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难忘的诚信故事(精选17篇)
1.一个难忘的诚信故事 篇一
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作文
转眼间,十三个春秋过去了,年年岁岁都在生命中留下了一些痕迹,快乐的,悲伤的,感动的……今天,我与大家分享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
放暑假了,为了证明我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我和爸妈约定——放假我当家!第二天一大早,我带上钱包,下楼逛市场去了。啊!市场的.东西可真丰富,花蛤、鱼、青菜、肉……也都那么新鲜,那么诱人!我东瞧瞧,西看看,你看,青翠欲滴的青菜,是妈妈的最爱,我拎着绿油油的菜喜滋滋地往前走——这一点也不难呀!你看,我喜欢的鱼正在那活蹦乱跳呢,称完鱼,我怎么也找不到我的钱包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怎么办呢?鱼钱怎么付?包里还有一张红色“毛爷爷”呢,回家跟妈妈怎么交代?第一天出门就出师不利。
这时,鱼摊的老板说:“小朋友,别急,想想你刚才去过哪里,再顺路找一找,待会再来买鱼吧。”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一拍脑袋,想起来准是买菜时没注意,钱包应该丢在菜摊上了。我连忙直奔菜摊,还没到菜摊,就看见那位卖菜的大婶正着急的东张西望,看见我来了,她快步走向我,马上把钱包递给我,对我说:“小朋友呀,以后可得注意喽,我看见这么可爱的包,心想一定是你的,怕你着急就到路边看看能不能碰上你,现在赶紧收好了!”说完马上赶回摊子上。我看着她麻利地抓菜,上称,收钱,望着她忙碌的身影,望着她真诚的微笑,似乎在诉说着她的平凡,她的朴实!一抬头,看见她店里贴着“诚信经营-童叟无欺”那不就是她的真实写照吗?
自那以后,我每次去市场时,都会与她打个招呼:“阿姨,生意不错呀!”而她再忙,也会与我搭上两句。人人都爱买她的菜,大家都说她的菜又新鲜价格又公道。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她的生意越来越兴隆。
点一盏诚信灯,给自己铺一条成功之路,给他人一盏诚信灯,幸福之花将永远绽放。卖菜的大婶因为她的诚信,现在开了一家小超市,生意一样十分红火。
这个诚信的故事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它教会我为人处世的道理。诚信的人一定如彩虹绽放七彩,如瀑布飞溅美丽的浪花。
2.一个难忘的诚信故事 篇二
一、寻觅故事, 挖掘教育的素材
采用“故事法”, 首先要解决选择什么故事和如何搜集故事这两个问题。
1. 选择多姿多彩的“难忘故事”, 使孩子获得文化熏陶
选择故事内容是关键, 因为它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素材, 是滋润孩子心田的源泉。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可接受性, 我着重选择了“难忘故事”。所谓“难忘故事”就是指一切学生乐于接受愿意聆听的、能够打动人心催人奋进的、真实感人让人久久难忘的故事、新闻、人物、事件或影片。所以, 故事的主题应是多方面的, 有情感性的, 如关爱主题、孝敬主题、生命成长主题等;有深层性的, 如奋斗主题、诚信主题、挫折主题、学校教育主题、学生出现的现实问题等;有悲壮性的, 如关于英雄事迹等。在选择好素材后, 按相关的主题整合, 然后把所有内容整理成册, 按顺序排列, 这样, 就能有序地向孩子渗透, 避免开无轨列车。
在“难忘故事”的教育实践中, 我和孩子们以各种方式共同分享阅读了780多篇感人的难忘故事。以“生命成长主题”为例, 我选择了《生命传递的悲壮》《这就是宽容》《幸福站立在苦难中》《世上最美味的泡面》《愚公移山》《上帝只给他一只老鼠》《一切皆有可能》等故事,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运用“生命成长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弱化了道德教育的目的性, 使得整个教育过程无明显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分, 无“对错”与“高低”之分, 无被动与主动之分, 讲故事者和听故事者都在平等、自愿、主动的氛围下, 不知不觉地进入了道德学习的“无意识”状态中, 使个体生命的道德学习处于最佳状态。
2. 多种办法搜集故事, 丰盈孩子的情感营养
为了拓宽搜集渠道, 丰富搜集内容, 选择“难忘故事”时除老师外, 我还利用开学初的家长会, 向家长们介绍“难忘故事”的特殊意义, 要求家长也参与搜集“难忘故事”的工作。此举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 他们表示愿意在空余时间帮助孩子搜集“难忘故事”, 并与孩子一起开展亲子阅读。这就保证了孩子们在学习“难忘故事”时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同时, 我还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来搜集, 或是从书刊报纸中, 或是从广播电视中, 或是从网站中, 或是从他们自身的生活中, 等等。可是, 在第一次让孩子们自己搜集“难忘故事”时, 孩子们还不理解“难忘故事”的内涵, 以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就是“难忘故事”, 所以搜集了许多中外寓言。其实, “难忘故事”与寓言是有一定区别的, 前者是真实的, 以使人感悟为主;后者是虚构的, 以让人明理为主。所以, 在德育实践中, 教师应该耐心地向孩子做进一步的比较、引领, 让孩子明白“难忘故事”与寓言的区别。
其实, 在学科教材中也有很多“难忘故事”, 例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检阅》, 讲述主人公博莱克是一个拄拐的男孩, 但他依然凭着自己的顽强意志出色地完成了检阅任务的故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材料, 把它作为一个优秀的德育文本。
“难忘故事”无处不有, 无时不有, 信息化时代更是为搜集“难忘故事”开拓了多元丰富的选择渠道。教师只要在生活中用敏锐的目光去捕捉, 并善于积累, 就可以在多种途径中找到让人感动的“难忘故事”。
二、品味感悟, 涌动至善的情感
让孩子们在形式多样的“难忘故事”中不断地品味、感悟, 引领孩子们走向真、善、美的人性家园是我们的目的, 而阅读“难忘故事”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
1. 以文本阅读的方式直接呈现
古人说, 文以载道, “文”与“道”的完美结合让孩子既欣赏了美文, 又从中汲取了力量, 内化了自身修养。德育从来不是孤立的, 如果和语文学科的阅读法相融合, 德育就又多了一条途径。于是, 我利用班队课、晨会课等, 以文本的方式向学生展示“难忘故事”。可以是师读, 也可以是学生自读。还在班上成立了“小蚂蚁读书会”, 大家互相鼓励, 互相比赛, 比比谁最爱读书, 谁最会读书, 充分调动了学生读“难忘故事”的积极性。
2. 以读写融合的方式感悟呈现
每次读完“难忘故事”, 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如春雨滋润般柔软、细腻、温情。这时候, 让孩子动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是最好的契机。为了写好读后感, 我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本《以“难忘故事”净化自己心灵》的读后感集, 每听完或读完一个故事, 都要或多或少写下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最动心的情节和此时此刻最深刻的想法。同时, 我们还共同记录一本《师生情感接力日记本》, 记录下我和孩子们阅读“难忘故事”后自己的阅读感受。到目前为止, 学生写的读后感达到了1641篇。
3. 以演讲比赛的方式交流呈现
让学生搜集故事, 并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演讲比赛。我曾经在班队课上举行过“永恒的感动”“难忘的故事, 感人的真情”“爱的力量”“行走在感动之路上”“做一个善良的人”等演讲比赛, 大家踊跃参与, 热情高涨。
4. 以亲子共读的方式温情呈现
亲子阅读, 为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构建了一个平台, 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分享“难忘故事”, 让大人与孩子之间多交流, 多沟通, 多监督。
5. 以网络平台的方式开放呈现
学校的网站上开设有一个“读书论坛”, 这也为我们的交流创设了一个互动平台。和孩子们商量后, 我们决定成立“小蚂蚁读书会”。在电脑老师的指导下, 班里每位孩子都注册成功, 并积极把自己搜集的“难忘故事”或是写的读后感上传到网络, 和大家共同分享。
