我常担任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所以在练习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 大胆“加工”教材

首先,把教材的题目进行了大胆的更换,如人教版第二册第100页第10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座位改为让学生找座位。其次改变题材的呈现形式,如把大多数题目放在比赛环节出现,把统计放在评选环节教学。巧妙地使教学内容与活动环节紧密相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

2. 实践“生活数学”

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教材内容,把书本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

3. 注重游戏竞赛激励式教学

练习课的综合练习阶段,我依据练习的具体内容,设计不同的项目,设置不同的赛场,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去争一争、搏一搏,让他们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认识图形和位置、统计》的复习练习中,我特别重视“活动设置”。本节课的五个重要环节都设置了明确的活动目的与目标。“找座位”游戏重在练习位置的相关知识,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候选人竞赛重在练习“数图形与识读统计图”知识;评选学生满意的候选人使学生重温“统计过程”,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对练习知识形成整体认知,所有活动环节使教学重点突出而又环环相扣。

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

4. 教学中适时地改变鼓励形式,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教师的适时表扬和鼓励,是促使学生“事事顺心”的“加速器”,“添油机”和“助跑器”。在练习中,我常常就学生当天练习的情况,给予形式多样的鼓励。有时给予不同的称号,如计算小能人,超级数学家……有时给予不同的礼物,如在学生的本子上粘贴笑脸,智慧星……有时让学生自己以抽奖的方式在老师那里抽奖。这样学生在练习课上人人都表现得非常积极认真,练习的内容掌握得也很好。在教学《统计》练习课中我采用的竞选数学大王的活动使同学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参选、竞选中,也使课程自然而然地产生统计的需要,此时学生进而探讨最佳统计方法,且在统计过程中高度专注、认真。

我所做的这些探索,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品质。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来组织他们学习,让他们不但练习了知识,而且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数学。以上的练习课教学,突破了“生做一题,师讲一题”的传统教学方法,建立了“游戏式练习课的教学”新模式,为实现有效教学提供了一条捷径,其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机体正处在成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神经系统还不够成熟。他们很容易疲劳,会经常出现注意力分散,坐不安定,做小动作等现象,影响练习的效果。而游戏式练习课则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丰富多彩的手段,让孩子在玩玩、动动中获得知识,左右脑交替地使用、促进和谐发展。

2. 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游戏式练习课有助于把基本强制的教学过程和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的自由选择的那种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练习任务和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游戏活动表现出来。这就为孩子们的认知提供了阶梯,为孩子们不同的爱好、特长及其它潜力的表现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3. 促进了团队精神的形成

游戏对于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它是同伴之间进行交往的重要媒介。在以往的练习课中,主要是教师出题,学生做,更多的是教师的单向灌输。而渗透了练习内容的游戏教学活动可以成为孩子们在课堂上开展社会交往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游戏中,孩子们无拘无束地交往着、谈笑着、活动着。这种使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合作与友好情感交融的心理气氛比其它任何教学活动更为突出,有利于促进孩子们的社会化发展。在合作中学生又是独立的个人,要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初步体会到小组合作的意义和乐趣,成了小组合作的伙伴,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形成。

4.一年级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 篇四

1、通过观察,理解计算顺序

2、加深理解计算方法,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3、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图意,正确列式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3+1+4=答案

6+1+2=答案

1+3+6=答案

10-3-7=答案

7+2-1=答案

8-3+4=答案

5+2+3=答案

3+0+7=答案

10-2-5=答案

10-3-6=答案

8+2-3=答案

5+1+4=答案

3+2+2=答案

8-1-4=答案

9-3-2=答案

10-7+2=答案

4+4+1=答案

4+1+5=答案

2+3+2=答案

10-5-5=答案

二、练习

1、每天早上上班老师要坐车,在车上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咱们去看吧。

课件出示:公汽图

一辆车上坐了4人,先上了3个人,又上了2人,现在有几人?

图片出示P77右图,看看下来了几个人?是从哪里下来的?又上了几个人?

你能说出完整的`图意吗?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原来咱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啊,以后你们要更仔细地观察,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

三、巩固应用

1、P76 4

练习,小黑板或课件出示

将横行竖行的数相加,各得多少?

四、游戏

出示纸牌,3人一组,各出一张牌,或加或减算出得数为14,即赢。看谁赢的牌多

思考题,P77 思考题

5.一年级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 篇五

6、7的加减法练习课》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够熟练地口算6、7的加减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数一数、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理解算理,学会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分析】学生通过一些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算式的含义,熟练计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以及6和7以内的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够熟练地口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学会应用。

三、教学准备

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看图列加减算式。

2.听写口算。

4+3=

2+5=

3+3=

7-6=

6-3=

1+5=

7-3=

6-4=

+6=

7-0=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看图列式,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幅图,提出问题列出“一图四式。”在让学生说出得数的同时,说一说自己的算法,不仅可以体会算法多样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基础练习

