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2024-07-25

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共17篇)

1.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篇一

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前置:小组课前预习是基础

众所周知,学生课前预习,即前置性学习是上好一节课的有效保障。上课前全面、深入的预习过程,不仅能有效促进课堂生成的预设过程,还能够有效保证课堂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所以,在预习环节融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新课改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的一种必然趋势。在预习前,教师可以事先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这样,学生就有了预习方向,让学生沿着教师的预设,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而提高课堂实效。如在牛津版7B Unit 5 “Amazing things”一课中,笔者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做到:第一,读课文,查阅生词,理解文章大意,画出疑点难点部分并做初步思考;第二,准备一些让你觉得吃惊的事物,尝试描述它们或者把它们画出来并查阅它们的英文名称等;第三,Write some simple sentences about “ the amazing things”.任务分配下去后,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都很高,上课的时候每组各个同学都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这样可以让学生学到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能保证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顺利完成。因此,初中英语教学基本能力的培养要求,还需落实在主阵地课堂上,而大容量、参与度广的课堂必须要求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发现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还能够帮助学生扫清听课学习的知识障碍,加强听课的针对性。

互动:教师调控评价是关键

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是达成课堂高效的媒质。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控者,在小组合作的学习的活动中,担任起学生学习的向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根据学生的表现作出相应的调控和指正。同时,也要成为学生展开各项活动的合理评价者,在展开的任何学习活动中,教师都应该带着不偏不倚的的态度和公平公正的行为方式管理活动的评价系统,客观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出公平而又中肯合理的评价。如在牛津版7B Unit 5 “Amazing things”一课中,课上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小组成员之间轮流把自己预习内容中认为吃惊的事物介绍给同学们。学生们都对令人吃惊的事物感到十分的好奇,纷纷地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这个活动中,笔者分别走进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互动交流,认真观察和记录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当小组活动开展得十分顺利时,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说说意见和看法,并对他们出色的表现及时地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有些学生对活动不感兴趣或者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笔者及时进行调控,鼓励他们与同学们分享他们有趣的想法,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此时,教师在进行小组学习评价时,要客观、公正和公平,才能有利于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提高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生成:课后合作复习是保证

教学实践中,高效生成,除了有效预设之外还在于高效的复习巩固。只有课后复习得当,学生所学的知识才会更牢固,学生的印象才会更加深刻。而实现复习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小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使复习不再枯燥无味,让学生在分享中学习和积累。在复习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复习,有利于学生对复习的内容加深理解,顺利而且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此时的复习式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和相互支持,从而有效促进课堂生成。如在牛津版7B Unit 5 “Amazing things”一课中,笔者布置的课后复习任务包括:①小组成员对课文中的重点生词进行拼说读写,组长负责监督抽查并做好记录;②就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小组共同完成一篇课外阅读,每个组员负责一道题目的讲解教学任务;③小组共同完成一篇有50个单词左右的关于“amazing things”的习作,教师批改完后,将张贴在教室的成果展示板里,供全班同学鉴赏交流。在学生有效完成复习巩固任务后,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给每组打分,而有意忽略成员的分数。这样的一系列小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条件。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产生真实的体验,英语综合实践能力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引入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激发。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班级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热情等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提升。小组合作这种模式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更在于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大大地提升了课堂的教学实效。

2.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篇二

一、选择合适时机, 有效组织

我国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熏陶, 再加上初中生的性格还具有不稳定因素, 有较强的玩心, 因此,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 要控制好数量, 同时要把握好合作的时机。小组合作学习不能随意地进行, 可以在出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或者难点的时候进行, 也可以进行专项的小组合作教学。只有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才能引起各合作小组展开激烈的讨论, 进而促进活跃课堂气氛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磨砺坚强意志》一课时, 笔者就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搜集了一些关于描写意志的名言名句和图片等, 然后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来讨论, 完成一个磨砺意志的计划表, 并且小组内的学生要比一比, 看谁能够根据计划表的内容坚持得最久。这是一个长久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合作中也有比赛, 因此是学生感兴趣的一种形式。

小组合作讨论的时候, 教师要到各小组进行监督, 防止偏离主题的现象发生, 并作一定的引导和修正。当小组讨论结束之后, 教师听取各小组选派的代表作讨论结果汇报。

二、科学组建小组, 有效合作

教师在进行合作小组构建的时候, 需要充分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小组内成员人数要适当和合理, 一般4-6名学生比较适合, 同时每个成员的分工也要清晰、明确。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在分组之前对本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积极性及性格特点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解, 并根据差异进行分组。三是小组成员应当经常轮换, 依据活动内容和主题的需要, 进行组间学生成员的互换, 达到知识在全班级的流动;也可以进行组内角色轮换, 组员轮流担当小组组长, 提高学生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甚至可以依据学生兴趣, 让学生自主进行组合。

例如笔者在教学《面对诱惑学会说不》这一单元时, 就进行了科学的分组。首先每个小组的人数安排为6人, 小组成员进行好中差的搭配, 然后每个小组明确安排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角色, 争取组内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而且小组内的职务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轮换的, 以保证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保持新鲜感,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角色轮换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发展和展示的机会。

在构建合作小组的时候, 人数太多容易导致学生间的交流混乱、个人发言时间不够以及才能无法充分表现等问题, 人数太少容易使得学生任务难以完成、知识挖掘太少和互帮互助作用无法实现等, 而通过分层分组构建, 可以促进班级内学生多方面优势的互补。

三、多种教学方式, 大胆创新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 同时对不同的学习小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这样更有利于挖掘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潜力和优势, 取得共同的进步。学生间综合能力存在很大差异, 在思想品德学习中, 有的学生善于背诵, 有的理解能力较强, 有的善于总结知识点, 因此,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存在的差异性, 在不同阶段构建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小组。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小组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 将每个学生身上的优势挖掘出来, 不但有利于带动其他学生相关能力的提升, 还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升,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成长在社会》这一课的时候, 笔者就根据学生的特长, 将学生分别分成搜查组、总结组、分析组、记录组等, 然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特长对教学内容分别进行搜查、总结、分析等工作, 最后再来分享自己小组的成果。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进行巡查, 然后根据每个小组遇到的困难进行单独的指导, 以实现因材施教。

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摸索上, 要不拘一格、不怕失败, 可以邀请学生家长一起来商讨小组合作教学的策略。

3.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篇三

关键词:美术课堂;合作学习;课堂氛围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美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出现了显著变化,为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教学目标,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多会选择合作学习的方式。当前对于合作学习的定义尚未统一,一般而言,合作学习指的是依照学生性别、学习能力、个性差异等因素划分异质小组,以小组单元的形式相互学习与帮助,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属于一种高效教学方式,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基于其问题探索开展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现阶段初中美术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分析

(一)分组方式缺乏科学性

在初中美术课堂合作学习教学中,分组属于极为关键的一环,在分组过程中,应遵循取长补短的原则,确保小组成员之间既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与能力,又可以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然而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多缺乏对学生特征及个性等信息的调查与了解,没有关注学生差异性与个性发展,在分组时多重视速度,选择固定模式进行分组操作,如以座位分布方式分组或按教师意愿分组等,分组方式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给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合作学习形式化问题突出

虽然合作学习被广泛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领域,但因实际操作问题导致其成为一种形式,无法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在课堂中,教师讲述占据了太多时间,虽然有分组,但却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认识。加上在初中教学体系中,美术课程量较少,教师在课程量限制下难以为学生预留出较多的讨论时间,难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标。