三、亲历实践, 内化道德的行为
“难忘故事”的教育方法, 关注的是孩子们的情感体验, 而终极目标是让孩子们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熏陶中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并亲历实践, 从而迁移到学习、生活之中, 提升自己的道德人格, 构筑起孩子们的“人格长城”。
1. 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中提升道德认识
在儿童的天性中, 无尽的好奇与幻想是他们的特征, 这种好奇与幻想使得孩子们乐于听故事, 从故事中得到他们最初的人生体验, 并且一个个形象化的故事逐渐影响他们的生命感觉, 形成他们的生命判断。事实上, 在运用“难忘故事”对小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 小学生得到的并非一种理性的认同, 而是感性的模仿。所以, 他们获得的并不是故事本身, 而是一种文化熏陶。
2. 在潜移默化的生活中实践道德行为
随着“难忘故事”越来越多的积累以及潜移默化的渗透与熏陶, 大家彼此之间更加地友爱, 孩子们对我也更加尊敬、喜爱。应该说, “难忘故事”的渗透, 让我们这个家园更加温馨, 让我们这个集体更加有战斗力。就是凭着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心、爱心, 我们班在学校各项比赛中频频获奖, 连续两年被评为校行为规范示范班, 还被平湖镇评为雏鹰好中队。
3. 在细水长流的熏陶中提升学习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教学特别重视、提倡人文教育、生命教育, 其实这都和德育息息相关。比方说语文教学, 它仅仅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习语文说到底是一个形象感知、情意感悟的过程, 而德育就是唤醒自我, 体悟生命, 感受神圣崇高, 实现终极关怀。“难忘故事”就能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通过“难忘故事”这个载体, 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心灵上的熏陶。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搜集故事、筛选故事、整理故事、阅读故事, 阅读面大大提高了, 知识面也广了, 学习的综合素质也增强了。孩子们勤奋地记录心得, 也提高了写作热情和写作水平。
3.一个国家的诚信 篇三
然而,尽管如此,他私生子的身份却一直是他胸口无法褪去的伤疤,一直是别人讽刺和打击他的笑柄,他对此颇为不满却无可奈何。在一次盛怒之下,这个坚毅的小伙子对他的老父亲发誓说:“我会让自己青史留名,即使将来人们把诺森伯兰这个贵族姓氏忘得干干净净,也还会永远记得我的名字!”
为了兑现自己的豪言,他非常努力地钻研自己的科学事业,并最后如愿地成为了英国著名科学家,三方晶系矿物里的“菱锌矿”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这无疑让他的身份得到了认可,在科学界他的名字永远地被记得也基本成了现实。但是,可能令他也没有想到的是,真正令他的名字永垂千古的却是他一次有趣的捐赠。
尽管史密森先生成就卓著,而且继承了家族留下的一大笔惊人资产,但是他却没有子孙继续继承下去,他唯一拥有的就是一个侄子。
在1826年的一天,71岁高龄的史密森先生写下一份很有意思的遗嘱,他在遗嘱中表示自己死后将把所有的遗产留给侄子,但是如果侄子死亡并且没有后代的话,遗产将赠给遥远的美国政府,用于在华盛顿特区建造一个“致力于知识创作和传播”为目的研究学会。颇耐人寻味的是,史密森先生雖然从来未曾踏上美国的土地,但是心底里却认定美国是最有创造力的、没有腐朽制度的、一个乌托邦似的国家。
3年之后的1829年,这个可爱的老人在意大利离开了这个世界,不幸的是,他的侄子居然也年纪轻轻便随他而去,而且也没有留下子孙。仿佛一切是造化使然,一如他当初所言——人们可能真的要把诺森伯兰这个贵族姓氏给忘记了。不过,聪明的美国人并没有忘记他,当时的美国总统杰克逊特地派外交官理查德·腊思千里迢迢地赶来,带领着专员们在英国法庭和英国人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遗产战。整整两年后,美国人终于取得了史密森先生的遗产,变卖成了价值50.8318万美金。虽然这对美国政府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当时的物价便宜,这笔钱买一座小城镇都够了。
美国政府最初是准备落实史密森的遗嘱的,甚至国会为此还通过了一部学会组织法。但是可惜的是,美国政府却将这笔钱用于购买债券,最后也不知道美国政府的投资师怎么搞的,居然投资失败了,亏了一个血本无归。这个事情差点儿就这么不了了之了。但是就是在这时,一个人站出来了——那个人就是曾经当过美国第六届总统的约翰·昆西·亚当斯。他以一名普通参议员的身份,站出来振臂疾呼,强烈批评这种不讲诚信没有责任感的行为,认为这样辜负了一个满心赤诚的朋友对美国的期望。当时的美国政府立即作出反省,并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马上进行补救。最后,国会再次立法,并连本带息地恢复了那笔财产,一同用于成立史密森学会,在美国的华盛顿特区建造了一座以史密森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庞大博物馆群。这座庞大的博物馆群如今拥有16座大型博物馆,一座美术馆和动物园,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群之一。而史密森学会也成为了唯一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半官方性质的博物馆机构,同时,史密森学会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体系。而为了表示对史密森学会的重视,做到绝对的开明和诚信,学会的董事会至今都由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副总统、3名参议员、3名众议员和6名非官方人士组成。
而在此间还发生一段插曲,也值得一提。那就是在史密森先生离逝74年后的1903年,意大利政府准备征用史密森先生遗体所在的墓园的土地。美国政府知悉情况后,连忙派出特使带领海军仪仗队,以高规格去意大利迎接这位老朋友的灵柩。据说,那天史密森的棺柩上被仪仗队员轻轻覆盖上鲜艳的美国周旗,而此时,忧伤的港口忽然飘起细密清凉的雨……
最后,史密森先生的遗体被安葬在了史密森博物馆总部的所在——史密森学会大厦。在这座极具欧洲中世纪风格的城堡里,史密森先生终于安然睡去,不再流浪,供无数游客反复瞻仰。他的陵寝与史密森博物馆群,连同那飘扬的美国国旗,成为了一座诚信的丰碑。
4.难忘的诚信周记 篇四
记得有一次仇若曦生病在家,没有到校学习,可是他的书包还在学校里,当天的家庭作业还是要做的,我就答应老师帮他带回书包。放学后,我背上我的书包,又抱起他的书包,好沉呀!从学校到我家有1千多米,真是有点困难,可是我想起了孔子说的话:人而无信,不知可也。既然答应了老师,我必须把书包送给仇若曦,让他及时完成作业,及时补上落下的课程,否则他的学习会退步的。路上,我的胳膊累得酸疼,汗水浸湿了我的棉衣,我的心里一直在默默地为自己加油:你是好样的,你一定会做得很好!最后,我终于把书包送给了住在五楼的仇若曦。我没有怕累,因为我认为诚信是金。
在妈妈看来,做人必须讲诚信,哪怕是一件小事。期中考试我的英语考了100分,妈妈为了表示祝贺,想请我和爸爸一起吃全家桶。可是,天不凑巧,那天妈妈发烧了,我和爸爸劝她改天再吃。妈妈认真地说:做人最基本的品质应该是讲信用,我答应你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否则就会失信与你,或许你以后不再相信妈妈了。走吧,现在就去!妈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我也认为讲诚信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
5.一个诚信的作文450字 篇五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就说实话。它将令你的对手感到窘困,令你的朋友感到释然。”因此,心理学专家们的观点是不要轻易扯谎,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谎言,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谎言,说谎是欺骗,欺骗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我这里就有一个小例子,相信大家都听过。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他父亲到处询问。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试问如果当时华盛顿说谎了,会有今天的`成就吗?绝对不会!