1.同桌合作,哪两张点子图合起来是6?并说一说算式。

预设:2+4=6,4+2=6;3+3=6;1+5=6,5+1=6。

2.独立完成,哪两张点子图合起来是7?并写出算式。

预设:1+6=7,6+1=7;2+5=7,5+2=7;3+4=7,4+3=7。

3.做找朋友游戏。

把算式、得数分别发给学生,拿算式的学生去找拿得数学生,或者拿得数的学生去找拿算式的学生,并要说:我的朋友在哪里?相应的学生要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同类的题目,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达到了复习6、7的加减法的目的。

(三)活学活用

1.完成教材第6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内容,由组长进行判断。

(2)出示转盘,让学生说得数。

2.独立完成45页第11题。

学生之间进行判断。

3.合作完成44页第9题。

抽卡片说减法算式。比如,两位学生分别抽出2和7,说出减法算式7-2=5。

4.完成45页第10题。

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巩固6、7的分解、组成,并优化算法,为学生进行6和7的口算练习做准备。通过计算比赛,让学生熟练掌握1~7的加减法计算。

(四)挑战自我

完成教材45页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组内进行展示。

2.在全班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得出规律,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为后面学习6和7的解决问题做准备。

(五)归纳梳理

6.一年级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 篇六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体会连加和连减的实际含义。

2、进一步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

3、学会在虚线格里

规范书写连加和连减算式

重点:体会连加和连减的实际含义

难点: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

导学流程

[来源:Zxxk.Com][来源:学_科_网]

一、复习铺垫。

(一)算一算。

(1)10-6=

4-2=

(2)4+3=

7+2=

(3)9-4-3=

10-6-2=

(4)2+7+0=

4+3+2=

(二)揭示课题:基本训练。

a.进一步学习连加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1、课件演示吹泡泡的情景。

2、你能把刚才看到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3、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来源:学。科。网Z。X。X。K]

4、你能用算式表示刚才看到的情景吗?

5、你能自己计算吗?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小结:连加计算时应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第一个和第二个数的和,再加第三个数。

b.进一步学习连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1、课件演示泡泡被太阳晒爆的情景。

2、你能把刚才看到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3、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4、同桌合作学习并思考:你能用算式表示刚才看到的情景吗?你能自己计算吗?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5、小结:连减计算时应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第一个和第二个数的差,再减去第三个数。

c.看图说图意,然后列算式计算。

1、第2题:放手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连加算式,指导书写格式。[来源:Zxxk.Com]

2、连减算式的练习:

8-5-3=

5-2-1

=

9-5-4=

10-2-7=[来源:学科网ZXXK]

10-6-2

=

8-0-6=

7-2-1=

6-4-0=

3、填上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9。

7.分享式教学的数学练习课 篇七

一、分享式练习课的意义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仅以新世纪小学数学 (北师版) 三年级上册为例:全册共计54课时,每节课都设计了“练一练”,供课堂练习选用。1课时2页的内容,练习题为1页;2课时3页的内容,练习题为1.5页。正文和“练一练”的页码比例达到1:1;教材安排“独立练习”内容有六个,共计7课时,这里暂不包括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后面的练习内容,全册练习内容占据了整个教学内容的56.5%。

传统练习课常被师生当成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的过程,多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设计,重点也多是放在练习的内容上,强化的是知识点,解决的是“学会”的问题;那么在分享教育思想下,我们主张练习实际是学生自己的事儿。如何把传统的练习课变成让学生独立、自主的练习方法与能力,并成为终身学习的本领呢?分享式教学强化的是问题意识,目的是让学生会学习,会练习,解决的是“会学”的问题。传统的练习课“题越做越少”;分享教学培养学生“问题越来越多”。

二、分享教育思想下练习课的几个特点

在具体教学中,分享式教学练习课依然是从问题出发,让学生思考,并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的一种教学方法。不变的目的是分享众人的智慧,达到共同成长,最终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生的价值。

1.分享目标。

我们主张问题即目标。针对练习内容,学生的问题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点。正因为练习课体现的是学生个性化地学习过程,更多的时间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因为学生客观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应该也是个性化的,透过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可以分享到学生有价值的问题,透过分享提出的问题,实现了分享目标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学,通过分享目标, 获得更多的启示,不但可以快速明确学习的目标,还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分享目标可谓一举多得。

例如:阜新市矿工街小学韩金娜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上册 《平行四边形面积练习课》中,学生分享的目标为我们做出了示范:

师: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练习课。

师: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想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想要的收获是,通过上一节课学习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今天可以把它巩固一下,再利用这个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我想更加熟练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会学生把握学习目标,无非就是要解决“练什么,怎么练,练得怎么样”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发现练习课目标也可以自己确定,分享式教学的练习课是从分享目标开始的。