(三)学生缺乏自我管理,学困生参与程度较低

因初中学生性格特征与个性差异较大,在分组中可能存在着成员之间的摩擦问题,加上学生缺乏自我管理,导致小组成员无法深入讨论。而学困生则因缺乏自信,多不愿意参与到小组合作实践与讨论之中,导致优秀生发挥主要作用。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应用的策略分析

(一)以学生差异性调查为依据,合理安排合作学习小组

在进行学生合作学习分组之前,教师应充分调查学生个性特征、学习能力与交际关系等信息,以取长补短为原则,合理进行学生分组。如部分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较强,而部分学生则喜欢线条之美,依据学生爱好进行分组,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或依据课堂安排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发挥自主性自发分组,互补性是确保小组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

(二)良性互动,营造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美术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展开良性互动,在小组讨论前,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并让学生了解个人学习目标与小组学习目标的关联性,避免学困生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教师应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一定的方法,如进行相关标识设计的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之间提出见解和看法,选择出小组成员认可的最佳方案,在教师评定后,由小组成员再一次合作,将标识制作出来。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实现合作学习目标的重要路径。

(三)教师应做好评价工作

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评价属于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想法中的发光点,以有效激励为主,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与赞扬。对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避免采取直接纠正的方式,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此外,还可构建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为确保初中美术合作学习教育质量,教师还应做好自我发展工作,善于学习并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养,为实现合作学习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现阶段初中美术合作学习教学中,仍存在一些现实性问题,导致合作学习效果偏低,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在小组划分时突出互补性,强化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并对小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保障合作学习效果,以实现高效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高书平.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4(36):176.

[2]蔡晓军.初中美术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4(8):165.

[3]刘剑锋.初中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与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7):159.

[4]李志強.初中美术课合作学习中的组织与管理[J].东方教育,2015(10):245-246.

4.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篇四

学习了曾晓玲老师初中历史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策略专题讲座后,受益匪浅,感受颇深,的确做为历史教师只熟悉教材还远远不够,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和僵化的教学理念,要想在教学中获得理想的成绩,只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是不够的,也是不对的。曾老师在讲座中讲到,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势必抛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方式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注重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实践活动,彻底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格局,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获得知识,在合作中获得自信,在合作中改变自己的认识结构。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科书,查找、搜集资料,自主探索、通过课上课下的合作与交流、操作实践,达到独立获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视野的目的。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给学生创造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的机会。从这些具体的做法中可以体会到,这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但他首先必须是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转变的体现,因此,合作学习的这种学习方式也能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5.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篇五

摘要:升入初三的学生会接触到逻辑性和概念性较强的化学课程,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重要意义。要建立科学化、合理化的学习小组,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科学选择合作题目,开展课堂竞赛激发合作兴趣,合理控制过程。

关键词:初三化学;合作学习;科学化;多元化

随着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多种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化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逻辑性思维较强。近年来,化学教学逐渐引进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在教师的带领下,班级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知识。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面临的升学压力较大,而化学这一科目又是初三才接触到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找对方法很重要。本文就合作学习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学科,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而化学又是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离不开团结协作。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导致化学课变得枯燥乏味。尤其对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新增考试科目与中考的双重压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初中时期的学生身体发育较快,心理变化也比较复杂,多数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并不少见。他们通过合作学习能有效培养合作意识,认识到团结的力量。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从而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合作学习就是在班级里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学习。这种方式在化学实验的学习中尤为重要,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对化学的兴趣。传统的化学实验课往往是老师在台上做演示实验,学生在下面观看,体会不到参与实验的乐趣。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则不同,可以通过分组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全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之间团结协作,交流讨论,积极探讨和思考,提升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

1.建立科学化、合理化的学习小组

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对课上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学习效率。要达到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应合理进行分组,要综合考虑班级总体人数、男女比例、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因素。例如,可以让坐在相邻位置的6个人一组,这样更方便展开讨论。另外,为保证各小组实力水平均等,一个组内的成员应包括成绩较好的学生与成绩一般的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检验每组的学习成果,对表现好的小组予以奖励。这样学生们增强了竞争意识,有了集体荣誉感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2.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思考化学问题的时候,通常有多种解题思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一道题,不同小组可能就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阐述本组的思路,使得小组间可以相互借鉴,打破思维定式,不断拓展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了解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后,可以选择一种典型的简便的解题方式详细讲解,让学生与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对照,深化理解,从而在考试中可以灵活运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通过不同的思路解题,以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教学任务,科学选择合作题目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模式,要注意结合教学任务,要意识到有的.教学内容不适合此模式。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够消化理解。因此,教师要科学地选择合作学习的题目。例如,在讲解“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一课时,教师应采取合作学习模式,促使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思考,共同去完成教材中的命题。再如,教师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盐”这一课时,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巧妙地引入日常生活。贴近生活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小组内成员集体思考,使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团体完成学习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初三的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后,不能随意抓个题目就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要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学生合作探讨的题目。这样科学运用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课堂竞赛,激发合作兴趣

学生好胜心较强,教师可结合教学任务组织课堂竞赛,充分发挥出合作学习的力量。例如,教师教学化学实验时可以采取竞赛模式,哪个小组的实验完成度最高,将予以表扬或不拘形式的奖励,激发学生合作参与兴趣。这样每个小组就有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为取得好成绩而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竞赛中,达到了寓教于乐,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5.合理控制过程

教师必须合理控制合作学习的过程,如果合作学习的进程得不到合理把控,那么收到的成效也是微乎其微的。如在讲解“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截取多个任务点,将最后想取得的教学目标分解为几个任务明确的任务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现环境污染的图片或视频,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讨论,就环境污染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讨论我们如何保护环境。这个阶段是学生自由发挥的阶段,教师要善于倾听,并抓住“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这一主题进行引导,控制学生讨论的方向。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理性的思考,这时教师再把讨论任务定位在“燃料”上,经过讲解后,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讨“合理利用”的方式。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就能取得合作学习的良好效果。否则,教师当“甩手掌柜”,课堂局面无序,讨论漫无边际,打乱教师的教学计划,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三、结束语

6.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篇六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冬季和个人责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

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香花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像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我在课堂上也组织了无数次,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将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会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今年我教的是一年级数学,这些刚入学的小孩子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的模式,但他们学习兴趣很高。我将班上的32位同学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做了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我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我们班是一个月),我会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我们班的小组合作是这样规定的: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教师参与到学生们的小组合作中去

7.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篇七

一、初中音乐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

由于初中学生比较好动, 容易被外界新鲜事物吸引, 因此, 在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其具体表现为: (1) 课堂秩序比较混乱:初中学生大部分不理解合作学习的概念,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方法、目的等认识不足, 进而在音乐课堂中会出现吵吵闹闹、偏离主题等一系列的问题, 失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2)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部分教师为小组合作学习选取的内容比较简单, 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3) 未合理规划小组合作的时间和任务:在音乐课堂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引导的学习活动都比较随意, 对于合作时间无限制, 也未明确合作的内容, 最终造成合作课堂的学习效率不高的现象。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1. 营造合作互动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开展初中音乐合作学习教学的过程中, 需下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合作学习的意识, 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 从而营造出适合合作学习的环境, 具体方法有:⑴建立合作小组:教师需将同学按照4—6人一组的方式, 分作若干个学习合作小组, 让其长期建立合作学习关系, 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的一员,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⑵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在音乐课堂中, 教师需定期开展竞赛活动, 让全班同学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活动, 教师可开展小组合唱比赛或者小组音乐剧比赛。