善意的谎言,他本身就是谎言,他只不过是褪去了旧衣,换上了锦袍,还是谎言,说谎言就是欺骗,欺骗就是妨碍诚信的,难道还要给谎言加上一个美丽的光环吗?既然是善意的,又何必要来撒谎呢?
6.诚信故事:诚信的100分 篇六
他看了看旁边的小猴,心想:哎,我有办法了,小猴每次都是全班第一,我抄他的答案,不就可以拿到好成绩了。于是,小鹿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了。他一边看小猴的答案一边抄在卷子上。
考卷批完了,试卷发了下来。老师把小鹿的考卷留在了讲台上,试卷全发完以后,小鹿发现自己没有拿到试卷,才发现自己的试卷还在老师那儿,老师向大家宣布:“今天小鹿是100分。”他把小鹿叫了上来,“你每次都是倒数第一,这次却拿了100分,你有什么学习的窍门呢?”老师问道。小鹿低下头,红着脸,老老实实地坦白了这个100分的原因:“我这次考试是抄小猴的答案,并不是自己做出来的。”“诚信比满分更重要,”老师严肃地说,“这个分数我也不给你改了,以后要注意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诚信,做事不能撒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做人准则,我们每个人必须遵守承诺,做一个有诚信的好少年。
7.《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叙事技巧 篇七
凯特·肖邦 (1851—1904) 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她从小受到母亲和外祖母的影响形成了独立、勇敢的性格。她创作的作品多数讨论女性命运和女性问题, 其中最深刻、最全面揭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当属她的小说《觉醒》。其实, 她的许多短篇小说也不容忽视, 它们从主题和艺术形式上都对她的长篇小说起到了铺垫和补充的作用, 在某些方面甚至有所超越。肖邦擅长在作品中特别是短篇小说中运用反讽和象征手法表达主题。而本文所讨论的是她短片小说中的精品《一个小时的故事》, 小说故事情节非常简单, 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被告知她丈夫出差火车出事时, 大家都担心患有心脏病的她受不住刺激。然而最初的一阵悲伤之后, 她却感到无与伦比的轻松和解脱。正当她为自由感到欢心鼓舞, 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时, 却意外地发现丈夫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家中, 马拉德夫人在惊骇中死去, 而医生诊断她是高兴过度而死的。小说最大的特色是叙述手法上的多重反讽。作者言此意彼, 采用暗含嘲讽性质的创作手法, 以对照性的描写和叙述, 及逻辑和常理的故意违反造成强烈的反讽效果, 使读者需要从反向上理解文本的主题意义。此外, 作者采用的象征以及多视角的叙述手法更是凸显了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和戏剧性。
2. 反讽的运用
反讽就是说的话与真实意图间存在反差, 或预期的事情与真实发生的事实之间存在反差。反讽可以分为很多种, 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和戏剧反讽等等。通过反讽的绝妙运用来反映主题是《一个小时的故事》艺术上的一大亮点。
本文主要探讨情景反讽和戏剧反讽。情景反讽就是一个动作或情况的结果与人们预料的极其不同。文章中最明显的是马拉德夫人在听到丈夫出事之后的反应与大家的想法之间的反差以及马夫人的身体状况与思想情感之间的对比。丈夫的死亡对一个患有心脏病的妻子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大家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而她的反应并没有像当时的大多数妇女那样因极度震惊和悲伤而难以面对, 在“她立刻扑在姐姐怀里突然嚎啕大哭起来”之后, 她平静下来, 坚持一个人回到自己的房间。“立刻”、“突然”这两个词意在突出马夫人反常的行为, 从表面上看她是显得十分伤心。真正的伤心不应该如风暴似地来得猛去得快。这种反讽来暗示大家的小心是多此一举。而在她自己的房间里, 她虽然全身累得散了架似地坐在安乐椅上, 对着打开的窗户, 却“能看到”窗外充满活力的春色, 享受着空气中阵雨的芳香。一个人能主动地感受到春天的活力和美丽应该是在心情愉悦的时候。这里马夫人的身体和心情又是一种对立。马夫人在她本该最悲痛之时却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由, 这无疑是最大的讽刺。
戏剧性反讽指读者意识到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所不知道的事情。小说的戏剧性反讽在故事的结尾才体现出来。认为“自由”是“真正的长生不老药”的马夫人却死于“致命的欢欣”。小说中除了主人公的其他人物都认为失而复得悲喜交加的情感变化导致了马夫人心脏病的爆发, 但是读者明白是她因为丈夫生还, 自己的幻想破灭, 大受刺激而死。这一戏剧性反讽凸显的是外人的判断和马夫人的内心活动之间的错位。马拉德夫人原以为丈夫死了自己便获得了自由, 希望长久地活下去, 结果是被以为是死了的人还活着, 而希望生活下去的人却死了。这里又有一种对生活和命运之反复无常的讽刺。
综上所述, 在《一个小时的故事》主题思想形成过程中, 叙述中的多重反讽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 反讽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两种对立因素的对比和反差, 这种创作手法生成了作品的艺术张力, 拓展了作品的意义空间, 丰富了作品的意蕴内涵, 也极大地激活了读者的思维, 使作品具有了独特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 小说中所体现的象征意义
《一个小时的故事》无论从结构、语言方面, 还是从创作技巧、主题深度方面都是一篇上佳之作, 小说能取得如此成就, 在其艺术创作技巧方面, 与作者善用象征是分不开的。
马拉德夫人在听闻丈夫不幸的消息后, 她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间, 锁起门, 不要人跟着。全身累得散了架似地坐在安乐椅上, 对着打开的窗户。“锁着门”和“打开的窗户”是一对意象的对比。门外的空间是楼下客厅, 是亲朋好友聚集的社会活动场所。在外人眼里, 马夫人是一名传统的理想女性, 柔弱, 顺从;除了有心脏病以外, 她过着传统意义上的“美满”生活:拥有温柔, 体贴的丈夫和关心她爱护她的亲人朋友, 她的一举一动, 包括语言和思维, 完全按照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范式进行。因此她的行为必须迎合传统伦理道德的期许。门外代表着男权社会势力, 门内是她内心独白的地方, 象征着她的内心世界。“她不要人跟着”实质是她对外部压力的本能的逃避, 或者她要抵挡世俗力量的干扰, 以便安静地进行内心自我审视。门成了她外部生活和内心生活的分界线。“打开的窗户”象征着她对家以外的空间的向往, 是摆脱被紧锁在家庭生活的希望。窗外的新春活力象征着新生命, 新希望。作者从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方面描写马夫人对窗外新春活力的感受, 暗示对美好的向往、对春天的憧憬是人的本能。因此, 女主人公在房间里, 在门这边她心情愉快, 畅想未来;在房外, 在门的另一边, 人们按照世俗思维想象着一个失去丈夫的女子的忧伤。由此可见, “门”在这里象征着世俗的伦理纲常, 误导人们的思维, 阻止了人们发现世俗背后的真相。而正当她正畅饮着自由这“真正的长生不老药”时, 姐姐在门外苦苦哀求她开门, 担心她因此而生病了, 在姐姐的强求下, 她开门下楼了。门开了, 她又回到现实生活中, 她看到了丈夫从大“门”外活生生地归来。顷刻间, 她心脏病突然发作而猝死。“门”的意象再一次得到了强调。“门”就代表着夫权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条件, 女性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自由和真正的平等的抗争难以成功, 而死只是一种短暂的解脱。
作者正是通过运用象征, 揭露了女性在家庭中受到的束缚与限制, 表明了美国十九世纪末女性渴望自由, 追求独立真实想法。
4. 结语
肖邦的这篇短篇小说正是通过丰富的象征和巧妙的反讽, 构成了一个反映马拉德夫人渴求自由却又无力冲出婚姻樊笼的内心世界。无疑, 故事的结局是对传统社会的婚姻观念的无情批判, 对新生命的渴望。而作者的这种创作手法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小说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朱虹.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2]申丹.叙事文本和意识形态[J].外国文学评论, 2004 (1) :102-113
[3]胡爱华.一曲女性自由的悲歌——兼析《一小时故事》的多视角叙述手法[J].江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4) :97-99
[4]刘卓, 王楠.女性意识的顿悟——凯特肖邦《一小时故事》探析[J].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1) :458-460
8.一个不诚信贫困生的个案分析 篇八
关键词:贫困生;助学金;评定
一、案例简介:
张XX,辽宁人,独生子,担任班长一职。由于是半路接手这个班级,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还都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在班级工作开展前,先认识了班级的团支书、班长和学习委员。他很明显想尽快和我拉进关系,有时没事喜欢坐在办公室。开学没过多久,开始评定助学金了。他和我说起了他的家庭情况,在高中的时候,父亲肇事逃逸现在正在服刑,家庭收入仅靠母亲一人打工,家庭拮据,在大一的时候获得一等助学金。大二我接手他们班级,他来申请助学金,并说全班同学都已知道他的家庭情况。经过班级投票后,获得10票,会后立马有几个同学来找我说张XX平时花钱大手大脚,不应该获得助学金。经过审核原始投票,该生真实票数是5票。经查实,该生利用身为班长的便利,要同学帮他改了票数。
最终,取消本次助学金获得资格,经过对该生的批评教育,并向全班同学道歉,保留班长一职。但十分关注该生在生活中是否有困难,如有困难,及时关注。
二、案例分析处理:
找同学了解情况
我找同学了解张XX的具体情况,同学反映该生所用的手机,服饰,穿着水平都很高。我问及,同学们是否知道张XX的家庭情况,他们说全班同学都知道,但这并不能代表什么,而且大一的时候已经拿了一个一等助学金了,只是当时大家不熟悉这是怎么一回事,也就没管了。我和同学们说起他为班级的付出,同学说,这是另外一回事,助学金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为先的同学,而且班上的事情他也很少自己亲自做,都是丢给别的班干了。
和其母亲核实情况
我打电话给张XX的母亲,了解家庭情况。他母亲证实了该生所说情况,家里现在要花很多钱去尽量为他父亲减刑,家庭收入虽然不多,但是对儿子,只要开口要的钱,她都会尽力满足。
和该生谈话
1.核实是否改了选票,我一说,该生就承认了。
2.我问及为什么改票数。他说他知道在班级的票数会少,但是真的很想得到,他也没有想到我会去核实。他觉得他是班长,理所当然应该得到助学金。
3.对该生进行批评教育,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他说清楚这个事情的严重性。
4.要求该生向全班同学就票数作假一事向同学道歉。
上报领导
告知书记此时,最终商量决定取消该生本次获得助学金资格,并向全班同学道歉。保留班长职务。观察他未来一年情况,再决定明年助学金评定是否考虑该生。
三、案例思考和工作建议
1、贫困生的认定
贫困生认定方法:
学生申请:新生开学时,辅导员会告知各位同学,如果家庭经济困难,可以到辅导员处领取学校统一下发的贫困生申请表。同学填表后,交给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盖章证明情况是否属实。
辅导员认定:新生开学时,学校会下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作为对学生隐私的保护,请辅导员亲自收取该表格,因为很多學生不希望同学了解到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辅导员可以根据表上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数据判定该生是否为贫困生。
其他途径了解:有些同学不希望辅导员知道自己是贫困生,所以会隐瞒真实家庭情况,不交证明或者谎报情况。如果辅导员从其他途径了解到某学生家庭经济的确困难,应该在保护该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多加照顾。
2、贫困生工作具体认定措施
(1)宣传和发动
召开全体同学回忆,想大家讲解综合测评工作的程序,使每一个同学都了解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做到公开透明,并要求同学们认真对待。
(2)制定组织方案
为规范测评工作,我们在班级成立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参评人以外人员组成,其任务是负责综合测评的各项具体工作。评审委员会成员对于参评人员的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进行评分考核,最终确定参评名单。
(3)班级投票
在班级进行投票,投票完成后,又评审委员会进行唱票。
(4)名单确定
根据唱票结果,由评审委员会和辅导员一起讨论最终获得资助名单及等次。班级投票结果仅作为参考依据,因这其中可能还有同学拉票、同学之间不了解真实家庭情况等等。
(5)公示确认
对最终名单进行公示三天,无异议后确定最终名单[1]。
四、案例总结
在这个案例中,因为辅导员刚刚接手新班,不了解情况,在这是更多地相信班干部。而这个班长在这时钻了空子,没有按照正规的助学金评定程序来开展工作。但这个学生家庭情况确实有特殊情况,作为辅导员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多地还是要给予关心。辅导员工作虽然琐碎,但做得够细致,够完备,便可无懈可击。所以,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才能让工作变得顺利。
参考文献: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0.
9.做一个诚信的人作文 篇九
诚信自古以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确良传统美德。同学们一定知道“一诺千金”这个故事吧!我国古代有个叫季布的人,他很讲信用,人们常常称赞说:“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一诺千金”就成了赞美说话守作用的人的成语。
大家再来读读“曾子杀猪”的故事。古时候,有个人叫曾子。一天,他的妻子要到集市去买东西,为了摆脱独生子的纠缠,便许诺杀猪给儿子吃肉。她从集市回来,看见曾子真的要杀猪便急忙上前劝阻说:“我说杀猪只不过是哄哄孩子,你倒认真起来了。”曾子说:“你既答应了孩子,应该算数,不能哄骗。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以你的榜样,去哄骗别人。可见,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啊!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也有诚信。考试时大家都自觉遵守考场纪律,这就是诚信。踢足球不小心撞坏人家玻璃,而勇于承认错误,这也是诚信。
10.一个难忘的诚信故事 篇十
《做一个诚信的人》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张树舜,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诚信的人》。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动遵循的准则。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那么诚信是什么呢?这让我想起了古代的一个故事。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通过这个故事使我受益匪浅,发人深思!大家觉得呢? 记得我在一次考试中,有一道题目不会做。正想偷偷地看一眼书,又想这样考出来的成绩不是我真实的成绩,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后来试卷发下来,虽然分数不是第一名,但这是我真实的成绩。回家告诉妈妈以后,妈妈表扬了我,说我做得对,我心里面也很高兴,促使我在平时的学习更加努力。我们中国人常说:“三岁看老”。如果,小时候就弄虚作假,那么长大以后,做生意就会搞伪劣商品,做官就会贪污受贿,这样,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共同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学们,让我们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吧!因为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诚信是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人格就会出现裂痕。我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也愿“诚信”伴随大家的一生!我深信,有了诚信,我们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11.一个由面包标签引发的对话故事 篇十一
案例
下午的点心是面包,虎虎把面包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标签粘在了额头,那一刻的喜悦仿佛是将军打了胜仗,还不忘向同伴炫耀一番。不一会儿,余舟把标签贴在了手腕上,用力地拍了拍,生怕标签掉下来。章思哲把标签粘在了手背上……呵!在身上贴标签的孩子越来越多,我饶有兴趣地观看着孩子们的举动。
“咦,你们怎么把标签都贴在身上呀?”终于,我忍不住了。
霎时,孩子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我的身上。目光中有不安、犹豫,也有被认同的惊喜。顿时我笑了。
“嘿,余舟先生,手腕上戴的是你的手表吗?”我“好奇”地问道。
余舟乐了:“啊?周老师叫我余舟先生!这不是手表,这是蓝猫手上的电脑,它可以查阅许多资料呢!”说完,余舟专注地“启动”了电脑。
见我这么一说,虎虎马上举起手臂:“周老师,我手上的是手表。现在已经12点啦,我们准备出发啦。光明卫士,跟我来!”虎虎说完踏步向前,做了一个冲锋的动作。
章思哲伸出左手,指着手背上的标签说:“周老师,这是卡布达巨人的和平星,它是卡布达的武器。”我睁大眼睛努力想看懂武器的威力。
“周老师,我是樱桃小丸子。看,这是小丸子的标记!”方欣之走到我的面前,指了指贴在脸颊上的标签。
我笑着点了点头:“唷,小丸子贴上标签,确实美极了。”听我这么一说,方欣之捂着嘴巴咯咯地
笑开了。
我对着孩子们说:“哇,这可真有意思哎!”