2.翻转练习。

一般练习课都是沿用“呈现习题—计算习题—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传统思维,无法跳出固有的模式。从顺应学生天性的角度出发,练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练习也应该是一个自我建构、自我完善的过程,应该是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上,仅凭算题暴露错误,再加以纠正,显然不是最科学的。因为学生自己还没有经历完整的认知过程,对刚刚所学习的内容仅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问题” 是被动呈现出来的。那么问题从何而来?如何处理好课前与课上练习的关系呢?那就需要我们将传统的练习课翻转———“练在课前,分享在课上”。“翻转”并不是新事物,本杰明·布卢姆在他的掌握学习法中认为,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条件、足够的学习时间,绝大多数学生会掌握学习任务,获得良好成绩。他认为有90%以上的学生能自己学会课程内容。下面两张照片,是韩老师的学生翻转练习课所记录的内容,其中不乏目标的制定,问题的提出,练习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学生如何自主练习的方法再现,很有借鉴价值。

3.独立练习。

独立思考,自主练习其意义在于,今天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可能在不久之后就会过时,甚至会忘记。 社会发展对于个体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学生终身发展,我们不能让他们只单纯的接受知识,还要在自主练习、独立思考中增强能力。分享式教学的练习课中,独立学习的时间要比新授课的独立学习时间更充分些,新授课大约独立学习时间为8~10分钟,而在练习课中就要10~15分钟, 结合 “翻转”练习的经历,在课上将指定的练习内容独立完成。

4.分享智慧。

与传统练习课最大的不同之处,一改传统练习课“做题———纠错”简单、低效的方式,而是增加组内分享与班内分享的机会,组内分享学习结果与经验,班内分享学习问题与智慧。正是因为分享教育倡导不仅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向聪明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思维方法,优秀的品质,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的分享,创意的分享,优秀品质、习惯的分享,以达到智慧分享的目的,这也是分享教育下的练习课有别于传统练习课的地方,顺应了时代对人的终身学习观的需要。分享式教学的练习课其智慧分享环节,是这种课型追求的一大亮点。例如:在新世纪小学数学 (北师版) 六年级上圆的周长一课练习时,有这样一个问题:

练习:比较下面两幅图谁的周长比较长?

师:谁能想一想,说一说这两个图形谁的周长比较长呢?

生: (独立思考)

方法一:

生1:正方形周长:3×4=12cm;

圆形的周长:3×3.14=9.42cm

因为:12cm>9.42cm

所以:正方形周长比较长。

从传统的练习课角度,学生采用先计算出结果再比较的思路完成,无论是记录还是表达都非常清楚, 就算达到了练习的目的了。但在分享式教学的练习课中,我们没有停留在只获取结论这一层面,我们主张学生分享不同的创意,分享智慧的思路,倡导鼓励学生用聪明的方法解决问题。正是因为分享教育的理念,我们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空间与时间,才有了下面的精彩:

师:谁有更好的方法?

生2:我有一个方法不用计算,只要思考一下就可以知道谁的周长比较长……

生2:因为正方形边长是3厘米,圆的直径是3厘米,这个基本数一样,求正方形的周长要用基本数乘4;求圆的周长要用基本数乘3.14 (π) ……

因为π<4,所以不用计算出结果就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比较长。

师生: (鼓掌)

8.浅议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 篇八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6-0057-01

随堂听课是检查和了解教师真实教学情况和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近期下乡视导教学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你推门而人的时候,当堂课的教师说:真对不起!我这一节课是练习课,不讲新课。

练习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怎样上好练习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练习课学生该怎样练、怎样学?教师该怎样组织和引导?新教材中练习量的精简、教学中教师对练习课的忽视,很有可能使练习课成为机械性的操练课。“练习”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活动,可以从“练习”的思考中获得理性的体验,也可以从“练习”的创造性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从“练习”的失败中获得挫折的体验,这样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和心理上的满足。练习课,应该像学生学习新课一样,充满生机和玄机,让学生在练习课中获得更多的体验与成功。

练习课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重视新授课、活动课的开发与设计,对练习课的教学却随意应付,甚至出现“简单重复新课”和单纯的“作业课”等现象。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重视数学练习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明确练习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

练习课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最忌无的放矢,为练习而练习,甚至炮制“题海”。第一,要深人钻研教材、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第二,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练习课中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可不切实际地提高或过于简单地重复。练习课的课堂教学计划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进行。选择例题、设置疑问、分析讲解、启发指导,都应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重难点,防止无重点的满堂练,转移和干扰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

二、精心选择范例,练习设计要有层次

练习课的课堂设计要合理地选择范例和练习题。一要典型,有助于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解题的能力。二是难度要适当,选题难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承受能力,将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过多则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动力。

多层次练习能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促进技能转化,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解题后进行反思或小结

学生完成题目的解答,还不能算结束,要使解题的方法牢固树立,融会贯通,必须进行反思或小结。这部分最好由师生共同完成,应提倡、鼓励学生通过解题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习课所涉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这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年级,运用不同的小结方式。

四、加强练习课中的学法指导

学法是能力的核心,科学地指导学法,可以使学生获得终生受益的能力。练习课,特别是阶段性复习中的练习课应“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叶圣陶语)。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使学生不断地增强质疑、析疑、解疑的能力。

总之,一堂好的练习课,教师应当成为有经验的“舵手”。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估计学生思考问题时可能会遇到的障碍,精心设疑,巧妙引导,恰到好处地点拨,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体内部的解题兴趣。

上一篇:九年级上化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关于夏天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