2. 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初中音乐的合作学习教学中, 教师需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 并指导小组成员相互学习和交流,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方法有: (1)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与表达:教师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 需教会学生去认真倾听, 如倾听老师的讲课和歌唱方式、其他小组的声音和本小组成员给出的意见, 同时需给予学生自我倾诉和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 (2) 帮助学生体会互助学习的快乐:教师需创造小组间交流合作的机会, 在音乐模仿的教学中, 让小组成员中乐感强和理解力强的学生帮助乐感差和理解力弱学生, 从而共同进步。

例如, 在《中国民族乐器介绍》一课的教学中, 当小组在讨论的时候, 教师可指导熟知民族乐器的组员向不了解的组员介绍民族乐器的种类、特点等内容。之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民族乐器的代表曲目, 如《茉莉花》就可用古筝、竹笛、琵琶等演奏, 让学生在聆听中学习。

3. 合理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

现目前, 教师需改正小组合作交流式学习中出现的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质量低下的问题, 为学生精心设计难度适中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任务, 让小组成员能在互助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成就感,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 教师还可设置一些需小组与小组之间合作完成的教学任务, 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愉悦的同时, 也能体会到小组合作的快乐。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任务主要分为两种, 即表演性的合作任务和创编性的合作任务。

例如, 在《春江花月夜》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在教授课程之后, 可通过多媒体播放琵琶曲《春江花月夜》的琵琶曲, 再抽取小组成员进行《春江花月夜》的诗词朗诵, 同时教师可引导其他小组成员为朗诵小组伴奏, 通过小组间的团结互助, 共同完成表演, 体会音乐的美感。另外, 教师也可引导小组成员对所学的古诗词主谱曲, 可以每个小组谱一首诗词, 也可共谱一首诗词, 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创作欲望, 锻炼学生的创作才能。

4. 给予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

在学生“合作学习”后, 教师还需根据小组或者小组成员的表现情况, 给出一定的学习反馈, 也就是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表现实行有效评价。通过激励评价的方式, 起到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将合作学习的方式延伸到其他学科。“合作学习”主要以小组形式进行, 则教师评价也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的有效性、组员合作的程度, 同时对于合作比较成功和团结的小组实施奖励。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到个人目标的实现需以小组集体目标实现为前提, 同时让组内成员通过互助学习, 缩短学习差异性, 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优势。

三、结束语

音乐属于情感艺术的一种, 将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等放在教学首位, 初中音乐教学的要求。“合作学习”是一种时效性较强的教学策略, 也是初中音乐课程中标准理念的组成部分。经初中音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的能力和思维敏捷的个性, 也能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 有助于提升初中学生的团结互助的高尚情操, 使学生的身心能得到全面发展。

摘要: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逐渐成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教学任务, 而小组合作学习能帮助音乐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本文在探讨初中音乐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的基础上, 总结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韩雪.初中音乐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探究[J].文理导航, 2012 (3) :50.

[2]黄蔚敏.合作学习, 让和中晋乐课堂更有效[J].试题与研究, 2014 (13) :76.

8.数学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篇八

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知识,如: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判断方式、证明方法以及其他开放性有关问题,都需要经过学生的思考、探究、合作与交流、归纳等一系列过程中获得和解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合作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新颁布的课标中,也无处不提到合作学习,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操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有些教师所组织的合作学习追求形式,放纵学生,在合作讨论时放任自流,淡化和降低了教师的作用,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其效果却不佳。主要原因是这些教师对合作学习还缺乏应有的了解,缺乏对合作学习中教师、学生的地位和作用的把握,缺乏对开展合作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所谓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并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的过程,共同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一种教学活动。具体地说是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即讨论、交流、沟通等,从而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学习目标。成功的合作学习,必然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其中一方的动一定要带动另一方的动,在互动中双方应有知识、思想、情感上的交流。

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那么教师的作用就是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过程,教会学生合作技能,进行高质量的合作,从而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体现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广泛的学习经验,并在情感和态度方面得到充分发挥。但是,要使合作学习卓有成效,仅靠教师事先设计的教程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此时教师不应是旁观者,而是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过程,为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分配学习任务,策划匹配教学过程的展开与评估进行全程把握,教师还要对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意外问题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三、开展课堂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

1.确定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具有定向、激励和评价作用,它直接影响学生合作学习是否是有效的;(2)一般合作学习大都耗时费力较多,因此学习内容的选择应该是有价值的重难点问题,并且要求各小组成员明确将要完成的任务。

2.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的基础是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问题。自学是学生按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将不太理解的内容划出来,以求解答,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给必要的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理解法,数形结合等学习方法。

3.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成败。(1)要分好组。在小组搭建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思维、语言和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优化小组组合,形成互补型合作团体,便于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个性特长。(2)要引导好学生讨论。小组讨论时,要考虑那些在全班同学面前想说不敢说,想读不敢读的学生,先由他们汇报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把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小组讨论解决。对通过讨论,小组达成共识或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整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3)要把握讨论时间。小组讨论时间,要依具体情况而定。(4)要选配好组长。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学习组织者,可以实行自主承担,轮渡负责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5)做好分工。每一位同学都要担任一定的角色,如领导者、激励者、记录者等。而且,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4.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是组与组之间的或在全班范围内交流沟通,讨论学习的问题和学习成果。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小组(或个人)的学习情况向集体汇报、交流;另一种是把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讨论未决的问题,或者有分歧的问题,拿到其他组或全班来讨论。

5.教师总结

教师在合作学习之后的总结也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对合作内容做出必要的归纳和总结;另一方面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再现做出评价性的总结,这有助于鼓励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不一定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只需要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即可,而较复杂、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可以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认真组织好活动程序,把握好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索,认真思考,积极交流与合作,不追求形式,必能使所组织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

9.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篇九

德惠市实验小学 武川琪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化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合作探究学习奠定基础。自主学习通常是指学生为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理、自强等自我意识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心理学家希尔指出,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个性这一因素。无数事例证明,有个性,才有思想,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才有奇才,才能创造。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应进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第一,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正学习的情境。

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紧张的,不愉快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到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盼和希望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找到自己,激发兴趣,自主地学习。例如:上课伊始,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乌鸦和狐狸》一课,让学生分别扮演乌鸦,狐狸,读好它们之间的对话,了解乌鸦和狐狸的不同性格,还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虽然一节课时间较短,但教师也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状态之中,来进行合作条件,自主学习。如:生字词的学习,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抓住音,形,义,词几个方面分组自学。弥补自己学习的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共同提高到效果。

第三,培养学生问题学习能力。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好习惯。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课时,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在复习课上,也尽量想办法,问题让学生提,答案让学生总结。

第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会学习。

首先,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不会学习的现象,表现在:家长或老师督促学习,管着学习,不动脑思考,不动手实践等不良习惯。作为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会学。用启发式点拨式的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他们的个性。

其次,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如: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兴趣。像:识字中的字理演变图,小幽默,小儿歌都能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兴趣通过动感声