其他孩子们见了纷纷拿起标签,找地方贴上。
孩子们的快乐深深地感染了我,刹那间,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动画片《天线宝宝》的镜头。于是我拿起一张标签——
“现在是天线宝宝时间!现在是天线宝宝时间!”我挺起胸膛,鼓起肚子,学做天线宝宝的样子,边说边将标签贴在了腹部。
“啊?周老师是天线宝宝?”
“周老师是叮叮吗?是拉拉?是小波?还是递西?”(叮叮、拉拉、小波、递西分别是天线宝宝的名字)
我摆了个大大的POSE:“大家好,我是拉拉,现在表演开始啦,请看我的节目吧。”说完,我用手按了按标签……(在动画片中,每个天线宝宝的肚子上都有一个电视屏幕,一按按钮,屏幕上便会显示各种节目)
拉拉的节目看完啦,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想看的节目,我不断地变化着角色——叮叮、小波、递西,并邀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表演。
多多说:“周老师,你的拉拉比电视里的拉拉好看!”
牛牛说:“周老师,我喜欢看你跳舞,你就跳递西的舞蹈吧。”
顺顺说:“周老师,你下次穿天线宝宝的衣服,每天给我们表演好吗?”
丫丫说:“周老师,你是大叮叮,我想做个小叮叮。”
“那我想做小拉拉,因为我喜欢拉拉。”
“我们一起来跳舞吧。”小朋友们纷纷站立起来,开始跳天线宝宝的舞蹈。
活动室里充满了浓浓的快乐气氛………
反思
一张普通的标签,在中班孩子们的眼里竟变得如此美丽,这真是诗意的发现!因标签引发的师幼间的对话故事生动而有意味。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如何捕捉并读懂孩子们的诗意行为?我对案例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1.倾听、尊重。教师的倾听是一种主动的听,倾听的任务是领悟被听者。作为教师的我们,与孩子相处时要能倾听、会倾听。倾听,不仅是幼儿需要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教师应该具有的教育技能之一。当孩子把标签表述成各种想象物时,教师听到了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孩子喜欢的动画片、喜欢的动画角色。从幼儿发出的声音中,教师听出了孩子们快乐、喜悦和好奇的情绪。此时教师的倾听听出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欲望和需求。倾听,传递了把孩子当作独立个体尊重、把孩子视作鲜活生命接纳的理念。作为倾听者的教师应设身处地感受和体验幼儿的内心世界,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来表达对幼儿内心体验的理解。
2.理解、接纳。幼儿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人,有着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教师应尊重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给予充分的理解。首先需要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思维发展的三阶段是:从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性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中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发展期。幼儿会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即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具体事物的联想而进行思维。案例中孩子把面包标签当作了手表、电脑、武器……这是一种联想。孩子的头脑中已有了手表、电脑、武器等事物的表象,并将这些表象与面包标签联系在了一起。这是孩子以自我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思维表现。面对孩子的联想,教师给予的不是否认,也不是简单的肯定,而是故作惊喜和好奇。此时教师的神情和语气语态传递是对联想的理解和接纳。教师的理解和接纳营造出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孩子敢想敢说。
3.回应、支持。追随着孩子们联想的思维方向,教师不断用语言和孩子们进行着互动。老师好奇地向孩子提出问题:“这是手表吗?”并幽默地称孩子为“先生”,同时教师对孩子的想象给予了欣赏:“小丸子贴上标签,确实美极了。”最后教师给予了肯定:“哇!这可真有意思啊。”教师的每一个神情、每一次言语回应都给了孩子极大的鼓舞。孩子们感受到的是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对自己联想内容的兴趣。教师的好奇、回应是对幼儿行为的支持。好奇,给了孩子快乐和喜悦,更激发了孩子联想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想象提供了情感支持。因为有了教师的情感支持,所以孩子们的联想积极而大胆。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索,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只有教师积极地回应、支持,孩子们的表达才会更自主、自由而自我。
4.调整、体味。经历了前期的尊重、接纳和支持后,教师开始转换角色。当教师把标签粘贴到腹部扮演天线宝宝的时,教师的角色开始从支持者、引领者变成了参与者。教师的角色扮演带给孩子莫大的惊喜,这份惊喜拉近了老师与孩子间的距离。教师不断地变化着动画片中的角色,并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着动画片中的情节。此时,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就是一个大孩子,一个俏皮可爱的大伙伴。师幼间建立起了伙伴关系,使得孩子们更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舞蹈,孩子内心的游戏需要得到了充分满足。面对孩子们对教师游戏行为发出的由衷的赞美,教师体味到的是孩子对自己的欣赏、对自己的喜爱。
成长
1.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读懂孩子的行为,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追随儿童,这是教师的教育智慧的体现。
2.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做孩子的游戏伙伴。当教师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孩子看到的世界,以孩子的视角去理解孩子的言行时,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游戏伙伴。教师用童心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着童真的趣味,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才能创设出愉快宽松的氛围。这需要教师敢于放下权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用平视的眼光看孩子行为,努力做孩子喜欢的魅力老师。
3.良好师幼互动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幼儿获得长足的发展,有利于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师幼互动关系的积极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在一日生活中,现有的师幼互动关系呈现出明显的重规则、多问题,少情感交流等问题。师幼间的互动显得消极与被动。师幼互动关系的背后是教师的教育观,我们需要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平等、民主、尊重的师幼互动关系,能增进幼儿对老师依恋感和亲近感。“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幼儿表现出对老师的喜欢、崇拜的情感时,教师会从中获得职业幸福感。
12.做一个诚信的小公民作文 篇十二
校长跟我们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明代大学者宋濂,从小就喜欢读书,但因家里很穷,没钱买书,只好向别人借。有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当时正值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让他明天再抄,迟一天也没关系,但宋濂拒绝了妈妈的劝说,一定要连夜抄完,明天按时归还。
校长给我们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我们从小体会什么叫“诚信”,怎么去做一个诚信的小公民。
其实我也有过一个和宋濂有点相似的经历。有一次,我借同学的《小哥白尼》,快到还书时间了,可是我一直没空看,结果花了个通宵总算看完这本让我入迷的书,第二天终于按时还给了同学。从此以后,我每次向同学借书,都很按时归还,同学也很乐意借书给我,有什么好书都是第一个借给我。我想,这就是“诚信”吧。
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学向我借一本书,但到了还书时间,他总是不按时归还,我每次都原谅他。终于忍不住了,我向他要回书时,可他对着书说:“我没有看完,再给我多几天时间吧!”我生气了,从他手里抢了过来,再也不想借书给他。这时让我想到了老师常说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没有诚信的人,谁乐意借你东西?更别说做朋友了。
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明白:对待他人要言行一致、重信守诺,反对弄真作假,背信弃义,不讲信用的思想行为。古人常说:一诺千金,诚信的分量胜似千两黄金。我们不能为那一小点义利而误了诚信,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诚信,在最危险的时候就没有人会帮助你。
13.做一个诚信的孩子作文一年级 篇十三
今天,考试卷发下来了,同学们都考得不是很好。我一看发现我得了100分,我高兴地像一只小兔子又蹦又跳。心想:这回妈妈又该表扬我了。我仔细一看发现里面有一个错别字而老师却给我打了钩钩,我在想:到底要不要告诉老师呢?我看算了吧,反正老师又不知道。我就把试卷放进了书包里。可是,我突然想起了妈妈经常说的一句话:“一定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我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一样七上八下的。这节课老师讲的知识我一句也没听进去。下课了,我找到了老师说:“老师您改错了。”于是,老师把100分改成了99分。老师竖起了大拇指说:“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我心里比考了100分还高兴,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14.一个难忘的诚信故事 篇十四
石老师在上这篇课文时, 围绕着“初学铺垫”这个训练目标分三个阶段完成学习任务。第一阶段叫“链接生活, 明确目标”。石老师从生活中选择具体的实例, 引导孩子领悟什么叫“铺垫”, 并且初步感觉到在一段话里有没有“铺垫”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有了铺垫会使得人的情感变得更加强烈。第二阶段, 借助教材, 消化目标。以教材为例子, 让孩子们感受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所起到的铺垫作用, 引导孩子更好的消化“铺垫”这个教学目标,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第三阶段, 超越文本, 落实目标。通过写铺垫, 评铺垫的训练, 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这堂课我虽然没在现场听, 但是通过反复阅读这堂课的教学实录, 仔细回味石老师所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真是独具匠心, 奇巧无比。细细品味, 怎一个“妙”字了得。
一、一课一得, 巧设学习目标
看了石老师很多的课堂实录, 发现他的课堂导入语从来没有什么花架子, 也许这一个细节也正是他“求真务实”的细微体现。所以经过反复研读, 我发现他的课堂导入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为目标而导入, 他的导入语直接体现学习目标, 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非常明确课堂上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二是为生活导入, 导入语所用内容都是生活中的事例, 这样一来学生容易理解, 容易产生兴趣, 容易调动气氛;三是为知识导入, 他的导入既是课堂的引领, 又是一种知识的体现。比如说石老师在执教这一堂课时, 就是非常巧妙地设置了一个问题。课前他说自己把一件衣服晾到阳台上, 被风吹掉, 跑下去却找不到了, 问学生碰到这样的事, 心里怎么想。对于这么简单的问题, 学生很随意地回答说那是可惜了。接着石老师又说这件衣服, 是出差到北京在耐克专店买的运动服, 那颜色特鲜艳, 老远就给人有醒目的感觉, 那款式穿在身上真是酷, 如果再戴上一副墨镜, 那简直是一个贝克汉姆, 用手摸一摸, 那手感特好, 滑滑的、软软的, 真舒服。这样一件衣服, 洗了晾在阳台上, 风一吹, 掉下去找不到了。大家觉得——, 听完这番描述, 此时学生已经是急切地回答:那真是太可惜了。
看到此处, 不禁要问:为什么石老师要对同样一件衣服进行两种不同的设置?如此对衣服的描述又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有何干系呢?说实话, 我作为老师尚且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学生更不必说。当我正期待着石老师像其他老师上公开课一样, 立马解答学生的疑惑, 道出他这样设置的意图, 并引入课题时, 石老师仍是不紧不慢地专门设置了分析训练。他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前面回答的是“可惜”, 而后面回答的却是“太可惜”。学生非常自信地分析道:耐克衣服是名牌呀, 颜色又那么鲜艳、醒目, 款式又那么酷, 摸起来的手感又那么好, 这样的衣服掉了, 肯定是“太”可惜啦。对于这样的回答, 可以想象得出, 石老师很满意学生的分析, 于是到此时才给学生小结说刚才对耐克衣服做的一番描述, 叫铺垫。并且在黑板中间的最上方板书“铺垫”二字, 还补充道:“铺垫”呢, 就是写一件事, 为了使别人感觉更强烈, 在前面所做的一番描述就叫铺垫。石老师还特意问学生以前是否学过“铺垫”, 当然, 对于一群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 回答是否定的, 所以石老师在铺垫前面加上“初学”二字, 告诉孩子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目标是“初学铺垫”, 并且将通过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来完成这个目标。
石老师经常强调:课堂学习不是简单地为文本内容而设置, 不是为教教材而教学, 从来都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 通过传授方法, 让学生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类似的问题。细致品味, 石老师的教学设置真是妙不可言!竟然能在悄无声息之中通过和孩子们聊家常, 聊孩子们最熟悉的一件衣服这样的话题, 从而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更微妙的是通过对衣服的补充描述, 又引导孩子们对前后两次情况的分析, 引出了最要紧的学习目标, 真有“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文本写法两不误, 巧设衔接
当学习目标如此巧妙地生成之后, 我的好奇心就更强烈了!因为接下来的重头戏是如何完成这个学习目标, 其实想要完成这个学习目标也不难, 直接找出文中的“铺垫”, 然后分析给学生听就行。可是文本呢?这还只是第一课时呀!课文内容也得学习呀!总不能直接揪出“铺垫”进行讲解吧?那不成了应试教育的练习课了吗?