像,美丽的图片等吸引学生,还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分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奖励法……而对于那些不喜欢学习,不喜欢课堂的学生,我则是多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学患”,把学习以外的事交给他们去做,像:取送作业本,让他们轮流检查室内外卫生,当一次小组长,来打开他厌学的心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受益终生,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人的许多习惯都在早年形成(也包括坏习惯),而教师要调查学生的表现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学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的培养,持续稳定地发展,比如:低年级的孩子上课要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听课,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乐于和同学交流等习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水平的提高,到了高年级,就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乐于提问额度习惯。因此,课堂上我严格培养,帮助,指导养成这种学习的习惯,久而久之才会见到成效。

二、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它是指一系列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法,以便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合作学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由于学习任务共同承担,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1、集思广益合作。所谓“集思广益”就是集中每个学生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在学习人物或学习一些生活哲理时,总会问学生“他给你留下怎么样的印象?”“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等等,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大家从各个角度去分析,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更积极,更深刻的记住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2、各取所长合作。“各取所长”就是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合作完成某个学习任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个性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有的学生善读,有的学生善写,而有的学生善画。有时候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我要求学生自己学习,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对课文的不同理解,他们自动组建合作小组,善画的作画,能写的撰文,字好的抄写,会说的演讲……20分钟后,他们争先恐后上台展示。看着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海报,听到他们绘声绘色地解说,我知道,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3、优差搭配合作。有时候,我在让学生分组学习的时候,有意识地将优、中、差三类学生结合在一起,在学习的过程中,优生自然而然地扮演着小老师的角色,在他们的带动下,差生有了进步,而优生也更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分析能力也提高了,从而达到相得益彰,优差共进。

4、分扮角色合作。小学生活泼好动,有很强的想像力和表现欲,他们非常喜爱把一些活动内容“演”出来。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禹对课本剧表演予以了充分肯定,“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像,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

在语文课中,我常常让学生分角色饰演活动中不同的角色,学生对此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上《晏子使楚》一课时,我提出让学生来表演“晏子出使楚国”的活动内容,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要求试一试。见每个学生都这么积极,我便跟学生商量,让他们选择合适的人选自由组合,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表演。商量完毕,学生便分头行事,教室顿时变成了一个排练厅。不一会儿,成果就出来了。尽管有的小组效果不佳,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了。

当然,“合作”不等于“合并”,“合作”应该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产生了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应鼓励他们选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集体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在优势互补中使得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感受合作共事和分享成果的愉快。

三、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语文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我这里举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的陆璟提出的观点:

1、提出问题:学习者投入到对科学型问题的探索中;

2、收集数据: 学习者重视实证在解释与评价科学型问题中的作用;

3、形成解释:学习者根据实证形成对科学问题的解释;

4、评价结果:学习者根据其他解释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

5、检验结果:学习者交流和验证他们提出的解释。

这里面所说的1是典型的提出问题;

2、3就属于分析问题;

4、5就属于解决问题了。

10.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篇十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教育理念;合作学习;重要课题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71-01

引言: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实效和创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也是当下许多国家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合作学习,重点在于日常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以及互相帮助,旨在使教学在技能目标、情感及认识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和教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主动参与、进而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够成为新课改所倡导的主要教学方式,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其一,合作学习是对传统的单向教学的改革,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其二,培养学生适应新时代。新时代的人才应具备创新、合作、自主等各方面的能力,而合作学习正好能满足这些要求。较之传统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创立有助于课堂中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将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基于教学社会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现代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的条件下探索创造而得。其理论基点是对课堂中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关系的开发和运用,以目标设计为先导,其前导结构为班级授课,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将改善班级中的社会心理气氛和提升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进而学习相关社会技能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作为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合作学习,究其本质就是愉快、高效、短时、低耗的集合,它表达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无数实践向我们有力地证实,通过合作学习培养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创新意识,他们更愿意自己去探索答案,去思考、分析和推理,对学习也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其学习效率较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也有较大的提升。

二、有效地开展初中音乐课堂合作学习的措施

1.创立学习小组,完善组间合作机制。

组间合作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单独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组合在一起进行探讨、研究,进而更快、更好的完成某项指标或任务,同时个人受益、获得胜利感或满足感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够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工作者应该明白每位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会“垂拱而治”,适时放手,让学生有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当然,教师也应考虑到个人思考问题难免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的人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单单靠一个学生很难对音乐有较为完善的理解。此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组内讨论中,让每个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补充,相互,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宽广的思路,还能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体会合作的意义。让组内每个成员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做到集思广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并逐渐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而达到取人之常补己之短的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着力点应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我们感受到,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出各种贴近实际的音乐情境,对于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有着极大的帮助。

2.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课堂学习方式之一。教育部印发的《决定》中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当下,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是在新课标下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培养学生表达、交流意见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组织和评价能力,掌握合作学习的要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在课堂的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扎实的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以下简要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合作学习理论有熟练的掌握,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学习和丰富自身知识,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方针,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对自己的岗位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偏不倚,不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重视对每位学生的教学,与学生之间建立融洽、和谐及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关心每位学生,并善于挖掘不同的学生的潜力。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与家长一起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监督和督促。

3.设计适合合作学习的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合作学习的理念虽然已经在实际教学中有了一定的运用,但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大多“有其形而无其神”,仅仅从外在形式上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对“合作学习”没有一个正确、透彻的理解。在课堂中,教师给学生安排的学习任务不仅十分简单,而且完全不适用于组内合作。因此,教师若想真正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在课堂中完美的融入合作学习机制,课前教师设计教学任务时需选取一些合理的、难度恰当的、适合初中生进行小组学习的,从任务上让学生明白这些学习任务单靠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小组的团结协作,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共同学习的重要性。

新课标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需适时开展合作学习,学生要适应新模式下的音乐教学,教师应正确理解和对待课堂改革,深入而且透彻的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推进合作学习理念的开展和执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设计适宜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任务,在课堂营造一种积极和谐的氛围,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成功的乐趣。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姚海燕. 流行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1.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篇十一

一、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 在很多的课堂活动中, 我们都可以发现小组合作的身影, 这在一方面表明了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教师们已经越来越多地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了新鲜的元素, 引入了新的教学方式。但是具体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否取得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是否达到了教师的预期, 很多教师却缺乏一定的认识和反思。因此,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 发现了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如很多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全面的理论储备, 从而导致在具体教学时操作不到位, 使合作学习表面“风光”, 流于形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常见的合作学习的现象有: (1) 教师自我定位有所偏差, 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识; (2) 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大多沦为教师开展传统教学的“跳板”; (3) 学生参与面不广, 参与度不均衡, 成为少数优秀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4) 教师设计的问题欠妥, 合作学习沦为了课堂的“装饰品”。

究其原因, 在合作学习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以上的几种不良现象都是源于教师只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聚在一起讨论问题, 却没有领悟合作的真正实质———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 达到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因此, 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 积累自己的知识, 更进一步认识合作学习, 使之更加符合初中数学的特点。

二、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 教师要正确定位, 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对自己的自我定位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这时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发令官, 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师应真正参与到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与学生交流看法, 适时指导, 平等互动, 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 使得教学相长, 师生都得到提升和发展。只有教师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 与学生平等对话, 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 才能让学生把你当成自己的朋友、知己, 进而轻松愉快地、没有负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首要条件。

(二) 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的问题和具体环节

在现在大班制的基础上实施的合作学习的主要环节有:引、读、议、练、结。这五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地操作就行,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或是学生的实际水平, 合理选择其中的几个环节进行重新的组合, 从而突出重点, 保证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上复习课时, 教师应以议、练、结这几个环节为主;讲授新课时, 应以读和议为主;练习课时就以议和练为主。即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有所侧重。