所以难就难在既要完成这个学习目标, 还要带领孩子们顺利地学习文本知识。也就是如何做好导入语与文本内容学习的衔接问题。为此, 石老师在这堂课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巧妙的学习范本。他先通过过渡语:“那好, 今天石老师就教你们初学铺垫, 我们借一篇课文为例, 来学这种写作技巧,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个“借”字就把目标和文本很自然地拴在了一起, 接下来他又安排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环节, 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的同时, 思考一个问题:小村庄的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石老师竟然让学生先从村庄的结局开始思考, 带着这种好奇感, 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小村庄被大水冲走, 最终消失的原因。通过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 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那种“太可惜”的情感。于是石老师趁热打铁, 让学生重点阅读第一自然段, 这个段落也正是学习铺垫的要害所在。通过让学生概括和背诵小村庄那曾经的美丽, 渐渐的……无论是对小村庄的怜惜还是对“铺垫”二次感知, 都在学生的脑海中悄无声息地得到升华。
先从课文结尾开始学习, 如此安排既照顾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 又巧妙地引出事情发展的原因, 巧妙衔接“铺垫”这个学习目标。就好像在不知不觉之中树立了一个靶子, 让学生瞄准这个目标, 学习这个目标, 突破这个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 箭无虚发。
三、思维辩证, 巧设质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揭示了村庄里的人的错误行为以及其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 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围绕这一中心主旨, 很多老师都把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所以在课堂上直接把它当成思品课去教学。“环保”这一主题, 作为这篇文章的一个学习重点自不必说, 关键问题出在很多老师对待文章, 对待学生的一些极端做法, 为教教材而教学。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地引导孩子去发现和思考曾经美丽的小村庄发生灾难性变化的原因, 当学生找出“环保”这一主旨之后, 老师的教学过程要么戛然而止, 转而讨论另外的话题;要么顺势拓展, 让学生说出身边类似不环保的同类现象, 由此就觉得课上成这样就算是完成了。
然而, 在这堂课上, 石老师却是让孩子们用另一种方式去思考问题。他先是问学生:村子里的人为什么要砍树?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因为村子里的人要盖房子、做家具、做工具、当柴烧。石老师紧接着话题, 又问学生砍了树怎么就会有这样悲惨的结局, 学生依然很容易就从文章中找到答案, 那是因为他们一年又一年地砍, 树砍光了, 山上土地裸露了, 才会出现这样悲惨的结局。学生把问题思考到这里还是不难, 可是接下来想要对土地裸露之类的生态问题进行理解还是很有难度的, 因为他们没有相关的生活阅历。考虑到毕竟只是三年级的学生, 所以石老师又鼓励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讨论土地裸露、水土流失是怎么一回事。最终让学生明白老百姓盖房子是应该的, 不可能让村民们永远住茅草房;砍树做家具也是应该的, 不可能让村民们永远像原始人那样用石头当桌子、当凳子;老百姓要耕地种庄稼, 没工具不行, 所以树可以砍, 关键在于砍了后, 更应当把树种好, 砍的应当是少数, 种的是多数, 这才是真正的环保, 这才能永保我们的地球是绿色的世界, 这才是大自然的良性的循环发展。看完石老师安排的这个环节, 真是让我获益匪浅。石老师竟然训练三年级的孩子的辩证思维能力, 名师就是不一样。由此, 一方面告诉我们孩子的能力是不能低估的, 我们在课堂上应当充分相信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另一方面告诉我们, 语文课也是思维训练的主场地, 并不是只有理科性的学科才能训练思维, 用石老师讲座中的话来说, 老师就应当通过课堂训练孩子的思维, 思维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语文知识的学习只不过是个例子而已, 通过这些“课例”达到训练思维的真正目的。
四、联系生活, 巧设强化练习
这堂课刚开始就以衣服从阳台上掉下后却找不到为例子, 引出学生对衣服在失去后通过不同的描述, 所产生的不同情感程度的体验, 继而引入到文本的学习。其间为了让三年级的小学生易于理解土地裸露、水土流失的危害, 又列举老百姓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合理砍伐树木的事实, 从而训练学生辩证思考树木砍伐的合理性。最后为了让学生对“铺垫”的写作掌握透彻, 再次进行强化训练。先后安排了三次情境训练。如有一位同学的一支钢笔掉了, 要使别人感觉到很可惜, 前面该怎么铺垫;再如有一位同学没吃早餐就到学校来上课, 要使这位同学到了中午感觉很饿很饿, 前面该如何铺垫;又比如班级劳动委员工作很负责任, 有一天开完运动会, 该扫地的那一组同学都跑了, 他一个人把教室打扫干净, 要使人感觉到他很累很累, 该怎么铺垫。
这些例子都是源自生活, 贴近生活, 学生易于理解。在不知不觉之中, 通过“巧识铺垫”、“巧学铺垫”、“巧练铺垫”这几个过程, 学生便掌握了“铺垫”这个知识。由此可见, 让学生的知识学习在生活的事例中得到强化是多么的巧妙, 多么的有趣, 多么的有效!
五、前后照应, 巧设教学环节
石老师听年轻老师的课有点古怪!他从不做笔记, 却非常重视课堂每个环节的时间记录。他喜欢评判每个教学环节占用了课堂多少时间, 产生了多少效果, 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 时间用得值不值。他曾经说过, 课堂之上不能省的环节绝不能少, 没有价值的环节一个都不能多。上课绝不能浪费时间, 浪费自己的时间就是悲哀, 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 一个班级有那么多孩子, 如果在课堂环节上浪费时间, 那将伤害到多少生命。所以课堂上关于每个环节的设置一定要争分夺秒, 惜时如金。
回顾石老师这堂课的每个环节, 那真是充分诠释了惜时如金的含义。从感知“铺垫”到解读文本, 到辩证思考环保再到分析课文中的“铺垫”, 最后到“铺垫”的巩固训练, 无不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如果再浓缩了之后看课堂每个环节的要点, 无非就是三点:感知, 分析和强化。从导语开始到文本解读到巩固训练都是运用感知分析强化这三个方式, 做到前后照应, 简单易行。真所谓把课堂时间充分运用到了极致。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石老师这节课:那真是直截了当、明确目标, 照顾周全、兼顾知能, 辩证发展、训练思维, 前后照应、惜时如金, 简明扼要、易于仿效;从学生的角度来听石老师这节课:那真是一课一得、学有所成, 既学知识又得能力, 善思善辩、学会成长, 反复训练, 不断强化。
15.一个难忘的诚信故事 篇十五
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春节可以放火炮、穿新衣、贴窗花、吃丰盛的年夜饭。
到了过年的时候,我们贴好窗花,把“福”倒着贴在窗户上。我还向爸爸介绍,春节贴春联是为了赶走年兽。爸爸听了我的小知识,高兴地赏我一个大红包。
我换上一件好看又帅气的衣服,我的弟弟也穿着一件好看又帅气的衣服,我们换好新衣之后就出去玩了。妈妈在厨房喊道:“玩一下就回来吃年夜饭。”我们走在路上,忽然发出一阵巨大的响声,我转头一看,原来是烟花。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开放,美丽极了。
弟弟拉着我的手说:“我们回家吧。”我们回到家,正好要吃饭了。我和弟弟洗完手,立刻坐到椅子上,等着年夜饭。妈妈拿出我最喜欢的土豆丝,又拿出鱼,还拿出牛肉……我吃的津津有味。晚饭后,爸爸拿出一个烟花,放在了门口,用打火器把烟花上的一根线烧着,赶紧就跑回家。一个个烟花飞到空中,在天上爆炸,把我吓一大跳。
16.做一个诚信的人作文 篇十六
那天下午,我去楼下的超市买饼干,那里的人很多,我好不容易挤进去。我没有零花钱,于是给了那位阿姨十元,本来应该找五元。可是阿姨手忙脚乱之中错误地找了我二十元。我想:这二十元对我来说,可是一个大数目,为何不把它收为己有呢?可我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这是别人的钱,我怎么能安心放口袋呢?可是又一想:算了算了,反正又没有人看见。这样一想,我就将二十元钱塞进了自己的口袋中,坐上公交车,去参加英语培训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与一位好友吴锶奇在公交车上谈话,她说:“我昨天早上去书店买书,店主多找了我五十元,当时并没察觉,到了傍晚回家的时候我才发现口袋里多了一张50元,当时天快黑了,如果我再不回家会被骂的,可是我决心要把钱还回去。店主看到我这样,别提有多高兴了,送了一根棒棒糖给我。回家后,妈妈看到我这么迟回来将我臭骂一顿,可当我把今天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她时,她开心极啦,给我煮了很多好吃的。”我听后内心无比羞愧,公交车到站后,我飞快地跑到早上买饼干的那家超市,对那位阿姨说:“阿姨对不起,您早上多找我15元,我现在还给您。”那位阿姨一听,从柜台里掏出了一张九折卡送给了我,说:“孩子,你可真诚实,这个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拿着九折卡,心里一阵轻松,快乐无比,一蹦一跳地回家了。
17.一个难忘的诚信故事 篇十七
关键词:马贩子,诱惑,计谋
The story of"The Horse Dealer's Daughter"by D.H.Lawrence is usually interpreted as about the redeeming power of love.It is only partly true as one of its themes.It is more than the power of love.If we pay attention to its title,we may find it is also about seduction.Mabel,the daughter of the horse dealer,picks out Dr.Fergusson,an eligible doctor,and exerts all her forces to seduce him.She discovers and uses all her sexual power to get her a husband successfully.
Mabel,the daughter of the horse dealer,remains an unmarried woman of twenty-seve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Her life has just been turned upside down because her father has died and left the family in debt.She and her three brothers have sold their last horses and their house,so they must leave the family home soon.Her three brothers all can find a way to support them instead of the horse business.She,however,face only two possibilities:to be a skivvy or to live with her married sister,none of which is what she desires.In despair of her prospects,she commits suicide and is rescued by Dr.Fergusson who falls in love with her.Finally the story ends with promises of marriage.