(三) 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这其中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1) 科学、合理构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目标和成员的意识是小组合作最基本的元素。要想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 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非常重要。一般来说, 我们教师要本着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帮助, 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下共同学习、探究, 从而达到解决问题, 提高认识的目的。“组内差异, 组间相似”是很多老师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时遵循的重要原则, 具体到组内差异, 就需要教师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水平、交际能力等, 进而不同角度评估学生的差异性, 构建成一个能学习、会学习的小组。 (2) 分工明确, 权责清晰。小组成员一般以3-5人为宜, 为了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 教师应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 如有人做记录员, 有人做资料员, 有人做发言人, 有人做组织者等, 具体操作时也可以采取“岗位轮流制”, 每个“工种”都让成员有机会做到。但是不管是处于小组的什么岗位上, 都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 从而使小组合作开展地顺利、有序, 使人人有事做。每个成员都是小组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从而也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和集体观念。 (3) 选出组长, 以点带面。俗话说:“火车跑得快, 全凭车头带。”组长是教师开展工作的好帮手, 会在小组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能带领小组成员有效地完成合作的任务。

(四) 合作学习的形式不能一成不变

教师要在多样化的形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果每一次的合作学习都是一个面孔, 久而久之学生的情绪就会由“新鲜”转变为“厌烦”。因此, 作为教师要探索合作学习的多种形式, 并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 使学生的新鲜感始终有增无减, 进而得到巩固, 转变为稳定的学习兴趣。当然, 不管选择什么样的合作形式, 教师都不要盲目地追求新鲜感, 而是要实事求是, 以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为考量, 选择真正适合学生的合作形式。

(五) 建立科学的、多元的评价体制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实施有效的评价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也是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 从评价方式来看, 可以分为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几种形式。在合作学习的评价中, 我们要把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把小组的集体评价与小组内个人自我评价相结合。合作学习形式使得学生们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因此, 教师要重视评价体制, 实施多元评价, 促使小组之间的个人成员都能健康发展。

12.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篇十二

【摘 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科学分工、任务驱动、有效评价三个方面入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学合作;实践

目前,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基础不平衡等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科学分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是重要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学生分层。学期初,教师可以通过调查、观察、访谈、考试等手段来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把学生分为“优秀、良好、薄弱”三个层次。这样的分层过程不要让学生知道,只要教师自己心中有数即可。当然,这三个层次是动态变化的,因为学生的学习水平有进有退。

2.学生分组。对学生进行分层是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小组人数太多难以管理,人数太少则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当然,小组成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随时调整小组成员构成情况。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跟小组长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要精心挑选技术很好、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小组内的分工合作以及学习进程的有效推进。

3.任务分工。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探究的主题或具体的任务,指导小组长做好任务的分解和分工,让每位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充分发挥个体在小组中的价值,这样就能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优生唱独角戏的不良现象。例如,我引导学生以“优秀电影推介”为主题,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制作一个主题电子作品。有的小组长能根据同伴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有的负责剧情介绍,有的负责收集剧照,有的负责收集音乐和视频,还有的负责收集经典对白和影片评论等。最后一个环节,我让每个小组利用PPT等多媒体软件,集体合作完成创意作品,每组自选一个中心发言人,在班级内集中展示交流本组推介的优秀电影。由于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整节课学生合作互动,兴趣浓厚,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良好。

二、任务驱动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走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被动学习模式,不妨以任务驱动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为主,讲授法和演示法为辅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布置任务。学习开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模拟生活情境,用具体的任务来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以WORD教学为例,在这节课中,我模拟杂志社总编,把学生模拟为杂志社编辑,我发布了一个学术论文排版的任务,任务细化为文字录入,插入图片和符号,文字排版、表格编辑等。创设生活情境,开展任务驱动学习,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使枯燥的学习更有趣味,让学生主动参与。

2.明确任务。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采用讲授法或演示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评价标准等,为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如上述的学术论文排版中,对字体要求、页面设置、纸张选择等具体任务都要逐一向学生明确。此外,教师还要通过语言激励,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小组之间开展竞争。

3.完成任务。这个部分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小组成员互相讨论,相互启发,碰撞思维,合作互补,共同提升。以电子贺卡制作为例,有的小组成员对图片选择展开讨论,一方面是从内容出发,另一方面是操作技巧。小组合作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求异思维,激励创意作品。当然,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组织调控和参与指导,引导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摆布图片和文字的位置,如何编辑脚注等,这都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4.交流展示。这个环节是集中交流展示部分。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各小组汇报人代表本组展示完成的任务,也可以交流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还可以汇报学习经验或方法等。小组之间的分享活动,促进了学习质量的提升,大家相互启发,互相借鉴,不断完善本组的任务作品,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交流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还能促使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三、有效评价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

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深入有效开展,全面细致的评价机制是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评价,促进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1.注重集体评价。学生的终结性评价由“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两部分的积分组成。小组评价积分占55%,个人评价积分占45%。小组评价积分是小组内个人评价积分的总和除以小组人数得到的平均分。这样做就是为了突出集体评价,从而激励小组内的每个成员为集体齐心协力地奋斗,把原来的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建设小组合作学习文化,促进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

2.注重过程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不是不看重学习成果,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的认知、情绪、态度、兴趣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个人评价积分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课堂常规、学习表现、任务评价。课堂常规主要考核的是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和爱护机器三个方面的情况,课堂常规评价不仅仅指向于个人,也指向于小组集体,一人扣分,小组其他成员也相应扣分,以此推动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学习表现评价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抢答加分,二是小组全体过关加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扶的意识,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任务评价是教师根据作业评分标准对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量化打分,激励学生长善救失、取长补短。

13.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篇十三

常德市第四中学 李彬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符合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因此得到目前课堂教学的普遍认可并广为运用。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运用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组际竞争、表演展示等策略,提高小组合作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美术;小组合作;策略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已经成为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发展学生自主性、探究性为目的的教学策略,在新课改中得到普遍认可并广为运用,使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转变。在多年的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组际竞争、表演展示等多种策略,能极大地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教学实效。

一、任务驱动策略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富有活力的运动会》时,包括了标志、吉祥物、奖牌的设计制作,在这一环节要求要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只有创设与学生学习主题相一致的学习情境,设计具有真实感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并进行探究。最终让学生学到的新知识,发展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首先在班级建设中,我将设计完全融入班级文化之中,在课程教学中,每一次课都模拟手绘公司情境,将学生按不同部门进行分组,分别为:生产部、设计部、后勤保障部、人事部几大部门,每一部门都有主管,教师身份则是总经理,模拟公司运作,,确定任务环节,这一环节要求教室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授课中我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及内容进行设计任务,在手绘实训课中,设计夏季运动会手绘文化衫、文化帽订货会20件样品、以“绚丽”为题设计一组手绘衣帽等任务。将书本上理论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来设计任务,激发他们探索求知欲望。并且每一次任务都要在下课之前由各部门主管进行成果反馈。,使师生、生生之间产生多向互动交流,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学习,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合作探究策略