A few researchers have written some research papers about this short story.They interpret it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such as the nature ideas and blood consciousness of D.H.Lawrence(Li Jinkui),the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Jin Zhaoxia)and the cultural oppression and the rebirth of the human nature(Yong xiaolin).What I have found is that it is not simply a love story,but a story about tricks—a whole bag of them.
Let's briefly consider the title first.It is a major clue to understand the story and also the one always neglected.Since her father has been dead from the very beginning,his appearance in the title deserves attention.Horse traders,in order to get rid of unsatisfactory horses and make profits,sometimes use tricks to dupe or sting a buyer,such as having drugs,applying Vaseline and spraying paint Mabel is her father's daughter.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maybe she has learnt a few tricks of his trade and makes good use of them.In"A Doll's House"Ibsen asks if the children of Krogstad and of Nora be like their parents,as well as asking if Nora is like her slightly shady father.Like father,like daughter is the idea.
The horse business declines as the replacement of horses with automobiles and tractors,the horse dealer's family,therefore,has slipped into poverty.Mabel's father has taken another step to try to fend off poverty:"The old man had married a second time to retrieve his fortunes."However,with his death,"there was nothing but debt and threatening."Mabel,not only loses her father to depend upon and feel secure in,but also loses her job as the manager of her house.What's worse,none of her three brothers really cares what she can do,only asking her dutifully.She doesn't know wha to do and where to go.She is very close to despair.She has experienced fairly good times,then hard times,having had to"demean herself,going into the shops and buying cheapest food."Even though she thinks it is an end,"she would follow her own way jus the same.She would always hold the keys of her own situation."
No one cares what happens to her except Dr.Fergusson who comes to say goodbye to her brothers.Certainly when he asks"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en,Miss Pervin?"It is with genuine concern and with sincere human sympathy.It is not impossible for Mabel to have the idea crossing the mind that he may be a good"buyer"for her since he is kind and lonely in town.He is a bachelor too Seemingly impossible,she still can have the dream if she is lucky enough,she can find herself a husband,which is certainly better than being a paid skivvy in someone's household or a babysitter without pay in her sister's house.Moreover,Dr.Fergusson's circumstances are no better than her.He is sad as he is going to miss his buddies;he is weak as he has a cold and feels rotten;he is a relatively newcomer in town,"a mere hired assistant"and"slave to countryside."Another thing noticeable is that"the doctor's house was just by the church."Therefore,when she is cleaning her mother's grave in the churchyard,it is possible for her to catch his movement as he hurries to attend to the out-patients out of her eyes and looks up when he approaches.On the grey,wintry day,while he sees"the girl at task at the grave,so intent and remote,""some mystical element was touched in him";when their eyes meet,he can'forget the slow,large and portentous eyes and her face.There is a kind of special feeling,partly sympathy,partly unknown.Later tha afternoon,exactly before the teatime,Mabel decides she has no choice but to jump into the pond to join her mother.However,she does it at the very time when the doctor passes by.There is the possibility that she might know the route he takes and know the time he goes out of the surgery since it is in a small town.It is no secre there.If she wants to know it,she can have the answer easily.She plays the game with price of her own life.After all,she has nothing to gamble but herself.Fortunately and definitely,she is rescued.
Mabel revives.Thanks to Dr.Fergusson's efforts and a little whisky,she becomes conscious and vital now.Then the story is about how girls behave when they flirt."The house was empty.The fire was burning in the grate."Perfect environment it is.They both drink a little whisky.She is naked in the blankets.He knows her who is the sister of his buddies,a helpless girl.He feels sorry for her,or great sympathy for her,still remembering their meeting tha afternoon in the graveyard.She looks at him fixedly all the time which makes him have another desire and feel warm inside.He even doesn't have the power to move out of her presence.She sits up,presses her breasts against his knees and thighs and kisses his knees passionately.How can a man resist!He looks down at the we hair and bare shoulders.Shoulders are sexy.Though"he had never thought of loving her"and"had never wanted to love her",at tha time,"he had not the power to break away".It is animal instinct Her eyes are full of powerful love and her face is shining beautifully,which are also strong weapons of women.Grasping her bare shoulder,he feels the touch wonderful."With an inward groan he gave way,and let his heart yield towards her."He is conquered a last.Lawrence depicts it without any omission so we can have a detailed picture in mind.Step by step,Mabel relies on her usua charms,the powerful eyes and shining face to allure Fergusson,no her good looks or good nature.And she makes it.
Here Mabel is active,passionate and bright,totally differen from the impressive,stubborn"bull-dog"appeared before.She is also proud,mindless and persistent,so she conquers.When Dr.Fergusson drops in to say goodbye to her brothers,when he politely asks her what she is going to do,she has realized that he is suitable for a husband.He is a doctor,kind and sympathetic.He happens to have a cold that day,so he is very weak.With such a weak body,he still walks into the cold pond to save Mabel,which makes her further believe that he is eligible.She offers herself on his knees and depends upon him and he doesn't refuse;she notices the change o his voice and uses the ultimate weapon of her tears;she asks for love and kisses from him,all of which shows she has made good use of her tricks to seduce him gradually.Mabel's dependence,vulnerability and gratitude make him an easy conquest.
Lawrence believes in love-at-first-sight,which is more or less showed in this story.After romance,however,practical daily life is in front of them,since Fergusson also worries"how they would al jeer if they knew!"They both come from different world,one as a doctor and one as a farmer,but still they need each other.Fergusson wants to come into the lives of the working people as he feels excited and gratified to contact with the rough,strongly-feeling people.He feels life back to him twice when he looks into Mabel's eyes.One is in the cemetery and the other is in the house.She wil be a good wife,a good housekeeper and a manager—she has done that for ten years.He will be the good husband she needs to get ou of the plight.He will be a good provider as well who will not only keep her financially secure but also give her social status.Moreover,sexual awakening occurs there.Perhaps Fergusson rescues Mabel from the dead pond is out of duty,as he is thinking he is a doctor and she is a patient,but when they are in the house,with fire burning and no one disturbing,what happens clearly shows tha they realizes he is entirely male and she is entirely female.
Mabel has made a good deal for her.Dr.Fergusson has made a good deal too.He has traded her brother's company for hers.All the deal comes from the doctor's question,which shows interest in her as she thinks so that she seduces him with all the trading tricks she knows.Her knowledge of these things is innate.Her feminine power is instinctive.The equally needy man falls in love with her.Al sales are final,no refunds and no exchanges here,just as the horse deal.
参考文献
[1]Mallett,Sandra-Lynne J.Some Men's Daughters:Teaching D.H.Lawrence's"The Horse Dealer's Daughter"[EB/OL].www.eric.ed.gov/ERICWebPortal/recordDetail?accno=ED414592-20k
[2]李金奎.压抑与冲动之间的摇摆——劳伦斯的《马贩子的女儿》中"血的意识"[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5):119-121.
[3]卢敏.戴维·劳伦斯作品导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4]金朝霞.描绘心灵轨迹的诗篇——《马贩子的女儿》的心理描写[J].洛阳师专学报,1998(3):64-65.
[5]叶青.性别与叙事——评《马商的女儿》中的男权话语[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93-95.
【一个难忘的诚信故事】推荐阅读:
难忘的一个场面作文06-20
一个难忘的眼神作文11-26
一个难忘的早晨周记11-30
一个难忘的人初二作文08-10
一个难忘的节日作文700字08-11
难忘的一个晚上初中优秀作文07-17
一个难忘的中秋节小学生作文10-21
一个令我难忘的夜晚四年级作文11-02
要做一个诚信的人07-22
一个都不能少-诚信的作文07-11