分组合作学习指把学生从班别比例、兴趣指向、成绩情况、性格特点、交往意愿、言语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守纪状况等方面综合考虑来合理分组,使之组成一个在组内异质且又相互依赖的功能团体,每个小组成员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合作学习。分组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表现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合理分工是一节课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虚设,也白白耗费了一节宝贵的四十分钟时间。所以课前帮助学生分好工十分重要。合理分工有一个过程,刚开始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引导分工,然后过渡到学生自己协商分工。使每一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合理分组,注意每组搭配学习能力、脾气性格不同的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个性差异、能力特点入手,分层建组。同时,要注意处理好组内组员之间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只有小组所有成员都完成各自目标,才算小组成功完成任务,这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共同存在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与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新课标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评价建议指出:能否以独立和合作的方式,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进行初步的探讨。其用意在于要求教师积极为学生搭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平台。共同的任务与合理的分工是促进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首先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明确个人所承担的责任都关系到小组能否高效地完成本组的任务。其次,是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互补互学,互帮互助。例如:《美术是创造性劳动》一课中,课前需要查阅资料,有的学生家里有电脑、有的学生家里没电脑,这样就可把有电脑的与无电脑的同学搭配在一组,有利于课前同学之间的资料交流;还可以小组内的各人收集不同资料、信息互相讨论理解。再如我们在学习《刻印的乐趣》一课时,同学带来了胡萝卜、土豆、白萝卜、地瓜、红薯等等,这样的课就需要组长课前根据同学们带来的材料分组学习了,分组中还要照顾哪些没带材料来的同学共同学习,也解决了一节课中总有没带材料来的个别同学。同时也培养了相互帮助能力。合作学习不同于独立学习之处就在于互助和支持。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我们很容易发现哪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围桌而坐,难免有那么几个学生不自觉,混在里面似在讨论,其实是在讲闲话、开小差,而分组合作的时候我们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小组。这时候,每个小组长就成了一名 “小老师”,针对上述现象,组长就应该履行起自己的职责,制止“开小差”,带领着组员进行小组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正常开展。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心灵手巧”的同学可以帮助“笨手笨脚”的同学。谁做的不好,大家及时提意见和商量解决办法。例如:教师在选择好“泥塑创作”这一有效合作切入点后,不进行详细的讲解,细致的分析,只是放手大胆让学生合作探索、讨论,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多、越复杂,更使他们感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讨论创作主题的时候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来自同伴的互助和支持比老师的提示更有效。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这种互助和支持的作用。“同荣辱,共患难”,这样才能够促进小组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完成的作品不仅凝聚了小组全体成员的智慧,而且体现了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组织引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机。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最终实现有效学习。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还要努力实践,大胆试验,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创设出更为有效、符合学生实际的合作方法,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

三、组际竞争策略

小组间的评比激励机制是促进合作完成优秀作业的催化剂。班级自从建立小组的评比机制以后,同学们在课堂纪律、语言表达、构图设计、色彩表现、内容安排、形象体现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是因为小组成员为了集体的荣誉,纷纷讨论,献谋献策把各自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然后小组统一最好的方案,再一起动手完成作业。例如在教学第七册《材料妙用》时,课前让各小组收集废弃品,带到课堂上进行妙用再创作。由于引入组际竞争,各小组大胆想象、积极创作,制成泡塑假山、酒瓶盆景、塑料插花等栩栩如生的作品。实践证明,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比个人的作品来得更丰富、更有趣、更有价值。组际竞争激励机制还能激发各小组创先争优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动力,是构建优质课堂、形成良好学风的好方法。课程结束前,教师组织作品评比,让全班同学欣赏讨论,发表各小组的意见,然后教师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定出各个小组的名次。前三名的小组在设计好的评比栏上加一面荣誉勋章,到学期结束前汇总一次,对前三名小组成员给予奖励书、画用品。这样一来,各小组同学在互帮合作中,注意到手工艺品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独创性。绘画作品注意画面的构图饱满,上色形式的变化,冷暖色彩的搭配,表面装饰的安排等等艺术韵味,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表现性和创造性。同时让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也培养了团队精神。

竞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尊心、成就感,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良好学风,将潜在动机转化为学习动力。因此,竞争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催化剂。小组合作学习内部重合作,但外部重竞争。教学中引入组际竞争机制,通过集体表决、小组评议等方式,从各小组中评出若干积极合作、作品优秀的先进小组,并为先进小组授予小红旗,一个学期后再评出最佳合作团队奖和最优秀小组长奖,并对先进小组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各小组为集体荣誉,开展小组合作时往往先经过集体讨论、献谋献策,确定清晰的思路与任务,然后再集体动手完成创作。这无疑是一种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

四、表演展示策略

每个人的劳动与创作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与认可,学生尤其如此。如果让各小组合作动手制作的手工、绘画等作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展演、展览,那无疑是对学生莫大的鞭策与激励。新课标“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评价建议中也指出:“根据儿歌、童话设计和制作头饰或面具等,并表演舞蹈、童话剧等。”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中,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一些有趣的表演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合作探究欲望,充分展现集体智慧,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留出时间,安排各小组上台“亮相”,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各小组的构思及与众不同之处。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校园艺术节》时,让各小组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后,可以将课堂临时布置成一个小型剧场,安排几分钟时间,编排一个有趣的展演,让各小组带上各自制成的面具,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现场表演。展演时间不长,却能升华课堂,学生往往能够在这个生动有趣的游戏环节中获得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并且终身难忘。教师还要注意将写有小组成员名字的优秀作品收集,安排一个日期举办优秀作品展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一个展厅或画廊长久地展示这些优秀作品,让学生产生向上的学习动力。

新课改下,中学美术课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作为集体教育形式的一种补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给予、相互吸收。这种学习方式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和完成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14.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篇十四

一、合作学习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原则

1.以生为本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坚持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是首要原则.我们的课堂情境、问题的设计都应该以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为前提, 确保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数学细胞, 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先学后教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先讲、先教, 然后学生再做作业、训练、内化知识, 这样的做法高耗低效, 因为学生缺少了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过程, 课堂上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不知道自己对问题的疑点在哪里.由于思维缺乏主动性, 即使教师讲了一遍, 但不懂的问题依然不懂, 还有可能造成教师讲了自己都不会的挫败心理.怎么办?

笔者认为, 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先学后教.教师先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或搜索资源去学习、思考, 完成对问题的解释.一旦有问题生成, 课堂就有学生的关注点, 学习更具目的性.

例如, 笔者在教学“相似三角形”这一内容时, 并没有直接灌输知识, 而是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已知 △ABC的边AB和AC上分别有一点D和点E (也可以给学生以图形的形式呈现) , 想一想再加一个什么条件就可以使△ADE与△ABC相似?

问题提出后, 接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就该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而定.在小组讨论时, 教师巡视指导, 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亮点, 然后让学生代表展示该组的学习成果.

二、合作学习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既然合作学习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以生为本, 采用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 那么, 教师创设问题的质量就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

1.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开放度

问题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 问题的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 要有一定的开放度, 因为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 有开放度的问题, 能够将学生对问题思考的分歧暴露出来, 促进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开展.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2个问题.

问题1: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问题2:如何得到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

问题1是学生的认知基础———180°, 借助问题1过渡到问题2 的思考中来, 显然问题2 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而且学生的思维容易出现分歧, 这恰是课堂的生长点.在经历了合作、讨论与交流后, 学生的思维方法最终可达成一致.

2.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延展性

课堂教学是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 各项课堂组织活动都应该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 因此教师的问题设计也不应是孤立的, 必须具有延展性, 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思维, 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多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例如在复习“圆心角”时, 首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感性材料, 唤醒学生头脑中的一些表象.接着提出具有思考性和延展性的问题:“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角的顶点移到了圆上, 还是圆心角吗?如果不是, 那是什么角?”

这个问题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 充分地运用了头脑中的知识, 并借助于问题载体实现了知识的有效复习.

3.问题的设计要密切联系生活

如在教学“同心圆”的概念时, 对于 “同心圆”的定义, 如果处理不好, 学生的思维容易“打架”.教师可以从学生能够实践的实际问题出发, 抛出任务型问题.

如问题:请大家试一试, 看看笔尖不离开纸面如何画出一个同心圆?

这个问题抛出后,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 刚开始的时候, 学生都认为不可能, 而且还能通过理论分析归结不可能的原因有两个: (1) 同心圆必须有一个圆心. (2) 两个圆的半径不同, 所以不能相交.

师点拨: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利用圆具有的对称性, 大家再试一试?

15.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篇十五

一、构建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平等、互动、超越”的理念支撑下开展起来的,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平等、互动、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营造积极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促学的动力,是成功的先驱。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合作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笔者所在学校处于旅游胜地福利,外国游客较多,笔者充分利用了这一语言环境,引导学生与外国人对话,形成一个个兴趣合作小组。如,教学如何询问姓名和职业这一课时,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表演,同时也让学生走出校门,运用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记录你所遇到的外国游客姓名和职业”的任务。在小组成员的相互鼓励下,学生在对话中从羞涩走向主动,在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上得到了提升。

二、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密,小组合作学习也要求成员各司其职,互相促进。在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学习小组充分地发挥着团体的力量,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为了同一个目标,大家共同努力。为了达到效果,应让小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布置任务之后,分工明确:小组四人,主持者一人,指导角色扮演中的分工,活动的进度问题,小组讨论、发言的顺序等;记录员一人,记录活动、讨论中的问题,记录大家的发言等;发言人一人,把本学习小组的意见和想法进行公布、发言;后勤人员一人,负责声音的调控等。

三、合作方式多样化

丰富多样的合作学习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主要有:

1.合作对话。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 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一课中可以设计“寻人”的活动。情景: (1) 假设一个学生是公园里的保安,另一个学生找不到自己的妹妹/弟弟, 前来求助。 (2) 一个学生扮演警察,另一个学生扮演刚被坏人抢走背包的受害者,前来报警。 (3) 一个学生请另一个学生帮忙,去机场接自己的外国笔友。活动方式:学生两人一组,合作编排情景对话并表演出来。目标:准确地表述出人物的外貌特征。

2.合作游戏。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 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一课中可以设计“猜职业”的游戏。活动方式:小组活动,每组分到一些写有职业名称的单词卡片,让一个组员提问“What do you do?”并根据另一个组员的肢体语言表演,猜出卡片上的词汇。哪一组在单位时间里猜出的词汇最多,哪一组取胜。目标:强化新词汇,操练询问职业的句型,培养集体荣誉感。

3.合作出墙报。

例如: 在八年级上册 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一课中可以结合七年级下册 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内容,让同学们办一期以“Vacation” 为主题的英语板报。活动方式:课内外相结合。同学之间分工合作:调查、撰稿、排版、绘画、书写等, 各展所长。目标:自由地就“度假”的话题展开交际,学习书面表达,学会分工合作,接受美育教育。

4.合作纠正错误。

每次检测后教师都会进行试卷讲评,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而短短的45分钟内教师又不可能将试卷中的每个小题都加以详细的讲解,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与学困生结成对子,由成绩好的学生负责纠错解答。

5.合作阅读。

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英语书籍,阅读后引导学生在组内谈自己的读后感,提出疑难问题与同学探讨,或把自己喜爱的故事读给同学听。

四、把握引导与鼓励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生水平并不完全一样,理解与接受能力也各有高低,而且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并不一定完全遵守纪律,这样会影响到整个学习的进程与效果。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同学与自己观点不同就和别人争吵。这时老师要把握好引导与鼓励的时机,在学生出现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行为时加以引导甚至制止,对于一些不敢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对话的学生要适当鼓励,同时对一些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表现良好的学生要加以肯定和表扬。

五、建立适当的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瞎掺和,凑热闹。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不然的话就会导致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只听见了一部分,或者根本什么都没听清楚就盲目地围坐在一起,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看他们是否积极参与。教师应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充分的肯定,更应对那些在学习中表现得一般甚至很差的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更大的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自己的进步。

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这要求我们教师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开阔的教学视野和充分驾驭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要敢于摒弃传统的教学观点,树立教学新理念,积极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策略,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让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都有自己的进步和发展!

16.提升初中音乐课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篇十六

提升初中音乐课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作者:张英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7期

摘 要:要提升初中音乐课学习有效性,首先必须通过介情感融入,使学生乐于学习。其次,以“参与”入手,让学生会学。在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对音乐要素的分析探究,从中感悟音乐、体验音乐,努力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课 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3(a)-0182-01

有效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当今教育的必然追求。针对当前初中音乐课学习效率不高的现象,如何走出低效或无效的误区,开展有效的音乐学习活动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三维目标为依据,以“情感”融入,让学生乐学;以“参与”入手,让学生会学;以“认知”反思,让学生学会。以上策略的运用构成了有效课堂的最基本因素,通过笔者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提升了初中音乐课学习的有效性。从“情感”融入,让学生乐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知识交替与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知识与情感的认同程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师生的“共情”来促使学生乐于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的有效性。所谓“共情”,就是换位思考,教师能从学生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它的特征是进入他人的精神领域认同他人的内心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出现的情感体验,倾听他们的心声,多一些认同,增加一份亲和力,并加以引导,深化学生的审美理解。

例如:笔者教学《春之声》时,师生吟诵了唐朝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感知其诗意。在初听无伴奏混声合唱《春晓》时,大多数学生纷纷表示那充满整首音乐作品中的切切察察声,觉得又疑惑又难听,并表现出不想继续听赏的情绪。在教学中笔者首先从心理上认同学生的观点,并进行引导,通过引导学生从唐诗《春晓》的“闻啼鸟”、“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诗句中感知到诗人对大自然声响的描绘,然后聆听并探讨无伴奏合唱《春晓》中运用人声模拟的各种声响与表现大自然场景的关联,消除了学生的疑惑,最后探讨了音乐的要素在表达诗歌意境中的作用,尤其合唱的尾声部分,学生感受到了速度的渐慢,象声词“耶”的反复咏唱,表达出诗人对落花的声声叹息之情。通过分段的赏析与师生的探讨交流,学生在实践与创造环节中,创编“图形谱”来表现音乐,借助“图形谱‟冲的线条与色彩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有舞蹈特长的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的意境。本课例就运用了教师与学生的“共情”,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从“参与”入手,让学生会学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发现、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对音乐作品的音乐要素进行探讨,感知音乐要素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使学生在兴趣的促引下,通过有效的参与来感受、理解音乐的内涵,达到学生会学的目的。

例如:赏析《瑶族舞曲》片段第一部分音乐。本课对《瑶族舞曲》第一部分的赏析,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为探究的线索,引导学生去感知音乐所塑造的形象。主题音乐的速度缓慢、音色柔美、节奏舒展,使人联想到姑娘婀娜的身姿和翩翩舞姿,音乐反复了三次,每次反复时,音乐的力度、乐队的配器都在变化。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大多学生设计了快速的、力度较强的音乐来表现瑶族小伙子的形象。学生在主奏乐器的选择上,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有的选三弦、笛子、大鼓等等,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音乐实践与创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认知”反思,让学生学会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基础教育中的任何课程只要是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因此对于音乐教育来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必需的。”由于忽视对知识技能的落实和运用,音乐知识点到为止,技能更是蜻蜓点水般掠过,没有巩固和消化的过程。由于学生没有对音乐知识与技能有深入的运用过程,学生缺乏对音乐的审美体验。笔者通过对„认知”的反思来优化教学的预设,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达到学会的目的。例如:交响诗《沃尔塔瓦河》导入部分。预设1:欣赏《长江之歌》引入到沃尔塔瓦河—介绍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曲作者及创作背景—赏析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由欣赏歌曲《长江之歌》,引入到交响诗《沃尔塔瓦河》。预设2:欣赏《运河之歌》并学唱歌曲的前半部分—出示《沃尔塔瓦河》的音乐主题并演唱—分析歌曲《运河之歌》和《沃尔塔瓦河》主题的音乐要素—介绍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相关知识,并进行赏析。我国的京杭大运河与捷克的沃尔塔瓦河都为南北纵向,两岸都是风光迤俪,历史悠久。都是通过音乐对河流的描绘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对本民族的热爱之情。尤其是音乐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运河之歌》的音乐采用的是6/8拍子,旋律优美深情、节奏舒展,《沃尔塔瓦河》音乐主题也是6/8拍子,旋律婉转优美柔和、节奏舒展。通过演唱和比较,使学生从音乐上感受到两者的关联,采用两者在音乐上的相关性引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笔者的课后反思,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与修改,从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到音乐在表达音乐形象的相关性,精心的预设,关注了学生认知的构建。从“多元”评价,让学生持学

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地情绪学习。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但是,评价不是生硬的,为了评价而评价的。找准课堂评价的时机,评价才能在音乐课堂中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找准正面评价的时机。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都有差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点,有的舞蹈好些,教师要能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学生适时的鼓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被欣赏的美好,从而更加有信心,有兴趣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17.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篇十七

题 结 题 报 告

2009年本人的课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被石嘴山市教研室批准立项,同年12月在惠农区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开题论证。从课题开题之日起,本课题一直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着,在市、区教研室的指导下,在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下,经过不断发现问题与不断探索,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参与教师得到锻炼,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为给今后教科研工作提供借鉴,现总结报告如下,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指正。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这就是课标中社会交往价值的体现,要想更好的体现这一价值,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然而,事实表明,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上,有些表面看似热闹的小组音乐合作学习,却形式有余实效不足。这是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我们这些音乐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实质了解甚少,导致小组合作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以上现状,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在了解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以及我校音乐教师在课题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困惑,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促进我校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

怎样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研究小组分工和有效指导

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并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指导。

3、研究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通过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随时调整和修正实践方案,边实践,边研究,边解决实际问题,使研究工作按照研究设计顺利进行;

2.文献研究法: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借鉴利用,掌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调查研究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撰写调查报告;

4.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不断验证,修改提高,形成成果。

四、研究过程

(一)实验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12月

1.组建课题组,学习理论与先进经验,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

没有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就不可能有新的、先进的教学行为,教学效益的新台阶则很难登上,所以本课题的研究,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为切入点。在课题组组建成功后课题组成员学习《现代教育思想专题》、《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音乐课程标准》,以及关于合作学习理论方面的内容。采用自学为主,集体学习相互配合、交流、讨论的方法进行学习,抓精神,抓实质,做到用坚强的、新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科研人员的头脑,为课题的实践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完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3月 这一阶段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问卷调查,分析现状(2010年1月)

为了提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选择以现状为突破口,采用问卷调查法,由课题组成员一起制定了“惠农小学学生音乐课堂合作能力”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了测试调查。在惠农小学三——六年级20个班级发放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课堂,充分了解了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以及我校音乐教师在课题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困惑。针对问题,讨论寻找解决的措施。

第二步:针对问题,制定措施,实践行动(2010年3月~2011年1月)

实施期间,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全面商讨课题进展情况和工作步骤。除了每学期开学初、期中和期末三次固定时间的课题会议外,学段中间我们还不定期地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具体活动如下:

1、利用每周三下午学校的业务学习时间,进行理论学习。

2、每学期结合学校的教研活动,课题组成员之间进行听评课,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进行交流。

第三步: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相互学习(2011年3月~2011年7月)

研究人员进行教学实践的经验、问题交流研究,取长补短,各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公开教学、研讨,聘请教研室的教研员进行指导,各教研人员进一步改进、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1.实验教师就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进行经验交流(研讨沙龙、教学观摩、教学反思等)。

2.反思研究过程,整理研究相关资料,撰写论文与结题报告。2011年12月提交课题实验成果论文。

五、研究成果和分析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培养学生课堂合作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方面获得了一些经验。

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合理设计合作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合作能力

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和特长将班级学生分成四——六人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分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例如在低年级音乐童话剧的学习中,在学生基本会唱的基础上,进行童话剧的表演,擅长表演的同学分角色表演,没有表演特长的学生可以安排伴唱或者用打击乐伴奏,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表演中注重组内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和谐,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2、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情境,促使学生更加容易进入合作学习状态

例如在一年级《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一课,开课前将教室简单布置成舞会的场景,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舞会的热闹,产生置身其中的冲动,为后面的合作跳舞环节做好铺垫。

3、结合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合作精神是音乐教育中的强音„„要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活动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合作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学习内容是合作性很强的。比如合唱、合奏、音乐剧等内容表现得十分突出。在这些活动中,有时候要求某些学生承担主角、主旋律声部的任务,有时又要求这些学生承担配角、副旋律、甚至是伴奏的任务。这种角色的变化,意味着他们必须要与他人紧密合作。因此,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方面,音乐课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

教师要有意识的在合唱、合奏、音乐剧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的排练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例如,在学习《王老先生》一课,通过简单的二声部歌曲,对学生渗透二声部合唱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这一切,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有可能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成员撰写多篇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反思,并获奖。2009年全区中小学音乐、美术教育论文网上评选中,课题负责人牛娟《关注合作,让学生学会共处》获三等奖。第十届全区电教论文、多媒体课件评比中,惠农小学李莉的课件《荫中鸟》获二等奖。2010年第十一届全区多媒体课件、电教论文评比中,惠农小学李莉的课件《牧歌》获二等奖。牛娟的教学设计《小鹿,小鹿》在惠农教育发表。

2011年9月,在石嘴山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课题组负责人牛娟获一等奖,惠农小学李丽获二等奖。2011年9月,在自治区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活动中,牛娟执教的《手拉手,地球村》获二等奖。

六、研究结论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就是教给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方法、手段,也是为更好地实施质量工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音乐的合作使学生反应迅速,灵活多变;通过合作,使儿童了解个体服从群体的关系,同时在合作中体验着同一情感共鸣。教师有意识的在合唱、合奏、音乐剧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排练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的分组、明确学习任务等一系列的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课题的原始资料收集和整理方面做的不到位,例如课堂实录、教研活动实录等影像资料的收集。

2、由于学校班额较大,学校音乐教师缺乏,致使有些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合作机会的课比如音乐童话剧表演等无法顺利开展。

八、今后的研究设想

上一篇:得意扬扬的反义词语是什么词下一篇:大学生的唯美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